腿脚弯曲不便锻炼康复锻炼是不是越锻炼晚上就越

晚上锻炼很伤阳气?体育队医送你3个锻炼建议!
核心提示:要说现代人健身最集中的时间,就数晚上了。结束了一天的工作,上班族纷纷走进健身房,或家里附近的小操场,开始运动。但有人说晚上锻炼就等于找病,还列举了许多“证据”,这是真的吗?
要说现代人健身最集中的时间,就数晚上了。结束了一天的工作,上班族纷纷走进健身房,或家里附近的小操场,开始运动。但有人说晚上锻炼就等于找病,还列举了许多“证据”,这是真的吗? 传言观点一:晚上锻炼会越练越没劲有位患者,退休后每晚都去球场跑步、跳舞,2年下来,身体不仅没有强壮,反而头晕失眠,血压也比较高。来就诊时医生告诉他:“你的身体需要运动锻炼。”他惊讶地说:“我每天都有锻炼,这两三年来都没有停过。”“那你都什么时候运动?”“晚上啊!”医生说,原因正在于此!专家解读:中医院康复科副主任医师倪克锋表示:这个观点过于偏激。不科学的运动可能会损伤机体,但很少是时间因素所致,主要是运动强度、运动持续时间、运动内容和方式。倪克锋强调两点:第一,不要因为不是早上就不去运动锻炼。第二,科学运动是保持健康的最佳方法。而一天中的运动时间并没有像上面说的那么重要。传言观点二:白天锻炼养阳气,晚上锻炼伤阳气《黄帝内经》曰: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是故暮而收聚,勿扰筋骨,勿见雾露,反此三时,形乃困薄。大意就是,晚上阳气内藏,毛孔关闭,此时再拉练筋骨就会使脏腑亏虚,人会变得越来越没精神。专家解读:倪医师解释,人体存在阳气不足也存在阳气过盛。养阳气并非运动的唯一目的,比如高血压,中医认为高血压正是阳亢的表现。《内经》这段话只是强调,相比起晚上,在阳气升时运动可能不易困倦。但中医学上认为,运动是通过经络气血来调整脏腑及全身,而经络穴位是具双向良性调节作用,说明运动能改善机体的气血阴阳。所以,不能单从这段话就否定了其他的《内经》理念,这是断章取义。另外,现代人的生活环境、体质和以前有很大不同,现在有大量研究表明:1、早上空气的颗粒尘埃较午后的多;2、因为脏器功能和血压波动,早上的心血管事件较其他时间多;3、午后气温要比上午更有利于肌肉的放松伸展,帮助减少受伤。体育队医给出的锻炼建议查金华是体育医院的医生,从事队医多年的他认为,锻炼并没有时间上的限制,但有一些注意要点。1、患慢性病的人不适合早上锻炼因为早上这些患者的心肺功能和肌肉兴奋度状态并不是很好,要锻炼不妨选在上午十点。同时注意不要做动作幅度大的,因为腰、膝关节和心肺也较难承受。2、空腹不能运动锻炼饭后2小时再运动比较合适,根据身体情况选择运动方式及强度,时间保持在1-2小时。
3、下午5点最适合锻炼这个时候空气好,人也比较有精神。“不过现在很多人喜欢在室内运动,所以环境、时间的要求也比较宽松了。”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扫一扫”分享
大脑扫描诊断抑郁症患糖尿病心脏病人群尤其当心三分熟牛排易引发脑炎心肌炎未来有望取消办公桌应该接种疫苗吗?
对比较聪明的大脑无效孙子如果吃垃圾食品更危险是“热射病“惹的祸病人出院时必留电话
[] [] [] [] [] [] [] []
杜甫死因或是糖尿病并发的酮症酸中毒或心、脑血管病…… []研究表明,长期坐姿不良会导致腰肌劳损发病率增加…… []
均衡饮食是健康的必要条件。我们日常的饮食含有五大…… []一句话就是保持干爽,不单单是宝宝自身的干爽,生活…… []
保护肝脏健康,远离脂肪肝…… []皮肤传染病不要自行用药,脓包疮莫当成“痱子”…… []康复锻炼真的能“起死回生”!千万别因为这些误区错失康复良机
这五个多月对于家住在进化镇诸坞村的金大伯来说真的像是在鬼门关前走了一遭。在萧山中医院康复锻炼治疗的四个月中,从一个脑梗死偏瘫昏迷患者到如今能够站立行走,这一路走来,金大伯对自己在康复中的每一次进步都记忆犹新,回想起自己“起死回生”的经历,他总是激动不已。
事情要追溯到今年4月6日,金大伯在家中突然感到右侧手和腿都不会动了,话也说不清楚。家人赶紧将他送到当地医院,在进行头颅CT检查后,医生诊断为脑干梗死,后转至省级大医院,在住院期间曾昏迷达半个月之久,医生告知家属,金大伯的梗死面积已达到脑干的三分之二,很有可能会成为植物人。后经治疗稍有好转,金大伯的神志已从昏迷状态转为嗜睡状态,但仍遗留偏瘫、言语及吞咽障碍,并伴有严重的肺部感染。5月12日,金大伯转入萧山中医院康复科进行进一步康复治疗。
刚入院时,由于金大伯有严重的肺部感染,需每天多次吸痰、翻身叩背排痰。经过一周的抗炎等治疗,金大伯肺部感染得到了有效控制,神志也渐渐清醒了。由于脑干梗死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金大伯原来的高血压转为了低血压,血压最低时只有60/30mmhg,经过升压药物的不断调整使用,10分钟一次的检测血压,站立床角度的时刻调整,血压渐渐升至正常,金大伯也从被动到能主动坐和站,并且可以慢慢地扶栏行走50m。更加值得庆幸的是,经过不断的吞咽及言语训练,金大伯已于前几天拔除了胃管,能自行进食,也能进行简单语言沟通。历经了四个多月的康复锻炼,金大伯基本恢复了自理能力。
医务人员在为金大伯进行吞咽功能锻炼
医务人员在为金大伯进行四肢功能锻炼
据康复科张学武主任介绍,脑梗死是一种严重的致残性疾病,进行积极康复治疗,可使90%的患者重新获得步行和自理生活的能力,其中30%的患者还能恢复一些较轻的工作。相反,不进行康复治疗者,上述两方面恢复的百分率相应地只有60%和5%。在临床中,我们发现很多患者及家属对康复存在着很多观念误区。
患者已有药物治疗,不需要再康复治疗
其实,康复与药物治疗是有根本区别的,康复的目的不是治愈疾病,而是想方设法恢复患者的功能,也就是说,患病后短期内能百分之百恢复的患者,基本上不存在康复的问题。只有患病后遗留下不同程度的残疾,如脑梗死后遗留偏瘫,才存在康复治疗的问题。康复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只是药物和手术,而是包含了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言语疗法、理疗、中医、心理治疗及康复护理等多种学科的干预。
康复治疗要等到后遗症期才开始
事实上不论脑出血还是脑梗死病人,只要病情平稳后,康复训练即可开始。一般来讲,脑梗死患者只要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不再发展,48小时后即可进行,康复量由小到大,循序渐进。大多数脑出血康复可在病后7-14天开始进行。如果等到后遗症期才开始进行康复,不但耽误了治疗时间还会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期。
脑梗死偏瘫后只要被动地接受康复治疗就能恢复功能
由于早期患者瘫痪的肢体无法自己行动,最初可由家属或患者用健侧肢体来协助患肢进行运动,早期介入被动运动虽然可以防止废用性萎缩,但主动运动是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紧张度、活跃各系统器官生理功能,预防并发症和改善全身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尽早开始主动性康复锻炼,并随着体力和心肺功能的恢复制定恰当的训练计划,才有可能让患者恢复最大功能活动。
康复治疗很简单,无非就是活动一下四肢
这是最严重的错误观点。康复训练必须经过康复医师、治疗师、护士等专业人员指导下,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然后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由治疗师按步骤一步一步进行训练,具体的可以精确到每一块肌肉,每一动作的训练,都不是随意的。
康复锻炼活动越多越好
其实不是活动了或者多活动就好。盲目的活动会造成很多错误动作的出现和错误习惯的固定,这些会使肌肉痉挛逐渐加重,最终导致肢体因为肌痉挛而完全不能活动。瘫痪的恢复过程实际上是患者重新学习各种生活技能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出现各种错误动作是必然的,但关键是出现了错误动作之后要及时纠正,不能让这些错误动作固定下来成为错误习惯。康复过程中因为错误习惯造成的功能丧失远比疾病本身造成的功能丧失大得多。
脑梗死后,步行训练越早恢复越快
恢复步行能力是大多数患者及家属最急迫的要求,是康复治疗的重要目标之一。步行训练不是越早越好,临床上常见家属在早期架着或拖着患者行走,这样做是错误的,也是非常危险的,可加速异常步态及导致髋、膝关节的损伤和异位骨化的产生,一旦出现这些异常,纠正起来则相当困难。
患者活动受限,家属事事代劳
脑梗死患者常常因为有功能障碍,一些日常的行为活动会被受限,此时患者会不愿动,或者对家属产生依赖心理,而家属往往都希望能竭尽所能的帮助患者早日康复,甚或帮助他们完成一切的日常行为,如给本可自己吃饭的病人喂饭、不让病人自己拿东西等。患病后不愿动或家属照顾太好致使病人活动太少是脑梗死患者康复的大忌,不仅会造成骨质疏松、肌肉萎缩、功能逐渐下降等,更重要是错失功能康复的良机。
康复治疗对脑梗死后遗症没有效果
脑梗死偏瘫的康复治疗应尽早实施,一般应在病情稳定后1周内开始。最佳康复期在发病后3个月之内。对于3个月以上再进行康复治疗的患者(脑梗死后遗症期)也有一定的效果,关键在于方法正确。
来源:区中医院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晚上锻炼等于找病?中医:不要断章取义
你一定能找到合适自己的锻炼时间
日 08:46:48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如今健身,晚上才是最热火朝天之时,华灯初上,上班族结束一天的工作后,走进健身房,酣畅淋漓一番。就算不是健身房,社区附近的小操场也是人满为患。更不要说,被投诉也要跳的广场舞大妈们。
  可是,最近网络传《晚上锻炼就等于找病》,大概说&晚上锻炼不好,会越练越没劲,还会伤阳气&。
  记者咨询了多方专家,包括杭州市中医院康复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倪克锋、萧山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体育医院医生查金华、省环保厅田旭东博士,从各个角度分析文章中的观点,集中的说法是:原文不靠谱!
  晚上锻炼,会越练越没劲?
  网络传言观点一:
  首先引出第一个观点:晚上锻炼会越练越没劲。
  有个陕西病人,退休后每晚都到球场去跑步、跳舞,两年下来,身体不但没有强壮,反而失眠头晕,血压也偏高。来就诊时,医师告诉他:&你的身体需要运动锻炼。&他惊讶地说:&我每天都有运动锻炼,这两三年来都没有停过。&&那你都什么时候运动呢?&&晚上啊!&
  医师说,原因正在于此!
  专家解读:
  杭州市中医院康复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倪克锋表示:这个观点过于偏激。
  运动锻炼确实可能造成伤害。一些运动猝死及其他不良事件说明了一点&&不科学的运动可能会对机体造成伤害,但时间因素很少,主要因素是运动强度、运动持续时间、运动内容和形式。
  倪克锋强调两点:第一,不要因为不是早上就不去运动锻炼;第二,科学运动是保持健康的最佳方法。
  运动可以改善血糖的代谢,可以减少糖尿病病人降糖药的用量,可以改善血脂等其它物质代谢,可以维持和改善血管的弹性,改善心肺功能、提高耐力、改善睡眠、保持体重、有利于排便、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等等,而且运动可以释放压力、调节情绪。药物不可能兼顾这么多方面。
  关键点在于合理科学地运动,一天中的运动时间是其中一个因素,但它没有像上面提及的这样重要。&[1]&&
杨茜 徐尤佳/文 梁津铭/制图
健康频道传真:3
官方邮箱:
欢迎联系我们
关注微博:
扫一扫关注浙江在线健康频道微信脑梗塞后的康复锻炼,不是越用劲就越好!
脑梗塞发病后,由于损伤了有关中枢神经,可引起半身不遂、失语,甚至昏迷等一系列症状。经过治疗,一些患者的症状虽然可以逐步好转,但约有2/3的患者却遗留有关节挛缩畸形、肌肉萎缩及智力降低等症状,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没有有效地进行康复治疗。一般来说多主张早期进行康复训练,早期训练不仅可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缩短恢复的期限,还可避免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但早期训练必须在病情稳定后进行。
一、脑梗塞的康复训练都有哪些“坑”?在临床工作中,当脑梗塞患者病情稳定后,医护人员虽然要求患者对偏瘫肢体加强功能训练,至于如何加强功能训练,才有利于偏瘫肢体功能的康复,有相当一部分往往错误地认为,运动锻炼越用劲效果越好,于是就不断加强偏瘫肢体肌肉的收缩力度进行有力的屈肌动作,结果强化了上肢的屈肌运动,但抑制了伸肌运动,使偏瘫侧上肢常呈现“挎篮”屈曲痉挛状态。
就偏瘫手指功能训练而言,患者一般认为,瘫痪的手指无力,所以训练中越用力越好,于是就用强力进行屈曲训练。一般认为,手指的合拢、握拳,属于原始脊髓水平运动范围,是上肢屈曲共同运动模式的一部分,握力训练可使屈肌肌力增加,抑制了伸肌肌力,结果使对手指来说最为重要的,单个独立运动能力延缓实现,甚至难以实现。同样,偏瘫下肢如果只进行伸腿、走路练习,只是一味的进行伸肌运动,而屈肌运动被抑制,产生下肢弯曲困难的偏瘫“划圈”步态。
二、5招让你的康复训练事半功倍
1、不适当的关节被动活动训练导致关节损伤肢体各关节被动活动是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治疗措施之一,其原则是不能超越关节本身的正常活动范围。一旦超过这个范围,不仅会引起疼痛,而且还会导致韧带断裂、关节腔内出血。长期下去则可发展为慢性炎症,甚至造成关节囊肥厚、短缩,关节挛缩,给康复治疗带来更大困难。
2、康复方法的错误可导致偏瘫患者原有的异常运动模式加强例如,当偏瘫患者患侧肢体的运动模式尚处于联动运动阶段时,上肢屈曲牵拉及下肢直腿抬高的训练均会增强异常运动模式,抑制随意运动及正常运动模式的出现。
3、不恰当的刺激会使患侧肌张力增高在脑梗塞患者恢复过程中的某个阶段会出现肌张力增高,但肌张力过度增高会阻碍随意运动的出现。此时,任何增强肌张力的刺激都是有害的。根据我们的临床经验,在这一阶段如果不按照促进正常运动模式及反射、抑制异常运动模式反射的原则,给予针刺刺激、电刺激和按摩,肌张力就会增强,影响功能的进一步恢复。
4、过早的步行训练可导致膝关节过伸和棒状划圈步态下肢瘫痪的脑梗塞患者如果要进行步行训练,必须具备独立坐、独立站、重心在患侧下肢时的站立以及具有分离运动出现的条件。也就是说必须按照从坐起→站立→行走这一顺序进行训练。在患者尚无独立站立能力时,就强行扶着患者练习“走路”。这样不仅达不到目的,反而会出现膝关节过伸,加重“划圈”步态的模式。
5、用肌力训练代替运动控制和协调的训练常使异常运动模式加强中枢神经性瘫痪是复杂的运动控制和协调及精细技巧等功能的丧失,是一组肌肉的功能障碍,而不是周围神经性瘫痪的一块或两块肌肉受累。所以,偏瘫患者只是训练患侧肢体的肌力不能从根本上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
康哥小贴士:不管是废用综合症,还是过用综合症、误用综合症,预防是关键,只有提高、加强对其充分的认识,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科学合理的使用康复医学手段还是可以避免发生、减轻或改善脑梗塞症状的。
版权声明:康兴医疗官网(www.kxlaser.com.cn)独家专稿,转载请保留版权声明及原文链接,欢迎分享!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康兴激光作为高端激光医疗领导者,28年始终坚持“关爱从心开始”的品牌理念。
通过激光鼻腔照射,改善血液流变学性质和微循环,对降低血粘度、血脂、血压有辅助
今日搜狐热点中风后康复锻炼,不是越用劲就越好!
何大爷,今年74岁了,由于脑中风一个多月到我科进行康复训练,何大爷是来自张家口农村的,刚来的时候自己每个动作都很用力,感觉越使劲越好,结果出现很多的错误姿势,我就给何大爷讲解每个动作的训练过程及动作要领,告诉他并不是越使劲越好,每个动作都需要用恰当的力量来控制。经过一个多月的训练,何大爷掌握了走路的基本要领,而且慢慢的就自己能够走路了,走路的姿势和好的时候差不多。通过这个案例可以感觉到,在中风康复恢复的过程中,并不是越使劲越好。
脑血管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其是我国北方地区是脑血管病的高发区。急性脑血管病发病后,由于损伤了有关中枢神经,可引起半身不遂、失语,甚至昏迷等一系列症状。经过治疗,一些患者的症状虽然可以逐步好转,但约有2/3的患者却遗留有关节挛缩畸形、肌肉萎缩及智力降低等症状,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没有有效地进行康复治疗。一般来说多主张早期进行康复训练,早期训练不仅可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缩短恢复的期限,还可避免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但早期训练必须在病情稳定后进行。
误用综合症是偏瘫患者在康复过程中,由于运动方法不恰当,而使偏瘫肢体活动不协调,不能实现有效活动功能的一组症状。存在该综合症的患者,其偏瘫肢体屈、伸肌群肌力发展不平衡,常出现肌肉痉挛,不能进行随意活动,降低了患者日常生活活动的能力。这是偏瘫肢体功能康复的一大障碍。因而,在脑中风偏瘫的康复过程中,必须重视对误用综合症的预防。
中风的康复训练都有哪些“坑”?
在临床工作中,当脑中风患者病情稳定后,医护人员虽然要求患者对偏瘫肢体加强功能训练,至于如何加强功能训练,才有利于偏瘫肢体功能的康复,有相当一部分临床医生并不了解如何进行康复训练,患者及其家属对之更为茫然。患者及陪护人员往往错误地认为,运动锻炼越用劲效果越好,于是就不断加强偏瘫肢体肌肉的收缩力度进行有力的屈肌动作,结果强化了上肢的屈肌运动,但抑制了伸肌运动,使偏瘫侧上肢常呈现“挎篮”屈曲痉挛状态。就偏瘫手指功能训练而言,患者一般认为,瘫痪的手指无力,所以训练中越用力越好,于是就用强力进行屈曲训练。一般认为,手指的合拢、握拳,属于原始脊髓水平运动范围,是上肢屈曲共同运动模式的一部分,握力训练可使屈肌肌力增加,抑制了伸肌肌力,结果使对手指来说最为重要的,单个独立运动能力延缓实现,甚至难以实现。同样,偏瘫下肢如果只进行伸腿、走路练习,只是一味的进行伸肌运动,而屈肌运动被抑制,产生下肢弯曲困难的偏瘫“划圈”步态。
5招让你的康复训练事半功倍
误用综合症是在康复治疗中因治疗方法不恰当引起医源性的继发性损害。在我国现代康复治疗技术尚未普及的情况下,误用综合症很常见,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我们以偏瘫为例加以分析,以期提高对康复观念和合理性的认识。在偏瘫患者康复过程中比较常见的误用:
1.不适当的关节被动活动训练导致关节损伤肢体各关节被动活动是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治疗措施之一,其原则是不能超越关节本身的正常活动范围。一旦超过这个范围,不仅会引起疼痛,而且还会导致韧带断裂、关节腔内出血。长期下去则可发展为慢性炎症,甚至造成关节囊肥厚、短缩,关节挛缩,给康复治疗带来更大困难。过度的被动关节活动训练造成的损伤还可引起关节周围的异位骨化。因此,在做关节被动活动时必须注意训练量(关节活动范围及频率)。一般各关节每次活动3—5次,每日重复2—3次。这样既可以达到康复治疗的目的,又可以防止关节挛缩。切忌多次做粗暴的关节被动活动。
2.康复方法的错误可导致偏瘫患者原有的异常运动模式加强例如,当偏瘫患者患侧肢体的运动模式尚处于联动运动阶段时,上肢屈曲牵拉及下肢直腿抬高的训练均会增强异常运动模式,抑制随意运动及正常运动模式的出现。
3.不恰当的刺激会使患侧肌张力增高在中风患者恢复过程中的某个阶段会出现肌张力增高,但肌张力过度增高会阻碍随意运动的出现。此时,任何增强肌张力的刺激都是有害的。根据我们的临床经验,在这一阶段如果不按照促进正常运动模式及反射、抑制异常运动模式反射的原则,给予针刺刺激、电刺激和按摩,肌张力就会增强,影响功能的进一步恢复。
4.过早的步行训练可导致膝关节过伸和棒状划圈步态下肢瘫痪的中风患者如果要进行步行训练,必须具备独立坐、独立站、重心在患侧下肢时的站立以及具有分离运动出现的条件。也就是说必须按照从坐起→站立→行走这一顺序进行训练。在我国,不少中风患者的家属都希望患者能早日恢复步行功能,常常在患者尚无独立站立能力时,就强行扶着患者练习“走路”。这样不仅达不到目的,反而会出现膝关节过伸,加重“划圈”步态的模式。(如图1)
5.用肌力训练代替运动控制和协调的训练常使异常运动模式加强中枢神经性瘫痪是复杂的运动控制和协调及精细技巧等功能的丧失,是一组肌肉的功能障碍,而不是周围神经性瘫痪的一块或两块肌肉受累。所以,偏瘫患者只是训练患侧肢体的肌力不能从根本上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有些医生常常误导患者只训练患侧肢体,这样反而促使原存的异常运动模式加强,阻碍运动控制能力、协调能力和精细技巧能力的恢复。
总之,不管是废用综合症,还是过用综合症、误用综合症,预防是关键,只有提高、加强对其充分的认识,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科学合理的使用康复医学手段还是可以避免发生、减轻或改善症状的。
四、治疗及预防措施
中风后偏瘫患者病情稳定后,康复训练是促使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主要方法。在临床上常可见到偏瘫患者为了尽快恢复患侧上肢及手的功能,做拉拽训练和握力训练,这种训练实质上只适合于周围性瘫痪的肌力增强训练,而对偏瘫正常运动形式的恢复是有害的。这种盲目的进行增强肌力训练,只能强化异常、错误的运动模式,阻碍高级、正常运动模式的恢复。
对偏瘫患者一般不适合采用强化肌力训练,而应着重于使正确运动模式、姿势和控制能力的恢复,而不应单纯追求运动力量和速度的提高。运动训练时应让患者全身放松,将注意力集中在保持正确运动模式上,并尽力避免、抑制错误的运动模式。康复医生、治疗师及患者家属应紧密结合偏瘫运动功能障碍的实际情况,综合性地采用合适的技术训练患者,以预防和减少误用综合症的发生。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康复医学科张艳明 宋为群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官方网站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官方微博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手指弯曲康复锻炼视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