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换的硬盘,打开硬盘分区软件件需要半天时间,保存还特别的慢

您所在的位置:
> 教你怎么用移动硬盘做原系统的启动硬盘图文教程
目前出现大量的u盘启动盘制作工具UEFI版本,大家可能不知所措...
现在装系统都用U盘启动盘制作工具做的u盘做,但这些工具都是...
现在启动模式越来越类型,下面给大家都介绍一下: MBR用于wi...
今天下决定测试下UltraISO 9.5.0.2800的全新的HDD+ V2模式功能,手中...
下面为大家介绍一种超简单的U盘启动盘制作方法,大家一看都会...
大家都知道做启动盘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量产可以用启动盘制...
当前,PE制作已经从光盘基本转型到U盘,U盘启动PE已经成为装机...
前言 网上关于WinPE的教程,因为种种原因,要不不够详细全面,...
单系统的U盘启动盘很好做,网上的基本上都是,而如果想要多系...
其实这是大多数启动盘制作工具为了有收入才选的对策。 为了生...
教你怎么用移动硬盘做原系统的启动硬盘图文教程
&&& 移动硬盘做启动盘?你试过吗?当你自己的硬盘出现问题,那可以直接拿出移动硬盘,插上即可!无需进行烦琐的设置,其实简单点说就是给系统换了一块硬盘!不过这块硬盘是&移动硬盘&而已!
下面就教你如何安装WINPE的方法!
第一步、准备分区。先准备好移动硬盘,接入电脑,然后进入控制面板里的管理工具,再进入计算机管理,就看到了磁盘管理选项:
对移动硬盘进行分区,如果已经分区,就要看第一个分区是不是主分区。如果不是就要删除后重新分区,分区后格式化成FAT32,然后右键菜单里选择将磁盘分区标为活动。这样,最后确定移动硬盘第一分区是活动的主分区。
第二步、下载文件。下载,解压缩后,把文件夹里的所有文件复制到移动硬盘主分区根目录下:
第三步、复制文件。然后打开WXPE文件夹,把里面的两个文件复制到根目录下:
第四步、改名。打开工具栏里的文件夹选项,将查看里的隐藏文件类型的扩展名前面的钩点去,显示文件的扩展名。再将刚才复制到根目录下的SETUPLDR.BIN改成ntldr(注意连扩展名一起改)。
第五步、修改引导设置。重新启动计算机,进入BIOS,找到计算机引导设置,将移动硬盘设为第一引导。
保存后退出,自动重启进入系统。您看是不是和您的XP系统操作界面是一样的?
WINPE系统可以象XP系统一样使用,可以安装应用软件、杀毒软件、下载软件等等,您看是不是很方便?
提示:很多电脑都采用了AHCI硬盘模式,这种状态下进入移动硬盘的WINPE系统时,会无法使用电脑硬盘。如果是这种模式的电脑,一定要进入BIOS把硬盘模式改成IDE模式。用完以后再改回来就行。
安装好移动硬盘的WINPE系统,这是第一步。然后把您经常需要安装的操作系统如XP、VISTA、WIN7,以及经常使用的应用软件、杀毒杀马软件等等全部复制到移动硬盘上,您就可以随时使用。
有了带WINPE操作系统的移动硬盘,您可以随时在WINPE系统里对新电脑安装操作系统,也可以对无法启动的旧电脑重新安装系统。尤其是,在WINPE里对新硬盘进行分区可是比在DOS下方便直观得多。
应用移动硬盘保存系统镜像和还原系统。GHOST软件是个非常好的备份和还原软件,可惜在DOS下不但复杂,而且速度较慢。在WINPE下使用GHOST软件,可以对任何硬盘和分区进行备份,也可以对任何硬盘和分区进行还原。操作简单明了,而且速度极快。通常备份和还原只需几分钟时间。即使是庞大的VISTA系统,也不会超过10分钟!这样简单快速的还原,比起杀毒杀马来,不但速度更快,而且还原的系统更加干净快捷。
应用移动硬盘进行杀毒查马。如果没有备份的电脑被病毒和木马感染,无法进入系统,也可以利用移动硬盘安装的杀毒查马软件来杀毒杀马。这可比在DOS下方便得多。
带有WINPE系统的移动硬盘用途还有很多,就不一一例举了。现在很多电脑装机人员都随身带有这样的移动硬盘,更多的DIY爱好者也配备了这样的移动硬盘。因为有了他,无论是装机、维修还是电脑DIY,都很方便。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匿名? 不会下载请看!
声明:U盘量产网为非赢利类网站 蜀ICP备号 川公网安备 94号&p&很多用户在升级 iOS 10.3 后,发现设备的可用存储空间莫名变多了,这里面很大一部分是 APFS(Apple File System)文件系统的功劳。APFS 是什么?它带来了哪些改变?苹果为什么要更新 APFS?这篇文章为你一一详解。&/p&&p&&b&APFS 带来了哪些改变?&/b&&/p&&p&目前在售的 Mac 和 iOS 设备都采用了基于闪存的 SSD 存储。相对于机械硬盘,SSD 没有可移动的磁头,能即时访问到硬盘内的任何一处,所以不再需要担心「磁盘碎片」带来的性能下降。但是,同价位下, SSD 容量要比机械硬盘小不少,所以需要尽可能节省空间。APFS 对 SSD 做出了大量针对性的技术创新,改变了传统的「复制」和「备份」的概念。&/p&&p&&b&文件克隆(Clones),复制不再占空间&/b&&/p&&p&传统印象里,复制一个 100MB 的文件意味着要花费额外的 100MB 空间来存储第二份文件。但在 APFS 下,「复制」只会创造一个新的标记,并未占用更多空间,如果修改其中一个文件,APFS 会保留相同的部分,只存储发生变化的部分。复制的时间会变得极短,也更加节省电力。&b&这意味着,你将一个大小为 1GB 的文件复制 10 次,在以前的 HFS+ 中,系统会存储 10 个不同的备份,共占用 10GB 硬盘空间。而在 APFS 中,即使你复制 100 次,该文件在你的设备里也只会占用 1GB 空间。&/b&&/p&&p&在以往的 iOS 系统中,由于沙盒机制的影响,在 A 应用中的文件如果要被 B 应用调用的话,需要再复制一遍,占用双倍的空间,而这一问题将在 APFS 中被彻底解决。&/p&&figure&&img src=&/v2-c98ba0bed33a9fb6b22fe_b.png& data-rawwidth=&1077& data-rawheight=&80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77& data-original=&/v2-c98ba0bed33a9fb6b22fe_r.png&&&/figure&&p&&b&磁盘快照(Snapshot),备份轻松一瞬间&/b&&/p&&p&越来越多的人已经习惯给自己的文件和磁盘做备份,以便遇到问题时能找回备份。在 Clones 的原理之上,APFS 在备份方面设计了 Snapshot 技术,可以记录下文件在某刻的状态,因为这种备份同样是基于增量的,只有文件发生变化的那一部分会占用更多的空间,所以你大可以更频繁的去备份数据,而不用担心它们把你的磁盘占满。&/p&&p&同样,当这项技术被应用于 Time Machine 之后,备份的速度和效率都会更高。&/p&&br&&figure&&img src=&/v2-20eea6ae642bddbeb13b829cdf02ac3e_b.png& data-rawwidth=&1097& data-rawheight=&80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97& data-original=&/v2-20eea6ae642bddbeb13b829cdf02ac3e_r.png&&&/figure&&p&&b&空间共享(Space Sharing),再也不怕分区满&/b&&/p&&p&用 PC 的时候,很多人都有「C 盘满了」过的尴尬,在传统的分区模式下,单一分区空间不足时,其他分区的剩余空间是「远水解不了近渴」的。APFS 全新的 Space Sharing 技术将传统的分区虚拟为 Container(容器),只要几个容器在一个 APFS 磁盘下,那么每个都可以自由变大和缩小的(最大是磁盘的理论空间),&b&任意一个缺乏空间的时候,整个 APFS 下的冗余空间任君调遣,再也不用担心下载的时候提示空间不足的尴尬了。&/b&&/p&&figure&&img src=&/v2-3ecca5eeba3a62ddee7cb6c4d710645f_b.pn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v2-3ecca5eeba3a62ddee7cb6c4d710645f_r.png&&&/figure&&p&&b&服务质量(I/O QoS),性能提升看得见&/b&&/p&&p&APFS 也提升了整个系统在 SSD 上的性能表现,APFS 提供了 Extensible block allocator 等技术,对于更大容量的 SSD 的做了优化。借助 I/O QoS(服务质量)技术,APFS 的延迟得到大幅改善,对数据的不同访问被划分到不同的优先级中, &b&APFS 会优先处理对用户感知明显的操作,用户会明显感觉自己的设备变快了。&/b&&/p&&p&除了文件存储的新技术,APFS 的安全性也比 HFS+ 有所提升,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加密层面,另一个是使用层面。&/p&&p&&b&Encryption(加密技术),设备丢失也不怕&/b&&/p&&p&在之前的 Mac OS 以及 iOS 中都已经有了形式丰富的数据加密方式,此次 APFS 做了统一整合,提供了三种加密方式:&/p&&ol&&li&无加密&/li&&li&单密钥加密&/li&&li&多密钥加密&/li&&/ol&&figure&&img src=&/v2-3cca7e1c4c_b.png& data-rawwidth=&650& data-rawheight=&3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50& data-original=&/v2-3cca7e1c4c_r.png&&&/figure&&p&多密钥模式的意思是,你可以用密钥 A 给设备加密,然后再用额外的密钥 B 给部分数据加密,即便哪天你的电脑硬件不幸落入歹人之手,对方也只是开了锁 A,只要没有密钥 B,这部分数据就永远是安全的。这项技术也解决了一个长期以来的问题,以往我们更换设备的时候都被嘱咐要反复往磁盘里存储几遍无关数据,担心个人隐私被不法之徒恢复,而以后只要把密钥删除,就不用反复写数据了。&/p&&p&&b&Crash Protection(崩溃保护),数据读取低风险&/b&&/p&&p&正在编辑文档,写着写着断电了,文件打不开了怎么办?APFS 引入了 Copy-on-Write 机制,编辑文件时原有数据并不会被当即修改,修改会在一个新的位置完成,只有确定新的数据已经编辑完成,旧的数据才会被删除。&/p&&p&同样,当现有设备升级到 APFS 的过程中,会先在磁盘的空余区间先完成数据的转换,然后再覆盖旧有数据。即便系统升级过程中软件崩溃或者意外的跌落事故等,也可以最大程度确保数据的安全。&/p&&p&&b&苹果为什么要更新 APFS?&/b&&/p&&p&在 APFS 之前。苹果的文件管理系统历经三代变化,最早期型号的 Mac 使用了名为 MFS(Macintosh File System)的文件系统,但没过多久,苹果发现 Mac 用户生成的文件数量和复杂程度都在与日俱增,于是在 1985 年推出了 HFS 文件系统,这也成为今后几十年 Mac 文件系统的基础。1998年,苹果在 HFS 的基础上,升级出了 HFS+(又称 OS X Extended)文件系统。HFS+ 仍然是迄今为止 Mac 的文件系统标准,同样也是 iPod 及 iOS 设备的文件系统基础。&/p&&p&在计算机领域,一项使用 30 年的技术绝对不是而立之年,而是垂垂老矣,30 年的时间,苹果已经从一家计算机生产商变成了一个蓬勃生长的生态,APFS 的出现,也是为了为整个生态做好依托。&/p&&p&&b&支持最新软硬件技术&/b&&/p&&p&在 WWDC 2016 发布 APFS 时,苹果直言 HFS+ 和它的前任 HFS 当时完全是针对软盘和机械硬盘设计,考虑的还是 KB 和 MB 级的文件规模。而今天,早已是属于 SSD 和 TB 乃至 PB 级数据的时代了,存储硬件领域的创新呼唤新的文件系统的到来。而 HFS+ 当年为了照顾其余硬件的设计,譬如元数据有全局锁,同一时间只有一个进程可以访问更新文件系统等为当年低频 CPU 做的优化,反而成了当下多核高性能处理器的累赘。&/p&&figure&&img src=&/v2-fe9ee4d2a73f0a8531f7_b.jpg& data-rawwidth=&646& data-rawheight=&28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6& data-original=&/v2-fe9ee4d2a73f0a8531f7_r.jpg&&&/figure&&p&同时,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让设备的使用场景和形态发生了巨大变化,移动使用中常见的意外 Bug、断电等都对数据的安全性提出了新要求,层出不穷的网络安全事件也对数据加密提升了标准。&/p&&p&&b&协调统一生态系统&/b&&/p&&p&对苹果而言,APFS 还担负着统一生态的责任。虽然当前 iOS 设备同样使用 HFS+ 文件系统,但在不同的设备的执行方式和功能都有区别,Mac 产品和 iOS 产品线之间在代码上不尽相同,这种混乱的状态也给开发者制造了麻烦。&/p&&figure&&img src=&/v2-dbba500e4fa4f732a195fe95f7e562d9_b.png& data-rawwidth=&907& data-rawheight=&51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07& data-original=&/v2-dbba500e4fa4f732a195fe95f7e562d9_r.png&&&/figure&&p&同样在 WWDC 上,苹果用了「结束混乱」的字眼,APFS 将在从 Apple Watch 到 Mac Pro 之间所有不同体积和用途的产品上保持一致,代码将完全统一,从苹果维护更新和开发者调用 API 的角度都更为方便,也可以保证新技术能被不同设备一致享用。&/p&&p&无论如何,iOS 从 10.3 开始使用 APFS 已成定局。苹果官方表示 APFS 对 HFS+ 的兼容性非常好,用户不会遭遇到程序不能使用等问题,唯一需要注意的是 APFS 分区将不能被之前版本的 Mac OS 支持,所以如果你把移动存储介质格式化为 APFS 格式的话,在朋友的旧版系统中可能会无法读取。一个属于 APFS 的新时代即将到来,是时候向它张开双臂拥抱未来了。&/p&&p&---&/p&&p&原文地址:[具透 | 升级 iOS 10.3 后存储空间变多了?这都是 APFS 的功劳](&a href=&///?target=https%3A///post/38377&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span&&span class=&visible&&/post/38377&/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p&
很多用户在升级 iOS 10.3 后,发现设备的可用存储空间莫名变多了,这里面很大一部分是 APFS(Apple File System)文件系统的功劳。APFS 是什么?它带来了哪些改变?苹果为什么要更新 APFS?这篇文章为你一一详解。APFS 带来了哪些改变?目前在售的 Mac 和 i…
影视从业者,频繁穿插于mac于pc之间者,大批量拷贝大型文件者,请用exfat&br&&br&首先,排除Fat32,虽然这是兼容性最好的文件格式,但一个不支持4g以上文件的格式(现在随便一高清Fur片电影就4.2g)要它何用&br&&br&接着就是NTFS 与 HFS+ 分别是PC和MAC的专用主流格式,但不采用第三方软件的情况下此两种格式交叉使用的状况如下:&br&NTFS 在 MAC 中只能读取不能写入&br&HFS+ 在 PC 中不能认读此文件格式的硬盘或移动设备&br&&br&第三方软件:安装macdrive等可以解决pc端读写hfs+格式的问题,安装macfuse等可以解决mac端读写ntfs的问题,但会pc端极易导致系统蓝屏,mac端死机等不稳定因素,如果获取方法正当需要缴纳另一部分软件费用。&br&另外,不管选择了哪种文件格式,最头疼的就是你得给相对的所有计算机端加装第三方软件。而且你拿移动硬盘拷贝东西主要是给其他任何随机的人使用所以经常出现的情况是:&br&甲:来,把20g的fur片拷给你。&br&乙:擦,硬盘读不出来。&br&甲:不用着急,我有macdrive小助手来帮你。&br&乙:滚,把我机器弄坏了,我还2篇稿子要写呢。&br&甲:没事,只是安个小程序&br&乙:滚,不行!&br&... ...&br&第二种就是你帮你老婆格式化了个移动硬盘比方说HFS+,你和你老婆和她闺蜜一起出去旅游,你老婆考了所有照片在这个硬盘里,结果在闺蜜的pc上读不出来,闺蜜属于半吊子,在磁盘管理器里又看得见这个硬盘,二话不说把磁盘格了,然后就只剩下你闺蜜拿个破卡片机照得照片考回了这个硬盘。&br&&br&最后说万能的exFAT&br&无缝兼容pc和mac,(当然低版本winxp 和osx 10.6不支持)&br&微软开发exFAT格式就是为了方便移动端的交互,世界500强研制的exFAT我想比macdrive等小软件要稳定的多吧。&br&装上exFAT 去哪里读取写入都不再废话,也不用再操心给别人要装小软件的窘境。这不是高科技时代所要实现的共同愿景么。&br&&br&让我们放眼未来,共同迎接exFAT的世界吧
影视从业者,频繁穿插于mac于pc之间者,大批量拷贝大型文件者,请用exfat 首先,排除Fat32,虽然这是兼容性最好的文件格式,但一个不支持4g以上文件的格式(现在随便一高清Fur片电影就4.2g)要它何用 接着就是NTFS 与 HFS+ 分别是PC和MAC的专用主流格式,但…
所以一个人可以这样曲解和污蔑原意?&br&&br&“痴迷于soft link”&br&哪?正是因为知乎上很多人不知道这个,尤其是外行。所以我说那个软件可以解决这样的问题。&br&&br&“并把它列为微软azure cto最主要的成就?”&br&主要成就,哪?&br&&br&“使用第三方软件junction建立软链接,并不会手动建立(或者命令行甚至python自动建立)并说此概念帮助他解决了编译时间上的重大问题,效率提高了10x。”&br&我显然早就知道软连接,也知道如何用python建立。我会不等于别人会。那个帖子是让人推荐app的,我就推荐了一个可以解决问题的app,难道有错?这也可以污蔑?&br&&br&“这个200k的软件就是python写的吗?”&br&你都不知道sysinternals?&br&&br&“实际上,linux、乃至mac下也有soft link(又叫symbolic
link,这才是正确的叫法)。还记得很多年前为了安装一些开源软件,许多本科生就知道soft link可以不把一个不带版本号的package
bin folder
链接到最新版本的folder下,这样每次更新,你的dependency都不需要改代码了。在flag里面,公司的repo也全部是使用
symbolic link管理的。作为微软高级工程师,这么基本的概念都不熟悉吗?”&br&这个,我高中就知道了啊,本来就不是什么稀奇的概念。你怎么看出我不知道的?&br&正好相反的是,曾博并不知道junction原先就是win2k toolkit中的一个工具。&br&&br&“我们是否应该捐助他一台mac和几个开源软件?”&br&行啊,我没意见。你捐不?&br&&br&“如果没有我的代码,这个项目就运行不起来,具体来说是个什么概念呢”&br&我从来没有说“这个项目就运行不起来”,我说的是,我往里放的技术模块,没我的工作就得废。我举个例子,Halo 3的金属BRDF,是各向异性的。而如何在当年的硬件上,快速渲染各向异性的金属材质,没人做过。我从公式开始推,通过近似最后得出一个性能可以接受的计算方法,实现了代码,并集成到Halo 3。从头到尾是我的solo。那么我问你,这不算吗?&br&&br&严正警告曾博,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即便你之前一直公开污蔑我,我也一直没说你什么。你再这样,我只能说,你这人too simple too naive。&br&&br&最后,科普一下,soft link (symlink)不是linux的概念。是posix的概念。别搞错了。
所以一个人可以这样曲解和污蔑原意? “痴迷于soft link” 哪?正是因为知乎上很多人不知道这个,尤其是外行。所以我说那个软件可以解决这样的问题。 “并把它列为微软azure cto最主要的成就?” 主要成就,哪? “使用第三方软件junction建立软链接,并不…
今天上午去听了 WWDC 关于 APFS 的讲座,具体信息可以去看 Apple 官网上的视频。讲座并没有涉及具体实现,除了 demo 外我也没有用过 APFS,所以对于具体性能/效果的估计肯定会有出入,但是对于这个回答的内容应该没有什么影响。&br&&br&-&br&&br&以下内容为了方便非程序员理解,并没有使用例如 reference / cluster / atomic 这样的术语,也省略了一些细节。&br&&br&我觉得 APFS 最重要的改进在于三点:1. 为 SSD 而设计。2. 原生支持加密。3. 安全性(断电保护),并且解决了很多遗留问题。&br&&br&可以说 APFS 很多特性之所以能存在,都是基于一个前提:Apple 平台中的 SSD 已经比较普及了。对于机械硬盘来说,我怀疑用 APFS 在一些情况下还不如用 HFS+。近几年 SSD 的普及可能才促使 Apple 现在推出了 APFS 预览版。&br&&br&SSD 于 HDD 的最大区别是什么?在于 SSD 不需要旋转,所以不同位置的读取速度都是一样的,文件也不需要被连续存储。为此我们不需要磁盘整理了,但是更重要的是,我们在设计文件系统的时候,可以不用再思考「如何优化才能尽可能连续的保存文件?」抛弃了这个假设,文件系统设计师们就可以放心添加很多新功能(注:读写连续保存的文件在 SSD 下依旧会快一点,详情见评论)。&br&&br&修改时复制。大意就是说,如果你复制一个文件,只是创建了一个快捷方式,而非复制原文件本身。那么如果修改了文件怎么办?APFS 只会把&b&修改的部分&/b&另找区域单独保存。也就是说,两个文件一样的部分还是只存在一份。&br&&br&磁盘快照。和修改时复制的原理一样,磁盘快照不会占用额外的硬盘空间。对,你同时创建一百个,占用空间的增长也是可以忽略不计的。这个功能可以大幅简化本机上 Time Machine 的实现。&br&&br&动态修改分区大小。为了读取连续性,再加上实现上比较简单不容易出错,HFS+ 中分区大小是固定的。想要修改分区大小,必须抹除整个分区再重新创建。而 APFS 在分区满了的时候,可以动态扩大分区。讲座中 Apple 并没有提及这个新特性,加上上面的「修改时复制」,可能会造成更多的磁盘碎片,而这些磁盘碎片对 HDD 硬盘性能有怎样的影响也是未知数。不过 SSD 并不太需要担心磁盘碎片。&br&&br&加密。APFS 是唯一&b&原生支持&/b&多种加密级别的文件系统(从无加密,到磁盘加密,再到最高级别的文件分别加密)。APFS 同时也支持不同的加密方式。&br&&br&文件操作安全。APFS 基本上所有操作都是绝对安全的。绝对安全是指:不会因为断电而损坏文件系统。一个操作要不然成功,要不然失败,不会有中间状态。对于以往文件系统来说,因为设计原因,替换文件夹的时候断电有几率出错。&br&&br&向后兼容性。对于支持 APFS 的操作系统,APFS 可以让旧版本操作系统忽略新版本 APFS 的功能。&br&&br&保存文件夹大小。打开一个大文件夹的时候,再不需要等很久才知道这个文件夹有多大了。因为 SSD 的特性,可以在几乎不损耗性能的情况下实现这个功能(需要规避 deadlock)。&br&&br&更高精度和更大空间。这条没啥可说的,不具备这些,怎么敢号称新时代的文件系统?&br&&br&兼容性。API和现有 API 兼容,增加了几个新的 API。&br&&br&统一。现在 iOS,macOS 和其它 Apple 的 OS 都在用不同版本的 HFS+,更新到 APFS 之后就可以统一为一个了。小到 Apple Watch,大到 Mac Pro。这条也算是一个好消息。
今天上午去听了 WWDC 关于 APFS 的讲座,具体信息可以去看 Apple 官网上的视频。讲座并没有涉及具体实现,除了 demo 外我也没有用过 APFS,所以对于具体性能/效果的估计肯定会有出入,但是对于这个回答的内容应该没有什么影响。 - 以下内容为了方便非程序员…
Windows 的兼容性是最好的,所以优先照顾其他系统,不要使用 Windows 的文件系统。&br&&br&Windows 的文件系统放到其他系统下多多少少有问题(包括 FAT 跟 NTFS,在 Linux 下都存在权限丢失等问题)。而其他系统的文件系统放到 Windows 下一般很稳定。&br&&br&如果跟 Mac 混用,请格式为 HFS+ ,然后 Windows 装相关驱动。&br&如果跟 Linux 混用,请格式化为 ext4 ,然后 Windows 装相关驱动。&br&&br&如果要考虑移动使用的话,可以弄一个很小的 FAT 分区(100M的FAT分区)存放 Windows 驱动程序,这样可以在别处安装。
Windows 的兼容性是最好的,所以优先照顾其他系统,不要使用 Windows 的文件系统。 Windows 的文件系统放到其他系统下多多少少有问题(包括 FAT 跟 NTFS,在 Linux 下都存在权限丢失等问题)。而其他系统的文件系统放到 Windows 下一般很稳定。 如果跟 Mac …
我就是做USB驱动的,U盘驱动也做过,控制器驱动也做过,我来解释一下速度的问题:&br&&br&首先实际速度肯定低于理论速度,比如百兆以太网,能到10MB/s的速度就不错了,但是为什么USB差距这么大,主要是USB传输的无用包实在是太多了。&br&&br&对于USB2.0,480Mbps是指总线的频率,也就说,总线信号每秒最多能传输这么多bit,这些信号包括控制信号和数据信号,现在来看看那数据信号都有什么:&br&每125us就有一个micro frame(微帧),每1ms还有一个frame,在USB规范里叫SOF,类似于一种同步信号。&br&&br&&strong&标准USB传输过程:&br&&/strong&&br&in/out token,data0/1,ack,真正有效的数据就在data0/1里,如果一个data包放不下,那么会放到多个data里。&br&传输之前,对于2.0设备还要发起一个ping请求,确认设备是活着的。&br&&br&USB不是一个全双工设备,通常的行为是这样:总线空闲,主机端请求数据,总线空闲,设备回应,总线空闲,主机准备接受数据,总线开始传输,传输完成总线空闲,主机检查数据无误,给设备回应说数据传输正常结束(不需要重传)。&br&&strong&对于U盘本身:&br&&/strong&&br&由于U盘规范的原因,大多数操作系统要求定期检查U盘状态(是否是alive的),这个请求叫做test unit ready(各个OS都有,大家就不要吵了,U盘规范上的)。&br&&br&同时传输512字节(一个扇区的数据)要包括命令标识,命令号,LBN(逻辑块地址)以及乱七八糟一堆堆的东西,一个扇区大概需要将近600字节的数据。同时主机端还要给予相应的回应。&br&&br&至于前面有人说bulk传输不会占满带宽,这也不是完全对的,确实USB传输分为interrupt传输,bulk传输,ISO传输,但是只有interrupt预留了很少,ISO会保留30%左右,但当没有ISO传输存在的时候,bulk是可以占掉这一部分的。&br&&br&USB2.0规范里给了一个公式,算传输时间的(算法解释就太复杂了,见USB2.0 5.11.3 Calculating Bus Transaction Times):&br&&br&&strong&High-speed (Input):&br&Non-Isochronous Transfer (Handshake Included)&br&= (55 * 8 * 2.083) + (2.083 * Floor(3.167 + BitStuffTime(Data_bc))) + Host_Delay&/strong&&br&&br&BitStuffTime(Data_bc) 这部分就是数据传输需要的时间,算起来麻烦,但是看到前面有一个2.083就能看出来,传输一个bit基本上需要2.083倍的时间,所以,简单的把480Mbps除以2.083,再转换成字节大概是:28.8MB/s,也就是说,最多就这么快,再刨除bulk-only模式里的那一堆堆的多余指令:一个包需要16个字节左右,Windows一次请求是4KB(可能是为了页对齐),再浪费掉1%左右的时间,以及host delay,也就是主机的校验延迟,那么实际速度就20多MB/s,不管是读还是写。&br&&br&但是我知道肯定有人说,测得的实际速度比这个快,当然了,我也见过比这个快的,为什么?恰好我做过Windows里文件系统开发,也研究过Linux里的fat驱动,先说Linux,它很变态,你的写操作不一定真正写到磁盘上(证据我有,因为我有USB分析仪,能抓总线传输),Linux会在后台慢慢的写,前台看上去已经写进去。&br&&br&Windows比Linux强一些,但是基于强大的预读和缓存,Windows也不是实时读写,所以会看到数字有跳动的情况(Windows内核里cc开头的函数就是干这个的)。&br&我们开发产品的过程中,看到过的最高总线利用率也就是80%左右(分析仪获得的总线数据),也就是说28MB的速度可能还要打个八折,崩溃去吧。&br&另外,U盘(flash介质)会更慢一些,因为U盘本身写的就慢,SSD和硬盘会好些,虽然SSD也是flash,但是SSD缓存大,并且有保障机制。&br&所以,作为一个USB驱动的开发人员(维护过EHCI驱动,改过U盘驱动,写过鼠标、FTDI串口驱动,改过USBD),我觉得U盘的速度是很坑爹的。&br&&br&解释完了。
我就是做USB驱动的,U盘驱动也做过,控制器驱动也做过,我来解释一下速度的问题: 首先实际速度肯定低于理论速度,比如百兆以太网,能到10MB/s的速度就不错了,但是为什么USB差距这么大,主要是USB传输的无用包实在是太多了。 对于USB2.0,480Mbps是指总线…
&p&说一下自己的理解:&/p&&p&&b&【块存储】&/b&&/p&&p&&b&典型设备:磁盘阵列,硬盘&/b&&/p&&p&
块存储主要是将裸磁盘空间整个映射给主机使用的,就是说例如磁盘阵列里面有5块硬盘(为方便说明,假设每个硬盘1G),然后可以通过划逻辑盘、做Raid、或者LVM(逻辑卷)等种种方式逻辑划分出N个逻辑的硬盘。(假设划分完的逻辑盘也是5个,每个也是1G,但是这5个1G的逻辑盘已经于原来的5个物理硬盘意义完全不同了。例如第一个逻辑硬盘A里面,可能第一个200M是来自物理硬盘1,第二个200M是来自物理硬盘2,所以逻辑硬盘A是由多个物理硬盘逻辑虚构出来的硬盘。)&/p&&p&
接着块存储会采用映射的方式将这几个逻辑盘映射给主机,主机上面的操作系统会识别到有5块硬盘,但是操作系统是区分不出到底是逻辑还是物理的,它一概就认为只是5块裸的物理硬盘而已,跟直接拿一块物理硬盘挂载到操作系统没有区别的,至少操作系统感知上没有区别。&/p&&p&此种方式下,操作系统还需要对挂载的裸硬盘进行分区、格式化后,才能使用,与平常主机内置硬盘的方式完全无异。&/p&&p&&b&优点:&/b&&/p&&p&1、
这种方式的好处当然是因为通过了Raid与LVM等手段,对数据提供了保护。&/p&&p&2、
另外也可以将多块廉价的硬盘组合起来,成为一个大容量的逻辑盘对外提供服务,提高了容量。&/p&&p&3、
写入数据的时候,由于是多块磁盘组合出来的逻辑盘,所以几块磁盘可以并行写入的,提升了读写效率。&/p&&p&4、
很多时候块存储采用SAN架构组网,传输速率以及封装协议的原因,使得传输速度与读写速率得到提升。&/p&&p&&b&缺点:&/b&&/p&&p&1、采用SAN架构组网时,需要额外为主机购买光纤通道卡,还要买光纤交换机,造价成本高。&/p&&p&2、主机之间的数据无法共享,在服务器不做集群的情况下,块存储裸盘映射给主机,再格式化使用后,对于主机来说相当于本地盘,那么主机A的本地盘根本不能给主机B去使用,无法共享数据。&/p&&p&3、不利于不同操作系统主机间的数据共享:另外一个原因是因为操作系统使用不同的文件系统,格式化完之后,不同文件系统间的数据是共享不了的。例如一台装了WIN7/XP,文件系统是FAT32/NTFS,而Linux是EXT4,EXT4是无法识别NTFS的文件系统的。就像一只NTFS格式的U盘,插进Linux的笔记本,根本无法识别出来。所以不利于文件共享。&/p&&p&&b&【文件存储】&/b&&/p&&p&&b&典型设备:&/b&&b&FTP&/b&&b&、&/b&&b&NFS&/b&&b&服务器&/b&&/p&&p&
为了克服上述文件无法共享的问题,所以有了文件存储。&/p&&p&
文件存储也有软硬一体化的设备,但是其实普通拿一台服务器/笔记本,只要装上合适的操作系统与软件,就可以架设FTP与NFS服务了,架上该类服务之后的服务器,就是文件存储的一种了。&/p&&p&主机A可以直接对文件存储进行文件的上传下载,与块存储不同,主机A是不需要再对文件存储进行格式化的,因为文件管理功能已经由文件存储自己搞定了。&/p&&p&&b&优点:&/b&&/p&&p&1、造价交低:随便一台机器就可以了,另外普通以太网就可以,根本不需要专用的SAN网络,所以造价低。&/p&&p&2、方便文件共享:例如主机A(WIN7,NTFS文件系统),主机B(Linux,EXT4文件系统),想互拷一部电影,本来不行。加了个主机C(NFS服务器),然后可以先A拷到C,再C拷到B就OK了。(例子比较肤浅,请见谅……)&/p&&p&&b&缺点:&/b&&/p&&p&读写速率低,传输速率慢:以太网,上传下载速度较慢,另外所有读写都要1台服务器里面的硬盘来承担,相比起磁盘阵列动不动就几十上百块硬盘同时读写,速率慢了许多。&/p&&p&&b&【对象存储】&/b&&/p&&p&&b&典型设备:内置大容量硬盘的分布式服务器&/b&&/p&&p&
对象存储最常用的方案,就是多台服务器内置大容量硬盘,再装上对象存储软件,然后再额外搞几台服务作为管理节点,安装上对象存储管理软件。管理节点可以管理其他服务器对外提供读写访问功能。&/p&&p&
之所以出现了对象存储这种东西,是为了克服块存储与文件存储各自的缺点,发扬它俩各自的优点。&b&简单来说块存储读写快,不利于共享,文件存储读写慢,利于共享。能否弄一个读写快,利 于共享的出来呢。于是就有了对象存储。&/b&&/p&&p&
首先,一个文件包含了了属性(术语叫metadata,元数据,例如该文件的大小、修改时间、存储路径等)以及内容(以下简称数据)。&/p&&p&
以往像FAT32这种文件系统,是直接将一份文件的数据与metadata一起存储的,存储过程先将文件按照文件系统的最小块大小来打散(如4M的文件,假设文件系统要求一个块4K,那么就将文件打散成为1000个小块),再写进硬盘里面,过程中没有区分数据/metadata的。而每个块最后会告知你下一个要读取的块的地址,然后一直这样顺序地按图索骥,最后完成整份文件的所有块的读取。&/p&&p&
这种情况下读写速率很慢,因为就算你有100个机械手臂在读写,但是由于你只有读取到第一个块,才能知道下一个块在哪里,其实相当于只能有1个机械手臂在实际工作。&/p&&p&而对象存储则将元数据独立了出来,控制节点叫元数据服务器(服务器+对象存储管理软件),里面主要负责存储对象的属性(主要是对象的数据被打散存放到了那几台分布式服务器中的信息),而其他负责存储数据的分布式服务器叫做OSD,主要负责存储文件的数据部分。当用户访问对象,会先访问元数据服务器,元数据服务器只负责反馈对象存储在哪些OSD,假设反馈文件A存储在B、C、D三台OSD,那么用户就会再次直接访问3台OSD服务器去读取数据。&/p&&p&
这时候由于是3台OSD同时对外传输数据,所以传输的速度就加快了。当OSD服务器数量越多,这种读写速度的提升就越大,通过此种方式,实现了读写快的目的。&/p&&p&
另一方面,对象存储软件是有专门的文件系统的,所以OSD对外又相当于文件服务器,那么就不存在文件共享方面的困难了,也解决了文件共享方面的问题。&/p&&p&所以对象存储的出现,很好地结合了块存储与文件存储的优点。&/p&&p&&b&最后为什么对象存储兼具块存储与文件存储的好处,还要使用块存储或文件存储呢?&/b&&/p&&p&1、有一类应用是需要存储直接裸盘映射的,例如数据库。因为数据库需要存储裸盘映射给自己后,再根据自己的数据库文件系统来对裸盘进行格式化的,所以是不能够采用其他已经被格式化为某种文件系统的存储的。此类应用更适合使用块存储。&/p&&p&2、对象存储的成本比起普通的文件存储还是较高,需要购买专门的对象存储软件以及大容量硬盘。如果对数据量要求不是海量,只是为了做文件共享的时候,直接用文件存储的形式好了,性价比高。&/p&
说一下自己的理解:【块存储】典型设备:磁盘阵列,硬盘 块存储主要是将裸磁盘空间整个映射给主机使用的,就是说例如磁盘阵列里面有5块硬盘(为方便说明,假设每个硬盘1G),然后可以通过划逻辑盘、做Raid、或者LVM(逻辑卷)等种种方式逻辑划分出N个逻辑的…
&p&我觉得有一个原因可能是来自历史的习惯。&/p&&p&从我最早接触电脑(大概1998年左右)就有类似的说法,要分区,C盘不能太大,所有东西不能全装C盘,尤其到2000年左右这种说法特别流行,基本上覆盖Windows95-WindowsXP这一系列的Windows版本。反倒是后来(2010年以后)这种说法渐渐少了。&/p&&p&如果回头去看那个年代的Windows,如果C盘文件太多,或者太大,确实会影响速度。Win95-WinMe主要还是用FAT/FAT32,这个文件系统有一个问题就是如果文件太多,检索速度会很慢,因为目录结构在磁盘上不是按树来存储,直接就是列表,需要一项一项的查,很慢。并且早期Windows的磁盘缓存策略(我根据后来的FAT驱动猜的)可能有点傻,一个分区的缓存大小基本固定。如果磁盘大了,缓存不会更大,这种情况下,分区多一点,文件系统的性能反而好。&/p&&p&我估计是因为这个原因,早年才有了C盘不能太大说法,从这个角度看,确实如此。&/p&&p&甚至我不排除早年的NTFS驱动也有类似的问题(虽然NTFS是B+树,但缓存大小还是有限制的)。&/p&&p&另外,补充一点评论里的内容,在Win2000之前,Windows的稳定性是很差的,流氓软件又太多,动不动可能就要重装一下系统。那时候,重装系统的成本太高,所以也就有了把数据放到别的盘上的说法。&/p&&p&现在这些问题已经基本上不存在了,但估计是过去的时候口口相传才有今天的这种说法。&/p&&p&其实别的方面也有,比如现在还有不少人认为新买的手机、笔记本应该充分充放电几次才好,其实锂电池早就不用这样了。&/p&&p&补充一点,NTFS分区在文件数量特别多的情况下还是会慢一些的,比如一个磁盘上放着上百万个文件,性能是会有点下降。&/p&&p&------------------------------------------------------&/p&&p&补充,前面的回答大概是一年前写的,其实对于SSD来说,如果物理磁盘(不一定是C盘,而是SSD上的所有分区)太满,比如使用率超过90%的话,性能是会下降的。&/p&&p&考虑到“C盘太慢影响速度”的传言历史久远,在没有SSD的时代就有这样的说法。所以,跟SSD关系不大。&/p&&p&在SSD普及的时代,这句话其实还多少有一点正确性在里面。&/p&
我觉得有一个原因可能是来自历史的习惯。从我最早接触电脑(大概1998年左右)就有类似的说法,要分区,C盘不能太大,所有东西不能全装C盘,尤其到2000年左右这种说法特别流行,基本上覆盖Windows95-WindowsXP这一系列的Windows版本。反倒是后来(2010年以后…
这个问题问了很久了,因为自己有几次装双系统的经验,我这里来回答一下,给后面有这个问题的同学做个参考吧!欢迎指正。&br&==========================================================&br&&br&如果你要安装linux系统,但是又不想换掉Win7的操作习惯,建议安装Win7+Linux双系统,随你个人喜好。下面介绍的是用U盘安装的方法。&br&&br&首先,磁盘分区,其实计算机里面自带了一个磁盘分区工具,不过在这之前你要了解主分区、逻辑分区等等一大堆乱七八糟的专有名词,会让你一头雾水。(要是你拥有很好的计算机基础知识那就更好咯。)磁盘分区推荐一款分区工具,&b&傲梅分区助手:分区魔术师的终结者,&/b&傲梅分区助手是一款免费、专业级的磁盘分区工具,为用户提供简单、易用的分区管理操作。在这款软件下,你可以随意扩大、缩小、合并分区,相比分区魔术师,傲梅分区助手是中文操作界面,无理解障碍,界面简单容易上手。&br&&br&怎么理解双系统?怎么安装?你的计算机好比是你的房子,房子有不同的装修风格,也就是不同的操作系统。安装双系统就好比把暂时没有使用的空间“租”给别人,但同时又不影响自己的使用,那么就得腾出一间房间出来(分配磁盘空间),然后把想装的系统安装到这个空间,再把大门的钥匙(用easybcd添加新的启动项)给“租”房子的人,两个系统就可以互不影响了。&br&&br&1、分出空闲空间&br&在计算机右键“管理”-&“磁盘管理”,压缩卷,压缩完之后会看到空闲空间变成绿色,或使用傲梅分区助手分出20G空闲空间(当然空间越大越好)。&br&&br&2、下载一个Ubuntu的最新系统,现在有LTS 16.04版本的了,&a href=&///?target=http%3A//www./downloa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下载Ubuntu | Ubuntu&i class=&icon-external&&&/i&&/a&,弄清楚你的计算机是32还是64位的,下载对应的安装包。&br&&br&3、软碟通,&b&编辑光盘映像文件,&/b&下载地址&a href=&///?target=http%3A///ultraiso/&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UltraISO - EZB Systems, Inc&i class=&icon-external&&&/i&&/a&,这是用于将你在上一步中下载的系统文件刻录成ISO文件的工具,你需要准备一个U盘,写入方式:&b&USB-ZIP+&/b&。教程参见:&a href=&///?target=http%3A///article/a378cb.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使用UltraISO制作U盘启动盘&i class=&icon-external&&&/i&&/a&。U盘启动盘做好之后,你还要进入BIOS设置一下U盘启动,启动盘做好之后不用管。&br&&br&4.关闭计算机,插入已经做成启动盘的U盘,开始安装Ubuntu系统,图形化的安装界面,软件暂时不要安装,继续,当出现要手动分盘符的时候,&b&请选择“其它选项”&br&&/b&&br&&br&给20G空间进行分区操作,分配4个区间&br&&br&&b&第一次分区:&/b&&br&&p&“空闲”处点“+”,进行如下设置:&/p&&p&挂载点:“/”&/p&&p&大小:5120MB&/p&&p&新分区的类型:主分区&/p&&p&新分区的位置:空间起始位置&/p&&p&用于:EXT4日志文件系统&/p&&br&&p&&b&第二次分区:&/b&&/p&&p&“空闲”处,继续点“+”,如下设置,&/p&&p&挂载点:(不设置)&/p&&p&大小:2048MB&/p&&p&新分区的类型:逻辑分区&/p&&p&新分区的位置:空间起始位置&/p&&p&用于:交换空间&/p&&br&&p&&b&第三次分区:&/b&&/p&&p&“空闲”处,继续点“+”,如下设置,&/p&&p&挂载点:/boot
(网上有的说不需要设置这项,但双系统引导时需要,先不要去理解这些)&/p&&p&大小:200MB&/p&&p&新分区的类型:逻辑分区&/p&&p&新分区的位置:空间起始位置&/p&&p&用于:EXT4日志文件系统&/p&&br&&p&&b&第四次分区:&/b&&/p&&p&“空闲”处,继续点“+”,如下设置,&/p&&p&挂载点:/home &/p&&p&大小:剩余全部空间,剩下显示多少,就多少&/p&&p&新分区的类型:逻辑分区&/p&&p&新分区的位置:空间起始位置&/p&&p&用于:EXT4日志文件系统&/p&&br&&b&第四次分区完成后请不要点“安装”!!!&br&第四次分区完成后请不要点“安装”!!!&br&第四次分区完成后请不要点“安装”!!!&br&&br&记得在下图所示的“安装启动引导器的设备:”选项中选择/boot所在盘符,这里的是/dev/sda5,至此,点击“安装”,一直等到出现安装完成重启的提示,重启就好了,然后你会发现,重启之后仍然是Windows,这时候你多半会骂这是哪个傻逼写的,不懂还在这里瞎逼逼。耐心点,看下一步~&br&&/b&&br&&br&5、安装 EasyBCD 2.3,这个软件是用于系统配置创建多重启动系统的引导文件,也就是新创建一个启动文件,可以让你的电脑在启动的时候,有进入何种系统的选择。&br&&br&“添加新条目” -“Linux/BSD”-类型“Grub 2”驱动器“自动定位和加载”-“添加条目”,保存后重启计算机,计算机会提示你选择Windows还是“NeoSmart Linux”,选择后者,大功告成。&br&&br&还有如果安装不成功,记得多试试,多查查文档。谢谢。&br&&br&&p&参考:&/p&&p&&a href=&///?target=http%3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Linux公社 - Linux系统门户网站&i class=&icon-external&&&/i&&/a&;&br&&/p&&p&&a href=&///?target=http%3A///article/60ccbcebcab197ea.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win7+ubuntu 13.04双系统安装方法&i class=&icon-external&&&/i&&/a&&/p&&p&&a href=&///?target=http%3A///article/60ccbcebcab197ea.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p/2f&i class=&icon-external&&&/i&&/a&&/p&
这个问题问了很久了,因为自己有几次装双系统的经验,我这里来回答一下,给后面有这个问题的同学做个参考吧!欢迎指正。 ========================================================== 如果你要安装linux系统,但是又不想换掉Win7的操作习惯,建议安装Win7+…
大哥呀 咱能把膜揭了不?&br&一个显示器也就1000块&br&而且还能用好几年&br&买新的还能买到更高分辨率甚至带鱼屏曲面屏啥的&br&你盖上一这玩意生生把1080P变成480P了&br&而且我看不到图片上屏幕左上角有什么字啊(?_?)
大哥呀 咱能把膜揭了不? 一个显示器也就1000块 而且还能用好几年 买新的还能买到更高分辨率甚至带鱼屏曲面屏啥的 你盖上一这玩意生生把1080P变成480P了 而且我看不到图片上屏幕左上角有什么字啊(?_?)
&p&你要是改变不了习惯的话,就在C:\下面建立D、E、F、G、H、I六个文件夹,在精神上当分区使用(逃&/p&&p&反正我的东西全都在onedrive和visual studio online上,毫无管理困难。&/p&
你要是改变不了习惯的话,就在C:\下面建立D、E、F、G、H、I六个文件夹,在精神上当分区使用(逃反正我的东西全都在onedrive和visual studio online上,毫无管理困难。
&b&windows从没有鼓励用户去建立多个分区,为什么?因为windows不需要!&/b&&br&分区只是一个个人习惯,还是一个很不好很没必要的习惯。&br&我今天再怎么认真回答但还是比不上一篇作者花了1年半时间写的帖子,叫做《资源管理的革命》。虽然不是针对这个问题,但其中的思想是一样的,所以我选择性粘贴过来。&br&————————————————————————————————————————————&br&我在PCBeta上发过很多帖,也收到很多反对者的声音,其中最为突出的理由就是:“各 人有各人的需求和习惯,不存在哪种方式更好一说,不能强迫别人按照你的思路来。”首先 我要说的是论坛是个开放的言论平台,大家都在发表各自的观点、需求、习惯,这里谁也强 迫不了谁。 &br&其次,习惯就真的不存在好坏之分吗?显然是存在的,最鲜明的例子:当你把U盘插入计算机,明明看到自动播放中的“打开文件夹以查看文件”, 却把自动播放关了,再打开我的电脑(计算机,PS:其实我觉得以前这个名字好,改成“计 算机”后让我觉得不好跟别人描述)进入U盘,这样的习惯,你还能自欺欺人的说这是个 人习惯,不存在差别?可见习惯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有好坏之分的,而且它还带有时代的印记, 曾经的好习惯可能就是当下的坏习惯,它就应该被改变。&br&古人云:无规矩不成方圆。然而在计算机使用上,国人却以破坏规矩为荣:总有人说他 装完系统后就把系统默认的某某功能全关了,默认设置全改了,好像他有多厉害;更有甚者, 很多制作修改美化版的系统小组,也将系统默认的功能和配置清的一干二净。于是就出了诸 如“用系统还原、自带备份的都是菜鸟,用Ghost的才是高手”、“自带的搜索太垃圾了,只 用Everything”、“把软件装C盘的全是菜鸟”……之类的论调。 &br&这里我且不论你破坏原有规矩会不会给别人带来麻烦,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打破规矩真 的就可以给你带来收益吗?你打破了自动播放的规矩,非要自己从 “我的电脑”进入,你认为你这样打破规矩可以给你带来操作上的节省,还是时间上的节省? 显然只会让人觉得你这是多此一举。 &br&所谓规矩,本质是按照你的目的,去操作该操作的层次,混淆层次的操作,轻则给你带 来些麻烦,重则让你系统崩溃,甚至数据丢失。我建议使用系统还原、镜像备份去备份系统 而反对使用Ghost,因为Ghost本来就不是用来备份系统的,是用来备份分区和磁盘的。我 反对过渡使用“绿色软件”,因为“绿色软件”大多都破坏了系统级、文件级和用户级的层 次关系,其实所谓的“绿色软件”相当的不绿色。上节中所提到的那些破坏规矩的事,曾经我几乎全都做过:禁用系统还原、禁用休眠、 使用Ghost、坚持文件路径管理、软件全装D盘……我也曾嘲笑过那些遵守原有规矩的人, 也我曾骂过他们菜鸟。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因为一次忘记关系统还原,而意外被系统还原挽救了整个系统; 因为有些音乐当时的Winamp不能播放,而去尝试WMP的媒体库;因为一次休眠解决了我 要睡觉关电脑而游戏没打到存盘点的问题,而去仔细思考了休眠和待机的问题;因为偶然打 开了自动播放里照片导入功能,才发现解决了我心中的谜团:怎么相机的横竖感应功能老是 不灵……再开始反思以前我所有的习惯,猛然发现曾经粗犷的习惯给我带来了多少的麻烦和 隐患,才发现曾经的我才是个大菜鸟。 &br&接着继续尝试遵循所有的规矩,当把多用户机制应用起来后,我发现不用再和家人去争 论应该设置什么桌面背景、什么默认输入法;把WMP10同步功能用起来后,发现往MP3 里拷歌曲原来如此简单;用惯了睡眠后,才发现要离开时只要把笔记本盖子合上就行,回来 再打开所有工作状态都会立刻呈现在我面前;正确设置好系统还原和备份后,就不用在哪天 系统出问题的时候,再去想舍得不舍得恢复一个1个月前备份的Ghost镜像…… &br&
windows从没有鼓励用户去建立多个分区,为什么?因为windows不需要! 分区只是一个个人习惯,还是一个很不好很没必要的习惯。 我今天再怎么认真回答但还是比不上一篇作者花了1年半时间写的帖子,叫做《资源管理的革命》。虽然不是针对这个问题,但其中的思…
多图预警&br&7月28号更新,更新我放下面了,方便第一次看的人。&br&&br&&b&前排提醒一下,更新内容有彩蛋,不知道有没有人发现,手动滑稽&/b&&br&==============================&br& 结论:&br&&ol&&li&&b&26个盘符分配完后,还有要挂载的分区的话,可以挂载到文件夹里。&br&&/b&&/li&&li&&b&26个盘符分配完后,没有分配盘符的卷格式化要在磁盘管理器里面格,或者用第三方工具)。&br&&/b&&/li&&li&&b&一个卷(分区)可以分配一个盘符,还能同时挂载到其他空文件夹里面。&/b&&br&&/li&&/ol&==============================&br&&br&
下面是过程&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
实践出真知&br&==============================&br&我用VMware Workstation新建了个windows10虚拟机。&br&用EFI模式引导。主虚拟硬盘30G,装完系统之后又新建了个5G的虚拟硬盘上去做这个实验。&br&5G的硬盘拿来分区,一个区100M。均为GUID分区。&br&==============================&br&一开始一大堆的分区不截图了。&br&下图是由C盘分到Z盘,然后再分的话就是A、B盘,A、B以前是给软驱用的,所以我后面才分配的A、B盘符。&br&&figure&&img src=&/f9bbdd7d1c8b34efb8ddda21e92837de_b.pn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f9bbdd7d1c8b34efb8ddda21e92837de_r.png&&&/figure&&figure&&img src=&/1dce5e2ce66d34d7594447_b.pn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1dce5e2ce66d34d7594447_r.png&&&/figure&分完了A到Z所有的盘之后,看看下面的资源管理器截图。A到Z,26个盘都有了吧。&br&&figure&&img src=&/d9f05addee0f78e74cfdf328_b.pn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d9f05addee0f78e74cfdf328_r.png&&&/figure&下面继续在未分配空间里分区。&br&&figure&&img src=&/2f40e180acf3deaf8c120_b.pn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2f40e180acf3deaf8c120_r.png&&&/figure&&br&分配以下驱动器号已经不可选了,只能装载到文件夹里了,就在D盘新建个文件夹装载到里面吧。&br&其实就是挂载,我更喜欢说挂载,不过磁盘管理器里面写的就是装载。讲真,和linux的挂载差不多。(注意,一定要是空文件夹)&br&&figure&&img src=&/6eb381f9df6d3c5901ccad_b.pn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6eb381f9df6d3c5901ccad_r.png&&&/figure&&figure&&img src=&/d8a867fa1c690bbebe3ac5_b.pn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d8a867fa1c690bbebe3ac5_r.png&&&/figure&下面是这个卷的属性。&br&&figure&&img src=&/e0c83cb8dbab86e96ee5bb74_b.pn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e0c83cb8dbab86e96ee5bb74_r.png&&&/figure&去D盘看看。文件夹的图标变了。&br&&figure&&img src=&/041a9e52c40992fdf4048c9cfa621bba_b.pn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041a9e52c40992fdf4048c9cfa621bba_r.png&&&/figure&进去挂载的文件夹右键看属性。&br&&figure&&img src=&/8c56593db8_b.pn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8c56593db8_r.png&&&/figure&下面做个实验,往里面新建些乱七八糟的东西。&br&&figure&&img src=&/663b2e580d2c3c0c1a1babae1c14a64f_b.pn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663b2e580d2c3c0c1a1babae1c14a64f_r.png&&&/figure&D盘根目录也新建一些。&br&&figure&&img src=&/9efcc4c3fd0fac8da7cc61d364daded4_b.pn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9efcc4c3fd0fac8da7cc61d364daded4_r.png&&&/figure&接着直接格掉D盘。&br&&figure&&img src=&/b4e69d1f975b3a626f2ceff0c443a07c_b.pn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b4e69d1f975b3a626f2ceff0c443a07c_r.png&&&/figure&进到D盘发现什么都没了。&br&&figure&&img src=&/3386bbca5fdc11a70f8a_b.pn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3386bbca5fdc11a70f8a_r.png&&&/figure&接着我们在磁盘管理器里把那个卷挂载到另一个文件夹里面。这次就叫66666吧。&br&&figure&&img src=&/bc32f00e68_b.pn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bc32f00e68_r.png&&&/figure&&figure&&img src=&/5fdbb59913b2_b.pn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5fdbb59913b2_r.png&&&/figure&进去之后发现原来的东西还在。&br&&figure&&img src=&/a868e677d5f380df34f2e_b.pn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a868e677d5f380df34f2e_r.png&&&/figure&所以格式化被挂载的文件夹所在的盘,不会影响到挂载的卷。&br&&br&&br&&br&&br&==============================&br&7月28号更新内容&br&==============================&br&评论区有人问如果这时再插个u盘上去会出现什么情况呢?&br&那我就来试一下。首先是拿出一个U盘(淘宝买的diy盘,到手之后马上量产改名)&br&&figure&&img src=&/37653eac6e836a9fad8ef97f04b61ee1_b.jpg& data-rawwidth=&1574& data-rawheight=&118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74& data-original=&/37653eac6e836a9fad8ef97f04b61ee1_r.jpg&&&/figure&这时候我已经插进去了,可以看到资源管理器里面还是A到Z,右下角“安全删除硬件并弹出媒体”那里也没有我的U盘。。&br&&figure&&img src=&/5a42d4c92ff64f70dd934_b.pn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5a42d4c92ff64f70dd934_r.png&&&/figure&打开磁盘管理器看看。下面那个 磁盘2 可移动 的就是我的U盘了。&br&&figure&&img src=&/6b7ca74694fcdaa52c9a_b.pn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6b7ca74694fcdaa52c9a_r.png&&&/figure&因为没多余的盘符了,所以还是要手动挂载到空文件夹里,我喜欢D盘,就在D盘建了个什么鬼。&br&&figure&&img src=&/8a9afc7d5c87f0deb0d1e29fd9c4cfa9_b.pn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8a9afc7d5c87f0deb0d1e29fd9c4cfa9_r.png&&&/figure&打开D盘,是这样的。&br&&figure&&img src=&/b74abc54fac06fc_b.pn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b74abc54fac06fc_r.png&&&/figure&看U盘的属性的话,可以在文件夹里面右键,属性,再点一下已装好的卷右边的属性。&br&或者直接在磁盘管理器里面找到U盘然后右键属性,&br&&figure&&img src=&/d4c49ba03c4d3c_b.pn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d4c49ba03c4d3c_r.png&&&/figure&要安全弹出U盘的话,需要手动卸载。在磁盘管理器里面手动删除路径,然后U盘就能直接拔出来了。&br&&figure&&img src=&/71eb7dd8436_b.pn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71eb7dd8436_r.png&&&/figure&&br&格式化的话要在磁盘管理器里面格。&br&&figure&&img src=&/a74f3cdaf7828354baafd723ff9f23fa_b.pn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a74f3cdaf7828354baafd723ff9f23fa_r.png&&&/figure&&br&话说不管把多少分区挂载到D盘的文件夹里面,看D盘的大小都是这么大(100M),其他盘符同理。&br&&figure&&img src=&/ba534f0b754e0e46e080_b.pn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ba534f0b754e0e46e080_r.png&&&/figure&还有就是,设备和打印机里可以直接删除掉U盘,不管我之前有没有手动卸载。就是不知道这样子会不会损害数据。&br&&figure&&img src=&/64d4b2fcbb8e2bb47bb6a91ad93a9569_b.pn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64d4b2fcbb8e2bb47bb6a91ad93a9569_r.png&&&/figure&&figure&&img src=&/7ebf91e8332afe1b2aea18cdee1bb711_b.pn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7ebf91e8332afe1b2aea18cdee1bb711_r.png&&&/figure&&br&如果要方便地使用U盘,可以把一个盘符删掉,然后再插U盘。比如我删掉了Z的盘符,等我把U盘插入后,系统会自动分配给U盘一个Z的盘符。&br&&figure&&img src=&/48fefecda03ce96249dd21_b.pn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48fefecda03ce96249dd21_r.png&&&/figure&这时候右下角就有安全弹出我U盘的选项了。&br&&figure&&img src=&/8f75d1e21fb7050bebdfdbf22018fccb_b.pn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8f75d1e21fb7050bebdfdbf22018fccb_r.png&&&/figure&&br&还有件事就是,一个卷(分区)可以分配一个盘符,还能同时挂载到其他空文件夹里面。&br&&figure&&img src=&/751c03eb84b8e2622f0ffe_b.pn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751c03eb84b8e2622f0ffe_r.png&&&/figure&
多图预警 7月28号更新,更新我放下面了,方便第一次看的人。 前排提醒一下,更新内容有彩蛋,不知道有没有人发现,手动滑稽 ============================== 结论: 26个盘符分配完后,还有要挂载的分区的话,可以挂载到文件夹里。 26个盘符分配完后,没有…
&p&这事说起来挺复杂的,不同文件系统,不同设备,不同介质,效果都是有区别的。&/p&&br&&p&断电的一瞬间,很多事情是无法确定的:&/p&&br&&p&1. 你无法确定你试图向设备驱动发送的写指令是否成功,&b&驱动程序本身一般都有缓存&/b&;&/p&&p&2. 即使写指令正常返回,你也无法确定设备实际上是否写成功,因为&b&设备本身可能也有缓存&/b&。目前没有设备能保证写指令返回的情况下,&b&所有数据一定成功&/b&的保存在介质上(但部分厂商能保证少量数据一定能成功写入),对存储设备的&b&flush操作并非绝对可靠&/b&;&/p&&p&3. 哪些成功哪些失败&b&可能是乱序的&/b&,换句话说,如果先发送写请求A,再发送写请求B,并且都成功返回,掉电时请求A可能丢失,但B成功(&b&NCQ功能&/b&);&/p&&p&4. 机械式磁盘可能会出现丢失半截数据的情况(比如,一个512字节扇区只写入了100字节,也就是题主说的bit级错误),但这种一般都会通过校验位检测出来。&/p&&br&&p&因为有以上这么多的限制,实际上文件系统一般没办法保证数据一定不丢失,甚至哪些丢失哪些能恢复也是不确定的。&/p&&br&&p&一般来说,文件系统有以下的几种策略:&/p&&br&&p&1. 完全不管错误的事情,错了就错了;&/p&&p&2. 打标记位的方式,如果怀疑有错,通过磁盘检测功能恢复;&/p&&p&3. 在设计上保证文件系统结构上可恢复,但不保证用户数据可恢复;&/p&&p&4. 能在用户数据层面上保证数据的绝对正确。&/p&&br&&p&第一种和第二种策略现在比较少见,FAT文件系统算是属于这类;主流文件系统基本上都能保证第三种,比如NTFS之类的;第四种比较难,一般都要配合存储驱动一起,多见于Flash介质的专属文件系统。&/p&&br&&p&保证数据不损坏,具体的方案一般有:&/p&&br&&p&&b&方案1:Copy-On-Write&/b&,写数据的时候不在原来的位置写,而是先读一份,然后写到另外一个位置,当确认写成功时,把文件系统的指针指向新的位置。如下图:&/p&&br&&figure&&img src=&/v2-7c6d9307ffcaab469fb81aa_b.png& data-rawwidth=&772& data-rawheight=&68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72& data-original=&/v2-7c6d9307ffcaab469fb81aa_r.png&&&/figure&&br&&p&实际应用中,比这个情况复杂,因为Data2写入的过程中,File1本身的一些信息(修改时间等)也发生了变化,所以CopyOnWrite产生的影响不止这一个块,而是很多。&/p&&br&&p&&b&方案2:日志(Journal)技术&/b&。使用日志记录meta-data甚至是数据块的变化情况(NTFS就是这种策略),一旦出现掉电情况,在日志中反推到一个正确的状态上,就可以保证meta-data不损坏。&/p&&p&常见的方案就这两种,当然还有别的更复杂的技术,可以参考这个链接(&a href=&///?target=https%3A//en.wikipedia.org/wiki/Comparison_of_file_systems&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Comparison of file systems&i class=&icon-external&&&/i&&/a&),但不管用什么方案,本质上都是以牺牲性能为代价换取结构上的稳定。&/p&&br&&p&最后回到题主的问题,文件系统如何保证数据的正确性?如果是指文件的数据部分,是无法保证的,因为文件系统无法确定数据到底写没写进去,绝大多数文件系统只能保证自身结构是正确的,但这个正确可能是回滚之后的状态,具体回滚多少内容,文件系统自己也不能保证。&/p&
这事说起来挺复杂的,不同文件系统,不同设备,不同介质,效果都是有区别的。 断电的一瞬间,很多事情是无法确定的: 1. 你无法确定你试图向设备驱动发送的写指令是否成功,驱动程序本身一般都有缓存;2. 即使写指令正常返回,你也无法确定设备实际上是否写…
&figure&&img src=&/v2-2abfc1d48cdb4b86cfab_b.png& data-rawwidth=&1366& data-rawheight=&7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66& data-original=&/v2-2abfc1d48cdb4b86cfab_r.png&&&/figure&&br&关于好多人说的访问被拒的问题,我是Win8.1的系统,我按路径找到该文件,可以手动删除的,点继续就可以了。后缀为tmp就是temp的缩写,意思是临时文件,你下载任意一张图片、一首歌或者一部电影都会留下临时文件,可以删除,没有危险的。&br&——————————————————更新——————————————————&br&&br&&br&&br&一、清理Documents and Settings目录 &br&&br&“Documents and Settings”是XP中比较特殊的目录,它记录了用户的一些特别的文件信息。下面来看看有什么内容是可以删除的。 &br&&br&C:\Documents and Settings\All Users\Application Data\Microsoft\User Account Pictures\Default Pictures &br&在设置账户或使用MSN时都会使用到。这些图片没什么特别,可以删除,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图片来替代。 &br&&br&C:\Documents and Settings\用户名\My Documents\My Music &br&一般人们都在硬盘中开辟专门的存放音乐的地方,那么把它删除吧。有一点要注意:如果经常播放WMA文件,难免会下载一些音乐播放许可证到本地硬盘,而系统默认会把这些许可证放在这个目录中,如果在目录中看到“许可证备份”目录,建议把它复制到其他位置,并在WMP的“工具/许可证管理”中更改路径。 &br&&br&C:\Documents and Settings\用户名\[开始]菜单\程序\附件 &br&这个目录是一些程序的快捷图标。在附件中真正用到的功能很少,常用的只有“记事本”、“Windows资源管理器”。把需要的程序快捷图标复制到“C:\Documents and Settings\All Users\[开始]菜单\程序\附件”中,然后再删除此目录。 &br&&br&C:\Documents and Settings\用户名\Favorites &br&这里的快捷图标,“”和“Radio Station Guide”,这些你用过吗?没用就删吧。 &br&&br&C:\Documents and Settings\用户名\Favorites\Links &br&与上面一样,如果用不到,就可删除这个目录。在这里还要修改一下注册表,以永久删除链接文件夹。在注册表中找到“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Internet Explorer\Toolbar”项,将右侧的“LinksFolderName”的值删除。 &br&&br&目的:精简目录结构和程序快捷图标。&br&&br&二、程序文件也可删除 &br&&br&“C:\Program Files”大家很熟悉,因为在安装程序时,其默认的安装路径就在这里,下面看看里面有什么内容可删除。 &br&&br&C:\Program Files\Windows Update &br&这个目录用于在线升级,可以删除。只要再次登录Windows Update的升级网站进行升级,这个目录会被自动重建。 &br&&br&C:\Program Files\Windows Media Player\Skins &br&这是WMP自带的“皮肤”,相信很多“皮肤”不会用到,不如只留下几个常用的,把其余的删掉。 &br&&br&C:\Program Files\Common Files\Microsoft Shared\Stationery &br&这是Outlook中的信纸图案,有用的留着,用不到的就删除。如果不用Outlook收发邮件,则全部删掉。 &br&&br&目的:删除程序中不用的组件。 &br&&br&三、Windows目录也可清理 &br&&br&不要被“C:\Windows”所吓倒,这里面同样有不少东西可删除。在这个目录下,“.BAK、.BMP、.OLD、.TMP”类型的文件可以删除。除SchedLgU.txt(它被用于计划任务程序服务),“.TXT”文件也可删除。另外,clock.avi、Control.ini文件也可删除,它不会对系统造成任何影响。 &br&&br&C:\Windows\$NtUninstall$ &br&这是在线升级Windows时系统自动创建的目录,其作用是方便卸载已安装的系统补丁。如果补丁正常运行了,这些目录就无意义了,可安全删除这些目录及文件。你可在“添加或删除程序”中去卸载这些补丁,当然补丁并没有真正删除,只是让“添加或删除程序”窗口变得干净些。 &br&&br&C:\Windows\Help &br&在第一次运行Windows XP时,系统总会提示运行“漫游Windows XP”,中文版使用的是一个HTML格式的文件,只有文件,没有声音。其实在系统中还安装了英文版的漫游功能,虽然是英文,但有语言,有音乐,还有漂亮的动画。它就是“Tours/mmtour”目录中的“tour.exe”。如果没有用了,则可将“Tours”整个目录删掉。在这之前,应先在“C:\Windows\System32\dllcache”中删除“tourstrt.exe、tourW.exe以及“C:\Windows\System32”目录下的“tourstart.exe”文件。 &br&&br&C:\Windows\inf (隐藏) &br&在这个目录中会看到很多相同文件名,不同后缀的文件,分别为“.inf”和“.pnf”,“.pnf”是“.inf”文件的预编译文件,如果没有“.pnf”文件,“.inf”文件运行时会自动建立相应的“.pnf”文件。因此,这个目录的所有“.pnf”文件都可以删除。 &br&(显示)你打开“我的电脑”后,在项目栏的“工具”里点“文件夹选项”,弹出的对话框点“查看”,在隐藏文件和文件夹下选上“显示所有文件和文件夹”,点“应用”就可以了 &br&&br&C:\Windows\Media &br&这是系统自带的一些MID和WAV音效,喜欢的留下,不喜欢的也可删除。 &br&&br&C:\Windows\Web &br&这里的“gif”和“htm”文件均可删除。到“Wallpaper”目录中看看,系统自带的大部分桌面背景都在这里,不喜欢的均可删除。 &br&&br&C:\Windows\System32 &br&这里有很多名如“1033”的文件夹,这些主要存放系统出现的错误报告,其中大部分是空文件夹,这些空文件夹可放心删除。 &br&&br&C:\Windows\System32\ReinstallBackups &br&这里有很多子目录,它们分别是电脑中硬件的驱动程序备份。如果对某一硬件进行升级或更换,并且确定不会再使用原来的驱动程序,则可以删除相应的目录。 &br&&br&目的:删除系统目录中冗余的备份文件。&br&&br&&br&&br&四、新建一个记事本并输入以下的内容: &br&&br&@echo off &br&echo 正在清除系统垃圾文件,请稍等...... &br&del /f /s /q %systemdrive%\*.tmp &br&del /f /s /q %systemdrive%\*._mp &br&del /f /s /q %systemdrive%\*.log &br&del /f /s /q %systemdrive%\*.gid &br&del /f /s /q %systemdrive%\*.chk &br&del /f /s /q %systemdrive%\*.old &br&del /f /s /q %systemdrive%\recycled\*.* &br&del /f /s /q %windir%\*.bak &br&del /f /s /q %windir%\prefetch\*.* &br&rd /s /q %windir%\temp & md %windir%\temp &br&del /f /q %userprofile%\小甜饼s\*.* &br&del /f /q %userprofile%\recent\*.* &br&del /f /s /q &%userprofile%\Local Settings\Temporary Internet Files\*.*& &br&del /f /s /q &%userprofile%\Local Settings\Temp\*.*& &br&del /f /s /q &%userprofile%\recent\*.*& &br&echo 清除系统垃圾完成! &br&echo. & pause &br&&br&然后保存名为“清除系统垃圾.bat”你的清除系统垃圾清除器就这样制作成功了!运行一下 自动帮你清理系统垃圾
关于好多人说的访问被拒的问题,我是Win8.1的系统,我按路径找到该文件,可以手动删除的,点继续就可以了。后缀为tmp就是temp的缩写,意思是临时文件,你下载任意一张图片、一首歌或者一部电影都会留下临时文件,可以删除,没有危险的。 —————————…
&b&---------- Windows 10 UPDATE BEGIN &/b&&b&----------&/b&&br&自从 Windows 8 / 8.1 / 10 开始,安装系统的时候如果选择「全新安装,不保留数据」,那么原C盘全部数据会移动到 Windows.old 文件夹中。&br&&b&也就是说,在 Windows 8 及其以后的版本,已经完全没有必要分区了。&/b&&br&&b&虽然外圈传输速度比内圈快,但是对于机械硬盘,最致命的是随机访问速度。而内外圈的随机访问速度没啥卵区别……&br&&/b&&br&&b&---------- Windows 10 UPDATE END &/b&&b&----------&/b&&br&&br&&br&&br&&b&当今,分区的主要原因是让数据与系统分离,便于维护。&/b&&br&在FAT32时代,一方面分区不得超过32GB,此外还要考虑&b&簇尺寸&/b&带来的空间浪费问题。&br&在NTFS时代,FAT32的种种问题已经不用考虑了。&br&&br&由于Windows存在注册表等原因,这个理念在windows下不太明显,但在类unix系统下非常明显。&br&&br&Linux很久没用了,以Mac为例。&br&系统文件集中在/bin、/cores、/mach_kernel这三个目录下。&br&个人文件集中在/Users目录下&br&程序集中在/Applications目录下。&br&&br&分区后可将系统、数据、程序分到不同的分区上,任意一部分需要更新的时候,不会影响到其他部分。如果系统出了问题,那么格式化系统分区,恢复部分配置后,软件不用重装,用户数据依然存在。其他两个部分出现问题时类似。&br&&br&这样的话,系统是迭代更新的,能够方便长久保存数据。&br&&br&在Windows下,只能将程序与系统放在一起,将用户数据放在另一个地方。这样至少在重装系统的时候不必影响用户数据。但是由于Windows体系原因,程序是必须重装的。&br&&br&&b&-----以下是个人一直坚持并努力推行的Windows分区建议-----&/b&&br&由于NTFS文件系统使用率超过70~80%时,IO性能会下降,所以建议:&br&C盘:60GB-80GB,&b&安装系统和全部软件、缓存。&/b&依据个人软件量的不同酌情调整。分区大小应当是最大使用空间的1.3倍。&br&D盘:硬盘剩余全部空间。用于存放各种用户数据。包括用户文件夹、桌面等应做重定向,移动到D盘以确保重装系统时不损失数据。&br&&br&ps. 由于NTFS基本统一了簇大小,目前暂时可以认为无分区大小限制(实际是有的),所以以前的4个分区,一个分区系统一个分区游戏一个分区音乐再有个分区电影的分区方法,已经完全无意义了。&br&&br&扩展阅读:FAT32与NTFS的区别:&br&&a href=&///?target=http%3A///en-us/windows-vista/comparing-ntfs-and-fat-file-systems&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zh-cn/windows-vista/comparing-ntfs-and-fat-file-systems&i class=&icon-external&&&/i&&/a&
---------- Windows 10 UPDATE BEGIN ---------- 自从 Windows 8 / 8.1 / 10 开始,安装系统的时候如果选择「全新安装,不保留数据」,那么原C盘全部数据会移动到 Windows.old 文件夹中。 也就是说,在 Windows 8 及其以后的版本,已经完全没有必要分区了。 …
因为这些人都喜欢听信谣言只给C盘几十G。其实正确的购买使用SSD的话,不可能把C盘用完的(逃&br&&br&&figure&&img src=&/v2-b5d499f39cc1e760a70e7096506eaddc_b.png& data-rawwidth=&292& data-rawheight=&11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92&&&/figure&
因为这些人都喜欢听信谣言只给C盘几十G。其实正确的购买使用SSD的话,不可能把C盘用完的(逃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脑硬盘分区软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