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的车联网系统架构选择哪个好用?

车联网时代,你需要一个怎样的智能车载系统?
车云网日报道 不知是从哪天开始的,总之是一夜之间,人们开始谈论车联网了。
车联网时代,智能车载系统已是大势所趋、百花齐放,不同的理解方式造就了不同的技术方向。把带导航功能的收音机做成触摸屏的,至多只能称之为人车互动。
而人车互联,则是另外一个层次,首先需要汽车厂商自己认为,车应该是跟人产生点什么化学反应的,其次他们再把人和车的化学反应做得更极致。宝马是一个公认的能够跟驾驶者产生化学反应的车,强调驾驶乐趣、人车一体,那么在智能汽车时代,宝马又能带来怎样的人车互联体验呢?宝马的解决方案是ConnectedDrive互联驾驶。
借助车联网,汽车与网络高度融合。而所以所谓互联驾驶,就是要在将车与网络互联、驾驶者与车互联的时候,不要让信息泛滥,而是筛选出适合驾驶者更好驾驶汽车的信息——或是让驾驶更安全,或是让驾驶更迅捷,或是让驾驶更有乐趣……
实际上,ConnectedDrive互联驾驶的概念颇为广泛,互联驾驶包括基于网络的功能服务层面以及驾驶辅助层面,简单理解就是网络和车载系统深度关联。基于移动互联网接入则给了互联驾驶更大的现象空间,为了最大限度利用移动互联网潜能,宝马互联驾驶把功能进行了分类:
1. 基于语音呼叫的功能:旅程咨询服务、呼叫中心远程协助服务及远程助理、紧急救援协助、道路救援服务、客户关爱中心、保养自动提醒;
2. 基于网络互联的功能:实时路况信息、资讯在线(新闻,股票和天气信息)、Apps:如远程助理、移动办公室;
3. 基于智能手机连接的功能:蓝牙流媒体、音乐专辑封面显示、手机连接功能;
这样设计,一方面保留了直观的人与人沟通话务员,同时兼顾了3G时代的高效数据获取,也能够有针对性地发挥智能手机的巨大潜力。
比如宝马研究发现,中国消费者年轻化程度高,对车载信息娱乐需求高且更个性化。宝马基于流行社交网络与音乐研发平台,集成中国车主使用频率较高的网络应用,如百度音乐、豆瓣FM和新浪微博等。但是这类网络应用有着更新频率快的特点,利用传统思路固化在车机当中的做法,并不具备“互联网思维”,并且也不一定是每一个用户都希望用到这类功能,因此宝马在互联驾驶应用上,将主动权和选择权还给用户——用户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App下载到自己的手机当中,驾车时将手机连接在车上,系统便能自动激活响应的程序,手机更新APP速度是车内系统固件更新速度的10倍~100倍!
在导航过程中,固化的地图,永远跟不上拆迁改造的速度,所以越来越多人放弃了离线地图而转为在线地图,实时性是最大的痛点。宝马iDrive系统的导航在车联网时代之前,就是这个样子,可是借助3G网络,我们不仅能够利用实时路况来规避拥堵路段,选择合适的出行时段,还可以通过互联网找到最新地点的位置坐标,直接以短信形式发送到互联驾驶iDrive里面,此外如果是一个陌生城市,下了车如果还需要继续导航,那么传统的导航就失去了意义,互联驾驶对导航重新定义的革新就是“Last Mile”离车导航,用户最可能迷路的那最后一段路程,能够借助智能手机导航继续完成,导航全过程演变成了完整的互联网闭环服务。
然而在驾驶辅助层面,宝马ConnectedDrive互联驾驶更注重对于驾驶过程中的安全辅助:
1. 智能泊车:全景摄像机、自动泊车;
2. 智能驾驶辅助:主动巡航控制、车道偏离警告、远光自动控制、碰撞危险警示及制动功能;
3. 智能路况信息感知及显示:平视显示系统、带行人识别的BMW夜视系统、限速标志识别等等。
最直观的例子是,传统导航对于道路的限速往往能够通过GPS信息预存的形式存在地图数据包里面,但是由于GPS定位的误差,系统没有办法精确判断车辆所在车道,最常见的例子就是往往车辆在四环主路,导航仪却可能认为你在四环辅路而给出超速的提示或者是错误的路线指引。
随着车辆越来越多配备了各种摄像头,除了泊车辅助之外好像就意义不大?非也,互联驾驶理念下,宝马可以读取GPS和前置摄像头等各个数据来源的道路信息,限速信息就在此行列。号称在中国市场对道路限速标识的识别成功率达97.77%。更加不可思议的是,最新的技术能够做到识别每条车道的限速标志。比如首都机场高速,三条车道的限速分别为120km/h、100km/h和80km/h,系统可以根据所在车道给出正确而精确的限速提示,这是未来吗?不,这是已经在宝马新车型选装到的技术。在这里车云菌真的想给智能限速标志识别点32个赞,原因你懂的。
车云小结:
请试着去向自己提一个问题,你究竟是希望车成为你的下一个智能手机?还是蓝牙耳机?还是家庭影院?还是些什么别的?
然后再想想,你在高速公路上飞驰或者一步一停地堵在晚高峰的二环主路时,哪些功能还能用得上?
再然后,把没用上的功能都扔掉,恭喜,你得到了你想要的智能车载系统。所幸,宝马的互联驾驶就是这么搞出来的。
本文来源:车云网
48小时评论排行
评论9382条
评论3813条
评论3784条
评论1956条
评论1904条
评论1384条
不做嘴炮 只管约到
全新凯美瑞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什么!?你的车连网都没有?细数那些配备车联网系统的车型什么!?你的车连网都没有?细数那些配备车联网系统的车型buycar买车君百家号如今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每到一个地方都得先问问有没有WIFI,就连各大餐厅都会挂着一个“提供免费WIFI”的牌子,可想而知网络对于现在人的重要性。而汽车产品的发展也十分迅速,很多车型都配备了车联网系统,现在你买辆车不带个WIFI都不好意思让朋友坐你车。1.凯迪拉克XTS在2017款凯迪拉克XTS身上,全系配备了第十代OnStar安吉星信息通讯系统,这套系统包括了碰撞自动求助、紧急救援协助、远程车门应急开启、远程寻车等丰富的功能,而且还提供了4G LTE WIFI功能,可满足车上人员的上网需求。然而安吉星也有自己的弊端,之前在网上流传了一个视频,买车君带大家回顾一下。视频中的山东大哥非常可爱,从他和安吉星的对话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如果使用者用方言的话辨识度会降低,但对于地大物博的中国来说,这个问题可是致命的,而且可以看出安吉星的逻辑并不符合中国人的习惯,这也是为什么很少会有人使用语音控制系统。2.宝马5系宝马5系配备了第四代iDrive系统,这套系统最具亮点的就是自然语音识别功能,基于“BMW智能互联”系统,这项功能可通过一些日常用语来识别车主的意图,比如“我饿了”、“要加油了”等,系统会自动识别并提供相应的地点选择,这比安吉星生硬的逻辑要好多了。除此之外,iDrive系统也提供了WIFI 功能,最多可有8人同时连接,十分方便。3.奥迪A6L说起互联网就不得不提这个以科技著称的老大哥了,它所配备的MMI系统与宝马的iDrive系统出自同一时间。这套系统包括了车载电话、手机、收音机、导航设备或电视等。然而美中不足的是,它所搭载的导航系统需要到4S店才能完成更新,很不方便。在联网方面,也是需要单独插一个联通的SIM卡,才能实现上网功能,而且功能比较单一,只有道路救援呼叫和在线信息浏览服务等。上面讲的这三款车型都带有车联网系统,但功能只能算是在初级阶段,而且还有各自的短处。除此之外,它们售价也都在30万元以上,对于年轻人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而下面买车君要说的这辆车,不仅有着更加高级的互联网系统,价格更是让你不敢相信。噔噔噔!国际化互联网汽车名爵6闪亮登场!名爵6搭载了由斑马智行提供的YunOS车载互联系统,包括了互联智行系统、身份识别功能、人工智能语音、支付宝支付、美食地图、导航系统等。一句“你好斑马”便可开启语音系统,不管你想干什么,只要你能说出来,它都可以办到。比如你说一句“下雨了”,名爵6便会自己打开雨刷器,同时关闭车窗以及天窗。此时,它不单单是一辆车了,更是你的贴身管家。而在导航方面,它的功能更是丰富,当你登录淘宝账号后,它可以根据你此前的观影消费来推荐邻近时间的电影场次以及线路导航。而当你到达目的地后,它还会自动推荐附近的停车场以及价格,最厉害的是你可以直接通过支付宝来支付停车费,简直是6到飞起。买车君说现如今大部分汽车所搭载的互联网系统只能满足人们最基础的需求,而名爵6所搭载这套YunOS系统则更加的智能,它让你在上下班途中不在寂寞,名爵6对于车主来说不仅是一个代步工具,更像是一个服务周到的贴身管家。就单从车联网这一方面来看,名爵6已经远超大部分合资车型,成为新一代国际化互联网车型的代表。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buycar买车君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搜狐、今日头条、说客等客户端资深媒体人。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大神介绍下现在好的车联网系统?_百度知道
大神介绍下现在好的车联网系统?
我有更好的答案
我觉得钛马车企挺好的,产品达到车规级品质,多家品牌汽车厂一级供应商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当前位置:
拼科技谁更划算 10大车企车联网使用调查
汽车与互联网的结合,不仅为消费者带来的&实打实&的便利,也成为提升自身品牌形象的方式之一而被众多汽车厂商所采用,同时车联网技术也成为众多汽车厂商比拼前瞻技术的平台。那么,车联网的应用和消费者在用车过程中自身的&腰包&有着怎样的联系,网通社近日就针对包括美系、日系、德系在内的10大车企车联网的免费使用年限以及超过年限后的费用情况展开了调查并,、以及三大品牌均不限时间免费使用,而在需要续费的汽车品牌车联网中,通用安吉星选择性更强。
车联网到底指的是什么?其实这由车辆位置、速度和路线等信息构成的巨大交互网络,通过GPS、RFID、传感器、摄像头图像处理等装置,车辆可以完成自身环境和状态信息的采集等,这些信息可同时被分析和处理,从而提供车辆的最佳路线、及时汇报路况等等。不同厂商的车联网提供的服务大体一致,通常包括导航、通话、道路救援、紧急救援以及语音控制等多项功能,如的G-BOOK、SYNC、通用安吉星以及iDrive等,这也是提升车型性价比的指标之一,其中、和均可永久免费使用。
SYNC系统是专为手机和数字媒体播放器配备的车载多媒体通讯娱乐系统,由与微软和马牌分担,最早于2007年在北美车展中亮相。早期的SYNC系统主要致力于通过蓝牙、USB等方式将用户的手机、播放器等设备集成到车载信息终端,此后新增了车辆健康状态检测和自动接通紧急救援电话的功能。值得一提的是,这套系统期提供消费者免费使用。
AcuraLink全能智驾系统目前的免费使用周期为4年,但官方为公布其此后的相关费用。该系统在具备导航、实时路况信息、紧急救援的必备服务之余,还提供道路救援、车辆防盗、被盗追踪、远程控制、远程诊断等多项安全服务,为消费者充分提升了在行驶过程中的安全性。目前旗下轿车RLX和全新MDX均已搭载AcuraLink全能智驾系统,未来该系统还将应用于旗下更多车型。
目前所采用的是第三代iDrive系统,免费使用周期为3年,提供车内气候、通讯(车载电话等)、娱乐(CD/电视等)、导航、信息、服务支持等多项功能。指的一提的是,第三代iDrive系统采用了显示效果更好的3D效果菜单以及带手写输入功能的控制旋钮,同时引入了&BMW互联驾驶&功能,通过互联网为驾驶者提供更丰富的信息和人工在线咨询服务。此外,该系统还新增了SOS紧急呼救系统,供驾驶员紧急求救使用。
有数据统计,通用汽车在2008年底北美上市的95%的产品都安装了OnStar系统,可见其对于通用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该系统将通过应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和无线通信技术来为消费者提供广泛的汽车安全信息服务,包括路边救援等十多项功能。目前通用安吉星的免费使用时间是1年,此后该系统一年套餐价区间为480-1580元,除碰撞自动求助系统、紧急救援、安全保障系统等必备功能外,可对车况检测系统、导航系统、全音控免提电话等功能根据自身需求进行选择,并且相对其他车联网服务选择性更大。
目前BlueLink车载服务系统免费使用期为1年,在此之后,每年续费660元,不过其最新研发的第二代BlueLink车载服务系统,支持谷歌眼镜操作,与汽车进行交互,并且可远程控制车门,查找汽车位置,并将车内信息及时反馈。对此,汽车美国的执行董事 Barry Ratzlaff 也表示:&这些设备可以提升汽车的使用体验,通过小屏幕来远程控制汽车或及时获取相关信息。&(网通社 日 报道)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
推荐阅读:
推荐经销商讴歌MDX(进口)
讴歌MDX(进口)
69.80-84.80万
厂商:讴歌
仅剩5个名额
仅剩5个名额
仅剩5个名额
看过的还看过
意向车型:
您的城市:
您的联系方式:
(信息保密,不会对外公开)
微信、QQ、支付宝扫一扫手机阅读更方便。车载系统为什么不好用?听听车联网专家是怎么说的
原文链接:http://geekcar.com/archives/48691
微信公众号:GeekCar
对于车载交互系统的吐槽,已经衍生出了无数的分析、讨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也出现了包括后装智能硬件、手机 App 在内的各种产品。不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至少在前装领域,「不好用」的现状依然没有太大改观,依然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不过,在吐槽和「更好的解决方案」之外,我们其实也应该了解,车载系统到底为什么不好用。毕竟知其然,才能知其所以然。
最近正好有一个机会,GeekCar 见到了前不久加入车联网公司飞驰镁物任产品策略副总裁的法国人 Nicolas Persignat,于是和他聊了聊这个问题。作为一个分别在国外车企、国内车联网企业都负责过车联网业务的专家,他从主机厂、供应商的角度解释了其中的原因。
智能手机普及带来的心理落差
如果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其实最大的原因在于,用户期望值越来越高,于是落差越来越大。大概在 10 年前,智能手机还没普及,用户的交互习惯还是传统的物理按钮等形式。但是之后智能手机迎来爆发,大家开始大量的接触到触摸屏幕的操作逻辑。在手机端,这种操作体验的提升巨大并且不可逆。因此,当他们使用其他一些产品的时候,期望值已经被潜移默化的提升了。并且,这种改变很多时候是用户不自知的。总之,用户是被智能手机的操作习惯惯坏了。也就是说,或许车载交互、车载系统其实原本没那么不堪,但是人们难免去拿智能手机作为参照进行对比,所以才会得出负面的评价。
因为有手机这个参照物,随之带来的还有迭代速度方面的落差。
首先,车联网产品的体验,或者说软硬件提升速度,其实受限于汽车的基础研发流程。一般汽车的研发,都要经过大约 3 年。换句话说,汽车上的任何功能都是起码 3 年前的规划产物。显然,这样的时间差最终会体现在产品的用户体验上。再看看现在手机的迭代速度,体验的差距也就成了必然。
其次,智能手机具备 OTA(Over The Air)功能,可以及时更新系统及体验。 而如今车仅有几家车载系统具备这样的能力。特拉斯则是在汽车行业中拥有此能力的代表之一。他们利用空中激活的方式(OTA)解决了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存在的多个问题包括迭代速度,并且对其内容进行了丰富,甚至还上线了自动驾驶功能。而其他的车企也在转型的途中。目前,基本所有的车企都已具备了车载终端,而车载信息娱乐系统也在迅猛发展,不久的将来,所有的车型将实现全面的车载功能。此趋势是必然的,未来 5 年之内将成为行业内的主流。
软件、服务需要得到更多重视
为了解决这种割裂感或者心理落差,其实最优的办法肯定是从前装入手。毕竟我们都知道,只有前装产品才能更好地和车辆完美配合。因此,这件事最终还是要落到主机厂或者供应商头上。
互联网公司也在尝试与车企合作的创新模式。例如苹果公司与 CarPlay,谷歌与 Android Auto,以及百度与 Carlife。这些尝试主要以镜像技术为主。目前从用户的角度来说,有两个问题:第一,是功能的局限性。第二,是用户界面的使用断裂。例如:如果需要收音机的换台功能,用户必须预先安装一个图像或声音用户界面;如果要听线上音乐,用户则首选需要调试手机到镜像模式,同时需要安装另一个图形或声音的用户界面。用户必须转换多个系统到同一屏幕上。
从这个角度看,优化车机软硬件系统肯定是唯一的方式。但是又回到刚才的问题,车厂规划产品必须要考虑研发流程,软硬件稳定性等问题,因此总是不能够及时把体验更新到最优。毕竟,作为最终的整合方,车厂需要把软硬件供应商、功能服务商等各方角色集中起来,并且平衡各方权益。
当然,这其实又涉及到另一个问题:整车厂在研发思路上的转变。Nicolas 说,大多数整车厂做车机/车载系统,其实沿用的还是「车载设备」的思路。 但是车载设备,其产品生命周期的管理是不同的。一般来讲,一个车载设备的软件和硬件是由同一供应商供应,因此,当供应商发生更换的时候,之前的产品必须被更换,很难被再次使用。
然而,软件平台的使用能够使车企更好的适应消费市场。车企通过软件平台可以在不更换产品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丰富和迭代,用户体验也会随之积累并提升。
软件平台的使用和空中激活技术可以使前装车载信息娱乐系统与智能手机的操作体验媲美,乃至超越。
那么,软件,或者相关的供应商,到底在整个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我们以 CP/SP 服务商举例(Service Provider 即服务提供商;Content Provider 即内容提供商)。
如果要实现很多基于车辆的服务,比如导航、加油充电信息、本地化生活服务、后市场维修保养、音乐娱乐等等功能,就需要 CP/SP 服务商把这些服务端口向车载系统开放。但是,它们在提供服务时,有时候还会想要更多权益,比如一些车辆端的数据。但是从车厂角度,他们更多需要的是对车辆的绝对控制权。
另外,从公司体量和工作模式上来看,车厂和这些 CP/SP 供应商们也都有很大区别(传统企业和互联网企业)。因此,让他们直接去谈合作,往往在效率和最终结果上都不会太「美好」。
所以,这就需要有人能够在车厂和这些服务商中间进行整合打包。
换句话说,系统平台的整体解决方案,类似于 CP/SP 服务商和主机厂之间的「桥梁」,把双方的诉求进行整合、并且能尽可能避免利益冲突。
但是要完成这件事,对整合者有很高的要求。首先,他们必须要有主机厂思维,了解主机厂的供应链体系。其次,还需要对偏向互联网端的 CP/SP 服务也十分了解,包括产品、运营方式、盈利模式等。也就是说,对于两种完全不同商业运营模式的了解,是完成这类工作的先决条件。
事情还能变好吗?
这个问题可能是很多用户都想问的:我们吐槽了那么多,整车厂真的会听到这些意见,并且吸取改进吗?就算是听了,为什么还是拿不出好用的产品?
以我们所了解到的情况,以往的模式是这样的:
比如,某个车厂想就车载系统是否好用这个议题做一次车主调查,调查从开始到完成,中间会经历一段不短的时间,而最终的结果对于车厂有多大指导意义,也是个问题。假如说某个问题被 90%的人吐槽,车厂决定针对这个问题进行改进,当形成这个想法之后,具体实施其实是一个更难的阶段。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长流程的事情。其中可能涉及到问题分析、供应商沟通、产品改进、改进之后的长期测试,另外,资金、成本也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而未来呢?情况应该会好转很多。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当车机具备联网功能之后,很多在过去需要长时间、长流程解决的问题,都会变得更容易。
目前,很多车厂开始理解并重视用户对现有车载系统的反馈,并且他们的思路也有了很大的转变,越来越开放,越来越互联网化,转化到实际行动上,车厂也在全力解决车载系统本身的问题,尤其是用户反馈比较集中的问题。所以,我们可以说,随着越来多的车厂、端到端解决方案供应商,以及其他行业中纵向的和横向的的供应商的共同努力,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用户体验的脱胎换骨,尽管仍然需要一些时间,但前景仍然会是光明的。
————————————————————
原创声明:本文为GeekCar原创作品,转载时请注明“转自GeekCar”及原文链接。
微信号:GeekCar,汽车科技新媒体,专注于智能汽车、车联网、新能源等前沿科技与产品。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车联网系统架构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