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因为家庭留下阴影,现在老是做噩梦怎么回事,该如何面对?

不要在宝贝的心灵留下童年阴影_网易女人
不要在宝贝的心灵留下童年阴影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们常常听到“童年阴影”这个词,也常常听说,幼年的心理创伤会影响一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那么,到底什么是“创伤”呢?什么样程度的伤害会给宝贝造成心理创伤?乃至影响成年后的心理?这些创伤又会造成哪些影响呢?
造成宝贝心理创伤的4大严重事件
心理学上公认,造成宝贝心理创伤的严重事件有以下4种:
1.亲人的死亡
最为严重的是父母的去世,其次是兄弟姐妹、祖父辈的去世。亲人的死亡使人有一种被抛弃感和无助感,还会有一种内疚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童年时期丧失父母和成人精神疾病的发病率相关,包括抑郁和焦虑障碍、药物滥用和精神分裂症,还会产生高的、吸烟和心理疾病的发生率。在丧失发生时宝贝的年龄也是很重要的。当丧失发生在童年早期(9岁之前)时,会产生较坏的长期心理影响。
2.经历创伤性事件
如自然灾害、犯罪等。在目击恶性事件之后,宝贝起初会因害怕、紧张而引起哭泣、烦躁和不安,他们会经常在晚上做噩梦。随着时间的推移,性格开朗的宝贝会慢慢忘记残暴场面,但也有一些宝贝仍然会想起恐怖的场面,挥之不去的记忆使他们害怕接触陌生人,患上社交恐惧症。据临床观察证实,一些精神分裂症患者都在幼儿时期有创伤经历。
3.父母离异
来自破碎家庭的宝贝必然遭受情感和行为问题的折磨,以至于他们永远不能从这种有害的后果中完全恢复。心理后果常常持续下去进入成人生活。
4.遭受父母的遗弃
所有的儿童为了生存需要依赖父母,儿童与父母的情感关系和联结存在常发展的基础之上。婴儿期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培育对别人的基本信任。而受到父母的抛弃,无疑会从根本上破坏这种信任。
专家解析:即使是微小的心灵创伤,引发的后果也很严重
人们通常以为,一个患有心理障碍的人必定经历过某些可怕的、恶劣的、令人震撼的事情,但是德国积极心理治疗大师佩塞斯基安提出了“微小精神创伤”的概念。他认为,就像对于一个拳击运动员,被一连串击中头部比被击倒在地更危险一样,微小精神创伤给我们身心的打击也更危险。
父母的责任:给宝贝爱和自信
宝贝早期的自信完全是父母给予的。如小到母亲对婴儿的微笑,这不仅仅是让宝贝也开心,更重要的是宝贝因为有人注意到他会产生安全感。宝贝内心有一种安全感和亲情联结的基础,是他今后一个人成长起来的健康心理与人格的核心。因为,宝贝是否自信、热情、友好,是否善于社交、理解他人,都取决于是否有做人的自信,而这种自信,来源于父母给予的爱。
本文来源:妈咪宝贝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热门搜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如何告别童年的家庭阴影,重新长大? | 清单
自从上一篇发表之后,我收到了很多读者的来信和留言。
其中有的读者是通过文章找到了一些共鸣,而有一些读者则表示出更多的困惑,认为自己的情况与文中的例子有些差距,所以不知道该做些什么,才能降低原生家庭的负面影响,让自己生活得更轻松一点。
接下来,我将通过3个读者的故事作为引入,谈谈如何降低原生家庭的负面影响。
▏读 者:小 然
父母如此轻视我,我该如何重视我自己?
小然今年28岁,上有哥哥,下有弟弟,她位居第二。
虽然是家中唯一的女儿,但是因为潮汕当地重男轻女的观念根深蒂固,所以小然非但没有获得父母的宠爱,反而是家里最受冷落的孩子。
家里开饭店,小然从小就被要求去店里做帮工,但哥哥和弟弟却可以幸免,父母的理由是男孩子要多读书,以后才会有出息,而女孩长大了只要会相夫教子就可以了。
小然自小聪明懂事,也暗暗的努力学习,希望长大了离开这个没有爱和关怀的家庭。但是当她考上高中以后,父母却告诉她,饭店需要人手,女孩读书太多也无用,干脆让她回饭店帮忙。
梦想通过上大学转变命运的小然陷入绝望中,看着花大价钱通关系上了大学的哥哥,以及被家人宠溺得乖张任性的弟弟,小然对父母产生了浓烈的恨意。
在饭店帮了7年忙以后,因不满父母的强势干预(让她嫁给一个当地没文化的生意人),阿然离家出走去到了遥远的广州。
父母因此要和她断绝关系,并将过去小然对家里所有的付出一笔勾销,和亲戚邻居都说小然是不孝顺的白眼狼。
小然很是困惑:难道只有无条件服从父母,就是孝顺吗?
▏读 者:阿 K
30年前母亲远嫁抛弃我,如今我该如何面对孤独又白发苍苍的她?
阿K是一个四十岁的男士,他说自己是个特别内向的人,即便在老婆孩子面前,感情也很少流露。
他说和陌生人说话会更有自在,因为对方的评价和建议会更加的客观。
由此可见,这位先生是个对周围人设防,且没有稳定安全感的人。
翻开他的童年,才发现他在人前的害怕和紧张,以及对人群的不信任,都是出自童年的那一次创伤性经历:父亲离世,母亲抛下他改嫁了。
6岁以前,他家都是风平浪静的日子。但是六岁那年,父亲突然暴病去世,母亲以泪洗面的带着他和妹妹生活了半年以后,就带着妹妹改嫁他乡了。
日子陷入了地狱般的绝境,一年之中,他成了孤儿。
那时候通讯不发达,没有人告诉她,母亲嫁到哪里去了。
此后的童年里,陪伴他的,只有年迈且半瞎的爷爷,以及村里的一只野狗。
在学校他没有朋友,回到家面对内向的爷爷,他也几乎不开口说话。
直到高中毕业以后,遇到了他的爱人,给了他很多的理解和关爱,他才觉得人间尚有一丝温暖存在,他们一起打工,一起开店,最后将小店升级成了一家公司。
“我的经济不错,还有了两个儿子,他们都很健康,但是我的心里始终空空的,我无数次做梦都会梦到那个场景,母亲带着妹妹走了,我在村口哭着追……”
前几年继父已经离世,随后母亲一个人生活,很多人认为我应该将母亲接至身边给她安度晚年,但是我不愿意,因为我一见到母亲,内心的伤口就会隐痛,甚至流血,那些年食不果腹,风雨飘摇的样子,又回到了我的眼前。
可是,我这样做是不是太不孝顺了?
▏读 者:麦 子
为什么我越想逃离母亲,母亲的影响却越强烈?
麦子说她的童年简直是灾难,父母经常当着她和哥哥的面吵架,而且母亲还动不动就拿棍子打他们两个。
这一打,就是十几年,最后一次打她,是麦子高二的时候,有一个周末,麦子边走边和同桌的男同学讨论一道数学题,谈话间,那个同学将自己的笔记本拿出来给麦子,说自己对于解题的思路都在笔记本里了,让麦子带回家好好看一看。
就在这时,麦子的妈妈出现了,以为麦子的同桌是在向麦子传递情书,将她拉到一边就给了她一巴掌,并训斥她:你的重点是学习,不要做不要脸的事!
麦子半天才回过神来,这一记耳光,连同那句“不要脸”成了她青春生活里,最沉重的烙印。后来麦子为了逃离父母,考上了外省的大学。
原本以为逃离了父母就可以过得更好的麦子,却发现自从结婚以后,自己对待丈夫的态度,以及孩子的态度,都和自己的母亲有着惊人的相似。
为什么,我越想逃离母亲,反而越像她了?
▏与父母相关的影响因素
以上就是三个读者的来信,三人各有各的不幸和痛苦,有被忽视的,又被抛弃的,有被殴打甚至羞辱的。
过去她们以为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痛苦会逐渐消散,可是长大以后,才恍然发现,这些伤害和影响已经成为了他们生命中的一部分,在牢牢的控制着他们的生活。
这,就是童年原生家庭的影响。
那么,恶劣童年背后,隐藏着父母的哪些关键信息?
1.时代以及观念的原因
小然从小生活的环境,有着严重的男尊女卑的思想,不仅是小然自己,她的母亲也经历过被父母忽视和冷落的境遇,只是她比小然更加不懂得反抗以及争取自己的权益。
2.父母的童年也有缺陷,未曾得到过来自自己原生家庭的无条件的支持和爱
我曾在一个电影中,见到一个孩子哭着对自己的父亲说:你为什么从来都不对我笑?
父亲沉默了,孩子的母亲说:因为你的父亲是个孤儿,他从来没有见到过他的父亲对他笑。
爱如果是一种能力,那也不是人类天生就具备的,而是后天习得的,而那个教我们如何爱的,正是我们的父母。
3.父母本身有被虐待的经历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个人病史经历,上面会填写我们是否有家族遗传史,传染病史,或者过敏史。其实在这些生理遗传之外,心理遗传的作用,更加巨大。
比如一个暴力的孩子,大多出自一个暴力家庭,一个冷漠的孩子,出自一个没有爱的家庭。
以此类推,如果我们的父母擅用暴力或者言语攻击,很大程度上证明,他在自己的原生家庭里,也曾受到同等的对待。就如同我父亲那样,他在继父的吼叫声中长大,因此吼叫和急躁成了他性格中最明显的标签。
家庭中的代际传承,和基因复制一样,对我们的生活起着强大的力量。
▏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当发现自己的生活问题与原生家庭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的时候
1.接纳:童年无论好坏,都已经是我们生命里的一部分
接纳,不是接纳来自父母的伤害,而是接纳我们的生命中有一段,是充满苦难和荆棘的。
父母以及家庭留下的伤痛看似是人为的,但也可以看作是某种无意的过失。因为没有哪位母亲会在孩子刚出生的时候,就发誓要伤害自己的孩子。而后一系列不良行为的背后,一定有她潜意识的某些动因。
因此放下与父母纠缠,就是我们处理童年创伤的第一步。
2.认同:我们的父母也有不幸的童年
我们的习惯和行为方式大多是从父母那里学习来的,而我们的父母亦然。
他们对待我们的态度,也是他们的养育者对待他们的态度。他们的情绪处理方式,他们的养育态度,极大程度都代表着他们父母的方式。
所以他的抛弃,羞辱,和殴打,或许都是来自于他童年里的一种强迫性重复。他内化了父母的毒,然后传递给他的孩子。他的孩子就成了第三代,甚至第四代受害人。
当你觉得自己是原生家庭的受害者时,你几乎可以断定,你父母可能也是原生家庭的受害者。这样你的恨或许可以减轻许多。
3.分辨:父母的人格是否是健全的
现在的教育,奉行方法论,认为父母是一门终身职业,要经历正规训练,掌握了基本技巧才能养育好孩子,但事实上教育的本源,不是单一的方法论,而是父母的人格论。
我见过高学历的父母当街羞辱自己的孩子,也见过目不识丁的父母特别会尊重和爱护自己的孩子。
如果父母本身人格不健全,或者有着明显的心理疾患,带着他们去正规途径进行治疗是上策。如果他们拒绝,那就尽可能和他们保持一定的界限。
4.倾诉:对不起,我暂时没有亲近的能力
中国历来将孝道列在民族教育的首要位置,但是孝的背后,其实需要另一个词来支撑,就是“慈”,如果父母做不到对子女的慈爱,那么子女就很难发自内心去孝顺父母。
假如你的父母伤害了你,甚至抛弃了你,你不可能一边捂着流血的伤口一边还大声的说“我爱你,我感谢你”,这是不正常的情感反应。
最好的疗愈途径,是面对面和父母沟通,让父母知道他们当年的所作所为给你造成的影响,让他们知道你不是不愿意孝顺他们,亲近他们,而是你暂时没有这个心理能力。
就如同演员伊能静那样,她直到四十岁还带着母亲儿时留给她的消极影响生活,一度精神崩溃到想服毒自尽。后来她接受心理治疗师的建议,通过电话告诉母亲,当年母亲那样冷落并且怨怼自己,给她的人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最后母亲首次承认了自己的过错,伊能静才得以将童年那一页翻过,继续开始新的生活篇章。
但要注意的是,直接地阐述父母对我们的伤害,可能会让父母难以接受,所以这样的倾诉,最好是在专业的帮助下进行。但可以让他们知道,你只是需要一些时间来处理,并不是不愿意亲近他们。
5.寻求帮助:找一个专业的咨询师帮助你
最后,如果你觉得自己的状态非常糟糕,过去的创伤极大的影响了现在的关系和生活,那请你去找专业治疗师做治疗。
如果创伤来自父亲,建议去找和父亲年龄相仿的男性治疗师,如果创伤来自母亲,建议找和母亲年纪相仿的女性治疗师。
相信治疗师这一个重要客体,给你的抱持和接纳,可以作为你理想父母的形象,帮你逐渐平复来自现实父母的那部分创伤。
生命最初,我们借由母体来到这个世界,过程是被动的。
今天,我们可以通过童年里那道裂缝,迎接生命中的第二缕阳光,让自己获得重生。
- - - - - -
文章创作者:周周 心理咨询师
作者公众号:周周的茶话会
(ID:zhouzhoudechahuahui)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333被浏览38,941分享邀请回答10248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1010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老是做噩梦怎么回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