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的中心思想第三章中"我"是怎样的孩子?祖父是怎样的祖父?

当前位置:
>>>阅读《呼兰河传(节选)》回答问题。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我”和“祖父..
阅读《呼兰河传(节选)》回答问题。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我”和“祖父”的形象特征。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问答题难度:中档来源:同步题
“我”:爱劳动,好模仿,天真,活泼,顽皮,任性,很是可爱。“祖父”:一个热爱生活、热爱劳动,对“我”非常宽容、慈爱,对“我”谆谆教诲、平易近人的人,很是可敬。(意思对即可)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呼兰河传(节选)》回答问题。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我”和“祖父..”主要考查你对&&课文理解,名著赏析&&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课文理解,名著赏析
课内课文的理解以及课外名著的赏析,包括课文脉络、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重点句子的理解等。 课文理解的步骤和方法:第一、理清文章的结构。首先,可以抓住课文的题目,课题往往是最直接体现文章主要内容的。如看到“拥抱大树”这个题目,脑海中自然会出现问题:谁拥抱大树?为什么要拥抱大树?怎样拥抱呢?于是课文的主要脉络就自然呈现了。其次,可以尝试给课文加小标题的方法。这也是给课文分段的一种变化形式,但相比较之下学生的兴趣会比较浓厚。如《猎人海力布》一课,课文内容比较长,学生一时无法理清,可以让学生尝试加小标题,学生出现几种回答:分成两部分“救龙女、得宝石”和“救相亲,变石头”;分成四部分,将以上的两部分分别再分开;也有学生分成三部分,将“救龙女,得宝石”分开……在大家相互的讨论中,学生对事情的发展过程就清晰地掌握了。第三,找当然,对于课文结构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工具书等方法,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第二、找特殊的句子,比如总起句、过渡句、总结句等。这类句子能很好地告诉我们课文的主要内容,如《音乐之都维也纳》,文章开始就以总起句告诉我们“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是世界著名的音乐之都。”接下来以“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以及“在维也纳,歌剧院、音乐厅星罗棋布,其中以创建于1869年的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最为著名”,文章的结构自然就清晰了。第三、句子的理解。文中总会有些重点的句子,怎样在全文中找到这类句子,有时需要教师的 引导,才能找到这类句子,如《看不见的爱》一课,学生都能理解文章中描写了母亲对孩子的爱,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呢?学生自然会主动地到文中寻找描写母爱的动作、语言的句子,并从这些句子中来感悟母爱。理解句子还可以找一些有修辞手法的句子,修辞的句子,学生能通过理解其修辞手法,感悟作者的用意。此外,也可以通过变式比较来理解句子。对一些描写比较生动和含蓄的句子,可以给出一些句子加以比较,让学生感受原句的魅力。第四、对词的理解。对词的理解,应当是以上方面的基础。但是很多词的理解不是简单查字典就能感受到在文中的含义的,应当联系句子的理解一同进行。一些重点词语的理解,也是在分析重点句子的同时进行的。
发现相似题
与“阅读《呼兰河传(节选)》回答问题。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我”和“祖父..”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697541025975337817140710073356423呼兰河传好词好句
您当前位置: &
呼兰河传好词好句
发布:&|&分类:
  呼兰河传  好词:  耳目一新 方面大耳 肥头大耳 耳聪目明 两耳垂肩 眉如新月  眉如春山 眉如卧蚕 颧骨高耸 黑里透红 涂脂抹粉 酒窝迷人  笑厣动人 轮廓分明 面面相觑 油头粉面 方面大耳 广额方颐  气色红润 容光焕发 酒窝深陷 白净柔嫩 春风满面 神采飞扬  神采奕奕 喜笑颜开 和颜悦色 喜形于色 面黄肌瘦 愁云满面  面如银盘 阔脸暴腮 两腮圆润 面容丰腴 黑里透红 涂脂抹粉  好句:  1、祖父蹲在地上拔草,我就给他戴花。祖父只知道我是在捉弄他的帽子,而不知道我到底是在干什么。我把他的草帽给他插了一圈的花,红通通的二三十朵。我一边插着一边笑,当我听到祖父说:&今年春天雨水大,咱们这棵玫瑰开得这么香。二里路也怕闻得到的。&就把我笑得哆嗦起来。我几乎没有支持的能力再插上去。等我插完了,祖父还是安然的不晓得。他还照样地拔着垄上的草。我跑得很远的站着,我不敢往祖父那边看,一看就想笑。所以我借机进屋去找一点吃的来,还没有等我回到园中,祖父也进屋来了。那满头红通通的花朵,一进来祖母就看见了。她看见什么也没说,就大笑了起来。父亲母亲也笑了起来,而以我笑得最厉害,我在炕上打着滚笑。祖父把帽子摘下来一看,原来那玫瑰的香并不是因为今年春天雨水大的缘故,而是那花就顶在他的头上。他把帽子放下,他笑了十多分钟还停不住,过一会一想起来,又笑了。  2、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3、雨滴就像千万个伞兵,从空中跳下来,安全地降落在地面上。  4、一到后园里,我就没有对象地奔了出去,好像我是看准了什么而奔去了似的,好像有什么在那儿等着我似的。其实我是什么目的也没有。只觉得这园子里边无论什么东西都是活的,好像我的腿也非跳不可了。若不是把全身的力量跳尽了,祖父怕我累了想招呼住我,那是不可能的,反而他越招呼,我越不听话。等到自己实在跑不动了,才坐下来休息,那休息也是很快的,也不过随便在秧子上摘下一个黄瓜来,吃了也就好了。  5、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儿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6、雨如万条银丝从天上飘下来,屋檐落下一排排水滴,像美丽的珠帘。  7、别的一切都玩厌了的时候,我就想起来去摘玫瑰花,摘了一大堆把草帽脱下来用帽兜子盛着。在摘那花的时候,有两种恐惧,一种是怕蜂子的勾刺人,另一种是怕玫瑰的刺刺手。好不容易摘了一大堆,摘完了可又不知道做什么了。忽然异想天开,这花若给祖父戴起来该多好看。  8、老胡家跳大神了,这次是为团圆媳妇。我都学会歌词了,祖父母听到我唱时,就说要让老胡家二月搬走。  9、祖父刚有点忘记了,我就在旁边提着说:&爷爷&&今年春天雨水大呀&&&一提起,祖父的笑就来了。于是我也在炕上打起滚来。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祖父,后园,我,这三样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了。  10、我拉着祖父就到后园里去了,一到了后园里,立刻就另是一个世界了。决不是那房子里的狭窄的世界,()而是宽广的,人和天地在一起,天地是多么大,多么远,用手摸不到天空。而土地上所长的又是那么繁华,一眼看上去,是看不完的,只觉得眼前鲜绿的一片。  11、刮了风,下了雨,祖父不知怎样,在我却是非常寂寞的了。去没有去处,玩没有玩的,觉得这一天不知有多少日子那么长。  12、呼兰河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时,祖父就七十了。我还没有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祖父一过了八十,祖父就死了。  13、雨珠顺着小草的茎滚下来,一滴钻到土里,又一滴钻到了小草的嘴里,找不到了。  14、婆婆只要遇到不顺心的事,就变本加厉的折磨小团圆媳妇,日久天长,团圆媳妇生了病,婆婆又给她治病,东家出个偏方,西家出个秘方,反正,只要是办法,不管好坏都用了。这下,团圆媳妇不但没好,反而更加严重了。一天,来了个云游真人,又是给她画符,又是在脚心上画记号,最后,又替团圆媳妇打抱不平。折腾来折腾去,还是没把团圆媳妇的病治好。  15、窗外下着蒙蒙细雨,滴滴的小雨点,好像伴奏着一支小舞曲,我不禁被窗外的世界所诱惑。  16、有时候玩,是自己一个人。一天,我躺在蒿草上似睡,突然听见笑笑的声音,老厨子告诉我老胡家团圆媳妇来了。我要去看,祖父让我吃饭,我吃了一点儿,在等祖父,祖父却吃得很慢。周三奶来了,拉着祖父要走,我心里埋怨着。到了老胡家,我一见那小姑娘就没兴趣了,出了门,老太太们就评价团圆媳妇不怎么好。  17、后园中有一棵玫瑰,一到五月就开花的,一直开到六月。花朵和酱油碟那么大。开得很茂盛,满树都是,因为花香,招来了很多的蜂子,嗡嗡地在玫瑰树那儿闹着。  18、过了几天,老胡家就打起了团圆媳妇,不分昼夜。我念诗时,总能听到她哭的声音。  19、雨水洒下来,各种花草的叶子上都凝结着一颗颗晶莹的水珠。  20、呼兰河城里住着我的祖父,我家有个园子,里面五颜六色的,很漂亮,很新鲜,让人感觉十分有活力。在园子里无论我怎样闹,祖父总是放纵我,宽容我。这玩玩,那玩玩,玩腻了,就去祖父那儿闹一阵。园子里所有不会动的东西,都活了,很自由,也很快乐,我玩累了,找个阴凉的地方就睡了。祖父常与我开玩笑,我很快乐。在我三岁的时,我喜欢把纸窗用手指捅,祖母用针刺我的手,所以我不喜爱她。在她临死前,我还吓了她一跳,她就又骂起我来,我不记仇,只是觉得好玩。祖母一骂祖父,我就拉着他的手走向后园,祖母就又骂起我来,一到后园,整个世界就变了,我摘了几朵玫瑰插在祖父的帽子了,祖父还说:&春雨大,二里路都闻到玫瑰的香,我窃笑起来,祖母见了大笑。  21、雨点连在一起像一张大网,挂在我的眼前。  22、微风吹过,雨帘斜了,像一根根的细丝奔向草木、墙壁。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本站为你推荐的文章:
本文标题:本文地址:
Powered By ZBlog | 鄂ICP备号-3 |原创读后感
萧红《呼兰河传之祖父的园子》读后感1500字
&&& 祖父,不管你在做什么,我都想跟在你的身后。
&&& 因为在你身后我感受到了生命最初的温暖。
&&& 萧红所描写的小小的我与祖父在院子里度过的日子,带着一种绝对的美感铺天盖地而来笼住我全部的心神,美得让人窒息。那样绝对的明亮的不带一丝杂质的日子,将周围的一切反衬得灰暗无比。这里没有残忍,粗暴和冷酷,没有愚昧无知和痛苦,有的是这个世界上最完整的爱,美好得让所有的目睹者泪流满面。
&&& 我在想,多少年过去了,成年的她依旧喜欢坐在门前的石阶上,仰头看着绵软的白云在蓝天的怀抱中奔走嬉戏。它们依然是那么无拘无束的快乐,而她只能在回忆中温习祖父给予的温暖了,这让人多么遗憾。
仿若就在眼前,初夏温暖的下午,祖父戴着大草帽弯着腰拔草,身后小小的孩子戴着小草帽装作认真的样子,却把菜苗拔掉好几根。除草时也把谷子锄倒,留下狗尾巴草。就算这样,不管做错什么祖父都不会责骂,反而是更亲切的叫她怎么做,虽然她只是马马虎虎答应下来,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摘下来就吃,若看见一个大蜻蜓飞过便又丢了黄瓜去追蜻蜓。是那么的好奇而且贪玩的孩子,在园子里和祖父一起她释放了孩子所有的天性。
&&&& &玩腻了便又去找祖父玩,祖父在浇菜,我也抢过来浇,并且不是规规矩矩地往菜上浇,而是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嘴里喊着&下雨了,下雨了&&&&多么富有创造性的行为,多么美丽的画面。作者的描写具体生动,用了一系列的动作、语言,心理描写,使我们好像真正走进了园子,看到了&我&一样。她使用第一人称的叙事方式仿佛将读者也带入她所亲历的画面中去,真切地呼吸着夏日干燥温暖的空气,看见孩子扬上天空的水滴在太阳的折射下散发出灿烂的光芒,看到满园的自由生长的生命。
&&& &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个谎花,就开一个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他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的飞,一会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又从墙头上飞走了一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这个。只是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好似真的回到,那样稚气不讲语法的语句表现的是当时无畏的天真。孩子对一切事物的感觉是最敏锐的。在他们的眼里,空间里的一切事物拥有最活泼的生命力,他们是自由的。所有的场 景是那么的真切,显出无比真切活泼的情调。勾起所有阅者共同的童年记忆,引人无限遐思。
&&&& 园子里植物和动物的自由自在,其实是表达&我&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快乐心情,所以,在&我&的眼里,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快乐的,都是那样美好,充满活力。萧红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并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把&我&这个小孩做的、想的、说的如实地写下来。这些事,只有小孩会这样做,这样说,具有真情实感。这篇文章给人带来强烈的震撼,使人心驰神往的原因在于作者敏感的心灵,细腻的笔触,她选举的例子看似一件件平常的小事,却往往最易打动人,印证了&生活就是写作的源泉&,十分值得借鉴。
&&&& 可是回忆越美好越让人心痛,刻骨铭心的美好只能在回忆中。是不是只有在童年人才能全身心的感受到生命所带来的喜悦?大家都说越长大越孤单,可是谁又能够回去呢?只有故事中的彼得潘,将他童年的时光无限延长,永远不长大。可是现实生活中的我们毕竟要面对成长这一无法逆转的事实,在遗憾美好逝去的同时,何不让童年成为永远美好的回忆,让长大的我们不断温习,汲取前进的力量。
&&&& 书写童年的小说不少,但萧红在描写童年生活上面格外引人注目。这样童话般的园子,给予她的不只是一时的欢快,而是一辈子难忘的记忆。
相信所有人都能在这篇文章中,得到属于自己的那份感动,找到自己心灵的栖息地&&我们每个人共有的童年美好的回忆。
【】    【】
延伸阅读:关键词:
你可能想找《祖父和我》预习学案--免费语文教学资料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您的位置: >> >>
《祖父和我》预习学案
作者: &&上传者: &&日期:14-07-17
【学习目标】
1.正确清楚地朗读课文,不读错字,不漏字或不添字。
2.学习从色彩、形状等角度观察事物,表现事物的方法。
3.感受文章中浓浓的祖孙情,以及对自由生活的热爱。
【原文欣赏】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住着我的祖父。
  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蜂子、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极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
  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地就和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据说这花园,从前是一个果园。祖母喜欢吃果子就种了果园。祖母又喜欢养羊,羊就把果树给啃了。果树于是都死了。到我有记忆的时候,园子里就只有一棵樱桃树,一棵李子树,为因樱桃和李子都不大结果子,所以觉得他们是并不存在的。小的时候,只觉得园子里边就有一棵大榆树。
  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这榆树先啸,来了雨,大榆树先就冒烟了。太阳一出来,大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了。
  祖父一天都在后园里边,我也跟着祖父在后园里边。祖父带一个大草帽,我戴一个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当祖父下种,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把那下了种的土窝,用脚一个一个地溜平,哪里会溜得准,东一脚的,西一脚的瞎闹。有的把菜种不单没被土盖上,反而把菜子踢飞了。
  小白菜长得非常之快,没有几天就冒了芽了,一转眼就可以拔下来吃了。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那锄头杆,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其实哪里是铲,也不过爬在地上,用锄头乱勾一阵就是了。也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韭菜当做野草一起地割掉,把狗尾草当做谷穗留着。
  等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满留着狗尾草的一片,他就问我:“这是什么?”
  我说:“谷子。”
  祖父大笑起来,笑得够了,把草摘下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
  我说:“是的。”
  我看着祖父还在笑,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你看。”
  我跑到屋里拿了鸟笼上的一头谷穗,远远地就抛给祖父了。说:“这不是一样的吗?”
  祖父慢慢地把我叫过去,讲给我听,说谷子是有芒针的。狗尾草则没有,只是毛嘟嘟的真像狗尾巴。
  祖父虽然教我,我看了也并不细看,也不过马马虎虎承认下来就是了。一抬头看见了一个黄瓜长大了,跑过去摘下来,我又去吃黄瓜去了。
  黄瓜也许没有吃完,又看见了一个大蜻蜓从旁飞过,于是丢了黄瓜又去追蜻蜓去了。蜻蜓飞得多么快,哪里会追得上。好在一开初也没有存心一定追上,所以站起来,跟了蜻蜓跑了几步就又去做别的去了。
  采一个倭瓜花心,捉一个大绿豆青蚂蚱,把蚂蚱腿用线绑上,绑了一会,也许把蚂蚱腿就绑掉,线头上只拴了一只腿,而不见蚂蚱了。
  玩腻了,又跑到祖父那里去乱闹一阵,祖父浇菜,我也抢过来浇,奇怪的就是并不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里一扬,大喊着:“下雨了,下雨了。”
  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大的,天空是特别高的,太阳的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什么黑暗的地方飞出来。是凡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连大树都会发响的,叫一叫就是站在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
  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个谎花,就开一个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黄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他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的飞,一会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又从墙头上飞走了一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这个。
  只是天空蓝悠悠,又高又远。
  可是白云一来了的时候,那大团的白云,好像洒了花的白银似的,从祖父的头上经过,好像要压到了祖父的草帽那么低。
  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不用枕头,不用席子,就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了。
【作者介绍】
  萧红(),我国现代著名女作家,代表作是《生死场》(开始用笔名萧红)、《呼兰河传》。萧红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的一个地主家庭里。1933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活动,陆续在《大同报》的“大同俱乐部”及“夜哨”副刊上发表短篇小说、散文和诗。她开始创作,就把目光投身了广大被奴役、被剥削的劳动人民。1934年9月,写完长篇小说《生死场》。1937年10月萧红和萧军跟随上海的文化人,撤退到武汉。在武汉,好与胡风、萧军、端木蕻良等人一起,创办了《七月》。她为《七月》散文,并写作了一生中唯一的一篇评论性文章《〈大地的女儿〉与〈动乱时代〉》。1940年1月,萧红与端木蕻良从重庆到香港。在香港期间,她创作了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等。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占领了香港和九龙。日在临时医院逝世。这时,她只有三十一岁。
【课文提示】
  本文选自《呼兰河传》。《呼兰河传》,通过追忆家乡的各种人物和生活画面,表达作者对旧中国扭曲人性、损害人格的社会现实的否定。
【正音正字】
  蚂蚱mà zha  啸xiào  蚌bàng  穗suì  倭wō  腻nì  瓢piáo
【词语积累】
  胖圆圆  明晃晃  闪烁  毛嘟嘟  蓝悠悠
【朗读课文】
  1.正确地朗读课文,不读错字,不漏一字或添一字。
  2.体会作者从色彩、形状等角度描写事物、表现事物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对美好的大自然的向往与热爱。
  3.感受文章中充满情趣的生活画面、浓浓的祖孙情,以及小女孩对自由生活的热爱,体会作者对亲情的赞美。
【课堂训练】
  全文可以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2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环境等。(时间――我四五岁时;地点――家在呼兰河边;人物――年迈的祖父和年幼的“我”;环境――河流、小城。)
  第二部分(3-7段):文章主要描写了“我”家的“大花园”。
  第三部分(8-28段):详写祖父和“我”之间温情、淳美的生活场面。
  第四部分(29-33段):描写了园里的动植物自由自在的生存状态。
【课文分析】
  课文表现了祖孙之间浓浓的亲情,同时描绘了自由美好的大自然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美好的生活的向往与热爱之情。课文以生动的笔墨,展示了一幅充满情趣的祖孙生活图卷,展示了美好的大自然以及人的自在的生存状态,抒发了作者对亲情的赞美之情。
  文章一开头并未着笔写“我”和祖父的故事,而是着重描写了我们的生活环境,一种自由轻松的生活氛围,为下文表现祖孙间的真挚情感做了铺垫。不仅自然环境的美好让“我”喜爱,更重要的是祖父给予我的宽松自由的成长环境,让“我”体会到了浓浓的亲情。如:祖父对“我”淘皮捣蛋行为的宽容,耐心地教“我”区分谷子和狗尾巴草等。这份真挚的祖孙情与愉快自由的生活氛围都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和生命的活力。作者借园中的景与人,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内心对自由生活的热爱和对亲情的歌颂。
  第一部分,交代了故事的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基本情况。
  第二部分,文章从不同角度描写“我”家的“大花园”是个乐园。
  “这花园里蜂子、蝴蝶、蜻蜓、蚂蚱、样样有”,“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从这些语句中,我们看到有声有色的“大花园”实在是孩子眼中的乐园。
  “太阳一出来,大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了”,这个比喻,形象写出“大榆树的叶子”在阳光照射下金光闪闪的生动画面,给人美感,使人产生联想。
  “这大榆树在圆子的西北角上”中,“啸”、“冒烟”、“闪烁”,从声音、形态、亮度等众多角度的描写,略现神秘色彩,说明孩子观察仔细,充分展现了孩子对自然界的好奇与喜爱。
  第三部分,详写祖父和“我”之间快乐而无忧无虑的生活场面。
  “东一脚的、西一脚的瞎闹。有的不单没让土把菜种盖上,反而把菜籽踢飞了。”用孩子的语气,写出“我”天真无邪的意趣。
  当“我”“把韭菜当做野菜一起割掉,把狗尾草当做谷穗留着”时,“祖父大笑起来,笑得够了,把草摘下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听了我的错误回答后,“祖父还在笑”;当“我”坚持错误,自以为是的时候,“祖父慢慢地把我叫过去,讲给我听,说谷子是有芒针的,狗尾巴草则没有,只是毛嘟嘟的真像狗尾巴。”这些描写向我们充分展现了一位慈爱、仁厚、宽容、循循善诱的祖父形象。
  “祖父戴一个大草帽,我戴一个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虽然教我,我看了也不细看,也不过马马虎虎承认下来就是了”、“好在一开初也没有存心一定追上,所以站起来,跟了蜻蜓跑了几步又去做别的去了”……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我”的顽皮与天真。
  这些段落中,作者极尽描写之能事,那份浓浓的祖孙情,洋溢在祖父的“笑”和“我”的“没有存心”所组合成的轻松愉悦的氛围中。
  这部分通过对“我”的外貌、动作、心理的描写,将“跟样学样去劳作”、“祖父教我认谷子”等细节展现得异常具体生动。温馨的祖孙情也就自然流淌于字里行间。
  第四部分,描写了园里的动植物自由自在的生存状态。
  “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玉米愿长多高就长多高,他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等句子,描写了一个花繁叶盛、鸟飞虫鸣、生机勃勃、情趣盎然的世界。这些语句也流露出作者对自由的向往与热爱。
  “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这句话表现了处在自由自在的状态中的生命是迷人可爱的。作者借园中景、园中人,抒发内心的情感,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思维训练】
1.本文用了叠字,如“嗡嗡、明晃晃、蓝悠悠、胖圆圆、毛嘟嘟”,它们有什么作用?
( 这些叠字的运用,从声音、光亮、颜色、形状等方面,形象生动地描写出事物生机勃勃的景象、令人喜爱的情状,它们还增添了文章的音乐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同时它们也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的大自然的向往与热爱之情。 )
2.第三部分的一段对话,对于塑造人物有什么作用?
( 这一段语言描写,简洁朴实,为读者勾勒出一个慈祥可爱的老人形象,同时也刻画了小女孩倚仗祖父的宠爱而毫无顾忌的情态,表现了祖孙之间纯净透明的温情、朴实淳美的生活、让人感动和憧憬的画面。 )
3.“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一段,该如何理解?
( 这一段,以儿童的眼光描写自然景物,表现了自由活泼的情趣;这里运用儿童的语言,具有简短朴素的特点,率直真诚;字里行间散发着自由快乐、无拘无束的气息,令人向往。 )
4.你觉得文章中哪句话含义深刻、韵味丰富?把它找出来,并说明理由。
( “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这句话,运用拟人和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处在自由自在的状态中的生命是迷人可爱的,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作者向往自然、热爱自由的美好情感。 )
5.如何理解“我”和祖父之间的情感?
6.文中独特的景物描写其到什么作用?
7.本文的语言具有怎样的特点?
【学习小结】
  课文以生动的笔墨,从色彩、形状等角度描写事物、表现事物,展示了大自然的美好,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向往与热爱,同时展示了一幅充满情趣的祖孙生活图卷,展示了人的自在的生存状态,抒发了作者对亲情的赞美。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浙ICP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呼兰河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