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日子无锡马拉松有个马拉松是和移|动办的,明年还有吗?

无锡马拉松,国内最早的注重跑者体验、以跑友口碑声名远播的赛事,奖牌惊艳,年年有惊喜,粉色背心,粉色手套,粉色作弊手环,今年继续坚持粉色主调,还增加了赛事玩偶,被调侃为,上环(手),戴套(手),还送个娃娃。无锡马拉松把跑者服务,城市文化,赛事氛围更好的融合。无锡马拉松,也开创了很多与国际接轨甚至超越国际水平的玩法,被无数赛事所模仿。无锡马从第一届开始,就惊喜不断,创意多是汇跑的深思熟虑产生的,许多在国际赛事也很难落地的问题,都在不断摸索磨合中渐成雏形,并得到效仿和传播,包括已经申请了专利的按速度分区出发,汇跑也是在专利条款中允许免费使用,为行业的发展在默默做着努力、探索和付出。

下面我将在赛前选手服务,现场气氛,赛事搭建,存取包服务,赛中补给和服务,以及赛后疏散,赛后发放等方面写写个人体验。

赛前之选手服务和现场气氛篇

马拉松城市氛围,运动员领取参赛包地方-无锡新体育中心附近主干道,路两边的路灯下面布满赛事宣传喷绘。(赛事宣传氛围,一是能让参赛选手有尊重感,二是市民感觉有氛围,三是使整个城市像过节似得,渲染节庆气氛,四是可以促进赛事招商和赞助)

无锡新体育中心周边各个路口设置了进场指示牌。

进入新体育中心后,沿路都有这样的指示牌。 

志愿者及工作人员  (内场和外场),外场负责维持秩序,以及交通指引,穿的马甲很容易辨别,从颜色和后背字体辨别。还有,重要的工作人员会有对讲机,现场经理佩带高声喇叭。

沿路进入体育馆,路边停放了官方合作汽车品牌。

在体育馆门前看到这个,大吊车用于拍摄需要。

现场气氛布置非常好,把博览会和选手服务,赞助商紧密的联合一起。

在参赛选手领取装备的周边设置硬隔离,隔离外面设置了,历年无锡马拉松摄影展。

组委会在领取装备旁边设置了几个赞助商互动活动,一个是个性加油牌,背面是无锡马拉松路线图,正面空白的,可以写上你喜爱的加油语言,亲友团,朋友,跑团,举牌为你加油喝彩。

汇跑的其它赛事现场宣传

现在非常流行的手机运动app--keep,现场做活动,有教练带队做拉伸,无氧运动。

顶级赞助商ASICS,除了在现场搭建了展销屋,销售体育装备外,还为跑友免费提供马拉松配速手环打印和发放(超实用,特贴心),汇跑,因为懂跑友,知跑友,所以,赛事口碑真心杠杠的。

还邀请官方配速员现场助阵,配速员全套装备都有亚瑟士,欧克利赞助商提供(一套亚索士短运动服,亚索士腿套,亚索士跑鞋,太阳帽,欧克利运动眼镜据说是1800多元,),活跃现场气氛,这个在我们的赛事也可以考虑下。

领取装备,非常严格,严格在于,必须本人带身份证,在仪器扫描,志愿者确认是本人后,打印确认单,之后进入下个环节,发放作弊手环,现场,志愿者给你带上手环(无锡连续2年用这个粉色手环了,这个手环是一次性,一旦扣上,无法在打开,组委会最初的目的是防止作弊,因为在比赛当天必须凭借参赛号码和佩带手环才可以进入,但是在比赛当天,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几乎是不会看你是否佩带手环的,规模太大,根本实现不了,而且完全可以作弊,把手环用剪刀剪坏了,然后给替跑者佩带,只要用胶带缠绕一下又可以带上去了,只是没有原来好看,但完全可以作弊,动用小心思的人会这样作弊,但组委会的用心,还是提倡的,虽然不是最有效方法,在国内也是首创。在说下大众体育不是专业比赛,防作弊其实是国内本土化的一个无奈之举,也是国内跑步文化还不成熟的标志。为了防作弊,下的功夫太多,其实是在宣扬一种不信任,我觉得手环已经够了,想作弊,谁也拦不住,兴奋剂都查不过来何况一个手环呢。没有任何制度是完美的,跑友教育+差不多规则就行了)

参赛装备(汇跑赛事一个特点,喜欢制作每个赛事玩偶,无锡粉色背心,手套一只,完赛包会一只,这样完赛才有一对手套,别有用心吧,参赛包里还有个特点的是《吃喝玩乐》)  

终点布置(这是终点100米处冲刺的地方,看到很多媒体报道,关于第一名和第二名跑错的新闻,我说下观点,在没有变道之前,前面是硬隔离,没有路了,也没有拱门,前面就是死胡同啊,怎么会冲刺呢?在我看来,这次无锡最大的遗憾可能就是最后一百米的90度转弯,确实有些不合理,如果用围栏围成弧形会更好,能减少冲刺的变向阻力。这算是我能想到为数不多的可以改进的地方,只能说不够优秀,但也没有原则性的错误。包括当事人本身,也说了表示遗憾,因为他也知道,这样的赛道对每个人都是一样的,自己没看清路标冲出赛道,怨不得别人。而且,我还发现,汇跑的赛事手册路线图画的非常清楚,最后的直角弯,一个顶级选手不可能不认真看赛事手册研究赛道啊,而且,不要说你不懂汉字,手册有英文版呢!还有我想可能是2个老黑一路都在飙速度,谁也不想落后,处于那种紧张状态,就在快要冲刺了,高度的紧张感,造成错误的举动,这种现象在很多比赛会有的,一个运动员获得冠亚军,除了本身实力好,良好心理素质和比赛经验和战术也非常重要,这是他们贸然失误的原因)

在终点处旁边设置了,控制室,主要是计时和现场控制。

冲刺结束后,地面会有很大地贴提示

顺着地贴提示进入 完赛运动员通道,组委会设置了一个大棚,用于发放完赛补给,红色地毯,7个通道,进入完赛通道发放完赛牌,完赛补给。

现场投放 ,特别设置女性专用厕所,用大红色来区分。

赛中之体验,首先是安检,进入新体育中心,需要检验背包的,我进入两次,检查两次(我是故意的,看看他们安检怎样),还是非常严格的。

因为起终点都在新体育中心,所以,全程存包,就在现场,而半程需要存包车,看看霸气的JD存包车队伍 

全程存包是这样的,号码簿上面会有你在存包帐篷编号,找到存包帐篷编号之后,再找你的号码段,存包处都是4层的货架,占地小,利用空间大。

距离比赛还有半小时,厕所排队一直是热门话题。

特别强调一点,注水道旗,会带来好的现场气氛,但是也有不安全因素,比如,大风,或者人为倾倒,砸伤或者绊倒人,造成不安全因素,建议比赛当天不用,或者现场有人监督。

进入赛道,进入赛道后,按照组委会的要求,必须按照自己的区域来排队,号码段A开通的在队伍最前面,然后B,C,D一直往后排,根据自己区域,进入之前会有芯片感应计时地毯,如果跑错区域,芯片计时作废!

起跑的刹那,天空撒放了樱花雨。

赛道氛围,急救跑者是橙色的马甲,在10公里之后,沿路会有很多志愿者,手举着各种标语,不像其他赛事,拉横幅栓在树上,或者A字板,硬生生的!而组委会是安排专门的志愿者做这事情。现场为你加油,这样更贴近跑友!无锡的水站、饮料站、食品站极为密集,已经超出了正常马拉松2.5公里一个的标准了,大约2公里一个;

江南大学真的是氛围超好,赛道跑过校园,学生们除了当志愿者,当观众也能感受到马拉松赛事的氛围,雨中那些学生们的加油,真的很给力,许多人也冻得发抖,我预见这是城市跑步美好未来最坚实的基础;

多少赛事都在强调医疗救护的快速反应,无锡两驾待命的直升飞机。

首次看到这样设置补水站的,可以堆放水杯,中间用KT板水平放置,最多可以放4层水杯,高效,方便,快捷!

? 赛后之体验 完赛补给包发放,冲刺以后,进入转换区,然后进入完赛通道,随你选择哪一个通道,快速分散拥挤,每个通道两边都设置志愿者,一边是发放完赛牌,一边是发放完赛补给包。

赛后补给品展示,丰富,超值,精致,值得拥有!

赛后拉伸,估计组委会没有考虑到下雨问题,起终点没有设立更衣间,本来是第一防护的拉伸帐篷,就变成了运动员的更衣室,因为下雨,降温,真的非常冷,而且在赛后,需要立刻更换衣服,否则容易感冒,就一个拉伸大棚子,过多的参赛运动员,已经使拉伸棚爆满,工作人员和志愿者,限制人数进入,运动员那听啊,冷呀,看到很多运动员到处找地方,躲雨,找地方换衣服,这是组委会非常大的失误!来看看图,就知道了,有的运动员有保温毯遮盖,换内衣内裤,真的没办法,冷,甚至饿!

关于吐槽,说组委会一定是不跑步的,因为啥都不懂。汇跑赛事的员工我认识很多,多数都是资深跑者,很多都是伴随着头几届TNF100成长起来的真爱跑者,曾经也有无锡蜗牛不掉队的资深跑友也加入到汇跑。他们思考的事儿可是比任何单独的跑友都要深刻许多。

国内赛事,单就赛事运营来说,无锡属于第一梯队的,北上广厦因为地理位置和年头资历,传播更广,但从赛事对跑者的体验来说,无锡是个可以与国际顶级赛事抗争的标杆。我们和国际赛事的距离,其实差的在城市文化和选手本身啊。通过这一场大雨,真正的跑者更能看清楚这一切。

此次无锡马拉松之行,发现不足之处:

1.作为城市马拉松,路线设置完全可以优化,折返点过多,估计考虑到距离和沿路景点问题。

2.赛道补给不丰富。都乐赞助了香蕉,怡宝赞助了饮用水,所以沿路大都是这些,士力架,盐丸太少,小番茄,没有小面包等食品,跑友吐槽,不过对于330之内运动员无所谓,但是还是大众化选手居多。

3.终点没有设置更衣室。在风雨雪天,这个对选手来说是最吐槽的事情。考虑把终点处的室内体育馆开放出来,这样就解决问题了,但组委会没有细致考虑这方面。

4.赛后成绩短信,稍微慢些,还应该增加增值服务,比如赛后15-30分钟查询成绩和个人比赛照片。

5.还有一个就是最后冲刺90度大转弯的设计不是很合理。可以设计成弧形,或者提前密集做冲刺提醒指示。

一直申请不到试用产品?可能是极果君对你还不了解!上传原创内容,可增加试用机会,点这里:


}

只要你不放弃,我们绝对不会放弃你

感人时刻的记录者和跑者都是杭州人!

昨天,一条微信朋友圈消息,被好多人截图转发——

最后一名运动员,在志愿者陪伴下,慢慢跑过终点。哪怕关门时间(编者注:马拉松关门时间,是指赛事组委会规定的最晚通过赛道的时间)已过,只要你不放弃,我们绝对不会放弃你。最后这一段,150名急救志愿者、收容车、救护车,陪你。

为了最后一刻的护送,我放弃了原定两点返程的大巴。收容车司机为这慢慢的速度抱怨不已,我说,请赞美他,这样傻傻的坚持,是这个年代稀缺的品质,也是跑者最独特的精神气质。这一幕,一定会是他心中的巅峰。

跑步吧,每个人都是英雄。

杭州志愿者 参与国内首例马拉松“猝死”施救成功案例

三四月份,长三角就有好几场马拉松赛事,如刚跑完的无锡马拉松、月底即将开跑的苏州马拉松,还有下个月举行的国际金标赛事扬州马拉松等。

上周日举行的无锡马拉松,快报也有不少同事参加。今年的赛事有3万多名运动员参加,还有170位急救志愿者时刻待命,这条朋友圈消息的作者也是其中一位志愿者,她叫蒋薇薇,杭州人,是中国青年报驻浙江站的一名记者。

蒋薇薇去年开始接触跑步,业余时间她还考取了AHA(美国心脏学会)的急救证书,能熟练进行心肺复苏术(CPR),平时有空,她会到一些马拉松赛事做急救志愿者。

小蒋说,这届无锡马拉松赛事共有170位急救志愿者,其中20名志愿者陪跑,其余会在比赛路线上每隔500米设置一人,以应对各种突发状况。小蒋被分配在全程马拉松23公里处待命,“万一有人倒下,我们马上进行院前急救,在黄金抢救时间把人救过来!”小蒋说,组委会十分重视急救工作,对志愿者进行了专门培训,甚至还出动了急救直升机。

“没想到,这些准备都派上用场了!”小蒋说,当天上午9点17分,距离半程马拉松终点不到一公里的赛道上,一位男选手突然倒地,昏迷不醒。

一分钟不到,第一位志愿者跑到选手身边做心肺复苏。一分钟后,第二名志愿者赶到,接替抢救。三分钟后,拿着AED除颤仪的志愿者赶到……

经轮番急救,昏迷的选手逐渐恢复呼吸和意识,随后被赶到的120救护车送往医院。

昨天,好多运动官方公众号,都称这次行动,是国内马拉松赛事首个“猝死”施救成功案例。

杭州跑者 脚伤复发坚持最后一个走到终点

经历过生死一刻,小蒋和其他参与抢救的志愿者重回各自岗位。

小蒋说,到了中午,她已经在30多公里处待命,这时几乎所有选手都已经通过她所在的赛段,比赛已临近关门时间。

这时,一个身穿黄色风衣、黑色运动裤,身材偏瘦的一位小伙子一瘸一拐走来。“听同伴说,这是全程马拉松最后一位选手!”小蒋说,因为已是最后一位选手,所以每当他跑过之后,原来在赛道上待命的志愿者就会骑着电动车或坐车跟在他身后。

“我们几次问他,能不能坚持?实在不行就算了!”小蒋说,这位选手基本已经在走了,表情痛苦,但始终说要坚持到底。有几次,开收容车的司机都有些不耐烦了,“我就跟司机说,这么多人跟着他,他压力一定很大。这个时候我们应该给他鼓励,给他加油。”

小蒋说,下午2点是她和其他杭州志愿者原定坐大巴返杭的时间,但现场没有一位志愿者离开。除了骑车跟随的志愿者,大家都在距离终点500米的位置等待那位选手,当他跑过42.195公里的终点线时,大家为他集体鼓掌,这位选手也一路鼓掌表示感谢,场面非常感动。

回到杭州,小蒋把她拍到的这一画面发到自己所在的跑步微信群里,没想到有人说,这个“最后一名”就是自己!

原来,那位选手也是杭州的!

这位坚持赛完全程的跑者叫张鎏国,在杭州某银行工作,读书时常参加田径比赛,但他和小蒋一样,真正接触长跑是在去年。

小张说,去年他参加了杭州马拉松,无锡马拉松是他的第二个马拉松赛事,可能是脚伤没完全好,跑到10公里时,就感觉膝盖髌骨很疼。

小张只好走走跑跑,“到30多公里的时候,连走路都很吃力了!”小张说,这个时候,赛事收容车已经开到他身后了,他听到司机催他上车的喊叫声,当时压力好大。但身边的志愿者们在不断鼓励他,有几个一路上都在陪他聊天,从各种笑话段子聊到跑步时的心得体会,本来很痛的双腿,不知不觉中又坚持了十几公里,一直走到终点,成绩是6小时26分。

“终点前所有志愿者列队为我鼓掌时,我觉得自己的坚持没有错!”小张说,以这种方式完成人生中第一个全程马拉松后,接下去自己还会坚持跑步,训练会更合理,不让自己受伤。

小张说,他已经报名参加下个月的义乌马拉松,这次报了半程,他希望一步一步提高自己。

而就在义乌马拉松举行的同一天,志愿者小蒋也将以跑者身份参加自己人生的第一个马拉松——扬州半程马拉松。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无锡马拉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