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怎么训练快速点鼠标4岁的孩子使用鼠标

怎样训练4岁的孩子使用鼠标
上节课介绍了code.org课程1的第1节和第2节课程,主要是一个入门引导,以及移动和次数的概念。
这节课来介绍图形化编程中最重要的一个动作,拖动。
开始第3节课程
打开浏览器,输入网址进入:https://studio.code.org/s/course1,然后点击“3. 拼图: 学习拖放”右侧的数字1,接入第一个题目。
可以看到,弹出窗口里面显示了,这个题目的目标是“将块拖到目标”。点击“确定”按钮,开始做题目。
可以点击窗口标题栏里面的按钮或菜单,可以很方便的随时切换题目或者课程。
家长此时可以指导孩子,通过鼠标进行操作:拖动操作。
也就是鼠标光标首先移动到左侧的笑脸图标上,然后点下鼠标左键,不要松开,然后移动鼠标,可以看到左侧笑脸图标会跟随鼠标移动方向而移动,然后将笑脸图标移动到右侧的半透明的笑脸图标上面,注意要位置基本重叠,然后松开鼠标,此时就可以看到题目完成的结果:祝贺你,完成了关卡1。
如何训练孩子操作鼠标
要教会孩子如何使用鼠标,可以给孩子买一个尺寸小一些的鼠标,这样操作起来更轻松。
可以按照以下次序进行学习训练:
1.学会移动鼠标
2.学会单击鼠标左键
3.学会按住鼠标左键进行拖动操作
学哥还记得给自己4岁孩子的训练方法是这样的:
在Windows操作系统里面,打开画图软件:
然后家长自己先用画笔画出1个动物,比如熊猫:
然后将画图工具切换为油漆桶,并设置好颜色,让后让孩子自己去点击不同的区域,就可以将图形某个区域填上颜色:
首先孩子看到画画的过程会非常感兴趣,然后如果大人画的不好看,孩子更加会哈哈大笑,再其次,孩子一定会抢着动手去操作填色,这个游戏孩子会玩的非常开心。记得学哥家的小鱼儿最开始玩能玩大半个小时,这里面,大人的陪伴和引导非常重要。
这个过程,孩子自然就学会了移动鼠标和单击鼠标左键的操作,在这个基础上,再学会拖动操作就比较容易了。
当孩子熟练了填色之后,自然就会渴望学习切换颜色,再接着就是学会用画笔以及矩形等工具,用这些工具自然就学会了拖动操作。
继续第3节的其他关卡
当孩子学会拖动操作之后,后面的关卡就相对而言比较简单了。
点击“继续”按钮进入第2个关卡:
这一关就是引导孩子拖动图片,拼接成完整的图形。关卡3和关卡2比较类似。
来看看关卡4:
这一关是要将3片图片拼接成完整的图形,家长要告诉孩子,如何判断每一片应该所处的位置。
这里有一个要注意的地方,就是当鼠标拖动一个图片接近另一个图片的时候,缺口的位置边缘会变亮,这表示2个图片可以拼接了,此时松开鼠标左键,图片就会像2个磁铁一样被吸引到一起并拼接好。
关卡5、6、7和关卡4类似,就是要注意位置次序调整。
关卡8有点特殊,上来就是3个图片已经拼接在一起了,但是位置次序不正确。
这里有一个要注意的地方,就是当2个图片拼接好之后,如果拖动上面的图片,就会将整体进行拖动,如果拖动下面的图片,就仅仅将下面的图片移动开,就相当于拆开图片。
因此,此时要拖动最下面的一块图片,先拆开来,然后将这片图片拖动到最上面去并拼接起来。
关卡9和关卡8类似,就是先拆开再拼接。
关卡10又有点变化:
可以看到,左边是一个“模块”区域,右边是一个“工作区域”,工作区域里面半透明的就是要达到的结果。
分析一下,可以看到工作区域里面已经有一部分拼接好的卡片,但是缺少了一个绿色卡片。
通过鼠标拖动,从左侧“模块”区域,将绿色卡片拖动到右侧工作区域已经完成的部分,拼接到青色卡片下面,通过卡口亮的效果来确认拼接成功。
关卡11和关卡10类似,只不过是要拖动3次按照次序拼接好颜色卡片。
关卡12和关卡8类似,先拆开再拼接。
整个第3节的12个关卡,主要都是学习拖动操作。
关键点有2个,1个是拼接是注意通过缺口卡口的闪亮效果来确认拼接成功,再一个对于已经拼接好的卡片整体,拖动上面卡片表示整体移动卡片,拖动下面的卡片可以进行拆分。
高质量的陪伴很有意义
学哥一直强调,家长的陪伴,才是孩子成长的最大动力。
可有的家长说,没有那么的时间陪伴孩子,或者不太精通如何陪伴孩子,该怎么办呢?
学哥只能说,陪伴不在于时间长短,而在于爸爸妈妈们的用心,在于高质量的陪伴,成长路上没有捷径,必须要靠一分一秒的积累。
那么什么才是高质量的陪伴呢?
1.让孩子玩真正适合的,不论是游戏还是体育还是学习知识;
2.父母要鼓励孩子学会成长的各种技能,提升综合能力,并且能够感受成长的各种美妙瞬间;
3.让孩子能够收获自信,并且快乐成长,边玩边学才是最高的境界。
下节课预告
下节课开始介绍课程1第4节【迷宫:序列】,主要让孩子通过走迷宫来掌握方向、次序和次数的概念。
学哥,二十年编程经验,历任程序员,资深程序员,技术经理,项目经理,产品经理,系统架构师,IT总监。爱好篆刻,阅读,美食。专注创客教育,传授编程基础技能。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上千图片半小时完成,压缩、缩放、水印、裁剪、滤镜、旋转、翻转等功能。
上千图片半小时完成,压缩、缩放、水印、裁剪、滤镜、旋转、翻转等功能。
今日搜狐热点UID 464227
阅读权限 20
注册 宝宝生日
回忆孩子从4岁练小提琴,走过的六年心路历程
回忆孩子从4岁练小提琴,走过的六年心路历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记录于2013年六级考试结束之后
& & 儿子是4岁开始练琴,爸爸很喜欢乐器,自己学的是简谱,吹拉弹唱都能来上一丁点,吉他弹得极好。妈妈即使不算一个乐盲,也能算半个乐盲,能欣赏却完全不懂拉。
& & 4岁的儿子看到乐器店里的小提琴,很喜欢。爸爸妈妈带着他跑到乐器城,爸爸亲自挑选了一把八分之一的小提琴,接下来该选老师了。妈妈的同事介绍了自己小学同学,这个同学毕业于星海音乐学院的小提琴专业,从初中开始就在星海附中学习。当时想着找个专业一点的老师启蒙,让孩子培养一门音乐爱好,将来生活闲暇之余也有个消遣的玩意儿。也正是因为这个想法,导致我们经历了练琴过程中一个算是人为的艰难历程。后话暂且不提。
& & 从孩子决定学小提琴开始,我们便决定不管这条路有多艰难,一定要咬着牙坚持下去。所以,孩子学琴的前一年多里,在启蒙老师的学生当中显得尤为突出,深得老师喜欢。老师也感动于我们爸爸妈妈两个同时跟孩子去听课,堂堂课爸爸妈妈不会落下笔记,尽管老师也会有上课详细评价提供。(为了避免大人一个有事,另外一个也可以陪孩子练琴)。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爸爸出差去外地了,妈妈左脚骨折,在家休养。傍晚,杵着拐棍,一跳一跳地带着儿子打的士赶到上课地点,老师没按时赶到,两母子在外面路边树下站着,妈妈不能坐下,一坐下就没法爬起来,儿子太小,拉不动还算纤瘦的妈妈。垂着脚站着,所有的血液全部冲向打着厚厚的石膏跟绑带的骨折部分,疼痛感很强,妈妈就这样坚持着,等待老师前来。当老师过来看到这情形,很抱歉地说:“让您久等了。您这种情况就不要带孩子来上课了。”妈妈笑了笑,没有说什么,继续陪儿子上课。(说这件事情,是想让大家知道我们的决心下得有多大,无论什么情况,都打不到我们坚持的那份信念。当时甚至认为,没有任何打到我们的可能性)
& & 老师要求孩子去考级,爸爸妈妈其实是不太乐意的,因为不想孩子陷入考级的怪圈,老师说让孩子去感受一下气氛也好,看看别的小朋友也拉琴,找找战友的感觉。孩子去了,年初跟年尾,两次优秀。这考级是音协举办的,含金量并不高。
& & 孩子对小提琴的热情极度膨胀,看到家中的中国地图上的国歌,自己照着谱子就拉起了,很是喜欢的样子。看到儿童绘本上出现的哪怕只有一小截不完整的琴谱,孩子也兴冲冲地对着拉上一把,趣味盎然。那时,全家人别提多开心,为孩子发自内心的热爱。就这样持续了一年多。家旁边有音乐厅、中心书城和少年宫,常去听听音乐会,看看表演。
& & 爸爸常带孩子去琴行看高档小提琴,最常去的便是音乐厅里的那个琴行,里面摆着很多好琴。一家人经常看得入迷,爸爸妈妈跟孩子许诺:只要你的琴拉得好,将来爸爸妈妈一定给你买一把真正的好琴!(也就是在哪里我们得到了结识**老师的机会,那个琴行有段时间**老师经常会过去帮忙。)
& & 直到有一天,孩子遇到了**老师------梅纽因在中国收下的唯一一个弟子,9岁跟着他离开中国离家万里求学,曾经轰动一时的小提琴演奏家。得到**老师的赏识,记得当时**老师看儿子拉琴,特意把一旁的助手、曾担任过深交首席的格列普喊过来。两个人还抓着儿子的小手掰来掰去看了一阵,用英语低声地说着什么。看得出,***老师还是比较满意的。老师没说什么,告诉我们:孩子音高还不错。后来我才知道,孩子的手长成那样,也确实是一双拉琴的手。
& & 我们把**老师愿意收下儿子做学生的事情告诉了孩子的启蒙老师,孩子的启蒙老师非常高兴,甚至说有点激动,原因无他,他说:***的脾气很特别,看不中的什么说清也没用。能被他看上说明孩子很不错,这也是一种荣誉,而且,他回到国内呆的时间也未必就会很长,以后孩子跟着他回到欧洲去学琴,还说了很多很多未来怎样怎样的话。总之,就是极力主张我们跟**老师学琴。当时我们很犹豫,犹豫的原因有两个:一、还没想好孩子的一生是不是就决定了走小提琴的这条路;二、孩子的其他能力,尤其是孩子在工科方面展示出来的能力要远远超越他的小提琴,他最喜欢的并不仅仅是小提琴,男孩拉琴,不知道一生过得是否快乐?总之,犹豫了好长时间,在启蒙老师的再三鼓动下,我们决定了先跟**老师学了再说,学上两年之后再来看情况而定。(当时却不知,正是这种摇摆的态度,让孩子在原本还算顺利的琴路上,平白添了很多曲折!)**老师让孩子放弃了当时正准备参加的一个业余小提琴中国赛区的决赛机会;老师又让孩子退出少年宫弦乐团预备团。这些,孩子当时是万分不舍的,因为****老师说:我的学生,只能参加像**一样的大赛。
& & 接下来的苦难日子就不用多说了,练琴的方法也跟国内截然不同,完全是国外的风格。每次回课,指出错误,布置任务,前后时间几分钟,最多十来分钟,每周三次,去老师那一趟,路上所费时间经常是要一两个小时,老师住城东,交通极为不便,严重塞车,我们在城偏西,即使白天到老师工作的地方去,也经常要排队等候很久,学校安排给老师的学生并不少。我们是老师自己的私人学生。
& &&&**老师是个很有水平的演奏家,也许是听老师拉琴听得多了,以至于后来到音乐厅去听音乐会,当其他国内的演奏家拉同一支曲子的时候,我们都会在心里不约而同地跟老师比较,觉得拉得实在不怎么样。确实,光论拉琴的水平,我们认为***老师真的是当之无愧的国内这一代领军人物,但是名声不是有水平决定的(关于这一点,大家都是成年人,应该能明白一点)。跟***老师学琴的日子,我不想多说,那是一段宝贵的记忆,也是一段痛苦的煎熬。权且让我们保留这份独特的心路历程吧。我们至今为止很感激他,也许以他音乐家的性格不屑于俗世的牵绊,而于我们,却是一辈子都难以忘怀的,这是个真正的音乐家,纯粹意义上的音乐家,不参杂半点俗事的音乐家。咱们是无名小辈,实在不敢点评国内那些领军人物,但是做人拉琴到他这一份上,真的值得人尊敬。在这个俗世中,要做到这份纯净,真的很不容易!但也很难过,为他难过,为他明珠蒙尘而难过,也许他自己并不觉得。不知道跟他从小在国外、已经完全是西式的为人处事风格有关否。
& & 彼时,我们为了能一直跟这个小提琴老师,甚至放弃了移民,哪怕枫叶卡已经拿到了,爸爸当地的驾照都考了,儿子已经可以领取牛奶金了,我们依然放弃了,回到了中国。
& & 暑假,***老师去了四川,我们后来跟着飞去回课。在去的途中,乘坐软卧,同一个包厢里的另外两位乘客,有一位是央美油画系的韦教授,我们一起呆了一天一夜,他临别时跟孩子说:如果你在北京,我一定会免费收下你这个学生,让你跟我学画。(当时,我们并不以为意,压根没想过孩子将来要跟画有什么关系。其实,孩子素描的能力比较强,也很喜欢画画,应该要考虑考虑的。)遗憾的是,当时走得匆忙,没能留下联系方式。不过,妈妈也没花心思在这上头。
& & 为了小提琴,孩子放弃的东西实在太多,妈妈很难过,觉得剥夺了孩子的童年,最终跟爸爸和孩子一起商量,放弃走专业路。放弃的时候,全家人都难过了好长时间,尤其是儿子,心里一直闷闷不乐,孩子回答说:“我心里很矛盾,跟**老师学,(实在)太辛苦(要付出太多);不跟**老师学,以后可能再也遇不到这样的老师了。”是啊,我们全家都折服于他那高超的琴艺之下。就这样,双重折磨,孩子坚持着练琴。情形越来越不好了,老师要求妈妈辞职,家里要一条心走专业路,必须马上做出选择。那些个夜晚,妈妈迷茫的乱打电话,没了方向,傻到了甚至见人就想问问,就像让别人帮自己分析分析。有好朋友说:一定要坚持,妈妈辞职。有朋友说:你孩子的性格不够open,终身以琴为业,不好,生活不容易快乐。总之,妈妈愁得夜夜不能入睡。
& &&&就在最后,我们终于决定了不走专业小提琴路的时候,我们选择了离开****-----他从不收业余学生。做出这个决定,到现在为止,我们也不知是对是错,当时影响我们的判断有这样一些因素:爸爸在跟孩子学琴的过程中也能拉上一点,对琴的领悟力比妈妈强,可是在辅导孩子方面,爸爸的效果一般,妈妈自己不懂,虽然能够尽量帮忙讲解,那无济于事。家中如果没有专业人士,孩子过小,跟课太辛苦,除非将其他所有都放弃,一条心走到底;二、孩子为了练琴,牺牲了很多童年的幸福:没有玩过滑板,没有穿过滑轮鞋,没敢打篮球、踢足球……三、孩子的其他方面发展尚可:语言天赋虽然不高,但小学一年级就获得全国英语口语大赛深圳赛区一等奖,我们拒绝了进京决赛的机会(当然是因为琴,不能落),其他英语竞赛只要参加也没有落过空;孩子非常喜欢画画,几乎到了信手能将飞机三维图白描出来,当时才5岁;孩子很喜欢围棋……
& & 结束了**老师的课程,这时已经学琴四年。爸爸妈妈积极地到处找合适的老师,孩子便自己在家中随意练琴。此时的老师哪里那么好找啊,孩子年龄虽小,跟过***老师,也跟着把自己的眼界抬高了,虽然孩子不说,但是爸爸妈妈明显能感觉得到这一点。爸爸妈妈琢磨了好长一阵时间,到处打电话询问。找过业余琴行号称的本地区“最好的小提琴老师”,找过培训行业里公认数一数二的专业老师,还有艺校的一位中提琴老师主动表示愿意收下儿子,曾经也想过找格列普或他太太……总之,就是没有合适的。茫然啊,甚至想过,难道孩子的热情从此就再也激发不起来了吗?
& & 就这样,度过了大半年的时间。不得以之下,回头找启蒙老师帮忙。(感谢我们的启蒙老师徐展,感谢他在孩子学琴路上一直陪伴我们,给我们莫大的安慰和鼓励!一生都难以忘却!找他启蒙是我们觉得很庆幸的事情。)最终找到了现在这个小提琴老师,由于他们在业界也算小有名气,至少在深圳算得上,在此实在不便于公布老师的姓名,恐对老师不尊重。我们重新开始了。我们再三告诉老师,我们对孩子学琴的想法------希望琴能陪伴孩子,成为他的朋友,我们终将老去,他没有兄弟姐妹,让琴成为他的朋友。至于孩子是否走专业路,这个问题,目前我们不想考虑。我们也不想参加考级。
& & 还是爸爸妈妈一同陪着上课,上课的状态一直不理想,孩子的挫折心理很严重,低迷的情绪,断断续续持续了一年多,这段日子,是我们痛苦的时期,脾气温和的爸爸开始暴躁起来,性急的妈妈也开始屡屡指责,原本就没有从之前的低迷中走出来的孩子愈发的消沉了。现在回想起来,妈妈仍然难过的想要落泪,为爸爸妈妈对待孩子的那种粗暴做法。
& & 经过一番思考,妈妈决定,不能再让爸爸陪练了,如果让不良情绪继续持续,也许,小提琴也许会成孩子的痛。无奈之下,到处找陪练老师。要找到合心意的陪练老师哪里是那么容易的事情?而且,略好一些的老师根本就不会愿意上门做陪练-----哪怕我们愿意出正常上课的价格。但是,在这一点上,妈妈倒是一点不灰心,事在人为,找到了解决的方法就不怕解决不了问题。为此妈妈每个月手机通话时长达五、六百分钟。于是,跌跌撞撞地找一个又一个的陪练老师,不行了又换掉,重新再找。中途遇到一个老教师(自认很有水平,曾经如何如何),批评我们的做法不正确,应该就让孩子练自己喜欢的曲子,在拉曲子的过程中来训练基本功。如果是在早前两年,我们可能会认同他这句话,但是经历过了之后,我们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正确的。
& & 找不到陪练老师的时候,就爸爸妈妈轮着上场,爸爸跟孩子练不下去的时候,一窍不通的妈妈就上场,监督一下孩子练琴的态度,至于什么音准、指法、节奏、换把等等,一概跟不上,反应不过来了。一天当中最重要的便是练琴了。每天孩子练完琴,妈妈的一颗心才算放下来。在这种煎熬中,意志坚定的妈妈甚至产生过让孩子放弃拉琴的想法。
& & 就这样,又过了一年,孩子始终没有恢复到从前那种对琴的热爱模样,虽然也有其他的因素在里面。老师建议让孩子去考级,当作一个检验自己的机会。(既然是老师安排的,出于对老师的尊重,我们还是去了。)孩子考五级,参加上音的考级,得了个优。孩子有些开心。也好,至少能让孩子获得一些成功感,那么考级也算有意义。但这个优实在不能说明什么。对于专业小提琴而言,这些都是上不得正道的。
& & 与此同时,孩子的其他学习仍然在同步进行,而家搬离学校更远了,时间越来越紧张。好在一切都稳步进行。
& & 暑假,等孩子游泳集训了一个月,晒得全身只有眼睛和底裤是白色,其余地方比非洲人还黑的时候,爸爸妈妈决定带孩子西行,让孩子调整心情,去西安,敦煌,感受人文历史。孩子对西安已经有一些历史概念,也多亏于听评书听的。这趟西行收获颇丰,尤其看到了榆林窟那绝美的壁画(静寂、萧条的榆林窟其实才是学画之人真正应该去的地方,那里壁画之美,绝非莫高窟所能媲美的,可惜管理不好,完善不够。)。比去年暑假海拉尔的呼伦贝尔草原之行收获更大,可能跟年龄也有关系。出行,当然是跟小提琴老师假期出行的节奏是一样的,琴一定会带上。2008年全家人到多伦多做移民短登之时,在北美落基山脉出行之时,都没有忘记把琴背上。
& & 慢慢的,找到一个合适的陪练老师,孩子也逐渐度过了练琴过程中算是比较难熬的阶段:把位、揉弦什么的都学完了。
& & 爸爸妈妈经常反省自己对孩子的态度。反省,反省!琴童的爸爸妈妈们,当实在无奈的时候,带着孩子出行,绝对是个好主意!不妨试试看吧。
& & 当其他的学生家长都夸孩子琴拉得好的时候,又到了新的一次考级之时,老师让孩子继续参加考试。爸爸妈妈想想,也行,只要孩子自己没有压力。实际上,我们预测他应该考优是不成问题。到了考场,老师告诉我们她的学生都特意安排在上音丁芷诺教授的考场。丁芷若教授还亲自过来,我们都很感激,感激她老人家如此高龄还能这么支持业余琴童学琴。(也许跟孩子现在的小提琴老师有关系,我们并没有去打探,纯属瞎猜!)因为我们知道,业余小提琴在专业眼里,用他们的原话“简直就不是个玩意”。孩子也能够在她那里得到一个更加真实的评价,而不像其他考官一样,笔下一挥,随便一个优秀就出来了。
& & 考完出来,孩子很遗憾地说,老师不听我的自选曲目(天鹅,孩子拉得真的很好听,所以他很想让考级老师听听,很想录了音放上来,可惜这些妈妈都不会弄)。我们知道,因为丁芷若教授考得很仔细、很认真,所以,她的考场进度有些滞后了,才会没有时间听自选曲目。不出意外,六级考试还是优。
& & 老师的爱人也是拉琴的,中提琴,拉得更棒!正好赋闲,给孩子上了几节课,孩子感觉更好了。老师的爱人在专业上水平不用说,能赋闲也是因为他到了这个水平,不用再固定上班,只等乐团有需要的时候来请他帮忙。孩子的情绪被他调动得很好,拉得很好听,乐感不错,感觉得出孩子对琴的热爱正在一点点地恢复。妈妈总算是放下了一颗悬着的心。
& &&&孩子也10岁了,4岁生日的时候开始学琴,练琴至今6年零2个月。现在练琴会自己独自在房间拉,爸爸妈妈不参与,偶尔爸爸会进去稍微提醒一两句。老师安排孩子练习《野蜂飞舞》,这支曲子很早跟着***老师的时候,孩子曾经练过,那时是为了强化左手。孩子说:当今世界上拉《野蜂飞舞》最快的是某某某。我希望自己也能快点。总之,状态回来了就好。但仍有些小状况会出现,不过这是正常现象。
& &&&要说遗憾,至今还是有一个,那就是孩子不能参加篮球和足球的训练。团队的体育活动,孩子至今没法选择到一个合适的,只能发展个体的体育活动。
& &&&总结一句话:兴趣第一位,任何时候都要牢记保护孩子的兴趣!练琴方法一定要正确,宁可进度慢,也要按照正确的方法练琴:重视基本功的训练,而且越小练基本功越好!吃苦的精神大人孩子都要有,尤其是大人,一定要保持冷静的头脑、足够坚定的信念。当遇到困境的时候,带孩子出远门走走,带上琴,也许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 & 题外话:写下这篇文章的时候,正在听电影《私人定制》的插曲《时间都去哪儿了》。
& && &门前老树长新芽,院里枯木又开花,半生存了好多话,藏进了满头白发,记忆中的小脚丫,肉嘟嘟的小嘴巴,一生把爱交给他,只为那一声爸妈。
& && &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生儿养女一辈子,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柴米油盐半辈子,转眼就只剩下满脸的皱纹了。
[ 本帖最后由 小儿萌萌 于
14:36 编辑 ]
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
UID 464227
阅读权限 20
注册 宝宝生日
回复: 回忆孩子从4岁练小提琴,走过的六年心路历程
第一次发帖,不会编辑,不知道到哪里调整题目的颜色
UID 697158
阅读权限 30
注册 宝宝生日
回复: 回忆孩子从4岁练小提琴,走过的六年心路历程
写得很好,孩子也在学小提,刚半年,希望他能坚持下去。
UID 811932
阅读权限 50
注册 宝宝生日
回复: 回忆孩子从4岁练小提琴,走过的六年心路历程
写得太好了,学习。可怜天下父母心
UID 998974
阅读权限 20
注册 宝宝生日
写得真好。
我女儿也在学小提琴。学了快一年半了。非常羡慕你们有遇到名师的机会。
不走专业的道路,把小提琴作为生活的爱好,这也是一种选择。至少孩子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和学习其它的东西,人的生命只会因为不再单一而变得更精彩。
选择多了,反而就很难作出正确的取舍。所以非常能理解楼主妈妈的感受,孩子是太优秀了,所以学什么都成。
我们是没有选择,所以跟着目前的老师一直进展缓慢。因为环境的原因,周围也没法找到认真负责的好老师,一开始的着急上火,现在已经变成坦然处之了。如果不是从事专业小提琴的道路,作为爱好培养一样对音乐的理解欣赏能力,也就够了,将来遇到小提琴同好者,至少可以找到一点共同语言。在我的这种能力范畴下,我的任务只是为孩子打开一扇音乐的大门,将来是什么样的造化,要看孩子自己了。
我很赞同您关于兴趣第一位的建议。我女儿同时学钢琴和小提琴,小提琴老师虽然不太强调基本功,但是比较好的调动了孩子的兴趣,但是钢琴老师就比较严厉,经常打击孩子,所以女儿觉得钢琴比较无趣。所以作为家长,怎么调整,怎么配合,真真也是学问。
UID 786978
阅读权限 40
注册 宝宝生日
2007 & 2009
回复: 回忆孩子从4岁练小提琴,走过的六年心路历程
写的太好了,楼主为了儿子学小提琴,放弃移民,说明了对学琴很重视。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Powered by沛儿的育儿经:当你的孩子四岁时,你应当注意的那些事沛儿的育儿经:当你的孩子四岁时,你应当注意的那些事沛儿育儿百家号物理发展纽约市拉瓜迪亚广场小儿科医学院的Cheryl Wu博士说:“身体发育包括大动作(GM)和精细动作(FM)两种。“虽然每个孩子都以自己的节奏发展,但是我希望我的大部分患者(90%到95%)都能在四岁生日之前实现某些里程碑。到四岁时,一个孩子可以一只脚至少平衡三秒钟,走“走钢丝”,一只脚跳。一个四岁的孩子也可以复制一个十字架,画一个正方形,画一个看起来像个人的东西。她绝对可以把她的大衣和工作钮扣上。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城儿童慈善医院和诊所儿科医生Brenda Rogers博士说:“如果你四岁的孩子不能在没有帮助的情况下走上楼梯,或者跑步,那么就要和你的儿科医生讨论一下。“我们有时候会看到身体发育有些落后的孩子,但是在语言,运动和社交技能发展方面还是领先的。” 据布鲁克林儿科医生Anatoly Belilovsky医师表示,缺乏发展并不总是因为延误。“这可能是孩子缺乏动力,看看周围环境:他玩具太多了吗?他没有花足够的时间和其他孩子在一起吗?他大部分时间都在里面,他需要空间在外面跑?达到这些里程碑不只是关于能力 -行为一个四岁的孩子就是在测试边界。沃尔登大学咨询与社会服务学院博士课程主任Carl Sheperis博士说:“以下的方向可能是一个挑战,因为孩子正在发挥独立性。“而当你想鼓励,显然需要遵循规则。” 确保你承认你的孩子的感受,但仍然坚定你所设定的规则。一致性让孩子知道什么期望,并可以帮助防止meltdowns。你这个4岁的孩子现在可能已经开始上学了,而这个问题很多家长都担心:欺负。Sheperis博士说:“它开始时间很早。“这就是为什么让孩子有机会与其他孩子进行互动的重要原因,家长需要密切关注他们的孩子如何与他人互动,当有负面的互动时,孩子失去了一种特权。一定要抓住好的行为,当你的孩子和别人打得不错的时候,一定要恭维,这样你才能加强这种积极的互动。语言你的孩子应该清楚地说话,每个人都能理解他所说的大部分内容。伊利诺斯州芝加哥拉比达儿童医院言语语言病理学主任劳伦·克劳斯(Lauren Krause)说,“对他来说,有些声音可能会很难,尤其是'R','S'和'Th'。“但是到了四岁的时候,90%的孩子可以清楚地说出他们所有的单词。” 不要太担心,如果你的孩子有轻微的口齿不清 - 这对一些六岁以前的孩子来说是正常的。继续鼓励你的孩子学习新单词,并通过假装游戏提高发音,克劳斯说。“与孩子一起玩场景是促进词汇发展的好方法。学前班还将帮助您的孩子的语言发展。他肯定会学习他的字母,数字和颜色。“学龄前儿童的歌曲,甚至诗歌,他们可以背诵,”克劳斯说。“这也可以帮助语言发展。”健康你的孩子的检查访问将包括称重和测量,以确保他健康的速度增长。一个四岁的孩子在一年中增长了四磅,增长了两英寸。儿科医生将检查免疫记录,并给予任何开始学校所需的镜头,包括DTaP,小儿麻痹症,MMR和水痘(水痘)疫苗。根据您居住在哪个州,您的孩子可能会接种甲型肝炎疫苗。如果您居住在铅中毒的高风险区域,医生将抽取血液进行铅检测,并进行视力和听力测试。他可能会问的问题包括:·
你的小孩怎么吃?·
他怎么睡觉?·
他开始学前班了吗?如果是这样,那是怎么回事?·
他喜欢做什么样的活动?医生可能会告诉你有关安全预防措施。如果你的孩子没有放弃安抚奶嘴或吸吮拇指,现在是时候把它扼杀在萌芽状态。根据美国儿科牙科学会的统计,大多数儿童在2至4岁之间停止吸吮拇指,奶嘴或其他物品,但有些儿童会长期持续这些习惯。结果,上门牙可能会倾向唇部或不能正常进入。频繁或强烈的习惯可以使孩子的牙齿咬合在一起,以及支撑牙齿的颌骨和骨骼的生长。营养一个4岁的孩子可以享受大人的体型(我们倾向于超大尺寸的东西,所以要确保它是合理的食物量)。纽约的注册营养师兼认证营养师艾米·马洛(Amy Marlow)说,两大因素是糖果和零食,他是美国领先的高级有机婴儿和幼儿食品制造商Happy Family的顾问。“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会开始要求某些食物,而且他们通常是不适合他们的食物,你要确保他们仍然在家里提供健康,有营养的食物。注意过度吃零食,哪些孩子经常放学后放学。马洛说:“在这个年龄段,孩子们不需要一直吃零食,只要回家吃点东西就足够了。她建议半杯水果,蔬菜,鹰嘴豆泥,或一些全麦饼干。睡觉4岁的孩子需要11岁?在晚上的时间。大新闻:大多数孩子已经放弃了,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白天不需要休息。“一旦你的孩子放弃了每天的午睡,确保在下午晚些时候他有一些安静的时间 - 例如看他房间里的书,并且把他的睡前时间提前一个小时左右。” -C,又名睡美人。在这个年龄段,孩子们在学前班或者学前班,学校在孩子的睡眠时间表中扮演一个重要角色。West说:“早上6点到7点半之间,你应该让你的孩子起床。”注意睡眠线索,比如打呵欠,擦眼睛,吸吮拇指或者曲折。“如果你的小孩得了皮质醇引起的二次风,就从现在开始让他睡半个小时左右,如果他在睡前常规睡觉或睡着了,第二次就把灯关了,或许他太晚睡觉了,所以早睡15到30分钟。“ 如果你的小孩在黎明的时候醒来,准备玩或者看电视呢?韦斯特说,这也是他睡得太晚的一个迹象。她解释说:“上午6点之前的任何事情都太早了。社会发展你的孩子可能是在学前班,有些孩子比其他人更适应这种新体验的社会动态。教育研究科学家Jessica Mercer Young博士说:“学前教育当然是学习如何与他人相处融洽,交朋友,玩耍。马萨诸塞州牛顿开发中心。“如果你的孩子在学校遇到困难,那么让她从家里带来一些他们感兴趣的东西可能会有帮助。” 关于你的孩子特别喜欢的一个主题的最喜欢的书可能会吸引其他孩子 这可以帮助开放机会与其他孩子交谈,并找到其他人,如恐龙或仙女。Young博士说:“只要确保与你的幼儿园商量什么是允许的,因为有时家里的玩具不受欢迎。避免给孩子贴上“害羞”的标签,特别是当你在她面前说话的时候。你不希望她觉得自己的行为有什么问题 - 可能是因为她需要一些时间来热身于新的人物和情况。教育孩子们需要学习自助技能,比如用勺子或叉子给自己做饭,从投手那里倾倒, 早期的儿童发展专家苏珊·库珀(Susan Cooper)说。“虽然学校在这里教这个,作为一个家长,我宁愿他们专注于颜色和数字等学术类型的科目,而不是自助技能。”另一个重要的自助技能是卫生间的卫生。女孩要学会从前到后擦拭,男孩和女孩都应该学习良好的洗手技巧。Cooper解释说:“去洗手间后不洗手的孩子比那些第一次没有真正了解颜色的孩子受到更多的健康风险。在学术方面,一个四岁的孩子会学习比较,比如大小,长短。他还应该了解他的全名,年龄,性别,地址和电话号码 - 这对于孩子丢失或在商店中与你分开的情况非常重要。挑战挑战:启动幼儿园纽约市的凯伦·雅各布森(Karen Jacobsen)说:“我的儿子海登正在开始学前教育,我们在街上偶然发现一所学校,并决定签约他。“有经验的妈妈告诉我他会好起来的,但是对于他来说,从一个星期五天到全上课,这是一个巨大的变化。”解决方案:提前准备Cooper说:“为幼儿做好准备的最好办法就是每隔一段时间给他一个保姆,以便他能习惯妈妈把他送走的事实,但是仍然会回来找他。” 在学年开始之前,在当地图书馆或者妈妈和我一起试试分课。“另外,如何穿衣服的训练和教学是一个让他更独立的好方法,让他在没有你的情况下感觉舒适。请务必提前参观学前班,看看布局。你的孩子会上下楼梯吗?如果是的话,开始教他如何做到这一点。记住,老师会让其他孩子留意,所以你不能依靠她来教所有的自助技能。充分利用它你年仅4岁的孩子现在和同龄人在一起,现在他已经在学校了,而且在这个新环境中帮助他成功的最好方法之一就是假装游戏。“塑造适当的行为,如帮助照顾娃娃,制作娃娃或动物轮流,举行茶会或野餐等,你需要互相交流,轮流,坐着,表现。年纪越来越大,你甚至可以用棋盘游戏等规则来玩游戏,以便学习跟随方向。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沛儿育儿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沛儿育儿,专注讲解育儿经验小知识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么训练快速点鼠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