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达到8电子三角形是最稳定的结构结构.比如,为什么CO2中的C

欢迎来到高考学习网,
免费咨询热线:010-
今日:1530套总数:5885151套专访:3372部会员:401265位
当前位置:
& 2014届高考化学(广西专用)一轮复习课件:第五章 第3讲 化学键 晶体结构(共93张PPT)
2014届高考化学(广西专用)一轮复习课件:第五章 第3讲 化学键 晶体结构(共93张PPT)
资料类别: /
所属版本: 通用
上传时间:
下载次数:38次
资料类型:备课课件
文档大小:4.33M
所属点数: 0点
【下载此资源需要登录并付出 0 点,】
资料概述与简介
练出高分 离子
KCl>RbCl>CsCl,其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组晶体都为离子晶体,r(Na+)<r(K+)<r(Rb+)离子晶体>分子晶体。
金属晶体的熔、沸点差别很大,如钨、铂等沸点很高,如汞、镓、铯等沸点很低,金属晶体一般不参与比较。
2.原子晶体
由共价键形成的原子晶体中,原子半径小的键长短,键能大,晶体的熔、沸点高。如熔点:金刚石>石英>碳化硅>硅。
3.离子晶体
一般地说,阴、阳离子所带电荷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小,则离子间的作用就越强,其离子晶体的熔、沸点就越高,如熔点:MgO>MgCl2>NaCl>CsCl。
4.分子晶体
(1)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物质的熔、沸点越高;具有氢键的分子晶体,熔、沸点反常得高。如H2O>H2Te>H2Se>H2S。
(2)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熔、沸点越高,如SnH4>GeH4>SiH4>CH4,F2<Cl2<Br2N2,CH3OH>CH3CH3。
(4)同分异构体,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
例如:CH3—CH2—CH2—CH2—CH3>
(5)同分异构体的芳香烃,其熔、沸点高低顺序是邻>间>对位化合物。
5.金属晶体
金属离子半径越小,离子电荷数越多,其金属键越强,金属熔、沸点就越高,如熔、沸点:Na<MgNa>K>Rb>Cs。
注意 (1)金属晶体的熔、沸点差别很大,如钨、铂等熔点很高,如汞、镓、铯等熔点很低。
(2)金属晶体的熔点不一定比分子晶体的熔点高,如金属晶体Na晶体的熔点(98℃)小于分子晶体AlCl3晶体的熔点(190℃)。
【例7】 下列物质的熔、沸点高低顺序中,正确的是(  )
A.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碳化硅
B.CI4>CBr4>CCl4>CH4
C.MgO>H2O>O2>Br2
D.金刚石>生铁>纯铁>钠
解析 对于A选项,同属于原子晶体,熔沸点高低主要看共价键的强弱,显然对键能而言,晶体硅离子晶体>分子晶体,MgO>(H2O、O2、Br2),H2O>(Br2、O2),Br2>O2,错误;
【例8】 NaF、NaI、MgO均为离子化合物,根据下列数据,这三种化合物的熔点高低顺序是(  )
物质 ①NaF ②NaI ③MgO
离子电荷数 1 1 2
键长(10-10m) 2.31 3.18 2.10
A.①>②>③
B.③>①>②
D.②>①>③
解析 对离子化合物而言,晶格能越大熔点就越高。一般说来,离子半径越小、所带电荷数越多,晶格能就越大。同时,化学键键长越长,化学键的键能就越低;反之,化学键键长越短,化学键的键能就越高。根据题给信息,比较得③、①、②熔点逐渐降低。
晶体 晶体结构 晶体详解 原子晶体 金刚石
(1)每个碳与4个碳以共价键结合,形成正四面体结构
(2)键角均为109°28′
(3)最小碳环由6个C组成且六原子不在同一平面内
(4)每个C参与4条C—C键的形成,C原子数与C—C键之比为1∶2
(1)每个Si与4个O以共价键结合,形成正四面体结构
(2)每个正四面体占有1个Si,4个“ O”,n(Si)∶n(O)=1∶2(3)最小环上有12个原子,即6个O,6个Si
分子晶体 干冰
(1)8个CO2分子构成立方体且在6个面心又各占据1个CO2分子
(2)每个CO2分子周围等距紧邻的CO2分子有12个
离子晶体 NaCl (型)
(1)每个Na+(Cl-)周围等距且紧邻的Cl-(Na+)有6个。每个Na+周围等距且紧邻的Na+有12个
(2)每个晶胞中含4个Na+和4个Cl-
(1)每个Cs+周围等距且紧邻的Cl-有8个,每个Cs+(Cl-)周围等距且紧邻的Cs+(Cl-)有6个
(2)如图为8个晶胞,每个晶胞中含1个Cs+、1个Cl-
【例9】 (1)已知X、Y、Z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离子晶体,其晶胞如图所示,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____。
(2)已知MgO的晶体结构属于NaCl型。某同学画出的MgO晶胞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请改正图中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X+中所有电子正好充满K、L、M三个电子层,它与N3-形成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X的元素符号是________,与同一个N3-相连的X+有______个。
解析 (1)利用均摊法计算,该晶胞中N(Z)∶N(X)∶N(Y)=1×1∶8×∶12×=1∶1∶3,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ZXY3。
(3)X+所含电子:2+8+18=28,则X为29号铜元素。从图上看○少●多,结合X3N可知,○为N3-,以顶角上的○为中心,距离最近的X+有3个。构成一个完整的三维空间需8个这样的立方体晶胞,则每个N3-周围有X+:8×3×=6(个)(棱上原子为4个晶胞所共用)。
(2)由于MgO晶体结构属于NaCl型,Mg2+与O2-应交替排列,结合MgO晶胞图示,⑧应为黑色,并且黑球应为Mg2+,白球为O2-。
【例10】 下列有关晶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金刚石网状结构中,由共价键形成的碳原子环中,最小的环上有6个碳原子
B.氯化钠晶体中,每个Na+周围距离相等且最近的Na+共有6个
C.金属晶体中,以“……ABCABCABC……”形式的堆积称为面心立方堆积
D.干冰晶体中,每个CO2分子周围距离相等且最近的CO2分子共有12个
解析 NaCl晶体中,Na+周围最近的Na+在小立方体的面对角线上,故有12个Na+最近且等距离。
高考题组一 离子键与共价键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分子间的作用力比化学键弱得多,但它对物质的熔点、沸点有较大的影响,而对溶解度无影响(
(2011·浙江理综,7C)
(2)分子晶体中一定存在分子间的作用力,不一定存在共价键()
(2011·四川理综,8A)
(3)含有金属阳离子的晶体一定是离子晶体(
(2011·四川理综,8C)
(4)N(NO2)3的结构式为,分子中N、O间形成的共价键是非极性键(
(2011·安徽理综,7A)
2.(2012·新课标全国卷,13)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W的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与X、Y、Z原子的核外内层电子数相同。X的一种核素在考古时常用来鉴定一些文物的年代,工业上采用液态空气分馏方法来生产Y的单质,而Z不能形成双原子分子。根据以上叙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上述四种元素的原子半径大小为W<X<Y<Z
B.W、X、Y、Z原子的核外最外层电子数的总和为20
C.W与Y可形成既含极性共价键又含非极性共价键的化合物
D.由W与X组成的化合物的沸点总低于由W与Y组成的化合物的沸点
解析 首先根据元素的特性确定元素类别,再根据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结构推断元素,最后进行辨别。X的一种核素能用来鉴定文物的年代,确定为C元素,Y的单质可用分馏液态空气法得到,确定为O元素或N元素,Z不能形成双原子分子,且核外内层电子数为2,可确定为Ne元素,W的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是2,确定为H元素。原子半径r(O)<r(C)或r(N)Z>Y>X>M
B.XZ2、X2M2、W2Z2均为直线形的共价化合物
C.由X元素形成的单质不一定是原子晶体
D.由X、Y、Z、M四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
审题指导 (1)X、Y、Z的位置关系:
(2)X、Y、Z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而不是核外电子总数之和。
(3)Y、M能形成气态化合物。
解析 本题考查元素推断,意在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元素周期律的能力。Y与M形成的气态化合物的摩尔质量M=0.76 g·L-1×22.4 L·mol-1≈17 g·mol-1,结合X、Y、Z同周期且原子序数依次递增,且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则M为H,Y为N;再根据X、Z可形成XZ2分子,知X为C,Z为O;W的质子数为(1+6+7+8)×=11,则W为Na。原子半径:Na>C>N>O>H,A错;
CO2、C2H2均为直线形的共价化合物,但Na2O2为离子化合物,
氨基酸是由C、N、O、H形成的化合物,但只含共价键,不含离子键,D错。
由碳元素形成的单质不一定是原子晶体,例如石墨为混合型晶体,C60为分子晶体,C对;
4.(2011·四川理综,7)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
A.SiH4的沸点高于CH4,可推测PH3的沸点高于NH3
B.NH为正四面体结构,可推测PH也为正四面体结构
C.CO2晶体是分子晶体,可推测SiO2晶体也是分子晶体
D.C2H6是碳链为直线形的非极性分子,可推测C3H8也是碳链为直线形的非极性分子
解析 本题考查物质结构的相关知识,通过演绎推理考查学生思维的严密性。选项A,由于NH3分子间存在氢键,其沸点高于PH3;
选项B,PH与CH4结构相似,为正四面体结构;
选项D,C3H8中3个C原子不在一条直线上,且C3H8为极性分子。
选项C,SiO2是原子晶体;
解题规范 同族元素性质有其相似性,但同时具有差异性,在准确把握其相似性的基础上,更应该了解其不同点。
高考题组二 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电子式
5.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NH4Br的电子式:(
(2012·海南,9A)
(2)Na2O2的电子式为(
(2010·课标全国卷,7A)
(3)NH4Cl的电子式为(
(2009·江苏,2B)
解析 Na2O2为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为。
解析 NH4Cl的电子式应为。
(4)PCl3和BCl3分子中所有原子的最外层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2008·天津理综,10B)
(5)Na2O2为含有非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
(2006·上海,6B)
解析 PCl3的电子式为,各原子均已达到最外层8电子稳定结构,BCl3的电子式为,B原子未达到最外层8电子稳定结构。
解析 Na2O2为离子化合物。
6.(2008·海南,1)HBr分子的电子式为(  )
B.H+Br-
C.D.H—Br
解析 电子式是用“×”或“·”来表示价电子和成键电子的式子,H核外电子层只有一个电子,Br最外层有7个电子能与H形成一个共用电子对,因此A正确。
7.(2011·大纲全国卷,27)下图中,A、B、C、D、E是单质,G、H、I、F是B、C、D、E分别和A形成的二元化合物。已知:
①反应C+G B+H能放出大量的热,该反应曾应用于铁轨的焊接;
②I是一种常见的温室气体,它和E可以发生反应:2E+I2F+D,F中E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
回答问题:
(1)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化合物I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它的空间构型是_________。
(3)1.6 g G溶于盐酸,得到的溶液与铜粉完全反应,计算至少所需铜粉的质量(写出离子方程式和计算过程)。
2Al+Fe2O3Al2O3+2Fe
Fe2O3+6H+2Fe3++3H2O
2Fe3++Cu2Fe2++Cu2+,n(Cu)=n(Fe2O3)==0.010 mol,铜粉的质量=0.010 mol×64 g·mol-1=0.64 g
(4)C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后溶液与过量化合物I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E在I中燃烧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l+2OH-+2H2O
===2AlO+3H2↑
AlO+CO2+2H2OAl(OH)3↓+HCO
解析 由反应C+GB+H曾应用于铁轨的焊接,推出C、G为Al和Fe2O3,B、H为Fe和Al2O3。又知G、H分别是B、C和A形成的二元化合物,那么G为Fe2O3,H为Al2O3,从而推知B为Fe,C为Al,A为O2。I是一种常见的温室气体,则I为CO2,又知I(CO2)是D和A(O2)形成的二元化合物,则D为碳。结合反应2E+I2F+D,F中E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可知E为Mg,F为MgO。
Fe2O3溶于盐酸生成Fe3+,Fe3+与铜粉发生反应2Fe3++Cu2Fe2++Cu2+。n(Fe2O3)==0.010 mol,0.010 mol Fe2O3生成0.020 mol Fe3+,Fe3+与铜粉反应时消耗0.010 mol Cu,即0.64 g。
高考题组三 晶体结构与组成
8.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
A.SiH4的沸点高于CH4,可推测PH3的沸点高于NH3
B.NH为正四面体结构,可推测PH也为正四面体结构
C.CO2晶体是分子晶体,可推测SiO2晶体也是分子晶体
D.C2H6是碳链为直线型的非极性分子,可推测C3H8也是碳链为直线型的非极性分子
解析 由于氨分子之间存在氢键,故其沸点比磷化氢的高;CO2是分子晶体,SiO2为原子晶体;丙烷不是直线型分子,而是锯齿型。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晶体中一定存在分子间作用力,不一定存在共价键
B.分子中含两个氢原子的酸一定是二元酸
C.含有金属阳离子的晶体一定是离子晶体
D.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活泼性一定越强
解析 惰性气体分子间没有化学键,A正确;
非金属性是原子得电子能力,而单质的活泼性与物质的结构有关,D错误。
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的酸不一定是二元酸,关键看是否能电离出两个氢离子,B错误;
金属晶体也含有金属阳离子,C错误;
10.[2010·课标全国卷,41(4)]X、Y、Z可形成立方晶体结构的化合物,其晶胞中X占据所有棱的中心,Y位于顶角,Z处于体心位置,则该晶体的组成为X∶Y∶Z=________。
解析 每一个晶胞中实际拥有的粒子数目的计算规律为:顶点:、棱上:、面心:、体心:晶胞独有,推出X∶Y∶Z=3∶1∶1。
11.[2010·山东理综,32(4)]铅、钡、氧形成的某化合物的晶胞结构是Pb4+处于立方晶胞顶点,Ba2+处于晶胞中心,O2-处于晶胞棱边中心。该化合物化学式为__________,每个Ba2+与______个O2-配位。
解析 根据共用关系,每个晶胞中含有Pb4+:8×=1 Ba2+:1 O2-:12×=3,故化学式为BaPbO3。Ba2+处于晶胞中心,只有1个,O2-处于晶胞棱边中心,共12个,故每个Ba2+与12个O2-配位。
12.[2010·江苏,21(4)]CaC2晶体的晶胞结构与NaCl晶体的相似(如右图所示),但CaC2晶体中哑铃形C的存在,使晶胞沿一个方向拉长。CaC2晶体中1个Ca2+周围距离最近的C数目为________。
解析 根据题中信息,在NaCl晶体中,距1个Na+距离最近且距离相等的Cl-有6个,而CaC2晶体中,由于C存在,使得Ca2+周围的6个C有2个C距该Ca2+距离比其他4个C距该Ca2+较远。
1.下列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的是(  )
解析 Na2O、CaCl2是离子化合物,但不含共价键;H2O2是共价化合物,NH4Cl是离子化合物,NH中存在共价键。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离子化合物中一定不含共价键
B.共价化合物中一定不含离子键
C.完全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不含离子键
D.当水变成水蒸气时共价键断裂
解析 离子化合物如NaOH等也含有共价键;完全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如铵盐,含有离子键;水变为水蒸气时水分子之间的距离变大,但水分子内的共价键未断裂。
3.X、Y均为短周期元素,且X为第ⅠA族元素,Y为第ⅥA族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的原子半径一定大于Y的原子半径
B.由X、Y形成的共价化合物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的电子结构
C.X2Y既可能是离子化合物,也可能是共价化合物
D.由X、Y组成的化合物中,X、Y的原子个数比不可能是1∶1
解析 如果X为H,则X的原子半径一定小于Y的原子半径,A、B项错误;
X、Y组成的化合物,可以是H2O2、Na2O2,X、Y的原子个数比为1∶1,D项错误,C项正确。
4.下列各组物质中,化学键类型完全相同的是(  )
A.HI和NaI
B.H2S和CO2 C.Cl2和CCl4
D.F2和NaBr
解析 对于A:在HI中,由于H原子和I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共价键,且I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比H原子强,共用电子对偏向I原子一方,因此H—I为极性共价键;在NaI中,活泼金属Na与活泼非金属I2化合时,Na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变成Na+,I原子得到电子变成I-,Na+和I-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离子键,即HI和NaI的化学键类型不同。
对于B:H2S和CO2的分子可用下列电子式表示:即它们的化学键类型相同,都为极性共价键。
对于C:由于Cl—Cl是非极性共价键,C—Cl是极性共价键,所以它们的化学键类型不完全相同。
对于D:由于F—F是非极性共价键,Na与Br之间是离子键,所以它们的化学键类型也不相同。
5.下列关于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能形成共价化合物
B.只有在原子中,质子数才与核外电子数相等
C.目前使用的元素周期表中,最长的周期含有36种元素
D.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共价化合物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只能是2或8
在共价化合物的分子中,各原子的质子数也和核外电子数相等,B错;
解析 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能形成离子化合物,也能形成共价化合物,如AlCl3,A正确;
目前使用的元素周期表中最长的周期含有32种元素,而不是36种,C错;
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共价化合物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除2或8外还可能是其他数目,如PCl5中的P最外层电子数可视为10,D错。
6.下列各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的是(  )
解析 H、Be原子不可能满足最外层8电子结构,PCl5中P原子最外层有5个电子,P与Cl形成5个共用电子对,因此PCl5中P原子不可能满足8电子结构。N2中,每一个N原子均需要3个单电子,而每个N原子恰好能为对方提供3个单电子,因此D项满足题意。
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干冰气化时化学键发生断裂
B.SiO2晶体有多种晶型,其基本结构单元是[SiO4]四面体结构
C.Na2O和Na2O2所含化学键类型完全相同
D.Br2蒸气被木炭吸附时共价键被破坏
解析 干冰气化时破坏的是分子间作用力;Na2O只含离子键,Na2O2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Br2被木炭吸附是物理变化。
8.已知某些晶体的熔点:①NaCl 801℃、②AlCl3 190℃、③BCl3 107℃、④Al2O3 2 045℃、⑤SiO2 1 723℃、⑥CO2 -56.6℃。其中可能是分子晶体的是(  )
解析 分子晶体中,分子以微弱的分子间作用力相结合,所以分子晶体熔点很低(一般低于580 K)。从题中所给的数据来看,②③⑥熔点较低,可能是分子晶体。
9.下列叙述肯定正确的是(  )
A.在离子晶体中不可能存在非极性键
B.在共价化合物的分子晶体中不可能存在离子键
C.在极性分子中不可能存在非极性键
D.在原子晶体中不可能存在极性共价键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晶体类型与化学键的关系。离子晶体中可能存在非极性键,如Na2O2、FeS2等;极性分子中可能存在非极性键,如H2O2;构成原子晶体的共价键不仅有金刚石、晶体硅等中的非极性键,也有SiO2、SiC等晶体中所含的极性键;只要晶体中含有离子键,一定属于离子晶体。故选B。
10.下列数据是对应物质的熔点,据此做出的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  )
Na2O NaCl AlF3 AlCl3
920 801 1 291 190
BCl3 Al2O3 CO2 SiO2
-107 2 073 -57 1 723
.铝的化合物的晶体中有的是离子晶体
B.表中只有BCl3和干冰是分子晶体
C.同族元素的氧化物可形成不同类型的晶体
D.不同族元素的氧化物可形成相同类型的晶体
解析 AlCl3熔点是190℃,是分子晶体,B错误。
11.现有四种晶体的晶胞,其离子排列方式如图所示,其中化学式不属AB型的是(  )
解析 由均摊法分析各物质的化学式分别为AB、AB3、A0.5B0.5、A4B4。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离子晶体中每个离子的周围均吸引着6个带相反电荷的离子
B.金属导电的原因是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金属产生自由电子,电子定向运动
C.分子晶体的熔、沸点低,常温下均呈液态或气态
D.原子晶体中的各相邻原子都以共价键相结合
解析 不同的离子晶体有不同的结构,例如CsCl晶体,每个Cl-周围吸引着8个Cs+,每个Cs+周围有8个Cl-,故A不正确;
金属晶体本身就是由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组成,B不正确;
原子晶体都以共价键相结合,综上所述,只有D正确。
分子晶体中有很多在常温下呈固态,例如I2、S、P4等,故C不正确;
13.氮化钠(Na3N)是科学家制备的一种重要的化合物,它与水作用可产生NH3。请回答下列问题:
(1)Na3N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该化合物是由________键形成的。
(2)Na3N与盐酸反应生成___________种盐,其电子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Na3N与水的反应属于___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反应。
(4)比较Na3N中两种微粒的半径:r(Na+)______r(N3-)(填“>”、“=”或“<”)。
解析 Na3N为离子化合物,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NH3,故Na3N与盐酸反应得到两种盐:NH4Cl和NaCl。
14.共价键都有键能之说,键能是指拆开1 mol共价键所需要吸收的能量。如H—H键的键能是436 kJ/mol,是指使1 mol H2分子变成2 mol H原子需吸收436 kJ的能量。
(1)已知H—Cl键的键能为431.4 kJ/mol,下列关于键能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
A.每生成1 mol H—Cl键放出431.4 kJ能量
B.每生成1 mol H—Cl键吸收431.4 kJ能量
C.每拆开1 mol H—Cl键放出431.4 kJ能量
D.每拆开1 mol H—Cl键吸收431.4 kJ能量
(2)参考下表中的数据,判断下列分子受热时最稳定的是________。
化学键 H—H H—F H—Cl H—Br
键能/kJ/mol 436 565 431 368
(3)能用键能大小解释的是________。
A.氮气的化学性质比氧气稳定
B.常温常压下,溴呈液态,碘呈固态
C.稀有气体一般很难发生化学反应
D.硝酸易挥发而硫酸难挥发
(4)已知Cl—Cl键的键能是243 kJ/mol,试求1 mol H2在足量的Cl2中燃烧,理论上放出的热量是________(其他形式的能量很少,可忽略不计)
解析 (1)键能是拆开1 mol共价键所吸收的热量。反之,形成1 mol共价键所放出的热量数值与拆开该共价键时吸收的热量相同,也为键能。
(2)键能数据越大,拆开键越难,分子越稳定。
(4)ΔH=436 kJ/mol+243 kJ/mol-2×431 kJ/mol=-183 kJ/mol,负号代表反应放热。
(3)氮气分子中含有N≡N,而O2分子中含有OO,N≡N键能比OO键能大,所以氮气的化学性质比氧气稳定。B中物质状态与键能无关。稀有气体分子中无化学键。
15.已知X、Y、Z、W四种元素分别是元素周期表中连续三个短周期的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W同主族,Y、Z为同周期的相邻元素。W原子的质子数等于Y、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Y的氢化物分子中有3个共价键,试推断:
(1)X、Z两种元素的元素符号:X___________、Z___________。
(2)由以上元素中两两形成的化合物中:溶于水显碱性的气态氢化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_,它的共价键属于________(填“极性”或“非极性”)键;含有离子键和非极性共价键的化合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X、Y、Z所形成的常见离子化合物是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由X、Z、W三元素形成的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两种化合物的浓溶液混合共热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X与W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_,将该化合物溶于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水作________剂(填“氧化”或“还原”)。
NH+OH-NH3↑+H2O
NaH+H2ONaOH+H2↑
解析 (1)X、Y、Z、W四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大体位置由题意知:
,进一步推断X为氢,W为钠,Y为氮,Z为氧。
(2)上述元素间两两形成气态化合物且溶于水显碱性的为NH3,既有离子键,又有非极性共价键的是Na2O2。
(4)H与Na形成的化合物NaH为离子化合物,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H2。
(3)H、N、O形成的离子化合物是NH4NO3,H、O、Na形成的离子化合物是NaOH。
16.有A、B、C、D、E、F六种短周期元素,其元素特征信息如下表所示:
元素编号 元素特征信息A A的单质是密度最小的物质B B的单质能与冷水剧烈反应,所得强碱性溶液中含有两种电子数相同的阴、阳离子
C C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三倍
D D与B同周期,该周期中D的简单离子半径最小
E B、C、E组成的36电子的化合物Y是家用消毒剂的主要成分
F F元素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代数和为4
(1)写出化合物Y所含的化学键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D、E、F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用化学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两种均含A、B、C、F四种元素的化合物在溶液中相互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向Fe和D单质组成的混合物中加入足量F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稀溶液,固体全部溶解。向所得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将产生的沉淀过滤出来,经洗涤、干燥、灼烧后得到一种固体,经称量发现该固体的质量和原混合物的质量恰好相等,则原混合物中D单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5)A、B形成的化合物BA在有机合成中用途很广泛。它可以夺取很多化合物中的质子而生成相应的含钠化合物。写出它与乙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H++HSOSO2↑+H2O
NaH+CH3CH2OH―→CH3CH2ONa+H2↑
解析 题中要求推断出六种短周期元素,要抓住元素特征信息进行推断,题中所给的元素特征信息主要有元素与周期表的关系、元素的原子结构、元素组成物质的性质、元素的化合价情况、相关物质的用途等。推断时要抓住关键信息,大胆猜测、合理推理、逐一验证。密度最小的物质是氢气,即A为氢元素;B能与冷水反应,则B可能是Na、K等活泼金属,反应后生成的碱性溶液中含OH-,则B为钠元素;C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情况为第一层2个,第二层6个,C为氧元素;第3周期中简单离子半径最小的是Al3+,即D为铝元素;B、C、E组成的化合物NaClO可作为家用消毒剂,所以E为氯元素;F元素的最高正价为+6,最低负价为-2,代数和为4,则F为硫元素。经过以上推断,前三小题很容易得出答案。
第(4)小题中反应前为铁与铝的混合物,经过题中一系列反应后得到Fe2O3固体,即原混合物中铝的质量分数等于Fe2O3中氧的质量分数。(5)NaH中的氢元素为-1价,很容易与有机物中+1价的氢形成氢气,所以NaH与乙醇反应生成CH3COONa和H2。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并提供证据(),三个工作日内删除。
其他相关资源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6 - 2016 高考学习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8电子稳定结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