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了你我变成狼人模样才怎样……,这样的话不好是么?

当了十年老师,也来说说什么样的家长才是好家长(转)
一个孩子怎么样才能成才呢?有一段话说的很形象,孩子就像是一颗种子,周围环境就是土壤,老师是园丁。有些种子,即使是撒在沙漠里,也能长成参天的胡杨树。这就是大家嘴里的天才啊,即使物质条件很一般甚至很恶劣的,家长不给补课,不给报班,照样名牌大学。如果生到这种娃的家长,恭喜你!你们家祖坟上冒青烟了,这种孩子给你挣面子,让你省心,一年补课费给你不省下多少w,从幼儿园到大学毕业,省下来的补课费都可以买套房了。BUT,这样的孩子呢,在人群中的比例,不万分之一,多数家长是没有这种福气的,大部分娃还是普通娃,要把普通娃在他的先天条件的基础下往优秀里面培养那是需要心血耐心和技巧的。在这个帖子里,我只讨论概率,不讨论个例,你朋友你亲戚你同事你啥啥家里的孩子不用管自己就怎么怎么优秀,你可以另开帖子炫耀,就不用拿来反驳我了。
好,言归正传,我要告诉各位们的第一个要点就是,想当一个合格的妈妈,你必须先客观地了解自己的孩子。这一点其实很难,因为它违背人类的本性,瘌痢头儿子自家的好。但是如果你想孩子成才,那么在他/她面前一定要保持客观公正的理智。好了,下面说一个我的经验了,虽然不是百分百准,但是大差不离的,什么呢,家访的时候或者家长来校交流情况的时候,妈妈说起儿子来眉开眼笑,优点连连的,那么这个儿子十有八九不咋地,基本上绣花枕头一包草,在学校欺软怕硬,在家横得狠,碰到一点点困难就退缩逃避,一点点苦也吃不起,稍微受点伤就哇哇叫的,大家可以自行脑补。同时出类拔萃的孩子的家长也有一个共性,就是
能够和老师交流的一开始就准确的告知老师自家孩子的缺点的。还有件非常有趣的事情,高考结束后,报纸上又开始出现对高考高分考生的采访,大多数高分考生在介绍经验的时候都会说,我资质没有**的地方,取得高分主要是靠方法得当和后天的努力balabalabala。但是我身边几个成绩非常一般甚至很差的孩子,家长说起来就是“俺家**可聪明了,就是粗心啊,没发挥好啊balabalabalabala
”呵呵,真心无语了,找什么芝麻粒子垫腚呢?没考好就是了,还非得跟人强调一下自己孩子是聪明的,好奇怪的心态。你孩子的进取心和能吃苦的精神就在你反复强调TA聪明的过程中消磨掉了。“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有道理么?有!但是决定起跑线的,不是大把银子报的早教,不是玩具,而是一个理性的、不偏执的、有一定科学素养的好妈妈。张口闭口现在的老师没有一个好东西,现在的大夫心都黑了,现在的当官儿的只认钱,你觉得你的孩子能有多大出息?在你的熏陶下,你的孩子对老师充满敌意对医生不信任对政府充满恨,他能快乐到哪儿去?
第二点,妈妈们一定要明白的是快乐教育≠不管不教。呃,貌似快乐成长这个理念在家长中非常流行,同流行的还有《爱与自由》《让爱做主》这一类的温情脉脉的书。很多70后80后的家长尤其对这个理念推崇至极,这个年纪的家长们当年一路千军万马独木桥,中考高考求职一路拼杀,现在也算小有家底,他们的孩子也算生活无忧,经济上没啥压力。这些家长由于自己童年的各种痛苦甚至于变&&态的学业竞争,所以当他们成为父母的时候,一心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吃他们当年的苦。
再加上,很多篇文章涌现出来美国的小学生是如何的轻松如何的好玩如何的不用学习。可是呢,很多好的东西到了中国家长这里就开始跑偏了。借用一个老师的话,很多中国家长,没有学会美国家长对孩子独立精神、契约精神和规则意识的培养,却打着爱和尊重的旗子骄纵和溺爱孩子。
另外,我跑偏一下,很多家长对美国公立学校里面所谓的轻松向往无比,觉得人家的孩子看上去不用报各种班过的好轻松啊好幸福啊。。哈哈,其实呢,真相就是,如果你不想上好大学好专业,高高兴兴当个蓝领,你在哪个国家的学校都能过的轻松无比,还用跑美国去么?一个外教在给我们培训的时候曾经非常严肃地说:“你们很多人对我们的教育存在很大的误解,觉得我们就是玩玩玩玩玩,实际上我们要向上好大学必须非常非常非常努力。”呃,他连着用了三个非常。他四个孩子,大女儿一直读到博士,在考试前经常苦读到凌晨。他的小儿子,正好相反,用他的话说,就是“hate
school”,小儿子中学毕业就上了个技校,然后学开挖掘机。他说不管小儿子干什么,只要他“happhy”就可以了。另外,好的蓝领的收入也不错啊。其实你看看现在的中国不是也是这个样子么?前阵子我家的房子装修,电工水工木匠这些技术工种,一个月万把块钱是没问题的。一个211大学的毕业生,收入也未必能拿到1万吧?优秀的资源都是有限的,比如名校,比如薪水丰厚的工作,所以才会有竞争。一味地强调快乐,还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哎,说实在的,这就好比你要减肥,还不想运动,还不想少吃好东西,就两个字:做梦”
嗯,就知道会有你这么想的妈妈。话说,亲,你到商场买东西,你的钱都进了营业员的腰包么?补课补成一个大产业了,利润丰厚大家有目共睹。但是,再怎么赚钱,老师也还是这条产业链上的最末端,他去上课,就是拿个课时费。一般学校的正式老师,除了上课,还得备课还得批改作业出试卷,还得参加各种培训等等等等,能有精力再出去补课赚外快的,我也很佩服。但是据我所知,比较火培训学校,什么龙文啊,郑老师沙龙啊,里面很多培训师都是在读的贫困师范生或者师范毕业之后面试进去的。这些培训机构,整天打着名校老师面对面上课之类的广告,但是,我周围比较要好的同事,包括我自己,没几个出去补课赚钱的,累死了,有那功夫,还不如在家睡觉呢。噢,身边也有人从学校辞职,自己开培训机构当老板去了。能担得了风险,有眼光,抓住商机,开公司赚钱的,LZ非常佩服,人家赚大钱LZ觉得理所应当,但是LZ对自己现在饿不死撑不着的生活也挺满意的。付出和收获往往是成正比的,光看见人家人前风光,不知道人家人后吃苦,这样的人心里永远不平衡,老是充满怨气。这是何必呢?再聊一下炒的热火朝天的、二十多年经久不衰的话题“素质教育”。网上很多妈妈说起来高分的学生是一脸不屑一顾:“现在成绩好又怎么样呢?将来不一定收入高,有的是高分低能的,连自理能力都没有的balabalabalabala”,哈哈哈哈,对于这样的妈妈,我可以说您是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么?您别拿您亲戚你朋友你什么人的孩子来举例了,我告诉您把,高分的学生,90%的都不低能,相反的,90%低分的孩子,才是真的连自理能力都没有的低能儿呢。我前面都说了,此贴只讨论概率,不讨论个例。有的人整天说李嘉诚没读过多少书现在照样当首富,呵呵呵呵,不读书的人海了去了,李嘉诚只有一个,况且,人家70多的高龄,依然保持着非常强大的学习能力,有几人能做到呢?噢,还有一种特别特别火的结论,就是前十名的富豪都是没读过多少书的,所以读书没有用。亲爱的,说这句话的人,一定不知道什么叫“统计学”。你找100万个大学毕业的学生,再找100万个技校或者初中的毕业生,把他们的收入拿来相对比,这样比出来的结论才有意义。还是那句话,别相信个例,要看概率。不要对目前的教育体制抱怨连连,提起来恨不能杀之而后快,聪明的妈妈要做的是,直面这个事实,就如同我们要接受孩子身上的缺点,千万不要把体制内教育和素质教育对立起来,伪快乐教育更不等同于素质教育,我始终相信体制内教育一样可以出高素质的人才。这里再歪一下楼,讨论一条前阵子特别火的新闻。“辽宁弃港大复读状元今年再夺文科状元(图)”。辽宁省2013年的文科状元,刘丁宁,拿到了香港大学70万的全额奖学金,去攻读金融专业,1个月之后,退学,回去复读。第二次高考依然PK掉了其他考生,2014年的文科状元依然是她。这次,她的选择是北京大学,中文专业。为什么要拿这条新闻来讨论,是因为,去年,N多的人跟帖借着这个事件抨击国内的教育体制,说刘丁宁无法适应港大的全英文教学,说她没有自理能力,又是一个国内教育失败的典型balabalabala。这种说法真的很让人无语,首先,港大面试就是全英文的,她能拿到香港大学70万的奖学金,她居然听不懂老师全英文的讲课?港大招生办的人都是傻子么???刘从中学起就住校,怎么就成了生活无法自理了?去年退学的时候,刘没做过多的解释,只是说自己想学中文(好冷门)。好吧,我承认自己深深地佩服这个小女孩,我相信她对中文就是纯粹的喜欢。所以才会这么勇敢地放弃港大金融专业,说实话,90%的人,对知识都不曾有过这么纯粹的喜爱(比如LZ,就是在老妈严厉的高压下才肯学习)。这个孩子,去年上湖南卫视《天天向上》这个节目的我就注意到了她。温婉,和静,落落大方。大部分国人,对成功的判断,只有一个标准——“钱”。放眼当下浮躁的社会,甚至到不到一张安静的书桌来做学问。高考的状元们,也大都选择了财经,或者电气,或者通讯等赚钱的热门专业,而刘丁宁,不随波逐流,能愿意忍受寂寞和清贫,追随心里的梦想,去做学问,这真的真的需要很大的勇气。像刘丁宁这样的孩子,才是社会进步的源泉。今年高考结束后,好几个亲戚朋友打电话来咨询孩子报志愿的事,我一定会先问一句:孩子喜欢什么?得到的回答也是一样的:TA知道个啥啊,稀里糊涂的,什么也不喜欢。这样的电话,真的让我挺失望的,像国外,到了高中阶段,会问学生喜欢什么,如果对生物感兴趣,那么学校会出面联系大学的生物实验室,这些高中生们就会趁着暑**到实验室打打零工,刷个试管啊什么的,感受一下在大学做生物研究是个什么状态。说实话,我们国内的学校在这方面真的是非常非常非常欠缺,所以大部分孩子到了高三,都处于一个懵懂的状态,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也不知道什么适合自己,面对选择专业这么一个重大的问题,参与程度极低,被动地听从父母的安排,将来出现不适应,也只会一味地埋怨父母。这也是为什么我喜欢刘丁宁的一个原因,这样理智又坚定的孩子,真的是少之又少啊,我教了这么多年书,也只有一个孩子在择业上让我印象深刻,他喜欢天文,唉,这个专业真的是又枯燥又没什么钱,他当年的高考分数,上个热门的财经专业是没有问题的,可是他和家长争论了半天,还是选择了天文,我不知道他将来能不能沿着这条路走下去,但在我眼里,他就是一个成功者,一个勇士。建议妈妈们看一看《国士无双伍连德》这本书,作为中国卫生防疫事业的奠基人,伍连德真的没挣过什么打钱,可是他拯救了无数中国人的性命,功德无量啊,我们的社会,可以没有巴菲特,但是不能没有伍连德这样的人。还有,因为中国人口太多了,资源有限,学生的社会实践指望学校是很困难的,所以,有条件的妈妈,一定要带孩子多看看,多认识一下TA生活的这个社会。带着孩子去看看TA感兴趣的行业,工作状态是什么样子的,培养孩子一双好奇的、善于观察的眼睛,这个,比给TA买一套房子还要珍贵啊。再一次想提醒家长的是,前面第一段我说的,在种子的成长过程中,老师是园丁,但也只是园丁,他的作用很重要是毋庸置疑的,但千万别夸大老师的作用,种子和土壤能起到的作用绝对比园丁更大。“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不知道是哪个专家放出来忽悠人的,这个专家最好去当公安局长或者国家总理,因为照着这个思路可以推导出来的结论就是“没有破不了的案件,只有不会破案的**”“没有管不好的国家,只有不会管的总理”。你们两口子能打能骂都管不好的孩子,老师不能打不能骂,还指望他能无差别地管好一个班几十个孩子?孔子收徒3000,圣贤也不过72个,优秀率只有2.4%不是?仔细看一下教师手册就知道了,在目前的条件下,老师能做的就是“控制课堂”。还是那句话,人太多啊人太多。老师个这个职业,同其他职业一样,优秀的也有,很差的也有。,这个职业的确有它**的地方,但是要么把它捧上天,要么说的猪狗不如,两种极端都不是理智的态度,不可取。我就来接着说一说“成才”和“成&&人”。咱们以历下区的燕山中学为例吧,2013年中考,燕山中学共计1140毕业生,其中升入省实验的大约110人,山师附中30人,济钢高中40人,加上历城二啊什么的,能升入不错的高中的比率,不到20%。好,咱们再来看看高考,网上的数据,2014年全市综合一本率20.04%,理科一本率24.90%,文科一本率12.08%,瞧,多么令人痛哭的一本率,8所一类推荐学校一本率真的不算乐观,省实验龙头老大,并没有想象中的高进高出,历二好像有崛起之势(号称济南管理最严格的高中,拼了命地学习在应试教育中能起到的作用还是不可小视的),山师附中近期有所提升(2007年的高考成绩简直差到丢脸),济钢也没有传说中那么高,济外加保送、出国人员,上线率大概51.5%,总的来说呢,8所济南一类高中,包括济南一中、济南中学一本上线率真的都挺差强人意,在这儿,特别声明:以上数据来自于网络,未经官方**实,呃,我觉得官方大概也没什么脸好**实的,记忆中好像也没有济南的官方媒体公开过本市的一本上线率啊啥的)。高考结束之后铺天盖地的新闻都是对高分考生的采访,还有就是什么神奇的全班过一本的明星班的报道。真的如这位亲所言,芸芸考生中,能考上211,985的真的是少之又少。那么,这么低的概率,为啥还要努力成才呢?这是因为,在努力成才的过程中,包含着许多优秀品质的培养,比如,能吃苦,责任心,包容心,知进退,而这些优秀的品质,都是成
人的关键。况且,考上名牌大学,也并不是成才的唯一的道路。如果爱钻研,能吃苦,即使不擅长做数理化,没上成好大学,他就是干个美容美发,也会成为受顾客喜爱的理发师,也能养家糊口,自力更生,甚至,能生活的非常舒服,对吧?
你说的目前教育体制中的硬伤,我也同样更深恶痛绝,提高教学质量,任重而道远啊。但是我们的孩子真的等不起。这就需要家长们多下功夫,尽力引导。比如,你说的,“放学回来,老师让妈妈配合朗读哪些文章什么的”。如果你一脸不耐烦地问孩子:你们老师怎么光知道布置作业啊,把任务都推给家长了,老师倒轻松了balabalabalabala。。。。这样,你的孩子会喜欢学习么?会尊重老师么?会心甘情愿地接受老师灌输给他的知识么?如果你换个口气,高兴地告诉孩子,你愿意跟他一起阅读,“老师让咱俩一起阅读?这肯定是一篇很有趣的文章吧,咱们一起看看它好在哪儿?”如果是篇故事,点评一下主人公的性格,如果是介绍风景的散文,那就和他畅想一下,文章里写的这么美好的地方能不能去实地看一看。这样的方式,是不是比第一种要好的多呢?
那天在公交车上,有个奶奶怨气冲天地发牢骚,大体意思就是说,她孙子小学还挺好的,上了初中了,数学老师怎么坏,看不惯她孙子,老是卷他(是这么写么?)严重刺伤了他的自尊心,他孙子不愿意学习了,现在老师真是坏死了,光知道埋怨学生。。。。。好吧,我忍了半天没吭声。她年纪大了,我也不说啥了,各位亲爱的妈妈啊,你一定一定一定一定一定要让孩子明白,学习是为自己学的,不是为父母,更不是为老师。如果真的遇到偏见,那么正确的还击方式是更优秀,而不是自暴自弃啊!!LZ的老公看了帖子之后批评说LZ又犯了**病,说话太啰嗦,前面讲了一大堆,那么到底什么才是好家长啊,都这么多页,还没讲到点子上,今天不偏题,直接就来说说好妈妈应该具备的特征。
第一个字就是“稳”。你对宝贝的要求要一如既往,不要随便更改。好多年轻的爸妈,心情好的时候,抱着孩子,亲亲啊,宝贝啊,乖乖啊。。。。孩子做什么事都看着是好的。可是上来一阵儿呢,又突然开始给孩子立规矩,大声呵斥,甚至动手。上个周我表妹带着她2岁的孩子来济南玩,一会儿又亲又抱,笑眯眯看着孩子吃零食,摔东西,上蹿下跳的。第二天,不知道什么事情惹得她心情不好了,孩子一大声说话就嫌烦,又骂又打的,还伸手去拧孩子大腿,我都忍不住想问她“你神经病啊啊啊啊啊。。。。昨天还能吃糖,今天就不能吃了,昨天还能在沙发跳,今天就不能了”你到底要闹哪样????做一个情绪稳定的妈妈,不要把其他的负面情绪带到和孩子的交往中。立规矩的时候,最好学会设置“缓冲带”。说好了9点钟睡觉,可以在8点45的时候提醒他,还有15分钟啦,你看看表噢。还有5分钟的时候,再提醒一次。这样做,是不是要比9点钟一到立刻关电视,不关马上大吼发脾气,自己生气孩子哇哇哭,要强得多呢?
第二个字就是“威”。七分爱,三分威。爱么,我就不多加强调了,铺天盖地的都是心灵鸡汤似的文章和书。尤其是介绍美式教育的文章,什么孩子都直呼父母名字啦,什么父母要和孩子做朋友啦,等等等等。但是,但是,孩子必须对父母有三分忌惮啊,你总要有三分威严,才能纠正孩子不恰当的行为,对吧?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成年人百依百顺地满足孩子的一切愿望,孩子就会长成一个随心所欲的人,一个充满刁钻古怪念头的角色,一个骑在亲人头上的小霸王。”一个霸惯了的、要风能得风要雨能得雨的孩子,不是应该很“强大”吗?不是会天不怕地不怕吗?然而事实上,小霸王只能在自己父母面前“强大”,可“强大”的**象却让孩子的内心变得不堪一击。因为一旦愿望得不到满足,他就接受不了、经受不起,就不能客观、理智地找到正确的应对办法。真正的强大是内心上的强大,这样的人是不需要通过霸道、蛮横这种不成熟的手段来达到自己目的的。行为“强大”的背后其实是懦弱的性格。我们不要暴力地管孩子,但并不意味着就要无力地反被孩子管;我们不压抑孩子的个性,但并不意味着就可以由着孩子任性;我们不希望孩子只会被动地顺从,但并不意味着就应该对孩子一味地顺着。真正的爱及尊重,与娇惯和放纵毫不相干甚至水火不容。所以爱孩子,就不能允许家中出现溺爱下的小霸王。(摘自《孩子到底应该怎么管》,这本书非常值得一看)。
第三个字就是“信”。要做一个让孩子信服的妈妈。怎么让孩子信服你,这是很深的学问。也许是渊博的知识,也许是成功的事业,也许是品德的力量。举个例子,一个全职妈妈,蓬头垢面,家里乱七八糟,张口闭口东加长西家短,社会热点问题一概不知。这样的妈妈孩子小的时候也许觉不出什么,但孩子是会长大的,进入青春期的孩子,眼光尤其尖锐。用不着很大,小学4,5年级,你就会发现孩子有了事情不愿意跟你说了,因为你也给不出什么很有价值的意见。说这段话,希望妈妈们不要误解,我并不是说咱们都去应该做女强人。而是,教育孩子前,妈妈们先要爱自己,充实自己,你要给孩子树立这么一个印象:妈妈是很棒的!妈妈的工作很有价值,或者,妈妈能把家里收拾的干干净净,妈妈做的饭很棒,妈妈会烤蛋糕,妈妈真会化妆等等等等,你得先让孩子信服,他才会认可你的牺牲和付出。不要自己的世界一塌糊涂,还要赖在孩子头上,都是为了你我才怎样怎样怎样,还埋怨孩子不听你的话跟你越来越不亲,自己的心血都喂白眼狼了,这么一个怨妇,孩子会喜欢么?
不绕弯子,开篇先列出我的观点:适当有效的早教绝对会让孩子受益终身。但是,请注意,这里的早教是指父母在平常的养育过程中采取科学的方法,有意识地培养好的性格和行为习惯。父母和孩子一起玩乐高,积木,一起念绘本、一起绘画,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感的培养。注视、微笑、拥抱,认认真真地和孩子一起看动物园里的飞禽走兽、一起看郊外花草树木、一起感受街上的熙熙攘攘,我觉得这都是非常好的早教。为啥要把“认认真真”加重点号呢?因为太多的父母,把精力放在智能手机上了,呵呵,你看看吧,带孩子玩的家长,有几个不是抽空赶紧拿出手机来刷一刷,上上网的??正确的早教,应该是互动式的,父母应该和孩子一起,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和心理素质。
花银子去早教中心是否值得,这真的是个争议很大的问题。早教中心的兴起不过是最近十几年的事儿。我自己翻了很多资料,发现没有一个权威的实验是分析研究去过早教中心的孩子的。个人意见,年轻的父母,不知道孩子在相应的月份应该会什么,去专业的早教中心学习如何有针对性的引导孩子,这个当然是可以的。但是不要指望这些早教中心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或者说,能让你的孩子比不上早教的优秀好大一截。把孩子往早教中心一放,然后自己开始刷手机的妈妈,你的钱八成会打水漂的。有些妈妈视早教中心为洪水猛兽,说什么这么早就去上课能把孩子天性磨没了之类的,这个心态真的是大可不必,据我所知,大多数早教课就是带着孩子们唱唱跳跳,能这么厉害就磨灭了孩子的天性?这孩子哪儿这么脆弱啊?
低幼儿童的早期教育,首要的就是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要过度强调技能。什么是真正的爱孩子呢? TA在入幼儿园之前,能自己吃饭,自己尿尿,能与人为善,这就是个很棒的妈妈!即使在不好的学校里,攀比也是存在的。。。。为什么会觉得有很多官二代富二代就一定让会让自己的孩子很为难呢?当了10年老师,见过很多不同的学生,我自己的感觉,家境优越的孩子,很大比例都是非常有教养的(别拿李天一之类的来反驳我,我从一开始就说了,本帖只讨论概率概率概率,不讨论个例,一个同学毕业后去当了狱警,据他说监狱里面大多数犯人都是家庭有问题的,贫穷和破裂家庭的孩子还是占了大多数,千万不要误会我,也有很多苦出身的孩子有大出息的,这个我们可以另开贴来说,今天就不多讨论了)。有机会去好的学校,认识优秀的同学,享受更好的师资,为什么不呢?
抓紧时间赶紧更一点,今天想谈谈择校。可是在谈这个话题之前,我想先聊点别的,就是我在论坛里面经常看到的两种观点,也是我最不喜欢的两种观点。1.“某某重点小学里面的孩子非富即贵,孩子之间的攀比很厉害,孩子也跟着学虚荣了,价值观都不正确了。”亲爱的妈妈啊,这就叫歧视,你说出这样的话,你的价值观能正确到哪儿去?在我看来,歧视富人甚至比歧视穷人更可怕,这种说法后面折射出来的是家长的不自信,不阳光。不上名牌小学的原因很多很多,为什么非要找这个借口呢?难道教会孩子“不卑不亢”就这么的难这么的可怕,以至于你和你的孩子不惜特意绕开富二代和官二代?比较火的亲子节目《爸爸去哪儿》《爸爸回来了》里面的孩子都是**家的孩子吧?你看到飞扬跋扈了么?你看到骄横了么?2岁半的奥莉,在爸爸旁边都是自己吃饭,你瞅瞅你周围的2岁半甚至3岁半的孩子,大人喂饭吃的一抓一大把对吧?为什么提起**的孩子你脑子里一定要想起的是李天一,而看不到威廉费曼奥莉这样的孩子呢?2.“那个学校的孩子家长都挺有钱的,老师都被惯得胃口可大了,势力的不行,一般人家的孩子根本不把你当回事儿。”这也是歧视,歧视好学校的老师。势力的老师哪儿都有,差学校的老师难不成都是白莲花?势力的老师在哪儿也不是主流,更不能掩盖一个学校的真实教学能力和师资水平。作为一个老师,他喜欢一个学生首先是因为这个学生表现优异,优越的家庭条件只是锦上添花。家境一般甚至贫困,成绩却出色的学生更是让我怜爱。但是无论如何,大部分老师都不会刻意跟某个学生为难,更不会因为你家境一般而不尊重你。
择校,简单来说就是择“适合自己的学校”,适合的就是最好的。有人说,你这不是废话么?谁都知道适合的就是最好的,那问题是,什么才是适合的学校?这就要看家长对孩子的定位,如果你害怕孩子学习累负担重,就是想让孩子简单快乐,那就把简单快乐贯彻到底。什么奥数啊各种课外班在你眼里只是别人敛钱的工具,会把你家孩子学成呆子的,那就不用考虑什么择校啊,考试啊之类的,将来能学个技术就学个技术,不能学凭着下苦力也能娶妻生娃。这种观点没问题的,但问题是,你千万别做精分的家长,人家出去学的时候你去快乐了,碰到竞争了又埋怨奥数什么的不公平,质疑凭什么你家孩子不能进好高中好大学。中国的现状就是,人多啊人多,我都说了好多遍了,资源有限,人又多,选拔性的考试如果和普通教育下的考试一样,那还能选出什么来呢?身为家长,你能做的就是摆正心态,直面现实,别当愤青别当愤青别当愤青。
回来继续昂。顶尖的好学校,小学里面的经五路,初中里面的育英,高中里面的实验中学,这些学校最珍贵的地方在哪里?氛围,氛围,氛围。在这里先扯点别的,LZ的一个好朋友在济南大西边一个很差的学校里当老师,这妞儿当年在历下一个很好的小学里实习了半年,无奈考试的时候没进得了历下的学校,跑到槐荫去了。两个学校的学风和家长素质相差之远,她是切身体会了。孩子上课大声说话,她把家长叫到学校,希望双方共同努力让孩子能有一点纪律性,刚说了第一句话“孩子上课喜欢大声说话。。。。。”那个老爸啪一拍桌子,大吼一声“俺妮儿楞好!!!!!!”哈哈,真人真事儿噢。。。对了,还有光着膀子来开家长会的,孩子拿酸奶呲人,妈妈还笑眯眯不当回事儿的。其实不用我多说了,有兴趣的妈妈可以干这么一件事:开学后,你从实验初中或者山大附中门口站一会儿,可能的话跟着一波儿学生坐几站公交车,观察一下他们,听听他们讲些什么。然后,再到某个非常差的中学大门口,跟着一波儿学生也观察几站路,随机的噢,你绝对能看出不同来的。(我想了半天还是把学校名字隐去了)各位亲们啊,圈子真的是存在的,不管你承认不承认,你再怎么生气愤怒埋怨不公平,它就在哪里,若隐若无。孩子在幼儿时期,父母就是TA的全部,幼儿园之后,孩子会结交新的朋友,他们的世界开始慢慢变大,父母的影响不再是唯一,到了青春期,你会发现孩子有了不愿意跟你说的秘密,在某些事情上,朋友的影响甚至大过了父母。**如班里好多孩子都只是想着学个美容美发,混黑社会多么帅,谈恋爱多么的酷,唉,在这样的氛围里,一个认认真真只爱学习的孩子大概会成为异类的吧?如果家长希望孩子将来能上个重点大学,还是老老实实避开很差的学校吧,不一定上顶尖的好小学,至少也要中等偏上吧,但是有些学校学风太差了,在这里面脱颖而出进入重点大学的几率实在太渺茫了,需要孩子有很深的定力。如果家长愿意把目光专注在孩子未来的社交人脉以及圈子档次上,学区房或者花大力气择到顶级的好学校,是一个非常值得的投资。不要老提自己当年从农村出来照样PK掉城里学生上了大学,或者自己从三流学校毕业照样混的风生水起,你这样的比较是没有意义的。现代社会的房价、物价、人口跟20年前一样么?家庭决定了一个人的起点,但不决定一个人的终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别老说现在孩子多苦多苦,他们处的时代,起点就比我们高,享受了相对发达的物质生活,精神上就要能承担的起一定的压力。一个学校最关键的是什么?校长?师资?NO,NO,NO,是生源。济南二十二中,九十年代的时候,它曾经是多么好的初中啊,升入省实验中学的比率能跟育英中学相抗衡,但是后来经五路小学划给实验初中了,二十二中升入重点高中的比率也跟着下来了。相同经历的还有济南五中,合并了校风极差的64中,被折腾的好几年缓不过来。燕山中学合并了22中以后,贴吧里面对校长骂声一片。我敢肯定地说,省实验中学如果没有有优质的生源做底子,照样不行。中考不是终点啊,前面还有个高考,而这个,是全国的学生一起竞争的。前阵子济南教育局连**文件,说是2016济南市中考年全部指标生,按人数分指标。有人跟着解读政策说好中学的孩子倒霉了,学区房成了害人房。这里先看看今年的中考情况啊,以下信息来自于本论坛皮皮粒发的帖子,我直接照搬过来:500分以上无论是否是择校生基本能上一类高中,而530分根据往年经验是确保省实验的分数,今年中考题难高分学生偏少,省实验的统招分数线是523分甸柳一中:毕业生842人,最高分547分,530以上不多,505分以上152人,500分以上194人(23%)。汇才学校:毕业生398人,最高分551分,530分以上17人(4.3%),500分以上91人(23%)。& &&&燕山学校:毕业生约980人,最高分549分,530分以上39人(3.98%)。500分以上279人(28.47%)& &&&舜耕中学:毕业生580人,最高分547分,530分以上6人(1%)500分以上89人(15%)。& &&&山大附中:毕业生639人,530分以上104人(16.28%)& &&&实验初中:毕业生749人,530分以上90人(12%),500分以上350人(46.7%)
济南五中:毕业生约550人,最高分540分,511分85名& &&&汇文实验:毕业生约500人,524分5名,504分是25名,500分以上约30人(约6%)。& &&&山大二附中:493分163名& &
以上信息说白了就是一句话“牛校依然很牛”。2016年马上就要到啦,会不会出现大反转,像老棒子所说的成绩很差的读实验,500分的读职高呢???反正也不远了,我觉得大家也别在老棒子的帖子里吵吵啦,我们拭目以待济南中考到底要闹哪样。到时候让数据说话呗。如果真的如他所说,更让人感兴趣的是2019年省实验中学的高考成绩怎么样,生源质量明显下降的情况下省实验还能保**一个相对较高的升学率么?嚷嚷教育公平也嚷了好多年了,山东嚷的最凶的是济南和青岛,这俩城市分别是山东高考一本率的倒数第一和倒数第二。全国嚷的最凶的是北京和上海,这俩城市的高考成绩么。。。。。呃,我就不说了,大家都知道。问题是人家北京和上海在全国高校尤其是重点本科的招生指标上沾了大光啊,你济南可没这个优惠政策啊。原先高考单独划定的济青线早就取消了,上哪儿找绝对的公平呢?很多妈妈问我到底是上某某学校好还是择校好,这真的让我挺为难的,我之前也说了,择校也好,买学区房也好,总之要选择适合自己家庭的学校,你自己目标未定,你的孩子未来会怎么发展你不了解,你问我?想住的舒服,还想上好学校,还想少花钱,唉,哪来那么好的事儿呢?老话说的好啊,甘蔗没有两头甜。大多数家庭的孩子还是以考上好大学为目标的,重点小学还是普通小学,的确如有些妈妈所言只要孩子愿意学,哪里都一样(问题是让孩子愿意学这点挺难得,我觉得不比买学区房简单)。说实话,老师的水平真的没有差很远,考试就那么一张卷子。到底是什么学校,很大部分是家长的选择,你愿意孩子在一个比较高端的环境学习呢?还是靠孩子自己在一个草根环境里积极奋进地学习?你要什么,注定了你孩子要什么。就好像奥数,依据目前的形式,你要孩子去考山大附中或者外国语,孩子就必须学奥数,不管他有没有天分。不要给任何科目打上“变&&态”“毁&&人”的标签,变&&态毁人的只是不恰当的教育方式,跟这个科目没有关系。
今天聊聊报各类特长班,呃,聊这个之前LZ先八卦一段。话说LZ刚当上妈妈时特别诚惶诚恐,唯恐哪点做的不好耽误了孩子,因此总是虚心向年长的妈妈请教,有个大姐长我几岁,在育儿方面特愿意跟LZ聊,她能侃很长时间,但主题只有一个,就是“让孩子自由成长,不要学这个学那个,俺儿子没报什么班,学那个干什么?让孩子从小就拄着拐杖走路么balabalabala”此处激动的表情请各位筒子自行脑补。LZ听得也是连连点头啊,过了几年,这位大姐的儿子要升初中了,啪,拿出来很多**书,钢琴六级,画画比赛的荣誉**书,还有书法,哦,对了,当然还有奥数,听别的同事说这位小弟的英语也很不错,哇哈哈哈哈。。。。瞧瞧,这就是人家嘴里的什么也不学。。。
10个很优秀的孩子里,有2个是天生的基因非常强大,剩下8个都是父母精 心调 教出来的。给孩子报班,无非三大类:英语,奥 数,艺术(包括乐器,舞
蹈,美术,表演主持)LZ也分三类慢慢讲。报班管不管用,取决于家庭对孩子的定位,更取决于父母和孩子的配合程度。
先来说说英语吧,从网上看的这话我挺赞同的:word和world之间只少了一个l ,这个L,就是language。掌握一门语言,就掌握一门理解世界的工具。国人做事喜欢走极端,要么爱死要么恨死,奥数如此,英语也是如此。对于英语学习来说呢,光凭报个班,一周去那么一节课,我可以肯定地说,就一个作用:浪费钱。。。。。前文我就说了,任何决策,择校,买学区房,报班,都要建立在一个基础上: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先有非常明晰的定位。语言的学习,家庭氛围比报班重要的多。如果家长希望孩子能趁着学习语言的黄金期学好英语,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提供合适的资源+父母和孩子一起坚持坚持坚持,在这个前提下,报个班提升一下,钱才不会打了水漂。
再来说说奥数吧,身边好多面临小升初的家长提起来就咬牙切齿,说“哎呀那题出的可变态了,净是邪路子的题,明明解方程就可以做出来,偏偏不让列方程,非得绕来绕去balabalabala”。打住!我一再强调,不要给任何学科、任何学习项目贴标签,你得先明白自己为啥要学奥数?因为小升初要考。。。这不就结了么?奥数对学生起到的不仅仅是数学方面的作用,它更倾向于对逻辑和思维进行锻炼,因为它偏,怪,不走寻常路,出题范围超出了国家义务教育的水平,所以被拿来用在选拔性考试中。知道了这个之后就好说了,家长要先发现奥数中快乐的地方,然后引导并和孩子一起快乐,找规律啊,算路程啊,自己要学会用兴致勃勃的语言区吸引孩子。好消息是,奥数的班比英语班有效的多,学和不学就是不一样滴。摸到了门路,孩子上升会很快。想参加小升初选拔性考试的家长,还是老老实实报个奥数班强化一下吧,配合家长的教育,不用走到巅峰,应付下考试还是没问题的。人的天赋是有差别的,LZ一个朋友的孩子,5岁的时候,3位数以内的加减法差不多就能秒算了。LZ30多了,2位数的加减法还不能秒算undefined。但是就算是LZ的数学曾经考到40多分,LZ的妈妈也从来不说LZ数学没有天分!有天赋的孩子能有几个呢?我们只求够用就行了。
拖拖拉拉,终于写到艺术类的辅导班了,先声明一下,LZ真的是一个浑身上下没有一点艺术细胞的人,我来谈艺术特长班,所说的都是我自己的心得体会,难免有槽点,有艺术特长的妈妈,尽管进来吐槽和指正啊。大多数如我一样的普通妈妈,都会出于不同的原因给孩子报个特长班,比如舞蹈,可以连连女孩的形体,提升下气质,比如围棋,可以锻炼小孩的思维,LZ的好朋友就让她女儿学长笛,为啥呢?据她说,吹长笛嘴角需要上扬,会练出个美丽的嘴型来。LZ比较感兴趣的是美术,恰当的美术启蒙能够培养孩子敏锐的观察力、灵活的动手能力和初步的审美能力,所以LZ不能免俗地带孩子去试听了几个美术班,如果是给张画让涂颜色或者是中规中矩地摆个苹果让看着画的,LZ都果断撤退了,我都嫌闷,何况孩子呢。成功的儿童美术教育应该能把孩子们带到一个美的现实和美的精神世界里,能发展儿童美好的情感,提高他们审美能力,陶冶他们的性情。并不是所有的美术班都能做的这点的,需要妈妈们好好甄别。有个班给我印象很深,老师会放各种**,比如,火烈鸟,然后讲一些有趣的自然知识,再带孩子观察火烈鸟的特点,颜色,等等,真的是很对LZ胃口啊,可惜啊,离我家太远。乐器类的东西,LZ果断放弃了钢琴,第一,投资大,第二,如果家长跟不上,基本上什么也学不到,钢琴比英语还苛刻,英语好歹还能记住个“good
morning”,出国旅个游,没准儿能应付显摆一下。但是钢琴这个神奇的物种,没有家长强大的支持(精神上和物质上),它最终就是会放在家里招灰。LZ不想因为学琴弄得自己绞尽脑汁天天盯着孩子练习,LZ也不是个多有钱的人,最重要的是,学校里如果办个晚会啊啥的,学萨克斯的学长笛的学小提琴的学舞蹈的学古筝的都能上去一显身手,但是,钢琴又大又娇贵,怕是上不了学校的舞台吧?原谅LZ这么一个大大大大俗人,在家练了半天,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自己的孩子却只能看着别人在舞台上闪耀,LZ的小心肝儿会受不了的。。。。(LZ先鄙视下自己)。当然。练钢琴的好处也是毋庸置疑滴!!!!!!特别是女孩,如果弹得一手好钢琴,那是多么难得啊!勇敢地带着孩子学钢琴的妈妈们!LZ真心地佩服你们!报几个班,学什么,需要妈妈和孩子们共同决定,但无论如何,每周要给孩子空出一天来,让他们亲近一下大自然。别担心孩子累,扔到班里画个画连连舞蹈总比扔给电视机和IPAD强,除非家长有自己更好的安排,能带着孩子玩,看书,全身心地陪着孩子,带孩子做更有意义的活动,如果是呆在家里大人刷手机小孩玩PAD,还是扔到特长班离去吧,至少能保护下孩子的眼睛。
接就这位亲的提问,我想来说一说当下特别火的国学教育。其实不管是国学的启蒙,还是英语的启蒙,我觉得,最关键的有两点:一,不贪多,二,不要停。点点滴滴的渗透好过疾风暴雨。这个度,需要家长好好去把握,如果孩子表现出逆反心里来,先把量减少,千万不要激进,哪怕暂时停一下也不要紧,过个几个月,再慢慢捡起来,不要看见某某家孩子能背多少多少了就跟着着急上火。只贪图背经,本质上还是家长的虚荣心在作怪,想把背经的孩子当做炫耀的工具。家长一定一定要记住,学国学的目的是什么?在我看来,学一点国学,有一点历史感,最终目的是希望培养一个能有大心胸大格局大境界的孩子,能通达为人处世的道理,对吧?如果一个孩子得意洋洋地在别人面前背三字经,然后傲娇滴反问:你这么大了居然还不会背?(我真见过这样的孩子)哎,说实话,这家长送到读经班的钱算是白瞎了,没培养了好品德,倒是弄得孩子浑身上下一股子刻薄劲儿。启蒙用的经书有好多,比如(以下经书介绍摘自网络):1.《千字文》:梁武帝萧衍命周兴嗣以四言韵语而成。隋唐以来,《千字文》条理分明,通顺可诵,咏物、咏事的韵文,其内容又涉及到有关自然、社会、历史、教育、伦理等多方面的知识。便于识读。2.《三字经》:南宋人王应麟创作,已有七百多年历史,内容大都采用韵文,包括了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用来教育子女朗朗上口,十分有趣,又能启迪心智。3.《弟子规》: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4.《笠翁对韵》:是人们学习写作近体诗、词,用来熟悉对仗、用韵、组织词语的启蒙读物。其作者是清代学者李渔。他把常见的韵字都组织进了韵语,这些韵语又都是富有文采的符合格律的对子。该书的特点是词藻丰富、优美,典故众多。要理解中国文字韵律的精妙、优美,本书是必不可少的。5.《幼学琼林》:全书用对偶句写成,容易读诵,便于记忆。全书包罗万象,涉及天文地理,婚丧嫁娶,典籍制度,鸟兽花木等。被人称作是古代的百科全书。有俗语说:读了增广会说话,读了琼林走天下。6.《增广贤文》:内容大致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谈人及人际关系,二是谈命运,三是谈如何处世,四是表达对读书的看法。有大量篇幅叙述如何待人接物,这部分内容是全文的核心。文中对忍让多有描述,认为忍让是消除烦恼祸患的方法。在主张自我保护、谨慎忍让的同时,也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这是做事的原则。7.《朱子家训》: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朱子家训》仅522字,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其中,许多内容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特点,比如尊敬师长,勤俭持家,邻里和睦等,在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如果这本经书孩子不喜欢,索性换一本,每天10分钟,你坚持半年看看,如果孩子不烦,可以适当延长每天的时间,总之,千万不要操之过急,弄得孩子逆反,你还要顶着风硬伤,只会两败俱伤。
今天还要多感慨一下,身边总有这样的老人,提起自己的孩子来面露得意之色:俺家某某可是个KOU孩子,出去一点儿亏都不吃,谁谁的东西TA一把就夺过来balabalabala。亲爱的啊,谁愿意和从来不吃亏的人做朋友?从来不吃亏的人其实已经吃了一个大亏了:没有朋友!!!KOU,真的不是个好事儿。你看看小区里出名的KOU孩子,其他孩子的家长是不是会饶TA走呢?
还有一些生女儿的家长,整天挂在嘴上的就是:反正我家生的是闺女,不对她多要求,将来能找个好老公就行了。唉,我想说在当代中国社会女孩子的独立更重要好么?抱着这个想法的妈妈,自己去学学《婚姻法》去!好的婚姻对女人来说无疑是很重要的!但是我不支持你从小就给女儿灌输”女人找个好老公就行“这样的观念。以目前中国社会的风气,家庭妇女得不到应有的社会的尊重也得不到老公的尊重,法律也不多保护你的利益,这样的大背景下面还给女儿灌输这样的观念无疑是害她。我不排除论坛里有幸福的全职妈妈公婆疼老公爱,但是,这个比例真的好小!!!!有个论坛里面男网友说的很直接:你怎么能指望一个人既养着你又尊重你呢?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了你我犯下罪另类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