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中哪些是写实中秋的诗句句

凉州词(王昌龄)中写实的句子是?_百度知道
凉州词(王昌龄)中写实的句子是?
我有更好的答案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采纳率:37%
一片孤城万仞山。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凉州词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最写实科幻游戏,人生的后悔是最美的一首诗最写实科幻游戏,人生的后悔是最美的一首诗游戏导师百家号你不会说「阴尸路」是真实故事,但里面赤裸裸的人性冲突,却又比任何新闻媒体还要真实。(有兴趣的话,可以看看我的游戏心得:「The Walking Dead阴尸路游戏心得,一场正义的思辨之旅」)「奇妙人生( Life Is Strange )」这款2015 年推出的冒险游戏,同样如此。你不会说游戏里时空倒转的能力很真实,但主角拥有超能力却又和我们一样每每为了选择而后悔的模样,却又像极了我们每个人,以及在我们心中那回首逝去青春、咏叹不可逆人生的讴歌。我其实完成「奇妙人生( Life Is Strange )」这款游戏已经有一年的时间了,那时候第一时间没写游戏心得,后来也就搁下。但很奇妙的是,生活中许多让人懊悔的时刻,总让我想起这个游戏,然后获得一点点心灵救赎,真的很奇妙。于是决定,慢慢地来把这款2015 年的老游戏,写下一篇心得分享。人生很难做出最佳玩法的选择,所以我们常常对游戏有一种「最佳玩法」的期待。或许你也这么玩过游戏,玩到一半,发现自己有失误,于是立刻读档重来,下一次想办法用最佳的选择再过一遍。这也是游戏美好之处,因为现实世界没办法让你读档重来,选择做了,要嘛后悔,要嘛接受。而「奇妙人生」最奇妙之处,就在于它看似比其他游戏有更多重新选择的能力,都能时光倒转了,还有什么选择不能重来的?「奇妙人生( Life Is Strange )」描述主角拥有时光倒转的能力,当她发现自己做错时,可以倒转时空,重新再选择一遍。于是从挽救被枪杀的朋友开始,主角在她的校园、小镇中开始了一系列倒转选择的冒险。但玩到结局,你会发现他比任何游戏都要「写实」。因为,就算你读档重来,也不代表你就能因为不同的选择,得出最好的结果。事实上,你所设想的完美选择是不存在的,因此你依然要后悔。这正是奇妙人生最奇妙之处,一个最强调重新选择的科幻游戏,却又最看透人生选择之不完美。她「很故意的」让玩家一开始沉浸在不断重新选择最佳结果的游戏里,充满兴奋,但到头来,在时间的长河、在群体大环境中,因为变因太多(当然也可以说是蝴蝶效应),你终将发现,就算是你自己做出自以为的最佳选择,也不必然可以控制结局。「奇妙人生( Life Is Strange )」的最后,怀着跟游戏玩家一样,误以为自己可以用完美选择改变人生的主角,最终发现,自己只能在两个不完美选择中,选择一个自己必须承担的后悔。这种超现实与真实间制造冲突的氛围,不只在剧情内容上,也在游戏的方方面面体现了这样的风格。像是虽然是超能力主题,但游戏并没有要你去拯救世界,主角就只是一个小镇里的学生,她的烦恼也就是在朋友、家人、爱情、友情上打转,故事围绕着我们身边会看到的校园霸凌、青少年烦恼打转。虽然反转时空超现实,但发生的故事却都是真实可能发生的故事。而故事里的人物描写也都非常立体,个性生动,并且很多人物都会有不同心境上的转折,就像我们身边会遇到的人物一样。而不像是超能力或科幻故事里那种扁平人物。游戏本身的美术和配乐也十分下工夫,用素描美术的风格绘制了许多美国校园的次文化符号,搭配了流行的歌曲风格。每一个细节,都希望这个超现实故事,可以贴近你我真实的情绪与身边的事件。于是「奇妙人生( Life Is Strange )」的寓意就很清楚了:那些也曾经发生在我们身上,令人懊悔的真实故事,那些友情的选择、爱情的结果,如果给我一个重新选择的能力,我就能不后悔自己的人生吗?说到这句话,就有点像我之前写的「去月球」这款经典游戏的评析:To the Moon繁中版登陆手机,经典说故事型RPG无剧透评析。或许,你对待人生,就像游戏玩家对待游戏一样,曾以为自己做不出最佳选择,是因为还不知道结果。所以当你先经历一遍,预知结果后,你就误以为自己可以做出最佳选择了吗?但知道结果又如何?因为真实人生的奇妙,远胜于游戏,就像一只蝴蝶翻翻翅膀,就可能引起远方的暴风,这不是因果,而是世界之大,连锁反应最终超乎我们个人可以控制。于是我们虽然做出选择,但事实上我们无法控制结局。但是,我们仍然必须做出选择,就像「奇妙人生( Life Is Strange )」里即使知道每一个选择都有牺牲,但不得不做出选择,因为这就是时间,这也是人生。那么,面对这样一个奇妙又无奈的人生,你要拿人生怎么办才好呢?我很喜欢「奇妙人生( Life Is Strange )」中间章节的一个桥段,主角因为使用太多次时间倒转,导致她暂时失去了这个超能力,偏偏这时候,有一个同学面临生死关头,正需要主角的超能力来拯救她。但是这个当下,选择再也不能反悔,每走一步都不能倒转,不能再像之前一样便宜行事了。于是游戏玩家和主角同时进入一种心情,要谨慎判断当下的各种可能性,仔细探寻自己的真心,并且深刻觉悟到每一个选择的风险,然后在紧迫的时间下,做出一个让自己不能再后悔的选择。那一个时刻,我们了解到选择的沉重,但也了解到选择的责任,我们鼓起了选择的勇气,或许无法预知结局,但我们可以让这个选择本身没有后悔。在游戏的中段,带入一段这样的剧情转折,可以说是「奇妙人生( Life Is Strange )」非常成功的剧情设计之一,也为未来的结局留下思想上的伏笔。有人说「奇妙人生( Life Is Strange )」是一个关于蝴蝶效应的科幻游戏,但我觉得这其实是一个关于人生那不可逆的选择的哲学游戏。她用最奇幻的外衣,包装一个真实而深刻的人生主题。最后你会发现,那些我人生中的后悔,正是我的「选择」的结果,纪念了我人生中各种做出抉择的时刻,也代表了我是一个有所选择的人,因为有选择,所以有牺牲,有后悔,但也有收获。我没办法决定结局是不是让人后悔,但我可以决定「选择的当下」没有后悔,是我的勇气、判断的结果,那么,任何人生中的后悔与不完美,回头来看,也不过就是由一个一个最美的选择所连接成的一首人生之诗。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游戏导师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分享游戏资讯,大神操作技巧。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21被浏览7,092分享邀请回答1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6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写诗写实_中华文本库
第1页/共2页
其实,我不是天生喜欢写作的人。上小学的时候,最害怕写作文。不知如何写起。后来,爸爸让我每个礼拜写一篇作文来训练提高。那段时间还是绞尽脑汁的,没灵感的硬撑着。不知道后来怎样的转变,我突兀的喜欢上了写文章。也许是安静的性格使然。很宅的在家,写写画画,就成了爱好吧。
说来,我并不喜欢被命题的作文。想每个衷于文字的人都是衷于写心的。生活中种种境遇,境遇中的感触,自然的在心底沉淀,于是发之文字,酵出深刻。我在想:是不是安静的人,愈喜欢写触动心扉的灵光。如果说,在人的一生中,每个人说话的总和一定。那么,是不是嘴上说的少,笔下就写的多了呢。敏感的心,总伤于说这世界的疮痍,而流露在文字的思路里,即使晦涩。
诗不知不觉的走进笔下。翻开原来写的那么多诗歌,我竟看不懂。说来可笑。文字之中,估摸着是某种心情,却道不明。我试图回忆诗里的自己,依旧如此模糊,辨别不请。青春、校园,最青涩的诗篇,也是最迷茫、最空虚的诗篇。满满的内容,给我的不是丰富,而是重复。重复故事,重复受伤之后又受同样的伤害。断断续续的情节终究没有结局,却幻想种种结局,最后流落天涯两端,淡了感动,冷了心扉。还好是诗,我看不出具体的痛,在朦胧中想想便罢,不至于触目惊心。
高中毕业是个分水岭。上了大学,我好长一段时间不想写作。说来出门在外,应该感触更多的。也许,是腻了写伤伤情节。说好的看书写作,却怎么也安不下心来。我也在问自己:我浮躁了么?我想没有。生活中,除了写作,还有许多事要做。活得洒脱了,写出来的文字失去了触感。
不想写诗了,诗里的浪漫愈加和我的生活轨迹背道而驰。不过,倒还是欣赏清丽的诗歌。想写些大白话,都听得懂的语言。无需细细揣摩,你看得懂就证明了我写的实在。务实主义,在我心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受众能明白我的话是我最大的追求。也
第1页/共2页
寻找更多 ""古典诗词中写实的象喻性
我的图书馆
古典诗词中写实的象喻性
古典诗词中写实的象喻性
&&& 今天在这里讲杜甫诗,唤起了我很多三四十年前往事的回忆。30多年前我在台湾大学讲过杜甫诗。那时候我讲得很热情,同学的反映也很热烈。许多人对杜甫的诗和他这个人的深厚博大的忠爱之情都很感动。可是现在,还不是说只有在香港,也包括在台湾,在大陆,甚至在美国和加拿大,我发现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杜甫实在是一个并不容易讲,也并不受欢迎的题目。我用西方的理论,用双重的性别,来讲《花间集》的美女与爱情的小词,大家觉得很新异,很感兴趣,但对杜甫则没有多大兴趣。因为,很多同学认为杜甫完全是写实,完全是正统,而且他的思想观念完全是属于中国伦理的旧文化旧道德的,太传统太保守了,没有什么新的东西,不能够引起什么新的感动和新的联想。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 我在很多年前出版的《杜甫秋兴八首集说》的前言中就曾说过,杜甫是一个集大成的诗人,在他多方面的伟大成就之中最值得注意的,是他继承传统而又能突破传统的一种健全与博大的创造精神。在那篇文章中,我曾经就杜甫在七言律诗的演进中所起的作用讨论了杜诗句法的突破传统和杜诗意象的超越现实。在那篇文章中我还曾说:如果中国的诗歌能从杜甫所开拓出的途径发展下去的话,那么必当早已有了另一种近于现代意象化的成就,然而自宋以来中国的旧诗却并未于此途径上更有所拓进,这是很可惜的。
&&& 有一位台湾的小说家王文兴教授,他最近给我写了一封信,提出来要和我进行一次关于杜甫诗的座谈。他所选的题目是杜甫的《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为什么选这首诗?因为这首诗是白话的。胡适之先生写过一本《白话文学史》,当然大家都知道,胡适先生是提倡白话文学的,在那本《白话文学史》里边他也非常赞美杜甫的《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这首诗。而与此同时,胡适先生还批评杜甫的《秋兴》诸诗,说它们是“难懂的诗谜”。而我呢?我这个人观念是比较开放的,我讲的是古典诗,但是我也欣赏白话诗,包括现代诗和朦胧诗,我还给台湾的一位写新诗的诗人周梦蝶先生写过序言。因为我以为,文学作品之美恶,价值之高低,原不在于其浅白或深晦,而在于其所欲表达之内容与其所用以表达之文字是否能配合得完美而适当。诗歌批评是不应该以“白”与“晦”做标准的。一味求“白”的结果固不免意尽于言略无余味,而一味求“晦”亦未免成为一种病态。
&&& 杜甫这个人的在语言上的成就其实是多方面的。他可以用农夫的浅白的语言,他也可以用文人的典雅的语言。在《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那首诗中,他既然写一个老农夫,就完全用白话来描写那个老农夫的言语和动作,写得很生动。但是我们看他的《秋兴八首》,在那一组诗里,他不但用的是非常典雅的语言,而且在文法上有颠倒错综之处。他可以写出来“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那样的句子,这我们在讲诗歌吟诵传统的时候已经提到过。那是杜甫在七律语言上的发展和突破。可是胡适的《白话文学史》批评杜甫的《秋兴》,说这两句就是不通。因为你想,“啄”是用嘴去啄,香稻没有嘴,怎么可以啄呢?碧梧是树,它又不是一只鸟,怎么可以“栖”呢?应该倒过去,应该是“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这样文法才通。不过你要知道,这样一来文法虽然通了,但意思上却有了微妙的变化,变成了完全的写实。而杜甫本意所要写的,却是香稻之多,多到不但人吃不了,连鹦鹉都吃不了;碧梧之美,不但引得凤凰来栖落,而且凤凰还要终老在这碧绿的梧桐树枝上再也不离开。由此可见,这两句本意不是要写鹦鹉和凤凰,而是要写香稻和碧梧——其实也不是要写香稻和碧梧,而是要写开元天宝年间那太平的“盛世”。由此可知,杜甫在写实中所把握的,并不仅仅是一种对现实描写的“真实”。
我们今天讲的这个题目,是《杜甫诗在写实中的象喻性》。但我先要声明一点:我现在所说的这个“象喻”,不是我在讲《诗经》的“赋比兴”时所举出来的西方在阐述形象与情意之关系时那八个名词中的symbol(象征)或allegory(寓托)。西方在概念的划分上是非常清楚的。像“十字架”代表基督,红色的枫叶代表加拿大,那是“象征”。而如果把一种理念寄托在某一事物中,如南宋王沂孙的咏物诗中往往寓有故国之思,那是“寓托”。而我现在所用的这个“象喻”,所指的不是西方词语的那个狭义的“symbol”和“allegory”。我所说的是我们中国诗歌里边的情意与形象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诗人的内心与外物之间的关系。我们中国的文化传统是很微妙的。古人说心神相遇,我们用我们的心灵和精神去体会万物,而不是用我们的身体和我们的官能。是所谓“以神行”,是你的精神在运行。所以我们中国的诗学家在讲到诗的时候有这样的话,王夫之的《姜斋诗话》上说:“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哀乐之触,荣悴之迎,互藏其宅。”他说,人内心的情意和外在的景物有在心、在物的分别——那我们上次讲赋比兴的时候也曾经说过了,说所谓“兴”是见物起兴,是由外物而引起你内心的感动;“比”是由心及物,是你先有内心的一种情意,然后才用外界的物象来做比喻。所以这“情”与“景”在观念上是可以分别为“在心”和“在物”的。但情景虽然有在心在物之分,可是当你真正写作的时候,是景生情,情生景,情与景相生。“哀乐之触”,是说你的悲哀和你的喜乐之被触动,它是因为什么而感发出来的?“荣悴之迎”,是说草木的繁荣和草木的枯萎凋零,那外物的荣悴是怎样来到你面前的?他说那是“互藏其宅”,就是像老子所说的,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当你在诗歌里边写到草木之荣悴的时候,你表面上写的是物,但是里边有你内心的情意;而当你在写你的情意的时候,你也把你的情意寄托在景物之上了。黄宗羲的《景州诗集序》说:“诗人萃天地之清气,以月露风云花鸟为其性情。其景与意不可分也。”诗人的感情,根本就是可以与外物的草木风雨打成一片的,不可能在感情与外物之间做截然的划分。杜甫写诗的一个特色,就是真正把他内心的情意投注进去。他以表现他内心的情意为主,而不是很死板地刻画描写外物。即以“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这两句而言,“鹦鹉”与“香稻”这两个词的声调都是“平仄”,“凤凰”与“碧梧”这两个词的声调都是“仄平”,颠倒过来完全可以,并没有平仄声调的错误。那么杜甫为什么放着通顺的语言不说,而一定要把它倒过去说?这就涉及王国维所说的那种“造境”了。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我们普通说造境,即那个景物不是一个现实的景物而是诗人想像出来的景物。就像王国维所写的《蝶恋花》词说:“忆挂孤帆东海畔。咫尺神山,海上年年见。几度天风吹棹转。望中楼阁阴晴变。”他说东海上有一个神山似乎很近,年年都可以看见。有一次我就挂起船帆出海去追寻。可是当我历尽艰辛快到那个岛上的时候,忽然间我就发现它的景色完全变了,变得如此阴暗如此悲惨,不再像我从远方所看到的那么晴朗那么美好了。那海上的神山,当然是造境,王国维说他要挂帆到东海上去寻找神山那也是造境。这就是“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其实不只诗歌,小说也是如此。犹太籍德国小说家卡夫卡在《变形记》中写一个人变成一只大甲虫,那当然也是造境。哪有一个人变成一只大甲虫这种事情?这是荒诞,是不可能的。可是你看卡夫卡的故事虽然这么荒诞,但他写那个人早晨起来不能翻身的感觉,他写那个人躲在墙角上被他妹妹用一个苹果打中的感觉,这种种事情都是现实生活中确实有的。这也是“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不过,我们现在所重点要讲的还不是“造境”。像王国维是喜欢写一些哲理之中的想像的境界,像卡夫卡是喜欢写他假想之中对人生的一种体验,所以他们都是喜欢“造境”的人,是“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但杜甫不是,杜甫是一个喜欢写现实的人,因此我们今天所要讲的,其实乃是杜甫的“大诗人所写之境必邻于理想”。也就是说,杜诗中所写的现实,其实都不是单纯的现实,其中都包含有他的理想。
&人对于外界景物的认识,可以分成几个不同的层次。第一个是感知的层次,例如我看到春花开了,我看到秋叶落了,那完全是一种感官的感受。第二个是感动的层次,是可以触动你的感情。例如陆游有一首怀念他妻子的诗说:“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棉。此身行作稽山土,独吊遗踪一泫然。”这首诗我们读了会被它感动,但这只是为陆游本人的爱情悲剧而感动,它不能够引起我们更多更远的联想。第三个是感发的层次,是在感知、感动之后还能够引发一种联想,引起一种生生不已的生命。我现在讲杜甫的一首诗来说明这第三个层次。杜甫写过很多首曲江的诗,其中有《曲江二首》写到曲江江边春天的景色。我们看《曲江二首》中的第二首:
&&&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向江头尽醉归。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 这里边写到在花丛中穿飞的蝴蝶,写到在水面上点水的蜻蜓。这不是景色的描写吗?杜诗有很多注本,其中有一本是仇兆鳌的《杜诗详注》。在《杜诗详注》里边就引了宋人叶梦得对“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这两句的批评,说这两句虽然描写很细致,但“读之浑然”,“不碍气格超胜”,说倘若“使晚唐人为之,便涉‘鱼跃练川抛玉尺,莺穿丝柳织金梭’矣”。同样是景物的描写,晚唐人的那两句为什么就不好?杜甫的这两句为什么就好?因为,“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这两句不仅仅是感官的感知,它结合有杜甫精神上心灵中很多很多的东西在里边。而这些东西,不是简简单单几句话就能够说明白的。杜甫之所以难讲,是因为讲杜甫有很多东西必须从头说起。我当年在台大讲杜甫,那是一年的课,可以写一本杜甫的专书。我从杜甫的家世、杜甫的生平一直说下来,大家就对杜甫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从而也就对杜甫的诗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而现在用这么短的时间来说杜甫,真是从何说起,应该讲的太多了。清人的诗话里就说过,说读杜甫诗“十首以下难入”——你至少要读十首,否则根本不能够读进去。而读李白的诗,是“百首以上易厌”——读得太多了就发现李白的诗怎么老是这个样子啊?所以,你要懂得杜甫诗的好处,没有别的办法,你一定要多读而且要结合他的生平来读。
杜甫的家世,他自己说从他的远祖杜预以来一直是“奉儒守官”。也就是说他们家一直尊奉的是儒家传统,一直是为朝廷服务的。他的远祖,晋朝时代的杜预,曾经以功业被封为当阳侯,而且杜预著有《左传集解》,既有事功又有著作。杜甫的曾祖杜依艺、祖父杜审言、父亲杜闲,都是奉儒守官之人。而杜甫也在诗中写过他自己的志意,他说:“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杜陵在长安附近,那里是杜甫的祖先住过的地方。杜甫在唐玄宗开元23年参加过一次考试,没有考上,因此他自称布衣。他的祖上奉儒守官,可是他却没有朝廷的功名,是个布衣的一介平民,所以说“老大意转拙”。——古代的“士”与现代的知识分子在概念上已经不同了。现在的知识分子可以学文也可以学理,还可以学工,学电脑,学种种不同的专业,社会上有许许多多的职业可供选择。可是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是做什么的?孔子说,“士当以天下为己任”。古代的士人读了书只有参加科考出仕做官,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他们唯一的出路。他们从小受的就是这种教育,所以从小就只有这样的志向。但杜甫说,“许身一何愚”。什么是“许身”?韦庄写过一首小词:“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这是说一个女子出去游春,看到游春路上的许多年轻人,她说,这些年轻人中有哪一个是真正风流多才的?如果真的有这样一个人,我愿意许身嫁给他,一生一世就永远跟随他了。在古代,一个女子如果不结婚就等于没有完成她自己,女子是一定要许身的。许身者,就是“将身嫁与一生休”,把一生一世都交托给一个男子。而杜甫也要“许身”,他许身许给谁了?是“窃比稷与契”。窃是私下,杜甫说我私心自比的是要做稷和契。“稷”是后稷,后稷在舜的时候教人民稼穑,使得天下每一个人都可以吃饱。“契”也是舜的大臣,是掌管民治的,他使天下每一个人都能够安居乐业。杜甫在另外一首诗里还说过,他要“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我要使我的国君能够成为尧舜那样贤圣的国君;我要使现在这种败坏的世风转变,恢复当初的淳良和美好。可是,杜甫参加科举考试没有考上。到他40岁的时候,他就非常焦虑。因为《论语》上说过:“后生可畏。”又说:“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年轻人是前途无限的,可是如果你已经活了四五十岁还没有一点点成就,那就难以有成了。所以,杜甫在他40岁那一年过年的除夕夜就写了两句诗说:“四十明朝过,飞腾暮景斜。”这杜甫诗真是写得好!人应该三十而立啊,到四十岁就应该有所完成了。杜甫说我“四十明朝过”,就算我再有飞腾的才华,再有飞腾的理想,也是暮景西斜了。杜甫到40岁连一个进士还没有考上,他的致君尧舜的、窃比稷契的那一份理想,怎么样才能够实现?怎么样才能够完成?
所以杜甫就怎么样?说到这里我先说说孔子,因为杜甫是儒家的嘛!我们上一次讲诗歌吟诵,说是在中国古代周朝的时候,列国之间在聘问和朝会时都是要吟诗的。我吟一首诗,你吟一首诗,都是以诗歌相问答。孔子的学生跟孔子谈话有的时候也非常妙,虽然不吟诗,但都是用的比喻,用得非常好,也有一种诗的韵味。有一天孔子的学生子贡就去问孔子了,说:“有美玉于斯,韞匵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如果有一块美玉在这里,你是把它放在一个盒子里面藏起来呢?还是等到一个好价钱就把它卖出去?这子贡他要问孔子什么?他要问的其实是:老师你要不要出去做官啊?如果有人找你出去做官你做不做呢?你想,这些话都不好直接说出来,所以他就用这种诗的语言。孔子这个老师也很妙,他回答说:“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就是说:要买掉啊!要买掉啊!我就是等人出个好价钱去买掉的嘛!那么,怎么去卖呢?现在有很多年轻人想要出名,不是就要包装自己吗?也就是台湾所说的,先打出一个知名度来。杜甫当然也有杜甫的办法。在天宝十载的时候,唐玄宗举行了祭祀太清宫、太庙和南郊的三次典礼。杜甫就上了《三大礼赋》,其目的当然是要引起皇帝的注意。我们知道,“赋”这个题材是最适于歌功颂德的。杜甫在那三篇赋中对国家歌功颂德一番,皇帝一看当然高兴,于是就让杜甫去“待制集贤院”,并且“命宰相试文章”。这件事,杜甫始终记在心上。后来杜甫一生漂泊流离,老死在路途之中,当他老年流落贫困的时候,还曾经有几句诗写到当年的际遇说:“集贤学士如堵墙,观我落笔中书堂。往时文采动人主,此日饥寒趋路旁。”(《莫相疑行》)他说那时候皇帝亲自给我杜甫一次特别的考试,在中书堂有那么多集贤院的学士都包围在我的周围看我写文章。想当年我的文章辞采是曾经感动了天子的,可是今天我却不能为世所用,而且饥寒交迫。——杜甫的一生经常处于饥寒交迫之中,像他从秦州到同谷,从同谷到成都的时候,曾经在冬天的冰雪寒风中到山上去挖黄独的根来充饥:“长鑱长鑱白木柄,我生托子以为命。黄独无苗山雪盛,短衣数挽不掩胫。此时与子空归来,男呻女吟四壁静。”(《同谷七歌》)满山大雪,穿着连小腿都盖不上的破旧百结的短衣,在山上挖了一天什么食物都没挖到,拿着长鑱回到家里,对妻子无话可说,只能静静地听孩子们饥饿的呻吟声。杜甫是经历过这种生活的。他的一生都记录在他的诗里,要了解杜诗只读一两首远远不够。我现在只能对杜甫做简单的介绍,大家回去还是要多看杜甫的诗。
馆藏&27829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秋节的诗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