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共享单车赚钱吗怎么赚钱的

共享单车哪种最好骑最便宜,你想知道的全在这里_网易新闻
共享单车哪种最好骑最便宜,你想知道的全在这里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小蓝车、小白车、小黄车、小橙车,仿佛是一夜之间,出现在江城大街小巷,咔咔的闯入武汉人的生活。没有一丝防备,也没有顾虑,手机一点,咱就能成为有车一族。四种自行车来到你的面前,该怎么选成了难题。而且,这4种共享单车除了颜色不一样,使用方式、押金、收费标准、用户体验等,全都不一样。今天,小编搜集各方资料,租了这四款车来测评——这份成绩单你满意吗?下面小编就来谈谈骑行体验,快来看看哪种最适合你。&&&小橙:小橙就是摩拜单车。摩拜单车(Mobike)是全球第一个智能共享公共自行车项目,去年年底来到武汉。体验:小橙颜值高,外观时尚,比起自行车,长得更像山地车。轮胎是实心胎,不会有爆胎危险。小编查了一下,车身锁内集成了嵌入式芯片,便于监控自行车在路上的具体位置、实现防盗。另一方面,投放量非常大,去年就有两三万辆,今年又陆续追加了不少,虽然没有公布具体的数据,但小橙的多,是肉眼可见的多。打开APP,以东湖听涛风景区大门为例,小橙有辣么多——小橙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不少人反应车坐垫太矮,高度不能调节,骑起来有点吃亏。实心胎是小橙的最大看点之一,但也导致车身较沉,在减震上也有点弱。如果沿路都是坑洼道路、步行道、减速带,骑下来,那酸爽滋味也是不要不要的。新一代的小橙解决了实心胎的问题,好骑多了,也有了车篮。不过实心胎难骑归难骑,你可以当作锻炼啊。就连小编这种运动渣,骑个十分钟左右的距离也是没有问题的。最大的方便还是车多好找。上个月,成都十余辆共享单车被火烧毁。同月,近百辆摩拜单车被丢弃路边、歪倒沟中的照片,让武汉东湖绿道与摩拜单车同时陷入舆论漩涡。随处还车给用户带来了方便,也给城市管理带来了挑战。目前,武汉摩拜单车正积极和部分大型住宅区、商圈、旅游体沟通建设推荐停车点,预计近两个月可在市内建成200至300处推荐停车点,年内争取将数量提升至1000处,做到随处可见。使用方法:使用手机下载APP,用户注册账号并缴纳299元的押金后,即可搜索发现并用智能手机扫码解锁单车,也可以随时随地租用自行车,只要能停自行车的地方都可以还车。还车后APP会显示本次骑行的信息,包括骑行的公里数、时间、以及消耗的卡路里,节约了多少碳排量。app上还可以提前预约,预约的车会为你保留15分钟。如果到了预约地点不满意,还可以取消,再次进行预约(预约不扣费,每天可预约5次)。建议最好还是先预约,因为等你看到车辆,很有可能已经被别人租了。收费标准:目前摩拜单车是每30分钟1块钱,这是你的信用分大于等于100的前提下。每个人交完押金后都会有100积分,如果你出现违停、忘记锁车、交警阻拦弃车逃走、加装私锁、非法移车等情况,信用积分会扣20-100分不等。而当你信用积分不足80分的时候,每半小时的使用费是100元,相当于就是跟你绝交了。&&&小蓝车:小橙车、小黄车、小白车都是共享单车,而小蓝车的全称叫武汉公共自行车。是的,不同于其他几位外来的“兄弟”,他是武汉土生土长的伢。不知是不是受到来自共享单车的压力,不久前,小蓝车开启24小时运营模式。夜班族在晚上10时后、晨练族在清晨6时前都可以使用车辆了。体验:从颜值上看,小蓝没有小橙、小黄那么时尚,他长得很传统。骑起来很轻松,车座椅可以调高低,对小个子来说非常友好。车前面有个车筐,车轮也是充气的,减震效果不错。江城已经有4万辆投入运营的小蓝车,并不少,可给人的感觉没有那么多。这是因为小蓝车必须在停车桩集中停放,不像其他三车随地可见。这就衍生了一种痛,叫做找不到停车桩的痛!!!有人曾经因为在汉阳找不到停车桩,只能重新骑回汉口。不过今年政府增设了不少站点,汉口和武昌还是很密集的,如果你家门口有,租还车还是比较方便的。使用方法:办卡方式比较复杂——办卡对象:16周岁以上至65周岁以下,具有熟练自行车骑行能力的需求者。办卡流程:本人持真实有效的二代身份证、护照或军官证原件及复印件(A4纸),工作人员通过读卡器采集到办卡人的身份信息,录入后台管理系统,随后与租车卡绑定,办卡人便可签收了。办卡点及时间●只接受办卡业务,不接受退卡及其他业务●服务时间:周一到周五,每天上午9:00至12:00,下午13:30至17:001、武汉市民之家:武汉市江岸区金桥大道117号2、江汉区政务中心:武汉市江汉区新华路251号3、硚口区政务中心:武汉市硚口区武胜西街1号4、江岸区政务中心:武汉市江岸区二七路金涛翰林苑8号楼收费标准:收费标准也跟共享单车有很大的不同:小蓝车最大的优惠就是一小时内免费。按照新的收费标准,留小蓝车在家“过夜“,一晚上的费用可达20多元。长达24小时不还车的话,扣费金额高达66元。而超过24小时不归还者,严重极了,侵占公共资源,交由公安部门依法处理。市民如遇到任何骑行问题,可随时拨打环投公共自行车服务热线处理。&&&小黄:跟小橙一起进入大家视野的还有小黄,他的大名叫ofo共享单车。在武汉首批投放单车2万辆,押金和租用方法也跟前两位有很大的区别。体验:小黄和小橙长得有点像。押金和费用,小黄都比小橙便宜。小黄调座椅最方便,比小蓝还好操作,是可以打气的轮胎,车身比小橙要轻一些,好骑一些,但是你租车前一定要看看轮胎有没有气。小黄最大的槽点是:没有定!位!功!能!同样以东湖听涛风景区大门为例,请看——在app中只能看到附近有几辆车,附近在哪里,不知道,附近有多远,也不知道。所以使用小黄车主要靠缘分,看到了,马上就能发车,缘分未到,插肩而过……还有可能会碰到好不容易看到辆车,结果发现轮胎没有气……可能是因为最便宜,小黄的奇葩事迹特别多:比如被染黑的小黄↓↓↓被放在树上的小黄↓↓↓被装了座椅的小黄↓↓↓心疼小黄!!!使用方式:下载APP,完成注册,缴纳99元的押金。获取解锁码/点击[马上用车],输入车牌号即可获得解锁码。拨轮锁开锁/从左往右拨动密码盘,使密码对准锁身黄色标准线,按下圆形按钮,成功开锁。键盘锁开锁/输入密码,按下密码盘下方的按钮,即可成功开锁。如何停放/结束使用后,锁车、复位密码,将车停放至道路两旁安全区域,方便他人取用。收费标准:小黄的计费也是以小时为单位,分为在校师生和社会人士。对于非在校学生和教师,是每小时1元,而在校学生和教师是每小时0.5元。&&&小白:就在这个月,Hellobike单车姗姗来迟。来得晚,动作大,首批就有5万辆小白亮相街头。车身主色为白色,印着Hellobike字样。与小橙、小黄一样,小白也是无桩智能共享单车。体验:小白初来乍到,虽然名气也没有那么大,但是很好骑,车也足够多。小白车的车篮是跟车把手不是固定在一起的,所以调整方向特别轻松,不会打摆。使用方式:下载APP,注册后缴纳199元押金。与公共自行车(200元)相当,高于ofo(99元),低于摩拜(299元)。小白的押金可秒退。1、自动定位在线找车,打开APP,即可看到您身边的Hellobike单车。2、一键扫码快速开锁,只需用Hellobike单车APP扫车头或车锁上的二维码,车锁立即打开。3、随时随地自由还车,使用无桩技术,用车、还车轻松自由。Hellobike可停放在路边划白线的免费公共停车区。收费标准:收费标准为每半小时1元,首次骑行免费半小时。每辆哈罗单车都有产品责任险,如果用户发生意外,可通过保险理赔。与其他几种单车一样,小白也采取信用与收费挂钩的方式。每位新用户都有100分原始信用分,使用一次加1分,违停一次扣20分。低于80分者,将以每半小时100元的价格收费。如果想要恢复信用分,可通过拍照方式举报他人违停。还是以东湖听涛风景区为例,小白这么多,跟小橙旗鼓相当——共享单车走进城市的大街小巷,除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也带来了一些问题。3月19日,是可以载入“共享单车”史册的一天。当日,共享单车这一话题,相继被推上了央视的《共同关注》、《新闻直播间》,以及CCTV头牌栏目《新闻联播》。关于共享单车,这几点你也许会感兴趣——一、投放量多大?据中国自行车协会的官网报道,2016年以来,涌现的共享单车品牌约有15 - 20 家,已在全国 30 多个城市投放,总计投放数量超过 200 万辆。2017 年,预计投放总量将呈现井喷式增长,极可能接近 2000 万辆。二、真的赚钱吗?共享单车的数量越来越多,一些投资人甚至投入巨额资金。共享单车利润真有那么大吗?按照业内人士计算:一辆共享单车成本300—3000元,按每小时一元的租金算,每辆单车至少需骑行300次以上。但除上下班高峰期外,在其他时段使用频率并不高,短时间内盈利难以奏效。并且,因为车辆调度和各种损耗造成的运营成本也居高难下。ofo单车创始人薛鼎称:目前已在部分地区实现盈利,希望明年实现全面盈利。三、押金去哪儿?以摩拜为例,去年12月活跃用户量已达313.5万人,每月活跃用户押金总额逾9亿元。这么一大笔钱,去哪儿?摩拜单车回应称,目前已开立了存放押金的银行账户,百分百确保押金的资金安全,专款专用。当用户发起退押金请求时,随时满足需求。ofo单车表示,押金为专款专用且已“封存”,未在其他方面使用。四、押金安全吗?市民提问:如果单车企业运营不善,押金退不回来怎么办?会不会类似有些P2P跑路……易观互联网出行高级分析师王晨曦认为,“市民对于押金的担忧是正常的,但我国法律对于押金的保管、使用没有明确的规定。”她认为押金可随时退回,且单车平台不差钱,特别是摩拜和ofo已获亿级美元投资,平台没有必要去使用这笔不稳定资金(押金)做风险性很大的投资。五、如何退款?押金退款都有明确路径,但骑行费退余额时需再和客服联系。摩拜单车押金是2~7天到账,骑行费余额可以通过客服电话退款,但通过APP自动退款的功能还未实现。“ofo”用户的押金可以秒退,余额退款需要客服协助,需要1~7个工作日。六、真正的风险是?知乎网友“画话”表示,共享单车最大的切入点,就是最初的口号,随停随取,而这个切入点,实质上,对准的是政府一向极其重视的城市公共管理秩序化,这是一种挑战。真正的风险,来自于随意乱停放、不分地段时段遮断公共空间、扰乱他人经营秩序、过度制造增量压缩公共空间、加重城市治安管理负担。而挑战公共管理秩序之后不整改,危害城市公共空间风险持续上升,遭遇政策性管制或反转。上班族希望路上不那么堵老人家希望看病不那么难小孩子希望学习更加轻松创业者希望流程更加明晰公务员希望沟通更加顺畅这是我们梦想中的智慧城市,而共享单车,也许就是“智慧城市”的第一步。随着越来越多的共享单车企业进驻武汉,有关“共享单车被蓄意破坏偷窃”的各种负面报道却戳中了社会的痛点,“国民素质”这一话题再次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有人说“共享单车”就是一面照出中国人素质的照妖镜,你怎么看?!小橙小蓝小黄小白的明天,你怎么看?!欢迎留言分享你的看法。
本文来源:楚天都市报
责任编辑:李晶_WH04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共享单车免费骑靠啥赚钱?利润有多大?原来…
来源:央视网
原标题:共享单车免费骑靠啥赚钱?利润到底有多大?原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街万巷是单车。如今,共享单车已经在不少城市普及开来,“随骑随走”的模式大大方便了老百姓的出行。不过,共享单车在方便我们出行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社会问题。违规占道、乱停乱放,接二连三遭到人为破坏。
  共享单车的“伤”与“痛”
  最近,在深圳湾厦社区的一处过道上,一夜之间被人肆意堆放了300多台共享单车,累积成山,为什么会突然出现如此多的共享单车呢?
  记者来到现场,发现社区过道两侧堆积着各种品牌的共享单车, 两座“小山丘”将近3米高,粗略估计有300多台。由于堆放粗暴,一些单车的车轮发生变形,不少车把、车篮等零件散落在周围。
  志愿者 高先生:很震惊,前一个晚上有看到照片,还没有这么夸张,第一眼看到太多了。
  这位志愿者说,不少当地居民看见,有大量共享单车被人恶意破坏,但当他们赶到现场时,却遭到社区保安的阻挠。
  深圳的湾厦社区属于城中村,楼宇之间的距离比较窄,共享单车的出现虽然给当地居民带来了便利,但乱停乱放现象,让本来不宽的街道更加难走。环卫工人许师傅每天清扫时,不得不一辆辆地挪开摆在路上的单车。
  环卫工人 许师傅:主要是小孩,骑完不懂事乱放,大人也有阻碍,我们的时候要把它移开, 没办法,移开我们才过得了。
  当地城管、社区保安多次劝阻,但“乱停放”的问题无法解决,不少用户还与保安发生冲突。
  深圳蛇口湾厦新村街道清洁工主管 徐建民:清理也清过,(用户)也跑过来(说),这个车我还要的,保安动(单车)也是反映跟他们吵,说是偷他们车。
  无奈之下,保安只好采取了粗暴的整治方式,将共享单车集中堆放。目前,各共享单车企业与当地街道执法队正在进行协商,制订针对单车“乱停放”的方案。
  共享单车乱停放的问题全国各地都存在。17日,江苏南京市交通运输局就公布了一份《南京市促进网约自行车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酝酿对共享单车的使用者实行实名制,同时将多次违规违约的使用者列入黑名单。
  共享单车利润有多大?
  ofo单车创始人 薛鼎:其实共享单车盈利模式比较一致,我们每租一次车都有一定的现金收入嘛,那盈利的话,目前ofo已经在部分地区实现盈利,我们希望能在明年实现全面盈利。
  按照业内人士的计算,一辆共享单车、成本就要300元到3000元,依靠每小时一块钱的租金,每辆单车至少也需要骑行300次以上。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除上下班高峰期外,在其他时段,单车的使用频率并不高。要依靠租金模式覆盖车辆成本,在短时间内,还难以奏效。并且,因为车辆调度和各种损耗造成的运营成本也居高难下。
  小鸣单车创始人 邓永豪:最大的成本一个是损耗一个是运营,我了解到其他同行的损耗达到30-50%,前期的软件开发,锁的开发花掉了一些成本。
  既然短期盈利难,为什么一轮轮资金还要往共享单车里砸钱烧钱呢?
  小鸣单车创始人 邓永豪:共享单车未来可产生的收益方向比较多,比如本身骑行收入是一个方面、车身上面的广告是一个、然后APP上面的广告是一个,加上给其它平台进行引流,都是可变现的一种渠道。
  有投资人表示,现在共享单车投资“烧钱”、大打免费战,大都是看中用户押金产生的现金流。
  今年1月份,早期进入市场的两家单车平台都宣布,用户数量超过1000万。按照两者299元、99元的押金计算,押金分别高达29.9亿元,和9.9亿元。从现在的法律规定来讲,对于押金的使用模式,比如他是不是用于其它投资目的 并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越来越多的投资人看重巨额押金的利息收入、甚至投资收益,押金风险也在不断累积。
  知名财经评论人 叶檀:这个押金到底怎么办,而不是把它跟互联网金融非法集资扯在一块,然后对它一棒打死,因为对于这些公司来说 后面投资的这些资金,它也是承担着一定的风险。
  中国政法大学研究员 李俊慧:那么金融监管部门有必要对各个网站平台押金账户予以监管,避免行业竞争激烈,或者经营不善。
(责任编辑:窦远行 UN833)
&&&&&&</div
中国人哪来这么多钱?[]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疯狂的共享单车:价格战很惨烈大家都没法赚钱_新浪财经_新浪网
  疯狂的共享单车
  作者:南方周末记者 谢鹏 南方周末实习生 尹廷伊
  在广州塔地铁站附近,停放着很多公司的共享单车。共享单车的出现,为市民出行带来了便捷。(南方周末记者 翁洹/图)
  (本文首发于日《南方周末》,原标题为《疯狂的单车》)
  几乎每一个新入场的共享单车品牌,都会选择先把单车投放到CBD地区。除了人流量大、潜在用户多的因素,CBD还是一个没有资金门槛的广告场所。
  在国外,很多共享单车的收费标准是半小时5美元,所以很多国外共享单车公司靠收骑行费就能轻松盈利。但国内共享单车的价格基本都是半小时5毛或1元,这个定价跟公交车差不多。
  “往马路上扔车没技术含量,也没有门槛。车辆数量是估值基础的观点很快会被证伪。”
  日上午九点半,北京国贸商圈,很多上班族出地铁后,直接骑上一辆共享单车,前往商圈各个写字楼或者大酒店。
  紧靠国贸商城外墙,停放着五颜六色的共享单车。一名保安正忙着把它们一辆辆抬到几十米外的马路边去。他说,这是领导特意交代的工作。
  他的任务还包括,紧盯着商城的几个重要出入口,防止有人骑着共享单车直接进入。
  随着共享单车公司竞争加剧,越来越多的共享单车被投放到城市里的人流密集地——地铁口、各大商圈、写字楼、公交站和大型小区附近。
  有时候,单车会被收废品的人扔上三轮车,开进废品站。还有的用户直接骑回家,把智能锁撬掉,当作私家自行车用。甚至这些车会出现在北京的运河和上海的黄浦江中。
  在北京东四环四元桥高架下的绿化带里,躺着一辆共享单车。这是一个禁止行人进入的绿化带。半个月之后,这辆车还保持原来的姿势,继续躺在那。
  共享单车热潮的背后,是自行车的“蜕变”。过去自行车只有单一的代步工具属性,这几年逐步新增了时尚、生活方式、健康、运动和通勤等多种属性。自行车也从一个一年只有几千万辆产能的小市场,变成了资本眼里一个现象级支付和流量入口。
  “共享单车的支付频次跟打车和外卖差不多,打车行业有滴滴,外卖有了美团、饿了么和百度,单车领域也一定能出现几个独角兽。”一位匿名投资人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700Bike公司产品副总裁郭晶晶认为,共享单车的竞争主要分成三个阶段:一是大街上有没有你的车,你的车多不多;二是你的车够不够好,开锁够不够快;三是你的车除了代步功能,还有什么好玩的。
  郭晶晶认为,目前行业竞争处在第一阶段的尾声,预计2017年3月就将进入第二阶段。
  CBD:兵家必争之地
  国贸是北京的CBD(中央商务区),也是共享单车的兵家必争之地。国贸地铁口外,停放着各个品牌的共享单车,最显眼的就是橙色的摩拜单车、黄色的ofo单车。
  很多单车躺在地上。摩拜和ofo的单车却摆放整齐,因为这两个品牌在国贸这类核心投放点,派了专门的秩序维护员。
  在CBD的多个地铁口,不少三轮车司机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共享单车对他们冲击很大。过去他们一个月能赚一万元,现在只能赚三五千元。
  几乎每一个新入场的共享单车品牌,都会选择先把单车投放到CBD地区。除了人流量大、潜在用户多的因素,CBD还是一个没有资金门槛的广告场所。
  考虑到线上的流量成本越来越贵,很多共享单车选择在线下做推广,把车尽可能多地投放到大街上去,充当免费活体广告。小鸣单车联合创始人邓永豪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每投放一辆小鸣单车,至少能带来10个新增用户。
  对玩家们来说,有车就有押金收入,有车才好谈融资估值。于是大家都抢着向自行车厂商下订单,大家只关心有没有车,不关心车的质量好坏。郭晶晶提醒,这次共享单车热潮,很可能是“来的时候满城风雨,走的时候满目疮痍”。
  一位要求匿名的单车创业者感慨地说,现在整个行业的竞争非常恶性,所有人的车都集中投放到市中心,很多要用车的地方用不上。他认为很多城市的共享单车运力已经过剩。他们测算过,深圳这样的城市,最多需要十万辆共享单车,但现在肯定超过这个数字了。
  “共享单车不但没有帮政府解决问题,反而给政府制造了问题。比如乱停乱放。”上述创业者反思说,公共交通最后一公里100%满足,一定意味着运力过剩。
  大部分城市对共享单车的态度是不冷不热。虽然很多从业者邀请了一些政府官员甚至是交通管理部门的一把手来参观、视察和试骑单车,但目前没有一个城市,哪怕小城市,公开表示愿意全面深度地跟共享单车公司合作。只有一些城市的区政府或地方科委跟相关共享单车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
  “这类协议大家手上都是一抓一大把,是一种弱合作,没有实际意义。”上述匿名创业者说。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2015年是共享单车的元年。这年1月,摩拜注册成立,共享单车市场开始萌芽。8月,1978年出生的Joybike(悠悠单车)创始人赵文旺提交了相关专利,开始做产品研发。
  赵文旺参与过北京政府的固定桩自行车研发工作。他回忆,当时北京一辆公共单车成本在五六千元,其中停车桩基建成本占了绝大部分。所以赵文旺将公司定位为政府公共自行车的技术供应商,帮政府降低固定桩的基建成本。
  他认为,共享单车的合理机会是帮政府解决一部分出行需求而不是全部。
  2015年也是传统自行车厂商集体转型的一年。郭晶晶说,自行车作为耐用品,产品的生命周期一般是两三年,所以自行车行业每隔两三年就会有一次行业波动。2015年,正好赶上自行车行业整体陷入低谷。
  天津飞鸽车业发展有限公司的产品体系就在2015年由通勤车和交通代步向休闲运动转变,进入智能自行车市场。飞鸽车业隶属天津市飞鸽集团,是中国老牌自行车公司。
  该公司总经理张金瑛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共享单车出现后,飞鸽也拥抱了这个趋势,目前主要是给ofo做整车生产。目前共享单车的订单量只占飞鸽车业总量的10%左右。
  跟飞鸽不同,另一些自行车厂商则选择深度介入共享单车生意。从事了二十多年自行车生意的凯路仕近几年在单车触网上做过很多尝试,后来遇到了小鸣单车,就投资成为小鸣单车的控股公司。
  一些做P2P的也进入市场,他们是冲着押金生意去的。还有一些生活服务类公司也在做单车,他们则是冲着支付体系去的。所有玩家各显神通,寻找自己的特色定位,市场上甚至出现了无锁单车。
  快兔出行CEO马越雷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快兔的单车分成有锁和无锁,目前有锁居多,但下一步会逐步换成无锁。
  马越雷介绍,有锁单车的锁和智能模块往往是一体的,小偷拆掉锁,也就毁掉了智能模块,这个单车追回来的可能性很小。无锁的话,智能模块可以被隐藏在车体其他地方,反而相对安全。另外,锁头本身是有成本的,无锁还能省一部分成本。
  快兔给无锁单车设立了报警功能,一旦有人没有下单就把车骑走,单车会不断重复报警,声音高达100分贝。
  “有人真想偷你的车,有锁没锁都一样,还不如无锁,更贴近共享本质。”马越雷说。
  广州一座天桥脚旁边随意停放着两辆共享单车。共享单车的出现为市民提供便捷,但如何规范使用、停放等问题,仍待解决。(南方周末记者 翁洹/图)
  战火烧到二三线城市
  大部分共享单车公司都集中布局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但也有一些玩家选择直接进入二三线城市。
  Hellobike市场公关负责人刘涛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他们在2016年9月开发出了产品,在选择投放城市时做了大量调研,发现要在一线城市形成规模效应,至少需要两三年时间。但在二三线城市,很容易就能建立起市场地位。而且,二三线城市往往没有地铁,对自行车的需求更大,很多城市的规划也鼓励共享单车。
  在选择二三线城市时,Hellobike会先对城市做调查和测试。如果这个城市的自行车需求是潮汐现象,就说明需求场景单一,总需求量较少。这样的城市一般会暂时放弃,转而选择那些具备丰富使用场景的城市。
  明确市场需求后,Hellobike开始跟当地政府合作,根据城市人口和现有出行情况测算出具体投放数量。一般来说,政府会帮忙规划一些停车点,公司会跟政府做系统对接,帮助政府对单车进行数据收集和监管。
  刘涛说,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性格,有的晚上十二点还有自行车需求,比如苏州。有的晚上十点就没人用自行车了,比如宁波。Hellobike在开通运营的城市,实行晚上11点到早上6点免费用车(用车率10%左右),以及每天首次换骑15分钟以内免费的政策。
  在具体投放地点的选择上,主要是通过后台数据来判断。比如用户在哪下载App的人数多就往哪投车。
  最终,Hellobike锁定了一些人口100万以上、城市文明指数和开放程度高、年轻群体多、城市空气良好、天气和温度适合骑行的城市,比如苏州、宁波和厦门。
  2016年11月,Hellobike开通第一个城市苏州。刘涛说,选择苏州是因为离Hellobike的生产工厂比较近。他们按照每60-80人需要一辆共享单车的标准,测算出苏州大概需要5万辆共享单车。目前Hellobike在苏州投放了大概几千辆单车,主要是市中心和苏州一些景区。
  刘涛回忆,刚进苏州的时候,他们先是投放了300辆车,几周内就被偷走了23辆。一调查才发现,Hellobike上使用的铝合金,能在废品市场卖到100元。于是Hellobike降低了单车的铝合金使用量,将轮毂、车架和智能锁等部件替换为塑料后重新投放到市场。最近一两个月,再也没丢过车。
  怎么赚钱?
  共享单车市场发展至今,主要分成两个流派:一是以摩拜为代表,自己研发车,自己工厂来生产。另一派代表是ofo,自己开发单车,同时也盘活社会上的存量单车,鼓励大家把自己单车贡献给ofo,进而可以免费骑ofo。
  摩拜和ofo都完成了好几轮融资,拿走了目前共享单车领域大部分风险投资。
  在郭晶晶看来,摩拜跑得比较靠前,在政府关系的引导上做得更好一点。ofo的团队更年轻、模式也更轻,产品定位在现阶段更合理,能更快地铺向市场。
  但共享单车都面临着一个难题——想赚钱很难。
  共享单车行业最流行的盈亏计算公式是:一辆单车平均每天被使用3次,一年有300天可能被使用,年收入就是900元。900元也是行业平均单车成本线。
  但上述匿名创业者认为,上述计算公式没有考虑运营成本。目前行业平均运营成本是20%左右,一年一辆车如果只有900元收入,肯定没法盈利。
  在国外,很多共享单车的收费标准是半小时5美元,所以很多国外共享单车公司靠收骑行费就能轻松盈利。但国内共享单车的价格基本都是半小时5毛或1元,这个定价跟公交车差不多。公交公司主要是靠政府补贴维持生存。对于共享单车来说,如果不能拿到融资,基本很快就会被市场清洗出局。
  赵文旺认为,目前价格战很惨烈,大家都没法赚钱。所以他的公司目前没有大规模在大街上“扔车”。“往马路上扔车没技术含量,也没有门槛。车辆数量是估值基础的观点很快会被证伪。”赵文旺说。
  除了盈利模式不清晰外,智能单车的一些核心技术也并不成熟,比如发电技术。
  大部分共享单车的发电是靠用户骑行。但现在很多单车的骑行时间无法保障。有的车一搁就是好几天,甚至有的车被投放到大街上之后,从来没有被骑过。还有被骑到偏僻地方的车,很难再被下一个用户使用,这就需要运营方把这些车“接回来”,这些人为干预的运营成本非常大。
  为了解决发电问题,一些厂商选择加大踩踏力度,这就导致车骑起来很沉、很费劲。
  由于发电技术不成熟,很多单车在做GPS定位时选择靠手机定位,根据上一个用户最后锁车的位置,来给下一个用户推送单车位置。但这个单车,很可能因为乱停乱放被城管或者保安们搬动过。这一搬,下一个用户在手机上就看不到准确位置了。
  就在共享单车血拼街头时,电单车也登场了。日,“7号电单车”在深圳南山区投放400辆电单车,旋即被市民举报,深圳交警局出面叫停。
责任编辑:马龙 SF06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共享单车如何赚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