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六省省会建设排名城建哪个最好

中国中部六省最低调的三个省会城市,你猜对了吗?
1.山西太原
太原:山西省省会、太原都市圈核心城市、山西省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和国际交流中心,中国北方军事、文化重镇,世界晋商都会,中国能源、重工业基地之一。一座具有4700多年历史,2500年建城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控带山河,踞天下之肩背”,“襟四塞之要冲,控五原之都邑”的历史古都)。有着这样悠久的历、璀璨的文化,在如今的省会城市大比拼中,无疑是中部六省省会最为低调的省会城市之一。
著名景点:晋祠、天龙山石窟、永祚寺、崇善寺、窦大夫祠、蒙山大佛、太山等。
2.江西南昌
南昌:江西省省会、江西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心城市之一,国家航空、光电产业基地、世界级的光伏产业基地。是中国唯一一个与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和海峡西岸城市群相毗邻的省会城市,也是是国家重点支持建设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因震惊中外的“南昌起义”爆发,这里被称为“军旗升起的地方”,被誉为“英雄城”。
著名景点:滕王阁、八一起义纪念馆、八大山人纪念馆、绳金塔、海昏侯墓等。
3.安徽合肥
合肥:安徽省省会、合肥都市圈中心城市、皖江城市带核心城市之一、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也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现如今还是世界科技城市联盟会员城市、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中国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作为一座发展潜力恨得省会城市,也是非常低调的。
著名景点:庐州古城、开福寺、包公园、三河古镇、巢湖、紫蓬山、李府等。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大长沙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中部六城发展现状和前景的比较
在线时间 小时
上市企业方面长沙比武汉稍微好一些,但是并没有压倒性的优势。整体来说长沙和武汉的差距越来越大,武汉一 ...
新一轮中部崛起 武汉长沙郑州合肥 谁领衔 06:53:19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上海)举报
[url=]易信[/url][url=]微信[/url][url=]QQ空间[/url][url=]微博[/url][url=]更多[/url]
(原标题:新一轮中部崛起 武汉长沙郑州合肥 谁领衔)
林小昭 曾纯之
12月23日,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的批复》(下称《规划》),中部地区将迎来新一轮的政策利好期。数据显示,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6省,2015年底人口3.65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6.5%。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何立峰9日在北京举行的发布会上提到,2015年中部六省城镇化率为51.2%,低于全国约5个百分点,处于城镇化中期的快速发展阶段,人口相对密集,大量农村人口需要转移,城镇化发展基础良好且潜力巨大。
那么,中部地区哪些城市的发展空间最大?哪些城市将是未来我国城镇化农民工流入的“主战场”呢?第一财经研究认为,以“中部四虎”为代表的省会城市无疑将是未来中部地区城镇化的主要流入地;此外一些次中心城市如宜昌、襄阳、洛阳、芜湖、九江等发展空间也很大。
“中部四虎”
与沿海发达地区不同,在中西部地区,省会城市基本都是所在省份的单极核心城市,省内最好的教育、文化、医疗等公共资源都集中在省会。
第一财经记者通过对近十年35个主要一二线城市的经济增幅比较发现,合肥、长沙和武汉在所有城市中名列前茅,郑州的增速也比较靠前,太原增速相对靠后。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在2011年“三分巢湖”后,合肥进一步做大,因此合肥的数据不具备可比性。不过合肥仍然是过去十年经济增长最快的城市之一。
从经济总量上看,武汉是中部唯一一个进入万亿俱乐部的城市,长沙、郑州和合肥也都进入GDP5000亿俱乐部,相比之下,南昌和太原的总量仍比较小。武汉、长沙、合肥和郑州不光增速快,目前总量也比较大,堪称是“中部四小虎”。
交通的优势也是一个城市对外辐射力的重要体现。在航空港吞吐量方面,武汉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1894万,位居中部第一,全国第13。长沙紧随其后,位居全国第14,郑州位居第17,太原、南昌、合肥分别位居全国第28、31、35。
中心城市规模也是一个城市辐射力的重要体现。根据住建部《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2013》的数据,武汉的城区人口达到了628万,位居全国各大城市第7位,在中部各城市中遥遥领先,郑州紧随其后,达到了403万,长沙、太原、合肥规模相当,都在330万到350万之间,南昌低于300万。
从产业来看,上市公司是衡量一个城市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指标,A股上市公司方面,武汉为50家,位居中部第一,全国第11位;长沙是49家,合肥36家,郑州24家,南昌17家。武汉和长沙遥遥领先,而太原则没有进入全国前50名。
武汉领跑中部地区
从各个重要指标来看,武汉在中部的竞争力和优势首屈一指。作为华中大区的中心,武汉集中了中部地区最好的教育、医疗、交通等公共资源。
对武汉近年来的变化,其在产业结构上的变化更值得关注。得益于武汉在高教方面的优势,近年来以光谷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良好。目前东湖高新区集聚了烽火通信、华工科技等30多家上市公司,是我国上市公司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也让武汉成为目前最具产业竞争力的二线城市之一,对人才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强。根据武汉名校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的研究生毕业质量报告,有43.5%的毕业生选择留在湖北工作,其中绝大多数留在了武汉。
尽管武汉在中部最具竞争力,不过其后的长沙、郑州也正在步步紧追。尤其是长沙,在多个重要指标上与武汉不相上下,在人均GDP和人均纯收入方面,长沙均超过武汉,位居中部第一。在上市公司方面,长沙达到了49家,仅比武汉少一家,而长沙的拟上市公司有19家,比武汉多出10家。
过去这些年,长沙主打产业装备制造业、文化产业、医药、汽车等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以装备制造业为例,近年来长沙涌现出了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山河智能等在国内响当当的装备制造企业。
郑州近年来空港经济区、郑东新区的建设不断加快。未来五年,郑州要向国家中心城市迈进。
尤其是,郑州所在的河南省,人口规模达到1亿,城镇化率比较低,未来在该省加快城镇化的过程中,除了一部分人口流向沿海发达地区外,大部分人口要就近实现城镇化。作为河南的单极核心城市,郑州无疑将是该省人口流入的核心。
合肥的原有基础虽然较为薄弱,十年前合肥在中部6省会中经济总量最小。但由于紧邻长三角的地理位置,承东启西的地理位置、较低的综合成本、良好的高教资源以及安徽充足的劳动力资源等优势,合肥吸引了美菱等家电巨头落户,并一举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家电制造业基地,区域经济也实现高速发展。
南昌太原需努力
相比“中部四虎”,另外两个省会——南昌和太原稍显落寞,不仅经济增速不如上述四个城市,在经济总量、产业竞争力方面也逊色不少。
由于历史因素,在长江中游几个省份中,江西的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城镇化水平较低,经济体量也较小。作为江西的省会,南昌的带动作用也比较弱。在四个省会城市中,南昌经济总量最小,与武汉、长沙和合肥均有不小的差距。南昌2015年GDP总量仅为4000亿,仅相当于武汉的36.5%,长沙的47%,合肥的70%;人口方面,南昌城区人口不到300万,是中部城区人口最少的省会。
不过,近年来南昌正不断发力做大中心城市,带动整个江西经济的发展。今年6月,江西赣江新区获批,赣江新区范围包括南昌市青山湖区、新建区和共青城市、永修县的部分区域,规划面积465平方公里。
南昌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刘耀彬对第一财经分析,江西要对接长江经济带,就必须要有一个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此次赣江新区上升为国家级新区,不仅可以促进昌九一体化,而且也可以发挥核心城市的辐射作用,带动整个江西发展。
比南昌更为落寞的是太原,作为煤炭大省山西的省会,过去十年太原的经济增速远不如中部其他几个省会城市,2005年太原经济总量仍比合肥大,但如今太原仅相当于合肥的一半左右。这一规模甚至不如河南的洛阳,湖北的宜昌、襄阳。不过作为华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太原目前也在积极加快转型。
培育次级中心城市
中部六省人口密集,正处于加快城镇化的过程中。不过中部省份大多只有一个中心城市,即省会。省会以外的城市与省会存在较大差距。
中部的湖北、安徽、河南等作为人口大省,城镇化率却较低;在未来这些地方的区域经济增长和城镇化,仅凭一个省会是不够的,如何像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一样,拥有更多的中心城市十分重要。好的是中部已有不少次级中心城市,目前正在不断壮大过程中。
湖北在培育次级中心城市方面走在前列。近几年来,湖北把宜昌、襄阳作为两个省域副中心城市发展,与武汉相互呼应,形成“一主两副”的鼎足发展格局。
从湖北省内来看,武汉市主要辐射在鄂东地区;襄阳有着良好的工业基础,可以带动鄂西北十堰、随州等地区发展;宜昌是“世界水电之都”,坐拥三峡水电能源优势,加上区域优势可以带动恩施、荆州、荆门地区发展,这三座城市的辐射区域,基本可以覆盖湖北全域。
在“一主两副”的战略下,宜昌和襄阳两个城市发展迅速。去年两城的GDP双双突破3300亿大关。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15年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宜昌、襄阳和武汉一起进入中国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前100名。
在安徽,芜湖已发展成除省会合肥之外的第二大城市,著名汽车企业奇瑞汽车坐落于此。今年初芜湖轨交规划获批,成为我国内陆省份中首个结缘城市轨道交通的非省会城市。
类似的还有河南洛阳,作为六大古都之一,洛阳也成为内陆省份中第二个获准修造城市轨道交通的非省会城市。去年洛阳的GDP超过3500亿元,是中部经济总量最大的非省会城市,甚至超过了山西省会太原。在城市人口规模方面,2013年洛阳的城区人口达到了253万,在全国排名第31位。也就是说,未来在河南,除了省会郑州,洛阳将成为另一个城镇化的重要流入地。
此外,类似像江西九江、山西大同、湖南株洲等城市,未来的发展空间也都比较大。
今日热点丨
在线时间 小时
有紧迫感是好的,不过也不要妄自菲薄。今天我看到证监会的IPO企业排队情况,长沙就比武汉多十家左右,这就 ...
现阶段长沙的上市企业还是低于武汉的。未来发展就看双方各自的努力了。
在线时间 小时
安徽2017年这两座十强县将撤县设区
[size=0.16]行走的电影
[size=0.13]百家号|02-26 01:12
[size=0.18][size=0.18]至去年全国公布的撤县设区名单中,安徽有许多县城名列其中,但当属这2座县城最为耀眼。[size=0.18]肥西县位于安徽省中部区域,合肥西部偏南,属江淮丘陵一带,紧邻着巢湖,与巢湖市隔湖相望。全县地域面积接近2000平方千米,总人口超90万,是江淮流域的人口大县。[size=0.18]肥西有着“花木之乡”“巢湖明珠”的美誉,同时还是淮军故里,是淝水南岸、巢湖西滨的著名国家百强县,新区设立将会为这里的旅游和经济注入新的动力。[size=0.18]三河古镇是肥西著名的国家5A级旅游景点,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每年都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来此游览,同时紫蓬山风景区、肥西老母鸡生态植物园以及小井庄都是当地有名的旅游风景区。[size=0.18]肥东县位于合肥以东,号称合肥的“东大门”,与巢湖、瑶海以及包河等地毗邻,有着“吴楚冲要,襟江近海”的说法,地理位置非常优越。县域面积超2200平方千米,现总人口约108万。[size=0.18]肥东是安徽十强县,有着肥东站以及长临河站2个火车站,旅游交通非常便利,是我国最具幸福感的县城之一。[size=0.18]肥东历史上出过许多名人,其历史遗址也非常多,例如李鸿章家族遗存、包氏宗祠等,同时长临古镇、岱山湖景区以及龙泉山、白马山旅游度假区都是非常有名的旅游景点,每年吸引着无数游客至此旅游。
在线时间 小时
合肥巢湖一体化以后,合肥人口已经超过了长沙20万人口,现在两个县改区成功,已经逐步拉开了和长沙的距离。中部已经有两个国家中心城市的情形下,第三个名额将会在剩下四个城市中产生,竞争进一步白热化,而长沙和湖南一点危机感都没有,长株潭行政一体化停滞,一体化长沙县改区一直定不下来,以后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机会溜走。长沙和合肥,谁能最先成为1000万人口的特大城市,谁的城市规模、人口规模、市域规模、经济和工业产业规模更加具有优势,就更有机会获取到国家中心城市。一个有限的名额,四个大城市争夺,稍微松懈一点,结果就会落后别人一大截。机会已经只有一次了,要不要发展,能不能发展,完全取决于长沙、长株潭和湖南自身了。
在线时间 小时
中部8省会竞争力PK:谁在崛起?谁在衰落?
17:37& &来源: 会计网
导读:根据正统的定义,山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是中国的“中部省份”。由于河南、河北以及山、陕历来并称,所以此次拉进来一起考察。
[url=]3280[/url]
[backcolor=initial !important][url=]微信[/url][backcolor=initial !important][url=]QQ空间[/url][backcolor=initial !important][url=]微博[/url]
会计人都在关注的公众号
  根据正统的定义,山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是中国的“中部省份”。由于河南、河北以及山、陕历来并称,所以此次拉进来一起考察。  所以,本文探讨的是郑州、石家庄、太原、西安、武汉、南昌、长沙、合肥一个8个省会城市的发展状况。  一、人口竞争力  仍然使用“小学在校生人数”这个指标,用统计局的“常住人口”为参考。先上数据:  注:表中单位均为“万人”。  从小学生人数上看,郑州的总人口最多,其次是石家庄、西安。但官方的常住人口数字,竟然是郑州第三、石家庄第一、武汉第二。可见,郑州的实际人口要比官方数字高出不少,石家庄也应该如此。  人口增速上看,郑州遥遥领先其他7个城市;其次是长沙,5年间增长小学生人数了23%;石家庄和武汉并列第三,都是15%。  南昌人口竞争力最差,小学生人数在5年里竟然减少了7%,而这期间全国因为计划生育的影响,小学生人数只减少了2.5%。其实南昌市区的人口肯定是增长的,减少的主要是郊县。  太原的人口增速也比较差,5年只有3%。合肥因为在2011年8月参与了瓜分巢湖,所以使用的是2011年底数据跟2015年做比较。西安5年增长10%,作为一个省会城市只能算是刚刚及格。  二、资金竞争力  下面看一下8个城市从2010年末到2015年末,其金融机构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以下简称“资金总量”)的变动情况,表中单位是万亿。  从上表可以看出,8个省会城市里,吸金能力最强的是武汉,2015年末资金总量位居第一,其次是西安、郑州、长沙、合肥。从总量上看,最弱的是南昌、石家庄和太原。  河北是中国GDP位置前六名的省份,全省汇聚的资金总量在2015年末的时候位居8省第一,但石家庄的资金总量只排到8个省会的第七名,说明石家庄是个弱省会城市。  从过去5年资金总量的变动情况看,合肥位居第一,增长了149%;郑州位居第二,增长了111%;南昌位居第三,增长了102%;西安位居第四,增长了100%。这四个城市都跑赢了全国平均水平91%,其他四个城市在增速上略逊一筹。  三、省内竞争力  考察一个省会城市汇聚资源的能力,可以看两个指标:一是省会城市GDP占全省的比例,二是“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占全省的比例。  注:表内单位均为万亿元,数据为2015年的。  从上面表格可以看出,西安和武汉是最强势的两个省会城市,西安汇聚了全省55%的资金,创造了全省32%的GDP;武汉吸纳了全省47%的资金,创造了全省37%的GDP。  石家庄是最弱的省会城市,只吸纳了全省20%的资金,创造了18%的GDP。石家庄弱的原因很简单:河北省包围着京津两大直辖市,石家庄只能辐射河北南部,河北的中部和北部主要跟着北京或者天津混。  太原是个很特殊的城市,它一方面在汇聚资金能力上很强,另一方面在创造GDP上能力很弱。其实原因也很简单,都是因为煤炭。山西经济主要靠煤炭,而产煤大市多在山西北部,创造了山西主要的GDP。但企业和富人们的钱,还是喜欢放在省会城市,消费、调度起来方便。  四、结论  1、八大城市里,未来最有发展前途的首推武汉。武汉资金增速一般,人口增速尚可,但占位比较好,位于京广线和长江交汇处,可以看做是中国的坐标原点。汇聚资金量位居8城第一,整合省会资源能力也基本上位居第一。  2、武汉最大的竞争对手是郑州,郑州位于京广线和陇海线交汇处,在铁路版图上地位高于武汉。目前郑州汇聚的资金总量在8城里居第三,增速第二;郑州人口竞争力强大,过去5年小学生人数增长了30%,是中国三大三小6个人口增长中心之一。郑州背靠河南这个人口、经济大省,未来有较大上升空间。  3、合肥是今年的明星城市,房价快速上涨,丝毫不亚于苏州、南京。究其原因,是因为汇聚的资金增长非常快,居8城市之首。人口最近三年增速也不错,未来仍然可以看好。弱点是经济总量和资金总量仍然偏弱。  4、西安在8大城市里汇聚资金量居第二,增速居第三;人口增速尚可;在省内整合资源的能力比较强。因此,未来西安的发展也可以看好。  5、长沙人口竞争力位居第二,但汇聚资金能力有显著欠缺,过去5年明显跑输大市,从位居8个城市第二沦落到了第四,这可以解释为什么长沙房价涨幅不高。长沙在省内竞争力仅次于武汉、西安。长沙也可以长期看好。  6、南昌在过去5年得了财气,输了人气,未来发展有待观察。  7、石家庄背靠经济大省,人口竞争力不错,资金竞争力偏弱。长期看,作为中国最弱的省会城市,这种局面很难改观,但由于靠近京津,发展前景也用不着担忧。  8、太原正处于经济转型期,人口和资金增长都不理想。GDP在2015年只有2735亿元,在8个城市里也是最少的。太原的弱势,在短期内很难改变。
在线时间 小时
集全省之力发展大长沙,以大长沙为核心推动长株潭一体化~~
长株潭三市合并成大长沙以后,基本上就成了特大城市大长沙,城市规模,人口规模,经济和社会发展规模,教育文化产业规模都会跃升一个等次,这样长沙和湖南基本上具有与中部列强城市武汉、郑州、成都、重庆、西安这些特大城市竞争的基础了,至少已经能够站在同一个级别。
在线时间 小时
长沙真的需要有危机感
中部的竞争如此激烈,但是长沙、长株潭和湖南一直闭门造车,从不关注外部的变化,而是沉浸在自己的小日子里,不敢面对外部快速变化的世界,只是一味的自我吹捧。
在线时间 小时
集全省之力发展大长沙,以大长沙为核心推动长株潭一体化~~
一体化推了35年,城市同化工作基本完成,下一步就是城市行政一体化,三市合并,但是一到这一步就停滞了。
在线时间 小时
这话说的,我感觉你是拿武汉的短处来比长株潭的长处。
武汉到周边城市的城铁,那只是作为城铁,而且在很 ...
这是你看不到别人的发展,所谓的长株潭连成一片并不是什么独特的优势了,武汉郑州这些特大城市,同样已经实现了与周边城市连成一片,而且加速城市合并了,与长株潭这种单打独斗的模式完全不同。高级管理员
中部地区位于我国内陆腹地,包括湖北、湖南、江西、河南、安徽、山西六省,全区土地面积102万km2,占全国的<font size="3" color="#.7%。总括而言,中部地区具有这样几大特点:一是资源丰富,是我国粮食、蔬菜、水果、水产、药材、肉禽的主产区与调出区,矿产资源储量大、品种多、可开采的条件好;二是交通便利,作为承东启西联系南北的枢纽,拥有与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及西部等大区域对接的绝好区位,铁路纵横交错,京广、京九纵穿南北,陇海横贯东西,民航以省会为中心开通上百条航线,可直达全国主要城市及港、澳、台地区;三是教育资源相对丰富,如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南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多所知名高等学府云集于此。作为这六省的省会,武汉、长沙、南昌、郑州、合肥、太原在广大民众的心中具有怎样的形象?为此,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社会调查中心采用“随机电话号码拨号”(RDD)的抽样方法,邀请全国<font size="3" color="#个城市的受访者(每个城市的样本量为<font size="3" color="#0个,根据全国人口性别、年龄比例加权后,总有效样本量为<font size="3" color="#38个),从生态形象、经济形象、文化形象、政府形象、居民形象、城市形象推广六个维度切入,对中部地区六省会城市形象进行综合评价。 一 中部地区六省会城市形象总体评价
(一)受访者认为武汉的各项指标位居中部地区六省会城市之冠
尽管武汉形象的总体评价略微低于长沙,但武汉仍然是中部地区六省会城市中被接触率最高、最具有经济影响力和最值得向外国人推荐的城市。例如,当问及受访者“去过哪些城市”时,就中部地区的六个省会城市而言,武汉的被接触率最高。究其原因,武汉本身比较有特色,而且注重宣传,去过的人或了解的人自然比较多;加之武汉作为中部地区唯一一个副省级城市,高校林立,外来人口众多。所以,综合考量地理优势与经济、科教实力等因素,就容易理解武汉是接触率最高的城市。
(二)受访者对南昌、郑州、太原三城的总体评价极低
依照中部地区的自然资源和人才储备,按说中部城市可以获得很好的发展,但从调查数据可知,较之于武汉、长沙,受访者对合肥、南昌、郑州和太原总体评价极低:将受访者对城市的评价从0-10进行打分,太原的得分均值为6.35,在中部六城市中排名最末;而合肥、南昌、郑州的均值则为6.87、6.80、6.56,均低于排在前两位的长沙和武汉(均值分别为7.36、7.08)。
二 中部地区六省会城市生态形象评价
生态环境是一个人对一个城市首要关注的问题,换言之,城市生态环境直接影响到人们对它的形象评价。受访者对中部地区六省会城市的气候、环境保护、街容卫生、基础设施及交通通畅情况评价如何?
(一)受访者认为长沙、武汉以及南昌的气候状况好于太原、合肥、郑州
气候已经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一个城市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居住、旅游时人们第一个考虑的问题。受访者对中部地区六省会城市气候状况的普遍评价较低,对郑州、合肥、太原、南昌四城评价尤其低:郑州的得票数为8,得票率为<font size="3" color="#.2%,在被调查的<font size="3" color="#座城市中位列倒数第一;合肥的得票数为<font size="3" color="#,得票率为<font size="3" color="#.4%,位列倒数第三;太原的得票数为<font size="3" color="#,得票率为<font size="3" color="#.5%,位列倒数第四;南昌的得票数为<font size="3" color="#,得票率为<font size="3" color="#.6%,位列倒数第四。相对而言,受访者认为长沙、武汉以及南昌的气候状况好于太原、合肥、郑州,具体说来,长沙的得票数为<font size="3" color="#,得票率为<font size="3" color="#.2%,武汉的得票数为<font size="3" color="#,得票率为<font size="3" color="#.0%。 表1 受访者对中部地区六省会城市气候状况的评价  得票数得票率长沙441.2%武汉371.0%南昌230.6%太原170.5%合肥160.4%郑州80.2%
(二)受访者对武汉和长沙环境保护工作评价稍好,对郑州和太原环境保护工作评价最低
受访者对中部地区六省会城市环境保护工作的普遍评价较低,尤其对郑州和太原评价极低,并列为倒数第1位。相形之下,受访者对武汉和长沙环境保护工作评价稍好一些。原因在于,在人们印象中,综合实力越强的城市给人们留下的印象就会越深,在硬件上的评价必然也就相对较高。例如,作为中部六省会中唯一一个副省级城市的武汉,环境保护工作自然便好一些。事实上也的确如此,武汉近几年在环保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2002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批准在武汉创建国家“武汉青山国家环保产业基地”,<font size="3" color="#05年国家科技部批准“武汉青山国家环保科技产业基地”,武汉市成为全国环保科技示范城市,<font size="3" color="#07年底,国家把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的任务赋予湖北省在国家发改委批复的“两型社会”建设实验方案中,明确提出设立环保产业投资基金,打造中国的环保产业之都,启动六大装备制造与研发服务基地建设,包括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综合利用、物理污染控制、环境监测、清洁能源及生物材料等,并重点规划了投资千亿元的重大项目。因此,目前的武汉已经不是人们认为的重工业污染和水污染的城市了,它已经是一个工业发达,有江有湖有水的城市,去过武汉的人便会发现武汉的环保工作做得是十分出色。
然而,提起太原,人们首先联想到的是煤、矿。太原不愧是资源相对丰富的城市,截至2013年底,太原探明矿藏就主要有铁、锰、铜、铝、铅、锌等金属矿和煤、、石膏、钒、硝石、耐火粘土、石英、石灰石、白云石、石美砂等非金属矿。看过这么一堆专有名词,对太原的印象便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而事实上太原确实是在中部六省会中,重工业最发达的地区,而太原误拿“工业”做特色做宣传,而产煤炼铁这些工作对环境的污染不用说也是众所周知的。太原作为国家的重要能源基地,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不可代替的贡献,但发展到今天环境污染的弊端却日益明显,任务重,设施差,所以就环境保护工作而言,太原在中部地区六省会城市中排名最末。 表2 受访者对中部地区六省会城市环境保护工作的评价
得票数得票率武汉421.2%长沙411.1%南昌361.0%合肥290.8%郑州140.4%太原140.4%
(三)受访者认为在中部地区六省会城市中长沙的市容卫生最好
在对城市的市容卫生最好的选择中,中部地区六省会城市中被选择率除了长沙为1%以外,其余五个城市均在<font color="#%以下,显而易见,中部地区六省会城市的整体市容卫生均不太理想。这里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是,在中部地区六省会城市中,武汉的许多指标都优于长沙,为何市容卫生却稍逊于长沙?对此,我们可以以两个城市的火车站及相关设施为例来进行比较分析。火车站是城市的窗口,人们对于一个城市的第一印象往往是从火车站开始的。武汉现有三个火车站,武昌站、汉口站和武汉站,武汉站是高铁站,所以武昌站和汉口站是客流量较大的车站,而这两个车站均有一定的历史,汉口站建于<font color="#98年,武昌站建于<font color="#90年,在这两个车站没有改造之前,由于车站的建筑旧加之武汉的客流量很大,会给人造成拥挤和乱的第一印象,武昌站周围长时间的修路,造成大量尘土飘在空中,让武汉的市容卫生形象大打折扣。较之于武汉,长沙启动了“光环效应”模式,特定区域建设比较到位,一到那里,最先看到的当然便是黄花机场、火车站广场、五一广场、东方红广场、长沙南站、西站、旅游区的门景区和宾馆饭店的建筑外型。 表3 受访者对中部地区六省会城市市容卫生的评价
得票数得票率长沙341.0%武汉310.9%南昌200.6%郑州120.3%合肥100.3%太原70.2%
(四)受访者认为在中部地区六省会城市中武汉的交通状况最为拥堵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多和汽车的增加,城市交通问题日益突出。在许多大城市,由于过量的汽车,经常导致交通阻塞,交通事故频繁,大气遭到污染等。交通问题已经给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在关于交通状况最拥堵的城市的评选中,武汉在中部地区六省会城市中名列第1位。作为华中地区特大型的交通枢纽城市,武汉地理位置特殊,两江分割三镇,湖泊众多,交通状况一直比较拥堵。 表4 受访者对中部地区六省会城市交通拥堵状况的评价
得票数得票率武汉1474.2%郑州742.1%长沙651.8%南昌511.4%太原300.9%合肥240.7%三 中部地区六省会城市经济形象评价
自古至今,中部地区因为肥沃的土地而被看做“中华粮仓”。改革开放以来,中部地区也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但是经济实力总体上还是逊于东部沿海地区。
(一)武汉和长沙的各项经济指标均位居中部地区六省会城市前两位
调查数据显示,在中部地区六省会城市中,武汉和长沙的各项经济指标均居前两位,除综合竞争力差距较大,其余评价指标如适合投资度、人才吸引力、适合购物状况等几乎比肩。简而言之,武汉和长沙在经济发展模式上具有极为相似之处:以工业为依托,辐射发展其他产业。例如,武汉的工业中汽车整车产业极为突出,不仅拥有东风标致、东风雪铁龙,更拥有东风本田与东风日产等知名企业,而长沙不仅拥有北汽福田等企业,还拥有卷烟厂。 表5 受访者对中部地区六省会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的评价
得票数得票率长沙250.7%合肥110.3%南昌60.2%太原50.1%武汉511.4%郑州190.5% (二)武汉和长沙被评为中部地区人才汇聚的“中部磁力场” 通过对比中部地区六省会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排名,可以看出武汉、长沙凭借其所在地的高等学府“近水楼台”成为中部吸引人才的“磁力场”。经济诱导之下的中部地区的人才流失和疏散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必然,而在这种情况之下,武汉、长沙之所以能成为“孔雀中部飞”新格局的最佳受益者,主要源于武汉、长沙舒适的生活环境、良好的法制环境、人才流动的市场环境、浓厚的学术交流环境、鼓励创新的科研环境,特别是努力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崇尚争鸣、民主活泼的学术科研环境,这些有利条件使得武汉和长沙成为中部地区六省会城市中吸引人才的“磁力场”。尤其是武汉,拥有武汉大学等48所知名高校,科教实力雄厚,人才资源充沛,而作为中部地区六省会城市的“龙头老大”,武汉最受青睐,因此也使得武汉有效占据了高校人才培养与经济发展同步联动的先机。 表6 受访者对中部地区六省会城市人才吸引力的评价
得票数得票率武汉320.9%长沙310.9%郑州140.4%南昌80.2%合肥80.2%太原70.2% (三)受访者对合肥的适合投资度评价较高 调查数据显示,合肥在人才吸引力、综合经济竞争力、最理想工作城市、最适合购物城市等指标方面的排名均靠后,但就最适合投资城市的这项指标而言,合肥却跻身前三。事实上,这同合肥的招商力度有很大的关联。据2012年相关经济调查报告显示,合肥之所以在招商引资中名列前茅主要得益于合肥几乎所有的市直部门都成立了招商小组,“十一五”期间,合肥共组建了七批次<font size="3" color="#00多个招商小组,通力协作抓招商。 表7 受访者对中部地区六省会城市适合投资度的评价
得票数得票率武汉732.1%长沙611.7%合肥451.3%郑州431.2%太原320.9%南昌300.9% 四 中部地区六省会城市文化形象评价 如果说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决定了一个城市的文化系统结构,那么它更凝聚了一个城市的传统精神,形成了独特的人文景观和厚重的文化氛围,它的有序传承也许不仅可以使这些古老的记忆得以延续,同时也是提高城市文化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因为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不仅决定了城市的软实力,也关乎城市的特色魅力。可以说,城市的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特色内涵的凝聚,是城市发展的积累,也是文化教育在地域生产力构成中的集中体现,更是全球化时代的“城市密码”。 (一)受访者认为在中部地区六省会城市中郑州最具有历史文化底蕴 在关于中部地区六省会城市历史文化底蕴的评选中,调查数据显示,郑州以2.2%的比重位居首位,其次为太原、武汉。有种说法是“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河南是文化资源大省,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其地下文物、馆藏文物、历史文化名城、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量均居全国第一,此外,河南通过建设“清明上河园”、“禅宗少林”等主题公园,使游客在流连忘返中体会和理解曾经发生在河南历史上的灿烂文化。正是因为河南将经济发展和历史呈现结合在一起,所以在中部六省会中占据绝对优势。太原也不落后,尽管太原在中部地区六省会城市中的接触率并不高,但它的文化底蕴却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因为山西同样是文化资源大省,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地域特色,山西也是文物大省、佛教圣地、晋商家园,拥有古建瑰宝、边塞风情,其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font size="3" color="#9处,位居全国第一,全国旧石器遗址和宋辽金以前的木构建筑占全国同类<font size="3" color="#%以上。 图3 受访者对中部地区六省会城市历史文化底蕴的评价 (二)长沙被评为中部地区六省会城市中美食最多的城市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毋庸置疑,一个城市的美食具有极大的吸引力,甚至成为一个城市的代名词,例如,提起烤鸭,人们便会想到北京;提起生煎,人们便会想到上海;提起臭豆腐,人们便会想到长沙。在此次调查中,长沙被评为中部地区六省会城市中美食最多的城市。说起长沙,真是遍地美食,除了臭豆腐,糖油粑粑也是超有人气的小吃,主要原料是白面和饴糖,制造工艺精细讲究,虽然不能登大雅之堂,更不能与山珍海味、鱼翅熊掌相媲美,但它能出入平常百姓家,成为民间长吃不厌的小吃。此外,健米茶、绿豆沙、结麻花、姊妹团子、龙脂猪血烫粉、白粒丸、麻油猪血、萝卜丝饼、薯丁粑粑等小吃,都可以让去过长沙的人难以忘怀。长沙的美食宣传也做得很是到位,有一种说法是“长沙是吃货的天堂”。所以,在中部地区六省会城市中,长沙以绝对的优势被评选为美食最多的城市。 图4 受访者对中部地区六省会城市美食数量的评价 (三)受访者认为长沙较中部地区其他五省会城市更适合旅游 中部六省处于我国南北分界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高度互补:山地旅游资源有太行山的雄、大别山的秀、黄山的奇、武陵源的野;水域旅游资源有黄河、长江、洞庭湖、鄱阳湖、巢湖、东湖、太平湖;人文旅游资源有黄帝文化、炎帝文化、殷商文化、楚文化、晋商文化、徽商文化、三国文化、宋文化等等。但此次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普遍认为中部地区六省会城市并不适合旅游。尽管如此,比照统计数据,我们发现受访者认为长沙较其他五个省会城市更适合旅游。究其原因,第一,长沙旅游资源丰富,共有旅游区80处,其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font size="3" color="#处、国家<font size="3" color="#A景区<font size="3" color="#处、国家级森林公园<font size="3" color="#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font size="3" color="#处,省级风景名胜区<font size="3" color="#处、省级森林公园<font size="3" color="#处、全省十大文化遗产<font size="3" color="#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font size="3" color="#处。第二,长沙为了塑造旅游形象,除了建设重点路段外,还充分调用听觉方面的资源,如旅游地的语言和方言、地方民歌、旅游区的主题曲与背景音乐等等。另外,长沙市有些旅游景点也配置背景音乐,如湘江风景区和画舫游船上可以使用诸如《辣妹子》、《浏阳河》等音乐或湖南花鼓戏。第三,长沙不仅有特色化的本地饮食文化,还为了适应国际游客的需要,向国外友人提供一流的食品,以长沙市地方传统为基础形成“火宫殿”、“玉楼东”、“扬裕兴”、“新华楼”、“黄鸭叫”等饮食品牌,同时对臭豆腐、槟榔等传统饮食产品进行挖掘形成饮食服务品牌。此外,长沙还开发多元饮食文化,充分挖掘其地方风味和土特产,引进各种菜系,使游客产生“食在长沙”的形象感知。 图5 受访者对中部地区六省会城市旅游状况的评价 (四)受访者认为武汉、长沙的国际化程度高于南昌、郑州、合肥、太原 国际化城市通常是指具有超群的政治、经济以及科技实力,能够和全世界或大多数国家进行经济、政治、科技和文化交流的城市。所以,国际化城市首先要具有一定影响力,当然这种“影响力”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实力基础上的。根据对此次调查数据的分析,受访者对中部地区六省会城市国际化程度的评价都不高,如选择武汉的有17人、占比<font size="3" color="#.5%,选择长沙的有<font size="3" color="#人,占比<font size="3" color="#.4%,南昌、郑州、合肥、太原的响应人数更是微乎其微,占比均只为<font size="3" color="#.1%。统计结果显示,受访者认为武汉、长沙的国际化程度要高于南昌、郑州、合肥和太原。 图6 受访者对中部地区六省会城市国际化程度的评价 (五)受访者认为在中部地区六省会城市中武汉为最理想的受教育城市 教育一直是国人关注的一个大问题,它关系的不仅仅是一个人、一个家庭的未来,更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的明天。调查数据显示,受访者认为武汉是中部地区六省会城市中最理想的受教育城市(得票数118,得票率<font size="3" color="#.3%)。武汉是中国重要的基地,是中国最发达的城市之一,众多,在校大学生118.33万人,居全球城市第一。而且,今天的武汉已经成为内外贸商埠和工业、金融、商业中心,加之武汉的城市包容性和开放性都较高。综合考量这些因素,武汉被评为中部地区六省会城市中最理想的受教育城市,这也是实至名归的。 图7 受访者对中部地区六省会城市理想受教育状况的评价 (六)长沙被评为娱乐生活最丰富、时尚程度最高和美女最多的城市 谈到娱乐生活、时尚和美女,长沙在这三个方面均领先于中部地区其他五省会城市。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选择结果,湖南卫视的功劳不可忽视。湖南卫视在<font size="3" color="#97年<font size="3" color="#月<font size="3" color="#日上星播出之后,陆续推出了《快乐大本营》、《超级女声》、《天天向上》等一系列名牌娱乐节目,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并确立了娱乐传媒的强势品牌地位。经过长期发展,从节目内容到节目类型,从节目策划到节目包装,从节目数量到节目质量,都走在全国卫视的前列。提起娱乐、提起年轻,观众往往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湖南卫视,而湖南卫视也有自己清晰的品牌定位,它在打造娱乐品牌实际操作中运用了三个“锁定”原则——“锁定娱乐、锁定年轻、锁定全国”。这种光环效应和心理定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众对湖南卫视所在地——长沙的时尚、娱乐定位。 图8 受访者对中部地区六省会城市娱乐生活的评价 图9 受访者对中部地区六省会城市时尚程度的评价 五 中部地区六省会城市居民形象评价 市民是城市的主体,城市的管理活动围绕市民利益的维护和市民关系的协调展开,市民素质便成了构建和谐城市的一个重要变量,高水准的市民素质是有效进行城市管理的重要保障和根本动力,是构建和谐城市的基础。而市民素质是一个综合性、动态性的范畴,通常包含五个层面的素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法制意识和思想道德素质。 (一)长沙和武汉的市民素质在中部地区六省会城市中名列第一、二位 针对市民素质的调查结果显示,长沙和武汉在中部地区六省会城市中名列第一、二位。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评价结果,同两城的经济实力有着密切的关联。一般而言,人们倾向于认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市民素质也较高。而且,长沙作为旅游城市,本身也要求市民注重自己的形象,具有较高的素质,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来此观光,也才能促进长沙经济的快速发展,于是便出现了“强者更强”的局面。 (二)受访者认为长沙比武汉更宜居,但武汉比长沙更适合养老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谈起适合宜居和养老,很多人通常认为两者差不多,但实际上影响宜居和养老的因素并不相同。就宜居而言,大多数人考虑的便是气候、环境、舒适度,可是此次调查显示,受访者没有把武汉作为中部城市中的最宜居城市,原因在于,人们在考虑城市是否宜居时,往往还会考虑到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城市的拥挤度,而武汉在中部地区六省会城市中交通最拥堵。相比之下,长沙作为一个旅游城市,拥挤度没有武汉严重,除了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武汉外,其他指标同武汉相差不大,而且,长沙自身的地理位置也比较优越,所以,受访者会认为长沙的宜居程度高于武汉。谈到养老,人们的看法和要求通常并不一致。很多人认为越小的城市越适合养老,但此次调查结果却恰恰相反,中部地区唯一一个副省级城市武汉被评选为最适合养老的城市。因为对于老年人而言,身体免疫力下降,容易生病,所以,除了考虑城市的环境、舒适度,还要考虑到一个重要的因素,便是城市的医疗条件。而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大城市的医疗水平相对较高,所以,受访者倾向于认为武汉为中部地区六省会城市中最适合养老的城市。 六 中部地区六省会城市政府形象评价 现今各地区、各部门加大信息公开的新举不断,旨在塑造更好的服务型政府形象,而基于互联网的多元政务平台的涌现,让公众对一个更加公开透明的服务型政府有了更多信心。而且,各个城市的政府部门也积极规划、有效行动,切实推进各项管理服务职能。 (一)受访者认为在中部地区六省会城市中武汉和长沙的公共服务质量最高 调查结果显示,武汉和长沙同被评为中部地区六省会城市中公共服务质量最高(得票数均25,得票率均为<font size="3" color="#.7%)的城市,这与两个城市市政府的努力有着密切的关联。自<font size="3" color="#12年以来,武汉市政府着手扎实推进民生工程,督促政府相关部门每年都要办成一批民生实事,切实解决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社会治安等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惠民成效增进民生福祉,努力使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幸福。近几年来,武汉在着眼建设“创新、亲民、务实”政府形象的同时,也大力惩处政府机关“不作为”和“乱作为”现象,全面实施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制。仅仅在<font size="3" color="#12年,武汉市共立案查处行政过错案件<font size="3" color="#2件,<font size="3" color="#6名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因此受到责任追究。现阶段地级市政务的公告宣传系统中,质与量的不均衡情况比较显著。而长沙则基本每个月都会在其政务网站上公布当月的公共服务质量,起到及时监督的功效,真正做到了质与量齐头并进。 表8 受访者对中部地区六省会城市公共服务质量的评价
得票数得票率武汉250.7%长沙250.7%郑州180.5%太原130.4%合肥120.3%南昌80.2% (二)受访者认为在中部地区六省会城市中武汉的社会治安状况最好、公平程度最高 调查结果显示,在中部地区六省会城市中,武汉被评为社会治安状况最好(得票数54,得票率<font size="3" color="#.5%)、公平程度最高(得票数<font size="3" color="#,得票率<font size="3" color="#.2%)的城市。究其原因,这与武汉的规模和发展是分不开的。武汉的经济、科技、教育发展等在中部地区都名列前茅,而且作为一个备受瞩目的城市,在媒体的监督下,武汉的曝光度比中部地区其他城市要高一些,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武汉的公平程度要高于中部地区其他城市。 表9 受访者对中部地区六省会城市社会治安状况的评价
得票数得票率武汉541.5%长沙320.9%太原240.7%合肥160.5%郑州120.3%南昌60.2% 表10 受访者对中部地区六省会城市公平程度的评价
得票数得票率武汉411.2%长沙250.7%合肥160.4%郑州150.4%南昌120.3%太原100.3% (三)受访者认为在中部地区六省会城市中长沙的政府公务员形象最好 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认为在中部地区六省会城市中长沙的政府公务员形象最好(得票数27,得票率 0.8%)。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长沙市政府从两个方面入手提升公务员在老百姓心中的形象:一是持续反腐深入倡廉。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政府将惩治腐败工作提到了空前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更是表明要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来反腐。长沙市政府严格落实中央相关条例政策,加大预防腐败工作力度,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推进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树立公务员队伍“清廉”形象,甚至构筑了反腐倡廉立体“防火墙”。是用实际行动赢得百姓认可。例如,让公务员的工资收入公开透明,消除隐性收入,赢得老百姓的信任,同时加强干部队伍能力建设,切实提高基层干部的依法行政水平,并且让公务员牢记公仆角色、学会换位思考、强化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表11 受访者对中部地区六省会城市政府公务员形象的评价
得票数得票率长沙270.8%武汉170.5%郑州80.2%合肥60.2%太原40.1%南昌10.0% 七 中部地区六省会城市形象推广评价 亚里士多德说过:“人们为了活着聚集于城市,为了活得更好居留于城市。”城市绽放着人类理性与智慧的光芒,一个崛起的城市,必然是一个包容的、文明的城市,一个充满活力、关怀、希望的城市。社会大众印象中的城市形象,通常是其对城市文化及其内在实力、外显活力的整体感知、具体体验和综合评价。而随着现代传媒的发展,城市形象也逐渐成为一个营销对象,各地的政府部门通过各种传播途径将城市的面貌展示给世人。具体就中部地区六省会城市的形象推广而言,受访者的评价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受访者认为在中部地区六省会城市中武汉的政务微博最有特色、形象提升最为明显 调查数据显示,就中部地区六省会城市而言,受访者认为武汉的政务微博最有特色(得票数18,得票率<font size="3" color="#.5%)、形象提升最为明显(得票数<font size="3" color="#,得票率<font size="3" color="#.7%)。之所以出现这样的调查结果,同武汉市政府部门的努力分不开的。例如就政务微博而言,由武汉市互联网信息管理办公室主办的政务微博发布厅于<font size="3" color="#12年<font size="3" color="#月<font size="3" color="#日正式上线启动,该机构聚合了武汉市内<font size="3" color="#家区和市直部门,借助新浪微博平台,发挥微博在发布政务信息、回应网民关切、引导网上热点、服务社会民生的积极作用,集中展示武汉城市形象,弘扬“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武汉精神,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搭建新媒体平台。较之于其他城市的政务微博存在大量的“僵尸政务微博”,武汉的政务微博可谓是<font size="3" color="#小时随时待命、随时更新,及时与群众进行互动,真正将群众的诉求放在了第一位。所以,<font size="3" color="#12年上半年新浪政务报告曾指出,武汉市环保局、武汉气象、青山政务和平安青山等<font size="3" color="#家武汉官方微博,因在武汉雾霾事件中联手反馈应对、积极引导舆论而荣获“全国政务微博十佳应用群体奖”。图10 受访者对中部地区六省会城市政务微博特色程度的评价 图11 受访者对中部地区六省会城市形象提升明显状况的评价 (二)受访者认为郑州在中部地区六省会城市中负面新闻报道最多 调查数据显示,有73位受访者(得票率<font size="3" color="#.1%)认为郑州的负面新闻报道量在中部地区六省会城市中最多。平心而论,郑州之所以被评为中部地区六省会城市中负面新闻报道最多的城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郑州市的经济生产力处于中游水平,是后发展国家里的后发展地区;二是郑州作为人口大省、农业大省——河南省的省会城市,农民工的人口基数非常大,农民工外出流动创收占比也相当高,而农民工一般没有条件接受高等教育,文化素质和修养水平普遍较低,所以容易成为各种负面新闻报道的源头。原因便如管子所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没有丰厚的物质基础和较高的生活水平,现代民主政治建设只能是海市蜃楼般的幻影;没有成熟民主政治建设,民众的精神文化也滞留在较低的水平。 表12 受访者对中部地区六省会城市负面新闻报道的评价  得票数得票率郑州732.1%长沙511.4%太原461.3%武汉381.1%南昌210.6%合肥190.5% (三)合肥的城市形象推广工作在中部地区六省会城市中居于第三位 调查结果显示,就城市形象推广方面的各项工作而言,合肥在中部地区六省会城市中居于第三位。之所以出现这样的调查结果,主要是源于近年来合肥着力进行“创新之都、滨湖新城”的宣传推介和“主题公园城、商务会展城、滨湖度假城”的打造建设。除此之外,合肥市委、市政府也致力于加强品牌特色塑造、扩大国际交流合作,如<font size="3" color="#13年<font size="3" color="#月<font size="3" color="#日,以“大湖名城、创新高地”为主题的合肥城市形象片,亮相位于香港湾仔区轩尼诗道的大公报户外LED显示屏,自<font size="3" color="#月<font size="3" color="#日起,该短片在大公报户外显示屏上,每天早上<font size="3" color="#时至晚上<font size="3" color="#时循环播出,向世界展示合肥新形象,彰显合肥的城市自信与魅力,面向包括<font size="3" color="#0万香港市民在内的境内外受众,展示一个自然生态、人文底蕴与时尚气息完美交融的美丽合肥。通过这些努力,合肥成功塑造了独具特色的城市形象,诸如“中国最幸福城市”“中国最佳投资城市”。 八 结语和讨论 综合分析武汉、太原、郑州、长沙、合肥、南昌这六个中部省会城市在受众心中的城市形象发现,地域和人文优势固然对中部地区六省会城市的快速崛起至关重要,然而,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城市必须积极开发自身的各种资源、努力重塑崭新的城市形象。因此,下列几个问题值得进一步讨论。 (一)武汉应当积极统筹,充分发挥“中部崛起”的龙头带领作用 武汉作为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外向交通九省通衢,中国科教第三城,坐拥3个国际经济技术开发区,本应稳居中部地区六省会城市“龙头老大”的地位,但据调查统计,武汉的众多经济指标与长沙几乎等同。究其原因,武汉在统筹规划方面有待改进,即以招商引资为例,武汉虽然凭借其城市规模、经济活力以及产业规模而被视作中部地区六省会城市中最适合投资的城市,而实际上武汉在招商规划方面投入的努力并不充分,主要表现为条块分割、参差不齐、缺乏联动和协调。不过,武汉近年来的发展虽然遭遇了种种阵痛,经济发展的某些指标增速缓慢,但它仍然拥有较为雄厚的经济基础,经济总量依旧位居中部地区六省会城市之首。因此,武汉若能在新的历史时期准确定位自身,紧紧抓住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大好机遇,实施有效的城建规划、工业规划等,依然可以稳坐“中部老大”的第一交椅。 (二)促进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变人口优势为人才优势,为“中部崛起”提供智力支撑 中部地区一直是我国的人口大区,但是,人才资源却比较匮乏,加之在人才培养机制方面存在着人才培养与经济发展需要脱节的现象,使得低层次人才过剩,高层次人才短缺。因此,倘若要加快中部地区的发展,中部地区六省会城市应当促进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变中部地区的人口优势为人才优势,缔造适应中部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摇篮,为“中部崛起”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三)开发和利用历史资源、自然资源,加快南昌前进发展的步伐 调查结果显示,南昌在中部地区六省会城市形象中缺乏个性特色,形象比较模糊。而事实上,南昌拥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以来就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美誉;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八一南昌起义”,又使南昌有了另一个美称——“英雄城”。然而,历史的荣光和“英雄城”的政治地位并不能喻示南昌今日的繁荣。尽管南昌既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又是革命英雄圣地,拥有各种独特的资源和相对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但今日的南昌其形象鲜有令众人记忆深刻之处,甚至被称作“被中国遗忘的城市”。余秋雨在《青云谱随想》一文中就曾写到:“恕我直言,在我到过的省会中,南昌算是不太好玩的一个。幸好它的郊外还有个青云谱。”但平心而论,南昌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和条件,如台湾作家龙应台曾倾倒于南昌的美丽:“《滕王阁序》是小时候父亲规定几个孩子必背的文章。我那时知道滕王阁在一个叫南昌的地方。但不知道南昌有这么多的水,这么多的绿,一直以为江苏是水乡,其实南昌更是。”所以,只要南昌处理好历史资源的创新利用,自然生态的有效开发,就完全可以借助互联网的东风快速崛起。 Investigation Report On The Images of Six Provincial Capital Cities in Central Part of ChinaAbstract:Wuhan,Changsha,Nanchang,Zhengzhou,Hefei and Taiyuan,are located in the central part of China. With the“Western Development”policy,“Eastern Development”policy and the “Rise of Central Part of China”policy,these six provincial capital cities develop rapidly. However,the images of them are still unclear when comparing to other famous cities from eastern and western regions. In order to present the expression of these six cities as well as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these cities in people’s mind,the Social Survey Center of Public Opinion Research Laboratory in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conducted a survey among 3600 respondents from 36 cities of the whole country, from six perspectives of ecological image,economic image,cultural image, government image, living and resident image, and city image marketing. The results shows that:respondents speak highly of Wuhan and Changsha,thus think poorly of Nanchang,Hefei and Taiyuan. We can find that these cities have geographical and cultural advantages as natural conditions by further analysis. However,to rise quickly,these cities should develop all kinds of resources and shape the images of them again. Key Words:Six Provincial Capital Cities in Central Part of China,City Image,“Rise of Central Part of China”Policy
朱良平、朱恺、方汉杰:《关于城市边缘区现代化发展模式的调查研究报告——以合肥滨湖新区、政务文化新区为例》,《硅谷》,2010年第<font size="2" color="#页。 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选集·政治学卷(卷A章二)》,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font size="2" color="#99年。 余秋雨:《文化苦旅》,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4年。 龙应台:《目送》,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哪个省会环境最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