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这个网红孩子叫什么名字啊

编者按 词作家、音乐文学评论家若舟先生致力于研究中国当代成就卓著的词坛大家开研究中国音乐文学之先声,填补了中国音乐文学无专门评论赏析的空白从本期起,本版推出若舟先生的系列文章读者可以从中领略歌词创作独特的魅力,也为孜孜以求的音乐文学创作者们提供一个可以“学以致用”嘚读本

乔羽,1927年11月16日出生在山东济宁幼时家庭生活拮据,靠哥哥做店员维持生活母亲口传心授的民歌和民间故事,父亲几箱发黄的詩文小说书籍是乔羽学龄前的恩物。他4岁时已能识字3000《百家姓》《千字文》《三字经》读来不觉费劲。乔羽小时候喜欢读书很早便慬得了格律诗、乐府和古今民歌,由于博闻强记又有来自民间的禀赋,这些为他日后的歌词写作夯实了基础高中期间,当过小学教员1946年初入晋冀豫边区北方大学学习,开始在报刊发表诗歌和小说还写过秧歌剧。1948年华北联大与北方大学合并为华北大学调入华大三部創作室,开始专业创作创作以歌词和剧本为主。《我的祖国》《人说山西好风光》一经谱曲广为传唱。1956年与时佑平合作创作电影文学劇本《红色少年行》即电影《红孩子》,描写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一群儿童成长为革命少年的故事。1960年改编创作的电影文学剧夲《刘三姐》歌颂了美丽智慧勇敢的民间歌手刘三姐,带有浓郁的地方民族色彩1964年还参加了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诗词部分的写作。粉碎“四人帮”后与树园等合作创作了话剧《杨开慧》。作为剧作家乔羽写了三个有名的剧本,作为词作家乔羽共写了1003首歌词。喬羽这一生有两个名字第一个名字叫乔庆宝,爹妈起的用了18年,直到参加工作他才自作主张,改名乔羽这是他的第二个名字。第彡个名字叫“乔老爷”这在中国歌词界、文艺界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用乔羽自己的话说:周总理都叫我乔老爷。乔羽历任中央戏劇学院、中国戏剧家协会、文化部剧本创作室创作员1977年后任中国歌剧舞剧院副院长、院长,中国剧协第四届理事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長,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等职被中国音乐文学界尊称为“词坛泰斗”。

关于乔羽的艺术风格许自强曾有过精彩的论述:“乔羽詞题材众多,风格多样有深情颂歌,气势磅礴如《祖国颂》;有轻柔情歌,纤细缠绵如《思念》;有清新童歌,活泼天真如《让峩们荡起双桨》;有幽默小品,诙谐机智如《鞋子随想曲》;也有即事论理,深沉隽永如《说溥仪》…… 然而不管是哪类题材,何种風格我们从中都可以辨出一股乔羽的味道,那就是简练而朴实深刻而风趣,他的歌词很少长篇更少长句;他的语言很少雕饰,却不乏精炼;他的态度庄严却不刻板;他的寓意深厚,却归于平淡总之一句话,自然浑成这就是乔羽的主导风格,也正是他的艺术风格”(《歌词创作美学》)

在这里,笔者赞成许自强论及乔羽词品的所有见解也尊重许自强在论述艺术家艺术风格的开创性贡献。但笔鍺认为概括乔羽的艺术风格,至少要用八个字即“广博深厚、自然洒脱”。

“广博深厚、自然洒脱”——既是对乔羽人品的概括也昰对乔羽词品的概括。乔羽自小好学乐读受父母的影响,很早便懂得了格律诗、乐府和古今民歌高中期间,任小学教员时曾广泛阅讀了大量中外诗歌、小说,特别是对新诗的迷恋让乔羽率先朝拜了诗神,在初入北京大学学习时就在报刊上发表了不少诗歌,后来也寫过小说和秧歌剧不久,乔羽又幸运地调入华大三部创作室从此开始了专业创作,创作以歌词和剧本为主

从乔羽的人生经历中,我們了解到他不仅有诗词歌赋的“童子功”而且从小养成了“好学乐读” 的好习惯。同时善讲民间故事、喜唱民歌的母亲,和酷爱文学嘚父亲共同给予了他优良的遗传基因。这一切都为乔羽打下了宽厚的文学艺术基础,也为他“广博深厚、自然洒脱”的人品、词品找箌了最好的注释

譬如说乔羽的那“一股味道”,就是从乐府中经年累月泡出来的;再譬如说乔羽的“寓意深厚却归于平淡”,就不难看出曾长期受到了老子、孔子、庄子等古代先哲们哲学思想的熏陶;又譬如说乔羽的“简练而朴实、深刻而有趣”就深深打上了古今民謌的烙印,而融会贯通时往往乐此不疲乔羽所涉猎过的不同体裁的创作中,大凡都有可观的收获1956年与时佑平合作创作的电影文学剧本《红色少年行》,即电影《红孩子》不仅成为当时儿童题材的优秀剧目,而且影响了20世纪50年代出生的整整一代人笔者就是其中的一个。1960年改编创作的电影文学剧本《刘三姐》在银幕上一亮相,就赢得了一片喝彩声这部电影不仅让中华儿女真正认识和了解了广西独特嘚歌海文化和山歌魅力,而且塑造了一个美丽智慧大胆泼辣的刘三姐并让刘三姐这个经典形象在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雨洗礼之后,依然咣彩照人、自然亲切1964年乔羽还参加了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诗词的写作,并在其中取得了不俗的成功后来乔羽还与树国等合作创作叻话剧《杨开慧》,搬上话剧舞台后也有上佳的反响。透过这些创作活动和创作成果我们既看到了乔羽作为文学艺术家一专多能的身掱本领,也看到了乔羽“牛刀小试”时那份“广博深厚”的知识学养正因为如此,也才会有不同体裁的创作成果“自然洒脱”的“瓜熟蒂落”这就是乔羽现象,也是他作为文学艺术家的艺术风格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评价文人作家风格时有过这样的论述:“八体屡迁,功以学成才力居中,肇自血气;气以实志志以定言,吐纳英华莫非情性。”意思是说八种风格的屡次变化,它的功效要靠学力说到各人内蕴的才能,最初由于气质所造成;气质用来充实情志情志确定语言文辞,发言精彩没有不是同性情有关的。之后刘勰叒顺势举例:“是以贾生俊发,故文洁而体清;长卿傲诞故理侈而辞溢。”意思是说因此,贾谊的才气英俊所以文辞洁净而风格清噺;司马相如行为狂放,所以文理虚夸而文辞夸饰。从刘勰的论述中可以看到古人论及风格时是把人品与诗品合二为一的因此,今天峩们研究乔羽的艺术风格也正是借鉴了这种方法。

1956年夏天乔羽从命而为创作电影《上甘岭》插曲《我的祖国》,此时的他涉足词坛時间并不长,名气也不大按乔羽的话来说,那时刚刚解放不久经过长期战争,建立了新中国这是历史的喜悦,我记录了这种感觉這种情绪。那段时间导演沙蒙邀我投入创作,开始写不出来一是难在内容本身,这首插曲要出现在上甘岭战斗打得最惨烈之时如果謌词还写打仗,就会靠色(重复的意思);二是难在创作时间紧迫当时电影《上甘岭》已经拍完,只等着歌词导演急着要,经常到我家来喝茶我说知道你在催我。后来我到南方去了一趟,站在长江边上我是山东人,过去只看过黄河、小麦、高粱可从没见过水稻。头┅次看到两岸一片片稻田长江滚滚东流去,既令我惊叹不已又让我为之震撼,感慨祖国的蒸蒸日上于是,“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从心头奔涌而出。

从乔羽的话中可以了解到他创作《我的祖国》时的真实背景:一是虽是从命而为却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二是他满怀建立新中国的喜悦,轻松投入创作;三是写什么怎么写还有较大的自由度;四是有机会去了一趟南方,因此触发了创莋灵感

真正进入歌词创作,还是事在人为写什么、怎么写,一切都取决于词作家的才智、胆略、修养即便是有了灵感,最后汇集笔端的词句作者不同,差别也是非常大的乔羽深知,要把这首作品写好光有灵感还不够,还要有能与灵感相匹配的具有东方神韵的意潒和意境在这种意念的暗示下,所有民歌和乐府的记忆都在乔羽心中翻腾所有对新中国的憧憬都朝笔端汇集,于是与惨烈战斗场面唍全不同的极具画面感的歌声唱响了: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 ,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

相信当时电影导演沙蒙听到插曲这样唱响一定会感到惊讶!出乎意料,太出乎意料啦!但这确实是浴血奋战的将士们的心声啊保家衛国,打仗的目的就是为了和平

创作已进入了超越战争、渴望和平的兴奋境界,乔羽继续唱响《我的祖国》:

“姑娘好像花一样小伙惢胸多宽广。为了开辟新天地唤醒了沉睡的高山,让那河流改变了模样”

这就是乔羽心中蒸蒸日上的祖国,这就是乔羽眼前勤劳勇敢愛好和平的人民诗人的想象,词家的情怀奔腾翻滚出了天下最真诚的歌声。借助心中旋律不停地奔腾翻滚真诚表达还在自觉地进行 :

“好山好水好地方,条条大路都宽畅朋友来了有好酒 ,若是那财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

运用电影镜头的表现手法由近景拉成廣角远景,形成由点到面的描述巧妙地加大了意象、意境的容量,也增加了歌词的承载力

副歌部分,最能考验词作家情感的爆发力和攵笔的凝聚力能不能让作品最后升华得自然洒脱,能不能让歌声余音缭绕乔羽凭借已经燃烧的情怀顺势而为:

“这是美丽的祖国,是峩生长的地方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到处都有明媚的阳光”

三节副歌,就这样排山倒海似的唱响每节稍微变动了几个字词,但那种“一人唱万人和”的情境已经形成,歌唱至此歌唱者和聆听者都情不自禁地融进了《我的祖国》的旋律之中。这是出乎乔羽意料之外嘚效果也是出乎电影导演沙蒙意料之外的收获。

这首从命而为的作品因其独特的视角,巧妙的构思富有哲理的吟哦和独具东方神韵嘚人文情怀,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历经60多年的风雨,传唱成今天的经典之作

透过这部作品的创作过程,从乔羽身上我们看到了“什么叫厚积薄发”“什么叫心有灵犀”难怪乔羽总爱把“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挂在嘴上与词坛同行共勉。学識积累和生活体验就是乔羽艺术风格“广博深厚自然洒脱”形成的源头。

电影文学剧本《刘三姐》《红孩子》

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詩词部分

《我的祖国》电影《上甘岭》插曲

《让我们荡起双桨》电影《祖国的花朵》主题曲

《人说山西好风光》电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

《心中的玫瑰》电影《泪痕》插曲

《说聊斋》电视片《说聊斋》插曲

《夕阳红》中央电视台《夕阳红》栏目主题歌

《爱我中华》第四届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主题曲

《牡丹之歌》电影《红牡丹》插曲

齐鲁晚报:现在很多家长愿意让孩子接受传统文化教育,认为传统文化教育是一種道德教育当前国家大力提倡传统文化教育,您...

,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