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五点钟醒6点钟锻炼一下可以吗

早 晟6点起床锻炼半小时,在吃早餐,中餐12点钟。晚餐5点钟一 天尿十次,请问这身体正常吗_百度知道
早 晟6点起床锻炼半小时,在吃早餐,中餐12点钟。晚餐5点钟一 天尿十次,请问这身体正常吗
我有更好的答案
一看就知道你只是问问一天尿10次?是天天这样的就是肾有问题。吃饭时间没有一定的。人并不是只能1天3餐,建议最好的是多餐少食。一天可以吃5次甚至6-7次,不用吃得很饱的,是点到为止就行。
采纳率:46%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吃早餐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书面表达。假如你是Bob, 请根据下面的...”习题详情
0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0%
书面表达。假如你是Bob, 请根据下面的提示给你的笔友Linda写一封信。早上6点半起床,然后刷牙,吃早饭。7点钟坐公交车去上学。学校离家有5公里远,要花10分钟才能到达学校。早上8点开始上课。在学校,我必须要遵守规则。放学后,我要去练习弹吉他。因为我想要加入音乐俱乐部。要求:语言通顺,意思连贯。不能遗漏要点,60词左右。
本题难度:较难
题型:填空题&|&来源:2015-重庆万州岩口复兴学校初一下期期中质量检测英语试卷
分析与解答
习题“书面表达。假如你是Bob, 请根据下面的提示给你的笔友Linda写一封信。早上6点半起床,然后刷牙,吃早饭。7点钟坐公交车去上学。学校离家有5公里远,要花10分钟才能到达学校。早上8点开始上课。在学校,我必须要...”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本题是应用文写作,所给材料极为详细,考生可以根据要点内容进行翻译,不能遗漏要点内容。根据要点内容可知要用简单句,包括主系表结构,主谓宾结构等。根据所给内容本文人称主要是第一人称,时态为一般现在时态。写作时要灵活运用,注意主谓一致,单词拼写正确,尤其要注意短文开头结尾书信的书写格式。分析:
考点1:应用文写作
应用文就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经常运用的文体,包括书信、电子邮件、通知、日记等。 &
一、通知 &
& &通知是传达信息、布置工作、召开会议所使用的一种文体。在英语里有口头通知和书面通知两种。 &
通知一般包括三个要素:①时间;②地点;③活动内容。通知要求简练、用词贴切。通知的具体格式如下:& 1. 标题:在正文上面正中的地方写上NOTICE。 & 2. 正文:说明通知的具体时间、地点、活动内容和注意事项。& 3. 单位:发通知的单位一般写在正文的右下角。& 4. 时间:发通知的时间一般写在正文的左下角。&
二、便条 &
& & &便条多用于同事或朋友之间临时通知或询问某事,包括留言条、请假条等。便条格式近似于书信,一般由称呼、正文、署名、日期等组成。 写便条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
1. 日期:要写在右上角,便条的日期要写出月、日。 & 2. 称呼:称呼应写在第二行,要左起顶格写。便条的称呼较为随便,如:Dear Mom, Liu Jun等。 & 3. 正文:正文应另起一行写。用词要简明扼要。 & 4. 署名:署名要写在右下角,一般只写留条人的姓名。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书面表达。假如你是Bob, 请根据下面的提示给你的笔友Linda写一封信。早上6点半起床,然后刷牙,吃早饭。7点钟坐公交车去上学。学校离家有5公里远,要花10分钟才能到达学校。早上8点开始上课。在学校...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书面表达。假如你是Bob, 请根据下面的...”的最新评论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书面表达。假如你是Bob, 请根据下面的提示给你的笔友Linda写一封信。早上6点半起床,然后刷牙,吃早饭。7点钟坐公交车去上学。学校离家有5公里远,要花10分钟才能到达学校。早上8点开始上课。在学校,我必须要遵守规则。放学后,我要去练习弹吉他。因为我想要加入音乐俱乐部。要求:语言通顺,意思连贯。不能遗漏要点,60词左右。”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书面表达。假如你是Bob, 请根据下面的提示给你的笔友Linda写一封信。早上6点半起床,然后刷牙,吃早饭。7点钟坐公交车去上学。学校离家有5公里远,要花10分钟才能到达学校。早上8点开始上课。在学校,我必须要遵守规则。放学后,我要去练习弹吉他。因为我想要加入音乐俱乐部。要求:语言通顺,意思连贯。不能遗漏要点,60词左右。”相似的习题。百度知道 - 信息提示
知道宝贝找不到问题了&_&!!
该问题可能已经失效。
秒以后自动返回【2003年抗非典】解密鲜为人知的惊人内幕!
查看: 246|
摘要: 2003年是很特别的一年。之所以特别:一则,是以***为核心的新中央领导班子执政后的开始。二则,当年的非典型性肺炎(非典)席卷祖国大江南北,考验了中国政府部门应对大型突发事件的能力。三则,当年的孙志刚事件,废除了实 ...
2003年是很特别的一年。之所以特别:一则,是以***为核心的新中央领导班子执政后的开始。二则,当年的非典型性肺炎(非典)席卷祖国大江南北,考验了中国政府部门应对大型突发事件的能力。三则,当年的孙志刚事件,废除了实施多年的收容遣送制度,全国各地成立了现在的救助站!2003年的新年伊始,广东突发传染病流行,死了一些病人。由于病因不明,导致了多数人的恐慌,谣言四起,老百姓大量的屯积生活日用品,米、面、粮、油、盐之物,一时脱销,又加剧了老百姓的恐慌!后经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的极力抢救,应用大剂量的激素和抗病毒、对症治疗、支持疗法等措施,非典病人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于是钟南山举世闻名,被称为抗非典英雄!但是,在非典英雄钟南山背后,发生了一些鲜为人知的惊人内幕,今天解密,以飨网友!其实在非典英雄钟南山背后,另有一位更大、更重要的英雄:就是中医泰斗邓老(邓铁涛)。详情如下:当年钟南山运用上述的综合方案抗非典后,病情难以控制,紧急求助于邓老,问有没有办法?邓老赶过去会诊,并开出中药,每个病人每天吃两剂中药。病人服中药后,第二天病人呼吸平稳,第三天后,分泌物大大的减少(主要是痰),于是采取中西结合的方式,最终控制且治好了非典,没有再死人,也没有后遗症。邓老曾接走了36个非典病人,接到他的单位:广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由他亲自治疗,而后全部治愈,无一死亡,无一有后遗症,也没有一个医护人员感染,创造了奇迹!之后不久,非典在北京暴发流行,北京的医院,自发派出了一个由中、西医专家组成的,医学专家组,到广东考察,看广东是如何治疗的。返京后,刚要按广东方案实施救治,被北京市卫生局紧急叫停。卫生局表态:不管别的地方有没有用中医治疗,也不管效果如何?北京是不准用中医药的。在天子底下,犯法的事情不能做!(注: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管理法》规定,任何传染病禁止使用中医、中药)正在这关键时间,北方的中医泰斗焦老(焦树德)出面了,焦老亲自打电话给广东的中医泰斗邓老,并说到:看来只有我们两条老命出面,看能否救救病人。焦老的意思是:由他们两个中医泰斗,联名上书中共中央***、国家******,只有他以国家元首的身份才能破除《传染病管理法》的禁令。于是焦老写好报告,由他的秘书坐飞机赶到广州,邓老也签字了,其秘书又马上坐飞机赶回北京。焦老通过特殊的渠道,把报告送给***办公室!***收到焦、邓两老的联名报告后,紧急批示:原文如下:非典肆虐,国难当头!我们可以充分发挥,传统中医、中药的优势,使之中、西医相结合,尽早、尽快、砌底消灭传染病!该报告急转***总理***,温总理也作出批示,急转***副总理***(***兼任卫生部长,原卫生部部长张文康,因非典言论不当被免),***马上赶到北京市卫生局,召开在京的中、西医专家共50多人,在广东抗非典的治疗方案基础上,因地、因人、因时节的各异,研究出适合北方病人的治疗方案,之后,经过北京的医学专家的努力,终于消灭了非典这一传染病!当时,南、北两地,如果没有中医药的介入,要想消灭非典是不可能的事情。后来,国际卫生组织(WHO),曾大力的向世界各国,宣传了中国中医药抗击非典的成功事迹!并问到,是否可以让中医成为抗击传染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但因种种原因,而未遂!非典之后,海外华人地区,尤其是台湾、香港、新加坡的等地的中医、药学专家。写了大量的文章,砰击大陆的一些曾经反对中医、且攻击中医是伪科学的那些专家、学者们,并引经据典的证明了中医不是伪科学,是拯救人类的好医学!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邓铁涛,中医学家。70多年来,精心研究中医理论,极力主张“伤寒”“温病”统一辨证论治。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常务理事,全国名老中医.1916年10月生,广东省开平市人。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名老中医,内科专家。日,93岁的邓铁涛教授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国家三部委联合评定为“国医大师”并获证书,邓铁涛教授是广东唯一获此殊荣者。★邓老治疗咳嗽经验方:鹅不食草,黄皮树叶,凤尾草,积雪草,车前草,苏叶,马勃(用于风寒兼湿型咳嗽)★辨证论治的同时不能否认事物的共性,只要这些事物的主要矛盾是相同的,就可以用就如本文所示案例,用一张方子解决50个人的问题,看似不是辨证论治,其实是辩证后的同病同治。1968年我带学生到广东顺德县陈村公社巡回买疗,6月适逢当地防洪.农民兄弟于堤上露天而宿,三天之后感冒咳嗽者甚多。乃均同学诊察数人,所见证候大抵相同:微恶风寒,微发热,头身重痛,疲倦乏力,院闷,咳嗽,痰白或黄而稠,咽喉不利,舌苔白厚而腻,脉浮滑。思该地乃南方鱼乡,气候卑湿,其人多有内湿,加之抗洪露宿,外受风寒,外邪引动内湿,邪束肺络,发为咳嗽,此为外感兼湿之咳嗽,治以疏风散寒、除湿祛痰之法。即与学生就近采集草药,配方如下:鹅不食草2500克,黄皮树叶2500克,凤尾草1000克,积雪草2500克,车前草2500克,苏叶500克(前六味均为鲜品),马勃30克。上七味药煎水一大锅,50多名患者,每人一碗,一次服完,服后疗效甚佳,其中40多入症状完全消失,特别是有一患者反映,咳已数月久治未效,竞此一碗“凉茶”(凉茶为广东人对中草药煎剂的俗称)而愈。事后同学们不解地问我,您不一一具体临证,用同一剂药冶疗五十多位患者,岂非违背了祖国医学所倡导的辨证论治?我首先就上述病例进行了讲解。曰:因患者都生活在同一的地理气候环境之中,都因抗洪露宿而得病,虽具体诊察的病着不多,但他们都是体质结实的青壮年,且均是微恶寒,微发热,头身重痛,咳嗽痰稠,肮闷,倦怠等证,很有代表性。于是立同一治法,处同一方药,取鹅不食草、黄皮树叶、苏叶辛温,疏风散寒解表,行气燥湿化痰为主药。因患者本有湿浊内郁,且多为盛实之体,需防温郁化热,故用凤尾草、积雪草、车前草清热利湿,使内部之湿浊从下焦分利而出,不与外邪搏结为患,而为佐。马勃辛平,入肺经,清利咽喉为使。上药七味共奏疏风散寒,除湿祛痰之功,使50多位患者一饮而愈。因为事物的矛盾有共性,也有个性,只要我们能够通过调查研究,把握住事物的主要矛盾,拿出相应的解决办法,问题就能引刃而解。治疗疾病也是如此,上述病例就是因有具体的共性特点:同一发病前提,同一发病地点和气候环境,同一临床表观。也就是说 他们的主要病因是同一的。虽没有逐一诊视,但根据其共性的特点,已将主要矛盾掌握在手,实践的结果证明这一看法是对的。小知识点:1、邓老所用黄皮树叶是什么?黄皮树叶,为芸香科植物黄皮的叶。黄皮树春季开白花,结近球形浆果,果皮黄色,故名“黄皮果”,其叶也被称为黄皮叶。味辛、微苦,性凉,气香,入肺经。功效祛风解表,止咳平喘,行气止痛。2、方中所用凤尾草是何物?凤尾草为凤尾蕨科植物凤尾草的全草或根,生于海拔800m以下的石灰岩缝内或墙缝、井边。性凉,味微苦。清热解毒,利湿、凉血止血。用于黄疸型肝炎、肠炎、便血、尿血等。关注微信公众号:maca18300为您推荐,最新最全面的健康养生,美容养颜,锻炼减肥资讯。您的随身健康顾问 微信:maca138000学习中医祛痘,偏方消斑,中药治脚臭,口臭,打呼噜,脱发,阳痿早泄偏方减肥等常识。【主治】肝硬化。 【组成】太子参 鳖甲(醋炙)各30克 白术 茯苓各15克 楮实子 菟丝子各12克 萆解18克 丹参10克 甘草6克 土鳖虫3克。 【功能】健脾护肝补肾,活血化症软坚。 【用法】土鳖虫烘干研成细未。水三碗,入鳖甲先煎半小时,纳诸药煎至1碗,冲服土鳖虫末,渣再煎服。日一剂【加减】酒精性肝硬化加葛花;肝炎后肝硬化加黄皮树叶30克;门脉性肝硬化加炒山甲10克;牙龈出血加紫珠草或仙鹤草30克;阴虚无湿者去萆解,加山药 15克、石斛 12克。【按语】肝硬化属中医症病、膨胀范畴,病因不一,病理复杂,但不外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以致气血痰水瘀积于腹内而成。邓氏根据几十年临床经验,认为本病多由湿热邪毒或虫蛊、酒毒侵犯肝脏日久所致,属本虚标实之证;治当扶正祛邪、标本兼固;用药精当、平和,化症不伤气血,补益不碍症消,为不可多得的治疗肝硬化之良方。【方解】方中茯苓、白术、甘草健脾益气;太子参补而不燥,气阴双补,甚为合宜;楮实子擅治水气蛊胀,配菟丝子补肝而益肾,此乃虚则补其母之意;丹参一味,功同四物,养血活血;土鳖虫、鳖甲皆灵动之物,活血软坚化症;萆解则助四君以祛湿健脾。诸药合用,共奏健脾养肝补肾,活血化症软坚之功。重症肌无力属中医“痿证”范畴,而根据疾病不同阶段再结合西医分型,又可属于中医的不同病证。笔者临证将该病分为8种证型论治,由于脾胃气虚多为常见证型,故拟健脾益气汤,针对重症肌无力(西医分型:眼肌型;中医辨证:脾胃气虚证),症见以上睑下垂或伴斜视、复视,目睛转动不灵或上下睑闭合不全,伴见四肢倦怠,少气懒言,气短胸闷,纳呆食少,思睡,大便稀溏,舌质淡,苔薄白,脉沉者疗效良好。组方&&黄芪30~90克,党参15~60克,白术15克,茯苓25克,炙升麻12克,柴胡12克,当归15克,陈皮12克,炙甘草5克。用法&&每日1剂,冷水煎沸20分钟,日服4次,每次150~200ml。方解&&脾与胃相表里,为后天之本,处中焦,为气血生化之源;职司运化,为气机升降之枢机。脾主肌肉、四肢,上下睑属脾,主升清;胃主受纳,主通降。若脾失健运,脾虚气陷则胃气亦弱,故运化失职,气机升降不利,胃受纳失权,则见肌肉、四肢无力,上睑下垂,四肢倦怠,少气懒言,纳呆食少,大便稀溏,脉沉。脾胃气虚,气血生化乏源,肝藏血,开窍于目;肾藏精,主骨生髓。肝血不足,肝窍失养,肾精不足,精明失濡,“精散则视歧,视歧见两物”,故见斜视、复视,目睛转动不灵或上下睑闭合不全。针对脾胃气虚证,取方补中益气汤合四君子汤治之。二方合用,属相须伍用,前者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之功,后者具有益气健脾之效,故共同增强了益气之力。使用此方治疗此型,最切合病机。加减&&上睑下垂严重,加药对葛根、桔梗;斜视、复视或目睛转动不灵,加药对枸杞子、桑椹;四肢倦怠、少气懒言,加药对大枣、灵芝;气短胸闷,加药对郁金、瓜蒌皮;纳呆食少,加药对炒神曲、山楂;大便稀溏,加药对车前子、补骨脂。&&(中国中医药报)&&[健康养生中老年人养生]国医大师邓铁涛,中华全国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全国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教师,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广州中医药大学邓铁涛研究所所长。享受***特殊津贴。擅治心血管疾病,擅于运用中医脾胃学说论治疑难杂症,如重症肌无力、萎缩性胃炎、红斑狼疮等。国医大师邓铁涛三大秘诀 治未病一身无病到天年国医大师邓铁涛:中西医,养生不是一回事国医大师邓铁涛生在中医家庭,父名梦觉,毕生业医。幼受熏陶,目睹中医药能救大众疾苦,遂萌生行医之念。1937年,20岁的邓铁涛从广东中医药学校毕业,时至今日,经历了中医事业大半个世纪坎坷曲折的他,依然没有放弃对中医药的热爱。邓老治学,博而不失其精,实而不失其高,近而不失其远。他既重视理论又着力于临床,脾胃论治,挑战重症肌无力,益气除痰治冠心病,提出五脏相关学说;年逾古稀,还日夜思虑中医药问题,为振兴中医,弘扬祖国医学大声疾呼,情深意切。说到中医发展,邓老提到中医四大经典:四大经典(《伤寒论》、《温病学》、《黄帝内经》、《金匮要略》)是根,各家学说是本;临川实践是生命线;仁心仁术乃医之灵魂;发掘宝库与创新技术革命相结合是自助创新的大方向。简简单单的概括,言简意赅,一语道出中医的根本和医生的职业道德。仁心仁术是医之灵魂,上工治未病是医之战略。更是将医之道德、医之技术作为从医治病的最高准则。邓老说,养生在中国有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不过首先要区分两个概念:西医养生和中医养生。西医养生主要指保健,主要指有形之体,是一种主动的行为,是通过各种现代科学手段,改善生活形态,祛除疾病的的危险因子,使用药物与抗氧化食物等;而中医养生主要指卫生,包括有形之体与无形之神,是一种被动的行为,主要指对疾病等潜在的危险因素进行提前的预防和防卫,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使肌体保持在一个健康正常的状态。这也就是治未病的中医防病治病理念。国医大师邓铁涛:食养法,杂才是正道在谈及现代人最为关注的饮食养生时,邓老笑了笑:饮食养生作为中医养生的一个方面,但是在现代大部分人眼中可能就是自己所理解的养生,也是现代养生的一个偏向。现代养生,大部分只注重饮食养生,其实,饮食养生只是养生世界中的一员而已。饮食养生关键要有合理的膳食结构,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邓老说,中国人盐的摄入量超标,脑溢血、高血压等疾病与此相关。因此,最好做一个杂食动物,顾名思义,就是不忌口,不养成饮食依赖,什么东西都吃。不忌口的同时也要注意不偏食,偏食会导致多种微量元素的缺乏,造成营养不良。杂食养生,也要注意,要配合适量的运动,要让所有吸收的东西都消耗掉,营养充分吸收,不能只吸收不运动,这样就与杂食养生相背离。不过,邓老指出,在选择饮食的同时,个人要根据不同的身体素质进行选择,饮食要让身体感到舒适,夏天的时候,可以选择西瓜之类的应季瓜果蔬菜,吃西瓜祛暑就是这个道理。过敏体质的患者就要远离致敏源,禁食那些容易过敏的食物。邓铁涛,广东省开平市人,1916年10月生,我国著名中医学家,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中医药学会中医理论整理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09年,邓铁涛教授被国家三部委评定为首批“国医大师”,他是广东唯一获此殊荣者。他擅长心血管疾病及内科杂病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他研制成功的中成药有冠心丸、五灵止痛散等,都有较好的疗效。邓铁涛教授现今已97岁高龄,仍耳聪目明,思维清晰,每天给人看病,从未有疲倦之态。他是怎样养生的呢?邓老经常告诫自己的学生和晚辈,养生最重要的是“养心”,人只有七情和合,平心静气,才能长寿。要进行七情调节,便需要不断修炼自己的精神世界,逐步做到心胸豁达。邓老性格温和,待人和蔼,他的学生及家人从未看他跟谁生过气、发过脾气。现代研究表明,发怒、郁闷、惊恐等不良情绪,容易产生应激反应,使人体内分泌紊乱,血管紧张,免疫功能低下,久而久之,容易产生心脑血管疾病,易得肿瘤。最常见的例子如突然发怒的人,容易诱发血压升高、心绞痛发作甚至心肌梗死。以动促静,修炼静心功。这一点,最有名的是佛家与道家的坐禅。现代研究表明,静坐可以使全身放松,代谢减慢,促进机体自我修复能力。邓老每天清晨或入睡前,常常要进行这方面的修炼。其要点是:双腿盘坐,静坐时自然闭目,含胸拔背,双手自然垂放于两腿上,上半身稍向前倾,舌尖轻抵上腭,全身放松。可以不加意念,听任平素的呼吸习惯,约50次呼吸即可。此法不但可以在清晨或入睡前帮助静心,还能在旅途奔波中帮助安定心神。寄寓书法,练字养心神。邓老从年轻时就喜好书法,他常说,多年的书法练习,使他受益匪浅。,练字能够陶冶人的性情,从医学上来说,通过练字,可以转移注意力,使身心进入“忘我”的境界,从而减少不良情绪。不但书法有此功效,琴棋画等也能使心神得以静养。充足睡眠,调神养心。要想身体好,必须注重睡眠质量。各地区长寿老人调查结果表明,寿星们睡眠质量都相当高。邓老每晚10点准时上床睡觉,转天早晨6点钟起床,中午要小睡半个多小时。为保证高质量睡眠,邓老无论春夏秋冬都用温热水浴足,有时在水里还要加些活血的中草药,浴足过程中同时用双手按摩、揉搓脚背及脚心,以加速脚部的m液循环,每次泡脚10—30分钟。食疗药治,养心妙法。邓老比较喜欢吃橙子与榴莲,夏天则吃些苦瓜,这些对养心有帮助。研究表明,橙子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与微量元素,常吃橙子的人,猝死发生率较低;而榴莲则具有温养心肾的作用,且富含钙质,有助预防骨质疏松,减少骨折发生,若吃后具有上火感觉,可进食适量山竹以解其温热;夏天适当吃苦瓜则可以清心火。常吃这些食物可以促进心脑血管比较柔韧、健康,为他的长寿奠定坚实基础。你知道3月17日是中国国医节吗?曾有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许多人其实并不知道这个节日事实上,中国国医节已经走到了第87个年头,业内人士表示“其实不光普通市民,一些医学院的学生都不一定知道有这样一个节日。”国医节的来源于日,全国281名医药团体代表在上海集会,强烈反对国民党政府卫生机构主管余云岫等人要求废止中医的议案。为纪念抗议的胜利,医学界将3月17日定为“中国国医节”。宽大的木质写字台上,放着一杯茶,那是用来提神儿的。桌后的墙上,挂着漂亮的书法挂画,上书“路志正调养脾胃18字诀”……在这个古香古色的中医诊室里,一上午的时间,91岁的国医大师路志正接诊了10位患者,门诊结束后,路老丝毫不显疲态。路志正:养生最怕“过”多年以来,路志正体检的身体各项指标从没出现过异常,被称赞为90岁的年龄,40岁的心脏。在与记者谈及老年人养生的秘诀时,路老很认真地说,养生最怕“过”饮食不能过——甘能让人满“生活条件好了,再加上中国传统的尊长敬老的传统,给老人安排的饭食是越来越好。”路老说,好东西面前,往往控制不住食欲,一不留神就容易吃过头。要把握一个原则“粗细好坏”都要吃,但都不能过。路老说的粗细好坏中的“坏”,其实就是指的是“肥甘厚味”的饮食,他认为,这些大鱼大肉会增加老年人的消化负担。而对于甜食,路老尤为主张尽量少吃。“甘能让人满。”路老一边在记者的本上写下这句话,一边解释道,甜的东西吸收很快,所以开始吃饭时不要吃甜的。“你看中国那个八宝饭,都是最后再上。吃水果也一样,饭后待会再吃。”穿衣不能过——过紧易招病天冷时,中老年人常常裹得严严实实。其实,穿衣过厚也对健康不利。“不能怕麻烦,衣服要随时增减。”路老说,穿衣过多,身体易出汗,阳气不能泄越,便干扰了人体阴阳平衡。当然,中老年人穿衣也不能过紧。“穿衣太紧,不透气,病就爱上身。”路志正中医技术传承人、长子路喜善说,温热不透气,中老年女性就容易感染尿道炎,尤其是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病。而对于男性来说,前列腺也是最怕热的。又紧又厚的冬衣,也会给前列腺炎的发作提供良好的环境。运动不能过——天冷尤忌静“要多动”。这是路老给多个患者开方时不忘叮嘱的一句话。越是天冷,越不能躲在屋里不运动。路老说,“多运动,就可以保持大便通畅。”老年人常常会因有便秘的困扰,多动就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这个麻烦。而路老自己也是将运动贯穿到日常之中。“出门诊时动不了,我就在车上运动。做做头部运动,活动下手。在楼下等的时候,我就把腿脚运动了。”多出去活动,以外动四极,内养脏气,才能保持充沛的精力。“老人、年轻人都一样。生命在于运动。”路老笑说。李辅仁:饮食素而淡 心态坦而安李老认为,老年人饮食当以素淡为主,少吃甜食,少吃脂肪类,多食水果及蔬菜,他自己平时就吃得非常简单,也不吃什么特别贵重的补品。他认为,中国人传统饮食中带糖的食品很多,如元宵、粽子、月饼,所以他有意识地不吃糖,长期坚持下来,至今和高血压、糖尿病不沾边。李教授把保持坦然心安、少留遗憾作为养生的重要原则。他虽然身为中央领导人的保健专家,但每天坚持在医院替普通百姓看病。为病人着想,他开出的药方以简单、方便、有效著称,尤其反对开“人情方”,妄用贵重之品,他称之为“害人不利己”。邓铁涛:注重午间养生法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一日起居十分规律。每天早上起床,他先是静坐、做50个呼吸吐纳自我保健按摩,喝一杯热开水或花茶,再打一会八段锦;早餐后他会练半小时到一小时的气功,然后读书、看报、练书法、写文章等,到中午(11:00~12:00)时,他会饶楼散步10圈;午餐后看看报纸,然后午睡(1:30~3:00),读书、看报、写文章等,傍晚打太极拳;晚餐后,看会儿电视,到21:00开始洗澡(冷热水交替),之后邓老会做30分钟气功、看看书,23:00之前准时睡觉。在他规律的起居中,我们可以注意到,邓老经常会在午间下楼围着小区空地慢慢踱步,走上10来圈,直至身上微微出汗、浑身温暖舒坦才回家。他称这种方法为“午间散步采阳养生法”。从中医的角度来看,正午是一天中自然界阳气最盛的时候,人体内的阳气跟自然界一样达到相对旺盛的状态,选择这个时候背部朝阳散散步,可进一步提升体内的阳气,从而起到采阳补肾的作用。不少老年人身体虚弱,怕冷、疲劳、腰膝酸软冷痛、气短乏力、夜尿多。这跟体内肾阳不足有关。有上述症状的中老年人及阳虚体质者,甚至是经常感到精力不济、经常无精打采爱打瞌睡的年轻人,不妨学一学邓老的“午间散步采阳养生法”。颜正华:养好肾更长寿96岁高龄的国医大师颜正华也有自己的长寿养生秘诀:“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劳逸结合、运动锻炼、适当服用保健品。”颜老说,“饮食有节”指的是饮食要有节制,不乱吃、不吃饱,粗粮、细粮都要吃,30%荤70%素;“起居有常”说的是生活要有规律,每晚10点左右入睡,早上6点左右起床;“劳逸结合”就是工作和休息相结合。运动锻炼就是成为一种习惯,用颜老自己的话说,“运动锻炼特别重要,生命在于运动真是一点没错。”颜正华认为“可以让养肾成为日常生活当中的一种习惯,在日常的饮食、运动、情志、志居当中轻松实现养肾,才符合现代的养生理念和潮流,做到了以上这些可以延缓衰老、健康长寿。原标题:老中医李可辞世,国医大师邓铁涛痛陈:新快报讯 记者郭晓燕报道 2月7日中午1时,著名中医李可辞世,享年83岁。昨日,广东省中医院李可的弟子们共同哀悼了他。国医大师邓铁涛委托表达了他的哀痛:“我们中医药界失去了一位大将。”李可致力于中医临床与研究52年,崇尚仲景学说。他16岁就参军,曾在彭德怀西北野战军做战地记者,解放后曾两次蒙冤入狱。正是在冤狱期间他开始研习中医著作,1963年出狱后他成为全国第一批赤脚医生。影响李可中医药探索方向的是一个心衰濒死的老太太。那时患者的脉都摸不到了,血压也没有了。李可开了四逆汤变方3剂,附子用到45g,老人不识字的儿媳妇在悲恸和慌乱中将3剂药一起煎煮,半天内给婆婆灌了下去,3个小时后老人居然活过来了,还能坐起来。李可得知附子已用到135g,震动极大。自此,李可开始尝试以重剂救治重危急症与各种疑难杂症,每次救治都亲自熬药喂药,等病人脱离危险了再走。即使某些有毒中药他也大胆尝试,自拟处方三十多付,是我国当代中医界独具特色的临床大家,他独创的“破格救心汤”曾成功治愈千余例重症心衰病人。李可除了精湛的医术让弟子们拜服,他无私的医德也让人仰视。雒晓东是李可在广东最早的一批弟子,6年多来,他见证了师父的医德,“不管是开名车来的,坐飞机来的,还是只送一盒茶叶,送一箱方便面来的病人,他都尽心治疗。”&& &两会期间,记者就“中医药的发展问题”采访了93岁高龄的著名中医学家邓铁涛先生。邓老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和实施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的措施”,使每个关心中医药发展的人,无不欢欣鼓舞。发展中医是建设中国特色医疗事业的关键,发展我国的医疗事业,一定要重视中医药的作用,走自己的道路。平等对待中医,真正实行中西医并重。在谈到中西医并重的方针时,邓老说西医是以病为本,以生物为主医学,在微观方面的研究是有长处的;中医是以人为本,在保护人的前提下进行检查和治疗。一个是宏观医学,一个是微观医学,两者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应互相渗透、互相融合。邓老还举出我国科学家钱学森和英国科学家李约瑟的观点来说明,中医的理念是先进的,方向是正确的。他说,医学将来的发展要讲人道主义,而中医强调仁心仁术,符合这样的标准。毛泽东说:“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他认为,中西医结合最高的境界是理论上的结合。中西医并重并不是强调平均主义,不是中医界和西医界的平均分配,更重要的是发挥中医药的作用,充分体现中医药的社会价值和在我国医疗事业中的战略地位。目前,应重点加大在农村、城市基层第一线的中医医疗力量,不断轮训帮助提高基层医生的学术水平。邓老说,广东最近试办了一期针对乡镇医生的中医技能轮训,学员十分满意。如果基层医生都能广泛应用中药、针灸、推拿等简易技能,就能在疾病轻浅的阶段及早解决问题,实现“治未病”,从而大大减少重大疾病的发生和降低医疗费用。学我者必须超过我。2005年,邓铁涛拿出个人积蓄在广东省中医院设立“邓铁涛中医药人才培养奖金”,邓老说,振兴中医,人才是根本。在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吕玉波的支持下,中医院实现了请国家级名中医当老师,临床带教。实行学我者必须超过我,要求我的学生,在学我的学术基础上,必须要超过我,有所创新,把眼光放远,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了解新技术革命的成果,这样生生不息,中医才能不断发展。&治未病是高于世界医学品位的举措。邓老认为,中医治未病是高于世界医学品位的一种举措,是世界没有的,我们为此感到骄傲。邓老说,“治未病”应该比《黄帝内经》要提高一步,不是从成人开始,要更提前一点,在“怀孕”的时候就开始,也就是中央所提倡的优生优育,优生优育就是治未病,一生出来就是健康的、活泼的。中医科研应走自主创新之路。邓老说,中医科研应走自主创新之路。中医在“抗非典”中起到了独特的作用;中医在艾滋病治疗中也有良好的前景,我们要看到中医药对当代医学发展的作用和贡献,要坚持中医科研的自主创新。比如要坚持进行经络的研究,中医的针灸与按摩以及诊断、辨证论治、药物归经,都离不开“经络”,针灸师有经络理论的指导与只知扎针不知经络者其疗效大异。邓铁涛,男,汉族,1916年11月出生,广州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1938年9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广东省名老中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他治疗重症肌无力屡获良效他重视脾胃提出了五脏相关学说他每每在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关键时刻亮剑坐在面前的邓铁涛满头银发,面色红润,气度不凡,这位中医界的神奇人物,虽然九十有三,但是挺直的脊背、炯炯有神的目光、快捷的思维方式,和他的名字有着神似。四处呐喊为中医半个多世纪来,他经历了中医事业的坎坷曲折。一直以来,邓铁涛始终考虑着&中医出路何在&这样一个大问题,一直为中医学的继承与发展呕心沥血,魂断梦系,奔走呐喊。谈到目前中医界存在的问题,邓铁涛说,从解放后中医的数量变化可以看出问题。建国初期,中医是157万人,最近卫生部统计中医的人数是27万,这意味着尽管人口在膨胀,但中医在迅速萎缩。事实上,中医在很长的一个历史阶段,都是在很艰难地前行。上世纪80年代,一些人不重视中医,国内出现崇洋媚外的思潮,重视进口药,甚至中成药也要用日本产的。中医历尽挫折,生存艰难,发展更无从说起。邓铁涛一直在跟中医萎缩的趋势做着抗争。眼见中医事业日渐衰落,邓铁涛感到很痛心,内心十分着急,他常常辗转反侧、夜不能眠。邓铁涛暗下决心,要在自己有生之年,尽己所能跟中医不断萎缩的趋势作斗争,让中医发扬光大。终于,机会来了。上世纪80年代,邓铁涛一直为中央领导同志看病,并与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看病过程中,他用疗效说话,领导一次次被中医的神奇疗效折服,邓铁涛也同时利用与中央领导的密切关系,在中医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为中医的振兴、崛起说话。1985年,邓铁涛第一次以普通共产党员的名义,写信给中央领导徐向前元帅。徐帅有心脏病,一直找邓铁涛看。1985年,徐帅来广东过冬,有一天吃了西瓜,到夜晚便拉肚子,然后感冒、发热。凭经验,徐帅每次发热都要20来天才能退,随行人员早已习惯,没打算找邓铁涛。看着徐帅难受的样子,徐帅的夫人提出找邓铁涛试试看。邓铁涛为徐帅认真诊脉后说道,徐帅吃了西瓜是肠胃受寒,所以要给他驱风寒治疗腹泻,还给点温散药来解表。服药后第2天,热稍退,再改用清热法,结果1天烧就退了。烧退了,而且是只用1天就退了平常要持续20多天的热,徐帅舒服、轻松了许多,他和夫人都十分感谢邓铁涛,徐帅随行的医生(学西医的)也觉得邓铁涛很了不起。这时,邓铁涛诚恳地向徐帅表达了让中医发扬光大的心愿。徐帅被打动了,马上承诺要向中央反映情况。邓铁涛十分激动,回家后立即奋笔疾书,向徐帅写了一封情真意切、感人肺腑,要振兴中医的信,&中医在鸦片战争以后,受尽歧视与摧残,但仍巍然独立,与现代医学并存。解放以后,受改造中医思想的影响,中医药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没有得到重视,出现后继乏人、乏术的局面。如果再不花力气去抢救中医学,等现在的老中医都老去,再去发掘就迟了。发展传统医药已明文写入宪法,但我们失去的时间太多了,必须采取果断的措施,使之早日复兴。&这封信,首先徐帅批示,然后胡耀邦、乔石也作了批示,到了卫生部部长崔月犁批示,才用了7天。到了1985年的49次国务院会议,在时任国务院主要领导的重视下,会议决定成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86年12月,国家中医管理局正式成立,中医终于有了自己的家。从此,中医发展加快了脚步。对于中医的问题,邓铁涛从不含糊,中医每每遇上风吹草动的事情,他总第一个挺身而出。1990年,国家进行机构改革,邓铁涛听说中医药管理局要被精简,他立即牵头我国各地名老中医再次上书中央,这就是在中医药界著名的&八老上书&(邓铁涛、方药中、何任、陆志正、焦树德、张琪、步玉如、任继学)。他们提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不能撤销,其职权范围和经费不能减少,另外还建议各个省都设立中医药管理局。1个月后信访局回信,同意&八老&的意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得以保留。第三次上书时刚好&八老&在广州授徒。邓铁涛发现中央总的政策要&抓大放小&,而且有很多中医院准备合并到综合医院,中医学院合并到西医学院。&八老&又着急了,于是又联名上书朱镕基总理,提出对中医、西医不能抓大放小,西医是壮年,中医是少年,你抓大放小,中医就活不了。结果朱铭基总理批复了,原来有6个中医学院想合并,结果只有两个合并入了西医院校。非典流行期间,邓铁涛第四次上书。随后,吴仪在当年5月8号召开的中医座谈会上,强调中医对非典有防治的办法,然后中医才介入到防治非典中。邓铁涛将个人命运与我国中医学事业命运紧紧相连,在古稀之年,他把自己日夜思考的中医药问题写成论文《中医学之前途》,提出了20世纪80年代中医事业的前进方向,中医药学往哪里发展等令人深思的问题。邓铁涛认为一是要向历史请教,二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因素是&内因&,中医之兴亡,将取决于现代之中医,如果目标一致,团结合作,中医的振兴经过艰苦努力是可以做得到的。生命不能言弃作为医者,他有着一颗仁爱为怀的心,多年来,他不仅用自己高明的医术尽心尽力为患者解除身体上的痛苦,而且还尽己所能从精神上、经济上帮助他们早日康复。他说:&每一个生命都是宝贵的,我们不能轻言放弃。&重症肌无力治疗至今仍然是世界性的难题,这是一个高风险的病种,重症肌无力危象可多次发生,一次抢救成功则易,而第二、第三次抢救成功则难。针对重症肌无力危象,邓铁涛参与抢救过数百次。2003年的4月,湖南安乡12岁男孩林林罹患重症肌无力,在某大医院上了呼吸机后被告知救治无效。打听到邓铁涛擅治这种病,林林的父母将房产变卖,筹得仅有的1万元钱辗转找到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过5天的治疗,病情虽有好转,但1万元已告罄。拿什么来救自己的孩子?4月17日,绝望的父母冲入ICU,拔下了林林身上的呼吸机套管和氧管,捏着孩子瘦削冰凉的小手,看着他艰难地睁开双眼后,无奈地准备离去。听到消息后,当时已经87岁的邓铁涛第一时间往12楼的ICU病房赶,进入监护室时,林林已奄奄一息,张着口努力地呼吸,气息将停。邓铁涛翻开被褥,发现孩子骨瘦如柴,不禁又急又心痛:&小孩瘦成这样,单靠药物哪能起作用?&说完,老人家马上拿出带在身上的5000元,叮嘱ICU护长:&快到营养室买鼻饲食物,要保证每天所需能量,有胃气才有生机。&他又对ICU主任说:&重上呼吸机,费用我先垫。&邓铁涛为林林免费提供中药&强肌健力口服液&鼻饲,还再三嘱咐医护人员要加强护理,给林林吸痰除痰,翻身拍背,清洁口腔,适当增加饮食量等。孩子终于有救了,4月21日,邓铁涛再次来到患儿床边。孩子看到了一位慈眉善目的老人,护士告诉他说:&这是你的救命恩人邓爷爷啊&。孩子的眼眶湿润了,插着气管无法说话,示意护士拿纸笔,歪歪扭扭的写了几个字:&邓爷爷,你为什么要救我?&邓铁涛倒一下子被问住了,&学雷锋,希望你长大报效祖国。&老人的话言简意赅,孩子领悟了。4月28日,患儿小林脱离呼吸机。孩子的父母也回来了,一见邓铁涛,双双下跪,邓铁涛搀扶起孩子父母给予安慰。5月6日,气管切口封上;5月12日,转入普通病房;5月19日患儿可以自行吞咽饮食;5月23日拔除胃管,终于解除了鼻饲食物的痛苦,孩子吃饱饮足,此时体重已增加至21千克,可以步行活动。邓铁涛在抢救患儿的同时,还请香港的方女士帮忙支付了2万元。有热心人知道消息后,又送来1万元,还清了所欠医院的费用。日,小林出院随父母回到湖南老家,广州名医治好小林的消息轰动当地。上海一位姓戴的先生,气管切开后依靠呼吸机维持生命,得到邓铁涛寄去的处方而获救,《文汇报》记者用&连续八个月寄药方,爱心飞过千山万水,上海患者幸遇广州华佗&报道这一事实。日,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到甘肃省科技厅一位干部感谢信函:&多年来我一直疾病缠身,自2004年底情况越来越糟,2006年初自觉不行了&&两年多了,经过邓铁涛教授不断调治,病魔象抽丝般剥去,至今我已经从躺着都呼吸困难的人,变得可以去户外走动生活自理,对于一个几近死而复生的我来说,再造之德救命之恩感念之情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邓铁涛悬壶济世四十余载,永志不忘勃兴中华传统医学交谈人物·邓铁涛·
1916年生于广东省开平县。幼承家学,后攻读于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从事中医工作40余年。现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会顾问、中国中医药学会中医理论整理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名老中医。专著有《学说探讨与临证》、《耕耘集》、《邓铁涛医话集》、《邓铁涛医集》等。交谈动机
去年,整个中国遭遇了一个新名词———非典。目前,非典病例再现广州。在人与病魔的殊死抗争中,广东率先提出了中西医结合治疗非典的新方法。广东省中医界的领军人物———已经86岁高龄的邓铁涛,当仁不让地站在了这一治疗实践的最前面。
中医在治疗急、重症方面,到底能起什么独到的作用?邓铁涛有着深刻的见解。中医着力培正气
记者:邓老,您是什么时候开始接触非典病例的?
邓:去年1月7日,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急诊科收治了一名持续高热、呼吸衰竭的患者,这是广州地区最早报告的居民感染非典的病例。当时,我就知道了这种病。但真正参与治疗,是从1月28日救治一名感染非典的医护人员开始的,她是和叶欣同时病倒的。
记者:这名病人怎么转到您手里治疗的呢,最后的救治效果又如何呢?
邓:当时对于非典的治疗,都是采取西医的方法。这名病人是大德路省中医院急诊科的护士长,也是我徒弟的爱人。在西医已经治疗了一段时间的基础上,我采取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通过电话会诊治疗。三天后她开始降温,最后痊愈出院,而且一边肺的阴影也没有蔓延到另一边肺。
记者:您所说的辨证论治,通俗地讲是怎样的呢?
邓:当面对一种发生在人身上的病时,西医的途径是找到这种致病的病毒,再将它杀死,达到治愈的目的;而中医不计较具体是什么病原体引发的疾病,不追究具体的病型,不讲究治病,而是治病人。中医把着力点放在病原体进入人体后,病毒与人体正气斗争所表现的症候以辨证论治。中医不像西医把病毒杀灭在体内,而是注重培养人体自身的正气,再通过排汗、排尿等方式,给病毒找一个出路,让病毒排出体外。非典与气温有关
记者:在去年非典流行期间,您曾经断言6月天热时非典就会自己“走”,是吗?
邓:那是在去年2月一次名老中医谈春季多发病会上,我谈到了非典的走势。
记者:事实证明您的判断很正确。
邓:中医有气运学说,按照《黄帝内经·七篇大论》中五运六气学说,去年是癸未年,是“火运不及之年,司天之气,为太阴湿土;在泉之气,为太阳寒水”,所以这一年的气候以湿寒为主导。而非典的致病物质与气候有关,这种湿寒气候适合这种邪气(病毒)的生活、繁殖,因而非典大规模暴发、流行。而到了去年6月,天气转暖,湿寒过去了,所以非典也由南到北渐渐没有了。香港的淘大花园受影响最大,在我看来就是因为淘大花园本身的小环境是特别的湿寒,空间密闭,又不透风,更利于非典的流行。所以,对非典的预防最简易的措施就是开窗通风,去湿寒。中医可治急重症
记者:在去年抗非典斗争中,广东提出了中西医结合治疗非典的方法,您怎么看待中医在抗非典中所发挥的作用,有什么样的评价?
邓:抗击非典,向世界证明了中医对危重疾病、烈性传染病是可以找到应对之法的。不仅是非典,我有一个朋友在美国,他用中医疗法在维持治疗一个艾滋病患者。现在世界上常用的治疗艾滋病的“鸡尾酒”疗法,需要很多钱,原理就是取很多种西药的某一种特别有效的疗效,把它们混合起来。这其实就很类似中医的汤剂了。而对免疫功能的疾病治疗,本来就是中医的强项。对治疗艾滋病的研制应该要请中医参与。我敢下这个定论,中医的参与会让治疗艾滋病有突破性的进展。
记者:但为什么社会上一般人对中医治疗有见效慢、时间长的印象?很多人得了慢性病会找中医,而患了急性病就不敢求助中医了。
邓:这是对中医的误解,而这种误解和近代中医的发展有关。“五·四”运动以后,西医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解放后,实行公费医疗,定点的医院全部是西医院,因为中医还一直停留在个体开业的阶段。这种局面造成了中医很少能接触到急性、危重病人,没有实践的机会,人们也就以为中医治不了急症。老一辈的中医,比如我小时候,和父亲一起开办家庭医院,或者到病人家里去出诊,什么样的疑难、危重病情都见识过,治疗过。
举个例子:空军医院曾经接诊过一个误吞了螺丝钉的婴儿,只有10个月大,钉子卡在小孩的胃那里。第三天孩子开始发烧、抽搐,还一度休克。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孩子年纪太小,怕过不了麻醉关、感染关,西医不敢开刀把钉子取出来。无奈之下,他们找了中医张景述求助。张看了以后,把骨碳粉和进稀饭里调匀,喂孩子吃下去,又给他吃了一汤勺蓖麻油。12个小时后,小孩就顺利把钉子排了出来,保住了性命。其实当时张开的方子是个古方,出自清代的《验方新编》中“误吞铁钉”一篇。
所以,中医对治疗急、重症是很有一套的,不仅是靠历代积累下的古方和经验,对新出现的病例,辨证论治的方法都有很好的疗效。不是中医治不了病,只是缺乏传承。解放前中医有40万医护人员,西医只有几万,到今天中医有50万医护人员,西医已经发展到了500万,中医的发展远远落后了。
记者:听说,您近年来的主攻方向好像也是针对急、重症的治疗的?
邓:对,主要研究重症肌无力的治疗。我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接触到重症肌无力的病例,当时觉得这个病很有意思,就一直研究了下来,开始从临床中慢慢积累。上世纪80年代,我招了两名研究生,把重症肌无力作为一门学问,从科学角度专门研究。1991年我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从2001年起,我开始专攻重症肌无力的最后阶段,也是最危险、最致人死命的呼吸微像(呼吸麻痹)。这个阶段的治疗病死率是36%-40%,但三年来,我们一共抢救了21例出现呼吸微像的重症肌无力病人,无一死亡。大医真诚德为先
记者:听说很多病人找到您时,已经是因病致贫、病情也毫无希望了,但您不但自己出钱为他们治疗,而且不管抢救风险多么大,情况多么危急,您从不会放弃对他们的治疗。
邓:去年6月,一对湖南来的夫妻带着他们12岁的男孩住进了省中医院。孩子得的就是重症肌无力,也出现了呼吸微像。家里为了救他变卖了家产,在湖南最好的医院治疗始终不见好转。他们带着最后的1万元钱,抱着最后一线希望来省中医院,一来就住进了ICU。但你知道,ICU病房的呼吸机一开,最少一天都要2000元钱,还要买很贵的营养液当饭吃。住了五天,孩子的父母觉得没希望了,就把小孩扔在了ICU,自己跑了。我的徒弟打电话把这件事告诉了我。在电话里我说,第一钱我来出,第二病人绝对不能走。由于小孩当时已经不能吃药片了,我就把研究时自己保留的口服液拿出来给他吃,很快就不用上呼吸机了。病情好转后,我在香港的徒弟又为他募捐了2万多元钱,让小孩可以顺利出院,最后他的父母也回来了。
记者:您觉得对一个医生来说,医德是不是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邓:中医一向对医德很重视。孙思邈的《千金方》第一篇就是《大医真诚》,这是每个学习中医的人必须读的一课。张仲景的《伤寒论》序言中,也强调了医生对病人不能以贵贱论。医德在中医的传统中占有很重的分量。振兴中医终生愿
记者:去年年初,您和企业合作向市场推出了以您名字命名的“邓老凉茶”系列,我想知道,作为一名德高望重、知名的老中医,您为什么在86岁高龄时,决定进入商界呢?
邓:我不是进入商界从商,我只是把我的知识转化成了生产力,服务大众健康。在非典期间我曾经在互联网上公布了一个预防非典的药方,其实就是在“邓老凉茶”主方的基础上添加形成的。中医的指导思想不是等有病了来治,而是强调未雨绸缪的预防。就像你说的,我这么大年纪了,不缺名也不求利。你再给我一两百万我的生活也不会有什么改变了。让我天天吃鱼翅,我怕会吃坏;让我睡总统的大床,我也睡不下。我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服务大众健康,在这个基础上,推广中医、弘扬中医、振兴中医。广东人有喝凉茶防病的习惯,但是现在人们生活条件改变了,生活方式也变了,体力劳动大大减少了,需要一种新的适应现代人的凉茶配方,来为人们的健康提供更强有力的保障。记者:您曾经悬壶济世,也曾经教书育人,现在又服务于大众健康,在这三种角色中,您最认同哪一种身份?
邓:我最满意的就是培养了众多弟子,可以桃李满天下,让中医后继有人。但我最重视的还是中医的振兴,可以说,中医不兴,我死不瞑目。
(转引自 金羊网 )各打50大板,到目前为止的10几个回复,有说邓老没有断准病而误治的——请不要说医死的。有说邓老儿子在其它医院治不好而亡的。不过,对于各种说法最终都能指向其中一个结论:那就是,邓老号称中医泰斗,没有办法用中医理论和中药治好儿子的病,或者认为儿子的病还是西医治疗比较好——虽然最后也没治好。请问,上面十多层楼的网友,你们是否同意我的这个结论。我的另一个结论:就是,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都不要人为地制造“泰 斗” ,不要搞 全能 医生,要把自已培养成其中一科,两科的专家。医学研究如此广大,能成为一科的专家或者经验丰富的医师,已经难能可贵了。怎么 自认泰斗 或 接受 别人赠与的高帽 而飘飘然!!我想,邓老自已都不会将泰斗 二字当真,所以,才会有其中的一种说法——给儿子找更专业的医生——虽然还是死了!!再跟 花游水 王清任说一遍,你们 这样用抵毁西医的方式来宣传中医,直令有志中医者苦笑!!!为了帮助网友解决“中医泰斗”邓铁涛妻子、儿子因误诊死亡情况”相关的问题,中国学网通过互联网对“中医泰斗”邓铁涛妻子、儿子因误诊死亡情况”相关的解决方案进行了整理,用户详细问题包括:RT,我想知道:中医泰斗”邓铁涛妻子、儿子因误诊死亡情况是真是假哦?,具体解决方案如下:解决方案1:照这么说,举出几个著名西医的亲人因误诊死亡,就可以说明西医是伪科学? 这件事情即便是真的也没有任何意义。通过对数据库的索引,我们还为您准备了:中医泰斗"邓铁涛妻子、儿子因误诊死亡情况是真是假哦?照这么说,举出几个著名西医的亲人因误诊死亡,就可以说明西医是伪科学?
这件事情即便是真的也没有任何意义。===========================================中医泰斗"邓铁涛妻子、儿子因误诊死亡情况是真是假哦?后来作者做了补充说明。不知被被这位"中医泰斗"误诊贻误病情而死的患者还有多少?要... 更希望不要在其他中医信徒上重演。】 邓铁涛的儿子经常便血,他辨证为肠胃湿热,吃他...===========================================中医泰斗"邓铁涛妻子、儿子因误诊死亡情况是真是假哦?具体可参看有关的杂志论文报道。
上述情况对于一位中医学泰斗是不可能发生的失误... 那从医的这几十年还不误诊多了去了,可能吗?邓老的儿子都继承了祖业,继续从事中医,现...===========================================为什么韩国人要把中医当作韩医来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死亡者10.6万人;1997年,中国210万人因西医药物反应住院,19万人因此死亡,相当于... 87岁的中医泰斗、广州中医药大学的邓铁涛教授在第219次香山科学会议上谈及中医药...===========================================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中医泰斗”邓铁涛妻子、儿子因误诊死亡情况,这没什么奇怪的。我一位同学,某市级医院里水平数一数二的中医师,最擅长的就是小儿科,小孩子的病到他那边经常一两帖药解决问题,结果自己的孩子随便一个小病他都治不好,还经常越治越糟糕。有次小孩又病了,挺严重,他老婆发短消息给我,请我帮忙,我的回话只有一句:“请代我求求你老公,不要再给这孩子吃药了。”她回消息告诉我:“他答应不管孩子了,不给孩子开药了。”我看到回复之后,就再不管这事情。第二天孩子的母亲发消息给我:孩子好转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因为事关自己的亲人,关心则乱,四个层面中最高层的神已经混乱了,这时候再去开药将大失水准,违背了“冲气以为和”的原则,结果没事变小事,小事变大事。他的孩子不过是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小症状而已,不用去管自己会好,被他给治坏了。但给不认识的人治病,心里没有牵挂,经常能符合“冲气以为和”的原则。邓铁涛擅长用药,却未必清楚这里面微妙的精神因素。在这一点上,钟南山比他高明,自己女儿得了非典自己不治,给邓老治,活了。人的生命,无非神、气、精、骨、筋、皮六层。传统中医中,以祝由治神,以针灸行气,以汤药调精,以推拿、按摩、刮痧刺激骨、筋、皮。这六层是个整体,层层之间互相支持又互相牵制,不管从哪一个层面入手,只要辨明阴阳虚实,采取相应手法都可能对病症造成一定的影响。
上一篇:下一篇: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早上五点多钟有滴滴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