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切换到EV模式,求帮助

比亚迪秦为什么无法切换到ev模式_百度知道
比亚迪秦为什么无法切换到ev模式
我有更好的答案
比亚迪秦为什么无法切换到ev模式 汽车 0 回答 8 秒钟前城关镇招社区工作人员需要
采纳率:19%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手机签到经验翻倍!快来扫一扫!
数码摄影ABC
8825浏览 / 141回复
& & & & & & & & & & & & & & <<<<&数码摄影ABC&>>>> && & & & & & & & & & & & & & & & 我们不可能人人都成为摄影大师,& & & & & & &但是懂得一些简单而重要的景物拍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摄影水平,& & & & & & & & & & & & & & & & &在今后的拍摄过程中稍加注意、灵活运用,& & & & & & & & & & & & & & & & & & & &手中的作品一定会越来越精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摄影的时候计算曝光量经常用到几“档”曝光这个术语。这个曝光的“档数”(stop)也经常被称作EV(exposure value)。这个“档数”到底怎么算出来的?&曝光量是由光圈和快门共同决定的。曝光量增加一倍,就叫做曝光增加一档。当光圈一定时,曝光量和快门时间(也就是曝光时间)成正比,例如1/30秒就比1/60秒曝光增加一倍,也就是增加一档。这比较容易理解。比较容易迷惑的是光圈。 光圈一般用F数(F number或者F/#)来表示,其定义为:&其中N是F数,f是镜头焦距,D是镜头入射孔径。如果拿起一个镜头,从前面看进去,所看到的那个圆形小孔的直径,就是镜头的入射孔径了。对于一般相机镜头,这个孔径大小是可调的,由F/#的设置来控制。有些人可能会想,既然计算曝光量,为什么不直接拿孔径大小D来算,还要定义一个什么F/#。这是因为,感光器件(胶片或者CCD)的曝光量不仅和孔径大小有关,还和焦距有关。用F/#能更准确的表示曝光量。但是这有一个前提,就是物体离镜头比较远,如果物体离镜头很近(例如显微镜),就不能用F/#来算曝光量了。这时候一个更常用的量是数值孔径(numerical aperture或NA)。 因为孔径D在分母上,所以F/#数值越小,光圈越大。例如光圈F/2比F/4要大。但是F/2并非比F/4大一档光圈,而是二档。因为镜头通光量和孔径面积成正比,也就是和孔径大小的平方成正比。所以,比F/4大一档的光圈是&实际上还会经常碰到分数表示,例如半档,1/3档。对于普遍情况下,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计算两个光圈究竟差几档:&例如,F/1.4和F/1.8相差&如果曝光时间和光圈同时发生变化,那我们就要把两个档数变化加在一起计算了。&&快门速度提高一倍(比如,快门速度从1/2秒变换到1/4秒),镜头通光量就会减少一半。快门速度习惯上都呈倍数关系,按1秒、1/2秒、1/4秒、1/8秒、1/15秒、1/30秒、1/60秒、1/125秒、1/250秒、1/500秒、1/1000秒的序列排列。&&&&惯用的光圈F值按顺序排列有1.4、2.0、2.8、4.0、5.6、8.0、11等。大体上是按2的平方根成倍增加的。而且,F值的数字每增加一档,就和快门速度提高一倍时一样,通光量将会减少一半。&&&为什么F值的序列显得如此没有规律呢?这是由于F值是镜头焦距除了以光圈孔径得到的数字。比如,将光圈值由4变为8,那么光线通过的孔径就变成了一半。这时光线通过的面积是与其直径的平方成正比的,于是就为原来的1/4。如果将光圈由4变成5.6,那么光线通过的孔径就为原来的1/2平方根,这时光线通过的面积是1/2平方根的平方、即是原来的1/2,通光量就减半了。因为光圈与快门各有其独到特别的地方,因此每种搭配产生的效果都不一样,必须依据拍摄物体的需要个人想要表现的方式,选择最适合的组合,才能发挥光圈与快门的实际意义。    以快门速度来分,可分为高速快门与慢速快门。通常高速的快门能将移动中的物体给与「固定」,固定后的物体的动作细节和质感鲜明地加以描绘,使得物体更富有立体感。通常快门速度在1/30秒到1秒,甚至1秒以上的B快門都是属于慢速快門的范围,慢速快门常用的方法:第一种是将相机固定后,再由较慢的快门速度,使移动中的物体产生模糊图象,而让背景(静物)的清晰可以更加衬托主题的动感。第二种就是让相机随着物体运动的方向平移或是转移,如此,和第一种方法刚好相反,背景会变得相当模糊,而主题会有点模糊却带有清晰,同样也是能把主体和背景分离出来。第三种,就是一不作二不休,干脆整张照片都模糊不清,借着迅速摇晃相机器而得来的。这三种方法,各有其特色在,如何适时的运用看就各人喜好的所在。  我们常用慢速快门来拍摄夜晚得城市,因为流动的车辆,留下了红色和白色的车灯轨迹,而由数十条的光线汇成长长的光龙,十分绚丽,将繁华的不夜城描绘出来。或是用来拍摄流水,拍出的感觉相当的柔和和细腻。  在选用用慢速快门时,要特别注意一点,因为每一级得慢速快门,相差得曝光时间很大,不像高速快门的1/250秒和1/500,拍出來的效果难以比较,在用慢速快门拍摄流动的景象时,若快门过快,则会不小心冻结景象;若快门太慢,则会整体看起来过于朦胧,失去了想要表現的效果,因此尝试每一格的慢速快門都拍拍看,就能得到理想的作品,也能看出其差异所在。  比起快门,光圈就稍微复杂一点,光圈除了用来调节曝光量外,另外最重要的就是控制画面「景深」的大小,所谓的「景深」就是在调焦使影像清晰,在焦點的前后有一段距离内的区域,能够清晰显现,而这一段范围我们称之为景深,景深越长,那么能清晰呈现的范围越大;反之,景深愈小,则前景或背景会变得模糊,模糊是因为聚焦松散所形成的一种朦胧现象。从光学理论来看,在镜头的焦距下,能够清楚呈像的只有在一物距上的平面,在此面外的景物都会模糊。  影象景深有三种因素:(1)景深与焦距的长短成反比,换言之,就是镜头焦距越长,则景深越短。(2)景深与景物拍摄的距离成正比,相机若是离景物越近,则景深越短。(3)景深与光圈级数的大小成正比。若是镜头的焦距和物体的被拍摄距离距都维持不便,光圈越大,则景深越短,就是說光圈由f/16→f/11→f/8→f/5.6→f/4……時,则景深越来越短,景深外的景物其也更加模糊不清,而正确对焦到的主体,生动而清晰,而吸引人们的注意,前后的杂乱景物,而美化朦胧,这种朦胧美和因相机震动而导致的模糊不一样,富有优雅而柔和的光彩,就像被渲染的彩墨,使得色调更加浅薄,能营造出相当程度的气氛,和景深內的主题产生分离的透視感,具有衬托出主体的特色,因此常用在人像摄影上,模特儿的背景模糊,而使人门的焦点放在漂亮的模特儿上,同时也因为大光圈的运用,可以有更多的光量,借以提高快门速度,防止相机的震动,使影像更加锐利而明晰,还有若是处在昏暗的光源下,没有三脚架的帮助下,想捕捉当时的环境和气氛,或是无法用更慢的快门时,都是大光圈运用的地方,破坏了画面的气氛,因此大光圈的镜头向来是影友爱用的装备之一。  若把光圈越小,由f/5.6→f/8→f/11→f/16→f/22……时,则景深的范围就越大,对于景物的描绘就更加的真实,极富有真实性,画质比大光圈更加清晰明锐,且因为景深的范围广,焦点涵盖的面积更大,因此有泛焦点的效果,就是前背景的事物都一一表现出来,且在对焦困难的环境下,例如高速移动的物体或是昏暗的光源下,那么泛焦点可以避免因为对焦的失誤,而造成主题的失焦模糊,此外,小光圈能使镜头的接像不良,或透光不勻的像差等减低,获得高画质的作品,还有小光圈可以拉低快门速度,可由慢速快門制造流动感。光圈和快门都是物理上控制曝光的,而数码相机中的EV却可以通过调整相机内部软件来控制更合理的曝光度!应该说合理掌握了EV可以更好的帮助摄影者得到曝光更准确的相片。很多玩家在挑选数码相机的时候,往往只注意到数码相机的光学变焦倍率,像素,分辨率大小等问题,对于数码相机曝光参数的注意往往不够,而这确实数码相机拍摄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说到曝光则不可能不提到EV——曝光值。曝光值与光圈、快门以及ISO感率有关,当ISO固定时,EV就是光圈和快门的特定组合。我们用一个光圈快门对应表来讲述EV的概念。第一行是光圈序列A,从f/1~f/32,而左边则是快门的速度,单位是秒,从1秒至1/1000秒。我们以EV=6为例,从表中找出任意一个6,看它的行和列分别对应的数值,比如第8行第4列是一个6,那么它对应的光圈序列是F1.4,快门速度为1/30秒。这个表很简单,大家应该很快就看懂的,不过普通消费级数码相机的光圈范围大多在f/2.8~f/8之间。玩过数码相机的人都知道有曝光补偿这一说法,曝光补偿分为正补偿和负补偿两种。正补偿即曝光量要增加的意思,标示为EV+;负补偿即曝光量要减少的意思,标示为EV-。而从表中可以看出,EV0是1秒、f/1的组合,EV20是1/1000秒、f/32的组合,可见曝光量最大值是EV0,最小值是EV20。这和数码相机中正补偿、负补偿的表示方式恰好相反,也就是说正补偿EV+,其实EV值要减小;而负补偿EV-,EV值要增加。以上片为EV增加0.3拍的片而这幅呢,为EV增加0.70的片,根据两幅同一场景的图片,我们可以看到不同EV带给我门的将是不同曝光组合,可以使摄影者发挥自己最丰富的想象来玩弄光线!数码相机的曝光模式曝光模式一般分为两种:程式自动模式和全手动模式光圈优先模式是指由拍摄者人为选择拍摄时的光圈大小。由相机根据景物亮度、CCD感光度以及人为选择的光圈等信息自动选择合适曝光所要求的快门时间的自动曝光模式,也即光圈手动、快门时间自动的曝光方式。这种曝光方式主要用在需优先考虑景深的拍摄场合,如拍摄风景、肖像或微距摄影等。它的优点是可让拍摄者根据需求控制景深。快门速度优先模式是指在拍摄者选择确定快门的基础上,由相机根据测光信息、CCD感光度和人为设定的快门时间,自动选定正确曝光所需要的光圈大小。即快门时间手动选择,光圈自动调定。在该模式下,大多数相机无论是手动选择快门时间,还是相机自动调定光圈系数,都会在LCD屏幕上和取景器内显示。手动曝光模式下拍摄需手动完成光圈和快门速度的调节,可惜有此功能的数码相机不多,不过数码相机的曝光补偿功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这部分用户对于曝光调整的需求。有曝光补偿的数码相机能使相片的明暗度得以改变。用自动曝光模式在大多数光线下都可以拍出不错的效果,但严格地说,自动曝光的设置并非在任何光线条件下都可以完美地完成曝光控制,它也有一些自身的缺陷,由于所拍物体处于不同的环境光线下,因此如何正确控制曝光显得至关重要。闪光灯、反光板等自然非常有用,正确使用曝光补偿是对这一缺陷的最好补偿,使相机能拍出高质量的图像来。现在商用数码相机一般均提供曝光补偿功能,调节范围则一般在±2.0EV左右(一般数码相机的曝光补偿值的步长是1/3EV,有些是1/2EV)。一些较好的数码相机还具有自动曝光包围拍摄(AEB)功能,也就是在用户自己设定的自动曝光补偿的步长下,连续拍摄3~5张照片,让用户从中挑选出效果最接近实物的来,不过有一个问题,就是闪光灯在开启AEB功能的时候无法使用。.对曝光作出怎样的调整还是决定于摄影者本身,但有一点是确定的,那就是“什么时候该加大补偿、什么时候该减小补偿”。选择什么样的亮度最终是由摄影者的眼睛来掌握的,但也有一定的原则:一般来说,白色和高亮度多的对象,应增加补偿;黑色和昏暗的区域广的对象,应减小补偿。摄影很多时候不要局限于机器的优劣,当然专业的相机更能帮拍摄者实现更多的拍摄想法,光圈,快门,EV,镜头等等都是一台DC基本固定的,所以在了解了这些技术后,最要紧的就是培养自己的审美观和独道眼光的培养!是否大家认同“独到的眼光胜于专业的镜头”。
闪光灯 & &&
1、用闪光灯同步速度测光(平均测光)取得光圈值,然后用闪光灯的指数除以光圈值得到拍摄距离,就能得到曝光准确的照片。&  例如:相机的闪光同步是1/125秒,用相机的自动测光得到的F值16,闪光灯的指数(GN)是40,即40/16(F)=2.5M,这时的拍摄距离为2.5米。&  2、已知闪光指数(GN)和距离求光圈(F)时用闪光灯指数除以距离求得光圈(F)。&即:GN/距离=F。&  练习15、利用闪光灯体现作品的立体感&  被摄体:人物、花卉、、宠物、静物等。&  要求:使用外置闪光灯并利用连线使闪光灯离开相机,从斜上方或背后投光制造立体感,也可以投到天花板或利用反光板制造折射的柔光,具体投光方法与方向按自己意图具体安排。但是要尽量避免重阴影。&  建&议: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尝试各种投光方式及曝光补偿所制造出来的立体感觉。&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发出较强的光线。所以,快门必须在这瞬间打开,才能达到使底片曝光的目的。这就需要闪光灯与快门“同步”。  常用的闪光同步方式有M、X以及FP或F。M式同步适用于大多数闪光泡与叶片快门,用的快门速度可高达1/500秒。X式则是为电子闪光灯与叶片或焦点平面快门的同步而设置的。当你使用焦点平面快门和闪光泡时,就需要用FP或F同步方式。X式同步用叶片快门时,可使电子闪光灯与任何一级快门速度同步。闪光泡则用1/30秒。  闪光灯的曝光通常是用闪光指数去计算。电子闪光灯的闪光指数取决于其发光量,发光量是以光束烛光秒(BCPS)或有效烛光秒(ECPS)为单位。用下列公式通过闪光指数可以求得正确曝光所需要的光圈值:  闪光指数 闪光灯至被摄物的距离(单位。英尺) =光圈值  例如,闪光指数为64,闪光灯至被摄物的距离为8英尺:  64/8=8 光圈应定为f/8。  请注意,上式中的闪光指数是以英尺为距离单位进行计算的,如换成米,则需将上述闪光指数除以3.28,再去计算。有些电子闪光灯是自动控制闪光的使用这一类闪光灯时,在一定距离范围内,只需根据胶片的感光度选定一个光圈,闪光灯即自动控制闪光的持续时间,以获得正确的曝光,不必用上述公式进行计算。&  机上闪光  将闪光灯直接装在或紧靠照相机旁使用时,光线是直射、生硬的,造型效果差,被摄物的后面会投下浓重的阴影,重要的影纹都为黑影所遮盖。如是彩色片,深黑的阴影还会给人以色彩失真的感觉。  除此而外,机上闪光还会出现两个问题,一是“红眼”,二是反光。在一些用闪光拍摄的彩色照片上,被摄者的瞳孔呈现红色,这是由于闪光灯离镜头太近,光线被血管丰富的视网膜反射回来的缘故。最好的解决办法是使闪光灯离开镜头远一些。如果无法办到,也可以采取打开室内所有灯光,提高室内亮度的方法来解决。在较亮的光线下,瞳孔会收缩,从而减少了红色的反射光线。同样道理,拍摄前,被摄者先注视一个亮处(如室内的电灯)一下,也能使瞳孔缩小。  闪光光线的反光也对画面有破坏作用,因此拍摄时要避开背景上那些明亮的反光面,诸如镜子、窗户和光亮的墙壁等。不能避开时,可以调整拍摄位置,使之与反光面形成一定的角度,或者将闪光灯取下来,从另一个方向用光,就能够减少反光现象了。眼镜也常常会造成强烈的反光,解决方法同上。  机外闪光&  把闪光灯从照相机上取下来,使之离相机一臂之距或更远一些,这样能够改善闪光照明的效果。当闪光灯位于被摄者一侧的上方时,被摄者背面的投影将落在画面之外。这样的光线还能增强造型效果和立体感,从而在照片平面上更好地表现出物体的真实面貌。在雨雪天气里拍照时,也要使闪光灯远离照相机镜头的轴线,以避免雨点或雪花在直射光照射下对画面的破坏。用这样的方法闪光时,正确曝光所需要的光圈值,可以直接用闪光指数除以闪光灯至被摄物的距离(不是照相机至被摄物的距离)去求得。  多灯闪光&  使用两个以上的闪光灯照明,可以增强照片的艺术感染力,并且在任何环境中都能够获得摄影室里的那种多灯照明效果。  用作主光的闪光灯常常是位于相机之外的闪光灯,主要用以强调被摄物的立体感。它距离被摄物比辅助闪光灯要近一些。辅助闪光灯装在相机上(或处于相机位置),以增加对阴影部分的照明。第三只闪光灯用来照明背景,或者,象逆光一样,用作轮廓光。这时,曝光主要根据主光灯至被摄物的距离而定,如果必要,再参照辅助光作某些调整。逆光不影响主体的曝光。计算时以主、辅灯的闪光指数及各自至被摄物的距离分别求出光圈值。如果二者之间相差两档或两档以上光圈的话,就按较小光圈(即主光的光圈)曝光。如果相差1/2到1.5档光圈,则需要在较小光圈的基础上再收小1/2档曝光。而如果二者相等,曝光时就应收小一档光圈。  有时,为了用较小的光圈拍摄,还可以让若干闪光灯对着一个被摄物重叠照明。各灯的照明距离及发光量应相等,用下式计算光圈值:闪光指数二灯重叠照明的光圈=1.4 X --------一距离闪光指数四灯重叠照明的光圈=2.OX---------距离  例如,用二只闪光灯,闪光指数为400,距离为36英尺,计算如下:400光圈= 1.4X------=f/15.4或f/1636  在一些拍摄范围较大的场合下,是用若干闪光灯分别对不同部位照明。这样,基本上没有重叠照明的现象。此时正确曝光的关键在于要使每只灯到被摄物的距离都相等。具体计算方法与单灯一样。最靠近相机的闪光灯用快门同步闪光,其它则依赖传感器闪光。当然,所有的灯都必须放在各种景物的后面,切勿放在镜头前面。  室外辅助闪光&  在阳光下进行测光、顶光和逆光拍摄时,闪光灯可以用来作为辅助光以降低光比。这对人物摄影尤其适用,不但可以改善照明效果,而且有助于表现人物生动自然的面部表情。  辅助光的光量要适当,不可将阴影全部打掉,否则就不自然了。附表1中提供的距离数据是以3:1的光比为基准的。要将光比降至2:1,只需将表中距离减少三分之一。要想升至5:1,则只要增加三分之一的距离即可。附表2中列出了辅助闪光的各种曝光值,与顺光时一样,主要取决于胶片感光度、快门速度和光圈值。在曝光量不变的条件下,变动速度和光圈的不同配合,能使你可以在维持同样光比的基础上改变与被摄物之间的距离。表中对顺光的基准曝光是以胶片感光度的倒数为快门速度,光圈为f/16。由于大多数焦点平面快门与电子闪光灯的最高同步速度为1/60秒(有些可以到1/250秒),因此从表中能看到,可以成功地用作辅助闪光的距离范围也就比较有限。如果把一个发光量较大的电子闪光灯用于叶片快门,上述的有效距离就大得多了。例如,闪光灯发光量为2800BCPS,光比为3:1,从表中可以看出在6到24英尺距离的范围内,能够选用不同的快门速度。如在闪光灯上蒙上一层白手帕,就可以在附表1中一半的距离上使用。  附表的具体使用方法如下:  1.根据所用闪光灯的闪光指数,从附表1中找到相应的那一栏。  2.向右方向选择一个适当的距离。  3.向上方向找出与这个距离相应的速度。  4.根据上述的快门速度和所用胶片的感光度,从附表2中找出正确曝光的光圈值。  5.按上述的速度、光圈和距离,用闪光灯作辅助光进行拍摄。  不用附表,也能确定辅助闪光的曝光量。第一种方法:  1.用测光表测出物体在阳光下的正确曝光量,选择能与闪光灯同步的快门速度(例如,通常焦平面快门为1/60秒以下)。根据这个速度从测光表上找出光圈值。  2.从闪光灯或胶片说明书查出闪光指数。  3.闪光指数除以光圈值即为光比为2:1的闪光灯与被摄者之间的距离。  4.如要改变光比,可将上述距离再作如下换算:距离X1.5=光比3:1的距离、距离 X 2.0一光比5:1的距离。彩色片的光比宜为2:1或3:1;黑白片则为3:1到5:1。第二种方法:  1.闪光指数除以闪光灯至被摄者的距离得出需要的光圈值。  2.将上述光圈再收小一档,光比即为3:1;收小二档,光比即为5:1。  3.用测光表测出当时阳光下的曝光值,再根据选定的光圈找出所需的快门速度。如果速度能与闪光灯同步,就按此拍摄。如不行,就适当改变灯至被摄物的距离,以得到所需的光圈与速度为准。  现场光加闪光  在室内用闪光灯拍摄,闪光光线的亮度往往要超过现场光的亮度,以至于暴露出人工用光的痕迹,有损于照片的真实气氛。为避免这一现象,可以选择较低的快门速度,并且在闪光灯前(而不是在镜头前)加上一个中灰滤片以降低光线强度。光线强度降低了,就可以使用较大的光圈。较大的光圈和较低的快门速度,可以使现场光有更多的时间照射到感光片上。从而使照片显得更自然些。闪光灯的强度,以 GN(Guide Number)来表示,而与光圈有关。例如:若我们说某闪光灯的GN=32(ASA100),在全暗时,以闪光灯为主光,若距离物体4公尺,就要开光圈32/4=f/8;换句话说,就是要开光圈f=GN/d,d为物距。为什么会这样呢?闪光灯是点光源,其强度与距离平方成反比;相机进光量则与光圈值(fstops)的平方成反比(f/4是f/8的4倍光),因此f*d恰为常数,我们以ASA100为准,来定义闪光灯的强度。若强度为GN=32(ASA100),则也等于GN-64(ASA400),因为底片速度提高了,也可使光圈更小,或使闪光灯的有效距离增加。相机快门有一个闪光灯同步速度,若要用闪光灯拍摄,决不可使用比此速度还快的快门,否则会只拍到一半。因相机的快门是帘幕式的,在比同步速度更快时,是利用两片帘幕的距离来控制,因此若用错快门速度,会使照片一部分不感光。如果还不懂,用手动相机拍一次就知道了。闪光灯当主灯用通常在晚上,室内拍摄时的情况属于此者。如前所述,只要依GN与d开光圈f就好了。比较要注意的是:若物体为白色,因反射会增加光强度,宜将光圈再缩小半格;若为纯黑色,宜将光圈开大半格;这种调整需要一点经验。闪光灯用于补光多用于白天时的逆光拍摄,若主体逆光,背景与主体反差强列,则可用闪光灯补偿,降低对比。此时拍摄要领是:对主体与背景测光:例如背景=f/8,1/125s,主体f/5.6,1/60s决定对比值:我想使背景比主体亮1格决定快门速度:为了抓住模特儿的表情,想用 25s快门决定光圈值:主体换算成f/4,1/125s;这时,因背景为f/8,所以决定开光圈f/5.6使背景落于底片过度曝光区1格。决定闪光灯强度:因光圈要用f/5.6,但主体已有f/4的强度,所以要再补f/4(以补光强度来说,f/4+f/4=f/5.6),因此若距离模特儿有3公尺,则若用ASA100的底片,闪光灯须开GN=3*4=12(ASA100)。以上步骤是可调闪光灯强度时的情形;若闪光灯强度无法调整变化,则步骤3-5变成:计算曝光量:若闪光灯GN=32,距离3公尺,则须开f/11。决定快门速度:f/5.6,1/125s=f/8,1/60s=f/11,1/30s,所以快门用1/30s。修正:若不满意快门速度(嗯...觉得太慢了),就要改变拍摄距离;若还是要拍一样大小的东西,就要更换镜头长度了。若反过来使闪光灯为主光,使背景较暗,则可拍出拟似夜晚的效果。夜间闪光灯摄影若在夜间,有美丽背景时,要使主体与背景都能清楚显现,则要用慢快门。例如,背景f/5.6,4sec,主体距离5公尺,则要用GN=5*5.6=28的闪光灯,同时用4秒的快门;这样,在拍摄时,闪光灯会先闪一下,使主体曝光,接著,慢快门使背景曝光,就可以得到一张漂亮的夜景照片了。为何如此?因为闪光灯闪光速度很快(约为1/00s,视强度而定),只有在快门开启时才会曝光,因此,只要快门比闪光灯同步诉度快的快门,都可以使用。此法也可用于黄昏时的拍摄,原理与补光相同。母子灯的使用有的闪光灯上有两个灯,称为母子灯;其中一个母灯强度较强,另一个子灯较弱。这种灯多用于室内:子灯打向主体,母灯打向天花板或墙壁,造成柔和的反射光效果。但若天花板不是白色,就不能用了。根据经验,白色墙壁反射率约为1/4,因此若母灯GN=32,子灯GN=10,母灯反射后的有效GN值为8,与子灯配合使用恰好。选用此种灯时,尽量选母灯较强者效果较佳。其它光强度是相加的,因此要小心计算发光量。用反射光可使灯光柔和;在闪光灯前(约30cm)放一张薄的白纸,也可使光线扩散,此种做法也要计算透射率,一般描图纸大约要将光圈多开大1.5格,A4影印纸要2.5格。要注意快门速度,不能低于闪光同步速度。各闪光灯都有一定发光角度,要注意能不能配合镜头视角,否则照片边缘部份没打到光而变暗。&&补光不是直接打开闪光灯就可以了,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你可以将相机设置成光圈优先模式,设定光圈的数值,利用点测光对背景进行测光,记下测得的快门值。然后切换到手动模式,设置成刚才所测得的光圈和快门值,再将闪光灯设置成强制闪光进行拍摄。这样就能兼顾主体和背景,照片的背景还原正常,主体也可以得到很好的表现。不能使用闪光灯的四个场景&&&并非所有场合使用闪光灯都合适,下列四个场合一般是不使用闪光灯的:1.超出闪光灯作用范围,且无法通过调整距离进入这个有效范围的场合。白天一般超过2米,晚上超过3米时,用不用都不会有理想效果,除非你的相机闪光灯比较强。2.在昏暗的场合,如果拍摄对象的背景是大面积发光的场合。3.物体过近时,比如在15厘米以内近拍的时候一般不用闪光灯,否则物体表面亮度会不太均匀,某些部位可能曝光过度。4.闪光灯与物体之间有障碍物的时候,比如近拍的时候,镜头可能会彻底阻挡闪光灯的光线,失去作用。(拍不能被惊吓的工作、偷拍、婴儿、礼仪场所、文物 & 等等)夜景人像和闪光灯使用我一直看到有不少朋友询问有关夜景人像的拍摄, 很大一部分情况是: 想用城市灯光作为背景, 如果不用闪光灯, 人脸黑; 如果用了闪光灯, 背景就漆黑一团了.&最简单的解决办法就是用闪光灯慢同步. 我模拟了三种情况(当然这儿的暴光时间有点太长,并不适合拍人像,只是为了显示闪光灯的不同效果):1. 没有闪光灯(10秒), 背景够亮, 人脸黑 (如果人脸正好的话,背景就过暴了)2. 用闪光灯一般用法(1/60秒同步), 人脸正好, 背景就漆黑一团.3. 用闪光灯慢同步(8秒), 人脸和背景都正好亮, 并保留了环境光的一点暖色调.用闪光灯慢同步时, 人即使稍有移动也影响不大, 反而会出现一种梦幻的效果. 三脚架最好还是用.
场景拍摄&& 任何一款数码相机都可以拍摄夜景,但是最好能具有手动对焦、曝光补偿调节以及手动快门光圈设置等等这些手动设置功能,这样能完全按照你的意愿进行拍摄。如果相机有遮光罩就更完美了,夜晚由于四周都是各种灯光,使用遮光罩可以避免其他灯光的干扰。  一个稳定的脚架是必不可少的,夜景拍摄中大部分时间都需要长时间曝光,手持拍摄基本上是不可能。如果有可能最好准备快门线,这样能将相机的震动减到最小,若没有,利用相机的自拍功能也可曝光组合的选择  从技术层面来讲,合适的曝光组合是照片是否成功的基础,对于夜景拍摄这个尤其重要。一般来说,我们可以选择a挡(光圈优先)或m挡(手动模式)来进行夜景拍摄。将f值设置为最大,然后再去调整快门值。至于到底选择多长曝光时间,这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同样的景色,有人认为明亮一点好,那么曝光时间可以设长一些;如果认为暗一点好,那么时间就相对短一些。最好的办法是用多种曝光组合来进行拍摄,然后后期再进行选择。同时在拍摄及时回放,从而调整你的曝光组合。&& 很多数码相机在拍摄夜景时会出现自动对焦无法工作的现象,这个时候你可以切换到手动对焦,利用lcd来查看对焦的效果。大概估计景物和相机之间的距离,然后通过lcd的数值显示,选择合适的焦距。若是为了表现大场景或者远处的景物,那么可以直接将焦距调整到无穷远处(相机上焦距用∞表示无穷远),这样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夜景拍摄  1.拍摄夜景主要是指夜晚户外灯光或自然光下的景物,拍摄时以灯光、火光、月光、霓虹灯、街道上穿梭汽车等主要光源。&  2.拍摄时,首先要保持夜晚气氛,保持灯光照射的真实性,要使用三脚架,快门线等附件,利用一次或多次曝光的形式。拍摄清晰景物时,须光圈小一点,快门放在B门或T门上,根据光的明暗去曝光.&  3.胶卷可使用日光型,可使用ISO50,ISO64,ISO100等感光度更高一些的片子。低感光度的胶卷,曝光时间可长一些,拍出来后片子的颗粒会更细些。可以完美地表现出夜色的美好。雨景拍摄&&  雨天是摄影者最不喜欢的天气,不论是在下大雨或下小雨,都很少人拿着照相机到外边拍摄景物,甚至有人认为雨天根本不能拍摄风光。&  大家都知道,有光线就能摄影。我们在晚上可以拍摄夜景,白天当然更可以拍摄雨景,而且可以拍摄有动态的雨景,就是雨天的晚上,也右以拍摄雨夜景。雨天的景物也有它独特的情调,何况雨天也是人们生活中必有的情景。为了反映更多的生活情景,丰富风光的内容,雨景也是我们不可缺少的拍摄题材。&  拍摄雨景时,为要在照片上表现雨景中的雨条,除了选择大雨外,还必须要有较深色调的背景作衬托才行。如果雨中景物的背景是天空,那么雨天的天空必须是白色的浓密云层,即使雨下得非常大,也因背景与雨条同是白色而不能显现。背景越近,雨条越易显现,背景越远,景物场面必然大,雨条也不易清楚显现。因此,拍摄雨景所取的景物范围不宜过大,更要避免白色的天空占据大部分画面,而影响景物中的雨条的表现。&  下雨时景物的光亮度,一般是比较弱的。因此,拍摄雨景时一般都要用较大的光圈及较慢的快门速度,才使雨景有足够感光为显出景物空间中还没有落地的雨条和能掌握雨中动态,应站在较高的位置拍摄。一般用1/60秒的快门速度拍摄雨景,就能显现出空间中还没落地的雨条,如果使用较快门速度拍摄雨景空间的雨条变较短,使用更慢的快门速度能获得较长的雨景,便景物中的动态可能就会不够清晰。&在小雨天气下拍摄景物,因小雨在景物中不够显现,故不能表现出雨条。但是,利用毛毛细雨在拍摄深色调的树林或山层,由于景物中没有阳光照射而尽是深圳特区色的物体,毛毛细雨在深色的物体间就会如雾层一样,显现出远浅近深的色调。如果取景范围不很大,以近处的物体明亮度作曝光基调,也能在景物中表现出如雨如雾的烟雨情景。&&拍摄雨景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 &&&1. 雨天光线变化很大,有时雨景亮度很高,而乌云密布的倾盆大雨亮度又很低,两者之间的曝光量可以相差很多倍.因此拍摄时,最好使用测光表测光。& &&&& &&&2. 雨天拍摄,常常会出现曝光偏多的现象,而曝光过度对表现雨景是极为不利的.因为雨天景物反差小,曝光过度会使反差更小,照片看起来是灰蒙蒙一片.所以,一般多采用减少曝光,延长显影的办法,来改善反差的情况.可按正常曝光量减少一挡到一挡半,每减少一挡时,可增加20%-30%的显影时间,这样有助于提高画面反差。& &&&& &&&3. 拍雨景时,不要以天空为背景,而应选择深色背景,这样才能把明亮的雨丝衬托出来.如果画面中有水,不论是河湖水面,或是街道上的积水,雨点落在水面上溅起的一层层涟漪,也有助于雨景的表现。& &&&& &&&4. 雨水不会是垂直落到地面,一般以选择雨丝成45?方向时为合宜.使用的快门速度不可太高,因为高速度会把雨水凝住,形成一个个小点,而没有雨水的感觉.如果使用的快门速度太慢时,雨水会拉成长条,效果也不好.一般以使用1/30秒到1/60秒速度为好,这时快门速度不高,可以强调雨水降落时的动感。& &&&& &&&5. 拍摄雨景时,要注意在镜头和雨点之间要拉开距离.雨滴离镜头过近时,一滴很小的雨点也会遮住远处的景物.当然,有时也会有意需要这种特殊效果.要注意相机不能淋雨,也不要使镜头溅上雨点.一般可用雨伞遮住或把相机装在塑料袋里,把镜头和取景部位露出。& &&&& &&&6. 在室内,如想透过窗子表现室外雨景时,可在室外玻璃窗上涂上薄薄的一层油.这样,水珠容易挂在玻璃上,渲染雨天的气氛。& &&&& &&&7. 用彩色片拍雨景时,由于阴雨天的光线色温高,使用日光片时,照片会出现明显的偏兰色调.这种偏色可不用校正,因为兰调可渲染雨天寒冷的感觉。& &&&& &&&8. 拍雨天的夜景时,因为灯光的反射以及地上水面的倒影,都会使画面显得很生动.尤其是,使用彩色片拍摄时,雨天夜景的色彩效果要比一般夜景更为丰富。&&拍摄雨景应注意:  1、拍摄雨景时,深色的背景可以把明亮的雨丝凸显出来,勿以天空或浅色的景物当背景。  2、雨点落在水面上溅起的一层层涟漪将是雨景中的一个好的拍摄点。  3、在室内,如想透过窗子表现室外雨景时,可在室外玻璃窗上涂上薄薄的一层油,这样,水珠容易挂在玻璃上,渲染雨天的气氛。  4、拍雨天的夜景时,因为灯光的反射以及地上水面的倒影,都会使画面显得很生动。尤其是,使用彩色片拍摄时,雨天夜景的色彩效果要比一般夜景更为丰富。雨天拍摄即景1.雨中倒影,所有景物由一份变为两份,景影相融,如果是晚上,更是灯影迷离,值得一拍。2.檐下雨滴,用相机来凝固飞溅的水花,或是水滴拍打枝叶的动感,考验你掌握快门速度的技能,是个不小的挑战吧。3.雨中伞下漫步的人或是聊聊我我的情侣,唤起你幸福的感觉;忙乱避雨的人群,会让你拍到躁动不安的神情。4.雨后戏水的孩童也会让你找出童年美好的回忆,拍到一份无忧的天真。5.大雨前浓云翻滚重压下的城市让你体验厚重的压抑,风卷飞云让你感受时日飞逝。6.闪电的拍摄难度不小,危险系数较大,但拍摄过程本身就充满了刺激,难道你不想尝试一下吗?7.雨后天晴,远边天际挂一轮彩虹是可遇不可求的,要时常留意与发现啊。8.雨中的各种动物的表现也是十分可爱的,抖水的大黄狗或可怜的小猫咪,檐下叽叽喳喳的鸟雀也值得一拍。9.雨中的花草格外艳丽,挂着水珠的花瓣更是灵气。只要你用心,阴雨天可拍摄的题材实在太多,就等你去挖掘了。阴雨天如何拍?1.建议带上三脚架或独脚架,因为阴雨天光线较弱,为了获取足够的曝光,快门速度一般较慢,通过三角架的支撑才可以拍到清晰的照片。轻质稳固的碳纤维脚架既可以防止狂风摧残器材,又可以防止锈蚀。2.在不方便支脚架的时候,大光圈或高ISO是常用的设定。3.如果是人物体裁拍摄,请选择较鲜艳明亮的服饰,阴雨天环境下,色彩饱和度高,有助于去除暗涩之感。4.阴雨天环境下不要再坚持“数码拍摄宁可欠曝的原则了”,至少正常曝光,甚至可以稍稍过曝以求明快之感。5.人物拍摄时,外拍灯或闪光灯补光是必要的,以求主体突出与立体感。6.如果以上条件都不具备,大不了舍弃色彩而取黑白,在遍地彩色的摄影作品中,黑白二色世界更具魅力。日出日落&&&  从太阳刚从地平线上升或在太阳即将西沉的时候,地面上都有一定的朝霞或晚霞遮盖着太阳散射的光线,而显现出一轮没有光芒散射的圆圆的太阳,这就是拍摄日出或日落的时候了。太阳刚出或刚落时,地平线上的天空常常会有一些逆光的有色云彩,我们可等到太阳云彩而没有光芒散射时拍摄日出或日落景色。这样,不但可避免太阳散射而底片上产生光晕,并可使景物的天空部分不至仅有孤单的太阳存在。&  太阳刚出或即将落逆照山层时,山层间因没有水的反光,就完全与有太阳的天空成为黑的色调的对比。因此,在山峦上拍摄日出或日落景色,只有在云彩遮盖部分太阳或在放大是增加天空部分的曝光,才可使天空与山层的色调较为均衡。&  在太阳刚出或将落的时候,天空没有一些云彩也是常有的现象。为避免天空过于单调,利用一些较为稀疏的树叶、枝干作为空旷的天空部分的前景,能帮助景物画面结构的均衡。但枝叶过多或过重,就会遮盖大部天空而影响画面的均衡。&  太阳的形象和色调在早晚是没有多大的区别的。如果要从照片上来区别日出或日落,应当通过景物和色调去区别,因为早晨地平线的天空一般都比较清朗,太阳上升时就会很快地散布射光茫。黄昏时候的地平线上天空一般都较为混浊,太阳离地平线尚远时就没有散射的光芒了。从色调来区别,早上天空色调偏红带黄,而黄昏色调带品红。&  因此,拍摄日出时,太阳刚升上地平线就应该立即拍摄,不能错过。拍日落就可以从没有光芒散射的时候开始,直到将进入地平线的时候为止,都可以从容不迫地进行拍摄。&建筑物拍摄&  拍摄建筑物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展示设计者在建筑规模 上,外形结构上都有很成功的设计,反映现时期的建筑风格。&  如何拍好建筑,摄影者就得运用多种手段来表现对象。&  1.拍摄建筑物时,由于现时期的建筑以高层为主,墙面多用于玻璃,要表现出建筑物的豪华气派,一般多使用 专业相机,镜头和胶片平面之间可以 作多角度的调整,照出片子来建筑物就不会有很大的变形.&  2.正面光拍摄建筑物接受平均照明,光线平淡无力,缺乏立体感。逆光可到阳光照射,不能显示建筑物的局部比鲜明立体感强,所以一般适宜于早晨拍摄
拍摄过程中的几个重要细节  1、将变焦推到广角端在进行拍摄。这是针对于不可以更换镜头的数码相机来说的。和传统相机必须用长焦端拍摄微距相反,数码相机拍摄微距需要将变焦调节到广角,然后选择微距的拍摄模式,靠近物体进行拍摄。只有这样才可以对较准确快捷。DSCN0613.JPG  2、注意拍摄时的光线。我们来主要说说光位的用法:  (1) 顺光。也叫做“正面光”,指光线的投射方向和拍摄方向相同的光线。在这样的光线下,被摄体受光均匀,景物没有阴影,色彩饱和,能表现丰富的色彩效果。但景物缺乏明暗反差,没有层次和立体感。我个人不是很喜欢用这样的光线,照片好像平铺直叙,不生动。  (2) 逆光。也叫做背光,光线与拍摄方向相反,能勾勒出被摄物体的亮度轮廓,又称轮廓光。逆光下的景物层次分明,线条突出,画面生动,拍出的照片立体感和空间感强。因此,逆光最适合表现深色背景下的深色景物,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光线。 我们常常用它来捕捉剪影,效果不错。  (3) 侧光。是指光线投射方向与拍摄方向成大于0度小于90度角的光线,侧光下的物体,明暗反差好,具有立体感,色彩还原好,影纹层次丰富,而其中又以45度的侧光为最佳,因为它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是一种最常用的光位。  (4) 顶光。是指光线来自被摄体的上方。顶光下,景物的水平面照度大于垂直面照度,缺乏中间层次,拍景物、人物显得没有生气,是一种不够理想的光线。但对于老头儿、老农妇等特殊人物发黑的眼窝、突出的颧骨、刀刻的皱纹很有表现力。  (5) 低光。是指从地平面刚升起或将落下的太阳光线,主要来自早晨和黄昏。低光下拍出的景物十分生动,很有生气,而且这种光线色温低,呈暖红色调,具有特殊的色彩效果,是一种较理想的光线。  (6) 散射光。也叫做假阴天光线,照度平均、光线柔和,光比小,色差小,在被摄体上没有明显的投影。这种光宜表现恬静美好的生活、纯情的少女和天真的儿童。  3、注意拍摄角度。首先,摄影方向是指照相机与被摄对象在照相机水平面上的相对位置,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前、后、左、右或者正面、背面、侧面。当我们要开始拍照的时候,总是首先选择摄影点,也就是选择摄影方向。确定了方向之后再确定摄影的角度。摄影方向发生了变化,画面的形象特点和意境也都会随之改变。  正面拍摄:  正前方拍摄有利于表现对象的正面特征,能把横向线条充分的展现在画面上。这种正面的拍摄容易显得庄严、静穆的气氛以及物体的对称结构。拍人像的时候,也可以看到人物完整的面部特征和表情,有亲切感。正面拍摄,由于被摄对象的横向线条容易与取景框的水平边框平行,同时如果主体画面面积很大,则容易被主体横线封锁,使我们的视线没有办法纵深伸展。这样的构图会显得呆板、缺少立体感和空间感。  背面拍摄:  背面拍摄是相机在被摄体的正后方。这种方向拍摄常常用于主体人物的画面,可以将主体人物和背景融为一体。背景中的事物就是主体人物所关注的对象。背面拍摄不重视人物的表情,但是很注重人物的姿态来表现内心,主要是形象语言。  正侧面拍摄  这指的是正左方或者正右方。这种方向适用于表现人物或主体有独特地方的时候。一是有助于突出人物的正侧面轮廓和线条。在拍摄主体人物之间感情交流的时候,可以将两个人的举动和神情生动的表现出来。  斜侧方向拍摄  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左前方、右前方以及左后方、右后方。这种方向拍摄的特点在于使被摄体的横向线条在画面上变为斜线,使物体产生明显的形体透视变化,同时可以扩大画面的容量,使画面生动活泼。  其次我们来说说拍摄的角度问题。它是照相机与被摄对象在照相机垂直平面上的相对位置。或者说在摄影方向、距离固定的情况下,照相机与被摄对象之间的相对高度。由于相对高度的不同,便形成了平、仰、俯三种不同的拍摄角度。  平摄:  就是照相机和被摄体在同一个水平线上进行拍摄。这个时候的被摄对象不容易变形,特别是平摄人物活动的场面,使人感到平等、亲切。拍摄自然景物的时候,地平线的处理很重要。我们为了强调上下对称,可以把地平线放在中间的位置。但是一般情况下,应该避免地平线平均分割画面的情况,因为那样做的话,远景和近景将压缩在中间一条线上,画面平淡、呆板。  仰摄  这种情况时,照相机低于被摄对象向上拍摄。有利于突出被摄体高大的气势,能够将树这样的向上生长的景物在画面上充分的展开。利用贴近地面的仰摄还能够用于夸张运动对象的腾空、跳跃等动作。仰拍人物的时候要注意的就是,脸部比较胖的人尽量不要这样拍。  俯拍  就是照相机高于被摄体向下拍摄。这个角度就好像登高望远一样,眼下由近至远的景物在画面上由下至上能充分平展开来。有利于表现地平面上的景物层次、数量、位置等等,能够给人一种辽阔、深远的感受。& & & & &&内景  透过窗户对室内拍摄,一般光线都会比较低,所以这个时候需要长时间曝光,或者是使用快速感光片。如果允许的话,最好是使用三角支架,如果没有,则找一个可以支撑的地方,比如说墙或是靠着一扇门,这样做的原因是因为长时间曝光很容易造成相机的晃动,从而导致照片画面的模糊。最好使用快门线,或是用自拍器以避免移动相机。注意:除非万不得已,不要将闪光灯打开,避免过强的反光。   &风景  拍风景时可以在画面的前景安排一些人或物,这样有助于画面中的空间透视的表现。找一个高地势的地方拍摄,比如说饭店阳台、房顶等。通常下午是最适合拍摄风景的时间。拍摄时,使用偏振镜来调节天空的亮度,使天空变得暗一些,突出蓝天上的白云,以增强画面的空间纵深感。   &建筑物  为了尽量减少图象的向上汇聚的变形,所以最好是选择在比较高的视点拍摄。比如说在楼梯上,或是其他可以提高视点的地方。如果你不能找到合适的地方落脚,那你就可以通过退后,远离被摄物体以减少失真。使用你所具有的最大的广角镜。明亮的天空可以弥补建筑物的暗淡。使用偏振镜以减少或消除建筑物上玻璃的反光。当然,仰拍把握好了也能创造出独特的艺术效果。  另外,注意选取有特色的细节拍摄,对于建筑物来说通常就是它的大门、圆柱  & &&& & & & & 水  拍摄喷射或飞溅的水,可以使用侧光或是逆光使水呈现为半透明状。使用快门值1/30s到1/4s, 这样可以使湍急的流水看起来比较柔和、有一种浪漫的模糊效果。就我个人而言,我比较喜欢使用的快门速度是1/8s,这样拍摄三角架必不可少。另外,在运用偏振镜的时候要小心,因为它可以提高色彩但是它同时也会减弱一些你想要的反射。  日落  拍摄日落的最好时间是当太阳刚刚接触到地平线的时候,晚霞则是在日落后的10-30分钟。通常情况下,自动测光就能够很好的测量出曝光量。在拍摄时,试着在画面的前景加上人物或是其他的景物以增加情趣或特点。要么可以在海边来个倒影,要么就使地平线低于拍摄的画面。在这个时候,变焦镜头十分有用,另外你还需要使用三角支架或是其他的什么支撑物,以便使用慢快门的时候用来稳定相机。  黄昏和夜景拍摄  拍摄黄昏景象的最好时间是日落后的15-30分钟,这时天空中仍然有一些色彩没有褪去。为了增加画面的景深,可从大桥的末端或是找某些朝向你的具有特色的场景拍摄。三角架在此时也是必须的,通常自动曝光就可以了,不过你还是应该试着用用手动曝光,以及用快门线控制拍摄,分别用2、4、8、12和16秒的快门速度拍摄几张照片比较一下。使用FL-D洋红色滤色镜来消除日光型胶片产生的钨丝灯效果,以增加天空的粉红色彩。  天气不好时的拍摄  首先你要记住:坏天气并不意味着坏的照片。  多云的天空减少了反差,更适合于树木和植物的拍摄。拍摄画面的色调可能看起来会有些偏冷、带有一些青色。可以在镜头前加上81A、B或C滤色镜,使画面的色调看起来温暖一些。如果天空的颜色很让人讨厌,可以用树木来作为掩饰或者通过提高画面的地平线完全不拍它。当云层很低或是下雨天,色彩的饱和度比晴天低时,不妨试用黑白胶片来强调灰色系列色调。当光线很低的时候,你最好是使用EXR高感来拍摄。  暴风雨或暴风雪可以给照片增加戏剧性和力度感;乌云能够引起图案十分有趣的部分高亮云彩,特别是空旷地上的暴风雨;烟雾可以使湖泊、河流和山谷看起来朦胧轻飘、更具神秘性。 雨和雪可以让人身上的衣服看起来色彩丰富。在拍摄雪景的时候,稍微的过度曝光(慢快门速度或"+1")可使白色不至于看起来偏灰。户外摄影10忌&& 一、忌阳光直射&& 亮丽的阳光提供良好的照明条件,使景色有生气,色彩饱和,并为使用高速快门和小光圈提供了条件。但是强烈的阳光也会带来问题,最为突出的是它那耀眼的光线会使被摄人物睁不开眼,同时,高角度的直射阳光还会在人物脸上造成浓重的阴影,显出皮肤皱纹,损害人物的形象美。所以在户外拍照,应多让阳光从侧面照射被摄者,忌脸部直接面向太阳。&& 二、忌人物与有色环境过近&&&在明亮的光线照射下,物体的反光会增强,在这种情况下,人物应尽量远离那些色彩明艳的景物(如新油漆好的建筑物的外墙、大型遮阳棚等),否则那些景物的色彩会映射到人物身上,造成偏色。&& 三、忌顶光时人物站在水泥地上拍照&&&因为水泥地表面较平整,且颜色浅淡, 会形成较强的反射光芒,这种自下而上的"脚 光",往往造成一种恐怖效果,应尽量避免。&& 四、忌立于树旁拍照&&&光与影相辅相成,光愈强,影愈深。& 五、忌忽视滤光镜(数码相机调整一下白平衡)&&&在户外无云的蓝天下,所有避光处都带上蓝色色罩;而在暮日的辉光映照下,所有的景色都染上了一层橙红色。在如此环境中,若想让摄得的景色保持原有的色彩,就必须在镜头前装上相应的滤光镜,在前一种情况下可选用淡红或琥珀色的滤光镜,在后一种情况下可选用淡蓝色滤光镜。&& 六、忌采用高速片&&&在晴空烈日下,光线强度已很高,若再采用高速片,往往会迫使光圈收到极小,或无法使用较慢的快门速度。这些情况都会给摄影创作带来某些方面的限制。&&&七、忌胡乱补光&&&在明亮的日光照射下,景物会有很强的反差。为避免反差过大,运用辅助光进行辅助照明是有效的,但要掌握好分寸,既要避免辅助光过亮,也要避免露出辅助光的痕迹(如出现与主光相反的投影)。&& 八、忌完全依赖自动曝光档&&&不少摄影爱好者在户外拍照喜欢使用自动曝光档,殊不知这种自动曝光档只能处理一些普通的情况,而遇到阴阳面各半或逆;光等情况便会变"傻",所以还得见机行事,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曝光调整。&& 九、忌逆光直冲镜头&& 在光线很强的情况下拍摄逆光照,要防止光线直冲镜头,否则很容易产生光晕现象。&& 十、忌穿反光过强的服装&& 在强光下拍照,被摄者如穿反光强的服装(如白衬衫、发光尼龙做的服装等),会变得雪白一片或产生大块辉斑,使衣服质感难以表现。
凝固水的姿态  水柱注入杯中,在杯底荡起漂亮的回旋,绕起柔美的曲线,如果女人真是这样做成的,就真是妙不可言了。利用相机的高速快门,可以把这迷人的身姿凝固下来。尽管现在的相机一般都能达到1/1000秒甚至更高的快门速度,但是在许多情况下,由于现场光线较弱,高速的快门无法施展,这时可以使用电子闪光灯来弥补。闪光灯发光强度高,发光时间短,完全可以把水"凝固"成很美的造型。  拍摄时将闪光灯放置到玻璃杯的后面,利用透射光来表现水以及玻璃的质感。用有机玻璃、硫酸纸搭成简易摄影台,摄影台下面、酒杯后面放置两个伞灯作为照明光源,用相机上自带闪光灯引发两个伞灯。拍摄时右手半按快门使相机进入准备拍摄状态,左手往酒杯中倒水同时按快门拍摄。  用高速曝光甚至可以拍摄水滴落在水面上弹起来的水花。拍摄时仔细调整自来水龙头,使水流形成平稳的细流,在微距模式下手动对焦,选择光圈优先模式,强制打开闪光灯拍摄。拍摄这样的场景成功率比较低,需要多次拍摄,并在大量的照片中选择比较理想的画面。拍摄静态的水允许我们精心地布光,用光线来描摹水的柔美造型,来透视水的清澈晶莹。 这里所表现的是玻璃上的水珠的造型。在黑色的背景纸上架空放置一块玻璃,用一盏普通的台灯做为逆光的主光源,台灯前面加一层硫酸纸来取得柔光效果。布置好灯光以后,用筷子蘸水点到玻璃上形成水的造型,微调台灯位置并构图后,便可以拍摄了。由于采用微距模式拍摄,尽管使用F8的光圈,景深也很浅,如果不刻意追求浅景深的效果,希望得到大面积的清晰影像,可以分别对远近不同的位置聚焦拍摄,得到不同部位清晰的照片再通过Photoshop叠加合成。在拍摄玻璃水珠的基础上,布置一些小道具,就可以拍摄到颇有请调的画面,其实一些我们看上去非常漂亮的的产品广告就是这样拍摄的,例如拍摄潜水眼镜的照片、灯泡的照片。  由于加了道具,所以布光也稍微复杂些。潜水镜色调比较暗,作为侧光的另一盏台灯、反光伞都是为了给眼镜补光,放置白色纸张也是为了从下面给眼镜补光。调整灯光位置及角度,使得潜水镜其中一个镜片在玻璃上的反光最醒目,使得画面更为生动。  溪流缓缓流淌,叮叮淙淙。落叶在水中或走或停,将一片撩人的红染在水中。你难道不想用手中的相机把水的柔美、水的跳跃和水的剔透带回家去吗?  溪流的缠绵请调源于动感,但仅有动感没有质感就有失去了其晶莹剔透,要拍得神形兼备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快门速度。要表现其动感需要用比较慢的快门速度,要表现质感则快门速度又不能太慢,用怎样的快门速度拍摄合适呢?这要参照水流动的速度而定。幸而我们使用数码相机拍摄时可以立刻浏览一下效果,采用不同的快门速度拍摄,选择最理想的曝光组合。&&怎么拍瀑布?& &先列出几个原则:&&1、快门速度,一般需要一个比较慢的速度,在1/60--1/10秒之间。具体还需要根据水量的大小,水量大快门可以快些,水量小快门可以慢些。&&2、尽量用广角拍。广角才会拍出气势。&&3、一般由下往上拍,尽量用低角度仰拍。&&4、正确曝光。用点测光来测试拍摄场景中最暗并且我能辨得清细节的地方,然后通过提高快门速度来调整两级光值。举个例子,如果测光显示石头的曝光组合是1/60s以及光圈f/5.6,& & &你可以调到全手动档,其调整为1/15秒与光圈f/5.6。然后重新拍摄,拍出的照片会较黑,但细节部位仍是清楚的。&拍摄露珠水滴1、用点测光以达到正常对水滴的测光2、要有好的光线(最好为自然光)控制曝光速度应大于200M(手持)有脚架更好3、拍摄时要仔细观察水珠里面的倒影,变换角度自己感觉漂亮就可以按快门了4、可以通过变换水珠的背面不同的景物以达到多种效果5、对焦较难一定要多拍,在选自己满意的6、背景应以暗色  由于在户外拍摄时,我们根本无法调节太阳的亮度,但是光线太强,就无法使用足够慢的快门速度,也就不能凝固住我们想要拍摄的水的动态,这时就要借助于滤镜了。  中灰镜就是专门用来解决光线太强的问题的,选择降低ND4或ND8的中灰镜可以达到满意的效果。大部分情况,用一块偏振镜就能够有效压暗画面,如果用两块偏振镜(圆偏+线偏)配合使用,则调节更为灵活。拍摄时首先把圆偏装到相机镜头上,调整其角度来改善反光效果,调整好后,在圆偏上安装线偏,保持原来圆偏的角度,旋转前面线偏的角度可以均匀调整通光量。  水面杂乱的反射光会干扰成像,使水面白花花地一片,质感、层次表现欠佳。偏振镜能改善这种情况。偏振镜本身的作用是选择性地过滤偏振光。由于反射光中偏振光的成分较多,所以使用偏振镜可以将杂乱的反射光过滤掉,显现出美丽的波纹来。使用偏振镜拍摄的画面如图5所示,压暗了水的反光同时,相对提高了画面其他部分的亮度。  水造就了万物生灵。自然界中的水,或碧波万顷博大宽容,或滴珠凝翠剔透晶莹,或清流回转柔情万种,或恣肆狂浪万钧雷霆。千变万化的水为我们提供了绝好的摄影素材,恰当运用光圈快门组合,精心布光,必要时使用合适的滤镜,多尝试,多总结,你一定能够拍出水的姿态,水的灵韵。偏光镜指南数码相机的出现使得拍摄过程简化了很多,比如数码相机的白平衡功能已经可以取代以往的多种纠色滤镜,出外拍摄时不用再带那些不同颜色的滤镜。另外数码照片的后期处理,能够弥补很多拍摄技巧带来的问题,比如色调,亮度,红眼现象等,不过还是有不少的滤镜能够获得难以取代的效果,比如红外滤镜,偏光镜等,后者能够减轻反光、增强景物色彩、减轻大气雾气现象等妙用,令偏光镜成为风景摄影必备滤镜之一。我们本期的数码相机奇门兵器谱讲述的就是偏光镜的用途。偏光镜原理  自然光是以波动能量形式传播(波粒二相性,哈哈,初中物理都知道的哟!),而且相对光线的传播方向,光波震动的方向是四方八面的。不过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例如光线经非金属面反射,或者穿过一片偏光镜(Polarizer)后,大自然光线可以“修整”为只在某一水平面震动,这种光线称为偏振光(Polarized Light)。大自然中不少光线都是偏振光,例如玻璃表面的反映、花草的反光、水气的反射等等都是例子之一,在摄影角度而言,这些光线都令照片色彩减弱,可免则免。  偏光镜以一种平衡排列的结晶体构成,这种结构只让与晶体平衡的光波通过,向其它角度震动的光波就一律被阻挡。如果调整好偏光镜的角度,水面、玻璃、花草、水气等反射过来的偏震光便可以被阻隔,而正常光线就可以部分通过,从而得到加强反差、减轻反光、增强景物色彩、减轻大气雾气现象的作用。偏光镜之选购及安装  偏光镜的结构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下半部分用来旋紧镜头(同镜头转接环连接),上半部分可以让偏光镜片自由转动,方便调整角度。部分数码相机的镜头在变焦时不会伸出机体,并且附有滤镜旋纹,可以将偏光镜直接旋在镜头上。至于另一些数码相机,则可以让使用者先在镜头上安装一个镜头转接环,然后再在转接环上安装偏光镜。如果没有合调大小的偏光镜,也可以使用一些扩展口径环将滤镜口径加大,然后再安装较大直径的偏光镜。偏光镜注意事项1. 偏光镜有线性偏光镜及环形偏光镜两种,使用方法一样。使用单反数码相机的时候,因为相机内使用了一片反光镜片,环形偏光镜可以确保对焦的准确性。如果在一般数码相机使用的话,使用较便宜的线性偏光镜可获得相同效果。2. 偏光镜一般较厚,最好不要配合其它滤镜一起使用,不然很容易会在画面中形成黑角。3. 偏光镜本身会吸收约 75% 的光线,如果在阴天使用,或者使用小光圈快摄时,最好以三脚架稳定机身。由于数码相机使用TTL测光,因此不需要因为入光量减少而作出曝光补偿。
在飞机上拍摄小贴士原则一:准备好你的相机,包括空存储卡、充满的电池。有条件的要带上充满电的本本或图片坦克之类能把卡中的照片下载的设备。以免遇到好机会时相机无法工作。  原则二:这一点是最重要的,即一定要求坐在靠窗的位置。XXA在左,XXF/H/I/K(最后的字母取决于机型)在右,有些支线小飞机座位编号很怪,只能上了飞机再厚着脸皮和人家换了。尽量在订票时搞清飞机的机型和座位布局,避免到安排座位时坐到机翼正中或无窗的位置。  原则三:非日出日落时间乘机要避免坐在朝向太阳的方向,因为飞机大多数时间都在无天气变化的平流层飞机,这里的日照比地面强烈得多,迎光拍摄会产生非常强烈的眩光,导致99%的片子都是废片。比如白天飞向东的航线要坐在左边,下午飞向北的航线时坐右边。当然,特意要拍日出或日落时另当别论。  原则四:找个相对干净的舷窗。如果飞机坐得很满,你能做的也只是把自己的窗户擦干净。如果人很少,就一定要挑干净的才行。  原则五:要注意观察。不要见到什么照什么,记住,你手里的是相机而不是机关枪,你要的是好照片而不是一堆数字垃圾。取景时也不妨留下机翼/发动机,或保留一些眩光。对于一些平常不容易见到的景物,比如另外一架飞机或云顶上出现的霓虹,则不要吝惜电池,狂拍一通总可能会留下一些好的照片。  原则六:安全问题。现在所有的民用飞机都不允许旅客在起降过种中使用自带的电子设备,其实主要是限制手机之类的射频发射装置。DC的性质则很模糊,我觉得顶多把它归到本本一类。但为安全起见,在起降时还是不用DC为好,宁可信其有嘛。不然,为了一张照片被拘留可不值。飞机上使用DC小技巧:  1.要按色温情况选择相应的白平衡,特别是在天上有阳光时,一定要使用晴天一档。  2.使用手动对焦并把焦距固定到无穷远,这样可以节省调焦的时间和减少耗电,同时也避免焦点落在舷窗玻璃上。  3.使用点测光,高空的日照强烈,云彩的反差极大,一定要对最亮处测光,否则高光部分死白一片。  4.使用高速快门,使用HS22的快门优先模式,有经验的使用手动。  5.尽量使用最大分辨率和最小压缩率,因为几乎所有的照片几乎都需要后期处理,如果图片太小或压缩率太大,只要有一点瑕疵都无法补救。如果条件允许,要使用RAW或TIFF格式保存。  6.非DSLR使用PL/CPL时要小心调整角度,因为舷窗是三层有机玻璃/玻璃,很容易产生奇怪的颜色。  7.非DSLR一定要使用LCD取景,否则得到的照片与取景器中有很大的差别。  8.拍摄时镜头要尽量贴近舷窗,否则在照片中会有DC、座椅或你自己反射到舷窗上的影子或光斑(关闭你头顶上的照明灯)。  9.要非常熟悉自己的相机,而且要放在手边,以达到美景出现时立即启动相机一枪毙命的境界。以上技巧中的大多数也适用于FC。
数码相机保养方面的一些常识和注意事项一、主机保养四大“神功”“避水功”-作为电子产品DC的最大敌人莫过于水气的侵蚀,不小心进水或者长时间不用时暴露在潮湿的空气中,都会对其内部的电子元件造成不同程度的腐蚀或氧化。  对策:首先,如果需要在诸如有瀑布的风景区这类空气湿度较大的场合下拍摄的话,要避免淋雨、溅水和落水这类情况的发生;其次,避免暴露在潮湿的空气中,建议在放置DC的盒子或机套内放入干燥剂。什么,你没有干燥剂?我们吃的一些膨化食品里一般就有大包的干燥剂。另外,如果长时间不使用DC,我们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取出开机给它通通电,这样做也可以达到除湿的目的。“铁布衫”-DC是一个脆弱的玩意,内部元器件和镜头组件都经不起摔打。在使用过程中如果不小心落地,后果是不堪设想的,运气好些的就只是刮花外壳,严重的可能就涉及到成像模糊、镜头不伸不缩、LCD破裂这些故障了,那DC可就要告别你的旅行而只得送修了。  对策:首先,拍摄时要尽量把相机带挂在脖子上,防止由于持机不稳跌落相机的状况;其次,放置相机时要找一个平稳的地方放置爱机,防止由于撑托物不稳让相机滑落,放置时也要注意DC的摆放位置,要立式摆放,平躺放置很容易让镜头磕破CCD前面的玻璃,从而造成成像不良,或者是让硬物划伤LCD。“无影手”-这主要对镜头部分而言,镜头镜片过脏会影响成像,镜筒内部保护不当也会进灰而影响CCD感光,还有LCD污垢较多也会影响我们的视觉效果。  对策:首先,DC在有风沙等灰尘较大的环境里使用时,拍摄完成后动作要快,用完马上装入机套;DC的镜头更是我们要重点保护的对象,不使用时要及时盖上镜头盖,拍摄中间也要注意不让手指在镜片上留下指纹。其次,擦拭镜头也是平时保养的重要一环,无论擦拭镜头还是LCD,只能使用擦拭眼镜的软质眼镜布,市场上有很多不合格的镜头纸只会带来副作用。正式擦拭镜头时的方向必须从中心向外旋转擦拭,切勿对着镜头呵气然后擦拭,眼镜布也要保证干燥,如果镜头上只有浮灰,我们只需要使用洗耳球(也称吹气球)吹去即可,也不能用口吹气,当然如果频繁地擦拭镜头也会有反作用:)。  对于一些使用可换镜头DC的用户而言,尤其是单反用户,换镜动作快也能有效防止机器内部进灰,以及影像传感器落灰。“冰火神功”-摆放DC还需要避开高温或较冷的环境。高温有可能使相机内部的机械部分所使用的润滑油溢出,比如变焦镜头的镜筒内部漏油;冷空气也会使镜头镜片凝结水珠,内部的电路板也会凝结水气,后果真是不敢想象。  对策:DC当然都需要保存在常温环境下,夏天要防止从空调房间立即拿出到户外使用,否则往往由于骤冷骤热的温差影响,使机身各个部分都会不同程度地凝结水气;如果在夏天高温的天气下使用,更加要注意防暑,DC在工作中本身就会产生相当大的热量,加上环境的高温,必定会给以后留下隐患,不使用时也要避免暴露在空气中暴晒。二、数码相机配件保养  这节所讲的内容可能很容易被用户忽略,但往往也是故障的多发地,让我们接着往下看吧:)。  1.电池的保养,刚刚买回来的相机里面配备的电池一般电量都很低,建议首次使用完余电后再进行充电,对于锂电池的充电时间,最好在6小时左右,而普通的镍氢电池则需14小时左右。当然,充电时间的长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用充电器的功率和电池本身的容量。如果平时使用中并未等电池电量全部耗完就充电而造成日后带电时间过短的情况,我们也可以使用数次充放电过程来修复,最好是每次用完电量后再充足电修复,这样做也可以有效保证电池的使用寿命。另外,需要注意的细节是充满电后的电池都很热,应该等它降到常温后再装入相机比较妥当。  如果长时间不使用DC,还要把电池从电池仓中取出,以免时间较长后电池中的溶液漏出腐蚀相机。平时对电池的清洁也是很有必要的,要保证电池两极性及与电池仓中接触的两个接片的清洁,防止有短路的情况发生。  2.存储卡的保养,一般来说存储卡在购机时都被放置在盒套中,长时间不使用时最好也要放回原来的盒套内保存,尤其是对于那些SD卡、SONY记忆棒等就更加应该注意,因为它们本身较薄、体积小,容易被屈折。三、工具的选用  笔者见到很多消费者往往因为使用工具不当而造成相机的某些不可修复故障,故本节就对日常维护中所必需的工具稍加介绍。  首先,你需要一个结实、实用的摄影包来装爱机、存储卡、电池,如果你需要专业点的,那么就要考虑能否装下辅助镜头或者小型便携式三角架。称职的摄影包必须具备良好的防震保护、舒适的背带设计和有助的金属硬件,还要考虑到内部的层次和空间。如果你买的摄影包在每次取东西的时候,都要把里面的东西全部拿出来才能找到,那只能算是一个口袋,你肯定不会喜欢。  其次,镜头纸是否必需?依笔者的经验,还是使用优质的眼镜布或者麂皮较好,因为有些镜头纸的材质和质量实在不敢恭维,摸上去就觉得粗糙,擦拭中还会有纸屑遗落的情况,这样的东西用来擦拭你的镜头能放心吗?更加不可用我们日常中使用的纸巾,越是好的数码相机镜头越不能够用低劣的纸张来擦拭!  对于镜头来说,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工具就是上文提到的洗耳球,就是修手表的那种,与镜头笔比较起来笔者比较倾向于使用它。现在市场上还出现了某些品牌的清洗液,谁知道里面是什么化学成分呢?因此笔者建议使用无水乙醇或者是医用酒精,因为这两者不会破坏镜头的镀膜层。  再次是干燥箱,投资较大故建议有条件的朋友添置,基本上平时使用食品袋中的干燥剂稍加注意也能达到同样的功效。
虚像摄影的魅力和技巧&  在现代摄影艺术中有种拍摄方法被称为“一点清”,这“一点清”即为画面中的“实”,而“一点清”之外的影像为模糊的,这种模糊的影像为画面中的“虚”。因此,虚和实的关系应该是互为提携、相映衬托,理解好这层关系才能拍摄出画面简洁、主题突出、能够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的上乘之作。在这里我就将学到的十大虚招整理出来供大家参考。方法一:焦虚  焦虚就是指在摄影镜头焦点清晰范围之外的被摄体,它的成像在摄影作品画面上表现出一种模糊不清的影像,由于这种影像是焦点不实所造成的,因此叫焦虚。  焦虚又分为前焦虚和后焦虚两种。所谓前焦虚是指以焦点为中心,焦点前面的景物在画面上结像模糊不清;所谓后焦虚是指以焦点为中心,焦点后面的景物在画面上结像不清晰。在拍摄时造成画面焦虚的方法主要有下面两种:   一种是利用大光圈拍摄。这是因为摄影镜头的光圈越大,景深也就越小,以被摄主体为对焦点,远于被摄主体的景物就被虚化;如果被摄主体处在中景位置上,以被摄主体为对焦点,主体实,近于主体和远于主体的景物都被虚化;如果被摄主体处在全景或远景的位置上,以被摄主体为对焦点,主体实,近于主体的景物被虚化。   第二种是利用中长焦距摄影镜头来造成焦虚,这是因为摄影镜头的焦距越长,景深范围越小,所以长焦距摄影镜头能够很好的创造出焦虚的效果。  在摄影创作中,如果将长焦距摄影镜头与大光圈相配合,则能锦上添花,取得更好的焦虚效果,草叶就是结合使用了大光圈和长焦距,使焦点中心后面清晰范围以外的物体都形成了模糊不清的影像,使这幅摄影作品的画面具有明显的焦虚效果,使被摄主体带雨珠的小草非常地突出。&方法二:物动虚  当将摄影镜头对着正在运动的物体拍摄时,由于被摄体的运动而引起摄影画面中的部分影像模糊不清的现象,称之为物动虚,如图中的天鹅,在游动中带出的水波就能表现出一种动感。在摄影作品中,动静结合还能增加画面的趣味性。这一招常用在奔驰的骏马、飞奔的汽车、运动赛场上运动员的手和脚等运动体的拍摄中,以表现特定场合下的特定氛围。方法三:镜动虚  当拍摄体乘坐在车、船、飞机、马等运动物体上,对地面景物进行拍摄所造成的画面模糊不清的现象称为镜动虚。由于这些动体的运动速度高,在追随这些被摄体进行拍摄时,远景会快速的向前移动,而前景则快速地向后泻。只有当被摄体的前移和后泻的运动速度与乘坐的运动体保持同步时,被摄体才是清晰的,其余不同步者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模糊线条。此外,使用变焦摄影镜头进行变焦拍摄(即一边按动快门,一边进行变焦拍摄),也可在画面上产生放射性模糊线条的镜虚。方法四:双动虚  是指对运动的被摄体进行拍摄时,摄影镜头也跟着被摄体的运动而运动,并在运动的过程中按下快门键,用这种方法会造成摄影画面中被摄主体的影像清晰,而陪衬体的影像模糊不清,给观看者在视觉上留下一种运动感。  上面的三个招式又可被统称为动虚。因此动虚也就是在拍摄时由于被摄体或相机的运动而造成的摄影作品画面上部分景物的影像的虚化模糊现象。  除了由于人或物的运动而产生的虚化现象外,常见的一些自然现象也可加以灵活的运用,使你的虚招更加变化无穷。方法五:云虚  在风光摄影中,如若利用云彩的遮掩,定能使被摄的山峰、树木虚实相生,产生一种蓬莱仙境般的意境,而这一招也就叫做云虚。如上图,这幅照片是将时隐时现的山峰与翻滚飘逸的云彩一起拍入画面,让人有种如临仙境般的感觉。  方法六:尘虚  别看灰尘挺叫人讨厌的,尘虚一招可是少不了它,利用飞扬的尘土使画面部分景物虚化朦胧,例如在群马奔腾、汽车飞驰、狂风劲吹等现象造成空气中尘土弥漫的时候拍摄,就能形成尘虚的效果,造成一种特殊环境下的气氛。  方法七:风虚  利用一些较小的植物在大风的吹拂下,不断摇摆颤动而使摄影作品的画面上呈现出虚化模糊的影像即是风虚了。例如在大风的吹拂下,树枝的不断摇摆,麦田的麦苗翻滚等等。  方法八:雾虚  雾虚是指利用雾气的空气透视效果,给摄影作品赋予一种朦胧的气氛,使之具有诗情画意,从而引起观看者的种种联想。在风光摄影中常用此招,在雾气的掩盖下,处于中、远景的被摄体被表现为虚幻、朦胧、神秘的感觉。方法九:光虚  光虚是一种由光线造成的虚幻景象。有些被摄体由于光线的透射,而产生一条条明亮的光路,被摄体在光路的遮掩下,产生了虚化的现象,使摄影作品的画面出现一种特殊韵味的效果。正如晨曦一图,虽然初升的太阳并未被直接拍摄出来,但透过树枝的道道光线仍然将太阳由刚跳出地平线到光芒四射时的景象表现出来,让人有种万物即将复苏的感觉。在这幅作品中,除了运用光虚外,朦胧的雾气也起了不小的作用,透过树枝的光线照射在朦胧的雾气上,使清晨的阳光看起来格外柔和。  方法十:镜虚  雾化镜:使用雾化镜拍摄能将本来无雾气笼罩的被摄体,拍摄出具有雾气的效果。  晕光镜:使用晕光镜拍摄,能消除被摄体表现的某些缺陷,使反差降低,影调更加柔和,在人像摄影,特别是婚纱摄影中运用较多。知道广告画中那些面容毫无瑕疵的美女怎么来的吗,大多都是使用了此兵器。  晕化镜:使用晕化镜拍摄,能使画面的中心部分清晰,四周虚化。  需要注意的是“虚”一定不能太过火,过火了就会就像煮粥一样一锅糊,表现在摄影作品上也就是模糊一片,看不出作品想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该藏的时候藏,该露的时候露,虚实相生,实中见虚,虚中现实,把握好“度”是相当重要的。决定浅景深的几个因素:焦距、光圈和拍摄距离与背景距离的比例,这三大因素的关系
户外人像技巧29条人像拍摄是数码摄影中最常见也是最难把握的部分之一,因为户外人像拍摄的环境在变化,拍摄的目的也有所区别,拍摄的对象也不同,实际上户外人像拍摄也没有放之四海皆真理的标准,以下这些是户外人像拍摄的一些技巧经验汇总,希望对各位的拍摄水平提高有所帮助。  ★拍摄人像的表达意图,一是表达人物本身的形象,二是展现拍摄者本人的意图,当然对于家用数码摄影来说,我们往往是为了展现拍摄对象本身的形象,比如小孩子的活泼,女友的青春美丽形体等。此外人像摄影还可以表达一些拍摄者本身的意图,比如纪实类的摄影题材。-拍摄主题-  ★我们要把被摄者的脸孔拍得像他本人之外,还要把他的性格、他的精神状态拍摄得像他本人。这一点比较抽象,如何达到神形统一,是户外人像拍摄的一个难点,关键是要让拍摄对象自然地流露出本身的气质和精神,户外人像摄影的时候,应该让拍摄对象处于自然的心态下,不要矫造。  ★户外人像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客观地表现被摄者-主要是运用镜头的特点,把人物的五官轮 廓的美点快现出来。一类则是表现拍友心目中的想象-主要是把被摄者当做为一件"活道具",尽量运用画意的手法,使照片的画面显得悦目而优美。--光的利用-  ★户外光线在任何情形下都可以拍摄出好照片,问题只是采用光线的手法是不是得当。所谓光角度,包括太阳位置,被摄者位置及相机位置。户外人像和室内人像主要是光源性质的不同,其次则是由于拍摄环境的不同,充分利用正光,测光和逆光的特色来突出主题。正向光可以表达积极活泼明朗的心情和主题,测光可以表现含蓄思索的主题,逆光表达的是深沉神秘的气氛。  ★在户外,如果想人物不皱眉,最好是不让光直接照射到眼睛,如采取斜光、侧光或背光的光线等。  ★如果要在阳光之下拍照,可教被拍照的人保持着摆布好的姿势,闭起眼睛来,等到按快门时才教她张开。  ★太阳位置在时钟面五字至七字处都属于前光。在三字四字或八字九字处都属于侧光。由十字至二字则属于背光了。前光和侧光之间的就是前侧光。在侧光和背光之间的就是背侧光。  ★日出之后和日落之前的两小时以内的阳光,都属于低光位置。上午八时至十时,又下午三时至五时的太阳位置,相当于中光的高度。上午十时至十一时,和下午两时和三时,则相当于高光的位置其余由十一时至下午两时都属于顶光范围了。户外人像当然以中光和高光的位置拍出来的效果最理想。  ★户外的背景和光源都不能加以更动的情况之下,只有移动被摄者和照相机来获得最好的效果。  ★数码相机测光方式是采用TTL的,人像拍摄的时候最好采用点测光或者中央重点测光,特别是逆光拍摄的时候最好采取点测光,测光主题是拍摄对象的脸部。-取景-  ★拍摄户外人像,首先要注意背景,初学者拍照时只顾看人,全部精神都放在人物的身上,对于背景往往不加注意,事前既不加选择,拍时也不予留心。  ★背景初步选好人物站过去,还要再来一次背景的鉴定。我们要看背景的趣味和人物是否配合,背景的色调和背景的线条等跟人物有没有冲撞。  ★到郊外拍摄人像,对于背景的处理原则“不利用就消除它”,如果在摄影中拍摄的背景有画蛇添足之嫌,可以通过电脑后期处理来消除。  ★凡在照片里出现的景物,都要和主体有关连,不是衬托他的姿态,就是加强他的情趣,不是增加他的美感,就是使他更突出。  ★凡是户外人像的背景,拍得清楚也好、拍得模糊也好,总以简洁为宜。最忌是黑黑白白、花花绿绿,那就不论大光圈或小光圈都一无是处了。  ★背景的所谓乱,是指景物的线条太多,和形相不一致,使人的视线不住地左看右看,因而分散了主体的吸引力。&  ★背景上的线条或形相,如果是统一的、一致的,都是使照片产生美感的辅助力量。这是不可不知的。  ★凡是横过照片的直线,不要把它放在正当中,也不要在人物头顶至腰部之间横过。  ★背景跟人物不配合,给人的印象是背景归背景,人物归人物,两者不能结合成完整的有机体,那自然不能成为一张具有美感的照片。-姿态摆放-  ★户外人像要求的只是假自然的姿势,即经过摆布技巧处理之后,令人觉得自然而且有美感的姿势。  ★采用镜头角度,必须要有目的,有作用,千万不要为角度而角度,为新奇而角度。  ★如果手或脚被景物或身体隔断,在照片上只看见手臂,或者只看见手掌,那时候就会有被切断,或者无主孤手的感觉。&  ★人物的手,在照片上,要就全部看得见,否则全部隐藏起来。最好将手布置在脸孔和胸肩的附近。  ★身体太侧的话,最好是只要一只手,如果两只手都要的话,身体的姿势就不要太侧。  ★在户外人像照片中,一定要让手有些工作,有些任务,在照片里有些作用。  ★在拍摄之前,拍友和被摄者能够进行交谈,,对于拍摄表情自然的人像是有帮助的。  ★临场经验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只有多实习,多检查,从错误中吸收经验。实习,是训练自已的手;检查,则是知道自已的错误。检查后再实习,则是提高自已的技术。用数码相机拍摄人像  一、选择背景  拍摄艺术人像需要好的背景。背景不要选许多杂乱的色块,太多的颜色陈列有可能会抢夺主体的风头。  照片要求人在构图中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因而要考虑背景与主体的色彩和谐问题,忌用互补色。比如红色背景配合人像的绿衣服,这是因为互补色的大面积搭配会使人产生一种“俗艳”的感觉。而数码相机利用数码技术存储影像和颜色,会使这种“俗艳”的感觉加倍强烈,给后期的电脑制作带来麻烦。建议选用比较有线条感的背景。在70mm~135mm中焦段的充分虚化下(旅游风景人像就不用虚化了),是不容易看清楚色块以外的具体细节的,因此不主张过分苛求背景线条的有始有终,不主张背景的大而全,以构图简洁明了不割裂主体意图为要。  二、设置相机  现在该操练你的相机和镜头了。人像摄影要求将背景虚化,突出人像主体,因而我们应该采用标准镜头大光圈,比如F4,或者采用70mm~210mm的变焦镜头,也就是影人们常说的“人像摄影镜头”。笔者所用的镜头是一款自动对焦镜头,这对于抓拍人物真情流露的瞬间,无疑有着极大的便利。为了避免炫光,应该装上遮光罩。为了稳定,我们应该用快门线或者快一些的快门速度,比如1/250s。为了追求最佳画面效果,请采用HS22的RAW无损压缩模式,将分辨率设置为最大。最后我们选择了最方便的自动白平衡(AWB按钮调整)。反差和色彩深浅度可以留到后期处理,加一个柔光镜可以使画面中的模特儿产生朦胧的梦幻效果。如果没有柔光镜,那么时尚女士的长统丝袜蒙在镜头上也能够产生类似的效果,甚至朝镜头前面起保护作用的UV镜上呼一口热气也能勉强凑合。最好有专业的反光板,如果没有也可以把揉皱了的香烟锡箔粘在硬纸板上,拼成没有缝隙的二尺见方的幅面,做一个“穷人”的反光板,一定要揉皱,形成对光线的漫反射,从而使反射光不那么“硬”。  三、实际拍摄  我们首先应该考虑拍摄时间,早上10点以前和下午2点以后光线斜射,是最佳的拍摄时间,因为午间拍摄容易造成鼻子和眼睛下面留下黑色的阴影,并不适宜;如果赶上晴天薄云的漫反射光线就更为理想了。  如果采用三脚架,不妨用最佳光圈(一般是F8),让模特儿背对着光源,用相机自带的测光装置对准阴影中的面孔测光,应该可以得到一个曝光组合。这里说明一下,逆光(背光)是人像摄影经常采用的用光方式,逆光能够清晰地勾勒出人物的身体线条,甚至能够用光线给人体镀上一层金光。而对着面孔测光则可以保证面部肌肤的曝光准确,从而在照片上能够呈现出面孔的最佳肤色。  如果是手持数码相机,则要注意手不能发抖。对焦时建议使用自动对焦,以人的眼睛为焦点,对准对清晰。请你的朋友帮忙手持反光板将阴影中的眼睛和面孔照亮,强调眼睛是因为要创造所谓的“眼神光”,就是照片上人眼中的白色斑点,能够使人眼更加明亮、神采奕奕。如果是你自拍,则要给你自己打反光板,所以要使用数码相机快门线或者数码相机自拍功能控制快门。此时你的模特儿应该在美的状态了。另外你可以在数码相机的LCD屏上完成一个突出人像主体的构图(注意啊,在LCD上或取景器里仔细看看,什么样的动作、表情、构图才是最美的)。摆拍的神情往往很僵硬,那么就让她随意展示美妙的曲线,你自己抓拍精彩的瞬间好了。  最后笔者讲几个拍摄的小窍门(不许外传啊):我觉得稍微低头的女孩往往能在照片上呈现出羞涩的美感,而拍摄角度的改变也能给你意外的惊喜,仰角可以创造亭亭玉立的效果,而高位俯拍则可以给人以新奇的体验。最后,当一切都设置好了,那么按动快门吧。&& & & &人像摄影中的曝光参数调节  人像是最容易拍的,不过拍好就很难了。由于男女老少每个人的高矮、胖瘦、长相、表情各不相同,人物在画面中可以安排的位置也有多种,因此不能用同一种方法去拍不同的人。  在拍摄之前首先要设置数码相机的ISO与白平衡。通常在光线亮度允许的条件下,可以将ISO设得低一点(比如:ISO 100),这样在拍人像时可以使人的皮肤显得细腻一些,特别是在拍PLMM时要注意使用较低的ISO设置。在拍摄人像时,如果光线亮度不够的话,宁可使用三脚架或闪光灯也尽量少用高的ISO设置。在白平衡设置上,可以设置成“自动”,也可以根据光照条件来设置。  如果在日光灯或者白炽灯下拍摄人像的话,根据我们中国人的皮肤特点,也可以用一张淡青色的纸放在镜头前作为标准调整白平衡,这样拍出的照片上,人的皮肤(特别是脸部)会略带红润色,看上去显得很有精神。在确定曝光值方面,如果拍摄现场光线分布比较平均,而且人物与背景的亮度相差不大时,可以使用自动曝光(偏重中央平均测光)。如果在拍摄现场光线分布不平均时,想取得比自动曝光更加精确的曝光值,可以使用以下三种方法:一、使用分区测光。二、使用点测光。三、使用18%的灰板。使用分区测光  数码相机将拍摄画面按一定的规则划分为N个分区,分别测量出这些分区的曝光值,然后数码相机根据这些曝光值综合计算出一个合适的曝光值,这个曝光值其实也是一种自动曝光,但是比平均测光更加精确。使用点测光  对拍摄画面中心约2%左右的部分进行测光,有些数码相机没有点测光,也可以用局部测光代替。局部测光是对拍摄画面中心约10%左右的部分进行测光,对于我们摄影爱好者来说也能应付绝大多数的拍摄内容了。用点测光或局部测光时要对准人物的脸部测光,才能得到正确的曝光值。如果你的数码相机没有分区测光、点测光、局部测光,也可以靠近被摄人物,用数码相机对准被摄人物的脸部测光并锁定曝光值,然后退回原地进行拍摄。使用18%的灰板  前提是我们的照相机提供了锁定曝光读数的能力,那么可以进行如下操作:首先,近距离读取灰板数据,并按下曝光锁。然后,在将这一曝光量锁定在适当位置的同时,把照相机对准想要拍摄的场景并拍摄下画面。如果照亮场景的光线与从灰板上读取的光线相同,那么曝光就是正确的。影楼人像摄影的用光& &&&&&&&人像摄影的用光或者说如何照明,既是一种基本功,又是体现摄影师水平高低的重要内容。与调度人物的姿势、安排道具和选择背景相比,用光在人像摄影最终完成的影像上,所起的作用是决定性的。因为摄影本来就是在用光绘图。&&&&&&一提到摄影室的用光,就自然地会说到四大样:&&&&&1、主光,即决定被摄者照明格局的首选灯光,而其它的灯光则只能起到辅助作用。现代影楼所用的主光通常是由柔光灯箱发出的。之所以采用柔光灯箱,是因为它发出的光线较为均匀,便于控制。所谓的柔光灯箱,其实就是把一只或数只灯泡放入一个箱体里,通过能使光线散射的柔光箱罩(一般由塑料或纺织品制成)对被摄者照明,箱体越大,灯泡越多,功率越强,照明范围越广。对于一般的影楼来说,口径为一平方米左右的柔光灯箱就能胜任了。其照明的距离和角度可根据需要进行任意调整,而曝光量的确定就以主光为依据。&&&&&2、补光,也叫辅助光,顾名思义,它所起的作用就是对阴影进行补充照明,使阴影变得浅淡。其实,补光所用的可以是与主光同样的柔光灯箱,通过照明距离或输出功率来调整它与主光的光比。如果补光的曝光比主光少3挡光圈的话,其光比就是1:3,也就是说其结果将得到较深的阴影。如果补光的强度接近主光的话,比方说相差半级光圈的话,那么阴影部分就变得非常浅淡了。为了简便起见,补光的光源可以固定在天花板或墙上,只是通过调整输出功率的方式来控制阴影的深浅。至于怎样才能使补光取得与主光的最佳光比,则只能靠反复地试验。&&&3、背景光。在大多数情况下,被摄者都与背景拉开一定的距离。由于光源的照明随着距离的增加而明显地减弱,而背景比被摄者距离光源更远,所以背景的亮度要比被摄者暗许多。如果按被摄者的照明情况曝光的话,则背景就会显得更暗了,结果是被摄者看起来如同融入黑暗的背景之中。如果摄影师不介意这种背景效果的话,当然也就用不着背景光了。但是如果要想把被摄者同背景区别开来的话,则有必要对背景进行单独照明,于是就有了所谓的背景光。然而,背景光的运用要照顾到背景的色彩、距离和照明的角度等等,搞得不好就会弄巧成拙,因此,需要对背景光进行反复调整才能用得恰到好处。为了均匀地照明一个无缝的背景,有时会需要使用两盏灯。&&&&&4、头发光。由于人像摄影技术的发展,所谓的头发光已由原来投射到头上的不那么自然的一束聚光,逐渐演变成为一只或多只更加宽广而柔和的灯光,不仅使头发避免成为漆黑一团,而且还能勾画出被摄者的轮廓,因而它又被称为“分离光”。这种用光方法现在已经使用得相当普遍,为此目的采用的是小型柔光灯箱或条型灯具。这种头发光还可以采用把一束灯光通过天花板反射的办法来实施,不过要注意控制布光范围,如果照射到鼻子上就不好看了。&&&&}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