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能不能自学网站设计这些?拾足汇怎么样

我的笛意人生-(一位业余自学笛友的经历)-来自华音论坛·寒柳
我的笛意人生——一位业余自学笛友的经历
我是个纯业余的笛友,纯自学的笛友。这几篇文章本在我空间里面的,突然想到贴到这里来和大家一起分享我艰辛的路程,或许,我的经验能给业余笛友们一点帮助。本文所有内容均为本人的亲身经历,纯原创。转载请说明出处
我与竹笛已经有十多年的交情了。准确的说那应该是97年,那时候我小学四年级。经常一起玩的几个小朋友突然吹起了笛子,我突然对这个好奇起来,不停的问,这个怎么吹,那个怎么吹。大家都一般水平,能说出啥来?开这个是1,这个是2,这个是3,这个是4,全部按住是5,开这个是6,开这个是7,高音的1还是这个,用点力就是了,其余的都是这样,吹的时候就是这样,吐口水一样,吐吐吐的吹。就这么说了一遍,我算是记住了——当时也不知道对不对。
几天后,我在家里居然也翻出了一支笛子,很小巧。现在推测估计是A调的——那时候还没有调的概念,我用透明胶把膜孔贴住,随意一吹,一下就吹响了。我很开心,于是照着小伙伴们教我的方法吹了起来,高音低音都吹得很顺利,一个晚上过后,我就能吹东方红这首歌了,于是第二天我把笛子带到了学校,当天的音乐课,我就吹了首东方红——当然吹得怎么样肯定能想象得到,过了一个晚上,最后一句忘了手指怎么动的了,想一下吹一个音,结果在大家的哄笑声中结束了我的表演,当然我没有灰心,拿回去又吹了一个晚上,总算能把这首歌完完整整吹下来了,接下来的日子里,我照着音乐课本上的谱,自己练习了国歌,学习雷锋好榜样等等几首简单的歌曲,然后就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断断续续的吹着,当然有没有进步自己肯定不知道。值得一提的是,同学们都知道我会吹笛子了。(这么多年过去了,很多初学者问我,怎么识谱,不识谱怎么办,其实当年我又何尝会识谱呢,音乐课的时候,老师多多少少会教几首歌曲,教歌曲的时候,肯定会先教唱谱的,节奏什么的,我也不知道,你会唱了,不就会节奏了么?跟着旋律吹不就得了?吹多了不就自然有感觉了?)
五年级的时候,学校的初中部来了一位教英语的老师,我清楚的记得他的名字——杨智勇!当然他英语怎么样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他会吹笛子!那一年,学校小学部开了兴趣班,杨老师自然成了兴趣班的笛子老师(当然还有其他的什么什么班我就不记得了),我第一个报名参加这个笛子班,与我一起的还有同班的另一个同学也是我的好朋友——宋可。我的那个笛子自然不能再用了,老师说要买个新的,交5块钱。不可否认,当时(98年)我家里确实很穷,我求了一个星期家里才答应给我这5块钱,而且很明确的告诉我,你要玩这些可以,但是不能占用学习时间,家里该做的事情还得做,读书也不能退步——要知道,那时候在我们乡下,5块钱是我们全家差不多两三天的生活费!笛子买回来了(现在推测应该是G调的),我花了一天时间才马马虎虎把它吹响,吹到和我之前的那小笛子一样的响,那时候我才知道,原来还有笛膜这个东西,笛膜不单单可以用竹子里面的那个膜,最好的膜是芦苇里面的——吐点稍微粘点的口水就能粘好。
不可否认,杨老师是我第一个启蒙老师。他首先指出,你这样吐吐吐的吹是不对的,这应该是吐音,平时吹的时候应该一直吹下去,舌头不要随便去动,吐吐吐的,就失去了连贯性了;还有你这手指这么按是不对的,你吹1的时候,不能单开这一个孔(于是我就开两个孔,第二个孔一直按着,直到多年以后才明白这是错误的),还有其他的几个也是,下面的几个孔应该尽量打开;这个谱子上面,音符的上方有个小的弧线和数字,这个叫波音,吹的时候一起吹出来就是了;还有这个带箭头的弧线,这是滑音,吹的时候手指慢慢地放下来或者慢慢的打开,很光滑的像是滑上去的一样;这样一个音符如果比较长的话,手指可以这样一直拍,这叫打音,我只会一个,吹6的时候,右手的食指和中指一起很快的一开一闭就是了,你刚开始的时候速度很慢,这个要多练习,时间久了就会有我这么快了;你也可以练练你同学的这个指法,全部按住呢是1,开最下面一个孔是2。。。他教过我的就这么多,我记得很清楚,当然这些在今天看来是多么的哭笑不得,即便如此,我还是有很大的进步,两三个月以后,我隔壁的一群小伙伴都说,你怎么吹得这么好了?教教我吧。至少有一样我是比他们厉害的,我会“打音”了,吹得也比他们连贯,手指自然也比他们灵活了,还有一样我是可以肯定的,我把杨老师教我的都教给了他们,至于有几个人练了就不知道了。这些不大靠谱的技巧里面,我觉得有一个对我还是有用的,就是打嘟噜,用舌头打嘟噜。当初教我这个的时候,他示范了一下,不拿笛子打嘟噜给我听了一下,然后拿笛子再示范了一下,这个叫舌花,你可以练一练。一个星期以后,我会打嘟噜了,拿到笛子上一试,打嘟噜的声音很大,笛子声音却很小了——没关系,用点力!多练习练习就是了!五年级的第二个学期,镇上要搞艺术节,每个学校可以报名参加——除了唱歌和童鞋们自己排练的舞蹈,学校真拿不出什么节目来了,那时候唱歌的同学很有意思,老师选拔的时候,一个个上来唱,谁的声音大谁就上(当然不能跑调太严重)。于是乎我的笛子就成了全学校的一个亮点,只有我一个搞乐器的。杨老师精心为我准备了几个曲子,一个是南泥湾,一个是浏阳河,杨老师一句一句教,包括一些曲子的技巧,最后还说,你可以自己加一点舌花进去,这也应该算个技巧,比赛的时候,你们的语文老师会给你伴奏(那时候乡下的人许多人会拉二胡,他用二胡给我伴),那时候我还不知道什么叫伴奏,反正两个人一个拉一个吹,拉的曲子和你吹的有点不一样,或者在你换气的时候加点花补个空位,这就叫伴奏。那一次的比赛我记忆犹新,吹了两首曲子,老师给我伴奏,尤其是最后一首曲子,我又是舌花又是“打音”又是滑音,效果相当不错——我莫名其妙的得了一等奖第一名,整个学校轰动了!
六年级的时候,杨老师要走了,不在我们学校教了,最后一次去他那里上兴趣课,我们说了很多,他说其实学校还有几个老师也会吹笛子,尤其是丁老师(后来学校的校长),他搞西乐队,虽然是拉二胡的,但是他笛子也吹的好,还有钟老师,你以后跟他们多学学,希望你坚持下去,以后考上中央音乐学院,那就是相当了不起的了。
杨老师一走,对我来说是个很大的打击。跟我一起学的那个同学也说不学了,但是所幸的是兴趣班还会继续开下去,以后会由上我们音乐课的教英语的丁老师来教(丁老师是教英语的,和外面的人搞了西乐队,所以也上我们的音乐课)。杨老师走之前,还教了我一个指法,他说,六个孔全部打开,这个也可以作为1的,那么全部按住就是2了,依次类推,这样是个指法,这个用的比较多,你以后有时间可以练一练的,我那个经常吹的曲子——爱江山更爱美人,就是用这个指法吹的。当时特别激动,杨老师终于教了我真传了,要知道,当年在学校一说起笛子,没有人不知道杨老师的这首爱江山更爱美人!
兴趣班还是那样继续的上着,当然人突然多了起来,大约有十来个。丁老师偶尔也会跟我们来上一两次课,讲了些什么真的忘了,当时觉得他还不如杨老师教的好,杨老师在的话就好了。这个时候另外一个老师出现了,也是我们的音乐老师——谢老师!谢老师和我父亲是同学,很早的时候,他就认识我了,不过他不会吹笛子,却能拉二胡。我笛子越吹越好,谢老师说,你干脆学二胡吧,我来教你,现在笛子没人教了,学校里面也是你吹得最好了,我们组个乐队,从低年级选一些喜欢笛子二胡的出来。二胡毕竟是难了点,我花了一个星期,总算把学习雷锋好榜样给拿下了,谢老师很是高兴,总是夸我学得快,然而二胡的高音不是用点力就可以了,得换把,手指得跑下去,这个可是相当有难度的,换着换着自己都不知道手指跑到哪个位置去了,于是我学会了浏阳河的时候,再也无力往下学了。(这里不能再扯下去了)
艺术节还是一年一度的举行着,每次依然是我,每次都能给学校拿点什么奖——倒不是我那时候的水平多高,而是那时候真的没这方面的人,我也算是吹了一年多的人了,别人不是吹了半年的就是拉了三个月的,所以实在想不出,这个奖除了给我还能给谁,而且每年参赛的人都不一样,今年学了几个月,明年就不学了,我自然成了老面孔了。那一年的艺术节,丁老师找到我,拿了两个曲子让我选,一个是喜洋洋一个是步步高。当然我都没有听过,就听过一个歌曲是怎么唱来着:世间自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这首歌貌似就是步步高吧,吹歌曲自然是没啥意思的,于是我就选了喜洋洋,是丁老师给我伴奏。丁老师二胡自然是拉得相当不错,至少当年的我是这么觉得的。除了这些,他还给指点了一下我的笛子,无非就是关于节奏什么的,当然必要的时候也会给我示范一下,比如我发现,他的“打音”和杨老师的就不一样,杨老师的是两个一起拍,他的只打一个孔,他吹1的时候是三个孔全打开的,他也没说我的不对,我自然没有多问什么,回去自己试试不就知道了?于是我发现,“打音”只打一个孔要方便一些,两个手指一起挺别扭的,于是乎我果敢的否认了杨老师!把这个改了过来!至于比赛结果如何,自不用我多说了~~~
时间就那么过着,笛子也就那么三天两头的吹着,二胡也不紧不慢的拉着,一直没钱买——走街串巷的老头卖的二胡要8块钱呢,直到第二年的春节,我偷偷藏了10元的压岁钱,偷偷的买了一把。
初中的时候(我的学校是小学初中一起的),学校的器乐组也渐渐的成规模了,不管是笛子还是二胡,我自然是里面最厉害的,所以我毫无疑问的成了乐队的主力,住在街上的一个小妹妹,家里给配了个电子琴,于是乎我们器乐组又多了个新成员。初三那一年,我照常参加艺术节,其中有个人的独奏也有器乐组的合奏。这些对我来说已经是轻车熟路了,不过还是吹的喜洋洋,我还真不会别的曲子。只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加了许多技巧,比如说吐音,滑音,吹得比原先好了许多。然而命运总会在你十拿九稳的事情上给你幽上一默,表演的时候,笛膜给吹破了,于是我只能重新贴好重新来。这次比赛的结果出乎了人的意料,我得了个二等奖,器乐组的得了一等奖,真是纳闷,这些小娃娃们不都是我教出来的么?想到这,我又高兴了起来。然而令人高兴的远不止这些,全镇有六个器乐组,我们脱颖而出了,需要代表镇上参加市里举办的艺术节。这对我们整个组的人来说,无非是个天大的挑战,于是乎谢老师精心排了几个曲子,器乐组集中训练了个多月,加上了那个只会单手弹的电子琴。一行人,带着我们一块两块买的笛子,和十块二十块买的二胡,来到了浏阳市区参加比赛,那是我第一次参加那么大型的比赛,家里为我借来了新的衬衣,新的皮鞋,像模像样的装扮了一番。我们自降身价,说是我们学校小学部,代表镇上参赛,我们没有指挥,没有调音,没有配器也不懂编曲。当我看到其他镇上的代表队那么壮观的阵容,那么整齐的服装,那么好的乐器,我们打心里眼自卑,人家的笛子金光闪闪的(当然我不知道那是长笛),人家的二胡都是有专门的箱子装着的,人家还有什么小号的,长号的,光从这些上看,就比我们高出了许多个档次——我们就是个纯山寨的乐队。当指挥轻轻一挥手,几十人齐奏起喜洋洋,真的就跟电视里面听到的一模一样,那个笛子的声音,不知道比我的好听了多少倍,那个长长的“打音”,怎么听起来就那么舒服。。。。即便是如此,我们上场的时候,还是很卖力地演奏自己的曲子,很清晰的记得,一个笛子的声音慢慢响起,越来越明亮——那是我吹的,然后十几人齐奏起来,一曲“校园的清晨”过后,礼貌性的掌声稀稀落落响起,然后狼狈退场,收拾东西,回学校。。。后来才被告知,我们得了三等奖——只要参加就会有奖。
当年的记忆能保存的就这么多了,没记错的话那应该是发生在2001年,我刚好初三。次年中考,我很幸运的考上了高中(要知道在我们那个学校,一个班四五十人才4个名额)
高中,当然有专业的音乐老师。不过从来都不会认真上音乐课了,学校不让!学习紧张,二胡放家里,外弦断了,内弦也生锈了,一支笛子我总是带着,不管吹不吹,就是看看心里也舒坦。
又是艺术节,高中也会有艺术节,不过不是我唱主角了。学校有个专业学音乐的,据说拉手风琴的,过了六级呢!学校通知一出,我又报名了,音乐老师说排个节目,曲子选定了就叫花儿与少年。吹笛子的有三个,都是学长。老师说我的笛子不行,不是一个调的,这个曲子要D调的。当时我才知道笛子原来还分什么调什么调的,怪不得我那笛子和电视里吹的那些一比对,完全不是在一个调上。我当然不敢问老师这些,万一把我刷下不要我了怎么办?于是我问一起吹笛子的,这个调是怎么分的?他淡淡的说,总共有7个调,分别CDEFGAB,换成简谱就是1234567,在笛子上是对应的。我恍然大悟,原来调和指法就是这么回事!然而老师做了一个哭笑不得的决定,二胡只有一个人,你,去拉二胡去,你不是也会点二胡吗?我彻底无语了,别说那个二胡指法我不熟练(63弦),就是那么快的节奏,我也掌握不来,何况这么紧急。但是命令就是命令,我还是服从了。虽然笛子我在三个人里面吹得最好,但是笛子不缺人了。还好另外一个拉二胡的比较好,一把一把教会我了,我课余时间努力练着,终于在参赛之前把这个曲子给啃下来了。得了什么名次,我就不清楚了,收获还是挺大的,至少,我吹了D调笛子,至少我知道了3/4拍子是怎么回事,2/4拍子是怎么回事,调和指法之间又是怎么回事。那一年,应该是2002年。艺术节还会一年年继续,学长们升了高三就不会玩这些了,于是乎,高二那年,笛子和二胡的重任又落在我的身上,下一届的,没有会二胡的,笛子还是有两个,不过水平都比较初级,新增了个小提琴,还有个古筝,曲子是步步高。那时候,那一刻我才知道,此步步高非彼步步高,此步步高是与喜洋洋齐名的一首曲子。整个比赛最出风头的是我,这个曲子编排的时候,一遍慢的一遍快的。因为没有二胡,所以我硬着头皮上,52弦换把太麻烦,我就直接用15弦来,第二遍快的我跟不上,所以又果敢的换笛子,所以说,整个比赛现场,最拉风的就是我,最忙的也是我,一时二胡一时笛子,忙得不亦乐乎哉。比赛的结果我也忘了,结束之后,我认识了另一个吹笛子的学弟。倒不是因为他吹的多好多好,再好也没我好。他有一本书,笛子的书,我借了两个月,那时候真是如获至宝,从头到尾,反复看。那时候我才知道,原来我学的那些,老师教过我的那些,是多么荒谬,连最基本的指法,都许多地方错了,于是我重新开始,把以前的都忘掉,还书的时候,我亲手抄写了许多页简谱和指法表,还有一些理论性的东西。那一年学校的元旦文艺汇演,我一曲阿里山的姑娘,又得了头奖。说起这个曲子,真是有点意思,我没有看过这个曲子的谱,只是听学校的广播经常放,于是默默记下来,再自己把简谱写下来(总算吹了这么多年,这点乐感还是有的),有不对的地方,自己边吹边对,根据广播里听到的,再加上自己对几个段落的重新编排,演出效果非常好,得个第一,那肯定是木有问题的。从那以后,我的笛声就在学校里面传开了。
高中的最后一年,几乎都没怎么碰笛子了。2005年,哥十分蛋疼的被XX大学给俘虏了。于是我带上笛子,来到了那个让我感冒了四年的地方。与无数新生一样开始了我梦游一舨的大学生活。
开学的那几天,在校门口忽然飘过来一阵笛声,走近一看原来是个摆地摊的老头,60来岁,略显老,但精神不错。就这么看了半晌,老头主动和我搭讪:从三代以前开始问一直问到年龄,专业年级等等,就差性别没问了。也没多聊什么,只知道他姓易,人称易江风(或是一江风),我可以叫他易老师。那次还没有谈及笛子。
第二天我依旧经过他的地摊——那是出校门的必经之路,就摆在校门口,专等新生。令我惊奇的是他一下就叫出我的名字,又天南海北扯了一通。问我,喜欢笛子吗?会吹吗?我很装的说会一丁点。然后他要我吹一下,我随便捡起个笛子吹了个喜洋洋——这个我最有把握。易老头马上对我来兴趣了,叫我再来一首,于是乎我又吹了步步高,这个时候明显感觉旁边已经围了几个人了。我越吹越来劲,索性问他,你这有G调笛子没有,他说,木有,你吹F调的吧,一样的吹。于是我把吹得并不好的扬鞭催马吹了一遍,看得出来易老头很欣慰,那天,我们聊得更多了。两个年龄相差40多岁的人,成了朋友(当时他算老师比较合适)。
不知不觉中,我吹笛子已经走过了七八个年头。没有老师指点,没有专业的知识,竟然能够从听着盗版的磁带(确实是盗版磁带,扬鞭催马的最后一段是没有的,我之前吹的都不完整),靠着别人书本上抄来的点点零星的知识,把一首专业六级的曲子(扬鞭催马就是六级难度)能够马马虎虎吹个七八分,连我自己也觉得不可思议(易老头总认为我跟谁学过)。那时候我想,我的水平已经远远超过了当年的杨老师吧,丁老师的扬鞭催马,也未必能吹得完整。
即便现在的我看来,当年的杨老师教得有多么的不堪,丁老师的水平到底如何如何。这些都不重要了,我只知道,杨智勇老师,是我的启蒙老师。
易老头,易老师,应该算我的第二个老师,是他让我重新认识了笛子,认识了独奏曲,认识了名家,知道了什么叫专业。他首先指出,我的指法是错的,开第三孔为1的时候,后面三个是要全部打开的,但是我已经养成了习惯,习惯中指按在第二孔上面,作为支撑;我的持笛方式也是不科学的,将来会遇到很大的障碍;我的气息只浮在表面,没有下沉,要气沉丹田(当然那时候我不可能理解什么叫气沉丹田),虽然他也没有解释气沉丹田的好处以及怎么做;我的吐音没有颗粒性和弹性,快点的曲子容易乱;我的节奏很随意;我吹了多年的梆笛,应该多吹吹曲笛(那时候我才知道什么是梆笛什么是曲笛);有时间多练练南派的曲子,不要吹了这么多年还不知道南北派(那时候我确实不知道笛子还分南北派别);他还教过我什么是颤叠震打,吐滑剁花,虽然这些技巧我都会了,只是不知道叫什么名字,也不懂记谱的符号,平时只知道跟着MP3一句一句的吹。。。
易老头每周末都来摆地摊,我也每周末都会去,不为别的,就为了给他吹几首曲子,让他指点指点,他那有书有教程,我可以尽情的学,有不懂的尽情的问。我第一首南派的曲子吹的是小放牛(陆春龄版本),因为有基础,加之指法也比较熟练,四级的曲子花不了多少时间我就能吹下来了。从他的口中,我知道有赵松庭,陆春龄,冯子存,刘管乐四位笛子界的开山宗师;从他口中我知道有位神一般的人物叫俞逊发,有几个红得发紫的演奏家叫张维良,王次恒,詹永明,马迪(很奇怪他不知道戴亚);从他口中我知道有个高级的技巧叫循环换气,可以连续吹很长时间都不断;从他口中我知道有高难度的曲子幽兰逢春,他认为最难的曲子是三五七;从他口中我知道比C调更低的笛子有大A,大G,还有大降B;从他口中我知道笛子十大名曲。。。。
四年的时间里,我先后吹了姑苏行,牧民新歌,又重新吹了扬鞭催马,虽然都不标准,不专业。但是易老头就会这些,我只能在他那里练到这个水准。大四那年,我开始了新的挑战,开始练习牧笛和春到湘江——八九级的曲子,可以算是高难度的了。整整十一个年头!!毕业的时候,我重新登上阔别已久的舞台,一曲姑苏行博了满堂彩。本打算吹春到湘江,无奈这曲子实在太难了,我没有底。
虽然,我与易老头没有正式的师徒名份;虽然,他最后仍然只承认我们只是朋友;虽然,他并没有纠正我的节奏问题;虽然,他也没有教我吐音的练习方法(或许他自己都不知道科学的方法是什么);虽然,他没有教我气沉丹田的具体做法;虽然,他的水平在我现在看来顶多算个二流的业余水准。他始终没有收过我学费,我也从未在他那买过笛子,但在笛子的路上,他算我的老师,里程碑式的人物,使我由一个伪笛友成为了真正的笛子爱好者,我尊重他。
从那个让我感冒了四年,患上了严重的鼻炎的地方走出来以后,我怀揣400块RMB,几件贴身衣服,还有卖掉所有家当(包括自己买的二手电脑)新购置的三个笛子(一个C调,一个E调,一个G调)只身来到了深圳——2009年的6月。打工仔的日子从此开始。
我给自己取了个很装B的名字——寒柳,号半老山人,从此装起了雅士。学习或工作之余,都会拿出笛子来吹上几段,我已经开始练习鹧鸪飞了,当初想都不敢想的曲子,高难度的循环换气。春到湘江也能马马虎虎演奏下来了,只是比原版的稍微慢一点,个别地方还有点小问题。半桶水的人总是很容易糊弄一些初学者,比如我。有我的地方就会有笛声,一曲完后总能收到不少羡慕的眼光,上了年纪的人还会赞叹几声——没有人比他们更喜欢扬鞭催马。
工作的关系,09年的8月份,我北上到了京城。十分荣幸的见到了我的一个网友,小谭老师(谭伟海,一位先天失明的盲人,青年笛子演奏家,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笛子首席)。也许是因为年龄相仿(小谭老师还小我两岁),又是兴趣相投,性格都差不多,我们成了非常非常要好的朋友。每天坚持十多个小时的练习,加之当今两位最具盛名的笛子演奏家作为导师,小谭老师的演奏已臻化境,让人挑不出半点毛病。听他现场吹的几首曲子,和原版的一模一样。不容置疑,小谭老师是我笛路上第三个里程碑式的人物。
我和小谭老师总共只有三次的会晤,每次一聊就是大半天,我看着他练习,有时候一句一句跟着他练习。他首先指出,我的笛子不行,不是音不准就是声音发虚;我的气息还是错的,气沉丹田其实就是呼吸的时候胸部放松,腹部受力,气息强弱由腹部来控制;我的持笛方法有问题(都不用“看”的,一听就知道);我吹的每一个音都不饱满,要多练习长音,每个音都要吹饱满,把笛子声音吹到最大,共振感最强;高音的时候风门不能变化,否则听起来像扁了一样,应该用气息顶上去;我吹的历音不对,听起来更像滑音,手指打开的时候注意要向上,而不是斜向上,慢慢练习音阶再加快速度,每个音都要吹出来力度要一致;我吹的剁音也不对,手指弹起来;我的花舌(就是最开始的舌花)也不对,杂音太重,舌头位置要尽量靠后;我的吐音也不对,基础练习不过关,再回头去练习单吐。。。。几乎否定我之前的所有!!
从北京回来之后,我找到了正确的方向,更加有针对性的练习,所以提高很快。。。。
又是两年多过去了,2010年的时候,春到湘江也能完整的照原速演奏下来了,接下来我吹了深秋叙(专业十级难度),小八路勇闯封锁线(专业十级),秦川抒怀(专业十级),帕米尔的春天(专业十级),鹧鸪飞(赵版,专业十级)等等,我已经能够吹好几首十级的曲子了。如今的我也可以教教初学者或者教教中级的了。当年杨老师的那首爱江山更爱美人我有理由相信比他吹得更有感情了,站在大街上一吹,总能吸引不少路人。当年的易老头所说的高不可攀的三五七,我拿它来练练指法,学学风格,连他认为难度极高的挂红灯,也被我两个星期给硬啃下来了。
我时常会想起曾经的人。杨智勇老师再也没见过了,不知道他是否还记得我这个学生,我终究没能如他所期望,考中央音乐学院(我太草根);丁老师也退休了,在家专心的搞西乐队,去年回家的时候碰到了还问我,你笛子还有没有在继续吹啊,现在应该吹得很好了吧;据学弟们说,易老头好久没有去摆地摊了,听说是生病了;小谭老师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他的个人演奏会了,在扬州举办,邀请了新派的代表人物刘森(牧笛的作者),他的导师戴亚,还有马迪老师做嘉宾。作为好兄弟(这是他这么认为的,我一直把他当良师益友),邀请我去,我实在是抽不出空来。去年得知南华笛箫社这个社团已经被清风器乐社合并了,在他们副会长的空间里面看到学弟们一个个兴致勃勃的拿着笛子的照片。怎奈那个笛子品相实在太差劲了,在这里我郑重承诺,只要南华还有笛箫社,不管是不是被清风器乐社合并了,我愿意拿出一个月工资给学弟们赞助十根专业音色的笛子,让大家练得开心,社团有任何需要,我都愿意无偿地提供帮助。
至此,便是我与笛子的全部故事。感谢帮助过我的每一个人。
完美终结~~~~
于2011年底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拾足汇是一个什么样性质的技术论坛,有网站源码可以学习?_百度知道
拾足汇是一个什么样性质的技术论坛,有网站源码可以学习?
我有更好的答案
都能够在这里找到自己想要的学习资料有的,是让每一位在技术上需要帮助的人,同时更希望能够结实更多的同道中人,互相学习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在这里除了网站源码可以学习,还有电脑技术。拾足汇、计算机IT领域,拥有计算机技术行业领域资源最全的技术论坛网站。创始人建立此站的初衷
采纳率:51%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拾足汇论坛有自学Photoshop(PS)基础知识的内容吗?_百度知道
拾足汇论坛有自学Photoshop(PS)基础知识的内容吗?
我有更好的答案
对你一定会有帮助。Photoshop主要处理以像素所构成的数字图像,无论是图书封面,自学Photoshop(PS)基础知识这方面你应该去拾足汇论坛看看。ps有很多功能,在图像。平面设计是Photoshop应用最为广泛的领域,还招帖、图形、文字、视频、出版等各方面都有涉及。使用其众多的编修与绘图工具有的,可以有效地进行图片编辑工作、海报,这些平面印刷品通常都需要Photoshop软件对图像进行处理
采纳率:51%
如、画笔工具,钢笔工具,photoshop学习都包括地基础内容有:1、自带的各种工具的使用,可以让很多工作事半功倍;3;4,这些对于抠图和绘图都是很重要的技能、色彩调整,这里包括曲线调整、色彩范围等等,可以给文件调光,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选择工具、选区工具有的、画笔工具等等;2、滤镜的使用,会使用好滤镜;5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足球自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