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很多人看病宁愿相信世界上有鬼百度也不相信医生

为什么现在很多人看病宁愿相信百度也不相信医生?
医疗资源高度富集是指大型的优质医院,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而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地区则医疗资源匮乏。这种发展的不均衡导致落后地区的群众在发生重大疾病之后,只能选择到大城市就医,大量的病人涌入,又导致了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的矛盾凸显,是小地方的医院很难发展,而大地方的医院人满为患,这种分配的不均匀,又大大的提高了医疗成本。而小地方的医院因为整体收入较低,不能够引进更多先进的设备和培养优秀的医生,所以治疗水平也参差不齐。这让很多群众对于这些医院信任度较低,反而愿意花更多的钱到更大的医院去医治。我们再来说说传统理念对于我国医疗体系的影响。在中国讳疾忌医几乎已经成为了所有人都有的通病,从古至今都是这样。想必大家都学过扁鹊见蔡桓公这篇文言文作品,一国君主尚不能避免这样的情形,又何况普通的百姓呢?这种理念在中国传承了几千年,已经烙印在了我们的文化体系之中。所以很多国人在身体出现状况之后不喜欢到医院去就医,也很忌讳别人说自己有病。大多数人一生之中做过体检的次数很少,在遇到身体状况的时候,更相信自己的判断,所以会选择通过百度等方式来给自己诊断疾病。但在很多情况下,因为没有经常体检,不能及时发现自己的身体变化,导致一些较小的疾病,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变成了重大疾病,还有一些重大疾病的前期症状没有得到重视,等到了晚期就很难得到治疗了。因为这种小病拖成大病,大病拖到晚期的状态,导致了很多人在去医院看病的时候面临的都是生死的抉择,而想要生就必须要通过先进的医疗手段救治,但是治疗大病就需要花费更多的金钱,这又让很多人望而却步。正是传统理念作怪,导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不相信自己有病,到了确认自己有病的时候却又没有办法医治,只能痛苦的挣扎。为什么你宁可相信百度也不相信医生?
坐标山西,长治。有一场暴力医患纠纷。又是医生被尾随,被袭击,9刀,笔者撰稿时医生刚脱离生命危险。每一次看到这样的图片,总不是首发事发医院医生的朋友圈,而是从当地另外的医生圈子里流传出来。因为事发医院要维稳呐,说起来颇是无奈,毕竟下面的图也必须把票圈头像给隐藏起来。每每刷知乎的时候,每隔一段时间总会因为医患纠纷带来一场舆论的雄辩,几乎一边倒地支持医生,从亲历者匿名的讲述,到其他医务工作者的义愤填膺,慷慨陈词,笔者仿佛看到了希望。但是错了。就像在众人高喊政治正确的时候,那些被道德制高点所指摘所狙击的人,是少数,我看到的,只是幸存者偏差。在中国,能够激扬文字的地方,不止知乎,还有微博、天涯、贴吧,还有各类新闻门户网站的留言评论。我看到的知乎,是一群理性思想占主流的群体,他们为自己的利益发声,这不假,但是他们对自己利益的考量,是理性分析所有的条件后得出的结论。正如看病,相信医生的专业素养、知识和技能,而不是随手一个百度。笔者作为一个大学生,我更愿意相信公立三甲医院科室的大夫所言,哪怕有的时候会坚持挂上多出几块钱十几块钱的专家费,我所得到的,是与之相符合的服务,作为信息专业的学生,我深知免费的信息意味着更高的代价和不确定性,我不愿意舍本逐末。但是当你下拉新闻的评论,便会看到这样的句子:截了一个很长的楼,人生百态,寥寥数语毕现。将自己个别的体验升华为普适性的观点去表达,说自以为是的庸医,那自己是否也自以为是呢?当医生和你讲羊水栓塞如何如何严重的时候,你听不懂,但是却拿起百度搜索说,医生,你看,百度上说能救的。你知道医学生经历了什么吗?他们经历了十几年的文科生生涯,从大一到规培,各种医学名词都在背,中文的,英文的,拉丁文的,这十几年,即使笨鸟都成了活字典;他们同样经历了理科生和工科生的生活,因为做手术容不得半点差池,需要精细,严丝合缝。而他们这么多专业素养,他们反复用你所能听懂的术语来解释你的病情,你却相信百度。为什么?因为百度廉价,搜一搜不要钱,医生挂号,要钱,那是坑人的;医生就应该以服务病人为天职,救死扶伤,这么崇高,怎么能收钱呢?让做一个好几百的片子,坑钱啊,我又没那病,为什么要做?为什么要做两块钱的皮试,医生怎么这么抠门呢,这点钱都要赚?你也许想不通里面任何一句话的逻辑,这很好,说明你有一定的理性思维。但是这是我国大部分民众的想法啊。特朗普在美国大选中获胜,为什么?因为沉默的大多数,那些没有大学学历的底层白人的支持。在中国,何尝不是呢,绝大多数人以自己有限的知识结构和不懂装懂在票圈看到的养生知识去怼经过系统化专业培训的医生,很爽吗?当然爽了,看病能少花钱,诶,我听百度的,随便抓个处方药就治好了。其实呢建议这些患者朋友们可以组成一个反医生的阵线,反正这些凭你们这么聪明的脑袋瓜,搭个无菌手术室自己主刀都没什么问题的。这个医患纠纷没有其他案例所涉及的赔偿,这很好,因为关于利益纠纷的问题已经被讨论很多次了。笔者所要探讨的,是一种对专业人士的不尊重的社会风气。当前海军少将张召忠先生说雾霾防激光海带防潜艇的时候,也是你们跳出来说这不是扯淡嘛,仿佛自己就是军事装备学的学科带头人,什么都懂,可以指点江山了。到最后人家拿了国家专利,被证明可行性的时候,你们到了哪里?因为在信息化的时代,发声太容易了,但同时,信息太廉价太垃圾了。我们不能否认这个时代有很多冒充专家的人在大放厥词,但从客观上看,仍旧是社会上并不能形成对专家的尊重,以及对知识的敬畏。笔者很怀念那时候Google还没有退出中国市场,搜索引擎百家争鸣的局面,那时候的贴吧吧主民主产生,分享的是专业和干货,而不是铺天盖地的推广。而现在,人们只能依赖于百度搜索,而简洁的搜狗,用的人和百度一比,根本不是一个层次,从数量上,从人员的知识水平上。当然,还有些人,明白怎么使用Google获取信息。鲁迅说过,学医不能救中国,所以他去写文章。可惜,现在的人,不会去看文章,他们只会看见哗众取宠的标题,仅此而已,就像本文一样。这是每个人信息素养的差距,当一心钻在自己的一方闭塞空间坐井观天的时候,他们不会看出自己的无知,而是在这口井里全知全能。文稿|小美
编辑|你若微笑我便幸福
正在载入...
暂时没有数据
打开快头条观看更流畅15被浏览1,455分享邀请回答0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宁信百度不信医生,暴露啥问题?
宁信百度不信医生,暴露啥问题?
(文/李兆清)
“觉得身体哪儿不舒服,上网百度一下”,在信息泛滥的今天,很多人习惯遇到不明白的事就上百度等搜索网站打个关键词问一问。但如果遇到了紧急病情,真会有人宁可相信百度也不信医生吗?昨天晚上,在中山医院急诊抢救科,医生就遇见了这么一件令人啼笑皆非的事。(9月18日《海峡都市报》)
互联网时代,任何人任何时候都可以就任何事情上网查询。就拿看病来说,互联网上有医疗知识,有的人能通过互联网学到不少,然后就以为自己是专家。但其实,互联网上的信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不可否认,互联网上不少信息是正确的,但也有些信息是不正确的。如果说吸收的是不正确的信息,就会形成很深的印象,这不等于误人子弟吗?
觉得哪儿不舒服,上网百度一下,这是互联网时代的红利。然而,每个人应该有自己的判断能力,不能被网络上的不正确信息、不良信息所左右。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对养生的需求提高了很多。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健康长寿。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非常火爆,成为传播养生知识的重要平台。可是,这些养生知识并非都是正确的。早前就有媒体曝出,一些养生谣言不能信,但这些养生谣言有很高的以假乱真的能力。一般人,如果不具备相应的医学知识功底,是很难分清的,很有可能上当受骗的。相关辟谣平台已经就一些养生类谣言进行了辟谣,当然,如果更多的医生、专家能够站出来辟谣,那就再好不过。
公众关注养生知识,这说明公众非常关心自己的身体健康。吃得饱,活得好,还要活得久,这是人们共同的期望。这里面,我们可以看出养生方面的发展空间及无限潜力。但是,关心身体健康,在自己生病的时候,要去医院看病,不能一味地迷信百度。百度毕竟只是个搜索工具,尽管极少数医生医德败坏,但大多数医生医德较好、医术较高。我们应该相信医生,不能因为极少数人而否定整个群体。医生肩负着救死扶伤的重任,他们呕心沥血地工作,就是为了给公众的身心健康保驾护航。遇到问题的时候,公众要去找医生,毕竟医生比百度有人情味多了。不要因为极个别医生索要红包就心有余悸、草木皆兵,要相信医生,相信他们能给我们治好病。
宁愿相信百度也不相信医生,这样的价值错位也给医生提了个醒。所有医生都要以高尚的医德、精湛的艺术赢得公众信任。只要有一个人医德败坏,就会损害医生的集体形象。医生如此,其他行业也是如此。每个从业人员都应该为自己所从事的行业加分而不是减分。当然,这也启示医疗行业,在“互联网
”成为热词的今天,医疗也应该搭乘上互联网这趟顺风车。
为身心健康计,宁信百度不信医生该画上休止符了。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宁愿相信我们前世有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