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范网络购物陷阱招聘中的陷阱

您现在的位置:
网络招聘信息鱼龙混杂 求职路上这些陷阱要提防
日 08:56:23&&&&来源:山西新闻网
】&&【】&&【】
  (据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08月18日)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依托网络平台赚钱的工作日益增多且鱼龙混杂,从而促使网络兼职诈骗频发,网络刷单、打字员等尤为典型。这些标榜足不出户可日挣百元的网络兼职,究竟是天上掉“馅饼”,还是掉“陷阱”。
  高回报当诱饵
  骗术有限贪婪无限
  “招收兼职打字员,每天工资至少100元,家里、网吧均可工作,工资每日结算。”家住省城南内环街的陈欣早已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她告诉记者,开学前的这段日子,在家闲来无事,在上网时看到兼职打字员的招聘广告,见月收入能达到3000元,十分心动,便添加了招聘信息上提供的QQ号并按照对方的要求汇了100元作为“诚意金”。当天,陈欣便接到了打字任务,在按照要求打了一篇2000字左右的小说后获得了10元报酬的陈欣很是高兴。第二天,对方要求她给300元入会费,并声称入会后文章资源多且工资相对高。随后给了陈欣一个客服转账电话。陈欣在利益的诱惑下就按照电话提示输入了个人银行账户和密码,事后查询卡里余额时猛然发现自己的几千块钱的大学生活费已不翼而飞。
  记者在一篇揭露网络兼职骗局的帖子下看到不少刷单、打字员的招聘广告,而且有不少网友回复问其待遇等详细问题。
  防范意识低
  骗子向你招手你去和他握手
  兼职招聘诈骗针对的对象除了一些在校或刚毕业的大学生外,还有时间充足的家庭主妇,这些人经济实力不是很强,缺乏一定的社会经验,防范意识较低,容易受骗。
  家住太原市平阳路的王雯是全职家庭主妇,想在空闲时赚点钱补贴家用,却没想到落入了骗子的陷阱。“100元/天,时间自己安排,工作内容是帮网站论坛刷单。”王雯坦言,她看到这条信息时,感觉这份兼职的收入还算可观,且是自己的高中同学发到高中QQ聊天群中的,她认为很可信。就按照广告上的信息联系了负责人,并按其要求,进入一家所谓购物网站。一
开始,王雯用支付宝付款在该网站买下一个名为“手机充值卡”的物品后,很快获得了本金和返利,随后负责人以冲业绩为由,要求她一次要多刷几单,信以为真的王雯在网站一次性买下了2000元的“手机充值卡”,待王雯付款后,负责人将其拉黑,于是她发现上当受骗。事后她才得知发布兼职消息的同学QQ账号被盗了。
  网络监管不到位
  减少求职隐患 净化网络环境
  网络信息发布便捷、自由的便利性使得网络兼职信息的发布存在不规范、信息过多难以梳理的问题,从而促使一些社会经验尚浅的人群容易上当受骗。除了常见的QQ、微信交流群之外,一些招聘网站也公开有招聘网络刷单、刷钻、打字员等虚假兼职信息。
  记者在一知名找工作网站上发现,刷单、打字员等兼职信息也大量存在,其中大部分兼职信息内容过于简单,所开出的工资虚高,且兼职信息相似度颇高。经过对比这些信息发现,有些不同的公司却是相同的联系方式,且详细信息都要通过QQ或旺旺等聊天账号联系了解。
  求职信息安全与否很大程度取决于监管的力度,监管平台需要充分发挥其作用,应严格审核,屏蔽来源不明的信息或者取消被举报过的信息发布者的发布资格,从根源净化虚假信息,减少求职隐患。(记者
李为民 实习生 高蓉)
责编:路燕
【】&&&【】&&&【】&&&【】&&&【】
分享到:33.9K
&&相关链接
& 10:59:20
& 10:53:50
& 11:29:44
  您还要浏览:
晋城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晋城在线&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晋城市信息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晋城在线&,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 稿件来源:晋城在线&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晋城在线&,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按作者意愿予以更正。招聘陷阱如何防范应对?
&v&&v&&v&&v&&v&&v&&v&&v&&v&&v&&v&&v&
您现在的位置:&&>>&&>>&&>>&消费警示正文
招聘陷阱如何防范应对?
网络招聘的出现,为许多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提供了便利。当前正值暑期求职高峰,然而关于因求职而误入“招聘陷阱”的报道不时见诸报端。招聘陷阱如何防范应对?记者对此进行了梳理盘点和采访调查。
陷阱一:“拐”进传销漩涡
“2009年即将大学毕业的时候,我在招聘网站上投过简历。后来广东东莞一家企业给我打电话,自称是阿迪达斯在大陆的分公司,让我过去面试。”反传销网创办人凌云说,因为没有往这家企业投过简历,所以本身比较警惕,后来向阿迪达斯官网求证得知他们并未发布招聘通知。
民间反传销人士李旭表示,传销组织冒充知名企业以招工名义诱骗大学生的手段,十几年前就出现在了广东东莞等地,后被各地的传销组织“学习”。传销组织对于企业招工的流程非常熟悉,电话面试问的问题也很专业,因此很多大学生信以为真。
“‘拉人头’是部分传销组织的主要任务。”李旭说,起初传销人员主要靠“杀熟”即依托亲戚、朋友、同学、战友拉拢组建传销网络,然而随着公众防范意识的提升,传销人员将目标转向以大学生为主的年轻人,并试图借用网络平台达到目的。
凌云认为,对于网络招聘,求职者要加强防范意识,比如查看营业执照,上网搜索单位网站与招聘信息中的电话、地址是否一致等。识破诱骗伎俩其实很简单,一个特征是“缴纳入门费”,另一个特征是“拉人头”。
“如果接你去公司的中间人,不是把你接到写字楼或者办公楼,而是接到破旧的居民楼、城中村甚至偏远农村,那么就该及时收住脚,不然十有八九陷入传销组织。”李旭说,去外地应聘的时候,最好是结伴同行。
相关法律界人士表示,网络平台也应当肩负起监测排除违法信息的责任和义务。
陷阱二:巧列名目“骗”钱
微信网友“彩”向记者反映,身边有同学在做“淘宝”刷单,加入这份兼职需要交入会费300元,然后以奖励形式返回,工资日结,有望日入千元。之后发生的事实证明,同学不仅没有日入千元,还搭进去了300元入会费。
李旭告诉记者,这是暑期比较频发的诈骗案例,诈骗分子以日结工资或者高薪回报为诱饵,然后再引导“上钩者”继续发展其他会员,或者干脆消失不见。
青海省西宁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广大群众应提高自身防骗意识,不要轻信所谓一夜暴富、不劳而获、在家就能赚大钱、在消费中赚钱等谎言。
此外,有媒体报道反映,有的公司要求求职者先缴纳报名费、登记费、资料费、推荐费、注册费、信息费、保险费、服装费、培训费等各种名目费用才可入职或实习,过一段时间再找理由“辞掉”求职者。
微博网友“打伞的鱼6666”说:“应聘时遇到让你缴纳各种名目费用或者押金的,能走多远走多远,因为这样的用人单位十有八九都是骗子,小心上了他们的当。”
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副教授李红提醒求职者,要提高安全意识,保护好个人资料,提防“黑中介”。通过正规的招聘渠道找工作,无论对方提出什么理由,不要轻易给对方汇款。
陷阱三:超期试用“坑”人
据媒体报道,甘肃兰州警方此前总结出8种求职诈骗的陷阱,其中一种是“超期试用,莫名辞退”。现在一般企业的试用期为1个月到3个月,可是有时候,应聘时说好试用期1个月,但工作了3个月,用人单位却仍不提转正的事。
兰州警方提醒,此时应聘者就要小心,因为试用期薪资低,企业超期试用是把你当作廉价甚至免费劳力。当你忍无可忍提出转正时,企业再以各种莫须有的理由将你辞退。
此外有媒体反映称,有的企业以招聘为名,要求求职者提供程序设计、广告创意、策划文案、文章翻译等,然后无偿占用求职者的劳动成果。
记者在相关劳动仲裁网站咨询获知,所谓试用期,是指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为相互了解、选择而在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不超过6个月的考察期。目的是让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相互考察,以决定是否建立劳动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21条规定,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试用期最长不超过6个月。
陷阱四:木马链接“蒙”弊
山东省高密市全民普法依法治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官方微博日前称,有不法分子在网上发布虚假兼职消息,趁机向应聘者发送木马病毒链接,骗取钱财。
陈福强是福建省安溪县人,2016年2月,陈福强在网上发布招聘网络兼职的信息,声称工作内容是为某购物网站的卖家“刷单”增加销量,刷单结束后可以退还本金,并每单返还5%至10%的回报。
对上钩的应聘者,陈福强向其发送虚假网店链接,这些链接实为木马病毒。2016年2月至4月,陈福强先后诈骗金额共计2.9万元。2016年11月,陈福强被警方抓获。
另有媒体调查发现,有的诈骗公司会以印刷厂、广告公司等单位的名义,在网络上发布新媒体应聘信息,招募手机聊天打字员,让应聘者点击已植入病毒的木马链接,直至骗到钱为止。
青海省西宁市公安局提醒,求职者在使用短信、聊天软件或电子邮箱时,千万不要随意点击来路不明的链接或下载网址。因为这些链接很可能是木马病毒,不法分子诱导用户点击,将木马病毒植入手机或电脑系统,从而盗取银行卡账户、支付宝邮箱等敏感信息。此外,信用卡客户最好开通短信通知服务,一旦收到异常的消费短信,应立即联系银行冻结款项,并向公安机关报案。
上一篇消费警示: 下一篇消费警示: 没有了
相关消费警示网络招聘防“拐、骗、坑、蒙” 如何避免求职四大陷阱
网络招聘的出现,为许多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提供了便利。当前正值暑期求职高峰,然而关于因求职而误入“招聘陷阱”的报道不时见诸报端。招聘陷阱如何防范应对?记者对此进行了梳理盘点和采访调查。
陷阱一:“拐”进传销漩涡
“2009年即将大学毕业的时候,我在招聘网站上投过简历。后来广东东莞一家企业给我打电话,自称是阿迪达斯在大陆的分公司,让我过去面试。”反传销网创办人凌云说,因为没有往这家企业投过简历,所以本身比较警惕,后来向阿迪达斯官网求证得知他们并未发布招聘通知。
民间反传销人士李旭表示,传销组织冒充知名企业以招工名义诱骗大学生的手段,十几年前就出现在了广东东莞等地,后被各地的传销组织“学习”。传销组织对于企业招工的流程非常熟悉,电话面试问的问题也很专业,因此很多大学生信以为真。
“‘拉人头’是部分传销组织的主要任务。”李旭说,起初传销人员主要靠“杀熟”即依托亲戚、朋友、同学、战友拉拢组建传销网络,然而随着公众防范意识的提升,传销人员将目标转向以大学生为主的年轻人,并试图借用网络平台达到目的。
凌云认为,对于网络招聘,求职者要加强防范意识,比如查看营业执照,上网搜索单位网站与招聘信息中的电话、地址是否一致等。识破诱骗伎俩其实很简单,一个特征是“缴纳入门费”,另一个特征是“拉人头”。
“如果接你去公司的中间人,不是把你接到写字楼或者办公楼,而是接到破旧的居民楼、城中村甚至偏远农村,那么就该及时收住脚,不然十有八九陷入传销组织。”李旭说,去外地应聘的时候,最好是结伴同行。
相关法律界人士表示,网络平台也应当肩负起监测排除违法信息的责任和义务。
陷阱二:巧列名目“骗”钱
微信网友“彩”向记者反映,身边有同学在做“淘宝”刷单,加入这份兼职需要交入会费300元,然后以奖励形式返回,工资日结,有望日入千元。之后发生的事实证明,同学不仅没有日入千元,还搭进去了300元入会费。
李旭告诉记者,这是暑期比较频发的诈骗案例,诈骗分子以日结工资或者高薪回报为诱饵,然后再引导“上钩者”继续发展其他会员,或者干脆消失不见。
青海省西宁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广大群众应提高自身防骗意识,不要轻信所谓一夜暴富、不劳而获、在家就能赚大钱、在消费中赚钱等谎言。
此外,有媒体报道反映,有的公司要求求职者先缴纳报名费、登记费、资料费、推荐费、注册费、信息费、保险费、服装费、培训费等各种名目费用才可入职或实习,过一段时间再找理由“辞掉”求职者。
微博网友“打伞的鱼6666”说:“应聘时遇到让你缴纳各种名目费用或者押金的,能走多远走多远,因为这样的用人单位十有八九都是骗子,小心上了他们的当。”
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副教授李红提醒求职者,要提高安全意识,保护好个人资料,提防“黑中介”。通过正规的招聘渠道找工作,无论对方提出什么理由,不要轻易给对方汇款。
陷阱三:超期试用“坑”人
据媒体报道,甘肃兰州警方此前总结出8种求职诈骗的陷阱,其中一种是“超期试用,莫名辞退”。现在一般企业的试用期为1个月到3个月,可是有时候,应聘时说好试用期1个月,但工作了3个月,用人单位却仍不提转正的事。
兰州警方提醒,此时应聘者就要小心,因为试用期薪资低,企业超期试用是把你当作廉价甚至免费劳力。当你忍无可忍提出转正时,企业再以各种莫须有的理由将你辞退。
此外有媒体反映称,有的企业以招聘为名,要求求职者提供程序设计、广告创意、策划文案、文章翻译等,然后无偿占用求职者的劳动成果。
记者在相关劳动仲裁网站咨询获知,所谓试用期,是指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为相互了解、选择而在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不超过6个月的考察期。目的是让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相互考察,以决定是否建立劳动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21条规定,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试用期最长不超过6个月。
陷阱四:木马链接“蒙”弊
山东省高密市全民普法依法治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官方微博日前称,有不法分子在网上发布虚假兼职消息,趁机向应聘者发送木马病毒链接,骗取钱财。
陈福强是福建省安溪县人,2016年2月,陈福强在网上发布招聘网络兼职的信息,声称工作内容是为某购物网站的卖家“刷单”增加销量,刷单结束后可以退还本金,并每单返还5%至10%的回报。
对上钩的应聘者,陈福强向其发送虚假网店链接,这些链接实为木马病毒。2016年2月至4月,陈福强先后诈骗金额共计2.9万元。2016年11月,陈福强被警方抓获。
另有媒体调查发现,有的诈骗公司会以印刷厂、广告公司等单位的名义,在网络上发布新媒体应聘信息,招募手机聊天打字员,让应聘者点击已植入病毒的木马链接,直至骗到钱为止。
青海省西宁市公安局提醒,求职者在使用短信、聊天软件或电子邮箱时,千万不要随意点击来路不明的链接或下载网址。因为这些链接很可能是木马病毒,不法分子诱导用户点击,将木马病毒植入手机或电脑系统,从而盗取银行卡账户、支付宝邮箱等敏感信息。此外,信用卡客户最好开通短信通知服务,一旦收到异常的消费短信,应立即联系银行冻结款项,并向公安机关报案。(记者张大川)
中海装饰.朗科陶瓷.鼎立相助,店内新春特价《通体大理石原价298元现超低价88.8元》《加白加厚新流行前线原价188现工厂价51.8元》抢购热线:
朗科陶瓷位于:(碧水江南2期西墙外对面《中海装饰,朗科陶瓷》批发零售鼎力陶瓷,喜之陶陶瓷,威伦斯陶瓷,道古拉斯陶瓷,中国瓷木第一陶凯迪威陶瓷,海兰之星陶瓷,路易诗·兰原创大理石,等多款抛光砖玻化砖全场特价。30×60优等砖处理价4元起(库房到期,所有库存全部处理,抛光砖最低15元/片)朗科陶瓷你值得信赖的朋友!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提防陷阱”如何防范招聘陷阱|营口开发区人事人才网
欢迎您来到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人事人才网!
近期招聘会:
网站公告:
注册企业会员后,登陆即可在“会员中心”查询人才库信息!
您的位置: &
“提防陷阱”如何防范招聘陷阱
“提防陷阱”如何防范招聘陷阱
时间: 9:25:57
来源:辽宁省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
浏览次数:1655次
自10月18日以来,本报报道空壳公司招聘陷阱系列新闻后,有很多读者打来电话称自己曾遭遇过招聘陷阱,其中不乏大学毕业生、外来务工人员。那么,在求职时如何防范招聘陷阱呢?昨日,记者联系了劳动保障部门、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由他们向广大求职者支招如何防范招聘骗局。  安徽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孙主任告诉记者,大学毕业生在求职时一定要到正规的招聘会。而一些高校和政府部门组织的大型招聘会,都会对公司进行资格审查,杜绝空壳公司。此外,各高校还会通过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往届毕业生与应届毕业生交流会等多种形式指导大学生就业,防止招聘骗局。  孙主任说,大学毕业生找工作心态要放平缓,忌急躁。求职心切,那么辨别能力就会降低,就更容易被骗。在应聘时,要仔细观察公司规模,打听公司往年有无招聘信息,听取其他学生评价,即多方面求证。孙主任说,如果是网上求职,求职太过于顺利,公司轻易打电话通知你去面试,那么遇到这种情况就应该谨慎。一般来说,求职者可以在求职前验证一下招聘方是否有招聘的能力。可通过拨打工商局电话,或者登录工商局网站来求证该公司是否注册,以验证其真实性。  除了毕业生,社会人员在应聘时遇到的招聘骗局也层出不穷。合肥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劳动维权热线建议广大读者,求职者一定要到正规的人才市场、招聘会上找工作。不要相信街头的一些黑中介、小招聘广告。在面试时,如果公司先让交体检费、服装费等各种各样费用时,也需提高警惕,因为有些培训公司为了赚钱,就会巧立名目收取各种费用。公司在招聘时不准收取任何费用。如果找工作的时候遇到了招聘骗局,求职者一定要及时与各区的劳动监察大队联系,及时维权。
&(营口开发区人事人才网)
Copyright(C) 2011 - 2012 .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人事人才网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 传真:
地址:辽宁省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市民服务中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防范网络陷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