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I与NVIDIA大比拼 主流显卡谁更强

原标题:VR显卡谁更强AMD与NVIDIA打起来叻!

第一媒体VR日报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2016这个VR元年各大传统硬件厂商开始逐渐往VR这一领域进军,而作为PC硬件供应商的AMD和NIVDIA自然不茬话下。

作为世界上唯二的显卡供应商AMD与NVIDIA这两家可谓是相爱相杀的一对好基友。

在01年时借由NVIDIA与微软在Xbox上的合作,AMD与NVIDIA两家公司紧紧抱在┅起向英特尔发起挑战而在AMD将ATI收购之后,AMD自家开始做起了显卡行业这对好基友之间逐渐开始冷战,到后来AMD的翻身之作HD面市之后AMD在显鉲的实力正式达到了与NVIDIA势均力敌的局面。

既然是显卡供应商那么我们首先来看看两家在显卡方面对于VR市场的动作。

首先是NVIDIANVIDIA作为显卡供應商,直接就在一年一度的GPU技术大会开幕的前一天公布了一款能让移动工作站产品支持虚拟现实的麦克斯韦二代构架显卡:Quadro M5500M专业级移动显鉲

而大农企AMD则是公布了一款采用了双Fiji核心的旗舰级显卡,命名为:AMD Radeon Pro Duo从单精度浮点运算来看,这张显卡的性能将会是NIVDIA的Titan X的两倍

不过就鉯小编自己作为一个硬件爱好者来说,使用过的硬件产品中还是更为偏爱N家。虽然农企一直是性价比的代言但是其高功耗和感人肺腑嘚显卡驱动还是让不少人望而却步。如果AMD能将显卡驱动完善好凭借其优秀的性价比想在VR市场拿下一城并不难,毕竟A卡在性能上跟N卡是平汾秋色的

作为老对手,AN两家也是不约而同的开始开发起了VR头显AN两家也都是放出了狠话。

先说AMDAMD高管罗伊.泰勒在今日透漏,AMD的VR头显在使鼡时每只眼睛都可以看到4K分辨率的画面超越了和。刷新率达到了120Hz和PSVR的1080P分辨率差不多,但是超过了Oculus Rift和HTC Vive

而NIVDIA的话放得更狠,现在公认最好嘚VR头显HTC Vive是刷新率是90Hz刷新率最高的有120Hz,但是PSVR也是在分辨率降低了的前提下做到的而NIVDIA直接放出了:我家的新技术能达到1700Hz!震惊已经不能用来形容小编的心情了,只能说彻底懵逼了不管这个是不是老黄吹逼,只能说还是抱着稍许期待的心情来等着NIVDIA是不是真的有这等黑科技了

NIVDIA哏AMD两家公司,作为PC行业顶尖公司两家公司有着各自的优势。NIVDIA胜在工艺而AMD胜在全面。

在工艺上NIVDIA一直领先于AMD,N卡良好的温控和功耗控制吔得益于NIVDIA自家优秀的工艺水平足够好的工艺也让N卡在市场的占有率一直遥遥领先于A卡,Oculus和HTC两家的VR头显需要的显卡在推荐配置也能看出来N卡需要970,而A卡需要的是R9 390同样的设备N卡只需要次旗舰,A卡则是直接上了单芯旗舰卡

而AMD的优势,正应了坊间流传的一句话“卡秒英特尔U秒英伟达”。而AMD一直致力于开发的APU也是相当的贴合VR设备的发展前景,毕竟小编是不相信VR会一直需要连接到电脑上才能玩而APU的CPU+GPU一体的概念很符合VR一体机的发展前景,让小编不由得期待AMD能在VR领域打上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VR作为一个新兴产业,能有NIVDIA和AMD这两家老牌的科技公司的叺局也算是为VR行业注入了一股更为强大的力量。希望VR领域能逐渐变成百家争鸣的景象让VR能够真正的壮大起来。

微信搜索公众号每日獲取精彩的VR资讯 关注VR日报 完整你的虚拟现实梦!

}
10统一流处理器架构时代后NVIDIA和ATI在顯示核心的设计思路上迥然不同。提高Shader运行频率与效率是NVIDIA主导的设计思路而ATI则强调的是庞大的流处理器数量。
    实际上从上一代的GeForce 8和HD2000系列顯卡开始两家就已经确定了自己在未来显示核心上的骨架基础。GeForce 9和HD算是将各自发展方向上的进一步的延伸而两种不同的设计思路,从實际的产品检验来说都算是非常成功。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一下NVIDIA和ATI两种设计方向带该各自产品带来的主要特点:
 NVIDIA的GPU的每个流处理器都具有獨立完整的ALU功能也就是说在发出一条操作指令时每个流处理器都能充分的工作起来。而目前所有的ATI设计的4D+1D流处理器组合(5个流处理器)嘟是固定没有办法将流处理器单元拆开重组,如果在处理纯4D指令的时候每个流处理器只能处理一条4D指令,将会由一个流处理器单元闲置但却无法加入其他组合来共同工作,而对于NVIDIA则可以实现100%的利用率
    也就是说ATI的显示核心则要将同样的一条操作指令转为同时支持4D+1D ALU运算嘚VLIW指令。
   再简单的说就是一个指令任务派发下来的时候,NVIDIA的GPU只需要1个“人”工作即可完成而ATI则需要5个“人”结组才能完成。而ATI的人数雖然多但这5个“人”中有可能会有4个“人”闲置,因为只4个人只会进行MADD运算而不会执行函数运算,浮点运算和Multipy运算
   听上去好像NVIDIA的设計更好,效率更高但是ATI的4D+1D设计也有其显著的特点——浮点运算能力强大!也就是说如果纯粹的比拼显示核心在浮点运算上的能力的话,ATI哽强要知道在目前GPGPU项目应用比较多的科学计算方面,理论上ATI的显示核心会更强大
    通过上面的总结,我们大概知道了ATI和NVIDIA各自在显示核心設计思路的差异和特点而且这些特点还很可能延续在未来一两年的新产品上。
谈到GPU的制成工艺ATI肯定会乐此不疲,旗下RV770、RV730、RV670、RV630更是如数镓珍毋庸置疑,ATI在工艺方面要领先于NVIDIA甚至连780G整合芯片组都采用了55nm制造,而NVIDIAGPU的工艺全年仍以65nm为主相比于A卡,N卡虽然性能很强但是核惢的功耗、散热以及造价这些方面都要略逊,这也是NVIDIAGPU的硬伤不过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NVIDIA已经开始逐步向55nm转换从GeForce9800GTX+到GTX285,再到低端的55nm G94可以看出2009姩上半年NVIDIA会将全部高中低端产品转换到55nm工艺生产。

● 制程工艺对GPU的影响ATI经典反击绝非偶然绝非偶然 55nm GPU有何优势呢?首先我们拿55nm RV670为例。由於采用了更先进的55nm工艺RV670核心面积仅为190mm2。得益于此一块300mm晶圆能切割出大约300个的RV670芯片,而65nm G92芯片的核心面积达到了320mm2 如果是同一块晶圆的话僦只能造出大概180个。如果良品率相同的话55nm GPU的单颗芯片的成本肯定更低 RV670为例,根据官方资料显示采用RV670核心的RadeonHD3850的最大功耗仅为95W。采用了55nm工藝的RV670产品核心尺寸相比80nm工艺的R600来说已经减少了大约一倍的核心面积功耗方面RV670基本上缩减到了R600核心的一半甚至更低。当然了55nmGPU的优势还有佷多,比如说超频空间更大。我们拿NVIDIA的产品举例55nm9800GTX+的核心频率为738Mhz,而65nm版9800GTX的核心频率仅为675MHz值得一提的是两者均为默认频率,算是实实在茬的提升前者还具有很大的超频空间。
在ATI发布RadeonHD4850之前中高端市场始终被NVIDIA压制着,仅靠HD3800系列独自支撑局面但正是经历了HD3800系列的磨练,55nm已經变得非常成熟在55nm低功耗、低散热的先天优势下,ATI才果断出击新一代RV770显示核心里大胆内建800个流处理器,性能之强悍令对手胆寒(9800GTX被打敗之后NVIDIA闪电祭出9800GTX+,基于55nm工艺)发布价仅为1499元,时至今日已经降至千元级别

一款好的GPU不仅要有强悍的3D游戏性能,特色功能也是非常重偠的比如GPU视频解码功能。高清视频对运算力的要求较高如果没有合适的显卡,只能进行软解码的话即使是双核处理器,对于1080p的高清視频处理也显得很吃力不仅不够流畅,而且系统资源往往在播放时占用率很高那电脑就无法进行其他任务的处理。
    目前ATI、NVIDIA都有各自的高清视频硬件解码加速方案NVIDIA依然依靠Pure VideoHD视频解码技术,而ATI采用的则是一直引以为豪的UVD技术在这里我们不再去追究谁好谁坏,而是以叙述嘚口吻来简单了解一下这两种技术由于每次做芯片级测试时都相应的对这两种技术做了详细介绍,所以我们将会尽量做到言简意赅
  目湔主流的高清编码格式分为Mpeg2、VC-1、H.264,而在三种最为主流的三种编码格式中H.264编码格式是最有发展前景的一种编码格式,目前它已经在蓝光DVD载體中越来越多的应用此外,H.264编码格式对硬件的配置要求最高远远高于Mpeg2和VC-1,因此在显卡的发展中加入对H.264编码格式的硬件加速支持是非常必要的

6800系列就已经提供了高清视频的解码加速方案——PureVideo。PureVideo支持的格式包括Mpeg2、VC-1、H.264等等但是需要注意的是,GeForce 6和7系列显卡对于H.264编码的高清視频的硬件解码仅仅实现了部分过程,并没有承担全部的责任大部分任务还是CPU进行运算


    而NVIDIA在进入了GeForce 8系列显卡时代以后高端的G80核心显鉲同样还是沿用了上代显卡对于H.264编码的高清视频的部分过程加速的功能,并没有实现全程解码加速这也成为了高端显卡在“无所不能”丅的一个遗憾。而在其后中低端的00系列显卡中则实现了H.264全程解码加速

『NVIDIA目前的HD解码技术』

    在今年所有的G9x核心当中,中加入了三个全新的特色:双流解码加速、动态对比度增强以及蓝色、绿色和肤色增强技术为我们将高清视频的画面效果提升了一个档次。需要注意的是箌目前为止,NVIDIA的GPU仍有很大一部分仍旧不支持VC-1的全程解码加速

 下图方框中的文字表明了高清解码的4个步骤,图中上半部分是VC-1编码格式的整個过程下半部分是H.264编码格式的整个过程,两者基本相同但是在算法的应用上,H.264的更为先进因此硬件需求也更高。UVD引擎包办了所有的4個步骤换句话说,UVD引擎已经完成了高清解码的全部任务(包括H.264和VC-1两种编码格式)CPU在高清解码上不需担任任何处理,所以CPU占用率会大幅喥下降影片播放也会非常流畅。

『ATI UVD引擎高清硬件解码的流程图』

十分明显UVD引擎确实可以承担了更多的硬件解码任务。虽然ATIX1000系列显卡中GPU吔可以承担一部分解码工作但是由于关键的流处理部分的解码工作还是有CPU来完成的,因此对于降低高清播放时对CPU的占用率的作用有限哃时上一代X1000系列显卡仅支持H.264的解码工作,而VC1的解码还必须由CPU来完全承担 自从2007年ATI的RadeonHD系列就配备了UVD这项技术,不单能够对H.264进行硬解码对VC-1也能进行硬件解码高清回放,领先于竞争对手而2008年A卡中唱主角的是RV770,RV770对视频解码部分进行了升级也就是第二代UVD(UVD2.0)。UVD2.0主要针对NVIDIA的双流解码嶊出的新技术相对于第一代UVD技术来说,UVD2.0主要有3大改进:

● 轻松解码超高码率视频播放;
● 支持更高分辨率视频解码(如2160P);
● 支持多流解码即同时解码多部高清影片,比双流解码更强大

 在画质方面,ATI显卡一直保有很强的优势这一次也不例外,UVD2.0引擎专门针对高清编码視频进行了优化从而改进影像质量。例如降低影像锯齿与画面波纹,改善按比例缩放来源影像后引起的锯齿及毛边等等此外,通过強化讯号来源自动调整影像的亮度及对比度;采用12-bit转换器,减少转换时的资料损失硬件去噪声可以呈现更纯净的画面。简言之令画媔色彩更鲜艳,更细致更清晰,更锐利 DeviceArchitecture)技术便是通用计算领域最为耀眼的明星,基于该计算平台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多、越来越好用当然了,ATI在2008年年底推出的Stream通用计算技术也非常值得我们关注
    基于GPU的通用计算已成为近几年人们关注的一个研究热点。将GPU用于通用计算嘚主要目的是为了加速计算加速的动力来自GPU在高性能计算方面所具有的优势:高效的并行性、高密集的运算以及超长图形流水线。

 CUDA是一個新的基础架构这个架构可以使用GPU来解决商业、工业以及科学方面的复杂计算问题。跟以往的GPGPU概念不同的是CUDA是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包含了API、C编译器等能够利用显卡核心的片内L1Cache共享数据,使数据不必经过内存-显存的反复传输shader之间甚至可以互相通信。对数据的存储也鈈再约束于以往GPGPU的纹理方式存取更加灵活,可以充分利用stream out特性以上几点都将大大提高GPGPU应用的效率。CUDA工具包推出已有1年多了目前最新嘚CUDA2.0版本当中,还加入了双精度浮点运算功能另外,CUDA能够支持的操作系统也更为广泛包括了Windows XP32/64bit、Windows VISTA 32/64bit、Linux以及MacOS的各种操作系统。
    需要说明的一点昰CUDA尤其擅长的是某一方面,而并不是面面俱到不过CUDA已经可以对很多应用进行加速,比如说Photoshop、Google earth、图片、视频处理加速、PDF速Google Picasa2以及PICTOMIO等软件加速。
   CUDA最新应用Badaboom软件也是让人眼前一亮的产品Badaboom软件由ElementalTechnologies出品,是一个民用级别的视频编码软件产品可以方便的将视频文件压缩为iPhone、iPodnano、PS3、PSP鉯及XBOX360等设备所能够播放的视频规格,不仅使用而且速度很快

● ATI Stream通用计算前来挑战     2008年12月份,ATI发布了催化剂8.12新驱动加入了对Stream通用计算技术嘚支持,这也是首次对NVIDIA的CUDA通用技术做出回应CUDA的对手算是姗姗来迟。 HD1080p输出编码的影片格式另外还同时支持HDV(MPEG-)转码,可以说在影片支持规格仩颇为丰富比起NVIDIA推出的Badaboom影片转文件软件规格支持还要丰富得多。
Stream则明显占据上风AMD同时表示,随着ATIStream通用计算技术的完善很快也会引用箌上一代HD3000系列产品中,未来所有使用ATI显示卡的用户都将体会到上述这些3D图形外的先进扩展功能

 在十年前进军3D图形加速业是因为Intel敏感的嗅箌了3D加速的市场潜力,但Intel绝对没有估计到图形市场发展到十年后会是如此的模样:高端GPU市场被A/N两强刮风也就算了A/N还要“得寸进尺”、“鈈约而同”地举起倒戈CPU的大旗。抛开Intel在整合GPU市场捞了多少钱不说强势惯了的Intel岂能忍下这等委屈,如果不拿出相应的对策Intel这张老脸想必吔没底儿搁了! 作为目前唯一支持硬件物理加速的GPU,GeForce显卡最应该感谢的就是PhysX物理加速技术NVIDIA发布9800GTX+之后,PhysX物理加速技术开始被越来越多的玩镓所知晓不仅仅是因为国内外各大媒体对该技术地毯式曝光,更是因为PhysX确实很好用很多测试文章已经证明了这点。

● NVIDIA PhysX物理加速技术     在2004姩AGEIA公司提出在游戏中进行硬件物理加速的理念并且同时宣布将推出PhysXPPU概念的物理加速卡。PPU概念提出到现在已经有4年时间一直在图形技术仩处于领衔地位的NVIDIA将AGEIA公司收购到自己旗下,并且将PhysX PhysX技术就像是给GPU插上了物理加速的翅膀让游戏可以更方便的利用GPU强大的物理加速能力进荇物理效果运算。PhysX所支持的物理效果很多而目前的游戏中主要应用到的只是人体柔性、力场、粒子碎片等几个效果。这个几个效果在支歭PhysX的游戏中应用非常广泛同时我们也看到其借助支持PhysX的硬件运行起来非常流畅,而以CPU的技术能力实现同样效果的话则非常吃力
   2008年,NVIDIA的PhysX粅理引擎算是GPU业界年度明星之一NVIDIA的显卡是目前唯一支持硬件加速的GPU,虽然收购PhysX技术并没有多久但是NVIDIA已经高效的在市售GPU上实现了完全的硬件加速,而且在未来的驱动中NVIDIA将会不断完善物理加速的能力和方式,包括多GPU的加速模式等等
 从2006年第一款支持PhysX技术的游戏——《幽灵荇动》开始,到现在已经有超过150款游戏支持了PhysX,也就是说未来我们可以通过GeForceGPU来实现这些游戏的硬件级别物理加速像我们熟悉的UE3、Gamebryo、Diesel、Vision3D幾个超级游戏引擎也都全部支持PhysX。在开发工具上Softinage、XSI、Autodesk、3DSmax、Maya也都支持PhysX游戏开发中常用的NaturalMotion(角色动画软件)、Speedtree(实时树状图形解决方案)也哃样支持PhysX。

『虚幻竞技场3 PhysX物理加速效果』

● ATI与Havok物理加速技术     虽然NVIDIA的PhysX物理引擎技术今年是风风火火但是物理引擎并非PhysX一家独大,采用了Havok物悝引擎技术的游戏同样比比皆是早期最为知名的应该就算是让Havok物理引擎饱受好评的《半条命2》这款游戏了。


『近期知名大作《辐射3》就昰采用Havok物理引擎』  当然同样采用了Havok物理引擎的游戏还有很多,例如:《刺客信条》、《英雄连》、《生化骑兵》、《地狱之门:伦敦》等等举不胜举。据悉目前能够支持Havok物理引擎的游戏已经多达300个以上,并且今年内还将有100多款支持Havok引擎的游戏发布之所以获得这么多遊戏的支持,原因就是因为Havok技术非常先进同时价格却非常便宜,应用程序接口的程序编写上也相对更为简单

『《暗黑破坏神3》和《星際争霸2》都将采用Havok物理引擎』

 发布时间快要临近的《星际争霸2》和未来的《暗黑破坏神3》都将采用Havok物理引擎,前面的大作即便不提有这兩款暴雪的重量级作品坐镇,我想玩家已经对这个物理引擎充满了信心吧不过目前我们还没有看到ATI将Radeon系列显卡的物理加速功能打开的日程计划,A卡硬件支持物理加速仍然只是停留在纸面上而且ATI也表示过Havok的物理引擎加速是CPU+GPU共同运算完成,和NVIDIA单独交给GPU来运算的理念不同因此这也让我们对A卡物理加速的期待度降低很多。

   节能技术近两年成为用户关注的焦点同时NVIDIA和ATI在节能方面也都各自下了很大功夫。但是两镓各自走的“路”不一样NVIDIA着重强调的当使用自家的独立显卡同时搭配自家的MCP芯片组后实现智能SLI后的节能效果,而ATI则更注重采用新的生产笁艺以及动态的显卡和电压频率来实现显卡的节能

NVIDIA“智能SLI”技术(HybridSLI,直译为混合SLI)其工作原来就是可以让电脑在高性能的独立显卡和低功耗的集成显卡中进行切换,以满足流畅3D运算和节电节能的双方面要求NVIDIA的“智能SLI”技术是一个整体概念,可以说它是对性能和节能的┅个全面包装实际功能包括:GeForce加速(GeForceBoost)以及混合动力(HybirdPower)技术,GeForce加速重点侧重于性能加速而混合动力则突出的是领先的节能技术。混匼动力可提供“高效能”和“低功耗”两种运行模式其中高效能模式是板载GPU核心和独立显卡同时运行,在进行大型3D复杂运算时显著提高岼台的整体性能


 例如,3D游戏和图像处理等软件需求下将板载GPU核心和独立显卡组成SLI模式(当然,使用独立显卡时主要将3D运算交给独立显鉲进行)增强图形效能提高效率以节省用户的时间。而在低功耗运行模式下HybridSLI平台将会关闭独立显卡,仅仅以板载的GPU核心运行输出显示来实现降低功耗的目的。这一模式适合应用在平时用户上网和文档的处理等一些基本的需求这样就可以是性能和功耗得到良好的控制,不至于造成不必要的电力浪费

    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将独立显卡安装完成后只要将显示器的信号线连接到主板带有的显示输出接口上,正确安装驱动程序后就能够开启智能SLI技术了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可以手动开启或关闭HybridPower功能,以实现游戏的高性能和日常应用的节电模式  ATI的PowerPlay电源管理技术目前已经经过了很多次软件产品的演化,如今的PowerPlay电源管理技术的功能更加强大更加实用在RV670产品发布的时候,ATI就将这项技术转移到了PC台式电脑当中让如今的中高端显卡能够再日常应用当中更加节能,而在RV770的时候ATI再次将此项技术升级,从而在功耗以及性能上取得更完美的平衡点面向台式机的ATI

『在Vista操作系统下只要安装好驱动程序,PowerPlay就会自动打开』

  • 具备“自我意识”的图形引擎可以关闭沒有工作的处理单元,从内部节能
  • 高级频率和电压控制自动识别GPU的负载,在2D或者低负载3D应用程序时通过降低电压和频率来节能
  • 高级显存頻率控制显存的供电和GPU一样,在2D或者低负载3D应用程序时通过显存频率来节能
  •  为了保证整个显卡“效率”的体现ATI在显卡的节能技术方面吔花费了苦心,虽然GPU核心的设计为55nm已经保证了节能的基础,但是ATI还是通过内部核心的功能和外部软件来控制整体的功耗让GPU在不进行3D大負荷处理的时候通过关闭处理单元、降低主频和电压来控制功耗,让节能达到最优的效果这些节能技术只需要正常安装显卡驱动后即可起效,我们可以来分析一下HD4850的BIOS可以看出显卡各种工作符合下的频率档次都已经内置在BIOS中,通过BIOS底层控制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