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先修了提高班还能修学而思基础班和提高班吗

||百姓网公众号微信扫码关注百姓网小程序微信扫扫立即体验扫码下载手机客户端免费抢油卡、红包、电影票您正在浏览信息,点击查看更多服务 89元7月1日 9:11 &...次浏览 &&课程学费:89元培训类型:学校名称:北京北武堂体育文化有限公司联系人:张教练地址:&-&&北武堂搏击格斗俱乐部联系:(北京)联系时,请一定说明在百姓网看到的,谢谢!见面最安全,发现问题请举报其他联系:上课地点:北武堂搏击格斗俱乐部提高班是一个高级课程,需要一定的搏击格斗基础,没有&&基础学员参加基础班课程,一月一次,名额有限,报完为止。
报名详情咨询电话:010-
提高班上课内容及要求:针对有一定基础的学员(散打,泰拳,自由搏击,摔跤,柔道,巴西柔术等),着重训练站立式格斗搏击的基本知识(此课程不讲基本动作,不接受没有搏击基础学员,没有基础的学员可以先上基础班课程),加强站立式格斗拳拳组合,拳腿组合、拳腿摔组合,针对性进行肘膝训练,强化动作之间近攻,防守,条件实战训练等,指导学员如何把所学内容进行实际应用,...提高班是一个高级课程,需要一定的搏击格斗基础,没有&&基础学员参加基础班课程,一月一次,名额有限,报完为止。
报名详情咨询电话:010-
提高班上课内容及要求:针对有一定基础的学员(散打,泰拳,自由搏击,摔跤,柔道,巴西柔术等),着重训练站立式格斗搏击的基本知识(此课程不讲基本动作,不接受没有搏击基础学员,没有基础的学员可以先上基础班课程),加强站立式格斗拳拳组合,拳腿组合、拳腿摔组合,针对性进行肘膝训练,强化动作之间近攻,防守,条件实战训练等,指导学员如何把所学内容进行实际应用,努力提高自己格斗能力。组织学员参加一定的比赛。根据教练员课程设置,选择多种训练场地(如:力量房、设置打沙包练习、专业力量练习、倒地及摔法练习、条件实战练习等综合练习)。
北京北武堂搏击俱乐部(Beiuton Kungfu Club)成立于2005年8月,是目前北京开展散打搏击事业较早的、专门从事武术教学训练和比赛为一体的综合性专业训练拳馆。目前在北京有朝阳工体馆和海淀上地馆(北京体育大学)两家.
上地馆位于上地地铁站旁(地理位置非常优越),紧邻北京体育大学北门,上地训练馆是目前海淀区训练面积最大,训练环境最好,训练模式最专业的搏击格斗训练馆,训练馆总面积1000余平米,拥有目前北京最大的站立式格斗7&7twins高质量围绳擂台,训练区有Twins Special, Raja Boxing, Top King, Boond等不同类型多种沙包,沙人,速度球,拳靶,脚靶,护腰,护头等训练器械,训练馆有站立式和地面两个训练区域,可以同时容纳50余人训练,满足20余人踢打沙包。训练馆提供免费停车位、淋浴,有固定休息区。开设的专业课程有自由搏击,散打,泰拳,MMA(综合格斗),女子防身术,体能训练,私教VIP等。本俱乐部以专业的训练场地,科学的训练方法和丰富的训练经验赢得了广大学员的认可。
提高班上课情况说明:
1:小班授课:小班课程上课人数保持在15人之内,上课人数少,提高了上课的质量,保证了训练的效果,使每个学员都有足够的教学硬件和宽敞的训练场地;教练可以更对针对学员进行个性化的指导。
2:协议班:部根据现在生活节奏比较高,时间难以安排,没有固定训练时间的特点,特开设了协议训练班,根据教练和学员协议的内容来决定何时上课,一次课时上多上时间。
3:长训班:根据学员长期训练的要求,制定一年到数年不等的训练计划,使学员在数年的时间里能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技战术水平;根据学员训练周期的不同,有针对性的训练,将学员塑造专业或者半专业运动员,并定期参加各种比赛。
训练地点1:朝阳区工体北路8号三里屯soho北武堂。
公交:115电117路431路406路416环403路113路118电120路208夜110路758路623路701路 三里屯下车
地铁:二号线东四十条下车C口右走1000米即到,十三号线东直门下车,十号线团结湖站D口下车左走600米即到.
自驾:北京市朝阳门外工体北路
训练地点2:海淀区上地地铁站对面北武堂
地铁:13号线上地下车即到
网址:http://www.beiwutang.com
咨询QQ:(注明&咨询&字样)
咨询电话 :010&
以上内容为北武堂独家首发。禁止一切个人和组织转载或摘抄,否则,北武堂有诉诸法律的权利。如要转载或摘抄请联系北武堂,谢谢。查看所有 9 张图片百姓网提醒您:1)夸大的宣传和承诺不要轻信,谨防上当受骗。
2)提供免考、代考、办证的均是违法行为,请不要相信。
小贴士:本页信息由用户及第三方发布,真实性、合法性由发布人负责。详情请阅读
(window.slotbydup = window.slotbydup || []).push({
container: s,
id: cpro_id,
scale: '20.3',
display: 'inlay-fix'
1/9显示照片列表信息设置为“搞定了!”状态后,其他用户将无法查看您的联系方式。您确认搞定了这条信息吗?重新发布后可使用“刷新”将发布时间更新为最新时间,并将信息排到第一页。商户推广合作加盟服务支持合作伙伴|&| 沪公网安备16号4&G:167&GM:231
描述:请填写描述手机号:请填写手机号请填写手机号上传图片:打开微信,扫一扫右侧二维码,即可完成绑定 -->绑定后,您可以:1. 立即在手机上收到用户给您的留言2. 使用手机快速完成付费推广的续费动作3. 第一时间了解到百姓网付费推广最新的促销活动,以及享受微信端独特的促销活动4. 更快速地将信息通过微信分享给好友、同事、朋友圈5. 如果您是招聘类目用户,还能够第一时间接收到新简历通知下载APP无需登录实时接受私信提醒,联系更便捷!或点击下方先登录再进入私信联系当前位置: >>
《大学体育》教学大纲
《大学体育》教学大纲一、课程的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大学体育》 课程英文名称: university sprots 课程所属单位:体育课教学部 课程面向专业:全院所有专业 课程类型: 必修课 课程先修课:无 学分:6 个学分 总学时:128 (其中实践学时:108 理论学时:20 )二、课程性质与目的 1、体育课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 主要目标的必修课。把体育理论知识和技能与健身健康知识和方法有机结合起来,把学习 体育技能和身体锻炼作为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主要手段,同时把与之相关的体育运动知 识结合到课教学中。因此我们把课程目标确定为身体运动和身心健康两大目标。 2、身体运动目标的实现最显著的特点是通过身体运动来完成和实现课程目的和任务。 因此,课程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本课程正确认识,培养学生参与锻炼的积极性。使他们 能自觉地、积极地、经常地参与锻炼实现身体运动的参与目标。第二个目标是实现体育运 动的知识目标,主要是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如掌握合理有效的健 身方法、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锻炼效果的自我评价等,用科学的理论知识指导实践。 第三个目标是体育运动技能目标,是指学生通过体育课程学习,掌握一项或多项自己较为 喜欢的运动项目和锻炼方法,并在某一方面形成一定的爱好和兴趣,为“终身体育”打好 基础。 3、身心健康目标主要由三个三级目标构成,即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和社会 适应性目标。身体健康目标是通过体育课程学习和锻炼,使学生在耐力、力量、柔韧及协 调性等主要素质方面得到提高;在形态机能方面达到较为理想的标准和要求;掌握健身原 理与方法及有关的保健、营养及卫生等知识,为达到身体健康目标服务。心理健康目标主 要体现在情绪的调控能力和树立健康向上的自信心等方面。社会适应性目标是通过体育教 育及体育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合作能力、交往能力和适应能力,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结 协作的团队精神。体育教育在此方面有着其它课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1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课程的内容与设置 教学内容与要求根据《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教学指导纲要》的基本要求,并结合我校 体育教学师资、场地、器材等实际情况,对课设置做以下规定: 1、一年级开设体育普修课,以行政班上课。 课程内容: 1)上学期以 24 式太极拳、篮球、排球、身体素质田径部分(跑步)和体育生理卫 生及保健理论为主; 2)下学期以交谊舞(布鲁斯、华尔兹) 、篮球、排球、身体素质田径(跳远)和体 育锻炼与身体健康的关系理论为主,为专项课打好基础。 2、二年级开设体育专项课(原则上一学年选择一个项目的课,个别素质全面的学生可 以一年选择两项) 。学生在规定的指标内打破行政班级建制任意选项,二年级专项课根据 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创造更大的学习发展空间,体现统一要求与区别对待的教学原则, 我们试行二年级体育专项课中进行分层次教学,即在二年级初根据学生的运动水平分出该 项目的基础班与提高班。开设课有篮球、排球、软式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武术 套路、武术散手、健美操、健美、田径、艺术体操、交谊舞、跆拳道、体育舞蹈、保健体 育。 3、2006 年后三、四年级开设选修课(一学年选修一个学期) 。主要以提高能力、培养 体育兴趣、建立终身体育意识和培养健身习惯为主。以各项目教学比赛和娱乐健身方法为 主要手段。开设课有篮球、软式排球、足球、网球、乒乓球、羽毛球、武术套路、武术散 手、跆拳道 健美操、形体、健美。4、保健与康复体育课。该课主要针对伤、病、残、体弱、特殊体型(过胖过瘦)等 学生开设。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组织康复、保健体育教学。在教学内容的选择 上以太极拳,太极剑,基本素质,球类运动,康复保健知识为主要内容。以达到提高素质, 增强体质,掌握锻炼方法手段,树立终身体育意识的目的。 5、教学的要求 课部明确提出教师的“三个转变、六种意识” ,学生的“四项要求” 。 1)教师的三个转变为: ①转变以单纯传授技术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坚持教书育人。 ② 改革传统的体育课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③教师要由技术型转变成学者型,加强理论教学、加大科研的力度。 2)教师的六种意识:2 要求教师必须更新观念,强调教师必须加强六种意识。即:团结协作意识;教书育人 意识;身体素质意识;社会人文意识;人际交往意识;文化修养意识;力创教学内容明确 化,教学手段多样化,教学方法层次化。 3)学生的四项要求为: ①要通过体育课教学,初学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②要通过体育课教学较熟练的掌握 2―3 项能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本领。 ③要通过体育课教学,增强健身意识,培养自觉锻炼身体习惯。 ④提高体育能力,开发创新精神,发展身体素质。注重社会公德,达到“国家体质健 康标准” 。 6、教学重点 普修课主要教学重点应该以落实体育课对学生的四点要求上,主要教学内容应在交谊 舞、篮球、排球和身体素质方面。要通过体育过程贯彻落实“健康第一、全面培养学生的 综合素质”等方面。 7、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应体现在讲透体育锻炼与身体健康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健身意识,掌握所学 内容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使学生喜欢体育的同 时也喜欢体育课教学。 四、学时分配 (一)一年级学时分配表学 时 分 配 序 号 教 学 内 容 第一学期 理论部分 24 式简化太极拳 男生篮球、女生排球 身体素质 交谊舞(布鲁斯) 交谊舞(华尔兹) 男生排球、女生篮球 身体素质 高校体育课目的与任务、 课堂常规、 大学生体 质健康测试、生理卫生常识等。 3 3 1 1 实践部分 10 10 7 0.5 0.5 1 6.5 3.5 10 7 第二学期 理论部分 实践部分1 2 3 4 5 6 7 89体育锻炼与身体健康理论常识、 如何科学的安3 排体育锻炼。 小 计: 10 实践部分合计 15.6% 5 54 27 总计 5 64 84.4% 27理论部分合计 理论部分比例实践部分比例(二)二年级为专项体育课,具体课时分配表见各专项课教学大纲。 五、教学环节与教学要求: 为保证《纲要》和《教学大纲》的顺利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几方面的原则: 1、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的原则。在大纲的制定过程中以学生的需求、地域的特点、 气候的情况、场地器材及师资队伍的状况为基本出发点,力求课设置新颖性,多样性,注 重实效,实事求是。 2、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连贯性原则。本大纲的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学科发展相适应, 反映本项目内容的新发展,新趋势,并且注重教学内容的循序渐进原则和每个学期学习内 容的连贯性,并使之有机结合。体现以人为本,有利于学生所学、所用、所练。 3、教学内容与选修课力求根据学生需求做出调整,增设热门课,加大学生的学习兴 趣和选择空间。 4、有条件的校区优先开课程原则。因场地,器材和师资条件的各种限制,个别项目 在有条件或条件成熟的校区优先开课,其他校区在基础条件逐步完善的情况下逐步开课。 5、新大纲的实施和教学计划的调整对教学管理和师资队伍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 1) 加强教学管理工作 根据新《纲要》精神,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定《武汉工业学院大学体育课教学改革方 案》,建立和完善教学监督保障体系: ①《体育部教职工岗位考核办法》 ②《体育部教师业务培训、进修、培养实施办法》 ③《体育部优秀教学教师、优秀教案评选办法》 ④《体育课观摩听课制度》 ⑤《体育课教学规范》 ⑥《体育部教学常规》 ⑦《体育部行政规范》 ⑧、建立教学反馈信息如评估问卷等,纳入体育教学部评估管理体系。 ⑨、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教材建设。 ⑩、根据课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场地设施及器材建设。4 2)加强教师业务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①、针对新课程增设,专业师资的紧缺情况,将对综合素质高,业务水平高的中青年 教师进行进修培训和培养。 ②、加强专业人才和优秀专业教师的引进。 ③、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工作,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及学术活动,拓展教师 的知识面。利用教法研究时间广泛交流经验,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和水平。 ④、要求有条件的中青年教师熟练掌握计算机,使用计算机建立个人教学档案,书写 教案,评选优秀教案择优上网。 ⑤、鼓励有外语能力的教师进行双语教学。 实施《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教学指导纲要》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突出以身体练 习为主要手段,以提高学生身心健康为目标为主线,培养终身体育“健康第一”的意识, 边建设边实施,在探索中建立一个适合我校实际情况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管理体系。这是时 代赋予我们体育教育工作者的重任和课题。 六、课程考核办法: 1、理论知识考试主要采用大型综合作业、提问、口试、笔试等形式,每学年末进行 一次。 2、技、战术及专项素质考试实行同一项目统一标准,教考分离。由同项目教师交换 考核,同项目教师不足时,另行安排。 3、学生每项考试一次,无补考(病假按规定办理手续可缓考,缓考时间在下一学期的 第一周) ,当学期不及格需在下学期重修。 4、学生成绩累计 60 分或合格便为及格,但必须参加所有内容的考核。 5、按照武汉工业学院学籍管理规定“体育课教学环节不得申请免修” ,否则应缴费重 修” 。未办理重修课手续,擅自上课者不准参加该课程考核。 6、学生必须按时上课,方准参加课考核。若未经请假,缺课累计达到或超过课学时数 三分之一,则取消参加该课期末考试的资格。 7、重修课取得的学分,可替换原来的低绩点或零绩点。 8、考试的组织与管理由体育部负责实施。 9、未尽事宜以武汉工业学院学籍管理规定结合体育部的有关规定为准。 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1、教材: 《新编大学体育教程》高等学校面向二十一世纪体育素质教育统编教材 2、主要参考书: 《大学体育》湖北教育出版社5 《学校体育》武汉大学出版社 八、有关说明 1、本大纲根据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精神,结合我校学生实际编写而成。 2、本大纲在贯彻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前提下有针对性的发展 学生的身体素质,以达到提高学生素质和健康水平。 3、通过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4、本大纲的编写重在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发展能力、掌握 2―3 项能终身从事身体 锻炼的本领。 5、本大纲为普修公体课教学大纲,对象是大一学生,大二学生按所选体育专项教学 大纲实施教学。体育课教学部 执笔人:周瑞琪 二 00 五年三月6 《大学体育(普修体育课) 》教学大纲 (一年级)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110302 课程名称:大学体育(普修体育课) 课程英文名称 :university sprots 课程所属单位:体育课教学部 课程面向专业:全校所有专业 课程类型: 必修课 先修课:无 学分: 3 总学时:64 (其中实践学时:54 理论学时:10)二、课程性质与目的 1、体育课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 主要目标的必修课。把体育理论知识和技能与健身健康知识和方法有机结合起来,把学习 体育技能和身体锻炼作为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主要手段,同时把与之相关的体育运动知 识结合到课教学中。因此我们把课目标确定为身体运动和身心健康两大目标。 2、 身体运动目标的实现最显著的特点是通过身体运动来完成和实现课程目的和任 务。因此,课程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本课程正确认识,培养学生参与锻炼的积极性。使 他们能自觉地、积极地、经常地参与锻炼实现身体运动的参与目标。第二个目标是实现体 育运动的知识目标,主要是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如掌握合理有效 的健身方法、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锻炼效果的自我评价等,用科学的理论知识指导实 践。第三个目标是体育运动技能目标,是指学生通过体育课程学习,掌握两项或多项自己 较为喜欢的运动项目和锻炼方法,并在某一方面形成一定的爱好和兴趣,为“终身体育” 打好基础。 3、身心健康目标主要由三个三级目标构成,即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和社会 适应性目标。身体健康目标是通过体育课程学习和锻炼,使学生在耐力、力量、柔韧及协 调性等主要素质方面得到提高;在形态机能方面达到较为理想的标准和要求;掌握健身原 理与方法及有关的保健、营养及卫生等知识,为达到身体健康目标服务。心理健康目标主 要体现在情绪的调控能力和树立健康向上的自信心等方面。社会适应性目标是通过体育教 育及体育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合作能力、交往能力和适应能力,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结 协作的团队精神。体育教育在此方面有着其它课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7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课程内容与设置 教学内容与要求根据《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教学指导纲要》的基本要求,并结合我校 体育教学师资、场地、器材等实际情况,对课设置做以下规定: 1、一年级开设体育普修课,以行政班为基础实施男、女分班上课。 2、课程内容: 1)第一学期以 24 式太极拳、男生篮球、女生排球、身体素质、田径(跑步)和体育 生理卫生及保健理论为主; 2)第二学期以普通交谊舞(布鲁斯、华尔兹) 、男生排球、女生篮球、田径(跳跃) 和体育锻炼与身体健康理论、如何科学的安排体育锻炼为主。 (二)实施大纲的要求 1、教师要以“健身育人”为宗旨,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加强自身的学习, 不断总结经验,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2、认真学习体育教学大纲和教材,系统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的意义、任务、分布和 要求,并根据教学工作计划规定,深入钻研每次课程教材内容和教法。 3、课前认真检查场地,器材的安全,并在课中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和特点,加强对 学生的安全教育。 4、教师必须加强安全宣传,全面了解任课班级学生的健康状况,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避免伤害事故发生。对有先天性和慢性疾病而不能参加正常体育课程学生,要做好解释工 作,并以医保中心的审核为依据,决定其参加正常体育课或保健课。. 5、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调动学生主体参与学习和锻炼的积极 性,注重健身方法和能力的培养,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塑造良好的体育道德作风,提高教 学效果。 6、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安排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把体能的发展与知识技术技 能有机结合起来。教学内容、步骤和运动负荷的安排,力求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注意循 序渐进。 7、教师在上好课程同时,应按计划和规定,有组织地认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辅导 和兴趣班教学,确保质量。 8、教师应掌握“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意义,要求及方法,加强对学生的培训, 认真完成测试工作,保证测试数据的可靠性。 9、教师必须贯彻体育教育部有关的教学工作管理制度,应以其为依据实施教学,确8 保教学计划的顺利完成。 10、教师应认真、严肃、公正、公平和公开地评定学生体育成绩,以保证成绩评定的 相对客观性。 (三)教学重点 普修课主要教学重点应在体育理论、简化 24 式太极拳、交谊舞、篮球、排球和身体 素质方面。要通过体育过程贯彻落实“健康第一、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等方面。 (四)教学难点 本年度教学难点应体现在讲透体育锻炼与身体健康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健身意识,掌 握所学内容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使学生喜欢体 育的同时也喜欢体育课教学。 四、学时分配 学时分配表学 时 分 配 序 号 教 学 内 容 第一学期 理论部分 24 式简化太极拳 男生篮球、女生排球 身体素质 交谊舞(布鲁斯) 交谊舞(华尔兹) 男生排球、女生篮球 身体素质 高校体育课目的与任务、 课堂常规、 大学生体 质健康测试、生理卫生常识等。 3 3 1 1 实践部分 10 10 7 0.5 0.5 1 6.5 3.5 10 7 第二学期 理论部分 实践部分1 2 3 4 5 6 7 89体育锻炼与身体健康理论常识、 如何科学的安 排体育锻炼。小计: 10 实践部分合计 15.6%5 5427 总计5 6427理论部分合计 理论部分比例实践部分比例84.4%9 五、课程考核办法: 1、理论知识考试主要采用提问、口试、笔试等形式,每学年末进行一次。 2、技、战术及专项素质考试实行同一项目统一标准。 3、病假按规定办理手续可缓考,缓考时间在下一学期的第一周,当学期体育成绩不 及格需在下学期重修。 4、学生成绩累计 60 分或合格便为及格,但必须参加所有内容的考核。 5、按照武汉工业学院学籍管理规定“体育课教学环节不得申请免修” ,否则应缴费重 修” 。未办理重修课手续,擅自上课者不准参加该课程考核。 6、学生必须按时上课,方准参加体育课考核。若未经请假,缺课累计达到或超过课 学时数三分之一,则取消参加该课期末考试的资格。 7、重修课取得的学分,可替换原来的低绩点或零绩点。 8、考试的组织与管理由体育部负责实施。 9、实践部分考试占 80%(含理论 10%) 、平时成绩占 20%。上课迟到、早退 1 次扣总成 绩 1 分、旷课 1 次扣总成绩 4 分。 10、未尽事宜以武汉工业学院学籍管理规定结合体育部的有关规定为准。 六、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1、教材: 《新编大学体育教程》高等学校面向二十一世纪体育素质教育统编教材 2、主要参考书: 《大学体育》湖北教育出版社 3、 《学校体育》武汉大学出版社 七、大纲制订及教材选用的说明 (一)本大纲是依据《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性 、 纲要》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等有关文件的精神和要求,在原体育课程教学大纲的基础 上,通过总结几年来我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实践经验,并结合具体实际修订编写。 (二)从培养学生健身能力出发,体育理论课以我校统编的《新编大学体育教程》教 材为主,结合体育健身、健康和保健等方面知识。体育实践课以太极拳、篮球、排球、田 径为主,结合身体素质练习。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运动技能,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能力。 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使学生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和手段。 (三)从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出发,根据《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和大学生的身 心特点,体能教材在选用上既注重学生体能的全面发展,又重点突出有氧耐力和力量素质 的提高。 (四)选用教材力求主次分明,重点突出。教材内容在技术上保持其合理性,在难度 和量度标准上以绝大多数学生通过努力所能掌握和达到为原则,教材在整体上力求体现其10 科学性、系统性和合理性。体育课教学部 执笔人:周瑞琪 二 00 五年三月11 《大学体育(篮球专项课) 》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男) ,(女) 课程名称:大学体育(篮球专项课) 课程英文名称 basketball course课程所属单位:体育课教学部 课程面向专业:全校所有专业 课程类型: 必修课 课程先修课:大学体育普修课 学分: 3 总学时:64 (其中实践学时:56 理论学时:8 )二、课程性质与目的 1.篮球运动具有较强的集体性。它要求每个学生在比赛中必须做到齐心协力,密切配 合,这样才能达到战胜对方的目的。 2.篮球比赛的技战术具有复杂性和对抗性,从而可以培养运动员顽强的意志品质。通 过篮球运动教学,能提高各感受器的功能,提高广泛分配和集中注意能力及空间。时间和 定向能力。学生在比赛过程中由于经常变换动作,对提高神经中枢的灵活性,提高神经中 枢协调支配各器官的能力,起着良好的作用。 3.篮球运动的技术动作是由各种各样的跑跳投等基本技能所组成,能促进力量、速度 耐力、灵敏等全面身体素质的发展,提高内脏器官的功能。 4.篮球运动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参加者不受年龄、性别的限制,它既能增强体质、促 进身体健康,又能丰富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从而提高劳动、工作和学习的效率。 5.通过专选课程学习,使学生对篮球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篮球竞赛规则、篮球裁 判法、篮球群体竞赛活动的组织及竞赛的编排、记分办法有比较明确的了解。并有意识地 培养一批篮球运动的骨干,以推动基层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理论部分: 综述: 篮球运动的起源与概况 我国篮球运动的发展概况 篮球运动对身体锻炼的作用与意义 基本理论:12 篮球的基本技术、战术 篮球各项技、战术在比赛中的作用与实际运用 篮球基本技、战术的训练方法 如何训练基层一般水平的篮球队 篮球竞赛规则与裁判法 何做一名合格的篮球裁判员 三人制篮球赛的基本规则 如何组织基层篮球竞赛活动 单循环制的编排方法 (重点) (重点)分组循环制的基本原则及如何按排第二、记分及比赛 如何计算篮球比赛的成绩及判定名次 实践部分; 脚步移动 急起、急停 转身与滑步 后撤步与侧身跑 变速变向跑 传接球 双手胸前传球 单手肩上传球 行进间传球 反弹传球 双手接球 单手接球 接反弹球 投篮 原地单手肩上投篮 行进间高手投篮 行进间低手投篮 跳投 运球 (1) 原地运球13(难点)(重点)(重点) (重点) (难点)(重点)(难点) (重点) (2) 行进间运球 (3) 运球急起、急停 (4) 体前变向运球 (5) 原地持球交叉步突破 (6) 运球后转身 个人防守技术 防守无球队员 防守持球队员 抢篮板球 (1) 抢进攻篮板球 (2) 抢防守篮板球 (3) 近篮队员抢篮板球 (4) 篮下队员抢篮板球 进攻技术 传、切配合 快攻战术配合 (难点) (重点) (难点)介绍 1―3―1 进攻战术 防守战术 (1) 一防二的基本方法 (2) 三、二联防介绍 (3) 防守快攻战术 四、学时分配学 时 分 配 序 号 教 学 内 容 第一学期 理论部分 实践部分 第二学期 理论部分 实践部分(难点)1 2 3 4 5 6 7脚步移动 传接球 投篮 个人防守 运球 抢篮板球 进攻战术143 4 6 4 4 1 41 4 4 4 2 1 6 8 9 10 11 12小8 防守战术 综述 基本理论 竞赛规则 4 竞赛的组织与编排计:2 2 2 2 2 4 8 12.5%实践部分合计 56 28 总计 4 64 87.5% 286理论部分合计 理论部分比例实践部分比例五.教学环节与教学要求: 本课在实践部分的教学中主要采取教师讲解示范学生学习模仿的方法,要求学生掌握 正确的技术动作,并合理地运用于实际比赛中。在理论部分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掌握最新 最全面的理论资料,通过详细的讲解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足球比赛的规则,正确运用比赛 阵型,真正作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必要时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课件和组织学生观看重大 比赛等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六.考核与成绩评定 1.学期规定的考试(查)项目最高分得分比例 80% 2.学习态度与平时成绩最高得分比例为 20% 3.上课迟到、早退一次扣一分,旷课一次扣 4 分 4.全学期有三分之一时间不能上体育课,不评定体育成绩 5.考核项目与评分细则。 . 考核与评分 考核原则: 篮球专项课考核原则,以专项技术考核为主,结合理论考试成绩综合评分,但必须要 通过体育“测试” ,未“测试达标”的学生专项课综合评定不予及格。 考核内容 专项技术考核 全场往返运球投篮 原地单手肩上投篮、跳投 行进间传接球往返投篮 综合技术测试及比赛 理论考核15 采用闭卷考试办法进行 篮球基本理论 竞赛规则及裁判法 竞赛的组织与编排方法 结合裁判通级考试与加试 评分标准 原地单手肩上投篮及跳投 优:命中率 70% 良:命中率 50% 及格:命中率 30%全场往返运球投篮(往返两次) 根据完成的时间及命中率评分,两次得分之和÷2=该项得分 优:24 秒 良:26 秒 及:28 秒 综合技术: 根据学生的基本动作规范性,及完成的时间(速度)命中率综合平分。 理论考核。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答题,根据答题的正确与否评分 教学辅助项目 选择性进行考核 平时成绩 根据学习态度、技术评定成绩、出勤率进行评分 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进四个球 进三个球 进二个球《篮球》人民体育出版社体育课教学部 执笔人: 陈佳鹏时间:16 《大学体育(足球专项课) 》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大学体育(足球专项课) 课程英文名称 football course 课程所属单位:体育课教学部 课程面向专业:全院所有专业 课程类型: 必修课 课程先修课:大学体育普修课 学分: 3 总学时:64 (其中实践学时:56 理论学时:8 )二、课程性质与目的 足球专选课程授课对象是我校二年级学生,属于必修课。 通过对本课程学习可以使学生对世界足球运动和我国足球运动发展的历史、现状有一 个整体的认识。 通过对足球技战术的学习以及对足球竞赛规则的理解与掌握有助于学生正确了解足 球运动的发展规律。 通过对本课程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对足球运动的热爱,使足球运动成为学生日常锻炼身 体的一种重要手段,从而达到二十一世纪健康体育的教学目的。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理论部分 (一)足球运动发展简史 足球运动的特点和作用 国际足球运动的发展 中国足球运动的发展 女子足球运动的发展 (二)足球竞赛规则 国际足联每年颁布的竞赛规则手册 (三)比赛阵型的演变及发展 要求:第一部分足球运动发展简史要求学生能够以一般性的历史知识进行了解。而第 二部分足球运动竞赛规则和第三部分比赛阵型的演变要求学生作为理论知识理解。 实践部分17 (一)足球技术 1、颠球 重点内容:脚背颠球、脚内侧颠球、脚外侧颠球 2、踢球 重点内容:脚内侧踢球、脚背内侧踢球 3、接球 重点内容:脚内侧接球、胸部接球 4、运球 重点内容:脚内侧运球、脚背外侧运球、运球过人 抢截球 重点内容:正面跨步堵抢、合理冲撞、正面铲球 头顶球 重点内容:前额正面头顶球(原地头顶球、跑动头顶球) 假动作 重点内容:运球过人假动作 掷界外球 重点内容:掷界外球时的易犯错误 (二)足球战术 1、进攻战术 重点内容:个人进攻战术、局部进攻战术、全队进攻战术、定位球进攻战术 2、防守战术 重点内容:个人防守战术、局部防守战术、全队防守战术、定位球防守战术 3、比赛阵型 重点内容:4-2-4、4-4-2、3-5-2、4-3-3、4-5-1 要求:第一部分足球技术是本课程重点,第二部分足球战术是本课先修课:大学体育 普修课 的难点,实践部分内容要求学生重点掌握。 四、学时分配 学时分配表学 时 分 配 序 号 教 学 内 容 第一学期 理论部分 实践部分 第二学期 理论部分 实践部分11、颠球184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小2、踢球 3、接球 4、运球 5、抢截球 6、头顶球 7、假动作 8、掷界外球 9、进攻战术 10、防守战术 11、比赛阵型 1、足球运动发展简史 2、足球竞赛规则 3、比赛阵型的演变及发展计: 46 4 4 4 2 2 222 2 2 8 8 42 2 428 56 总计 4 64 87.5% 28理论部分合计 理论部分比例8 12.5%实践部分合计实践部分比例五、教学环节与教学要求: 本课在实践部分的教学中主要采取教师讲解示范学生学习模仿的方法,要求学生掌握 正确的技术动作,并合理地运用于实际比赛中。在理论部分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掌握最新 最全面的理论资料,通过详细的讲解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足球比赛的规则,正确运用比赛 阵型,真正作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必要时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课件和组织学生观看重大 比赛等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六、考核办法: 第一学期考试标准 考试内容 颠球 30 米加速跑 脚内侧传球 平时成绩 分数 100 50 4″1 无失误 全勤 90 40 4″2 失误 1 次 缺勤 1 次 80 30 4″3 失误 2 次 缺勤 2 次 70 20 4″4 失误 3 次 缺勤 3 次 60 10 4″5 失误 4 次 缺勤 4 次 百分比 30% 30% 30% 10%第二学期考试标准19 考试内容 掷界外球 5×5 盯人抢截 理论考试 平时成绩分数 100 20 米 无失误 90 17.5 米 失误 1 次 80 15 米 失误 2 次 70 12.5 米 失误 3 次 60 10 米 失误 4 次 百分比 30% 30% 30% 全勤 缺勤 1 次 缺勤 2 次 缺勤 3 次 缺勤 4 次 10%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1、 《现代足球》 ,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年 2、 《足球训练》 ,邓达之,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年 3、 《足球训练年度计划》 [德]约瑟夫〃斯纳尔斯,詹霞译,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年 4、 《足球竞赛规则》 ,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年体育课教学部 执笔人: 叶杨 时间:20 《大学体育(排球专项课) 》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男) (女)课程名称:大学体育(排球专项课) 课程英文名称 volleyball course 课程所属单位:体育课教学部 课程面向专业:全校所有专业 课程类型: 必修课 课程先修课:大学体育普修课 学分: 3 总学时:64 (其中实践学时:56 理论学时:8 )二、课程性质与目的 通过排球专项课程教学,使学生较好的掌握排球运动技术,基本战术和一般的排球理 论知识。 加强身体的全面锻炼,进一步提高身体素质,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自觉参加课 外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有效的增强体质。 通过专项课程学习,使学生基本熟练排球运动的规则和裁判方法,具备担任基层比赛 的裁判工作能力。 通过专项课程教学,培养学生坚毅、勇敢,顽强等意志品质以及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 精神。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 排球运动简介 排球运动的比赛方法与特点 排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章 排球运动发展概况 世界排球运动的发展 我国排球运动的发展 排球运动发展趋势 第三章 排球技术 准备姿势与移动 传球21 垫球 发球 扣球 拦网 第四章 排球战术 排球战术的基本理论 阵容配备、位置交换、信号联系及“自由人”运用 个人战术 集体进攻战术 集体防守战术 战术系统 第九章 竞赛及裁判工作 竞赛工作 裁判工作 四、学时分配 学时分配表学 时 分 配 序 号 理论部分 实践部分 理论部分 实践部分 教 学 内 容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准备姿势与移动 传球 垫球 发球 扣球 拦网 接发球站位 进攻战术配合 防守站位 身体训练 排球运动发展概况及其锻炼价值 排球基本技术、基本战术及其发展趋势 排球球规则及裁判法222 5 5 2 6 1 1 1 1 4 1 1 11 4 4 2 6 2 2 2 1 4 14 15 16 17 18小 计:运动竞赛的组织与编排 如何欣赏体育比赛 运动生理及运动力学知识 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体育卫生保健知识、运动处方 4 8实践部分合计 56 28 总计1 1 1 1 14 64 87.5% 28理论部分合计 理论部分比例12.5实践部分比例五、教学环节与教学要求: 本课在实践部分的教学中主要采取教师讲解示范学生学习模仿的方法,要求学生掌握 正确的技术动作,并合理地运用于实际比赛中。在理论部分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掌握最新 最全面的理论资料,通过详细的讲解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排球比赛的规则,正确运用排球 各项技战术,真正作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必要时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课件和组织学生观 看重大比赛等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辅导教学。 六、课程考核办法: 第一学期考试项目及评分标准 项目 自传球 自垫球 发球 60-79 40 次 40 次 4个 80-89 60 次 60 次 6个 90-100 80 次 80 次 8个 说明 球高 80 公分以上 并进行技术评定 在发球区发 10 个球 沿线移动,往返时脚 应踩线“米” 字格移动 10”1(10”6) 9”2(9”7) 8”5(9”0) 1000 耐力跑 女生为 800 米 3′50 3′50 3′35 3′35 3′25 3′25第二学期考试项目及评分标准 得 分 定点发球 发球 10 个 计算成功率 100 10 扣球 扣球 10 个计算 成功率 1023助跑摸高“米” 字格移动 沿 “米” 字型跑 计算时间 8”5(9”0)教学比赛 技\战术应用 程度评价 熟练计算净高 46 90 80 70 609 8 7 69 8 7 640 34 28 228”9(9”4) 9”2(9”7) 9”6(10”1) 10”1(10”6)默契 准确 较准确 一般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 《排球教程》人民体育出版社主要参考书: 《大学体育》湖北人民出版社 《体育教程》四川大学出版社 八、说明: 排球专项课仍需贯彻身体全面发展的原则,但在项目和学时的分配上,则有所侧重, 排球基本技术和基础战术仍是基本教材,辅以田径、体操和其它球类等项目,作 为发展灵巧、速度、耐力、移动以及柔韧等方面的教材。 注重加强理论方面的学习,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自我评价、自我锻炼的能力,培养其 终身体育观。体育课教学部 执笔人: 毛亚杰时间:24 《大学体育(健身专项课) 》课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男)
(女)课程名称:大学体育(健身专项课) 课程英文名称:boddy building course 课程所属单位:体育课教学部 课程面向专业:全院所有专业 课程类型: 必修课 课程先修课:大学体育普修课 学分: 3 总学时:64 (其中实践学时:56 理论学时:8 )二、课程性质与目的 健身专选课程授课对象是我校二年级学生,属于必修课。 1.通过健身课程学习,使学生能更加有效地塑造体型,改善生理机能,在提高学生 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健身意识,养成锻炼的习惯,培养学生的 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为建立”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2.通过健身课程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提高体育理论知识,发展体育能力,养成自觉 锻炼身体的习惯,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成为体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通过健身课程学习,学生使掌握健身锻炼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技术,培 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地应用健身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结合自身的 特点和体质情况,合理的选择锻炼内容和运动形式,自订运动处方实施自我锻炼。 4.通过健身课程学习,激发学生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建立正确的体育观念, 发展个性,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坚忍不拔,勇敢顽强,团结进取,开拓创新的意志品质。 增强组织纪律观念和竞争意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 、编写原则 1、从增强体质出发,使学生在逐步掌握健身锻炼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的基础上, 掌握正确的体质状况自我评价方法,并能根据自身的需要学会自订运动处方实施锻炼。 2、从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和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出发,培养主动适应社会,有较高素质 的特色人才。 3、材以增强学生心、肺、神经等系统功能,发展和改善身体形态,提高身体素质为25 主,并考虑到教材的趣味性,以便利于与社会体育接轨。 4 健身锻炼理论教学时数,贯彻少而精原则,吸收和反映新兴体育内容与知识,体现 时代特征。 5 健身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的教学,采用以集中安排在新学期开始部分为主,以便 于学生通过所学的知识、技术和技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自编运动处方进行练习。 (二) 、教学内容 理论部分 (一)健身运动基本理论 1、健身运动概况与目的、任务 2、健身运动特点与对人体的作用 3、健身运动锻炼原则与生理卫生 4、意、气、功功法介绍 5、体质、体能与身体自我评价方法 6、运动处方的制订要素 7、不同的体形、体质、运动处方制订原则与运动量的要求 (二)健身运动与卫生保健常识 健身运动与营养的关系 运动创伤与预防的简易处理方法 实践部分 三十二式杠哑铃健身操(三十六式哑铃操选用) 人体、颈、胸、肩、背、臂、腰、下肢健身锻炼组合动作 健美操 韵律操(选用) 体育舞蹈(选用) 竞赛健美操简介(选用) 意、气、功功法简介 短跑、中长跑 篮球、足球、排球游戏比赛 结合自身特点自订运动处方练习 身体素质课课练以提高耐力练习为主 有氧耐力与无氧耐练习 心理调查与能力培养26 (三)重点与难点 1、重点:如何有效的改善和发展学生的身体形态,提高有氧代谢的能力,改善学生 心肺功能,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等方面。 2、难点:身体形态的增长,主要是通过静力性力量练习来完成,但静力性力量练习 对人体的协调性、有氧代谢能力等方面的提高不及动力性练习效果好,如何将二者有机 的结合起来,关键的问题,也就是说要找出动、静力练习相结合的度。 四、学时分配 学时分配表学 时 分 配 序 号 理论部分 实践部分 理论部分 实践部分 教 学 内 容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1 2 3 4 5 6 7小健身器械操(三十六式) 姿态健美操 运动处方教学与自练 体育舞蹈(恰恰恰) 体育舞蹈(华尔兹) 不同体型、体质的健身锻炼方法 不同体型、体质运动处方的制订方法计: 418 6 4 8 10 1044 8实践部分合计 5628 总计4 64 87.5%28理论部分合计 理论部分比例12.5实践部分比例五、教学环节与教学要求: 教学对象与教学方法:大二体育健身专项课教学班学生。采用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和 方法,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运动处方”教学。 教学内容与实施手段: 1) 教学内容以健身运动锻炼为主,在重点发展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素质的基础 上,加强学生的耐力练习,提高学生的心、肺及神经系统功能。 2) 在集中教会学生健身锻炼基本知识, 技术和技能的基础上, 运用运动处方教学, 最终采用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体质状况自订运动处方实施自我锻炼,教师进行辅导。 3)每学期开学初和期末,分别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进行身体形态,身体素质(达 标五项)3 分钟台阶试验、12 分钟跑、皮脂厚度、血红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与低密度脂蛋27 白、身体素质综合标准得分、维尔维克体型标准进行分析研究。并根据分析研究出的结果, 检查教学效果,有的放矢的改革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 4)健身房每天课外活动时间对学生开放,学生每周课外活动时间自练运动处方不少 于两次(隔天进行) 。组织形式采用以系为单位成立锻炼小组,指定一名组长负责考勤。 教师轮流进行辅导值日。 六、考核与成绩评定 1.学期规定的考试(查)项目最高分得分比例 80% 2.学习态度与平时成绩最高得分比例为 20% 3.上课迟到、早退一次扣一分,旷课一次扣 4 分 4.全学期有三分之一时间不能上体育课,不评定体育成绩 5.考核项目与评分细则。 第一学期 身体形态的测定、仰卧推举、身体素质综合评分、100 米、理论 第二学期 身体形态测定、负重深蹲、身体素质综合评分、 “达标”成绩、理论。 附:评分标准表内 不及格 60 容 项目 身体形态增长数总 15-19 和(厘米) 胸围二臀围 围度比例明显 四围比例(女) 围度比例有所改善 改善 肩围〉臀围 10 公分以上 仰卧推举增长数男 4-6 30kg,女 20kg 负重深蹲增长数男 4-6 60kg,女 30kg 3 次以上迟到, 2 态度一般,有 3 次 学习态度 以上迟到 以下迟到 到早退 课 体育舞蹈 完成套路 动作正确、连贯 舞姿优美 28 不能完成 20% 态度较好有 2 次 学习认真无迟 次以上迟到旷 20% 7-9 10-12 3 次以下 20% 7-9 10-12 3 次以下 20% 腰围〈胸围 25-30 公分 15% 20-24 25-30 以上 15 以下 15% 及格 60-70 良好 75-84 优秀 85-100 以 下 比例 节奏感好 以卷面成绩评 理论 以卷面成绩评定 定 100 米提高数 负重仰卧起坐增长 1-3 数, 10kg, 5kg 男 女 身体素质标准分综 综合得分 60 合得分 综合得分 70 综合得分 80 60 分以下 综合得分 25% 4-5 6-7 不能完成 20% 0.1``-0。04`` 0.5``-0。7`` 定 0.8``-1`` 定 下降 0。 2``以上 20% 以卷面成绩评 以卷面成绩评 20%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健美教程》周瑞琪 自编体育课教学部 执笔人:周瑞琪 时间:2005 年 3 月29 《大学体育(健美操专项课) 》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女) 课程名称:大学体育(健美操专项课) 课程英文名称:gymnastics course 课程所属单位:体育课教学部 课程面向专业:全院所有专业 课程类型: 必修课 课程先修课:大学体育普修课 学分: 3 总学时:64 (其中实践学时:60 理论学时:4 )二、课程性质与目的 课程性质:本课属于基础课,是面向全校学生进行的体育实践性课程。是以身体练习 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必修课。把健美操 理论知识和技能与健身方法有机结合起来,把学习体育技能和身体锻炼作为增强体质、增 进健康的主要手段,同时把与之相关的体育健身运动知识结合到教学中。 课程目的:了解健美操运动的发展历史,健身价值,掌握科学的锻炼身体的方法,达 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目的。我们把课程目的确定为身体运动和身心健康两大目标。 1、身体运动目标的实现最显著的特点是通过身体运动来完成和实现课程目的和任务。 因此,课程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本课程正确认识,培养学生参与锻炼的积极性。使他们 能自觉地、积极地、经常地参与锻炼实现身体运动的参与目标。第二个目标是实现体育运 动的知识目标,主要是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如掌握合理有效的健 身方法、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锻炼效果的自我评价等,用科学的理论知识指导实践。 第三个目标是体育运动技能目标,是指学生通过体育课程学习,掌握一项或多项自己较为 喜欢的运动项目和锻炼方法,并在某一方面形成一定的爱好和兴趣,为“终身体育”打好 基础。 2、身心健康目标主要由三个三级目标构成,即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和社会 适应性目标。身体健康目标是通过体育课程学习和锻炼,使学生在耐力、力量、柔韧及协 调性等主要素质方面得到提高;在形态机能方面达到较为理想的标准和要求;掌握健身原 理与方法及有关的保健、营养及卫生等知识,为达到身体健康目标服务。心理健康目标主 要体现在情绪的调控能力和树立健康向上的自信心等方面。社会适应性目标是通过体育教 育及体育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合作能力、交往能力和适应能力,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结30 协作的团队精神。体育教育在此方面有着其它课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教学内容与要求健美操概述与健身价值与作用 短套路健美操 (了解) (掌握)(掌握) 第三章 初级健美操第四章 竞技健美操(三级) (掌握) 第五章 身体素质训练 (理解并掌握)教学重点:学生学习并熟练掌握短套路健美操的基本动作并能够加以运用是本课程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学习并掌握初级与竞技健美操的全套动作是本课程教学难点 四、学时分配 学时分配表学 时 分 配 序 教 学 内 容 号 理论部分 实践部分 理论部分 实践部分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1 2 3 4 5第二章 短套路健美操 第三章 初级健美操 第四章 竞技健美操 (三级)7.5 157.515 7.52 2第五章 身体素质训练健美操概述与健身价值与作用 简介自编健美操7.5小计:2 4实践部分合计 6030 总计2 64 93.7%30理论部分合计 理论部分比例6.3%实践部分比例五、教学环节与教学要求: 实施《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教学指导纲要》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突出以身体练 习为主要手段,以提高学生身心健康为目标为主线,培养终身体育“健康第一”的意识, 健美操课程课堂讲授主要采用的方法是通过教师的示范、讲解、领做等方法来加深学生的 理解与掌握,同时是以学生的实际身体练习为主。 六、考核办法:1、理论知识考试主要采用大型综合作业、提问、口试、笔试等形式,每学年末进行一次。 2、学生每项考试一次,无补考(病假按规定办理手续可缓考,缓考时间在下一学期的第一周) ,当31 学期不及格需在下学期重修。 3、学生成绩累计 60 分或合格便为及格,但必须参加所有内容的考核。 4、学生必须按时上课,方准参加课考核。若未经请假,缺课累计达到或超过课学时数三分之一,则 取消参加该课期末考试的资格。 本课程考核方式是以学生的实践课为主, 学生的健美操成绩主要是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组成: 学 生的平时成绩、学生的健美操成绩、学生的身体素质成绩。其中学生的平时成绩主要是从学生的上课出 勤率、 课堂表现方面进行评定, 而学生的总成绩则是将上下学期的成绩按照上学期的健美操成绩占 40%, 下学期的健美操成绩占 60%,进行评定的。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健美操教程》王洪著 人民体育出版社体育课教学部 执笔人: 薛文敏 时间:2005 年 3 月 25 日32 《大学体育(乒乓球专项课) 》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大学体育(乒乓球专项课) 课程英文名称:Tabletennis 课程所属单位:体育课教学部 课程面向专业:全校所有专业 课程类型: 必修课 课程先修课:大学体育普修课 学分: 3 总学时:64 (其中实践学时:56 理论学时: 8 ) Course二、课程性质与目的 乒乓球专选课程授课对象是我校二年级学生,属于基础课,本课采用面向普通高等学 校编制的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现代乒乓球》 ,并同时以国际乒联颁布 的最新《乒乓球竞赛规则》为辅助材料进行教学。 通过对本课程学习可以使学生对世界乒乓球运动和我国乒乓球运动发展的历史、现状 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通过对乒乓球技、战术的学习以及对乒乓球竞赛规则的理解与掌握有助于学生正确了 解乒乓球运动的发展规律。 通过对本课程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对乒乓球运动的热爱,使乒乓球运动成为学生日常锻 炼身体的一种重要手段,从而达到二十一世纪健康体育的教学目的。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理论部分 (一)乒乓球运动发展简史 乒乓球运动的特点和作用 国际乒乓球运动的发展 中国乒乓球运动的发展 (二)乒乓球竞赛规则 国际乒乓球联合会颁布的竞赛规则手册 实践部分 (三)乒乓球技术 1、反手推挡技术33 重点内容:两人反手对推技术 2、正手攻球技术 重点内容:两人正手对攻技术 3、乒乓球推攻技术 重点内容:乒乓球一推一攻技术 4、乒乓球步法 重点内容: 单步、乒乓球侧身步法、乒乓球并步法 乒乓球一点打两点 重点内容:乒乓球推攻技术、乒乓球步法 乒乓球推侧上技术 重点内容:乒乓球推挡、侧身、上位步法 乒乓球发球技术 重点内容:上旋球技术、下旋球技术 乒乓球接发球技术 重点内容:乒乓球搓球技术、乒乓球搓球起板技术 (四)乒乓球战术 重点内容:乒乓球单打战术、乒乓球双打战术 要求:第一部分乒乓球技术是本课程的重点,第二部分乒乓球战术是本课程的难点, 实践部分内容要求学生重点掌握。 四、学时分配 学时分配表学 时 分 配 序 号 理论部分 实践部分 理论部分 实践部分 教 学 内 容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1 2 3 4 5 6 7 81.反手推挡技术 2.正手攻球技术 3.乒乓球推攻技术 4.乒乓球步法 5.乒乓球一点打两点 6.乒乓球推侧上技术 7.乒乓球发球技术 8.乒乓球接发球技术344 4 4 4 2 2 4 2 2 4 2 4 4 6 9 10 11 12小9.乒乓球战术 10、乒乓球运动发展简史 11、乒乓球竞赛规则 12、乒乓球战术计:8 4 226 8实践部分合计 5626 总计2 64 87.5%30理论部分合计 理论部分比例12.5%实践部分比例五、教学环节与教学要求: 本课在实践部分的教学中主要采取教师讲解示范学生学习模仿的方法,要求学生掌握 正确的技术动作,并合理地运用于实际比赛中。在理论部分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掌握最新 最全面的理论资料,通过详细的讲解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乒乓球比赛的规则,正确运用乒 乓球各项技战术,真正作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必要时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课件和组织学 生观看重大比赛等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辅导教学。 六、考核办法: 第一学期考试标准 考试内容 反手推挡 50 次 30 米加速跑 发球 平时成绩 分数 100 无失误 4″1 无失误 全勤 90 失误 1 次 4″2 失误 1 次 缺勤 1 次 80 失误 2 次 4″3 失误 2 次 缺勤 2 次 70 失误 3 次 4″4 失误 3 次 缺勤 3 次 60失误 3 次以上百分比 50% 20% 20% 10%4″5 失误 4 次 缺勤 4 次第二学期考试标准 考试内容 正手攻球 50 次 接发球 理论考试 平时成绩 全勤 缺勤 1 次 缺勤 2 次 缺勤 3 次 缺勤 4 次 分数 100 无失误 技术正确 90 失误 1 次 80 失误 2 次 技术有误 70 失误 3 次 60 失误 4 次 动作有误 百分比 50% 20% 20% 10%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1. 《乒乓球》 ,张惠钦,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9 年35 2. 《新编大学体育教程》 ,周瑞琪,汕头大学出版社,2002 年 3. 《现代乒乓球》 ,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年体育课教学部 执笔人:张明如 2005 年 3 月 23 日36 《大学体育(羽毛球专项课) 》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大学体育(羽毛球专项课) 课程英文名称:Bmadminton course 课程所属单位:体育部 课程面向专业:全校所有专业 课程类型: 必修课 课程先修课:大学体育普修课 学分: 3 总学时:64 (其中实践学时: 58 理论学时:6 )二、课程性质与目的 (一)性质: 羽毛球专选课程授课对象是我校二年级学生, 属于必修课, 本课采用普通高等教育 “九 八”国家级重点教材《羽毛球》 ,并同时以每年国际羽联颁布的最新《羽毛球竞赛规则》 为辅助材料进行教学。 (二)目的: 1.通过上羽毛球专项课程学习,发展学生的力量、弹跳、速度、灵敏、柔韧等身体素质, 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和内脏器官的功能,增进身体健康,并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吃苦耐劳、 遵守纪律的精神。使学生掌握锻炼身体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技术,培养学生分析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羽毛球专项课程学习使学生对羽毛球的竞赛规则、裁判工作有大体上的了解,进 一步掌握和提高羽毛球专项基本技术、战术。 上专项课程目的就是为了提高羽毛球的多项技术水平与战术水平,使我们从最简单的休 闲活动,向竞技形的休闲娱乐活动发展。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理论部分 1.羽毛球专项理论 起源与发展。 目前羽毛球运动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2.基本理论 (1)羽毛球运动基本技术内容。37 (2)羽毛球运动中的攻防的主要技术、战术。 羽毛球的训练方法。 3.竞赛规则与裁判法。 (1)介绍羽毛球与羽毛球场地。 (2)羽毛球竞赛规则理论、判法、裁判员的职责要求。 4.如何组织竞赛。 (二)实践部分 1.握拍的方法。 正手握拍法 反手握拍法 2.步法。 上网步法。 后退步法。 两侧移动步法。 起跳腾空步法。 3.发球法 (1)正手发球法 (2)反手发球法 4.接发球法。 5.击球法。 高球 吊球 杀球 搓球 推球 勾球 扑球 抽球 挑球 6.战术。 个人战术 双打战术38 7.羽毛球的比赛技术。 (1)单项技术的重复练习 (2)组合技术练习 (3)一点打两点或两点打一点练习。 (4)多球练习 (5)球路练习 8.教学比赛 (1)单打 (2)双打 (3)混合双打 (三)教学重点:羽毛球单项技术、战术理论,及比赛方法,裁判规则。 (四)教学难点:单项技术与战术的在实践比赛中的运用。 四、学时分配 学时分配表学 时 分 配 序 教 学 内 容 号 理论部分 实践部分 理论部分 3 实践部分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1综述 基本理论 竞赛规则 如何组织竞赛32 3 4 5 6 7 8 9 10 11 12步法 发球法 接球法 击球法 球路 战术 实战 力量素质 速度 耐力 灵敏392 2 2 7 3 1 4 1 1 1 12 1 1 6 2 2 4 2 1 2 2 13 14小弹跳 柔韧性计:2 2 3 6实践部分合计 58 29 总计 3 64 90.6%2 229理论部分合计 理论部分比例9.4%实践部分比例五、教学环节与教学要求: 本课在实践部分的教学中主要采取教师讲解示范学生学习模仿的方法,要求学生掌握 正确的技术动作,并合理地运用于实际比赛中。在理论部分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掌握最新 最全面的理论资料,通过详细的讲解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羽毛球比赛的规则,正确运用比 赛技术、战术真正作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必要时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课件和组织学生观 看重大比赛等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六、考核办法:实践 (一)专项考核的内容是以技术为主,理论为辅,技术考核中专项技术考核为主。辅助 技术考核为辅,每学期考核 3 项内容,其中两个为专项一个为辅助项目 (二)评分原则是以学生的学习的学习态度,各项技术水平,战术的运用及实战中的发 挥为基本原则。 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羽毛球教程》彭美丽编体育课教学部 执笔人: 周松蕾时间:40 《大学体育(毽球专项课) 》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大学体育(毽球专项课) 课程英文名称:shuttlecock 课程所属单位:体育课教学部 课程面向专业:全院所有专业 课程类型: 必修课 课程先修课:大学体育普修课 学分: 3 总学时:64 (其中实践学时:56 理论学时:8 ) course二、课程性质与目的 1、通过毽球专项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毽球运动的基本技术、基本战术和基本知识。 2、加强身体的全面锻炼,进一步提高身体素质,通过理论学习,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 方法,培养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以及终身体育观。 3、培养学生组织能力和做裁判的能力。 4、培养学生树立高尚的体育道德和良好的作风。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 毽球球运动简介 毽球运动的比赛方法与特点 毽球运动的起源、传播 第二章 毽球运动发展概况 毽球运动的发展 毽球运动发展态势 第三章 毽球基本技术 准备姿势与移动 传球 发球 前踏球 倒钩球 拦网41 第四章 毽球基本战术 毽球战术的基本理论 阵容配备、位置交换、信号联系 个人战术 集体进攻战术 集体防守战术 战术系统 第九章 竞赛及裁判工作 竞赛工作 裁判工作 四、学时分配 学时分配表学 时 分 配 序 号 理论部分 实践部分 理论部分 实践部分 教 学 内 容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准备姿势与移动 起球技术 发球技术 前踏球技术 倒钩球技术 拦网技术 接发球站位 进攻战术配合 防守站位 排球基本技术和战术 身体训练 毽球运动发展概况及其锻炼价值 毽球基本技术、基本战术及其发展趋势 毽球规则及裁判法 运动竞赛的组织与编排 如何欣赏体育比赛 运动生理及运动力学知识422 9 2 81 6 2 2 6 122 2 11 4 1 1 1 1 1 11 4 18 19小 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体育卫生保健知识、运动处方1 1 428 总计 4 64 87.5% 28理论部分合计 理论部分比例8实践部分合计5612.5%实践部分比例五、教学环节与教学要求: 本课在实践部分的教学中主要采取教师讲解示范,学生练习的方法,通过组织学生进 行教学比赛,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并合理地运用于实际比赛中。在理论部分的 教学中,教师应该掌握最新最全面的理论资料,通过详细的讲解和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毽 球比赛的规则,真正作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六、课程考核办法: 1、第一学期考试项目及评分标准 成 绩 100 90 80 70 60 自传球 (20%) 80 60 50 40 30 两人对传球 (20%) 60 50 40 30 20 发球 (15%) 10 8 7 6 5 前踏球 10 次 (20%) 8 6 5 4 3 6×6 米移动 (15%) 11”5 男 12”0 女 11”8 男 12”3 女 12”2 男 12”7 女 12”7 男 13”2 女 13”2 男 13”7 女 平时成绩 (10%)2、第二学期考试项目及评分标准 成 绩 100 90 80 70 60 两人对传球 (20%) 60 50 40 30 20 发球 (20%) 10 8 7 6 5 倒勾球 10 次 (20%) 8 6 5 4 3 6×6 米移动 (20%) 11”5 男 12”0 女 11”8 男 12”3 女 12”2 男 12”7 女 12”7 男 13”2 女 13”2 男 13”7 女 平时成绩 (20%)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1、教材: 《怎样踢好毽球》 郑超主编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主要参考书: 《大学体育》湖北人民出版社《排球教程》人民体育出版社;43 《体育教程》四川大学出版社 八、说明: 1、毽球专项课仍需贯彻身体全面发展的原则,但在项目和学时的分配上,则有所侧 重, 毽球基本技术和基础战术仍是基本教材,辅以田径、体操和其它球类等项目, 作为发展灵巧、速度、耐力、移动以及柔韧等方面的教材。 2、注重加强理论方面的学习,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自我评价、自我锻炼的能力,培 养其终身体育观。 培养学生的组织及裁判能力,推动毽球运动的发展。体育课教学部 执笔人:乔勇 时间:44 《大学体育(艺术体操专项课) 》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大学体育(艺术体操专项课) 课程英文名称:rhythmic gymnastics course 课程所属单位:体育课教学部 课程面向专业:全校所有专业 课程类型: 必修课 课程先修课:大学体育普修课 学分: 3 总学时:64 (其中实践学时:60 理论学时:4 )二、课程性质与目的 作为奥运会竞赛项目之一,艺术体操在体育领域中还是一个较新的运动项目,作为奥 运会的竞赛项目。迄今只有 16 年的历史。在学习体育中就开展得更晚,随着艺术体操逐 渐被人们认识。它独有的特点颇受广大青年女学生的青睐。艺术体操不仅能锻炼身体,还 能培养气质,形体和音乐素养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 教学内容:艺术体操手位 脚位 教学重点:动作技术 教学难点:动作技术 第二章 教学内容:艺术体操把杆动作:压腿,下蹲,擦地 教学重点:动作规格 动作方法和音乐的节奏 教学难点:动作方法 第三章 教学内容:波浪形体操第 1---8 个 8 拍 教学重点:波浪的运动方法 教学难点:波浪动作的协调性 第四章 教学内容:波浪形体操 9---结束 教学重点:身体波浪动作45掌握掌握 了解并理解理解并掌握掌握 教学难点:身体波浪的连续性 第五章 教学内容: 二级健身操 教学重点: 健美操的力度和动作规格 健美操动作的编排 教学难点:健美操动作力度和节奏 第六章 教学内容:三级徒手操 教学重点:三级徒手操动作的连续性和音乐节奏 掌握 艺术体操表现力 教学难点:艺术体操动作动作之间的衔接 了解 掌握 了解教学内容:姿态练习 教学重点:身体姿态的协调性 教学难点:身体动作的柔和度 掌握 了解第八章 教学内容:理论:艺术体操专业相关知识,形体训练中要注意的主要问题 教学重点:艺术体操比赛的基本知识 艺术体操的欣赏 形体训练中注意的主要问题 第九章 教学内容:活力健美操 教学重点:动作的上下肢体的协调配合 教学难点:节奏的配合 掌握 掌握 了解 掌握四、学时分配 学时分配表学 时 分 配 序 号 理论部分 实践部分 理论部分 实践部分 教 学 内 容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1 2 3 4 5 6艺术体操基本身体动作 把杆动作 姿态练习 三级操 韵律形体操 艺术体操专业相关知识464 4 8 4 10246 14 6 7小 计:形体练习要注意的主要问题 2 4实践部分合计 60 30 总计2 2 64 93.7% 30理论部分合计 理论部分比例6.3%实践部分比例五、教学环节与教学要求:要有音乐的伴奏和场地的基本设备 六、考核办法:实践课考试 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1. 《大学体育》湖北人民出版社 2. 《新编大学体育教程》汕头大学出版社; 3. 《体育教程》四川大学出版社 4. 《艺术体操》人民体育出版社体育课教学部 执笔人: 龚艳 时间:47 《大学体育(交谊舞专项课) 》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大学体育(交谊舞专项课) 课程英文名称 ballroom dance course 课程所属单位:体育课教学部 课程面向专业:全院所有专业 课程类型: 必修课 课程先修课:大学体育普修课 学分: 3 总学时:64 (其中实践学时:56 理论学时:8 )二、课程性质与目的 交谊舞是以健康,娱乐为一体的休闲体育项目。交谊舞是一种人体文化,一种动态性 的非语言文字的人体健康文化。该课程开设为即将踏入社会的大学生从身体上,社交上, 人际交往上,自身形体上都会收到非常大的收获,更可提高自身人文素质和身体素质。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教学内容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交谊舞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节:交谊舞的健身价值 第三节:交谊舞的种类及裁判法 第四节:交谊舞的发展方向 交谊舞种类 第一节:交谊舞的基本功及形体训练 第二节:慢四、中四、快四舞 第三节:慢三、中三、快三舞 第四节:探戈舞 第五节:伦巴舞 第六节:吉特巴舞 第七节:恰恰舞48 第三章集体舞第一节:三十二步舞 第二节:十二步舞 第三节:恰恰舞教学重点及教学难点 1、第一学期:学习慢四舞,中四舞,快四舞,伦巴舞,探戈舞,重点学习伦 巴舞与探戈舞 2、第二学期: 学习慢三舞,中三舞,快三舞,吉特巴舞,恰恰舞,重点学 习吉特巴舞,恰恰舞 3、三十二步舞,十二步舞,恰恰集体舞为每次教学前的准备活动四、学时分配学序 号时分配表学 时 分 配教 学 内 容第一学期 理论部分 实践部分第二学期 理论部分 实践部分1 2 3 4 5 6 7 8 9 10小1 慢四舞, 中四舞, 快四舞 2 伦巴舞 3 探戈舞 4 慢三舞,中三舞,快三舞 5 吉特巴舞 6 恰恰舞 交谊舞的起源与发展 交谊舞的健身价值 交谊舞的种类与裁判法 交谊舞的发展方向计:8 10 10 8 10 10 2 2 2 2 428 总计 4 64 87.5% 28理论部分合计 理论部分比例8实践部分合计5612.5%49实践部分比例 五、教学环节与教学要求 交谊舞教学属实践性教学,应具备室内场地,尽可能配备音像设备,按教材要求 进行有序教学。 六、考核办法: 交 谊 舞 课 考 核 比 例 分 配第一学期 项目 比例 第二学期 项目 吉特巴舞 30% 三步舞 20% 恰恰舞 30% 平时成绩 20% 伦巴舞 30% 四步舞 20% 探戈舞 30% 平时成绩 20%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1、体育舞蹈教程 辽宁人民出版社 李春文著 2、新世纪交谊舞,国际舞 金盾出版社 徐尔充著 ISBN7- 张选明编著 ISBN7-205-0480-03、学跳交谊舞教程自编教材体育课教学部 执笔人: 张选明 时间:2005 年 3 月50 《大学体育(跆拳道专项课) 》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大学体育(跆拳道专项课) 课程英文名称:Taiquandao Course 课程所属单位:体育课教学部 课程面向专业:全校所有专业 课程类型: 必修课 课程先修课:大学体育普修课 学分: 3 总学时:64 (其中实践学时:56 理论学时: 8 )二、课程性质与目的 跆拳道专选课程授课对象是我校二年级学生,属于基础课,本课采用面向普通高等学 校编制的《跆拳道》 ,并同时以国际跆拳道联合会颁布的最新《跆拳道竞赛规则》为辅助 材料进行教学。 通过对本课程学习可以使学生对世界跆拳道运动和我国运动跆拳道发展的历史、现状 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通过对跆拳道技、战术的学习以及对竞赛规则的理解与掌握有助于学生正确了解跆拳 道运动的发展规律。 通过对本课程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对跆拳道运动的热爱,使跆拳道运动成为学生日常锻 炼身体的一种重要手段,从而达到二十一世纪健康体育的教学目的。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 理论部分 (一)跆拳道运动发展简史 跆拳道运动的特点和作用 国际跆拳道运动的发展 中国跆拳道运动的发展 (二)跆拳道竞赛规则 国际跆拳道联合会颁布的竞赛规则手册 实践部分 (五)跆拳道技术51 1、基本格斗 重点内容:单个进攻技术、单个反击技术 2、基本套路 重点内容:防守、进攻 3、基本拳法 重点内容:发力 4、基本腿法 重点内容:前踢、横踢、后蹬、劈踢 5、基本肘法和膝法 重点内容:发力 6、防身术 重点内容:防守技巧、还击部位 7、格斗势技术 重点内容:格斗势技术 8、实战技术 重点内容:技战术运用 (六)跆拳道战术 重点内容:进攻战术、防守战术、防守反击战术、进攻防守反反击战术 要求:第一部分跆拳道技术是本课程重点,第二部分跆拳道战术是本课程难点,实践 部分内容要求学生重点掌握。 四、学时分配 学时分配表学 时 分 配 序 号 理论部分 实践部分 理论部分 实践部分 教 学 内 容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1 2 3 4 5 6 71.基本格斗 2.基本套路 3.基本拳法 4.基本腿法 5.基本肘法 6.基本膝法 7.防身术524 4 4 4 2 2 4 2 4 2 4 4 8 9 10 11 12小8.格斗式技术 9.实战技术 10.跆拳道运动发展简史 11.跆拳道竞赛规则 12.跆拳道战术计:26 84 2 2 626 总计 2 64 87.5% 30理论部分合计 理论部分比例8实践部分合计5612.5%实践部分比例五、教学环节与教学要求: 本课在实践部分的教学中主要采取教师讲解示范学生学习模仿的方法,要求学生掌握 正确的技术动作,并合理地运用于实际比赛中。在理论部分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掌握最新 最全面的理论资料,通过详细的讲解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跆拳道比赛的规则,正确运用跆 拳道各项技战术,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必要时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课件和组织学 生观看重大比赛等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六、考核办法: 第一学期考试标准 项目 套路(一) 柔韧性 基本腿法(前 踢、横踢) 身体素质 20% 评分 20% 20% 20% 动作标准,有爆发力,动作伸展,速度快 拳握撑:女生 10 个,男生 15 个,动作标准 30”提膝男女 60 个,提膝高于腰带 防身术 20% 运用动作要合理,具有一定的难度,发力猛,动作快 方法及标准 动作熟练、到位、有力度 劈一字、八字、腿与身体成直线第二学期考试标准项目评分方法及标准53 套路(二) 柔韧性 基本腿法(劈 踢、横踢) 身体素质20% 20% 20%动作熟练、到位、有力度 劈一字、八字、腿与身体成直线 动作标准,有爆发力,动作伸展,速度快20%拳握撑:女生 15 个,男生 20 个,动作标准 30”提膝男女 80 个,提膝高于腰带防身术20%运用动作要合理,具有一定的难度,发力猛,动作快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跆拳道》 ,陈立人,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8体育课教学部 执笔人:李涛 54 《散打专项课》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大学体育(散打专项课) 课程英文名称:sanda course 课程所属单位:体育课教学部 课程面向专业:全校所有专业 课程类型: 必修课 课程先修课:大学体育普修课 学分: 3 总学时:64 (其中实践学时:56 理论学时:8 )二、课程性质与目的散打作为一项新兴的竞技体育运动项目,其普遍及程度正越来越广泛,身受人们的 喜爱。但是,目前散打教练比较缺乏,许多爱好者投学无路,花费了时间却无收获。因此, 为了满足广大学生的愿望, 弘扬中华民族武术传统精神, 我院根据国家教育局的教育方针, 并切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及教学条件,在大学二年级开设散打专项课。 通过散打教学,重在发展学生的速度、力量、灵敏、耐力等身体素质,增强学生心血 管系统、呼吸系统的机能,以及中枢神经的灵活性,提高学生防身自卫的能力,同时丰富 学生的生活,磨练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顽强拼搏,不怕吃苦的精神,达到增强学生身心 健康的目的。三、教学内容与要求1、教学内容与要求 ①散打拳法基本技术(掌握) A、预备姿势 B、直拳 C、勾拳 D、摆拳 ②散打脚法基本技术(掌握) A、正蹬腿 B、侧蹬腿 C、鞭腿 ③散打摔法基本技术(掌握) A、夹背摔 B、绊脚摔 C、接腿摔 ④身体素质练习 A、力量 B、速度 C、耐力 D、柔韧 E、灵敏性55 ⑤理论课 A、介绍散打基本理论知识(包括散打裁判法则) (了解) B、讲解散打作用(理解) 2、教学重点 拳法和腿法的基本技术 3、教学难点 腿法基本技术、实战技术四、学时分配学时分配表学 时 分 配 序 号 理论部分 实践部分 理论部分 实践部分 教 学 内 容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小 计:预备姿势 直拳 勾拳 摆拳 正蹬腿 侧踹腿 鞭腿 摔法 介绍散打基本理论知识 学习散打的目的与意义 2 22 4 2 4 4 4 4 4 2 22 4 2 4 4 4 4 44 8实践部分合计 5628 总计4 64 87.5%28理论部分合计 理论部分比例12.5%实践部分比例五、教学环节与教学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徒手练习为主,对抗练习为辅,着重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及增强 学生体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及顽强拼搏、奋发向上的精神。安全第一、切忌56 意外受伤事故的发生。六、考核办法:标准 内容 基 本 技 术 身 体 素 质 100 米 俯卧撑 三及蛙跳 理论考试 平时成绩 拳法 腿法 摔法 优秀 良好 及格 百分比单个动作熟练、协 调,整体动作连贯 有力单个动作较熟练, 单个动作不很熟 较协调,整体动作 较连贯有力。 练,较有力整体 动作不很连贯。 40%13 秒以内 40 个 8米 90 全勤13 秒―14 秒 30 个 7.5 米 8514 秒 5 25 个 6.5 米 60 20% 20% 20%二次旷课(迟到) 四次旷课(迟到)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中国散手》《大学体育》《武术》《散手连击基本技法》 、 、 、八、说明:本大纲是根据国家教育局的教育方针以及学校体育的目的与任务而编写的。 本大纲的教学与训练以娱乐为主,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学生体能为目的,以竞 技体育为辅,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区别对待,因地制宜的原则。 本大纲是在积累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广泛参与学生的意见后进行修改而制订的。 由于经验有限,本大纲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欢迎大家批评指正。体育课教学部 执笔人:周平安 时间:2005 年 1 月57 《大学体育(武术专项课) 》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大学体育(武术专项课) 课程英文名称 :Chinaese Gongfu course 课程所属单位:体育课教学部 课程面向专业:全校所有专业 课程类型: 必修课 课程先修课:大学体育普修课 学分: 3 总学时:64 (其中实践学时:60 理论学时:4 )二、课程性质与目的 1、通过武术专项课教学,使学生能较好地了解并掌握传统武术中某些拳术、器械的 基本素质练习,套路和相关的理论课程。 2、加强身体的全面锻炼,进一步提高身体素质,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自觉参 加课外体育锻炼,提高健康水平,有效地增强体质。 通过专项课程学习,使学生基本熟悉武术运动中比较普及的拳术,以及器械运动的规 则和裁判方法,弘扬中华武术的伟大精神。 通过专项课程教学,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同时有效地塑造学生 的体型,改善生理机能,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注重培养学生体育意识, 养成锻炼习惯,为建立“终身体育”打好基础。培养学生为建设祖国,振兴中华 而锻炼身体的自觉性和坚毅、勇敢、顽强等意志品质。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1、教学内容与要求 教学内容:武术基本功、初级拳术、剑术、刀术套路 要求:在掌握武术基本功的基础上,了解和掌握初级拳术、剑术、刀术套路 2、教学重点:初级拳术、剑术、刀术套路 3、教学难点:初级拳术、剑术、刀术中难度较大的组合 四、学时分配 学时分配表序58学 时 分 配 号教 学 内 容第一学期 理论部分 实践部分第二学期 理论部分 实践部分1 2 3 4 5专项素质 套路 身体素质 武术运动发展概况及其锻炼价值 拳术(长拳) 、器械(刀术、剑术) 、专 项素质练习、套路特点简介 1 16 20 46 20 46大学生的身心特点与体育锻炼、运动卫 生知识17小 计:武术竞赛规则和裁判法简介 2 4实践部分合计 60 30 总计12 64 93.7% 30理论部分合计 理论部分比例6.3%实践部分比例五、教学环节与教学要求: 在武术课教学中,从培养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 性,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不怕吃苦,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弘扬中华武术的伟大精神。加 强身体素质练习,提高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帮助其形成科学锻炼 身体的习惯,建立“终身体育”观念。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和水平,使学生在两学期的武术课学习中,在掌握武术基本功的基础上,能了解和掌握初 级拳术、刀术、剑术,领会中国武术的魅力。 六、考核办法: 身体素质部分采用测试的方式进行、武术基本功和套路通过学生演练的形式评分 平时成绩以考勤作为评分依据 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武术》 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审定 人民体育出版社体育课教学部 执笔人:周蔷 时间:59 《大学体育(田径专项课) 》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大学体育(田径专项课) 课程英文名称 track and field course 课程所属单位:体育课教学部 课程面向专业:全校所有本科专业 课程类型: 必修课 课程先修课:大学体育普修课 学分: 3 总学时:64 (其中实践学时:56 理论学时:8 )二、课程性质与目的 田径运动是实施健康第一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是各项体育活动 的基础,通过对田径专项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基本掌握各个运动单项的技术特点的分析 及运动的练习方法,且能够将学习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应用,从而达到在没有教师的指导 能够更好的锻炼身体。通过专项课程学习使学生明确体育教学改革的目的和意义,使课堂 教育延伸到课外,从而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目的。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理论部份: 第一节:田径运动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节:我国近代田径运动的概况。 第三节:田径运动对人们作用及田径自我锻炼的内容和方法。 第四节:田径运动竞赛的裁判法则。 第五节:田径运动的技术分析(包括跑、跳、投的动作原理及分析) 第二章:实践部份: 第一节:短跑。 (100M、200M、400M) 第二节:中长跑。 (800M、1500M、3000M) 第三节:跳类。 (跳远、三级跳远、跳高) 第四节:投掷类。 (铅球、标枪、 ) 第五节:跨栏跑。 (110M 栏、100M 栏、400M 栏) 第六节:介绍性项目。 (竞走、撑杆跳高、铁饼)60 四、学时分配 学时分配表学 时 分 配 序 号 理论部分 实践部分 理论部分 实践部分 教 学 内 容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1 2 3 4 5 6 7短跑(100M、200M、400M) 中长跑(800M、1500M、3000M) 跳类(跳远、三级跳远、跳高) 投掷类(铅球、标枪、 ) 跨栏跑(110M 栏、100M 栏、400M 栏) 介绍性项目(竞走、撑杆跳高、铁饼) 田径运动的起源与发展 田径运动对人们作用及田径自我锻炼的 内容和方法 田径运动竞赛的裁判法则 田径运动的技术分析 2 22 2 8 6 8 24 2 8 6 6 22 2 428 总计 4 64 87.5% 28小计:理论部分合计 理论部分比例8实践部分合计5612.5%实践部分比例五、教学环节与教学要求: 让学生基本掌握各个运动项目的技术动作及如何进行名项运动项目的练习的方法,了 解跑、跳、投的各个运动单项的技术分析,达到能够自我练习和适当的辅导别人进行各个 单项的练习。 六、课程考核办法:实践 田径专项课考核比例分配第一学期 性别 项目 比例 第二学期 男生 100M 20% 女生 100M 20% 男生 跳远 30% 女生 跳远 30% 男生 铅球 6KG 20% 女生 铅球 4KG 20% 平时成绩 20%61 性别 项目 比例男生 110M 栏 30%女生 100M 栏 30%男生 跳高 20%女生 跳高 20%男生女生标枪(800G)标枪(600G) 平时成绩 30% 30% 20%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田径》 体育学院普修通用教材 人民体育出版社 体育课教学部 执笔人: 彭中东 时间:05 年 3 月62 《大学体育(保健专项课) 》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大学体育(保健专项课) 课程英文名称:physical education health course 课程所属单位:体育课教学部 课程面向专业:全院所有专业 课程类型: 必修课 课程先修课:大学体育普修课 学分: 3 总学时:64 (其中实践学时:40 理论学时:20 )二、课程性质与目的 保健课程教学,以培养学生锻炼自觉性、增进健康、增强体质为目的,使学生掌握 锻炼身体的方法和技能,能较好地进行自我锻炼。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田径 教学内容与要求:短跑、中长跑、跳远、标枪。 教学重点:跳远、短跑。 教学难点:跳远 球类 教学内容与要求:足球、篮球、排球。 教学重点:篮球、排球。 教学难点:篮球 武术 教学内容与要求:五步拳、太极剑 教学重点:太极剑 教学难点:太极剑 理论 教学内容与要求:我国近代体育发展史和发展趋势、各项体育运动的一般原则、63 经常性体育运动的竞赛规则、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与治疗。 教学重点: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与治疗 教学难点: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与治疗 四、学时分配 学时分配表学 时 分 配 序 号 理论部分 实践部分 理论部分 实践部分 教 学 内 容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1 2 3 4 5 6 7田径 球类 武术 我国近代体育发展史和发展趋势 各项体育运动的一般原则 经常性体育运动的竞赛规则 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与治疗 1 1 1 94 4 12 1 1 1 94 4 12小计:12 24实践部分合计 4020 总计1264 62.5.%20理论部分合计 理论部分比例37.5%实践部分比例五、教学环节与教学要求:采用多媒体教学、实习参观、时间操作六、考核办法: 实践 60% 理论 30% 考勤 10%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新编大学体育课程》《实用运动损伤的预防与治疗》《实用体育健康医学》 、 、体育课教学部 执笔人:龚勇 时间:64 65
更多搜索:
赞助商链接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免修体育课证明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