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人推荐总裁爹地超给力 免费的足球总监

编者注:本文由夏尔足球特约作者@我不是桑德&撰写,讲述了一支来自英格兰第八级别联赛的球队&Bamber Bridge 是如何在网上被东欧小国马其顿的球迷所捧红的,@我不是桑德&在现场观看&Bamber Bridge 比赛之后,回去才发现这个球队 Facebook 上挤满了马其顿的球迷,很有意思,但却让人觉得不可思议,是什么因素驱动他们会去在乎一个英格兰第八级别联赛的球队呢?
你能想象一支来自英格兰第八级别联赛的球队会有一群死忠的马其顿球迷吗?答案是肯定的。
事情是这样,三月初,由于功课需要,我被组员安排报道 Bamber Bridge,这是一支位于兰开夏普雷斯顿附近的小球队,绰号 Brig,目前混迹于英格兰第八级别联赛。而我的任务是要在接下去的一个月里,写他们的比赛前瞻和比赛报告以作为学期末的报纸作业。
为了熟悉球队,浏览官方网站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了这么一条有趣的新闻,标题为“Brig go Viral in Macedonia!!”我被这题目所吸引,随即点开,接着就有了下面这个故事。
一支在地区联赛厮混的球队居然会在马其顿这个东欧小国掀起一阵热潮,球队的 Facebook 点赞人数在两天之内由343瞬间变成1470,而截至到现在,点赞人数已经升为2567,对于这支场均观看人数为100来人左右的球队来说,这堪称一个奇迹。
Bamber Bridge 的主场 Irongate Ground
为什么 Bamber Bridge 会一夜之间在马其顿爆红呢?这还得感谢“足球经理”这款足球游戏,而名为 Christian Rizov 的马其顿大学生却是这场热浪的缔造者,在接受《兰开夏晚邮报》采访时,Rizov 谈到:“我是通过足球经理知道 Bamber Bridge 的,我执教的球队并没有和你们比赛,它只是碰巧出现在我的页面上而已,也许是因为这支球队的名字让人难以忘记,总之它就一直在我的脑海里。”
球队唯一的一面坐席看台
和其它国家大部分的足球迷一样,Rizov 也是常年在论坛上发表帖子,而也正是通过论坛这个媒介,Bamber Bridge 开始在马其顿国内被球迷所知晓。
Rizov说:“在论坛上,让我感到很郁闷的是,当曼联,切尔西,利物浦,阿森纳赢球时没有人会写任何文字,而当这些球队输球时,论坛就会爆满,于是某天我就在论坛上发了这么一条帖子,Bamber Bridge 刚刚2-1战胜了 Wakefield,居然没人提起.”
“没多久,论坛上就有几个会员发现这个帖子很有意思,然后告诉我去看你们的球迷论坛,我照着去做了,同时我也很喜欢你们的 Facebook,突然间,其他人也跟着一股脑地去点赞。”
就这么简单,这支位于普雷斯顿旁的一个小村子,就这样莫名其妙地在马其顿的球迷论坛被人热议着。
Bamber Bridge 的球迷
Rizov 说:“我们计划制作T恤,我们还想组织马其顿全国的球迷一起聚会,当 Bamber Bridge 在 Facebook 的页面上感谢我们时,我们变成了这支球队真正的球迷,其实我们当中大部分都是英超、西甲、德甲球队的球迷,但是现在我们因为 Bamber Bridge 而聚集在了一起。”
这个神奇的故事让 Bamber Bridge 上上下下颇为震惊,主教练 Neil Crowe 表示:“我从来不知道还会发生这一切,这一切美好的不可思议。”媒体部经理 Stefan Willoughby 也是喜出望外,他说:“我简直不敢相信这影响力,我们计划让一些马其顿的球迷来我们主场看球。”
三月初 Bamber Bridge 和兰卡斯特进行的兰开夏德比
而 Bamber Bridge 为了感谢这群马其顿球迷,已经开通网购以方便让 Rizov 和他的小伙伴们购买俱乐部的球衣,单件售价29英镑。
目前,Bamber Bridge 在联赛还有7轮结束的情况下,位列积分榜的第五位,极有可能在下赛季进军英格兰第七级别联赛,而在俱乐部的 Facebook 上,马其顿的球迷们仍然在不断留言点赞为球队加油助威。
编者注:很难想象高地联赛中现在仍然有3支超过100年历史的球队,超过50年历史的更是达到了11支,联赛总共就只有18支球队。英国的非职业足球历来举世闻名,可是我想国内却很少有人真正了解其 non-league 背后的历史和驱动力,更别说苏格兰的各级联赛了,希望我们能够尽量挖掘出相关内容,看看到底是什么在支撑着这个庞大的足球帝国。
苏格兰高地联赛(Scottish Highland Football League)是一个苏格兰北部的联赛,创立于号,已经有了100多年的历史。创立之初,高地联赛共有7支球队参加,一直到它百年诞辰之时,球队数量已经增加到了18支,并一直持续到现在。
但似乎现在高地联赛正面临着一个很大的挑战,随着苏格兰职业联赛制度的即将重组,高地联赛和低地联赛(Lowland League)或都将成为苏格兰超级联赛的牺牲品。新的制度中明确了这两个联赛各自的胜者之间需要先决出一个胜者,才能和苏超的最后一名再次争夺升超的名额。
高地联赛主席在官网上也表达了对此次制度重组的担忧,他认为认为想要冲乙的球队都应该在财务上达到一定的标准,以显示它们在升超时能够承担巨大的开支。同时他也很担心其他分支联赛中的一些球队可能面临倒闭的困境。
我能够理解他的意思,在英格兰,近年来我们已经有&Chester City 和 Rushden & Diamonds 这样的前车之鉴,虽然我并不确定它们的消失和它们想要冲乙有直接关系,直觉告诉我原因并不只是这个。没人想要看到一个俱乐部就这样倒闭,更别说一支在这个国家的顶级联赛里的球队了。
但话说回来,任何体育的重点不都是为了想要在更高竞技水平中测试自己的水平么?去年&Niall Slater 曾提出一个类似的驳论,他认为在苏格兰低级别联赛中的很多球队完全没有想要冲击更高级别的欲望,它们只是将重点全部放在如何保证自己球队能够生存下去,自我保护意识很强。
Slater 同时还提到了大多数升级的球队仅仅是因为它们的财务报表和资产状况都不错,比如&Gretna 这只球队,在升到更高级别之后,它的赞助资金开始被挥霍一空,这让它更加快速的倒闭了。类似的资产透资在英国的非联赛足球(non-league)中实在是太常见了。&
号,奈恩郡(Nairn County)vs 亨特利(Huntly),车站公园
所以足球到底是什么?可能我选择的这场比赛竞争性并不是太强,奈恩郡现在处于联赛的第二位,19场比赛已经进了将近70个球,而领头羊布罗拉流浪者(Brora Rangers)在少赛四场的情况下已经进了91个球。而亨特利现在排名13,也比垫底的威廉堡(Fort William)多了24分。不过对于威廉堡来说,近年来它就只赢了一场联赛,外加三场平局,其余全是败北,还平均每场被进4个,这难道还有竞技性可言么?
奈恩郡离因弗内斯(Inverness,苏格兰北部城市)只需要大概15分钟的火车路程,但火车并不是很多。球场距离车站大概需要走五分钟,所以我要么坐早一班火车过去闲晃两个小时,要么等球赛开始前15分钟的下一班。
我选择了后者,而当火车沿着周边雪山重重的铁轨前进时,任何人都会被这样的景色震惊。我也顺利提前到达了球场,还能看看球员的热身状况,接着他们便回到了更衣室。然后现场便开始介绍球队,但这还是我第一次听到连球队经理、助理教练甚至是队医都一同被介绍了。
球场上一侧球门的背后是一大片的厚实草地,有一大帮年轻人正在上面玩耍,滑草等活动让他们欢乐不已,至少相比于这场比赛来说是的。鉴于奈恩郡在联赛中的高排名,我之前还是有些小期待的,不过最后还是有些失望。虽然正常比赛也有亮点,但失误等也不在少数。
不过最终,奈恩郡还是以1:0小胜客队。
从比赛的角度来说,这场比赛的水平肯定不是顶级,但至少还是有一个进球(前两场我去看的都是平局),并且我还是有幸观看了苏格兰的高地联赛,虽然没人能够猜测到这个联赛的前途到底会怎样,但我还是隐约感受到它并不想要成为苏格兰足球金字塔系统中的一员。
编者注:在昨晚曼联本赛季又一次倒在了埃弗顿身前的比赛后,越来越多针对莫耶斯的微词又一次开始漫天飞舞。只不过,大家真正了解莫耶斯此人么?本文由足球写手&Michael Calvin 撰写,讲述了莫耶斯打造埃弗顿球探系统的一些幕后故事,也能从侧面向我们讲述究竟爵爷为何会钦点此人。
Michael Calvin 于去年年底出版了一本名为《The Nowhere Men》的关于英格兰青训球探的书,书中更是介绍了像&Raheem Sterling(利物浦)、Jack Wilshere(阿森纳)等背后那些关于球探的幕后故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买来一读。
大卫&莫耶斯(David Moyes)并非是一时兴起所提出来的一个人选,他已经赢得了很多人的尊重(加盟曼联之前)。他的信任,一旦得到,重要性不言而喻。他的职业水准无可挑剔,而他对于细节的审视也是十分尖锐的。他有着极高水准的职业道德水准并且能够极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
如果一个人在一个潮湿阴冷的星期三早上走进芬奇农场(Finch Farm,埃弗顿)训练基地,他会近乎被无视。如果一个陌生人需要穿过一扇十分厚重并且标识着“未经允许不得入内”牌子的门时,这种感觉十分的糟糕。门后有四间办公室一字排开,仿佛象征着在苏格兰人延续不断统治时期下的埃弗顿俱乐部。想要让一个我召来的人得到允许,进入这样一个一贯在财政限制政策上表现得异常积极的俱乐部的总部,实在是显得有些不太现实。
詹姆斯&史密斯(James Smith,前埃弗顿技术总监,现为曼联工作)作为我的向导,向我介绍了埃弗顿球探系统简单却不可复制的特性,虽然这也是吸引许多俱乐部都竞相模仿的一点。巧的是,我到访的时候莫耶斯正好去了欧洲大陆考察某位球员,这使得我的到访出了点小麻烦。万分感谢的是,邓肯&弗格森(Duncan Ferguson),如今专门负责处理不速之客事物的人给了我可乘之机,他并没有发现我的到来。他那时正在球员餐厅的拐角处玩飞镖。
史密斯是埃弗顿俱乐部技术球探的主管,向我介绍了科学对于足球的适用性。史密斯自2003年起一直在莫耶斯手下工作。他在伦敦南岸大学进修体育科学,毕业后曾到美国执教,后来曾在考文垂市的社区组织工作,他是本世纪初第一批进入职业足球界的球员表现分析专家(performance analyst)。
5年后,莫耶斯展现出他对运用综合方法考察球员的远见,这使得史密斯得到了提拔。而这一远见也让莫耶斯更多运用科技而非考察球员的品行。
史密斯回忆道,“我想,当他在普雷斯顿时,他应该是英超里唯一一位运用球员表现分析软件的教练。”“这与他一直追求完美在比赛中强调领先一样。教练通常不会让其他人轻易进入这一行,因为这份工作有太多关于团队关系以及自信心的地方,而你就和他们在一起工作。事实上他也并没有对球员的考察方式进行翻天覆地的改变,只是将它改进了一小点。他想要更多同我们一样拥有专业背景的人来一起促成他的改变。”
史密斯开始负责起球员考察的事宜。办公室里的档案都被珍藏而且拥有极细的分类,这些文件都代表着埃弗顿俱乐部最具价值的知识产权。莫耶斯一整套的转会策略都是在这间办公室里四面墙上的白板上制定出来的,这些使得转会原则更为形象,转会哲学更加精炼,这些都显示了莫耶斯在运用科学技术以及管理技巧时都非常有一套。
所有的事情都是自我完善和相互依靠的。史密斯拥有关于大约1000名潜在目标的5000份报告保存在网上。俱乐部有一份蓝图,它与整个俱乐部的文化、驱动力以及财政状况保持一致,而这5000份报告也同这一份蓝图相匹配。一系列内部球探会议分析这些潜在目标的走势以及标准化的报告机制。
每个球探必须评估每一位24岁以下球员的比赛,同时根据他们表现的特定方面来给他们评分。莫耶斯创造出了他自己称为“MOT测试(MOT Test)”的模式,在这个模式下球员们会被球探根据一份每个位置至多12项标准的表单来评价。
最为理想的状况是收集起50份关于头号转会目标的报告,这些报告需要由10到12名球探来撰写。而足球经理的以身作则也不仅激励着大家的忠诚度,同时不得不说的是,还有些许敬畏。史蒂夫&布朗(Steve Brown),从史密斯手上接任首席表现分析专家,称赞莫耶斯在发明有针对性的技术策略时十分“睿智”,在布朗看来,正是由于他的睿智才使得他成为一名出色的主教练,“在他的工作中,注重细节,考虑周全并且十分有方法。”这也同样使得他对球员的眼光十分可靠。补充训练通常合并在两层的比赛计划的准备中,那上面会有标注出的包含在埃弗顿的对手的赛前报告中。
史蒂夫&兰德(Steve Round),莫耶斯的助手,在同主教练编写比赛计划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主要的策略常常需要几个小时来制定,而且需要被提炼成球员易于理解的简短版本,同时还需要标注出阵型、定位球分析和对手的目标。兰德进入转会操作是在一线队主教练吉米&兰斯登由于追寻球探的来源而被首席球探罗比&库克处罚之后,集体责任的原则又一次的被建立起来。
史密斯坦承:“当我开始到埃弗顿工作时,我对它了解不多,所以我时常向主教练、史蒂夫以及其他员工学习。在我的第一份工作中,我主要负责赛前和赛后的录像工作,所以我花了许多时间来聆听、讨论和向他们展示素材。参与到球队的所有会议,出差国外都是向莫耶斯学习的大好机会。”
“慢慢地我开始能够理解莫耶斯到底想要的是哪种类型的球员,甚至有时我都能猜到他在想些什么。我如今总是自言自语,但我的职责是让主教练和那些球探能够更好地理解与合作。”
“所有的报告都会发回球员考察室,每个人都可以在任何时间进入这间办公室,这里能够让主教练清楚的知道正在发生些什么。我认为,大卫莫耶斯的成功之处就在于此:清楚地了解所有事情的同时不断地检查,保证自己能够掌控正在发生的一切。”
密室并不引人注意,那里十分狭长。这里给人感觉就像老师的研究,繁忙而广泛。这里就是信息的汇集处,即使是球员轻挑的一瞥也会被不同颜色的笔标注出来。
墙上的白板有着逻辑顺序,想要知道埃弗顿在转会进程中的状态必须从左到右阅读一遍。第一块白板标示着最有潜力的国外新秀,被系统地标注。这些新秀是从参加调查的多达1000名球员中挑选出来的,被视为最为现实的引援,他们名字底下都标注着个人擅长的位置,他们中涵盖着欧洲到南美洲的球员。他们未来位置的潜力走势也被标注出来,比如,右后卫是最为稀缺的球员。
第二张白板则包含着实际的目标,这些球员一直都被观察着。他们的年龄被红色的笔写在黄色的方格里,合同快到期,有机会免签的球员名字用蓝色的笔写出,有机会租借的球员名字用绿色,而用红色的球员需要支付转会费。底部靠左手边的角落里有一个添加的区域,通常会有3名守门员,这些球员被视为在特殊情况下的紧急租借选项。
有些教练经常在鼓吹忠诚,而莫耶斯一直将它付诸实践。在第三张白板上的东西就是他付诸实践的成果,这里列举着他所喜爱的英超球员,这些都是他个人的选择所以不会列在其他名单上,他们通常至多26岁,为联赛第七名之后的球队踢球并被认为是潜在而现实的引援。
这些人都是莫耶斯和他的中层员工投票选出来的,20名左右的球员中有4名球员是意见一致的选择,这是每个人的精神食粮。在足球的世界里,时间以令人恐惧的速度流逝:之后的一张白板上浓缩着后三个赛季的五秒预测或是浏览球队的更迭,以及埃弗顿最喜爱的阵型。
这也是为什么保密室对球员不开放的原因。简而言之,这里是莫耶斯的思维地图,这些白板中包括着一份名单,上面有所有一线队球员的年龄、合同细节和出场纪录。
这一切都始于莫耶斯在考虑选择埃弗顿最佳的11人首发阵容,一直持续到2014年。这里有在他看来会过时的规则,以及他希望拥有的替补球员。这其实并不太严谨,因为没人可以预测某个球员的命运。而那些差距,在出现的时候会有征兆,这是管理的黑暗艺术,当一位球员失去了利用价值而仍然拥有极高的转手价值时,球员就会被卖掉。
莫耶斯并不认可那些精英们关于足球联赛中球员质量显著下降的观点,之前的低级别联赛里塑造了他的价值观:他坚持认为天赋是可以培养的。后面一张白板要比其他的小,里面没有一名超过23岁的球员,欧冠以及联赛头两名中最有潜力的球员被蓝色、红色和绿色分别标注出。
最后一块白板是用来展示转会窗的球员列表的,同时也是最为重要的一块。这里面有埃弗顿阵中积极寻求续约的球员名单,这是最不整齐的一个区域,因为有太多的名字被擦掉,然后又重新加了进来,涵盖了寻求转会的球员、俱乐部、经纪人和合同搁置者。人为的因素一直都是最主要的,不过提前的接触是必要的。莫耶斯的大脑们喜欢使用私人接触的方式,包括球员、教练和经理,经纪人在南美被认为是最为有用的手段,因为在那里球员大部分都会有三方拥有协议,这将诱使球队做出不明智的错误决定。
史密斯回应道:“整个世界都在变化。之前似乎人们做什么都会有回报,之前的学院派球探只需要去看一场比赛,整体的看看场上的球员,除非有某个特别关注的球员,然后他就会同首席球探通电话并告诉他自己的想法,所以基本上所有事情都被存在人们的脑中。
“可是,他们认为就是那样。但这不是真的,因为你不可能把所有的东西都存在你的脑子里,这就是为什么报告变得如此基础。这就关系到知识产权了,这些信息属于埃弗顿俱乐部,因为这些信息是由那些为埃弗顿工作领着埃弗顿工资的人所采集的。而以前的方式,因为首席球探把所有信息都存在脑子里,这就没有延续性,如果他坐上大巴逃之夭夭了所有的信息就跟着他一起跑了。我知道这只是个玩笑,但我们在几年前确实就存在这样的问题。引援的主管离开了然后就什么都没有了。我们甚至连球探们的电话号码都没有!那就像他好像从来没在这工作一样。如果他得到了所有关于一位业主或是 CEO 的信息,他们如今是不能容忍这些的。”
有些事情从未改变。伟大的俱乐部总是由他们伟大的足球经理所缔造的。将莫耶斯描绘成一个独裁者实在是太过简单化了。就像他的导师亚历克斯&弗格森爵士,果断地使用权力,但也对权力十分的敏感。他为他至高无上的权力而感到安心,事实上他也要求过这些,但埃弗顿引援政策中民主的天性展现给我们的,是莫耶斯这个人、以及他所建立起来的俱乐部是怎样的。
------------高贵冷的分割线--------------
夏尔足球 - 关注足球文化生态圈、关注草根足球 | &我们致力于将国外优质的足球文化底蕴和完整的足球生态体系呈递给国内热爱足球、以足球为梦想的同路人,同时为国内足球圈内人士和草根足球提供一个发声展示的平台。
希望大家多多关注支持我们!
编者注:本文由阿森纳华人球迷@阿什伯顿北岸君&撰写,相信枪迷们对他绝对不会陌生。这位枪手死忠常年跟随主队征战,并在伦敦创办了&GoonerTV,为国内枪迷提供第一手的赛后原创采访视频,致力于将枪手当地的足球氛围传递给大家。本文写于阿森纳击败维根挺进足总杯决赛之后,枪手9年之内又一次离冠军如此之近。
坐在书桌前写下这篇日记已经是伦敦时间周日午夜了,昨天半决赛结束后经历了这么几件事情:利物浦3-2赢下曼城让枪迷们的不平衡心理和不满足心理更多了一点;胡尔城5-3谢联,这种凶残的比分只能说明如果你进入了足总杯决赛,面对的任何一只球队都是虎狼之师,夺冠希望又降低了一部分。
这两个事件确实影响了周六比赛后应该得到延续的满足和快乐感,但是反过来说说明了2个问题:联赛不争冠是我们嫉妒利物浦的原因,我们不够强是害怕胡尔城爆冷的原因。归根结底两个字:不够好。
因为之前连续3周已经够糟糕问题分析的也够深刻了,今天看球日记不往这方面偏,但是我还是想强调一点:球迷的反应可以变化,赢球之后随便说说高兴的话千万别当真,但是对俱乐部的看法不应该因为一场半决赛赢球甚至是足总杯赢球而改变,大家都说对球员的意见有变化是一种不靠谱的行为,如果这个理论成立,因为足总杯而改变大家对俱乐部方针策略方面有瑕疵的意见也是不成立的行为。
回到比赛日,因为赛前心情太差了,周五晚上没有任何第二天节日气氛的心理,早早躺下睡着了但是梦中各种温布利比赛中的场景等到周六早上六点多惊醒的时候都忘记了梦里是吉是凶,好在周六伦敦的阳光充足,空气中早春的味道比阴雨天进行半决赛的比赛好了不知道多少倍。
温布利赛前阿森纳球迷传统意义上聚集的地方是伦敦的贝克街,没错,就是福尔摩斯这个虚构人物生活的那条街道,从贝克街地铁站走出来马上就能看到成批的阿森纳球迷聚集在 Euston Road 路对面的 Globe 酒吧,而酒吧老板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节日关系一杯酒的价格高到离谱的4.5磅,算是赚足了球迷的钱。
排除这些小插曲不说,我和其他几位枪迷在贝克街路边一边喝酒聊天一边分发球票忙活了有2个小时,这其中有很多路人包括华人都来问我们今天是什么日子,虽说比赛还是在伦敦,但是远离酋长跑到温布利带来的各种附属的节日氛围还是很明显的,这种被人问什么活动的感觉就跟我们刚到国外的时候看到外国人在游行问问他们是什么好日子一个感觉,看球让你变成了圈内人,远离了游客的心态。
贝克街活动结束还有2个小时才开球,我和另外一位好友转移了阵地,坐上地铁跑到了温布利附近的 Green Man 酒吧,这个酒吧是温布利比赛前各个球队球迷几乎是场场要包的酒吧,酒吧特别邀请到了阿森纳2人组乐队 Away boys 助阵,每个人收入场费2磅,进场之后才发现酒吧不只是一个小房子,而是小房子附属的一片小庄园,庄园里聚集了大概3000多位枪迷。刚刚挪了两步远就碰到了一位当地枪迷好友,这哥们已经喝了8杯左右,因为不久前比赛日刚刚请他喝过酒,他二话没说把酒给我们买好之后领着我们进入了最疯狂的区域。(英国人在请客这个问题上和中国人差不多,最神烦的是荷兰人给你划得清清楚楚,这也是为什么AA制英文翻译是go dutch的原因,想想范佩西就不难理解他能去曼联了。)
再次踏入温布利是一件非常神圣的事情,开场前1小时走到入口处的时候,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3年零1个半月前第一次进入温布利的时候充满了幻想和期望,3年零1个半月后踏入温布利之前心中只剩下祈祷和叹气。温布利是美好的,半决赛是美好的,比赛日是美好的,只是对球队没有信心在重要比赛的时候拿下的心是悲凉的。
踏入温布利的那一瞬间是无比激动的,自从上次联赛杯结束之后我路过温布利无数次,期间很多枪迷朋友都有去温布利看英格兰比赛和参观的经历,但是我从来没有进去过,我甚至无数次地幻想过我这辈子都没有再去温布利的机会了,因为温布利对我来说只能和阿森纳有关,这种近乎洁癖的习惯给我带来的只有没完没了的在乎和低数量高质量的回报,因为我不会花钱在一场没有阿森纳的球赛上面,花了钱看一场你压根不在乎的比赛还不如请你朋友吃顿饭来的开心。
赛前看到有关报道,温布利的厕所数量全世界体育场馆第一位,但是进去了才发现完全是灾难,男厕所里面全部都是开关门的封闭式厕所,没有任何开放式的X池,每个进入洗手间的枪迷都是一边摇头一边叹气一边呼叫上帝,我的反映很简单:设计新温布利的设计师肯定不是球迷,浪费纳税人的钱不说还浪费各种不可再生资源。
赛前因为紧张的缘故多喝了几杯酒壮胆,接下来我会以温布利的厕所为时间轴给大家带来这场半决赛的具体心理和细节描述:
(1) 第一次去洗手间
因为赛前喝的实在太多,我自己怕看比赛过程中因为紧张或者分神错过进球,所以离开赛前还有15分钟开始排队,按照上述厕所设计排到我享受完温布利洗手间服务之后离比赛开球就剩下2分钟了,爆一句英文粗口:what a f**king disgrace。好在球迷们心情都很好,厕所里的歌声嘹亮气氛比球场里还好。
(2) 第二次去洗手间
上半场开始之后我们创造了2次机会,但是没想到进攻戛然而止,维根控制住了局面几乎把场面变成了五五开,越看越着急的我压力爆大,因为担心过度和自己排酒能力太差,我选择了一次开大角球的时间再次回到吧台区的洗手间,没想到上半场进行到25分钟左右洗手间竟然还需要排队,整整花了2分钟才回到看台。
(3) 第三次去洗手间
上半场结束之后我就要开始为下半场准备了,本来的打算是去吧台区买个pie来吃,但是为了下半场不被打扰还是义无反顾地决定去厕所排队,这次进入厕所之后大家兴致不减,一边排队享受服务一边各种歌曲换来换去。
(4) 第四次去洗手间
本来以为下半场比赛要集中精力看完了,但是进行到15分钟对方获得点球之后实在太过恼怒,在等待罚点球和萌雷被抬走的过程中为了避免可能丢球后最后30分钟怕因为去洗手间错过扳平球我选择了等点球罚出之后逃到洗手间逃避一下可能的失落感。等点球罚入的一瞬间我唰地一声再次离开了座位往洗手间跑,这次去洗手间的路上发生了有意思的事件:一位枪迷因为刚刚丢球太过失望被温布利的一位保安在去吧台的出口处撞了一下,因为保安没有道歉,这位球迷气急败坏地去追着他找他麻烦,所有在吧台附近的阿森纳球迷都冲了上去给自己球迷找理,这一小事件也差点酝酿成了小规模冲突,可见0-1落后对球迷们的心情造成的影响,一次这么小的身体冲撞都可以造成这么差的心理反应。
(5) 第五次去洗手间之前
接下来的一段跟洗手间已经没有关系了,接下来的一段是半决赛的精华,这里面包括了太多的黑暗太多的痛苦太多的绝望,这里面包括了太多的解脱太多的释放太多的感动。也许这是一个规律也许也是足球的魅力,一场足球比赛的前60分钟如果是0-0,最后30分钟任何球迷都会被紧张的气氛带入到情绪里。
落后的20多分钟里,看着球队落后之后的前10分钟里几乎没有创造一次像样的机会,每个人的脸上写满的不仅仅是焦虑,更多的是一种不现实的恐惧感,看着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看着波尔蒂被换下时不愿意下场慢悠悠地走下去我已经不能忍受了,我不是对波尔蒂个人有意见,但是气急败坏的我大口破骂起来,想着自己五年看球的生活再次以这样不可接受的下地狱的方式结束的可能性心情是什么样大家自己可以体会。
从75分钟开始,我们的进攻终于看到了一丝希望,先是默特萨克头球砸中立柱,每个人都吓得浑身不敢动,再过了没几分钟吉布斯门前几米处的头球被对方解围我已经彻底崩溃了,把脖子上的围巾狠狠地摔倒了地上,身边的好友帮我捡起来之后我重新带回到脖子上之后比赛已经进入了80分钟了。但是现场球迷们还是鼓起勇气一次次地用各种歌声帮着球队找节奏,找机会,整个球队和球迷的融合度在找扳平球之前是整场比赛所有时间段里最好的。
想着可能的惨剧,想着可能的崩溃,想着可能的对足球失去信心以后暗无天日无所信仰的生活,我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了,如果最后不能扳平比赛结束的时候我很可能就再次因为阿森纳的不给力失声痛哭了(赛后有球迷跟我说60分钟丢球之后他就已经开始哭过了)。
但是也许是命运也许只是我的耐心被考验到个人的极限了,当默特萨克头球砸入球门之后,我双手撑着两边的球迷,眼睛刷一下往边裁的方向看,不知道是不是温布利的所有阿森纳球迷都和我一样,在进球后确认了1秒钟之后边裁开始往回跑的一瞬间,救赎地庆祝开始了,我不能控制地去撕扯着身边好友的衣服,如果可能的话我希望能把他衣服扯烂撕破了进行庆祝,等到身边其他球迷一个个冲上来抱成一团之前,我的神经崩溃已经开始了,眼泪开始自动涌出,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眼泪越流越多,一边流泪一边庆祝完之后我用湿湿的眼睛看到的身边球迷们各种脸部表情好像一个个静止的画面,进球,我想把这一切的一切都记在自己脑子里,一辈子也不想忘记。
可能是因为看了太多次阿森纳扳平之后再被反超,哭完之后泣不成声的我一时半晌也没有回到正常节奏里来,一边抹着眼里一边抱着头跟自己说冷静下来冷静下来先看球支持球队,一边眼泪还是抑制不住地哗哗地流,流泪的这个时间段里我不敢看其他的球迷,我生怕让大家笑话我,但是还是有球迷很善意地拍了拍我的肩膀和后背,这种温暖对于我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比赛最后时刻刚刚从极端情绪中恢复就进入加时了,这个时候再次回到厕所已经变了一番天地,进入厕所的时候厕所里已经烟雾缭绕了,可能是大家压力都太大了,球迷们几乎人手一根烟,虽然说温布利肯定是禁烟的,但是因为大家都在抽烟估计也没有保安会管。烟雾缭绕的厕所里比先前多了一份安静,多了一丝死后逃生的欣慰。
(6) 第六次去洗手间
因为知道打点球对于实力上更好的我们不是什么好的心理暗示,但是因为加时赛是要打完的,所以加时赛上半场球员们恢复了之前的节奏没有继续给维根施压我也算比较能接受,为了下半场能看到绝杀球考虑我再次回到了洗手间,这个时候是洗手间人最少的时候。
(7) 第七次去洗手间
全场比赛结束的时候,我们都无话可说了,本来落后之后的30分钟给维根施加了无数压力的阿森纳再次习惯性退缩了。看到拉姆塞伤退,看到张伯伦抽筋继续坚持,我也只能接受点球了。
(8) 第八次去洗手间
这也是我昨天比赛最后一次去洗手间,我也很纳闷为什么赛后几乎3个半小时我都没有再用过任何洗手间,而比赛3个小时之内去了8次洗手间,但是这次去洗手间的心情是最坦荡的,点球,不能通过正常比赛时间杀死对方,优势已经丧失殆尽,很多枪迷因为不敢看点球已经提前离场了,好在洗手间这时候人已经不多了,最后一次从洗手间出来,深吸一口气,点球大战马上要开始了。
之前现场看过2次点球大战:一次客场输给了布拉德福德,一次客场战胜了西布朗。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第一个球就被扑出,这次的点球大战是3次里面最轻松的一次:
点球大战的球门在维根球迷眼前这给我们取胜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但是好在阿森纳球迷有人数优势,对方第一个点球之前我们所有人都发出各种嘘声给对方球员施压,不管我们的嘘声有没有作用,但是当法币扑出第一个点球的一瞬间那种可能要赢了的感觉让大家好好庆祝了1秒钟之后我就马上做出嘘的手势,因为这些年看过太多次阿森纳点球不进,每次我们获得点球机会身边的人都会过度庆祝,其中悲剧很多次,但是当阿特塔把第一个点球罚入把优势确立之后那种更加踏实的快乐感回来了,大家抱在一起庆祝往决赛踏出的第一步。
对方第二个点球之前除了嘘声阿森纳球迷们选择了在温布利看台上跳跃,这样可以创造出地面被撞击的噪音,还是不确定这对维根球员有没有影响,第二个点球扑出的时候虽然没有第一个点球扑出时更开心,但是又近一步,大家肩并肩站在一起等待特仑苏的点球。特仑苏把点球罚入的一刻,大家的欣慰感再次提升,2轮比赛2个净胜球领先,一切似乎都在眼前了。
第三个点球对方罚入的时候心里面还是不高兴的,一个真的想赢球的球迷不会对对方罚入的任何一个点球有娱乐感的,这时候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吉鲁下一个主罚。为了让我们能尽快晋级,让吉鲁有一个很好的主罚气氛,看台上所有的枪迷开始高唱吉鲁之歌,我相信这里面大部分人是为了让吉鲁进球才决定唱起来的,但是好在我们的善心也不知道是不是有作用,吉鲁罚进点球的时候离决赛只有一扑或者一射了。
维根第四粒点球罚入,一切都在卡佐拉脚下了。像对吉鲁一样,枪迷们开始高声大唱卡佐拉之歌,好在三弟无比给力把球推入反方向的一瞬间因为和期待的一样虽然没有大脑皮层发麻的感觉抑制不住的开心让人无法抵御,我疯狂地亲吻着身边好友的脸庞,赢下这场比赛就是这么的快乐这么的满足这么的想表达自己的激动的心情。
点球大战之后庆祝开始之前我自己思考了一下点球大战到底好不好看,答案是:点球大战输了球是最惨的,但是点球大战赢了球只是高兴,最好的赢球方式永远是绝杀,要么就是完胜,运动战里那种进球带来的惊喜感比点球大战里只有罚进的符合期待和不罚进的低于期待形成的鲜明心里享受差距实在太大。
不管怎么说,赢球就是赢球,这时候相对于说我们是在庆祝进决赛,不如说庆祝死里逃生,这种变态的庆祝感不能说是无瑕疵的,但是对于球迷来说赢球就是一切,庆祝只有好和更好,球员们也一个个把球衣扔给球迷们作为回馈,看着大萨问一个球迷要过来队旗在我们面前挥舞,看着法币跑到我们面前一次次握紧拳头朝我们大吼,看着模特开心地长时间地盯着我们发呆的看着,一切的压力都抛在脑后了。
这不是一场正常的足球比赛,这更像是一次解决问题的考试,从头到尾我可以说对比赛的过程毫无享受感,我享受的只是赢球只是拿下比赛的感觉,但是超脱于享受之外默特萨克扳平的那一瞬间不是用快乐,兴奋,刺激,激动这些平淡如水的词汇能形容的,足球对于一个死忠球迷来说的意义超越了审美观,超越了世俗观,超越了一切的感受,勇敢地坚强地猥琐地活下去才是球迷的生命线,温布利的这场半决赛,默特萨克扳平的瞬间,妙不可言,永存我心。
感谢来自@阿什伯顿北岸君&的投稿,“你的故事”专栏现在正在征集一切关于个人足球经历的文章投稿。只要你热爱足球,你踢球的经历、现场看球的体验、或是对足球模式的思考都是我们急需的内容,特别是对于身处国外的中国球迷,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所有爱球人士的第一视角,为国内的同路人提供一个感受思考国内外足球模式及发展现状的平台。这个专栏正式但却自由。有意者可直接与@夏尔足球&或
— A Dream We Dream Alone is Only A Dream. A Dream We Dream Together is Reality.
本文由&@物码拿文&原创撰写,他从一个球队,不,从一个俱乐部的整体结构开始讲起,描述了欧洲足球转会中一些球队的决策具体是如何做出的,文章后半段更是详细讲述了利物浦从1998年开始一直到2012年的转会情况分析,值得细读。虽然我们并不清楚&@物码拿文&的真实身份(^.^)。从与其接触交流,以及文章的含金量可以看出,高手真的在民间,此文写于今年10月份,我们会陆续连载。
《从管理架构和决策方式解读利物浦转会操作》系列连载
上述14个表格罗列了利物浦在年总共发生的142宗转会收购,其中有99宗没能达到预期效果,成功率仅及三成。对这些失败案例进一步分析,粗略把原因分为7类,如下图。始于对球员潜质判断和能力鉴定失误占据的比例最高,分别是41.41%和35.35%,而教练用人不当有5.56%。综合这三点原因,大致可归结为眼光失准,其比例为82.32%。与此同时,在教练更替过程淘汰有能力的球员,或因人员规划不周买入性价比很低的球员,导致的失败比例分别为7.07%和5.05%,这两个原因都和利物浦落后的主教练负责制组织架构有直接关系,两者相加共占12.12%的比例。综上,买人看走眼和管理架构先天缺陷构成转会失败的主因。
管理架构才是罪魁祸首
由上面的统计得出结论,因看走眼而后买入错误球员,占据所有失败转会案例的比例超过八成,表面上,决策人判断出错理应受到追究,但眼光失误的背后另有实情。集体智慧(Collective Intelligence)理论告诉我们,来自不同群体的个人带来不同的经验、个性和专业背景,他们聚在一起决策讨论的好处在于博采众长,由于各有独到的视角,能够发现不同问题,并提供不同方案。
然而在霍利尔、贝尼特斯和霍奇森三人执教时期,利物浦是典型的主帅责任制球队,群体决策的氛围很难形成,个人意见在球员买卖决策过程占据过多的比重,只要个别人判断稍有差池,一笔失败交易便随之诞生。显然,这种管理架构对主教练的鉴别能力要求太高。在霍利尔总共24宗失败采购当中,其中就有17个案例是由眼光失准引起的,占据的比例为70.8%,如此高的比例并非偶然,贝尼特斯的这一比重更是超过85%,即使霍奇森总共只买了6个人,也能达到六成之多。转会决策的成败系于一人,风险系数高居不下,与此同时,主帅的主要职责在于训练备战和排兵布阵,投在研究转会策略的时间和精力也会很有限度。管理架构的先天不足很难有效防止主帅频频看走眼。
英国联赛的足球教练除了指挥球队,还要过问俱乐部的球探和青训事务。贝尼特斯一直对利物浦青训球员的水平极不满意,自从红军勇夺欧冠,他连续几赛季投入不少精力整治青训。他的工作方式是亲自遴选利物浦的后备人才,通过为红军预备队买入有潜力的年轻球员,以及把买入的小球员直接放入青年队再提拔上来的方式,取代了从青年队直接提拔人才到预备队和一线队的传统晋升渠道。
但是一线队的比赛非常频密,他很难有大块时间对这种基于长远建设的组队战略进行系统规划,更何况,即使他真的有空,这本来也不是他的强项。所以,拉法为完成目标所使用的方法简单而粗暴,概况起来大致如下:从皇马、巴萨和阿贾克斯等欧洲优秀青训基地挖人,或买进在欧洲二流强国(奥地利、芬兰、瑞典)的成人顶级联赛暂露头脚的青年球员,或直接买进在世青赛、欧青赛等关注度很高的青少年赛事表现抢眼的球员,或委托手下球探在欧洲以外地区进行发掘,甚至招入一些从传统豪强的青训营淘汰出来的球员进行短期试训。
即便能从各大青训摇篮挖到人才,那些都不是天赋最好的,真正的潜力股对方不会拱手相让,更不会低价出售;欧洲二流国家的顶级联赛水平相对低下,成材率有限,要从中发现人才,必须投入更多精力,不能走捷径;能在高水平青年赛事闪耀星光的球员,要么久负盛名,因长期被人追捧价格已经虚高,要么就是年龄偏小,成长的不确定因素太多;委托球探行事,风险转嫁在负责推荐的球探身上,即使球探办事不利,主教练也无暇顾及,不能及时淘汰水平低下的球探,直接影响买入球员的质量;被大俱乐部青训营淘汰出来的球员基本都被认为毫无上升空间才被清扫出门。
这些广泛撒网而非有的放矢、注重数量缺乏质量的揠苗助长式选材方式,由于缺少厚实根底(如长期跟踪、详尽分析报告),虽然能在短期内招来很多价格低廉的新秀,但是这些新人最后都没能打出名堂,其中混得最好的是圣何塞,他在毕尔巴鄂也仅是主力替补。主教练负责制要么让主帅分身乏术,要么迫使他们必须成为全才。贝尼特斯不是全才,却被弄得分身乏术,他总共86笔转会采购,其中有37宗是他梳理青训流年不利引致的失败,占了四成以上。
主帅负责制相对经理责任制,虽然决策进度更快,制定过程更灵活,但带来的其他弊端也更多。由于没有设定长期稳定的战术风格,新教练上任后必须花钱到转会市场重新购买自己心仪的球员,这样就必须清理前任买来的球员,通常要折价出售,如果整改失败,就会使球队蒙受金钱损失之余实力又遭到削弱,吃力不讨好。利物浦曾出现一线队人员的规划问题,比如一度没有左后卫,临时返聘刚刚离队的奥雷里奥,又曾闹过门荒,临时从南安普顿急调一位奔四的老门将,但是几年过后,守门员的位置又堆积了太多人选,导致卡森和卡瓦列里这些优秀替补被闲置。
如果能有足球总监从中规划,至少可以杜绝这些荒谬的失误。与此同时,缺少了足球总监的协调,在贝尼特斯卸任后,替代人选只能由一个没有足球实战经验的前英航主席布劳顿和一个只有商业经验的艾尔来决定。由于新教练迟迟未到,无法启动正常的转会操作,等霍奇森上任后才仓促买入亲信球员孔切斯基和有名无实的鲍尔森。
错误的足球总监祸害更甚
其实早在贝尼特斯执教时期,在没有充分而系统地进行调研和规划的前提下,时任CEO里克-帕里就强制在俱乐部推行欧美大陆流行的经理负责制。他把贝尼特斯由此前类似霍利尔的Manager(经理人)角色转变为单纯的Coach(教练),单方面削减拉法在球队转会决策上的分量,自己则独揽球员交易的话语权。帕里在利物浦任职多年,对英式管理手法和商业运作了然于胸,但是在经理制管控模式和足球专业领域上面,他是个不折不扣的新手,由他行使类似足球总监的职权未免太过冒进。
当时费耶诺德为库伊特报出1050万欧元的价码,这对一名正步入当打之年的荷甲联赛明星级锋线球员而言并不过分。帕里却表现得不够积极,并以财政紧张为由回退贝尼特斯的引援申请。若不是主席摩尔斯自掏腰包,利物浦几乎和库伊特擦肩而过。类似的情况还发生在基恩返回热刺的时候,利物浦没有把热刺回购基恩的款项转投在拉法垂延已久、如今身价大涨的约维蒂奇身上。
基恩转会闹剧更是帕里在利物浦实施这种画虎不成反类犬式变革的集中体现。
在贝尼特斯的战术体系里,无论罗比-基恩在热刺能进多少球,他在利物浦的出场次序也注定不可能排在正值巅峰状态的托雷斯之前,拉法更不会无缘由用2000万镑的大手笔买一名替补。爱尔兰前锋之所以能穿上红军球衣,与帕里在其中倾注的热情不无关系。帕里的初衷很简单,就是用一名顶级杀手来分担托雷斯的进球重任。
愿望很美好,现实很无奈。基恩虽有过人之处,却不是贯彻拉法战术思想的人选,他的登场亮相似乎纯粹为了证明帕里投入的巨资没被闲置。最终的结局是,利物浦的基恩与热刺的基恩判若两人,爱尔兰人半年后重返热刺。在阿隆索与贝尼特斯的矛盾公开化之后,这笔为基恩支付的转会费更应该用来购买阿隆索的接班人,帕里却对拉法迫切得到的巴里视而不见。设想一下,即使巴里的水平达不到阿隆索的高度,至少类型近似,后来也就不会有只知插上策应却毫无作为的阿奎拉尼。
2010年底,在霍奇森临近下课之际,科莫利被擢升为俱乐部足球总监。与里克-帕里这位冒牌货不同,科莫利是利物浦史上第一位名正言顺的足球总监。他大学毕业,获法律学士学位,掌握多国语言,曾在摩纳哥青年队和日本J联赛执教,也担任过阿森纳欧洲区球探和圣埃蒂安的技术主管,2005年成为热刺足球总监,三年后因球队成绩不佳被解雇,回到圣艾蒂安出任体育主管。他擅长用数据分析估测新人的潜质,曾为阿森纳发掘了图雷、埃布埃和克里希,在热刺又签下了贝尔、莫德里奇、埃克托、戈麦斯和贝尔巴托夫,这些球员中的大部分人都实现了增值,为球队赚取高额转会利润。
这样一位有过教练、球探和总监的从业经验而又精通数据统计的高材生,与专业背景相近而又有所区别的达格利什携手合作,理论上应该能够相互沟通并互补长短,使工作面面俱到。而实际情况是,两人共同完成的总计1.13亿英镑球员签约,大部分成了笑话。有人说,这些球员的能力其实不错,只是达格利什离开一线战场的时间太久,战术思想过于陈旧,与现代足球理念脱节。这种说法缺乏依据,在国王中途接手的时候,红军排在12位,而到赛季结束时,利物浦跃至第6名,而如果只计算霍奇森离开后的成绩,利物浦的积分可以排到英超第三,如果不是最后几轮伤兵满营,这个成绩恐怕还要继续往前靠。到底哪里出问题了呢?
科莫利没有迫使主教练接受他签下的球员,在进行大量球探工作和数据分析后,他制作了一张球员清单供达格利什选择。法国人的工作仅限于为主教练的选人缩小目标范围。一旦国王从清单中找到属意的球员,再由科莫利出马完成谈判收购的任务。换言之,红军总监只是被当作教练的球探和球队经纪人,以及球队人力资源成本预算的制订者,他既没为俱乐部上下制定统一的战术风格,又没有球员买卖的拍板权,根本不可能发挥足球总监的真正职能。球队转会大权仍旧掌握在主教练手上。即使设立了足球总监,利物浦的转会操作与之前施行的主教练负责制并不存在本质区别。也就是说,仍要归咎主教练的眼光问题?没错,但也不完全对。这要从利物浦的决策方式进行考究。
表面合理实则谬误的转会决策依据
达格利什和科莫利达成了“以本土球员为主,有实力的年轻外援为辅”的引援共识,这个建队方针成了当时利物浦转会的决策基础。为了完成本土球员配额,利物浦赶走了梅莱雷斯,并且情愿选择唐宁也不愿购买价位相当但更有才华的马塔。然而,英格兰国内人才紧俏,优秀的本土球员几乎都被曼市双雄和伦敦三杰所垄断,剩余的本土国脚寥寥无几。购买欲望强烈和市场供应紧缺这对矛盾相互作用,卡罗尔、唐宁和亨德森纷纷以脱离自身实际价值的高价格成交。在英国教练和法国总监共同主导的低龄低薪本土化建队思路指引下,库伊特和马克西这些年龄偏大且能力相对更强的球员被亨德森和唐宁夺去主力位置,并最终分别以100万欧元和0身价的低廉转会费离开。
科莫利没能为红军制定技术风格,球队战术依然是主教练说了算。国王的执教理念源自香克利pass&move哲学。传跑结合的战术思想也是左右红军引援的决策依据。科莫利为寻找传球或跑动能力出色的球员,查阅了 OPTA 的数据库。从数据分析,唐宁、亚当和亨德森三人在10/11英超联赛总共创造了239次机会,而利物浦同一赛季全队在英超、足总杯和联赛杯创造的机会总数只有429次;亨德森每场的跑动距离都超过12公里;唐宁在年的英超联赛总共有135次成功的传中,位列英超第一;而且这三位中场的关键传球次数都在10/11赛季英超排名前十,这将会给卡罗尔输送更多的炮弹。
而从10/11赛季的表现看,亚当是黑池的组织核心,长于传球调度,亨德森的充沛体能可为球队增加跑动接应点,唐宁兼具跑动速度和传球技术。于是,国王从科莫利的名单中挑选出这三位人选。
科莫利读过法国足球教练课程,接受的是思维迥异的法式理念,对靴室哲学不会有太深入的了解,也缺少一线队执教经验,他更多是依靠数据比较来为达格利什挑选适合执行 pass & move 的球员。这三位中场之所以能刷出如此高分值的数据,很大程度是因为他们之前所处的球队实力有限,能提供更多的拿球次数。
而这些数据并没有全面反映出球员更真实的信息,比如查理-亚当视野狭窄且拿球时间过长,亨德森穿透性传球技术糟糕,唐宁单对单能力一般。而且,足球战术的异同对球员表现带来的波动很大,无一例外地,他们三人在利物浦都再也没能取得如此亮丽的数值。与主帅的足球理念不一致,对战术的理解程度有限,直接导致负责选人的足球总监把一些错误人选摆在负责用人的主教练面前,即使有买人决定权的主教练眼光有多么独到,最终挑出来的也必定不再是合适的球员。
科莫利为改进球队落后的转会决策模式,引进数据分析的方法:在球员签约之前,他要求手下工作团队用生理、技术和社会背景等各方面数据和信息对球员每个细节进行考评,并专门搜集球员心理方面的资料来预测其抗压能力,提前剔除心理有问题的球员,然后通过体能估测和工作负载能力测试判断球员能否达到应付高强度比赛的体格要求。除此外,他还对利物浦球探部的工作流程进行优化:但凡球探举荐的球员要先经过至少3-4名高级球探的审查,只有超过3人同意才能开始讨论买入的可能性;每位球探都拥有表达观点的平台,他们可以对总监和教练的决定提出质疑并展开讨论。但是,由于数据分析未能结合到球队的实际战术,球探的业务能力也不尽如意,还是未能阻止球队作出失败的转会决策。
罗杰斯的转会运作及利物浦现状
罗杰斯一上任,利物浦的战术阵容面临大调整,要花费很大功夫。日程仓促之下,他和前任一样,刚接手球队就招揽相熟的旧部。由于卖方已知悉罗帅非此不可的购买心态,纷纷哄抬价码。乔艾伦和博里尼迄今为止的表现仍未配得上转会身价。同理,当时适合新战术特点的红军中场几乎没有,罗杰斯抱着尝试的态度急于引入德甲卫冕冠军的前主力中场,皇马借机抬价,沙欣才来5个月,还打不上主力,就花了500万欧元。开局引援甚为糟糕。
随后在冬季转会窗的两笔交易堪称神来之笔,斯图里奇加强锋线实力,库蒂尼奥让红军中场提档加速,他们的价格都实在得有些低廉。今年夏天,早有准备的罗杰斯在7月上旬就基本定下球队框架。图雷和米尼奥莱的表现都不在前任之下,引入阿斯帕斯既能预防苏神出走,又针对缺少技术过硬的边翼,通过增加一名组织型前锋改善球队中前衔接。最后用清理英国本土帮回收的经费,对后卫线大肆进补,既增强阵容厚度,又让后防平均年龄降低不少。总的来说,罗杰斯的每次转会都很有针对性。
罗杰斯治下,利物浦撤消了足球总监,球队重回主教练负责制。不同的是,俱乐部专门成立了来自球探和青训分支、四到五人组成的技术委员会,他们作为主教练的智囊团,及时向罗杰斯反馈各种信息或提供不同建议。与此同时,利物浦从曼城成功挖角法洛斯和亨特,完成球探部门重组。前曼城负责意大利、瑞士及俄罗斯地区的首席球探巴里-亨特成为罗杰斯麾下球探组的一员。法洛斯被任命为首席球探,他曾是博尔顿的表现分析师,在曼城担任球探与招募协调人,是曼城利用数据库技术成功构建国际球探网的关键人物。
他在利物浦的工作包括调派球探、过滤球探报告、汇集整理球探建议与推荐球员,他的上任意味着利物浦已在着手建立以球探报告为基础的资料库,并继续坚持用数据评判球员能力的思路。与此相辅相成的是,俱乐部已正式成为OPTA数据公司的客户,球队可以查阅更多的数据,随时筛选比较不同打法下各支球队不同球员的表现,同时利用 ProScout7 的资料库与视频库系统工具随时掌握各大联赛130个国家十多万名球员的实时动态。
结语及理想化的展望
或许罗杰斯和他的继任都不太欢迎足球总监的职务在球队出现,不可争议的是,在社会分工越发明细的今天,主教练身兼多职的管理架构已经不合时宜,毕竟这个世界上,温格和弗格森纯属凤毛麟角。即便没有足球总监,利物浦的决策方式也要变得更加科学,虽然主帅手握转会决定权,但是,转会的决策理应有其他人参与,比如首席球探、首席医师、青训主管、首席数据分析师和财务总监等等。
利物浦也许并不急需足球总监,但如果能为俱乐部设计出长远而相对稳定的技战术哲学及其发展思路,那么,由此衍生出来的建队方针将使球队的转会交易以及围绕它进行的信息搜集、数据研究、球探青训将变得有法可循。用球员融入战术体系将取代为球员量身打造战术的做法,个体球员不再无可替代,提高了俱乐部在转会谈判中的议价能力。主教练也因此从其他事务中剥离出来,能够集中精力围绕俱乐部的战术思想,针对场次设置多种具体的打法套路,成为致力于提高球队成绩的经理人。球队阵容也不会因主帅更替而面临多次被推倒重建的风险,人员流动降至合理程度,既有利战术磨合,又节省转会投入。与此同时,俱乐部的研究部门通过大量数据整合分析,对各个球员贴上更符合客观的价格标签,成为转会买卖的决策依据,当然,在此过程中,发达的球探网络必不可少。
利物浦能变得更好。
《从管理架构和决策方式解读利物浦转会操作》系列连载,完!
编者注:本文由&Seth Burkett&撰写,Burkett 曾在巴西职业联赛效力过一段时间,并撰写了一本名为《The Boy in Brazil: Living, Loving and Learning in the Land of Football》的自传。本文主要介绍了其在1999年从9岁开始加入英国本土职业青训系统后所发生的故事,在暴露一部分系统本身问题的同时,也给我们国内的爱球人士以反思:我们的青训系统够职业化么?
青训发展一直是一个引发大量争论的主题,特别是在今年这样一个世界杯年。然而伴随着英格兰一直以来对其“黄金一代”(指的便是欧文、贝克汉姆、斯科尔斯、费迪兰德、兰帕德、杰拉德等,高光时刻便是2002韩日世界杯四分之一决赛惜败巴西)的盲目乐观,现在却逐渐演变成了一个缺少顶级球员的悲伤论调,并且这一批球员大部分已经退役。这样的现实,归根结底是因为英格兰的青训出了问题么?
17年前,霍华德&威尔金森(Howard Wilkinson,曾与1992年带领利兹联赢得英甲冠军)开始了对英格兰青训系统的改革,引进了全新的职业系统(academy system),从年满8岁的球员开始,便全面接管他们的足球发展。事实上这并不是什么系统上的全新发明,欧洲的很多俱乐部早就开始这么做了,只是英格兰反应比较慢。
我在1999年进入类似的职业青训系统,当时我只是一个9岁以下的球员级别(写到这里编者非常想吐槽一下,不过还是忍住了)。当时我签约的俱乐部在英格兰算是顶级之一,对我来说这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誉,因为从我记事起便开始支持这支球队。进入之后我们接触到了很多非常有创意和才华的高质量教练,包括了现在应足协精英发展部门(FA Director of Elite Development)的主管&Dan Ashworth。
当时我们是一周三练,加上周天的一场比赛,除此之外,每天晚上我们还需要练习长传以及一系列提高我们灵敏度和平衡感的练习,比如跳绳等。这只是在场上,场下我们同样也被授予了很多关于饮食和心理学的知识,这些对我们来说都是非常有创意但又十足高效的训练。每周三我们还会与&futsal(室内五人制足球)的球员一起训练,以提高我们的球感和在狭小空间配合的意识。
我们还会使用降落伞来提高我们短距离冲刺的能力,并且居然还要参加芭蕾课程。我们也会去到其他地区,和当地优秀的球员比赛,以验证球队技术战术上进步,而这些对于我们来说,都是不可替代的经历和成长。
9岁以下级别在当时算是第一个全程开始试验这种职业青训系统的级别之一,这其实是衡量这种青训系统是否有效的关键点之一,因为1999年到现在,当时的小孩已经长大,并且正处于黄金时期。我当时9岁以下级别的球队,一共有10名小球员,其中6名之后与职业俱乐部签署了奖学金合约,有一位还加入了曼联。6名之中的3名入选了英格兰青年国家队,到现在,10名中的3名仍然在踢职业联赛。
这样的数据在英格兰其实是非常高的,对比每一年想要成为职业球员的人,因此也很难让人会去质疑职业青训系统的有效性。但我想说的是,在这个看似成功的例子中,青训似乎对球员的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
然而,抛开这一些对青训系统的正面评价,有很多瑕疵却人们忽略了。最重要的便是,我和其他一些小球员比较羞于启齿的求胜欲,到最后我们并不是太在意是输是赢。
我觉得产生这个问题的直接原因便是青训系统本身,它过于强调个人表现,似乎荣誉就只是关于个人。只要你自己表现不错,那么赢或输对你来说并不重要。每场比赛结束之后我们需要把比赛要点以及对自己表现的评价和打分写下来,之后教练便会和每个人交流。这甚至比比赛本身还要让人感到紧张,最后变成了我们大多数人认为最重要的东西。
谁会在意我们2-0赢了利物浦?当然这肯定很美妙,但如果你那场比赛的个人评分只有5分,那便意味着你没有发挥好。如果你接连5场比赛都是如此,那么你的首发位置便会开始受到质疑,你开始需要面对担心在赛季末被抛弃的现实,而所有这一切,在你10岁时便开始发生。
所以渐渐地,每个人都开始惧怕这样模式,开始害怕在比赛中犯下失误,与其在高压下控制球权,我们却选择将球大脚解围,不想依靠配合进攻,而是直接长传找前锋。如果比赛输了,这对我来说并不重要,只要我失误不犯错便可。输了又怎样?只要我能够获得一个不错个人评分。这一切都是由教练灌输给我们的:比赛分数并不重要,表现才是重点。
我的表现也就自然而然地越来越差,再加上一系列的伤病,最后我被放弃了。现在我已经没有那种要去考虑怎么踢球才是正确的压力,我终于可以在周日的联赛中找回了自信,不仅能够客串不同的位置,最重要的是,我开始享受足球。突然间,所有的侧重点都回到了赢球上。
不过现在回想起来,我在这个职业青训系统的经验还是很让人难忘的,特别是在足球技术上让我提高了一个级别。虽然我在中途被抛弃了,但从中学到的技战术方面的知识是无可替代的,更别说那些训练方面的科学方法。而如果从一个宏观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青训系统,一个9岁的孩子能够一直待下去,直到他身体状况达到成熟的20岁,对于他来说,职业前途是非常光明的。不过还是需要一点改动,特别是对于赢球的强调,需要与个人表现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我们需要的是胜者,从顶级职业角度来看,如果你来踢球不是为了赢,那你来干嘛?
或许对于英格兰来说,一个真正的“黄金一代”还没有出现,一个能够带领英格兰杀入四强的“黄金一代”。不论如何,就像&Vincent Lombardi(美国橄榄球传奇教练)说过的那样:“赢球不是一切,但胜过一切(winning isn’t everything, it’s the only thing)”。
编者注:本文由《卫报》足球观察员 Tim Lewis 撰写,描述了像统计学、数据分析等科学技术对英超一些顶级俱乐部在转会青训等方面的影响,这些所谓的“数据革命”已经完全改变了职业足球运作的模式和面貌,本文更是列举了像莫耶斯、马丁内斯等主教练对于数据分析的态度操作模式,很值得一读。感谢 @馆中听雨&的全程编译。
上接《在英国顶级俱乐部,数据是如何接管一切的?(上)》
没有人认为足球数据是完美无瑕的,但趋势是不可逆的。运动数据的鼻祖是皇家空军中校查尔斯&里普(Charles Reep),他是皇家空军的一名会计,他从1950年3月开始编制第一场比赛的数据手册,到1990年中期,他已经完成了2200多场赛事的数据采样和分析,每场比赛耗时80多小时,有时候写了成叠的卷墙纸。另一个先锋是瓦列里&洛巴诺夫斯基(Dynamo Kyiv),苏联基辅迪纳摩的功勋教头,从1970年代一直执教到2002,当年计算机还叫计算器,大小还是像球队大巴这么大的时候,他已指出电脑在足球比赛里能发挥的作用。他以仔细挑剔的赛前准备和科技化的球探方式而著称,名言是:“一支球队只要失误率少于15%-18%,那就不可能被击败。”
里普和洛巴诺夫斯基的工作激励了一个人,可能大家都想不到:山姆&阿勒代斯(Sam Allardyce),现任西汉姆的主帅。球员时代,阿勒代斯1983年在佛罗里达州的坦帕湾足球俱乐部效力,他只出场过11次,但当时足球训练基地和坦帕湾海盗队(橄榄球队)合用,在那里他精心观察了海盗队的赛前准备,并了解到数据统计在运动比赛中的方法和作用。当他在九十年代早期成为一个教练的时候,他也想建立一个相似的数据模式,但首先他得等到技术发展的成熟。
OPTA 的创立来自于当时的教练们,1996年开始他们第一批来自足球领域的客户是天空体育和《观察者》。马上,Prozone 也加入进来。这家公司原是按摩扶手椅公司, “就是在高速公路服务站里投1元钱可以坐下歇一会儿的按摩椅”,Prozone 的副财长保罗&博纳斯说道。对 Prozone 萌发兴趣的早期客户是一个也看来不太可能的人:斯蒂文&麦克拉伦(Steve McLaren),当时德比郡的主帅。他喜欢这些椅子,但球员们讨厌训练过后,还要花十五分钟坐在那里看分析录像。麦克拉伦问:“有没有可能让他们一边训练一边看自己的录相。”
麦克拉伦,后来曼联的主教练和英格兰国家队的主帅,和阿勒代斯,当时博尔顿的主教练,都成为 Prozone 最早的忠实客户。大山姆(Big Sam)更胜一筹,他加了新的软件应用,还雇佣了一个年轻的团队,负责数据研究、及录相分析,以创造博尔顿足球模式。他们通过计算得出结论,一个球队如果跑动比对手更多更快,那么他们在80%的比赛可以立于不败之地。他们的球员还大肆练习手榴弹战术、角球、任意球,意图使这些(进球)机会的成功率最大化,结果他们的进球一半来自于这些战术,远高于联赛平均水准,而这些都来自于“扶手椅”。阿勒代斯将一支老弱病残的球员捏合成一个整体,由加里&斯比德担任队长。斯比德2004年自由转会来到博尔顿,当时他已经35岁,但他的数据,场均12km的跑动、80%以上的传球成功率——说明他还有很管用的。他成为了博尔顿接下来四个赛季里的的关键先生。
大山姆的博尔顿逆天了:他们在赛季都以前八的排名结束,两次进入足总杯的半决赛。但是大山姆并没有在大数据时代更进一步,他的许多观念现在看来已经落伍了。
阿勒代斯保持着对数据的兴趣,但他最大的贡献是带出了一批人。博尔顿的“毕业生”现在活跃在各大豪门俱乐部中:EdSulley 是曼城运动分析中心的主管,GavinFleig 是曼城的技术球探,DaveFallows 是利物浦的转会总监。这些人可能和俱乐部的主教练佩莱格里尼和罗杰斯一样,对球队的未来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许多俱乐部,这是一个明显的变化,数据分析运用是变化的核心。现在一个英超主帅的平均寿命只有一年多,本赛季七个主帅已经下课,这和根据主教练喜爱作引援布置和俱乐部长期规划显然是不相宜的。像曼城、利物浦、甚至西布朗这样的俱乐部都确信,俱乐部权利分配需由主教练和足球总监,或叫技术主管这样岗位的人共同分担。
“现代足球俱乐部的完美模式是各司其职,主教练只是有限的环节,他应该只被允许带两个助手。现代俱乐部应该这样,”Prozone 的博纳斯说:“当一个主教练的平均寿命普遍这么短的时候,他会想,‘为啥我要规划未来,说不定半年后我就下课了?去他娘的!’他们不会签入年青球员,他们只签入31岁已经证明过自己的老将,他们以前合作过的球员,这是相当短视的行为。
克里斯&安德森,《数字游戏》的作者,纽约康奈尔大学的政治学专家,也同意这个观点:“动机,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他说:“对于我,正确的动机是保持俱乐部良性生长,应该不是一星期,一个月,而是每个赛季。那些长期执教的主教练,如莫耶斯和温格,他们个人的动机和俱乐部的动机是契合的。但是世界上这样的主教练不常有。”
在某种程度,阿勒代斯的博尔顿班底,现在领引英格兰数据足球潮流的那些人,也会遇到瓶颈:他们是运动学家,而非数据学家。詹姆斯&史密斯曾讲述过这种挫败感。去年11月,他还是埃弗顿的雇员,参加了在阿森纳酋长球场举行的运动分析学头脑峰会,几乎和足球数据相关的团体都参加了,峰会举行了三天,代表来自于方方面面,从 Youtube 网站到 BritishBobsleigh 网站都派人参加。其间,他们有时像开互助会一样,诉苦并企图自救。詹姆斯&史密斯谈到:
“现在的埃弗顿,我们的数据水平只相当于初中生”。一开场就让一屋子人倒吸一口冷气,许多人不自觉地戳着笔电:“我们算平均值、做点基本测算、看看条形图。但没有办法进行更为复杂细致的回溯分析,尽管分析测算未来的软件已具雏形,但我们知道这只是个趋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现在真实的趋势就是:俱乐部逾大,可得资源就更多。”
史密斯对比了美国足球,那里足球还没有棒球和橄榄球受欢迎:“在英格兰作数据分析的人大多是运动学毕业,就像我”,他说道:“而在美国,经常可以看到哈佛法学院的毕业生,或 MIT 的计算机硕士,来进行数据分析。这种落差的原因之一,是英国俱乐部不肯花钱,我们把更多的钱用在转会、球员工资、经纪人佣金上,造成这方面投入不足。这很疯狂。”
事实上,有一小撮主修数学的分析家在为英格兰足球工作。但是,因为足球俱乐部强大的传统势力,他们更多是被博彩公司或像 Prozone 这样的数据公司雇佣。为了弥补这种落差,一个创举由曼城的加文&弗兰(Gavin Fleig)于2012年八月发起:曼城数据研究专题!俱乐部开放了赛季由 OPTA 公司收集的大量数据,用这些“开放资源”来吸引部落客、研究机构及任何有兴趣作足球数据分析的人。
受棒球数据的激励,尤其是比尔&詹姆斯的事迹,一个花数以万计时间在棒球上并最终革新棒球运动的人,弗兰说:“我希望我们的足球工业也能出一个比尔&詹姆斯”,他告诉西门&库珀:“比尔&詹姆斯需要数据,而足球界的比尔&詹姆斯,他无法获得数据,因为数据的成本很高。”
曼城数据分析研究专题在一年后结束,很难说它成功与否。但有意思的是,超过1500个用户在最初的36小时内登陆并使用了数据,但对开放数据的置疑也是存在的。Howard Hamilton 博士,亚特兰大橄榄球数据研究公司的咨询部主管,斯坦福大学航天航空学博士,在博客上曾形容这些数据“可悲、可怕的粗糙”。
“这当然不是我们最专业的数据,但已经是专业级别了”,约翰&考森,OPTA 的足球数据服务中心主管告诉我们。但他不认为这项实验在未来还会再有:“就这么一次:‘人总要尝试一下,咬着牙试试。’对于我们这不可能是持续事件,作为商业公司我们不能像这样每年开放自己的数据。”
英超俱乐部都把数据当情报来保密,尤其是那些相信数据能让他们更有优势的俱乐部。所以我询问了 Marcusdu Sautoy,牛津大学的数据统计学教授,阿森纳的死忠,他对于数据对比赛的观点相当赞同:“足球与下棋很像,这点远超人们的认知。”他说:“一支球队的赛季表现绝不是机率事件,而是连贯的、有模式可循的事件。数据可以将表现数字化,找出规律,再进一步预测未来。这就是现在大俱乐部在做的事情。”
Du Sautoy 相信我们应该把球场看作一个网络,11个球员就网络中的结点。“就像一个局域网!”他表示。一个成功的球队,巴萨是最完美的范例,他们的专长就是保持每个结节的畅通。但其它球队也有能力将他们的足球提升到数字理论层面。Du Sautoy 还认为主教练们如果解放思想,接受更多外行人士的意见,球队会变得更好。他举了任意球的例子:为什么要排人墙呢?也许这是防守最有效的方式,但他们应该测试更多假想的防守方法。
“足球太保守了”,Du Sautoy说:“让各领域的人进入足球领域,如同阿森纳和利物浦所做的那样,这种开放性会让俱乐部成为先驱,获益无数。”最后他半开玩笑的说:“如果温格需要一个数据学家,我乐于效力!”
为数据分析前景着迷是很容易的。在阿森纳运动分析学峰会上,另一个发言者是 Brian Prestidge,博尔顿的数据中心主管,他揭示说,打从他们守门员开始研究对手的点球手数据后,他真的扑出了一些点球(仅管两个赛季的点球扑救成功率只有9%)。“我们摒弃了人的因素,比如球员的直觉,”他说:“但不是说人的因素就没有作用了。”
如果数据对于球队有着巨大影响,那它对于球队老板更是一个刺激,比如利物浦的老板亨利,他通过股市获得财富,并拥有着另一支类“点球成金”的棒球队,波士顿红袜队。这些老板们往往比主教练更热衷于数据。球员,当然也有需求:在峰会上,Ben Smith,切尔西的运动分析主管解释了年青球员,比如阿扎尔,通过数据和回看系统迅速提高的事例,现在阿扎尔要求查看每场比赛和训练课的数据。相比之下,一些老球员对于数据的接受度就不是那么高。
当然,主教练可不认为数字可以取代他的工作,更甚者,比他工作得更好。“如果主教练做着复杂的分析,他可不想广而告之。”安德森说:“这让他们看上去不像个好的教练,而像个分析师,在足球圈你可不想让别人认为你是个傻瓜,这可是最糟糕的事了。”
安德森近期抛出一个看法,英超俱乐部的一线队球员从25人减到24人,将省出来的薪水去雇佣几个数学系毕业生,他们一人一年的成本无疑比一个球员一周的薪水还低。但没人真的认为俱乐部会这么做。在芬奇农场,我问马丁内斯,他是否嫉妒曼城庞大的技术分析团队,在幕后分析曼城下场比赛对手的弱点。
他摇摇头:“我不会发动100个人,说‘他们来帮助我赢下一场足球比赛吧’,问题不在于你有100个人或3000个人,人多只会降低效率。我们要保证每个人各司其职,我不认为对曼城我们会有沮丧感或者我们必须要有更多的财力的支持。不,我认为我们的效率足够高了。”
足球是一项激情四射的运动,如果退化成无声冰冷的计算程序,球迷估计会疯掉的。但是同样的,任何拒绝承认数据的力量的主教练,都将使他们处于不利的境地。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一个正向的发展过程:在足球被金元裹胁的今天,通过数据运用,缺乏财力但立意革新的俱乐部能够获得回报,脑力可以对抗金元!更别说现在这支在两个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的曼城了。
坐在看台上的球迷,看到替补球员出场后的第一次触球就取得了进球,你觉得他们是把这个功劳加到教练身上,还是背后的数据分析师身上呢?我相信在那个让人热血沸腾的时刻,已经没人会在乎这些了。
编者注:本文由《卫报》足球观察员 Tim Lewis 撰写,描述了像统计学、数据分析等科学技术对英超一些顶级俱乐部在转会青训等方面的影响,这些所谓的“数据革命”已经完全改变了职业足球运作的模式和面貌,本文更是列举了像莫耶斯、马丁内斯等主教练对于数据分析的态度操作模式,很值得一读。感谢 @馆中听雨&的全程编译。
曼城有11个数据分析师在负责分析球员的数据,但是,太过依赖数据会不会削弱教练的直觉判断?
现代足球,表面上是22个球员在场上比赛,背后却是两队的数据分析师在场下的较量,这种情况已经持续多久了?
为什么从去年夏季莫耶斯接掌曼联以来,表现会如此糟糕?从我们的角度来看,原因显而易见:前任这么伟大,任何人接过弗格森的教鞭都是一个杯具,还没开球就差不多已经输了。况且莫耶斯接手的这个阵容,很多球员已经过了他们的巅峰期。当然啦,如果你刻薄一点,还可以质疑莫耶斯的执教资历:无论在普雷斯顿还是埃弗顿,他从来没赢到一个冠军!或许他的小俱乐部出身、穷酸的气质根本驾驭不了豪门曼联——这个星球上最伟大最著名的足球俱乐部之一。
对这些看法,莫耶斯显然有自己的不同见解。在转会期,他的引援受多方限制——结果只在夏窗和冬窗各引进了一名球员。但是,对于俱乐部的幕后教练组,莫耶斯就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肆意安排了。去年夏天,他“翻新”了曼联的幕后团队,请来了罗比&考克(Robbie Cooke),埃弗顿的首席球探;米克&达赫迪(Mick Doherty),切尔西的欧洲区球探,也曾在埃弗顿同莫耶斯共事过;约翰&穆特奇(John Murtough),前埃弗顿青训总监;及詹姆斯&史密斯(James Smith),前埃弗顿技术总监,他们都和莫耶斯一起,来到了曼联。
这些人事更迭都没上新闻头条,但莫耶斯相信,这些人对于曼联的未来相当重要,他们将发掘和培养曼联的未来之星,从俱乐部内部到世界各地,而这些未来之星,则是未来莫耶斯在曼联俱乐部成功的基石。
足球正在经历一场变革,尽管最死忠的球迷也只能模糊的感受到一点点。俱乐部正变得更智慧、更高效。我们大都看过报纸上每场比赛的图表和统计,以及 MOTO 里的数据:一开始只计算传球和射门的数据,发展到现在,数据统计越来越复杂,比如球员的跑动线路图和热区,它展示了这个球员在场上的移动情况。但热图只是一场比赛中一个方面的数据,Opta,运动数据统计公司,每场比赛都会采集近1500个左右的“数据点”。
所有20支英超球队,以及许多低级别联赛的俱乐部,现在都聘请了数据分析师。曼城有11个数据分析师,而利物浦,在2012年新设立了一个岗位:研究主管,聘请了伊万&格兰汉姆(Ian Graham),一名理论物理学博士。分析师们参与赛前的准备会,也提供赛后的咨询,他们帮助俱乐部甄别转会目标,还设计评估模型用以制定青年球员的培养策略。随着这些工作的开展,分析师的重要性受到极大的鼓吹,以至于那些数据支持们有点迷信了。《新政治家》最近发表的一篇文章名为:《狂热的数据控是如何接管足球的》。
迷恋数据可怪不得我们。就拿上个月阿森纳对阵拜仁慕尼黑的比赛来说,当拜仁2-0赢下后,第二天早上《卫报》采样了两个数据:托尼&克罗斯(Toni Kroos),德国中场,传球数比阿森纳的整个中场加起来的传球数还要多,同时,阿森纳的厄齐儿,跑动距离11.68千里,全场第三。文章没有直说,可瞎子也看得明白:克洛斯的表现很完美,而厄齐儿的发挥则很烂。
这样粗暴化的例子笔笔皆是。现在许多大俱乐部里也存在争议。一边是数据分析专家们,他们是大数据巫师“Nate Silver”、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数学家兼心理学家 Daniel Kahneman 的追随者,尤其崇拜《点球成金》里的 Billy Beane,在这本小说里,作者迈克&路易斯描写了发生在棒球界里的数据革命。他们相信一场足球比赛可以被“翻译”成数据,如同股市里的对冲基金一样,通过对数据的精确解读,能够得到其肯后的某种规律。虽然他们也不认为比赛的直观感受应该被摈弃,但他们发现数据更为客观,数据的“极度理性”是人类永远没法做到的。
正如比恩(点球成金),奥克兰棒球俱乐部的主教练所说:“相信自己的眼睛,而不是数字。这种观点我无法苟同。因为即使我亲眼看到魔术师从帽子里拎出三只兔子,但我知道,帽子里没有兔子。”
还有一边则是传统的捍卫者,大部分足球俱乐部的老板及长期执教足球的主教练都是此类的代表。他们也知道《点球成金》,至少知道 Brad Pitt 主演的电影,但不相信像棒球这类相对静态比赛运动的数据分析,能够适用于快速激烈的足球运动。
大多数主教练都曾是球员,他们也大多在高级别联赛前踢过球。因此,他们能够敏锐的解读球场上发生的事情,也能明确知道自己需要引进什么样的球员。哈里&雷德克纳普(老雷)的秩事最有代表性,《连线》杂志曾这样说道,当老雷还是南安普顿的主教练时,一次输球后他对分析师说:“这样如何,下周为啥不用你的电脑和他们的电脑比比,看看谁会赢?”
这话也倒没太离谱:不知道什么时候起,我们看待足球比赛,已经不把它当作是22个球员和2个主教练之间的较量,也是双方板凳席上“聪明的大脑们”之间的较量。
拿埃弗顿作为研究对象再适合不过了。西蒙&库柏(Simon Kuper),财经时代的专栏作家,在与他人合著的《足球经济学》中写到,过去的十年间,没有一个俱乐部的成绩能像埃弗顿那样,联赛排名始终高于俱乐部的经济排名的。在莫耶斯的带领下,年,俱乐部排名没有跌出过前八。
埃弗顿的成功在于他们比竞争对手更为节制的薪资管理体系,也从不大手笔引援。相反他们坚持不懈地培养本土球员:鲁尼、罗德维尔、罗斯&巴克利为其中的翘楚,还签下一些实力派球员如拜恩斯、奥斯曼,这些人都是转会名单上的冷门,如今他们成为了球队的中坚力量。
拜恩斯是数据革新的一个标志。长期以来,他都被认为是一名可靠但生错了时代的左后卫,在英格兰国家队一直被阿什利&科尔压制。但2012年 OPTA 的数据却显示,2012赛季拜恩斯是全欧洲主流联赛里创造机会最多的球员,他的传中,高达38%的准确率,平均21.6分钟就创造一次射门机会,这个数字让曼城的席尔瓦和阿森纳的卡索拉也黯然失色。不久前,拜恩斯成为国家队的主力选择,去年他和曼联一直都在传绯闻(当然啦,这些变化可能只因为他踢得更好了,而不是数字在作祟)。
有着这么良好的记录,莫耶斯想要重塑曼联就不叫人吃惊了。与此同时,埃弗顿也聘请了马丁内斯(Roberto Mart&nez),前维冈竞技的主帅作为新任主帅。马丁内斯在联赛成绩上也享有“超出预期”的声望:自2005年升入英超以来,维冈每年都能成功逃离降级区!维冈俱乐部的营业收入和上座率是全英超最低的,他们的训练场是由工人俱乐部的场地改造的。他们一直在生存线上挣扎,直到去年五月,但他们得到了慰籍,去年他们击败曼城,夺得了足总杯的冠军。
维冈这些年的保级韧性归功于他们的革新,众所周知,年青的主帅马丁内斯非常痴迷于战术。
《数字游戏》(The Numbers Game),近来足球界的“数据宝典”中写道,马丁内斯在家里装了一个60英寸的电视屏,与足球分析网站的球员追踪分析软件Prozone&相连。他观看比赛录像,尤其是失利的比赛,为了弄清场上发生的一切,可能连着看十遍以上。他的战术理念变化很快,也具有创新性:当大多球队还在使用传统的442时,马丁内斯的维冈已经开始向433或343、4231变化了。短期看,他和理念开放的埃弗顿俱乐部是速配。
我在利物浦效区的芬奇农场,埃弗顿的训练基地见到了马丁内斯,基地设备精良,其外观设计可看作地区环境艺术的代表。马丁内斯的办公室旁边是他的两个球探团队,凯文&里维斯(Kevin Reeves)和斯蒂夫&布朗(Steve Brown)。我们当时在凯文&里维斯的办公室里,他的桌上放了一个 iMac,但看得出房间是新装修的,缺少个人色彩,墙上的油画还有点气味。这曾是詹姆斯&史密斯(James Smith)的办公室,直到他跟着莫耶斯去了曼联后,房间腾给了里维斯。里维斯一度是英格兰最贵的球员,“八十年代第一个125万先生”,他很骄傲地指出这一点。现在,他追随着马丁内斯从维冈来到了埃弗顿。
他们刚刚从训练场下来,他们在比赛前要收集分析有多少数据?“球场上的每一步都被记录”马丁内斯讲着西班牙口音的英文:“每一个训练环节都有 GPS 和心跳监测。从人类生物学来说,最有参考意义的是冲刺跑,冲刺跑的数次、距离,球员能承受的强度。赛季中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知道球员的疲劳情况,及他需要什么样的恢复。”
在埃弗顿,每个球员都以四个指标来作为记录:技术、战术(意识)、身体素质和心理状况。前三个指标尤为重要,在以上的数据基础上,Opta 或 Prozone 还提供多角度镜头,记录场上每个球员的表现,以便教练们进行评估:可能他们希望这个球员更多地进行短传,像马丁内斯的风格,更坚持不懈地控球。细节反馈始于某些排名靠前的俱乐部,“现在有很多设备,基本上可以跟踪每个球员的个人表现,你可以很轻易观察到某个球员的某一方面的表现,并对此进行评估。这就是数据的力量,让人难以置信!”同时,还有两名分析师专门准备埃弗顿下场比赛对手的资料:他们会观看对手的比赛录像,辅以 Prozone 上的数据。在引援方面,里维斯和布朗同欧洲的10名球探保持联系,他们都是埃弗顿的专职球探。与此同时,他们还关注着ProScout7&数据库,里面有来自130多个国家的近130000个球员的资料。
任何认识马丁内斯的人都认为他是个聪明的、坚定的、友善的家伙。但他并不掩饰他的矛盾心理,他对控球率及禁区内传球成功率这些数据的怀疑,换句话说,他认为许多数据统计是无效的。“现在数据泛滥,让它们影响你的比赛计划,是一件极其危险的事情,”他说:“记着:一个球员十脚射门命中目标但没有取得一个进球,或十脚射门九脚偏出但最后一脚进了一个世界波,你喜欢哪一种?”
马丁内斯并不是第一个持这样观点的人。他在数据和采样之间拉出一段距离:数据本身,可能毫无意义,但通过精密的分析,它能转化为一种参考值,用以量化一个球员或一支球队的表现。当然,马丁内斯不听信数据还是叫人吃惊,他年方40,在维冈的球员生涯时,已经获得曼大的商学硕士学位,这些都让人以为他是一名大数据时代的倡导者。《数字游戏》将马丁内斯形容成一名“英雄”,作者克里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和大卫&赛利(David Sally),专门用了一章来描写马丁内斯在维冈的工作,他们称赞维冈的足球是“游击队足球”。
马丁内斯用数据寻找转会目标格外谨慎,《点球成金》里经常用数据挖掘未受注目的实力派球员。足球圈里最著名的例子是温格签下弗拉米尼(第一次),完全归功于弗拉米尼每场1.4万米的跑动数据。而利物浦,在他们的前足球总监达米恩(Damien Comolli)的援意下,花重金引进亨德森和唐宁,就因为他们的“禁区逼抢”的百分比,在对方禁区内反抢球权的成功率非常高。
马丁内斯,和他的首席球探里维斯与布朗都觉得看数据签球员的转会方式实在太好笑了。“和一个球员签约,你必须要亲眼去看,真正‘爱上他’才说明他是值得签下来的。”马丁内斯说:“当你去看一个球员,你可以观察到他热身、对裁判的讲话方式、当他错过一个机会时他与同伴的交流情况、他庆祝进球的方式、及他进球时同伴们的反应。数据只能筛查出不合适的人,但真正要选定一个人,还是靠感觉!靠赤裸裸的直觉!”
马丁内斯相信心理是一个球员爆发或消沉的最主要因素,这也是统计和分析最测不准的地方。在签入新援前,马丁内斯会收集他的新闻报导、或通过交谈观察球员的性格,许多俱乐部还会去看球员的推特和脸书,但最终决定签约仍旧是一个赌博。比如,默西塞德比,安菲尔德客场,一个埃弗顿球员在93分钟要罚点球,他的承受力怎么样?又比如,外国球星来到英超,语言不通,极不适应,而他的妻子嚷嚷着要回国,这时会发生什么?“职业球员只有在踢球时是球员,”马丁内斯说:“平日里他们也是一个丈夫和一个父亲,而数据可不管这些。”
下接《在英国顶级俱乐部,数据是如何接管一切的?(下)》
A dream we dream alone is only a dream.&A dream we dream together is reality.
日,夏尔足球(www.shiresoccer.com&)上线了。秉承着为大家传递国外足球文化生态圈优质内容的理念的同时,我们也致力于为国内足球圈内人士和草根足球提供一个发声展示的平台。但遗憾的是,我们却在一个月以后,也就是12月11号停止了更新。
个中缘由,不一一为大家列举,辜负了大家的支持,我们深表歉意。
但在经过了一系列的人员调整、思路梳理和网站改版之后,我们决定在夏尔足球暂停了4个月之后,也就是后天4月11号,重新启动夏尔足球所有业务,真心希望能为大家带来更高质量的内容和更完善的体验。我们将以200%的热情继续我们的足球征程。
这一次我们希望改良后的团队架构以及运作思路能够将夏尔足球提升一个档次,同时我们也开始准备招揽一批同路人并肩奋斗。有意者可与&@夏尔足球&或
若你还不太了解我们,可查看“关于夏尔足球”。
NEXT STORY在英国顶级俱乐部,数据是如何接管一切的?(上)
编者注:本文由&@南昌工程学院足球队&撰写,讲述了他们这次参加全国大学生联赛江西赛区的心路历程,虽然最后拿到了第五名,但他们已经很满意了,毕竟作为一个没有足球特长生的校队来说,历史成绩是越来越好的,今年江西省五人制比赛他们也拿到了季军,愿你们越走越远。
我们校队应该是从建校开始就有的吧,具体哪一年我也不是很清楚了。我只知道在我们这一届之前就有好几届了,大一刚来的时候就听到许多以前校队学长们的优秀表现,他们拿过江西省第四,也拿过第一名。他们的技术和身体都是超级好的。当然不得不承认现在大学生的足球水平一届比一届差,尤其是身体对抗方面,稍微激烈一点的对抗都会受伤或者受不了。
还有就是对足球理解和热爱吧,现在踢球的人也是越来越少。这次比赛我们校队的首发有九个是大四的,也就是说我们基本上都是从大一开始一直踢上来的,我们一起参加了两次大足赛的还包括江西省的校园足球和五人制足球,所以说我们的磨合程度是最好的了。从第一次的第八名,第二次的第七名,到五人制的第三名,我们一起经历了拼搏,坚持和顽强。我们这次比赛的目标是前四,但还是很遗憾,由于净胜球没有达到,还是没能进入四强。
全国大学生联赛江西赛区近几年都是由我校承办,所以作为东道主,我们每年都会已很好的姿态去迎接大足赛,我们会提前一个多月开始每周三次的集训,训练内容一般都是基本功和体能的训练,中间穿插着一些针对性的战术训练(例如前场任意球,角球,一防二,二过一,二打三等)。虽然我们学校没有体育特招生,但大家都热爱足球这项运动,所以大家本着享受比赛,重在参与的心态来参与到大足赛当中。所以有时候训练不是很完整的,大家还要照顾上课方面,不过我们的热情是绝对可以肯定的。
年“李宁杯”大学生足球联赛
每个球队都会有核心球员,当然我们队也不例外,俗话说好的门将顶半支球队,当然我们的门将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我们主力门将1号夏丽安反应迅速,敢于扑救。后卫核心当然属于外号“瑶湖第一中卫”的4号王书斌了,他身体强壮,判断意识好,视野开阔,指挥着整个后防线。中前场核心必须是我们的“南工梅西”11号冯海林,他脚下技术娴熟,速度快,是我们的中场发动机,进攻的组织者有时候也会是终结者。还有最重要的球员当属我们的队长10号赵柏屹,他是整个球队的核心领袖,场上带领我们斗志昂扬,场下给我们精神鼓励。
我们的教练就是我们学校的老师,和我们关系很好,平时也会关心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上的问题。训练情况前面也说过,比赛之前的集训一般都是一周三练或者一周两练加一场热身赛。具体的话,周二是体能训练,周五是有球训练,即技战术训练,任意球、二过一、一防二,前场逼抢,中场的传递和转移,边路的下底传中等等。
我们球队由于身体对抗不是很强,所以中路渗透的打法我们一般不采取,一般打法是边路突破,边路传中。阵型一般是4-2-3-1,有时也会4-4-2。明显优势确实没有,我们打的是团队足球,团队使我们走向胜利。
年“特步杯”大足赛
对于这次大足联江西赛区的比赛,赛前我们非常期待能够进入前四,当然现在填这份答卷已经比赛结束了,我们得到了第五名,对于这个成绩我们也还算满意,毕竟一年比一年进步了。
校队一般在每年的9月份开学进行新人选拔,我们选人很简单,没有很严格的技术要求,毕竟来到我们学校的没有什么体育特长生,只要有一定基本功,并且热衷于足球的同道中人,我们就会招进校队和我们一起训练,一起进步。当然在比赛之前确定比赛大名单会通过技术来确定,但是也会有一部分看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给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