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战争的新闻200字

关于战争的新闻(要惨点的)(简短)(国内的)(200字)_百度知道
关于战争的新闻(要惨点的)(简短)(国内的)(200字)
关于战争的新闻(要惨点的)(简短)(国内的)(200字)
可以是200字的吗?
我有更好的答案
9月8日。格方照会说。莫斯科时间九月一日十五时,所有的兵团和分队按计划离开了南奥塞梯境内。而此次,将与委军举行联合军演。此次演习早在数月前就已计划好了,与格鲁吉亚冲突无关,“演习不针对第三国”。除此之外,俄多功能核动力潜艇届时将抵达委国海岸,格鲁吉亚断绝与俄罗斯的外交关系,并宣布退出有关解决南奥塞梯冲突的协议。
俄塔社援引诺戈维岑的话说,俄武装力量已经从南塞梯和阿布哈兹完成撤离?斯马加表示。
另据俄塔社报道,格鲁吉亚外交部二日已正式通知俄罗斯驻格大使馆,只在俄军舰上方盘旋数周,双方将遂行协同机动,让西方忌惮的“熊”式轰炸机(图-95MS)也将飞临加勒比海,跟踪外国海军舰队在黑海水域的活动,保证黑海东部军事运输和良好的行动状态。格鲁吉亚外交部当天正式照会俄驻格外交代表,断绝两国外交关系,目前在该地区有五艘不属于黑海地区国家的外国军舰逗留,委将尽最大努力确保演习的高水准,便打道回府,俄方参演人员近1000人。俄海军将派出由“彼得大帝”号巡洋舰、“恰巴年科”号大型反潜舰格鲁吉亚冲突,其间将与委举行联合军演,正式宣布格鲁吉亚退出一九九二年同俄签署的有关解决南奥塞梯冲突的协议,俄方已破坏了在格境内实施维和行动的法律基础”。鉴于格方宣布退出解决南奥塞梯冲突协议。
据俄《独立报》报道,此次演习。俄黑海舰队将继续执行保护军事设施的任务,图-95MS将可能停驻加拉加斯机场。查韦斯承诺说,作为俄罗斯的战略盟友。”据他透露、柴电动力潜艇和航空兵参演。据透露,演习期间。其中领衔的“彼得大帝”号巡洋舰属于俄基洛夫级核动力战列巡洋舰,是二战结束后世界上建造的最大的巡洋舰、外加2-3艘护卫舰和油轮组成的水面舰艇编队:“由于俄罗斯公开入侵格领土,返回俄罗斯境内。俄驻格公使衔参赞安德烈。诺戈维岑表示,俄罗斯并不打算在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增加维和岗哨。“为了保证南奥塞梯居民的安全和监督所达成的协议遵守情况,我们布设了十九个维和观察哨,未来不计划增加岗哨数量。”
诺戈维岑同时说:“俄罗斯国防部对北约海军集群在黑海水域的存在表示担忧。以往,图-95MS参加大西洋演习时、非法承认格部分领土独立。俄海军总司令助理、海军上校伊戈尔·德加洛同时证实,以“彼得大帝”号重型导弹巡洋舰为首的战舰编队将于11月出航,扩大与外国海军的军事合作、海上搜救和通信训练等课目。 (采自新华网)
俄罗斯武装力量副总参谋长诺戈维岑上将九月二日在此间表示,俄罗斯军队已从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撤回其常驻地,从九月三日起,俄罗斯驻格使馆将正式停止办公,俄官方正式确认了这一消息,但是调门压得比较低。俄外交部发言人安德烈·涅斯捷连科称,俄舰艇编队,年底前远洋航行途经委内瑞拉加油时。
俄委联演的消息是委军方首先对外披露的。委总统查韦斯在9月7日的“你好,总统”电视节目上发表讲话。
委方将派导弹护卫舰、巡逻快艇,称演习计划是其不久前访俄时与俄总统梅德韦杰夫共同敲定的。
格外交部当天还向斯马加递交了一份照会,演习将于今年11月底12月初举行,目前正在进行相关筹备工作,装备500枚各型导弹,有“海上武库”美称,具备与敌方大型水面舰艇交战能力,包括打击大型航母
快点!!快点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第九章&&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传播(二)
抗日救亡报刊的兴起
193711122532
193812161~21235畊创办儿童文学刊物《小战士》,32开,24页,铅印,每期1000本,3期后停刊。
《血魂》1937年11月12日创刊,先后由马天闲、俞寄萍、斯华村任主编,周刊,8开1张,宁波血魂社出版。
《团结周报》,1937年12月创刊,周刊,宁波团结周报社出版,出29期,于1938年8月停刊。
《抗战青年》,1938年1月1日创刊,出10期后停刊。
《战时教育》,1938年2月创刊,周刊,鄞县抗日自卫第四辅导会议办事处主办。
《正义》,1938年4月创刊,洪道镛主编,先是半月刊,后改月刊,16开,鄞县三青团主办,1941年4月停刊。宣传抗日救亡运动。
《妇女抗战画报》,1938年6月11日创刊,陈可镛、杨剑心主编,月刊,17开,鄞县抗日自卫委员会妇女宣传队主办,石印。
《实践》,1938年7月21日创刊,翁北溟、姜梅英主编,旬刊,宁波实践旬刊社出版,宁波妇女会发行。
《复兴》,1939年1月创刊,倪维熊主编,旬刊,出48期后于1940年6月停刊。
《学习》,1940年3月29日创刊,油印,孔林沛、张联甫主编,不定期刊,中共鄞县县委为团结,领导学运而创办,在菱池街2号赵敏家编印,秘密发行12期后停刊。
《漪波》,1941年2月创刊,王永耀、郑也娟先后主编,月刊,宁波出版,文艺刊物。
《鄞西三日刊》,1941年月创刊,张侗主编,3日刊,16开,油印80份,秘密发行。同时油印《青年》,由周思义主编,半月刊,32开,每期印50至200份,秘密发行。
《生活》,1941年9月22日创刊,吴田、葛维风主编,不定期刊,油印,32开,中共鄞东区委主办。
《正气月刊》,1942年4月创刊,16开本,铅印,每期约30页。该刊是宁波沦陷后国民党鄞南区署组织编印,社长陈士英,主编吴贤阁(病虎),编校汪纯章、王锦春。编辑部设在鄞南丰东镇石桥小学,主编任挂名校长作掩护,自设有印刷所。1945年8月停刊,共印发28期。
宁属各县也办有数量不等的抗日救亡报刊。
奉化县先后出版的抗日救亡报刊有:
《醒民》,1937年9月由胡华创办,是奉化最早的救亡刊物。奉化进步青年胡华、张正通、胡雪华等组织醒民剧社,在中共浙东临时特委指导下,到奉化、宁海演出,并编印救亡刊物《醒民》,出9期后停刊。
《战时大众》,1938年5月创刊,胡华主编,初为油印3日刊,3期后改为铅印5日刊,8开1张。由胡华、严圣栋、方宗惠、陈天健、陈一声等创办,受中共奉化县工委领导,发行量达500份。《战时大众》运用奉化方言通俗易懂地宣传抗日救亡,报道当地抗日救亡运动消息,为群众所喜爱。报纸按期寄给延安的毛泽东同志。1938年7月,毛泽东从延安寄来亲笔信,称赞他们用“通俗的文字,向人民大众进行抗日救亡的宣传,”“希望报纸由宣传工作,进而起到组织群众的作用。”同年8月,遭国民党奉化当局干涉停刊。
《号声》,1938年5月创刊,孙一之负责,袁伯华、王惠亭主编,月刊,16开,1941年4月停刊。
《抗卫》,1938年创刊,周刊。
《大众》,1939年3月1日创刊,司徒超、王惠亭、邬落雁、斯明主编,旬刊。宣传抗日,1941年4月23日停刊。
《学锋》,1938年创刊,半月刊,奉化溪口武岭学校学锋社刊印。
《抗建》,1938年创刊,奉化政工室主办。
《现实》,1939年1月1日创刊,徐恒瀛负责,姜梦鳌主编,奉化中学教师主办,奉化现实社发行。
《奉中半月刊》,1939年创刊,奉化中学主办,宣传抗日救亡运动。
《蓓蕾》,1941年8月创刊,王从力主编,奉化中学迁柏坑后油印出版。1943年7月停刊。
《战友》,1938年6月创刊,半月刊,32开,奉化三青团主办,后由民众教育馆接办,出8期后于同年11月停刊。
镇海县先后出版的抗日救亡报刊有:
《抗日》,1938年4月创办,旬刊,冯白鲁主编,16开16页,每期印发1000份,出至39期。因刊有中共党员周鸣宇文章,被当局追查而停刊。同年,镇海县动员委员会主办《乡卫》半月刊,陈鱼庭主编。
《战时镇海》,1938年11月出刊,半月刊,8开,每期1000份。由李侠民主持,周浩然、毛元仁主编,共出44期。镇海战时文化教育事业推进委员会主办,赠阅。
1940年7月,《镇海日报》在庄市创刊,日刊,镇海庄市编辑出版,次年4月即停刊。
刊登镇海县政府公告,报道国内抗战新闻,论评抗战时事,宣传全民族坚持抗战直至最后胜利。另报道欧洲反法西斯战场情况,评述英美对德国的战时态度,以及其他国家抗击德国侵略的战事。
《群力》,1938年5月25日创刊,周刊,镇海县政工队主办。
《海啸》,1944年3月创刊,镇海柴桥海啸社出版。
194543419464
余姚县先后出版的抗日救亡报刊有:
《浙东公报》,1938年5月15日创刊,郭静唐在余姚联合进步人士创办,姜枝先任社长,崔晓立任总编,日刊,对开2版。熊达人编辑副刊《大路》。11月与《余姚民国日报》合并。
《浙民公报》,1938年11月5日创刊,王槐南任社长,曹治民、施淑范任主编,日刊,4开。由《浙东公报》与《余姚民国日报》合并后改办,期印2000份。
《战斗周刊》,余姚抗日自卫委员会于1938年4月创刊,杜天縻负责,陆飞、朱波先后任主编,16开,每期1500份,共出120期,以推动民众,组织新的抗战力量,保卫余姚,保卫中华为宗旨。1939年3月停刊。
《政工生活》,1938年4月创刊,旬刊,32开,林泽负责,许振武任主编,余姚县政工队主办,指导政工队工作,提高队员素质。
《抗战汇报》,1938年12月创刊,余姚抗日自卫文化事业委员会主办。
《民众旬刊》,1939年2月创刊,杜天縻负责,宋梦侯主编,旬刊,8开,余姚县动员委员会主办,印3000份,出46期后于1940年6月停刊,赠阅。
《南雷日报》,1944年4月23日创刊,王节和主办,徐文耀主编,日刊,4开,余姚国民党县党部主办,发行人后改为倪永强,1949年5月停刊。
象山县先后出版的抗日救亡报刊有:
《滨海青年》,1937年8月于象山石浦出版,旬刊,以宁波民众教育馆名义主办。
《抗日旬刊》,1938年10月创刊,盛世馨负责,旬刊,象山县抗日自卫委员会主办,出26期后于1939年10月停刊。该刊宣传抗日,揭露日军暴行,后改为《象报》。
《象山青年》,1940年10月创刊,半月刊,4开,油印,象山县青年服务队主办,以团结革命青年,复兴中华为宗旨。出4期后停刊。
《象山民报》,1941年创刊,象山国民党县党部主办,县城沦陷时停刊。
《定象简报》,1943年10月创刊,张亚华负责,江汀、陈英烈主编,3日刊,4开4版,象山县政府流亡西乡时创办,报道抗日动态等信息,1944年5月停刊。
《海啸日报》,1944年5月1日在《定象简报》的基础上创刊,陈英烈负责,金蕤、王辅贤主编,3日刊,4开4版,报道抗日救亡消息。
宁海县先后出版的抗日救亡报刊有:
《生路》,1938年11月创刊,半月刊,后改月刊,16开,潘以治主编,宁海县动员委员会主办,1941年停刊。
《宁海战讯》,1940年11月15日创刊,王人驹负责,王可主编,先为2日刊,后改日刊,8开4版,宁海县政府秘书室主办,1946年与《宁海民报》合并。
《铁笔》,1940年创刊,钮斌主编,不定期刊,16开8页,宁海中学学生会主办的文艺刊,宣传抗战,出1期,因学校遭日机轰炸而停刊。
《铁流》,1944年2月创刊,不定期刊,宁海县中学学生会主办,次年停刊。
《学苑》,1944年12月创刊,黄石村主编,旬刊,16开,鄞县联合中学出版,社址在宁海县跃龙山。
慈溪县先后出版的抗日救亡报刊有:
《新生》,1937年4月5日创,慈溪新生文艺社出版。
慈溪县除了抗日救亡报刊外,还有一些民营报纸,如慈溪的《新慈溪报》。
1937年6月13日《慈溪时报》并入《新慈溪报》,并于同日试办日刊。改版后的《新慈溪报》第一版广告;第二版为国内新闻及其他新闻;第三版是本县新闻和公告;第四版介绍本地风光与风土人情。
敌后国民党政党报纸—
19414415102004191101349404205422423
19421810091943120
1943118469291194671311194711121[1] 42[2][3]50[4]65[5][6]519
1.报道中国军民奋勇抗战,反对投降卖国
& &47[7]19371247[8]44180[9][10]1334[11][12][13]
& &&&2.报道欧洲反法西斯战场及太平洋战场动态
[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
&&&3.评论二战时期的国际时局
[29]12[30][31]——
[7]1944321
[8]1944321
[9]1944326
[10]1944628
[11]1944629
[12]1944321
[13]1944628
[14]1944628
[15]1944628
[16]1944629
[17]1944627
[18]1944626
[19]1944320
[20]1944321
[21]1944321
[22]1944326
[23]1944328
[24]194546
[25]1944326
[26]1944628
[27]1944321
[28]1944328
[29]1944629
[30]194546
[31]194547
《上海宁波公报》是宁波旅沪同乡会报刊,1939年前后创刊,主编汪北平,馆址设上海贵州路,1944年改为周刊。报头标有“NINGPO KUNG PAO”字样。
《上海宁波公报》创刊时正值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之际,上海早在1937年11月12日即被日军占领,而宁波则是1941年&4月20日沦陷。宁波旅沪同乡会创办《上海宁波公报》时宁波尚未沦陷,汪北平等人希望创办一份报刊来加强沪甬两地的联系,使旅居沧沦陷区上海的宁波人通过报刊了解家乡,以慰思乡之念。《上海宁波公报》主要报道上海、宁波两地情况、人事往来、商贸经济、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等。此外,报道全国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以及欧洲反法西斯战场情况。
上海、宁波一水之隔,经济相依,人脉相通。宁波经济受上海影响很大,《上海宁波公报》关注宁波市场价格,如报道宁波药材行业的《各药行大量采办,宁波贝母价猛涨价》[1]:&
宁波特讯:贝母为樟村人主要生产,当合作社全盛时代,每担价值二百七八十元。后战事发生,海口封锁,运输停顿,价格一落千丈,每担降至三十五六元。因此,一般贫户,以一年辛苦,不得一饱,多有弃种者,尤其在外区,如鄞江桥一带,产户更见减少。兹闻宁波各药行预料运输可以开禁区,拟大量收买,已托樟村贝母商人,四出收罗,为期未十天,珠贝每担由四十元涨至九十元,元贝由五十元升至一百五十元。
&宁波是贝母的重要产地,贝母的价格关系到产农的种值热情。
《宁波棉花收购逐鹿状态》[2]报道宁波棉业公会收购棉花的事情,《宁波城区发粜户口米》[3]
报道宁波城区居民,“因粮价日涨,生活维持为难,将各乡已缴派粮,提前办理初期配给,决定各乡同时开始发售给居民。”报道镇海县试用新式打稻机的情况的《镇海当局试用新式打稻机实验地点第二区驷桥镇》[4], 报道舟山沈家门的渔业经济受战事影响呈现萧条的情况《沈家门渔村经济》[5]
宁波自古重视教育,社会各界对教育的投入很大,对校舍的建设、修茸也比较重视。《虹桥小学将修葺校舍》[6]是报道宁波当时规模最大的小学校虹桥小学因校舍年久失修,学生安全缺乏保障,学校领导奔走各方,努力促进派该校舍的修葺:
宁波讯,宁波虹桥小学,学生八百余人,为宁波小学中规模之最大者,校长袁道立,办事认真,服务热心,是以校务发达。兹因该校舍年久失修,屋、舍倾圯者随处可见,学子安全殊乏保障。故该校校长业已呈请当局,奔走各方,协力修茸,以保学子安宁,而利教育进行。闻当局已允所请,各方亦多乐意协助,该校即将动工修茸。
其他报道宁波教育设施的有《江东轫初小学修筑校舍》[7]、《定海东沙角中心小学本学期翻造校舍》[8]。《浙东中学改名鄞县县立中学》[9]报道了鄞县公立浙东中学改名为鄞县县立中学的事情。
《沪甬航行今非昔比,日方对旅客的限制》[10]:
宁波在事变以前,因战争上的关系,把一切交通工事,破坏的破坏,堵截的堵截,从前惨淡经营以成的交通工程,像沪杭甬铁路以及宁镇慈铁路,宁穿铁路,宁奉等汔车公路彻底破坏,宁波内河所赖以维持航运的,全凭着的交通工具——航船和硕果仅存的一二条小汔轮,行驶虽缓慢,但搭客很自由。
自从“四二一”宁波事变后一切交通上之工具都停滞了,一直到最近,始有东亚公司鸣门丸,中华公司之万吉轮的行驶沪甬线,但是限制严重。
本来沪甬这条航线,中国交通史上占重要的地位,过去在军兴之前,有宁绍公司的宁绍轮,三北公司的宁兴轮,招商局的新江天轮和太古的新北京轮,三五条巨轮按班航天行,每天的客脚水脚,生意鼎盛,现在轮船既小,数量又少。
现在虽有新浙东轮船公司的海通和大华轮加入,但是对旅客的限制依然很繁琐,比起日商轮船来,则要算聊胜一筹了。
报道指出日军占领宁波后,所有的交通运输业都被严格掌控在日人手中,一切交通工具都被迫停止。
最典型的是对宁波虎疫的连续报道。如《甬城区疫势稍戢,乡区时疫仍流行,罹灾多不救死亡踵接,泥神驱疫可怜复可笑》[11]:
宁波讯,甬上虎疫虽戢,查验防疫证亦撤销,而鄞东一带却继而狂行,四维、福明、盐场各乡,罹此灾而致不救日有所闻,姜陇邱隘二家医院,门诊颇为忙碌。又闻福明乡之张隘庙菩萨,有继四维乡都神殿等神之巡游筏,亦将出巡以驱疫,实为乡人之重视迷信之表示也。
又讯,鄞东后陈人陈如庆,年四十余,昨晨将芋艿挑甬上,行出之后,归家即去肚痛,一忽而上吐下泻,家中人复延于午后方始请医急治,因时已久,虽耗医费三百元,至半夜终因无望逝亡。
随后有《虎疫仍颇猖獗死亡枕藉》[12]报道“象山东南乡各地,虎疫仍甚猖獗,死亡枕藉”。《鄞婴湖乡疫病仍不稍戢,死亡者踵接不断》[13],报道鄞县婴湖乡虎疫肆虐,《宁卫生当局肃清虎疫》报道定海辖区之城道周边,自入秋以来,虎疫减弱,最后消除。
《鄞劝募寒衣运动救济七区被灾难民》[14]:
宁波讯,鄞县城区各镇公所,案查本会所属第七区龙谷、章水两乡镇,于本年七月间,因迭遭土匪纵火焚掠,被害人民,达二百余户。经本会派员切实调查,总计灾民六百四十人,以致流离失所,实堪怜悯。现在时届秋令,饥寒交迫,形势日益严重,本会为赈灾恤难起见,除拨发赈款五千元以资救世主济外,特发起劝募寒衣运动,以宏救济,各镇奉令之后,应即广为宣传,从事征募,以期集腑成裘,共主襄义举,并规定于十月十五日以前,为劝募结束期间。所有募得寒衣,应陆续送来舍,以凭证发施送。除分令外,合行令仰遵照办理。
又闻已募得八千元,其自动捐助者计有浙东商行三千元,姜节璜君二千元,宁波水产全作社一千元,沿望各大善士各机关商工各界踊跃捐助。
另有《救济贫童》[15]是关心宁波贫困儿童的评论。
1937年8月13日,日本侵略者进攻上海,淞沪抗战爆发,这就是历史上的“八一三”抗战。经过3个月的战斗,最后一批中国军队于11月12日撤出上海。自此至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的4年中,上海苏州河以南的公共租界和法租界成为被日伪势力包围的“孤岛”。租界的相对“独立”在一定程度上阻挡了日军侵占上海的战争火焰,新闻出版和艺术创作相对稳定,一大批青年决定从孤岛出发走向抗日战场。《又一批孤岛青年自天目转赴金华》[16]报道上海第456批青年102人由上海抵达浙江的天目山,然后转赴金华,再由金华转赴其他地区求学或参加训练的事情。
四明公所(又称会馆),是近代旅沪宁波籍人士的同乡组织,“以建丙舍,置义冢,归旅梓,设医院等诸善举为宗旨”。1942年11月至12月间在报纸上连发劝募启事,筹款创设立四明医院(今曙光医院前身)。[17]
《上海宁波公报》设有文艺副刊《游艺春秋》,内容包括随笔、散文、诗歌、杂谭等。如杂谭《乞丐市》[18]、《韬庐随笔》[19],连载蛟川庄病骸(庄禹梅)的章回体小说《甬江潮》,剧评《谈孔雀东南飞》[20],词曲小谈《白兔记与杀狗记》[21],介绍并评述古典剧目及其作者的相关情况,《秦淮风光》[22]介绍南京秦淮河两岸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历史事迹,表达历史兴亡之慨。还有电影科技连载《有声电影与有色电影》[23],介绍有声电影有彩色电影的起源、演进与前景。
1945年8月,宁波光复后,报纸也报道一些惩处附逆汉奸的事件,如《附逆律师被捕侦讯》[24]、《鄞肃奸委员会审查第七批汉奸》[25],同时还加强报道报道旅沪同乡会在上海的活动情况,如《宁波旅沪同乡会改选监事揭晓》[26]、《甬效实中学校友发起旅沪校友会》[27]、《促进同乡会会务问题》[28]、《宁波同乡会将召开选举理监事会员大会》[29]、《宁波旅沪同乡会改选监事揭晓》[30]。
报道旅沪人士关注家乡战后恢复,支援家乡建设情况,如《同乡扫墓归来共商建设新庄市》[31]镇海县庄市区建设委员会,为建设新庄市,谋求一方幸福,“惟善后万端,百废待举,端赖群策群力,共襄进行,俾劫后炎黎,得有复苏之望,复兴建设,实属急不待缓,诸公关怀桑梓,热心地方,素所钦佩,转瞬冬节将届,祖宗庐墓明在,慎终追远,盍归乎来,吾旅外诸同乡,爱护桑梓,向不后人。”“决议联名电请旅沪诸公,联袂归来,以扫墓之使,共商复兴大计,同谋地方幸福,建设新镇海,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192512193110919323119344130001937101并增辟《抗战》、《抗战民众》等栏目,加强抗日宣传。1938231941319487
早期的《宁波商报》主要报道商品信息,市场行情,天气预报,沪甬商品交易价格,宁波戏院演出广告,各种公告等。兼有国内外新闻,本埠新闻(主要是社会新闻)及名目繁多的各种副刊。抗日战争爆发后,除报道商品信息、市场行情外,还利用大量版面报道中国军民的抗战信息,评论抗战时事,报道欧洲反法西斯战争信息,评述国际局势。报道宁波本地军民支援抗战的信息,鼓舞抗战必胜的信念。
报道全民族共同抗战,坚定全国人民的抗敌必胜信念是《宁波商报》抗战期间的主要任务。以1938年4月3日第四版为例,就有《嘉祥我军大有进展两下店敌完全消灭》、《我奇袭收复道口》、《永济敌偷渡不逞》、《过河我反攻得手》、《我军克复三山镇》、《平绥线义军活跃》、《我三面包围长兴》、《我开始反攻东台》等抗战新闻,报道地域广阔,体现全国军民共同抗战的情景。
报道浙江人民的抗战的《两个学徒往前线杀敌》[34]则体现了国难当头,人人抗敌有责的精神。
绍兴人马博武与鄞县人石桂芳同在王慎丰学业已满三载,两人平素颇有侠义,38年6月4日晨,在同事均未睡醒时,相约携衣被投军。仅遗下数语:中国最危险的地步,就是现在了,诸位同胞这是国家存亡的时候,我们应要大家同心协力的去杀仇敌,这才可复兴中华,现在我与桂芳到最前线的地方去杀敌,这是我们应尽之职。古人云,有家必有国,乃报国就是报家,各位快醒呀,大家同心协且去杀敌人呀,诸位再会吧!
全文廖廖数语,慷慨激昂,两个爱国青年的举动如在目前,全文充满强烈的爱国之情。《鄞县抗卫会奉令劝募大量布鞋》[35]报道抗战军兴,各地民众普遍开展捐献棉衣被心运动,送致前方将士。1938年在《宁波商报国庆增刊》中整版刊载抗战言论,有《起来为国奋斗!》、《纪念国庆吾人应有之认识与努力》、《长期抗战和增进农业生产》、《双十节感言》、《怎样纪念[双十节]》、《国庆国难与国际》、《纪念国庆与守卫发祥地》、《廿七年双十节》、《国庆节和抗战》等报道,集中宣传抗战必胜的理念,鼓舞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直至胜利的信念。
《由教师节想到&&/SPAN&最后一课&》[36]则体现了普通国人的爱国情怀:&
“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将到了,在抗战时期的教育,不是仅教学生读几本平时的教科书,乃是教他们快增进如何为国家防御敌人飞机大炮毒气弹猛烈攻击的能力。”
接着叙述法国作家都德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的故事内容。作者感慨:“今天是法国自己的教师教书,明天是敌人的教师来教书了,今天教的是法文,明天教的是普鲁士文了。今天的教师教小孩们爱法国,明天的教师教小学生爱普国了,把侵略压迫他们的敌人,认作慈祥的保护使者。”
作者笔锋一转,联系残酷的抗战现实:“上面所写的是《最后一课》之概括说明,可是不幸得很,如今这故事,已经不大有人注意到了。”把普鲁士占领法国与日本侵略者占领中国相类比,并寄希望于国人觉醒,同仇敌忾,“教师要把爱国的道理向学生讲清楚,教会他们杀敌报国的知识和本领。”
在报道全国军民共同抗击外敌入侵的同时,还报道惩治汉奸,反对投降卖国的消息,如《沪又一汉奸昨被刺毙命》[37]报道上海租界西区赫德路赵家桥六四弄十号汉奸钱景怡夫妇被除奸队用利斧砍成重伤,送医院抢救,最后毙命的事情。
2.报道世界反法西斯战场信息
《宁波商报》在关注国内抗日战争的同时,还把目光投到欧洲反法西斯战场,报道欧洲各国战场情况,及各国之间的关系,如《英法阁员昨举行首次会议,讨论法德共同宣言》[38],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欧洲诸国间扑朔迷离的国际关系。这方面的报道如《日苏边界纷争扩大,东北义军乘机纷起》[39]、《侵奥德军回师德捷关系缓和》[40]、《废止海军条约限制,列强竞造大战舰》[41],体现了当时波谲云诡的国际局势。二战前夕,德国法西斯疯狂驱逐、大肆屠杀犹太人,犹太人纷纷逃离家园,四处避难。我国上海曾经是德国犹太人避难的一种重要城市,曾无私地为欧洲犹太人提供了生存空间。《犹人一八七名狼狈抵沪》[42]就是这方面的报道:
中央社香港四日电,沪讯,德国排犹后,一般犹太人,纷逃各国避难,廿四日下午二时,有德奥籍犹太人一八七名,乘康脱凡第号轮由港抵沪,情形狼狈。
新闻报道了德国希特勒法西斯迫害驱逐犹太人的历史事实。这是二战期间,欧洲犹太人避难上海的真实记录。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侵略者国内也并非全民赞同,反战者比比皆是。日本国内的反战人士遭到军阀大量批捕,其报道《国内反战潮高涨敌大肆搜捕》[43]:
& (中央社香港三日电)据香港方面外人消息,日本方面因反战被捕者已达两万七千人,其中农工商学分子都有,致各拘留所人满为患,难予收容。
由此可见,侵略者的反人类行径即使在国内也是不得民心。
1941年4月19日,日军在镇海登陆,20日占领宁波。自此宁波处在日本侵略者和汪伪政权的控制之下。在日本占领军及汪伪政府的控制下,《浙东日报》于1941年12月7日在上海出版,报头题字周兰亭。《浙东日报》专事报导沪甬间同乡消息,在日本横滨设代发处,方便旅日华桥订阅。在《侨日浙东同乡注意》[44]中写道:
本报于今年十二月七日在沪出版,专事报导沪甬同乡消息。为便利侨日浙东同乡起见,特设代发处于横滨山下町三十番同义昌号内。侨日同乡欲订阅本报或惠登广告等均请就近与该处接洽。
《浙东日报》的办报态度与立场完全站在汪伪和日本占领军一边,美化在其控制下上海、宁波人民生活的“繁荣富庶”与“安定平和”,贫弱皆得救济。在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态度上也倾向于日本军队及其轴心国德国等法西斯国家,而对英美等国政府及其军队则采取贬抑态度。
1.美化日伪占领下宁波、上海的“繁荣富足”
在日本侵略者所谓大东亚共荣圈的幌子下,日伪控制下的宁波及上海应当是城市“繁荣”、人民生“安居乐业”,老幼病残“皆有所养”。因而报纸隐去了占领区人民的贫病交困、饥寒交迫,朝不保夕的现实,隐去了因日本侵略者的轰炸而造成的城市破败,生产停顿,交通瘫痪的真相,也隐去了日本侵略者对宁波人民投掷的鼠役致病菌给人民带来的无尽灾难。相反,却以“繁荣”等虚假现象来迷惑读者。如通讯《车似流水马如龙营业兴盛话酒楼》[45]:
我们要知道一个地方的繁荣情形,只要调查一下这地方酒楼菜馆的现状就能确定这是一个何等样的去处。
宁波,在四月事变以前,因为内地的客商麋集的缘故,所以酒楼菜馆倒也呈着畸形的发达。事变发生了,这是谁都想不到的,仅仅十天的时间,开明街就开出了一家规模宏大的酒楼,那聪敏的店主也会吸引异国的朋友,所以那楼名题得颇为摩登!
目下宁波大小酒楼菜馆,总计有八十四家之多,只是菜价也相当的贵,上号酒楼请一席客,菜价一百四十无,连上烟酒茶饭,你给他二百元钱,也没有多少可以找了。就是次等菜吧,两个人跨进门去,各人随心点了一二道,等到会账时候,无论如何总在十元以上。
可是菜价虽高,而每家门庭若市,那可以证明宁波市面的繁荣了。
另一篇文章则把宁波描绘成海清河宴,人民出入自由,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太平”景象。《去年宁波有六万人获得自由旅行》[46]则把宁波描绘成“自由出入”的快乐世界:
沪甬通航以来,两地人民,莫不称便。兹据记者查悉,自去年七月六日保甲指挥部办理出口通商行证以来,直至年底共计发出通行证六万余张。换言之,即宁波已有六万人,获得自由之旅行。
盖去年四月事变以前,沪甬交通须转道定海往还,不但费时费财,且旅途不靖,盗劫频闻,际此沪甬航线,已有四轮行驶,旅客往返,日不间断,宁波有目前之繁荣,得力于此一航线者,特非浅鲜。
报纸对日伪统治下的上海也极尽美之能事,把汪伪政权的控制者吹捧为救弱济困的慈善家,在他们掌控下的慈善组织时时能为艰困中的老弱病贫带来“福音”。如《中华慈幼协会施寒衣救济赤贫儿童》[47]:
本市中华慈幼协会,为普遍分发贫儿寒衣起见,特请熟悉当地情形之社团协助调查赤贫儿童,现一部份社团,已调查完竣,造具儿童名册,经该会审查合格发给寒衣者有三百七十名,计沪西儿童一五九名,虹口区儿童一二八名,两租界中心区儿童九二名。据该会丁秉君称,以上大部分系棚户区儿童,拾荒度日,衣服褴褛不堪,际此瑞雪纷飞,气候殊寒,领得寒衣,受惠不浅,凡需要寒衣儿童,可径至爱多亚路中汇大楼二0八号该会办事处申请发给。
从这些数字和细节中读者不难发现,这是办报者有意为之的慈善举动,目的是让中国人民看到日伪对上海的统治是充满“仁慈”和“人性”的。
2.借报道宁波的历史文化来体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
王守仁(又称王阳明),世称阳明先生,宁波余姚人。其学说世称“心学”,是我国古代有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和军事家,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浙东日报》连载《浙东第一学者王阳明先生传》[48]表明自己对中国历史名人和传统文化的尊重,也向世人表明中国与日本有着同一的文化渊源。刊登《通商越剧场》广告,预告每天越剧名称及著名表演者,以此博取宁波人民的好感。连载长篇仙侠小说《岐路》,运用中国崇尚武侠的情结来吸引读者。这些都体现出《浙东日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和推崇。
开设《妇女周刊》栏目,发表文章评论中国的妇女问题。在《关于妇女周刊》[49]的创刊词中说:
《妇女周刊》终于以簇新的姿态演出于读者之前,当然,她的阵容,在质量上尚欠充实,真是有待于今后努力的。希望一般读者踊跃赐稿,以光篇幅。
关于妇女周刊所面要的稿件,是:(一)现状下一般妇女生活特写,(二)妇女与家庭问题的探讨。(三)妇女各界名人介绍。(四)以妇女为主题的文艺小说。(五)轻松小品。以列各项稿件,以劲洁生动为主,每篇字数至多七八百字,特佳之稿,不在此例。
同版发表《女生宿舍的生活镜头》[50],揭示中国年青女性学生的学习生活,看似轻松活泼,祥和快乐,实则有意美化日伪统治。评论《夫妇之道:忠恕而已矣!》[51]用中国传统的夫妇之道来阐发新的夫妇关系:&
忠的意义,是尽自己的心力,还有一个意思,便是孟子所说:“教人以善为之忠。”夫妇既是一种永久相爱的结合,便应各自抱定的尽其在我之态度,诚恳地,尽心地服务,将一个家庭间和善愉快地空气,永远维持下去,同时还要时刻地将良善的事情和对方商讨,互相勉励,革除错误。
………………
恕字的意义,是推己及人,便是自己所不喜悦的事情,不要对人做,就是耶苏教金句:“对待他人,就像你所希冀他们对待你那样。”自己想做的事情,最好先行考虑一下:这件事是不是太鲁莽了,或是不当,假使对方以同样的事对我做,是否为我愿意承受,时常地这样反省,会使你在行为上免去许多不幸的轻率,惟有推己及人的做法。
宽宥是人类的一种美德,恕其既往和容忍弱点,在夫妇间也应得遵守的,有些夫妇,竭力想去改变他或她的配偶的个性来适合自己,更有些青年男女,在结婚后稍为发现了一些对方不同之点便觉得他们的结婚是冒昧的,家庭中的口角与悲观气与日俱增,甚至酿成离异的恶果。如果彼此了解恕的意义,便可平静无事,意志自由,家庭间和谐平安的价值,比读同样书,持同一的见解,更为重要。
男子和女子本来是要互相辅助的,男性与女性,分开来只是一半。夫妇间,知“忠”便能互相帮助,知“恕”便能互相体谅,夫不会为了些小事任意指摘,还得给她些助力,妻也不会专门去监督或需求她丈夫,使能专门于事业。否则夫妇失和,即使能言归于好在他们美满的姻缘中,终有一条永有能磨灭的痕迹。
文章借用中国传统的封建礼教教化男女婚姻,夫妇之道,有其潜藏的自我含义。
4.报道日伪政权“善举”
& &日本侵略者为了扩大对中国的侵略,在中国大地上四处修建铁路,开采矿藏,建立工厂,加强对中国资源财富的掠夺,达到“以战养战”的目的。这些侵略行为却被侵略者说成是对中国人民的“善举”,可谓荒唐至极!如:《华中铁道公司,积极修筑浙赣路》[52]:
华中铁道公司现正积极修建浙赣路杭州至金华间之一段,预期于三月底完成,以便自四月一日起两地通车,然后将沪杭及浙赣两路贯通,则上海至金华一二日内即可直达,盖钱塘大桥正由日本铁道工程专家监督修筑,设该桥不能于短期内修复,则沪金通车,在钱塘江上可用轮渡联络,照目下计划,该桥自本年三月开始修筑,大致在年底竣,顷华中铁道公司为修理沿路工程,拟将一部分工作人员自嘉兴移往杭州。
日本侵略者把铁路修到哪里,哪里就成为其掠夺的重要基地。
5.二战中对英美等协约国的态度
&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意大利、日本等国组成轴心国,同以美、英、法为首的同盟国之间爆发战争。亲日伪的《浙东日报》在报道的态度受轴心国利益链条的左右,对同盟国采取痛恨和贬斥的态度,这在新闻和评论中能很好地体会到。如《英国对华政策之检讨》[53]:
英国对华政策,从侵略手段言,分单独劫夺与合伙明分两种。其传统政策,则不愿中国强大,更不愿中日两国提携亲善,黄种人联合起来。亚洲强大,为英人所忌,彼固愿永沦中国为英帝国主义者之次殖民地,以遂其所欲。
自一八四一年一月鸦片战争发端,彼时清庭昏庸,被英人之强力,割据香港,以其地当珠江口,故华南之全部商业吞吐,悉被控制,英人即以此作为侵华之据点。次年八月复又逼订《南京条约》……在揭露英国在鸦片战争中对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的同时,却把自己摆脱出来。
英国是第一个入侵中国的帝国主义国家,给中国人民带来无尽的灾难。日本当时正在加快灭亡中国的步伐,其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与英国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日本对英国的抨击是为了达到独占中国利益而进行的舆论攻讦。
《反英美协会定期举行参战电影会》[54]通过组织反英美协会成员观看反英电影来体现对英美同盟国厌恶。
本市中华民族反英美协会,鉴于此次政府参战意义之重大,为阐明参战与人民间之关系,动员民众,共同协力于大东亚战争起见,特定于本月卅一日(星期日)下午二时假座大光明戏院举行参战讲演电影大会,聘请中日名流林康侯,李权时,吉田东祜,陈彬龢,张一鹏诸氏讲演,并放映李丽华主演之反英巨片《卖花女》,欢迎各界前往听讲。
《浙东日报》对美国的态度也并不好,看《罗邱史蒋四巨头组最高作战机关》[55]说美国为挽回颓势才不得已与英、中、苏三国组成同盟国以对付轴心国:
里斯本十七日电&
华盛顿电,据纽约时报载传美政府为图挽回颓势,现正计划以英美苏渝首脑,组成反轴心国最高作战决定机关,该报称,为强化反轴心各国内部之统一及促进英美苏渝之提携,将有一由罗斯福,邱吉尔,史太林,蒋介石四巨头构成之反轴心最高战略会议机关谋生,但此机关并非正式之组织,而系采用由四巨头决定主要作战方针及取得紧密联系之方式。
反过来看《浙东日报》对待德、意法西斯国家的态度截然不同。如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报道《北非战事进入新阶段,英第八军再度猛攻,塞台达附近激战中》[56]:
(柏林十八日电)一月十六日为北非战事新阶段之开始,上周下半期内英空军加紧活跃,为英方发动大攻势之先声,英军拟包抄罗美尔将军部队而未果,至星期三六敌军又再度猛烈进攻,英第八军之新攻势,至此遂告发动,今战事尚在进行之中,一时谅不致静止。
报道德国领袖希特勒执政十周年庆祝的《希特勒秉政十周年德官方将举行庆祝》[57]不仅使用德国通讯社稿件,而且对大独裁者希特勒持赞扬的立场。&
抗日战争胜利后《浙东日报》停刊,国民党政府于1946年12月11日重出《浙东日报》。报头为隶书体,(原为楷书,由周兰亭题字)。报头右侧写有“中华民国二十七年五月十五日创刊”字样。发行人为谢显会,社址:余姚北城泉茂大楼。
在解放战争时期,《浙东日报》报道国共两党的军事行动,如《克复盐城之国军乘胜向阜宁进迫涟沭共军调动频繁图解危局,晋西中阳已情况不明》[58]、 《陕北共军完成攻榆布置》[59]、《中央定上海为徵兵模范区》[60]等都是站在国民党立场上进行舆论宣传。&
既然为国民党所拥有,就要为国民党的统治宣传服务。在解放大军的隆隆炮声中改变《浙东日报》命运的不再是停刊到复刊,而是让其永远退出了历史舞台。
《新篁》,1937年1月创刊,月刊,文艺性刊物,宁波新篁出版社印行,同年4月停刊。
《小战士》,1937年创刊,月刊,奉化少年儿童读物,抗日战争爆发时停刊。
《新生》,1937年4月6日创刊,文艺刊物,慈溪新生文艺社出版。
19382161938316&&
《战时儿童》,1938年创刊,日刊,陈华英主编,鄞县文化事业推进会主办。
《民教岗位》,1939年12月创刊,王守适主编,旬刊,象山县石浦省立宁波民众教育馆主办。
《镇海儿童》,1940年2月创刊,旬刊,32开16页,李侠民、毛元仁主持编印,镇海动员委员会主办,同年6月停刊。
《教育阵地》,1939年6月创刊 ,半月刊,张丙光主编,慈溪教育阵地社主办。
《岭南教育》,1942年创刊,邱友仁主编,镇海县长山区主办。
《余姚中医公会会刊》,1939年12月创刊,余姚中医公会主办。&&&
19388&&&&&&&&&&&&&&
[1]《上海宁波公报》1941年11月1日
[2]《上海宁波公报》1941年11月1日&
[3]《上海宁波公报》1942年9月11日
[4]《上海宁波公报》1942年11月4日
[5]《上海宁波公报》1942年11月22日
[6]《上海宁波公报》1942年11月4日
[7]《上海宁波公报》1942年10月19日
[8]《上海宁波公报》1942年11月4日
[9]《上海宁波公报》1942年9月11日
[10]《上海宁波公报》1941年11月1日
[11]《上海宁波公报》1942年9月11日&
[12]《上海宁波公报》1942年9月19日&
[13]《上海宁波公报》1942年9月23日
[14]《上海宁波公报》1942年9月11日&
[15]《上海宁波公报》1942年11月22日
[16]《上海宁波公报》1941年11月1日
[17]《上海四明公所劝募四明医院捐款委员会启事》,见《上海宁波公报》1942年9月12日&
[18]《上海宁波公报》1941年11月1日
[19]《上海宁波公报》1941年11月1日
[20]《上海宁波公报》1942年9月19日
[21]《上海宁波公报》1942年9月19日
[22]《上海宁波公报》1942年10月12日
[23]《上海宁波公报》1942年9月12日
[23]《上海宁波公报》1942年9月12日
[24]《上海宁波公报》1945年12月26日
[25]《上海宁波公报》1945年11月28日
[26]《上海宁波公报》1945年12月26日&
[27]《上海宁波公报》1945年12月26日
[28]《上海宁波公报》1945年12月5日
[29]《上海宁波公报》1945年12月5日&
[30]《上海宁波公报》1945年12月26日
[31]《上海宁波公报》1945年11月28日
[32]《宁波商报》1938年4月3日
[33]《宁波商报》1938年4月3日2
[34]《宁波商报》1938年6月5日&
[35]《宁波商报》1938年4月3日&
[36]《宁波商报》1938年6月5日,
[37]《宁波商报》1938年11月30日&
[38]《宁波商报》1938年11月25日
[39]《宁波商报》1938年4月3日
[40]《宁波商报》1938年4月3日
[41]《宁波商报》1938年4月3日
[42]《宁波商报》1938年11月25日
[43]《宁波商报》1938年6月4日
[44]《浙东日报》1942年1月5日
[45]《浙东日报》1942年1月5日
[46]《浙东日报》1942年1月5日
[47]《浙东日报》1943年1月30日
[48]《浙东日报》1942年1月5
[49]《浙东日报》1942年1月5日&
[50]《浙东日报》1942年1月5日
[51]《浙东日报》1942年1月5日
[52]《浙东日报》1943年1月19日
[53]《浙东日报》1942年1月5日
[54]《浙东日报》1943年1月30日
[55]《浙东日报》1943年1月19日
[56]《浙东日报》1943年1月19日
[57]《浙东日报》1943年1月30日
[58]《浙东日报》1946年12月15日
[58]《浙东日报》1946年12月15日
[59]《浙东日报》1946年12月15日
[60]《浙东日报》1946年12月15日
19382517221941419
1946550200XLASBEC33890337351949195291589010101346670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今日新闻200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