绑扎各种绝缘导线时扎进手里了,流啦点血,小伤口,然后又做化学实验,其中有稀盐酸酚酞和硫酸铜,不知道有没有流进伤口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粉丝量:36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趣味化学实验集锦 doc
下载积分:300
内容提示:趣味化学实验集锦 doc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89|
上传日期: 13:27:14|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3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趣味化学实验集锦 doc
关注微信公众号& 在一次化学实验中,同学们将饱和CuSO4溶液逐滴加到5ml饱
在一次化学实验中,同学们将饱和CuSO4溶液逐滴加到5ml饱和NaOH溶液中,观察到以下异常实验现象:实验序号&滴加CuSO4实验现象&①&第1-6滴产生蓝色沉淀,但振荡后沉淀消失,形成亮蓝色溶液&②&第7-9滴产生蓝色沉淀,且沉淀逐渐增多,振荡后沉淀不消失,很快沉淀逐渐变黑色(1)在实验①中同学们根据所学初中化学知识判断蓝色沉淀是Cu(OH)2,请你写出生成蓝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2)已知:Ⅰ.Cu(OH)2在室温下稳定,70℃~80℃时可脱水分解生成CuO;Ⅱ.酮酸钠[Na2Cu(OH)4]溶于水,溶液呈亮蓝色:实验①中蓝色沉淀为什么消失?同学们继续进行如下探究:小陶认为蓝色沉淀消失可能是Cu(OH)2发生了分解,其他同学一致否定了他的猜测,理由是&&&&;(3)同学们交流讨论后,提出以下两种猜想:猜想一:少许Cu(OH)2可溶于足量水中;猜想二:Cu(OH)2粉末(其它试剂可任选)设计如下实验,请你填写表中的空格:实验序号&实验方法与操作实验现象&结论&③&将少许Cu(OH)2粉末加到5ml蒸馏水中,充分振荡&&&&&&猜想一错误&④&&&&&&&&&&猜想二正确(4)根据实验,并进一步查阅资料知道,Cu(OH)2在浓NaOH溶液中溶解生成Na2Cu(OH)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根据实验可知饱和CuSO4溶液与饱和NaOH溶液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依据的实验现象是&&&&.
来源:2016o东平县一模 |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碱的化学性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2014o荆州模拟)在一次趣味化学活动中,老师向同学们展示了一瓶标签受损的无色溶液,如图所示,要求同学们进行探究:确认这瓶无色溶液是什么?【提出猜想】老师提示:这瓶无色溶液只可能是下列三种溶液中的一种:①氯化钠溶液&&&②硫酸钠溶液&&&③碳酸钠溶液【实验探究】(1)陈丹同学仔细观察了试剂瓶的标签,认为猜想&&&&(填序号)不成立.(2)为确定其它几种猜想是否正确.陈丹同学继续进行探究: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该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猜想②成立猜想③成立(3)写出其与盐酸反应方程式:&&&&.【反思与交流】小雨同学经查阅资料获知,氯化钠溶液、硫酸钠溶液的pH都等于7.于是他提出还可以用测pH的方法来确定该无色溶液.请你简述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方法:&&&&.
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黄色固体.一次科技活动中,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包有Na202固体的棉花放人如图1所示烧杯中,缓慢倒人C02后发现处于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后熄灭,同时也惊奇地发现棉花燃烧起来.I.实验过程中“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后熄灭”的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Ⅱ.棉花为什么会燃烧呢?小组同学联想起物质燃烧的条件,指出棉花要燃烧,除了满足“棉花是可燃物”这一条件,还需要满足的条件是&&&&.提出问题:在实验过程中是如何给棉花燃烧提供上述条件的呢?查阅资料:在常温下Na2O2和CO2就能发生化学反应,常用在潜水艇中作供氧剂.设计实验:经过讨论后,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进行探究.实验步骤:(1)按上图连接好装置,并检查其气密性;(2)再把相关的试剂放人对应的仪器中;(3)推动注射器的活塞,把稀盐酸注入锥形瓶内,并固定活塞位置;(4)一段时间后,在a处放置一根带火星的小木条,观察现象.实验现象:(l)干燥管中没有出现蓝色;(2)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3)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实验分析:(1)D装置的烧杯内变浑浊的原因是&&&&.(2)C装置的作用是&&&&.实验结论:(l)“小木条复燃”说明了Na2O2和CO2反应生成了&&&&.(2)“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Na2O2和CO2反应&&&&(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从而使棉花满足了燃烧条件.
(2010o戚墅堰区校级三模)在一次科技活动中,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包有过氧化钠(Na2O2)固体的棉花放入了如图1的实验中,发现了高低不同的两根蜡烛,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同时也惊奇地发现棉花燃烧了起来.(1)实验过程中“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的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2)棉花为什么会燃烧呢?小组同学联想起物质燃烧的相关知识,推理出棉花要燃烧,除了满足“棉花是可燃物”这一条件,还另需满足a:&&&&、b:&&&&两个条件.提出问题:在上述实验中是如何给棉花提供a和b这两个燃烧条件的呢?查阅资料:在常温下Na2O2和CO2能发生化学反应.设计实验:经过讨论后,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2的实验进行探究.实验步骤:①检查整套装置的气密性;②把相关的试剂放入对应的仪器内,并按图2组装整套实验仪器;③用力推动针筒的活塞,把稀盐酸注入试管内;④一段时间后,在P处放置一根带火星的小木条,观察现象.(整个实验中不考虑稀盐酸的挥发和空气对实验的影响)实验现象:①无水硫酸铜没有变蓝色;②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③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出现白色不溶物.实验分析:①检查整套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②D装置的烧杯内产生的白色不溶物的化学式为&&&&.③实验必须保证进入D装置的气体中不含水蒸气,由此推断小组设计的实验装置中B装置的作用是&&&&;C装置的作用是&&&&.得出结论:①“小木条复燃”说明Na2O2和CO2反应产生了氧气,使图1中的棉花满足了燃烧条件a;②“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Na2O2和CO2反应要&&&&(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使图1中的棉花满足了燃烧条件b.
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在一次科技活动中,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包有Na2O2固体的棉花放入了如图1的实验中,发现了高低不同的两根蜡烛,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同时也惊奇地发现棉花燃烧了起来.(一).探究棉花燃烧的原因(1)实验中“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的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2)棉花为什么会燃烧呢?小组同学联想起物质燃烧的相关知识,推理出棉花要燃烧,除了满足“棉花是可燃物”这一条件,还另需满足a:&&&&、b:&&&&两个条件.【提出问题】在上述实验中是如何给棉花提供a和b这两个燃烧条件的呢?【查阅资料】在常温下Na2O2和CO2能发生化学反应.【设计实验】经过讨论后,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2的实验进行探究.【实验步骤】①检查整套装置的气密性;②把相关的试剂放入对应的仪器内,并按图2组装整套实验仪器;③用力推动针筒的活塞,把稀盐酸注入试管内;④一段时间后,在P处放置一根带火星的小木条,观察现象.【实验现象】①无水硫酸铜没有变蓝色;②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③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出现白色不溶物.【实验分析】①A装置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②D装置的烧杯内出现白色不溶物的原因是&&&&.③为了保证进入D装置的气体中不含水蒸气,小组设计的实验装置中B装置的作用是&&&&;C装置的作用是&&&&.【得出结论】①“小木条复燃”说明Na2O2和CO2反应产生了&&&&,使图1中的棉花满足了燃烧条件a;②“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Na2O2和CO2反应要&&&&(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使图1中的棉花满足了燃烧条件b.请帮着完成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O2+&&&&CO2=&&&&Na2CO3+&&&&.【拓展延伸】兴趣小组的同学用脱脂棉包住少量过氧化钠(Na2O2),放在石棉网上.在脱脂棉上滴加几滴水,发现脱脂棉也燃烧起来.说明过氧化钠(Na2O2)还能与水反应.过氧化钠(Na2O2)与水反应生成了什么?他们向盛有过氧化钠粉末的试管中加入水,发现有气泡,将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中,木条复燃,充分反应后,取试管中的少量溶液放入另一小试管中加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液体变成&&&&色,说明溶液中有NaOH生成.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过氧化钠久置于空气中会变质产生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两种杂质.(二).测定久置于空气中的过氧化钠样品中过氧化钠纯度【实验过程】称量156g样品放在铜网中,按图3示装置组装后(药水瓶底部留有小孔),称量仪器及药品总质量,将铜网插入足量水中,反应完全后称量仪器及反应后物质总质量.测得实验数据如下表.样品质量装置及药品总质量装置及反应后物质总质量实验数据156394g378g【问题讨论】(1)药水瓶中碱石灰的作用为&&&&.(2)本实验测得过氧化钠含量可能会偏小的原因是&&&&.(3)根据实验数据计算:①生成氧气&&&&g.②样品中过氧化钠的质量分数是&&&&.(三)测定久置过氧化钠样品中碳酸钠含量【测定方案】①如图4所示,连接好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②精确称量一袋样品质量置于烧杯中并加入适量水混合,再全部倒入烧瓶中,并在分液漏斗中加入足量稀盐酸;③将液面调节到量气管的“0”刻度,并使两边液面相平,打开止水夹和分液漏斗活塞;④反应结束后,再次调节量气管两边液面相平,读出气体体积;⑤计算样品中碳酸钠含量(CO2的密度为1.97g/L).【问题讨论】(1)图4中油层的作用为&&&&,用橡皮管将分液漏斗和烧瓶连接起来,其作用是&&&&.中和反应放热,滴加稀盐酸后,发生装置中的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这个反应的发生可能使测定结果&&&&(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2)若测得量气管读数为896ml,则实验中选用的量气管规格合适的是&&&&(填字母序号)&&&&&&&&&&A、100ml&&&&&B、1L&&&&&&C、2L(3)步骤2中将样品和水混合的目的是&&&&.
解析与答案
(揭秘难题真相,上)
习题“在一次化学实验中,同学们将饱和CuSO4溶液逐滴加到5ml饱和NaOH溶液中,观察到以下异常实验现象:实验序号滴加CuSO4实验现象①第1-6滴产生蓝色沉淀,但振荡后沉淀消失,形成亮蓝色溶液②第7-9滴产生蓝色沉淀,且沉淀逐渐增多,振荡后沉淀不消失,很快沉淀逐渐变黑色(1)在实验①中同学们根据所学初中化学知识判断蓝色沉淀是Cu(OH)2,请你写出生成蓝色沉淀”的学库宝(http://www.xuekubao.com/)教师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碱的化学性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看答案
知识点讲解
经过分析,习题“在一次化学实验中,同学们将饱和CuSO4溶液逐滴加到5ml饱”主要考察你对
“” “” “” “”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
【知识点的认识】该探究是为了弄清或者验证物质的某些性质或变化规律,而进行的实验探究.因此,这类题目分为探究型实验探究和验证型实验探究两大类.就该探究的内容来说,物质的性质包括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变化规律是指该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或者化学变化)的一般趋势和规律性等等.
名师视频同步辅导
1&&&&2&&&&3&&&&4&&&&5&&&&6&&&&7&&&&8&&&&9&&&&10&&&&11&&&&12&&&&13&&&&14&&&&15&&&&
作业互助QQ群:(小学)、(初中)、(高中)601被浏览83,525分享邀请回答3678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186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第一章 有机化学实验的准备知识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培养学生能以小量规模正确地进行制备实验和性质实验、分离和鉴定制备的产品的能力;了解红外光谱等仪器的使用;培养能写出合格的实验报告、初步会查阅文献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实验工作方法和工作习惯,以及实事求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为此,我们首先介绍有机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学生在进行有机化学实验之前,应当认真学习和领会这部分内容。第一节
有机化学实验室规则为了保证有机化学实验正常进行,培养良好的实验方法,并保证实验室的安全,学生必须严格遵守有机化学实验室的规则。1.切实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包括预习,找全所需要的器材。至于如何预习见1—5。如果准备工作做得好,不仅会使实验顺利进行,还可从实验中获得更多的知识。2.进入实验室时,应熟悉实验室、灭火器材、急救药箱的放置地点和使用方法。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安全守则和每个具体实验操作中的安全注意事项。若发生意外事故应及时处理并报请老师进一步处理。3.实验时应遵守纪律,保持安静。要精神集中,认真操作,细致观察,积极思考,忠实记录,不得擅自离开。4.遵从教师的指导,按照实验教材所规定的步骤、仪器及试剂的规格和用量进行实验。若要更改,须征求教师同意后,才可改变。
’5.应经常保持实验室的整洁。暂时不用的器材,不要放在桌面上。污水、污物、残渣、火柴梗、废纸、塞芯和玻璃碎片等应分别放在指定的地点,不得乱丢,更不得丢人水槽;废酸和废碱应分别倒入指定的容器中;废溶剂要倒入指定的密封容器中统一处理。6.爱护公共仪器和工具,应在指定的地点使用,并保持整洁。要节约用水、电、煤气和药品。如有损坏仪器要办理登记换领手续。7.实验完毕离开实验室时,应把水、电和煤气开关关闭。值日生应打扫实验室,把废物容器倒净。 第二节 有机化学实验室安全知识由于有机化学实验所用的药品多数是有毒、可燃、有腐蚀性或有爆炸性的,所用的仪器大部分是玻璃制品,所以,在有机化学实验室中工作,若粗心大意,就容易发生事故。如割伤、烧伤,乃至火灾、中毒或爆炸等,必须认识到化学实验室是潜在危险的场所。然而,只要我们经常重视安全问题,提高警惕,实验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加强安全措施,事故是可能避免的。下面介绍实验室的安全守则和实验室事故的预防和处理。一、实验室的安全守则1.实验开始前应检查仪器是否完整无损,装置是否正确,在征得指导教师同意之后,才可进行实验。2.实验进行时,不得离开岗位,要注意反应进行的情况和装置有无漏气和破裂等现象。3.当进行有可能发生危险的实验时,要根据实验情况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如戴防护眼镜、面罩或橡皮手套等,但不能戴隐形眼镜。4.使用易燃、易爆药品时,应远离火源。实验试剂不得人口。严禁在实验室内吸烟或吃食物。实验结束后要细心洗手。5.熟悉安全用具如灭火器材、砂箱以及急救药箱的放置地点和使用方法,并妥善爱护。安全用具和急救药品不准移作它用。二、实验室事故的预防1.火灾的预防实验室中使甩的有机溶剂大多数是易燃的,着火是有机实验室常见的事故之一,应尽可能避免使用明火。防火的基本原则有下列几点注意事项。(1)在操作易燃的溶剂时要特别注意:①应远离火源;②勿将易燃液体放在敞口容器中(如烧杯)直火加热;③加热必须在水浴中进行,切勿使容器密闭。否则,会造成爆辱炸。当附近有露置的易燃溶剂时,切勿点火。(2)在进行易燃物质试验时,应养成先将酒精一类易燃的物质搬开的习惯。(3)蒸馏装置不能漏气,如发现漏气时,应立即停止加热,检查原因:若因塞子被腐蚀时,则待冷却后,才能换掉塞子。接受瓶不宜用敞口容器如广口瓶、烧杯等。而应用窄口容器如三角烧瓶等。从蒸馏装置接受瓶出来的尾气的出口应远离火源,最好用橡皮管引入下水道或室外。(4)回流或蒸馏低沸点易燃液体时应注意:①应放数粒沸石或素烧瓷片或一端封口的毛细管,以防止暴沸。若在加热后才发现未放这类物质时,绝不能急躁,不能立即揭开瓶塞补放,而应停止加热,待被蒸馏的液体冷却后才能加入。否则,会因暴沸而发生事故;②严禁直接加热;③瓶内液量不能超过瓶容积的2/3;④加热速度宜慢,不能快,避免局部过热。总之,蒸馏或回流易燃低沸点液体时,一定要谨慎从事,不能粗心大意。(5)用油浴加热蒸馏或回流时,必须十分注意避免由于冷凝用水溅入热油浴中至使油外溅到热源上而引起火灾的危险。通常发生危险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橡皮管套进冷凝管上不紧密,开动水阀过快,水流过猛把橡皮管冲出来,或者由于套不紧漏水。所以,要求橡皮管套入侧管时要紧密,开动水阀时也要慢动作,使水流慢慢通入冷凝管内。(6)当处理大量的可燃性液体时,应在通风橱中或在指定地方进行,室内应无火源。(7)不得把燃着或者带有火星的火柴梗或纸条等乱抛乱掷,也不得丢人废物缸中。否则,会发生危险。2.爆炸的预防在有机化学实验里一般预防爆炸的措施如下:(1)蒸馏装置必须正确,不能造成密闭体系,应使装置与大气相连通;减压蒸馏时,要用圆底烧瓶作接受器,不可用三角烧瓶。否则三易发生爆炸。(2)切勿使易燃易爆的气体接近火源,有机溶剂如醚类和汽油一类的蒸气与空气相混时极为危险,可能会由一个热的表面或者一个火花、电花而引起爆炸。(3)使用乙醚等醚类时,必须检查有无过氧化物存在,如果发现有过氧化物存在时,应立即用硫酸亚铁除去过氧化物,才能使用,除去乙醚中过氧化物的方法详见附录。同时使用乙醚时应在通风较好的地方或在通风橱内进行。(4)对于易爆炸的固体,如重金属乙炔化物、苦味酸金属盐、三硝基甲苯等都不能重压或撞击,以免引起爆炸,对于这些危险的残渣,必须小心销毁。例如,重金属乙炔化物可用浓盐酸或浓硝酸使它分解,重氮化合物可加水煮沸使它分解等等。(5)卤代烷勿与金属钠接触,因反应剧烈易发生爆炸。钠屑须放于指定的地方。3。中毒的预防(1)剧毒药品应妥善保管,不许乱放,实验中所用的剧毒物质应有专人负责收发,并向使用毒物者提出必须遵守的操作规程。实验后的有毒残渣必须作妥善而有效的处理,不准乱丢。(2)有些剧毒物质会渗入皮肤,因此,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戴橡皮手套,操作后应立即洗手,切勿让毒品沾及五官或伤口。例如,氰化钠沾及伤口后就会随血液循环至全身,严重的会造成中毒死伤事故。(3)在反应过程中可能生成有毒或有腐蚀性气体的实验应在通风橱内进行,使用后的器皿应及时清洗。在使用通风橱时,实验开始后不要把头部伸入橱内。4.触电的预防使用电器时,应防止人体与电器导电部分直接接触,不能用湿手或用手握湿的物体接触电插头。为了防止触电,装置和设备的金属外壳等都应连接地线,实验后应切断电源,再将连接电源插头拔下。三、事故的处理和急救1.火灾的处理实验室一旦发生失火,室内全体人员应积极而有秩序地参加灭火,一般采用如下措施:一方面防止火势扩展。立即关闭煤气灯,熄灭其他火源,拉开室内总电闸,搬开易燃物质;另一方面立即灭火。有机化学实验室灭火,常采用使燃着的物质隔绝空气的办法,通常不能用水。否则,反而会引起更大火灾。在失火初期,不能用口吹,必须使用灭火器、砂、毛毡等。若火势小,可用数层湿布把着火的仪器包裹起来。如在小器皿内着火(如烧杯或烧瓶内),可盖上石棉板或瓷片等,使之隔绝空气而灭火,绝不能用口吹。如果油类着火,要用砂或灭火器灭火,也可撒上干燥的固体碳酸氢钠粉末。如果电器着火,应切断电源,然后才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或四氯化碳灭火器灭火(注意:四氯化碳蒸气有毒,在空气不流通的地方使用有危险!),因为这些灭火剂不导电,不会使人触电。绝不能用水和泡沫灭火器灭火,因为水能导电,会使人触电甚至死亡。如果衣服着火,切勿奔跑,而应立即往地上打滚,邻近人员可用毛毡或棉胎一类东西盖在其身上,使之隔绝空气而灭火。总之,当失火时,应根据起火的原因和火场周围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灭火。无论使用哪一种灭火器材,都应从火的四周开始向中心扑灭,把灭火器的喷出口对准火焰的底部。在抢救过程中切勿犹豫。 2.玻璃割伤玻璃割伤是常见的事故,受伤后要仔细观察伤口有没有玻璃碎粒,如有,应先把伤口处的玻璃碎粒取出。若伤势不重,先进行简单的急救处理,如涂上万花油,再用纱布包扎;若伤口严重、流血不止时,可在伤口上部约10 cm处用纱布扎紧,减慢流血,压迫止血,并随即到医院就诊。3.药品的灼伤(1)酸灼伤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用5%碳酸氢钠溶液洗涤后,涂上油膏,并将伤口扎好。眼睛上——抹去溅在眼睛外面的酸,立即用水冲洗,用洗眼杯或将橡皮管套上水龙头用慢水对准眼睛冲洗后,即到医院就诊,或者再用稀碳酸氢钠溶液洗涤,最后滴入少许蓖麻油。
衣服上——依次用水、稀氨水和水冲洗。地板上——撒上石灰粉,再用水冲洗。(2)碱灼伤皮肤上——先用水冲洗,然后用饱和硼酸溶液或1%醋酸溶液洗涤,再涂上油膏,并包扎好。眼睛上——抹去溅在眼睛外面的碱,用水冲洗,再用饱和硼酸溶液洗涤后,滴入蓖麻油。衣服上——先用水洗,然后用10%醋酸溶液洗涤,再用氢氧化铵中和多余的醋酸,后用水冲洗。(3)溴灼伤
如溴弄到皮肤上时,应立即用水冲洗,涂上甘油,敷上烫伤油膏,将伤处包好。如眼睛受到溴的蒸气刺激,暂时不能睁开时,可对着盛有酒精的瓶口注视片刻。
上述各种急救法,仅为暂时减轻疼痛的措施。若伤势较重,在急救之后,应速送医院诊治。4.烫伤轻伤者涂以玉树油或鞣酸油膏,重伤者涂以烫伤油膏后即送医务室诊治。5.中毒溅入口中而尚未咽下的毒物应立即吐出来,用大量水冲洗口腔;如已吞下时,应根据毒物的性质服解毒剂,并立即送医院急救。(1)腐蚀性毒物
对于强酸,先饮大量的水,再服氢氧化铝膏、鸡蛋白;对于强碱,也要先饮大量的水,然后服用醋、酸果汁、鸡蛋白。不论酸或碱中毒都需灌注牛奶,不要吃呕吐剂。(2)刺激性及神经性中毒先服牛奶或鸡蛋白使之缓和,再服用硫酸铜溶液(约30g溶于一杯水中)催吐,有时也可以用手指伸入喉部催吐后,立即到医院就诊。(3)吸入气体中毒将中毒者移至室外,解开衣领及钮扣,吸入少量氯气或溴气者,可用碳酸氢钠溶液漱口。四、急救用具消防器材:泡沫灭火器、四氯化碳灭火器(弹)、二氧化碳灭火器、砂、石棉布、毛毡、棉胎和淋浴用的水龙头。急救药箱:碘酒、双氧水、饱和硼酸溶液、1%醋酸溶液、5%碳酸氢钠溶液、70%酒精、玉树油、烫伤油膏、万花油、药用蓖麻油、硼酸膏或凡士林、磺胺药粉、洗眼杯、消毒棉花、纱布、胶布、绷带、剪刀、镊子、橡皮管等。 第三节 有机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和装置一、有机化学实验常用普通玻璃仪器图1—1是有机化学实验常用的普通玻璃仪器图。在无机化学实验中用过的烧杯、试管等均从略。
二、有机化学实验常用标准接口玻璃仪器1.标准接口玻璃仪器标准接口玻璃仪器是具有标准磨口或磨塞的玻璃仪器。由于口塞尺寸的标准化、系统化,磨砂密合,凡属于同类规格的接口,均可任意互换,各部件能组装成各种配套仪器。当不同类型规格的部件无法直接组装时,可使用变径接头使之连接起来。使用标准接口玻璃仪器既可免去配塞子的麻烦手续,又能避免反应物或产物被塞子沾污的危险;口塞磨砂性能良好,使密合性可达较高真空度,对蒸馏尤其减压蒸馏有利,对于毒物或挥发性液体的实验较为安全。标准接口玻璃仪器,均按国际通用的技术标准制造的。当某个部件损坏时,可以选购。
标准接口仪器的每个部件在其口、塞的上或下显著部位均具有烤印的白色标志,表明规格。常用的有10,12,14,16,19,24,29,34,40等。下面是标准接口玻璃仪器的编号与大端直径:编号
40大端直径/mm
40有的标准接口玻璃仪器有两个数字,如10/30,10表示磨口大端的直径为10 mm,30表示磨口的高度为30 mm。2.标准接口玻璃仪器简介图1—2为有机化学实验制备用的标准接口玻璃仪器图。
3.使用标准接口玻璃仪器注意事项(1)标准口塞应经常保持清洁,使用前宜用软布揩拭干净,但不能附上棉絮。(2)使用前在磨砂口塞表面涂以少量真空油脂或凡士林,以增强磨砂接口的密合性,避免磨面的相互磨损,同时也便于接口的装拆。(3)装配时,把磨口和磨塞轻微地对旋连接,不宜用力过猛。但不能装得太紧,只要达到润滑密闭要求即可。(4)用后应立即拆卸洗净。否则,对接处常会粘牢,以致拆卸困难。(5)装拆时应注意相对的角度,不能在角度偏差时进行硬性装拆。否则,极易造成破损。(6)磨口套管和磨塞应该是由同种玻璃制成的,迫不得已时,才用膨胀系数较大的磨口套管。三、有机化学实验常用装置
四、仪器的装配仪器装配得正确与否,对于实验的成败有很大关系。首先,在装配一套装置时,所选用的玻璃仪器和配件都要干净的。否则,往往会影响产物的产量和质量。其次,所选用的器材要恰当。例如,在需要加热的实验中,如需选用圆底烧瓶时,应选用质量好的,其容积大小,应为所盛反应物占其容积的1/2左右为好,最多也应不超过2/3。第三,装配时,应首先选好主要仪器的位置,按照一定的顺序逐个地装配起来,先下后上,从左至右。在拆卸时,按相反的顺序逐个的拆卸。仪器装配要求做到严密、正确、整齐和稳妥。在常压下进行反应的装置,应与大气相通,不能密闭。铁夹的双钳内侧贴有橡皮或绒布,或缠上石棉绳、布条等。否则,容易将仪器损坏。
总之,使用玻璃仪器时,最基本的原则是切忌对玻璃仪器的任何部分施加过度的压力或扭歪,实验装置的马虎不仅看上去使人感觉不舒服,而且也是潜在的危险。因为扭歪的玻璃仪器在加热时会破裂,有时甚至在放置时也会崩裂。 第四节 仪器的洗涤和保养一、玻璃器皿的洗涤进行化学实验必须使用清洁的玻璃仪器。 实验要用的玻璃器皿必须立即洗涤,应该养成习惯。由于污垢的性质在当时是清楚的,用适当的方法进行洗涤是容易办到的。若日子久了,会增加洗涤的困难。洗涤的一般方法是用水、洗衣粉、去污粉刷洗。刷子是特制的,如瓶刷、烧杯刷、冷凝管刷等,但用腐蚀性洗液时则不用刷子。洗涤玻璃器皿时不应该用砂子,它会擦伤玻璃乃至龟裂。若难于洗净时,则可根据污垢的性质选用适当的洗液进行洗涤。如果是酸性(或碱性)的污垢用碱性(或酸性)洗液洗涤;有机污垢用碱液或有机溶剂洗涤。下面介绍几种常用洗液:
1. 铬酸洗液这种碱液氧化性很强,对有机污垢破坏力很强。倾去器皿内的水,慢慢倒入洗液,转动器皿,使洗液充分浸润不干净的器壁,数分钟后把洗液倒回洗液瓶中,用自来水冲洗。若壁上粘有少量炭化残渣,可加入少量洗液,浸泡一段时间后在小火上加热,直至冒出气泡,炭化残渣可被除去。但当洗液颜色变绿,表示失效应该弃去不能倒回洗液瓶中。
2. 盐酸用浓盐酸可以洗去附着在器壁上的二氧化锰或碳酸盐等污垢。
3.碱液和合成洗涤剂配成浓溶液即可。用以洗涤油脂和一些有机物(如有机酸)。
4.有机溶剂洗涤液当胶状或焦油状的有机污垢如用上述方法不能洗去时,可选用丙酮、乙醚、苯浸泡,要加盖以免溶剂挥发,或用NaOH的乙醇溶液亦可。用有机溶剂作洗涤剂,使用后可回收重复使用。器皿是否清洁的标志是:加水倒置,水顺着器壁流下,内壁被水均匀润湿有一层既薄又均匀的水膜,不挂水珠。
二、玻璃仪器的干燥有机化学实验经常都要使用干燥的玻璃仪器,故要养成在每次实验后马上把玻璃仪器洗净和倒置使之干燥的习惯,以便下次实验时使用。干燥玻璃仪器的方法有下列几种:
1. 自然风干自然风干是指把已洗净的仪器在干燥架上自然风干,这是常用和简单的方法。但必须注意, 若玻璃仪器洗得不够干净时,水珠便不易流下,干燥就会较为缓慢。
2. 烘干把玻璃器皿顺序从上层往下层放入烘箱烘干,放入烘箱中干燥的玻璃仪器,一般要求不带有水珠。器皿口 向上,带有磨砂口玻璃塞的仪器,必须取出活塞才能烘干,烘箱内的温度保持100-150℃,约0.5h,待烘箱内的温度降至室温时才能取出。切不可把很热的玻璃仪器取出,以免破裂。当烘箱已工作时则不能往上层放入湿的器皿,以免水滴下落,使热的器皿骤冷而破裂。3.吹干有时仪器洗涤后需立即使用,可使用吹干,即用气流干燥器或电吹风把仪器吹干。首先将水尽量沥干后,加入少量丙酮或乙醇摇洗并倾出,先通入冷风吹1~2min,大部分溶济挥发后,再吹人热风至完全干燥为止,最后吹入冷风使仪器逐渐冷却。三、常用仪器的保养有机化学实验常用各种玻璃仪器的性能是不同的,必须掌握它们的性能、保养和洗涤方法,才能正确使用,提高实验效果,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玻璃仪器的保养和清洗方法。1.温度计温度计水银球部位的玻璃很薄,容易破损,使用时要特别小心,一不能用温度计当搅拌棒使用;二不能测定超过温度计的最高刻度的温度;三不能把温度计长时间放在高温的溶剂中。否则,会使水银球变形,读数不准。温度计用后要让它慢慢冷却,特别在测量高温之后,切不可立即用水冲洗。否则,会破裂,或水银柱断裂。应悬挂在铁架台上,待冷却后把它洗净抹干,放回温度计盒内,盒底要垫上一小块棉花。如果是纸盒,放回温度计时要检查盒底是否完好。
2.冷凝管冷凝管通水后很重。所以安装冷凝管时应将夹子夹在冷凝管重心的地方,以免翻倒。洗刷冷凝管时要用特制的长毛刷,如用洗涤液或有机溶液洗涤时,则用软木塞塞住一端,不用时,应直立放置,使之易于。冷凝管分为直形冷凝管,空气冷凝管,球形冷凝管和蛇形冷凝管,如1—1(7)至图
1—1(10)。
3.蒸馏烧瓶蒸馏烧瓶的支管容易碰断,故无论在使用时或放置时都要特别注意保护蒸馏烧瓶的支管,支管的熔接处不能直接加热。其洗涤方法和烧瓶的洗涤方法相同,参阅无机化学实验。
4.分液漏斗分液漏斗的活塞和盖子都是磨砂口的,若非原配的,就可能不严密,所以,使用时要注意保护它。各个分液漏斗之间也不要相互调换,用后一定要在活塞和盖子的磨砂口间垫上纸片,以免日久后难于打开。
5.砂芯漏斗砂芯漏斗在使用后应立即用水冲洗,不然,难于洗净。滤板不太稠密的漏斗可用强烈的水流冲洗,如果是较稠密的,则用抽滤方法冲洗。必要时用有机溶剂洗涤。 第五节 实验记录、报告的基本要求学生在本课程开始时,必须认真地阅读本书第一部分有机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在进行每个实验时,必须做好预习、实验记录和实验报告。
一、预习为了使实验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在实验之前要做好充分的预习和准备,预习时除了要求反复阅读实验内容,领会实验原理,了解有关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外,还需在实验记录本上写好预习提纲。以制备实验为例预习提纲包括以下内容:
(1)实验目的:(2)主反应和重要副反应的反应方程式;(3)原料、产物和副产物的物理常数;原料用量(单位:g,mL,mol),计算理论产量;
(4)正确而清楚地画出装置图:
(5)用图表形式表示实验步骤。 二、实验记录实验记录本应是一装钉本,不得用活页纸或散纸。记录本按照下列格式做实验记录:
(1)空出记录本头几页,留作编目用:
(2)把记录本编好页码:(3)每做一个实验,应从新的一页开始:(4)若你对实验操作没有变动时,不必再把操作细节记上。但应记录:试剂的规格和用量,仪器的名称、规格、牌号,实验的日期,实验所用去的时间,实验现象和数据。对于观察的现象应忠实地详尽地记录,不能虚假。判断记录本内容的标准,是记录必须完整,且组织得好和清楚,不仅自己现在能看懂,甚至几年后也能看懂,而且还使他人能看得明白。如漏记了主要内容,就将难于补救了。 实验报告的基本要求实验报告应包括实验的目的要求、反应式、主要试剂的规格、用量(指合成实验)、实验步骤和现象、产率计算、讨论等。要如实记录填写报告,文字精炼,图要准确,讨论要认真。关于实验步骤的描述,不应照抄书上的实验步骤,应该对所做的实验内容作概要的描述。实验报告应包括:实验题目(1)实验目的;
(2)反应式:
副反应:(3)主要试剂及产物的物理常数;
(4)仪器装置图;(5)实验步骤和现象记录:
(6)产品外观、重量、产率;
有机化学实验第一节
有机化合物的制备实验一
甲烷 乙烯 乙炔【实验目的】1.了解甲烷、乙烯、乙炔的实验室制法和性质,饱和烃与不饱和烃的共性与特性;
2.掌握三种气体制备的实验演示操作。 【实验原理】实验室中甲烷的制取是用无水乙酸钠和碱石灰(预先均作脱水、干燥处理)混合加热。发生如下反应 乙烯的制取是用无水乙醇和浓硫酸共热到160℃以上,发生了分子间脱水t 乙炔的制取是用电石(碳化钙)与水反应 【实验用品】仪器和材料
:50ml注射器、温度计(200℃)、蒸馏烧瓶、洗气瓶、分液漏斗、集气瓶、烧杯、蒸发皿、玻璃片、硬质大试管、导管、尖嘴玻璃管、滴管、玻棒、量筒、研钵、水槽、酒精灯或煤气灯,托盘天平、铁架台及附件、铁蒸发皿,石棉网、电子打火枪、500mL塑料试剂瓶、小塑料瓶、火柴、碎瓷片。药品 :浓硫酸、10%稀硫酸、浓盐酸,10%氢氧化钠溶液,0.5%高锰酸钾溶液、3%溴水、饱和食盐水、无水乙醇,氢氧化钠固体、碱石灰、无水乙酸钠、重铬酸钾固体、电石(碳化钙)、二氧化锰粉末。 【实验内容及操作】1.甲烷的制取和性质 (1)试剂的预处理
’实验室中制备甲烷常用无水乙酸钠与碱石灰反应。无水乙酸钠极易吸水,使用时,应先放在铁蒸发皿中加热灼烧。灼烧后乙酸钠就熔化,需不断搅拌,放出气泡(水蒸气)。到气泡很少时,停止加热。冷却后,将无水乙酸钠倒入研钵内研成粉末,盛放在干燥的试剂瓶里,塞紧瓶塞,必要时可保存在干燥器里备用。有时由于加热过度,得到的固体呈灰黑色,仍可以用。如果实验室没有无水乙酸钠,也可用NaAc·3H2O代替。对于NaAc·3H2O在反应钱也要进行预处理;把它放在铁蒸发皿中,加热、熔化,接着就放出结晶水,成为白色疏松的固体,继续加热,白色固体又熔化,待熔融物不再有气泡放出时,可停止加热。冷却、凝固、敲碎后,保存在干燥器中。市售碱石灰加有达黄指示剂,呈粉红色硬块,未加指示剂的是白色或灰白色硬块,必须击碎、研习,使用前应在瓷蒸发皿中煅烧去水。因为市售的碱石灰中,氢氧化钠含量只占全重的1/7左右,不适用于制取甲烷。如果用市售碱石灰的话应另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固体。(2)甲烷的制取称取经过预处理的无水乙酸钠6g、碱石灰3g、氢氧化钠固体3g。将它们充分研合后,按图2—11—l所示制取甲烷。用酒精灯先将试管均匀加热,然后集中火力加热混合物,火焰应从试管的中部逐渐移向底部(如果先加热底部则最初生成的甲烷气体逸出时,可能会把细粉状的混合物冲散而堵塞导管)。本实验用6g无水乙酸钠可制取甲烷约1200mL。(3)甲烷的性质
①与高锰酸钾反应取一支试管加入2mL0.5%的高锰酸钾溶液,再滴入10滴10%硫酸酸化,通入甲烷,观察颜色是否褪色。
⑦与溴水反应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满一试管甲烷,向试管中加入2mL溴水,塞上塞子,振荡。观察溶液颜色有无变化。
③可燃性检验甲烷纯度后(与检验氢气的方法相同),将导管改为尖嘴玻璃管,点燃甲烷,观察火焰颜色。
④甲烷和空气的混合气体的爆炸
向干燥的500mL塑料瓶中通入50mL甲烷(利用注射器),塞上带有电子枪的塞子后,颠倒几次,使甲烷和空气充分混合。然后扳动扳机,瓶内混合气体就被电火花点燃而爆炸。
⑤甲烷跟氯气的取代反应方法一:取直径20~30mm洁净大试管一支,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氯气2/3~3/4管,再通入甲烷到满管,然后把整个装置(如图2—ll—2)移到窗口或室外,使其受太阳光照射。若光线太强,罩以铁丝网或塑料网以减弱光的强度,以防发生爆炸。若天气不佳,可用多种光源如1000W碘钨灯、lOOW自炽灯或8W的日光灯照射。由于光源强度不同,离反应器的距离也不同。采用碘钨灯,开始时可放在反应器1m左右,然后可慢慢移近。采用8W日光灯距离反应器2~3cm为宜。在光线照射下饱和食盐水缓缓上升,10~20min后,液面浮着淡黄色的油状液滴。方法二:如图2—11—3所示,选两个大小相同、瓶口能相互吻合的集气瓶,分别收集一瓶甲烷和一瓶氯气,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再把盛有氯气的一瓶隔着玻璃片对准瓶口,倒置在装有甲烷的集气瓶上,然后迅速抽去玻璃片,并将两瓶口对口地拿起上下翻动几次,使充分混合,再分别用玻璃片盖好,观察混合气颜色变化情况。接着再放到阳光下照射3-5min后观察现象。
(4)实验注意事项①制备甲烷用的碱石灰和无水乙酸钠都要进行预处理。
②做甲烷和空气的混合气体爆炸实验时,甲烷和空气的体积比要在甲烷的爆炸极限(5%~15%)内,否则实验不会成功。为确保安全,爆炸用的塑料试剂瓶应朝向无人处引爆。
③点燃甲烷前一定要检验其纯度。
④用方法二做甲烷与氯气的取代反应时,为避免因爆炸而发生危险,可用有机玻璃片或硬纸片盖住盛有混合气体的集气瓶。
2.乙烯的制取和性质
(1)乙烯的制取实验装置如图2—11—4所示。蒸馏烧瓶中铺上一层洁净而干燥的碎瓷片或碎玻璃,既作催化剂又可防止暴沸,加入5mL乙醇,然后慢慢地加入15mL浓硫酸,振荡使其充分混合,蒸馏烧瓶的侧管顺次跟盛有浓硫酸(除去乙醇和乙醚蒸气)和10%的氢氧化钠溶液(除去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洗气瓶连接,蒸馏烧瓶内插入200C的温度计,使水银球浸没在乙醇和浓硫酸的混合液里。一开始就用酒精灯强热烧瓶,使温度急速上升,很快越过170℃(为什么?),当洗气瓶中有连续的、均匀的气泡冒出时,再缓缓地加热。在加热过程中,混合液由无色逐渐变成浅棕色直至黑棕色,估计烧瓶内的空气被赶尽后,可用排水法进行收集。
(2)乙烯的性质
①加成反应把乙烯通入盛有3mL 3%溴水的试管中,溴水的颜色很快褪去。或在充满乙烯的集气瓶里,注入少量溴水,盖上涂有凡士林的毛玻片,振荡,溴水的颜色很快消失。把玻璃片稍打开一些,可以听到有空气冲进瓶里发出“嘶”的声音。
②氧化反应把乙烯通入盛有3mL0.5%的高锰酸钾溶液(加几滴10%的硫酸)的试管中,紫色立即褪去。在尖嘴玻璃管口点燃纯净的乙烯,观察现象。
(3)实验注意事项
①乙烯制取实验的关键是控制好温度,要使混合物温度迅速升到170℃以上,如温度低于170℃则将发生分子间脱水,生成乙醚;但温度过高,醇又可能发生复杂的深度分解,还可能导致浓硫酸和醇发生氧化还原反应。②做乙烯与高锰酸钾反应的实验时,所用的高锰酸钾溶液必须是稀的,否则会使溶液变成暗褐色。
③制备乙烯的蒸馏烧瓶一定要加人防止液体暴沸的碎瓷片或碎玻璃片。
④点燃乙烯前一定要检验其纯度。
3.乙炔的制取和性质
(1)乙炔的制取实验装置如图2—11—5所示,检查气密性后,在集气瓶中放人几小块电石(碳化钙),再向分液漏斗中注入饱和食盐水。旋转分液漏斗的活塞,使其慢慢滴下食盐水(约每秒一滴)。当空气排净后,可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乙炔气体。若生成的乙炔气体能够经过浓硫酸与重铬酸钾晶体混合液(或硫酸铜溶液)洗气后再收集,可获得无气味的乙炔气体。
(2)乙炔的性质
①加成反应把乙炔气体通人盛有3mL 3%溴水的试管中,可以看到溴水的颜色逐渐消失。如果在收满乙炔的试管中注入一些溴水,塞上塞子,充分振荡,可使溴水的颜色消失得快些。②氧化反应将乙炔气体通人盛有3mL 0.5%高锰酸钾溶液(加几滴10%硫酸)的试管中,可看到紫色逐渐消失。在尖嘴管口点燃逸出的乙炔气体,观察现象。 取一小塑料瓶,将它注满水倒立于水槽中,用排水法收集1/3容积乙炔和2/3容积氧气,用玻璃片盖好,正立于实验台上,然后再拿掉玻璃片,迅速地用事先已燃着的细长木条点燃塑料瓶中的混合气体,即有强烈爆炸声产生。
(3)实验注意事项
①制备乙炔所用的碳化钙最好用蚕豆大小的块状,如果颗粒太小甚至呈粉状,反应会异常猛烈,产生大量泡沫。为了能使乙炔气体平稳而均匀地发生,可用饱和食盐水或饱和的氯化铵溶液代替水与碳化钙反应;也可向电石上加少量的乙醇、冰醋酸将电石漫润,然后逐滴加水,则无泡沫产生。
②点燃乙炔前要检验其纯度。
③由于乙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在点燃时,爆炸非常强烈。因此,不能用玻璃器皿作爆炸容器。【讨论与研究】1.关于甲烷的制备和性质
(1)碱石灰的组成与作用碱石灰是氢氧化钠和生石灰的混合物,可购得,呈块状。使用前把它放在铁研钵中敲碎,或放在水泥地上,用铁板垫好敲碎,再在瓷研钵中研碎。使用前也应煅烧去水,烘干后再跟无水乙酸钠混合。如没有碱石灰可用下法制得:在铁或瓷蒸发皿中放置两份煅烧好磨碎的生石灰,然后加入一份饱和氢氧化钠溶液,把混合物蒸干、煅烧、磨碎,即得。制备甲烷时,碱石灰中的生石灰不参与变化,但生石灰可稀释混合物的浓度,使生成的甲烷气体易于外逸,同时也减少了固体氢氧化钠在高温时跟玻璃的作用,防止试管破裂。此外,氢氧化钠吸湿性很大,水分的存在又不利于制备甲烷反应的进行,利用生石灰的吸水性可克服这一缺点。
蒸馏水的制取【实验目的】学习水蒸气蒸馏的原理及应用,掌握水蒸气蒸馏的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实验原理】水蒸气蒸馏是用来分离和提纯液态或固态有机化合物的一种方法,常用在下列几种情况:(1)某些沸点高的有机化合物,在常压蒸馏虽可与副产品分离,但易将其破坏;(2)混合物中含有大量树脂状杂质或不挥发性杂质,采用蒸馏、萃取等方法都难于分离的;(3)从较多固体反应物中分离出被吸附的液体。 被提纯物质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不溶或难溶子水;(2)共沸腾下与水不发生化学反应;
(3)在100℃左右时,必须具有一定的蒸气压[至少666.5~1333 Pa(5~10 mmHg)]。
当有机物与水一起共热时,整个系统的蒸气压根据分压定律,应为各组分蒸气压之和。即P=P(H2O)+PA式中P为总蒸气压,P(H2O) 为 水蒸气压,PA为与水不相溶物质或难溶物质的蒸气压。
当总蒸气压(P)与大气压力相等时,则液体沸腾。显然,混合物的沸点低于任何一个组分的沸点,即有机物可在比萁沸点低得多的温度,而且在低于100℃的温度下随蒸气一起蒸馏出来,这样的操作叫做水蒸气蒸馏。例如在制备苯胺时(苯胺的bp为184.4℃),将水蒸气通入含苯胺的反应混合物中,当温度达到98.4℃时,苯胺的蒸气压为5652.5 Pa,水的蒸气压为95427.5 Pa,两者总和接近大气压力,于是,混合物沸腾,苯胺就随水蒸气一起被蒸馏出来。伴随水蒸气蒸馏出的有机物和水.,两者的质量比[MA/M(H2O)等于两者的分压[pA和由P(H2O)]分别和两者的相对分子质量(MA和M18)的乘积之比,因此在馏出液中有机物同水的质量比可按下式计算: 这个数值为理论值因为实验时有相当一部分水蒸气来不及与被蒸馏物作充分接触便离开蒸馏烧瓶,同时,苯胺微溶于水,所以实验蒸出的水量往往超过计算值,故计算值仅为近似值。又例如,用水蒸气蒸馏1一辛醇和水的混合物,1一辛醇的沸点为195.0℃,1—辛醇与水的混合物在99.4℃沸腾,纯水在99.4℃时的蒸气压约为98 952 Pa,在此温度下1—辛醇的蒸气压约为2128 Pa,1—辛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30,在馏出液中1—辛醇与水的质量比为 即每蒸出0.155 g1—辛醇,便伴随蒸出1g水,因此,馏出液中水的质量分数为87%,1一辛醇的质量分数为13%。【实验步骤】图2—35是实验室常用的水蒸气蒸馏装置,包括水蒸气发生器、蒸馏部分、冷凝部分和接受器四个部分。 水蒸气发生器一般是用金属制成的,如图2—36,也可用短颈圆底烧瓶代替。例如,1000 mL短颈圆底烧瓶作为水蒸气发生器,瓶口配一双孔软木塞,一孔插入长1m,直径约为5mm的玻璃管作为安全管,另一孔插入内径约8 mm的水蒸气导出管。导出管与一个T形管相连,T形管的支管套上一短橡皮管,橡皮管上用螺旋夹夹住,T形管的另一端与蒸馏部分的导入管[1]相连,这段水蒸气导入管应尽可能短些,以减少水蒸气的冷凝。T形管用来除去水蒸气中冷凝下来的水,有时当操作发生不正常的情况时,可使水蒸气发生器与大气相通。蒸馏部分通常是采用长颈圆底烧瓶,被蒸馏的液体体积不能超过其容积的1/3,斜放桌面成45°。这样可以避免由于蒸馏时液体跳动十分剧烈而引起液体从导出管冲出,以至沾污馏出液。为了减少由于反复移换容器而引起的产物损失,常直接利用原来的反应器(即非长颈圆底烧瓶),按图2—37装置进行水蒸气蒸馏;如产物不多,则改用半微量装置。 在作为蒸馏部分(盛有欲分离的物质)的长颈圆底烧瓶上,配双孔软木塞。一孔插入内径约9 mm的水蒸气导入管,使它正对烧瓶底中央,距瓶底8~10 mm,另一孔插入内径约8 mm的导出管,其末端连接一直形冷凝管。通过水蒸气发生器安全管中水面的高低,可以观察到整个水蒸气蒸馏系统是否畅通,若水面上升很高,则说明有某一部分阻塞,这时应立即旋开螺旋夹,移去热源,拆下装置进行检查(一般多数是水蒸气导人管下管被树脂状物质或者焦油状物所堵塞)和处理。否则,就有可能发生塞子冲出、液体飞溅的危险。在水蒸气发生瓶中,加入约占容器3/4的热水。待检查整个装置不漏气(怎样检查?)后,旋开T形管的螺旋夹。加热至沸腾。当有大量水蒸气产生从T形管的支管冲出时,立即旋紧螺旋夹,水蒸气便进入蒸馏部分,开始蒸馏。在蒸馏避程中,如由于水蒸气的冷凝而使烧瓶内液体量增加,以至超过烧瓶容积的2/3时,或者水蒸气蒸馏速度不快时,则将蒸馏部分隔石棉网加热之,要注意瓶内崩跳现象,如果崩跳剧烈,则不应加热,以免发生意外。蒸馏速度为2~3滴/s。在蒸馏过程中,必须经常检查安全管中的水位是否正常,有无倒吸现象,蒸馏部分混合物溅飞是否厉害。一旦发生不正常,应立即旋开螺旋夹,移去热源,找原因排故障,待故障排除后,方可继续蒸馏。当馏出液无明显油珠时,便可停止蒸馏,此时必须先旋开螺旋夹,然后移开热源,以免发生倒吸现象。【注释】[1]水蒸气导入管的弯制:取一适当长度的玻璃管,在玻璃管一端的适当位置上(过长则无法插入长颈圆底烧瓶中,过短则接触液体不深或未能接触液体)先弯成135°,套上软木塞,再于上端适当位置弯成100°左右。注意两端的方向要一致,不要弯拉成扭曲状,而且上端(与T形管相连接处)要短一些。【问题】1.进行水蒸气蒸馏时,水蒸气导入管的末端为什么要插入到接近于容器的底部?2.在水蒸气蒸馏过程中,经常要检查什么事项?若安全管中水位上升很高时,说明什么问题,如何处理才能解决呢? 实验三
萃取【实验目的】学习萃取法的原理和方法。【实验原理】萃取也是分离和提纯有机化合物常用的操作之一。通常被萃取的是固态或液态的物质。从液体中萃取常用分液漏斗,分液漏斗的使用是基本操作之一。设溶液由有机化合物X溶解于溶剂A而成,现如要从其中萃取X,我们可选择一种对X溶解度极好,而与溶剂A不相混溶和不起化学反应的溶剂B。把溶液放入分液漏斗中,加入溶剂B,充分振荡。静置后,由于A与B不相混溶,故分成两层。此时X在A、B两相间的浓度比,在一定温度下,为一常数,叫做分配系数,以K表示,这种关系叫做分配定律。用公式 来表示: (注意:分配定律是假定所选用的溶剂B,不与X起化学反应时才适用的)依照分配定律,要节省溶剂而提高提取的效率,用一定量的溶剂一次加入溶液中萃取,则不如把这个量的溶剂分成几份作多次来萃取好,现用算式来说明。 依次类推,每次萃取所用溶剂B的体积均为VB,经过n次萃取后,mn=溶质(X)在溶剂A中的剩余量为 例:在15℃时4g正丁酸溶于100 mL水的溶液,用100 mL苯来萃取正丁酸。15℃时正丁酸在水中与苯中的分配系数为K=1/3,若1次用100 mL苯来萃取,则萃取后正丁酸水溶液中的剩余量为 萃取效率为从上面的计算,可知用同一分量的溶剂,分多次用少量溶剂来萃取,其效率要比一次用全量溶剂来萃取高。【实验步骤】本实验以乙醚从醋酸水溶液中萃取醋酸为例来说明实验步骤。1. 一次萃取法用移液管准确量取10mL冰醋酸和水的混合液(冰醋酸与水以1:19的体积比相混合),放入分液漏斗中[1],用30 mL乙醚萃取。注意近旁不能有火,否则易引起火灾。加入乙醚后,先用右手食指的末节将漏斗上端玻璃塞顶住,再用大拇指及食指和中指握住漏斗,这样漏斗转动面海用左手的食指和中指蜷握在活塞的柄上,使振摇过程中(如图2 - 39所示)玻玻璃塞和活塞均夹紧。上下轻轻振摇分液漏斗,每隔几秒钟将漏斗倒置(活塞朝上),小心打开活塞,以平衡内外压力,重复操作2~3次,然后再用力振摇相当的时间,使乙醚与醋酸水溶液两不相溶的液体充分接触,提高萃取率,振摇时间太短则影响萃取率[2]。将分液漏斗置于铁圈,当溶液分成两层后,小心旋开活塞,放出下层水溶液于50 mL三角烧瓶内[3],加入3~4滴酚酞作指示剂,用0.2 mol/L标准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记录用去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计算:(1)留在水中的醋酸量及质量分数;(2)留在乙醚中的醋酸量及质量分数。2.多次萃取法准确量取10 mL冰醋酸与水的混合液于分液漏斗中,用10 mL乙醚如上法萃取,分去乙醚溶液,将水溶液再用10 mL乙醚萃取,分出乙醚溶液后,将第二次剩余的水溶液再用10 mL乙醚萃取。如此前后共计3次。最后将用乙醚第三次萃取后的水溶液放入50 mL的三角烧瓶内,用0.2 mol/L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计算:(1)留在水中的醋酸量及质量分数;(2)留在乙醚中的醋酸量及质量分数。 根据上述两种不同步骤所得数据,比较萃取醋酸的效率。【注释】[1]常用的分液漏斗有球形、锥形和梨形3种,在有机化学实验中,分液漏斗主要应用于:(1)分离两种分层而不起作用的液体;(2)从溶液中萃取某种成分;(3)用水或碱或酸洗涤某种产品;(4)用来滴加某种试剂(即代替滴液漏斗)。在使用分液漏斗前必须检查:(1)分液漏斗的玻璃塞和活塞有没有用棉线绑住;(2)玻璃塞和活塞紧密否?如有漏水现象,应及时按下述方法处理:脱下活塞,用纸或干布擦净活塞及活塞孔道的内壁,然后,用玻璃棒沾取少量凡士林,先在活塞近把手的一端抹上一层凡士林,注意不要抹在活塞的孔中,再在活塞两边也抹上一圈凡士林,然后插上活塞,反时针旋转至透明时,即可使用。分液漏斗用后,应用水冲洗干净,玻璃塞用薄纸包裹后塞回去。使用分液漏斗时应注意:(1)不能把活塞上附有凡士林的分液漏斗放在烘箱内烘干;(2)不能用手拿住分液漏斗的下端;(3)不能用手拿住分液漏斗进行分离液体;(4)上口塞打开后才能开启活塞;(5)上层的液体不要由分液漏斗下口放出。[2]使用分液漏斗来萃取或洗涤液体,一般可按此操作进行,效率较高。但如果由于大力振摇以至乳化,静置又难分层时,则应改变操作方法,可用右手按住漏斗口端玻璃塞,左手挡住下端活塞平放漏斗,作前后振摇数次,然后斜置漏斗使下端朝上,旋开活塞放出气体。[3]不能将醚层放入三角烧瓶内,亦不能将水层留于分液漏斗内。在水层放出后,须等待片刻,观察是否还有水层出现,如有,应将此水层再放入三角烧瓶内。总之,放出下层液体时,注意不要使它流得太快,待下层液体流出后,关上活塞,等待片刻,观察再有无水层分出,若尚有,应将水层放出,而上层液体,则应从分液漏斗口倾入另一容器中。对于在两液相中分配系数K较大的物质,一般使用分液漏斗萃取3~4次便足够了,而对于K值接近1的物质,必须经多次的萃取,最好是使用连续萃取的方法。液体连续萃取所用的仪器随所使用溶剂的密度不同而异。【问题】1. 影响萃取法的萃取效率的因素有哪些?怎样才能选择好溶剂?2.使用分液漏斗的目的何在?使用分液漏斗时要注意哪些事项?3. 两种不相溶的液体同在分液漏斗中,请问相对密度大的在哪一层?下一层的液体从哪里放出来?放出液体时为了不要流的太快,应该怎样操作?留在分液漏斗中的上层液体,应从哪里倾入另一容器中? 实验四
1-溴丁烷的制备【目的要求】1.熟悉由醇制备溴代烷的原理,掌握1一溴丁烷的制备方法2.掌握带有气体吸收的回流装置的安装与操作3.了解干燥剂的使用,掌握利用萃取和蒸馏精制液体粗产物的操作技术【实验原理】1一溴丁烷也称正溴丁烷,是无色透明液体,沸点101.6℃,不溶于水,易溶于醇、醚等有机溶剂。是麻醉药盐酸丁卡因的中间体,也用于生产染料和香料。本实验采用正丁醇与氢溴酸在硫酸催化下发生溴代反应制取1—溴丁烷。 醇与氢溴酸的反应是可逆的,为使化学平衡向右移动,提高产率,本实验中增加了溴化钠和硫酸用量,以使反应物之一氢溴酸过量来加速正反应的进行。溴代反应结束后,利用蒸馏的方法将产物从反应混合液中分出,副产物硫酸氢钠及过量的硫酸则留在残液中。粗产物中含有未反应完全的正丁醇、氢溴酸及副产物正丁醚等,可通过水洗和酸洗分离除去,而少量的1一丁烯则因沸点低,在回流过程中不能被冷凝逸散而去。由于反应中逸出的溴化氢气体有毒,所以本实验中采用了带有气体吸收的回流装置。 【实验用品】氢氧化钠溶液(5%) 直形冷凝管碳酸钠溶液(1%) 球形冷凝管硫酸溶液(70%) 无水氯化钙玻璃漏斗(声50mm) 蒸馏头圆底烧瓶(100mL) 接液管分液漏斗(100mL) 溴化钠烧杯(200mL) 沸石正丁醇浓硫酸接液管电热套(或电炉与调压器)温度计(200℃)锥形瓶(100mL)【实验步骤】1.溴代在100mL圆底烧瓶中加入35mL硫酸溶液,振摇下加入13mL正丁醇,混匀后再加入17g研细的溴化钠和几粒沸石。充分振摇后立刻装上球形冷凝管及气体吸收装置。用200mL烧杯盛放100mL氢氧化钠溶液作吸收液(注意:漏斗口要接近液面而不能浸入液面下)。用电热套(或石棉网)加热,缓慢升温,使反应液呈微沸。此间应经常轻轻振摇烧瓶,直至溴化钠完全溶解。从第一滴回流液落入反应器中开始计算时间,回流1h。2.蒸馏停止加热(但暂时不停冷却水)。待稍冷后拆除气体吸收装置及冷凝管。补加沸石后,在烧瓶上安装蒸馏头(可不装温度计,将蒸馏头上口用塞子塞上)或蒸馏弯头,改为蒸馏装置,加热蒸馏,用锥形瓶接收馏出液。当圆底烧瓶内油层消失,接受器中不再有油珠落下时[1],停止蒸馏。烧瓶中的残液应趁热倒入废液缸中[2]。3.水洗将蒸出的粗1—溴丁烷倒入分液漏斗中,用15mL水洗涤[3],小心地将下层粗产物放入干燥的锥形瓶中。4.酸洗在不断振摇下,向盛有粗产物的锥形瓶中滴加3~5mL浓硫酸[4],至溶液明显分层且上层液澄清透明(此间若瓶壁发热,可置冷水中冷却)。将此混合液倒入干燥的分液漏斗中,静置分层后,仔细地分去下层酸液[5]。5.水洗、碱洗、水洗将分液漏斗中的有机层依次用10mL水、15mL碳酸钠溶液、10mL水洗涤后,将下层液放入一干燥的锥形瓶中。6.干燥向盛有粗产物的锥形瓶中加入29无水氯化钙,配上塞子。充分振摇至液体变为澄清透明(若不透明,应适量补加干燥剂),再放置20min。7.蒸馏将干燥好的液体通过漏斗滤入圆底烧瓶中,加入几粒沸石,参照图2—18安装一套干燥的普通蒸馏装置,加热蒸馏。用事先称量过质量的锥形瓶作接受器,收集99~103℃馏分。【注释】[l]可取一支试管,收集几滴馏出液,加入少许水摇动,如无油珠出现,则表示有机物已蒸完。[2]残液中的硫酸氢钠冷却后会结块,不易倒出。所以要趁热将其倾出,并及时清洗烧瓶。[3]用水洗去溶解在溴丁烷中的溴化氢。否则滴加浓硫酸后,溶液会变成红色并有白烟产生,这是由于浓硫酸与溴化氢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4]用浓硫酸洗去粗产物中少量未反应完全的正丁醇和副产物正丁醚等杂质。[5]浓硫酸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和腐蚀性,所以该酸层不能随意倒入下水道,应倒入指定的废液缸中。【实验指南与安全提示】1.注意:1—溴丁烷有毒,不要与皮肤直接接触!2.回流过程中,振摇烧瓶时应注意保护气体吸收装置。3.实验的粗产物在分液漏斗中进行洗涤和分离操作的次数较多,每一次分离前必须明确产品在哪一层。为预防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应将所有液层都保留到实验结束。整个洗涤过程中,静置要充分,分离要完全,以确保实验产率。4.最后--步蒸馏要求全套仪器必须干燥,否则蒸出的产品将出现混浊。可在第一次蒸馏后立即清洗仪器并送入烘箱干燥,也可另备一套干燥的仪器。【思考题 】1.加入物料时,是否可以先将溴化钠与硫酸混合,然后再加入正丁醇?为什么?2.加热回流时,烧瓶内有时会出现红棕色,为什么?3.在用碳酸钠溶液洗涤粗产物之前,为什么要先用水洗?用碳酸钠溶液洗涤时,要特别注意什么问题?4.在本实验的气体吸收装置中,为什么要用氢氧化钠溶液作吸收液?【预习指导】2.做本实验前,请认真阅读“带有气体吸收的回流装置”、“回流操作程序”、“萃取与洗涤”、“普通蒸馏”和“液体物质的干燥”等内容。 实验五
乙醇氧化制乙醛【实验目的】掌握乙醇在催化剂和受热条件下氧化生成醛的实验演示技能。【实验原理】乙醇在铜或银作为催化剂的情况下,能被空气中的氧所氧化,生成乙醛 乙醇也能被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氧化,生成乙醛 在实验室可以用银氨溶液来检验生成的乙醛 【实验用品】仪器和材料:烧杯、具支试管、小试管、量筒、玻璃管、导管、滴管、酒精灯,铁架台、铁夹、气唧、橡皮塞、橡皮管、火柴。药品:2%氨水、稀硫酸溶液(6moLoL-1),5%硝酸银溶液、5%重铬酸钾溶液、无水乙醇、蒸馏水,铜丝、石棉绒或玻璃丝。【实验内容及操作】1.空气氧化法(实验装置如图2—13—1所示)(1)作为催化剂的铜丝,可取之于电线。电线中的细铜丝不处理即可直接使用,若用稀硝酸处理其效果更佳。(2)先将铜丝放置在细的硬质玻璃管中,铜丝可绞缠在一起,以增加接触面。它的两端塞以少量石棉绒或玻璃丝,防止在鼓气时铜丝滑动。在具支试管中加入约10mI。无水乙醇。
’(3)操作时应先预热玻璃管,再以氧化焰加热铜丝集中处,然后用气唧鼓人空气和乙醇蒸气的混合气体,当其通过加热的铜丝时,可以观察到铜丝的颜色呈有规律的变化:紫红色≠黑色的交替变化,同时发出明亮的光。这证明Cu被氧化成CuO后,CuO作氧化剂把乙醇氧化成具有刺激性的气体乙醛,而CuO本身又被还原为Cu。(4)从铜丝的发热和发光现象,可证明此反应是放热反应。该反应开始需加热。当铜丝发热和发光后即可移去灯焰。利用放出的热量维持反应温度。如果停止鼓入空气和乙醇蒸气时,铜丝立即暗下来,继续再鼓,铜丝又红亮,现象十分明显。(5)用银氨溶液检验乙醛的生成。2.重铬酸钾氧化法(实验装置见图2—13—2)(1)在大具支试管内盛放5mL,5%的重铬酸钾溶液,同时加入2mL稀硫酸酸化,并小火加热混合液接近沸腾。(2)从图2—13—2中短橡皮管处用胶头滴管逐滴添加约1mL乙醇。
。(3)反应几分钟后可见到具支试管中液体变绿色,此时 取小试管中乙醛溶液用银镜反应验证。【注意事项】1.乙醇必须用无水乙醇,否则当鼓入空气和乙醇蒸气于加热的铜丝时,铜丝不会发红和发出光亮,放热反应不明显。2.用银氨溶液检验乙醛的反应:①所用的试管必须干净;②配制的银氨溶液,氨水不能过量;③必须水浴加热(70℃左右)。【讨论与研究】1.硝酸银氨溶液(银氨溶液,又称Tollens试剂)的配制与保存用一试管取5%硝酸银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2%的氨水至沉淀刚好溶解即可。 银氨溶液较长时间放置后,会析出易爆物质氮化银(Ag3N) 因此银氨溶液不能长期储存,使用时必须现配现用,剩下的银氨溶液可用硝酸处理。2.银镜反应含有醛基的还原性的糖,如葡萄糖、麦芽糖等都能发生银镜反应。分子中具有α-羟基酮结构(如果糖)和α-羟基酸(如乳酸)也可以发生银镜反应。反应时,醛分子中的碳碳双键、羟基、氨基等不受银氨溶液的影响。如 银镜反应常用于醛类、还原性糖类的鉴别和制镜工业。 实验六
茶多酚的制备【实验目的】1.通过茶叶和咖啡中有效成分的提取了解固、液相分离方法;2.掌握吸滤、萃取、分液、升华等实验操作。【实验原理】咖啡因(caffeinum)化学式为C8H10N4O2·H2O(1,3,7-三甲基-2,6-二氧嘌呤),是具有绢丝光泽的一种白色针状晶体。其结构式为 100℃时晶体失去结晶水后开始升华,120℃时升华显著,至178℃时升华很快。无结晶水物的熔点为235℃,能溶于水(2%)、乙醇(2%)、苯(1%)、氯仿(12.5%)等。由于其在氯仿中溶解度较大,可通过萃取茶叶的水浸渍液提取咖啡因。根据其易升华的性质,可用升华法进一步提纯咖啡因。茶多酚是由30种以上的酚类物质组成的混合物。其中儿茶素(又名儿茶酚)含量最高,在茶多酚总量中占60%~80%。其结构式为 茶多酚在乙酸乙酯中溶解度较大,并且能与重金属作用产生沉淀,故可用沉淀、萃取等方法来提取茶多酚。也可用此方法从细、粗咖啡中提纯咖啡因作为对照实验。【实验用品】仪器和材料:烧杯(50、100、200mL)、50mL量筒、150mL分液漏斗、布氏漏斗、吸滤瓶、酒精灯、点滴板,真空泵(或水流吸气泵)、托盘天平、剪刀、铁架台、滤纸。药品:饱和石灰水、5%氢氧化钠溶液、氨水、2mol·L-1硫酸、盐酸、氯仿、乙酸乙酯,茶叶(当年新茶,隔年陈茶)、咖啡(粗,细)、氢氧化钙固体、氯酸钾固体,酸性碘一碘化钾试剂。【实验内容及操作】1.方法I——热水浸渍法 (1)称取5.0g茶叶,剪碎,浸渍于盛有200mL蒸馏水的烧杯中;(2)加热煮沸约半小时;[1](3)过滤[2];(4)用30mL氯仿分三次(15、8、7mL)萃取滤液,合并氯仿相,先用5%氢氧化钠溶液,再用适量水洗涤[3];(5)挥发掉有机溶剂[4],得粗咖啡因;(6)用30mL乙酸乙酯分三次(15、8、7mL)萃取氯仿萃取过的水相;(7)用适量水洗涤萃取液;(8)挥发有机溶剂,即得茶多酚。2.方法Ⅱ——碱液浸渍法 (1)称取茶叶5.0g,用剪刀剪碎;(2)将茶叶放人盛有200mL饱和石灰水的烧杯中;(3)再向烧杯中投入2.0g氢氧化钙固体;(4)煮沸30min后过滤;(5)将过滤所得清液用30mL氯仿分三次萃取(15、8、7mL);(6)合并有机相,先用5%氢氧化钠溶液洗涤,再用适量水洗涤;(7)将洗涤后的氯仿相挥发溶剂[4]可得粗咖啡因;(8)将过滤所得固相用硫酸溶液(2moI·L-1)100mL转溶,搅拌10min以上:(9)过滤,固相弃去;(10)滤液用乙酸乙酯萃取,共30mL分三次(15、8、7mL);(11)洗涤有机相,挥发溶剂[4]可得茶多酚。3.实验结果 4
(1)升华提纯咖啡因:在底部留有咖啡因的烧杯中部平放一张定性滤纸,用酒精灯(或煤气灯)隔着石棉网加热烧杯待其升华,冷却后取下滤纸,可观察到滤纸上附着白色针状晶体。(2)咖啡因定性检验原理
(3)粗咖啡因的定性检验:取粗产品少许于干燥的点滴板上,喷上酸性碘—碘化钾试剂,可见到有棕色、红紫色和蓝紫色物质生成。(棕色表示有咖啡因存在,红紫色表示有茶碱存在,蓝紫色表示有可可碱存在。)(4)咖啡因的定性检验:取提纯后的咖啡因少许,加盐酸1mL溶解,加氯酸钾0.1g,在通风橱中加热蒸发,待干,冷却后滴加氨水数滴,溶液变为紫色。5.从咖啡中提取咖啡因为比较茶叶和咖啡两种饮品中咖啡因的含量,我们还可以从咖啡中提取咖啡因。(1)具体过程 ①称取5.0g咖啡放在装有200mL水的烧杯中;②煮沸20rmin[5];③过滤;④滤液用30rnL氯仿分三次萃取,分别为15、8、7mL;⑤洗涤;⑥挥发溶剂可得咖啡因。(2)实验结果 【实验注释】[1]用研钵研细的茶叶会因其颗粒过小而影响过滤,所以本实验改用剪刀剪碎。[2]过滤效率可能不太理想,此时可及时更换滤纸或先离心再过滤。[3]有时有机相乳化较为严重,这时可用饱和食盐水洗涤,并可延长静置时间,必要时可离心。[4]可水浴加热,温度不宜太高,以恰好使有机物沸腾为准。[5]如咖啡较粗,煮沸时间可适当延长。[6]粗咖啡的咖啡因产率没有细咖啡高,可能原因是粗咖啡的浸渍效果不如细咖啡的好。【讨论与研究】1.茶叶中的天然物质茶是我国的传统饮品,茶具有的种种功能都与茶叶中所含的天然物质有关。茶的鲜叶中含有75%~80%的水分,干叶中含量为20%~25%。干叶中包含许多种化合物,分为蛋白质、茶多酚、生物碱、氨基酸、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色素、脂肪和芳香物质等。茶叶中的生物碱类,包括咖啡碱、茶碱、可可碱、腺嘌呤等。茶叶中咖啡碱含量最高,占2.5%~5.5%。泡茶时有80%的咖啡碱能溶于水中,是苦味成分之一。咖啡因是弱碱性化合物,易溶于氯仿、水、热苯等。咖啡因具有提神醒脑、消除疲劳之功效。咖啡因是嘌呤的衍生物,化学名称是1,3,7-三甲基-2,6-二氧嘌呤,其结构式与茶碱、可可碱类似。 茶叶中的氨基酸具有独自的特点,包含一种在其他生物中没有的氨基酸——茶氨酸。氨基酸在茶叶中有二三十种,包括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在茶叶的氨基酸中,茶氨酸的含量最高,占氨基酸总量的一半以上,具有甜味和鲜爽味。它和其他氨基酸通过种种途径参与茶叶香、味的形成,从而影响茶叶的品质水平。.茶叶中有约30种矿物质,主要成分是钾,约占矿物质总量的50%,磷约占15%,其次是钙、镁、铁、锰、氯、铝,还有微量成分,如锌、铜、氟、钠、镍等。与其他植物相比,茶叶中钾、氟、铝等含量很高。夏天流汗过多时喝茶可以补充矿物质及水分,故喝茶解渴是有根据的。茶叶中含有十多种维生素(A、B1、B2、B3、B5、B6、C、D、E、K……),其中A、D、E、K属于脂溶性维生素,不溶于水,故难以从喝茶中摄取,不过可由茶叶制成的糕点中获得。而其他维生素则为水溶性,可从饮茶过程中获得。一般人每天喝三到五杯的绿茶可获得足够的维生素C,在蔬菜水果不足的地方是相当重要的。茶叶中的脂肪类包括磷脂、硫脂、糖脂、甘油三酯等,都是人体必需的脂肪酸,是脑磷脂、卵磷脂的主要组成部分。此外还有香气成分,成品茶中被确认的香气成分达700种。不同的茶类,其香气成分的种类和含量不同。茶一般可以分为红茶、绿茶、花茶、乌龙茶、紧压茶五种,其中绿茶的主要成分是维生素以及具有药理作用的茶多酚、生物碱、脂多糖、黄酮、水分及灰分等。2.茶多酚茶叶中健康功能最大、含量很高的成分是茶多酚。茶多酚是茶叶中30多种酚类化合物的总称,是多酚类化合物复合体。茶多酚包括儿茶素、黄酮类、花青素和酚酸等四大类物质。茶多酚的含量占茶叶嫩稍干总质量的20%~35%。在茶多酚总量中,儿茶素约占70%,它是决定茶叶色、香、味的重要成分。黄酮类物质又称花黄素,是形成绿茶汤色的主要物质之一,含量占干物质总量的1%~2%;花青素呈苦味,如果花青素多,茶叶品质不好,造成红茶发酵困难、绿茶滋味苦涩;茶叶中酚酸含量较低,包括没食子酸、茶没食子素、绿原酸、咖啡酸等。茶多酚含有很多的多酚性羟基,易氧化成醌类而提供质子H+,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茶多酚对活性氧自由基有很强的清除作用,其清除能力比维生素E和维生素C强得多。其中儿茶素(EGCG)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是维生素C的67倍,茶多酚复合体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是维生素C的64倍。茶多酚的主要功能有:抗脂质过氧化,预防衰老;降“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有助于抑制心血管疾病,具有强心功能;有助于预防和抗癌;能保护肾脏和肝脏;有助于预防和治疗辐射伤害;具有防龋固齿、清除口臭的作用;能减轻烟酒对人体的损伤;舒缓肠胃紧张,具有防炎止泻和利尿的作用以及抗菌抗病毒作用;能降脂助消化;促进维生素C的吸收,防止坏血病;改进人体对铁的吸收,有效防止贫血:还有美容护肤、提神解乏、提高免疫力等功能。作为一种天然抗氧化剂,茶多酚还可用于肉类、鱼类、面类食品、食用植物油、动物油等抗氧化保鲜。实验七
肥皂的制备【目的要求】1.了解皂化反应原理及肥皂的制备方法2.熟练掌握普通回流装置的安装与操作方法3.熟悉盐析原理,熟练掌握沉淀的洗涤及减压过滤操作技术【实验原理】动物脂肪的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将其与氢氧化钠溶液共热,就会发生碱性水解(皂化反应),生成高级脂肪酸钠(即肥皂)和甘油。在反应混合液中加入溶解度较大的无机盐,以降低水对有机酸盐(肥皂)的溶解作用,可使肥皂较为完全地从溶液中析出,这一过程叫做盐析。利用盐析的原理,可将肥皂和甘油较好地分离开。肥皂是人们常用的去污剂,它的制造历史已长达2000年之久。其特点是使用后可生物降解(微生物可将肥皂吃掉,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不污染环境,但只适宜在软水中使用。在硬水中使用时,会生成脂肪酸钙盐,以凝乳状沉淀析出,而失去去污除垢的能力。本实验中以猪油为原料制取肥皂。反应式如下: 【实验用品】氢氧化钠溶液(40%)圆底烧瓶(250mL)球形冷凝管减压过滤装置电热套饱和食盐水烧杯(400mL)乙醇(95%)猪油【实验步骤】1.皂化在圆底烧瓶中加入5g猪油、15mL乙醇[1]和15mL氢氧化钠溶液。按图4-1安装普通蒸馏装置。用电热套加热,保持微沸40min。此间若烧瓶内产生大量泡沫,可从冷凝管上口滴加少量1:1的乙醇和氢氧化钠混合液,以防泡沫冲入冷凝管中。2.盐析分离皂化反应结束后[2],趁热将反应混合液倒入盛有150mL饱和食盐水的烧杯中[3],静置冷却。将充分冷却后的皂化液倒入布氏漏斗中,减压过滤。用冷水洗涤沉淀两次[4],抽干。3.干燥称量滤饼取出后,随意压制成型,自然晾干后,称量质量并计算产率[5]。【注释】[1]加入乙醇是为了使猪油、碱液和乙醇互溶,成为均相溶液,便于反应进行。[2]可用长玻璃管从冷凝管上口插入烧瓶中,蘸取几滴反应液,放入盛有少量热水的试管中,振荡观察,若无油珠出现,说明已皂化完全。否则,需补加碱液,继续加热皂化。[3]肥皂和甘油一起在碱水中形成胶体,不便分离。加入饱和食盐水可破坏胶体,使肥皂凝聚并从混合液中离析出来。[4]冷水洗涤主要是洗去吸附于肥皂表面的乙醇和碱液。[5]猪油的化学式可表示为:(C17H35COO)3C3H5。计算产率时,可由此式算出其摩尔质量。【实验指南与安全提示】1、实验中应使用新炼制的猪油。因为长期放置的猪油会部分变质,生成醛、羧酸等物质,影响皂化效果。2.皂化反应过程中,应始终保持小火加热,以防温度过高,泡沫溢出。3.皂化液和准备添加的混合液中乙醇含量较高,易燃烧,应注意防火!【思考题】1.肥皂是依据什么原理制备的?除猪油外,还有哪些物质可以用来制备肥皂?试列举两例。2.皂化反应后,为什么要进行盐析分离?3.本实验中为什么要采用回流装置?4.废液中含有副产物甘油,试设计其回收方法。【预习指导】
阿司匹林的制备【目的要求】1.熟悉酚羟基酰化反应的原理,掌握阿司匹林的制备方法2.掌握利用重结晶精制固体产品的操作技术【实验原理】早在18世纪时,人们就已从柳树中提取了水杨酸,并发现它具有止痛、退热和消炎作用,但由于对口腔及胃肠道黏膜刺激较大而未能得到广泛应用。水杨酸是一个具有羧基和酚羟基的双官能团化合物,能进行两种不同的酯化反应。当其羧基与甲醇作用时,生成水杨酸甲酯,俗称冬青油(是冬青树的香味成分)。如果用乙酸酐作酰化剂,就可与其酚羟基反应生成乙酰水杨酸,即阿司匹林。阿司匹林为白色晶体,熔点135℃,微溶于水(37℃时,1g/100g H2O)。阿司匹林是一种广泛使用的解热、镇痛与抗炎药物。近年来,科学家还新发现了阿司匹林具有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因而得到高度重视。本实验以浓硫酸为催化剂,使水杨酸与乙酸酐发生酰化反应,制取阿司匹林。反应式如下: 水杨酸在酸性条件下受热,还可发生缩合反应,生成少量聚合物: 阿司匹林可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水溶性的钠盐,作为杂质的副产物则不能与碱作用,可在用碳酸氢钠溶液进行重结晶时分离除去。 【实验用品】圆底烧瓶(100mL) 水浴锅球形冷凝管 温度计(100℃)减压过滤装置 烧杯(100mL、200mL)电炉与调压器 表面皿水杨酸 浓硫酸乙酸酐 盐酸溶液(1:2)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实验步骤】1. 酰化在100mL干燥的圆底烧瓶中加入4g水杨酸和l0mL新蒸馏的乙酸酐,在不断振摇下缓慢滴加10滴浓硫酸[1]。安装回流冷凝管,通水后,振摇烧瓶使水杨酸溶解。然后于水浴中加热,控制水浴温度在80~85℃之间[2],反应20min。2.结晶、抽滤稍冷后,拆下冷凝管。将反应液在搅拌下倒入盛有l00mL冷水的烧杯中,并用冰一水浴冷却,放置20min。待结晶完全析出后,减压过滤。用少量冷水洗涤结晶两次,压紧抽干。将滤饼移至表面皿上,晾干、称量质量。3.重结晶将粗产物放入100mL烧杯中,加入50mL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并不断搅拌,直至无二氧化碳气泡产生为止。减压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滤液倒入洁净的200mL烧杯中,在搅拌下加入30mL1:2的盐酸溶液,阿司匹林即呈沉淀析出。将烧杯置于冰一水浴中充分冷却后,减压过滤。用少量冷水洗涤滤饼两次,抽干。4.称量、计算收率
’将结晶小心转移至洁净的表面皿上,晾干后称量,并计算收率。【注释】[1]水杨酸分子内能形成氢键,阻碍羟基的酰化反应。加入浓硫酸可破坏氢键,使反应顺利进行。[2]水浴温度与烧瓶内反应液的温度约差5-10℃左右,控制水浴温度80-85℃,可使反应在75-80℃左右进行。若室温较低,可适当提高水浴温度。【实验指南与安全提示】1.乙酸酐有毒并有较强烈的刺激性!取用时应注意不要与皮肤直接接触,防止吸入大量蒸气。物料加入烧瓶后,应尽快安装冷凝管,冷凝管内事先接通冷却水。2.由于阿司匹林微溶于水,所以洗涤结晶时,用水量要少些,温度要低些,以减少产品损失。3.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应避免触及皮肤或衣物。【思考题】1.制备阿司匹林时,为什么需要使用干燥的仪器?2.本实验中,为什么要将反应温度控制在70~80℃左右?温度过高对实验会有什么影响?3.用什么方法可简便地检验产品中是否含有未反应完全的水杨酸?【预习指导】等内容。实验九
肉桂酸的制备【目的要求】1.熟悉缩合反应原理,掌握肉桂酸的制备方法2.熟悉利用水蒸气蒸馏精制固体有机物的操作方法3.熟练掌握重结晶操作【实验原理】肉桂酸又称桂皮酸,化学名称为β—苯丙烯酸。是白色针状晶体,熔点133℃,不溶于冷水,可溶于热水及醇、醚等有机溶剂。主要用作制备紫丁香型香精和医药的中间体。本实验用苯甲醛和乙酸酐在无水碳酸钾存在下发生缩合反应制取肉桂酸。反应式如下: 反应产物中混有少量未反应的苯甲醛,可通过水蒸气蒸馏将其除去。【实验用品】电热套(或油浴锅) 氢氧化钠溶液(10%)温度计(200℃) 三颈烧瓶(250mL)烧杯(250mL) 水蒸气蒸馏装置 盐酸溶液(1:3) 空气冷凝管 乙酸酐 减压过滤装置 保温漏斗 无水碳酸钾 表面皿 刚果红试纸【实验步骤】1.缩合在干燥的三颈烧瓶中加入3mL新蒸馏过的苯甲醛[1]、8mL新蒸馏过的乙酸酐[2]和4.2g研细的无水碳酸钾。摇匀后在三颈烧瓶中口安装空气冷凝管,一侧口安装温度计,其汞球应插入液面下,另一侧口配上塞子。用电热套或甘油浴加热,使反应液温度缓慢升至[3]140℃,并在此温度下回流30min。2.水蒸气蒸馏参照图2—20安装一套水蒸气蒸馏装置,对三颈烧瓶中的反应混合物进行水蒸气蒸馏,直至馏出液无油珠为止。3.中和、抽滤取下三颈烧瓶,向其中加入20mL氢氧化钠溶液,振摇,使肉桂酸全部生成钠盐而溶解。抽滤,滤液倾入250mL烧杯中,冷却至室温。4.酸化、抽滤在搅拌下向上述烧杯中缓慢加入盐酸溶液,至刚果红试纸变蓝。于冰一水浴中充分冷却后抽滤。用少量冷水洗涤滤饼,压紧抽干后,转移至表面皿上晾干,称量质量并计算产率。也可视情况用沸水进行重结晶[4]【注释】[1]苯甲醛久置后,由于自动氧化而有苯甲酸生成。这不仅影响反应的进行,而且混在产品中不易除去,影响产品质量。因此本实验所用的苯甲醛应预先蒸馏,接收176~180℃馏分。[2]乙酸酐在放置时因吸潮和水解而有乙酸生成,因此本实验所用的乙酸酐应在使用前进行蒸馏,接收137~140℃馏分(苯甲醛与乙酸酐的蒸馏工作可事先由实验教师完成)。[3]此时,由于有二氧化碳气体放出,烧瓶内会有大量气泡产生。随着反应的进行,气泡会自行消失。[4]重结晶时,可按1.0g产品加50ml。水的比例加入水,加热溶解后,稍冷,再加入lg活性炭,煮沸。趁热过滤,滤液在冰一水浴中充分冷却后抽滤。【实验指南与安全提示】1.乙酸酐有毒,并有较强的刺激性,使用时应注意安全,避免其蒸气吸入人体内!2.缩合反应宜缓慢升温,以防苯甲醛氧化。3.水蒸气蒸馏所用热水应事先烧好,以便节省实验时间。【思考题】1.在本实验所用的回流装置中,为什么采用空气冷凝管?2.缩合反应之后,为什么要用水蒸气蒸馏的方法来除去苯甲醛?3.加盐酸酸化时,发生了什么反应?试写出反应方程式。【预习指导】2.做本实验前,请认真阅读本章第二节中“普通回流装置”、“回流操作要点”、第二章第十节“水蒸气蒸馏”以及第五节中“重结晶”和“减压过滤”等内容。 实验十
乙酰苯胺的制备【实验目的】学习苯胺用醋酸酰基化反应的原理与操作方法,学习及掌握、分馏、重结晶及熔点测定等基本操作技术。【实验原理】 ONH2+
HO2 物理常数: 锥形瓶(50ml),分馏柱,蒸馏头,温度计,尾接管,量筒,酒精灯,烧杯,抽滤瓶,布氏漏斗,搅拌棒,石棉网,胶管,滤纸;苯胺5ml(5.1g,0.055mol ),冰醋酸7.4ml( 7.8 g,0.13 mol ),锌粉0.1 g,活性炭【仪器装置及教师讲解要点】本反应采用了带分馏柱的反应装置(见图3.7-2),使用分馏柱的目的在于期望将该可逆反应中沸点最低的产物之一??水通过分馏方法移出反应体系。从而增加产物乙酰苯胺的产率,使用分馏柱可以使水蒸出体系,同时可以使沸点与水相差很大且定量加入的苯胺回流,再进入反应液继续参加反应,醋酸的加入量是过量的,因为其沸点与水的沸点相差不很大,在通过分馏柱时仍有少量随水一并蒸出。【操作步骤】1.加料及仪器安装在50ml锥形瓶上装一个分馏柱,柱顶插一支150℃温度计,用一个小量筒收集稀醋酸溶液。锥形瓶内放5ml产蒸苯胺[1],7.4ml冰醋酸和0.1g锌粉[2]。2.反应:小火加热锥形瓶至溶液沸腾,控制火焰,保持温度计读数在105℃左右。约经过40-60min,反应所生成的水可完全蒸出。当温度计读数发生上下波动时(有时,反应器中出现白雾),反应即达终点。停止加热。3.分离提纯在不断搅拌政把反应混合物趁热以细流状慢慢倒入盛100ml水的烧杯中。继续剧烈搅拌,并冷却烧杯,使粗乙酰苯胺成细粒状完全析出。用布氏漏斗抽滤析出的固体。用玻璃瓶塞把固体压碎,再用5-10ml冷水洗涤以除去残留的酸液。把粗乙酰苯胺放入150ml热水中,加热至沸腾。如果仍有未溶解的油珠[3],需补加热水,直到油珠完全溶解为止[4]。稍冷后加入约0.5g粉未状活性炭[5],用玻璃棒搅动并煮沸1-2min。趁热用保温漏斗过滤或用预先加热好的布氏漏斗减压过滤[6]。泠却滤液,乙酰苯胺呈无色片状晶体析出。减压过滤,尽量挤压以除去晶体中的水分。产物放在表面皿上晾干后测定其熔点。产量:约5g ,纯乙酰苯胺是无色片状晶体,熔点114℃。【注释】[1]久置苯胺色深,会影响生成的乙酰苯胺的质量。[2]锌粉的作用是防止苯胺在反应过程中氧化。但必须注意,不能加得过多,否则在后处理中会出现不溶于水的氢氧化锌。新蒸馏过的苯胺也可以不加锌粉。[3]此油珠是熔融状态的含水的乙酰苯胺(83℃时含水13%)。如果溶液温度在83℃以下,溶液中未溶解的乙酰苯胺以固态在存在。[4]乙酰苯胺于不同温度在100ml水中的溶解度为:25℃,0.563g;100℃,5.2g。在以后各步加热煮沸时,会蒸发掉一部分水,需随时补加热水。本实验重结晶时的用水量,最好使溶液在80℃左右为饱和状态。[5]在沸腾的溶液中加入活性炭,会引起突然暴沸,致使溶液冲出容器。[6]事先将布氏漏斗用铁夹夹住,倒悬在沸水浴上,利用水蒸气进行充分预热。这一步如果没有做好,乙酰苯胺晶体将在布氏漏斗内析出,引起操作上的麻烦和造成损失。吸滤瓶应放在水浴中预热,切不可直接放在石棉网上加热。【问题】⑴还可以用其它什么方法从苯胺制备乙酰苯胺?苯胺同乙酰氯或同乙酸酐的反就也可以用来制备乙醯苯胺。⑵在重结晶操作中,必须注意哪几点才能使产物产率高,质量好?找出一种溶解度对温度的关系具有急剧升降特性的溶剂是关键。用最少量的热溶剂溶解固体制成热饱和溶液。必要时加入活性炭,将热溶液用预热的漏斗趁热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和炭粉。⑶试计算重结晶时留在母液中乙酰苯胺的量。按150ml水冷却至25℃计算,留在母液中的乙酰苯胺的量为:.实验十一
乙酸乙酯的制取【实验目的】了解从有机酸合成酯的一般原理及方法;掌握蒸馏、分液漏斗的使用等操作。【实验原理】醇和有机酸在H+存在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酯。 【实验步骤】在50 mL圆底烧瓶中加入9.5 mL(0.2 mol)无水乙醇6mL(0.10 mo1)冰醋酸,再小心加入2.5 mL浓硫酸,混匀后,加入沸石,然后装上冷凝管。小火加热反应瓶,保持缓幔回流1/2 h,待瓶内反应物冷却后,将回流装置改成蒸馏装置,接受瓶用冷水冷却。加热蒸出生成的乙酸乙酯,直到馏出液体积约为反应物总体积的1/2为止。在馏出液中慢慢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1],并不断振荡,直至不再有二氧化碳气体产生(或调节至石蕊试纸不再显酸性),然后将混合液转入分液漏斗,分去下层永溶液,有机层用5 mL饱和食盐水洗涤,再用5 mL饱和氯化钙洗涤,最后用水洗一次,分去下层液体。有机层倒入一干燥的三角烧瓶中,用元水硫酸镁干燥,粗产物约6.8 g(产率约77%)。将干燥后的有机层进行蒸馏,收集73~78℃的馏分,产量约4.2 g(产率约48%)。乙酸乙酯为无色而有香味的液体,bp为77.06℃,为1.3723。【注释】[1]在馏出液中除了酯和水外,还含有少量未反应的乙醇和乙酸,也含有副产物乙醚。故必须用碱除去其中的酸,并用饱和氯化钙除去未反应的醇。否则会影响到酯的得率(见注释3)。[2]当有机层用碳酸钠洗过后,若紧接着就用氯化钙溶液洗涤,有可能产生絮状碳酸钙沉淀,使进一步分离变得困难,故在两步操作间必须用水洗一下。由于乙酸乙酯在水中有一定的溶解度,为了尽可能减少由此而造成的损失,所以实际上用饱和食盐水来进行水洗。[3]乙酸乙酯与水或乙醇可分别生成共沸混合物,若三者共存则生成三元共沸混合物。因此,有机层中的乙醇不除净或干燥不够时,由于形成低沸点共沸混合物,从而影响酯的产率。【问题】1.酯化反应有什么特点?在实验中如何创造条件促使酯化反应尽量向生成物方向进行?2.本实验若采用醋酸过量的做法是否合适?为什么?3.蒸出的粗乙酸乙酯中主要有哪些杂质?如何除去? 实验十二 趣味性化学实验【目的要求】研究生成铜镜的条件,掌握相关的实验操作。【实验原理】 【实验用品】酒精灯、培养皿、台秤、角匙、石棉网、10%氢氧化钠溶液、5%硝酸银溶液、0.5M氨水、7%硫酸铜溶液、3%葡萄糖溶液、37%甲醛溶液、酒石酸钾钠溶液[1]、10%氯化亚锡溶液[2]。【实验步骤】1、用肥皂洗净手,用去污粉将培养皿擦洗干净,再把洗涤剂放在小烧杯中加水溶解,加热至80 0C,将它倒入培养皿中,静置冷至室温,倾去后分别用水和蒸馏水全面淋洗,备用。2、将20ml氯化亚锡溶液倒入培养皿中,静止5分钟后倾去,用蒸馏水小心淋洗,待干。3、在50ml烧杯中加入2滴5%硝酸银和1滴氢氧化钠溶液,逐滴加入0.5M氨水至沉淀刚好溶解,加入15 ml蒸馏水,搅拌后再加入3ml 3%葡萄糖溶液,混合后立即倒入培养皿中,静置5分钟,当溶液呈棕色后倾去,用蒸馏水小心淋洗,再用烘箱烘干或晾干。4、50ml烧杯中充分混合等体积(约各7ml )7%的硫酸铜溶液、酒石酸钾钠溶液和37%甲醛溶液。立即倒入培养皿中,静置5分钟即可形成铜镜。【注释】[1]酒石酸钾钠溶液:四水酒石酸钾钠8g和氢氧化钠2.6g加到20ml蒸馏水中。[2]10%氯化亚锡溶液:秤取2克氯化亚锡,先溶于少量6M盐酸中,再稀释至20ml。【问题】1、说明银、铜镜形成的条件和反应机理。 第二节 有机化合物的性质、鉴定与分离实验一
醇、酚、醚的性质与鉴定【目的要求】1.验证醇、酚、醚的主要化学性质2.掌握醇和酚的鉴定方法【实验原理】醇、酚、醚都是烃的含氧衍生物。其中醇和酚具有相同的官能团——羟基。但由于与官能团所连接的烃基结构不同,它们的化学性质也有很大差别。1.醇的性质与鉴定(1)与金属钠作用醇类的特征反应主要发生在羟基上。羟基中的氢原子比较活泼,可被金属钠取代,生成醇钠,同时放出氢气: 醇钠水解后生成氢氧化钠,可用酚酞检验。醇与金属钠的反应速率随烃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手被鱼钩扎流血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