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体验,猛烈机动,速度太快,小孩喜欢大喊大叫叫直到失去意识

12,025被浏览2,957,933分享邀请回答844198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zhihu.com/question/23969798/answer/实在不行别抱着这棵大树不放,现在的风口绝不是商业银行,外面的机会更多。我的相关回答:3789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朱清时院士:不可思议的量子意识
令人惊奇的是,即使是香蕉也与人类共享了大约60%的基因。
================
也就是说猫是死是活,只要一有人的意识参与,就变成要么是死,要么是活了,就不再是模糊状态了。
&维格纳认为,意识可以作用于外部世界,使波函数坍缩是不足为奇的。
那为什么客观世界就能改变意识,意识就不能改变客观世界呢?
他就说意识是能够改变客观世界的,意识改变客观世界就是通过波函数坍缩,就是使不确定状态变成确定的状态,这样来影响的。
 自然科学总是自诩为最客观、最不能容忍主观意识的,现在量子力学发展到这个地步,居然发现人类的主观意识是客观物质世界的基础了。
量子力学的基础就是:从不确定的状态变成确定的状态,一定要有意识参与。
  这是物理学的一个重大成就。
诡异的基础实际上是:意识和物质世界不可分开,意识促成了物质世界从不确定到确定的转移。
&一旦有了意识,才可能有确定的状态出现。
  我想,把心和意识挂钩起来,而在量子力学看来,
一切是意识产生的结果,那这个意思就比较接近了。
==============
唯物主义---二十世纪的失误
一方面以“唯物主义”为标记的哲学广为流行,而另一方面“物质”究竟是什么?却又说不清。施太格缪勒正是在这里看到了“二十世纪的失误”。
=============
在当时的自然哲学中.又称之为实体。把物质归结为物体,进而把物质看成实体,
&想象一个人在推一辆没有任何阻力的小板车,只要持续推它,速度就会越来越快,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质量也越来越大,起初像车上堆满了木柴,然后好像是装着钢铁,最后好像是装着一个地球……当小板车达到光速时,整个宇宙好像都装在了它上面——它的质量达到无穷大。这时,无论施加多大力,它也不能运动得再快一些。
当物体运动接近光速时,不断地对物体施加能量,可物体速度的增加越来越难,那施加的能量去哪儿了呢?其实能量并没有消失,而是转化为了质量。爱因斯坦在说明物体的质量与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时,提出了著名的质能方程:能量等于质量乘以光速的平方。
=============
为什么绝大多数基本粒子都如此短命?如何理解我们的物质世界就是建立在这些瞬息即逝的“砖块”上?
在二十世纪的后期,物理学的一个前沿领域-弦论的发展又使我们对物质的看法更进了一步。
什么是“弦论”呢?
有可能把这些知识缝合成一个无缝的整体——一个单一的理论,一个能描述一切现象的理论,这就是弦论。它正在实现当年爱因斯坦满怀热情追求的统一理论的理想。
简言之,如果把宇宙看作是由宇宙弦组成的大海,那末基本粒子就像是水中的泡沫,它们不断在产生,也不断在湮灭。我们现实的物质世界,其实,是宇宙弦演奏的一曲壮丽的交响乐!
现象、实在和存有被限定在一组本质上不可分离的关系结构中”。哲学家们在论述“关系实在”时
--------------
我们把这些条件称为"关系参量",又称为"缘"。这些因缘聚合,产生了红光这个果。
“红色”这类颜色性质是“第二类性质”,其存在,至少部分地依赖于观察者。“关系实在论”就是说,关系参量是不可消除的,没有它们,就不会有“看见红光”这个果,因而是实在的。
所以,“因”一定要配合适当的“缘”,在因缘和合之下,才能生出果来。
:“因缘和合而生,因缘散尽而灭。”
物质世界的万事万物,都是风缘引起的海上波涛。
生命过程的流转,那是由于众生所造的“业力”的结果
&由于共业,所以感得同样的业报
宇宙之间,万事万物,没有一种现象没有其存在的理由
虽然有许多的事物,无法用科学的观点证明其存在的理由,但在佛教的解释,一切都是由于众生的业力所感,那就是它们存在的理由。
朱清时院士:不可思议的量子意识
22:08:16 发布:慧日普照 人气:10765
  朱清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前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获海外华人物理学会亚洲成就奖和汤普逊纪念奖。
  朱院士介绍了二十世纪人类科学的最高成就——“量子力学”,指出人的意识不但和客观世界不能分开,反而可能是自然科学理论中最为基础的,客观物质世界正是意识产生的结果。
& 量子意识(节选)
作者:朱清时院士
  南老师说,人的每个念头、每做一件事,都被记录在(第八识)的种子里头了,这些种子一旦有缘就会发芽开花。
  意识怎么会是量子?量子这个东西大家可能都觉得很神秘,实际上一点儿也不神秘。二十世纪被最精密地证实的自然科学理论就是量子理论。
  二十世纪有大量的科技成就和社会的技术发展,都是跟量子理论有关的,像核能、半导体,我们现在用的手机、计算机,这些都和量子理论有关。下面我再简要介绍量子理论。
  那么意识是什么呢?学自然科学的人都知道,意识是被科学拒之门外、唯恐避之而不及的东西。
  我们这代人都知道一句老话,叫做:“科学研究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但是人类发展到今天,发现意识是规避不了的。
量子力学的诡异现象
  这部分讲量子力学。当然我不是讲授量子力学,我力求把它讲得通俗,大家都易懂。
  量子力学这个理论非常之怪,刚才说了二十世纪人类物质进步的每一个重大环节,都跟量子力学有关。
  量子力学也是自然科学史上被实验证明最精确的一个理论,但是量子的观念,没有人能够理解。我说的没有人能够理解,绝不是指像我们这个层次的人,而是说连量子力学的创始人都不能理解。
  量子力学创始人有两个,一个是爱因斯坦,一个是玻尔。
  他们一辈子都在争论量子力学的问题,“世纪大辩论”,结果还是不能理解。
  玻尔就说了,如果谁说他懂了量子力学,他就没有真懂,因为量子力学连我们都没有搞懂,这就是他们的观点。
  那么量子力学最不好懂的是些什么问题呢?我先把量子力学中人们最不好懂的东西介绍给大家,而最不好懂的东西最后恰好是证明了:
  意识不能被排除在客观世界之外,一定要把意识加进去你才能够认识搞懂它。
1、迭加态与坍缩
  量子力学的第一个诡异现象叫做态迭加原理和坍缩。
  为了解释量子力学观念,我先说说普通人的日常经验。
  一个物体在某个时刻,一定会处在某个固定的状态。
  比如说,我的女儿现在在客厅里面,或者说我的女儿现在不在客厅里面,两者必居其一。只有一个对,要么在客厅里头,要么不在客厅里头。这就是普通人的关于状态的概念。
  一般人认为客观物体一定要有一个确定的空间位置,这种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客观的。这个客观的定义,所有人都理解,而且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
  但在量子力学里就不一样了。
  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就是微观粒子可能处在迭加态,这种状态是不确定的。
  例如电子可以同时处于两个不同地点,电子有可能在A点存在,也可能在B点存在,电子的状态是在A点又不在A点的迭加。
  这个话大家就不太理解了。聪明的人会说,你说电子既在A点又不在A点,就像说你的女儿既在客厅又不在客厅,女儿在不在客厅,你一看不就明白了吗?这还用辩论什么?
  但是恰好量子力学就认为,你要去看这个女儿在不在,你就实施了观察的动作。
  你一观察,这个女儿的存在状态就坍缩了,她就从原来的,在客厅又不在客厅的迭加状态,一下子变成在客厅或者不在客厅的唯一的状态了。
  所以量子力学怪就怪在这儿:你不观察它,它就处于迭加态,也就是一个电子既在A点又不在A点,既在B点又不在B点。好,你说我去观察一下它在A点还是在B点。
  你一观察,它这种迭加状态就崩溃了,它就真的只在A点或者真的只在B点了,只出现一个。
  那有人就会说了:你这是诡辩,你怎么知道电子不观察它的时候,它既在A点又不在A点呢?
  好,这就是量子力学发展过程中,很多实验确证的事情,其中一个最著名最重要的干涉实验。
  我先说一下干涉实验的概念(如上图)。如果有一个波,经过了两个狭缝,出来就变成两个子波了,这两个子波在随后传播过程中就会出现干涉。
  干涉的意思就是这两个子波在每个点都迭加,在有些点上两个波的运动方向相同,波的振幅就加强;在有些点上两个波的运动方向相反,振幅就减低,或者抵消为零。
  所以最后你观察到的波就是一些干涉条纹。如果看到干涉条纹,你就知道你观察到的是个波,而且这个波是在两个狭缝同时出现的,也就是既在A点又在B点,因为只有这样的情况,波才能出现干涉。
  如果用电子来做实验(如上图),当每次只发射一个电子的时候,这个电子通过双狭缝打到电子屏上,激发出一个小亮点,这是电子的粒子性。
  但是事先也不知道电子会出现在屏幕上的什么地方,结果多次重复,经过大量的观察发现,这些电子不是完全没有规律的。它有时出现在这里,有时出现在那里,在某些地方出现的可能性要大一些,在另一些地方则小一些。
  电子的规律就是,它出现频率高的地方,恰好是波动规律所预言的干涉条纹的亮处,而它出现频率低的地方,对应于干涉条纹的暗处。
  所以,大量的实验证明:电子尽管是粒子,但是其运动像个波,而且每个电子必须同时出现在两个小孔。
  因为只有同时出现在两个小孔,它才能干涉。就如刚才说的,你没有观察它的时候,电子一定不会取一个确定的状态,它一定是所有状态都要同时存在,这样它才能干涉起来。
  这就是量子力学诡异的地方。这个性质,随后有很多很多应用。
  刚才说了,电子一定要同时存在于两个可能的状态,电子才能与自己干涉起来。
  那么如果我们观察它,比如在两个狭缝处设置探测器,电子会怎么样呢?
  电子一被观测,就只出现在一个狭缝上了,干涉条纹立刻消失。这个状态就叫做波函数的坍缩。
  就是你一观察,电子就在一个确定的地方出现了。
  那么有些人就想,我观测它出现在确定的地方,它是不是早就出现在这个确定的地方,只不过我们不知道而已?
  不对,刚才的干涉实验告诉我们,在没有干涉之前,它肯定出现在所有地方。
  假如, 当我们不观察时,电子真的存在于某个地方,它便只能通过一道狭缝,这就不能解释实验中观测到的干涉条纹。
  其实,严格的实验已经完全排除了这种可能。电子在没有观测的时候,没有确定的状态。所以这件事是量子力学最诡异的事情。
  懂了这个,就懂了量子力学最诡异的东西,而且随后我们就能来证明:量子力学离不开意识,意识是量子力学的基础。
  搞物理学的人开个玩笑,说观测为什么能够改变电子的状态呢?就好像一个男的和一个女的在恋爱时,不知道结婚的结果是好是坏,可能是好也可能是坏,是好与坏的一种迭加状态。这个时候你想要确定是好是坏怎么办呢?只有结婚试试吧。一结完婚,状态就改变了,就再也不是原来的状态了,变成只有一个状态了,要么好要么坏。
  刚才我讲了半天,实际上就是和这个例子一样。在观察之前,大家都不知道电子处于哪个状态。你去观察一下,就像结婚了,那电子就出现在一个确定的状态上了。这就是观测对系统的影响。
  2、单体的迭加态:薛定格的猫——证明测量的核心是人的意识
  刚才说的是量子力学第一个诡异之点,现在我们来看看这个诡异之点往下推论,能够推出什么结果。最后结果会使大家认识到,意识是量子力学的基础,物质世界和意识不可分开的。
  这个实验是量子力学的创始人薛定谔提出的,被称为“薛定谔的猫”。薛定谔的本意是想批驳量子力学和量子力学的态迭加,他认为一个东西既存在这个状态,又存在那个状态,像女儿即在客厅,又不在客厅一样,那是荒谬的。
  他就想了个办法来批驳量子力学,结果没有批驳好,最后反而证明了量子力学最诡异的地方,也就是意识和物质不可分开。
  现在我来说薛定谔的实验是什么(如上图):把一只猫放进一个封闭的盒子里,然后把这个盒子接到一个装置上,这个装置包含一个原子核和一个毒气设施。原子核有百分之五十的可能性发生衰变,衰变的时候就会发射出一个粒子来,这个粒子一发出来就会触发毒气设施,毒气一触发就会杀死这只猫,这是他想象中的一个实验。
  根据刚才说的量子力学的态迭加原理,没有观察的时候,原子核是处于已经衰变和没有衰变的迭加状态,就是它既可能衰变了又没有衰变,它是两种状态的迭加,就像电子既在A点又不在A点一样,这个原子核既衰变又没有衰变,50%几率衰变,50%几率不衰变。这个时候猫的状态是可能活着,也可能死了,就是说猫也处于这种既死又活的迭加状态。
  猫可能处于这种状态吗?聪明人可能会说:那你打开盒子一看不就行了吗?但是打开盒子一看,就是作了观测,猫就只能是死或者活了。
  这个问题一提出来,物理学家一个个都惊呆了,原来以为只有微观世界才有这种态迭加,就是状态不确定,既处于这个状态,又不处于这个状态。
  现在宏观世界也一样了,猫不就是这样吗?有一只既死又活的猫。
  大家都不承认有这种状态。但是量子力学的诡异之点,量子力学的态迭加原理就是说:你在观察之前,猫就是处于既死又活的状态。这个问题争论了很长时间。怎么办?
  量子理论很确定,这是毫无疑问的,如果没有揭开盖子没有观察,那薛定谔的猫的状态是死与活的迭加,这只猫永远处于同时是死又是活的迭加态。这与我们的经验严重违背。
  这个实验实际上就是“女儿在客厅里,女儿不在客厅里”变了个样子说出来。
  这个猫是死了还是活着?既死又活是同时存在的,量子力学就认为两者同时存在。那么怎么可能既死又活同时存在呢?人不能想象这种状态,于是大家就把这个实验进一步讨论下去。
  1963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维格纳想了一个新的办法,他说:我让个朋友戴着防毒面具也和猫一起呆在那个盒子里面去,我躲在门外,对我来说,这猫是死是活我不知道,猫是既死又活。
  事后我问在毒气室里戴防毒面具的朋友,猫是死是活?朋友肯定会回答,猫要么是死要么是活,不会说是半死不活的。
  他这个说法一出来大家就发现,问题在哪儿呢?
  一个人和猫一起呆在盒子里,人有意识,意识一旦包含到量子力学的系统中去,它的波函数就坍缩了,猫就变成要么是死,要么是活了。
  也就是说猫是死是活,只要一有人的意识参与,就变成要么是死,要么是活了,就不再是模糊状态了。
  维格纳总结道,当朋友的意识被包含在整个系统中的时候,迭加态就不适用了。即使他本人在门外,箱子里的波函数还是因为朋友的观测而不断地被触动,因此只有活猫或者死猫两个纯态的可能。
  维格纳认为,意识可以作用于外部世界,使波函数坍缩是不足为奇的。
  维格纳这个认识已经是量子力学界的共识了,确实只能这样认为。
  因为外部世界的变化可以引起我们意识的改变。
  大家想过没有,牛顿第三定律说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相等的。
  我们的意识能够受外部世界的影响而改变,大家都觉得没有问题,对吧?
  人的意识就是受外界客观世界的影响改变了,随时都在变化。
  那为什么客观世界就能改变意识,意识就不能改变客观世界呢?
  他就说意识是能够改变客观世界的,意识改变客观世界就是通过波函数坍缩,就是使不确定状态变成确定的状态,这样来影响的。
  所以波函数,也就是量子力学的状态,从不确定到确定必须要有意识的参与,这就是争论到最后大家的结论。
  自然科学总是自诩为最客观、最不能容忍主观意识的,现在量子力学发展到这个地步,居然发现人类的主观意识是客观物质世界的基础了。
  因为量子力学是我们客观物质世界最基础的理论。
  刚才说过了,二十世纪人类技术进展都跟量子力学有关,而且量子力学经过了最精确的实验验证。
  量子力学的基础就是:从不确定的状态变成确定的状态,一定要有意识参与。
  这是物理学的一个重大成就。到此为止我讲的全都是物理学。
  大家有兴趣的可以去买关于薛定谔的猫等量子力学诡异现象的通俗读物,现在出的这种书已经很多很多了,我讲的这些都是上面的说法。
  到这一步,我们对量子力学的诡异已经有所了解了,诡异的基础实际上是:意识和物质世界不可分开,意识促成了物质世界从不确定到确定的转移。
  这点很像在佛学中,一个念头一下子使物质世界产生出来了,这样的概念。物质世界产生出来实际上是从不确定一下子变成确定的,这两者很类似。
  刚才讲了量子力学两个诡异之点,诡异之点到最后就达到了物质世界离不开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的基础,意识才使物质世界从不确定到确定,发生这样的坍缩,也就是变化。
  3. 多体的迭加态:量子纠缠
  现在再来讲量子力学第三个诡异之点,这个和前面讲的状态有关,是它们的直接结论,叫做量子纠缠。
  量子纠缠与“薛定谔的猫”是类似的,只不过“薛定谔的猫”
讲的是同一个东西处于不同的状态的迭加,量子纠缠讲的是如果有两个以上的东西它们都处于不同的状态的迭加,它们彼此之间有什么关联。
  这就是量子纠缠。
  量子纠缠最典型的例子是:如果有一个原子在空中爆炸,它变成了两个碎片向两个方向飞去。这两个碎片的状态一定有明确的关系,比如角动量守恒就告诉我们,这两个碎片的状态,如果一个角动量是正的,另一个角动量一定是负的,这样它们的和才是零。
  在没有被人检测的时候,两个碎片都是处于不确定的状态,比如它们的角动量既可能是正,也有可能是负。而一旦被人检测,受测的碎片马上选择一个确定的角动量,或者正的,或者负的;另一个未检测的碎片,也马上选择与之相反的状态,或者正的,或者负的。
  这就是刚才讲的两个的状态从不确定到确定。
  关于这种关联,可以打个比方,我们从北京买了一双手套,把手套中的一只寄到香港,另一只寄到华盛顿,那么寄到香港的是左手戴的还是右手戴的?谁都不知道,如果香港的人收到了打开一看,是左手的,那华盛顿的人不用看就知道收到的是右手的,因为手套是左右配对的,这是个规则。
  一旦寄出去了,寄的过程中不确定,但是一个人只要观测了他收到的手套是左手的还是右手的,另一个人不用观测就知道了。这就是纠缠的一个例子。
  大家可以说,手套在寄的过程中,只不过大家不知道而已,是左手右手早就确定了的。
  这就和“女儿在客厅里还是不在客厅里”一样,大家觉得在不在客厅里是早就确定了的,只不过你没有去观察。
  手套也是一样,大家会认为,你看没看它没关系,它早就确定了。
  但量子力学大量实验证明,如果把同一个量子体系分开成几个部分,在未检测之前,你永远不知道这些部分的准确状态;如果你检测出其中之一的状态,在这瞬间其他部分立即调整自己的状态与之相应。
  这样的量子体系的状态叫做“纠缠态”。
  就好比这个手套在寄出以后,在还没被观测之前,它是不是确定呢?肯定不确定。只有在你确定了其中某一个的状态,另一个的状态立刻就变化了,也变得确定起来了。这种关联就叫作量子纠缠。
  大家也许很难理解这个纠缠,说实话,这个已经超出了我们人类的理解能力的范围之外,你只能去试图想他、接受他,跟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客观经验已经不符了。
  我再举个例子。人跟人之间的关系也是有这种纠缠关系,比如我跟我儿子之间的关系。我们一个父一个子,如果有一天媳妇生了一个孩子,虽然我完全不知道,但是我也马上晋级为爷爷了。晋级跟我知不知道没有关系,儿子晋级了,做爸爸了,我作为爷爷的状态也就马上明确了,这个也是一种纠缠。
  这个例子还说明纠缠的一个重要特点:纠缠一方得到的任何信息,另一方也会马上感到,不需要信息传递。这一点很重要,后面要用到。
  这种纠缠的例子大家还容易理解,但是对于物质世界的纠缠大家不太容易理解,原因就在于大家的观念都认为一个事物永远都有个确定的状态,但是量子力学发现微观世界的事物,在还没被观察之前没有明确的状态。
  大家记住量子纠缠就是对于多个微观物体,在被观察之后,它们的状态会从不确定到确定,作一个有关联的突变。
  量子纠缠现在已经变成一个工具了,这个工具可以用来传输东西、传输信息。
  我先来说,非量子力学的经典物理学的信息传输。比如一位女士有一本书,或者任何信息,她想传输到一位男士手上去,这个男士在纽约,两个人根本看不见。
  经典物理学的传输方式是女士拿扫描仪来扫描这本书,扫描之后通过网络系统,把信号传到男士那去,男士再把它打印出来,这就是经典信号传输了。
  但经典信号传输有个大缺点,就是不完全。因为一本书在扫描时候只能得到它的部分信息,这本书的颜色、纸张的厚度、纸张的原子分子结构那就传不过去,传的只是照相的图像,这就是经典物理学的信号传输。
  量子信号传输就完全不同了。量子信号的传输利用量子纠缠态。
  如果这位女士与男士离得很远,一个在火星上,一个在地球上,他们可以用量子纠缠来传输信息。
  如果女士在A点,她有光子A;男士在B点,他有光子B。光子A和B处于纠缠态,对A光子施加的任何作用或给她的任何信息,B光子都马上得到。
  如果把这本书的全部信息作用于A光子,那么B光子也马上得到。这就是量子隐形传输中,最后的B点得到的是和原来完全一样的信息。
  经典物理传输后所复制出来的,只是纸上图像的信息,没有复制出任何“实体”本身。
  而量子隐形传输却是从“实体”得到完整的信息,从而复制出了“实体”本身,尽管只是一个小小的量子态!这个过程要讲的话比较复杂一点,我就舍弃这些细节。
  这个工作现在在全世界做得最领先的是欧洲国家,然后就是中国。中科大有个年轻教授叫潘建伟,他做这个在全世界很有名,做得很好。这个量子隐性传输能够实现,就使得人类有这种可能:
  可以把在地球上某个东西的全部信息传到火星上去,而且瞬间就传播了。现在传播的是某个东西的全部信息,总有一天能实现把一个人的全部信息传递到火星上去,然后在那个地方用原子组装出来,不就变成传输了一个人了吗?
  这个超远距离隐性传输,就类似于中国古典小说中的幻想。
  我讲这个,主要想让大家理解并记住,如果两个地方的物质处于纠缠态,从纠缠的一方的所有信息可以瞬间传递到纠缠的另一方去,这种传输没有时间空间的限制,是瞬间传播的。
  这是量子力学第三个诡异的地方。
意识是量子物理现象
因此是念头产生了“客观”,念头就是测量,客观世界是一系列复杂念头造成的。
  所以我们说人的念头和量子力学的测量很类似,意识在不测量的时候是空空灵灵的、清清楚楚的、没有产生任何妄想杂念、是对境无心的,看花不是花。
  但是一旦你产生念头了,对它进行测量了,于是花就固定为一种形态而跳出来了,你就认出它是花了。
  这就是人的意识。这就是意识和量子力学测量的类似之处。
  在量子物理中,这种没有确定的状态,一被观测,也就是人的意识一参与,基本粒子的波函数就开始坍缩了,电子就会出现在个确定的位置,就出现某种客观实在,所以客观实在产生于意识参与的测量。
  在量子力学中,物质是由测量而产生的,而起心动念的实质我们也可以把它叫做一种测量。
  起心动念的时候意识本身就不再自由了,它突然就坍缩到个具体的概念之上了。
  也就是说,整个世界也都这样,一旦有了意识,才可能有确定的状态出现。
  但这个问题太大了,究竟怎么理解,物理学还远远没有走到这一步。
  我想,把心和意识挂钩起来,而在量子力学看来,一切是意识产生的结果,那这个意思就比较接近了。
  好,谢谢。
&&&&&&&&&&&&&&&&&&&&&&&&&&&&&&&&&&&&&&&&&&&&&&&&&&&&&&&&&&&&&&&&&&&
——摘自朱清时《量子意识》
======================================
中科院院士朱清时以佛法解释物理学语惊四座
15:01:19 发布:慧日普照 人气:764
日下午3时开始,朱清时院士发表了精彩的讲演:《物理学步入禅境:缘起性空》。引到了听众的的极大兴趣,对这一惊世骇俗的论点,报以热烈的掌声。
主题讲演完了后,著名历史学家李学勤、著名经济学家王连洲、著名美学家韩玉涛,和松竹书院主持刘正成等与会学者,进行高端对话。
朱清时先生,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原中国科技大学校长、国际书协顾问。他作为国际著名物理学家和教育家,立足于现代物理学后最新成果,与佛教哲学相结合,探讨了物质与意识的本质意义。
他以爱因斯坦的统一场论和霍金的“弦论”,与佛学经典《成唯识论》的“藏识海”进行比较研究,他认为是相通的。物质世界,是无数宇宙弦的交响乐,与眼前世界是藏识上因风缘而起的波浪,是极其相似的。
他不无幽默地说:“科学家千辛万苦爬到山顶时,佛学大师已经在此等候多时了!”这一论点,可以说,彻底动摇了二十世纪以来作为主流认识论——“唯物主义”的基础。
著名历史学家、清华大学文科高等研究中心主任李学勤教授,对朱清时院士的讲演给予了高度评价。
李学勤教授说,人类已习惯于用一种思维方式来认识世界,而今天科学的进步,有可能让我用多科思他途经去认识这个世界。他还说,其实,从二十世纪中期已有学者提出了一时切关认识。今天,朱清时先生让这一问题,推到了哲学的高度。
著名经济学家全国人大《证券法》起草组组长王连洲教授也十分赞赏朱清时院士的讲演,他结合国际经济学界“重回马克思”现状,谈到了金融海啸已经远远超出经济学范畴,它实际上已是一个经济、政治、社-会、哲学等跨学科的问题。
松竹书院主持刘正成先生,结合余英时先生最近围绕“李约瑟问题”著文,讨论西方科学渊源,并认为西方科学是建立在天文学和数学这个核心基础上,向朱清时院士提出问题:“蝴蝶效应能不能运用数学模式来表述?如果可能的话,就能马上找到应对金融海啸的最佳方案。”朱院士断然说:“不行。”他说:“高级计算机也只能处理小数点以后9位数的计算,如果9位数以后的数无限放大,计算机的结论就是错误的。”
李学勤、韩玉涛和参加今天松竹书院讲坛活动的学者,均十分赞赏,认为这种跨学科对话既新颖又有重大的学术意义,并希望今后能定期举行。
来源:中国企业新闻网
[相关阅读]:
物理学步入禅境:缘起性空
&作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前校长 中国科学院院士朱清时
二十世纪是人类历史上一个有趣的时期,这个时期的人类一面尽情地享受着自然科学创造的巨大物质财富:核能、激光、电子技术,等等,一面却不了解甚至不接受它的一些基本观念。其实这些观念有大量严谨的科学根据,不过真正懂得它们的人太少,因此没有被人们重视和接受。
&下面这则消息,就说明了这种状况:
&中新网北京8月19日消息:霍金在昨天的科普报告过程中只赢得了两三次掌声,全场几乎没有会心的笑——他的理论太玄奥,以至于大多数来自北大、清华的学子都说没太听懂。
据北京晨报报导,昨天下午,北京国际会议中心排起数百米的长队。门口有人私下兜售门票--最少500元一张。询问退票的人也不少,大家都期待着一睹霍金风采。但两个小时的公众科普报告尚未结束,已有人提前退场——实在听不懂。
霍金这次讲的《宇宙的起源》,其基础是当代自然科学的最新成就-弦论。真正懂得这个理论的人,都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敬畏、惊讶和震撼感。本文尝试用大家听得懂的语言,大致解说一下弦论的主要概念,以期让读者体会些敬畏和震撼,并一窥宇宙的奥秘。
我们从当代著名的哲学家施太格缪勒(Wolfgang Stegmuller)在《当代哲学主流》一书中写的一段名言开始。
他写道:“未来世代的人们,有一天会问: 二十世纪的失误是什么呢?
对这个问题,他们会回答说:在二十世纪,一方面唯物主义哲学(它把物质说成是唯一真正的实在)不仅在世界上许多国家成为现行官方世界观的组成部分,而且即使在西方哲学中,譬如在所谓身心讨论的范围内,也常常处于支配地位。
“但是另一方面,恰恰是这个物质概念始终是使这个世纪的科学感到最困难、最难解决和最难理解的概念。”
这就是说,一方面以“唯物主义”为标记的哲学广为流行,而另一方面“物质”究竟是什么?却又说不清。施太格缪勒正是在这里看到了“二十世纪的失误”。
你可能会问,究竟什么是物质?它为什么是科学感到最困难、最难解决和最难理解的概念?
早在古希腊时代,原子论者就猜想,物质是构成宇宙的永恒的砖块,万物从它所出,最后又复归于它,它不生不灭,不增不减,是世界过程绝对同一的起点和终点。物质作为普遍的、不变的东西,必然是绝对的实体和基质。实体者,“实实在在”的客体之谓也。物质及其性质必须独立于人类的意识而存在,是客观的实体。
后来,以牛顿力学为基础的经典物理学,继承了上述古代原子论的观点,把物质归结为具有某些绝对不变属性的质点的集合。质点概念本来是对作整体运动的固体的一种抽象,但它在液体、气体乃至热现象中的应用也获得了成功。
对于所有这些能够具有机械运动的物质形态,物理学称之为实物。在当时的自然哲学中.又称之为实体。把物质归结为物体,进而把物质看成实体,这同质量在牛顿力学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有关。
牛顿之所以把质量定义为“物质多少”的量度,就是因为在任何机械运动过程中,乃至在化学反应中,质量始终如一。质量被理所当然地看成是物质本身所绝对固有的,被看成物质不灭或实体不变原理的具体表现。
以牛顿力学为代表的经典物理学在十九世纪末所取得的巨大成功,使得认为物质是绝对实体的唯物主义成了在二十世纪处于支配地位的哲学,正如前面引用的施太格缪勒的名言所讲的。
然而,二十世纪爱因斯坦发明的相对论开始揭示出了物质的实体观的谬误。首先,相对论证明质量与速度有关,同一个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考系,其质量就有不同的值。
想象一个人在推一辆没有任何阻力的小板车,只要持续推它,速度就会越来越快,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质量也越来越大,起初像车上堆满了木柴,然后好像是装着钢铁,最后好像是装着一个地球……当小板车达到光速时,整个宇宙好像都装在了它上面——它的质量达到无穷大。这时,无论施加多大力,它也不能运动得再快一些。
当物体运动接近光速时,不断地对物体施加能量,可物体速度的增加越来越难,那施加的能量去哪儿了呢?其实能量并没有消失,而是转化为了质量。爱因斯坦在说明物体的质量与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时,提出了著名的质能方程:能量等于质量乘以光速的平方。
不久后,科学家们发现了核裂变和链式反应,把部分质量变成巨大能量释放出来。现在知道原子弹的人,都相信质量可以转化成能量。
既然质量不再是不变的属性,那种认为质量是物质多少的量度的概念就失去了意义。既然物质与能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能量并非“实体”,物质也就不能再被看作是实体。
与此同时,科学家对物质结构的认识也迅速深入发展。在本世纪30年代以前,经典物理学一直认为: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砖块”。1932年,科学家经过研究证实:原子是由电子、中子和质子组成的。以后,科学家们把比原子核次一级的小粒子,如质子、中子等看作是物质微观结构的第三个层次,统称为基本粒子。
1964年,美国物理学家马雷。盖尔曼大胆地提出新理论:质子和中子并非是最基本的颗粒,它们是由一种更微小的东西——夸克构成的。为了寻找夸克,全世界优秀的物理学家奋斗了20年,虽然一些实验现象证实了夸克的存在,然而单个的夸克至今未找到,人们始终不识庐山真面目。对此,粒子学家们的解释是:夸克是极不稳定的、寿命极短的粒子,它只能在束缚态内稳定存在,而不能单个存在。
不仅如此,迄今人们所知道的300多种基本粒子中,除少数寿命特别长的稳定粒子(如光子、中微子、电子和质子)外,其它都是瞬息即逝的,也就是说,它们往往在诞生的瞬间就已夭折。例如,通过弱相互作用衰变的粒子有20余种。其中,π±介子的寿命大致为2.6&10-8秒,即π±介子经过一亿分之一秒就衰变成了其它粒子。
&通过电磁相互作用衰变的粒子共两种,它们的寿命就要短得多了。π0介子的寿命是0.84&10-16秒,η介子的寿命是3&10-19秒。比起π±介子来,它们的寿命竟分别要短8~11个数量级。寿命最短的,则要算通过强相互作用衰变的“共振态粒子”(如Δ粒子、Σ粒子等)。它们的伙伴特别多,占基本粒子家族成员的一半以上,共200多种。它们的寿命之短达到了惊人的地步,以致于人们很难用确切的形容词来描述它们的衰变过程;粒子物理学家即使利用最优的实验手段也已无法直接测量它们,而只能用间接的方法推算出它们的寿命。它们只能生活一千万亿亿分之一秒左右,即寿命大致是
为什么绝大多数基本粒子都如此短命?如何理解我们的物质世界就是建立在这些瞬息即逝的“砖块”上?
在二十世纪的后期,物理学的一个前沿领域-弦论的发展又使我们对物质的看法更进了一步。
什么是“弦论”呢?
爱因斯坦在后半生中,一直在寻找统一场论,即一个能在单独的包罗万象的数学框架下描写自然界所有力的理论。他渴望以前人从未成功达到过的清晰来揭示宇宙活动的奥秘,由此而展示的自然界的动人美丽和优雅。爱因斯坦未能实现他的梦,因为当时人们还不知道自然界的许多基本特征。但在他去世以后的半个世纪中,人们已构筑起越来越完整的有关自然界的理论。如今,相当一部分物理学家相信他们终于发现了一个框架,有可能把这些知识缝合成一个无缝的整体——一个单一的理论,一个能描述一切现象的理论,这就是弦论。它正在实现当年爱因斯坦满怀热情追求的统一理论的理想。
弦论可以用来描述引力和所有基本粒子。它的一个基本观点就是自然界的基本单元,如电子、光子、中微子和夸克等等,看起来像粒子,实际上都是很小很小的一维弦的不同振动模式。正如小提琴上的弦,弦理论中的宇宙弦(我们把弦论中的弦称作宇宙弦,以免与普通的弦混淆)可以作某些模式的振动。每种振动模式都对应有特殊的共振频率和波长。小提琴弦的一个共振频率对应于一个音阶,而宇宙弦的不同频率的振动对应于不同的质量和能量。所有的基本粒子,如电子、光子、中微子和夸克等等,都是宇宙弦的不同振动模式或振动激发态。每条宇宙弦的典型尺度约为长度的基本单位,即普朗克长度(10-33厘米)。
简言之,如果把宇宙看作是由宇宙弦组成的大海,那末基本粒子就像是水中的泡沫,它们不断在产生,也不断在湮灭。我们现实的物质世界,其实,是宇宙弦演奏的一曲壮丽的交响乐!
有人会说,把物质世界看是宇宙弦演奏的一曲交响乐,不正是与物质的对立面-意识有些相同了吗?是的。按照当前流行的观点,意识是完全基于物质基础(我们的脑)而存在,但意识不是一种具体的物质实在,因为没有人在进行脑科手术时在颅骨内发现过任何有形的“意识”的存在。我们都知道贝多芬的交响乐,可以用一套乐器把它们演奏出来。但这套乐器本身并不是交响乐。意识是大脑演奏的交响乐。这个图像为理解“心物一元”,即意识和物质的统一,开辟了新途径。
有人还可能说,无论宇宙弦多小,无论人们能否观察到它们,宇宙弦总归是客观实在,它们是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单元,因此物质世界也应该是客观实在。此话不准确。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单元是宇宙弦的各种可能的振动态,而不是宇宙弦自身,就像组成交响乐的单本单元是乐器上发出的每一个音符,而不是乐器自身一样。在弦论之前,物质的实在性体现在组成客观世界的砖块是上百种原子,这些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等基本粒子组成。这些基本粒子都被当作是物质实体,都是组成物质世界的“超级砖块”,因而可以把物质世界看作是物质实体。
在弦论之中,情况发生了根本变化。过去认为是组成客观世界的砖块的基本粒子,现在都是宇宙弦上的各种“音符”。多种多样的物质世界,真的成了“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金刚经》)”物理学到此已进入了“自性本空”的境界!
有人会想,天啊!物质都不是客观实在了,那么,世界上还有什么东西是实在的吗?回答是,有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就是实在的。
我们根据二十世纪自然科学的进展,可以用关系实在来取代绝对的物质实体,即主张事物不是孤立的、由固有质构成的实体,而是多种潜在因素缘起、显现的结果。每一存有者,都以他物为根据,是一系列潜在因素结合生成的。“现象、实在和存有被限定在一组本质上不可分离的关系结构中”。哲学家们在论述“关系实在”时,使用的哲学词汇,对你可能生涩难懂,我们还是用例子来解说。
我们看见一束红光,这是一个事件,是一个“果”。这个果,是由多种因缘聚合而产生的。
首先,是光的波长值,借用哲学家们熟悉的语言,这是“第一类性质”,这类性质还有如物体的广延性等,是物体自身内在所固有,它既不依赖于观察者,也不依赖它物,也就是说,它是无对而自行确立的。我们把这些第一性质,又称为“因”。
其次,我们还需要具备一些其它条作,如眼睛正好睁开,没有色盲,往正确方向看,以及眼与光源之间无障碍物,等等。我们把这些条件称为"关系参量",又称为"缘"。这些因缘聚合,产生了红光这个果。“红色”这类颜色性质是“第二类性质”,其存在,至少部分地依赖于观察者。“关系实在论”就是说,关系参量是不可消除的,没有它们,就不会有“看见红光”这个果,因而是实在的。
再举一个更清楚的例子。要得到一棵苹果树,首先要有一粒苹果的种子,这是“因”。但是,单靠这粒种子,也不会长成一棵苹果树,比如:把种子放在仓库里,无论放多久也不会长出树来。所以,单有因,是结不出果的。一定要将种子放在土壤中,并且要有适当的水分、阳光、温度、肥料等等的配合,种子才会发芽、长大,最后长成一棵苹果树,结出苹果来。这里的土壤、水分、阳光、温度、肥料等等,就是“缘”。所以,“因”一定要配合适当的“缘”,在因缘和合之下,才能生出果来。
缘,是许多的配合条件。缘有好缘,也有不好的“恶”缘。因此即使是同样的种子,结出的果也就很不相同了。比如,把种子放进贫瘠的泥土里,或者施肥不够,苹果树必然长得不大,结出的苹果,也不会好吃。假如把种子放在肥沃的土壤中,加上细心照料,结出的果实就会香甜、好吃。
由此可见,同样的因,遇到不同的缘,结出的果,便会很不相同。
同时,由于缘是由很多条件配合而成的,所以缘会不停地变化着。既然缘会影响果,而缘,又在那么多条件配合下产生作用,假如某个条件改变了,甚至消失了,那么,果便可能不再存在。在苹果的例子中,如果天旱缺水,苹果树便会因之枯萎。所以,当因缘散尽之时,果就会灭。换句话说:“因缘和合而生,因缘散尽而灭。”
有的读者可能已经发现,以上这些关于苹果的文字,是转述潘宗光《佛教与人生》一书有关缘起法内容。所谓“关系”者,“缘”也,“关系实在论”其实与佛学缘起说的基本思想一致。
总之,在二十一世纪开始的时候,以“弦论”为代表的物理学,真正步入“缘起性空”的禅境了!
回头再看一下本文起头的那则消息,不难明白为何人们难以听懂霍金的那么生动的报告,原因就是:“物质是实体”的观念,在人们的心中太执着了!
佛学认为,物质世界的本质,就是缘起性空。藏识海(又名“如来藏”)是宇宙的本体。物质世界的万事万物,都是风缘引起的海上波涛。
换言之,物质世界,就是风“缘”吹奏宇宙“本体”产生的交响乐。
《入楞伽经》云:“譬如巨海浪。斯由猛风起。洪流鼓冥壑。无有断绝时。藏识海常住。境界风所动。种种诸识浪。腾跃而转生。”
这句偈语说:譬如一个大海,风平浪静,澄然湛寂,当阵阵烈风吹来时,使平静的大海,生起重重无尽的浪波。从此,便如万壑怒号,天地晦冥,再没有停息澄清的时候了。宇宙的本体——藏识海(如来藏)本是澄然湛寂,随缘常住而不变的。因内外境风的吹荡,便使寂然清净的本体,随变为浪潮起伏,跟着生起前面七识的种种作用。由此波浪互相撞击,奔腾澎湃,便转生一切境界,而无有止境了。
如经文所说:“青赤种种色。珂乳及石蜜。淡味众华果。日月与光明。非异非不异。海水起波浪。七识亦如是。心俱和合生。”
这句偈语说:须知世间种种色相,乃至如地下的矿物,林中的植物,与天上的日月光华等等,追溯根源,也都是由如来藏识一体的变相。这些物体和藏识,在本质上并非相异,可是当它们形成为万物之后,却不能说与心识的作用是无异的了。
譬如海水,既然转变成为波浪,波浪的形式与作用,和整个的海水便不同了;可是,波浪的根本,还是由海水所转变而来的。
由物的方面来说,万类的分齐差别(分化和归类)也都是从此一体所化生。由心的方面来说,七种识的分别作用,也都是由如来藏识所转生。又因心与物的和合,发生世间种种事情,于是,本来澄清的识海,便永无宁日了。
&(按:青赤等种种物色,是指眼根色尘的对象。珂佩是指耳根声尘的对象。乳及石蜜,是指鼻根香尘的对象。淡味众华果,是指舌根味尘的对象。日月与光明,是指身根触尘的对象。)这里,海水与波浪的关系,正是弦与音乐的关系。它们也正是物质世界与宇宙本体的关系。当我弄懂了这个道理的时候,心里充满了敬畏和震撼。
=====================
宇宙和生命是从哪里来的
13:46:46 发布:慧日普照 人气:1285
佛教既不相信另有一个宇宙的创造神,但是宇宙的存在,不容怀疑,生命的存在,也不容否定。
佛教相信:宇宙的原素是永恒的,生命的因素也是永恒的,前者是物质不灭,后者是精神不灭。所谓永恒,就是没有开始也没有终结;“本来如此”就是宇宙和生命的实际情况。
佛教相信:宇宙形态的变化,生命过程的流转,那是由于众生所造的“业力”的结果。
业力是指有情众生(动物)使每一桩或善或恶的行为,像各种的颜色一样,继续不断地薰染到生命的主体——识田中去,再从识田之中,等待外缘的诱导而萌芽生长,正像播种在泥土中,等待日光、空气、水的诱导而萌芽生长,这在佛教称为业力的现行。业的造作是业力现行的因,业力的现行,是业所造作的果,所谓“善恶到头终有报”,就是这个意思的说明。
业,有个人单独造作的,也有与他人共同造作的;有的虽然单独造作,但也可以和他人相同,有的虽与他人共同造作,但也各有轻重不同。因此,业的种类,从大体上说,分有“共业”及“不共业”的两大类。
由于共业,所以感得同样的业报;地球,便是由于地球世界的众生——过去、现在、未来的无数众生的共业所感,而有各类不同的共业,所以也感得各种不同的世界,太空之中,宇宙之间,有着无数无量的世界,它们的成因,都是由于各类不同的无数众生,所造各类不同的共业而成。
所以,火星上如果真的有人,火星人的形体,未必也和地球人的形体一样。至于那些无人的星球,乃至那些没有生物存在的星球,虽不是众生活动的舞台,但却也是为了众生活动的舞台而存在;宇宙之间,万事万物,没有一种现象没有其存在的理由。比如,太阳上不可能有生物,但如没有太阳的话,地球上的生物也将无法生存;虽然有许多的事物,无法用科学的观点证明其存在的理由,但在佛教的解释,一切都是由于众生的业力所感,那就是它们存在的理由。
至于生命在地球上最初的出现,佛教相信是由变化而来,下至单细胞的生物,上至人类,都是一样。地球形成之后最初的人类,是由色界第六天的光音天而来,他们是飞空而来的,那是由于他们的堕落,贪爱了地球上的一种天然食物,吃了之后,身体粗重不能飞行了,就在地上安居下来(《世记经》、《大楼炭经》、《起世经》等)。实际上,那也是出于他们的业报所致,天福享尽之时,必须要来地上随业受报。正像以后所有的众生一样,既然先由共同的业力,感成了一个地球,岂能不来接受地球生活的果报?一旦在地球世界的业报受完,又将往生应往的他方世界中去。
又由于不共业的理由,虽然同样生在地球世界,品类的高下,也就不同,下至昆虫,上至人类,人类之中,贫富贵贱,上智下愚,也有千差万别。
事实上,共业,也是不共业的分类,比如地球众生的共业与他方世界众生的共业相比,便成了不共业;同样的,不共业,也是共业的分类,比如非洲的黑种人与亚洲的黄种人,是由不共业所感,但因彼此都是地球世界的人类,所以仍由共业所感。以此类推,同在一个国家的人民,也有千万差别,乃至同在一个家庭,兄弟姊妹,也是各有各的性格,各有各的成就,各有各的生活感受。
这,就是佛教对于宇宙生命的来源及其存在的看法。
佛教早就肯定外星人是存在的,咱们居住的这个世界叫娑婆世界,而在娑婆世界之外还有无量无边那么多的世界,比如阿弥陀佛净土,药师琉璃光如来净土。
==================
习主席:良心是做人的底线!
09:11:42 发布:慧日普照 人气:12773
人心向善。良心是一个人的做人底线,丢什么也不能丢了良心。否则,丢掉了这根“底线”,就必然会把自己送入失败的人生“黑洞”,为天下人所不齿。孟子说:“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意思就是告诉我们,为人处世不能愧对天地,愧对自己的良心,做人必须光明磊落,问心无愧。
孟子在其一生中,都强调要做个“大丈夫”,要养“浩然之气”,要“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也是一种可贵的做人良心。简而言之,良心就是一个人注重自己的做人修养,只做善事、不为恶行的心态,拥有了这样的心态,就会像孟子那样,浑身都闪耀着大丈夫的浩然正气;就会知恩图报,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爱岗敬业;就会把自己的利益置于相对次要的位置,成为一个真正问心无愧的人。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做人的良心是不应该缺失的,热情而不冷漠,人世间就会少了许许多多的悲剧。
社会缺失了良知,往往使人们的心态发生扭曲和失衡,使人际关系变得越来越冷漠,好在金钱至上的非理性现象不是社会的主流。和谐、友善、博受的中庸处世智慧经历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洗礼和检验,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事实证明,秉持中庸做人道德,永远坚守做人的“良心”底线,才是一个和谐社会所应该有的道德。
良心不可欺,欺了良心,就会寝食不安,心神不宁,就会受到来自心底的自我谴责。摘了人家眼球的医生,收了天价医疗费的医生,平白无故多收了学费的老师,缺斤短两的小商贩等,当他们静下心来的时候,一定会为自己的行为而脸红。“认认真真做事,清清白白做人”,无论是当官、经商、打工、种田,都应“对得起天地良心”,于人于己问心无愧,不要以为自己做的事很巧妙,没有人会知道自己的劣行,即使真的没有别人知道,还有自己的良心在悄悄地记着一笔账呢。一个人应该时时审查自己的良心,做每件事、说每句话都要扪心自问,看看是否伤害了别人。曾国藩说:“人无一内愧之事,是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做人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做什么事都问心无愧,对父母尽孝,对朋友尽义,对事业尽忠,就会一辈子都活得坦然,活得轻松,活得有模有样。否则,就会活在良心的不安和自责之中。
====================
习近平:佛教中有做人做事的大智慧
09:19:17 发布:慧日普照 人气:3215
出席首届世界佛教论坛(图片来源:资料图)
会见班禅出席首届世界佛教论坛
日,首届世界佛教论坛在享有人间天堂美誉的杭州开幕,&
当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会见会第十一世班禅。并在论坛中发表讲话。
习近平说,浙江是全国宗教工作的重点省份。历史上浙江被称为“东南佛国”,有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普陀山,杭州的灵隐寺等全国最著名的寺院。省委、省政府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宗教政策,促进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习近平说,浙江与**虽然相隔很远,但两省区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那曲地区是中央确定的我省对口支援地区。多年来,我省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一直关心**建设,高度重视援藏工作,在干部选派、项目建设、资金投入、技术援助、人员培训等方面,给予那曲地区尽可能多的帮助和支援,受到了那曲地区各族人民的赞誉。
习近平说,世界佛教论坛是全世界佛教界的盛事,也是我国宗教工作中的一件大事。班禅参加首届世界佛教论坛,必将更好地促进我国宗教界与国外宗教界的友好交往。他欢迎第十一世班禅经常来浙江考察,不断发展汉藏民族和佛教界的亲密关系。
向十世班禅灵塔敬献哈达
参观扎什伦布寺(图片来源:新华社)
2011年0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央代表团团长习近平22日率中央代表团部分成员参观扎什伦布寺,看望慰问宗教界人士。向十世班禅灵塔敬献了哈达。在灵塔殿院内,习近平向扎什伦布寺赠送了胡锦涛总书记亲笔题写的“祝贺**和平解放60周年”贺幛和《中华大藏经(藏文版)》,并向僧人发放布施。
习近平在参观时说,扎什伦布寺是历代**大师的驻锡地,具有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长期以来,扎什伦布寺秉承十世**大师的意志,成为爱国爱教、护国利民的典范。习近平希望广大宗教界人士发扬藏传佛教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继续加强自身修养,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为**同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星云大师赠字“登高望远”
习近平与星云大师(图片来源:资料图)
2013年2月,在北京举行的“习连会”,台湾佛光山开山宗长星云法师随同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作为宗教界代表与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会面。星云法师亲自写了“登高望远”四个字,送给习近平,希望他更上层楼后能看得更远,带领两岸走得更宽阔。
接受藏传佛教108位高僧所写3米感谢信
2013年03月,习近平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代表团的审议。会前,洛桑旦巴代表献上洁白的哈达,并捧上一封特殊信函藏传佛教108位高僧用藏文书写的长达3米的感谢信。他说:“**的高僧大德们感谢党的宗教政策,手写了这封信,托我带来了。”
习近平接过信,微笑着说:“请转达我对大家的祝福,扎西德勒!”
盛赞《弟子规》& 要求党员干部修身养性
2013年10月,习近平在中央党校给领导干部讲话时提到,要读好书读善书。特别谈到:“要通过研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吸收前人在修身处事、治国理政等方面的智慧和经验,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不断提高人文素质和精神境界。从这个角度看,我认为,各级领导干部应该读读《弟子规》。《弟子规》1080个字,本是童蒙养正宝典,看似一本不显眼的小书,实际上里面蕴含着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大智慧。”
===================
习主席放生:多做善事,必有福报
11:38:41 发布:慧日普照 人气:861
知道他是谁吗?敬爱的习主席!当年他在福建当领导时坐竹筏考察闽北某地,突然一条小鲤鱼跃上竹筏,落在习主席脚边,习主席用个小塑料袋拾起小鲤鱼,随从言:“今天有鱼汤喝了”,不意,竹筏泊岸后,习主席小心翼翼将鲤鱼放生。故事告诉我们:多做善事,必有福报。
==================
科学家用量子力学解释灵魂的存在日07:51腾讯科学我要评论(820) 字号:T|T
[导读]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罗杰-彭罗斯和美国意识研究中心主任哈梅罗夫提出,大脑中的量子物质形成了“灵魂”,当人死亡之后大脑微管的量子信息离开身体进入到宇宙。
腾讯科学讯(悠悠/编译)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目前,科学家提出一项不同寻常的理论,人类濒死体验发生于量子物质(quantum
substances)形成的灵魂离开神经系统并开始进入宇宙的时候。
转播到腾讯微博科学家用量子力学解释灵魂的存在
美国科学家解释称人体濒死体验是一种大脑微管量子引力效应
转播到腾讯微博科学家用量子力学解释灵魂的存在
死而复生:最新研究揭晓了濒死体验之谜,人类死亡之后,他们的量子灵魂从身体中释放,重返至宇宙之中
依据这一理论,人类濒死体验相当于大脑中量子计算机的一个程序,即使死亡之后仍存在于宇宙之中,这将解释那些濒死体验者的神秘记忆。
美国亚历桑那州大学意识研究中心主任、心理学和麻醉学系名誉教授斯图尔特-哈梅罗夫博士提出了这项准宗教理论,基于意识量子理论,他和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罗杰-彭罗斯(他和霍金一起证明了“奇性定理”)提出,我们的灵魂包含在大脑细胞中的微管结构。
他们指出,人体濒死体验是微管量子引力效应,这一效应也被称为“微管量子目标还原调谐(Orch-OR)”,因此我们的灵魂并不只是大脑神经细胞的交互。事实上它们形成于宇宙之中。
这一理论非常类似于佛教和印度教理论——人类意识是宇宙的主要部分,这也类似于西方哲学唯心主义。基于这些信仰,哈梅罗夫博士称,濒死体验中微管失去了它们的量子状态,但是其中的量子信息并未被破坏,它们仅是离开了身体返回至宇宙。
哈梅罗夫在科学频道记录片《穿越虫洞》中指出,比方说心脏停止跳动,血液停止流动,微管将失去它们的量子状态。微管中的量子信息并未被破坏,它是无法被摧毁的,只是被干扰,驱散分布在整个宇宙。如果一位患者死而复生苏醒过来,量子信息将返回至大脑微管,此时他会惊讶地说:“我经历了一次濒死体验。”
他强调称,如果这位患者没有死而复生,最终死亡之后量子信息将离开身体,从而可能被模糊地鉴别为灵魂。
“微管量子目标还原调谐”理论遭到了一些经验主义思想家的严厉批判,在科学界仍存在着很大的争议。
然而,哈梅罗夫认为量子物理学研究开始验证“微管量子目标还原调谐”理论,基于近期研究显示的量子效应能够验证许多重要的生物学进程,例如:气味、鸟类导航和光合作用。
==========================
科学家发现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动物腾讯科学日07:55我要分享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摘要]目前,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一种“太阳能海蛞蝓”,它能够窃取所吞食海藻的基因,实现植物的光合作用,制造维持生存的能量。
转播到腾讯微博科学家发现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动物
绿叶海蛞蝓身体呈现亮绿色,它可以将海藻中的基因与自己的染色体结合在一起,进行光合作用。
将藻类植入人体& 人类水下呼吸或成真截图将藻类植入人体 人类水下呼吸或成真时长:0'31''
来源:北京电视台
将藻类植入人体 人类水下呼吸或成真开启自动播放相关专辑推荐视频:石家庄两位残疾老人相助种树 15年达上万棵视频火遍全球
收起视频相关专辑
将藻类植入人体 人类水下呼吸或成真
110409北京您早_001
播放:15071
110409北京您早_002
110409北京您早_003
腾讯科学讯据国外媒体报道,目前,科学家发现一种亮绿色海蛞蝓能够盗取所吞食海藻中的基因,使自己具有“光合作用”功能,像植物一样从太阳光线中获得能量。
它叫做“绿叶海蛞蝓”,能够将海藻中的基因合并入自己的染色体中,使其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在这一过程中,绿叶海蛞蝓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使用太阳能量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变为维持生存的营养物质。
研究人员认为,很可能这种劫持其它生物基因的方法,用于建立一种治疗人类遗传性疾病的新型医学方案。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和马里兰大学生物学家西德尼-皮尔斯(Sidney
Pierce)教授称,此前我们未发现地球上哪一种动物能够盗取绿藻基因,与自己体内细胞结合在一起,然而绿叶海蛞蝓却实现了。
绿叶海蛞蝓依赖阳光获得营养物质,因此如果它们的食物来源出现问题,只要找到更多的绿藻吞食便不会饿死。研究这种自然基因转移机制可用于研制新一代医学应用。
如果能够深入理解海蛞蝓如何利用绿藻基因,未来医学专家可从其它生物体内获取基因,用于治疗一些人类疾病。
绿叶海蛞蝓生活在美国东海岸的浅水池和盐沼之中,通常幼年时期它们体色呈现红褐色,成年体吞食海藻之后会变成亮绿色。
上世纪70年代,科学家开始研究关注绿叶海蛞蝓,它能够结合海藻中的叶绿体进入自己的细胞,使自己的身体变成亮绿色。叶绿体是微小的胞器,存在于绿叶之中,能够采集太阳光线进行化学反应,从而获得植物存活的能量。
绿叶海蛞蝓吸食滨海无隔藻,然后将这种海藻的基因植入自己消化系统中的细胞。之后它们能够使用这些叶绿体制造碳水化合物和脂类物质,供给生命维持9个月。
然而科学家并不清楚绿叶海蛞蝓如何实现长时间维持叶绿体而不需细胞植物的营养供给,皮尔斯和同事分析海蛞蝓DNA发现,它能够将滨海无隔藻的基因与自己的染色体结合在一起。它使用这种基因能够修复叶绿体损伤,并维持其功能性。这种基因与海蛞蝓染色体结合在一起,并将这种能力遗传至下一代海蛞蝓。(悠悠/编译)
=================
科学家利用皮肤细胞成功培育出人类精子腾讯科学日07:33我要分享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好友新浪微博微信好友
[摘要]目前,西班牙科学家在实验室使用皮肤细胞培育出人类精子,虽然当前不具备生殖能力,但的确是精子,他们认为这些精子需要进一步成熟发育。
转播到腾讯微博科学家利用皮肤细胞成功培育出人类精子
西班牙科学家使用皮肤细胞成功培育出人类精子,这项医学技术将用于治疗人类不孕症,或将对不孕家庭带来新的希望。
腾讯科学讯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目前,科学家在实验室成功利用皮肤细胞培育出人类精子,这将为全球无数不孕不育家庭带来新的希望。
这项研究是基于之前科学家在实验室使用皮肤细胞培育出老鼠精子,该医学技术将最终用于治疗不育症。研究人员表示,全球大约有15%的夫妇无法生育子女,他们仅能使用捐献精子或者卵细胞。瓦伦西亚不孕不育研究所是西班牙首家致力于解决夫妻生育问题的研究机构,该研究所科学主管卡洛斯-西蒙(Carlos
Simon)指出,我们所做的是如何帮助体内缺乏配子的人们产生配子,这是成功生育子女的关键。
这项实验是在美国斯坦福大学进行的,研究报告发表在近期出版的《自然》杂志上。据悉,西蒙受到了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和英国科学家约翰-高登的启发,这两位科学家是2012年诺贝尔奖得主,他们的重要研究成果是发现了成年人细胞可转换成为类似胚胎的干细胞。目前,西蒙和研究小组通过引入形成配子所需的鸡尾酒式基因,对成熟的皮肤细胞进行了重新设定。
在一个月之内,这些皮肤细胞转变成为一种生殖细胞,它将形成精子,然而却不具备生殖能力。西蒙说:“它们的确是精子,但是需要一个成熟发育期才能形成配子,这将是一个开端。”
据悉,全球大约有七分之一的家庭面临着生育问题的困扰,虽然生育障碍传统上讲主要是女性的问题,但是男性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虽然试管受精可以帮助一些男性,但是很多男性却束手无策。前段时间,中国南京大学研究人员不仅成功在实验室培育出老鼠精子细胞,还能使卵子细胞受精,最终生育了健康的小老鼠。更重要的是,这些小老鼠非常健康,完全有能力繁殖后代。
西蒙指出,对于人类而言,我们必须做大量的测试工作,因为人类生育后代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同时,研究人员还需考虑到法律的限制条件,目前仅有少数国家允许进行相关实验,这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悠悠/编译)
=====================
爱因斯坦:直到最后我才明白 宇宙中一切能量的源泉竟是“爱”
06:18:41 发布:善慧 人气:785
“When I proposed the theory of relativity, very few understood me,
and what I will reveal now to transmit to mankind will also collide
with the misunderstanding and prejudice in the world.
  当我发表相对论理论的时候,几乎没有人能理解。而我现在揭露出来要传达给人类的,更将会与现有人类对世界的误解和偏见产生冲突。
I ask you to guard the letters as long as necessary, years,
decades, until society is advanced enough to accept what I will
explain below.
  我要求你保护这些信件越久越好,几年、几十年,直到社会进步到能够接受我下面将要解释的。
There is an extremely powerful force that, so far, science has not
found a formal explanation to. It is a force that includes and
governs all others, and is even behind any phenomenon operating in
the universe and has not yet been identified by us. This universal
force is LOVE.
  有一种无穷无尽的能量源,迄今为止科学都没有对他找到一个合理的解释。这是一种生命力,包含并统领所有其它的一切。而且在任何宇宙的运行现象之后,甚至还没有被我们定义。这种生命力叫“爱”。
When scientists looked for a unified theory of the universe they
forgot the most powerful unseen force. Love is Light, that
enlightens those who Give and Receive it. Love is gravity, because
it makes some people feel attracted to others. Love is power,
because it multiplies the best we have, and allows humanity not to
be extinguished in their blind selfishness. Love unfolds and
reveals. For LOVE we live and die. Love is God and God is Love.
  当科学家们苦苦寻找一个未定义的宇宙统一理论的时候,他们已经忘了大部分充满力量的无形之力。爱是光,爱能够启示那些给予并得到它的人。爱是地心引力,因为爱能让人们互相吸引。爱是能量,因为爱产生我们最好的东西而且爱允许人类不用去消除看不见的自私。爱能掩盖,爱能揭露。因为爱,我们才活着,因为爱,我们死去。爱是上帝,上帝就是爱。
This force explains everything and gives meaning to life. This is
the variable that we have ignored for too long, maybe because we
are afraid of love because it is the only energy in the universe
that man has not learned to drive at will.
  这个驱动力解释着一切,让我们的生命充满意义。这是一个我们已经忽略了太久的变量,也许因为我们害怕爱,因为这是宇宙中唯一的人类还无法随意驾驭的能量。
To give visibility to love, I made a simple substitution in my most
famous equation. If instead of E = mc² we accept that the energy to
heal the world can be obtained through love multiplied by the speed
of light squared, we arrive at the conclusion that love is the most
powerful force there is, because it has no limits.
  为了让爱能够清晰可见,我用最著名的方程式做了个简单的替代法。如果不是E=mc²,我们接受治愈世界的能量可通过爱乘以光速的平方来获得,我们就得出一个结论:爱是最强大的的力量,因为爱没有限制。
After the failure of humanity in the use and control of the other
forces of the universe that have turned against us, it is urgent
that we nourish ourselves with another kind of energy...
  在人类无法运用和控制宇宙中其余那些与我们作对的能量之后,我们迫不及待地需要另一种能量来滋养我们。
If we want our species to survive, if we are to find meaning in
life, if we want to save the world and every sentient being that
inhabits it, love is the one and only answer.
  如果我们想要自己的物种得以存活,如果我们发现了生命的意义,如果我们想拯救这个世界和每一个居住在世界上的生灵,爱是唯一的答案。
Perhaps we are not yet ready to make a bomb of love, a device
powerful enough to entirely destroy the hate, selfishness and greed
that devastate the planet.
  也许我们还没有准备好制造一个爱的炸弹,一个能量满满的装备来彻底摧毁能够导致地球毁灭的仇恨、自私和贪婪。
However, each individual carries within them a small but powerful
generator of LOVE whose energy is waiting to be released.
  然而,每一个独立的个体内在都带着有待释放的发电机,它很小,但很有能量并且充满爱!
When we learn to give and receive this universal energy, dear
Lieserl, we will have affirmed that Love conquers all, is able to
transcend everything and anything, because Love is the quintessence
  当我们学会给予和接受这种宇宙能量的时候,亲爱的Lieserl,我们就得承认爱能降服一切,爱超越每一个存在和任何存在,因为爱就是生命的精髓。
I deeply regret not having been able to express what is in my
heart, which has quietly beaten for you all my life. Maybe it's too
late to apologize, but as TIME is relative, I need to tell you that
I love you and thanks to you I have reached the ultimate answer!!
  我深感遗憾,没能表达我内心深处的东西,这让我一生都在为你而受鞭打着。或许,现在抱歉太晚了,但时间是相对的,我需要告诉你的是:“我爱你,谢谢你,因为我终于找到了最终的答案!!”
Your father,
======================
美国科学家发现:打坐竟能治疗艾滋病和癌症等不治之症
09:35:43 发布:慧日普照 人气:1885
实验证明:美国哈佛科学家发现禅坐灵修益处的新证据
  “坐禅”又称禅修、静坐、打坐,它是佛教中的一种基本修炼方式,最早由古人的散坐和跪坐演化发展而来。
&  我国传统的静坐养生功法,实际最早可追溯到五千年前的黄帝时代。
&  据《庄子》一书记载,黄帝曾向名叫广成子的人询问学习长寿之道,广成子说:“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汝形。无劳汝静,乃可长生。目无所视,耳无所闻,心无所知,汝神将守形,形乃长生。”
  以上这段精辟的论述,实则就是在静坐中的真实感受和长生之道。静坐既可养身延寿,又可开慧增智,故佛家的大乘、金刚乘及道家、儒家、瑜伽术对打坐都很重视。
&  《释禅波罗蜜》云:“若欲具足一切诸佛法藏,惟禅为最,如得珠宝,众宝皆获。”
  《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曰:“因息修禅,疾得禅定。”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和马里兰州大学哈里博士经五年研究后说:“冥思静坐可对视力、血压、认识功能的激素水平提高大有好处,另可治疗许多不治之症和心脏病、关节炎等慢性病。”
  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外科医生伯尼&塞格尔也认为:“沉思冥想是松弛思想的行动,可治被视为绝症的艾滋病和癌症。”
  荷兰科学家研究表明:打坐沉思者比其它人致病的可能性低50%,在感染威胁生命的重病方面低87%。
&  另外,科学家还发现,静坐时大脑中出现的大量α波,可很明显的促进一种荷尔蒙激素的增长,从而会使血管扩大和血液畅通,会使人体机构组织细胞进行新陈代谢不可缺少的物质——三磷酸腺甙明显增高,会大大增加人体的免疫功能。
&  据《世界科技译报》报道:美国玛赫里希处置大学,自然医学和预防中心主任罗伯特&施奈德经多年研究后说:“超脱静坐似乎能够恢复身体的自我修复机制和自我平衡的机制,它对神经激素和部分神经系统都起作用,从而有助于缓解心脏病和其它一些疾病的症状……这种技术是一个自然轻松的过程,能使你达到舒适安静的机敏状态。”
  研究人员还说:“如每天静思两次、每次20分钟,这是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有效方法,并可用做传统心脏病治疗的辅助手段。”
  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的科学家们对40名学生进行静坐生理实验观察表明:只要静坐5至10分钟,人的大脑耗氧量就会降低17%,而这个数值相当于深睡7个小时后的变化,同时发现受试者血液中被称为“疲劳素”的乳酸浓度,也在不同程度上有所下降。
久坐必有禅
&  小乘佛教讲:“久坐必有禅。”静坐不但可增长功力及养生疗疾,另外还可以开悟增智、顿悟宇宙人生大道。
&  据新科学家网站近期报道:美国肯塔基大学的科学家发现,如果你一夜没睡,但只要打坐40分钟就可弥补缺觉的不足。
&  研究人员让10位一夜未睡的受试者分别让他们或打坐、或阅读、或聊天、或睡觉,40分钟后又对他们进行“心理动作警觉作业”测试,其实验结果令研究人员震惊。
&  尽管所有的受试者都没有练过冥想打坐,但40分钟后他们马上就能有卓越的表演。而经40分钟小睡后的受试者,则需至少1个小时后才能从朦胧中清醒。而那些聊天的和阅读者,对恢复精力都没有丝毫的帮助,这说明冥想打坐对大脑确实有不可思议的帮助。
&  美国俄亥俄州的某空军基地实验室科研人员,从事大脑研究几十年后发现,人大脑的活动有几种不同的类型,既有8至13HZ的α波、14至25HZ的β波、4至7HZ的θ波、1至3HZ的δ波。当我们大脑处于紧张、情绪激动或亢奋时,往往会出现β波;而当我们处于安静休息的清醒状态下时,在脑中会出现α波;而在极度疲劳或熟睡时,大脑中出现的是δ波;而成年人受到挫折、郁抑及精神病患者和少年儿童,一般大脑中出现的是θ波。
&  美国哈佛大学华莱士教授,在对修炼者做松静时的脑电波测试中发现:人体虚静时,头部前额区和中心区的α波强度会大幅度增加,频率由20HZ以上减慢至8至9HZ。原主要分部在大脑后枕部的α波节律逐渐向前额部位转移,其强度增高了425%至525%。而神经细胞的电活动高度有序化同时发生变动,其程度是不练功的4至5倍。
&  另外,科学家还发现,常期冥想打坐,可增加前额叶脑皮层和右前脑皮层的厚度,而这些区域是控制人注意力和感知能力的地方,许多科学家、作家、发明家等名人的前额叶脑皮层都厚,而且他们的脑电波大部分时间都处于α波频率,这说明坐禅确实能使大脑敏捷并容易产生灵感。
&  《大智度论》曰:“菩萨身虽远离众生心常不舍,静处求定获得实慧以度一切。”
  《昭德新编》中云:“水静极形象明,心静极则智慧生。”
超觉静思是大脑充分发挥机能最高技术
&  根据地球物理学家测定得知,空间电离层与地球共振的休曼波是8至14赫兹,而这个频率与人体打坐入静时的脑电波基本相近,故在物我两忘的空灵境界下打坐会发生人天共振证悟人生大道、宇宙真谛。
&  科学家经实验还证明:通过有序的训练,人体完全可以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大脑电波,而当身体和精神完全处于放松状态时,其记忆力几乎是无穷无尽的,并发现这些人的记忆没有明显的饱和点。
&  发现超导节并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科学家约瑟夫&森曾说:“科学发展到今天,离开了冥思静坐的体验就很难走下去了。”
  许多科学家认为:超觉静思是大脑充分发挥机能最高技术,它能够巧妙地激发大脑的左半球的力量去影响右半球,从而使右脑最大限度地发挥思维能力。
&  综上所论,禅修的作用不仅仅是强身健体、袪病延年、开慧增智,它还对探讨研究功法和人体生命科学的奥秘起着积极的作用,它甚至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及揭开自然界之谜都有着深远的意义和作用。
&  现代科学证明,打坐可以改变脑结构。据报道,美国科学家2005年研究发现,冥想打坐不但可以放松你的精神和安稳你的心灵,还改变你大脑的结构并增进你的智慧。
&  习练过冥想打坐的人都说,打坐使他们精力充沛,有些人表示他们只需要短暂的睡眠即可。
&  虽然许多研究显示,打坐时脑部活动的脑波形式改变了,且神经元自发放电节率会协调一致,但打坐是否真的会起到像睡眠一样使人恢复精力的作用?
&  美国肯塔基大学(UniversityofKentucky)的欧哈尔与同事,通过“心理动作警觉作业”肯定了以上的问题。这是一种公认的测试睡眠缺乏对人思考敏锐度的影响的研究方法。
&  研究人员让受试者盯着计算机屏幕,只要看到一个影像出现就马上按钮。一般情况下,人们会在200-300毫秒内反应,但是一个睡眠缺乏的人则会花很长的时间,甚至有时根本就没意识到影像的出现。
&  欧哈尔等让10个较为疲惫的受试者分别在经过40分钟的睡觉、打坐、阅读或者聊天后做以上的测试。
&  令研究人员震惊的是,尽管所有的受试者都从来没有习练过冥想打坐,但经过40分钟打坐,他们马上就有卓越的表演;而40分钟的小睡后,受试者则需至少1小时才能从朦胧中清醒过来,做出较好的表现;阅读或者聊天对恢复精力没任何帮助。
&  欧哈尔说,在冥想打坐40分钟后受试者每个部份的测验表现都得到了改善。在受试者一个晚上没有睡觉的情况下,冥想打坐带来的效果尤其惊人。科学家们目前还不知道,为何冥想打坐会使人精力充沛,他们正在研究每天花几个小时冥想打坐的人,希望找到答案。
&  麻省总医院(MassachusettsGeneralHospital)的拉若医师及其同事,比较了有1-30年冥想打坐经验和没有打过坐的各15位志愿者的大脑核磁共振图(MRI)。
&  他们发现,冥想打坐真的增加了前额叶脑皮层和右前脑岛等脑皮层区域的厚度,而这些区域是控制人的注意力和感知能力的地方。
&  以前的研究曾显示,一些著名的音乐家、运动员和语言学家的这些脑皮层区域都有增厚。拉若与欧哈尔都在2005年11月美国首府华盛顿的神经科学会年度会议上,分别报告了自己的研究。
&  值得一提的是,现代科学家对这三种状态下的脑波的研究,同样揭示了相通的很多道理。
&  β波(14HZ以上)人清醒时大部份时间处于β波为优势波的状态。随着β波的增加,身体逐渐呈紧张状态,因而削减了体内免疫系统能力,此时人的能量消耗加剧,容易疲倦,若不充分休息,容易堆积压力。适当的β波对注意力提升以及认知行为的发展有积极作用。
&  θ波(4~8HZ)θ波为优势波时,人的意识处于半醒半睡的入梦状态,身体深沉放松,对于外界的信息呈现高度的受暗示状态,即被催眠状态。
&  θ波对于触发深沉记忆、增加灵感、提高创造力、强化长期记忆等帮助极大,所以θ波被称为“通往记忆与学习的闸门”。
&  δ波(0.4~4HZ)δ波为优势波时,为深度睡眠、无意识状态。人的睡眠品质好坏与δ波有非常直接的关系。δ波睡眠是一种无梦很深沉的睡眠状态,如果在辗转难眠时自己召唤出近似δ波状态,就能很快的摆脱失眠进入深沉睡眠。睡美容觉追求的就是这种时间短但深沉的睡眠。此外,根据科学研究,δ波亦是开发人类直觉雷达系统,以及超能神秘力量的关键。
&  还有一种脑波:α波(8~14HZ)α波为优势波时,人的意识清醒,但身体却是放松的,它提供意识与潜意识的桥梁。松弛状态:与一个人的心情是否平静随和,感觉是否轻松愉快有关;忧虑和紧张会抑制α波,清醒闭目养神时最易出现α波。在这种状态下,身心能量耗费最少,相对的脑部获得的能量较高,运作就会更加快速、顺畅、灵感及直觉敏锐。α波是人们学习与思考的最佳脑波状态。从脑电波研究中可发现静坐练习者在入静时α波明显增加,功力越高者α波和θ波电压越高,脑电波同步协调性也越佳,脑波电压增高及协调是表示人脑内这“小宇宙”内能量增大及发生了质的变化,脑内较多神经细胞网络被驳通,也表示平时受外界影响混乱了的意识转化成清晰愉快意识状态,忧虑和紧张的意识减轻。
&  可见在脑波α状态时意识与潜意识之间闸门开着,身体感觉意识层面的“短暂记忆”容易和潜意识沟通。
打坐与科学殊途同归
&科学家特斯拉(Tesla)与打坐
&一位开悟大师以英文讲于泰国曼谷
  西方有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名字叫特斯拉(Tesla),他在科学上所证实的结果,和我们打坐时所体验的一样,是一种真正的“空”,也有人称它是“上帝”、“天国”、“佛性”、“能量”或“量子论”……等等,不管怎么称呼,这种“空”都是确实存在的。
&  当我们打坐时,我们放下一切,进入这个“空”——也就是万物的本质,然后从“空”中化“有”,它会流入我们内边,使我们变得更好、更聪颖,而这也正是特斯拉研究的目的。
&  这种“空”由内边而来,是万物的根源,也是你我的来处,不过既然我们已经构成了这个形体,也不妨好好享受一下。
&  特斯拉及很多科学家已经证实,万物并不像一般人想象的以固态方式存在。佛陀也证明我们的肉体只是幻觉。这些说法一点也不神秘,而且非常科学。
&  当我们往内边观察时,会发现什么都没有,没有身体、没有物质,只存在一个真实的世界、一种真实的能量,那就是我们的源头。只要我们不把自己当成这个肉体,就可以明白那里才是我们的来处;那种真正的能量才是万物的源头,而特斯拉也是这么说。
&  如果我们能与这种真正的“空”、真正的“有”沟通,把它分离出来,就能够充分利用它来创造万物,用这种能量来使汽车、飞机运转,而且完全免费,不需要用到石油,更不会滥用世界资源。
&  也许将来会有更多科学家证实打坐禅定是确有其事,他们用科学方式从“空”化“有”,而我们则用自己的肉体及头脑,从打坐中获得这种能量,了解自己来自那里,以后也将回到那里,并了解自己的本质并不是这个肉体。
&  我们必须用这种科学的解释,来澄清修行上的神秘之处。事实上,这些东西一点也不神秘。
美国医院和学校的新宠儿:打坐冥想
&  打坐曾经被视为是一个深奥、神秘的追求,而如今在美国社会已成为主流。根据2007年美国政府一份调查发现,美国打坐人口超过二千万,也就是每11人中就有一人在过去有打坐的经验。
&  越来越多的医学中心也开始教导病患打坐冥想以减轻疼痛和压力。在各诊所和医院,各式的冥想课程有二百多种,多数都是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个心像、一个声音或者自己的呼吸上。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很简单,但是这种做法的确起作用。
&  一些基金会也与学校合作,提供课程让学生在校园练习打坐冥想。小学的老师说,教儿童打坐可使他们安定下来,同时能够延长注意力持续的时间、增加专注、增进记忆力。
  社会对打坐在接受程度上的巨大转变,促使科学界加快研究冥想的好处:
减轻压力预防疾病
&  一些科学研究证明,打坐的确可以缓解疼痛、改善专注力和免疫功能、降低血压、抑制焦虑和失眠,甚至可能有助于防止抑郁症。
&重塑大脑功能与构造
&  借助先进的大脑扫瞄技术,科学家已经开始证明,打坐能直接影响大脑的功能与构造。以脑部扫瞄研究长期打坐的人,对照另一组从未打坐者,发现长期打坐的人其大脑中主宰专注、身体内部感觉敏锐度的区域增厚了。这些人会警觉到自己愤怒或忐忑不安时引起的肌肉紧绷。
&  今年5月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发现,打坐的人大脑中负责注意力与调节情绪的部份,其容积较大,而且大脑灰白质较多,可以提高智力功能。此外,大脑皮质有一块区域会随着年纪老迈而自然变稀薄,而打坐可以减缓变化的速度。
&  此外,大脑皮质有一块区域会随着年纪老迈而自然变稀薄,而打坐可以减缓变化的速度。
促进脑部活化增强抗体
&  威斯康辛大学的神经学家理查德戴维森说,他的研究发现,即使是打坐新手,其大脑中对人类有益的区域也有更多的活化作用。这些区域越活化,身体对流感疫苗的抗体反应更大,更能增强疫苗的保护作用。藉由改变大脑,打坐影响了许多生物过程。
&  随着研究的不断扩大,科学家解开了更多围绕着打坐冥想的谜团。而对于那些长期打坐的人,其效益早已不证自明。35岁的俄亥俄州众议员提姆瑞安每天离家前至少打坐45分钟,因为国会山庄喧腾的议事让他非得养精蓄锐才能泰然自若地应对。
&  他表示,打坐帮助他维持思绪清明,注意力更集中,使他能成为一个更好的听众,并能迅速作出具洞察力的分析。
&  他说,我比过去更醒觉,也更享受我的生活。
&  对于“打坐”大家应该并不陌生,也知道是想要静心或修行的人采用的方式。但是打坐到底有什么效果呢?
&  英国广播公司BBC在2002年3月,报导了美国宾州大学医学中心放射医学系的纽伯格(AndrewNewberg)博士,利用现代影像技术研究打坐冥想的结果。
冥想打坐进入忘我时空
&  纽伯格博士比较了西藏喇嘛在打坐中及打坐后,大脑皮层活动部位的变化。
&  他利用一种叫作正电子断层扫描(SPECT)的技术,通过比较喇嘛在打坐入定和出定后的大脑局部血流断层显像,观察大脑局部血流量的变化,从而推断打坐入定时大脑哪些部位活动增强,哪些部位活动减弱,来了解打坐冥想时大脑皮层的活动情况。
&  研究发现,打坐入定时大脑的额叶,也就是大脑的前部活动增强,但大脑的枕叶,即大脑的后部活动减弱。
&  纽伯格博士解释:“通常在人们集中注意在某一特定事物时,大脑的前部活动增强,同时,大脑的后部活动会明显减弱,这个部位一般被认为是在方向感、立体感等方面起作用。这些结果可以说明为何人们在冥想打坐中,通常有忘我及失去时间、空间的感觉,这正是实验中所观察到的。”
精神空宁身心自在安定
&  纽伯格博士谈到,自己从儿时起就一直在思考关于现实、真理和神的问题,这些思考也引导他日后利用神经科学及大脑影像技术的专长,进行大脑、心灵和宗教修习之间关系的研究,这些研究有助于了解宗教修习对心理和生理健康的影响。
&  他谈到研究发现健康与心理有直接的关系,且显示打坐能帮助降低血压,减慢心率,减少焦虑和减轻抑郁,他也认为对物质世界和人类内在世界的研究,对人类来说是同样有益处的。
&  纽伯格博士还发现到一个特别的现象。他在研究中发现,当人们在打坐时会感受到“精神心理”方面的神奇体验,而这种精神上感触到的体验,远比日常生活中所感触的事物,要来得更真实。
&  这也说明,人们在精神心理方面所经历的体验,可能比我们日常用感官所感受到的,感触更为强烈且更清晰,更具有真实感。
——摘自“智慧教育文化”
=======================
莫言出席世界佛教论坛:内心有戒律,行为才会有约束
19:19:23 发布:妙定莲心 人气:396
&&&&&&&&&&&&&&&&&&&&&
莫言和理查德&罗伯茨(RichardJohnRoberts)出席第四届世界佛教论坛
  10月25日上午,两位诺贝尔奖得主——莫言和理查德&罗伯茨(RichardJohnRoberts),相聚在无锡。他们受邀出席了第四届世界佛教论坛一个主题为“生命的相遇”电视分论坛。
  前者是我国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后者是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得主,他也是个无神论者。那么,在这两个人眼里,佛教分别意味着什么呢?
  澎湃新闻记者在现场旁听了两人的交流分享活动。两位诺贝尔得主分别从“获得诺贝尔奖后的感受以及自己人生的变化”谈起,谈到了“命运”、“信仰”等话题。
  佛教其实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10月25日上午9时,当一身黑色西装的莫言出现在无锡梵宫的相应堂时,引起了一阵不小的骚动。
  现场不少听会人员蜂拥而上,拿着相机冲到莫言面前一阵猛拍。入座后,不少观众仍然不愿离开,使得现场主持人白岩松不得不说,“到这里是来听论坛的,如果您是来拍照的,请拍完照从后门离开。”话音落下,现场仍有观众拿着手机开着闪光灯拍个不停,一直到保安制止才结束了拍照。
  据了解,该场论坛通过阐发“真、善、美”的人类主题,探讨诺贝尔奖与佛教的相遇。
  当白岩松向莫言抛出“听到(世界佛教论坛)组委会对您的邀请,您的第一反应是什么”的问题时,莫言的回答让所有人都颇为诧异。
  “我的第一反应是‘我不去’、‘我不去’。”莫言说,“当时想到在这个论坛上汇集了来自世界多个国家的高僧大德们,和有很多对佛学有深入研究的专家们、教授们,我觉得我是一个写小说的、搞文学的,到这个论坛上来等于是登台献丑。”
  莫言说,后来,“有关部门找到我们领导”,领导批示“必须去”,然后他才说“一定去”。
  在参加了10月24日的晚宴后,莫言表示,对于参加此次论坛,的确给他一个开阔眼界的机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晚上睡觉大喊大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