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时奥莱网O2O预约是否真的会送表带?送什么样的表带?

10年后的O2O会是什么样?无人机、无人汽车盛行 - O2O,无人机,虚拟现实 - IT之家极客微软苹果资源内容字号:段落设置:字体设置:搜索精准搜索请尝试:10年后的O2O会是什么样?无人机、无人汽车盛行来源:作者:-责编:晨风原标题《10年后 O2O会是什么样?画面太美不敢看》,编辑酌情修改。2015什么创业领域最火?改变人们城市生活方式的O2O领域最火,火到美团遭遇黑公关,火到O2O创业公司满天飞,火到著名经济学家许小年都抱怨“O2O创业很多不接地气,没创造价值”。Uber、滴滴打车狼嚎被刷爆单,大量补贴落入了黑色产业链手中。但不管怎么黑,O2O确实在中国火起来了。现在火,未来十年呢?未来10年的科技大发展情况下,O2O将会发展成什么样子?我们将通过对未来的展望,看看现在O2O创业哪些是值得投资与加入,哪些注定会消亡?物流和交通:管道物流&无人机物流&无人汽车盛行由于管道技术的发展,人类在进入工业文明之后便解决了城市的生活用水问题,使得城市的居住人口密度不断上升,人类聚居圈--城市的扩大不再受限于水源。我们进一步发挥想像,基于“磁悬浮”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管道物流”系统,不仅可以用于超级快速列车(Space-X的CEO马斯克提出的),并且可以用于城市内的快速物流。快到什么程度?快到一个1000万人口的城市,城市管道物流系统可以达到将货物半个小时送到手。各种智能物流管道,直通小区、写字楼。不管你在北京的一环还是十环,享受的快速购物、快速订餐服务,服务速度以及质量都是能被科技保证的。管道物流。“未来之城”的核心组成元素。管道物流解决了“物流”的问题。无人机、无人汽车解决跨城交通及物流的难题。可以想像的是:建立在核心关键城市的大型仓储中心。将能通过无人机快速高速运转,1小时快速送达。整个中国将建立省级的物流中心100个,国家级的物流中心20个,遍及整个中国。整个中国将变成一个超级大的商城。全球最大的“商贸之城”将在中国产生。无人驾驶的电动车、载人无人机,进一步解决了城市的严重交通问题。“阅兵蓝”将再现北京,并且出现在更多的千万级一线城市。私家车将变成奢侈品,各个城市的交通,将会被控制在3-5家无人自动驾驶的行业垄断级交通公司手中。整个出行也将变得非常方便,类似广州、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半个小时,能全城快速送达。开通的更多的无人自动驾驶高速专用路线,将能保证这一点。并且,管道物流也带来新的好处,人与物的交通,将严格被区分开来。城市和社区:城市在变大,社区在变小由于无人机、无人自动驾驶汽车的出现。将使得城市之间的分隔变得不再明显。你有可能住在天津,上班在北京,也可以住在沈阳,上班在天津。甚至是住在南京,上班在上海。由于自动驾驶的汽车&无人机。上班路上变得更加轻松。起床起得早可以在里面听听音乐睡觉,也可以玩玩游戏看看新闻。就算距离远到是跨城市,也没关系,因为距离感已经被机器驾驶所消灭了。智能交通将一切变得更加舒适。城市的规模将变得更大,有可能使得整个珠三角、长三角、京津翼等地区变成一个超级大都市。城市变大了,事实上社区是变得更小了。我们可以在更远的地方买房子。住得没有那么拥挤,而生活起来也将更为舒适。所以所住的社区,将变得更加人性化,社群化。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住在一个社区的人将有更多共通的兴趣与爱好。因为可选的地方更多了,相对而言,整体房价也将变得更加便宜。社区与社区之间的沟通将变得更加频繁,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也因更智能的社区,而得到重组。选择自己喜欢的社区,并且加入与自己合得来的社区,将成为未来选择居住地的重要主题之一。城市以及社区的变化,带来了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买东西,不再依赖于线下实体店。而更多的依赖于物流。第三产业服务业,在城市以及社区生活的改变中,也将发生着变化。诸如家政服务,上门服务,可能将更多的变成机器人产业。扫地、洗衣服,这类工作全智能化程度将持续增高。人类也进入了人工智能的生活方式的时代。虚拟现实和零售业:实体零售的灭亡&虚拟街的产生一切的零售业都是基于人群的聚集而产生。因为整个中国的人的居住地,将变得更加分散。智能交通与管道物流将变得非常强大。逛街,在未来可能跟现在的“去图书馆,去博物馆、艺术馆”一样。线下的店铺以及零售业将消亡。虚拟商城将变得空前发达。借助于VR技术,我们将实现类似的与现在逛街一样的效果。更别说更丰富的虚拟现实娱乐活动了。各种借助虚拟现实的电影、大型演唱会、大型的足球比赛,大型的综艺节目,大型的游戏竞技比赛,将比现实的电影更有真实感,更丰富,吸引更多的人。可能一个节目,能有海量的用户参与,如足球比赛,受限于场地,不可能允许百万级的人同时观看。但在虚拟现实里面,这一切将非常有可能发生。这种大规模的用户参与将完全的颠覆物理空间的娱乐类型活动,将使得虚拟现实变成一个更加影响力巨大的空间。在虚拟现实大发展的时代,可以说是实体零售业的终结。不止电影业、音乐、竞技比赛都将发生全面的改变。可以说人类生存方式都发生改变,人类创造的一个按照自己意愿发展的异度空间了。现实世界的零售因为吸引力的下降,实体交易可能会进一步失去人们的焦点,智能物流的产生进一步使得实体物品交易变成水电、空气一样的存在。虽然有市场,但是并不是人们消费的核心主体,最大的消费主体可能是虚拟现实里面的产品。饮食和互联网:互联网“流状食品”渗透加强由于各种虚拟现实产品在争夺人们的注意力,人们在饮食方面更加注重的是实用性,而不是“欣赏”。人们的社交,不再依赖于“请客吃饭”,而是在“虚拟现实”的世界中,相约“撸一局”。所有的生意,变成了虚拟现实的一部分。那此时饮食而言,只是成为了保证人们在虚拟现实中生存的必要条件。或许黑客帝国就是世界的未来。对于包含的方便性而言,互联网流状食品渗透加强。人们吃饭可能都会为了追求快捷高效,而直接食用流状食品。为了保证营养的均衡,食品科技将进一步发展。食品科技公司将诞生出更多的巨头与垄断型公司。租房O2O:日渐衰落的市场在未来10后以后,由于智能交通以及管道物流的高度发达。在性价比合适的社区买上一套自己的房子,将不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人们将精力更加多的集中于虚拟现实的世界中。所以租房这个产业注定会灭亡。无须更多的笔墨。旅游:精品旅游才是未来由于智能交通的盛行,旅游将变得十分盛行。唯一的问题不是交通与时间的问题,而是旅游的产品的问题。如果仅仅是辛苦的去风景优美的海滩、山青水秀的桂林,那何不在虚拟现实的世界中寻示完美呢?旅游,精品旅游将变得非常重要。大众旅游将不可能发生,因为现实的世界绝对不会比虚拟的世界更完美。虚拟的世界就是PS弄出来的,这绝对是想怎么美就怎么美。但现实世界呢?人多了垃圾就多,环境必然变差,现实的世界难以承载数以亿计的旅游。所以,精品旅游将依然是奢侈品。可能只有少部分富人才有时间与精力去享受。大众旅游这个应该不会发生。制造业:实体商品低廉化,“制造业”变成“智造业”由于核聚变的可控化与装置的小型化。将带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无处不在的能源将让我们的交通变得更加便利与智能。无线充电技术让我们的无人机、无人驾驶汽车无须担心能源的问题,不止降低了重量,而且让飞行器飞行成本以及管道物流成本变得非常低廉。能源、物流是现代城市的基础,构成了城市人生活方式的基础。基于取之不尽的能源,未来智能机器人的自动化制造,真实物品的制作成本将变得低廉。唯有经过精巧设计的产品,才能赢得市场。所以制作不是制造业的竞争力的关键,创作才是的关键。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将能让我们的制造技术更富创意性,虚拟现实里面设计的产品,将大大丰富现实世界的物品制作。未来的城市,产品私人定制化、个性化、小众化将更为明显。新能源以及虚拟现实将带来全新的生产-制造-销售方式。能源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智慧制造,将会全面的变革整个人类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联结,不再只是沟通,更渗透到智慧合作,创造合作,创意众筹,智造共筹时代。“制造业”变为“智造业”正是未来10年最为重要的转变。虚拟现实的人类社会社区3.0是以移动社区为纽带而联结在一起的新一代社区。也是2010智能手机盛行后的最主流的人类生活方式。未来虚拟现实的产生,各种人工智能、智慧物流、智能交通的产生,还有低廉清洁核聚变能源的涌现,将进一步的变革整个社区3.0的生活方式。人们的生活将最终进入社区4.0时代。也就是虚拟现实时代。社区,网聚人的力量。未来的力量的基础不再是物理制造业,而是虚拟现实里面的人类智慧的联结。各个行业都因为全新的社区4.0的虚报现实基础,而变得如梦如幻。人类的生活方式由此进入了全新的纪元:社区4.0时代。未来的生活工作方式,将以社区4.0为核心,创造全新的生活工作方式。所谓的O2O不再是O2O,而是虚拟与现实一体化。虚拟即现实,现实即虚拟。通过虚拟现实实现智造业,通过虚拟现实实现娱乐业、文化产业、教育产业、旅游业的全新变革。社区4.0作为人类聚集的新方式,由于虚拟现实的渗透性增强,必将取代社区3.0,成为未来10-年最主要最主要的生活方式。分享:相关文章:|||||||软媒旗下软件:|||||||||||||||IT之家,软媒旗下科技门户网站 - 爱科技,爱这里。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由盛而衰的O2O,在明年还能笑傲江湖吗?
2015年对于整个O2O行业来说,可以说是风云变幻、大喜大悲的一年。上半年资本市场对于O2O行业还非常看好,同时无数的O2O创业者也拿到了融资;然而到了下半年,大批的O2O平台开始倒闭,即便是行业里的一些垂直巨头也纷纷开始抱团取暖,资本市场对于O2O也开始冷淡,O2O甚至成为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短短一年,一兴一叹,O2O从极盛走向了极衰。难道O2O真的就没有希望了吗?剩下来的O2O们在2016年该怎么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要想知道2016年O2O该怎么走,我们就必须看清楚2015年的中国O2O江湖,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为此,笔者从以下六大行业现象来总结2015年的O2O。
一、政策:大环境利好和“红线”
1、大环境利好
在今年的3月5日,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把以互联网为载体、线上线下互动的新兴消费搞得红红火火”正式将整个互联网+以及O2O推向了高峰。随后即便是在O2O遭遇寒冬之际,国务院再次发文支持O2O,明确鼓励生活服务类O2O,指出应大力推动吃住行及旅游、娱乐等生活服务业在线化,促进线上交易和线下服务相结合,提供个性化、便利化服务。
从整个大环境来看,我们可以看出国家正在通过互联网+来引导经济转型。也就是说未来中国的经济火车头要靠互联网+为主导的消费型经济来拉动,同时也带动新兴产业的发展以及传统行业的全面升级。那么在这个转型的过程当中,会不会有痛?当然会有;会不会有失败的企业?有,而且有很多。但是从整个互联网+的长远发展来看,痛只是短暂的,创业失败再所难免,但最终整个国内经济却会涌现大批优秀的O2O平台。而从这一届的乌镇互联网大会我们可以看出,国家对于整个互联网+可谓是史无前例的支持,各种与互联网+相关的讨论大会也是非常激烈。
2、不可触碰的红线
交通运输部于日发布《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和《关于深化改革进一步推动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既给予了网约专车合法地位,但同时也明确网络预约出租汽车(即专车)经营者,应承担承运人责任,应取得出租汽车经营许可,并按有关规定经考核合格后,取得相应的从业资格,不得以私人小客车合乘(拼车、顺风车)名义提供运营服务。
那么也就是说这个政策一出台,很多兼职做司机的私家车主,恐怕都将退出专车平台,从政策的角度来看,是要保障乘客的安全,但是这一政策也引来了众多司机和专车平台的意见。其中滴滴出行就提出专车平台通过对汽车、乘客资源的灵活匹配,不但让出行安全、便捷、舒适和高效,也让数百万司机获得了工作机会和劳动报酬,而这还只是中国共享经济的开始,我们期待文件修改能够顺应和推动中国共享经济发展的大潮。
从交通部的这个政策我们可以看出,政策对于O2O平台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一旦不允许私家车用作专车,必然会导致滴滴出行等出行O2O平台面临生存 危险。我们也可以看到,政府不会由着O2O行业任性发展,相关红线政策的出台,对于部分企业而言将迎来阵痛期。
二、 上市:O2O企业钟情新三板
提到上市,我们会发现这么一个现象:O2O企业都特别钟情于上新三板。日前旅游O2O驴妈妈、医药服务O2O康之家等O2O平台又纷纷涌向了新三板,还有一大堆O2O的创业公司在等着排队进入新三板。也许很多人都会有疑问:为什么O2O企业都喜欢上新三板?
1、对于挂牌新三板,大家的首要目的几乎都是一致的。如今VC创投市场不好混了,O2O难以融到更多的资金,那么登陆新三板就可以马上解决融资难的问题。通过新三板,直接建立了融资渠道。不过并不是所有的新三板上市企业都那么幸运能够融到资,很多新三板企业的股票成交量少得可怜。
2、还有一部分的O2O企业想要挂牌新三板,是为了能够得到政府丰厚的补贴政策,基本上每个地方政府对于当地挂牌上新三板的企业都有不同的优惠政策和补贴。比如海南,针对于企业成功在新三板挂牌最少可获得一次性奖励60万元,还会针对在不同的股权交易市场挂牌企业给予不同奖励。这个奖励对于很多初创企业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资金了。
3、挂牌上新三板还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借助股权激励的方式把核心员工留住,让企业的骨干以股东的身份参与到企业的经营,与自己同进退,大家绑在一起更容易把事情做起来。
当然这只是大多数O2O公司选择上市的几个主要原因,每家想要上新三板的O2O企业还会有着自己的战略考虑。对于很多O2O来说,上新三板也许是他们应对资本寒冬期一条不错的出路。
三、合并:整个行业合并频现
说到整合,今年O2O领域的最大四个整合案例莫过于滴滴快的、58赶集、美团点评、携程去哪儿之间的合并。对于行业垂直细分的老大老二们纷纷选择合并,很多人也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那么从整个O2O行业的现象来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呢?
其一,资本驱动。今天很多天使投资、投资机构在每一个细分行业都不只会投资一个平台,他们会同时投资几家平台,然后只要其中有一家平台能够胜出他们就能成为赢家。就拿大家比较熟悉的美团点评合并案例,其背后的红杉资本即是美团的投资方,同时也是大众点评的投资方,2010年红杉资本A轮投资2000万美元,是美团第一轮到第四轮的投资者;2003年就成立的大众点评,2006年获得红杉资本100万美元投资,随后的C轮、D轮红杉资本都有跟投。也就是说,对于红杉资本来说,与其看到自己的两个孩子打得死去活来,损害的都是自己的利益,不如让他们和好成为真正的一家人。
其二,抱团取暖。说到抱团取暖,最为明显的是美团,在不断扩充产品线、进军O2O之后,美团去年以来的激进式发展,导致了美团的烧钱速度大幅加快。而尽管如此,美团团购的市场份额在大众点评与百度糯米的双重挤压下也开始不断缩水。与此同时,美团的竞争对手也变成了拥有腾讯背景的大众点评、百度背景的糯米以及阿里巴巴背景的口碑,美团的融资也遇到些许困难,于是美团不得不选择抱团取暖的战略方式。其实在整个O2O资本寒冬期,不仅仅只是垂直巨头们会抱团取暖,还有一些行业内较小的O2O平台也会抱团取暖。
其三,称霸市场。不论是滴滴快的,还是58赶集,他们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称霸整个市场,最为典型的当属滴滴快的,一个背后是腾讯,一个背后是阿里,两家通过不断烧钱,最后把众多的竞争对手都给烧死了,只剩下滴滴和快的两家公司,最后彼此之间你干不掉我,我也整不死你,大家合并成为一家人称霸整个市场岂不快哉?这也说明了互联网行业的特性,最终每一个细分行业都很难同时容纳多家公司共同生存。
其四,BAT幕后竞争推动。说到这四大合并案例,其实都脱不了与BAT之间的关联。尤其是携程与去哪儿之间的合并,当美团与大众点评合并之后,百度糯米自然而然就面临了一个更强大的对手,为了不输给竞争对手,百度于是推动了携程与去哪儿之间的合并,为自己的O2O大战赢得一枚关键的棋子。
四、反目:两大典型反目现象
反目成仇在任何一个充满竞争的领域都会存在这种现象,O2O行业同样如此。不过纵观整个2015年O2O的发展历程,有两大反目现象比较典型。
1、O2O平台与服务方反目
一个比较明显的现象是58到家与美甲师的剑拔弩张。最开始吸引美甲师安心依附58美甲的是薪资政策,而现在却因为频繁调整让美甲师们无法拥有安全感,一场美甲师与58到家的对峙就这样发生了。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笔者认为是以下三个原因造成的。
一个是重模式的原因导致。大家都知道,重模式相较于轻模式而言,不同的就是重模式需要付出更高的成本,58到家的美甲师都是采取平台招聘,而不是与美甲院达成合作的轻模式,无形之中成本也就越来越高。再加上58到家在招聘开始时承诺给予员工过高的薪资,最后又无法兑现。
另一个原因则是58到家的过度补贴所导致。因为58到家对市场的过度补贴,导致了58同城的利润大大缩减,在利润大减的情况下,58到家想要的自然是缩减成本。此外,由于补贴所带来的用户量增长只是短暂现象,并没有培养出忠诚的用户,最终也导致了平台的订单量没有实际增多,58到家自然也就会解约一些美甲师。
还有一个原因则是58到家树敌过多。美甲O2O是一个竞争相当激烈的市场,河狸家、秀美甲等美业O2O对于58到家美甲业务构成了极大的冲突;此外在家政、搬家等领域的O2O平台也对58到家造成一定的竞争压力,无形之中就导致了58到家的战线过于分散。
2、阿里美团反目
众所周知,美团发展之初阿里巴巴就成为了美团的股东,并一直占有美团10%左右的股份。阿里巴巴也一直想加强对美团的控制权,并最终通过美团来布局自己的O2O战略。然而美团却始终不想被阿里所掌控,最终与大众点评走到了一起。随后阿里决定退出新美大,并全面扶持自家的O2O平台口碑网,之后美团与口碑网的竞争开始日益激烈。
从阿里的角度来看,守住了O2O也就是守住了支付宝,而微信支付以及整个腾讯都是阿里最大的竞争对手,美团与点评合并之后全面导向阿里,则是阿里无法忍受的;从美团的角度来看,王兴一直都想成为BAT三强之外的最新一强,不想被他们三者之间任何一方所掌控,但迫于局势的无奈,王兴最终选择了腾讯,是因为王兴明白腾讯可以给予自己更多的自由空间来掌控新美大,但是阿里却不一样,马云是一个掌控欲极强的人,一旦投入阿里怀抱,王兴的巨头梦就难以实现,最终只会成为阿里的附庸。
五、倒闭:本年度O2O行业最明显的特征
提到O2O倒闭,这个现象恐怕是整个行业最为明显的一个特征。餐饮O2O、社区O2O、美业O2O、洗车O2O、旅游O2O、教育O2O、房产O2O、婚庆O2O等几乎每一个细分O2O领域都倒下了无数的创业平台,一时间O2O成为了人人口中的伪命题。都说成功会有很多偶然因素,但是失败的原因却总有着惊人的相似,O2O同样如此。
1、忽略线下体验,不懂传统行业。O2O平台当中有很多都是来自于互联网领域的创业人士,这些人大多都不太懂传统行业,就想直接杀入到这个行业并意图称霸整个行业,这就导致了一个不良的现象:所有的O2O平台都只顾着盲目扩张,却忽视线下的用户体验。最终用户体验不好,平台也就难以走得长远,只能是昙花一现。
2、低频次、非刚需。都说O2O是伪需求,这个不完全对,但是说O2O不是伪需求,这个也不完全对。很多O2O需求只是平台用钱补贴所创造出来的一种需求,这类需求的频次非常低,并非是用户的刚性需求,如此一来就无法培养平台的用户活跃度。有些用户可能在当时消费了,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之后恐怕已经想不起该平台来了。
3、烧钱过度。烧钱本身并不是一种错误,有哪个平台不需要推广运营就可以做起来?但是过度烧钱就会导致平台面临资金链的压力,甚至有可能出现资金链断裂的现象。很多O2O创业平台都是想通过天使的融资,然后烧钱砸用户商家数据,进而想依靠数据来套取A轮融资,而A轮的也想通过烧钱获取市场份额来套取B轮,如此就形成了一股恶性循环。一旦资本市场中途撤出或者不对其再看好,就必然会面临倒闭的可能。
4、同质化严重。O2O的竞争在很多方面与当年的团购存在着极大的类似性,由于缺乏足够的门槛,很多创业者一窝蜂地涌入到了O2O。这无形之中就导致了每一个细分行业都出现了数百甚至数千的竞争者,可是市场容量就那么多,每家平台又没能做出自己的特色出来,最终也就导致了同质化竞争过于严重,大多数耗不起的平台也就逐渐被淘汰出局。
5、无法标准化。O2O服务尤其是上门服务,难以标准化是制约其快速扩张的重要原因。很多O2O行业的服务对于个性化都有着特殊的要求,这对于O2O服务来说是一项挑战。
六、入口:新入口之争
互联网+的兴起,对于所有的传统行业来说,都面临如何转型的难题,而同时巨头也在争夺传统商户方面掀起新入口大战,其中以百度、腾讯最为显著。腾讯打造微信公众号商家入口,而百度则推出本地直通车连接3600行。
1、微信公众号。今天,微信公众号已经成为了很多传统企业转型移动互联网的工具。微信公众号能够帮助商家快速积聚忠诚的粉丝,并且能够让商家与粉丝之间形成有效的互动,这也吸引了不少的商家都开通了微信公众号。不过对于大多数的微信公众号来说,他们正在面临两大难题。
第一个是交易的难题。不可否认的确有一些商家通过微信公众号带来了一定的客流量,但是如何让用户通过微信公众号直接下订单成为了无数商家共同面临的难题,多数商家还没有培养出用户这种消费习惯;第二个难题则是微信公众号无法形成统一入口。这就导致用户需要某种商家服务之时,很难通过微信某一个公众号满足多数服务需求。
2、百度本地直通车。今年5月,百度对外称要砸钱200亿扶持百度糯米,显然是要以百度糯米为中心布局O2O。百度本地直通车整合手机百度、百度地图、百度糯米三个APP,以此来强化百度O2O与线下商家的合作关系,这与美团58到家等只聚合上门服务类平台不同,百度本地直通车意在连接本地中小生活服务商户。用户有服务方面的需求时,可以直接在搜索结果页面优先看到附近商家的信息,进而可以即时产生消费行为,以百度钱包打通交易闭环,让商家与用户的连接更为简单直接。
一头连接用户,一头连接本地商户,相比微信公众号而言,百度本地直通车解决了统一入口的问题,用户想要什么服务,直接文字或者语音搜索就能呈现出附近最优质的商家。对于商户而言,只要该用户在搜索相关服务,本地直通车就能直接将其推送给用户,着实能够帮助很多传统商家连接移动互联网的困扰。但同时百度本地直通车也需要不断提升平台自身的用户体验,培养通过本地直通车完成整个服务流程的用户习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形成用户粘性。在商户方面,百度本地直通车能否吸纳更多本地商户借助互联网+成功转型,以及在其他O2O平台入驻的商家是否会更看重百度的流量而选择本地直通车,仍要看后期功效。
2016:依然笑傲江湖?
兴奋也好,哀叹也罢,2015年O2O场场大戏足够精彩,除了以上六大行业关键词,其实还有一个,那就是独角兽,如e袋洗、58到家、微票儿……但在接下来一年能否活得滋润,还得看各家本事了,笔者想和大家探讨的是,2016年O2O谁还能笑傲江湖,尚有唱戏之份?或许要考量以下三大方面:
一、借用大数据
大数据对于O2O企业来说,具有重要的战略指导意义,能够帮助传统企业更好地做出企业决策。但是大数据不同于其他的技术应用,不光需要技术基础,最为重要的是需要一定的行业数据积累,而这个过程又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那么,O2O平台们就完全可以借助其他平台的大数据。
比如BAT的大数据,眼下他们完全开放了自己的各个传统行业大数据,百度通过数年来的用户搜索积累,已经积累了每个传统细分行业的足够用户和商家数据,能够帮助O2O做出更好的用户分析;阿里积累了足够的电商数据以及用户消费购买行为数据,腾讯则积累了足够的用户社交数据,这些大数据的积累对于O2O做出更好的企业战略决策都具有重大意义。
二、拥抱巨头
不论是对于想要转型走O2O之路的传统商家来说,还是对于垂直细分O2O的各家平台来说,拥抱巨头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微信公众平台基于微信这个巨大的用户基础之上,是移动互联网的第一入口,它能够帮助O2O以及传统商家打造一个社交窗口,提升自己的品牌形象;而百度本地直通车则能为本地中小生活服务商家提供连接用户的入口。笔者认为,2016年BAT等巨头势必将深化用流量入口连接各个垂直O2O服务的玩法,以此形成对现有的O2O模式包抄合围,这或许让现在活得很好的O2O平台开始焦虑起来。
对于各大垂直O2O平台而言,主动拥抱BAT或许会活得更好,比如微票儿就是一个典型案例,腾讯急需建立自己的电影O2O服务入口,与阿里影业抗衡,微票儿正是整合腾讯QQ电影票,借力微信入口,在短短一年两轮融资,迅速崛起。
可以肯定,2016年BAT之间O2O争夺战将更加凶狠,而谁最终能在巨头杀伐之下逆势而上,谁又能得到BAT和资本的青睐,这显然将是贯穿2016年的大戏。
三、回归线下体验
2015年纯粹的烧钱补贴已经给了我们血的教训,所以到了2016年我们不能再走这种老路了。对于多数用户来说,烧钱并不能培养他们的忠诚度,他们往往都是补贴在哪里,他们就去哪里。O2O平台们只有真正提升了自己的线下服务体验,做好最基层的服务,如此才能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更好地避免同质化竞争,最终得到消费者的认可。我们不得不承认,在2016年的O2O之路上,将会有更多线下服务体验好的传统企业走出来。
总体看来,通过对2015年的总结,我们可以看出整个互联网+以及O2O的行业大前景是非常好的,它们必将掀起中国传统行业向新兴产业以及消费经济的转型大潮。但同时,2015年行业内诸多血的教训给予2016年O2O平台如何更好地往前走也带来了很多指导。领悟前车之鉴,审时度势,或许在2016年能逃难于行业之殇,再唱一曲笑傲江湖!
作者:刘旷,以禅道参悟互联网、微信公众号:liukuang110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盛时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