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吧里有在本科论文完成措施期间完成SCI论文的吗

更多有关"这一,论文,林木,表型,癌症"的文章请点击进入查看
本文地址:
你应该还会关注的
05-1505-1305-1205-0905-0805-0104-2004-1704-1604-04
各地大学信息
免责声明: &&&&本新闻信息来自于北京林业大学招生办公室或高校网站及相关图书。大学信息网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考生及家长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请以北京林业大学正式公布数据为准,报错与投稿请发至E-mail:kf#daxuecn.com(请将#改为@后再发送),感谢您的支持!帐号:密码:下次自动登录{url:/nForum/slist.json?uid=guest&root=list-section}{url:/nForum/nlist.json?uid=guest&root=list-section}
贴数:1&分页:觉醒或沉沦发信人: cinoa (丝诺), 信区: PhD
标&&题: [合集] 南京大学一本科生发表SCI论文8篇,世界一流大学争相录取 (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Mon Mar&&8 00:13:20 2004), 站内 && ☆─────────────────────────────────────☆ &&
inhibitor (小企鹅) 于
(Sat Mar&&6 09:34:55 2004)
提到: && 发信人: inhibitor (小企鹅), 信区: DCS
标&&题: 南京大学一本科生发表SCI论文8篇,世界一流大学争相录取 (转载)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Sat Mar&&6 09:34:35 2004), 站内 && 发信人: totalsynth (全合成), 信区: THUExpress
标&&题: 南京大学一本科生发表SCI论文8篇,世界一流大学争相录取 (转载)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Sat Mar&&6 09:33:53 2004), 站内 && 发信人: Onetiger (jump), 信区: Graduate
标&&题: 南京大学一本科生发表SCI论文8篇,世界一流大学争相录取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Sat Mar&&6 09:19:34 2004), 站内 && 发信人: raceqh (耕耘者), 信区: Postdoc
标&&题: 南京大学一本科生发表SCI论文8篇,世界一流大学争相录取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Sat Mar&&6 08:36:09 2004), 转信 && 【评】 && 前一段时间朱涵被树为南京大学学生标兵时就有人向我揭露过这个本科生
发表大量论文的内幕,我考虑到他还是个本科生,一个大学的学生标兵又
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也就算了。现在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的神话
越吹越神,上了媒体,还是有必要揭露的。 && 朱涵在南京大学没有导师,但是在家里有导师,就是他的父亲、北京师范
大学物理教授朱建阳。检索到的6篇由朱涵署名的SCI论文,通讯作者全是
他的老爹(他的10篇学术论文如果都存在的话,估计也都是如此)。如果
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地方,这篇报道怎么不敢让读者知道这点事实?如果朱
涵只是沾老爹的光,老爹发表论文时把儿子的名字顺便也写上,发再多的
论文又有什么希奇的?朱涵在申请美国大学时,敢不敢明说其论文通讯作
者就是他父亲?美国大学的录取人员做梦也不会想到中国科技界的裙带关
系现在已经发展到本科生这一级了。中国科技界子承父业的多得是,但是
像朱氏父子这样从儿子还是个本科生时就肆无忌惮地加以提携的,还是闻
所未闻的。如果其他教授、研究员知道了内幕,也如法炮制提携自己的子
女,岂不又是一种学术腐败,其他学子只能怪自己没有一个教授老爹。 && (方舟子) && 对学生宽容是好的,但是也应当谨防学术腐败的遗传。朱氏父子就是一个
活生生的例子:学术腐败除了师生遗传以外,还可以父子遗传的!这样的
人放到美国来,第一给海外华人丢脸,第二给国内申请者的信誉危机再次
雪上加霜。 && (雨凡) && kao, 他以为他是爱因斯坦哪。还做小板凳 :-) && 朱涵这种人该打,心太黑!猫个一两篇就足够了。我在这面见好几个小学
生本科都有论文,羡慕死俺了。后来一打听,都是挂名的。父子/女,亲戚
等。 && (XJ) && 发表8篇SCI论文 美众多名校争录南大学子朱涵 && 中新浙江网3月3日电 近日,南京大学校园中传出一个惊人消息———一个
本科生发表了10篇学术论文,其中有8篇是SCI论文,GRE考试满分,斯坦
福、普林斯顿、康奈尔、宾夕法尼亚、达特茅斯等近十所美国名校的研究
生录取通知书雪片般寄来。这可都是事实,这么多“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就全部发生在南京大学2000级物理系本科生朱涵身上。 &&   GRE考试满分我们也许听说过,但在大二至大四仅仅两年时间里完成8
篇国际最权威的SCI论文,不要说对于一个本科生,就是一个大学教授也是
相当不错的成绩了。令我们惊奇的是,朱涵在学校竟然没有导师、没有实
验室,他的办公室就是简陋的学校宿舍。每天他九点起床,除了吃饭睡觉
日常必修课主要有三项———工作、玩游戏、给女朋友打电话。朱涵说他
并不是最用功的那种学生,他喜欢玩网络游戏,但他每天的工作时间保持
在8小时以上。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论文,朱涵却并没有外人所以为的那种
巨大压力。他说他对物理一直有浓厚兴趣,很自然地阅读大量科学文献,
然后找到研究课题,写论文。 &&   朱涵认为自己小时候跟普通孩子没什么差别:“都一样的啊,你们玩
什么,我也玩什么。”小学时候,他学过美术、钢琴、雕塑、篆刻,不过
他真正喜欢的却是跟父亲一起做木工,当年他自己做的小板凳,至今家里
还在用。“我当时很有成就感啊”朱涵笑着说,“爱因斯坦小时候做的板
凳比我差多了。”他说自己不算很聪明的人,只是在物理上天分高一些,不
过比较特别的是,高中时他很少听课,老师给他一张单独的桌子,让他自
己看书。进了大学,他也常常不上课,把时间用于更高效率的自学和研
究。 &&   朱涵的女朋友是他的高中同学,目前在上海上学,他们保持每天通电
话,每月见一次面,还有一堆来往信件。“我们在一起,从来不谈学术,
很轻松、很开心。”朱涵说。 &&   学校对朱涵的研究给予大力支持,已经累计拨给他近2万元经费。“像
朱涵这样优秀的学生十分难得,我们一定要给他充分的发展空间。”一位
老师这样评价朱涵。而朱涵也很感激学校给他提供的自由度和多方面支
持,他说:“南大是一所很符合我理想的学校。”(葛苏、卞宁) && Record 1 of 6
Zhu, H; Wang, XR; Zhu, JY. 2003. Effect of aging on network structure. PHYSICA
L REVIEW E68 (5): art. no.-056121, Part 2.
Language: English
Document Type: Article
Addresses: Beijing Normal Univ, Dept Phys, Beijing 100875, Peoples R China.
Nanjing Univ, Dept Phys, Nanjing 210093, Peoples R China.
CCAST, World Lab, Beijing 100080, Peoples R China.
Reprint Address: Zhu, JY, Beijing Normal Univ, Dept Phys, Beijing 100875, Peop
les R China
Times Cited: 0 && ------------------------------------------------------------------------------ &&&& ☆─────────────────────────────────────☆ &&
totalsynth (全合成) 于
(Sat Mar&&6 09:36:41 2004)
提到: && 扭 &&&& ☆─────────────────────────────────────☆ &&
realnewlife (微笑人生) 于
(Sat Mar&&6 09:38:41 2004)
提到: && sci也可以灌水的 &&&&&& ☆─────────────────────────────────────☆ &&
valuelife (静水流深) 于
(Sat Mar&&6 09:40:10 2004)
提到: &&&& shia&&&&&& ☆─────────────────────────────────────☆ &&
hloud (……) 于
(Sat Mar&&6 09:44:05 2004)
提到: && 应该说他老爸是个牛人:)
不过第一第二作者应该是比较重要的吧,如果他一点事都没有做,挂第二别人没有意见吗? &&&&&& ☆─────────────────────────────────────☆ &&
realnewlife (微笑人生) 于
(Sat Mar&&6 09:54:33 2004)
提到: && 这种事情很常见,很多工作都是一个人做的,但最后署名有三四个 &&&&&& ☆─────────────────────────────────────☆ &&
moran (MOrality & RAtioNality) 于
(Sat Mar&&6 10:00:05 2004)
提到: && niu &&&& ☆─────────────────────────────────────☆ &&
liucw (大汉) 于
(Sat Mar&&6 10:12:10 2004)
提到: &&&& 中国人搞科研,什么笑话和丢人的事都有。这个只是其中之一。 &&&&&& ☆─────────────────────────────────────☆ &&
coriolus (藤影阁主) 于
(Sat Mar&&6 10:16:50 2004)
提到: &&&&其实,师承父业,水平自然比较高,这个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本科发表sci很正常。 &&不正常的是我们把sci当作全民的奋斗目标, &&就像大跃进提高钢产量一样。 &&如果现在大家都刻章,我就找不到活路了。 &&各位,不要学刻章哟。 &&&& ☆─────────────────────────────────────☆ &&
muenchen (muenchen) 于
(Sat Mar&&6 10:21:36 2004)
提到: && sci水王 &&&&&&&& ☆─────────────────────────────────────☆ &&
anny (怀念奶奶~) 于
(Sat Mar&&6 11:18:07 2004)
提到: &&&&&&也没啥特别牛x的paper,不知道这么吹 &&&&&&以前我们系本科有人发了好几篇呢,看来炒作还是很重要的 &&&&&&&& ☆─────────────────────────────────────☆ &&
valuelife (静水流深) 于
(Sat Mar&&6 11:41:44 2004)
提到: && 是 &&&& ☆─────────────────────────────────────☆ &&
isotropic (湍流边界~居然有间断@计算发散) 于
(Sat Mar&&6 11:53:11 2004)
提到: && 这家伙也特吹聊,刚学完普通物理,就去发sci,也太不把大家感受放在眼里聊 &&&& ☆─────────────────────────────────────☆ &&
shenyue (好难好难哦) 于
(Sat Mar&&6 12:00:43 2004)
提到: && hoho
那我还见过高中就出sci的那
真是自己干出来的,小伙子很有前途的说 &&&&&& ☆─────────────────────────────────────☆ &&
realnewlife (微笑人生) 于
(Sat Mar&&6 12:09:02 2004)
提到: && 有个本科生和我做了半年实验,也发了篇sci,
不过他那确确实实是做出来的 &&&&&& ☆─────────────────────────────────────☆ &&
whale (宁静致远) 于
(Sat Mar&&6 12:40:13 2004)
提到: && 有没有挂你呀?
我一个师兄,一个小本在他的太子上捣腾了几天就写了一个SCI,不过没挂他,
把它郁闷的
÷ &&&&&& ☆─────────────────────────────────────☆ &&
shaden (云淡风清) 于
(Sat Mar&&6 12:42:49 2004)
提到: && 中国教育界的悲哀 && 我们一群博士都希望发一片文章就可以毕业而每日辛苦 && 不知道一个本科生是如何发8篇sci的 && 对此我真的表示怀疑 && 此外作为一个本科生,重要的事情是学习还是创新。。有的商榷 && sigh &&&&&& ☆─────────────────────────────────────☆ &&
realnewlife (微笑人生) 于
(Sat Mar&&6 12:44:05 2004)
提到: && 呵呵,我和他差不多各做一半,共同第一 &&&&&& ☆─────────────────────────────────────☆ &&
whale (宁静致远) 于
(Sat Mar&&6 12:48:28 2004)
提到: && 则么共同第一呀?教教我把
我正在犯愁呢,一篇文章好多作者,摆不平呢
要不发到我信箱? &&&&&&&& ☆─────────────────────────────────────☆ &&
whale (宁静致远) 于
(Sat Mar&&6 12:49:39 2004)
提到: && 什么地方?我也去,如今发一篇文章就能毕业的快成熊猫ne &&&&&&&& ☆─────────────────────────────────────☆ &&
yfzy (江西赣州:少生闲气多吃肉听老婆话跟党走) 于
(Sat Mar&&6 13:00:07 2004)
提到: && 炒作的东西,记者的噱头
呵呵,不知道他老爹起了多大作用?
感觉他老爹在害他 &&&&&& ☆─────────────────────────────────────☆ &&
lookc (bonny) 于
(Sat Mar&&6 13:10:38 2004)
提到: && 要是完全是自己搞出来得,那也却是很牛,不过,要是别的方式搞出来得话。。 &&&& ☆─────────────────────────────────────☆ &&
xiaoxiangg (我愿意) 于
(Sat Mar&&6 13:19:57 2004)
提到: && 这事情一出来,我就觉得肯定又是一个腐败案例
一句话,没有他父亲,就没有这8篇文章
他父亲有点拔苗助长了 &&&&&& ☆─────────────────────────────────────☆ &&
asimof (真水无香) 于
(Sat Mar&&6 13:25:29 2004)
提到: && 他爹也得算学术腐败 &&&& ☆─────────────────────────────────────☆ &&
realnewlife (微笑人生) 于
(Sat Mar&&6 13:29:30 2004)
提到: && 如果两个人贡献差不多,那就共同第一。
如果工作量差别很大当然就按贡献排下去。
共同第一的作者在名字后面打个*号,
然后下面注明:这两个人对本文有同等贡献(contribute equally?) &&&&&& ☆─────────────────────────────────────☆ &&
coolmancn (coolmann) 于
(Sat Mar&&6 15:32:37 2004)
提到: && 受不了这种人 算老几 敢和爱因斯坦比 &&&& ☆─────────────────────────────────────☆ &&
yfzy (江西赣州:少生闲气多吃肉听老婆话跟党走) 于
(Sat Mar&&6 15:46:58 2004)
提到: && nod,基本等同于我刚挣了1万块钱就想自己是比尔盖茨差不多 &&&&&& ☆─────────────────────────────────────☆ &&
FindMin (&&&&&&&&&&&&) 于
(Sat Mar&&6 17:09:39 2004)
提到: && 朱建阳 男 相对论与天体物理&& ZHU JY &&&&&& ☆─────────────────────────────────────☆ &&
yudong (人生能有几回博^_^博士箴言!) 于
(Sat Mar&&6 17:40:13 2004)
提到: && 要是真的自己做出来,那就得佩服,五体投地的佩服!
要是腐败,那就父子全拉出去毙了,或者凌迟!而且要火化,烧得一干二净! &&&&&&&&&&&&&&&& ☆─────────────────────────────────────☆ &&
sealand (逆风飞扬) 于
(Sat Mar&&6 18:10:38 2004)
提到: &&&&&& 南京大学素来是“发文章”的高手。 &&&& 新时代的“八股集中营”。 &&&&&&&& ☆─────────────────────────────────────☆ &&
yanght (韵江) 于
(Sun Mar&&7 01:05:05 2004)
提到: && 和本科生计较文章,这脸也没地儿搁吧 &&&& ☆─────────────────────────────────────☆ &&
dc007 (X+Y=Z) 于
(Sun Mar&&7 16:31:12 2004)
提到: &&&& 学术腐败应引起全世界的关注了!
国家应加强这方面的检查力度! &&&&&& 文章数:1&分页:关注今日:92 | 主题:590571
微信扫一扫
【经验】一个一学生如何发表SCI论文
页码直达:
这个帖子发布于4年零345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转载》一个医学生怎么在三五年内发表5篇sci 我刚刚开始做实验的时候,别人怎么说我就怎么做,每天在实验台旁干到深夜,以为这就是科研了。两个月过去,突然发现自己还在原地踏步。那种感觉,只能用“沮丧”来形容。我开始置疑自己的行为和观念。感觉有种习惯的力量在束缚着我。习惯于人云亦云,习惯于奉命行事,习惯于忙忙碌碌。我根本不是什么研究生,只不过是一个廉价而又勤奋的技术员罢了。后来看到周围的研究生在重复同样的错误,我又惊讶于这些问题的普遍性。于是我决定把科研中的经验总结出来,与大家探讨。希望借此逼近真正意义上的科研;希望这些经验在经历千锤百炼之后成为研究生群体的积累,使后来人可以借鉴,少走弯路,直达问题的实质。
(一)(二)(三)(四)(五)(六)(七)(****)(十)(十一)
我做科研的几点体会(一)
我做科研的几点体会
1.一半时间做实验,一半时间看文献。千万不能把时间全部消耗在实验台上。看文献、看书、看别人的操作、听别人的经验、研
究别人的思路,边做边思考。要学会比较,不要盲从。否则,会被一些小小的问题困扰许久。
2.准备越充分,实验越顺利。
古人云,磨刀不误砍柴工。前期的知识储备、文献储备、材料准备、方法准备可以避免手忙脚乱,充分的预实验使你充满信心。一步一个脚印,就不必“从头再来”。最不能容忍的是在开始的几步偷懒,造成后面总有一些无法排除的障碍。
3.记录真实详尽。
人总是有一点虚荣心的。只把成功的步骤或漂亮的结果记到实验记录里,是很多人的做法。殊不知,许多宝贵经验和意外发现就这样与你擦肩而过。客观、真实、详尽的记录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4.不要为老板省钱。
效率为先。整天算计着省钱,一旦用了不可靠的东西,只会浪费时间,遭受打击,到头来一分钱也省不了。
5.把握心理优势。
做过实验的人都经历过失败和挫折。有些失败应当在预实验阶段发生,你这时能坦然接受。假如不做预实验,在正式的实验中遇到,你的挫折感就很明显。假如你因为赶时间而错误操作,你会沮丧。假如你能因为目前心浮气燥而果断地放一放,就可以避免悲剧的发生。假如你早上进入实验室之前还不知道今天要干什么,你最好想好了再去。最大的错误是重复犯同样的错误。记住,屡教不改者不适合做实验。
我做科研的几点体会(二)
1.先看综述,后看论著
看综述搞清概念,看论著掌握方法
2.先看导师既往发表的文章,再看师兄师姐答辩的论文,看前者知道大方向(实际上应当在考他的研究生之前看过),看后者知道哪些可以借鉴
在师兄师姐离开之前学会关键技术
4.如果接师兄师姐的工作往下做,一定要看其实验记录前人的结果不一定可信!
5.两手准备
设计课题要为了阐明问题,即不论结果为阳性或阴性,都能写文章。阳性结果说明什么,阴性结果说明什么。假如课题要求得出阳性结果,你可能要事先设计几部分,万一第一部分得不出预期结果,可以用其它部分弥补损失。 我做科研的几点体会(三)
1.多数文章看摘要,少数文章看全文
掌握了一点查全文的技巧,往往会以搞到全文为乐,以至于没有时间看文章的内容,更不屑于看摘要。真正有用的全文并不多,过分追求全文是浪费,不可走极端。当然只看摘要也是不对的。
2.集中时间看文献
看过总会遗忘。看文献的时间越分散,浪费时间越多。集中时间看更容易联系起来,形成整体印象。
3.做好记录和标记
复印或打印的文献,直接用笔标记或批注。pdf 或html 格式的文献,可以用编辑器标亮或改变文字颜色。这是避免时间浪费的又一重要手段。否则等于没看。
4.准备引用的文章要亲自看过。
转引造成的以讹传讹不胜枚举。
5.注意文章的参考价值。
刊物的影响因子、文章的被引次数能反映文章的参考价值。但要注意引用这篇文章的其它文章是如何评价这篇文章的:支持还是反对,补充还是纠错。 ******** 怎样读文献 ********1. 目标:
漫无目的则毫无效率,抓不住重点才效率低下。选题之前可能会有一段时间处于迷茫状态,不知从哪入手。胡乱看了大量文献,却不知所以然。在导师的指导下,在同行的启发下,有些人可以迅速明确目标,有的放矢,入门就从这里开始。即使导师不导,没有定题,自己也要先设定一个具体的问题看文献。不管你将来做不做这些东西,总比没有目标好得多,保证有收获。科研的一般法则是共通的。
对于一个具体的课题来说,相关文献分属于三个层次:研究方向、研究领域、研究课题。例如有人研究干细胞定向分化治疗帕金森病,对他来说,研究方向就是帕金森病,研究领域是帕金森病的干细胞治疗,研究课题是某种物质诱导干细胞定向分化为分泌多巴胺的神经细胞。看文献时要分清手上的文献是属于那个层次,这决定你对它要掌握到什么程度。研究方向层次的文献:一般涉及,基础知识,学科水准,了解当前重大进展与趋势,达到专业人员水平;研究领域层次的文献:了解焦点与热点,已/正/将进行的课题,达到专家水平;研究课题层次的文献:要全面,了解历史、现状、展望、主要方法、手段,达到No1专家水平。正确分辨文章的层次,才能把精力用到点子上。
广义的文献包括可以阅读的所有出版形式。教科书、专著、会议摘要汇编、期刊、网页、甚至ppt文件。比如要了解免疫应答的基本形式,最好是看教科书;要参考大鼠脑立体定位图谱,最好是看专著;要知道最新进展,最好是查阅期刊;要了解别人的研究动向,最好是参会或看会议论文汇编。不要找错信息源。
对文献的熟悉程度不同,阅读文献的方式大不相同。新手学习式阅读,逐字逐句,搞清细节,掌握最基本的知识点。最初的十几、几十篇要精读,精华的几篇甚至要背诵。老手搜索式阅读,已熟悉各种研究的常见模式和一般套路,能够迅速提取关键信息,把握思路,经常不按常规顺序阅读。有人看图说话,有人辨数识字。高手批判式阅读,一针见血,直指问题所在。实际上没有一篇论文是无懈可击的。新手要稳,老手要准,高手要狠。新手、老手、高手的代表人物分别是研究生、导师和审稿人,但认真钻研的研究生完全可以在3年中实现从新手到高手的嬗变。对自己有清醒的定位,才能选择正确的阅读方式。
文献读的多了,脑子里塞满了信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反而无所适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循证医学划分临床试验证据的等级;同理,我们看文献也要重视实验证据的强度。发现矛盾,是第一步;找出异同,是第二步;思考解决,是第三步。从相互矛盾的结论推导中发现矛盾的根源,此时如能跳出圈外,不走思维定势,从原始的科学问题出发,“无招胜有招”,真正是到达另外一种境界了。何必翻译外国人的综述谎称自己的综述?何必重复别人做过的实验谎称自己的思路? ****************************** 我做科研的几点体会(四)
1.实验课学不会实验
实验课之前老师把前面的步骤做完了,把所有问题都解决了,上课的时候让大家见到完美无缺的最后一步的表演。这是真正的实验吗?那时候我们还天真地问老师:我们可以走了吗?什么时候交实验报告?对多数人来说,实验技能只能是在实验室里“泡”出来的。
2.交流是最好的老师
做实验遇到困难是家常便饭。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反复尝试?放弃?看书?这些做法都有道理,但首先应该想到的是交流。对有身份的人,私下的请教体现你对他的尊重;对同年资的人,公开的讨论可以使大家畅所欲言,而且出言谨慎。千万不能闭门造车。一个实验折腾半年,后来别人告诉你那是死路,岂不冤大头?
3.最高层次的能力是表达能力
再好的工作最终都要靠别人认可。表达能力,体现为写和说的能力,是需要长期培养的素质。比如发现一个罕见病例,写好了发一篇论著;写不好只能发一个病例报道。比如做一个课题,写好了发一篇或数篇论著;写不好只能发一个论著摘要或被枪毙。一张图,一张
表,无不是表达能力的体现。寥寥几百上千字的标书,可以赢得大笔基金;虽然关系很重要,但写得太差也不行。有人说,我不学PCR,不学spss,只要学会ppt(powerpoint)就可以了。此话有一点道理,实验室的boss 们表面上就是靠一串串ppt 行走江湖的。经常有研究生因思维敏捷条例清楚而令人肃然起敬。也经常有研究生不理解“为什么我做了大部分工作而老板却让另一个没怎么干活的人写了文章?让他去大会发言?”你没有看到人家有张口就来的本事吗?
4.学好英语,不学二外。
如今不论去日本还是欧洲,学术交流早已是英语的天下。你不必为看不懂一篇法语的文章而遗憾,写那篇文章的人正在为没学好英语而犯愁。如果英文尚未精通,暂且不要去学二外。
5.SCI 是个陷阱。
运气!有人没费力气发了一篇SCI 文章。你不要羡慕他。因为据我所知课题是别人设计的,实验是别人手把手带他做的,文章是导师帮他找了国外的人改写的,而他并不擅长做科研。但是他因为一篇SCI 文章已经自认为可以在科研的天地里一展身手了。于是要出国
,要做实验,要继续发SCI,要挣美元。从此走上了一条不属于他的道路。(也许有酸葡萄心理的成分)。但是看看周围的人,看看自己,真的适合搞科研吗?真的不适合搞科研吗?
我做科研的几点体会(五)
我不知道科研对造假能够容忍到什么程度,科研和造假是不是一对双胞胎。但台上的人都在说-决不造假。
1.适当造假:无关痛痒,偏差不大。
论文中做了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成人DNA 对照,实际用脐血DNA 做对照;论文中正常对照做了200 例,实际做了150 例;论文中有显著性差异,实际也有显著性差异,但均值的差别没有论文中那么大;论文中随机分组,实际上随意分组;论文中给动物行无菌手术操作,实际是只把部分器械在消毒剂里泡了泡。
2.被动造假:忍辱负重,有苦难言。
师兄的论文发表了,导师让伊接着做,伊没有重复出来,但伊不能说师兄的论文有问题,伊在隐瞒事实的基础上做了更“深入”的研究;导师想要什么结果,伊就能做出什么结果;毕业前的几个月很多人的实验变得异常顺利,该出来的都出来了。
3.客观造假:无意而为,缺乏常识!!
论文中报道一个新的缺失突变,据说伊只挑了一个克隆测序;一个本该重复数次的实验没有重复就拿去发文章了。
4.主动造假:急功近利,风雨无阻。
论文中的一张电泳照片来不及重做,借别人的一张差不多的照片顶替;酶切的时候,有一条带应当完全切掉,但总切不干净,伊用PHOTOSHOP 把它涂掉了;论文中的PCR 工作量很大,但PCR 仪使用登记本上只有一次记录;论文中p=0.041,实际p=0.055,把对照组中的一例阳性观察去掉就得到0.041 了。
5.积极造假:追逐名利,几近疯狂
伊在一年中发表第一署名的论文50 篇;先有论文后有实验记录。
我做科研的几点体会(六)
英文文章写作
1.阅读10 篇文献,总结100 个常用句型和常用短语。经常复习。
注意,文献作者必须是以英文为母语者,文献内容要与你的专业有关。这属于平时看文献的副产品。
2.找3-5 篇技术路线和统计方法与你的课题接近的文章,精读。 写出论文的草稿。要按照标题、作者、摘要、背景、目的、材料、方法、结果、讨论、致谢、参考文献、图例、图、表、照片和说明的统一格式来写。这样做的好处是从它可以方便地改成任何杂志的格式。
3.针对论文的每一部分,尤其是某种具体方法、要讨论的某一具体方面,各找5-8 篇文献阅读,充实完善。
这里讨论的只涉及英文表达,也只推荐给缺乏英文写作经验的人。
4.找到你想投的杂志的稿约,再找2-3 篇该杂志的article,按它的格式改写。
注意,每次改写都要先另存为不同的文件名,以免出了问题不能恢复。
5.找英文高手改。找不到合适的人,就去找提供英语论文编辑服务(English correctionand improvement,not translation)的公司,在此向有钱没时间的人强烈推荐。
我做科研的几点体会(七)
1.下载电子版文献时(caj,pdf,html),把文章题目粘贴为文件名。
注意,文件名不能有特殊符号,要把 \ / : * ? & & | 以及换行符删掉。每次按照同样的习惯设置文件名,可以防止重复下载。
2.不同主题存入不同文件夹。文件夹的题目要简短,如:PD,LTP,PKC,NO。
3.看过的文献归入子文件夹,最起码要把有用的和没用的分开。
4.重要文献根据重要程度在文件名前加001,002,003 编号,然后按名称排列图标,最重要的文献就排在最前了。
5.复印或打印的文献,用打孔器(¥10-15)打孔,装入硬质文件夹(¥10-20/个)。
我做科研的几点体会(八)
我们经常会在参考文献的引用上耍一些小聪明,殊不知这些都会降低论文质量。
1.知而不引 明明借鉴了同行的类似工作,却故意不引用同行的类似工作,使自己工作看上去“新颖”“领先”。实际上审稿的可能就是同行。 2.断章取义 故意截取作者试图否定的部分来烘托自己的观点。 3.引而不确 没有认真看原文,引文错漏。 4.来源不实 某些字句来源不可靠(比如非正式的或非学术的出版物),且不注明来源。常见于一些统计数字。 5.盲目自引 不是为了说明自己的工作与前期工作之间的关系,而是单纯为提高自己文章被引用次数而自引。 我做科研的几点体会(九)
国内文章水平不高的几个原因:
1.审稿人知识陈旧
年纪大的审稿人查文献和和上网的能力相当有限,无法核实该研究是否有意义,创新点在那里,方法是否可靠,结果是否可信。但匪夷所思的是他们经常提的审稿意见是“参考文献不够新”。
2.选错审稿人
虽然一般指定两名审稿人,但编辑部经常让不懂分子生物学的人审分子生物学的文章,让不懂统计的人审统计处理比较复杂的文章。出于爱面子,很少有人提出“我不适合审这篇文章”。
3.关系文章
有了关系,什么都简单了。
4.不承认阴性结果
诚实的阴性结果被认为无意义。怪不得有人大声疾呼“我要办一本阴性杂志”。
任何人都不愿意成为制度的牺牲品。出不来预期结果就没法交差。为生存计,为按期毕业计,造吧。
我做科研的几点体会(十)
动态的科研
1.科研靠积累。
象伦琴发现X 射线那样凭借一次简单观察就得诺贝尔奖的机会越来越少。更多的科研成果来自于实验室长期积累。最终实至名归。做科研不要指望一步登天。设计课题不要好高骛远。基金评审也是这样。没有前期积累,获得资助的可能性小。选导师要想好:你是要白手起家,还是要为人作嫁?
2.文献要追踪。
开题时通过查文献了解的情况,到结题的时候可能有很大不同。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追踪。运气好,你可以得到更多的线索;运气不好,发现别人抢先了。据此修正你的实验。写论文之前一定要重新查一遍文献。
3.记录要复习。
前面的实验记录要经常复习。随着经验的增加和认识的提高,你会发现最初的判断未必正确。
4.材料要变质。
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试剂会降解,有些设备会老化,这导致你在完全按照以前的方法操作后得不到以前的结果。PCR 是个魔鬼!很多人有这样的感觉。这只是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某种试剂只是有效量的减少,你需要加大用量。如果变质以后产生了有害的物质,恐怕该换试剂了。如果设备读数有漂移,就得校正。总之,出了问题要找原因,每一步都要“确切”!否则就是刻舟求剑。
5.老板要看清。
老板也是摸着石头过河。他的想法随时在变。觉得事情不好,他会转向。你要擦亮眼睛,看清苗头,否则会被转晕。可以适当地引导一下。互动嘛。
我做科研的几点体会(十一)
我曾经向一些比我有经验的人请教“什么是科研”,他们没有正面回答我,只是给我打了五个比方。
1.科研是流行歌曲
什么流行用什么,什么流行做什么。张口生物芯片,闭口纳米技术。老板是追星一族,流行的就是最好的。
2.科研是移花接木
设计课题?课题怎么是设计出来的呢?是拼出来的。A 的材料,B 的方法,C 的指标,
D 的意义。
3.科研是傻瓜相机
原理搞不懂?恕我老朽,没时间看原理了。我能折腾,多折腾几次就出来了。为什么要做这一步?老板心里明白就行了!他每周安排的活儿我还干不完呢。
4.科研是照葫芦画瓢
综述不会写?抄啊。论文不会写?套啊。反正不会有人追究。无知者无畏!
5.科研是垃圾
实验完成了,论文发表了,答辩通过了。老板语重心长地说:“你们走后,这些都是垃圾”。
晕!倒!挣扎!再倒!
他们没有骗我,实用主义自有它的道理。但我从此不再随便批判国内的科研水平了,因为在某些时候我也重复着同样的故事。
我做科研的几点体会(十二)
写毕业论文 1.先列提纲 不列提纲,上来就写,是坏习惯。几百字没问题,几千字勉强,几万字就难了。必须列出写作提纲,再充实完善,以保证思路的连贯和字数的均衡。 2.平时多写 及时总结阶段性的工作,多写文章多投稿。到最后阶段,把这些文字有机地组合起来,就是一篇很好的毕业论文。 3.不要罗列所有数据 为了保证毕业论文的分量,研究生往往会观测较多的指标。但毕业论文并非数据越多越好。一定要舍弃那些与主旨关系不大的数据。否则,要么显得累赘松散,要么成为破绽。 4.打印修改 在电脑上直接修改,会遗漏很多错误。要尽可能地减少任何错误,一定要打印出来修改。 5.让别人指出错误 自己修改,仍然受个人习惯的局限。错误摆在那里,却熟视无睹。让别人给你指出错误吧,不管他与你是不是同一专业。
不知道邀请谁?试试他们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收起全部有料回复
看了这个帖子 突然想到了一些话
首先是一个教授给我说的:做科研 你可以做的很好 是你爱好她,所以他保持了我么学校2010年前最高分记录。身为本科生 我可能对科研不懂,但是我在实验室的几年 我还是有自己的观点:1: 做科研 也可以发很高的分数,当你重复大样本或者多中心研究时,应该有一个理想的曲线,而当你把趋势理想化,同样可以得到好分数2:wb或者pcr 的趋势等有多少是全部数据都纳入 又有多少是只要趋势好的 去掉那些趋势很差的 也许有的人 只有给杂志社那几张为数不多的图片是真实的 3:又一次看国内的文献 我笑了,wb图片是ps的
我不知道作者做没有做
呵呵4:什么叫做科研??
我只是一个挖掘者,不是思想者 因为我站的高度太低,把一棵大树认为是整片森林,不能看见原来就只是整棵大树。5:我不知道meta分析的意义。查阅文献,世界上多少meta不是非黄种人龙的传人写的?反正感觉很少,就比如一个教授给我说的 小胖,不要玩数字游戏了 在我这边来做实验吧。。。从那时候开始 我决定我不会在写meta。6:关于sci大跃进的时代,大家都是抱怨说sci怎样怎样,但是又有多少人真正想过,面对国内中文杂志的乌烟瘴气,只能选择国外杂志,作为一个平台。去展示自己。。。。7:关于写作,我的英语很差,对于写作 英语过多的依赖了老师还有一个英语老师,希望以后可以自己处理 8:关于润色,我不知道别人是怎么润色的 反正感觉润色有点麻烦 ,找国内的嘛 不靠谱,找国外的嘛
又麻烦 ,反正 国内的我一个师姐找的m**sci 结果我不清楚,还有一个师姐找的美**,也是 一个小修就等1-2周,投稿还要投稿费用 杂志 还是我们自己选择的。9关于回答评审专家以及编辑问题:反正我不在投日本杂志,哎 2个编辑 一个审稿人录用 一个大修 结果拒绝 ,第二次投稿的时候直接拒绝 。修改和 意见都不给。10关于版面费
最讨厌的是 很多杂志把中国放入了非贫困地区,要收版面费 ,比如每一本杂志都是1w以上的BMC系列 哎 最讨厌啦啦,而且BMC系列审稿太慢了 但是态度还好至少我遇见的那个还好当你把趋势理想化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赞一个 楼主 满不错的!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关于丁香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本科生毕业论文范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