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这样黄瓜流胶是什么病病,求解!

【摘要】:近年来,随着设施黄瓜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流胶病已成为冬季设施黄瓜栽培中危害黄瓜品质、降低黄瓜产量的重要病害之一。笔者结合生产实际,总结介绍了黄瓜流胶病的发生原因,并从加强栽培管理和药剂防治2个方面提出了针对黄瓜流胶病的防治措施,以期为设施黄瓜的高产优质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杨吉福;范翠霞;曲士海宋文东;贺向辉;;[J];北方园艺;2006年01期
杨吉福;范翠霞;曲士海;许娥;曲松;;[J];长江蔬菜;2006年03期
贾振陆;矫文莉;王丽丽;任丽华;魏春叶;;[J];上海蔬菜;2006年01期
张伟丽;齐军山;张涛;陈华杰;张悦丽;魏学文;徐作珽;;[J];中国蔬菜;2015年12期
修明霞;石立委;何秀丽;曹洪建;吕志宁;;[J];植物医生;201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璠;黄俊斌;李国怀;;[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王璠;黄俊斌;李国怀;;[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刘勇;何华平;龚林忠;王富荣;王会良;艾小艳;王泽琼;;[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5年
葛慈斌;蓝江林;刘波;肖荣凤;朱育菁;史怀;;[A];农业生物灾害预防与控制研究[C];2005年
孙艳秋;赵奎华;曹远银;刘长远;;[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孙艳秋;赵奎华;曹远银;刘长远;;[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范海延;陈捷;程根武;徐书法;;[A];中国植物病理学第七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张磊;李世界;;[A];河南省植保学会第九次、河南省昆虫学会第八次、河南省植病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9年
白小冬;张磊;;[A];河南省植物保护研究进展Ⅱ(下)[C];2007年
王守军;;[A];第二十一届全国农药械“双交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济南伟丽种业有限公司 刘卫山;[N];山东科技报;2016年
宋雅坤;[N];江苏农业科技报;2016年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住建局园林管理处 徐志鸿;[N];中国花卉报;2014年
衡水市园林管理局 尹红 赵金盘;[N];河北科技报;2013年
徐庆源;[N];瓜果蔬菜报.农业信息周刊;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安瑞平;[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订购知网充值卡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

黄瓜栽培中常遇到瓜条流胶的病害,主要有四种:分别是菌核病、黑星病、炭疽病和增瓜灵影响。有些细菌病会造成瓜条流出菌脓,因多不透明不成胶状,因此不在此讨论。 菌核病的流胶发生部位在花下部,即瓜条顶端。开始的流胶多呈白色小米粒状,围绕瓜顶一周,后胶粒上生白霉,最后变成鼠粪状菌核。瓜顶花下这种流胶,常被人误认为是细菌病害,可以用一塑膜袋内喷一些水,把花下生胶瓜包在其中,置于较温暖的地方(冬天应放在暖气片附近),经五天左右,即可发现成为菌核,得以验证。所以,凡是花下流胶的就是菌核病。防治菌核病可对花部喷用50%异菌脲或50%农利灵1000倍液,兼防灰霉病。 黑星病的流胶发生在瓜体上,黑星病病斑上流的胶为红褐色。黑星病可侵染叶片成褐色小斑点,并造成叶穿孔或嫩叶边缘腐烂,致病叶为秃桩。结合这些特点,可综合瓜条上的麦粒状褐色小病斑及流胶多少不一等特征判断是黑星病。黑星病的防治,除降湿及高温处理外,可喷用腈菌唑及氟硅唑,但需控制浓度及使用次数,必要时要促进营养生长,以预防药物抑长造成“花打顶”问题发生。

炭疽病会造成瓜条生褐色凹斑,多会开裂伴有红褐色胶流出。该病斑凹陷是很典型的,叶子上的病斑也比黑星病大得多,多不从边缘腐烂,区别于黑星病。炭疽病可用溴菌腈及咪鲜胺防治。

使用“增瓜灵”等含有生长调节剂吡效隆的成分,当使用量大或浓度高时会引起某些瓜条上产生细小的裂纹,流胶,水果小黄瓜特别严重。这种流胶应属于药害范围,黄瓜品种不同对吡效隆反应不同。对于小黄瓜,这种药应不用、慎用或降低标准浓度再用。

}

原标题:黄瓜也有流胶病,聊城菜农一不小心酿成大错!

“近段时间,黄瓜流胶问题又开始严重了。最近摘黄瓜,每天总能摘出几十斤带胶的瓜条,多是从瓜把上出现白色胶粒。”近日,山东省聊城市的菜农张师傅打来电话反映。

瓜条流胶是近几年瓜类蔬菜尤其是黄瓜在冬季经常发生的问题,很多菜农都感到束手无策。引发黄瓜流胶的原因很多,有病害引发、也有生理性问题。生理性流胶,如连阴天或湿度较大时,整枝打杈留下伤口;用药不当产生药害,也会出现流胶等等,这些都是不合理的农事操作造成的。病害引发的流胶,主要包括蔓枯病、菌核病、炭疽病等真菌性病害及细菌。笔者了解到,近期发生的流胶多伴随出现水烂、发臭症状,多为细菌侵染所致。

黄瓜的细菌性溃疡病、缘枯病是经常造成瓜条流胶脓的主要细菌病害。不易凝固,颜色一般为白色,扩大后成鼻涕状凝胶,病斑叶脉发黑,造成瓜条腐烂,变臭。同时防止植株出现伤口,否则很容易感染细菌病害;降低棚室空气湿度。

蔓枯病:一般是褐色的斑点,叶片边缘V字型病斑,叶片内部圆形病斑,茎蔓和瓜条上出现乳白色或琥珀色流胶。

黑星病:发生较少,并且黑星病发生时,在瓜条上出现暗绿色的凹陷斑,病部呈疮痂状;后期有褐色胶状物流出。

疫病流胶:一般发生在茎蔓上,严重时危害瓜条。茎受害病部呈水浸状,暗绿色腐烂、并明显缢缩,产生流胶。瓜条受害出现水渍状暗绿色近圆形凹陷病斑,棚室内湿度大时病害发展较快,病部后期分泌乳白色流胶,渐变琥珀色,进而软化、软腐,有时表面长出白色霉,散发恶臭味。

菌核病:流胶发生部位在花下部,即瓜条顶端,初期有白色或褐色胶状物,后期出现白色的棉毛。

生理病害:造成的瓜条流胶一般都是在瓜条的表面出现细小裂纹,然后出现流胶,一般为白色,实际上是瓜条内部的液体流出呈现胶状物。有时这些细小裂纹不易被发现。水果小黄瓜特别严重。

1、浇水忽干忽湿。瓜条接近采摘期,瓜皮生长速度慢,在长期干旱情况下浇水,会造成瓜条表皮出现裂纹而流胶。

2、通风不良。通风突然,或者棚室出现过堂风,会造成瓜条表皮皴皮而流胶。

3、叶面肥使用不当。例如长期使用含有吡效隆的成分的生长叶面肥,在短时间内促进瓜条快速生长,导致表皮出现裂纹而流胶。

治病:首先要了区分一下,导致黄瓜流胶是细菌性茎腐病,还是黄瓜生理性流胶病,这两种,如果是细菌性茎腐病,建议农户用将军有机铜+春雷霉素叶面喷施,最后在单独用将军有机铜稀释1000倍,灌根!如果是黄瓜生理性流胶病,种植户可以把流胶部位切除掉,自动修复,也可喷施芭盾将军做预防工作!

预防:前期黄瓜预防病害,可以用将军有机铜稀释750倍,全株喷施,可以很好的预防,黄瓜霜霉病、黄瓜茎腐病、黄瓜角斑病、黄瓜靶斑病、黄瓜病毒病等真菌细菌性病害!

温馨提示: 需要产品可在下方留言,您的地址、联系方式,以便厂家与您联系!

关于经济作物、果树、大田作物种植技术以及种植方案交流,为广大种植户提供绿色环保的一个交流学习平台。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黄瓜流胶是什么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