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时候了,聊聊“奥数思维究竟能不能培养数学思维”

是时候了,聊聊“奥数究竟能不能培养数学思维”?
-1 对奥数的两种看法-
有天晚上,一位6年级孩子的妈妈半夜10点多找我。说孩子在课堂上忘了老师给讲的奥数公式,怎么也不会做,又急又气直哭,说讨厌奥数。
无独有偶。不久之前,朋友的孩子(今年5年级),因为忍受不了奥数的难度,又不敢提出罢课,直接瞒着家长在外逃课好长一段时间,直到最后事情败漏,被狠锤了一顿。
这是奥数令孩子痛苦的一面。类似的例子,身边屡见不鲜。
然而,事情还有另一面。
大家都在传,奥数可以培养数学思维,这种论调在辅导班、以及家长群体里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你看,人家孩子A奥数学得透溜,轻轻松松就考上了徐州最好的中学;孩子B参加数学奥赛得了全国大奖,直接被苏南的某牛校录取了。
所以,关于“奥数可以培养数学思维”这种说法,貌似也很有道理。
-2 跨过虚幻的争论-
选择一个观点阵营,投身其中参与争论,这是人的本能。但大多数人不太容易避开一个陷阱,即:
压根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我们在争论的,究竟是什么。
奥数题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很多家长并不知道。
什么是传说中的“数学思维”?问过很多老师和家长,没谁能给出令人信服的答案。
所以,奥数可不可以培养数学思维?
这个问题建立在两朵虚幻的乌云之上,最终也必然变得虚无缥缈起来。因此要真正讨论这个问题,我们势必先把争论暂时放下,以实事求是的客观之心,先把这两朵乌云考察一下。
-3 落实第一朵乌云:奥数题-
不妨先取两道简单的奥数题看一下:
奥数题1(如有数学恐惧症可跳过)
小明家里有一群小猫,今天他拿了一桶鱼来分给他们。如果每只小猫拿走6条就会差20条鱼,如果每只小猫拿走5条就会剩15条鱼,请问一共有几只小猫和几条小鱼呢?
奥数解法:
在奥数上,这是一类典型的问题—“盈亏问题”。对于“一盈一亏”,要用这个公式:
公式:分配对象数量=(盈+亏)/分配额差值。
套用到这个题中,
小猫数量=(20+15)/(6-5)=35只;
小鱼数量=35*5+15=190条;
当然,还会有双亏、双赢、一正好的情况,在这些条件下,分别对应的公式如下:
(1)一次盈,一次亏:(盈+亏)÷(两次每人分配数的差)=人数.
(2)两次盈:(大盈-小盈)÷(两次每人分配数的差)=人数. 
(3)两次亏:(大亏-小亏)÷(两次每人分配数的差)=人数. 
(4)一次亏,另一次刚好分完:亏÷(两次每人分配数的差)=人数. 
(5)一次盈,另一次刚好分完:盈÷(两次每人分配数的差)=人数.
奥数题2(如有数学恐惧症可跳过)
小鸡和小兔放在一起,一共有头12个,脚32只,问有几只小鸡?几只小兔?
奥数解法:
在奥数上,这又是一类典型的问题—“鸡兔同笼问题”。同样有简单的公式:
公式1:总脚数÷2-总头数=兔的只数;
公式2:(总脚数-鸡的脚数×总只数)÷(兔的脚数-鸡的脚数)=兔的只数;
套用公式1:
兔子的只数=32÷2-12=4只;
套用公式2:
兔子的只数=(32-2×12)÷(4-2)=4只;
可见,套用两个公式都可以得到相同的正确答案,它们是等效的。
在奥数里,这两个题被严格划分为两种类型,分别为“盈亏问题”和“鸡兔同笼”问题。趁着课余时间,我还大致读完了高斯版本的小学1-6年级的奥数教材,发现绝大多数题目的解题思维如下:
1、通过阅读题目,判断出这是属于哪一类别的题型;
2、利用每种题型对应的公式、套路、特殊技巧,来完成解题。
所以,对于一个学习奥数的孩子而言,基本的学法和解题步骤是:
1、读题,通过阅读提取出这一题的数学元素;
2、归纳,在脑海中判定这一题属于哪一种奥数题型;
3、回忆,找到已经背诵好的题型公式,选择最符合条件的那一个;
4、计算,代入题目给的数据,计算出答案。
这些能力是我们所说的“数学思维”能力么?现在我还不能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我们还没给“数学思维”定义。不过,我至少看出了其中一些需要商榷的疑问点。
以上述“盈亏问题”和“鸡兔同笼问题”为例,我们看到前者有5种算数公式,因为盈盈亏亏可以有不同的组合;后者稍好一点,只有2种公式(其实记一个就够了),因为鸡和兔总是正好的组合。这样,孩子们要学会区别二者,并且背诵6个公式,算是可以把把这两个问题完全掌握。
但作为一个稍有好奇心的人而言,一个不言而喻的明显问题是:
这6个公式都是怎么来的?
抱歉,书上没有写。而据我了解,大部分奥数老师也是不会教的,更不会鼓励孩子去自己探索。多数情况,他们讲到一种题型,就直接把公式扔给孩子们,大家拿着这个不明所以的公式,套得不亦乐乎。可一旦忘记,就会像开头提到的孩子那样,完全束手无策了。
另一个非常明显的问题是,如果从二元一次方程的角度来看,这两个问题根本就是同一个问题。
事实上,小学奥数里多数应用题,如果理解了特定题型里的实质物理关系,再配合以二元一次方程思想,基本可以做到不背公式而所向披靡。
不想讨论二元一次方程是否超纲的问题,我只是非常明确地知道:
其一,就难度而言,二元一次方程要比多数绕脑的代数思考方法直观简单得多,孩子学起来问题不会很大;
其二,学完它,换以一套正向的思维方式,将立即可以用一套核心思想,处理以前被归到不同类别、需要背不同公式才能处理的奥数问题;
其三,方程、函数、解析几何,这些才是初等数学的灵魂,也是通往高等数学的核心节点。任何一个上到初中以上的孩子都会明白方程思想的重要性,而且这会是终生都具有重要意义的数学工具。就连我们背诵的那些“奥数公式本身”,都是可以用二元一次方程推导出来的。
为什么这种简单、更贴近问题实质、对未来学习有重大铺垫作用的重要数学知识,我们却禁止孩子去碰。反而去要求他们去学习浮于表层、因此显得零散混乱的表象问题,去背那些一旦忘记(并且终将忘记)就毫无用处的复杂公式?
对于这个问题,我真是百思不得其解。难道唯一的可能性,仅仅在于一旦孩子学了这些,奥数学校和老师们就没有收入了吗?
-4 落实第二朵乌云:数学思维-
百度“数学思维”,看到了官方定义。但我实在不想把那看似说了很多、却又什么都没说的文字贴在这里,那只会浪费大家的时间。
什么是“数学思维”?我怀疑这个问题是没有一个完整解的,只能在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它时,给予一个片面的答案。
下面我会尝试给出几个这样的“片面答案”。
数学思维角度1: 质疑精神是基石,以及生于其上的严谨的逻辑推导思想。
质疑精神,已经不仅局限于数学领域,而已经成为整个现代科学体系的基石。它是这样一种思维方式:绝对不能简单接受一个标准答案,而要天然地怀疑它的正确性,直到有了严谨的证明。
奥数,显然并未培养这种数学思维,相反,它一直在给孩子灌输套路和公式,压根不提这一切的原因。长此以往,孩子就会慢慢依赖于现成的套路和公式,没有自己的原创思想。
他们不明白,人的完整的思维过程,才是一切的核心。那些公式,只是思维运转到一定阶段留下的痕迹。因为这种缺失,他们以为解数学题就是套公式,遇到未曾见过的题型,就压根不知所措。他们抬着头理直气壮地告诉父母:这个题根本没见过!我怎么能会做??
他们求助父母、求助老师、求助拍题软件,唯独不知道求助自己的“数学思维”。这就要说到第二点:
数学思维角度2: 根据已知,去自主探索未知问题答案的能力。
数学思维,是构建已知和未知的桥梁。
如何通过三角形面积公式去推导圆的面积公式?如何利用加法运算规律去总结出乘法运算规律?孩子不知道的是,整个欧氏几何系统,都是通过这种方法,从最显而易见的5条公理中生长出来的。
数学的发展,就是利用数学思维去扩充已知疆域的过程。时至今日,我们身边更是无时无刻不再发生这种变化:阿尔法狗、自动驾驶、语音识别、智能翻译...这些伟大到不可思议的发明,都是这种思维能力的集中体现。
数学思维角度3:越学越少,从更深层次把握问题实质。
相比较而言,如果说我的数学思维比小学生、初中生要好,在一点上体现得最淋漓尽致:
我已不再需要背诵任何一个公式,就能够处理那些在他们看来需要大量公式才能解决的问题。
有些人会反驳,这是因为你以前都背过记下了吧。还真不完全是,有时候我真不记得弧线、扇形、圆锥、二元一次方程解这些不太常用的公式了,但遇到类似的题目却全无慌张,因为我早已明白了它们的本质,只需简单几步就可推导出来。
至于奥数里的那些乱七八糟的公式,我更压根一个都不知道。但我能理解它的数学过程,利用简单的数学技巧,就足以构造出解题的方法了。实际上,那些公式只不过是数学推导中间某一步骤的临时表达式罢了。
数学思维角度4:对数学问题的兴趣,以及探索的决心和信心
严格来讲,这不能算是“数学思维”的一部分,但却是保障“数学思维”不可缺少的护盾。
兴趣是一切探索的起点,而决定与信心使得这种探索得以长久持续,即便它在短时间内没有任何答案。爱因斯坦思考光速问题长达10年,最终才提出狭义相对论;安德鲁·怀尔斯更是从小就被费马大定理深深吸引,为它几乎奉献了一生的时间。
兴趣来源于从小到大在数学学习中的良好体验,基于此,决心和信心来源于他对自我能力的充分肯定。
想想我们自己,想想我们的孩子,是否一提起数学就产生厌烦之感?是否遇到一道无法直接用公式解决的问题就灰心丧气?
如果是这样,也许我们早已失去了培养数学思维的前提,那么一切的努力,都只会让孩子更厌烦、更迷惑、更无助。
用了很长篇幅,分别聊了聊“奥数”以及“数学思维”。那么,回到最初的问题:
学奥数究竟能不能培养数学思维?
个人感觉,很难。取决于以下几点:
1、教法有问题。如果只教孩子套路和公式,我情愿把奥数学习当成一种阅读理解和记忆训练,它无法教给孩子以上“数学思维”中的任意一点。
2、和主流数学体系不相容。询问过一些老师、同学,普遍反映奥数里学到的内容,对以后初高中那套以方程、函数、解析几何为主线的数学体系帮助不大。
3、摧毁孩子对数学的兴趣。过于拔高的难度,对大部分小学生而言是无法理解的,他们根本不明白真正有趣的数学过程,因而在繁重而低效的脑里摧残下,彻底丧失了对数学的兴趣。
4、套路思想,有害无益。归根结底数学是要去解决未知问题的,培养连贯的思考过程,要比见过几种题型、知道几个公式重要得太多。在以后的学习、甚至工作过程中,他们将越来越深刻地理解到这一点。
对的,我们升学要考奥数、分班要考奥数,所以不能不学。充分理解这种现实无奈,但也要分清逻辑关系:
尽管不得不学,却是为了升学选拔而做出的妥协,并非是为了培养数学思维。
因为这样,可以避免一些无效的努力。比如:
一些非常优秀的孩子,只是在5、6年级的时候,才突击一些奥数技巧来准备小升初考试。他们把重点都放在了课内知识的巩固、以及初中知识的超前学习上了。
一些不以四大校为目标的孩子就可以不学;也别再因为课内成绩一塌糊涂,企图通过学奥数培养出数学思维而提高课内成绩;更不要仅仅因为别人都学奥数就随大流也去学。
当然,如果孩子学习奥数的目的是为了参加全国数学竞赛并拿奖,那学习的方法又与前两者不同了。
总之,家长要明白学奥数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我们的目标又是什么,否则我们不可能做出独立而理性的成熟选择。
写这篇文章,也许会被骂:奥数题那么难,怎么可能不开发思维呢?
还真是,如果真正的高手来学,他们是能从这些题中体会到许多的。
就拿最简单的鸡兔同笼问题来讲,它的两个公式,其实都是有具体的数学意义的:
公式1:总脚数÷2-总头数=兔的只数;
为什么呢?
这代表了这样一种思维过程:假设把所有动物都劈成两半,即它们的脚的数量变成“总脚数÷2”,对于鸡来讲,这时它的脚为1,头为1,而对于兔来讲,它的脚为2,头为1。所以,每含有1只兔子,脚的数量就会比头多1。因此,兔的只数=总脚数÷2-总头数。
公式2:(总脚数-鸡的脚数×总只数)÷(兔的脚数-鸡的脚数)=兔的只数;
为什么呢?
这代表了这样一种思维过程:先假设所有动物都是鸡,这时总脚数为“鸡的脚数×总只数”。但实际中总脚数会多一些(因为会有兔子),多出来的脚数为(总脚数-鸡的脚数×总只数)。而我们知道,每有一只兔子,脚数就会增加2(兔的脚数-鸡的脚数),因此兔子的只数=(总脚数-鸡的脚数×总只数)÷(兔的脚数-鸡的脚数)。
如果明白这种思维过程,即便没有学过二元一次方程组,也是不用背公式的。如果一个孩子能用这种方法解题,确实能够培养一定的数学思维。当然,它很繁复且不直观,对一般孩子来讲有些困难。
更重要的是,如果他真的具备我们正文中提到的数学思维,会非常自然地想到,如果是三种昆虫同笼该怎么解呢(不同的足、头、翅膀数量)经过摸索后他会发现,常规的代数方法已经难以解决了(就算能解决也会超级费脑)。
如果这时候接触到多元方程,那他无疑会把这种方法视为珍宝,因为它几乎可以简单直接地解决X种动物同笼问题,以及几乎一切线性组合问题。通过奥数的跳板,他会直接跳到初二以后的函数世界,这种自主地跳跃,才是真正罕见而珍贵的东西。
所以,大家不妨对照上面所说的这些,判断一下自己孩子的学习方式以及状态,最终得出自己的的结论:
对他而言,学习奥数是在培养他的思维呢?还是在摧毁他对数学的兴趣呢?
《美丽心灵》的开篇,一段振奋人心的演讲。
Beautiful Mind.
Beautiful Math.
如果需要咨询或讨论奥数问题,欢迎添加。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学奥数, 到底对孩子的思维发展有帮助吗?(关于奥数的一切)
今天,零克学院想和大家聊聊那些年,关于奥数的那些故事儿。
一、什么是奥数?奥数竞赛的目的是什么?
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IMO)是国际中学生数学大赛,在世界上影响非常之大。国际奥林匹克竞赛的目的是:发现鼓励世界上具有数学天份的青少年。第一届IMO于1959年在罗马尼亚举行,今天,IMO已波及到几乎所有的文明国家。IMO为发现数学人才做出了贡献。许多IMO优胜者后来成了杰出数学家,如数学界享有声誉的沃尔夫、菲尔兹奖获得者中多位都得到过IMO金牌。?
国际奥数是小众的,最大的目的不是锻炼普通孩子的思维,而是选拔早期数学专业人才,向数学研究队伍输送。奥数的题目,常规解法一般要涉及本科以上的数学知识,所以对于不掌握这些知识的选手来说,成功的关键是发散、联想和创新,是不走寻常路。这些正是数学研究中最宝贵的东西。
?比如,有位数学界新星的主要研究领域是组合数学,他的文章很有奥数风格,几乎从不引用别人,全部是自己创新的方法,从头建立起一个体系。这就是数学界对奥数选手的期望。??国际奥数的选拔,一般是发现某个孩子表现出不常规但是有效的数学思维,这一般意味着他有高超的理解力和发散的思维方式,于是发现并且鼓励,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将其思维系统化,并且通过奥数给予承认,之后很多人会直接进入数学研究。??
二、中国奥数的情况
中国奥数的选拔,第一层是各中学中数学成绩优秀的。我们都清楚,由于中国目前的教育体制,这一般意味着这个孩子上课和做题比较优秀。接下来是各级区域奥数,难度与国际奥数相当。从最后成绩来看,选拔效果是不错的,我不怀疑那些国家队选手的能力,但是让人看不懂的是海量的陪练的炮灰…… 好吧这些炮灰制造了GDP。
在中国,非常多家长让孩子去学习奥数,有的学生数学并不好,但是家长的诉求是:不管怎样,奥数不光可以帮助升学,而且可以锻炼孩子思维,学学没坏处。
当然,无论是老师、家长,还是学生,大家都明白:上奥数班的真正目的不是发展思维,而是为了方便升学。
结果就是,中国奥数成为了一个 “全民” 事业。很多孩子都要学奥数,辅导班和参考书泛滥。奥数,硬生生从"小众” 数学人才的选拔变成了一个可以养出几个上市公司的大众产业。
三、奥数到底能否帮孩子提高思维能力?
思维是一个人看待,思考客观存在的角度和方式。虽然客观存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已经远远超越了我们的认识能力,但是在有思维参与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归纳,总结和提炼。如何开发思维?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那么,一个普通孩子在奥数学习过程中能否训练出一些逻辑、创造思维能力?
对此,大家经历自然是不一样的。
有正面的经历和看法:
一位以前的奥数学生,现在的奥数老师说:以我的亲身经历,奥数给我带来了全新的思维方式。我同样会将这种方式传递给我教过的小朋友们。奥数的本质是鼓励学生的探索思维,题目的“刁钻”的目的是鼓励学生用他没有在课堂上学习过的方法解决问题。我记得我学习奥数时,老师在堂上会写一个题,然后给大家半个小时时间,他出去转悠,回头会来问:有招么?然后大家会纷纷说怎么办,然后他会挑战大家的想法。然后大家再想,有人解出来了,还会鼓励大家想别的解法。这种探索式的思考方法使我获益良多。
还有一位老师说:我反对学奥数,但是我非常支持有能力的孩子玩奥数,对思维提高的确是有帮助的。大家都应该练习跑步锻炼身体,但不是每个人都应该参加针对奥运会的田径训练。在中国奥数的现状下,要玩奥数,应该远离那些以升学为导向的辅导班(有么?)。
有个家长说:他儿子虽然不算特别聪明,但点拨后比较容易明白。学的不算痛苦,后来进了某重点中学实验班,奥数功不可没。所以奥数对于他来说,最大的帮助是轻松进了重点中学,至于能走多远,还要看未来了。
但总体来说,对中国奥数持批评态度的占多数(至少在媒体上)。
批评焦点在于:中国奥数本质还是上数学课,只不过学一些考纲以外的内容,教一些平时不用的方法,这是应试。从这些奥数产业中得利的人,往往是按部就班教解题套路,教的数学知识并不是系统化的,而是杂乱无章的所谓 “技巧”。这非常容易让孩子对数学产生誤解,以为数学就是耍小聪明,不仅不能提高思维,还会破坏真正具有创造性的思维。
一位奥数老师说:我在北京的教育机构辅导过大半年孩子小升初考试的奥数,在中国应试教育制度压迫下,奥数的初衷根本得不到体现,教学方法上,虽然有的教育机构编的教材能够极大的生动教学内容,但仍无法脱离填鸭的教学模式。发展学生思维纯属扯淡。
但客观的说,对于天分很好的学生,奥数确实能够提高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在中国现行的奥数环境里,能否培养数学精英人才,我不好妄加评论;但我看到的,全民奥数造成的非常令人痛心的恶果,是使得无数孩子从小就开始误解、畏惧、讨厌数学这门非常有趣,也非常重要的科学!
四、归根结底:因材施教
教育有个很朴素但又易被人遗忘的道理,叫“因材施教”。
不管赞成或反对,大家对此是有共识的:该不该学奥数?这得看是谁学、是谁教、 怎么学、怎么教了。
早期的数学和阅读学习对儿童的心智发展有促进作用,这已经是非常肯定的结论。当然,奥数不同于一般的数学,所以结论不能随便推广。基本判断是,如果参与的儿童能够乐在其中,那就不妨一试;如果学习奥数造成了困扰,还不如不去,以免没学到任何东西的同时还打击了自信。
此外,如果用题海战术的话,如果只让孩子死记公式的话,如果平时只允许用保守的方法不鼓励创新以求得分的话,奥数对所有孩子哪怕是天才都是没有帮助的,但如果是启发式的教法的话很多孩子学奥数都能获得思维的乐趣。?
?对于数学智力优异的孩子,有难题可以解对他们是种福利;而对于其他孩子,可能就是痛苦。如果说应该“玩奥数”,而不是“学奥数”,那么能够玩得动奥数的,必然是有些天赋和兴趣的孩子。??如果孩子没有“玩奥数”的天赋,家长也不必灰心气恼或拔苗助长,而应去积极地发现孩子在其它领域的天赋,这也是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告诉我们的道理。
最后,和大家分享一个“玩奥数”的例子。再次说明,奥数本身无罪。关键在于有没有用恰当的方式,教给合适的学生。
五、一个年轻人曾经 “玩奥数” 的心得
我就是属于「玩奥数」的那类人,从来没拿过什么国家级的奖项,但初中、高中、大学本科都是靠竞赛保送的。
对于有能力玩奥数的人来说,过程其实还是挺欢乐的。从小玩奥数跟玩钢琴、玩国画一样,有的小孩就是能乐在其中的。
?先说玩的方面,我小学做的习题书垒起来的话能够接近我的身高,我相信这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绝对的噩梦,但对我来说就是很愉快的事情。用成年人的话说,这很满足男人的征服欲。?
小时候我妈问过我「什么时刻最幸福」,我说「成功的时刻最幸福。更具体来说就是成功解决一道数学题的时刻。」对于感觉奥数题难度始终的人来说,我觉得这是很正常的玩乐行为。就如同另外一部分小朋友沉迷于 Super Mario,最终有部分也会不停地把征服欲望提高,要求不死过关的,要求不杀任何能不杀死的敌人过关的,要求能用脚趾头玩过关的……??
奥数的本质是要你在没有合适的工具前提下,尝试发挥创造力用不合适的工具解决问题。例如说,小学奥数题有一类题很适合用方程来解,只要允许你使用方程那就是不用动脑的,但偏偏方程又是初中才教的内容,所以你要想办法不使用方程来解决。
?玩奥数最重要的部分不是奥数,而是玩乐的过程本身。如果你能把这种自信和创造力带到成年人的工作当中去,这就是一种显著的优势。??
自信是指,无论面对什么新的领域,你都有自信将自己在一个领域攀到顶峰的创造力和意志力拿过来,然后再来一遍。挑战奥数题中获取的意志、思维、方法,其实也可以多少应用到其它领域。
?至于创造力,我们不如说说常见的缺乏创造力是怎样的。缺乏创造力,就是员工对着老板说「因为缺乏 XXX 前提条件,所以 YYY 做不到,这是行业常识」。我们现在不缺能够按部就班做事情的螺丝钉,缺的是在常识认为不可能的前提下仍然能够把事情做出来的创造力。我很喜欢这句话:「设计就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一个问题任何人都能看到有 A、B、C 这三种方案,但都不够让人满意,都不能做到抛离竞争对手,这时候必须有人能找到 D、E、F 甚至更多的方案,这就是设计。奥数就是一个用设计思维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
??全民奥数之下,我也见过太多学得痛苦不堪的同学、朋友,那些玩不起奥数的同学,被奥数这个模具统一压一下之后,自信和创造力就都消失了。所以,对于没有兴趣的孩子,奉劝家长还孩子一个童年。除了奥数,还有那么多证明优秀的途径!
本文原载于“知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也许,奥数只适合某些有这方面的孩子。现在大家都在说的是素质教育、全人教育,最好的教育就是培养一个完整的人,具有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通识教育是最好的尝试。
---------------零克学院---------------
在线学习,方便超乎你想象!
2017学年零克学院
【空空老师的通识课程】
根据中国4-12岁的孩子特点量身定制,课程主题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历史人文、哲学艺术等各个领域,周五晚上按时上课,让孩子自己学习管理实践。让每一个中国家庭都能拥有一所素质教育小学堂,每个孩子都能成为社会的精英人才。
加王老师微信可咨询报名
备注:通识包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学或者不学,我们来聊聊小学奥数
小学生到底要不要学奥数?
这个颇受争议的话题困扰着很多家长,作为一个从事数学教育多年的老师,我认为学习奥数没有所谓的该不该学,而是
作为家长你想让孩子学习奥数的目的是什么?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点是孩子是否愿意去学,这点非常关键!如果你还在纠结到底要不要让孩子去学奥数,请先看完此文再做决定!
先来说说学习奥数的利处
1、学习奥数可以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
奥数是不同于普通的数学内容,求解奥数题,大多没有现成的公式可套,但有规律可循,讲究的是个“巧”字;不经过分析判断、逻辑推理乃至“抽丝剥茧”,是完成不了奥数题的。
奥数的本质是要在没有合适的工具前提下,尝试发挥创造力用不合适的工具解决问题。例如说,小学奥数题有一类题很适合用方程来解,只要允许你使用方程那就是不用动脑的,但偏偏方程又是初中才教的内容,所以你要想办法不使用方程来解决。
玩奥数最重要的部分不是奥数,而是玩乐的过程本身。如果学生能把这种自信和创造力带到成年人的工作当中去,这就是一种显著的优势。以后无论面对什么新的领域,你都有自信将自己在一个领域攀到顶峰的创造力和意志力拿过来,然后再来一遍。挑战奥数题中获取的意志、思维、方法,其实也可以多少应用到其它领域。奥数就是一个用设计思维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
2、小学奥数成为小升初的关键条件
现在在小学奥数已经成为小升初的关键条件,如果想进一所好的初中,选拔条件奥数是必备的,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家长费心费力让娃娃学奥数的原因。虽然年年鼓吹要取消小升初考试,但很多学校在选拔优秀生时,不用一些特殊的方式进行,是很难完成选拔的。学校里为了完成任务,为了不让家长寒心,基本上所有的孩子都能拿到很多“优”。但孩子也是有优秀良好之分的,而且对于竞争激烈的社会,不可能取消优等之分!既然如此,好学校,肯定就要看你的一些能力了。比如你有没有拿过奖,你有没有什么特长对于大部分孩子,特长一般都不是太“长”,所以你一定要有一定的奖项!这些奖项中就包括了奥数方面的。
再说说学习奥数的弊处
1、增加了孩子的学习压力
据我了解,有的小学生的作业繁重,有时候需要晚上11、12点才能睡觉,早上5点多就被妈妈叫醒,睡眠严重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再让孩子学习奥数无疑是给孩子增加压力。
2、因学习奥数而厌倦了数学
全民奥数之下,也有太多因学奥数而苦不堪言的学生,那些玩不起奥数的小学生,被奥数这个模具统一压下之后,消失了他们的自信心和创造力。
说完学习奥数的利于弊之后,针对小学生到底要不要学奥数,我的建议是如果你的孩子对数学感兴趣,并且有足够的时间,学习奥数将会是个不错的选择,但如果你的孩子对数学不感兴趣,再三引导后结果仍是一样,并且没有太多业余时间,我不建议家长再让孩子去学!所以说,小学生到底要不要学奥数是没有一个绝对的答案,主要视情况而定!
版权声明:本文由52数学网独家原创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学奥数思维导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