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除科举制废除于,对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产生怎样影响

导读:科举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科举制从隋大业三年(607年),对中国以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科举制是隋朝对以前各个朝代选官制度的继承和发扬,在中国历史上来说也是一次历史性的飞跃,科举制从607年产生,中国历史经历了好多个封建王朝,虽然科举制是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社会向前推进的产物,虽然科举制作为封建社会的选官制度,可是作为一项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1207年的社会公认的选官制度来说,而是社会 科举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科举制从隋大业三年(607年),以一项制度的形式确立以来,对中国以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虽然,科举制是隋朝对以前各个朝代选官制度的继承和发扬,可是它却彻底改变了以前的各种选官制度中,以门第和族望来选人才的局面。在中国历史上来说也是一次历史性的飞跃。
科举制从607年产生,直到1905年废除。在长达1207年的历史进程中,内容和组织形式不断地完善和健全。虽然,在这长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历史经历了好多个封建王朝,江山多次易主,可是它作为一项比较开明的选官制度,被保留了下来。也绝非历史的偶然,看来还是的确很得人心。
虽然科举制是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社会向前推进的产物;虽然科举制作为封建社会的选官制度,带有很浓的封建性色彩;虽然它不可避免带有好多人治大于法治的色彩;虽然在有的时期,它也可能是那么的不尽人意;虽然在它的作用下产生了一批像黄巢、洪秀全的异类分子、可能把人们带进了战争的深渊,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苦难,可这也是少数人;虽然有的时候,他被某些权贵所掌握,所选的人才不是那么的名副其实。可是作为一项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1207年的社会公认的选官制度来说,它的存在绝不是偶然形成的,而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结果。正因为它的存在,彻底改变了了以前那种“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社会政治局面,也打破了国家机器完全掌握在极少数的贵族手中的现象。相对而言,对于士、农、工、商各个阶层的人都提供了一个进入统治阶层的机会,所以也就有了“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的社会现象。所以说,科举制对于古今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
首先来说,科举制对于中国古代政治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科举制改变了自汉,晋、南北朝以来,选官的制度注重门第族望,人才选举由贵族把持的局面。人才的选举注重真才实学,改变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氏族”的现象。有利于社会各阶层之间的流动,同时也扩大了统治阶层的基础。它在遵循当时的的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提倡唯才是举的的做法,使得大多数的寒门子弟有了改变社会地位的机会。一方面、促进了社会文教事业的空前发展,有利于社会文化的繁荣。另一方面、也给那些有才能、有理想、有抱负的、有志气的年轻人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这样也就促进了社会的繁荣与稳定。也是科举制,才出现了“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一种社会现象。真因为有了科举制,给统治阶层带来了好多懂得下层人的疾苦和要求的下层寒门子弟,他们也更多地代表了下层人的利益。这样有利于促进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和睦相处,为社会的有条不紊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有利于社会政治朝着良性方向发展。 其次,科举制也有利于社会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有了科举制的产生,给各个阶层的人来说,既是一个机会,同时又是一个考验。如果一个人想要改变或保持自己当前的社会地位,就必须读书、学习、然后参加科举考试。用考试的成绩来决定其命运,所以读书也就成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样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兴起。就以唐代为例,由于当时注重考诗赋,所以唐代出现了好多的大诗人,像杜甫、李白等,他们的作品对后世的影响极大。同时也为后人研究当时的历史文化提供了一个历史依据。同时诗赋作为一种时尚盛行起来,造就了人人都会吟诗作赋的现象,也为后来的宋词、元曲的繁荣奠定了基础,促进了社会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科举制也有利于社会教育的发展与繁荣。由于要考科举考试,所以当时的人们也就异常的注重读书与学习。这样,各种官方主办的学校和私立的学校发展异常的迅速。而且,各种学校开设课程内容和形式上主要还是以儒家的传统经典为主,面向考试的内容。一定程度上来说,很多人接受了正规的学校教育之后,扩大了社会上知识分子圈子,有利于社会教育的迅速的发展。 虽然科科举制到了明清时期逐渐演变为令人们讨厌的八股取士,由于内容和形式上过于呆板生硬,束缚了无数学子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压制了他们自己的想法。而且,还时不时的大型文字狱,残害了无数的有思想的学子。但是,作为那一个时代的产物,它的存在肯定有存在的合理性。在中央,统治者致力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在经济方面出现的资本主义的萌芽,文化方面西方的科学传入。所以说,这也是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环境决定的。但是这一时期,还是培养出了许多的哲学、思想、文学等方面堪称大师级的人物。像明时的王阳明、顾炎武、李贽,清时的曹雪芹、蒲松龄、龚自珍等一些重量级的历史人物。而他们的思想、著作,不仅对当时有很大的影响,而且对于现在的人也有很大的影响,同时,有些思想也是我们当代人将要努力实现的目标。由此观之,其也是一项好的制度。作为一项制度来说,它不是万能的,因为再好的制度,都是通过人来实施的,而人是有感情的、有亲情的,所以实施起来肯定有一些不足之处。 科举制对于现在的社会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首先我们目前实施的高考制度,就是科举制的继承和延续。虽然在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上有很大的不同,可是他们在考试的组织形式和阅卷、录取等方面却有很大的相似之处。这样也有利于保持保持考试在一定程度上的公平性、公正性、客观性和竞争性,对于各个阶层之间的人员流动,有着促进作用。有利于社会的稳定。然而它的弊端,也依然存在,但这些毕竟是少数情况,对于绝大多数的人来说是公平的。也对于现在的教育事业和文化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虽然我们现在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可是它只能是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的继续发展与繁荣还是与高考分不开的。而且我们组织和参加高考的目的与当时也是一致的,所以在人才的培养和文化的传播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稳定。 科举制作为一项我国古代的社会制度,不仅给当时留下了一定的影响,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生产力的发展,而且也对现在有很大的影响。所以说我们要公正、客观去看待它,对于它我们可以有所损益的继承,继续发挥它的余热。
教育学院11级学前教育班马卫平
包含总结汇报、外语学习、文档下载、办公文档、教学研究、行业论文、IT计算机、专业文献、教程攻略、旅游景点、党团工作以及科举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等内容。
相关内容搜索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清末科举制度的废除对中国近现代教育的影响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清末科举制度的废除对中国近现代教育的影响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8|
上传日期: 12:30:30|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10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清末科举制度的废除对中国近现代教育的影响
关注微信公众号> 【答案带解析】科举制度在历史上的作用不包括( ) A.改善了用人制度 B.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科举制度在历史上的作用不包括(&&&)
A.改善了用人制度
B.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C.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D.扩大了地方官员的选官权
【解析】略
考点分析:
考点1:科举制的创立
& & &科举是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为选拔人才资源,而设置的一种考试制度,让读书人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学而优则仕的一种制度。科举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
一、科举制的创立
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
二、科举制的诞生与完善
&人物 & & & & & & & 贡献
隋文帝 & & & & 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诞生阶段)
隋炀帝 & & & & 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
唐太宗 & & & & 扩充国学的规模,增加考试的人数(完善阶段)
武则天 & & & & 增设殿试、武举
唐玄宗 & & & & 丰富考试的内容: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三、科举制的影响
1、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3、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知识点拓展
1、科举制度诞生的背景:魏晋以来的选官制度严重阻碍了社会对人才的选拔和任用。
2、科举制度发展的概况
(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1)诞生于隋朝:
①P.17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
②隋炀帝设置进士科,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2)完善于唐朝:
①P.18唐太宗扩大国学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
②P.18武则天开设殿试,增设武举。
③P.18唐玄宗把诗赋作为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
(3)P.89明朝时发展到鼎峰:明朝时期,采用八股取士,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只准根据指定观点答题,不准发挥个人见解。
(4)八上P.117鼎盛于明清:1905年,清政府拟定《奏定学堂章程》建立起新式教育体制,科举制度被正式废除。
3、科举制度的影响
(1)P.19隋唐科举制度的影响:隋唐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教育和用人制度改革与创新,也是世界最早的考试制度,它的诞生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同时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2)P.89明清时期的影响:明清时期科举制度的形式和内容走向模式化和固定化,成为封建统治的御用工具,许多读书人考中做官后,成为皇帝忠实奴仆,同它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人的创造性,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相关试题推荐
唐玄宗时,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是(&&&)
武则天在位时开创了科举的另一种形式,让各州每年送武艺好的人进行骑射等考试,其中唐朝大将郭子仪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该种形式是(&&&)
科举制度是一种:(&&&&&)&&&&&&&&&&&&&&&&&&&&&&&&&&&&
A.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
B.监督官吏的制度
C.通过门户高低划分官吏级别的制度
D.发展教育事业
我国是茶的故乡,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饮茶之风在全国盛行是在(&&&)&&
“水车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首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上述史料介绍的农用工具最早出现于(&)
题型:选择题
难度:简单
Copyright @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当前位置:
>>>不属于科举制的影响的是[]A.促进教育事业发展B.促进文学艺术发展..
不属于科举制的影响的是
A.促进教育事业发展B.促进文学艺术发展C.促进唐诗的繁荣D.促进士族制度发展
题型:单选题难度:中档来源:同步题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不属于科举制的影响的是[]A.促进教育事业发展B.促进文学艺术发展..”主要考查你对&&科举制的创立(科举制的诞生,科举制的完善,科举制的影响)&&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科举制的创立(科举制的诞生,科举制的完善,科举制的影响)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读书人参加国家人才选拔考试的制度。它是从隋朝以后的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从隋代开始实行,到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为止。明经、进士:科举考试在贞观时,分为明经和进士两科,明经主要测试考生记诵儒家经典的能力。进士科包括策问、加试经史、杂文(后来主要考察诗赋),以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为目的,考察考生的治理政事的能力。科举制度的特征:1.从文化渊源上来看,科举制度是儒家所崇尚的“大一统”政策和精英治国的思想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2.从选才方式和原则来看,科举制度以考试为核心,分设科目,面向广大读书人的公开考试,在某种程度上有着公平竞争,择优录取的原则。3.就其发展轨迹和功能变迁而言,科举制度经历了创立、发展、鼎盛与衰亡的历史进程。出现了明显的阶段性特点。随着历史和社会的发展,科举制度逐渐为国家选取良才的通途蜕变为人才成长的桎梏。4.从经历时间来看,科举制从隋朝开始到清末废除,期间将近1300年的历史,极大的影响了我国古代文化思想发展历程,也影响了知识分子的思想演变。对比九品中正制,科举制有什么进步性:1.使庶族知识分子进入仕途,登上政治舞台。九品中正制评定等级的标准是门第,出身豪门者即可评定为上品,出身寒门者只能评定下品,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科举制是面向全阶层的读书人,实行相对公平的竞争,特别是宋代实行糊名法,门第的作用无法发挥。2.有利于选拔出有真术实学的人才。正因为九品中正制评的标准是门第,士族纨绔子弟无真才实学即可授官,寒门子弟即使才德优秀也不能授官。科举制有着择优录取的原则,并且随着发展也增加了乡试,省试,会试和殿试。使得士族无真才实学子弟无法通过家族来获得官位,而庶族地主有真才实学子弟很快得到了提拔,国家也选出了真正有才学的人。3.国家掌握了选拔官吏的权力,扩大了地主阶级的统治基础,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发展。魏晋时,士族势力逐渐壮大,并且逐渐了掌握了国家的权力,因此,九品中正制名义上是国家指派中正评定等级,但是实际是门阀士族们的操控的晋升工具。科举制是由礼部统一主持考试,并且经过殿试由皇帝考核,这样,国家真正掌握了选拔官吏的权力。科举制度创立和完善:1.原因: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士族门阀的子弟中选拔,而庶族子弟但是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做高官,随着士族门阀的衰落和庶族地主的兴起,魏晋以来的注重门第九品中正制,已经无法进行下去了。2.目的:为了缓和阶级矛盾,招揽人才,打击豪强地主,加强中央集权3.创立:隋朝时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到隋炀帝时,正式设立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创立。4.发展:唐朝时,唐太宗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扩充国学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武则天大力提倡科举,增设殿试和武举。唐玄宗时,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科举考试的地位,并以诗赋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科举制度的意义:1.科举制度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它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起到了抑制门阀的作用;2.科举制扩大了官吏的来源,大批门第不高的庶族地主和知识分子,通过科举考试参加了政权,“大着登台阁,小者任郡县”;3.科举制把读书、考试、做官紧密联系起来,从而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4.科举取士把选拔人才和官吏任命的权利,从地方豪门士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科举制度对我国历史进程以及世界的影响:1.打击了腐朽的士族势力,扩大了封建王朝的统治基础。2.科举制度从隋唐时期一直沿用到了清朝末年,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教育事业,人才的培养和文学艺术的的发展都产生的深远的影响。3.随着封建社会的发展,明清时期科举制走向了极端,成为摧残人才和统治者培养忠实奴仆的工具,阻碍了知识分子的思潮的发展。4.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是世界上最早的考试制度,对世界文明产生的重要的影响。科举制度所流传下来的部分优秀的措施,至今仍然被我国和世界各国所沿用和发展。&唐朝的进士科最受重视。“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不过,进士的录取率仅有百分之一二,所以当时有“三十岁老明经,五十岁少进士”的谚语。那时的考试条件很差,进士、明经的考场设在贡院的东西两廊,时间往往是正月、二月,长安的天气很冷,常常遇到雪天,唐诗有“密雪分天路,群才坐粉廊”的描述。但是实际只是在屋檐下席地而坐,还要答卷子,滋味和不好的;后代王朝虽然改善了考场,不过条件依然很艰巨。
发现相似题
与“不属于科举制的影响的是[]A.促进教育事业发展B.促进文学艺术发展..”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47366197562327043292718452416184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1905年废除科举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