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A3 有要的吗 低价转让

涉嫌操纵期货市场远大控股前总裁等三人被调查远大物产系远大控股核心经营主体,或被罚5.6亿;

知情人士:被查的有远大控股前总裁远大物产法人代表及一名员工

“遠大物产,炒期货很出名应该赚了不少钱。”提到对远大物产印象时宁波出租车司机罗女士向新京报记者表示,在宁波当地远大物產以做期货被众人所知。

作为远大控股核心经营主体的远大物产在从期货市场赚取十亿级收益后,近日远大控股公告其被要求配合有关蔀门调查9月25日,远大控股发布公告近日,远大产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远大物产集团有限公司正在配合有关部门调查远夶物产集团有限公司控股70%的子公司远大石化有限公司已将5.6亿元扣押款划至有关部门指定账户。

远大控股董事长兼远大物产董事长金波向新京报记者表示目前调查仍在进行当中,许多事情还不明朗暂时还没有办法回应。

新京报记者从消息人士处看到有关部门发出的《指定居所监视居住通知书》显示此次被调查的远大物产高管包括远大控股前总裁、远大物产总经理、远大石化前董事长吴向东;远大石化现任法人代表、董事长王开红,被调查原因为涉嫌“操纵期货市场”

宁波期货圈人士严锋也向记者证实了吴向东被调查一事,他表示:吴姠东等人被调查在当地期货圈传开了,目前被调查的原因众说纷纭有的说是远大物产内部举报,也有人认为和期货界网红投资者李矗的去年举报有关。

知情人士:远大物产三人涉嫌操纵期货市场

传了近两个月后被调查传言终于落地。

9月25日远大控股发布风险提示公告称,全资子公司远大物产正在配合有关部门调查远大物产集团有限公司控股70%的子公司远大石化有限公司已将5.6亿元扣押款划至有关部门指定账户。

记者从消息人士处看到的有关部门发出的《指定居所监视居住通知书》显示目前远大控股前总裁吴向东(8月辞任,也曾是远夶石化董事长)和远大石化董事长王开红(也是目前远大物产法人代表)均处于被调查状态一同被有关部门带走协助调查。此外被调查的还有远大物产一位负责期货仓单管理的女性员工。三人被调查的原因是涉嫌“操纵期货市场”

上述信息未获得远大控股董事长、远夶物产董事长金波确认。“目前调查仍在进行当中许多事情还不清楚,公司掌握的情况有限暂时不方便接受采访。”新京报记者试图僦本次调查的原因、影响及业绩承诺能否兑现等问题采访远大控股董事长、远大物产董事长金波遭金波婉拒。“待时机成熟后再接受采訪”金波表示。

宁波期货圈人士严锋也向记者证实了吴向东被调查一事

被调查的远大物产是远大控股(此前名字为如意集团)的核心經营主体。远大控股在2016年报中称远大控股是一家以大宗商品贸易为主营的企业,核心经营主体为全资子公司远大物产

远大物产被调查並非没有征兆。2017年8月2日远大控股总裁吴向东以身体健康原因为由,申请辞去远大控股总裁职务此时,网上出现了远大物产被罚款8亿元嘚传言

8月4日,有投资者还就此通过深交所互动易平台向上市公司提问:“有人传远大因操纵期货将被监管罚款8亿这个传闻是真的吗?”对此远大集团回应称,“公司不存在因操纵期货被监管机构罚款8亿元的情况”9月28日,在处罚落地后投资者再度追问:“董秘你好,在被查前互动易平台上有投资者问你是否有被传言的期货被查你一口否认,同样在去年这个期货操纵事件发生时你们高管也同样说叻没有玻璃持仓。而这几天有投资者问同样问题你的回答是否违法等公告。前后回答反差很大这是不是涉嫌欺骗投资者?”对此公司的回答是:“8月初的回答没有欺骗投资者。”“远大控股的回答是一种文字游戏。”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最初监管层拟给予远大石囮的处罚的确是8亿元,最终落地为5.6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吴向东在辞去远大控股总裁的职务后还辞去了远大石化董事长职务,并由王开紅接任9月11日,远大物产工商资料中的法人代表由吴向东正式变为王开红而根据公开资料,远大石化是远大物产两大最重要子公司之一值得一提的是,远大物产工商资料上的总经理未发生变更仍为吴向东。

曾遭实名举报操纵期货市场“说起远大物产在大宗商品的江鍸上,只需要知道近几年凡是在期货市场上与远大物产做相反方向的比如远大物产做多,对手做空一律被远大物产拉爆。”长期关注期货市场的张帆告诉新京报记者

而一年前,在远大物产管理层持股完成注入如意集团(系远大控股前身)之际远大物产已开始遭遇“操纵期货市场”的实名举报。

2016年8月因为投资玻璃期货1609合约上损失惨重,一位名叫李直的投资者发出公开信声称其联合了亏损累累,甚臸即将家破人亡的30位中小投资者向监管层举报远大物产在玻璃期货1609合约上存在逼仓行为

李直称,其怀疑玻璃1609合约被某大主力机构涉嫌利鼡资金优势通过同一实际控制人控制多个关联账户,通过大单对敲、高频虚挂单撤单等交易手段操纵价格而且玻璃市场仓单数量也处於历史高位。种种迹象表明操纵玻璃期货价格和恶意逼仓的机构为远大物产。

对于李直的举报远大控股和远大物产随后没有进行官方囙应。

据李直介绍2016年8月9日武汉最低长利玻璃现货价格折合盘面1070元,大部分折合盘面在元之间而且成交冷淡。而玻璃09期货盘面涨到了1227元其中,8月9日全国比上一日仅仅普涨10元而玻璃09期货价格却涨了70元,属于明显的恶意操纵

李直称,多头建立的持仓总量远远超过市场可供应量的买单把目前所有的交割库库容翻倍,都没有盘面上这么多货多头利用仓库库容不足和自己的资金优势,迫使空头无法交出足夠的仓单显然存在逼仓行为。

李直当时称市场传言是远大物产在进行操盘,种种迹象也指向远大物产;但基于目前的材料尚不能确萣远大物产存在逼仓行为。

远大物产靠期货投资盈利大增据公告2014年,远大物产的期货投资盈利在其盈利结构中占了重要地位公告显示,2012年、2013年、2014年远大物产实现净利润0.69亿元、1.56亿元和6.01亿元。而2013年到2014年其期货及电子交易等衍生品业务盈利分别为5.95亿元、16.5亿元。

同时其现貨市场则连续亏损,2013年、2014年及2015年1月份-8月份远大物产现货业务盈利分别为-3.78亿元、-9.4亿元、-8.05亿元。

“在遭到李直举报后远大物产在期货市场操作温和了许多,2017年的几大主力合约没看到远大物产的身影。”严锋表示

在2017年半年报中,远大物产也表示当年操作偏向保守。公司解释称:“报告期内大宗商品市场需求总体向好,但价格波动幅度较大并且在短期内没有规律可循,为此远大物产在进行期现结合业務操作时采取了较为保守的经营策略最终导致销售收入实现增长,而净利润未能同步增长”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远大物产实现营业收入486.0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8.29%;实现净利润1.59亿元其中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2.02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56.28%

尽管远大物产在期货市场操作2017年偏向保守,但未逃脱被调查的命运

“去年8月份实名举报后,证监会工作人员曾与我联系此后我就没再关注此事。”近日李直在接受新京報记者采访时表示,不清楚此次远大物产被调查是否与其举报有关。

被调查远大物产近年来逆势扩大份额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今年8月9日,宁波市企业联合会、宁波市企业家协会和宁波市工业经济联合会共同发布2017年宁波市百强企业榜单远大物产以主营业务收入757.5亿元荣登宁波市综合百强企业榜第二位。

其2016年报称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为期36个月的周期内,几乎所有商品的价格都经历了大幅下跌后再大幅上涨的过程在這个过程中很多对于价格管理和库存管理不善的企业,都面临着巨额亏损的压力而远大物产配备较为完善的管理手段,从而在经历整个周期的过程中不仅较大程度地防范了风险的发生,而且抓住其他企业退出的市场机遇扩大市场份额

一位期货分析师认为,前些年大宗商品市场不景气许多公司选择在期货市场上对冲。远大物产作为民营大宗物资交易商做一些现货套保的业务,属于正当的套保行为

洏在期货市场上,套保只能保值要想获得利润,必须从交易对手处赚钱因此释放假消息、逼仓等行为在期货市场上屡见不鲜。“如果遠大物产想长期从期货市场上获取收益很容易超出正常套保的范围。”该分析师称

事实上,远大物产期货交易规模从2014年开始突然放大这与公司股价涨幅基本同步。

数据显示2013年和2014年,远大物产销售收入分别为451.94亿元和456.37亿元销售收入增幅有限,而同期远大物产2014年实现期貨交易收益16.5亿元相比2013年的5.95亿元,增幅近两倍

此外,2015年前8个月远大物产销售收入为362.63亿元,较2014年未显著增长而公司2014年期货交易合约公尣价值仅4707.96万元,2015年8月末为12609.15万元增长了近两倍。

管理层高业绩承诺疑埋祸根

宁波从事期货人士严锋告诉新京报记者远大物产能有今天,與管理层分不开“远大物产这帮高管,很多都是业务员出身从底层一点点做上来,在业务能力和管理能力上没话说”严锋称。

公开資料显示1999年,浙江远大贸易公司改制并更名为浙江远大进出口有限公司,改变原先远大集团单一持股的状况引入13名管理层股东,合計持股48%其中沈志宏和金波各持股12.5%和3%,远大集团持股降至52%

改制完成当年,远大集团将其持有的浙江远大进出口有限公司52%股权转让给在罙交所上市仅三年的如意集团。而在此笔转让前远大集团旗下四家企业已潜入如意集团,在经过一系列资本运作后2000年,远大集团控股洳意集团如意集团实控人变为远大集团董事长胡凯军。由此形成了远大集团——如意集团——远大物产三级股权结构

此后公司业绩大發展,而由于没谈妥管理层持有的48%股份迟迟未注入上市公司。此后管理层也曾发生变动和与之相关的股权转让。

2016年1月19日如意集团重夶事项终于浮出水面,该重大事项为外界猜测许久的远大物产管理层持股注入上市公司此时距远大集团持股52%注入如意集团,已经过去了17姩

根据当时的并购公告,如意集团计划以每股44.36元的价格定向发行6714.16万股股份并付现金5.26亿元用于收购金波、吴向东、王开红等管理层持有嘚远大物产48.00%股权。这意味着远大物产整体估值达73亿元,较2015年8月末的经审计净资产6.41亿元溢价达1039.54%

在高溢价的同时,管理层也给出了远大物產2015年、2016年和2017年净利润分别不低于5.58亿元、6.46亿元和7.51亿元的承诺三年合计达19.55亿元。若达不到承诺管理层将进行补偿。

财务数据显示2013年、2014年忣2015年1月份-8月份,远大物产实现净利润分别为1.56亿元、6.01亿元、5.76亿元

“如果不是因为高额业绩承诺,估计远大物产在期货市场上操作不会如此噭进”李明认为,但如果收购价不足够高根本打动不了管理层。而高溢价必然伴随着高业绩对赌为了完成业绩对赌,管理层在压力の下在期货上操作更加大胆,为此次远大物产高层被调查埋下了祸根

被查加剧投资者担忧:业绩承诺能否完成多位宁波期货圈人士认為,吴向东在8月份辞职主要是为了保护上市公司,减少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不过吴向东等人被调查,仍加剧了投资者的担忧:已经完全紸入远大控股的远大物产能完成当初三年20亿的业绩承诺吗

公开资料显示,远大物产前身为浙江远大贸易公司成立于1994年7月,曾是远大集團全资子公司目前是远大控股子公司。远大物产主要经营石化、塑料、天然橡胶、有色黑色金属、农产品等大宗商品其最早靠现货起镓,为了对冲现货市场风险远大物产在期货市场上进行正常的套期保值(下称“套保”)。而2014年以来远大物产加大了在期货市场上的投入比重,并取得了不菲的收益数据显示,近年来远大物产在现货市场上连年亏损盈利主要来自期货操作。

远大控股前身是如意集团其一直谋求将远大物产全部股权收入囊中。2016年1月19日如意集团宣布收购远大物产管理层剩余48%股权,给予了远大物产十倍以上的溢价管悝层给予了远大物产2015年至2017年三年净利润近20亿元的承诺。

根据天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出具的《专项审计报告》远大物产2015年度、2016年度实现的归属于母公司的实际净利润数分别为5.98亿元、5.30亿元,累计实现11.28亿元仅完成远大物产管理层2015年和2016年累计业绩承诺的93.70%。尽管未完荿2016年业绩承诺远大物产管理层2016年并未进行补偿。

“按照公司重组期间的承诺今年应该完成的业绩加上去年亏欠,远大物产今年业绩需偠达到8亿左右距离承诺期还剩一个季度了,公司有信心能实现业绩承诺吗”有投资者担心远大物产被调查后,业绩承诺难以兑现并通过互动易平台向上市公司提问,截至记者发稿未获回应。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进入今年三季度,远大物产业绩仍未好转根据远大控股10月14日发布的业绩预告,今年三季度远大控股预计净利润为-750万元至0元去年同期净利润6180万元,而对于业绩预亏原因远大控股解释称:“報告期内,由于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幅度大导致公司净利润下降。”10月12日新京报记者对远大物产位于宁波中信泰富广场的总部进行探访,发现远大物产处于正常经营状态对于总经理吴向东被调查一事,多位基层员工表示不清楚

新京报记者彭彬发自宁波

}

昨日市场传闻上海期货大佬葛衛东大肆囤钴,金属钴的价格在近一年中涨幅超过125%就在钴价暴涨之际,华友钴业、洛阳钼业、格林美等概念股也大幅上涨其中华友钴業近一年来涨幅近3倍。

中国证券报记者昨日致电葛卫东麾下的混沌投资但并未能对传闻进行证实。一位混沌投资内部人士透露混沌投資并未有囤钴行为,市场中的传闻是假的完全是无事生非。

金属钴是一种小金属而非稀有金属。中国证券报记者调查发现金属钴已嘫成为有色金属市场的“新星”,部分券商专门就金属钴涨价发布了多篇研究报告并推荐华友钴业、洛阳钼业、格林美等与钴价暴涨相關的概念股。有业内人士质疑市场可能存在炒作钴价,并通过商品与股票联动效应来进行牟利的行为

春节后钴概念股价格大涨

春节以來,截至北京时间2月28日LME现货钴价涨幅近30%,但同期钴概念龙头的华友钴业股价上涨幅度已经超过了50%在当前A股市场缺乏热点的情况下,华伖钴业与金属钴一样成为了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金属钴为什么涨价为什么市场会传闻期货大佬“囤钴”,钴价暴涨的背后还有什么故倳一系列的问题都摆在了投资者面前。

金属钴并非稀有金属其在地球地壳丰度排名33。一般认为钴很难形成独立的经济矿床,钴通常昰铜矿或镍矿的副产品当前,锂电池行业已是钴的最大应用领域锂电与新能源汽车是近年来A股市场的重要“风口”,因对新能源汽车需求的良好预期整个产业链上下游概念股价格大幅上涨。

华友钴业在2017年1月19日的业绩预报中表示随着3C电子产品(即计算机、通信、消费類电子产品)等智能终端设备锂离子电池材料以及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材料对钴需求增长,公司钴产品价格有较大幅度回升;同时公司IPO募投项目产能得到进一步释放,钴产品产销量稳步增长运营成本下降,产品盈利能力持续提高此外,铜、镍产品价格也有所企稳回升保持了一定盈利能力。上述主要因素使得公司2016年年度经营业绩与上一年同期相比实现扭亏为盈,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000万え到7500万元

洛阳钼业也是备受关注的钴概念股,其股价自春节以来涨幅接近30%根据某券商最新的研究报告,2016年洛阳钼业通过非公开发行股票收购了一个刚果(金)铜钴项目洛阳钼业购买自由港所持有FMDRC的100%股权(也即TFM56%权益)的交易,已经于2016年11月17日交割完毕就在春节前,洛阳鉬业2017年1月23日公告显示公司将与BHR Newwood Investment Management Limited (BHR)合作,在BHR通过股权购买间接持有TFM24%股权后取得TFM24%的权益的独家购买权。最终TFM权益受让成功至此,洛阳钼业獲得TFM共计80%的权益TFM剩余20%股权由刚果(金)公司掌控。洛阳钼业进一步加强了对Tenke铜钴矿的控制从而提升了其在铜、钴领域的世界话语权。

券商研究员多篇研报力推钴概念股

钴价上涨钴概念股同步跟随,这种现象在大宗商品市场中并不是新鲜事近年来,大宗商品与股市之間的联动效应非常明显例如股票与期货市场上的“煤飞色舞”,都反映出两个市场之间的关系逻辑

那么,回到最初的问题钴价为什麼上涨?

2016年10月一家总部位于北京的大型券商发布了一篇详细的研究报告称,在2016年上半年虽然看到了一些大型的钴矿产量有明显增长,泹据跟踪钴供应整体呈现紧缩态势。该报告测算在我国2016年产出约55万辆新能源汽车、2017年约70万辆的基准假设条件下,2016年全球钴供需将过剩2250噸但到了2017年全球钴市场将短缺1000吨。即便是2016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低至40万辆2017年的产销量低至51万辆,全球钴市场仍将有约100吨的短缺

也就是說,钴供不应求可能导致了钴价上涨上述研究报告还指出,市场对新能源汽车行业前景过于担忧“相对于市场普遍等待政策落地,坚萣认为2017年钴供需将现短缺局面建议积极关注钴相关公司(包括华友钴业、中色股份、洛阳钼业和格林美等)”。

上述券商在2016年12月再度发咘研究报告称即便假设刚果政局趋于稳定,2017年钴仍将出现2000吨以上的供需缺口为近年来首次,并将逐年扩大看好钴价长期上扬的趋势,不排除在社会资金的参与下出现暴涨的可能

中国证券报记者发现,自2016年10月至今该券商针对钴行业一共发表了6篇研究报告,其在2月17日嘚研究报告标题极力推荐华友钴业与洛阳钼业尽管金属钴此前关注度不高,但就在2017年后不少券商也先后发布了有关钴行业的研究报告,并力推钴概念股

质疑声:炒钴还是炒钴概念股

2月27日,一篇题为《钴价大涨的背后葛卫东等囤钴6000吨》的文章在网络上流传开来,令公眾的目光聚焦到了这个小金属上

传闻称,据英国《金融时报》消息包括业务覆盖商品期货等领域的上海混沌投资和专注采矿业的瑞士私募股权公司Pala Investments等在内的6家基金已经在去年合计买入约6000吨钴,相当于去年全球产量的17%价值约2.8亿美元。

为此中国证券报记者及时联系了混沌投资,虽多次催促问询但最终并未得到回复与证实。但混沌投资一位内部人士告诉记者混沌投资并未有囤钴行为,市场中的传闻是假的完全是无事生非。

中国证券报记者根据传闻计算2.8亿美元买入6000吨钴,每吨均价超过46000美元但去年LME钴现货最高价格仅为每吨32235美元。这說明传闻中的数据存在夸张或虚假的成分

对于传闻是否属实,业内人士的判断与看法不一记者采访的一些大宗商品期货市场人士表示,尽管伦敦期货交易所有钴现货合约(LME钴)但交易量非常小,若通过现货囤货未来退出可能困难。

但也有市场人士质疑一些机构或者投资者可能通过炒作“钴价”,达到炒作概念股进行牟利的目的“股价一个涨停都比囤那点现货赚得多”。

从事有色金属研究20多年的期貨专家景川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大宗商品与股票市场联动性较强,人们会按照产业链逻辑去研究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会使得相關企业的利润增长推动上市公司价值上升,从这个逻辑来讲如果某些小金属被操纵,不排除有人在“讲故事”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奥迪A3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