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脑电图学 刘晓燕临床出诊发作性遗忘是什么意思?

论文:婴儿痉挛症经促皮质素治疗后的痉挛发作与脑电图改变相关性研究-中大网校论文网推荐疫性癫痫的治疗?
推荐疫性癫痫的治疗?
发病时间:不清楚
推荐疫性癫痫的治疗?这几天突然降温,自己有出现手抖的情况,很害怕是不是癫痫,准备去医院检查一下,想问一下,癫痫检查一般要多少钱?
您输入的回答少于20个中文字,请补充输入。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医生回答(2)
天津市公安医院
擅长:全科
癫痫发作一般需要做个脑电图检查,这个大约一百多块钱,最好也要做个颅脑磁共振检查,这个得五百多块钱。手抖的话,最好也要查个甲状腺功能看看有没有甲亢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擅长:全科
你好,根据你的描述,因为癫痫是一种脑部神经疾病,可以采取脑电图检查。脑电图检查是诊断癫痫和癫痫发作的最重要手段,也是癫痫和癫痫发作“国际分类”的重要依据,也有助于判断治疗反应,以及减药、停药的参考。但不能仅仅根据脑电图发现癫痫样放电就诊断癫痫,很少一部分正常人也会出现少量癫痫样放电。
向医生提问
(羊癫疯,羊角风 )
癫痫即俗称的“羊角风”或“羊癫风”,是多种原因引起脑部神经元群阵发性异常放电所致的发作性运动、感觉、意识、精神、植物神经功能异常的一种疾病。据中国最新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国内癫痫的总体患病率为7.0‰,年发病率为28.8/ 10 万,1年内有发作的活动性癫痫患病率为4.6‰。  根据临床发作类型分为:癫痫的全身强直-阵挛发作、癫痫的失神发作、癫痫的单纯部分性发作、癫痫的复杂部分性发作、癫痫的植物神经性发作。  不同类型的癫痫:原发性癫痫、继发性癫痫、症状性癫痫综合征、特发性癫痫综合征、癫痫伴发的精神障碍、癫痫持续状态、外伤性癫痫、难治性癫痫、额叶癫痫、颞叶癫痫、顶叶癫痫、枕叶癫痫、原发性阅读癫痫&。  不同人群的癫痫:妊娠合并癫痫、早期婴儿型癫痫性脑病、小儿癫痫、老年性癫痫。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典型症状:&&&&&&&&&&
临床检查:&&&&&&&&&&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3000 —— 8000元)>> >>您好,一岁孩子脑电图显示局灶性痫样放电,
您好,一岁孩子脑电图显示局灶性痫样放电,
病情描述:
您好,一岁孩子脑电图显示局灶性痫样放电,是癫痫吗?临床没有发作患儿新生儿时抽搐三次,最长一分钟,因抽搐确诊化脑,目前一岁各方面发育不错 谢谢医生 您好,一岁孩子脑电图显示局灶性痫样放电,是癫痫吗?临床没有发作患儿新生儿时抽搐三次,最长一分钟,因抽搐确诊化脑,目前一岁各方面发育不错 您好,一岁孩子脑电图显示局灶性痫样放电,是癫痫吗?临床没有发作患儿新生儿时抽搐三次,最长一分钟,因抽搐确诊化脑,目前一岁各方面发育不错
医生提醒:微信加医生为好友,快速帮您诊断
已回答22743条
医生建议:
你的孩子这种情况主要考虑是导致的,建议你及早进行抗癫痫治疗
(不少于10个中文字符)
直购热线:400-
可能相关的药品
向专家医生提问专业医生在线,十分钟内快速回复!
请输入您的问题
看过本问题的人还看过
就诊科室:
病变部位:
典型症状:
混淆疾病:
相关用药指导
相关健康资讯
相关治疗医生
王玉平&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宣武医院神经内科
姜凤英&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宣武医院神经内科
李军杰&副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宣武医院神经内科
李莉萍&副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宣武医院神经内科
刘爱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宣武医院神经内科
孙伟&副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宣武医院神经内科
相关治疗医院
医院地区等级
小儿神经内科热门问答
小儿神经内科专业医生在线
已帮助 5672896 位患者
相关疾病问题
【拉莫三嗪片(利必通)】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健客价:¥27.50
用于预防和治疗因儿童...
健客价:¥12.00
儿童钙补充。
健客价:¥40.00
健胃消食。用于脾胃虚...
健客价:¥9.00
用于促进幼儿正常生长...
健客价:¥11.00
清热解毒,透表豁痰。...
健客价:¥38.00
用于成人、儿童及一岁...
健客价:¥256.00
有效迅速消除伤风感冒...
健客价:¥19.50
脑梗塞,心肌梗死,脑...
健客价:¥24.00
清肺,解表,化痰,止...
健客价:¥21.0010天内自动登录
使用合作账号一键登录:
部分性发作
  部分性发作 (partial seizure) 也称局灶性癫痫发作(focal seizures),临床及脑电图最初改变提示,大脑半球某部分神经元首先被激活,继而出现同步快速放电,迅速向周围正常脑区扩散,产生一系列电生理和神经化学变化,至神经元能量耗竭和代谢降低使发作自动终止。那么针对这种疾病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进行预防和治疗呢?下面三九养生堂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部分性发作的相关知识。
  症状体征
  1.单纯部分性发作 (simple partial seizure) 持续时间较短,一般不超过1min,起始与结束均较突然,意识保留,除非继发复杂部分发作或强直-阵挛性发作(继发泛化)。可分4型:
  (1)部分运动性发作
  ①局灶性运动性发作:以局部抽动开始,涉及一侧面部如口角或肢体远端如拇指或足趾等,病灶多位于中央沟前,如发作后遗留暂时性局部肢体无力或轻偏瘫(O.5~36h消除),称为Todd瘫痪。
  ②杰克逊(Jackson)发作:局灶性运动性发作沿脑皮质运动区逐渐扩展,临床表现(最常见)抽搐自对侧拇指沿腕、肘和肩部扩展。
  ③旋转性发作:头眼向一侧偏斜连动躯干,偶可导致全身旋转,病灶在额叶,偶在枕叶,少数在同侧皮质。
  ④姿势性发作:表现姿势异常,如一侧上肢外展,肘部半屈,双眼注视该侧手部动作,病灶多在附加运动区。
  ⑤语言性发作:喉部发声,不自主重复单音或单词,语言中断等。
  (2)部分感觉(体觉或特殊感觉)性发作:
  ①体觉性发作:表现肢体麻木感和针刺感,多发生在口角、舌、手指或足趾,病灶位于中央后回体感觉区,偶可缓慢扩散为感觉性Jackson癫痫。
  ②特殊感觉性发作:A.视觉性发作:多为闪光、黑蒙等简单视幻觉,可见结构性幻视如人物、景色等,病灶在枕叶;B.听觉性发作:听幻觉简单如噪声,复杂如音乐,病灶在颞叶外侧面或岛回;C.嗅觉性发作:多为焦臭或其他难闻气味,病灶在颞叶眶部、钩回、杏仁核或岛回;D.味觉性发作:可为甜、酸、苦、咸或金属味,病灶在杏仁核和岛回;E.眩晕性发作:表现旋转感、漂浮感或下沉感,病灶在岛回或顶叶。
  (3)自主神经性发作:出现面部及全身苍白、潮红、多汗、立毛、瞳孔散大、呕吐、腹鸣、烦渴和排尿感等,很少单独出现,须注意与非癫痫性自主神经症状鉴别;病灶多位于杏仁核、岛回或扣带回,易扩散出现意识障碍,成为复杂部分性发作的一部分。
  (4)精神性发作:单独出现,常为复杂部分性发作先兆,可继发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
  ①语言障碍发作:表现不完全性失语或重复语言,病灶在颞叶外侧面。
  ②记忆障碍发作:记忆失真或梦样状态,对生疏事物似曾相识或熟悉感,对熟悉事物似不相识或陌生感,偶有快速回忆往事,强迫思维;病灶多在海马体。
  ③认识障碍发作:环境失真感、脱离接触感、人格解体感、梦样状态和时间障碍等,病灶多在海马体。
  ④情感发作:如无名恐惧、无故愤怒、忧郁和欣快等,病灶在扣带回。
  ⑤错觉发作:视物变大变小,变远变近,听声变强变弱,以及人格解体,好像他不在自己身上,感觉自己肢体重量、大小改变等,病灶在海马体或颞枕叶;
  ⑥结构性幻觉发作:幻觉包括体觉、视觉、听觉、嗅觉和味觉,可为闪光、噪声等简单幻觉,或为人物、景色、言语和音乐等复杂形式,病灶在海马体或颞枕叶。
  2.复杂部分性发作 (complex partial seizure,CPS) 也称颞叶发作、精神运动性发作,表现部分性发作伴不同程度意识障碍。痫性放电起源于颞叶或额叶内侧,起源、扩散途径及速度不同,临床表现可差异较大,可先出现单纯部分性发作(时间可长可短),再出现意识障碍。特殊感觉或单纯自主神经性症状常为先兆,深部结构(颞叶内侧、边缘系统等)起源的发作如精神性发作(先兆)可能很短,很快出现意识障碍;也可开始即有意识障碍,甚至单纯表现意识障碍。常见以下类型:
  (1)表现意识障碍:常见意识模糊,意识丧失少见,发作中常有精神性或精神感觉性症状,意识障碍可被掩盖,表现假失神,小儿须注意与失神发作鉴别;多起源于颞叶。
  (2)表现意识障碍与自动症:在痫性发作意识丧失前可出现先兆(aura),患者可保留某些记忆。经典复杂部分性发作由先兆开始,常见上腹部感觉异常,以及情感(恐惧)、认知(似曾相识)和感觉(嗅幻觉)症状,随后意识丧失、呆视和动作停止,发作通常持续1~3min。复杂部分性运动发作表现较协调适应性无意识活动伴遗忘,称为自动症(automatism),约75%患者出现口颊舌动作,约50%出现面部或颈部运动,可继发泛化。自动行为并非复杂部分性发作特有,其他(如失神)发作或发作后意识障碍,甚至非痫性发作均可出现。复杂部分性发作出现意识障碍使高级控制功能解除,原始自动行为释放。
  根据临床表现,自动症分为
  ①进食样自动症:表现进食或品尝动作,如舔唇、伸舌、咂嘴和清喉,常伴流涎、咀嚼、吞咽或喷鼻等,有一定程度刻板性。
  ②模仿性自动症:可见恐怖、愉快、愤怒和思索等情感状态表情和肢体动作。
  ③手势性自动症:简单手势如擦脸、咂嘴、呶舌、绞手、抓持物体和摆弄生殖器,作困惑或领悟样动作等;复杂手势如系纽扣或解衣服、翻口袋、拂尘、整理衣服、搬运家具、掀翻床铺或进行某些专业活动等。
  ④词语性自动症:喃喃自语、背诵,伴叫声或笑声,常见重复词组或语句,需与发音性发作鉴别。
  ⑤走动性自动症:向某目标行走,碰到障碍物可避开,有时甚至骑自行车或驾车通过闹市,发作持续数秒至数分钟,连续发作可持续数小时至数天。
  ⑥假自主运动性自动症:又称半目的性自动症,见于额叶癫痫发作期,常见剧烈摇摆、滚动、奔跑样动作,有一定节律,临床需与癔症鉴别。
  ⑦性自动症:呈性兴奋表现和动作,常见于男性额叶癫痫。
  (3)表现意识障碍与运动症状:开始即出现意识障碍和各种运动症状,运动症状可为局灶性或不对称强直、阵挛和变异性肌张力动作,各种特殊姿势(如击剑样动作)等,也可以是不同的运动症状组合或先后出现,与放电起源部位及扩散过程累及区域有关。
  3.部分性发作继发泛化 单纯部分性发作可发展为复杂部分性发作,单纯或复杂部分性发作可泛化为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患者醒后若能记得局灶性发作时症状即为先兆。突然发生意识丧失不伴先兆症状的清晰描述,高度提示痫性发作。局部感觉或运动症状,如单肢不自主抽动、一侧面部感觉异常和强迫转头等,提示源于对侧额顶叶皮质痫性发作。恐惧感、嗅幻觉或味幻觉、内脏感觉或似曾相识感,常源于颞叶痫性发作。
  2用药治疗
  1.药物治疗原则 任何疾病的药物治疗均应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提高疗效。在癫痫的治疗中尤为重要。目前有效的抗癫痫药物可使约80%的癫痫患者癫痫发作得到控制。临床应用抗癫痫药物应掌握以下原则:
  (1)根据发作类型用药:抗癫痫药均为对某一发作类型疗效最佳,对其他类型的发作疗效差或无效,甚至有相反的作用。如乙琥胺对失神发作疗效最佳,对其他类型发作无效。苯妥英(苯妥英钠)对强直阵挛发作有效,有报道可以诱发失神发作。临床上可根据癫痫发作类型选用抗癫痫药物。
  (2)用药时机的选择:明确癫痫诊断是用药的前提。如1年内有2次或2次以上的癫痫发作应予用药。第1次发作后的再发率为27%~82%,较高的复发率见于进行性或器质性脑病,脑电图有明确的阵发性棘慢波或频发的局灶性棘波的患者,亦见于部分性发作,有神经科体征,精神发育迟缓或精神障碍者。如首次发作时无上述情况,其复发的危险性较小,可推迟用药,进行临床观察。患者如存在明确的促发因素,如药物、酒精、疲劳、紧张、光敏等,应先去除这些因素,经过观察,依据情况再行用药治疗。
  (3)长期用药:一旦找到可以完全控制发作的药物和剂量,就应不间断地应用。一般应于发作完全控制后如无不良反应再继续服用3~5年,方可考虑停药。还应根据病因、发作类型及发作频率的不同作不同的处理。如有脑炎史、产伤史的症状性癫痫用药时间应长,复杂部分性发作停药应慎重。发作频繁而脑电图异常者亦应长期用药。停药时应逐渐减量,从开始减量到停用,应不少于半年。
  (4)规则用药:在长期用药的同时应规则按时服用,这样才能保持稳态有效血浓度以达到抗癫痫的目的。
  (5)单一药物治疗:由于两种或两种以上抗癫痫药物联合使用易致慢性中毒,中毒后易使发作加频,所以目前多主张用一种药物,如排除选药有误、剂量不足、服药不规则等因素而确认单药治疗失败后,方可加用第2种药物。如失神发作或肌阵挛发作无法用单药控制者,可合用乙琥胺和丙戊酸钠,或其一加用苯二氮卓类可有效。但化学结构相同的药物,如苯巴比妥和扑米酮(扑痫酮),氯硝西泮和地西泮等不宜联合使用。两种以上药物联合使用更属禁忌。Mattson(1990)的多中心研究结果显示,单药治疗无效的患者用两种药物治疗有40%有效。单药治疗宜从小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直至达到有效的控制发作而不产生不良反应的剂量,亦即达到稳态有效血浓度。在血浓度监测下维持此剂量,不可任意减量或增加剂量。多种药物联合治疗因有药物间相互作用,不但不能提高疗效减少中毒反应,有时反而降低疗效。这已为血浓度的研究证实。对混合型癫痫,可以根据发作类型联合用药,但以不超过3种药物为宜。如一种药物观察2~3个月确实无效或出现不良反应,可逐渐换用另一种药物。切忌突然停用。
  (6)调整用药剂量原则:一般宜从小剂量开始,然后逐渐增量,以既能控制发作,又不产生毒性反应的最小有效剂量为宜。由于存在个体差异,用药需采取个体化原则。儿童需按体重计算药量,婴幼儿由于机体对药物代谢较快,用药剂量比年长儿童相对较大。苯巴比妥和苯妥英(苯妥英钠)的半衰期较长,药物浓度稳定后可改为1次/d。发作频繁又难以控制者不应强求完全控制发作而过分增加药量以致产生不良反应。应考虑患者的生活质量。用药后患者发作明显减少,程度减轻,对日常生活及学习或工作无不良影响者较为理想。
  (7)换药原则:换药宜采取加用新药及递减旧药的原则。至少有3~7天的过渡期。不宜加用新药后骤然停用原来的旧药,这样会引起癫痫发作加重或诱发癫痫持续状态。
  (8)减药及停药原则:目前多主张癫痫完全不发作后,再根据发作类型、发作频率、药物毒性反应的大小,再继续服药3~5年,然后逐渐停药。撤除抗癫痫药的原则是:①GTCS的停药过程不少于1年,失神发作不少于6个月。原来用药量较大者,停药所需的时间也应较长;②切忌突然停药,常可招致癫痫持续状态;③明确的器质性脑病、神经系统有阳性体征、精神障碍、持续存在的脑电图阵发性异常、部分性或混合性发作均影响停药时间;④有些器质性脑病的癫痫患者可能需要终身服药;⑤有人主张发病年龄大于30岁者需谨慎停药,因其停药后复发率在50%以上,需长期服药或终身服药。据统计,约70%的癫痫患者在经过一定的缓解期停药后并不复发。停药后以部分性发作复发率最高,GTCS和失神小发作复发率最低。
  2.常用抗癫痫药的选用(表2) 常用抗癫痫药物的作用请参见&癫痫发作与癫痫综合征&的治疗部分。
  3饮食保健
  1、部分性发作的食疗方:
  饮食均衡,多吃水果蔬菜等高纤维食物,多吃鸡蛋、大豆等高蛋白质食品,注意饮食清淡,可进行适量的运动
  2、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最好不要吃什么食物?
  忌烟酒、戒辛辣、咖啡等刺激性食物。
  4预防护理
  癫痫病的预防非常重要。预防癫痫不仅涉及医学领域,而且与全社会有关。预防癫痫应着眼于三个层次:一是着眼于病因,预防癫痫的发生;二是控制发作;三是减少癫痫对患者躯体、心理和社会的不良影响。
  1.预防癫痫病的发生 遗传因素使某些儿童具有惊厥易感性,在各种环境因素的促发下产生癫痫发作。对此,要特别强调遗传咨询的重要性,应详细地进行家系调查,了解患者双亲、同胞和近亲中是否有癫痫发作及其发作特点,对能引起智力低下和癫痫的一些严重遗传性疾病,应进行产前诊断或新生儿期过筛检查,以决定终止妊娠或早期进行治疗。
  对于继发性癫痫应预防其明确的特殊病因,产前注意母体健康,减少感染、营养缺乏及各系统疾病,使胎儿少受不良影响。防止分娩意外,新生儿产伤是癫痫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避免产伤对预防癫痫有重要意义。如果能够定期给孕妇作检查,实行新法接生,及时处理难产,就可以避免或减少新生儿产伤。对于婴幼儿期的高热惊厥要给予足够重视,尽量避免惊厥发作,发作时应立即用药控制。对小儿中枢神经系统各种疾病要积极预防,及时治疗,减少后遗症。
  2.控制发作 主要是避免癫痫的诱发因素和进行综合性治疗,以控制癫痫的发作。统计资料表明,患者在第一次癫痫发作后,复发率为27%~82%,在单次发作后似乎大部分患者会复发,因此,防止癫痫症状的重现就显得尤为重要。
  对癫痫患者要及时诊断,及早治疗。治疗越早,脑损伤越小,复发越少,预后越好。要正确合理用药,及时调整剂量,注意个体治疗,疗程要长,停药过程要慢,且应坚持规律服药,必要时对所用药物进行疗效评估和血药浓度监测。切忌乱投药物,不规范用药。去除或减轻引起癫痫的原发病,如颅内占位性疾病、代谢异常、感染等,对反复发作的病例也有重要意义。
  3.减少癫痫的后遗症 癫痫是一种慢性疾病,可迁延数年、甚至数十年之久,因而可对患者身体、精神、婚姻以及社会经济地位等,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尤其是根深蒂固的社会偏见和公众的歧视态度,患者在家庭关系、学校教育和就业等方面的不幸和挫折,文体活动方面的限制等,不但可使患者产生耻辱和悲观心理,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发育,而且会困扰患者的家庭、教师、医生和护士,甚至社会本身。所以有不少学者特别强调,癫痫社会后遗症的预防和对该病本身的预防同等重要,癫痫的后遗症既是患者机体的,又是整个社会的,这就要求社会各界对癫痫患者给予理解和支持,尽量减少癫痫的社会后遗症。
  5病理病因
  癫痫病因极其复杂,主要可分四大类:
  1.特发性(idiopathic)癫痫及癫痫综合征 可疑遗传倾向,无其他明显病因,常在某特殊年龄段起病,有特征性临床及脑电图表现,诊断标准较明确。并非临床上查不到病因就是特发性癫痫。
  2.症状性(symptomatic)癫痫及癫痫综合征 是各种明确的或可能的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影响结构或功能等,如染色体异常、局灶性或弥漫性脑部疾病,以及某些系统性疾病所致。近年来神经影像学技术的进步和广泛应用,特别是癫痫功能神经外科手术的开展,已可查出症状性癫痫及癫痫综合征病人的神经生化改变。
  (1)局限性或弥漫性脑部疾病:如产伤导致新生儿癫痫发生率约为1%,分娩时合并产伤多伴脑出血或脑缺氧损害,新生儿合并脑先天发育畸形或产伤,癫痫发病率高达25%。
  (2)系统性疾病:如心搏骤停、CO中毒、窒息、N2O麻醉、麻醉意外和呼吸衰竭等可引起缺氧性脑病,导致肌阵挛性发作或全身性大发作;代谢性脑病如低糖血症最常导致癫痫,其他代谢及内分泌障碍如高糖血症、低钙血症、低钠血症,以及尿毒症、透析性脑病、肝性脑病和甲状腺毒血症等均可导致癫痫发作。
  3.隐源性(cryptogenic)癫痫 较多见,临床表现提示症状性癫痫,但未找到明确病因,可在特殊年龄段起病,无特定临床和脑电图表现。
  4.状态关联性癫痫发作(situation related epileptic attack) 发作与特殊状态有关,如高热、缺氧、内分泌改变、电解质失调、药物过量、长期饮酒戒断、睡眠剥夺和过度饮水等,正常人也可出现。发作性质虽为痫性发作,但去除有关状态即不再发生,故不诊断癫痫。
  6疾病诊断
  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可出现发作性神经系统局灶症状体征,如一侧肢体麻木、无力,通常数分钟内完全恢复,为心脏、大动脉微栓子脱落或一过性脑血管痉挛所致。
  2.偏头痛 是颅内外动脉舒缩异常引起反复发作性搏动性头痛,典型偏头痛视觉先兆、眼肌麻痹型或偏瘫型偏头痛需与部分性发作鉴别。偏头痛先兆时间长,至少数分钟,而后出现偏头痛、呕吐等,部分偏头痛患者EEG可见痫性放电,但目前对头痛性癫痫尚存质疑。
  3.精神疾病 复杂部分性发作有时需与精神疾病鉴别,癫痫为发作性,突发突止,发作间期精神正常。
  4.前庭周围性眩晕 表现发作性视物旋转伴呕吐、耳鸣,可反复发作,有家族遗传倾向者多为女性,前庭功能检查可见一侧或双侧功能降低,EEG无异常。
  7检查方法
  实验室检查
  1.血、尿、大便常规检查及血糖、电解质(钙、磷)测定。
  2.脑脊液检查 颅内压增高提示占位性病变或CSF循环通路障碍,如较大的肿瘤或深静脉血栓形成。细胞数增高提示脑膜或脑实质炎症,如脑脓肿、脑囊虫、脑膜炎或脑炎继发癫痫;CSF蛋白含量增高提示血-脑脊液屏障破坏,见于颅内肿瘤、脑囊虫及各种炎症性疾病导致癫痫。
  其他辅助检查
  1.电生理检查 常规EEG仅可记录到10%的部分性发作波形,40%~50%的局灶性放电波形。采用EEG监测技术,包括便携式盒式磁带记录(AEEG)、视频脑电图及多导无线电遥测等,可长时间动态观察自然状态下清醒和睡眠EEG,检出率提高到70%~80%,40%的患者可记录到发作波形,有助于癫痫诊断、分型及病灶定位等。
  2.神经影像学检查 头颅正侧位X线平片可发现颅内异常钙化、蝶鞍及斜坡占位性病变,鼻窦炎性或占位性病变等。CT检查在儿童及青少年癫痫患者常见先天性脑穿通畸形、脑积水、透明隔囊肿及围生期颅脑损伤等陈旧病灶,在成年患者常见脑缺血病灶、外伤后瘢痕、颅内占位病变、脑囊虫或钙化等,老年患者常见陈旧性出血或梗死、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局限性脑萎缩等。增强可显示脑动脉瘤、AVM、血管丰富的原发脑肿瘤或转移瘤等。MRI检查对癫痫患者脑病变检出率达80%以上,与EEG记录的痫性灶一致性为70%。1.0T以上的MRI分辨力可达3mm,可发现CT不能识别的微肿瘤,如低度恶性星形细胞瘤、神经节胶质瘤和错构瘤等;显示脑组织容积变化,如海马、颞叶及半球萎缩,胼胝体缺如或增厚,灰质异位和颞中回硬化等,是某些难治性癫痫的病因。
  3.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 (SPECT)可检出致痫灶间歇期血流量减少,发作期血流量增加。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可发现复杂部分性发作致痫灶间歇期葡萄糖代谢减低,发作期代谢增加。
  8并发症
  目前认为癫痫病 (epileptic disease)是明确的单一特定病因所致的病理状态,不仅仅是发作类型。癫痫性脑病 (epileptic encephalopathy)是癫痫样放电本身导致进行性脑功能障碍疾病。故而,不同病因及发作后导致的脑功能障碍不同,临床并发症也各不相同。但其共同点是有可能因发作而造成外伤或窒息等意外。
  癫痫的预后与许多因素有关,如病因、起病年龄、发作类型、发作频率、EEG表现、治疗时间早晚和对抗癫痫药物治疗反应等。1985年我国22省市对农村癫痫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癫痫发作自然缓解2年以上者占40.4%,自然缓解5年以上占27.1%。而对癫痫患者经过合理而正规的药物治疗,发作完全控制率为50%~85%。预后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治疗不当。
  治疗失败的原因:①发作类型判断错误因而用药不当;②发作频率估计错误因而用药剂量不够;③不正规的用药,不能维持稳态有效血浓度;④癫痫本身为难治性癫痫。目前对难治性癫痫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一般认为应用一线抗癫痫药,已达到稳态有效浓度或已达最大耐受量仍不能控制发作,每月发作1次以上,观察6个月~3年,方可确定为难治性癫痫。
  10发病机制
  1.遗传因素 单基因或多基因遗传均可引起痫性发作,已知150种以上少见的基因缺陷综合征表现癫痫大发作或肌阵挛发作,其中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25种,如结节性硬化、神经纤维瘤病等,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约100种,如家族性黑蒙性痴呆、类球状细胞型脑白质营养不良等,以及20余种性染色体遗传基因缺陷综合征。
  2.正常人可因电刺激或化学刺激诱发癫痫发作正常脑具有产生发作的解剖生理基础,易受各种刺激触发。一定频率和强度的电流刺激,可使脑产生病性放电(seizuredischarge),刺激停止后仍持续放电,导致全身强直性发作;刺激减弱后只出现短暂后放电,若有规律地重复(甚至可能每天仅1次)刺激,后放电间期和扩散范围逐渐增加,直至引起全身性发作,甚至不给任何刺激也可自发地出现点燃(kindling)导致发作。癫痫特征性变化是脑内局限区域许多神经元猝然同步激活50~100ms,而后抑制,EEG出现一次高波幅负相棘波放电,紧跟一个慢波。局限区神经元重复同步放电数秒钟可出现单纯部分性发作,放电经脑扩散持续数秒至数分钟可出现复杂部分性或全身性发作。
  3.电生理及神经生化异常 神经元过度兴奋可导致异常放电,用细胞内电极描记癫痫动物模型大脑皮质过度兴奋发现,神经元动作电位暴发后出现连续去极化和超极化,产生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和去极化飘移(DS),使细胞内Ca2 和Na增加,细胞外K增加,Ca2 减少,出现大量DS,并以比正常传导快数倍的速度向周围神经元扩散。生化研究发现,海马和颞叶神经元去极化时可释放大量兴奋性氨基酸(EAA)及其他神经递质,激活NMDA受体后,大量Ca2 内流,导致兴奋性突触进一步增强。痫性病灶细胞外K增加可减少抑制性氨基酸(IAA)释放,降低突触前抑制性GABA受体功能,使兴奋性放电易于向周围和远隔区投射。癫痫灶自孤立放电向发作移行时,DS后抑制消失被去极化电位取代,邻近区及有突触连接的远隔区内神经元均被激活,放电经皮质局部回路、长联合通路(包括胼胝体通路)和皮质下通路扩散。局灶性发作可在局部或全脑扩散,有些迅速转为全身性发作,特发性全面性癫痫发作的产生可能通过广泛网状分支的丘脑皮质回路实现。
  4.癫痫发作可能与脑内抑制性神经递质如&氨基丁酸(GABA)突触抑制减弱,兴奋性递质如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介导谷氨酸反应增强有关。
  抑制性递质包括单胺类(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和氨基酸类(GABA、甘氨酸)。GABA仅存在于CNS,脑中分布较广,黑质和苍白球含量最高,是CNS重要的抑制性递质。癫痫促发性递质包括乙酰胆碱和氨基酸类(谷氨酸、天冬氨酸、牛磺酸)。CNS突触的神经递质受体和离子通道在信息传递中起重要作用,如谷氨酸有3种受体:红藻氨酸(KA)受体、使君子氨酸受体和N-甲基-D-天冬氨酸型(NMDA)受体。痫性发作时谷氨酸蓄积,作用于NMDA受体和离子通道,使突触过度兴奋,是导致癫痫发作主要原因之一。内源性神经元暴发放电通常为电压依赖性钙电流增强,有些局灶性癫痫主要由于丧失抑制性中间神经元,海马硬化可能因存活神经元间形成异常返归兴奋性连接导致癫痫,失神性发作可能由于丘脑神经元电压依赖性钙电流增强,发生皮质弥漫同步棘-慢波活动。
  5.病理形态学异常与致痫灶 应用皮质电极探查放电的皮质痫性病灶,发现不同程度胶质增生、灰质异位、微小胶质细胞瘤或毛细血管瘤等。电镜可见痫性病灶神经突触间隙电子密度增加,标志突触传递活动的囊泡排放明显增多。免疫组化法证实致痫灶周围有大量活化的星形细胞,改变神经元周围离子浓度,使兴奋易于向周围扩散。
  结语:通过上文的介绍,我们详细的学习了关于部分性发作的相关知识,我们知道了部分性发作的临床表现为表现姿势异常,如一侧上肢外展,肘部半屈,双眼注视该侧手部动作,病灶多在附加运动区。如果大家想了解更多关于疾病的相关知识,别忘了阅读下一篇文章哦。
延伸阅读:
点击查看更多:
你可能还喜欢这些
猕猴桃的营养价值非常高,很多人称其为水果之王。你...
风痰的症状,很多人都遇到过。治疗风痰还是不容易的...
我们都咳嗽过,不小心生病感冒了也会咳嗽。那么虚寒...
尿频尿急的症状,应该不少人有过。如果频繁出现,就...
火龙果的营养价值很高,在众多的水果中,是比较突出...
脑动脉硬化症是一种严重危害脑部健康的疾病,在面对...
洋姜的营养价值?洋姜有一个比较好玩的名字叫菊芋,洋姜之所以是
荷叶,是常见的一种植物,莲多年生水生草本,生于水泽、池塘、湖
像消化不良、眩晕乏力这样的身体症状很常见,但是要想根治却不是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紧急的情况要处理。身体突然变得不舒
腹痛的经历,我们的都有过。但是对于引发腹痛的原因,很少有人在
便秘是一种疾病,然而便溏也是一种不好的症状。人的身体功能真的
不想吃饭,没有食欲,怎么办呢?虽然会减肥,但是也会影响身体健
说到肝炎,很多人就会害怕恐慌。的确,肝炎是一种很难治愈的基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脑电图临床应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