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tter和晶振的频率稳定度度有什么区别

&主题:在那个说Jitter的帖子里说了段,看来是让人无法反驳了,直接就被删帖了,转帖一下。
泡网分: 0.259
注册: 2014年11月
在驸马那“漫漫征途”系列里,我作了如下的发言,结果几分钟内就被删帖了,看来是荒谬到了极点还是正确得无无法反驳了?
驸马一个以搞技术自我标榜的,这么做事有点不厚道了吧?以下是我缓存里留的照抄如下(有缓存而且缓存足够大,真好!)
kingcole 发表于
一台解码器也有数字的部分,有数字电路就有jitter的存在吧,这个该叫本底jitter还是叫什么搞不懂,但见外国的stereophile网站对不少解码器的测评也进行了jitter这项测试的首先,解码器和dac是两类东西。解码器是将被编码了的PCM格式的数字信号还原成时序列的PCM格式的信号。dac是将PCM格式(也就是ADC的输出信号格式,这里咱们假装Sony的SACD不存在)的数字信号转变成模拟信号。不要把基本概念混淆了。
另一个,即使解码器可以造成还原后的PCM信号时间维度的序列间隔的变动,也就是说导致间隔不是等距的了(这是jitter的定义),但是在缓存机制汲外部时钟机制的抑制下,解码器产生的jitter很容易就被消除掉,很难进入dac的。
很有效的【石英晶体时钟+缓存】几块钱十几块钱,一般都不需要几十块,最便宜的同轴电缆多少钱一根来着?
如果一个产品不加入【外部时钟+缓存】的机制却让用户花几十几百甚至万元去买同轴电缆,那他毫无疑问的是个JS
....................
也许前面说得那些太难懂,那就换个简单的角度。请问,你看见哪个正规的生产商说自己的(外接)声卡产品是“DAC”或者“解码器”来着?
别提那些山寨&orDIY的手工作坊
###########################################################################
fumac 发表于
各位不了解jitter的基本概念和内部原理请自行百度
本帖不负责科普基础概念。
本帖只讲一个事情:jitter 对 模拟信号干扰的形态
jitter 具有两个维度的特性:频率维度和强度维度
分别回答了两个问题:
1.这个抖动通过傅里叶分析他是由那些频率构成的,从而推断他是从何而来的:
&&比如如果里面50hz 100hz 150hz 200hz很强,那么就可能是工频电源引起的
2.这个抖动的强度是多少,
没看懂请看懂再讨论,否则牛头不对马嘴了
我之前发过多个科普jitter的帖子
比如这个,非常显浅易懂:
请教一下,所谓强度维度的jitter的出处是哪里?别引用你自己的文章,引用一下有公信力的资料吧。
################################################################################
百度真是害死人呀!看看科技界公认的jitter是怎么回事吧:
本帖最后由 港通沪 于
09:42 编辑
微信扫一扫分享
&浏览:6054&&回帖:330 &&
泡网分: 0.259
注册: 2014年11月
维基百科英文版上对Jitter的详细定义和解说:
泡网分: 0.259
注册: 2014年11月
泡网分: 14.74
帖子: 4250
注册: 2009年08月
不明觉厉,其实我就想说的是,你要是断了别人的财路,别人会跟你拼命。
哈哈哈,这世界
本帖由 iPhone7,2 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0.259
注册: 2014年11月
soken 发表于
不明觉厉,其实我就想说的是,你要是断了别人的财路,别人会跟你拼命。
哈哈哈,这世界我看见他说他不卖数字同轴电缆,所以在他的帖子里说了一下其实同轴电缆不需要但是需要有缓存和时钟功能的道理,自以为是拍马屁呢,结果这算是拍马屁拍到马腿上了还是拍拍马屁打到驴脸上了呀? 本帖最后由 港通沪 于
11:25 编辑
泡网分: 4.643
帖子: 3729
注册: 2008年10月
泡网分: 0.259
注册: 2014年11月
yiqiewuliao 发表于
太专业帮你转个通俗易懂的,以下转载:
百度上给的例子很扯淡的,貌似一看就懂,其实是在蒙你玩那呢。
我来举个更容易懂的,为什么jitter在非同步低频的时候没影响的故事吧。
你家养了条藏獒,被邻居投诉后只好关到山里去了,每天由一个快递小哥投递一次食物。快递小哥理论上从你交给他狗粮到他把狗粮投入狗食盆需要一个小时,但是由于路况,可能前后十分钟。这十分钟就是你说的jitter,一定记住这一点哟。
好了,接下来就来看看,快递小哥的jitter会不会饿死你家的藏獒了。
如果你家藏獒特真贵,每天下午四点(最多晚五分钟)不吃上狗粮就会饿死的话,那么你每天下午三点交给快递小哥狗粮这个行为,就可能因为快递小哥的jitter而导致藏獒饿死。到这里能理解吧?这就是所谓的jitter对信号传输的损害。
那么随着技术进步,快递小哥用上了直升飞机,能保证将jitter限制在一分钟之内了,藏獒还有可能饿死吗?
相对于一分钟来说,一天的周期就是频率很慢的了,对吧?这就是jitter对低频系统不用考虑损害的原因(频率的高低是相对的,相对于你系统能通过努力做到的最低的jitter)。
好了,现在问题来了。快递小哥的jitter不是几分钟几小时的问题了,是两天譬如。你是不是会觉得这么长时间的jitter,藏獒肯定要饿死了?嘿嘿,放心好了,非同步传输技术该显身手了。
想象一下,把藏獒关到山里的第一天,如果先让快递小哥送去五天的狗粮,狗窝前有五只狗粮盆,狗狗每天就吃一盆的话(这个需要好好教育的哟),然后你随便每天几点只要记住了每天一次让快递小哥送一份狗粮过去,是不是就行了?快递小哥可能接到你的狗粮后五分钟就送到了,也可能两天后才送到(所谓jitter是两天)。你猜猜看,你家藏獒会饿死吗?
这就是普遍使用的所谓“缓存”技术。你家不是每天去买大米而是十天半月的买一袋回来就是这道理。
再顺便说一下没为什么高级机器都标榜他的晶振有多好多准了吧,就是为了让你能每天准时三点找快递小哥,而让藏獒每天四点准时吃狗粮。
泡网分: 0.015
注册: 2003年06月
港通沪 发表于
帮你转个通俗易懂的,以下转载:
百度上给的例子很扯淡的,貌似一看就懂,其实是在蒙你玩那呢。
我来举个更容易懂的,为什么jitter在非同步低频的时候没影响的故事吧。
你家养了条藏獒,被邻居投诉后只好关到山里去了,每天由一个快递小哥投递一次食物。快递小哥理论上从你交给他狗粮到他把狗粮投入狗食盆需要一个小时,但是由于路况,可能前后十分钟。这十分钟就是你说的jitter,一定记住这一点哟。
好了,接下来就来看看,快递小哥的jitter会不会饿死你家的藏獒了。
如果你家藏獒特真贵,每天下午四点(最多晚五分钟)不吃上狗粮就会饿死的话,那么你每天下午三点交给快递小哥狗粮这个行为,就可能因为快递小哥的jitter而导致藏獒饿死。到这里能理解吧?这就是所谓的jitter对信号传输的损害。
那么随着技术进步,快递小哥用上了直升飞机,能保证将jitter限制在一分钟之内了,藏獒还有可能饿死吗?
相对于一分钟来说,一天的周期就是频率很慢的了,对吧?这就是jitter对低频系统不用考虑损害的原因(频率的高低是相对的,相对于你系统能通过努力做到的最低的jitter)。
好了,现在问题来了。快递小哥的jitter不是几分钟几小时的问题了,是两天譬如。你是不是会觉得这么长时间的jitt ...没用的,js会尝试说服你,放到嘴边的肉还是不靠谱的,藏獒要不会被撑死要不会被饿死,快递小哥也是不靠谱的,最靠谱的方案是让js帮你建一条专用的索道,精准控制到每天4点差不到5秒把肉块送到藏獒的嘴里
泡网分: 0.259
注册: 2014年11月
lwr 发表于
没用的,js会尝试说服你,放到嘴边的肉还是不靠谱的,藏獒要不会被撑死要不会被饿死,快递小哥也是不靠谱的,最靠谱的方案是让js帮你建一条专用的索道,精准控制到每天4点差不到5秒把肉块送到藏獒的嘴里嗯,索道必须是无氧单晶铜镀金的,否则容易滋生细菌,珍贵的藏獒食物中毒了就不好听了
泡网分: 0.553
注册: 2008年03月
通过缓存来降低前端jitter的影响,其实很多HIFI厂家都想到过了,比如WM8815,使用的是数字PLL电路,其中就有0.1K字节级别的缓存。
但独立的DAC不能限定于只能听音乐,还得让用户能看视频,因此这缓存就不能太大,缓存时间只能在在10-50ms级别吧,缓存大了,看视频声音和嘴巴对不上,和电视的少数节目一样,会让观众很难过。仔细思考,就会发现缓存不能完全解决Jitter问题。
另外,缓存又会给系统带来多个时钟,增加时钟干扰。架在两个时钟域间的缓存还有个读、写竞争问题呢,就算用双口RAM也难以完全解决,假如某个时间点上,对某个RAM单元同时有写和读的请求怎么办?先读,那么写是不能等的,先写,那么读就要延迟,这不是又产生了新的Jitter么?如果使用双RAM块,那么RAM块之间切换要不要额外的时钟周期? 本帖最后由 lszyc 于
14:48 编辑
泡网分: 0.553
注册: 2008年03月
这个解决确实挺通俗的,但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快递小哥每天只能送一份食物,因此要缓存4天的食物,主人必须先等4天,才能存够4天的食物。
港通沪 发表于
帮你转个通俗易懂的,以下转载:
百度上给的例子很扯淡的,貌似一看就懂,其实是在蒙你玩那呢。
我来举个更容易懂的,为什么jitter在非同步低频的时候没影响的故事吧。
你家养了条藏獒,被邻居投诉后只好关到山里去了,每天由一个快递小哥投递一次食物。快递小哥理论上从你交给他狗粮到他把狗粮投入狗食盆需要一个小时,但是由于路况,可能前后十分钟。这十分钟就是你说的jitter,一定记住这一点哟。
好了,接下来就来看看,快递小哥的jitter会不会饿死你家的藏獒了。
如果你家藏獒特真贵,每天下午四点(最多晚五分钟)不吃上狗粮就会饿死的话,那么你每天下午三点交给快递小哥狗粮这个行为,就可能因为快递小哥的jitter而导致藏獒饿死。到这里能理解吧?这就是所谓的jitter对信号传输的损害。
那么随着技术进步,快递小哥用上了直升飞机,能保证将jitter限制在一分钟之内了,藏獒还有可能饿死吗?
相对于一分钟来说,一天的周期就是频率很慢的了,对吧?这就是jitter对低频系统不用考虑损害的原因(频率的高低是相对的,相对于你系统能通过努力做到的最低的jitter)。
好了,现在问题来了。快递小哥的jitter不是几分钟几小时的问题了,是两天譬如。你是不是会觉得这么长时间的jitt ...
泡网分: 0.259
注册: 2014年11月
lszyc 发表于
通过缓存来降低前端jitter的影响,其实很多HIFI厂家都想到过了,比如WM8815,使用的是数字PLL电路,其中就有0.1K字节级别的缓存。
但独立的DAC不能限定于只能听音乐,还得让用户能看视频,因此这缓存就不能太大,缓存时间只能在在10-50ms级别吧,缓存大了,看视频声音和嘴巴对不上,和电视的少数节目一样,会让观众很难过。仔细思考,就会发现缓存不能完全解决Jitter问题。
另外,缓存又会给系统带来多个时钟,增加时钟干扰。架在两个时钟域间的缓存还有个读、写竞争问题呢,就算用双口RAM也难以完全解决,假如某个时间点上,对某个RAM单元同时有写和读的请求怎么办?先读,那么写是不能等的,先写,那么读就要延迟,这不是又产生了新的Jitter么?如果使用双RAM块,那么RAM块之间切换要不要额外的时钟周期?按一般的采样频率考虑,每毫秒有44个采样数据。也就是说如果可以有10毫秒的延迟(缓存时间)的话,就会有440个采样数据在等着吸收jitter的影响呢。现在的时钟频率,十几兆算是低的...........再说了,时钟只要是稳定的,仅仅恒定地快了或者慢了,并不会导致jitter,jitter是时钟忽快忽慢的变化频率。石英晶振,频率准可能有点难度,但是频率稳定很容易做到的哟。
想想看,就算你家的藏獒一天不吃狗粮就立马饿死,但是有440顿狗粮在狗窝边囤着呢,需要担心吗?
说个最简单的,王菲在香港的演出十年前的,声音信号按照等间距刻在CD上了,十年后才传到你手里,你在自己的CD上放的时候只要仍然能按照刻录的间距dac,那出来的声音就没有抖动(虽然运输途中那快递小哥使劲抖来着)。
泡网分: 0.553
注册: 2008年03月
港通沪 发表于
按一般的采样频率考虑,每毫秒有44个采样数据。也就是说如果可以有10毫秒的延迟(缓存时间)的话,就会有440个采样数据在等着吸收jitter的影响呢。现在的时钟频率,十几兆算是低的...........再说了,时钟只要是稳定的,仅仅恒定地快了或者慢了,并不会导致jitter,jitter是时钟忽快忽慢的变化频率。石英晶振,频率准可能有点难度,但是频率稳定很容易做到的哟。
想想看,就算你家的藏獒一天不吃狗粮就立马饿死,但是有440顿狗粮在狗窝边囤着呢,需要担心吗?
说个最简单的,王菲在香港的演出十年前的,声音信号按照等间距刻在CD上了,十年后才传到你手里,你在自己的CD上放的时候只要仍然能按照刻录的间距dac,那出来的声音就没有抖动(虽然运输途中那快递小哥使劲抖来着)。你再仔细想想?肯定还有你没有想到的地方,或者说你对jitter没有理解透,你说的10ms的缓存,wolfson的WM8815已经实现,这块芯片采用的厂家比较多,资料也基本公开。但WM8815并没有解决jitter问题。
你再想一下,fumac在测试中说的100HZ的jitter,对于SPDIF这种几MHZ的信号来说,什么是100HZ的jitter?
泡网分: 0.259
注册: 2014年11月
lszyc 发表于
这个解决确实挺通俗的,但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快递小哥每天只能送一份食物,因此要缓存4天的食物,主人必须先等4天,才能存够4天的食物。嗯,很形象。所以万事都要有计划,要有预案,所谓战略储备。这个战略储备的提前量,对于野战军来说可能是三天三个月,对于播放音频来说,现在的技术条件下,几毫秒就够了。
具体说到这个案子,那就是那谁家能早早在山里修了狗窝,就必然会同时先存储了一定天数的狗粮了,已被狗狗随时可以去避难。
有些高档跑车,CD插进去会让你等几十秒呢。但是,对于一直插在里面的CD,你刚一拧钥匙,人家就已经开始把CD盘上的内容全读到内存上了,哪怕你今天跟本就不听CD呢。
泡网分: 0.259
注册: 2014年11月
lszyc 发表于
你再仔细想想?肯定还有你没有想到的地方,或者说你对jitter没有理解透,你说的10ms的缓存,wolfson的WM8815已经实现,这块芯片采用的厂家比较多,资料也基本公开。但WM8815并没有解决jitter问题。
你再想一下,fumac在测试中说的100HZ的jitter,对于SPDIF这种几MHZ的信号来说,什么是100HZ的jitter?驸马的那个实验我已经说透了,那跟本就不是个jitter的实验,他估计是在装傻,你可别被他蒙了哟。
“什么是100HZ的jitter?”,这个你要去问他去,看他是怎么定义的。反正他嘴里的jitter跟一般科技界说的是两回事,一般学界说的jitter的单位是时间,你应该知道,频率的单位是时间的倒数哟。
本帖最后由 港通沪 于
15:21 编辑
泡网分: 0.553
注册: 2008年03月
港通沪 发表于
嗯,很形象。所以万事都要有计划,要有预案,所谓战略储备。这个战略储备的提前量,对于野战军来说可能是三天三个月,对于播放音频来说,现在的技术条件下,几毫秒就够了。
具体说到这个案子,那就是那谁家能早早在山里修了狗窝,就必然会同时先存储了一定天数的狗粮了,已被狗狗随时可以去避难。
有些高档跑车,CD插进去会让你等几十秒呢。但是,对于一直插在里面的CD,你刚一拧钥匙,人家就已经开始把CD盘上的内容全读到内存上了,哪怕你今天跟本就不听CD呢。问题是一样的,对于纯HIFI播放的设备,比如walkman CD机,很早就实现了几十秒的缓存,但缓存也没完全解决Jitter的问题,虽然可以部分解决“传输”来的部分Jitter。
泡网分: 0.259
注册: 2014年11月
lszyc 发表于
问题是一样的,对于纯HIFI播放的设备,比如walkman CD机,很早就实现了几十秒的缓存,但缓存也没完全解决Jitter的问题,虽然可以部分解决“传输”来的部分Jitter。确实,十几年几十年前,电子技术还很初级,线路延迟什么的很大,导致jitter比较大。现在你再看看,有哪个正经的厂家还在吹嘘自己的产品jitter小了?都小了,都不影响音频范围了。现在频率多少G都民用化很普通了,几十KHz的音频,哪儿还有问题呀?
死抱着jitter的,就是帮没文化的老烧和忽悠这帮没文化的有文化的JS了
要与时俱进呀!
好歹过了这么多年,胆机爱好者们终于承认不是胆机失真小而是胆机的失真成分比不失真的石机有味道了。
泡网分: 0.553
注册: 2008年03月
港通沪 发表于
确实,十几年几十年前,电子技术还很初级,线路延迟什么的很大,导致jitter比较大。现在你再看看,有哪个正经的厂家还在吹嘘自己的产品jitter小了?都小了,都不影响音频范围了。现在频率多少G都民用化很普通了,几十KHz的音频,哪儿还有问题呀?
死抱着jitter的,就是帮没文化的老烧和忽悠这帮没文化的有文化的JS了
要与时俱进呀!
好歹过了这么多年,胆机爱好者们终于承认不是胆机失真小而是胆机的失真成分比不失真的石机有味道了。其实你仔细看看,只要是在做数字音源的,都还是吹Jitter,包括stereophile在测评数字音源的时候,还是把Jitter的测试作为一个核心的技术指标。
我建议你深入研究一下,不要浮在表面上看。Jitter很复杂,比如现在晶振都说自己的相噪(Jitter在频谱角度的表达)低达-140dbc之类的,但你注意看一下相噪曲线,它这个数字可能指向的是10K的频率偏移,10HZ能做到这么低吗?
现在光通信速度已经在单波长40Gbps级别的,对电路的jitter要求也很高,但你有没有注意过高速通信的时钟jitter要求和音频的要求是完全不同的?
泡网分: 0.259
注册: 2014年11月
@驸马 也够那啥的,在自己管理的帖子里封了别人的嘴然后说:
“他完全没看懂
所以无法讨论”
嗯,封了别人的嘴然后跟别人讨论?哈哈哈!没去跟侯宝林说相声真的是浪费了你的才能了呀!
泡网分: 0.553
注册: 2008年03月
港通沪 发表于
驸马的那个实验我已经说透了,那跟本就不是个jitter的实验,他估计是在装傻,你可别被他蒙了哟。
“什么是100HZ的jitter?”,这个你要去问他去,看他是怎么定义的。反正他嘴里的jitter跟一般科技界说的是两回事,一般学界说的jitter的单位是时间,你应该知道,频率的单位是时间的倒数哟。科技界说的Jitter种类很多,fumac说的是其中的一种。
看你前面几个帖子,我感觉你是很严谨的理工科思维,这点大家都一样,但我认为你应该再全面深入的研究一下Jitter,或者研究相位噪音也可以。
曾经我也以为搞块WM8815,就不用关心所谓的jitter了,但现实给了个耳光,再深入学习,才发现水比我想的深。
泡网分: 0.259
注册: 2014年11月
lszyc 发表于
其实你仔细看看,只要是在做数字音源的,都还是吹Jitter,包括stereophile在测评数字音源的时候,还是把Jitter的测试作为一个核心的技术指标。
我建议你深入研究一下,不要浮在表面上看。Jitter很复杂,比如现在晶振都说自己的相噪(Jitter在频谱角度的表达)低达-140dbc之类的,但你注意看一下相噪曲线,它这个数字可能指向的是10K的频率偏移,10HZ能做到这么低吗?
现在光通信速度已经在单波长40Gbps级别的,对电路的jitter要求也很高,但你有没有注意过高速通信的时钟jitter要求和音频的要求是完全不同的?呵呵,我说过了,那些忽悠没知识没文化土财主老烧的JS在干什么跟科学没什么大的关系。音箱脚钉铸铁的就足够了,用钛的就是忽悠人,这类的没啥好商量的,不足为证。
其实你不妨在承认藏獒不会饿死的前提下,强调点我就是想让俺家的藏獒吃上最新鲜的狗粮........如何如何。狗狗吃上了刚出锅的食物俺们全家就全舒服乐幸福了都不感冒了...........
音响行业跟中医有一拼了
你如果耳朵真的那么灵,还能受到现在技术条件下jitter的影响的话,那做个这种简单的测试一定是不费吹灰之力了,来试试吗?
本帖最后由 港通沪 于
15:48 编辑
泡网分: 0.259
注册: 2014年11月
lszyc 发表于
科技界说的Jitter种类很多,fumac说的是其中的一种。
看你前面几个帖子,我感觉你是很严谨的理工科思维,这点大家都一样,但我认为你应该再全面深入的研究一下Jitter,或者研究相位噪音也可以。
曾经我也以为搞块WM8815,就不用关心所谓的jitter了,但现实给了个耳光,再深入学习,才发现水比我想的深。你是在说系统里不能存在丝毫jitter的影响呢还是在说jitter的影响现在还能让你听见影响你欣赏音乐了?
如果你是学理工的应该知道,所谓实验,是在尽量模拟接近真实使用环境的状态下采集数据。驸马那是在干什么,现在的晶体时钟怎么能产生出200Hz的jitter的,用的是压电晶体然后驸马在上面压了个电磁打夯机吗?开什么玩笑呢?
泡网分: 0.553
注册: 2008年03月
港通沪 发表于
呵呵,我说过了,那些忽悠没知识没文化土财主老烧的JS在干什么跟科学没什么大的关系。音箱脚钉铸铁的就足够了,用钛的就是忽悠人,这类的没啥好商量的,不足为证。
其实你不妨在承认藏獒不会饿死的前提下,强调点我就是想让俺家的藏獒吃上最新鲜的狗粮........如何如何。狗狗吃伤了刚出锅的食物俺们全家就全舒服了都不感冒了
音响行业跟中医有一拼了音响行业的问题很多,很多用户也只接受中医的思维,因为容易懂,不用费心学习。
但Jitter这个问题,确实值得深入研究,因为这是个技术问题,并且是一个可测量的技术参数!就一句话,Jitter越小越好,总没错吧?
音响总体还是为耳朵服务,耳朵失聪的人,就算眼睛很好,理论学得很深,去设计音响,我想能HIFI那才是奇迹。
现在音响还有这多发烧友,说明音响离保真还有很大距离,或者说音响和音响之间的差别比技术指标的差别要大,我想除了怪用户信“中医思维”外,搞技术的人,是不是还要反思一下,音响技术真的发展到巅峰了吗?没有进步空间了吗?
我不信玄学,但最近两条连接数字界面的USB所产生的声音之间的差异之大,让我相信我们的理论分析和思考还很有限。虽然作为IT从业人员,我暂时还不认为是USB线的数字传输能力差异所导致的声音差别,但我也无法做出合理的,可验证可测量的解释。
我们作为理工男,无法解释USB线不同,导致的声音差别,那就不要怪文科的人“信中医”了。
泡网分: 0.553
注册: 2008年03月
港通沪 发表于
你是在说系统里不能存在丝毫jitter的影响呢还是在说jitter的影响现在还能让你听见影响你欣赏音乐了?
如果你是学理工的应该知道,所谓实验,是在尽量模拟接近真实使用环境的状态下采集数据。驸马那是在干什么,现在的晶体时钟怎么能产生出200Hz的jitter的,用的是压电晶体然后驸马在上面压了个电磁打夯机吗?开什么玩笑呢?你能找到低到不影响我欣赏音乐的的数字音频源产品?你推荐几个吧,我钱包不鼓,就4000元级别的,前面你也说了,现在技术已经很成熟,已经普及化了,车载CD都有缓存了。
fumac测试中的Jitter是由专用的测试设备产生的,属于周期性抖动,抖动周期是50ms,说白了就是用100HZ的信号去调制时钟,这种调制不是通过晶体直接产生,而是通过DDS系统产生,100HZ是数字音频系统中最典型的Jitter,交流电整流后就是100HZ。我前面说了,你没有深入去了解,我还是建议,你去深入了解一下,再指责会更有说服力。
本帖最后由 lszyc 于
16:20 编辑
泡网分: 0.259
注册: 2014年11月
lszyc 发表于
音响行业的问题很多,很多用户也只接受中医的思维,因为容易懂,不用费心学习。
但Jitter这个问题,确实值得深入研究,因为这是个技术问题,并且是一个可测量的技术参数!就一句话,Jitter越小越好,总没错吧?
音响总体还是为耳朵服务,耳朵失聪的人,就算眼睛很好,理论学得很深,去设计音响,我想能HIFI那才是奇迹。
现在音响还有这多发烧友,说明音响离保真还有很大距离,或者说音响和音响之间的差别比技术指标的差别要大,我想除了怪用户信“中医思维”外,搞技术的人,是不是还要反思一下,音响技术真的发展到巅峰了吗?没有进步空间了吗?
我不信玄学,但最近两条连接数字界面的USB所产生的声音之间的差异之大,让我相信我们的理论分析和思考还很有限。虽然作为IT从业人员,我暂时还不认为是USB线的数字传输能力差异所导致的声音差别,但我也无法做出合理的,可验证可测量的解释。
我们作为理工男,无法解释USB线不同,导致的声音差别,那就不要怪文科的人“信中医”了。看来你是个学理工的,也知道其实是怎么回事。那就轻松说着玩吧。
首先所谓“越小越好,总没错吧?”就错了。现在的胆机,那就是因为失真比石机大(但是“有味”)才叫好的不是吗?
你等着吧,会有一天有人告诉你,当年的声卡就是有味儿,那jitter的韵味儿,哪是现在的技术能模仿的 (可怜的抱着二十年前CD机意淫的老烧都该会心的笑出声来了吧?)
现在还在烧2.0音响沾沾自喜什么开阔感呀声场的,真的是蠢到理解不了5.1声道是怎么回事了吗?现在SACD-ISO那么多,多数都是内含5.1声道声源的,听完了就知道,2.0的声场就是个玩笑而已。
至于你说的USB线,如果有一根是三块钱包邮的的话,我相信效果会不一样。否则,上双盲实验吧。你如果耳朵真的那么好能提高你出区别来,来这里呀:&&
泡网分: 0.259
注册: 2014年11月
lszyc 发表于
你能找到低到不影响我欣赏音乐的的数字音频源产品?你推荐几个吧,我钱包不鼓,就4000元级别的,前面你也说了,现在技术已经很成熟,已经普及化了,车载CD都有缓存了。
fumac测试中的Jitter是由专用的测试设备产生的,属于周期性抖动,抖动周期是50ms,说白了就是用100HZ的信号去调制时钟,这种调制不是通过晶体直接产生,而是通过DDS系统产生,100HZ是数字音频系统中最典型的Jitter,交流电整流后就是100HZ。我前面说了,你没有深入去了解,我还是建议,你去深入了解一下,再指责会更有说服力。你是用眼镜欣赏音乐的还是用耳朵欣赏音乐的?
本人当年用个电子管收音机就能欣赏贝多芬了,然后是自己装的六管晶体管收音机,第一代ipod的时候,本人为了多装音乐,用的是最低精度的格式,音质估计也就相当于mp3的64k,听交响乐一样津津有味儿。
如果驸马也同意你对他实验的解释的话,我只能说你们俩从根本上理解错了。你这个100Hz是采样周期(理想应该是恒定的)发生变化的周期对吧?那实际上采样周期的变化量是多少?当然是个时间单位了,是毫秒级的还是微秒级的?
打个比方,你用3Hz的频率去摇一个按着音乐节奏舞蹈的孩子和用3Hz的频率去摇晃按照万有引力定律以固定频率绕太阳转圈的地球,对他们造成的频率变动影响能一样吗?我不知道驸马用的被测器具是怎么来的,我要说的是,现在的合格的音响放大系统,就像地球一样,你可以用各种频率去摇,我也不说绝对不产生任何影响,但是你忽悠什么有蚂蚁在摇地球了,世界末日要来了怎么办................的话,我只能&&呵呵 了,呵呵!
本帖最后由 港通沪 于
16:47 编辑
泡网分: 0.553
注册: 2008年03月
港通沪 发表于
看来你是个学理工的,也知道其实是怎么回事。那就轻松说着玩吧。
首先所谓“越小越好,总没错吧?”就错了。现在的胆机,那就是因为失真比石机大(但是“有味”)才叫好的不是吗?
你等着吧,会有一天有人告诉你,当年的声卡就是有味儿,那jitter的韵味儿,哪是现在的技术能模仿的 (可怜的抱着二十年前CD机意淫的老烧都该会心的笑出声来了吧?)
现在还在烧2.0音响沾沾自喜什么开阔感呀声场的,真的是蠢到理解不了5.1声道是怎么回事了吗?现在SACD-ISO那么多,多数都是内含5.1声道声源的,听完了就知道,2.0的声场就是个玩笑而已。
至于你说的USB线,如果有一根是三块钱包邮的的话,我相信效果会不一样。否则,上双盲实验吧。你如果耳朵真的那么好能提高你出区别来,来这里呀:&&我不清楚你是个键盘发烧友还是个器材发烧友,我估计前者居多。对于耳朵收货的烧友来说,万元级别的商品胆机和商品晶体管机比,还真是难分胜负,对于指标收货的聋子烧友来说,那一定是晶体管机好的。
SACD-ISO中的5.1声道我没听过,在家庭影院系统上听过不少DTS的多声道音乐,我只能说,第一耳朵有惊艳,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泡网分: 0.259
注册: 2014年11月
lszyc 发表于
我不清楚你是个键盘发烧友还是个器材发烧友,我估计前者居多。对于耳朵收货的烧友来说,万元级别的商品胆机和商品晶体管机比,还真是难分胜负,对于指标收货的聋子烧友来说,那一定是晶体管机好的。
SACD-ISO中的5.1声道我没听过,在家庭影院系统上听过不少DTS的多声道音乐,我只能说,第一耳朵有惊艳,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来这里展示一下你耳朵收货的精准度
然后咱们再听你吹你耳朵如何如何吧。你把你的答案公布出来我立马给你答案的密码。敢来挑战一下吗?在结果出来前,咱们都别提谁听力好谁听力差的事,空对空地喷多没劲呀
难道你是在说别人耳朵好但是你的耳朵也就是个木耳?哪尼可以去抽那个别人一大嘴巴了,他忽悠你玩呢。
泡网分: 0.553
注册: 2008年03月
港通沪 发表于
你是用眼镜欣赏音乐的还是用耳朵欣赏音乐的?
本人当年用个电子管收音机就能欣赏贝多芬了,然后是自己装的六管晶体管收音机,第一代ipod的时候,本人为了多装音乐,用的是最低精度的格式,音质估计也就相当于mp3的56k,听交响乐一样津津有味儿。
如果驸马也同意你对他实验的解释的话,我只能说你们俩从根本上理解错了。你这个100Hz是采样周期(理想应该是恒定的)发生变化的周期对吧?那实际上采样周期的变化量是多少?当然是个时间单位了,是毫秒级的还是微秒级的?
打个比方,你用3Hz的频率去摇一个按着音乐节奏舞蹈的孩子和用3Hz的频率去摇晃按照万有引力定律以固定频率绕太阳转圈的地球,对他们造成的频率变动影响能一样吗?我不知道驸马用的被测器具是怎么来的,我要说的是,现在的合格的音响放大系统,就像地球一样,你可以用各种频率去摇,我也不说绝对不产生任何影响,但是你忽悠什么有蚂蚁在摇地球了,世界末日要来了怎么办................的话,我只能&&呵呵 了,呵呵!你既然不愿意去深入了解Jitter相关的技术概念,那就没什么好讨论的了。
当年我用一台红灯电子管收音机接一台薄膜单声道电唱机,听红歌也是津津有味的,但这和追求更好的音质并不矛盾。你觉得矛盾吗?
数字音源和音响放大系统是一个概念吗?你确定“合格”音响放大系统承受各种振动,影响和蚂蚁摇地球一样? 你要明白,这种想法就是你看不上的“中医&思维!
泡网分: 0.259
注册: 2014年11月
lszyc 发表于
你既然不愿意去深入了解Jitter相关的技术概念,那就没什么好讨论的了。
当年我用一台红灯电子管收音机接一台薄膜单声道电唱机,听红歌也是津津有味的,但这和追求更好的音质并不矛盾。你觉得矛盾吗?
数字音源和音响放大系统是一个概念吗?你确定“合格”音响放大系统承受各种振动,影响和蚂蚁摇地球一样? 你要明白,这种想法就是你看不上的“中医&思维!我没说什么追究音质该不该的事,也没说jitter绝对不会影响音质。我说的是,我现在直说了,我不相信你的耳朵能听出来正常使用时的jitter的影像。为什么不相信呢?因为你其实就是个木耳,连这么简单的测试都不敢真刀真枪地来一下,只敢在那里用眼睛看音乐,用脑子烧音乐。本来音乐是用来拿耳朵听的哟
你一个jitter都能听出来的人,dsd声源和mp396K的声源能分辨不出来?你为什么不敢来试试呢?
来呀:&& 本帖最后由 港通沪 于
16:59 编辑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短期频率稳定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