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我在A省上浙江省中小学电子学籍,中学,在B省上职高,想在C省参加高考怎么办???

安徽省蒙城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零班部第三次月考试卷 -组卷网
安徽省蒙城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零班部第三次月考试卷
更新日期: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A、必修教科书的内容分“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4 个部分。
B、先秦到南北朝时期产生了在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上都可以堪称后世诗歌典范的伟大作品。
C、楚辞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的风土人情,具体浓厚的地方色彩。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305 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A、您约我明天去贵处谈我班同学光临贵公司参观一事,因我有急事,现只好改期再谈。
B、令郎在这次数学奥数竞赛中获得满分,多亏老师您的精心指导,我们全家十分感激。
C、有位长辈给侄儿写信说:“此事一时难以定夺,望你钧裁。”
D、拙作奉上,自己总惶恐不安,望哂笑之余,不吝赐教。
二、现代文阅读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些企业院落中金玉满堂的组合图,不仅利用汉语言的特征,形成美好的祝愿,而且也利用观赏鱼的美观,起到美化环境作用。
B、“马上封侯”“功名富贵”“寿居耄耋”“金玉满堂”等吉祥图案,作为约定俗成的装饰样式,已成为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
C、起源于先秦时期的吉祥图案,起初人们只是避免灾害,并且要记住这些妖魔鬼怪的形象,才将它们的形象或名字铸于青铜器上。
D、吉祥图案有三种表现形式:鸳鸯牡丹等动植物、龙纹祥云等纹样、福禄寿等文字。三种表现形式中以动植物和文字最为普遍。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通过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金玉满堂”,引出对人们不知道的文化载体吉祥图案问题的讨论。
B、文章论述了吉祥图案的起源及发展过程,并对先秦至明清几个时期吉祥图案的变化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
C、文中通过“马上封侯”等几个具体例子,分析了吉祥图案蕴含的吉祥含义,以及图像表现吉祥含义的方法。
D、文章最后解释了“吉祥”的含义,概括出吉祥图案的三种表现形式,以及吉祥图案的形成机制和重大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没有魏晋时期佛道二教的兴盛,龙虎、翔鹤和神话传说等就可能不会成为吉祥图案的素材,其发展可能就会是另外的样式。
B、吉祥图案至今仍广泛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它利用了汉语谐音等手法,具有鲜明的汉语特征,所以可能为其它民族所不具备。
C、吉祥图案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图案中的动植物、纹样、文字等表现出美好的预兆,这是它能够传承与发展的重要原因。
D、各个时期吉祥图案的特色不同,明清时期宗教对吉祥图案的影响逐渐减弱,许多脱离宗教信仰的吉祥图案出现表现了这一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作品中的一个工友躺下时压住了另一位工友的胳膊,后者就提出“强烈抗议”,“骂骂咧咧”,可以看出这些农民工自身素质确实很低。
B、文章描写那一步步升高的楼顶上,就是他们的乐场,他们爱干吗就干吗,没人注意,更没有人管。目的是为了表现农民工平日生活的单调和无人关注的生活状态。
C、文章第三自然段简省地勾勒出侯东升及其工友的居住环境,突出其居住环境的简陋、拥挤、室内东西又脏又乱。
D、农民工们恨雨,因为下雨就意味着他们会没有工钱,而他们拥进城市,就是想多挣钱,恨雨表现出这些农民工一心向钱看的心理。
(2)、文章中多次写到“雨”,请谈谈“雨”在全文中的作用。
(3)、文章以侯东升的困惑“我到底是城里人还是乡下人”结尾,有什么作用,谈谈你的理解。
(1)、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和概括,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
A、三则材料都发表在教育部发布重要文件之后,三者都密切关注我国教育方针和政策,并及时献言献策。
B、材料二和材料三显示,专职教师在书法教师中所占比例偏低,是目前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最突出的问题。
C、“如何加强书法教育”,材料一和材料二重视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作用,材料三更强调教育主管部门管理监督。
D、三则材料都试图积极引导读者思考当下书法教育面临的问题,并且暗示读者,中国人的书法能力会越来越强。
(2)、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合理的两项是(&&& )
A、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当下中国书法教育进课堂的问题,而且都认为开展书法教育迫在眉睫,亟需获得社会高度重视。
B、三则材料各有侧重,材料二和材料三运用了抽样调查数据,材料一虽能分析书法教育现状,但客观性略为欠缺。
C、材料一对书法教育现状进行考察,内容具体;材料二是调查报告,数据分析详尽客观;材料三专访专家,突出受访者个人观点。
D、三则材料的背后,是国家对于书法教育的要求,也是中小学对书法教育的强烈诉求,材料具有时效性和广泛的现实意义。
E、材料的语言风格因读者群体而有所不同。材料二主要面向教育界,简洁严谨;材料一和材料三主要面向普通读者,通俗易懂。
(3)、根据上述材料,谈谈解决书法教育师资不足问题的主要举措。
三、文言文阅读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B、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C、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D、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沛公指汉高祖刘邦,起兵于沛,故称“沛公”。公,对人物的敬辞,尊称男子。公,有时也指封建制度五等爵位中的最高爵位,这五等爵位依次是“公、侯、伯、子、男”。
B、舍人始于先秦,战国及汉初指王公贵族家里的门客,宋元后用以称呼权贵子弟。亦指官名。
C、参乘,亦作“骖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参,四匹马拉的车。
D、禁中,古时指帝王居住的皇宫之内,也说“禁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樊哙是刘邦手下的一员猛将,屠狗出身,既有政治头脑,又勇敢豪爽。当刘邦处于危险境地时,樊哙不顾个人安危,闯入营帐,义正词严地谴责项羽背信弃义,帮助刘邦脱离险境。
B、课本《鸿门宴》也有樊哙闯帐一节,写了樊哙撞倒守门卫士入帐,怒视项羽这一细节,本文言辞比《鸿门宴》委婉,人物形象不及《鸿门宴》的生动传神。
C、刘邦晚年,因患病独卧宫中,不见朝臣,表现出意志消沉、精神疲惫的神情。樊哙直入宫内,以赵高篡权的教训,说服刘邦,使刘邦精神振作起来。
D、司马迁在最后的议论中,对原为普通平民的樊哙等人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自己名垂汉廷,恩德惠及子孙表示惊叹,表达了作者对这些人物的赞叹之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②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四、诗歌鉴赏
(1)、下列对这首诗相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鉴赏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题目“夜雪” 一词点明时间,引人联想。
B、“衾”字,与杜甫“布衾多年冷似铁”中的“衾”意思相同,“衣服”之意。
C、“复见窗户明”是月光照射的效果。“夜深知雪重”中的“夜”呼应的题目。
D、三四两句用的是倒装方式,上句是果,下句是因,构思巧妙,曲折有致。
E、三四句以有声衬无声,使全诗的画面静中有动、清新淡雅,真切地呈现出一个万籁俱寂、银装素裹的清宁世界。可与王维诗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媲美。
(2)、此诗新颖别致,立意不俗。对“夜雪”的描写最大的特点侧面描写。请问是如何从侧面来写夜雪的?请从人体感觉的角度来分析。
五、情景默写
(1)、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其名“呦呦”源于《诗经》“
, ”中这两句,这让不少国人再度将目光聚焦到了这部吟诵了三千年的古老诗集上”;林徽因,原名徽音,出自《诗经·大雅·思齐》:“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寄寓长辈殷切祝福;京剧艺术大师周信芳的名字就来源于《离骚》中的“
, ”,这个名字使人不由想起这位大师不但演艺精湛而且不流世俗、宁折不弯的高大形象。
(2)、《孔雀东南飞》中,作者用“
, ”这两句写出了焦仲卿和刘兰芝离别时的忧愁伤感和恋恋难舍。
六、语言表达
七、材料作文
相关试卷 收起∨
其它登录方式:2013届九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冲关训练8
2013届九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冲关训练8
2012---2013九年级期末复习试卷(8)一.单选题1.体积为450cm3的水结成冰(ρ冰=0.9×103kg/m3),则冰的体积为(
)A.400cm3
D.500cm32.下面语句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如果从物理学角度来解读,其中分析不正确的是(
)A.“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此过程中铁棒的质量减小B.“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燃烧时的体积减小C.“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镂后金石的密度不变D.“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水流的过程中密度减小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受到的动力越大,惯性也越大B.骑自行车的人上坡前加紧蹬几下,这是为了增大惯性C.足球越滚越慢,是因为受到了球场对它的阻力的作用D.若运动的物体不受任何力的作用,它的速度将慢慢变小,最终停下来4、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做“水的体积随温度变化”的研究,得到图1所示图像.从图可知,水温从8℃降到2℃的过程中,其密度 (
)A.先变大后变小???
B.先变小后变大????????C.一直变大???????
D.保持不变5、竹筒是商店卖米酒和酱油时常用来量取的容器。若盛满一竹筒的酱油是0.5kg,用它盛满一竹筒的米酒,已知ρ酱油>ρ白酒,其质量会(
)A.等于0.5kg
B.小于0.5kg
C.大于0.5kg
D.以上判断均不正确6、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其中“连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
D.河岸7、一列队伍长50m,速度是2.5m/s,队伍全部通过一长100m的涵洞,需要的时间是(
D. 20s8、小冬用绳子拴着一石块,使石块绕手做圆周运动, 如果石块受到的力突然全部消失,石块将(
) A.立即停止运动
B.匀速直线运动
C.继续做圆周运动
D.速度越来越慢直到停止[来源:学§科§网]9、某人用F=40N的推力推静止在地面上重100N的箱子但没推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推不动是因为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大于40N
B.推不动是因为推力小于物体的重力C.物体所受地面的摩擦力等于40N
D.物体所受的合力为60N10、在生产和生活中经常使用各种机械,关于机械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使用机械可以省力、省距离,也可以省功
B.机械做功越快,机械效率越高C.使用机械可以省力或省距离,但不能省功
D.机械做功越多,机械效率越高二.多选题11.下列有关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t人走路时,脚与地面的摩擦力是方向与人前进方向相同B.\t机动车启动时,机车的车轮与钢轨之间的摩擦是有益摩擦C.\t在用卷笔刀削铅笔时,铅笔和卷笔刀内孔之间的摩擦是滚动摩擦D.\t钉入木板的钉子不易拔出来,是因为钉子受到板较大的吸引力缘故12. 如图,将两个同样形状的长方体分别放入水平与竖直放置在盛水的容器中,则两个长方体所受到的(
)A. 上下压强差相等,浮力不等
B.上、下压强不等,浮力相等C.上下压强差不等,浮力不等
D. 上下压力差相等,浮力相等13.将一木棒依次放入三种不同的液体中,如图,比较木棒在三种液体里所受到的浮力大小和液体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丙A.甲液体密度最大
B. 丙液体密度最大C.木棒在丙液体中浮力最大
D.木棒在三种液体中浮力一样大14、关于大气压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来源:学#科#网]A、一切液体的沸点随大气压强升高而降低B、马德堡半球实验证实了大气压强的存在C、一标准大气压的数值等于高度差为760m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D、测大气压强的托里拆利实验不能在课堂演示,主要是因为所用材料----水银有剧毒题号111213x k b 1 . c o m14答案三.填空题15、如图,两个物体甲和乙通过细绳与弹簧连接在一起。乙重10N放在地面上;甲重5N被吊在空中,它们均保持静止。若不计弹簧及细绳的重量,弹簧受到的拉力为______N,甲物体受到的合力为____________N。
16.小明在探究利用杠杆做功的实践活动中,所用的杠杆是质量均匀的一根硬棒。他将棒的一端固定,把重为15N的重物挂在棒的中点,然后用F=10N的力竖直提起棒的另一端,如右上图。若把重物提升了10cm,则小明使用杠杆所做的有用功是_______J,机械效率是_____。17、 在体育考试跳绳测试中,某同学1min跳了180次,若他的质量为40kg,每次跳起的高度是5cm,他跳一次做的功是
J,跳绳时的功率是
W。[来源:Z.xx.k.Com]18、原子核是由
组成的。若一个原子的直径是10-10m,我国科学家制造的纳米碳纤维管的直径是33nm,相当于
原子一个一个排列起来的长度。新 课 标 xk b1. c om19、伊利牌盒装牛奶标注牛奶的体积为250ml,用天平称其它净含量为300g,则该牛奶的密度是
kg/m3,将其喝掉一半它的密度是
g/cm3。20、已知物体在月球上受到的重力是地球上的1/6,有一冰块,在地球上的质量是6Kg,它全部熔化成水后,质量是
,所受重力是
;若把它带到月球表面上,它的质量是
,这时它受到的重力为
.(g取10N/kg)21、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甲通过的路程是乙的2倍,乙运动的时间是甲的1.5倍,那么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之比是______.三、综合题22、小明家盖保温棚需要买一些铁丝,一个售货员根据小明需要的铁丝长度L和规格(即横截面积S),用台秤称了质量为m的一卷铁丝交给了小明.售货员称铁丝,可以求得长度的道理是什么?(已知铁的密度为ρ铁,写出铁丝长度的表达式)。23.乘客在公交车的门中写着 “车未停稳,请勿下车”的提示。请用物理知识解释其中的道理。24.如图所示,电灯的质量为200g,请画出电灯的受力示意图。25、如图,一辆小车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在图中画出小车的受力示意图.26.
小明跟爷爷一起参观了武穴石佛寺国家粮食储备仓库时,很想知道一个容积为5×103m3仓库能装多少质量的稻谷。仓库管理员取一小包稻谷给小明作样品,小明利用样品进行了以下实验:(1)调节天平平衡时,发现天平的指针偏向分度标尺的左侧。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调,直至天平平衡。(2)取适量稻谷倒入
盘,往另一个盘中加减砝码,并移动称量标尺上的
,使天平重新平衡。所用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则稻谷质量为
g。将这些稻谷倒入量筒中压实,测出它的体积为25cm3。(3)稻谷的密度为
g/cm3,这个粮仓大约能装
kg的稻谷。 27、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实验中,晓贤同学采用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
状态时我们认为它受到的力是相互平衡的。(2)实验时,晓贤发现当向左盘和右盘同时加入一个相等重量的砝码时,木块处于静止状态。此时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这些力是平衡的。晓贤再把右盘中的砝码换成一个较重的砝码时,发现木块仍然处于静止状态,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这时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力
(填“平衡”或“不平衡”)。(3)要避免这种现象产生,请你对该实验装置提出改进意见:
。28.理想实验的研究方法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许多物理学的规律和模型的产生都是在理想状态下推理得到的。比如:我们学习的牛顿第一定律就是理想实验研究方法得到的定律。牛顿曾研究过这样一个问题:他发现人掷出去的石头总会偏离掷出方向落回地面,于是牛顿提出了一个“大炮”的设想,后来他经过实验画出了 “大炮”的草图――在地球的一座高山上架起一只水平大炮,以不同的速度将炮弹平射出去,射出速度越大,炮弹落地点就离山脚越远。在此基础上他推想:当射出速度足够大时,炮弹将会如何运动呢?牛顿通过科学的推理得出了一个重要的结论。这就是著名的“牛顿大炮”的故事,故事中牛顿实际也用到了理想实验的研究方法。请回答:(1)为什么掷出去的石头总会偏离掷出方向落回地面?答:(2)牛顿在该研究中依据的事实是
。(3)牛顿当年推理得出的重要结论是
。(4)如今,牛顿当年的推测已变成了现实,人们应用他的推论,制成了
。(5)人造地球卫星的轨道示意图如图。它在大气层外环绕地球运行的过程中,重力势能和动能相互转化,机械能是守恒的。它在近地点的
以下内容为系统自动转化的文字版,可能排版等有问题,仅供您参考:2012---2013 九年级期末复习试卷(8)一.单选题 1.体积为 450cm 的水结成冰(ρ 冰=0.9×10 kg/m ) ,则冰的体积为( A.40 0cm3 3 3 3) )B.450cm3C.550cm3D.500cm32.下面语句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如果从 物理学角度来解读,其中分析不正确的是( A. “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 ,此过程中铁棒的质量减小 B. “蜡炬成灰泪始干” ,蜡烛燃烧时的体积减小 C.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镂后金石的密度不变 D.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水流的过程中密度减小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受到的动力越大,惯性也越大 B.骑自行车的人上坡前加紧蹬几下,这是为了增大惯性 C.足球越滚越慢,是因为受到了球场对它的阻力的作用 D.若运动的物体不受任何力的作用,它的速度将慢慢变小,最终停下来4、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做“水的体积随温度变化”的研究,得到图 1 所示图像.从图可知, 水温从 8℃降到 2℃的过程中,其密度 ( A.先变大后变小 大 C.一直变大 满一竹筒的米酒,已知 ρ A.等于 0.5kg D.保持不变 >ρ ,其质量会( ) D.以上判断均不正确 ) ) 5、竹筒是商店卖米酒和酱油时常用来量取的容器。若盛 满一竹筒的酱油是 0.5kg,用它盛酱油 白酒)B.先变小后变B.小于 0.5kgC.大于 0.5kg6、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 远的向船尾跑去了??”其中“连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 A.山 A. 60s 块将( ) B.匀速直线运动 C.继续做圆周运动 D.速度越来越慢直到停止[来源:B.船 B. 50sC.流水 C. 40sD.河岸 D. 20s7、一列队伍长 50m,速度是 2.5m/s, 队伍全部通过一长 100m 的涵洞,需要的时间是 (8、小冬用绳子拴着一石块,使石块绕手做圆周运动, 如果石块受到的力突然全部消失,石 A.立即停止运动学§科§网]9、 某人用 F= 40N 的推力推静止在地面上重 100N 的箱子但没推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推不动是因为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大于 40N C.物体所受地面的摩擦力等于 40N D.物体所受的合力为 60N ))B.推不动是因为推力小于物体的重力10、在生产和生活中经常使用各种机械,关于机械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使用机械可以省力、省距离,也可以省功 C.使用机械可以省力或省距离,但不能省功B.机械做功越快,机械效率越高 D.机械做功越多,机械效率越高二.多选题 11.下列有关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走路时,脚与地面的摩擦力是方向与人前进方向相同 B.机动车启动时,机车的车轮与钢轨之间的摩擦是有益摩擦 C.在用卷笔刀削铅笔时,铅笔和卷笔刀内孔之间的摩擦是滚动摩擦 D.钉入木板的钉子不易拔出来,是因为钉子受到板较大的吸引力缘故 12. 如图, 将两个同样形状的长方体分别放入水平与竖直放置在盛水的容器中, 则两个长方 体所受到的( ) B.上、下压强不等,浮力相等 D. 上下压力差相等,浮力相等 ) B. 丙液体密度最大 D.木棒在三种液体中浮力一 A. 上下压强差相等,浮力不等 C.上下压强差不等,浮力不等 和液体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液体密度最大 C.木棒在丙液体中浮力最大 样大 乙 丙 甲 14、关于大气压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 A、一切液体的沸点随大气压强升高而降低 B、马德堡半球实验证实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C、一标准大气压的数值等于高度差为 760mm 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D、测大气压强的托里拆利实验不能在课堂演示,主要是因为所用材料----水银有剧毒[来源:学#科#网]13.将一木棒依次放入三种不同的液体中,如图,比较木棒在三种液体里所受到的浮力大小题号 答案111213x k b 1 . c o m14三.填空题 15、如图,两个物体甲和乙通过细绳与弹簧连接在一起。乙重 10N 放在地面上;甲重 5N 被 吊在空中,它们均保持静止。若不计弹簧及细绳的重量,弹簧受到的拉力为______N, 甲物体受到的合力为____________N。16.小明在探究利用杠杆做功的实践活动中,所用的杠杆是质量均匀的一根硬棒。他将棒的 一端固定,把重为 15N 的重物挂在棒的中点,然后用 F=10N 的力竖直提起棒的另一端, 如右上图。若把重物提升了 10cm,则小明使用杠杆所做的有用功是_______J,机械效率 是_____。 17、 在体育考试跳绳测试中,某同学 1min 跳了 180 次,若他的质量为 40kg,每次跳起的 高度是 5 cm,他跳一次做的功是 18、原子核是由 和J,跳绳时的功率是-10W。[来源:Z.xx.k.Com]组成的。若一个原子的直径是 10 m,我国科学家制造新 课 标 xk b1. c om的纳米碳纤维管的直径是 33nm,相当于 原子一个一个排列起来的长度。 19、伊利牌盒装牛奶标注牛奶的体积为 250ml,用天平称其它净含量为 300g,则该牛奶的密 3 3 度是 kg/m ,将其喝 掉一半它的密度是 g/cm 。 20、已知物体在月球上受到的重力是地球上的 1/6,有一冰块,在地球上的质量是 6Kg,它 全部熔化成水后,质量是 它的质量是 ,所受重力是 ;若把它带到月球表面上, .(g 取 10N/kg ),这时它受到的重力为21、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甲通过的路程是乙的 2 倍,乙运动的时间是甲的 1.5 倍,那么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之比是______. 三、综合题 22、小明家盖保温棚需要买一些铁丝,一个售货员根据小明需要的铁丝长度 L 和规格(即横 截面积 S),用台秤称了质量为 m 的一卷铁丝交给了小明.售货员称铁丝,可以求得长度 的道理是什么?(已知铁的密度为 ρ铁,写出铁丝长度的表达式)。23.乘客在公交车的门中写着 “车未停稳, 请勿下车”的提示。 请用物理知识解释其中的道 理。24.如图所示,电灯的质量为 200g,请画出电灯的受力示意图。 25、如图,一辆小车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在图中画出小车的受力示意图.26.小明跟爷爷一起参观了武穴石佛寺国家粮食储备仓库时,很想知道一个容积为 5× 10 m 仓库能装多少质量的稻谷。仓库管理员取一小包稻 谷给小明作样品,小明利用样品进行了以下实验:3 3(1)调节天平平衡时,发现天平的指针偏向分度标尺的左侧。 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2)取适量稻谷倒入 移动称量标尺上的 调,直至天平平衡。 盘,往另一个盘中加减砝码,并 ,使天平重新平衡。所用的砝 g。将这些稻谷倒入量筒中压实,测出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则稻谷质量为 它的体积为 25cm 。 (3)稻谷的密度为 g/cm ,这个粮仓大约能装33kg 的稻谷。27、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实验中,晓贤同学采用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 状态时我们认为它受到的力是相互平衡的。(2)实验时, 晓贤发现当向左盘和右盘同时加入一个相 等重量的砝码时,木块处于静止状态。此时木块在水平方 向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这些力是平衡的。晓贤再把右盘中 的 砝码 换成一 个较 重的砝 码时 ,发现 木块仍 然处 于静 止状态 ,出现 这种 现象 的原因 是 ,这时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力 (填“平衡”或“不平衡”。 ) (3)要避免这种现象产生,请你对该实验装置提出改进意见: 。 28. 理想实验的研究方法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许多物理学的规律和模型的产生都是 在理想状态下推理得到的。比如:我们学习的牛顿第一定律就是理想实验研究方法得到 的定律。牛顿曾研究过这样一个问题:他发现人掷出去的石头总会偏离掷出方向落回地 面,于是牛顿提出了一个“大炮”的设想,后来他经过实验画出了 “大炮”的草图―― 在地球的一座高山上架起一只水平大炮, 以不同的速度将炮弹平射出去, 射出速度越大, 炮弹落地点就离山脚越远。在此基础上他推想:当射出速度足够大时,炮弹将会如何运 动呢?牛顿通过科学的推理得出了一个重要的结论。这就是著名的“牛顿大炮”的故事, 故事中牛顿实际也用到了理想实验的研究方法。请回答: (1)为什么掷出去的石头总会偏离掷出方向落回地面? 答: (2)牛顿在该研究中依据的事实是 (3)牛顿当年推理得出的重要结论是 (4)如今,牛顿当年的推测已变成了现实,人们应用他的推论,制成了 。 。 。(5)人造地球卫星的轨道示意图如图。它在大气层外环绕地球运行的过程中,重力势能和 动 能相互转化,机械能是守恒的。它在近地点的 能最小。 大炮草图
[]相关文章:我本来在a省出生,结果因为父母去了b省上学。我在a省中考后想去b省可_百度知道
我本来在a省出生,结果因为父母去了b省上学。我在a省中考后想去b省可
我本来在a省出生,结果因为父母去了b省上学。我在a省中考后想去b省可以么。
我有更好的答案
那是可以的。到高中上学以后再转学籍到b省。不知道你的户籍在哪里?如果在a省,到时候参加高考要受到b省的限制。建议你最好提前咨询一下b省的高考政策。祝你好运!
采纳率:83%
来自团队: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合肥市中小学紧急放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