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污泥对COD去除效果体温偏低是怎么回事事

第30卷第1期2009年2月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张业静,李梅,冷栋栋,ZHANGYe-Jing,;张业静,李梅,ZHANGYe-Jing,LIMe;JOURNALOFHENANUNIVERSITY;参考文献(7条);1.文湘华含盐废水的生物处理研究进展.张雨山,王静,蒋立东,徐梅生,顾平,李
第30卷第1期2009年2月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ofHenan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NaturalScienceV01.30Feb.No.12009文章编号:1672―6871《2009)01―0102―03高盐废水中低温对COD去除率的影响张业静1,李梅1,冷栋栋2(1.河南科技大学化工与制药学院,河南洛阳471003;2.青岛大学化学化工与环境学院,山东青岛266071)摘要:针对水产品加工业利用海水作解冻用水所产生的大量高盐低温废水,本文主要研究了低温对高盐废水中COD去除率的影响。试验采用MBR(膜生物反应器)工艺,分别从快速降温和缓慢降温两种不同方式测定了低温对活性污泥处理效果的影响,并对此进行了生物学分析。结果表明,在低温条件下(6―15"C),50%海水比例时,随着温度的降低,COD去除率下降,且快速降温比缓慢降温对活性污泥处理效果的影响更大。从而得出,在低温条件下,污水处理系统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耐冷菌。关键词:高盐废水;低温;快速降温;缓慢降温中图分类号:X703.1文献标识码:A0前言由于淡水资源的日益缺乏,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加快对海水的利用以缓解所面临的缺水问题。海水直接利用也已成为沿海城市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而应用到各方面中,如海水冲厕…,工业冷却水,水产品加工等旧J。其中,水产品加工企业利用海水作生产解冻用水在海水直接利用中占有十分重要的比例"一J。由此,产生了大量的含盐较高,温度较低的废水,由于高盐度和低温都会对污泥中微生物的活动产生制约,因此这势必增加了污水生物处理的难度。因而,研究高盐废水中低温对生物处理效率的影响十分必要,化学需氧量(COD)作为水体受有机物污染的综合性指标,是水质监测的必测项目。本文主要针对高盐废水中低温对COD去除率的影响做了相关研究,并通过试验,分别从快速降温和缓慢降温两种不同的降温方式测定了低温对活性污泥的影响。1缓慢降温对COD去除率的影响1.1+试验条件和方法试验采用MBR反应器中在常温(20。C时)50%海水比例下培养驯化好的污泥进行研究,进水COD浓度为360mg/L左右,污泥浓度约为6000mg/L,pH为8.0左右,曝气6h。在本试验中缓慢降温是指季节性自然降温,试验期间室内暖气关闭,保证了低温的实现,并且室内开窗通风,使水温与季节温度保持基本一致。研究活性污泥随温度降低对COD去除能力的变化情况,并对低温条件下的活性污泥进行了生物学分析。1.2试验结果试验结果如图1所示。从图1可以看出,在进水COD浓度基本保持一致的条件下,随着温度的降低,出水COD浓度逐渐升高,COD去除率降低。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678085)圈143+进水COD+出水COD+去除事L322ll董趟烃8U∞如∞∞∞卯∞∞o温度,℃缓慢降温下不同温度时进出水COD浓度及去除率作者简介:张业静(1983一),女,山东潍坊人,硕士生;李梅(1972一),女。吉林长春人。剐教授,博士,硬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水污染治理技术.收藕日期;2008―09―20万方数据 第l期张业静等:高盐废水中低温对COD去除率的影响?103?温度在180C以上时,温度对COD去除率影响不大,去除率80%左右。而在15'12以下时温度对COD去除率的影响增大,随着温度的下降COD去除率明显降低。当温度降至10。C时,COD去除率下降至56%,温度下降至6。C时,COD去除率下降至46%。由此分析,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群体的最适代谢温度大约在15~18。C。当温度高于这一温度时,代谢速率增加不明显;低于此温度时,代谢速率会随温度的下降而降低。通过试验结果也可看出,随季节性缓慢降温,污水生物处理效率下降,但当温度降至中温菌的最低生长温度以下时,系统仍可能保持一定的处理效果。2快速降温对COD去除率的影响本研究认为在缓慢的季节性降温过程中,冷适应微生物的数量逐渐增多,因此保证了当温度降至10℃以下时,活性污泥仍具有一定的COD去除率,但为了证明这一点,必须排除快速降温过程中耐冷菌数量增加这一因素。因此,本试验采取快速降温法来研究低温对活性污泥的COD去除率的影响。2.1试验条件和方法试验条件与缓慢降温中相同,试验方法:试验选择自然条件最低温度约为6。C时,首先用加热棒将污泥系统升温至20%,待系统稳定后开始以每小时l℃的降温速度将活性污泥由20。C降温至18cc,稳定过夜,在第二天加入试验污水开始试验。以同样的降温方式再将活性污泥由18。C降至15oC,13。C,10%,8。C,6。C。试验中采取以每小时1℃的降温速度将温度降至6。C,并稳定过夜是为了避免中温菌在降温过程中遭受冷冲击。2.2试验结果试验结果如图2所示,从图2中的曲线可以看出:温度在18℃以上十进水COD+出水COD叫卜COD去除率t■白、时,温度下降对COD去除率影响不大,COD去除率在80%左右,这与缓慢降温的试验结果基本一致;而当温度由15℃快速将至13℃时,去除率开曼堡甜殛稍口oU越爱始迅速下降,由69%降至52%,10℃时去除率只有37%,在这一降温过程中活性污泥中微生物代谢外源物质8U的能力在10℃时已降至相当低的水平;当温度由10℃经8。C降至6℃时,COD去除率继续下降,由37%降至去除率。激,℃图2快速降温下不同温度时进出水COD浓度及去除率32%最后降到26%,可见在15。C以下时,快速降温试验中COD去除率明显低于缓慢降温试验中的COD试验结果表明,在排除耐冷菌数量增多这一因素后,在温度降至10℃以下时活性污泥的COD去除率已降至相当低的水平。从而证明在10。(2以下时活性污泥中绝大部分中温菌已丧失了代谢外源物质的能力。这一结果也反证了在缓慢降温过程中,当温度降至10。C以下时,活性污泥所保持的处理效果主要是耐冷菌的作用。通过缓慢及快速降温试验,证实了在污水处理系统中存在着一定数量的耐冷茵,在自然降温过程耐冷菌数量有所上升,使高盐废水低温时生物处理仍具一定的效果。虽然如此,在自然筛选的条件下,它们所能达到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低温污水生物处理的需要,因此高盐废水低温时污水生物处理效果明显下降。3缓慢及快速降温过程中生物学分析随着温度的降低,污水处理系统中的微生物数量上发生了变化,混合菌中有效细菌数明显减少,一些资料表明:206C条件下每毫升混合菌中有效细菌数为(4.5~4.9)×107个:而在6。C时有效细菌数量万方数据 ?104?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薤为每毫升(3.2―4.1)×105个,仅为20。C条件下细菌数的1/100"1。除此之外,低温条件下微生物的种群组成也随之改变,优势菌属的数目减少了,在常温下的菌属有:动胶杆菌属、假单胞杆菌属、棒状杆菌属、无色杆菌属、微球菌属、节细菌属、芽孢杆菌属、黄杆菌属等,而在6℃时,优势菌属仅剩假单胞菌属、芽孢杆菌属和黄杆菌属旧。。由于大多数中温菌的最低温度为10℃左右,因此推断在10。C以下的温度条件下,污水处理系统中的中温菌数量和种类都已很少,耐冷菌的数量会有所增加,在lO℃以下时,污水处理系统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耐冷菌。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在缓慢降温过程中,不仅仅微生物的活性在降低,中温菌的数量和种类也在逐渐的减少。在这一过程中,虽然耐冷菌的种类和数量有所上升,但由于自身的生理特点及各种生态因子的抑制作用,耐冷菌数量远远不能弥补由于中温菌数量的下降。从而导致低温污水处理效果的变差。而在快速降温过程中,由于降温速率较快,耐冷菌的数量没有上升,活性污泥中仍以中温菌为主。当水温降至10。C以下时,大部分中温菌丧失活性,仅有的少数保持较低的代谢能力,因此导致10℃以下快速降温试验COD去除率与缓慢降温试验相比有大幅度的下降。4结束语综上所述,高盐废水在低温条件下COD的去除率明显降低,但在缓慢降温过程中,活性污泥仍具有一定的COD去除率,而在快速降温过程中的COD去除率与缓慢降温过程相比有大幅度的下降。主要原因是:中温菌随温度的降低数量及种类均减少,lO℃以下时,大部分中温菌丧失活性,此时起作用的主要是冷适应微生物"3。而适合在低温条件生长的耐冷菌的数量虽有上升,但不能弥补中温菌数量和活性下降所造成的损失,使低温时污水处理系统中有效菌的种类和数量减少,从而导致低温污水处理效果变差。试验结果表明,在低温条件下,中温菌的数量及种类均较少,污水处理系统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耐冷菌,因此,积极寻求驯化耐冷菌的高效方法是解决高盐废水在低温条件下COD去除率较低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参考文献:[1][2][3][4][5]文湘华.含盐废水的生物处理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1999,20(3):104―106.张雨山,王静,蒋立东,等.利用海水冲厕城市污水处理的影响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1999,15(9):4―6.崔有为。王淑莹,朱岩,等.海水代用及其含盐污水的生物处理[J].工业水处理,2005。25(10):l一5.于德爽,李津,陆婕.MBR工艺处理含盐污水的试验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08,24(3):5―8.辛明秀,周培瑾.低温微生物研究进展[J].微生物学报,1998,38(5):400―403.[6]孟雪征.冷适应微生物处理寒冷地区低温生活污水的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01.[7]Russell一112.NJ.MechanismsofThermalAdaptationinBacteria:BlueprintsforSurvival[J].TrendsBiochemSci,2000(9):108万方数据 高盐废水中低温对COD去除率的影响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张业静, 李梅, 冷栋栋, ZHANG Ye-Jing, LI Mei, LENG Dong-Dong张业静,李梅,ZHANG Ye-Jing,LI Mei(河南科技大学,化工与制药学院,河南,洛阳471003),冷栋栋,LENG Dong-Dong(青岛大学,化学化工与环境学院,山东,青岛,266071)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NATURAL SCIENCE))1次 参考文献(7条) 1.文湘华 含盐废水的生物处理研究进展 1999(03)2.张雨山,王静,蒋立东,徐梅生,顾平,李方方 利用海水冲厕对城市污水处理的影响研究[期刊论文]-中国给水排水1999(9)3.崔有为,王淑莹,朱岩,李桂星,甘湘庆,彭永臻 海水代用及其含盐污水的生物处理[期刊论文]-工业水处理2005(10)4.于德爽,李津,陆婕 MBR工艺处理含盐污水的试验研究[期刊论文]-中国给水排水 .辛明秀;周培瑾 低温微生物研究进展 1998(05)6.孟雪征 冷适应微生物处理寒冷地区低温生活污水的研究[学位论文] 20017.Russell N J Mechanisms of Thermal Adaptation in Bacteria:Blueprints for Survival 2000(09)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1. 叶文飞.周恭明.YE Wen-fei.ZHOU Gong-ming 活性污泥法处理高盐废水的可行性研究[期刊论文]-江苏环境科技)2. 郭沙沙.张培玉.曲洋.贺琳.GUO Sha-sha.ZHANG Pei-yu.QU Yang.HE Lin 高盐废水生物处理研究进展与可行性分析[期刊论文]-四川环境)3. 刘成良.郑祖芬.李春来.LIU Cheng-liang.ZHENG Zhu-fen.LI Chun-lai 厌氧氨氧化工艺处理高盐含氮废水的研究[期刊论文]-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4. 邹小玲.丁丽丽.赵明宇.任洪强.缪应祺.Zou Xiaoling.Ding Lili.Zhao Mingyu.Ren Hongqiang.Miao Yingqi 高盐度废水生物处理研究[期刊论文]-工业水处理)5. 郭磊.于德爽.孔范龙.张连凯 SBR法处理高盐废水氨氮去除率的研究[会议论文]-20066. 宋晶.孙德栋.王一娜.薛文平.董晓丽.马春.张新欣.SONG Jing.SUN De-dong.WANG Yi-na.XUE Wen-ping.DONGXiao-li.MA Chun.ZHANG Xin-xin SBBR法处理高盐废水[期刊论文]-大连工业大学学报)7. 师祥洪.王志强 密封消解法测定高盐废水COD时的最佳实验条件选择[期刊论文]-环境工程)8. 张小龙.梅滨.陈广银.马前.ZHANG Xiao-long.MEI Bin.CHEN Guang-yin.MA Qian 强化接触氧化法处理高盐废水[期刊论文]-环境科学与技术)9. 张业静.李梅.于德爽.Zhang Yejing.Li Mei.Yu Deshuang MBR与A/O工艺处理低温高盐废水的对比试验研究[期刊论文]-环境科学与管理)10. 宋晶.孙德栋.王一娜.薛文平.董晓丽.马春.张新欣.Song Jing.Sun Dedong.Wang Yina.Xue Wenping.DongXiaoli.Ma Chun.Zhang Xinxin 直接驯化嗜盐菌处理高盐废水的研究[期刊论文]-环境污染与防治) 引证文献(1条)1.李梅,于德爽 低温下高盐废水氨氮处理效率研究[期刊论文]-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5)
引用本文格式:张业静.李梅.冷栋栋.ZHANG Ye-Jing.LI Mei.LENG Dong-Dong 高盐废水中低温对COD去除率的影响[期刊论文]-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1)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行业资料、专业论文、各类资格考试、外语学习资料、中学教育、幼儿教育、小学教育、高盐废水中低温对COD去除率的影响10等内容。 
 量对废水 COD 去除率的影响; (3)废水 PH 值对...在给水废水处理中常用的有铝盐、铁盐 和氯化钙等...复合投药混凝法预处理低温生活污水的试 验研究[J]....  COD对反渗透的影响_环境科学/食品科学_工程科技_专业...膜组件 16/9 排列,设计脱盐率》97%,回收率 75%...结束后,对反渗透系统和清洗管路进行大流量的除盐水...  高盐废水_能源/化工_工程科技_专业资料。高盐废水的处理研究综述学号: ...2008. [8]张业静, 李梅等 .高盐废水中低温对 COD 去除率的影响. 河南科技...  于海水应用于工农业 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废水和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高盐废水。 ...分析了相关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废水的 COD 和 TOC 的总去除率均在...  COD 与硫酸盐低比值对城市废水处理的影响 【摘要】本文研究了厌氧 UASB 工艺对...当进水中滤过性 COD,去除率达到 80%以上。可以逐步增加有机负荷, 降低水力...  只不过这个废水排入到附近水池里,而且呈白色,估计...较高的 特点,且含有水溶性皂苷、单宁类、果胶等对...问题 13:影响 COD 去除率的因素都有哪些,你的书...  环氧氯丙烷项目、皂化废水处理技术,高盐高COD废水...(A)设备材质问题:选用钛合金和 316L(低温部分) 。...片 钙在振动流化干燥床中干燥去 3%--5%的表面水,...  据公司实 验及案例统计,可使废水中 COD 的去除率...受到严重影响, 其产生的化工废水中 COD 浓度高、...盐废水,使废水中 COD 总去除率达 96%以上,出水 ...好氧生化池COD去除效果差怎么办?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好氧生化池COD去除效果差怎么办?
进好氧池前水COD约750左右,处理过之后到二沉池COD还有400,还有整个生化池的水都变得很清,现在只靠挂在填料上的生物膜在处理,生化池需不需要投泥?
大概缩小了1/3.水的话基本没有什么污泥在二沉池沉淀.连续回流都是清水而没有泥.5ppm,而且温度较高(39度左右),这些不知道会不会对生化系统生产影响,望各位达人指教.原先设计的是生物接触氧化法,后来应废水量增加技改过,但生化池的总处理量没有增加,现在生化池的挂膜明显不如以前.0~4,主要为含二甲胺的废水,原水氨氮含量约为120mg/L,但是氨氮去除效果很差,生化池的pH为8左右,DO在2,甚至还会上升,所以很难处理我们这是合成革厂的污水处理站
我有更好的答案
楼上说的“填料上的活性污泥对去除COD只是起到辅助作用,贡献很小!”也太片面了 吧 如果是接触氧化法呢,生化阶段还不是主要靠填料上的生物膜来处理。楼主说的还得具体一些,要么是水质的问题(是否可生化,)要不就是活性污泥挂膜的问题,再考虑就是工艺、设备的问题了
采纳率:40%
曝气量大也会有影响。你不信可以弄开一个看看,因为池子都很大。从750只降到400,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都只是其表面的那一层能与污水接触的污泥能够起到好氧作用。还有在80%以上的呢,根据处理废水的性质不同而有差异。填料上挂的泥多吗。你测过DO吗?是多少?活性污泥的大了,可不要忘记DO啊!还是要保证SV30的数值!确保有足够的活性污泥,其作用微乎其微,内部的根本接触不到污水,哈哈。这种事我见多了,工人晚上睡觉,就把风机停了!强调一下,污泥挂在膜上不管有多少!否则处理效果还是不会太好的,最低和最高会差的那么多啊??是成堆的?还是只有填料表面上有一层呢?根据我多年现场调试的经验,不会是工人偷懒了吧,气太大会把污泥吹下来的?没有设计吗!你们运行有问题吗?呵呵。只是,39°的水温利用在厌氧反应过程对去除氨氮会很有利的。污泥挂膜不理想的原因太多了,比如。你测的DO也太不稳定了?39°的水温在好氧过程中会很快降低的啊:可生化性差导致污泥繁殖速度降低,加上曝气。温度不是问题,填料上的活性污泥对去除COD只是起到辅助作用,贡献很小?!切记及时向好氧池内补充活性污泥。(不知道你是做什么行业的)一般SV30要在35%以上!怎么回事呢,你的废水可生化性低了,建议你测一下B/C,大于0.3才行。没有看到你说有厌氧处理的过程啊?你那应该是连续进水吧
参考资料:
我是环保工程师
适当投泥,减少曝气时间,加大养分,及时观察,分析MLSS等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生化池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污水厂进水COD浓度低造成什么样的影响?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污水厂进水COD浓度低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会造成什么公众安全隐患啊?最好要详细点的!最好有文献,谢谢大神了~~~
我有更好的答案
虽然这种可能性较小,但是确实是有先例的、污泥浓度过低等等问题,甚至整个系统都有可能瘫痪,如果长期低于这个范围,就会造成曝气量过高,污泥膨胀,会有一个保持稳定生长环境的进水COD区间(影响因素不止这一个),市政污水处理大部分都是用的活性污泥法,活性污泥或者说里面的微生物也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生长环境,所以根据日常的运行情况和结构设计其实进水COD低还是有个相对的概念的
有木有什么文献,还有你说的那个案例,能找到不?@。@
文献的话我也说不清,去查查环境工程方面的书吧,案例的话可能书会举例,网上貌似是找不到的,毕竟这种情况是比较特殊的,你也可以先了解进水COD对活性污泥的影响,以及活性污泥的相关的影响参数,综合去说明这个问题
采纳率:56%
对社会公众安全是不会造成什么影响的、TN超标而已,造成重大的公共安全事故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使处理不当,也只是出水COD还有TP,造成处理效率降低,出水COD会升高,处理厂也会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来解决,因为这种低负荷运行状态在市政污水厂中是不会长久持续的,出现这种情况市政污水处理厂进水COD低,会造成系统微生物负荷低,污泥会加快老化和死亡
嗯嗯,这个答案不错!课本上是怎么描述的啊?因为要写到论文里面去,还是要说得比较正规一点点的,谢谢~~~
如果你要写进论文里面,建议你还是自己找一些文献或者书籍来看看,我做的都是现场调试,也不知道你写的论文是什么内容,你要看课本的话,课本也不会有什么特别详细的介绍,只能靠你自己总结,想看课本,推荐《水质工程学》、《排水工程》下册这两本书,如果是别的,推荐一些有关于好氧活性污泥工艺运行调试的书籍。关于市政污水厂由于COD长期处于低位而造成出水不达标事故的例子,比较少。通常在COD长期处于低水平的情况下,处理厂都会采取各种措施来提高进水COD,虽然这样会提高运行成本,但总比环保局找上门好。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细菌营养不够、生化处理效果下降
你看看人家说得那么详细呢,加油啊!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污水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当前位置: >
  北极星节能环保网讯:污水处理工艺中的活性污泥法在日常运行管理中,易出现污泥上浮、活性污泥不增长或减少、产生大量泡沫等问题,下面为大家分享活性污泥法运行问题及解决对策总结最终完结篇第303-339问。
  问题303:
  我的水中有加活性炭所以看起来有些黑,测试DO约7~8mg/L,照片不清晰,颜色有些发黄,进水COD约400ppm,出水约100ppm,负荷也不高,看起来像是生物泡沫,前端进水看起来无泡沫,如您所讲流入腐化污泥或颗粒的话,会出现这种状况吗?泡沫持续时间已近十天,似乎无下降迹象。
  1、不知道活性炭是什么时候加的,投加后,曝气充分,细小化的活性碳容易成这样的浮渣。
  2、另外,进水如果黑的,自然腐化物多也会如此。
  问题304:
  我吴江最近调试的项目出问题了,我是从污水厂的拉的干污泥,投加了之后,培养了大概20天左右,期间加葡萄糖和复合肥。刚进水的那几天水质很好,SV30在25%左右,上清液很清澈,COD才180mg/L。后来我有事情,回公司了几天,期间如何操作都教给甲方单位操作工,结果操作工请假回家了,临时交代给看门的保安,我的乖乖,保安瞎搞,酸性的水直接进了SBR池。我今天测测PH,才5.5。上面漂了一次厚厚的泡沫,带有粘性的那种。打了点水看看,SV30还是在25%左右,可是水已经不清澈了,上清液浑浊。我这里提供的数据有,SV30,PH,污泥浓度我们装了污泥浓度计,曝气的时候上面显示850mg/L。
  1、这个做法对的然后减少曝气,
  2、没必要减少,反而要加大些
  3、这个慢慢自然代谢还出去,关键要受抑制污泥尽快激活,则短期内污泥恢复活性就好了。
  4、为了加快恢复,可以加大些排泥,不要不排泥。
  问题305:
  我们厂是AAO工艺,由于近段时间脱水机故障,做不了泥。领导要求我们按将剩余污泥打回前池进水泵房,让其在系统中循环。我不理解为什么要这样,既然污泥唯一的出路脱水机做不了泥,那么污泥还是一直留在系统里,将污泥排至前池循环有什么意义?
  虽然是下策,但也没办法,否则系统出水会恶化(污泥走整个系统比污泥集中在一个池要好),另外,有机污泥走系统也容易消减。
  问题306:
  以上所说措施是产生泡沫后采取的,还有为什么我的三个好氧池刚开始第一个有泡沫,随后第二个开始产生泡沫了,前天特意检测了三个好氧池后端COD,第一个后端410mg/L,第二个360mg/L,第三个270.mg/L,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我的好氧池常年不到氨氮,对系统有什么影响
  1、理解你的对策是问题发生后做的,但你的这些对策对发生的问题起反作用,也就是无助于改善。
  2、比较合理的做法是负荷升高时要降低来水负荷,比如通过调节池调节,12小时处理时改为24小时处理(回流加大)。被动的做法就是污泥浓度要提高,而不是降低污泥浓度,也不可以降低溶解氧和氮磷投加。
  3、三个好氧池泡沫产生多的后段出水COD高,说明污泥负荷第一个最高。依次类推。
  4、负荷高时泡沫为白色,而老化时泡沫为棕色,你是两者皆有,说明污浓度很高,而进水有机物浓度也很高。
  问题307:
  1、我们AAO工艺,目前污泥浓度6000mg/L左右。有一个二沉池出水带有絮状物,而且分布不均,有的位置水很清,有的位置则出水很明显夹杂絮状物,是什么原因。另外一个二沉池出水没有这种情况。我们也测过池体出水堰的水平度,最大差值在&8mm以内。2、请问内回流大小怎么调整,我们设计最大内回流比为200%,但是我们实际多加装了一台内回流泵,实际最大可达300%左右。平时运行中有时开一台,有时两台,有时全开三台,分别运行一段时间后也看不出出水指标有什么明显差异。不管内回流量有多大,生物池水力停留时间都是不变的,增大内回流量的话是否有利于TN的去除,那么是否可以一直开三台保持内回流比在最大的300%左右,请问增大内回流会有什么弊端?
  1、如果2个沉淀池进水参数都一样,而一个沉淀效果好,一个不高的话,应该是沉淀池的问题,你测过出水堰,但是还要看看另外2个地方有无问题:
  1)中心出水口外整流罩是否有问题
  2)刮泥机是否在某一部位挂不干净,导致该部位污泥停留时间长解体而浮出
  3)当然出水堰误差一定要调整,甚至可以主动调整下,不要小看差不多,出水堰小出水口多了,自然水流方向上流量不一样了。
  2、内回流的话,自然加大对脱氮有利,当然,太大的话也有缺点:
  1)带入氧气太多
  2)能耗浪费
  问题308:
  通常说污泥浓度MLSS需要保持在多少合适,是要根据进水BOD、COD水质指标计算污泥负荷大小所决定。但是污泥负荷大小F/M是保持在多少合适呢?我们厂AAO工艺,设计说明的污泥负荷大小是0.066kgBOD5/MLSS&d,但是实际运行一直保持在0.02kgBOD5/MLVSS&d左右,远远低于设计要求和网上、书上要求的的一些数值。但是运行状况也挺好的,也没有发生过丝状菌膨胀啥的,请问这是为什么?
  1、说明在这个负荷状态下运行时没有问题的。
  2、目前负荷低于设计符合,处理效果好是正常的,也就是说,当你的负荷高于设计负荷时,往往处理起来就困难了。
  3、所以说,低于设计符合运行自然是好事,设备、设施投资是一次性的,往往会取大一点,这样,将来进水负荷逐渐增加也可以应付。
  问题309:
  我正在调试叉车的喷涂粉体废水,混有约四分之一的剥漆废水(含有水性涂料剥离剂),COD在1500mg/L左右,物化段首先加硫酸PH至调制3-4后加三氯化铁氧化,然后加石灰将PH值调至10-11,最后加PAM絮凝沉淀,沉淀槽出水后回调PH至8.5左右,进入生化池。目前存在的问题是絮凝沉淀后的水发黄,且比较浑浊,而且回调PH值至8.5后,水质进一步变黄,变混浊(像灰尘一样的悬浮物增加)。在絮凝池补加PAC后,沉淀池水质变得较为清澈,但是黄色依然存在,回调PH值至8.5后仍然后有黄色加深,水质变混浊的现象。我已经改变了反应PH值,三氯化铁等的投加比例,情况仍然没有明显的变化。用沉淀池出来的水再次絮凝沉淀也没有什么效果。想请教三丰老师,这种黄色到底是什么物质,是某种溶解度跟PH值有关的铁离子沉淀还是什么。这种水中含有油漆,那肯定有乳化油,黄色物质跟这个有没有关系,怎么处理掉这种黄色物质造成的色度?
  1、是否可以不用三氯化铁呢,在这里用三氯化铁的目的不太清楚,你说的为了氧化,但是三氯化铁要氧化什么,能氧化什么。
  2、所以,是否可以不加三氯化铁,只加PAC,看看效果如何。
  问题310:
  每天2万方溶解浆废水,进水cod2000mg/l,b/c在0.2左右,经酸化及,好氧后cod在400-500,芬顿后60--70,色度100,请教一下:1、处理类似废水成本需多少钱?2、芬顿后稳定在50以下还有什么办法?3、色度如何再降低?
  1、难点在氨氮去除方面,确实原液浓度很高,但不知道你物化段后可以降低多少?实验最好也确认下。
  问题311:
  现在已经分配到前置反硝化池和缺氧池80%了效果不显著。
  1、你们对总氮去除有要求吗,还是只要氨氮达标就可以了。
  2、碳源不足导致的总氮去除率低,方法只能在提高碳源上,你已调整分配了,还不行的话试试引入生活污水、投加碳源等方式看看。当然,如果总氮已经达标,不建议额外投加碳源了。
  3、另外,水温也是一个影响因素,目前才10度不到,确实也影响效率的。
  问题312:
  现在水温在13度左右,进水COD300mg/L,BOD160mg/L,挂膜需要多长时间呢,需要注意什么问题呢?
  回答:
  时间的话看COD值估计在1个月,注意点还是不要过度曝气,否则,容易初期膜被冲刷掉而影响挂膜速度。其他的,还要看你处理的什么水,工业废水的话,如果有成分单一或者有抑制微生物的物质的话,则会对挂膜时间产生较大影响的。
  问题313:
  是关于A2O工艺的,硝化菌是自养菌,不需要碳源吧,但我们培养污泥的时候不是在好氧池投加面粉之类的吗?这有影响吗?现在我这边硝化作用很差,没有硝化细菌,那我应该是加碳源培养,还是应该不加,降低负荷呢?还想问下关于二沉池污泥回流的,回流的场所主要是哪里呢?我们这里设计师回流到厌氧池和好氧池,然后我想请问下这两个池的比例应该怎么调呢?什么时候应该厌氧多点,什么时候应该好氧多点?遇到哪些情况可以去调控这个外回流比例呢?
  1、投加面粉可以理解为提高底物浓度,这样的话污泥负荷会升高,对培菌有利,但是硝化菌需要低负荷状态,所以你培养起污泥后就保持浓度(减少排泥),自然污泥负荷会减低,如此,硝化菌会增加,所以,动态来看还要分阶段理解(即初期先不管硝化菌,只管培菌提高污泥浓度,而后保持污泥浓度,取消面粉,则污泥负荷减低,硝化菌起来)
  2、二沉池回流到好氧,好氧池回流到兼氧池(即第二个A池)
  3、这个两者回流的来源不同(好氧池和二沉池)。所以不存在比例问题。
  4、根据需要来调,比如可以增加内回流,提高脱氮效果。
  5、这个情况比较多,如果有【活性污泥法工艺控制】一书,可以看相关章节。
  问题314:
  ①现在我们污水厂A20工艺硝化效果不好,好氧池进出水氨氮基本不变,导致氨氮总氮的超标。请问这怎么调控好呢?以前也出现这种情况,感觉硝化细菌好脆弱。(我们是处理电镀工业废水的,进水量、重金属可能就影响到了),现在想加快它恢复,我们向外面生活污水厂拿一车干污泥过来投加、这样会加快系统恢复吗,操作上需要做出什么调整呢?②我们沉淀池污泥浓缩后排到污泥井然后再回流到厌氧池和好氧池,两个池子都有阀门可以调大小的,就是不知回流是一半一半还是谁多谁小好?
  看你写的内容,感觉操作还是比较乱的。
  1、导致你氨氮处理效果不佳,总氮也不降低的问题,大概分析如下:
  1)工业废水特性决定了去除率不高(但你说你的系统没有什么去除率,不知道以前是否也是如此,还是一直如此,如果以前比较正常的话,那有可能是你系统的问题了)
  2)溶解氧不足
  3)PH不正常(过低了7.0以下)
  4)污泥负荷过高(计算下F/M值看看)
  2、另外,你的回流说了外回流,那么内回流(好氧池到缺氧池),以及排泥情况是怎样,COD去除率如何,这些情况也请提供下。
  问题315:
  1,我们现在污水厂想节约电耗,准备把曝气停了,现在曝气DO已经控制在0.8-1.5mg/L,个人觉得还是比较低的,正常表爆完,还是达到2.0mg/L的。出水指标暂时没有什么异常,污泥浓度由于到了冬季,保泥,所以维持在了3000mg/L到4000mg/L,进水COD200mg/L到400mg/L.,SV30还是在20%到40%之间,没什么异常,污泥负荷是很低的,但是由于长期这样,也没有引起丝状菌膨胀,那么问题是,如果想在停了曝气,DO继续降低,会造成哪些影响啊?原定,停5天,集中曝气一次。总感觉这个措施不好。会有问题。2停了曝气以后,对我们的二沉池出水会有哪些影响?忘记说了,我们厌氧系统去除率蛮高的,基本进好氧池的时候,基本上都能达到标准,现在就担心,会有其他的影响?3我们的二沉池有回流、排泥系统,如果停止曝气,那么该怎么做?
  理论上只要测到的不是零就没问题。但是,你停5天的话感觉太长了,当然,你有搅拌器,并且停了也测到不低于零的话也未尝不可,另外没有除氨氮要求吧。
  问题316:
  我这个是电池行业废水,水质如下:CODcr7800mg/LBOD52500mg/L氨氮5.5mg/L磷酸盐3.87mg/LNi2mg/L钴3mg/L氟化物&30mg/LS.S300mg/LPH6~10。主要工艺就是先加药混凝沉淀去除金属离子及氟化物,再通过水解酸化及厌氧+接触氧化,二沉池直接出水,生化前有投加氮磷营养,出水COD能稳定达到70以下吗?
  焦点是你的物化处理后的指标,看你的悬浮物浓度不低,所以,物化效果好的话,生化系统可以达到70以下。但可生化性一般是隐患。总之,如果有现成或同类废水的话,先小实验确定物化去除率,再判断生化系统是否可以达标排放。
  问题317:
  这个是改造工程,曝气装置是原有的,曝气开小的话会曝气不均匀,开大的话则会有点曝气过度,且每组曝气貌似都有那么几个曝气头不好用了,开大曝气会出现1,2个点开锅了一样,其他地方却是只有几个气泡冒出来,所以很麻烦。三天。。。我会告诉你这个调试已经要一个多月了吗,以前是间歇进水,从28开始是生化运转期间连续进水的。
  是否可以曝气机设定间歇开启呢?通过时间继电器来设定开启间隔,这样既节能也不会曝气过度或不足了。
  问题318:
  测SV时上清液很清,但SV30才沉淀百分之九十,沉淀5个小时才达到30%,而且有些许污泥挂壁。二沉池出水很清,但会局部出现一大片悬浮物,随出水流出。COD进水450mg/L,出水100mg/L,MLSS3300mg/L。请问如何使二沉出水悬浮物减少?
  应该是活性污泥膨胀了才会出现上清液清澈,但沉淀池局部泛泥导致出水SS高吧。对策还是控制丝状菌,并避免水力负荷的冲击。具体是不是丝状菌问题,请显微镜观察下后再判断,如果是的话,按照丝状菌膨胀来对应,具体方法可以参考[活性污泥法工艺控制]一书的相关章节。
  问题319:
  SBR系统内剩余污泥排放量怎样确定,目前一天排混合液大概100m3左右,曝气时间现在2小时,DO控制在3mg/L,那按照老师的意思是不是缩短曝气的时间,增加沉淀时间。
  答:就是要缩短曝气的时间,增加沉淀时间的意思。
  目的:
  1、进水有机物浓度不高,就不需要太多的反应时间(曝气时间),否则,过度的话污泥容易解体,出水颗粒就多。
  2、由于你的污泥浓度已在1000以下,所以,要排泥,但不要太大,一次排混合液占总混合液1/10-1/15。
  3、增加沉淀时间,是用来缓解你目前出水颗粒物多的问题。
  问题320:
  污水中C/N越小,即BOD的浓度越低硝化菌占的比例越大,硝化反应越容易进行。到底C/N比值为什么值反应好?
  1、确实低BOD浓度时硝化菌容易优势生长,对氨氮去除有利。你看到的技术问答内容就没有错。
  2、而技术问答中所提到的C/N是指反硝化阶段,这个阶段需要C来配合反硝化,自然C少了反硝化就不利。当然,硝化阶段,C低点好,但和N多少关系不大,多了就会多繁殖硝化菌,少了就少繁殖,为此,硝化阶段C/N这个参数意义不大。
  3、总结来看,你把2个阶段没有分清楚,所以,容易混淆知识点。
  问题321:
  一个一万吨的厂,工艺采用完全混合式厌氧水解池+MSBR工艺。进水含有大量制革废水,偶尔还有电镀废水,COD在150-230mg/l,BOD在50-70mg/l,TN在40-70mg/l,硝态氮在30-50mg/l,氨氮在15-25mg/l,TP在3-10mg/l,一级B排放标准。污水厂刚开始调试水解池,水解池设计HRT10小时,MLSS3000mg/l,水解池污泥回流采用桥式吸泥机,调试将近1个月,水解池效果仍然不佳,具体是水解池出水B/C没有提高,出水浑浊,COD、BOD、SS去除率很低,水解池污泥呈土黄色而不呈典型的厌氧黑色。1、MLSS是否设计过低,影响厌氧条件?
  答:你的进水浓度低,所以,要提升也不容易的。也没必要。2、如此高的进水硝态氮对水解池有什么影响?答:问题不大3、该如何正确调试厌氧水解池工艺?答:进水量比较大,可能带入太多的氧气了,所以看看溶解氧。4、沉淀区污泥回流有什么特别要求吗?答:流量不要太大即可。5、水解池污泥为什么不呈黑色?答:和你的进水水质以及溶解氧状态有关
  问题322:
  我这边是活性污泥AAOAO工艺,但现在好氧池的硝化效果很差,进出水的氨氮基本不变,已经有10来天了,还没恢复,请问下应该怎么调整?(因为工业废水一直处理,没办法停止进水),我尝试加大曝气量,但发现一级好氧的需氧量并不大,很容易就到45.mg/L,现在DO维持在3.0mg/L,二级好氧在1.0mg/L(2级好氧比一级需要氧的多,不知道问什么)请问,我还需调整什么吗?
  1、1级和2级好氧的溶解氧高和低与如下2个基本因素有关:
  1)提供的曝气量有差异(单位水体容量的曝气量)
  2)1级好氧区如果容积小的话,则微生物吸附有机物为先,而后进行分解,如果分解主要在2级区域的话,则溶解氧需求会出现2级区域高于1级区域,那么,溶解氧在2级区域就会降低。
  2、硝化效果和如下因素有关:
  1)PH值,请确认是否不低于72)污泥负荷,请确认是否长期处于低负荷状态(高了的话硝化效率就低)3)溶解氧,从你的表述来看应该问题不大。
  问题323:
  我现在正在调试一个销染废水处理,设计的是500立方每天,设计工艺是气浮,水解,两段曝气,二沉。但是车间扩建导致现在一天进水得800到900立方,进水COD在2000mg/L左右,总磷8mg/L,总氮150mg/L左右,氯离子6000mg/L左右。前段时间测得二沉出水COD180mg/L,总磷0.3mg/L,总氮120mg/L左右,曝气二段没有处理效果认为是磷不够就开始加磷酸三钠补充磷。加了大概两个月时间进水量还是800到900立方每天,后来开始污泥膨胀有大量丝状菌开始繁殖,二沉池一直范泥。现在一直排泥加PAM但是情况还是没有缓解
  工业废水成分单一,容易诱发丝状菌,既然你二段生化无处理效果,可以将其排空,重新培养也可,另外。加PAM最好是阳性的或者加PAC。
  问题324:
  设计处理水量2000m3/天,现在进水量500m3/天,SBR池进水COD:220mg/L,SBR池出水COD:150mg/L,pH:6.7,氨氮:1.3mg/L,操作周期:进水1小时,曝气2小时,搅拌1小时,静沉1小时,撇水。静沉1小时后的上清液有细小的悬浮物不易沉降,类似于活性污泥。COD去除率只有32%,排放水严重超标,这几天按照三丰老师的指导少量排些泥,今天MLSS只有800mg/L,上清液还是较浑浊的,请问三丰老师,现阶段怎样操作来提高处理效率。
  维持800的污泥浓度,但也不要再降低了,待负荷稳定,污泥更新后,会有改善。颗粒物可能还有,到cod会降下来。
  问题325:
  1、关于污泥回流的问题,有些时候系统遇到冲击,如水量增大,这时需要调大污泥回流量?如果调大了污泥回流量,那进水量不是相应的也增大了?应该怎么理解?2、关于污泥负荷的问题,公式上的V是指总的池子容积吗?那平时我们所说的污泥负荷需要区分好氧池、缺氧池吗?3、系统受冲击导致脱氮(具体是硝化效果)变差,可以通过怎么调整来加快恢复呢?
  1、水量增大我的理解回流不需要开大,否则二沉池会加倍波动,导致沉淀不彻底,甚至污泥流出。
  2、这里不考虑缺氧池。
  3、主要还是尽快恢复利于硝化的参数,比如PH冲击就是尽快调整PH,进水导致负荷高就要减低负荷或提高污泥浓度等
  问题326:
  污水厂处理能力2000吨/日,主要处理印染废水,SBR系统已经培养了一个月了,培养初期加了2吨面粉,MLSS从500mg/L提到了3000mg/L,现在面粉已经停止投加了,MLSS下降到1000mg/L左右,SV30:10%,上清液稍浑浊。镜检发现有钟虫、嘀虫属、偶尔有轮虫。进水COD:200mg/L,氨氮:20mg/L,TP:1mg/L,PH:7.2。每天进水量1000m3左右。剩余污泥没有排过。请问下一阶段该怎样运行?
  印染废水用SBR,还好你的进水污染物浓度不高。由于进水COD才200,所以,不需要控制过高的污泥浓度,按MLSS1000即可,但是,目前你没有排泥,这个不行的,要逐渐排泥,否则无效成分过多,系统会出现出水带颗粒。
  问题327:
  我们厂打算接种污泥,我这样算你帮我看下,CASS工艺,日处理量前期5000t/天,CASS池主反应区,有效容积约1850立方米,那接种量算法:1.按MLSS=/t污泥干重,含水量80%,5.7/1-0.8=28.5t?2.起初按食微比0.1来算:F/M=0.1;F=0.1*5.7=0.57调试初期设先注入污水1/2池子,按900立方米算,则F=900*BOD/2=0.57得BOD=630mg/L?3.是不是由得出的BOD值求出营养物质的量100:5:1,也就是调试初期要投加的量??答:要看看原水有没有含氮磷,有的话需要扣除。4.欲使BOD达到630mg/L,打算投加葡萄糖,如何换算需要投加多少?5.CASS生物选择区,污泥接种量是按容积的多少比例?
  1、可以这么算。不过你接种的污泥有效成分会低些,所以还可以取高点污泥投加。
  2、初期控制食微比高了点,BOD有250足够了。后续才慢慢提高负荷。
  3、BOD高了点,投加葡萄糖太浪费了。如果废水就可以保证BOD的话,就不要投加了。
  4、没有具体值,按你的系统,投加2、3吨即可。
  问题328:
  1、关于您说的氧化沟可以低负荷运行,而活性污泥负荷可以高一些,那么在设计的时候,同一种废水,选择不同的工艺,由于其污泥负荷的不同,那么确定的池容也会有很大的差异了?2、按您的说法,去除率高,选择的负荷就要求低;去除率低,选择的负荷就可以稍高一点,这个度该如何去掌握呢?
  1、单就生化来说,活性污泥法曝气池容积会小于氧化沟容积的。但是氧化沟可以不设二沉池,而活性污泥法要设二沉池。
  2、这个可能你理解有误了,我说的是根据出水要求来定,比如要求你排放水执行1级标准,那么你的负荷要设计低些,否则负荷高了出水就不好保证达到1级标准了,反过来说,如果你是排放到市政管网,出水可能执行三级标准,那么你的负荷可以高些,因为出水要求不严格,所以负荷高些可以节约设备容量,也可以降低运行成本的。
  问题329:
  我们企业的工艺是厌氧+好氧,F/M应该再02~0.4之间正常,可是实际的运行情况达到0.5甚至更高,但是其他的指标还正常,这是为什么呢?
  回答:
  有机物负荷高的话,相对来讲出水值会升高。根据公式可以知道,当有机污染物进水浓度一定时,如果污泥浓度偏低,则,F/M值会升高,当然,也有进水有机物浓度太高,污泥受溶解氧和池体大小限制而无法同比增长导致的F/M值偏高的极端情况。
  问题330:
  我们厂设计每天4万吨,实际每天进水39000m3。单个氧化沟体积10000m3,两条沟运行。出水DO在0.5mg/L左右。去年底污泥浓度5500左右,SV30=97%,二沉池时常跑泥。2月份浓度降到了3800mg/L左右,浓度降了二沉池没跑泥了,但是沉降比还是95%,进水COD基本上是100mg/L多点,每天排含水率为79%的湿泥25吨。二沉池中间有污泥翻滚,出水堰处有比较多的细小污泥流出。镜检有两只轮虫、两只J线虫和4只钟虫。请问为什么沉降比还是这么高?下一步该如何控制?
  1、显微镜下面有看到丝状菌吗,看你排泥前后还有那么高的SV30,估计是丝状菌膨胀导致的。
  2、通过降低MLSS是可以缓解二沉池出水带泥的问题,毕竟进水量已到设计值。所以还是可以维持的,否则,水量再变大,恐怕降低MLSS也无法避免二沉池出水带泥了。
  问题331:
  设计量COD2000mg/L,处理量2400吨/天,制糖废水,工艺:调节-水解酸化-好氧-二沉池-清水池,目前进水量每天约400吨,进水COD极不稳定,调节池进水解酸化池COD超5000,水解酸化池处理效率可达45%以上,但现在COD降低到mg/L,酸化池出水COD反而比进水还高,做了SV30,中间是清水,泥在上面和下面,请问,是什么原因呢?温度和PH都正常。
  这个还是污泥粘性增加导致的,可以减低曝气看看是否缓解。
  问题332:
  水解酸化池如果搅拌,使污泥悬浮,但那些水解池污泥流入好氧池,会不会对好氧池有所冲击?目前好氧池污泥发黑,溶解氧才0.5mg/L左右,在降低曝气的话,,就要挂掉了,现在就是调节池进水COD3000mg/L左右,水解酸化池出水都到3500了,上层还有浮泥,不知道如何解决?
  1、少量流入,且好氧系统一直正常排泥的话问题不大,只是流入多了,有些会随着放流水出去,对SS和COD有些影响的。如果能耐受这些影响那就没事。这个你和出水指标衡量下。
  2、降低溶解氧是降低调节池,因为调节池溶解氧高的话,进入到了水解酸化池会对水解酸化有影响,缺氧状态是水解池要有的状态。而你说的好氧池溶解氧低的话可以加大曝气的。这个和调节池降低曝气不矛盾。
  问题333:
  早上看到生化池满迟的黑色泡泡,疑惑问那边的师傅,老师傅说只要进水水质一不好就会出现这种现象,请问下本质原因?为什么会这样?
  应该还是你的污泥有效成分不高,污泥活性低,导致污泥随曝气积聚于液面,可看看生物相做辅助判断。
  问题334:
  之前气浮溶气泵故障但操作员未停系统照常进水,导致好氧SV30由25%突增到60%多,镜检发现微生物状况还不错,然后就降低进水负荷同时加大了排泥(之前系统一直在少量排泥),几天后SV30是降到30%左右,但镜检发现微生物基本啥也没了,都是絮状的,二沉池也跑泥,然后就把排泥赶紧停掉了,暴气也调小了点,好氧加了营养物。但镜检状况还是不好,还都是絮状的,只有一点盾纤虫吧,其他的基本没发现,如何让系统尽快恢复?
  1、应该是排泥开大了,一下子排太多了。如果没有白色泡沫出来,那就继续暂停排泥,会慢慢恢复的。
  2、多关注出水变化。如果去除率稳定了,可以开始少量排泥。
  问题335:
  我厂是AAO工艺,设计3万吨,现在在2万吨左右。进水COD在200mg/L左右,BOD在20-80mg/L之间,比较低。氨氮在20-40mg/L,进水SS比较不稳定,在200-800mg/L间。我们上游企业主要有陶瓷厂居多,还有一个制药厂,工业水大约占进水的50左右。我们现在MLSS在10000mg/L左右了,MLVSS在3000mg/L左右,无机成分较高,DO在5-6mg/L,现在我们的沉降比一直不好SV一直在70%以上,高时到90以上,出水的SS在30-45mg/L,我们取进水做沉降实验发现有大量细小颗粒不能沉降,怀疑是这些颗粒造成我们SV值居高不下。问一下,这种进水怎样调整工艺能改变污泥性状,调高沉降性能?
  1、从数据看,进水有机物浓度低,而污泥浓度太高了,这个污泥浓度高还主要是无效成分太多了。
  2、操作上应该多排泥,少曝气。污泥浓度一万实际降低到3000就可以了,排泥要慢慢来,一定不要一下子排太多了。
  问题336:
  工厂准备放假了,准备停产10多天。请问下,这段时间A2O工艺要怎么维护运行呢?间歇进水和曝气吗?内回流,污泥回流怎么控制好?
  1、先适量多排泥,因为没有进水泥多了会加重停止进水期间的污泥老化。
  2、如果有储存原水的,则均匀十天来进水。
  3、曝气基本一天两次(1次/12小时),每次一小时即可。
  4、回流尽量前两天不回流,后四天小回流,最后四天大回流,有机物微生物利用回流水底物来维持。
  问题337:
  我这边是做工业废水处理,节后要进行生化培养。我这的生化工艺是AAO,我查的资料都是说在好氧池加泥闷曝然后进水,那请问厌氧和缺氧要加泥吗,如果加泥要怎么培养呢?
  1、培菌有接种培菌和直接培菌2种,缺氧和厌氧区的话可以不投加菌种直接培菌。
  2、如果可以找到水解酸化池的沉淀污泥也可以接种。
  3、好氧区的接种污泥起来后通过内外回流也会加速缺氧和厌氧区的微生物形成。接种与不接种是培菌时间上的差别,但自己培养的话,菌种更不会因为接种带来其他麻烦(短时排水带泥,接种到丝状菌等)。
  问题338:
  因春节放假,好氧池约11天未进水,但每白天曝气两次,上午/下午各一次,一次2h,节后上班后,开始正常进出水,发现出水带泥较严重,判断为:长时间无负荷补充及处于厌氧时间长,造成部分泥老化解体或成死泥,而出现的浮泥?
  如你所说,这部分颗粒流出后,系统会较快恢复的。不用担心。只是一开始进水可能的话尽量均匀少量开始进水。
  问题339:
  我公司为焦化厂,工艺采用隔油池&调节池&初曝池&一次沉淀池&缺氧池&好氧池&二次沉淀池&混凝池&深度处理,一次沉淀池污泥回流初曝池,二次沉淀池污泥回流缺氧池,好氧池消化液混合液回流缺氧池,初曝池,缺氧池、好氧池均无填料,整体停留时间88小时以上,进水水量50吨/时,COD为mg/L,氨氮80-120mg/L,以前调节池COD一直维持在2000mg/L左右,一次沉淀池COD约为900-1200mg/L,初曝池SV30约为20%左右,DO一直在1mg/l左右,后续二沉池出水COD约为300mg/L,前一阵子调节池COD涨到mg/L,约有七天,初沉池出水非常混浊,初沉池出水指标也升到1300mg/l左右,二沉池出水COD为600mg/L,且好氧池和缺氧池的活性污泥大量流失,由原来的10%-15%,到现在的5%不到,好氧池溶解氧迅速升高至7-8mg/L。现在我们的调节池COD已经降至1300mg/L左右,好氧池暂时投加一些铁盐来尽量保住活性污泥,并加大了磷盐的投加量,适当投加葡萄糖,试图增加活性污泥浓度,请问有何建议?
  1、污泥在负荷升高后由于沉淀不佳导致污泥流失,自然会出现污泥浓度下降。此时主要是要稳定系统,确保沉淀效果。为此,需要降低曝气量,一方面有利于沉淀,另外有利于新污泥形成,避免曝气过度导致污泥加速解体。
  2、在投加絮凝剂时,要做到点到为止,不可过量,长期投加。
  3、磷盐投加,如果不缺磷的话,投加并不会有太大促进污泥形成效果,但,缺的话,还是要及时补充的。
  4、另外,排泥可以控制的话,可尽量先减小排放量,待污泥浓度起来后再调到正常排泥值。
  5、二沉池回流不到好氧,直接到缺氧池,这个对污泥浓度起来不利,可否调整到好氧池呢,恢复后再改回来。
来源: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微信
关键词:活性污泥法
  北极星节能环保网讯:导读:陈吉宁主政环保部以来,环保执法由弱势到强势的转变非常明显:&红顶环评中介&遭遇清理、市长被约谈呈常态化趋势、与公...  北极星节能环保网讯:最近可真是到了&危险中国季&,事关人身安全的大新闻,接二连三地出现。先是前段时间,在北京出现了&年轻女子酒店遇袭...  4月20日,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发布了《2016年第一季度中国362座城市PM2.5浓度排名》,有数据有真相的揭示了当前中国的&雾霾地图&,一个很显示的...  北极星节能环保网讯:当下,环保产业之热,产业朝阳、政策力推、资本青睐、市场利好&&伴随&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浪潮风涌云起,各行...  北极星节能环保网讯:日前环保部审议并原则通过《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实施计划()》等文件,开启&十三五&环境监测治理大幕。
  北极星节能环保网讯: 日益增强的环境保护国家意志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做出了一系列环境保护重大部署,逐步形成了一个比较周密的环境保护顶层设计...  北极星节能环保网讯:综述:大气治理领域,脱硫脱硝工程公司转变盈利模式,从单一的工程类公司转向脱硫脱硝运营,以及涉足新环保业务;VOCs将是未来大气综合治...  北极星节能环保网讯:近年来恶性环境污染不断曝光,有些污染十分明显,而有些污染却悄无声音。本次江苏常外&毒土地&事件引发公众关注,究竟全国还...  北极星节能环保网讯:环保仪器仪表主要用在环境质量监测和污染源监测等方面。针对我国的具体国情,环保主要是解决我国水环境、大气环境两个战略性和全局性的大...  近日,国务院总理李总理召开了节能减排及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会议,旨在推动落实《政府工作报告》,促进节能减排和低碳发展,途径工业、建筑等重点领域的节能,...
? ? ? ? ? ? ? ? ? ? ? ? ? ? ? ? ? ? ? ?
中国投资咨询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投资咨询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 邮箱:.cn
中投顾问咨询服务
? 投资机会
热度---- 100%
热度---- 100%
热度---- 90%
热度---- 90%
热度---- 80%
热度---- 100%
?【】?【】?【】?【】?【】?【】
? ? ? ? ? ? ? ?
? ? ? ? ? ? ? ?
热点资讯排行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Copyright & 2002-.cn,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圳市中投顾问股份有限公司 &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影响活性污泥效果因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