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经济 光棍更多财富论坛可以成就更多的企业吗?

火爆农资招商网:服务三农 永业助力中国合作经济发展
>> 服务三农 永业助力中国合作经济发展
服务三农 永业助力中国合作经济发展
http://www.3456.TV/  9:28:26 阅读数:224
&&& 5月23日,独家冠名支持的“永业生命素杯”2009中国合作经济年度成就奖颁奖典礼及中国合作经济年度主题论坛在北京隆重举行,永业集团总裁程坦应邀出席了本次活动并致主题贺辞。   2009中国合作经济年度成就奖评选,是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指导,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合作社研究院、中华合作时报社、中国合作经济杂志社等共同主办,永业集团全程冠名支持。该奖项的评选,旨在总结2009年度中国合作经济领域的重大成就和经验、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贯彻实施、及时宣传推广农民专业合作社先进典型与经验并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同时促进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快速发展。   本届评选活动从2009年9月启动至今历时八个月,邀请到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温铁军、新华社《了望》周刊原总编辑陈大斌担任专家评委会主任,由来自各主办单位的共十七名专家学者组成评委会,对初步入选的人物、合作社和名单进行了充分讨论并投票,结合来自全国各地社会读者在报纸、网络和手机的投票情况,评选出34名“中国合作经济年度人物奖”、20个“中国具有影响力合作社产品品牌”,“中国50佳农民专业合作社”三大类奖项。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理事会副主任李春生、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程天权、中国合作经济学会会长王如珍等出席典礼并为获奖者颁奖永业集团总裁程坦先生首先向获得本次评选的优秀单位及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同时表示,一直以来,永业集团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致力于从食品源头保证人类的健康,服务三农,扎根于中国的农村,在产品生产研发、商业模式探索、营销市场开拓、行业人才培养方面投入大量资金与人力,实践“永业致富模式”,并通过永业生命素产品及在各地建立的“科技服务站”帮助各地农户实现增产增收。此次永业集团全程支持中国合作经济年度成就奖评选,正是为了发挥出企业的力量,通过评奖优秀的方式,发掘出各地先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功经验并大力推广,让中国更多的专业农民不仅可以获得先进农业产品与技术,更可以获得可供借鉴的先进市场运作观念与模式,帮助中国更多农民实现增产增收。   作为中国领先的新农业公司代表,永业集团&2009年9月登陆纳斯达克主板上市,同时获得高盛、三菱、瑞银、老虎基金等国际知名基金的认可,在美国股市成功融资近一亿美元。优秀资本对永业的助力,推动了“永业致富模式”在各地的实践,加速了永业集团在中国的农村市场探索发展,对于未来中国新农业公司的整体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信息分类: 编辑:曹小波
〖〗〖〗〖〗
火爆农资招商网最新行业资讯
版权所有 WWW.3456.TV- Copy Right&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火爆农资招商网由河南国基律师事务所孙学军律师担任法律顾问 联系电话: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本站只起到信息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以确保您的权益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欺骗性产品信息财富全球论坛2005_新浪财经_新浪网
不支持Flash
敬告新浪网友:本专题已停止更新,欲查看更多相关专题或持续跟踪的相关话题,请访问查询。
<td height=2
北京期待“财富”降临
财富论坛“视频专区”
视频:视频: 视频:
视频:()、、
财富论坛“音频专区”
新浪财经“特别策划”
2005年财富全球论坛议程 
5月16日白天
?同时进行两个圆桌会议:
 中国体育圆桌会议 中国文化圆桌会议
5月16日晚上
?人民大会堂举行财富全球论坛开幕式。
5月17日-18日
?财富论坛会议:大会11场次,分组15场次。
财富论坛-北京天气情况
降水概率:10%
风向:北风转南风
风力:2到3级
最高气温:27℃
走近财富巨头
财富论坛媒体专区
中华工商时报
跨国公司和中国
本届财富论坛主题
?主题:中国和新的亚洲世纪
?迎接新的中国:文化变迁、挑战及机遇
?新的亚洲世纪-印度:另一座崛起发电站
?亚洲的汽车产业:一条宽敞的大路?
?能源:为持续的经济发展寻找燃料
?了解中国的资本市场
?全球、地域及本土品牌:谁是赢家?
历届财富论坛主题
第八届:“领袖的力量―应对新的形势”
第七届:“亚洲新貌”
第六届:“电子―欧洲”
第五届:“中国未来的50年”
第四届:“在新的全球经济中创造财富”
第三届:“保持奇迹”
第二届:“全球竞争新秩序”
第一届:“同一个商业世界”
财富全球论坛花絮
新浪财经小调查
财富论坛为何第三次选择中国作召开地?
中国经济实力日益壮大,影响增强
跨国公司对中国市场认识进一步深化
跨国巨头希望了解中国经济政策走向
2008年北京奥运会因素的诱导
财富论坛能给中国带来什么?
吸引更多的海外资本投资中国市场
外国资本对中国市场更广泛深入的了解
什么都不能带来,毫无益处
【背景】2005年第九届《财富》全球论坛于5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这已是财富全球论坛第三次选址在中国,开幕式在人民大会堂举办。[]
18日分论坛
2005全球财富论坛闭幕式:[]
全球、地域及本土品牌:谁是赢家:[]
良好的管理:[]
形成中的贸易关系:[]
医学研究创新之地正转移到亚洲吗:[]
蓬勃发展的经济与商品:[]
特别致词:[]
亚洲会成为科技创新之地吗:[]
区域力量转移:[]
企业家精神:[]
中国银行业改革:[]
知识产权:更多的问题还是相互理解:[]
无线亚洲:[]
中国公司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商务部部长薄熙来致欢迎辞:[]
17日分论坛
世界经济:可能出现的问题实录:[]
如何在亚洲做生意:[]
中国的崛起实录:[]
能源:为持续的经济发展寻找燃料:[]
美元贬值对全球冲击实录:[]
创造全球劳动力实录:[]
了解中国的资本市场实录:[]
印度的崛起:[]
亚洲汽车产业实录:[]
技术与新的亚洲世纪实录:[]
新的亚洲世纪实录:[]
欢迎辞与介绍:[]
财富论坛部分嘉宾
FLASH图解财富论坛
[小提示]鼠标点击FLASH右上角即可翻页。
<td height="5" colspan="2" class=c01
论坛官方网站
专题合作伙伴
(按拼音排序)
财富论坛简介
  于1995年创办的《财富》全球论坛由美国时代华纳集团所属的《财富》杂志主办。论坛只通过邀请方式组织,出席者仅限于各大跨国企业的董事长、总裁、首席执行官及高级管理人士。
&&&&1999年在上海、2001年在香港,今年财富论坛将再度回到中国。美国时代华纳集团在北京国际俱乐部宣布,财富全球论坛第九届年会明年5月将在北京举办。此次年会主题为“中国和新的亚洲世纪”。
第一届:日至10日在新加坡举行。
第二届:日至7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
第三届:日至26日在泰国曼谷举行。
第四届:日至25日在匈牙利布达佩斯举行。
第五届:日至29日在中国上海举行。
第六届:日至16日在法国巴黎举行。
第七届:日至5月10日中国香港。
中国高官在财富论坛
财富巨头精彩表情
体育人士盛会
人民大会堂
国际俱乐部
钓鱼台国宾馆
《财富》总部前的标志
全球、地域及本土品牌:谁是赢家?
  全世界最精明的商界领袖聚集到一起,包括技术、能源、金融、全球经济方面。这是非常广泛的话题,而且我们对于一些复杂的话题也没有避开,而是勇敢的面对。[]
演讲嘉宾:
赵启正: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
张茅:北京市副市长
瑞克?柯克兰德:《财富》杂志主编
精彩观点:
  全球品牌是价值连城的资产,但如何能兼顾全球视野同时了解当地市场情况及差别?国内的“强势品牌”日益挑战全球市场领导者,而且他们的目标绝不会囿于其国土疆界。[] 演讲嘉宾:
马丁?索瑞尔:WPP集团首席执行官
梅格?惠特曼:电子海湾公司首席执行官
杨绵绵:海尔集团总裁
八城政基:新生银行董事长、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瑞克?柯克兰德:《财富》杂志主编
精彩观点:
形成中的贸易关系
良好的管理
  除了那些业无数有着不同规则及目的行业协会之外,世界上还有更多的行业协会或指日可待或在游说过程中。[] 演讲嘉宾:
韩升洲:韩国大学国际关系教授
麦克尔?约翰逊:澳大利亚国会议员、中国委员会秘书长
精彩观点:
  对中国的未来而言,没有什么比管理更关键的问题了--也再没有什么比这更令在华的外国及中国商界苦恼的了。[] 演讲嘉宾:
艾琳?洛舍:Salisbury 药业集团首席执行官
弗兰克斯?苏立文:IBM个人电脑事业部总经理
麦健陆:《十亿消费者:来自中国商业前沿线的经验》作者
杨壮:北京大学国际MBA项目美方院长
精彩观点:
蓬勃发展的经济与商品
医学研究与创新正转移到亚洲吗
  亚洲经济蓬勃发展的副产品之一就是该地区对商品需求的急速增长。价格已经上扬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演讲嘉宾:
Georges Desvaux:Director(Beijing) McKinsey&Company Inc.
托马斯?多诺霍:美国商会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谢企华:上海宝钢集团董事长兼总裁
精彩观点:
  过去西方一直是多数医学研究与创新活动中心,那里是政府与私人公司投巨资之地。[]
演讲嘉宾:
程京:北京博奥生物芯片有限责任公司总裁
威廉?哈兹尔廷博士:前沿科技公司首席执行官
刘德斌:新加坡基因研究院执行董事
金格?雷哈德:诺华制药有限公司药品研发部负责人
张思民:深圳海王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史德维:《财富》杂志高级撰稿人
精彩观点:
亚洲会成为科技创新之地吗
中国银行业改革近况
  近距离了解中国银行业改革所取得的进展,同时了解其所带来的各种挑战。[] 演讲嘉宾:
徐冠华: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部长
乔治-克罗尼:Forrester Research首席执行官
柯爱伦:杜邦集团安全与防护平台副总裁
施振荣:宏基电子有限公司创办人
戴里克-威廉姆斯:甲骨文集团亚太区执行副总裁
精彩观点:
  近距离了解中国银行业改革所取得的进展,同时了解其所带来的各种挑战。[] 演讲嘉宾:
刘明康: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
陈元:国家开发银行行长
鲍达民:麦肯锡公司亚洲区董事长
罗德曼: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
精彩观点:
区域力量转移
企业家精神
  整个亚洲经济及地理政治力量都发生了明显的转移。经济力量的改变对地区地理政治有着什么样的冲击?[] 演讲嘉宾:
蒂墨西?菲智:普天乐金融公司,直布罗陀人寿保险总裁
加布里尔?哈瓦维尼:欧洲工商管理学院院长
裴熙亮:摩根士丹利公司董事长、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李侃如:密歇根大学国际经济及国际政治教授
精彩观点:
  如何在政府介入很深的国家和产业中发展、鼓励私有企业?是什么推动着新兴亚洲市场的企业家活动。[] 演讲嘉宾:
李东生:TCL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
马云:阿里巴巴公司首席执行官
玛丽-米克尔:摩根士丹利公司执行董事
俞渝:当当购物网联合总裁
张朝阳:搜狐网首席执行官
张跃:远大空调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精彩观点:
知识产权:更多的问题还是相互理解
  专利权、商标及侵权问题长期困扰着全球商界,使一些公司为保护其知识产权不受侵害而放弃其全球拓展计划。[] 演讲嘉宾:
主持人:伯特?福瑞德曼:《财富》杂志国际编辑
王景川: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
张钥:飞利浦电子有限公司中国区总裁
大卫?福拉茨:Greenberg Taurig 责任有限公司股东
丹?克利克曼:美国电影协会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杰弗瑞?肯德勒:辉瑞制药公司副董事长
精彩观点:
  论是游戏、银行业务、付费还是定位系统及应用控制,该地区现有的服务及基础设施建设正在创造一个真正的无线社会。[] 演讲嘉宾:
斯蒂芬尼-麦塔:《财富》杂志高级撰稿人
王旭东: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部长
吉姆-贝尔斯利:有限公司董事长兼联合首席执行官
埃尔文-雅各布:高通科技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田溯宁:中国网通(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总裁
精彩观点:
中国公司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商务部部长薄熙来致欢迎辞
  中国企业在迅速发展,尽管还没有完全达到标准,但正与国际接轨。[] 演讲嘉宾:
主持人 钱科雷:《财富》杂志亚洲编辑
詹姆斯-特利:安永全球业务总裁
张新生:上海百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周寰: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董事长
苗复春: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副总经理
精彩观点:
  在2005财富全球论坛18日上午的欢迎辞与介绍中,中国商务部部长薄熙来作了主旨发言。[] 演讲嘉宾:
薄熙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部长
陈南禄:国泰航空公司首席执行官
精彩观点:
世界经济:可能出现的问题?
能源:为持续的经济发展寻找燃料
  并非人人都会为目前的世界经济形势及其前景描绘出一幅瑰丽的图画。如果我们忽视这些警告信号将会面临哪些潜在问题? [] 演讲嘉宾:
杰夫瑞?考尔文:《财富》杂志高级编辑
成思危: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赫南多?迪索托:《为何资本主义在西方取胜在别处失败》作者
彼得?彼得森:The Blackstone Group集团首席执行官/联合创办人
C?K?普拉哈德:密歇根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教授
斯蒂芬?罗赫: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学家
精彩观点:
  可持续性发展需要可持续性的能源供给。由于中国及其他工业国家对原油的大量使用,世界对能源需求的持续高涨,现有的原油贮备正走向枯竭。[] 演讲嘉宾:
主持人 钱科雷:《财富》杂志亚洲编辑
马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主任
琳达?库克:荷兰皇家石油公司总经理、壳牌石油公司首席执行官
安妮?洛韦容:法国国有核能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威廉?麦克多诺:威廉?麦克多诺公司创办人
陈同海:中国石油化工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精彩观点:
CNN连线:中国的崛起
创造全球劳动力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电视直播节目,CNN主持人JIM CLANCY担任主持。它将就中国经济的迅速增长所涉及方方面面的问题,及中国在若干领域--贫富之间、城乡之间、东部沿海与西部之间--日益增大的差距展开讨论;并探讨中国如何应对这些挑战。[] 演讲嘉宾:
主持人:Jim Clancy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
埃尔文?雅各布:高通公司联合创办人与董事长
俞渝:当当购物网联合总裁
精彩观点:
  要想取胜于全球,跨国公司必须在全世界范围内有效地对人力资源进行管理。选取的模式不同,奏效的程度也不同。对管理多元文化劳动力而言,何为最有效的策略?能够并且应该创建一个全球性的企业文化吗?[]
演讲嘉宾:
主持人:大卫?柯克帕特里克 《财富》杂志高级编辑
黛安娜?法雷尔:麦肯锡全球研究所院长
冯国经博士:利丰集团总裁
约翰?B?门泽:尔玛国际部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拉什米?那拉亚南:Cognizant技术解决方案总裁与首席执行官
白礼德:德勤公司首席执行官
查尔斯&#8226;普林斯:花旗集团首席执行官
精彩观点:
如何在亚洲做生意
美元贬值对全球的冲击
  每个国家、每个大陆对于商业与经济发展的看法都有所不同。不同的社会、教育和经济环境决定了在西方起作用的操作方式、态度及模式在亚洲不一定奏效。[] 演讲嘉宾:
主持人 高德思:《财富》杂志中文版董事长兼总编辑
诸立力:第一远东投资集团董事长、首席执行官
利伟诚:陶氏化学公司总裁与首席执行官
裴瑞兹:伊士曼柯达公司总裁兼首席运营官
精彩观点:
  美元币值的下跌对全球经济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一旦人民币与美元脱钩该冲击将更为强烈。经济学家及决策者们将主导一场关于汇率政策何去何从及世界各国如何应对美元贬值的讨论。[] 演讲嘉宾:
贾斯汀?福克斯:《财富》杂志高级编辑
李剑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肯尼思?柯蒂斯:高盛(亚洲)公司副董事长
斯蒂芬?罗奇: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学家、总监
内海孚:日本信贷评级机构公司总裁
精彩观点:
了解中国的资本市场
印度的崛起
  对于中国及全球市场的经济增长而言,拥有一个强大、稳定的私有产权投资市场是至关紧要的。中国年轻的资本市场进展如何?在采取必要的改革措施以为其资本市场创造一个稳定的发展环境方面,中国取得了哪些进展?[] 演讲嘉宾:
周小川:中国人民银行行长
欧智华:汇丰银行企业、投资银行和资本市场环球(CIBM)主管
杰克?罗德曼: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兼总经理
伟凯文:美林证券国际公司董事长
罗伯特?福瑞德曼:《财富》杂志国际编辑
精彩观点:
  新兴的具有国际水准本土知识产业正在将印度转变为全球重要角逐者。印度如何才能在其他新兴产业中复制其在卫生保健和信息产业方面的成功?[] 演讲嘉宾:
拉什米?那拉亚南:Cognizant技术解决方案公司首席执行官
南丹?尼乐卡尼:Infosys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席执行官兼总裁
普拉诺依?罗伊:新闻广播公司新德里电视台董事长
Michael Patsalos-Fox:Chairman, Americas, McKinsey & Company
大卫?柯克帕特里克:《财富》杂志高级编辑
精彩观点:
亚洲汽车产业
技术与新的亚洲世纪
  汽车产业好似一个微观的经济世界,透过它,在亚洲从事商业活动的一切问题与挑战便可略见一斑。来自全球及地区汽车制造业的顶级管理人员探讨问题、吸取的教训并展望未来[]
演讲嘉宾:
胡茂元:中国上汽集团总裁
赫尔穆特?庞克:德国宝马汽车公司董事会主席
里查德?瓦格纳:通用汽车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亚历克斯?泰勒三世:《财富》杂志资深编辑
精彩观点:
  我相信亚洲的未来是难以估计的,我们要通过自己的力量来推动亚洲的合作。如果我们携手共同来做的话,亚洲的未来全更加美丽。亚洲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如果亚洲能够在技术领域方面走在前面的话,亚洲的社会会越来越走向国际,融入全球。[]
演讲嘉宾:
尹钟龙:三星电子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精彩观点:
新的亚洲世纪
欢迎辞与介绍
  中国崛起、其它“虎”经济复兴与回归以及新区域势力形成,都在导向一个令人对其未来遐想无限的亚洲。当亚洲及其领导人在全球经济中成为日益突出的角逐者时,一个新的人口、经济及地理政治中心正在形成。这样的趋势为政府和商业带来了什么挑战与机遇?亚洲普通民众的梦想是什么,亚洲各国政府如何应对这些梦想?[] 演讲嘉宾:
主持人里克?科克兰德:《财富》杂志国际版编辑
出井伸之:索尼公司董事长兼CEO
约翰?门则:沃尔玛国际部总裁兼CEO
亨利?鲍尔森:高盛集团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长官
杨元庆:联想集团总裁兼CEO
精彩观点:
  日,财富全球论坛在北京举行。在上午的迎辞与介绍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作了发言,其他发言人还有时代华纳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理查德?帕森思与主持人《财富》杂志高级编辑杰夫瑞?考尔文。[] 演讲嘉宾:
曾培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
理查德-帕森思:时代华纳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杰夫瑞-考尔文:《财富》杂志高级编辑
精彩观点:
  体育正在中国蓬勃发展,对那些希望向这个国家数以亿计的消费者推广自己品牌的公司而言意义重大。2008的北京奥运会是变化的主要催化剂,事实上,这一迅猛的发展同时发生在所有与体育有关的领域里。
精彩观点:
  1978年以来,中国已使两亿五千万人民摆脱了贫困--这样的成就在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要想维持发展动力,中国每年需要创造一千五百万个就业机会。在接下来的十年中,四亿人将需要从农村迁移到城市。
精彩观点:
财富论坛大会:论坛开幕招待会
亚洲合作与博弈
财富论坛调查
财富论坛为什么第三次选择中国作为论坛召开地?
中国经济实力日益壮大,影响增强
跨国公司对中国市场认识进一步深化
跨国巨头希望了解今后中国经济政策的走向
<input type="radio" name="q_773" value="年北京奥运会因素的诱导
财富论坛能给中国带来什么?
吸引更多的海外资本投资中国市场
外国资本对中国市场更广泛深入的了解
什么都不能带来,毫无益处
亚太经济对话
电话:   
Copyright &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新浪公司 2011中国新财富论坛
病童候诊痛苦躺地无人让,悲!
您还看国足比赛吗?
交警拔枪逼停酒驾该不该?
博客劲爆点
第一视频推荐
24小时排行榜
  满载希望开启转型篇章 扬帆启航成就财富梦想  2011中国新财富论坛即将于1月14日在北京隆重召开  由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发现杂志社、中国联合商报社联合多家单位联合主办的2011中国新财富论坛定于―16日在北京隆重举行。主题为“转型战略下的财富创造与财富分享”。满载希望开启转型篇章,扬帆启航成就财富梦想。  2010年,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五中全会胜利召开,全会以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为主线,部署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方向,吹响了经济社会发展新号角:开启经济与社会的双重转型,实现从外需向内需、从高碳向低碳、从强国向富民的三大转型。  2010年,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与此同时,贸易失衡、人民币汇率等等,时常成为西方要挟中国“承担更多国际责任”的借口;“包容性增长”、“国强民富”、“内需时代”、“低碳经济”、“社会责任”、“后GDP时代”等等成为新热词,引领中国发展的核心价值观和财富新观念。  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如何从大国走向强国,如何担承民族强盛使命,如何把握历史机遇,创造更大的社会财富,让财富更蕴涵精神与责任,实现真正之财富中国?这是政治家的责任,经济学家的思辨,也是社会学家的思考,更是企业家的行动与机遇。  中国新财富论坛以“思辨凝聚思想,财富创造价值,交融共赢未来”为要义,是一个政界要员、商界巨子、经济名家、社会精英的多方峰会,是共享财富机会,传播财富精神、构建财富人脉、促进财富创造的高端平台。由发现杂志社等单位创建于2005年,先后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部委领导、驻华使节、知名经济学家、地方领导、中外知名企业家及社会名流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先后得到5000余家中外财富企业参与,直接间接参与人数达十余万人,堪称中国富豪年度的盛大聚会,举国之力打造中国人自己的财富盛宴。  商道即人脉,人脉即财富。在回顾总结“十一五“的成就与经验,扬帆起航“十二五”的规划与战略,2011中国新财富论坛承载着历史赋予的重要责任,论坛以“论商道、讲真话、献良策”为宗旨,以“听真言、悟商机、谋而动”为导向,在成功举办三届的基础上,将为出席财富人物提供更加务实优质服务。  在这样重要的历史时刻,我们诚邀您参与,与其他有影响力的商界领袖、优秀企业家和经济学家、社会学家等一道,共谋财富中国,共享财富机会。  2011中国新财富论坛组委会联系办法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50号豪柏大厦C1座 邮 编:100048  联系电话:010-75   传真电话:010-59   大会网址:www.cflt.cc,www.cflt.org.cn  e-mail:
【】【】【一键分享
责任编辑:任仲发许小年:对中国经济从看空到看多,这一年政府做对了什么?
近些年中国经济下行,许小年是很著名的悲观派。他曾多次表示,中国经济正在步入“中等收入陷阱”。不过,在今天举办的2018中金财富论坛上,许小年对中国经济的前景却偏向乐观。他认为,“尽管新周期目前还没有出现,但是新周期的出现是有可能的。”在很多领域,中国政府都做对了,情势正在好转。
尊敬的各位来宾、尊敬的毕明建总经理,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又回到中金论坛上,十几年前离开中金,自我离开中金之后,中金的业务突飞猛进,已经从当时的两三百人发展到今天数千人,管理数千亿资产的规模,我感到很惭愧。今天跟大家交流的题目是“后工业化时代的经济与企业”。
中国经济经过了几十年的高速发展,目前是进入到调整和转型阶段,我们经常能听到这样一个说法,说中国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是因为我们走了一条独特的道路,是因为我们创造出了一个独特的中国模式。
在我看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实际上它既有独特性,也有它的世界的普遍性。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当它从传统的农业经济跨入到工业社会的时候都会经历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并不是一个特例。
增长的源泉是从哪里来?各方面的因素都很多,我想提和改革开放有关的两个经济效率的提高。
一是由于我们在改革开放中打破了旧的体制、计划体制的束缚,允许资源开始自由的流动,这样为中国的工业化铺平了道路,创造了前提条件。在市场的导向之下,资源从低效的农业部门流向高效的工业部门和商业部门,工商业的资本积累大大提高了生产的效率。
二是从低效的国有部门流向了高效的民营部门。在资源总量并没有发生很大变化的情况下,在劳动资本和土地没有发生很大变化的情况下,由于资源的重新配置产生出来的效率,这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源泉所在。
而之所以资源可以自由流动,是因为以邓小平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我们从1978年开始推进改革开放,在工业化过程当中,由于工商业它的资本需求要高于农业,所以伴随着工业化我们经历了资本积累,也就是投资的高速增长。
投资的高速增长,资本的快速形成,一方面提高了生产的效率,另一方面带动了需求,这就是工业化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我认为主要的原因。
这并不是什么特例。在历史上德国、日本,也包括俄罗斯,在工业化阶段都会出现由于资源的重新配置而经历的经济高速增长。
德国在工业化阶段它的经济增长速度超过了当时领先的英国、法国,日本在工业化阶段经济增长速度超过了在太平洋地区领先的美国,所以中国改革开放30年它的经济增长相当大的一部分是来自于工业化所带来的效率的提高。
当前的情况,我们观察到的是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整个增长重心从10%左右降到今天的6%、7%,原因是什么?
用我们刚才讲过的思路来进行考察,一个原因是经过了几十年的投资高速增长,资本积累的过程基本上完成了,资本不再是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资本不再稀缺,反而变成了过剩的生产要素。工业化的过程,我认为也已经基本完成了。
数据方面的支持,也和我们的论断是基本相符。中国过去的固定资产投资经历过几个高峰。
第一个高峰在1990年代初,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几乎是2倍于GDP的增长,这是典型的在工业化阶段资本加速积累它表现出来数据上的统计特征。
第二个投资高峰从2000年中国加入WTO变成了世界工厂,那时候资本稀缺,大量的海外订单进来以后,国内的生产能力不够,又进入了第二个投资的高增长期。
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平均而言,也是GDP增长的2倍,这个投资高峰经历的时间比第一个更长,大概从2000年、2001年开始一直持续到年。
全球金融危机之前,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已经开始放慢,但是2008年发生了席卷世界的金融危机,为了应对金融危机,中国政府推出了4万亿的刺激计划,使得本来逐渐下降的固定资产投资突然出现了跳升。
这是2009年执行4万亿的结果。它延长了工业化阶段的投资高峰,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后患,这个后患就是今天在各行各业普遍存在的大量的过剩产能。
在工业化的过程完成,资本积累已经结束,经济会呈现出什么样的运行特征,它的运行特征和工业化期间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个变化是投资高增长不再,我们可以看到从2009年的4万亿执行之后,固定资产投资逐年下滑,到2016年已经进入了单位数时代,2017年最终的数据还没有出来,估计是和GDP同步,在工业化阶段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是GDP的2倍,这是因为资本积累的需要,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进行资本积累的需要。
但是在工业化结束以后,投资增长不会再像过去那么高。作为中国经济的一个重要的推动力,投资这个引擎正在熄火,今后我们的预期固定资产投资和GDP基本保持同步增长,也就是单位数的同步增长。这个趋势在这张图上看得非常清楚。
从4万亿之后就是逐渐的下滑,现在是单位数的增长,它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后工业化时代。后工业化时代经济政策,后工业化时代投资策略和工业化时代投资拉动的高增长时期都有着根本的区别。后面我们还会做一些介绍。
后工业化时代另外一个表现,在这里看到的是PPI(生产价格指数),生产价格指数是从投资高峰2009年执行4万亿以来的投资高峰进入到通缩时代,从2012年开始PPI就是绝对的负增长,一直持续到2016年,大概连续四五年的PPI的通缩,这个通缩表明什么?
表明产能过剩。从宏观经济的总体供求形势来判断,已经从计划时代的短缺经济变成当前的过剩经济。产能过剩,供应能力大于需求,这是从宏观角度来讲。因此,造成了价格的下降,也就是通缩的现象。
从2011年、2012年,PPI下行,一直到2016年价格曲线走出了非常清晰的“L”型。这就是2015年人民日报权威人士发表讲话的时候所提出的一个概念,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既不是“U”型,更不是“V”型,而是“L”型。本人是赞成这样一个结论。我的学生讽刺我说,教授,很少见到你和政府保持一致的。我说这好像不甚准确。不是我和政府保持一致,实际上是政府和我保持一致。
但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有些人就讲,你们老说中国经济“L”型,为什么去年下半年PPI反弹这么强劲。去年下半年这条线上来得多厉害,这分明是很宽阔底部的“U”型,你现在要不要改变你的观点?我说我的观点不变,仍然是“L”型。如何解释右边的“U”型,我们看了一下数据,右边的“U”型很好解释,有三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2016年的中期,货币又开始松宽,这是看上去似乎是“U”型,右边尾巴起来的第一个原因,也是主要的原因。请大家注意2017年全年货币都是紧缩的,为什么紧缩?我们一会儿就会谈到。这是第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补库存。经过年的调整,制造业各个行业库存都处于历史最低水平,从2016年开始,企业补库存,库存周期确实是代表了真实的需求,但是库存周期根据我们的统计分析,最多持续一两个季度,它不可能成为需求的可持续的推动力。
第三个原因,供给侧的行政干预。大家都知道钢厂关门,煤矿关门,环境指标没有达到要求的众多中小企业被用行政手段强行关闭,造成了供应的短期紧张。
所以这三个因素合在一起,使得价格看上去走出了“U”型,我们分析“U”型后面起来的因素都是短期的,都是无法持续的。因此我个人的预测,右边扬起来的线又会下滑,中国经济“L”型的判断不变。
为什么货币短期对经济的刺激作用这么明显,为什么2017年全年中央政策的基调是收缩银根,原因是中央多次强调的,去年全年经济工作的重点,如果大家还记得的话,是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发生。
这不是没有根据的,在这时候提出防范系统性风险,我认为是非常及时的,因为我们从2009年执行4万亿以来,中国经济的负债水平大幅度的上升,负债水平已经增加到了有可能引起系统风险的地步。所以中央三令五申要严控债务,在这样的背景下,去年全年货币供应是从紧。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到这条红线从去年年初以来一直是下降的,就是为了防范系统性风险,中国经济的负债已经很高了,不能再继续增加下去。再增加负债有可能产生系统性风险,因此今年全年的货币政策我认为也会是继续去年的趋势而偏紧。
货币偏紧,PPI价格的支持就没有。补库存,我看了一下数据,制造业的库存也都恢复到了历史的高峰,对于PPI的推动作用第二个因素在今年会逐步减弱,乃至于消失。最无法预测的是第三个因素,是行政化的去产能,这是没法儿预测的。
我们做市场做了这么多年,最难预测的就是政府,比你的女朋友还难预测,说不准,不知道今年又推出什么政策。我也不敢说死。
今年会不会觉得行政化去产能对生产和经济活动的影响太大,今年会不会松一点,搞不清楚,或者是继续从紧,让北京人民继续享受蓝天白云,我不知道。这已经是超出了研究可以理解的范围。
在这样的分析之下,我个人坚持认为,中国经济确实是像权威人士所讲的应该还在“L”型中。但是说中国经济处于“L”型是不是对前景看淡?不是,新周期的出现是有可能的,尽管新周期目前还没有出现,但是新周期的出现是有可能的。
它的出现有两个前提条件,第一个条件是要消除我们多年执行拉动需求政策所积累的系统风险,特别是过高的负债和过多的产能,这已经构成中国经济中潜在的系统风险,在去产能和去杠杆方面如果不能取得显著的进展,这个新周期不会出现。
过去拉动需求政策所遗留下来的问题会长期拖累中国经济的发展,因此要想迎来中国经济新的增长阶段,必须要清除过去遗留下来的这些重大的问题。
第二个条件是促进企业的创新,形成新的增长点。刚才已经说了工业化阶段它的增长主要是靠投资在拉动,工业化之后,后工业化阶段投资跟GDP同步增长,没有什么拉动作用,增长点从基层来、从微观来,这也是为什么中央政府在过去几年提出两个概念,我认为两个都是非常及时的政策方向的转换。
第一个概念是经济进入新常态,新常态我的解释是后工业化时期,后工业化时期的常态和工业化时期的常态是不一样的,对这一点市场上没有充分的理解。
第二个概念是供给侧,这也是我非常支持的一个观点,新的经济增长动力不是来自于政策刺激之下的拉动需求,而是来自于供给侧的效率的提高。新常态转向供给侧,这都是未来经济发展我们需要关注的重点。
供给侧到底怎么样去理解?现在市场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认为供给侧是制度重于政策,供给侧我们不需要什么政策,我们不需要各种各样的产业政策,各种各样的产业政策我们看到的是大量的资源浪费和官商勾结,骗取国家补贴等等这样的后果,真正的供给侧应该是通过制度性的改革来推动企业进行创新,形成新的增长点。供给侧的制度改革,这里我的建议:
第一,加强私人产权保护,鼓励长期的研发投资。
中国的经济要从制造转向研发,而研发的投资周期很长,见效慢,如果企业家对未来没有稳定的预期,他不可能进行这方面的投资,而要建立起企业和企业家对未来的稳定预期,我们必须加强私人产权的保护。这一点至关重要。
在过去两年间,中央出了三个文件强调保护产权,强调重视企业家精神,尊重企业家的创造力,着眼点也正在这里。最近司法体系对于一些民营企业家的问题来重新进行审理,这也是表明对于产权保护方面的措施的加强。
我认为在这方面是需要花力气解决,没有有效的私人产权保护,就没有长期的研发投资,没有长期的研发投资就没有创新,没有创新,中国经济就找不到新的增长点。
第二,供给侧制度改革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造,真正实现国企和民企的平等待遇。
对于国企的管理,按照十九大的精神,从企业管理过渡到国有资本的管理,不要再去具体管国企,不要束缚国企的手脚,让国企在市场上,在经济中开展创新活动,过度的行政管制束缚了国企的手脚,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造来营造一个民营企业平等的、良好的经营环境,并且解除对国有企业创新发展的行政束缚。
第三,供给侧制度改革放松和解除管制,管制之下难有创新
中国为什么出现了互联网的大市值公司,因为互联网作为新生事物刚进入中国的时候,政府还没反应过来,还没搞清楚怎么管,于是这些公司就野蛮成长起来,按照今天的监管方法,BAT恐怕没有机会。要创新,政府不能管得太多,要放手让企业家发挥他的创造力,要放手让资源去根据市场的导向来进行配置,需要放松和解除管制。
第四,减税。
减税的目的不仅仅是减轻企业的负担,更重要的是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让市场发挥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减税也就是把资源从政府的手里交还给企业进行配置,这是符合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
这是供给侧的制度改革,供给侧不需要太多的制度引导,但是它急需制度的配套。在后工业化阶段,我们的投资可以关注哪些方面?
最近我做了一些行业的研究和企业的研究,因为在宏观的层面上感觉后工业化时期没有什么太大的惊喜,中国经济更多的亮点是在基层、是在企业、是在微观层面上,在微观层面上可以看到很多的投资机会,可以看到很多的资产配置的机会。
在这里给出了三个主题,这三个主题也是我在研究公司的时候重点关注的。
第一是行业的整合与重组
我们发现一方面在很多行业中中小企业的日子越来越难过,但是在每一个行业中都可以发现有一些企业在经济下行的时候它的日子反而比过去过得更好,为什么?因为市场份额正在向这些企业集中。这些企业是有产品的、有技术的,将来有可能成为行业整合与重组的龙头。投资就要跟着这些企业走,行业的整合与重组是后工业化时期一个投资可以关注的重点。
第二是消费升级
后面我会给出消费升级具体的案例。随着收入的提高,人们的消费已经从日常的柴米油盐转向休闲、体育、旅游,从标准化产品转向定制化产品,消费升级的题目有很多的文章可以做。
第三是制造业升级
我们讲的先进制造业和先进的服务业。这是在供给侧。消费升级是在需求侧。
下面给大家介绍的案例都是或者我做过研究的,有不少企业是我自己跑过的,做了比较深入的调研。比如说行业整合与重组,随便举个例子,中国汽车整车生产厂全国有70多家,美国2家。
说明什么问题?中国的汽车生产行业过于分散,无法发挥出规模经济效应,整合势在必行。那些没有规模的企业在成本的竞争上,在销售渠道的竞争上,在研发的竞争上可能要处于劣势,要被领先的企业或者是购并,或者是退出市场。
零售业,中国最大的零售商居然是京东,我说的不是平台交易,我说的不是阿里,阿里不是零售商,阿里的行业属性实际上跟万达是一样的,它是靠出租店铺赚钱的,不是零售商。我们通常把阿里和京东进行对比,我觉得对标就错了,真正的零售商是京东,京东去年的销售额2000多亿人民币,还不到中国的零售消费品销售的1%,这是最大的。
最大的传统零售商销售额大概是1000多亿。市场份额就更低。而沃尔玛一家零售商在美国市场份额的占有就接近20%。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中国的零售业有多么的分散,它的规模经济效益有多么的低下。
这种过于分散的状况不可能长期持续下去,只要市场力量发挥作用,一定是成本低的,效率高的企业去整合那些效率低的企业。因此整个行业的重组势在必行,整合可以产生规模经济效益,可以提高企业的研发创新能力。在这个整合过程中,有着很多的投资机会。
第二个投资机会是消费升级。在旅游行业我们看到今天的旅游已经不再是组大团到每一个地方去拍张照片就走,“到此一游”,今天的旅游各种各样的历史文化主题,各种各样的家庭定制旅游,全都是消费升级。
在商品方面,定制服装兴起。我看到过一家企业,利用三维测量的技术,利用大数据的技术,在流水生产线上完成了手工定制,大幅度的降低了定制西装的价格,缩短了交货期,把价格降低了50%,交货期从一个月缩短到一个礼拜,使得定制的正装从中高端、高端消费变成了中产阶级也可以负担得起的消费品。这是消费升级。
我们在媒体报道上都看到高瓴资本收购百丽,高瓴明确表示要收购百丽2万家店,是将来为了做定制的鞋,把高瓴现在的鞋店改造为定制鞋店。这是为了抓住消费升级的机会,随着收入的提高,人们对标准化的消费品已经不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越来越多的是要求定制化的消费品。这也是消费升级的一个领域。
先进的制造业,我刚才讲的后工业化时代的第三个能够看到的投资主题。这也是我自己去做的调研,比如iPhoneX,和其他的iPhone有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摄像模组从过去的2D变成3D,从两维变成三维。这不仅仅使我们的照片由于增加了深度信息,显得比以前更加丰富,可以做各种各样的花样,可以进行二维照片无法做的编辑,更重要的是它三维的摄像机上去以后,将来有可能是三维信息采集的移动终端。
它采集三维信息之后,后面就可以接上VR,就可以接上三维成像。三维的设想模组的技术含量远远高于二维摄像模组,中国企业在奋起直追,研发手机的三维相机模组,涉及到新材料、新元件、新工艺,企业的研发水平和技术水平要全面的升级,如果能够在这方面突破,进入到苹果的供应商,进入到华为的供应商名单,这个企业会是什么样的发展,想象空间巨大。但是这家企业目前正在很艰难的做技术攻关,因为过去没有接触过三维的东西。
我还调研一家企业是做数据驱动的自动生产线。过去我们生产线是物流驱动,是跟着零件、部件、装配工艺走,现在这个概念有了根本变化,不再是物流驱动,而是变成数据驱动,大大提高了生产线的效率,提高了中国制造的水平。像这样的企业都是值得我们关注的。
先进服务业。刚才讲的是制造业,供应方的升级,包括制造业,包括服务业,我看到在金融行业中,虽然现在在监管风暴下P2P、现金贷受到很大的冲击,但是还有一些企业是立足金融的本质,采用互联网图像识别统计学的模型来提高它的风控质量,降低成本,服务中小企业,做得是相当好。
现在他们的障碍是监管过严,使得他们很多可以开展的业务无法正常开展。我一直在向监管部门呼吁,你们不要倒洗澡水把孩子都泼出去了,这样严格的监管使得很多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没有办法得到。这是在金融行业利用新的技术来提高金融服务水平,降低金融服务的成本,这是先进的服务业。
我去看了一家火锅店,在研发用机器人带位,由机器人根据客户的消费习惯推荐菜品,推荐好菜品以后,到后台厨房一看,厨房是无人厨房,都是机器人在配菜,整个是自动化,这叫先进的服务业。
看到微观层面上这些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他们在进行的这些创新活动,使我在宏观层面上的悲观情绪一扫而空,建议大家跟我一起多去看看企业,少看宏观,多看微观,在判断未来经济的时候少看政策,多看企业。因为我越看政策越觉得好像我兴奋不起来,但是我一看企业,我到处可以找到兴奋点。
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市场化的改革和对外对内开放,围绕着提高企业效率来做制度上的配套,用创新驱动经济的增长,我们没有理由对中国经济的未来感到悲观。如果我们能够做到上述这一点,中国经济可以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个新的发展阶段中增长率也许不那么高,但是增长质量不会像过去那样,那是一种高技术含量的、高质量的增长。谢谢大家!
本文来源:原子智库
2018中国经济玄机!财富正流向3大领域,房地产该退出了
我们经济增长的动力在哪里?这个动力叫做“退二进三”:
退二,退出传统制造业,退出房地产;
进三,进战略新兴产业、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
本文为民进中央经济委员会王林副主任在2018正和岛新年论坛发表的“春风浩荡好扬帆,2018挑战与机遇的分析”主题演讲精编。文中观点仅反映其研究和学术观点,不代表见闻立场,不构成投资建议。
2018年是一个大年,今年我们将迈入一个新的时代。这个时代面临的挑战依然,而且有些挑战更为严峻。
但是,东风又来,它来自于党中央以及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今年整个中国在经济方面的中心任务就是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加以落实,这个会议已经被解读了很多次,我主要把三个最重要的观点跟大家一起来学习。
一个“思想”备受关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
一个“判断”清晰可见——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一个“根本要求”极为明确——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
中央提出来“七个坚持”,而在“七个坚持”中,我们尤为关注的是两个坚持,强调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决扫除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在这一点上,中央的要求是非常明确的,就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议,一定要坚决地贯彻。
我们关注的第二个要点就是政府在2018年的经济工作中,提到至2020年中央所规定的改革要在重要领域与关键环节,要取得决定性进展。
我们的政府要做什么?提出“结构性政策发挥更大作用,强化实体经济吸引力和竞争力,优化存量资源配置,强化创新驱动,发挥好消费的基础性作用,促进有效投资特别是民间投资合理增长。”
这种“结构性政策”是过去从来没有提过的,过去我们只是在宣传上、在文件上提了大量的怎样来支持民营企业,怎样来发展我们国家的国有企业。
我认为我们的路子是由国营企业、民营企业,通过混合所有制变成国家企业,变成世界企业。除了市场有决定性的配置资源之外,现在要求要制定七个体系——指标体系,怎么衡量;政策体系,怎么贯彻;标准体系,如何制定标准;绩效体系,政绩体系,政治环境等。
我们说中央目前对政府的要求已经变成更为落地。对我们企业家来说,我们可能更多的需要考虑两个问题,一个是风险在哪里,另外一个是动力在哪里。
企业家需要关注的风险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里面也明确指出,我们的风险主要是来自金融风险,这是第一个风险。
在抑制资产泡沫方面,中央采取了一系列的举措,这些举措都非常有力。比如对资本市场加强监管;比如通过各地交叉进行楼市体检,调整空间布局。例如这样宏大的布局——雄安新区、粤港湾大区等,从根本上抑制房地产泡沫。
第二是外汇储备,加强对海外投资的非技术性收购的监管。
第三是债务,个人债务风险不大,企业债务中,主要集中在国有企业债务,地方债务问题,加强了对地方融资平台的约束。
整顿金融秩序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我们的规则没有跟上,就引起了一些混乱,现在中央已经开始排查。就在1-3月,马上就排查,因为现在习近平总书记已经把防范系统性风险作为治国理政的一件大事,因为现在有些东西太不像话。
比如说现在的保险,居然出现了服务老人保险,居然出现了车贴罚单保险,这些简直是笑话的保险。这个人大家都认识,尤其是这个人鹿晗,他们谈恋爱也有保险公司推出保险,和关晓彤的保险。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讲得很明白了,就是货币的闸门,要适当从紧。未来,大规模投放货币的可能性非常小,作为企业应该关注这个动向,赶快进行自我调整。目前,货币增长速度已经回到两位数。
今年我们很重要的一点是关于实体经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实体经济有非常明确的指示,现在实体经济遇到了很大困难,这个困难一个是制度成本,一个是人力资源成本。
而我们现在要降的有五个方面,中央政府很多问题早就考虑到了,减税已经从2012年就开始了,这其中有多方面的选择和考虑
中央已经下决心减税,由开始考虑减税到稳妥地推进,到现在下决心减。这对我们实体经济也将是一个非常大的利好。
未来发展的3大动力
我们接下来就要看一下我们的动力在哪里?
这个动力叫做“退二进三”:
退二,退出传统制造业,退出房地产;
进三,进战略新兴产业、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
第一个动力:战略性新兴产业
这些产业,都是国家鼓励的战略型新兴产业,如果踩在这个点上,就是国家政策支持和市场需要。
我举一个例子,请大家密切关注5G。4G是人与人的连接,5G是物与物、物与人的连接,真正的万物互联即将来临。在5G方面,我觉得我们现在的准备是不够的。实际上我们的企业是有非常高的成长空间的,关键是你找对了没有?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国和美国有巨大的不同,我们看一下这个不同,我们对比一下我们现在在哪个位置。在这些方面中美两国的战场不一样,有相似的地方,但是也有非常不一样的地方。
第二个动力:服务业
第二个大动力,我们先从国际经验来看,我们下面的新动力在哪里。现在我们国家已经走到了二和三之间,有些城市已经走到了第三个阶段。我们看一下消费者需求升级也看得非常清晰。
我们的脉络是什么?看到这个脉络之后,就可以看到未来的增长的第二个动力就是服务业。
这种服务业是一种消费服务业,这些消费都是我们未来的动力。第二种服务业就是商业服务业,商业服务业也举四个例子,这些都是代表着我们国家鼓励的方向。
第三种服务业就是生产性服务业,这里面就稍微复杂一点,因为它太多了。从概念来讲,这种服务业也是具有广泛前途的服务业。
第四种服务业就是精神服务业,这个市场空间非常大,当人的物质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他们对于精神的要求就非常的高了。
最近有一部电影引起了巨大的争论,这部电影就是《芳华》,冯小刚拍它的时候下了一个决心。
冯小刚拍电影有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顺流而下”,比如说《甲方乙方》,是谈不上有多少思想性的,怎么赚钱怎么拍。
而现在的冯小刚是“逆流而上”,他想表达他的情怀,表达他的内心。于是在《芳华》中我们看到了战争的残酷,看到了现实的艰难,看到了那个年代人们的热诚以及失落。投资1.3亿,现在票房已经超过了11亿,预计票房将达到15亿。
第三个动力:现代制造业
一个是航空航天。这个行业门槛很高,包括新材料等等,现在我们国家在这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而且有了重大的突破。
第二个就是高铁装备制造,高铁现在是中国的一张名片。
第三个就是核电,我们中国华龙一号已经取得了世界级的成果。
现代制造业里还有两个,一个是特高压,一个是军民融合。
但是在现代制造业我们也面临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我们也不回避。
首先是供需不匹配,现在我们的100多个消费品产业世界第一,但是我们有77%的中高端产品都是在海外购买。
第二、新技术融入不够;
第三、工业领域民间投资意愿不强烈,影响了工业项目的后发。尤其是金融,对制造业的支持是远远不够的。
别着急,中国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最后一个部分我想讲一下,前面讲的全是产业,但是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要求是改革开放力度要加大,经济体制改革步子要更快。这是什么意思?我想给大家看几个数据,这几个数据说明了什么?说明中国还有很大的空间。
这是我们1850年、1950年、2016年我们与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的对比,我们再看,我们目前应该还快一些,应该取得成绩更大一些。
主要受制于什么?主要受制于我们在资本劳动的投入和全要素生产力的开辟,全要素生产力里面主要包括制度管理和技术,而这些恰恰是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的。
所以我们大家要注意,有两位教授,一位来自哥伦比亚大学,另外一位来自北大。这两个教授做了两个分析,从1979年改革开放到2008年,全要素生产率对中国经济的贡献是正贡献,但是2008年以后全要素生产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都是负贡献。
这一点是值得我们高度关注的,这也是习总书记为什么一再呼吁要加快改革。现在我们的劳动生产率只有工合组织成员平均水平的30%,但是我们的劳动成本已经是美国的96%。
我们再看最盈利的两个行业的对比。中国最盈利的是银行,美国最盈利的行业是高新技术企业。所以这就反映了,如果我们只是抓某几个行业,而不把整个的改革体制抓上去,还是不够的。中国只有通过深化改革才可能抓住历史机会,甚至在某些领域成为引领者。
最后我讲一下这个人,这个人最近通过的美国国家安全报告,公开的把中国作为竞争者,他33处提到中国。他的团队里面有一个人物叫班农,他对未来中国的五个方面深感忧虑:
第一、2025以后中国将掌握世界十大关键技术;
第二、他担心中国的5G网络;
第三、担心中国的金融技术;
第四、他担心人民币国际化将冲击美元的储备货币的地位;
第五、他担心一带一路,他认为习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根本就不只是简单的走出去,是三大地缘理论的综合,而是一个将改变世界的布局。
所以有理由相信,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中国进入新时代的元年,让我们趁此东风,春风浩荡好扬帆。
本文来源:华尔街见闻
中国经济的三种未来
从十九大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淡化了GDP增速目标,对中国下一步经济发展形势应如何评估?
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展望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时代,面临新问题和新矛盾。要实现新时代的新目标,不能继续简单地追求经济增速,而要更多注重经济质量的提升和经济效益的增长,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和增长动能转换。
一、从经济增长周期看增长动能转换
? 短周期接近尾声:库存变化表明近期经济增速可能放缓
从2000 年以来,我国主要经历了5个主要的库存周期,每个周期时长35-40个月(基本符合基钦周期特点)。前3个库存周期处于经济上行时期或者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企业补库存阶段较长,而去库存阶段较短。自2011年以来是后两个周期,处于经济增长放缓时期,企业去库存阶段拉长,而补库存阶段缩短。从2016年下半年以来迎来了此轮库存周期的补库存阶段,但2017年三季度市场需求开始走弱,投资增速还会下降,之后可能进入新的去库存阶段。
图1 新一轮库存周期接近尾声
本轮补库存有两方面显著特征,注定难以持续支撑经济增速加快。一是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工业产值并未显著增长。本轮补库存很大程度上受到价格回升的推动,具有典型的被动补库存特点。扣除价格上涨因素,从工业增加值实际增速来看,涨幅并没有明显上升,对实际经济增长的边际效用较弱。
二是不同行业分化明显,价格传导不畅。由于供给端出现结构性变化,导致上、中、下游行业库存周期不同步。上游初级原材料行业库存周期波动较大,中游加工制造业周期性波幅减小,下游生活消费端几乎没有受到本轮库存周期影响。也是由于这个原因,补库存阶段结束之后,去库存阶段经济增速回落速度也将较为平缓。
图2 价格上升并未带动实际工业产值增长
? 中周期正在转换:供给周期表明当前处于新旧供给动能转换节点
我国传统增长动能已走到尾声,处于供给老化阶段。国内产能供给端难以满足消费需求转型,导致消费外流现象日益严重。目前是传统过剩产能出清时期,化解过剩产能将影响经济增速,带来短期阵痛。经过我们测算,主要产能过剩行业如果每年化解过剩产能10%,可能直接导致经济增速放缓约0.3个百分点。如果3年去产能30%,可能提升城镇失业率约0.3个百分点。
虽然去产能对短期经济增长带来影响,但这是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必经之路。随着去产能进程的持续推进,将逐渐激发经济增长新活力,形成新的供给周期。在这一时期,传统的稳增长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可以起到缓解经济增速下降的作用,但负面效应可能累积。一方面,过多的经济刺激政策不可避免地会进一步推动过剩产能扩张,加剧供需矛盾,阻碍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结构转型。另一方面,稳增长刺激政策边际效用减弱,难以拉动经济增速显著上升,但却推高杠杆水平。
图3 工业增加值增长分化
当前是旧动能供给走弱的末期,同时是新动能形成的初期,处于新老动能交替的关键节点。产能过剩严重行业产值负增长,新动能增长较快。高新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增长快速,但占比较小,难以完全对冲传统动能走弱的趋势。随着新兴行业持续快速增长,占比逐渐提升,经济下行压力将逐渐缓解。民间投资和制造业投资积极性并不高,新的设备投资周期并未形成。当制造业投资显著改善,主动开启新一轮设备投资周期,那时新的供给周期才可能形成。
? 长周期在下行中转变:人口结构转换导致动能走弱
从经济增长的长周期来看,随着人口结构的转变,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经济增速将逐渐放缓。2009年我国15-64岁的劳动人口比例达到74.5%的顶峰之后逐渐下降,2016年为72.6%。从劳动人口绝对数量来看,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在2012年就出现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次绝对下降。我国人口红利走到尾声,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难以维持,经济增长动能从投资需求向消费需求转变。与劳动人口比例走势相同,我国总储蓄率在2010年达到顶点的50.9%,之后逐渐下降,目前为47.9%。人口结构变化带来需求结构转变,投资需求走弱将导致经济增速放缓。但随着城乡居民更加注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消费倾向提高将为经济结构转型提供条件,促使经济增长动能从投资向消费转变。
图4 劳动人口比例下降
根据对经济短、中、长三种周期的分析,都显示未来一个时期经济增长仍将放缓。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快,长周期将逐渐下行,未来经济增长减速的趋势难以逆转。人口的数量及结构红利消失,仍可通过人口质量的提升来弥补,未来通过提升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加大人力资源的技能培训等仍可提升人口的整体质量,从而获得新的人口红利。
经济增长新动能的全面解析
? 基于三大传统动能增长空间的分析
从投资占GDP的比重来看,增长空间不大。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与GDP的比例逐年上升,2016年这一比重上升至80%,已经非常高。然而投资效率却在下降,目前资本形成总额占GDP的比重只有45%左右。
从投资的金融支持来看,我国杠杆率继续上升空间也不大。我国实体经济领域的总杠杆率从2010年的177.8%迅速攀高到2016年的237.6%,上升速度过快。依靠货币和信贷投入来拉动投资,会导致整个社会杠杆率的持续上升,风险可能越来越大。
从能源和环境的角度分析,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粗放式增长模式也难以为继。2015年中国能源消费占全球消费的23%,占全球净增长的34%,创造的GDP只占到世界经济的15%左右。同时由于高能耗又带来了高污染,中国也是世界最大的污染物排放国。
从固定资产投资的构成分析,未来各部分增长的空间都不大。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主要由基建、房地产、制造业及其他类这四部分构成,未来这几个构成部分的增长空间都不大。未来投资增长空间在于提升投资效率和改善结构。虽然从总量来看,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空间不大,但是由于我国投资的效率较低,如果能够持续提升投资效率,改善投资结构,投资仍然有较大潜力可挖。
图5 我国GDP的投资效率在逐年下降
从中国目前的人均国民收入来看,中国居民的消费仍有较大的上升空间。无论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与同样发展水平的金砖国家相比,中国的人均国民收入(GNI)水平不算高。人均收入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将带动消费能力提升。从消费占GDP比重来看,消费也有提升空间。2016年,美国个人消费支出占GDP的比例是69%,而同期中国居民的最终消费支出占GDP的比例只有39%,未来中国居民消费增长的空间巨大。
未来消费增长存在一系列制约因素:一是目前国民收入的分配不合理,住户部门占比下降不利于消费增长。二是人口的老龄化也不利于消费。三是我国在养老、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方面的不健全也制约了消费的增长。四是贫富分化的扩大也不利于消费的增长。未来消费结构将不断升级。网上消费的迅速兴起在改善消费环境的同时提升居民的消费倾向;居民消费将从商品消费为主向服务消费为主转变;居民消费由必需品向可选消费品升级。
图6 中美两国消费占GDP比例
从出口金额在全球占比来看,中国出口市场份额继续增长的空间已经不大。我国是全球第一大出口国,超过日本和德国曾经达到过的最高水平。国际贸易保护主义逐渐抬头,中国出口在全球市场的份额再继续上升的压力会越来越大。
从出口的具体产品来看,中国有很多产品在全球市场已经位居首位,未来继续增长空间有限。在全球全部出口项目中,中国出口占有率第一的商品占比达到31%,整体占比份额增长的空间有限。
从主要贸易伙伴来看,目前中国已经是全球主要经济体的第一大进口来源国,未来继续增加份额的空间不大。我国已经是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主要发达经济体进口商品的第一大来源国。中国加工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已经开始下降,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最高时的接近60%下降至目前的34%。这也表明出口导向型加工贸易在中国已经遇到了瓶颈。
未来中国出口增长的空间在于提升出口产品的附加值。未来通过产业和贸易结构的升级、国内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产品品质的提高等手段,实现中国制造从“低端”向“中高端”、“大”到“强”、从来料组装加工到自主设计创造等的转变,中国国际贸易大国的地位不但能够维持住,而且还可能会在全球产品的价值链上赚取更多的收益。
图7 中国出口金额的结构占比
从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的未来增长空间看,由于受到基数较大等诸多条件的约束,未来总量增长将会进一步放缓。但投资、消费和出口都存在较大的结构升级的空间,通过结构升级实现中国经济从原来的高速增长过渡到中高速增长也是可以期待的。
? 基于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空间的角度分析
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为我国经济高增长做出重要贡献。我们在2012年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曾经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的要素进行了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际增长率贡献中劳动力数量、人力资本、资本存量和全要素生产率分别约6%、15%, 59%和 20%。总体来看,过去三十年间,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约2%,贡献了经济增速约1/5,是仅次于资本的第二动力要素。
改革开放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根本源泉。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将助力中国经济实现成功转型。未来通过深化改革开放和鼓励创新等措施仍有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随着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不但可以部分弥补传统动能减弱导致的经济减速空间,而且有助于我国经济实现从粗放到集约、从传统动能趋动向创新趋动的成功转型。
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将由四方面效应推动。
一是资源配置效应。当前我国仍有部分资源要素与市场受到限制管制,未来通过解除束缚、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进而释放整体经济效率的空间尚存。二是技术创新效应。技术进步与创新发展空间巨大,国民整体研究水平仍有待提高。三是内外联动效应。通过调整与国际对接方式,仍可继续享受全球化红利。四是人力资本效应。未来在加大教育投入、扩大教育范围与层次、培养创新型人才以及提升教育质量与回报等方面的空间潜力仍然较大。
图8 年中国经济增长要素拉动作用的分解
十九大后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路径预判
? 国际经验角度分析经济发展路径
根据全球经济发展经验,几乎所有国家达到中上等收入水平之后经济增速都有放缓。部分国家经济增速放缓程度相对缓慢,这些国家普遍发展成为高收入国家。如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部分国家因为某方面独特的优势,持续保持较好增长态势,经济高增速增长维持较长时间。新加坡为此类型的典型特例。部分国家经济增速显著放缓,成为经济转型失败的前车之鉴。很多经济体在达到中等收入之后停滞不前,甚至出现倒退。比较典型的是拉美国家和部分东南亚国家,经济发展迟缓,社会问题严峻。
? 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三种可能情景
十九大报告对未来发展作了整体部署,十九大报告提到: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两个阶段来安排。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我国在2010年进入上中等收入国家之后,经济增速开始出现放缓,经济增速已经从前三十年年均10%以上放缓至2016年的6.7%。未来经济增速继续放缓是必然,但增速放缓的幅度和程度就取决于通过深化改革开放和鼓励创新等措施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带来的经济潜力释放的情况。我们分基准、积极及消极三种情景来模拟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
在基准情况下,我国经济改革稳步推进,全要素生产率逐渐释放,使增速稳中趋缓,经济增速达到亚洲发达经济体在同样人均收入水平时的平均水平。只要我国经济改革到位,增长潜力得以顺利释放,经济将完全具备保持平稳增长的能力,经济增速下降过程较为平缓,有望实现目前全球先进国家进入中上等收入之后的增长状况。我们认为这种情景出现的概率很高,大约为50%左右。在基准情况下,预计年均经济增速为6.5%;年均经济增速为5%。
在积极情况下,意味着我国经济改革取得全面成功,使全要素生产率达到改革开放之初的较高水平,增长潜力得到充分释放,经济增长状况将好于基准情况,继续书写全球经济增长奇迹。积极情况出现的前期条件是期间在传统动能保持高增长的同时,全要素生产率也要恢复到改革开放之初的高水平,而且不能发生任何内外部的风险冲击。预计这种情景出现的概率大约在40%左右。这种情景下,预计年均经济增速为6.7%;年均经济增速为5.5%。
在消极情况下,如果各项改革措施难以推进,社会问题逐渐爆发,外部或内部爆发金融风险等冲击,则会带来经济失速的风险,此时经济增速可能出现持续较快下滑,有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预计这种情景发生的概率极低,大约只有10%左右。在这种情景下,预计年均经济增速跌至6.3%;年均经济增速为3.5%;年经济增长可能停滞不前,中间可能会出现阶段性负增长。
由于经济增速是剔除物价波动的实际增速,在测算经济总量时候,需要充分考虑物价变动情况。通常情况下,由于人口结构转变,未来物价涨幅逐渐收敛的可能性加大。假定未来中长期物价运行平缓,不出现剧烈波动,根据发达国家历史经验,预计未来10年物价年均涨幅为1.5%,2030年之后逐渐降至1%左右,2040年之后降至1%以内。在此基础上,预计基准情况下,2035年我国经济总量在40万亿美元左右,2050年在70万亿美元左右;积极情况下,2035年我国经济总量在45万亿美元左右,2050年在94万亿美元左右;消极情况下,2035年我国经济总量在32万亿美元左右,2050年在44万亿美元左右。
图9 未来中国经济增速的三种发展路径
中国GDP总量何时能超越美国?2016年美国经济总量为18.6万亿美元,如果以美国过去10年平均经济增速计算,到2050年美国经济总量为49.2万亿美元。在基准情况下,我国经济总量到2028年赶上美国,2050年是美国的1.4倍;在积极情况下,经济总量赶上美国的时期提前至2026年,2050年是美国的1.9倍;在消极情况下,可能在2050年之前赶不上美国。此外,汇率波动也会影响以美元计价的经济增长状况,如果未来人民币汇率出现较大幅度波动,将较大程度影响经济总量增长。
图10 基准情景下中国与美国经济总量预测
中国GDP总量与美欧合计相比较又如何?2016年欧盟28国经济总量为14.9万亿欧元,美欧合计约35万亿美元,中国经济总量为美欧合计的32%。在基准情况下,到2035年我国经济总量将接近美欧合计的65%,2050年达到约85%;在积极情况下,到2035年我国经济总量将接近美欧合计的72%,2050年达到美欧经济之和的1.1倍。
? 未来我国人均收入水平增长路径预判
对未来经济发展的预测不能只是简单的看经济增速和经济总量,更重要的是看人均产出和人均收入的增长。人均产出和人均收入涉及人口数量变化。2016年我国人口13.8亿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586%。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因素主要有出生率、预期寿命(影响死亡率)两方面。2016年我国人口出生率为1.3%,未来可能进一步降至接近日本0.8%甚至更低的水平。目前我国平均预期寿命接近75岁,未来预期寿命将进一步提升。综合来看,到203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可能降至0%左右,之后基本保持平稳低速负增长。预计到2030年左右我国人口达到顶峰值为14.5亿人左右,2045年降至与当前人口相当的水平,2050年降至13.4亿人左右。
在人口总量变化的基础上,测算未来人均GDP。在基准情况下,2035年人均GDP为2.6万美元,2050年为5.2万美元;在积极情况下,2035年人均GDP为3万美元,2050年为7万美元;在消极情况下,2035年人均GDP为2.2万美元,2050年为3.3万美元。人均国民收入GNI与人均GDP是两个不同概念,2016年我国人均GDP为8123美元,人均GNI为8260美元。随着一带一路战略和我国企业走出去发展,人均GNI可能保持在略微大于人均GDP的水平。
图11 未来人均GDP和人均GNI增长状况
由于通货膨胀导致物价水平上涨,高收入国家的标准也在逐渐提升。2016年等于高于12236美元为高收入国家,预计2035年高收入国家标准将提升至2.5万美元左右,2050年提升至3.5万美元左右。在基准情况下,我国到2035年人均收入达到高收入国家的中等水平,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到2050年人均收入水平将达到高收入国家较高水平,成为较富裕的国家,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积极情况下,我国将提前5年在2030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前10年在2040年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在消极情况下,则有跌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到2050年人均收入仍处于中高等收入水平。
中国人均收入水平与美国和欧洲相比是怎么样呢?2016年美国和欧盟人均收入分别为5美元,中国人均收入分别为美国和欧盟的14.4%、25.7%。在基准情况下,到2035年我国人均收入分别达到美国和欧盟的38%、57%,2050年分别达到63%、88%;在积极情况下,到2035年我国人均收入分别达到美国和欧盟的42%、64%,2050年分别达到85%、120%;在消极情况下,我国人均收入与美国和欧盟的差距难以明显缩小,到2050年分别占美国和欧盟大约40%、55%。
根据我们对2050年之前我国经济增长及人均收入未来可能发展的三种情景的模拟分析,我们可以归纳总结出以下结论:
一是我国的经济总量在2028年之前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的可能性很大。在基准和积极两种情况下我国经济总量都可以在2028年(积极情况下在2026年)赶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这两种情况发生的概率加起来是百分之九十左右。
二是我国人均国民收入在2035年之前达到高收入国家中等水平的可能性很大。在基准和积极两种情况下,我国人均国民收入都可以在2035年(积极情况下提前到2030年)达到高收入国家的中上水平,届时人均GDP将达到2.6万美元之上。
三是未来随着中国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中国的综合国力将明显增强。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经济结构明显改善,区域经济更加协调;经济增长质量明显提升,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确立;生态环境持续友好,人民安居乐业幸福感持续增强。
相关政策建议
一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经济要由高速增长的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阶段,要形成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现代化经济体系。这就意味着未来发展方式必须摆脱粗放型方式,朝着集约型方向发展。十九大文件通篇没有再提GDP和翻番之类的要求,但却强调了质量、效益、结构以及活力等要求,充分表明了明确的战略导向。为了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未来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益变革、动力变革,全要素生产率达到先进水平,要形成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
二是促进经济增长新动能形成。改革开放前30年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的增长模式难以为续,应增强消费增长动能,逐渐提升消费占经济的比重。要促进消费的个性化、差异化、多样化发展,推进消费领域改革,从减税、降低成本、鼓励创新、加快物流发展等各方面保障新型消费供给。目前我国消费占经济总量的比重为53.6%,如果每年提升1个百分点,以75%为最终目标,那么还有20多年的发展空间。在经济增长新动能方面,要培育一批世界级先进的制造业集群,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来促进产业创新发展;在中高端消费、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化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形成一系列新的增长点。
三是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十九大报告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为此提出要求,前瞻性基础研究和系统性原创的成果要获得重大突破,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培育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为科技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四是持续优化经济结构。我国经济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持续存在,产业结构、增长动能结构、服务业结构、制造业结构、城乡结构、融资结构等很多方面存在着不合理、欠优化问题。十九大提出,产业要迈向中高端水平,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成长;民营资本进入国计民生领域,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更好地激发。2016年,我国的城镇化率为57%,而发达国家城市化的平均水平约达80%。我国未来的目标至少是达到75%以上。
五是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十九大报告指出,未来西部大开发要形成新的格局,东北老工业基地要振兴,中部地区要崛起,雄安新区要加快步伐建设。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三农”事业来缩小城乡差距。要形成沿海、沿江、沿线,即主要铁路和公路线为主的纵向和横向的经济轴带,把整个国家经济从中、东、西、南、北很好地串联起来,明显缩小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未来的城镇化要以城市群概念为主,“带、路、群”成为未来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
六是促进收入分配公平合理。当前我国的收入分配差距值得关注,我国基尼系数长期处在0.46以上,这个状况是不可持续的,长期存在会加剧社会矛盾。未来一个时期,收入分配差距的缩小并达到合理水平应是努力方向。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完善按劳分配的体制机制,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鼓励勤劳合理致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至合理水平,应该成为未来五至十年内的重要任务。
七是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相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级阶段,现代化经济体系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发展理念更新。发展必须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二是市场和政府的边界更清晰。要真正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形成“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三是现代产业体系不断壮大。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是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要求。四是开放型经济体系更加完善。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八是推动新一轮对外开放。随着我国企业发展壮大和资本不断积累,我国将在国际经济舞台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在新一轮对外开放中通过一带一路战略、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规划等,一方面引进国内紧缺的技术、设备、资源,另一方面鼓励对外投资和企业走出去。主动实施全球化布局,逐渐成为国际分工的主导者和引领者,努力成为制造业强国和资本强国,提升国民总收入水平。
九是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在维持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调控的同时,要通过宏观审慎原则对金融顺周期性和跨市场风险传染对症下药。进一步完善宏观审慎政策,将表外理财纳入广义信贷指标范围,完善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增强MPA宏观审慎政策考核的差异化标准和弹性。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两者功能有分工又有交叉,双支柱调控框架应注意合理搭配,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本文来源:华尔街见闻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财富论坛 共享经济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