胆囊息肉的症状常见的症状有哪些?

胆囊息肉样病变症状有哪些
胆囊息肉样病变症状有哪些
发病时间:不清楚
最近一段时间去医院检查的时候才知道自己患上了胆囊息肉样变,在临床医学上这种病非常的常见,而且这种病想治疗的话非常的困难,对这种病并不是很了解,所以我想请教一下胆囊息肉样病变症状有哪些?
您输入的回答少于20个中文字,请补充输入。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精选回答(1)
副主任医师
通许县中心医院
擅长:各种传染病、心脑血管疾病和危急重症的救治
胆囊息肉属于一种良性的占位性疾病,一般是没有大问题的,多没有明显的症状,只是在体检的时候被发现的,如果息肉诱发了胆囊炎或者是胆道梗阻,要考虑做手术治疗的,这个时候可以有食欲不振,疼痛,厌油,黄疸等症状的,平时要注意戒烟酒,少吃油腻食品的。
医生回答(2)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擅长:全科
胆囊息肉样病变简称胆囊息肉,是指生长在胆囊内壁上,并向胆囊内突出的异常赘生物。由于此类患者往往无症状或症状轻微,主要靠影像带诊断,以B超为首选。国内专家报告B超的检出率为92.7%,特异性为94.8%,假阳性率为5.2%,准确性明显高于CT。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擅长:全科
胆囊息肉样病变无特异的临床表现,少数病人无自觉症状,仅在B超检查时偶然被发现。常见的症状有右上腹隐痛,右肩部放射痛,可伴恶心、厌食、腹胀不适。少数可有发热、黄疸等症状。阳性体征主要为右上腹压痛。国内报道大多数病人有不同程度的上述症状及体征,年轻病人可无不适感或症状轻微,随着年龄的增加,不少病人的临床症状逐渐明显。
向医生提问
胆囊炎是细菌性感染或化学性刺激(胆汁成分改变)引起的胆囊炎性病变,为胆囊的常见病。在腹部外科中其发病率仅次于阑尾炎,本病多见于35~55岁的中年人,女性发病较男性为多,尤多见于肥胖且多次妊娠的妇女。
多发人群: 肥胖且多次妊娠的妇女
典型症状:&&&&&&&&&&
临床检查:&&&&&&&&&&&&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5000 —— 8000元少部分患者可有程度不等的症状,这主要是由于息肉位置不佳位于胆囊颈部或者癌变倾向所致。常见的的症状为上腹隐痛,进食后明显,可伴有恶心、厌食、腹胀不适等,少数可有、等症状。阳性体征主要为右上腹压痛。由于胆囊息肉样病变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仅就症状、体征不能诊断。目前主要靠影像学诊断尤其是B超,最终的确诊有赖于病理学检查。&由于胆囊息肉现在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发生的人群趋于年轻化,部分胆囊息肉存在癌变风险,或者其本身即为癌前病变,因此容易给广大的患病人群造成恐慌;同时胆囊受之于父母必有其功能,对于症状不明显的胆囊施行切除手术多数人存在顾忌与不舍,从而造成了胆囊息肉患者的“前怕狼后怕虎”的尴尬心态。&目前,临床上将20余种胆囊息肉归纳为3类,便于将鉴别诊断的重点集中在区分良恶性及胆固醇性息肉与非胆固醇性息肉两大方面,而且与临床治疗决策很好地统一起来。1. 胆固醇性息肉胆固醇性息肉的实质是肝脏对胆固醇脂质代谢失调导致胆固醇大量沉积在胆囊壁固有层,隆起突入胆囊腔,且上覆正常的黏膜上皮,形成胆固醇性息肉。约占胆囊息肉样病变的70-90%。目前尚未发现其癌变的报道。2. 良性非胆固醇性息肉样病变此类病变约占总数的10-20%。主要包括腺瘤、腺肌瘤、炎性息肉,其他少见的有纤维瘤、脂肪瘤、血管瘤、异位胰腺等。3. 息肉型早期胆囊癌约占胆囊息肉样病变的1-5%,可分为乳头型和结节型,以腺癌多见。此类病人应限期行根治性胆囊切除术。&从上面的分类可以看出,尽管胆囊息肉是常见病、多发病,但癌变的毕竟是少数(&10%& span=&&&),因此一旦罹患胆囊息肉不需惊慌、过度恐惧,但需给予重视,需要科学、专业的就诊,如果你有胆囊息肉的困扰,可以和我们联系,在经验范围内,我们会给出尽可能让你受益最大的治疗方案。胆囊息肉的治疗需早期鉴别真假,找出存在癌变倾向的息肉,手术方式亦要“因人而异”、“因胆而异”。因为专注,所以专业!
发表于: 22:11:04
徐安安大夫的信息
1.胆囊疾病(胆囊结石、胆囊炎、胆囊息肉、腺肌症)和胆管疾病(胆总管结石、肝
徐安安,男,胆石中心高年资主治医师,医学博士,德国访问学者。
浦东新区优秀医学青...
徐安安的咨询范围:科普视频来源:
4.62万时长02:34
胆囊息肉样病变怎么治?
2.89万时长01:40
胆囊息肉手术多少钱?
4.95万时长01:26
胆囊息肉术后的饮食注意事项
3.15万时长01:37
什么是胆囊息肉?
3.79万时长01:32
胆囊息肉的手术指征
4.98万时长01:51
胆囊息肉的症状都有哪些?
2.67万时长01:57
胆囊息肉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4.46万时长01:27
胆囊息肉吃什么药?
4.14万时长01:31
胆囊息肉不能吃什么?
3.57万时长01:30
胆囊切除后的饮食注意事项
2.95万时长01:35
什么是胆囊息肉?
5.02万时长01:38
胆囊息肉如何治疗?
2.9万时长01:51
胆囊息肉原因有哪些?
5.94万时长01:48
什么是胆囊息肉?
3.65万时长01:17
胆囊息肉的症状有哪些?
概述/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检查图胆囊息肉,胆囊息肉样(polypoidlesionofgallbladder)是泛指胆囊壁向腔内呈息肉状生长的所有非结石性病变总称。在中国,随着B超技术的广泛普及,胆囊息肉样病变检出率越来越高,其临床、病理特点和手术时机选择得到广泛的研究。如胆囊息肉大于1时,最好先行手术治疗,以杜绝癌症的发生。
临床表现/胆囊息肉
大多数胆息肉的症状与慢性相似,主要表现为右上腹轻度不适,伴有结石时可出现胆绞痛,但也有相当数量的患者并无症状,只是在做健康体检时才被发现。一般认为,胆囊息肉是胆囊癌的诱发因素,近些年来国内外也有许多关于胆囊息肉癌变的报道,尤其在伴有结石时,癌变机率会明显提高。胆囊息肉在临床上可分三个即:、、在治疗中,一般都要经过“活跃增长期-相对稳定期-吸收消散期”的过程,各个时期的特点如下:活跃增长期 相对稳定期 吸收消散期胆囊息肉体积 不断增大 不变化   逐渐减小胆囊息肉数量 不断增多 不变化   逐渐减少胆囊息肉内镜图在临床上.一般可根据胆囊息肉的性质:将其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息肉:此种类型的息肉最为多见,但它却不是真正的息肉.而是胆汁中胆固醇的结晶集结在一起所形成的桑葚状改变,其直径大小多为1厘米以下。(二)性息肉:此种类型的息肉仅次于胆固醇息肉,多见于中年,60%的患者会伴有胆囊结石。它是胆囊的一种增生性改变.其直径大小多为o.2—o.5厘米。(三)炎症性息肉:此种类型的息肉是在慢性胆囊炎或胆结石的基础上形成的.其直径大小多为1厘米以下。(四)腺瘤性息肉:此种类型的患肉属于真性息肉,可合并慢性胆囊炎和胆结石.多见于老年人,其直径大小多为o.2—2厘米。在临床上,腺瘤性息肉可发生、坏死性改变,有的甚至还会演变为乳头状腺癌。(五)淋巴性息肉:此种类型的患肉比较少见,多有增生的改变,其直径大小多为0.1—0.3厘米。
疾病分类/胆囊息肉
1.非肿瘤性病变:其中以胆固醇息肉最为多见,其次为炎症性息肉、腺瘤样增生及腺肌瘤等。(1)胆固醇息肉:胆固醇沉着是胆囊息肉的重要病因&,肿瘤性的息肉若为单个病变&,有临床鉴别意义。胆固醇息肉即便伴有炎症也很轻微&,到目前为止未见有癌变报道。(2)炎症性息肉&:为炎症刺激所致的一种肉芽肿&,直径约5mm&,单发或多发。息肉周围的胆囊壁有明显炎症&,至今尚无癌变报道。(3)腺瘤样增生&:既非炎症也非肿瘤的增生性病变&,为黄色质软的疣状物&,直径约5mm&,单发或多发。有癌变可能。(4)腺肌瘤&:医学上又称为腺肌增生症&,有弥漫型、节段型与局限性三种。腺肌瘤是既非炎症、也非肿瘤的增生性病变&,也可能癌变。2.肿瘤性病变:此类病变中以良性的腺瘤为主&,恶性主要为胆囊癌。(1)腺瘤&:多为单发,有蒂息肉&,外形可呈乳头状或非乳头状&,恶变率约30%,癌变机会与腺瘤大小呈正相关,是胆囊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女性比较多见,男女之比约2:&7,大多数为单发,少数多发,可发生在胆囊的任何部位,部分病例同时伴有胆囊结石,单纯的胆囊腺瘤临床上可无任何症状。研究认为&,胆囊腺瘤的发病率很低&,本病虽有癌变的可能性&,但对人群构成的威胁并不太大。(2)腺癌:分为乳头型、结节型及浸润型。前两者为隆起性病变&,而浸润型不属于胆囊息肉样病变&。因此表现为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胆囊癌往往为早期&,预后良好。
病因及生理/胆囊息肉
囊息肉样病变的尚不清楚,但一般认为该病的发生与慢性炎症有密切关系,其中炎性息肉和腺肌增生症都是一种炎性反应性病变,性息肉更是全身脂质代谢紊乱和胆囊局部炎症反应的结果,有人认为胆囊息肉与胆囊炎症或结石症,甚或两者都有关。 胆囊息肉CT图示PLG为一组表现形式相同但却包含很多不同病理状态的胆道疾病。病理分类为非肿瘤病变与肿瘤性病变两大类,后者又分为良、恶性。1.非肿瘤性PLG(1)胆固醇息肉:非肿瘤性病变中以胆固醇息肉(cholesterolpolypus,CPs)最为多见。Wolpers观察181例PLG达9.5年,最终95%为CPs。Kubota组CPs占65%,国内。统计288例PLG中CPs179例,占62.5%。其次为炎症性息肉、腺瘤样增生及腺肌瘤等。CPs是胆固醇代谢异常的局部表现,是血中胆固醇类脂质析出并被胆囊壁的组织细胞吞噬所致,可发生于胆囊的任何部位,大部分多发,外观黄色分叶状,桑葚样,柔软易脱落。组织学显示,息肉由积聚的泡沫组织细胞构成,表面由单层柱状上皮覆盖,具有,,分支的绒毛样凸起。CPs的病理特点为多发性小息肉。Shinkai74例中97%的CPs直径<10mm,50%为多发性,而往往为单个。CPs质脆蒂细,易与黏膜分离,不伴肠化生及不典型增生,也不含其他基质成分。即使伴有炎症也很轻微,迄今未见癌变的报道。关于CPs与胆固醇沉着病,有人认为系同一疾病,有人认为胆固醇沉着是CPs的病因。胆固醇沉着于胆囊黏膜固有膜的巨噬细胞内,逐步向黏膜表面突起,促使黏膜上皮增生,(Rokitanski-Aschoffsinuses)增多和肌层增厚而形成息肉;但也有人认为两者并无相关性。(2)炎症性息肉:为慢性炎症刺激所致,可单发,或多发,一般3~5mm大小,蒂粗或不明显,颜色与邻近黏膜相 似或稍红,单发或多发的广基性结节。组织学显示,灶性腺上皮增生伴血管结缔组织间质和明显的炎细胞炎症性息肉,为炎症刺激所致的肉芽肿,息肉周围的胆囊壁有明显炎症。尚无癌变报道,但从胆囊癌合并胆石的致癌机理研究中,认为细菌性慢性胆囊炎可能是因素之一,所以对炎性息肉不能放松观察。 胆囊息肉超声图示(3)腺瘤样增生、:腺瘤样增生是一种由于胆囊上皮和平滑肌增生而引起的胆囊壁肥厚性病变,分为3型:①局限型:胆囊底部呈锥帽状增厚。②节段型:局部增厚的囊壁向腔内突入形成“三角征”,呈弥漫性向心性增厚,内壁凹凸不平,内腔狭窄,有时伴有结石,脂餐试验显示胆囊收缩亢进。③:胆囊壁呈广泛性肥厚,内壁不平整,壁内可见扩张的罗-阿窦呈小囊状低回声区。上皮的增生在病变的中心最明显,周围的腺体常呈囊状扩张,并充满黏液,扩张的腺体内有钙质沉积。腺瘤样增生与腺肌瘤病都是既非炎症,也非肿瘤的增生性病变。前者为黄色质软的疣状物,直径5mm左右,单发或多发。成分为丰富的结缔组织中含平滑肌束及杯状细胞,表面的上皮增生并伴有肠化生。后者则为黏膜上皮局部变化、肌纤维增生与局限性腺肌增生,又称腺肌瘤病(adenomyomatosis)。上述两种病变均有癌变可能。2.肿瘤性PLG肿瘤性病变中良性以腺瘤为主,恶性则主要为胆囊癌。(1)腺瘤:腺瘤多为单发的有蒂息肉。根据外形可分为状或非乳头状,恶性率约30%。乳头状腺瘤可再分为有蒂和无蒂两种,镜下显示为分支状或树枝状结构,带有较细的血管结缔组织蒂,与胆囊壁相连,有单层立方或柱状上皮覆盖,与周围正常胆囊黏膜上皮移行较好。非乳头状腺瘤大部分有蒂,镜下见多数增生的腺体被中等量的结缔组织间质包绕,偶尔腺体显示囊样扩张。该型腺瘤以腺体的管状增殖为主体,故称为,有时可见杯状细胞或基底颗粒细胞的肠上皮化生改变。Koga观察良性PLG病变94%<10mm,69%<60岁;而恶性PLG88%>10mm,75%>60岁。但Smok10年内施行的12153例胆囊切除标本中,仅81例为PLG,患病率0.7%,其中仅9.6%为腺瘤;而同期人群中发现胆囊癌225例,占1.85%。因此,腺瘤的发病率很低,虽有癌变可能性,但并不构成临床威胁。(2)良性间叶组织肿瘤:良性间叶组织肿瘤是来源于支持组织的胆囊良性肿瘤。主要包括、、、、、等。腺癌:腺癌分为乳头型、结节型与浸润型。前两型为隆起性病变,直径都<20mm;而浸润型不属于PLG,绝大多数直径>20mm。因此,表现为PLG的癌往往属于早期。其中乳头型腺癌绝大多数限于黏膜和肌层内,预后较好。
诊断与鉴别/胆囊息肉
PLG往往无临床症状或症状轻微。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方法较多,如口服胆囊造影、、CT、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腔内超声(EUS)等,但目前诊断胆囊息肉最主要的手段仍是B超检查。实验室检查:目前尚无关资料。 胆囊息肉影像图
其他辅助检查:/胆囊息肉
1.检查方法灵活、准确、无创伤、可重复、价廉、易为众多患者接受,能准确地显示息肉的大小、位置、数量、囊壁的情况。B超典型的表现为胆囊壁有点状、小块状、片状的强或稍强回声光团,其后多无声影,可见到球状、桑葚状、乳头状及结节状突出,甚至可显示出息肉的蒂。杨汉良等报道B超对PLG检出率为92.7%,特异性94.8%,假阳性5.2%,准确性明显高于CT,认为BUS能清晰地显示PLG的部位、大小、数目及局部胆囊壁的变化,是一种简便可靠的诊断方法。2.成像可使胆囊具有空间方位的立体感,透声性好,有直视胆囊剖面的效果,可弥补二维显像某些不足。不仅可观察胆囊息肉的大小形态,更可分清息肉和胆囊壁的关系,尤其在胆囊后壁的息肉二维显像常不能清楚地分辨是否有蒂以及蒂与胆囊壁附着的范围和深度。能通过不同切面的旋转来观察病变的连续性及病变表面的情况等信息,有助于提高胆囊息肉与胆囊腺瘤或癌肿的鉴别。王连生等报道用三维超声成像检查18例胆囊内病变,最大直径为5.5cm,最小直径0.3cm,其中5例为多发性息肉,9例为单发性息肉,4例均为多发占位病变。三维超声成像与术中所见基本一致。3.内镜超声(endoscopicultrasonography,EUS)即经内镜超声扫描,是将超声微小探头安置在内镜顶端,探头为高频,将内镜插入消化道,进入十二指肠壶腹后此探头更接近胆囊,可排除肠气干扰或胆汁黏稠度等影响。EUS可将胆囊壁分为3层,内层为高回声的黏膜及黏膜下层,中层为低回声的肌纤维层,外层为高回声的浆膜下层及浆膜层。如为息肉样病变可见清晰的3层囊壁,而胆囊癌则囊壁的3层结构有不同程度的浸润破坏。早期胆囊癌绝大多数是在结石和息肉等病变的掩盖下发展的,早期缺乏特征性声像图表现,鉴别困难。而EUS检查观察息肉样病变与胆囊壁之关系,有助于鉴别诊断。朱燕陵等回顾分析了103例非结石性胆囊病变EUS检查结果并与体表超声及手术后病理进行比较,EUS检查诊断正确率为75%,体表超声为41.4%,EUS对胆囊息肉、胆囊癌、诊断符合率为100%,体表超声为55.6%。Sugiyama认为内镜超声(EUS)比BUS更准确,提供的图像也更清晰。因194例PLG中,EUS判断的136例非肿瘤性病变平均随访2.6年均未发现肿瘤;而BUS判断的非肿瘤性病变中则有13%为肿瘤。EUS内层的回声方式为(tinyechonicspot)、(aggregationofechogenicspot)、(microcyst)及(comettailartifact)。如EUS证实既无细小声点与声点聚集,又无微小囊肿与彗星尾征时,应怀疑为腺瘤或癌肿。两者无法鉴别,除非已浸润至肝脏,但若为无蒂病变,则强烈提示为癌肿。结合组织学研究,一个细小声点表示一群含有胆固醇泡沫的组织细胞,而无回声区则为腺上皮增生。多个小囊肿和彗星尾征则分别为罗-阿窦增多和胆囊壁内结石所致。Gouma对31例PLG作CT与增强CT对比,CT仅发现14例(45%),而增强CT则为100%。因此,认为凡不增强CT已能发现的病变及增强CT发现的无蒂PLG均应诊断为肿瘤性息肉。有蒂与无蒂的诊断意义很大,20例有蒂PLG中6例为肿瘤(30%),而11例无蒂PLG中10例为肿瘤(91%)。增强CT诊断肿瘤性PLG的敏感性为88%,特异性87%,预测率88%,阴性预测率87%,总准确率87%,结论为增强CT能鉴别肿瘤与非肿瘤性PLG,能可靠地筛选出应予切除的肿瘤性病变。 胆囊息肉病理图4.CT仿真内镜(computedtomographicvirtualendoscopy,)技术自1994年Vining等首次报道以来,国外有不少学者对此技术进行实验和临床应用研究。CTVE成像原理为利用计算机软件功能,将容积扫描获得的图像数据进行后处理,重建出空腔器官内表面的立体图像,类似内镜所见。胆道CT仿真内镜技术也已经开始应用于临床。(2)CTVE临床应用价值:①(computedtomographicvirtualendoscopyofthegallbladde,CTVEGB)可以清晰显示胆囊腔内正常的解剖结构。②CTVEGB可以清晰地显示胆囊息肉的大小,最小可见1.5mm×2.2mm×2.5mm,可较为准确地观察息肉生长部位、形态、表面、基底等影像改变,与彩超及手术病理基本一致。③可准确观察胆囊单发息肉。(2)CTVE在胆囊息肉检查诊断中优点较为突出,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不足:①对扁平广基底的息肉显示不佳,胆囊内壁粗糙会影响小息肉的检出。②扫描参数、工作站后处理技术及阈值选择不当会造成病变的丢失。③受呼吸运动影响较大。④碘过敏患者不宜做此项检查及易受胆囊对碘浓缩的影响。 鉴别诊断 胆囊息肉影像图示1.在肿块内和胆囊壁内出现高速动脉血流信号,是原发性胆囊癌区别于良性肿块和转移癌的重要鉴别特征。如胆固醇性息肉血流为直线状,<20cm/s;而胆囊癌内血流多呈树枝状,流速>20cm/s。RI越小越倾向于恶性,但对于早期胆囊癌肿块过小者(<3mm)有时并不敏感,此外还与操作者技术水平有重要关系。2.B超引导下胆囊穿刺细胞学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可提高术前诊断率,早期胆囊癌在胆汁中找到细胞的阳性率为64%,而在病变胆囊壁的阳性率为91%。因此,强调要在B超引导下选择性地穿刺病变壁组织。还有学者在胆囊穿刺时抽取胆汁行癌胚抗原(CEA)浓度测定,并与单纯相比,其浓度升高有统计学意义,亦具有辅助诊断价值。
治疗/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手术治疗手术指征方面颇多争论。Moriguchi等报道的8例恶变者中,7例息肉直径>10mm,1例首次B超检查为5mm,半年后复查长至10mm。故多数人主张以直径≥10mm的PLGs作为手术,对<10mm者须保持警惕性。Chijiiwa等认为息肉>10mm、单个、年龄>60岁者应高度怀疑为胆囊癌,均应及时手术。Terzic等的100例PLG手术经验,恶性病人73%>60岁,多数为单个;88%的病变>10mm。因此,认为>60岁、有胆石共存、>10mm的单个病变,即使无症状也应作胆囊切除。Yang等制定的手术指征与Chijiiwa相同,只是将年龄改为>50岁。Koga认为最重要的指标应为PLG的大小,因而凡>10mm者均应手术。Wolper持同样观点,认为>10mm的PLG作预防性切除是合理的。Masi等甚至强调任何PLG均有恶性可能,一经发现均应切除。Lshikawa等97例切除标本中67例有蒂,9例(13%)为癌;30例无蒂,10例(33%)为癌。无蒂癌最大直径平均为(14±4)mm,显著小于有蒂癌(22±8)mm。8例无蒂癌已浸润至肌层外,其中2例直径仍≤10mm;2例有浸润至肌层外,最大直径均≥30mm。认为最重要的指标是无蒂而不是大小。凡发现为无蒂PLG,即使<10mm也应立即切除。而有蒂PLG,则可掌握为>10mm时施行手术。
综合PLG的6个肿瘤高危因素为:单发、>10mm、广基或蒂粗大、病变增长、年龄>50岁、合并结石。但也强调对<10mm不能放松警惕,必须定期随访。Kubota对PLG采用3种不同的胆囊切除术,即在胆囊结缔组织层中剥离的单纯胆囊切除术、切除全部胆囊结缔的(fullthicknesscholecystectomy)与加作胆囊床部分肝组织的扩大胆囊切除术。根据术前判断的PLG性质加以选择。就癌肿而言,<18mm者仍有早期癌的可能,仍可经作全厚胆囊切除术。若术后病理证实已浸润至浆膜下,则可作二次。但若直径>18mm,即有晚期癌的可能性,应直接开腹作扩大的胆囊切除,甚至加作广泛的淋巴结清扫。
预防/胆囊息肉
禁酒及含酒精类饮料酒精在体内主要通过肝脏分解、解毒,所以,酒精可直接损伤肝功能,引起肝胆功能失调,使胆汁的分泌、排出过程紊乱,从而刺激胆囊形成新的息肉及/或使原来的息肉增长、变大,增加胆囊息肉的癌变系数。饮食要规律、早餐要吃好规律饮食、吃好早餐对胆囊息肉患者极其重要。人体内肝脏主管分泌胆汁,分泌的胆汁存储入胆囊内,而胆汁的功能主要是消化油性食物。如果不吃早餐,则晚上分泌的胆汁利用不上,存留于胆囊内,胆汁在胆囊内滞留时间过长,即可刺激胆囊形成胆囊息肉或使原来的息肉增大、增多,所以早餐最好吃些含植物油的食品。低胆固醇饮食胆固醇摄入过多,可加重肝胆的代谢、清理负担,并引起多余的胆固醇在胆囊壁结晶、积聚和沉淀,从而形成息肉,所以,胆囊息肉患者应降低胆固醇摄入量,尤其是晚上,应避免进食高胆固醇类食品如:鸡蛋(尤其是蛋黄)、肥肉、海鲜、无鳞鱼类、动物内脏等食品。
饮食注意事项/胆囊息肉
1、建议多食各种新鲜的水果、蔬菜,少食低脂肪、低胆固醇的食品。如:香菇、木耳、芹菜、豆芽、海带、藕、鱼肉、兔肉、鸡肉、鲜豆类等。2、宜多食干豆类及其制品。3、宜选用植物油,不用动物油。4、少吃辣椒、生蒜等刺激性食物或辛辣食品。5、宜用煮、蒸、烩、炒、拌、氽、炖的烹调方法,不用油煎、炸、烤、熏的烹调方法。6、山楂10克,杭菊花10克,决明子15克,煎汤代茶饮或饮用绿茶。7、平时喝水时,捏少许山楂、沙棘、银杏、绞股蓝草放入水杯中当茶饮用。8、忌酒精。酒精在体内主要通过肝脏分&胆囊息肉饮食禁忌&解、&解毒,&所以,&酒精可直接损伤肝功能,&引起肝胆功能失调,使胆汁的分泌、排出过程紊乱,从而刺激胆囊形成新的息肉及&或使原来的息肉增长、变大,增加胆囊息肉的癌变系数。 9、 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 如蛋黄、&胆囊息肉饮食禁忌&鱼子、动物肝、脑、肠等。胆汁中胆固醇增高,易于形成胆固&醇结石。植物油既可降低胆固醇,又可促使胆固醇转变成胆汁 酸防止胆石形成,故宜以植物油为主。油炸、油煎食品最好不&吃,以免诱发胆绞痛。烹调上尽量清淡、少油,家蒸、煮,忌&煎、炸。&胆囊息肉饮食禁忌10、减少纤维素含量高,少渣的饮食,减&胆囊息肉饮食禁忌&少对胃肠的刺激。
治疗方案/胆囊息肉
(1)胆固醇息肉 :大多数人无症状 ,且胆囊功能良好。患者在平时应每 3~ 6个月予以B超随访 ,一旦出现明显症状或息肉迅速增大才考虑手术。如胆囊功能良好 ,可行经皮胆囊镜息肉摘除。此类息肉直径往往 &10mm(82%),并以多发性为主 (75%),外观呈桑椹状 ,蒂细如线 ,质脆易落 ,很容易摘除。如胆囊功能不良可行腹腔镜胆囊切除。(2)良性非胆固醇性胆囊息肉 :包括腺瘤与腺肌瘤病、炎症性息肉及腺瘤样增生罕见的间叶组织肿瘤等。其中炎症性息肉虽无恶变报道 ,但均伴有程度不等的胆囊炎症 ,且多有临床症状 ,其余类型则均有恶变可能 ,因此一经查实应及时手术切除同时做病理切片以明确病变的性质。胆囊息肉样病变易发生肿瘤的高危因素主要有 6个方面 :①单发 ;②直径 &10③广基或蒂粗大 ;④病变增长 ;⑤年龄 &50岁 ;⑥合并胆石。但有专家强调 ,对直径 &10mm的息肉也不能放松警惕 ,必须定期随访。对胆囊息肉样病变可采用3种不同的胆囊切除术 :即在胆囊周围结缔组织中剥离的单纯胆囊的除术、切除全部胆囊结缔组织的全厚胆囊切除术及加做胆囊床部分肝组织切除的扩大胆囊切除术 ,根据术前判断胆囊息肉性质加以选择。就癌肿而言 ,直径 &18mm者仍有早期癌的可能 ,仍可经膜腔镜胆囊切除行全厚胆囊切除 ,若术后病理证实已浸润至浆膜层下 ,则可行二次探查术。但若直径 &18mm ,即有晚期癌的可能 ,可直接开腹行扩大胆囊切除术 ,甚至要做广泛淋巴结清扫。(3)中药方法:手术切除胆囊后,机体便失去了胆囊的储存、浓缩、排泌胆汁和分泌等功能,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可用进行调理。
分辨胆囊癌与胆囊息肉/胆囊息肉
1、明确胆囊息肉与胆囊癌的相似之处早期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两者都可有消化道的症状--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厌油脯食物等。也可有右上腹的不适、隐痛或腹痛。2、胆囊癌与胆囊息肉不同的地方在于中晚期的胆囊癌变有黄疸、右上腹包块及恶病质;而胆囊息肉则多无黄疸、右上腹包块,不发生恶病质。&实验室检查如肝功能检查、肿瘤标志物、DNA流式细胞学分析有助于胆囊痛的诊断。电脑彩超观察息肉或癌肿内有无彩色血流,可与临床最常见的胆固醇性息肉相鉴别。对于较大的瘤体,行CT增强、扫描瘤体强化,有助于胆囊癌的诊断。3、应用B超引导探针穿刺进行细胞检查以鉴别胆囊息肉和胆囊癌在B超的随访过程中,胆囊息肉生长缓慢,没有粘膜浸润;而生长较快,且有周围粘膜浸润的改变。当息肉近期增长较快或有周围粘膜浸润时则考虑发生了癌变,应尽早进行手术治疗。
参考资料/胆囊息肉
1.&&&吴在德。外科学。&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pp327-334.2.&&&石群立,&金行藻,&郑晓刚,&等。&胆囊腺瘤临床与病理研究[&J&]&.&江苏&医药,&7-528.3.&&&吴。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和治疗[J].,):490~&1914.&&&。胆囊息肉样病变109例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04~&106.5.&&&邹声泉。[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6.&&&,&。&胆囊腺瘤的诊断与治疗[&J&]&.&实用外科杂志,&3-574.7.&&&曾强。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与手术指征。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8.&&&刘勇。胆囊息肉样病变诊治进展。武警医学院学报。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陕西医学杂志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中国内镜杂志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www.baike.com。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 video
什么是胆囊息肉?来源:
编辑次数:57次
参与编辑人数:28位
最近更新时间: 10:50:25
贡献光荣榜
猜你想了解
扫码下载APP}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胆囊息肉有什么症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