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花队赛程忠实的球迷到底有多少

正在加载...
第一次出征亚冠赛场的败了,但远在澳大利亚,却嗅到了一丝上海德比的剑拔弩张。 在和墨尔本胜利的比赛中,一群球迷身穿统一蓝色球衣,手持申花助威围巾,并打出标语:“只有申花才能代表上海”。 赛后第一时间,上港队国脚武磊在个人微博发布了这些申花球迷的照片,并称:“上海只有申花,可是亚洲的舞台有上港,说到底还是酸辣土豆丝,丢人不要丢到国外,在国内丢丢人也就算了。” 此言一出,顿时引发球迷口水战,甚至连申花队球员秦升也卷入其中。随后,墨尔本胜利队居然也在推特发文感谢申花球迷,称“上海只有一支球队”。 25日上午,署名@锁尔仁尼琴的网友在微博发文称:“横幅是‘墨尔本胜利中国球迷会’打出的,是当地华裔球迷组织,多数持有墨尔本胜利季票。横幅构想是几位墨尔本胜利和申花双料球迷发起的,初衷非常简单:去现场支持自己的澳洲主队同时,也奚落下中国主队的死敌。这完全是合情合理的。” 而在球迷的争论中,不少人也认为这是欧洲成熟的球迷文化,亚冠只是俱乐部间的赛事,无需上升至爱国层面。那么在欧洲,是否也会出现这种情况?到底什么是成熟的球迷文化?现场的申花球迷武磊的微博上海足球是什么?谁能代表上海,能代表上海足球? 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我正坐在巴塞罗那的街头,此前一夜,巴萨( ) 在欧冠客场完胜阿森纳( ),用中文表述,这就是异域扬威了。巴塞罗那街头,各种当日报纸,封面都是独中两元的梅西。 我在想,今日的巴塞罗那街头,或者昨夜的北伦敦酋长球场,如果出现俱乐部球迷(巴萨同城死敌)抗议,场景会是怎样? 这样的假设,问了一下欧洲当地朋友,大家都觉得不可思议。 “巴萨是巴萨,西班牙人是西班牙人,”一位巴萨球迷告诉我说,“我们代表的都是这座城市,却又有着不同的社区人群区分。德比关系当然针锋相对,但各自对外的比赛,我最多能说希望他们输球,至于去现场抗议,这样的行为会有些无聊吧。” 敌对的同城德比关系,处处针锋相对,完全可以理解,但专门去恶心一把德比对手,这样的忠诚表白,有些过激,也未必是健康的。 那么谁能代表上海?真正能代表上海足球的俱乐部,应该是真正由球迷发起、生长于上海不同社区人群里弄巷陌的上海俱乐部。今天的上港未必能代表,申花也未必能代表。 我一直认为,中国没有真正的足球俱乐部、体育俱乐部。墨尔本胜利官方推特感谢申花球迷俱乐部,聚众之乐,本就应该是从草根、民众之间产生,代表着相同或相近人群的志趣,有着共同或类似价值观。而中国绝大多数足球俱乐部,尤其这些活跃在顶级联赛者,都没有自然生成的过程,都不是来自民间又服务普罗大众的。 九十年代初期的所谓足球职业化改革,至今还被认为是中国足球的一个新起点,但是在那次极为稚嫩、包含有太多无知而无畏行为的改革过程中,最忽略的就是球迷这个俱乐部和职业联赛的载体。 甲A甲B,及至中甲的许多俱乐部,当初成立时,不过是在一纸行政命令下,一夜之间城头变幻大王旗,摇身一变,由各地市体工大队足球队就改头换面成为了XXXX俱乐部。 这样的俱乐部和球迷有多少关联?球迷的权益能有多少体现?能多大程度上服务球迷?先天的不足,后天还没有充分补充。球迷是无助而弱势的。对待本乡本土的球队,大家基于地缘认同,投入了丰富的情感,但情感的沟通太少了,总是单向的认同。球迷制作条幅申花球迷在上港亚冠客场的行为,有可能和此前两个俱乐部球迷之间的恩怨相关,损人不利己,真正的球迷不应该做出如此不智的举动。 真正能代表上海的,只能是上海球迷的俱乐部,也只能是扎根于上海、生长于上海,服务于上海球迷的俱乐部。 这样的俱乐部,不知道何时能见到。以上内容来自微信公众号:颜强(yanqiangsports)免责声明:腾讯体育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05:05-体育
上海绿地申花公布新队徽
由球迷设计,加入“1993”元素
& 05:05-体育 & 稿件来源:解放日报 & 作者:秦东颖
  本报讯&(记者&秦东颖)昨天下午,上海绿地(申花)俱乐部在康桥基地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对外公布俱乐部新队徽。蓝魔球迷刘源的设计方案经过专家的微调和完善,成为俱乐部的新队徽。&&&&绿地(申花)俱乐部6月1日起向社会征集新队徽,经过一番海选,刘源的方案获得最高支持率。新队徽基本沿用了刘源的方案,只是加入了申花俱乐部成立的时间&“SINCE&1993”(始于1993年)。据了解,即日起绿地申花队将逐步完成队徽更替工作,2015赛季将全面使用新队徽。&&&&新队徽分为上下两部分,并整合了申花历史上的队徽元素。新队徽上半部分回归2001年版的盾形,象征着上海市花白玉兰;左上角保留了2009年版的豹头图案,代表“不狂不放不申花”。下半部分为象征着荣耀的绶带,上面的复古足球象征着申花队的前身――成立于1951年的上海足球代表队;绶带上的英文“GREENLAND”(绿地)以及绿地集团司标,则寓意着申花足球队在绿地集团的支撑下必将重塑辉煌。&&&&刘源是一位平面设计师,2005年成为蓝魔一员。他告诉记者,“我设计队徽主要是要表达我的申花情结。我已经看了200多场申花比赛,对球队的感情特别深。”&&&&让球迷设计队徽,国内外的足球俱乐部鲜有所闻。自己的作品能出现在球员的球衣上,刘源一再说:“感觉像做梦一样。”&&&&发布会上,绿地(申花)俱乐部董事长吴晓晖将第一件印有新队徽的纪念球衣赠予刘源,球衣背后印着12号和刘源的拼音缩写。吴晓晖说:“球迷是球队的第12人,我们希望继续得到球迷们的支持。”&&&&昨天,蓝魔、蓝宝等球迷协会的代表都来到了现场。蓝宝球迷李慧表示,“大多数球迷很认可新队徽,感受到了俱乐部的诚意,希望球队接下去的比赛能打出申花精神。”蓝魔球迷丁丁也对俱乐部能够倾听球迷的声音表示认可,“我们都是忠实球迷,希望看到申花精神的传承,现在俱乐部和球迷(的关系)正一步步向好的方向发展。”&&&&经历了上半个赛季的不平静,绿地申花队如今重新拥有了球迷的强力支持。吴晓晖在感谢之余,也表达了绿地集团做大做强申花的决心,“绿地集团的宗旨是‘做政府所想,为市场所需’,在俱乐部运营上,我们要‘做政府所想,为球迷所愿’。”他同时向球迷发出邀请,“我们不但要把主场氛围营造得更好,今后还可以包机去客场。”
友情链接:
解放网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墨尔本官方推特感谢申花球迷:上海只有一支球队|申花|上港_凤凰体育
墨尔本官方推特感谢申花球迷:上海只有一支球队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北京时间2月24日,2016赛季亚冠小组赛首轮,上海上港客场1-2负墨尔本胜利。现场申花球迷打出标语:只
凤凰体育讯 北京时间2月24日,2016赛季亚冠小组赛G组首轮,上海上港客场1-2不敌墨尔本胜利。比赛期间,看台上有申花球迷打出标语:“只有申花代表上海”,现场申花、上港球迷之间的冲突引起争议。今天上午,上港对手澳超墨尔本胜利通过官方推特感谢了申花球迷的支持。
墨尔本胜利官方推特:上海只有一支球队! 凤凰体育讯 北京时间2月24日,2016赛季亚冠小组赛G组首轮,上海上港客场1-2不敌墨尔本胜利。比赛期间,看台上有申花球迷打出标语:&只有申花代表上海&,现场申花、上港球迷之间的冲突引起争议。今天上午,上港对手澳超墨尔本胜利通过官方推特感谢了申花球迷的支持。 虽然上海绿地申花没能获得本赛季亚冠联赛的参赛资格,但是部分申花球迷不甘寂寞。在上海上港的亚冠正赛首秀中,申花球迷抢尽了&风头&。他们统一身穿申花的球衣,手持申花助威围巾,并打出标语:&只有申花才能代表上海&。 整场比赛,现场的申花球迷都在为上港的对手墨尔本胜利加油助威。挑衅、谩骂、竖中指,一场亚冠比赛在看台上被演绎成原汁原味的&上海德比&,违和感十足。
武磊微博炮轰申花球迷 赛后,上港前锋武磊在微博上炮轰现场的极端球迷:&上海只有申花,可是亚洲的舞台有上港,说到底还是酸辣土豆丝,丢人不要丢到国外,在国内丢丢人也就算了。& 今天上午,上港的对手墨尔本胜利俱乐部通过官方推特感谢了申花球迷的支持:&谢谢我们来自申花的朋友们的支持,上海只有一支球队!&
[责任编辑:姚天明 PS006]
责任编辑:姚天明 PS006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体育官方微信
播放数:5808920
播放数:129539
播放数:289749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我的位置:
你是什么样的球迷,你的孩子也是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姚勤毅
摘要:如今这批“爸妈级球迷”,或许可以称作是中国球迷文化的第一代传承者,身处中国足球的“金元时代”和“塔底建设期”,在观众席上的他们,是孩子们模仿的对象,也是孩子们足球观的塑造者。
上赛季,一位申花球迷拍摄的一组图片作品《我,从小就是申花球迷》,在“蓝血人”的圈子里引发共鸣。几张图片,讲述了申花女球迷刘沁和他的小侄子季星宇,追随申花的故事。
这是让人高兴的事。上海的第三代球迷如今正雨后春笋般滋长,无论是申花还是上港,球迷文化已经呈现出家族式的传承。上海的两支顶级职业球队,的的确确起到了一种引领作用,给了上海喜爱足球的孩子们,一个远大的目标,他们是上海足球未来的希望。   
上周笔者来到虹口区,观看了一场名为“三新”教育联盟校园足球联赛。“三新”教育联盟是虹口区十所公办小学组成的足球联盟,10多岁的孩子们出于爱好加入学校的足球队,联盟请来优秀的教练(包括西班牙外教),搭建竞赛平台,让孩子接触先进的足球理念,有机会展示自己的球技。
“你支持申花还是上港?”笔者找来好些个“足三代”,发现孩子的回答很纯粹,很本真,没有一丝足球之外的杂质。
殷培源:我是前锋,上港的埃尔克森是我的偶像,我喜欢上港。
陆一辰:我喜欢申花,因为我爸爸是申花的球迷。
徐荣:我比较喜欢上港,我觉得他们的阵容好,但我最喜欢的是尤文图斯。
陈诺:我爸一直带我去虹口足球场看球,我喜欢申花。
要说“圈粉”第三代球迷这件事,申花相较上港是有一点优势。
比如刘沁经常会带侄子去虹口看球,就是因为她和侄子一般大时,已经是一个申花球迷,“我也是从小时候就开始关注申花队了,那时候是我爸爸爱看申花队比赛,因为他也踢过足球。”刘沁回忆说,那时候的申花队还在江湾基地,爸爸经常会带她去看申花队训练,刘沁每次就骑在爸爸的肩膀上,也就是那时候她喜欢上了申花队,后来不曾改变。
然而这两年,随着出色的战绩和漂亮的打法,上港的球迷数量激增,从“死忠粉”的数量来看,上港已经逼近申花,这从每次两队主场比赛的观众看台,便可见一斑。
话说这场比赛结束后,一个小男孩的一句话,让笔者心里咯噔了一下,“看台上的脏话太多了,我爸爸也骂人。”孩子说这话的时候一直在摇头,以至于让人产生一种错觉,仿佛看台上这爷俩的身份对掉了。
上周日,2017上海上港集团足球俱乐部球迷联赛开幕式在上海体育场阿迪达斯足球公园举行,笔者借这个机会,就问了不少年轻的“爸妈级”上港球迷,“带孩子去看球,会给孩子灌输怎么样的观念?”
有一位球迷说得特别好,“我带孩子去看球,主要还是希望孩子感受足球的魅力,让他喜欢上足球这项能够完善性格,强健体魄的运动。当然,能和我一样成为上港球迷是最好,但这不是强加给他的,他也可以支持申花啊,不过那样的话家里就‘热闹’了。”
球迷文化来源于一个城市的血脉传承,城市给了足球生存空间,更是足球文化生根的土壤。在欧洲的著名球场你很容易看到祖孙三代一起看球的景象,每一个家族几乎都是一支球队的忠实拥趸。在欧洲,不少球迷把第一次到主场看球当成人生中最重要的仪式之一,当主题曲响起,球员入场的时候,他们热泪盈眶。这种强烈的仪式感,显然需要长时间的情感积累,同样也需要精心的经营。
如今这批“爸妈级球迷”,或许可以被称为中国球迷文化的第一代传承者,身处中国足球的“金元时代”和“塔底建设期”,在观众席上的他们,是孩子们模仿的对象,也是孩子们足球观的塑造者。
把足球的正能量,足球美好的东西,作为礼物送给孩子们,远比把中国足坛的黑暗时代里,留给他们这一代的阴影和糟粕,要英明地多。
(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第三届绿色账户微电影大赛
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整合推广平台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客户端下载
Copyright (C) 上观(沪ICP备号-31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站长统计
沪公网安备 61号
解放日报新媒体研发中心技术支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申花队队员名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