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从别的中南大学为何强于湖大转入湖大的转校生吗

舆情聚焦:湖南大学违规转学
近日媒体曝光湖南大学一次性接收17名外校硕士生转入该校就读,他们从排名低于湖南大学的学校 转出,公众质疑存在“暗箱操作”和腐败问题。
查看往期舆情周报
湖南大学近日被曝一次性接收17名外校研究生转入就读。由于转入和转出学校排名差距大、学生转学理由五花八门、未经公示等原因引发强烈争议,将湖南大学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引发“暗箱操作”的质疑。
人民网北京1月22日电,针对日前媒体报道湖南大学17名研究生转学涉嫌违规一事,湖南大学授权发布《致媒体和社会各界的公开信》。公开信称,学校对媒体所反映的情况即刻组织开展核查,目前相关核查工作现正在进行中,将及时向社会公布本次核查结果。
据1月24日《长沙晚报》的报道,1月23日,湖南大学公布了初步查处结果,解释称,在审核过程中确实存在把关不严等问题,并决定撤销同意2013级17名外校硕士研究生转入该校的决定,启动相关责任追究程序。1月28日,经媒体记者证实报道,教育部相关部门已派专人赴湖南,介入湖南大学转学事件调查。
同时,学生的身份背景也陆续被曝出,学生的家庭背景并不普通,包括湖南省社科院、湖南省教育厅等单位。转学事件中存在的诸多疑问受到公众的关注,媒体和社会的追问并未止步。
1月30日,教育部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微言教育发布长微博【教育部对湖南大学违规办理研究生转学相关责任人作出处理】介绍,教育部派出专项督查组,对湖南大学违规办理研究生转学问题进行了认真核查。经查,湖南大学在为17名研究生办理转学手续过程中,违反《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未依法依规履行职责,存在失职渎职问题,并作出相应的惩处措施。
根据中国教育舆情系统数据监测显示,自日起,对此事件进行跟踪,至日共发现网络信息1,411条,共有303家媒体进行转载或发布。这两天关于湖南大学转学事件的舆论关注热度不减。
事件关注度分析
根据中国教育舆情系统数据监测显示,主要信息传播平台为新闻;并在日达到事件传播的最高峰,信息传播量为458条。
近日舆情评价信息统计
(――)中国教育舆情监测系统共监测到舆情信息4932条,其中负面信息共3175条。其中,经过舆论的发酵,从1月27日到1月29日,舆情的信息量和负面信息量达到持续的高峰,负面舆论偏高。此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小。
近日负面信息分布图
观点 从“湖南大学转学疑团”到“高校转学腐败”的普遍关注
湖南大学17名研究生自他校转入被指暗箱操作的新闻,引发广泛关注。原本只是媒体曝光一所高校的事件,在舆论发酵的第一时间里,湖南大学做出回应,并且启动对转学生的资料程序复核调查工作。即便撤销17名学生的转学令,媒体和公众并没有止步,舆论的压力助推媒体进一步查到“转学的学生背景不普通”,引起公众对于“高校转学”、“权钱交易”、“高校腐败”等等的诸多质疑。加之,湖南大学并非孤例。研究生转学在不少高校都存在,但大多以较为隐蔽方式进行。
记者调查发现,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相关转学管理条例“留白”存在诸多盲区。这其中,不成文的“潜规则”成为灰色链条的关键一环。有意为之还是把关不严?对此的讨论分歧不大,质疑声占多数。其中,熊丙奇提出,撤销转学不宜“一刀切”的方法,这可能造成新的不公平。“不排除这17名学生中,有人符合正当转学的理由,而湖大回应舆论压力,紧急撤销17名学生学籍,这个决定也是草率的。”他呼吁对该事件进行全面彻底调查,对每名学生情况具体分析,符合要求的留下来,而查出有违规转学的情况,视为升学作弊处理,取消录取资格。此外,舆论的普遍观点认为,湖南大学虽撤消了转学决定,但不能仅仅“一撤了之”,而应当继续调查追责,并且对于转学的公开化提出建设性的改进建议。其中,有舆论也进一步呼吁,要叫停研究生转学。但是,相关学者对此提出质疑。从事件的处理结果和长远的影响出发,舆论期待的是今后会如何完善转学制度、招生制度等。
“高校转学”不能成为特权者的专利 来源;熊丙奇
湖南大学的反应很及时,有舆论也进一步呼吁,要叫停研究生转学。转学制度本身没问题,关键在于规范、完善,现在的问题是,确有转学需要的学生,无法转学,而一些有权有势者,却可违规利用转学这一政策通道“暗箱操作”,以达到“曲线进入”更好大学的目的。
从湖南大学这次转学操作看,就完全采取行政操作方式,并没有对转入学生进行考核,就由招生工作领导小组投票决定接受转学,这极不严谨。这次转学操作中,根本没有任何考核程序,也不向社会公开信息,就由学校的一个招生领导小组决定。而这个招生领导小组,并非教育和学术机构,是由行政领导的行政性质极强的机构。无怪乎网友质疑这次转学就是“暗箱操作”。
湖南大学在回应中称,主要是学校对转学的“特殊困难”标准,把关不严,在笔者看来,这还没有触及实质问题,实质问题是,整个转学操作,就是一笔糊涂账,没有严谨的程序、明确的标准,完全就是行政说了算。因此,目前转学操作的问题,主要是行政主导,不公开、不透明的问题,应该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治理。
彬讯【侃天下?教育】湖南大学“转学事件”揭开到公众面前,已介入调查。然而“转学事件”只是高校“黑幕”的冰山一角,“托关系”“打招呼”“钻空子”“子弟福利”……这些的特权现象,却让不少人都感觉习以为常。
刘雪松:“举举手、一纸文,17名研究生说转就转;被曝光、收成命,17名转校生说不转都不转。”湖南大学的“过家家”行为,显然很难让公众接受。经过发酵,事件焦点已经上升到对大学转学制度的批评,甚至有人主张,既然一项制度已沦为被特权阶层利用的工具,索性取消算了。而专家表示,当前急需认真规范制度设计,而非简单叫停。
别让研究生转学成为“洗权”通道 来源:新京报
通过各种手段将非法所得、资产和资金合法化的行为是洗钱行为。借用这个概念,通过各种程序,将不正当途径获得的权力、利益和机会合法化,则是一种“洗权”行为。
而湖南大学接收17名湖南省属高校的研究生转入该校学习,其实就是一种“洗权”行为。这种“洗权”行为得到了湖南大学和湖南省教育厅的批准。通过这种所谓合法的程序,此次“洗权”不仅让这17名学生受益,也让湖南大学某些人员潜在受益,而受损的则是其他学生的入学机会,以及背后的教育公平。
转学不能成为教育腐败的“新招” 来源:光明日报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在高校对各类政策的具体操作过程中,透明化的办事流程,公开的办事程序,严格的结果公示制度,方能正本清源,才能真正让全国180万在校研究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完善督导制度和监督问责机制,也是教育过程和结果公平的重要保障。通过预设规则程序征求社会意见,将校务公开、财务公开,将社会力量纳入学校监管体系,才能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
湖南大学转学事件不能点到真相为止 来源:温州都市报
起码有三个问题亟待厘清:一是在17人的转学事件上,哪些人签字背书或盖章,自然东窗事发后就要承担相应责任,不能“一退了之”;二是顺藤摸瓜,起码湖南大学要把近年来类似转学的情况晾晒在阳光下,纪检监察等部门也不能闲着,看看究竟是“仅此一例”还是惯性使然;三是教育主管部门恐怕更要举一反三,既不能因噎废食,更不能放任不管。制度化推进高校转学程序、标准、考核以及相关指标规范有序,需要顶层设计有所作为、及时作为。
据媒体介绍,教育部第21号令《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对于大学生转学有明确规定:一是转学对象必须是因患病或特殊困难,无法在所在校完成学业的;二是必须在同批次的学校之间或高的向低的批次转;三是必须经过转出校、转入校与当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同意。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的规定,学生“如患病或者确有特殊困难,无法继续在本校学习的,可以申请转学。”但何为“特殊困难”,则未做进一步阐释,于是,气候不适、饭菜太辣、油画过敏……均被冠以“特殊困难”的理由。
在教育发达国家,大学生转学与转专业非常自由。美国是转学最为自由的国家,学生可以从社区学校向上一级学校转学,也可以从上一级学校转回社区学校,甚至还可转去其他国家,而学分也予以全部或部分认可。英国、法国、德国等国也支持大学转学与跨国转学,但都有一套严格的规定。教育领域的专家认为国外的经验不能盲目照搬,但值得借鉴,结合国情设计一条更为严谨科学的大学转学之路为当务之急。
“湖南大学违规转学”的事件观察
我想,这17个人不一定都是腐败,但里面一定有违规。教育部的及时跟进处理非常好,应该表扬。如果能把这些人的父母也处理了最好。
我们在说到美国的大学制度时,赞赏有加,其中就涉及自由转学,以及大学自主权。其实此事似乎也在大学自主权之内,此事再次给我们提醒,不能听所谓专家的,盲目照搬西方治理模式,尤其是教育上,否则,公平无存!
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opyright &
,,京ICP备号,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作者:姜文婧 来源:中国广播网 发布时间: 18:36:56
选择字号:小 中
湖大17名研究生转学
被指系教育系统“圈内人”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近日,全国211、985重点院校 湖南大学被曝光在去年一次性接收17名外校研究生转入就读。这些转校生以&气候不适&、&饭菜太辣&、&油画过敏&等千奇百怪的理由,转学至全国排名30多位的湖南大学。因为转入和转出学校排名差距大、转学理由五花八门、未经公示等原因,引发强烈争议。舆论指出,先进入其他院校再通过&转学&进入排名更靠前的大学疑有&曲线救国&之嫌,而其中的暗箱操作,更让人质疑背后是藏了多少猫腻和腐败。
  事件曝光之后,湖南大学有关负责人曾回应,2014年,学校研究生院将初审合格的2013级硕士研究生转学转入申请提交招生领导小组会议研究。与会人员通过投票方式表决,同意17名研究生转入就读。针对公众对转学生转学理由太千奇百怪的强烈质疑,湖南大学回应称启动了对转学生的资料程序复核调查工作,并公布调查结果称,在这17名外校硕士研究生的转学过程中,尽管遵守了相关转学程序,&但审核中确实存在对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19条中&特殊困难&的规定把关不严等问题&。23日,湖南大学通报,决定撤销同意17名研究生转学的决定,并启动调查和追责程序。
  有媒体爆料,湖南大学不愿具名的内部人士透露,这17名学生中,&有一些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子弟或亲戚,有一些是湖南大学的子弟,还有一些是和教育系统能攀上关系的单位子弟。&说白了都是教育系统&圈内人&。网传的一张17名转学生基本情况的表格显示,在学生通讯地址栏,包含&湖南大学幼儿园&、&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省社科院&、&省教育厅&等。这些所谓&符合程序&的转学,是否恪守了教育伦理中的底线,是否体现了公平与正义,值得追问。(记者姜文婧)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pan style="color:#15/1/26 9:34:16
虽然中国的大学教育有很多诟病,但至少还能做到公平,给所有高考的学子一个起点,如果这点也做不到了,不知道要说什么了
<span style="color:#15/1/26 2:26:59
为科学网开辟网友评论点赞!是中国科技进步的一个推动力!
<span style="color:#15/1/26 2:25:28
为科学网敢于爆料权贵腐败的勇敢行为点赞!继续努力,希望能给业界带来更多反思,促进诚信,从而实质性进步。
<span style="color:#15/1/25 23:16:07
没有利益输送这些校长书记们会违规干这事?
<span style="color:#15/1/25 22:55:17
Good! Support! Powerful! Have hope!
目前已有8条评论股票/基金&
湖南大学17名转校生什么来头?
  “大学转校生”追踪  据新华社电 全国211、985重点院校湖南大学近日被曝一次性接受17名外校研究生转入该校就读,被公众质疑或存在“转学腐败”。23日,湖南大学通报,决定撤销同意17名研究生转学的决定,并启动调查和追责程序。  这些转校生以“气候不适”、“饭菜太辣”、“油画过敏”等千奇百怪的理由,如何能够从全国排名百名开外的院校,转学“跳龙门”至全国排名30多位的湖南大学?他们究竟什么来头?  记者24日从湖南大学不愿具名的内部人士处了解到,17名学生中,“有一些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子弟或亲戚,有一些是湖南大学的子弟,还有一些是和教育系统能攀上关系的单位子弟。”  在目前网传的一张17名转学生基本情况的表格中,记者看到,在学生通讯地址栏,包含“湖南大学幼儿园”、“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省社科院”、“省教育厅”等,记者通过百度搜索其余一些仅包含道路名和门牌号的地址,发现还有长沙市某司法单位。  记者发现,在上述网传表格中,有一位转学生转学路径尤为“诡异”。该生本科就读于长沙理工大学金融学专业,研究生就读于湖南农业大学生物学专业,最终再转湖南大学金融学专业。该生通讯地址为“湖南大学幼儿园肖某”。经调查,肖某是现任湖南大学幼儿园园长。记者拨通了肖某的手机,询问她为何将孩子以此方式转学,她只回复“湖南大学会统一发布情况”,即挂断了电话。
(责任编辑:HN666)
01/22 22:0301/22 21:5801/22 21:3801/22 21:3501/18 20:2301/15 19:5901/15 07:2601/14 03:57
新闻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焦点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湖南大学17名转校生什么来头?_网易新闻
湖南大学17名转校生什么来头?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湖南大学转校生”追踪
据新华社电 全国211、985重点院校湖南大学近日被曝一次性接受17名外校研究生转入该校就读,被公众质疑或存在“转学腐败”。23日,湖南大学通报,决定撤销同意17名研究生转学的决定,并启动调查和追责程序。
这些转校生以“气候不适”、“饭菜太辣”、“油画过敏”等千奇百怪的理由,如何能够从全国排名百名开外的院校,转学“跳龙门”至全国排名30多位的湖南大学?他们究竟什么来头?
记者24日从湖南大学不愿具名的内部人士处了解到,17名学生中,“有一些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子弟或亲戚,有一些是湖南大学的子弟,还有一些是和教育系统能攀上关系的单位子弟。”
在目前网传的一张17名转学生基本情况的表格中,记者看到,在学生通讯地址栏,包含“湖南大学幼儿园”、“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省社科院”、“省教育厅”等,记者通过百度搜索其余一些仅包含道路名和门牌号的地址,发现还有长沙市某司法单位。
记者发现,在上述网传表格中,有一位转学生转学路径尤为“诡异”。该生本科就读于长沙理工大学金融学专业,研究生就读于湖南农业大学生物学专业,最终再转湖南大学金融学专业。该生通讯地址为“湖南大学幼儿园肖某”。经调查,肖某是现任湖南大学幼儿园园长。记者拨通了肖某的手机,询问她为何将孩子以此方式转学,她只回复“湖南大学会统一发布情况”,即挂断了电话。
本文来源:大洋网-信息时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南大学为何强于湖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