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小宝宝晚上哭闹宝宝一吃饭就哭闹

宝宝一哭闹,妈妈就想抱?科学家告诉你为什么! | 科学人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宝宝一哭闹,妈妈就想抱?科学家告诉你为什么!
本文作者:莘莘
宝宝又哭了,爸爸妈妈该怎么办呢?是抱抱宝宝,还是亲亲宝宝?是喂宝宝喝奶,还是拿个小玩具逗逗宝宝,转移宝宝的注意力?
图片来源:123rf.com.cn正版图库
宝宝不会说话,更不能发微信,饿了、不舒服了,或者不痛快了的时候,要想引起爸爸妈妈的注意,只能靠哭。靠哭闹获取照料者的注意力也不是人类宝宝的专利,尽管黑猩猩宝宝并不会像人类宝宝那样哭,但是当与母亲分离当时候,黑猩猩宝宝也会发出抗议的叫声,呼唤妈妈[1]。
同样,照料者对婴儿哭闹声作出反应也不是人类独有的行为。雌性狨猴也会在听到狨猴婴儿哭声的录音时试图接近狨猴婴儿[2]。还有研究发现这种反应甚至存在于物种之间——鹿妈妈会接近播放土拨鼠哭闹声的喇叭[3]。婴儿的哭闹可以说是维系婴儿与照料者关系的纽带,当中涉及了婴儿如何展现自己的生理状态以及照料人投入精力的策略,这两者在演化的过程中相互磨合、优化,这种协同演化对个体繁殖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对于人类而言,照顾宝宝的方式和习惯因地区和文化的不同而千差万别。但是,考虑到婴儿哭闹在演化长河中的古老历史,研究人员认为父母对婴儿哭闹所作出的反应应该是天生的、根植在人类神经系统之中的行为,因而应该存在着一种跨文化跨地区的共通的行为模式。
图片来源:123rf.com.cn正版图库
为了验证这个假设,一组来自美国、意大利、中国和新加坡的研究人员对来自11个国家的母婴互动进行了行为学研究,并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发表了他们的研究结果[4]。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在阿根廷、比利时、巴西、喀麦隆、法国、以色列、意大利、日本、肯尼亚、韩国和美国等11个国家共招募了684对母婴作为研究对象。为了记录自然状态下的母婴交流,实验都在实验对象家中完成,通过摄像记录母亲听到婴儿哭闹时的反应。
摄像期间,房间里只有母亲、宝宝,和1名来自同一文化背景的女性研究员。婴儿持续哭闹3秒钟以上被算作1次有效的哭闹;两次有效哭闹之间的间隔不小于2秒钟;母亲在婴儿开始嚎哭之后的5秒内作出反应,被算作一次有效的反应行为;有效哭泣不足5次的母婴不算有效数据,被排除在外。
母亲的反应行为被分为5类,分别为:1)表达爱意(比如亲亲宝宝,跟宝宝说妈妈最爱你了);2)转移宝宝的注意力;3)照料(比如喂奶、拍嗝或者换尿布);4)将宝宝抱起;5)跟宝宝说话。
根据记录下的行为数据,研究人员计算了每种反应出现的比值比(odds ratio ,OR),也就是宝宝哭闹时妈妈所作出的某种行为出现的概率和未出现的概率之比。OR大于1说明,该行为出现的可能性大于未出现的可能性,OR值越大说明这种行为出现的可能性越高。结果发现,在所有的11个国家中,“表达爱意”、“转移注意力”和“照料”的各国平均OR都小于1,也就是说妈妈在听到婴儿哭闹时并不太可能作出这些反应;而“将宝宝抱起”和“跟宝宝说话”这两类反应的各国平均OR均大于等于1,说明这两种行为是母亲听到婴儿哭闹时更可能作出的反应。
11个国家妈妈5种反应的OR值(平均值和97.5%的置信区间)。横线代表统计显著,也就是说,OR值高于横线,那么这种行为出现的概率显著高于这种行为不出现的概率。可以看出,在所有的11个国家中,5种反应类型中的表达爱意、转移注意力和照料的各国平均OR都小于1,而将宝宝抱起和跟宝宝说话这两类反应的各国平均OR均大于等于1,并且绝大多数高于统计显著线。说明把宝宝抱起来跟宝宝说话是11个国家妈妈的共同选择。图片来源:参考文献[4] | 翻译:莘莘
换言之,选择把宝宝抱起来跟宝宝说话是来自11个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中的母亲们在听到婴儿哭闹之后的共同反应模式。母亲所处的文化环境并不会影响这种的反应模式,说明这种反应模式可能基于一种我们身上根深蒂固的生物神经机制。为了探究反应模式背后的神经机制,研究人员在接下来的实验中采用了核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去进一步了解母亲在听到婴儿嚎哭时的大脑活动。
研究人员一共进行了三组fMRI实验:
在第一组实验中,来自美国的新手妈妈们(宝宝平均年龄为3.5个月)会听到两组声音,分别是她们自己宝宝的哭声和白噪声;??
在第二组实验中,来自中国的有一定经验的妈妈(宝宝平均年龄为7.6个月)会听到五组声音,分别为一般的婴儿哭声、一般的婴儿笑声、一般的婴儿咿呀说话声、成年女性的哭声和白噪声;??
在第三组实验中,12名来自意大利的女性会听到两组声音,分别是1周岁大的婴儿哭声和白噪声。这12名实验对象中的6位是母亲,另外6位则不是。
在美国妈妈的实验中,研究人员发现,相比于听到白噪声,婴儿的哭声激活了妈妈们大脑中包括辅助运动区(SMA)在内的大片区域。类似地,在另外两组实验中,婴儿的哭声也激活了有经验的中国妈妈和意大利妈妈大脑中包括SMA、额下回(inferior frontal gyrus)以及颞上回(superior temporal gyrus)等区域。然而,没有当妈妈的意大利女性在听到婴儿哭声的时候,似乎并不会受到类似的影响。
两幅图分别为美国妈妈和中国妈妈听到婴儿哭闹声fMRI成像,尽管被激活的大脑区域不完全相同,但是可以看到,SMA(辅助运动区,supplementary motor area)、颞上区(superior temporal cortex)和额下区都被激活。图片来源:参考文献[4] | 翻译:莘莘
大脑中的辅助运动区(SMA)主要负责运动的规划和准备、语言发音准备和声带运动的启动,而额下区和颞上区则分别与语言产生和处理复杂声音信号相关。换句话说,这些大脑区域的激活就意味着,当妈妈们听见婴儿哭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地试图行动并准备开始说话。这个发现与行为学实验的结果相吻合,说明了为什么抱起并跟婴儿说话是一种跨文化地区的共通反应模式。
婴儿的哭闹并没有激活还没有当妈妈的实验对象的相应大脑区域,这也与此前已有的研究相吻合——相比于没当爸爸妈妈的人,爸爸妈妈们在听到婴儿哭声之后,脑中杏仁体(amygdala)和中间扣带回皮层(middle cingulate cortex)等涉及认知和情感调节的大脑区域激活程度更高,说明爸爸妈妈会对婴儿哭闹会产生更强烈的情绪反应,进而给予婴儿更多关注[5]。
之前的研究也发现,抱起哭闹的婴儿并和他/她说话是一套行之有效的安抚大法。特别是抱着婴儿走动,可以有效减缓婴儿的哭泣、心率,肢体运动 [6]。这或许正说明这种反应模式之所以根植在我们的神经系统中,是宝宝和照料者双方协同演化的结果。
研究妈妈对婴儿哭泣的反应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婴儿与照料者之间的关系,避免忽视婴儿的需求,或者不恰当地对待婴儿。相信无论是当了父母的人还是没当父母的人,都可以轻易地想象婴儿的哭闹能够令人多么烦躁不安,以至于以至于照料婴儿的人,甚至是父母,有时会因此情绪失控而伤害婴儿。
而某些特殊人群,比如产后抑郁或者滥用药物的妈妈,由婴儿哭闹所引起的大脑活动以及产生的行为都与普通健康人不同,因而存在更多的隐患[7,8,9]。通过类似的fMRI实验和行为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因为婴儿哭闹所引起的负面情绪和可能发生的不当行为,以及背后的神经机制,帮助人们预防类似的行为。(编辑:明天)
参考文献:
Mizuno Y, Takeshita H, Matsuzawa T (2006) Behavior of infant chimpanzees during the night in the first 4 months of life: Smiling and suckling in relation to behavioral state. Infancy 9:221–240.
Newman, J. D. (2007). Neural Circuits Underlying Crying and Cry Responding in Mammals. Behavioural Brain Research, 182(2), 155–165.
Lingle S, Riede T (2014) Deer mothers are sensitive to infant distress vocalizations of diverse mammalian species. Am Nat 184:510–522.
Marc H. Bornstein, Diane L. Putnick, Paola Rigo, Gianluca Esposito, James E. Swain, Joan T. D. Suwalsky, Xueyun Su, Xiaoxia Du, Kaihua Zhang, Linda R. Cote, Nicola De Pisapia, and Paola Venuti Neurobiology of culturally common maternal responses to infant cry PNAS 2017 ; published ahead of print October 23, 2017, doi:10.1073/pnas.
Seifritz E, et al. (2003) Differential sex-independent amygdala response to infant crying and laughing in parents versus nonparents. Biol Psychiatry 54:.
Esposito G, et al. (2013) Infant calming responses during maternal carrying in humans and mice. Curr Biol 23:739–745.
Laurent HK, Ablow JC (2012) A cry in the dark: Depressed mothers show reduced neural activation to their own infant’s cry. Soc Cogn Affect Neurosci 7:125–134.
Pearson RM, Lightman SL, Evans J (2011) Attentional processing of infant emotion during late pregnancy and mother-infant relations after birth. Arch Women Ment Health 14:23–31.
Landi N, et al. (2011) Maternal neural responses to infant cries and faces: Relationships with substance use. Front Psychiatry 2:32.
你可能感兴趣
宝宝一哭闹,爸爸就想跑~~~
一个物种得强大到啥地步才能让幼体能肆无忌惮的制造声音而不担心引来捕猎者。
人类婴儿一点不可爱,还是小奶猫小奶狗最萌了。
显示所有评论
全部评论(11)
引用文章内容:相比于没当爸爸妈妈的人,爸爸妈妈们在听到婴儿哭声之后,脑中杏仁体(amygdala)和中间扣带回皮层(middle cingulate cortex)等涉及认知和情感调节的大脑区域激活程度更高,说明爸...母亲也就算了,父亲的反应是从哪儿来的??
人类婴儿一点不可爱,还是小奶猫小奶狗最萌了。
宝宝一哭闹,爸爸就想跑~~~
总结起来:百万年前抱着没事,现在抱也没事,于是遗留下来了
一个物种得强大到啥地步才能让幼体能肆无忌惮的制造声音而不担心引来捕猎者。
这么说狼孩之类的是婴儿的哭引发了狼等动物的照顾幼崽的习性
引用 的话:这么说狼孩之类的是婴儿的哭引发了狼等动物的照顾幼崽的习性看到文章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也是狼孩
引用 的话:一个物种得强大到啥地步才能让幼体能肆无忌惮的制造声音而不担心引来捕猎者。点出石器和生火科技。
引用 的话:一个物种得强大到啥地步才能让幼体能肆无忌惮的制造声音而不担心...这个评论吊炸天
想起来某个纪录片里说猫在purr的时候有两种频率,一是吃饱了小憩那种,一是要吃那种,据说和小孩哭闹声的频率差不多,然后人就忍不住了
愚蠢的人类
所以婴儿哭闹的时候到底要不要抱他
显示所有评论
(C)2017果壳网&&&&京ICP证100430号&&&&京网文[-239号&&&&新出发京零字东15000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举报电话:宝宝16个月,近两天一吃饭就哭闹,嘴唇
宝宝16个月,近两天一吃饭就哭闹,嘴唇
发病时间:最近一个星期
宝宝16个月,近两天一吃饭就哭闹,嘴唇外面长了几个小泡,舌头上有小红点,嗓子口也有点红,前几天还发烧
您输入的回答少于20个中文字,请补充输入。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精选回答(1)
副主任医师
北流市人民医院
擅长:对小儿常见病以及内科常见病都可以进行初步诊断和治疗。
宝宝出现上述症状考虑疱疹性口腔炎的,建议服用利巴韦林颗粒和二丁颗粒治疗
向医生提问
疱疹为局限性空腔含液体高起皮面的皮肤损害,为常见皮肤病症状之一。水疱直径一般小于1cm,超过1cm者为大疱。疱壁松弛易破者为松弛性水戒,疱壁紧张者称为紧张性水疱。发生在表皮以内的癌称为表皮内癌,发生在表皮基底膜、基底细胞及其以下的癌称为表皮下疱。可能出现水疱的疾病涉及到皮肤病和系统性疾病,病因复杂,某些疾病病因尚不十分清楚,多数疾病是以水疱为主要临床表现,而有些则是在疾病的严重阶段或某个特殊类型或偶尔出现水疱。
症状起因:一、棘层松解由于表皮细胞间桥(桥粒及张力细丝等)的变性,细胞间失去了紧密的联系而成松解状态,因此形成表皮内的裂隙、水疮或大抱。导致棘层松解的原因有自身免疫因素,如天疱疹。遗传因素引起的棘层松解见于慢性家族性良性天癌疮、毛囊角化病。二、基底细胞液化及基底膜病变基底细胞液化是指表皮基底细胞发生空泡化或破碎,重者基底细胞层消失,棘细胞直接与真皮接触,免疫、遗传及药物过敏常是导致基底细胞液化的原因,见于遗传性大癌性表皮松解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多形性红斑、药疹、大疮性扁平苔薛。基底膜病变是指在基底膜有自身抗体沉积或先天性病理缺陷,原因为自身免疫及遗传,由于基底膜病变引起的水痢疾病有大癌性类天疱疹、妊娠疱疹、原痕性类天疱疹、疱疹样皮炎、线状k人大抱病、获得性大癌性表皮松解症、先天性大病性表皮松解症、色素失禁症。三、气球变性及网状变性由于细胞内水肿,表皮细胞体积增大,形成气球状,细胞膨胀破裂、邻近残留的胞膜联成多数网状中隔,最后形成多房性水疮,多见于病毒感染性皮肤病。四、海绵水肿由于细胞间液体增加使细胞间隙增宽而形成水疮,见于湿疹,接触性皮炎、汗疱疹等。五、血管炎多属免疫复合物型变态反应所致,由于组织发生炎症坏死而形成水疮如变应性血管炎。白塞病、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等。六、表皮颗粒状变性又称表皮松解性角化过度,见于鱼鳞病。七、表皮坏死剥脱由于药物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使表皮坏死松解,表皮剥脱,见于大癌性表皮松解性药疹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综合征。八、自身免疫性疾病天癌疮、疱疹样皮炎、大癌性类天疱疹、癌疹样天疱疹、痕性类天疱疹、妊娠疱疹、IgA大癌性皮病,获得性大癌性表皮松解症、暂时性棘层松解性皮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万口生殖器综合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九、变态反应性疾病接触性皮炎、湿疹、异位性皮炎、大抱性表皮松解性药疹、多形红斑型药疹,固定性药疹。多形红斑、尊麻疹。十、病毒性疾病单纯疱疹、带状疱疹、水痘、Kapoi水痘样疹、手足口病、口蹄疫、传染性水癌病、柯萨奇病毒疹、埃可病毒疹山病毒病、天花、种痘反应。牛型痘、挤奶人结节、羊痘。十一、细菌性疾病脓疱疹、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丹毒。溶血性链球菌性坏疽、皮肤炭疽、气性坏疽、类丹毒。十二、真菌性疾病手足癣、癣菌疹。念珠菌疹。十三、血管炎性疾病变应性血管炎、过敏性紫癫、持久性隆起性红斑、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尊麻疹性血管炎、结节性多动脉炎、坏疽性脓皮病、红组病、急性痘疮样苦薛样糠疹。十四、遗传性疾病慢性家族性良性天疱疹、色素失禁症、先天性大疤性表皮松解症、先天性鱼鳞病、着色干皮病,株儒面部毛细血管扩张性综合征、多发异常性大癌性表皮松解综合征、营养不良性水疮综合征、先天性皮肤异色综合征。十五、昆虫、动物性疾病蚊虫叮咬,桑毛虫皮炎、松毛虫皮炎唐毛虫皮炎、檬虫叮咬*叮咬、蚁螫伤、隐翅虫皮炎、蜂蛰伤、蝉咬伤、疥疮、螨皮炎、蝎螫伤、蜘蛛咬伤、海蜇皮炎、海葵刺伤、珊瑚刺伤、毒蛇咬伤、甲虫皮炎、皮肤蝇蛆病。十六、物理性皮肤病烧伤、电击伤、冻疮、冻伤、日晒伤、光感性皮炎、多形日光疹,夏令水癌病、晶形粟粒疹、青少年春季疹、放射性皮炎、褥疮、摩擦性水癌病。十七、皮肤附属器疾病汗疤疹。十八、内分泌疾病坏死松解性游走性红斑、月经疹。十九、代谢性疾病眼、皮肤酪氨酸代谢紊乱症*叶琳症、糖尿病性大癌病。二十、营养障碍性疾病烟酸缺乏病、肠病性肢端皮炎、足部畸形感觉障碍综合征。二十一、肿瘤淋巴管瘤、淋巴管肉瘤、肥大细胞增生症。皮肤白血病、淋巴瘤样丘疹病。二十二、系统性疾病伴发的皮肤水疗病糖尿病、昏迷患者、恶性肿瘤均可引起神经营养障碍性水疮、一氧化碳中毒性水癌等。二十三、原因不明的疾病远心性环状红斑、硬化萎缩性苔黎皮肤口腔炎综合征、红皮病巨红细胞贫血综合征、扁平苔薛。
可能疾病:&&&&&&&&&&
常见检查:
&&&&&&&&&&&&
就诊科室:皮肤宝宝突然哭闹不止, 这十个原因逐一排查_网易亲子
宝宝突然哭闹不止, 这十个原因逐一排查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腹痛就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年龄较大的宝宝腹痛常常会自己诉说,而年龄较小还不会说话的婴儿就只能以哭示意自己的不适。
宝宝是妈妈的心头肉,任何一点不都会让妈妈心疼。就是时期最常见的症状之一,较大的宝宝腹痛常常会自己诉说,而年龄较小还不会说话的就只能以哭示意自己的不适。所以,妈妈们要判断宝宝的腹痛情况,就必须了解引起腹痛的原因。婴幼儿腹痛的原因比较复杂,现在我们就一起了解一下,并学习掌握宝宝腹痛的护理小妙招。一、婴幼儿腹痛的原因1、肠道蛔虫:蛔虫寄生在人体肠道内,可发生轻微的腹痛,如果蛔虫太多,在肠道内集结成团,造成肠道梗阻,这时就会发生剧烈的持续性腹痛,伴有呕吐。若患儿平素有食欲不佳,面部皮肤花斑样,有慢性绞痛史,需要怀疑肠道蛔虫,患儿在3-5岁时应每年或者每两年常规驱虫。2、胆道蛔虫:蛔虫有钻孔的习惯,有时窜到胆道内,小儿会出现剧烈的上腹部疼痛,在床上或地上翻滚、哭叫。胆道蛔虫患儿时有间断黄疸厌食厌油。3、肠痉挛:肠痉挛是由于肠壁肌肉强烈收缩引起的阵发性腹痛。其发生的原因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受凉、暴食、大量冷食、婴儿喂乳过多等等。本病预后较好,多数可自愈,每次发作数分钟至十分钟,时痛时止,反复发作,腹痛可轻可重,严重的持久哭叫、翻滚,肚子稍硬,间歇时全腹柔软,可伴有呕吐,吐后精神尚好。4、阑尾炎:腹痛的特点是从上腹部或肚脐周围开始,逐渐转移到右下腹,腹痛拒按,此为最特征表现,部分患儿伴有呕吐、腹泻等症状,并非所有患儿都发热,尤其是在病程早期,并无发热及消化道症状,但典型的转移性有下腹疼痛,仍可提示阑尾炎。5、嵌顿疝:小儿有先天疝气病史,嵌顿于外环处或阴囊内,小儿哭闹不安,常伴有呕吐症状。可以发现腹股沟阴囊区肿胀,有一包块,质地较硬。急性嵌顿疝需要急诊手术,少数患儿入睡后疝囊可自行回到腹腔。6、婴儿肠胀气:表现为婴儿突然大声啼哭,腹部膨胀,两拳紧捏,两腿间及腹部蜷曲。多见于一岁内的小婴儿,因过食奶类、糖类或腹内吞入了大量气体产生腹胀而导致腹痛。7、肠套叠:肠套叠患儿发病前可有腹泻、肠炎诱因,少数患儿有回盲部器质性病变,有阵发性腹部绞痛,伴有呕吐,最大特征是大便带血或呈果酱色。阵发性哭闹,间隙时入睡。8、肠系膜淋巴结炎:一周前多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患儿发病时多有高热,39度以上,腹痛部位不明确,多为弥漫性,全腹柔软。部分病人有呕吐腹泻病史。行B超检查多提示:肠系膜淋巴结肿大。9、细菌性痢疾:本病以夏秋两季多发。常起病急骤,先有发烧达39℃甚至更高,大便次数增多,腹泻前常阵发性腹痛,肚子里“咕噜”声增多,但腹胀不明显。病儿脱水严重,皮肤弹性差,全身乏力,应以送至医院治疗为宜。10、急性胃肠炎:小儿除腹痛外有呕吐、腹泻。大便为稀水或稀糊状,常伴有发热。有饮食不洁史。那么,婴幼儿腹痛要如何护理最有效呢?二、婴幼儿腹痛的护理方法1、患儿必须隔离,食具的消毒可在开水中煮沸15分钟,给孩子玩的玩具可用易于消毒的木制或塑料制的。患儿的床单被褥可在日光下曝晒6小时消毒。2、为减少体力消耗和减少排便次数,应让患儿卧床休息。孩子腹痛时可在他腹部放热水袋,但须注意水温不要太高,以防烫伤。3、如果婴幼儿大便又急又快,可让孩子把大便解在尿布上,不要求他坐厕解便,这样可防止肛门直肠脱垂。每次大便后可用温水洗净孩子臀部,并用5%鞣酸软膏涂于肛门周围的皮肤上。如有脱肛时,可用纱布或软手纸涂上凡士林,托住脱垂的肛门,一面轻轻按摩,一面往上推,即可复位。
4、孩子如果呕吐频繁,可短期禁食,医生可能给孩子静脉补液。家长则可喂孩子少油腻的流质,如藕粉、豆浆等。待病情好转,就可尽早进食。这时,可以喂孩子少渣、易消化的半流质,如麦片粥、蒸蛋、煮面条等,牛奶易引起腹泻胀气,所以暂时不要喂给孩子喝。多给孩子补充水分,在恢复后期,应设法引起患儿的食欲,也可以在孩子进食前半小时先让他服用消化酶类药物如胃白酶等,并在饮食中增加营养和蛋白质,开始可少食多餐,逐渐增加,以防止消化不良。5、慢性菌痢的患儿,常有营养不良,故家长更应该合理安排孩子的饮食,除避免生、冷、不易消化和油腻的食物外,为使患儿能在短期内改善营养状况,应结合患儿平时的饮食习惯,注意改进食物的色、香、味和多样化,以引起他的食欲。来源: 妈妈网
本文来源:网易亲子综合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热门搜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宝宝为什么晚上哭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