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相亲对象问题学生漫画是问题学生相似的动漫百度云,r...o...u多的,免费

温州民间信仰调查报告
我的图书馆
温州民间信仰调查报告
温州民间信仰调查报告
来源:温州大学法政学院精品课程! s2 y: a3 y# _$ Y/ c: V$ M( o+ v& C目录. o5 W& w* {# e9 O4 r+ m/ `1 q& }1 C' u&&d! P导言! q&&t; n- u) z" |& K. t一、研究背景4 K7 G3 ?* y5 W. ]4 j% x+ L& E(一)温州环境的总体状况& && && && && && &&&-----------------------------39 R6 Q# s- C3 h* f) @(二)调研主要对象——永嘉县瓯北镇概况& && && & -----------------------------5; d( y8 Z* i( S二、信仰的内涵及特征" T" Z7 W: E8 _* y$ A$ X(一)定义& && && && && && && && && && && && &&&----------------------------74 T7 [; Y% d&&C9 K$ B4 ]% [! ~7 Z$ J0 F(二)特征:弥散性、自发性、实用性、敛财性、融合性& && &--------------85 ]; c0 C5 p1 F三、温州瓯北镇民间信仰的基本状况" d: j4 V&&Q" O# A(一)温州民间信仰的基本事实描述& && && && && & ----------------------------9& d7 r4 B9 f: a9 n( x(二)筹资方式和管理方式& && && && && && && && &----------------------------17" H4 C8 G# v3 ](三)民间信仰的信众状况& && && && && && && && &----------------------------19- }1 g2 P" Z/ \) K8 K四、温州民间信仰兴盛的原因' p4 C4 W+ R+ G, l, |" [(一)政策制度的变化& && && && && && && && && & ----------------------------23* t) g6 `: X3 n& R0 T& W, X3 N+ }(二)现代社会的不确定& && && && && && && && &&&----------------------------240 ~5 N7 y# t/ Y/ G; a5 q( b$ {(三)乡村人际交往的需要& && && && && && && && &----------------------------25% |4 R( }* S8 F2 f9 r% m(四)民间资本的支持& && && && && && && && && & ----------------------------26% N7 P: J2 k$ `0 p五、温州民间信仰的0 e5 Q6 V- \6 S2 o/ B, M(一)积极影响/ d" _* N, h0 ^& r6 @( N2 J9 h0 @1、对地域文化的传递& && && && && && && && & ----------------------------27' ~% L0 C% b$ c# a$ j2、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 && && && && && && & ----------------------------28+ Y9 o' t0 B1 G+ Z5 Z3、地区经济的发展和交流& && && && && && && && & ----------------------------29. J" d+ V' t1 d. _4、权威的在场达到社会教化和整合乡族力量& && && &----------------------------299 J0 e" t# a7 k& V1 ~& ^+ g(二)消极影响& N+ y+ r% w1 g7 l5 B1、思想方面& && && && && && && && && && && && & ----------------------------25( X3 z3 e7 t# K3 h4 D0 b2、经济方面& && && && && && && && && && && && & ----------------------------319 A+ w: N) K3 G" g2 n) r7 f' \# r3、社会稳定方面& && && && && && && && && && && &----------------------------22, R/ g7 k( h0 R% `/ s六:参考文献& && && && && && && && && &&&----------------------------33; ?0 }- B) M% S( Q七:附录: J: Z8 \0 H) ?附录一:温州民间信仰调研提纲& && && && && && &&&----------------------------34# P( @' [8 ^+ D( H: K# n附录二:访谈提纲& && && && && && && && && && &&&----------------------------363 A1 E/ ?: A5 f/ }3 m附录三:访谈记录& && && && && && && && && && &&&----------------------------38. q* m5 P! _# p, x' O附录四:各式碑记& && && && && && && && && && &&&----------------------------50' r0 E- \4 P, f" ^9 P5 l&&u$ t+ g# b2 S5 o: _4 _作者:盛军波陈月夏林琴宋嫦媚孙杭萍严本治7 {2 Q5 f( h& m. F指导老师:任映红&&孙金波; o+ E7 p7 K5 E. f# v/ f% y( U( S# O5 L' O" F' B摘要:温州素有“东方的耶路撒冷”之称,民间信仰内容复杂,信众数量十分巨大。同时温州是中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经济迅速崛起,民间资本雄厚,为民间信仰的发展和繁荣提供了沃土。同时,民间信仰的盛行对温州本地的社会、经济和民众的心理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 @( q% ~* T+ G2 [( m关键词:民间信仰& &融合性& &功利性& &社会整合 庙宇2 E& h5 T# `9 |&&G: R! a7 jAbstract:Wenzhou is named as east Jerusalem,and folk belief connotation is complex,on the other hand,the number of followers are enormous.What’s more,Wenzhou is one of the fourteen coasting opening cities,its economous has being enjoied a boom,folk capital is abundant,all of them provieded a fertile soil for folk belief.At the same time , the development of folk belief has benging made an immeasurable affect on autochthonic society economy and folks’mentality.' y2 q9 f3 O+ P1 Y8 m, cKeywords:folk belief amalgamation pursuing utility society conformity temple3 w9 R, P+ O3 N! J- c, { 8 W4 b$ U$ b7 l9 M/ U4 q( B* b* J , J* a! w& ~2 j4 `* n5 @, ~# e: B( C( N9 r- F& h7 z) R& N- p5 w& J% R+ M2 X- r7 z4 P& g&&?/ s7 D 8 }( `&&D- M5 E&&r2 y- T( p7 f& t. L8 h2 f$ D8 x$ S$ G9 S : J! o+ N/ S, C/ c& s% w8 M1 R0 P& e! C1 v& D, U5 z, b. ]: ^' q# I* R0 h, I) M, S: L导言: C) Q" i( a# M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伴随着改革的巨大成功与社会的转型,各种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被打压下去的民间信仰又纷纷复兴,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非常活跃的社会现象。这已经引起了学者的普遍关注。尤其是在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背景下,研究民间信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T3 |8 {( e' B% a温州地处东南沿海,与福建省毗连,受吴、越、闽文化的熏陶,民间信仰从古至今都十分活跃。改革开放后,温州成为中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经济迅速崛起,为世人瞩目。作为一个改革的先行者的同时,温州地区传统的民间信仰却一直没有中断,发展日益蓬勃。此次的调研以点(永嘉瓯北镇、景山、西山)切入,主要调研目标有:8 {. R& O, p6 U9 Z3 O) F# W一、通过调研,了解温州本地民间信仰的大致现状,包括风俗习惯等观念内容和庙宇祠堂等实体内容;民众的信仰心态。4 W+ ~/ @% |+ C) i+ x% B- ^二、通过对调研材料的分析,对温州本地的民间信仰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进行立体的呈现。6 ~% Y& e. w& y' p/ J+ M一、研究背景% M; ?% X& }! P* S(一)温州民间信仰环境的总体状况$ p/ M/ L- i( y&&T5 Y: V+ U" \5 ^7 c% D/ m' R" p! D(由于民众对民间信仰界定的困难,很多民间信仰的活动场所被划入佛教、道教活动场所之中) 7 V7 J) [1 _3 ^# [ & S' K; C1 W5 k) n* R! ]/ P7 C4 |" ^&&' H4 x& x, V& Z) Y5 h&&q温州宗教活动场构成比例所 ' F0 ~( A&&g' J6 o&&, M- t- A) P$ a+ X! R- \温州由于地理环境和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存在“宗教历史悠久,信徒量大类全,情况多样复杂”(出自何处)的现状。全市11个县(市、区)都是宗教工作重点地区,文成、洞头、泰顺三个县没有天主教团体组织,其他县(市、区)都建有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四个教的宗教团体。温州四大宗教门类齐全,教徒成份复杂,内部派别不少。全市已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4000多处,除天主教为150多处外,佛教、道教、基督教均有1000多处,全市场所总数占全省的50%,是全国的二十分之一。& &: }( ?; o1 `% h2 l2 S2 H; R) ?+ `" A/ }6 i& }8 D, l+ @4 A在农村、城镇、山区和海岛均有分布。全市信教群众多,据2007年7月初统计,全市有天主教信徒11万人、占全省的70%,基督教信徒77万人、约占全省的50%,天主教和基督教两教信徒占全市总人口11.38%。佛、道教由于没有严格的入教手续,信徒人数难以统计。全市有宗教教职人员共10720人、占全省的近50%,其中佛教共2000多人、道教3600多人、基督教4500多人、天主教70多人。! G* m" s2 |$ K; n0 j3 {; S6 _( e在信仰多元化的环境下,民间信仰历史久远、种类杂芜,且其发展日益蓬勃。温州经济的崛起为民间信仰的发展建立了雄厚的经济基础。目前全市有4000多处民间信仰场所,可谓“遍地开花”。民间信仰日益蓬勃对温州的社会文化、人们心理诉求的满足等产生了重要影响。对这种,不论是精华也好,糟粕也好,都要正视它、了解它,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摸清它的发展规律,以便在经济发展、文化建设、社会管理等方面积极引导。$ l9 x+ {&&Q# g调查、研究方法:) ^2 x( `% L7 C本次调研的的是“温州民间信仰调研”,对整个温州的拉网式调研,不太现实,也没有必要,但是为了更好地呈现温州民间信仰的整个状况,笔者分两条线进行调研:农村和城市。将民间信仰放在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考察。农村中的调研,笔者在温州永嘉县的瓯北镇开展;城市中的调研,笔者主要在温州市区选了景山胡公殿和西山包公殿这两处有代表性的地点。调研重点和主要切入点在农村。8 S/ k3 Q& E2 `. b0 u, w本课题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田野调查与文献法相结合。作为一种具体的研究方法,田野调查历来就是、学和等学科的常用方法“田野工作方法的实践性具体表现在人类学者采用参与观察、深度访谈和直接体验三种实践方式获取民族志的过程,我们将其称为‘田野三角’。”①文献法主要是通过各种文献资料来进一步认识传统民间信仰及其生长的环境,本文的文献资料主要包括地方志、官方统计资料等,主要通过图书查阅和网络操作。8 q$ |. T9 E! t & b- ^" d1 w) U9 d- \. _9 d8 T; `( x# G" A&&j ! b* S8 l" l/ Y' j 1 c" N5 W; s/ Z6 c0 d(二)调研主要对象——永嘉县瓯北镇概况% d! ~1 y6 a/ C( u- r& f瓯北,俗称江北岸。约于西汉前形成村落,西汉惠帝三年(公元前192年),东海王邹摇(俗称东瓯王)曾在此建立国都,东汉顺帝永和三年(公元138年),析章安县东瓯乡置永宁县,县治设今瓯北罗浮新城,清光绪年间,这里分属贤宰乡三十四、三十五、三十六都和仙桂乡三十二、三十三都,民国期间,称永嘉县第六区罗浮乡、镇江乡、江北乡。! M7 `( @0 v$ _&&n% M& F&&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0年5月,罗浮乡析置三江乡。1956年3月,罗浮、浦西、礁华三个乡合并为江北乡。清水埠原分属三江、江北、黄田三个乡管辖,1981年建立清水埠镇。1989年4月,撤销江北乡和清水埠镇,建立瓯北镇(县直属镇)。1992年5月,撤销三江乡,并入瓯北镇。2001年7月,撤销原瓯北镇、黄田镇、罗东乡,建立新的瓯北镇。至此,以原瓯北镇、黄田镇和罗东乡的行政区域形成瓯北镇的行政区域,实行镇管村居的体制①。1 z. F/ V- \( F# U瓯北镇地处浙江中南部,楠溪江与瓯江交汇处,与温州市区隔江相望,总面积136.3平方公里,辖73个行政村、8个居委会,总人口25万人,户籍人口12万人。改革开放后,瓯北生机勃发,贸、工、农全面发展,形成了阀门、泵类、服装、皮鞋、五金五大支柱产业,获得了“中国泵阀之乡”、“中国乌牛早茶之乡”等称号,被誉为“温州浦东”。2004年全镇实现全镇生产总值62.2亿,工农业总产值133亿,财政税收7亿(占全县的67.8%),产品出口交货值 8.3 亿,农民人均纯收入9125元,列全省百强乡镇第19位,温州市30强镇第2位,是省重点工业卫星镇、教育强镇、体育强镇、综合治理先进乡镇、先进基层党组织和文明镇,市重点现代化建设示范镇试点镇之一。②2 f( ~. R9 w' R& `) e% @9 R2 T' B千石村和东占岙村是瓯北镇的两个大的村落,也是瓯北镇民间信仰发展蓬勃的两个村子。3 g+ s* m7 j7 X- C&&{千石村是第二大村,人口4000左右,党员人数70多,占1.8%,主要为干部,退伍军人,人口呈老龄化结构。村委会成员五人,党支部五人,外加主管妇女计生工作的妇女干部。该村的产业以钻材原料,皮鞋,装饰纽扣等。村内有很多家庭作坊式的小工厂,大部分妇女在家做一些轻工配件。, N! _( ~# T- N: ?4 D村中建有大小寺庙十多个,如三宝殿,平水王。其中三宝殿在六七年前曾被拆除一次,但是未被拆完,之后加以重修为至今模样。2001年瓯北镇的庙宇因没有审批而被政府强制拆除的情况比较严重,但是千石村的损坏较少。该村有多名主事,大部分为男性,但信众为妇女占多,最近几年以道长为职业的人经济收入非常之高,其中道士头领尤为突出,仅仅请他做一小法事就要收费100多元人民币,大的法事则要上千元。但是政府机构及村委会对此事采取放任态度,村委会不加以管理,也没有专门的记录和资金支持,一般由上级直接的民政宗教事务登记备案。: P2 H9 o! g8 Y% P- p- u关于庙宇修建的情况,建一个比较好的庙要五十到一百多万人民币,这里资金都是先由资历深、威望重的老人牵头首事,信众自愿捐款筹集起来的。信众都比较积极,有些富裕家庭的能捐出好几万,捐出的款项会有明账目公布。同时本地的大企业,比如作为全国有名的奥康集团也有参与捐款修建,比如在千石的紫竹寺捐30000元。5 B& I: {. P( x* R千石村人均收入为10000多元人民币,大部分老人都是信众。平时寺庙都是空着的,每月的初一、十五老人们才会去庙里烧香,平时有空也会去老人院锻炼一下,一些妇女还组织一些文体活动,例如跳舞。但总体上文化设施不多,比较单一,主要是以打牌,赌博、六合彩为主。村民之间的公共交流并不是很多,一些庙宇的信仰活动反而起到了聚会的作用。&&X% ?* i3 \* n&&m" b9 p3 G另一个考察对象则是东联村,人口约1500, 400多户人家,信基督的家庭有30~40户,其他都可以认为是传统的民间信仰。村中各色庙宇有11个,包括硐主殿,三宝殿,杨府爷庙等。其中硐主殿是该村的地方神,源于该村历史上和外村的一次资源争夺。东占岙村是东联村的组成部分,有四大姓氏,黄氏为主姓。4 N. O( ~+ d& f! L+ }关于民间信仰中信众的发展状况东联村村长作了介绍:“信众比前几年会相应的减少,而且也有老年人带动年轻后辈的趋向,大部分是由家长带过去的,关于信众减少的原因是由于基督教的壮大,拉拢信众,以及常住人口增长较少的原因。外来人口参与较少。”村里面的关于民间信仰活动村委会一般不管,但是60人以上参与的活动必须请示宗教局,主要是处于社会稳定的考虑。象迎佛这样的信仰仪式规模较大,人数也有限制,一旦超额就会被叫停。0 Z+ _2 ~, t, v- E9 A/ u瓯北镇各村落地区以及庙宇、神像分布概况6 x! k&&b6 U% j: m, D& N3 b8 X. v2 ]5 ?&&x3 L&&r村落地区名称 庙宇名称 - O: B' t0 |2 B0 x( y大浦垟 陈十四娘娘、三宝佛 " b+ V, Q4 `* T: H5 ?前东岸 拦江圣通 , r& Z$ L: p9 r: ~" L雅林角 观音佛、赵玄坦将军 ! D6 L% J* `# Q雅林 大圣庙、庆元堂、杨府庙、金法师、透天硐主 % ^1 Y" S) s&&?6 Z) l, {1 W京渡 乔侯王爷 ! ~& n- j3 U' U; P: S雅村 倪氏法师 5 O3 K! J/ ]) ]9 P前坦 观音楼 4 L8 C" I' j6 w0 ^, a池头 三宝佛、陈十四娘娘 " [4 t" Q7 }4 G, o隔里 五岳圣帝 &&o7 n% V, Z5 Y8 ^! @) l0 V- [; B外窑 乔侯将军、三官亭 2 W+ b( {/ Q( S, @岭下 潮音寺、陈十四娘娘、陈十五娘娘 7 u# ?&&W: h" B: l上岩儿 胡三相公、杨府侯王、白甲将军 7 @6 D; {; g& y/ s龙真山 周江龙母 7 A&&K) i. ?2 |# H黄田岙 杨府侯庙、陈府大神、周江龙母 ) F& x7 w: T$ m: d弯底 杨府侯王、陈十四娘娘 8 Q. V- J' t! J, U' V8 }&&T9 H黄田 乔侯将军 9 C, V, t&&x- J! ?1 K万寿 赤五大神、万寿寺、万寿寮、三宝佛 % A$ F: o# e3 K/ x- _( W4 v8 W东占岙 大圣殿、平水殿、硐主庙、三官庙、祖师庙、三宝堂、杨府庙、胡公大帝、白衣丞相 &&l) z% L/ S9 n4 _千石 平水圣王、杨府庙、五岳圣帝、太阴宫、三宝堂、保生宫、斗母宫、三宝佛 . T7 s$ w$ U* |4 n* }, u6 v0 Z; V+ C# [1 G9 Y- ?( u8 c6 `* v4 _; X7 v - }9 o&&V&&w3 ^3 r二、民间信仰的内涵及特征9 p2 P' c( k4 G0 ^; s8 Z9 b0 Q(一)民间信仰内涵的界定$ X7 S" C7 O+ }( f1 ]' }&&l民间信仰这一概念,据说在新中国成立初就被提出来了,最早由谁提出,尚待查证。对其内涵的界定,众说纷纭。而在接触到民间信仰这个名词时,很多人往往把它理解为宗教。用宗教的眼光看待它,理解它。这种观点也是对民间信仰的最大误读,当然造成这种误读与民间信仰本身的存在形态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要合理地界定民间信仰的内涵,首先要理清它与宗教之间的关系。. P: S/ c+ H- Z$ ?# V+ Y/ b通过对温州地区的调研,笔者认为民间信仰与宗教的异同点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E$ g' `# c/ ?共同点:. A+ e. y: h/ h1 d5 F&&D9 w* t一、祭祀对象力量的超自然性。在调研中,有关人物的祭祀,往往有很多神奇的与它相伴,人物本身也往往存在着特殊能力。不过值得强调的是民间信仰的某些超自然的力量,是不同于一般宗教的,它不是以彼岸世界的幸福而是以现实利益为基本诉求的。4 |& d+ I% ?( Q4 @( I二、民间信仰在心理根源上和宗教如出一辙。它关注普通民众,特别是弱势群体的需求和呼声,给予人们心理上的慰藉,并且作为他们的精神支柱。/ r& s) j* S$ y6 F5 d三、民众基础广泛。群众性宗教是一种群众性的社会现象,不仅牵扯到数量庞大的信教群众,而且总与社会问题结合紧密。民间信仰的民间性和地方性,决定了它必然具有很强的群众基础。这在温州地区表现的尤为明显,有些富裕的村子,两者相加的庙宇达数十座,其数量之多,从侧面凸显出了它们群众基础的广泛。, g* }&&B( s. @6 y0 `: v区别:' T5 f&&[* V% j* U2 \$ m一、宗教更具组织性,有固定人员参与其中,且多为老年人。如,护国寺内有大批佛教信徒做早晚课。而民间信仰则无组织性,无固定人员参与。如,来胡公寺的多为一些来求财运的生意人和一些考生家长,功利性很强。. O# w6 m& C4 H. G$ p二、宗教具有强烈的发展教员的倾向。如佛教,以佛缘为载体,拉近民众与佛教的距离。并伴之赠送书籍,灌输宗教思想。而民间信仰则无此倾向,其信众多为有所诉求的普通民众,随意性较强。: T2 f* }% I4 @' G三、宗教有自己一套成型的教规和神谱体系。而民间信仰则无自己一套成型的教规和神谱体系。如:佛教徒规定要食素、念经。祭祀对象多,有一定体系,而且这种体系是普遍认同的。民间信仰则无自己一套成型的教规和神谱体系,信仰具有地域性。) V, U) y7 ^% G因此,完全把民间信仰归于宗教是不合适的,也是不科学的。鉴于民间信仰界与宗教的异同点,称民间信仰为“准宗教”也许比较准确些。把其定义为:民间信仰指信仰并崇拜某种或某些超自然力量(以万物有灵为基础,以鬼神信仰为主体),以祈福攘灾等现实利益为基本诉求,自发在民间流传的、非制度化、非组织化的准宗教①。(总结的异同是否有权威根据,1-2篇论文不够)' M- t9 e6 h! v1 B&&T' ^6 Q/ k6 _3 t& e) i2 F1 r 3 V: \0 M; M1 \( o. r3 Z # U) R$ I* N' J; H+ S7 x0 }! x(二)温州民间信仰特征的描述% f2 V# E9 u) t" p! A% J! @关于民间信仰的特点,学界也做了不少的研究。如乌丙安认为其主要特点是多样性、多功利性和多神秘性②。贾二强又在乌丙安的基础上增加了自发性、多变性①。郑立勇认为,中国民间信仰具有群众性、低层次性、功利性、民俗性、海外性等②。金泽认为民间信仰具有五个特点:1、属于“潜文化”或“隐文化”的范畴,它的基本信众是生活在社会下层的。2、它的神抵十分庞杂。3、它与原始的氏族宗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4、不是“正统”的宗教,也不同于活跃于明清时代的民间宗教。5、禁忌(“讲究”或“避讳”)特别多,与此相关的镶解之法也是任何一种“正统”宗教所无法比拟的③。1 y- [) A( D1 K' x& Z5 V笔者在对温州永嘉瓯北镇和景山、西山的民间信仰调查之后,对温州民间信仰的特征有如下归述:, Z6 d/ u! C6 a一、弥散性。弥散性是指信仰、仪式和宗教活动都与密切混合,扩散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所以其教义也与日常生活相结合,没有统一的教主,也就缺少系统化的经典,更没有独立的自治组织体系,它的组织和世俗组织密切相关。④民间信仰的这一特点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了。金泽在谈到民间信仰的“散”的时候,分别对其从纵向和横向做了分析:从纵向的角度说,民间信仰由原生性宗教演变而来,再变为民俗,在宗教的观念、情感、行为和组织四个方面的要素,宗教性越来越少,越来越“俗”化。“散”在横向上表现出不断出现的民间造神运动,这是和许多人主张的宗教由多神信仰发展向同一神发展的“聚”的路不同。在调研中,处处可见民间信仰“散”的表现,仪式活动的俗化,以及村落中,同一庙宇中的多神共存在现象。# `$ h! G7 i2 }1 w, {# R二、自发性。自古以来,民间信仰都没有得到官方承认,被历代封建统治者视为“淫祀”⑤,一直处在自生自灭的状态中。现在,温州的民间信仰,特别是在农村地区,虽然有宏观的政策对其引导,但是,对其具体的方向和内容缺少规划。“他们只是起到领导作用,其他的都管不了,内部的管理都是我们自己管理的,他们只是宣传一些的精神。”庙宇的建造、运行和发展具有很强的自发性。, H9 s" A/ c8 ]三、实用性。实用性是温州民间信仰的突出特点。很多普通民众对相关的信仰对象甚至根本不了解,自己去庙宇祭拜,往往是从自身考虑的。如:商人求财运,家长求子女的考运,妇女求子嗣等等。这些都是出于实用功利性的现实利益诉求,希冀通过祈求神灵的保佑,来达到祈福攘灾的目的,“有灵必求”和“有应必酬”是民间信仰的普遍心态。这体现出了民间信仰的多神性和滥神性。如在瓯北镇的东占岙村,民间信仰的范围就相当广泛:陈十四娘娘、平水圣王、杨府爷、周江龙母、孙悟空等等。信仰的认识方式,补充着理性认知逻辑所不及的认识领域,尽管可能是以虚妄的形式。它的一端连接着理性认识系统的边界,因而成为它的延长部分;它的另一端则指向那难以把捉的世界;而它的主体则是各种因素混融一体⑥。只有要能寄托民众实用功利性的现实利益诉求的对象都能纳入民间信仰的范畴之内。1 Q7 K! m7 e" i' Q四、敛财性。这个特征同样十分突出,而且是民间信仰得以生存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手段主要有如下几种:①功德箱。庙宇内基本建有功德箱,通过人前来祭拜时向内投钱,积累功德来敛财。②卖香烛。这是他们敛财的另一个重要手段。寺内香烛的价格偏高,而且有一大部分人,不问价格,直接以50和100等整数给钱,利润颇丰。通过以上两种手段所获的利润都要上交至管理部门,庙内常驻人员无权处理。这笔钱,可以说是一种纯利润,因为建寺资金都为民间资金,寺院日常开支和管理人员工资数额不大,有很大的利润空间。当然,相比其它地区,温州民间信仰的敛财性有深厚的经济基础支持,敛财的方便和敛财的利润空间的巨大,反过来也使民间信仰的这种特点越来越明显。$ M0 _. F6 p, C五、融合性。民间信仰与一般的宗教不同,不具有排他性。在大多数信众的观念中,神灵不分彼此亲疏,只要“灵验”,尽管烧香磕头便是。而且这可从很多方面折射出来。如,景山山下石门出的二副对联:“云覆净坛行善为净,香凝古殿深入梧则深”,“乐国慈悲多至宝,世间勤劳不成忧”其中的行善和慈悲带有佛教色彩,而勤劳又非并佛教思想。其次,就是殿内壁画,取材相当广泛,有:封神榜、关公、水浒人物、八仙等等。这也许与民间信仰的功利性有关――只在乎寄托自己求财求运的愿望,其余一切只是个装饰和形式,这与民间胡公寺当初建造的初衷向悖的。还有就是同一庙宇的多神并存,有时在一个庙宇内同时存在陈十四娘娘、孙悟空、杨府爷等。这与民间信仰的功利性有一定影响——各种神的超自然能力的叠加能更加容易实现自己的诉求。. d! v1 Y& m! ^) g4 O( V! T* C8 @ % m5 j/ k0 Z& Y$ m% @+ C &&L&&u$ I- f) v/ Q( b 0 Y& V, }* d) f1 T0 ~* N三、温州瓯北镇民间信仰的基本状况, G% a- m& q. V7 j$ M5 V(一)温州民间信仰的基本事实描述( N# D- Y8 q2 s" N1、祖先崇拜9 @&&y6 r) n: C2 {1 ?祖先崇拜,分为牌位崇拜和坟墓崇拜,其中牌位崇拜又分为家内崇拜与祠堂崇拜。在永嘉,主要是牌位崇拜,表现为大修祠堂和节日祭祀。- U' u2 Q&&N* ?6 z2 z9 T" f: ?宗祠是供奉祖先神主,进行祭祀活动的场所。温州乡村大多有祖宗崇拜的风俗。在农民的传统文化观念里,有阴阳之分,必定有因果报应。在冥冥之中,祖先的灵魂时刻都在监视子孙后代的行为,或加以保佑,或加以惩罚。只有对祖先多加崇拜,才会获得祖先对等的保佑。! X" a1 C; W+ o瓯北镇主要有黄、潘、林、杨四个姓,其中黄姓人占了村里一半以上人口。每个姓氏都有各自的宗族祠堂,祠堂主要用于祭祀,在一些具有的,特别是遇到清明、端午、七月半、冬至这四个节日时,尤其重视。每年的清明,宗族的人会一起在祠堂里举办酒宴,祠堂的规模可以容纳大约40桌。/ ]7 \0 t( ^9 {) i. v( h黄氏祠堂的布局和一般祠堂相差无几。一进门便是一个戏台,戏台正对面是家族祖先的牌位,两侧是各种典故的壁画,共有16幅,各幅壁画下方都有捐赠者的姓名,这些捐赠者都是黄氏族人。在祠堂中央一片空旷的地方,摆放了很多八仙桌,长方凳,圆桌等,主要是用于宗族宴席。在祠堂的墙上,贴有宗族的一些公共帐目; k( f2 S: H" n& K! c黄氏宗族宴席曾经还有一个规矩,凡是家族中没有成婚的人,只能坐在地上吃饭,不管他年龄有多大。这个规矩的建立,也许和以前的人们希望家族人丁兴旺的观念有关。而现在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对人们观念产生了影响,于是这个规矩被取消了。家族中如此大规模的聚餐活动,自然需要巨额的费用。黄氏的太祖是地主,有私田,过去家族中的人通过收租取得钱财;而现在通常是家族中的人分摊费用。0 |5 C9 x, s2 Q$ |到现在为止,祠堂的最大功能似乎就是通过做戏、聚餐等,加强家族成员之间的联系。. P: k3 `: ]" W4 t: i2 R2、当地崇拜8 T4 R# J0 v, E/ ~% x: z& h- t周江龙母( W5 |4 V2 D6 P! Q: Y7 q&&K8 H周江龙母有嫂和姑两尊神。传说从前有姑嫂二人去八角井头抬水,小姑捡到一颗龙蛋,龙蛋很滑,难以放置,小姑只好含在嘴里,结果不小心吞进肚子,之后小姑处子怀孕。其父不解内情,认为女儿败坏门风,将其赶出家门。嫂子知道原委,同情小姑,经常给她送饭。小姑在临盆之际爬上苍山,产下一小龙。当时风雨大作,小龙腾空飞去,小姑见自己产下一条龙被吓死,从此得道成仙。这也是周江龙母最初的功能——祈雨。- s7 {) o) f' L在古代,请龙母是十分严肃的,只有在大旱时节才会请下山祈雨。请周江龙母下山的共有两支队伍,一支先请嫂,然后两支汇合去请姑。嫂的神像是放在庙宇里的,所以比较好请。并且长者为尊,姑的神像要跟随嫂的神像安放。村人请到嫂之后会放火炮通知其他人去请姑。姑的神像比较难请,因为神像放置在山上的岩石洞里。岩石在苍山山涧上,两侧都是悬崖,十分危险。两支队伍分别用于爬云梯和定位。云梯共有120阶,用于连接岩石和苍山。负责定位的队伍首先需在苍山的对岸勘察云梯的位子是否精确,因为岩石和山峰相隔一段距离,所以云梯的降落点必须在岩石洞口的正对面。另一支队伍放好云梯后,派两位身怀技艺的勇士下云梯取姑的神像。两位勇士随身系有篓子,里面放着香烛。勇士利用云梯靠近洞口,在找到落脚点之后,将携带的香烛点燃,插放在神像之前,然后将神像从洞中请出。随后两支队伍护送龙母下山。沿途的村庄都要敲锣打鼓以示欢迎,道士身披道袍,摆八卦阵迎接。路上还有身穿戏服的戏子装扮成神仙来迎接龙母。最后,龙母会安放在村里的祠堂内,每天有两人看守。祭拜龙母要用菜油灯,并且灯火不能熄灭;点香则用香头香尾连在一起的香盒,也是用来防止香火熄灭的。香火熄灭是对龙母的不敬,会带来惩罚。迎接到龙母的当晚就开始做戏,道场则连续举行六七天。在祭拜期间的每个月的初一和十五需进行法事。5 _* s0 u6 r1 j+ o) R现代人请龙母下山的方式没有变,仍然沿袭传统,在上山之前就会在宗祠做戏,戏子扮成神仙的模样迎接周江龙母。分两支队伍请来龙母后,在宗祠为龙母唱大词,专唱龙母的生平事迹,最后还要做戏谢恩。送龙母上山有三支队伍,一支送嫂,两支送姑。每年都有村子会请龙母下山,一般都是八月份请下山,十月初送回山上。现代人请龙母的目的已不单单是祈雨,甚至祈雨的功能已经退化,让位于其他功能,比如求富贵、保平安、求子、助学等。8 @* u" O+ T$ y8 G( ]# a硐主殿, n) `&&q: |4 ]3 D: S" B硐主殿坐落于黄田镇东联村,为此村独有。硐主殿原为佛殿,1958年生产队改建为硐主殿,2007年翻修,费用约30多万。修建资金主要由当地居民集资,同时有部分外村人,资金最高达15000元,这些外村人主要是还愿者和虔诚的香客。大部分香客都是来祈求平安、升官发财和子嗣兴旺的。: I0 B6 ]# z, M& Y殿内供奉神像:天地三界高真之伍、白虎星君之伍、开硐仙师之伍、值斗太岁帝君伍、显应硐主、土地尊神、青龙星君、三升符使、五音太保。& G+ u: W. o" \* \4 X/ z. B" B' m建筑:1.殿内壁画一般为人物画,为个人所画捐赠。! S" h1 P/ @4 F' P- w# w2.各种小建筑一般为装饰所用,无特别的神寓在其中。&&i, ]; D8 V/ T7 t$ y. c, y3.大堂正上方的金鸡状毛草和木锤子、头发为殿上梁时所挂的,象征兴旺。$ F7 B4 |: n) H, e0 x. ?$ V4.屋顶上的三神像为福禄寿。据介绍,若有两撞殿则一屋顶为三官大帝,另一为福禄寿,这是每个殿的建筑共性。+ |3 x1 a6 ~) [4 N1 i5 d3、神巫崇拜8 g% W! W4 ]# H$ P: X大圣宫" N; ]* F6 }% j/ B$ h大圣宫内供奉着诸多神像:五通尊神、五音太保、权善圣官、孙家亲娘、白甲将军、孙悟空、胡三相公、张三令公、土地尊神、谊符使者、童子郎君。齐天大圣居中,地位最高。在主殿旁,设有一小殿,专门供奉“陈十四娘娘”。+ t6 D$ f3 {9 ~6 ]9 w- w6 v: o据说大圣宫中的孙悟空其实不是西游记中的齐天大圣,而是当地一名黄氏族人的化身。传说这位女仙人当年是黄家一媳妇,能够预言和祛病,每次人们来求她拜神,都能显灵。她自认为是孙大圣俯身,故这所宫殿是在她去世后,当地人为纪念她而建的。孙悟空是其实就是代表这位女仙人。2 N. M3 }5 a* m9 i&&n5 r大圣宫的信仰活动比较频繁:每月初一、十五都会请道士念经,念经的为经友,同时还有和尚(一般有五、六个或三个)。这里也是唱古词的场所,每年都会请一些专业唱词人来此殿唱有关陈十四娘娘的鼓词,且一般会连续唱三年。, ?8 u3 l. ]" U3 ?5 O6 H2 Z大圣宫是由当地人捐资建设而成,声名远播,香客络绎不绝,香火旺盛。来殿里求神的香客分布于各个年龄层次,青年人的一般都是求生意,发财,还有学业,而老年人则求平安,身体健康,求子。8 h& f1 [& e. Z, T& F2 n/ V0 {% o陈十四娘娘, C. _8 ~& w* ^- ]1、供奉的寺庙:瓯北镇内的“大圣宫”、岭下村的“潮音寺”、千石村的“太阴宫”。(以“太阴宫”最为典型,因为它是以“陈十四娘娘”为主神供奉的庙宇。), `8 [) ]% }1 j1 Q$ b供奉的神灵:顺天圣母陈靖姑5 q! }1 h" o( ^7 t& r# S别称:临水夫人(相传她在唐代生于福建省古田县的临水乡,故称临水夫人)、顺天圣母、顺懿夫人、天仙圣母、慈济夫人、碧霞元君、注生娘娘。民间则称之为陈大奶、佛姨奶、陈十四夫人、陈十四娘娘等4 d! B! V7 B$ L& [! [& r0 H2、传说:( O, ~% m4 c( E0 Y# k①泰顺境内的传说:观世音天庭斗法所生两根白发下界化为雌、雄南蛇为害人间,而后手指上渗出三滴血化为红雨降世陈家生陈十四。陈家世习茅山法,百姓恳请陈教义出山收服蛇妖,陈因患病难以成行,遣其子法通、法青降蛇,法通被蛇公吞食,法青幸免逃归。南极仙翁荐其女陈十四至庐山学法,三年后学成归来,陈靖姑手持庐山镇山牛角,经过多次斗战,终于除灭了蛇妖。期间她由于偷吹庐山镇山牛角令地动山摇,降雨解灾又斩杀雷神,多次触犯“天条”,廿七岁阳寿便终。/ K1 C&&A9 Z( c* ~2 r) ]) r7 b1 U$ i②台湾境内的传说:王母蟠桃会上,观音与众仙比试弹天柱,指破血滴井中,为福建古田临水中村陈昌的妻子葛氏所食,便于唐大历元年( 766 年)正月十五日产下一女。临盆时异香满室,取名靖姑。又因是十四日夜静时生,故又名静姑,俗名十四。观音两根白发误失,落人间化为白蛇残害生灵。陈昌家传茅山法,乡人便央其出山为民除害,陈因患有背疽而难以出行,派其二子法通、三子法清降蛇,不料法通被蛇吞食,法清幸免逃归。时靖姑年方十七,为了报仇,立誓上闾山学法。归来时,路过温州、平阳等地,沿途捉妖收怪,为民除害。后听闻白蛇精在闽地危害良民。靖姑在白蛇洞前建法堂,布闾山正法,斩白蛇为三段,其蛇化作女子逃遁。某年大旱,禾苗枯萎,当时陈靖姑已怀孕三月,便脱胎陈府,前往祈雨。果真天降甘霖,施泽万民。此时白蛇乔装靖姑回府,盗胎并食之。靖姑架着飞云而归,怒追之,白蛇逃入临水洞(今古田县),靖姑坐压蛇头,令其永不出洞。最终陈因疾坐蛇头而死,终年24岁。% v4 j, ?/ D! i' d, \/ ^3、神灵的功能:7 a" f' }9 d9 B7 E' N; c8 x“陈十四娘娘”以收妖闻名,人们祭拜她,最初是求保平安,远离妖魔鬼怪。而现在人们祭拜“陈十四娘娘”求的愿比较泛化,像求子、求财、求学业、求姻缘样样尽有。/ ^6 M+ O: i7 K9 k在岭下村的“潮音寺”和黄田的“大圣宫”里,我们都有看到在“陈十四娘娘”神像附近的童子身上挂有很多大红色的肚兜,有些上面还绣有“大福大贵”的字样。听黄老伯讲,那些肚兜是求子的信徒挂上去的。" s& w8 k4 k+ }! j. U7 o除此之外,在“太阴宫”里,我们看到很多许愿挂上去的红绸,上面有绑着花生、桔子、金元宝,有些夸张地上面有绑着写着姓名、准考证号还有很精确的座位号的字条。很明显,花生和桔子代表着要求子,金元宝是求财,而准考证号应该是和学业有关。7 c/ s+ a5 K4 U* k在走访“太阴宫”期间,笔者碰到四五个信徒来祭拜“陈十四娘娘”。其中有位阿姨是为她即将出国的女儿和外甥祈福的。/ `1 D# O* W! B9 M& Z&&S4、圣人崇拜; A5 l& Z* m+ ]( E" D1 J乔侯将军殿! D&&E/ c: V' g4 n一、殿的布局情况; W+ h* x: M&&W2 R殿外有一小门,上书“龙山胜迹”,由门进入后,右转,有一小广场供香客烧香、点烛之用。在广场右侧墙壁上,有一碑记,名曰:“重建乔侯将军前言”。上面内容主要分两部分:①建殿引言及殿内所供诸神的事迹。②重建“乔侯将军殿”大家捐款的功德情况。平地正对一大门,上书:“将军殿”,由门进入“乔侯将军殿”的内殿。正殿内有一矩形空地,空地前侧为一戏台,戏台装饰五彩斑斓,左右楹联甚多。空地左侧放有五音太保以及贴有寺内财务制度和宗教管理制度等等。空地的正对面,与戏台相望处,放有诸神像,如乔侯将军、陈十四娘娘、周太尉等等,神像下放有贡品。/ N" W( o. q! L- t8 I3 e4 l二、乔侯将军及殿内主神事迹( Y( `! C- H& D8 b# A7 o殿内碑记内容如下:. n+ E' s% ~- O* Z自有史以来,凡有功于人民,或殒于王事者,毕致功歌颂德,小则父老崇拜,庙祀千秋,大则文人権笔,载入史册,永垂不忘焉。亦有裨史,虚构流传,应运而生,诗人陆游有云:“身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唱蔡郎中。”然而无风不波。皆因年灭代远,物转星移,难溯其源矣。若镇之将军庙,据人传说,已历七、八百年,将军藉系绿坑,身处瓯北,欲匡宋氏江山。发聚全瓯残余,奈何天不由人力不从心,又遭甥舅构冤,奸谋泄机,致全军覆灭,乔侯以为仁,以有拔山之力,难回劫运之愆,后朝不灭,忠臣烈士,诰封乔侯将军。择龙基以建庙,见胜之构亭。春去冬来,天旋地转。世事茫茫如逝水,忠魂耿耿永流传。自去年村里,信士踊跃解囊,两易寒暑,而巍峨庙宇,高耸云霄,查栋调梁。飞阁流丹,蔚为大观。左奉陈氏圣母,藉出福建莆田。父兄皆巫士,氏则生成仙骨,庐山妙法真传,护国救民。近千年来,众生感恩膜拜,笃信无疑,是以万世生平,政通人和也,同龛宝氏元君,蹟显柟溪泰山,救母骑虎成仙,宋理宗朝,封为孝佑夫人,载在永嘉县志,志孝格天。垂范人间显赫,古今称颂。右奉周太尉,系本镇岭下人,幼而奇异,每晨上山哺山石乳,童年臂力过人,两臂千钧,可万人敌,砍柴孝养其母,山上带四石板,重约吨余,至今留为桥,旋因圣李王无成,终于遁隐,后封为太尉,其墓尚在,人称黄田将,善于庙则事记千秋,和矣灵昭万世,略书诸神之事迹,缪充碑铭之前言。+ w% S0 `& h, w! X- }& & 通过碑记,笔者对乔侯将军的事迹基本归纳如下:南宋时,南宋苟延于江南,乔侯将军,为瓯北义士,为保卫南宋,召集全温州地区的分散、残余兵力。作战英勇,但是在一次作战时,不幸被外甥和舅舅出卖,全军覆灭。乔侯将军死后被封为乔侯将军,同时他作为忠臣烈士为也后人所纪念。9 F" J) ?/ j( X. ~2 V杨府爷* ^( W0 w/ @& B% p' a! j3 u杨府道院位于平水纪念堂左边的山丘顶上。沿着石阶走进道院,可以看到“一门十杰”的匾额,上方还有“圣旨”二字。在道院的右侧,立有碑文,上面刻有杨府侯王的生平及功德。大殿的门上画有门神,两侧壁画为“福满人间”和“蓬莱大仙”。进入大殿就可看到“群英会”的大幅彩画,两侧有通向二楼的楼梯,沿梯的墙面上张贴有“向温州市永嘉县宗教局全体人员致敬”、“热烈祝贺永嘉县宗教整顿换证大会胜利召开”的红榜,落款为“杨府道院”。0 e4 \1 j5 V9 ~. I9 s$ ?走到二楼,在入口处可以看到堆放香烛的摊位,香烛的价格从15元到108元不等。在摊位的左侧贴有一张月份活动情况的明细表,标明了时间和活动事项。在香烛摊的上方悬挂着“杨府道院”“永嘉县杨府道院宗教民间场所”字样的匾。在匾额下方张贴有“浙江省宗教事务条例”,条例分为七章,共五十条。道院的两侧墙面上画满了壁画,有“双鞭会”、“狄翁遇仙记”、“双抢陆文龙”、“金牛观”、“闹花灯”、“古城会”、“三斧定石冈”、“棍砸新文理”等,题材取自多部历史小说,比如《岳飞传》、《大唐记》。天花板上也有壁画,多为山水画围绕着人物画。$ u6 ^5 [% o7 F# R! }二楼大殿内立有太岁、崔相公、杨府侯王那个、三官大帝、土地尊神、五音太保和三界符使的塑像。杨府侯王的两侧立有文武判官,在其殿前的梁上挂着很多红布。红布一般是香客答谢还愿之用的,红布的多寡也可看出此神在香客心中的地位。6 X% j, T8 k. E/ f7 t' `大殿的正对面是戏台,戏台门上写有四首古诗,都用楷体书写。从戏台上可以看清整个大殿内部的情况。在戏台的左侧有一个专门用来点香烛的小房间,里面供奉了关羽大帝。戏台背面的右侧有一个铁架,悬挂着粉色的签条。左侧立有一块“善男信女指点”的牌子,书写有二十条与人为善的劝诫。7 V7 E) g3 `1 i# ?- w2 N& {" \- I管理人员介绍,道院建于2001年,2006年得到批准,对外开放,一年举行四五次法事,活动不多,香客也不是很多。5 t& g9 ]8 Z, S 3 u9 E9 p! f" p# ?2 ~" A5 ]平水王( p&&G) ]&&}, S平水圣王本名周凯,是浙南一带民间的抗洪英雄。相传西晋永康年间,浙南地区洪水为患,周凯因为民搏斗洪水而死,当地百姓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奉其为“平水圣王”。$ y2 I2 q3 P4 z3 Q笔者挑选了瓯北镇的两处平水王庙,进行了参观访问。一处位于瓯北镇东联村的平水王庙——东联观。0 H( ?8 R6 ^3 e! P东联观建于2006年10月,是由原来的平水王殿和三官大帝庙合并而成的。庙宇的外墙贴有青砖,雕刻有许多图案,以龙为主,比较精美。庙宇的梁上立有刘备、关羽、张飞三神的塑像。走进东联观,可以看到左侧刻有碑文。碑文分为两部分,前段是平水王的传记,以古文记叙了平水王周凯的生平以及后人对他的尊称和封号。内容如下:&&]. a% X&&r- d( ^&&d" ^重修平水圣王殿碑记( |# N" z$ }# J! F8 i2 G) B1 S粤若稽古,考镜祭典。《礼记》有云:“夫圣王之制祭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菑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2 X&&B( w4 S&&L9 u9 |盖西晋永康年间,临海郡之永宁、安固、横阳三江,濒海而壅塞,风起则潮涌。洪水为患,民瘼久甚。恭闻有周公讳凯者,字公武,世居横阳。公允文允武,善导水势。按宋濂《温州横山周公庙碑》:“乃白于邑长,随其地形,凿壅塞而疏之,遂使三江东注于海。”披郤导窾,水波阒然。&&L4 C" N3 Y5 r# m# A4 ?逮永康中年,洪魔再袭,飓风肆虐,江水狂涨。公率众战焉,以身平之,嗟我周公,功成魂殉。6 d/ O# x6 T( G: W' D* A: `# l5 W嘻吁!大禹光被华夏,周公德及州郡。爰功虽殊,其揆则一。能捍大患,虽非功安九有;以死勤事,固当庙食万世。尔时,邑长乃建祠尸祝之,唐追封为平水显应公,宋加追通天护国仁济,元进号大和冲圣帝,明复封横山周公之神。4 c# ~: t5 p/ _&&u" Y& _6 L. K6 t1 S周公之祠,初在永宁县治之西郊,后迁瓯江南岸之西洋。吾乡丘民请其灵,祀之于千石。迨清,敝村贤达,厥分其香,建庙于横山头。5 Y, b- ]: V& E9 \. ^5 @日居月诸,榱桷殆将倾昃;风销雨蚀,栏楹日益颓圮。$ q4 i: P# @! X6 C+ @* d夫国朝承平,物阜民康。人心向善,有废咸举。乡人佥谋,二度缮葺。群策群力,悉乐趋事。岁修之费,沛然而盈。赫赫炎炎,不日遂就。庶略表事天敬神之心,崇德尊功之意也!* ~) C8 N0 {& H! g6 N7 m5 {' J9 i殿庑殊瑰兮,画梁雕栋。红砖绿袍兮,高耸云霄。表松翠竹兮,掩映左右。斯殿斯景兮,神安人悦。" H; `0 {# @6 d! Q6 E6 I巍巍宝殿立寰宇,休明安乂;穆穆神灵庇中华,海晏河清。# d- c5 J! t- g: n, j+ N岁在丙戌,仲冬吉日,勒诸贞珉,以贻悠邈焉。3 T2 K# t& V0 U* m+ X9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谨识7 [1 U( ^) {& v: ?& J4 X后段则记录了捐款建庙的善男信女的名字和捐款的数目。黄老先生向我们特别介绍了传记中的一个字“乂”,“乂”通“义”,但与“义”相比增添了祈福、保平安的含义。4 L, `) o. p# G. p/ E3 v" |! n碑文旁边是一个单独的烛台,用来插放香客的香烛。烛台前供奉着十个神位,从左到右分别是三界符使、土地尊神、文判官、各郡夫人、各郡夫人、平水圣王、武判官、卢氏娘娘、陈十四娘娘、五音太保。1 I7 C9 ^1 [* O' w- Z- y$ o1 j在东联观的右侧是大殿,大殿分为三部分,从左向右分别是孝佑宫、仁济庙和三官殿。大殿左右两侧画有青龙白虎(这几乎在每坐庙宇中都能看到)。在孝佑宫和仁济庙之间画有“群仙会”。即为上八仙。在仁济庙和三官殿之间则有“与民同乐”的彩画,即为下八仙。彩画上皆有“吉祥”“如意”“发财”“富贵”等的落款。仁济庙的楹联是“治水王中古有禹,抗洪帝追封浙南则周”。大殿内俱被烧毁,只留有五音太保的塑像和石柱上的楹联。楹联与平水王有关的是“百代英名不输大禹,千年魂魄永镇瓯江”。墙壁上还留有几幅彩画,分别是:山明四兵会、二打瓦岗山、渭水访贤和七擒孟获。- w9 `) X7 V5 w千石村的平水纪念堂。该纪念堂约有11年历史,位于公路旁,外观气势雄伟,有三扇大门,门口共六幅对联,多为歌颂平水王治水功绩和拯救苍生。3 A( \2 I1 D) H3 V5 l进入纪念堂里面,发现该堂共分两层,一楼有一个背对大门的戏台,戏台对面是一些桌、椅、柜子等杂物,显现出一片杂乱,毫无条理。二楼则是人们供奉祭拜的场所。8 p: g8 A5 c8 ^( i4 G9 e# ]在二楼的正上方共有三尊雕像,最左边一位是卢氏娘娘,中间是平水圣王和一位娘娘,这位娘娘应该是平水王的夫人。最右边是土地尊神。和大多数庙宇相似,二楼还设有五音太保,一位骑白马的符使,左侧墙面上的青龙,右侧墙面上的白虎。二楼的天花板上是一幅岳母刺字的壁画。纪念堂里关于龙的壁画、雕刻特别多。2 Z2 S! \0 ^( |胡公大帝# o' q# w) f1 S- Q! W! k& &胡公其人:$ \" _# ~# Z2 P1 ~" z1 o&&K8 G& & 胡则(963-1039)北宋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字子正,太宗端拱二年(九八九)进士。历许田县尉,突州录事参事,提举两浙権茶,江淮制置发运使等。真宗时因与丁谓善,出为京西、广西转运使,复为发运使。乾兴元年(1022).又降知信州,徙福州、杭州。两招入朝,先后权吏部流内栓,权三司使。权三司使时,曾通产东西,盐法,人便之。以后兵部侍郎致仕。①* \2 V% V4 r* s( j. V胡公殿座落与景山公园的金莲山上。山脚有一形似牌坊的石门。其两侧有二对联:“云覆净坛行善为净,香凝古殿深入梧则深”,“乐国慈悲多至宝,世间勤劳不成忧”。过此石门,拾级而上百余米于山顶,有一观“金莲道观”,胡公寺非一个单体建造,在“金莲道观”内部。“金莲道观”整体略显破旧,似乎建成以有很长时间了,胡公殿在其内部,近几年得到了修缮。殿外右边墙壁上书有胡公介绍,内容如下:% d2 c/ q, ?3 n&&j1 q' v/ M& _# }胡公一生自二七岁中进士浮沉宦海四十七年逮时三朝十握州符六持伎节及选曹计省历践要途任内为民请命有省冗役改盐法除苛赋奏免丁钱等利民政绩去世后宣和金封佑顺候淳礻右间进爵为公寻加正惠宝礻右初再加忠佑历封其次直到成为胡公大帝; V5 {( O; U. v―――――――――温州市莲花心金莲道观受理小组录" ^& N; a9 ?# ]" H% H7 a&&p: q胡公史略& f$ b7 {# }" x+ M; ]3 v3 {宋史记载胡公名则字子正永康人北宋时曾任兵部侍郎果敢有才气赏奏免衢婺二州灾年时民丁钱百姓感德遂在其少年读过遇书之方岩立庙纪念且生曾任温州知府政绩斐然因之温属各地人民亦先后建庙纪念之& }+ d1 ]8 ?- m: V& && && && && && && && && && && && && && && && && &&&公元一九八九年& &发次己已7 k&&s$ q4 B0 y$ I! ?整个殿内壁画甚多,五彩斑斓,尤已屋顶装饰最为精致。壁画取材广泛,有:封神榜、关公、水浒人物、八仙等等。殿中有一红脸人像,即胡公。左右各有四像,像前左侧不远处。立有一牌标题为“开展八荣八耻教育活动”,内容为八荣八耻。右侧放有一桌,放置大量香烛,用于出售。" o$ z&&L/ s# r+ g" J* Z&&L包公殿8 n+ \- G- j3 W&&`+ U, x$ z包拯(公元999-公元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出身于官僚家庭。生于北宋咸平二年(999年)。天圣朝进士。累迁监察御史,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奉使契丹还,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改知谏院,多次论劾权幸大臣。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移知瀛、扬诸州,再召入朝,历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嘉裕六年(1061年),任枢密副使。后卒于位,谥号“孝肃”。包拯做官以断狱英明刚直而著称于世。知庐州时,执法不避亲党。在开封时,开官府正门,使讼者得以直至堂前自诉曲直,杜绝奸吏。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后世则把他当作清官的化身——包青天。0 i/ m9 _+ A; U9 u包公殿又称太清宫,坐落于温州市区西山山麓西山桥边,始建于明朝万历四十年,距今396年,历来是宗教活动场所。在1993年在政府及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下,经主持人卢阿光先生的多方努力,被市鹿城、瓯海两区的水利局占用的殿房全部收回,于1996年竣工。4 Z2 }3 ]! S5 u, i重修后的大殿,即现在的太清宫,建筑豪华气派。前有山门鼎立,一对中华蛟龙石柱高高耸立,山门外双狮镇守,上悬“太清宫”、“明察秋毫”金字大匾,据悉此大匾系中国道教协会闵智亭会长亲题。整个宫殿分三层,一进包公殿,二进大罗宝殿,其殿左右分别由横匾“贻尔鸿福”,“永普慈云”,进入大罗宝殿,正堂是太上老君塑像,两小童侍左右,伴有一对联“圣德昭彰满乾坤,神功浩荡遍宇宙”;左堂奉有三官大帝像,其对联为“上中下百富幈臻,天地木三官大帝”;右堂设有“煊灵圣王”其对联为“地德聚福国太平,幸可生泉民安乐”。在大罗宝殿的左侧墙壁上挂有壁画“唐高祖与老子”和“汉文帝”。其内堂设有两娘娘,一为崔氏娘娘,系包拯之养嫂,二为李氏娘娘,系包拯之妻。旁边设有一“娃娃佛”(据刘阿婆介绍),专门是保佑顽皮不听话的小孩子变乖的。三进观音阁,内呈设一大观音,两边设有上百个小观音。整座大殿设施齐全先进,多处建筑极为精致,摆设物品珍贵,如包公殿前的一对从国外买进的天然钟乳石塔,及多处的玉碑、玉桌。# T0 Y# [$ K8 k! G0 }" Q 2 E+ i9 a: l. L5 H- f ( M8 E8 g3 v" Z(二)、筹集方式和管理方式" c5 f3 F. J$ Y5 |7 \7 }: Z: u民间信仰的发展和产生影响往往要以一定的庙宇为载体,庙宇的建造耗资巨大,筹集这笔资金是一个难题,而伴随庙宇的建成,又会产生一系列庙宇的管理问题。了解民间信仰中庙宇的筹资方式和管理方式是了解民间信仰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内容。4 q&&n8 ]% F8 W6 W笔者走访了瓯北镇的太阴宫、平水王殿等等,其中各个庙宇的建筑,仅仅从外观便可感受到宫庙建造当初投入的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据了解,一般中等规模的庙宇建造花费就需上百万资金。这种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普通的农村是如何筹集到数目如此大的资金?这部分资金又是如何运作的?&&E3 j- V3 N) e1、筹资方式. p: l4 [6 i' O庙宇基本上是依靠民间力量自发建造起来的。这里所说的“资”并非狭义的货币,同时包括土地等资源。& b! v- N7 W1 \4 R+ L; X+ X- d4 E一是土地的征集。现今,房价虚高,即使是遭遇了金融危机,房价对普通百姓来说仍然是难以承受的,更何况是产生“炒房团”的温州,土地本身就是十分宝贵的财富。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民间信仰的庙宇的规模都是比较大,占地面积一般不会少于一百平方米。因此,我们本以为这会是庙宇的筹资中碰到的最大难题。让我们感到意外的是,我们调查发现很多村民都十分愿意捐出自己的土地来建造庙宇。“平时老百姓为一点墙边角地的纠纷就要打得头破血流,但只要听说是修庙的,都争着把地让出来。而且,因为是‘菩萨用地’,连国土部门也不怎么过问。”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民间信仰的神圣色彩给筹资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筹建地必须是风水先生测算的风水宝地,这些地大部分都是自己自愿无偿捐出的,但是也有些是购买的。村民对这些事看的是比较重要的,他们都是乐意捐出的,即使有些不愿意,但是也没有办法,碍于别的村民的说三说四,出于面子也不得不同意,但是大部分的人还当成是非常荣幸的事。这就是民间信仰的独到之处。+ ]& l8 t- |' W$ G. k二是资金的筹集。筹建宏伟的宫殿,最重要的是拥有巨额的资金,没有足够的资金,一切无从谈起。因而,资金的筹集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那么这么巨大的资金又是从何而来呢?在瓯北镇,据村民介绍,宫殿建造所需的资金,全部都由村民及其周围村县的信众自发筹集而来的,政府没有任何资金支持。这个过程主要是一些首事(村里威望高的、年长的老人)起着领导作用,在他们的组织倡导下,各家各户都资助相应的资金,但是也不乏来自本地中小型企业的慷慨解囊。如坐落在永嘉县瓯北镇的奥康集团的大力支持等等。一些宫殿庙宇年代久远,经过常年的日晒雨淋显得破旧,也是在首事们倡导下筹集资金从而得到修缮。. X) s, F: p$ m位于西山的太清宫规模较大,且位于马路边,其投入的资金数额更大,我们先对其的建造也进行了解。太清宫的成功建造并非易事。据介绍,太清宫原名包公殿,始建于明朝万历41年,距今已有396年的历史。随着历史的发展,包公殿曾一度遭到破坏,直到1993年在政府及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下,经主持人卢阿光先生的多方努力,太清宫得到重建,并于1996年竣工。太清宫的重建虽然得到政府有关方面的支持,但政府并未提供资金支援,建造太清宫的资金主要由其主持卢阿光先生及其周围的信众筹集的。而胡公殿也是由民间力量筹集资金而得到修缮“是东家造的,造这个殿的有66位东家啊,主要他们出钱的。现在这个殿也是他们在管的。”3 Z* D/ m6 N2 X# J7 {通过在瓯北镇和西山、景山的调查,我们发现温州民间信仰的筹资方式基本是以首事们倡导组织,聚集民间的资金,积少成多为模式的,同时,由于民间信仰的神圣性和农村的宗族力量,为这种模式的运行提供了很大的方便。2 Q8 T( ], u7 o$ @/ ~+ \2、管理方式. d' I1 a$ k$ y&&G& B1 f民间信仰的管理的内容有日常打扫、仪式主持和资金管理等内容,经济高度发展的温州,其民间信仰的管理方式也蕴含了自己的模式。& X% A7 _&&I" w5 `1 Q, i经过走访笔者了解到,瓯北镇大部分的村子是同姓的,庙宇的基本事情都由首事安排、负责。钥匙等都在首事身上,他们安排每家每户轮流打扫庙宇卫生,做好清理工作。另一方面,少数的庙宇请了专门的管理人员,在庙宇中做一些基本的管理事务,如打扫卫生,做好清理工作,卖卖一些香火钱,从中我们也看出一些经济的味道,解决了一些就业问题,规模较大的宫庙管理人员也较多,所得报酬也较多,而规模较小的宫庙则管理人员较少,所得报酬也较少。大部分宫庙所雇佣的管理人员工资为600元左右。 ! i" @+ L3 S; h% w笔者了解到,景山、西山等温州市区比较大型的庙宇基本上都由主要负责人请了专门的管理人员,在庙宇中做一些基本的管理事务,如打扫卫生,做好清理工作,看管宫庙中的基本设备以防小偷等。温州市区的庙宇所雇佣的管理人员工资为200到700不等。5 v, \! w+ A" R/ c3 D在查访过程中,笔者发现,庙宇的管理人员多为年龄较大且家里没有太多牵绊的老年人。由于工作需要,管理人员常年住在庙宇中。平时的祀奉活动,是庙宇中的管理人员最繁忙的时候。来自各地的香客络绎不绝,管理人员必须维持好庙宇的秩序,做好接待工作。, D7 w/ K&&V! R: c0 [' z以上这些是一些基本的管理,管理的最为重要的就是经济的管理。这既是管理方式,也是后继的集资方式。可分为三大块。) w1 s. h7 S) c第一大块是宫庙中的功德箱的设置。功德箱一般摆放在庙宇的正门口,供各位来往的香客捐赠香火钱,香火钱的数目由香客自己决定。根据笔者对市区几个庙宇的走访,发现庙宇中平时往来的香客数量较多,更别说初一、十五这些庙宇中最繁忙的日子了。虽然庙宇中并没有强制规定每个来往的香客都需缴纳香火钱,但是出于各种目的,如为了表达自己的诚心或是希望神灵更保佑自己,基本上每位香客都会捐赠香火钱,且数目较大。在笔者走访的几个庙宇中,包公殿的香火最为旺盛。3 _, V4 R' |0 P第二大块是宫庙中香烛的买卖。笔者发现很多庙宇中都设有专门的香烛买卖处,且香烛价格明显高于市场价格,其间存在很大的利润空间。过来祀奉的香客多数会来庙宇中买香烛。在胡公殿,一些香客会直接给付一张整钱,如五十或一百,而不要求管理人员找还。这样每天庙宇中出售的香烛的净利润也成了庙宇的一大收入。$ ^# i- F5 E# C. J: P; f! L3 h第三大块是庙宇中的仪式的举办。这些仪式频率很高“每个月初一做一个小道场,每年九月初七、初八、初九要做一个大道场,那几天很热闹的。”“我们这次是正月里其请下来的,要请到10月份,一户一户人家拜过去。”+ F$ }! H; ?7 e4 n温州市区中的庙宇有时会举行较大规模的道场仪式,前来参加的香客会捐赠比平时香火钱多出好几倍的钱,这样一场道场后,香客捐赠的香火钱数目也是很大的。在瓯北镇的一些村落,虽然仪式规模相对较小,但也会吸引附近的“经友”来参加。仪式筹集到的香火钱也成了庙宇中平时用于管理的经济来源之一。3 H$ D- v5 Z( K+ V. v0 y9 l1 G! Z* _- `* g% _" U3 x4 ?2 y, {$ C) C* U" Z! N" c : U. g3 B+ c* H& i $ T9 p% X4 F , z& ^( l! S* p& F$ K, N; W(三):民间信仰的信众状况2 h. n) q5 ~2 j! M6 b调研中笔者最为看中的还是对民间信仰中的人的分析。在对人进行分析的时候,首先就要面对人群的分类标准的界定。最终,笔者选定以年龄段来界定人群。* N( l* a/ P8 w3 J1、信仰人群% {+ N+ O6 F. l1 l按照年龄,我们可以将信众分为三个层次:一是55岁以上的老年人,二是35—55岁的中年人,三是25岁以下的青少年。这样划分之后,笔者们发现,民间信仰的信众大部分集中于第一个年龄层次。" H3 L* n7 l, _2 W1、老年人,这些老人在家无事可干,有大量闲暇时间。他们既是民间信仰的主要参与者,也是主要的宣传者、管理者。1 t8 i7 y2 k, V# K- K& I% E老年人作为主要的参与者,有的甚至已经把民间信仰归于自己的生活的一部分。老年人对信仰对象较其他人群来说是很虔诚的,很多老人相信存在这种超自然的神,基本上都是抱着“相信啊”“很灵啊”的态度。这些老人平时会参与一些日常的仪式活动。而另外一些威望高的、年长的老人就会充当首事,他们是民间信仰庙宇建造中资金筹集的重要环节。就正如西山包公祠的卢阿光先生,自筹经费,重修太清宫(包公祠),广泛开展民间信仰交流活动。部分老年人还突破地域的局限,和别的地方的老人结成“经友”,相互参与各种活动( v+ D9 p/ |&&r8 }- P1 g7 \% j像卢阿光和农村里的一些首事还充当起宣传者、管理者的角色。这是更高一个层次,民间信仰不像佛教和基督教这类的宗教有浓重的发展教徒的倾向,这种宣传是建立的虔诚的信仰之上的,甚至是对一些圣人的人格崇拜。. C1 [2 X' |& P“包拯一生清廉,公正严明,从不偏私,为百姓做好事,这是何等的可贵,我佩服乃至崇拜他!”“我不能让包公的这种精神失传,我要好好教育下一代,让他们永远记得,一代一代的传下去,直到永远”“他(胡则)是宋朝时在当官的,官当得好”“毛主席还夸过他(胡则)的”①9 ?$ B5 N# J" H; l' D7 \; u9 n在这种崇拜心理的作用下,这些老年人不自觉的充当起了宣传者的角色。而他们也的确在努力地实践着,如包公祠在今年的汶川地震中就一次性捐出80000元,不仅如此,他们一直在为社会公益事业而作自己相应的贡献。- ~* y" U. o/ I5 j: M作为管理者主要表现在两个相反的方面:(1)因工作的需要而信奉。来这里管理的大都是年纪老迈的夫妻,为了不给儿女增加负担,趁自己还未真正老,多赚一些生活钱。他们在来之前并不信仰,但是从事殿内管理工作久了,受其环境的影响,逐渐潜移默化的对这些神灵有所信奉,但是并不十分热忱。(2)深信不疑,本身就是信仰的一员。有些管理人员本身就是信仰人群,十分的虔诚,因而他们自愿、义务地在殿内工作,打理日常事务。! L2 X& P+ a) s0 o6 l老年人信众众多的特点从侧面反映出老年人晚年生活人际交往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生活单调,缺少子女的关心,或者旨在减轻子女负担。在调查中很多老人都因子女的关系来庙宇当管理人员。3 k/ c) A# x+ X: d( Q- ^“在这里又清闲,不用她们养,多好啊”“家里我那老头已经走了(即去世),儿子二十几岁了,媳妇娶了都四年了,不用我管了。”“是啊,很少回去的。回去家里也没人。儿子们都在外工作。”& k- Z" k# e- D* C7 `8 D$ R2 Y所以,民间信仰在满足老年人意识中的信仰寄托的同时,对老年人现实生活也是有很大意义的。于是,这就产生了民间信仰的另一种倾向“信仰意义的逐渐淡化”民间信仰及其仪式丰富了老年人的生活,“民间信仰及其仪式不仅是在‘神’,更是在‘娱人’”。②& @6 g- X9 H) n) |9 I2、中年人。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和生活节奏的日益紧张,在老年人的推动下,一部分中年人也加入了信仰的行列。但在这类群体中,信仰的目的发生了变化——赋予了更多的功利性。这类群体主要是商人和家庭主妇。对于前者,目的就是为了求得生意兴隆、财源滚滚。据包公祠一管理员介绍,该殿香火如此旺盛,除了有大量的本地人前来烧香外,而且有很多来自外省的人前来参拜,甚至有来自台湾的,而这类香客主要是因生意上的需要途径温州,来参拜以求得财运,这也是包公祠能享誉盛名于全国的原因之一。对于家庭主妇,主要目的是为家人求平安和好运、为子女求学业上的进步,这类人也多是生活较富裕的群体。: |9 T&&P( G$ H9 A; b9 ?. B, T# C&&k. f“求好运啊,是为家里人做生意求得呢”“每年的这个时候,尤其是考试前一天,很多家长都来的。而且真的来求的人的孩子最后考起来都比平时要好。”“灵的呀,你看堂内那些挂着的红布,都是那些求子的人生了儿子以后来挂上去的。还有些没结婚的人来求对象的都有。”“他们是做生意的人。很多做生意的人来求发财的。”“祈福啊,保大家”&&P5 p) \" g2 G这些信息都是从胡公殿、包公祠的管理人员口中得知的。这类妇女有足够的闲暇时间来了解这一信仰内容,甚至发展为自己亲身参与到该信仰行为中。家庭妇女容易产生空虚感,所以更愿意去接触有关民间信仰的信息来弥补自己精神生活上的空位。同时,在这些被神化了的历史人物面前,为家人祈福,更是其“贤妻良母”的典范行为,何乐而不为呢!当日,在包公祠的调查中,笔者就恰巧碰上几位妇女前来烧香,其中我们发现有两位在一个“娃娃佛”前拜祭,嘴里还念叨着一些词。后据了解,原来“娃娃佛”是专门是保佑顽皮不听话的小孩子变乖的。在与殿中管理人员刘阿婆的访谈期间,有一位前来烧香的妇女听到笔者谈到关于“为子女中、高考祈福是否灵验”的话题时,急忙上前来向阿姨询问有关这方面的相关情况,她也是有打算为自己的子女在包公面前烧香以求学业有成的。在走访包公祠时,笔者恰遇一位首事为两位妇女作法事,那两位妇女神情极其凝重,但很虔诚,后经了解,她们是为家人求好运的。6 t8 [% r8 x5 F3 n所以,对比老年人,中年参与民间信仰活动更多关注的是信仰对象能否带给自己好运、财富、身体健康和子女的学业等,具有一定的功利性色彩,即实用性信仰。从对信仰对象的认识方面看,老年人比中年人有更深刻的认识,他们大多了解神的来历及传播的历史,而中年人则很少具备这样的历史知识,这是由信仰目不同导致的:真正的信仰者会自觉的去了解有关这一神的相关知识,而带有功利目的的信众则多是慕名去宫观里祭拜,以求得保佑的,对其信仰对象的原委了解不深刻。' x# G8 Q+ l! ~8 A2 H. E3、青少年。改革开放后,民间信仰得到了迅速恢复和发展,如修复、新建了大量宫庙,集体的、公开的、制度化的信仰活动日趋增多,信神、求神活动越来越多且呈公开化发展。25岁以下的均为上世纪80年代后出生的,他们经历甚至参与了民间信仰的恢复和发展过程,他们的成长基本与民间信仰的复兴同步。因此,青少年中也出现以下与民间信仰相关的行为。如:算命、佩带符、信奉鬼神。笔者向温州本地的大学生做过了解,有学生曾参与过民间信仰的行为,不过纯粹是因为家长要求(家长希望求子女考运)或者是因为有趣,抱着看热闹的心态。目前看来民间信仰对青少年的影响还是比较少的。不过,民间信仰作为一种“活态文化”,其生存和传播必定尤其独特之处,对青少年的影响也不能抱太绝对的态度,这些影响可能会以另一种形式表现在另一些方面。民间信仰对青少年的影响还是隐形长期的。尤其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经济转轨、体制改革、利益调整、文化冲击、观念变化等,都由原来相对稳定状态进入了急剧变动时期。利益的调整和竞争的加剧,使旧有的稳定社会失去了平衡,使一些人对个人前途和命运产生了无把握感和不安全感。面对当今纷繁复杂的、个人力量往往无法把握的社会现实和矛盾,人们所需要的信念支柱、心灵慰籍和精神振救往往通过民间信仰得到满足。! c&&T/ \6 a+ M1 W" a3 f比如形成严重的功利主义。在民间信仰中,一般民众的求签算命、烧香磕头带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很强的功利性,许多人为了求得生活的完善,或者为了摆脱目前的逆镜而求拜。他们带有明确的个人目的,给神献上丰厚的贡品以换取神灵的庇护,像是进行一场商品交易——他们将祭品献给神祗,神祗赐给他们幸福。他们相信神灵有求必应,会带来好运气,而且在求拜时很专注,也很虔诚。但在平时生活中,他们并不特别关心宫庙,只是在遇到困难或进行抉择时才想到求拜,所谓“临时抱佛脚”、“无事不登三宝殿”就是很形象的描绘。①这种非常现实功利的手法所透露的态度就是多种机会的利用,包括多种选择、多方试行,甚至于善尽钻营等等现实功利的态度都隐藏其中。2 I- K2 g- C2 Y" |民间信仰是一种长期存在的社会文化现象,它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在民众生活习俗中有着深广、细微的渗透,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瑞士心理学家荣格特别强调沉重的历史文化对个人产生的强大支配作用。他认为,人类自古至今,每个人都是历史的继承者,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类所受的环境影响,所获得的经验和印象,所形成的习惯和需要,都依照拉马克的习得性遗传原则遗传下来,储存于个人心灵的深处,这就是“集体无意识”。青少年生活在民间信仰氛围浓厚的环境中,民间信仰现实的功利思想必将深深影响他们的思维模式。+ ~+ B$ z2 r+ x% A( o0 X- u. e0 h &&W* ]# j+ [$ J) Y4 X&&L; c8 @ 4 O8 c0 e0 S0 A- k, p$ Y! z$ o8 }0 f ; }! I0 _7 ^) `2、信仰方式1 l. S- v7 V0 i$ ^0 x- c笔者在调查中发现,温州民间信仰中存在历史人物祀奉为神,即所谓的“圣人崇拜”。如太清宫主要供奉的是“包青天”包拯,而胡公殿供奉的是北宋官员胡则,因其为官时有改盐法除苛赋奏免丁钱等利民政绩而受到百姓爱戴,随着历史发展,胡则被人们封为胡公大帝。而平水圣王——周凯,因为治水的功劳,在温州其地位可以和大禹相提并论。有关胡则、周凯的神像和庙宇在温州几乎各地都有。3 O&&k7 A; O. q. [" [' h0 J信众表达对他们的敬仰和爱戴多是通过为其建造庙宇,并在固定的时间来到庙宇举行祀奉活动。据笔者们从庙宇的管理人员处了解到,太清宫的祀奉时间为每月的初十。每月的这一天庙宇会请道士过来念经,且在这一天,庙宇中只提供素食。而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和其他宫庙一样,太清宫中也会有很多香客过来膜拜,场面很盛大,只是在饮食方面没有像初十这么严格规定。胡公殿的祀奉活动时间安排为每个月初一做一个小道场(道场由温州方言转化而来,是指由道士过来主持的一种盛大的活动),每年九月初七、初八、初九要做一个大道场,因为九月初七是胡公的生日,需要庆祝三天。5 e+ N3 z6 S' U: t8 c, @1 w平时香客不如祀奉活动的多,但还是会有大量信奉的人们过来祭拜。祭拜时必不可少的物品是香烛。其他的物品则由香客自己决定,一般为一些点心和水果,另外经济条件较好的还可以捐献数额较大的香火钱。根据笔者的观察,香客一般是根据自己的目的供奉物品。笔者在庙宇中还看到墙上挂着一些匾额,多是赞颂各位神灵的功绩。而这些匾额也是一些香客为了表达自己的虔诚而特意订做后送过来的。另外一些老人也会因为民间信仰的虔诚投入而起着宣传者、管理者的作用。) p1 |7 M: T% m* ^( H3 D! N( r, n/ R; K( _, n5 |( ]; c , k! c! f5 c8 d" j . a+ L) w/ I' N信仰目的* i% j&&Q, |0 e伴随着瓯北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在物质上基本上达到了满足的程度,基本解决了农村老人最基本物质生活需求,但由于计划生育、传统孝道的衰落、青壮年外出务工,老人已经无法在家庭内满足自己的情感精神需求,特别是无法消除寂寞、交流情感、建立人生意义。建庙、办庙会正可以满足老人的这种需求,他们更希望这种精神慰藉能够落实到社会行为领域,以解决人生的实际需要为归宿。从村民的直接动机来看,主要有:$ y5 r* `+ j& I6 W' W5 b(一)求财。温州是改革开放最早的几个城市之一,温州人经商遍布,在外经商的人数不胜数,市场经济观念深入人心。商人最看重的当数生意和财运,商海沉浮,很多事不可把握的。于是,很多商人就把这种不可把握转嫁给各类神灵,希望在其庇护下,求得财运恒通。景山就是一例,上山求神多于老年人:“主要是年轻人来。”“求财运啊,运气啊,很多的”。% V&&G) q* m7 a' s(二)求子。儿孙满堂这是很多温州家庭的所期望的,特别是生个男孩,这也是2000多年来封建观念的遗留。笔者在调查中发现,为求子而来的人很多。陈十四娘娘之所以在温州如此流行与这一诉求紧密相关。在很多庙宇内,都挂着有求必应的牌匾和一些红布条、红肚兜,从这些还愿事物的数量可以发现求子的香客数量之多。4 i0 Z8 N' r/ V# F+ G/ P: p5 {8 N(三)求平安健康。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每个人都重视身体的健康。我们发现被采访的人群都认同“平安健康就是福”这就话,钱财乃身外之物,平安健康最重要,祈求神灵,可以让老人消除寂寞、消除对死亡的恐惧,从而达到精神的满足,身体健康。7 H) x9 w, e1 `, f9 ? (四)占卜求仕途、姻缘及运气。占卜的来源可追溯至商朝的甲骨文里,一直沿袭到现在,其中包括手相、面相等,举不胜举。未来是不可把握的,与其说束手无策,不如有所寄托。很多信众就看中这一点,请人占卜,例如占仕途,姻缘,事业等等,或者到庙宇中去求签。占卜,是很多信众应对现代社会的不确定性的重要选择。1 p5 I&&F# P. f* S) V; Q( f(五)巫术医治。在走访过程中,笔者也发现还存在巫术医治的行为,巫术是借助一种超自然的能力,来求得自己的利益。巫术可分为两种,分别为感应的巫术和仿效的巫术,听村民们说还是有人在生病,有部分人就是用巫术的方法为其治病,但它的效用是有限制的和不可确定的,更多是建立在偶然之上的。, B6 u) k" t3 C&&}9 j% R(六)求考运。这种诉求相对来说较新,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庙宇中,神像的祭台上放有一些考生的准考证号。很多家长对此乐此不疲,特别是母亲,在子女面临重要考试的时候,都会来庙宇中来求子女的考运。据一些管理人员解释:* a$ M3 f. X, q& v! G“每年的这个时候,尤其是考试前一天,很多家长都来的。而且真的来求的人的孩子最后考起来都比平时要好。”7 P& \8 I8 W; _2 \8 O: z+ E/ _& \6 z* [$ Y6 s1 Z# a, n. I6 ] 0 t# g1 Q7 X2 q3 m &&r+ Q& ?9 b) W: t( A! V( u" K( ^$ X( F1 R&&J3 j" }$ W3 e) \4 T6 `6 J; @/ [$ T# X9 k* P0 e四、温州民间信仰兴盛的原因1 p% p% N# p* |0 P8 z&&A( {民间信仰的被称为一种“历史悠久且当下活跃的宗教文化形态”,但并不是说它在任何的“当下”都是一种“活态文化”,民间信仰的发展是有起伏的,它的最近一次“低谷”时期就是:“文革”时期,“文革”期间在打到一切“牛鬼蛇神”的口号下,民间信仰的生存空间在短时间被大大压缩了,在调研中很多庙宇在这一时期的都是一个发展的“空白时期”,但是在“文革”后,民间信仰很快就恢复到了“文革”前的水平,而且这种复兴的力量就现在看起来是相当强的。现在在温州地区民间信仰的实体建筑就有4000多所,信众因其本身特点难以统计,但是数目一定是相当惊人的。温州民间信仰的复兴是有其深刻的原因,这既要从国家政策的大背景来探究,也要从温州本地特有的环境等方面来考虑。$ X, p' x+ t. e6 ?* u6 c(一):政策制度的变化8 f5 u+ n4 @6 d% [$ g民间信仰通常都是划归地方宗教局来管理的,温州地区也是如此。在温州地区总得来说宗教局对民间信仰的控制是不强的,很多民间信仰的庙宇都是“人治”为主。但是这也是在政府的政策范围内的相对自由。可以说,温州的民间信仰在宏观角度受国家政策影响大,在微观上,其内容活动又是十分丰富的。“他们只是起到领导作用,其他的都管不了,内部的管理都是我们自己管理的,他们只是宣传一些国家的精神”。然而正是国家政策微观上的活动空间,给了温州民间信仰复兴和发展的机会。在制度政策层面上,国家的宗教政策是决定民间信仰发展命运的最直接的制度因素。4 T' D8 ^* f9 ]' O: S1957年之前国家承认并保护宗教的合法存在;年间,受政治形势的影响,国家的宗教政策走入“严紧”,杜绝一切形式的信仰活动,甚至动用暴力来消除这种现象;从1979年开始,国家又逐渐放松了对宗教的控制,从法律、组织等方面恢复了宗教信仰自由的基本政策。1982年3月形成了《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的纲领性文件(通称中发1982年19号文件)。党对宗教工作的指导思想实现了真正的拨乱反正,宗教信仰政策得到了重新确立。接着在同年12月4日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又一次重申了“宗教信仰自由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同时也规定,“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1991年2月,中共中央、又颁发了《关于进一步作好宗教工作若干问题的通知》(通称中发1991年6号文件),进一步阐明了改革开放中做好宗教工作的许多政策问题.指出,“动员全党、各级政府和社会各方面进一步重视、关心和做好宗教工作,使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这是党的中央文件第一次正式提出“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问题。1994年,中国政府又颁布了《宗教活动场所管理制度》,以维护宗教活动场所的合法权益。1 K* {8 ?" A7 h. @( N, c过去几十年中,温州民间信仰一直随着国家宗教政策的变迁而起伏波动,宗教政策经历了一个“较宽松一一严紧——较宽松”的过程,民间信仰也相应地呈现出“延续——断裂——恢复延续”的曲折演变。六十年代初,当国家政策已经开始对民间信仰进行压制、但还没有运用行政力量进行直接摧毁时,但是温州民间信仰已经开始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信徒逐渐减少,信仰仪式深受影响。到了全面摧毁的文革时期,温州民间信仰从建筑到仪式活动,所有的一切全被迫转入沉寂,民间信仰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全面断裂,此时政治制度的决定性力量体现到了极至。“最惨的是文革时期,被政府破坏殆尽,被鹿城、瓯海两区的水力局所占用作为仓库,之后我整整奔波了五年时间才和政府协商取回用地”这个过程,也可以从一些地区民间信仰的活动频率可以看出:“解放初,为了祈福免灾,需要的时候请一下,‘文革’后基本每年都请了。”很多信众在潜意识里已经把“文革”当做民间信仰发展的一个节点,正是出于在政策制度层面重新恢复了“宗教信仰自由”,并从法律和组织上真正落实,民间信仰才开始复兴和进一步发展这个事实。5 Y! ?6 ]. _9 m(二):现代社会的不确定4 j5 U; K. U: r( N7 ^3 m: K. y1 v! K提到现代社会的不确定性,我们很容易就想起“风险社会”一说。德国社会学家贝克将现代社会称之为风险社会,正是从不确定性的角度来认识社会风险的结果。吉登斯也从不确定性的视角来把现代社会称为“风险社会”,他把人类社会早期的风险叫做“外在风险”,这是一种自然风险;而现代社会的风险却是一种“人为制造的不确定性”,也即“人为风险”。①现代乡村社会中,既存在吉登斯所说的“外在风险”,如农耕经济在很大程度上仍“靠天吃饭”,在山林中挖药材要靠“运气”,人的生老病死在很大程度上也难以把握,等等;也存在“人为风险”,如假种子和劣质化肥农药,外出打工,等等。3 c% D- Z- g) n% F面对急剧的社会变迁,面对现代生活中的不确定性与风险,原有的体系与生存环境被变迁,现存的社会秩序也不能为民众提供一套统一、合理的价值规范,当“那些不断变动的意识形态和政治说教越来越难于解释周围并不令人满意的现实世界”,“人们必须转而寻找人性上和精神上的寄托和力量”②,很自然地,民众重拾了已延续几千年的传统信仰。“神是一切无法回答问题的答案”③,并且可以使人“摆脱其精神上的冲突,而使社会避免瓦解的状态”④。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完全信仰宗教的逻辑,反而意味着人们想从一个未必可知的世界中求得可知世界中不可求得之物的手段”⑤。实际生活中,民众也在用各种不同方式来加强民间信仰的这种功能。不止一位民众曾充满感情地提到“菩萨如何灵验”,每位信徒似乎都能举出很多类似的例子,比如,有人向笔者介绍“去年有位母亲来求她女儿考试,最后考的很好,还想发糖。还有我孙女中考那年我替她求了,最后她考上了高中,而且分数比邻居那两位平时学习较好的还要高。”村民们对这类“灵验”事件的认可与宣传强化了民间信仰对于不确定性与风险的功能作用,使其更加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类学者认为,宗教的一个重要的心理功能就是提供一种有秩序的宇宙模式。宗教通过解释未知事物从而减少个人的恐惧与忧虑,这些解释通常假设世界上存在着各种超自然存在物和超自然力量,人们可以求助于这些东西也可以控制这些东西。这就为应对现代社会中的不确定性以及由这种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提供了一种方法与手段。从这个角度看民间信仰,也就不难理解其在现代社会变迁之中出现“回归”的原因。尽管社会变迁也会造成传统的断裂,但民间信仰却从来没有被真正消除过。从这个意义说,只要社会还存在不确定性,只要人的基本需求无法得到完全的满足,对超自然的信仰或者所谓的“迷信”就有存在的基础。这种基础就是现代社会民间信仰发展的土壤。3 h1 J. X5 d2 e& d&&p(三):乡村人际交往的需要4 Y! [&&[" Y+ ^+ {民间信仰的主要活动区域和信众主要集中在农村,因此在探究民间信仰的复兴发展原因时,也要把目光聚集于农村这个环境之中。" _& C" r) |* J- }" ^8 L近年来人口的外迁以及大量年轻人的外出打工,带来的除了来往和交流的不便外,更难以忍受的则是生活的单调重复与枯燥无味。现在乡村中的村民们的“自由空间”相对是是多了,但自由意味着孤独,随着自由而来的还有一种寂寞与沉闷,村民们的文化生活反而比不上集体经济时代。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的“生产方式不是使他们互相交往,而是使他们互相隔离”。因此,他们迫切需要摒弃小生产交往方式,发展广泛的网络交往方式。传统民间信仰恰在这个时候给村民们的生活注入了一丝活力,并为乡村农民的交往需求提供了机会和场所。民间信仰的信众很多,年龄跨度也大,但是很多热忱的民众和一些从业人员多为老人。民间信仰此时也为很多老人提供了交往的机会和场所。“很少回去的。回去家里也没人。儿子们都在外工作。”" }0 S9 V4 {) G# N6 ~9 o* g从这个意义上讲,民间信仰及其仪式活动在现代乡村生活中实际上起着联系村民感情、充当联络中心的作用,它实际上只是人们生活方式的一种空间位移。这种以区域信仰中心为联络中心的联系方式也给调查区域内的人际关系注入了新的互动要素。通常我们说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无可否认,乡村农民交往的基础也主要是这三种关系,区域信仰本来就是建立在传统的地缘关系的基础之上的,但笔者发现,这种地缘关系的背后还蕴涵着另一种以“神灵”或者说是以“民间信仰”为纽带的人际关系,我们姑且称为“神缘关系”。这种“神缘关系”扩大了日常生活中人们的交往圈子,现代意义上的“朋友”又多了一种新的形成方式。事实上,调查区域内很多村民的“熟人”或“朋友”圈子里,特别是一些老人们的熟人”或“朋友”圈有相当一部分就建立在这种“神缘关系”的基础之上。" v/ }5 [& K/ a# s6 S; t 6 }4 ~7 D&&H, j# o6 v5 j8 D' |(四):民间资本的支持# m" v7 L/ C! J. G 温州民间信仰的地域性的繁盛和地区对民间信仰民间资本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这种依赖性关系可以从民间信仰存在和仪式的固定特点来分析。民间信仰往往是有庙宇存在的,这个庙宇又是一定范围内民间信仰活动的中心。周围的人们常常在这个庙宇烧香、祈福等。在笔者调查的瓯北镇和景山、西山等地都是存在庙宇的,单纯的精神性象征是不能满足信众的诉求要求的,信众习惯于在庙宇内对各种神像烧香、祈福。这些信众认为在神像面前,神就可以看见,能更好地满足自己的诉求。处于这种心理,在温州民间信仰的庙宇可以说是“遍地开花”。而且,信众为了突出自己庙宇内神的灵验程度的档次的心理,很大程度上的外化为这些庙宇的规模:规模越大、样式越好,就越灵验。1 ]) J" P: R5 O9 t% V3 I+ A笔者在调查中发现,瓯北镇和景山、西山等地的庙宇,一般有如下构成:一定面积的土地,样式精致的木质建筑,各种神像、请人画各种壁画等等,稍大一点的庙宇还要配备一个戏台。农村建造一座中等档次的庙宇费用都是超过百万元的,而很多村子这种规模的庙宇是存在数所的,比如:在东占岙村就存在大圣殿、平水殿、硐主庙、三官庙、祖师庙、三宝堂、杨府庙、胡公大帝、白衣丞相等。$ p5 D6 t, R* Y2 R! {这些庙宇建造的资金基本上是民间资本,是当地村民自行筹款建造的。这种纯民间的筹资方式,客观上要求民间资本的雄厚。温州是改革开放前列的城市,特别是温州商人,早已全国闻名。经过改革开放的数十年的资本积累,民间资本已经有相当的基础了。在这些庙宇的功德碑中,笔者发现了这些庙宇的捐款者,捐款数目大多数百元、数千元,有些甚至达到了数万元。在笔者的调查中,从当地村民的口中得知,捐款数目最多的竟达到了40万。同时,在这些庙宇的后续功能运行以及日常维持上,也需要很多资本的支持。这些资本又是通过庙宇内设功德箱,主持仪式的工作费等从民间资本中获得。可以说,温州的民间信仰的繁盛,民间资本起了一个催化剂的作用。, ^7 Z/ M/ Q5 P9 p/ D # V8 L" Z5 S8 H6 b ( ~4 B2 L& o$ Q, e7 n6 w1 z% P. B- P! {8 Y+ p) L& t$ W% S: O* I% s&&w- R# n1 v. B& O 1 E# `6 G$ E9 z 1 V/ I+ V( |" x7 l8 _: {! h) R2 ^3 |/ l2 L3 U五、温州民间信仰的影响" c/ ~. F' V* r1 r80年代以来,各种宗教活动都得到了积极健康的发展。与此同时,民间信仰也获得了相对自由的发展空间,各种民间庙宇得以修复或重建,各种民间信仰活动也得到恢复和发展,其对周边的积极的和消极的影响也显现出来了。/ \& w! h0 F% a) O2 Q; v9 k/ r(一)积极影响8 Q&&H! e. x+ A/ q7 H- l3 d4 J% x2 u1、对地域传统文化的传递; d) U5 H2 D# m# b& ]文化是一种通过符号在历史上代代相传的意义模式,它将传承的观念表现于象征形式之中,通过文化的符号体系,人与人得以相互沟通、绵延传续,并发展出对人生的知识及对生命的态度。①民间信仰作为种十分复杂的民俗性、宗教性信仰,本身属于人类文明大概念的内容,它以信仰的形式创造和保存了许多文化是一种有形的和非物质的文化表现形式和载体,它以其“神圣”、“权威”的名义保存和承载了丰富的传统文化的基因,是中国几千年的社会文化财富在民间的传承。- b1 c: ]8 ?. Y3 H' \- T张新鹰曾对民间宗教信仰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作过精辟的分析,认为:“真正形象地、彻底地表明了儒道释三家殊途同归的历史走向,造成了三家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全面合流的,是下层民众出于现实的宗教抚慰需求而逐渐确立起来的民间宗教信仰。……站在这个角度上,民间宗教不是被‘正统’宗教所指斥的‘邪门歪道’,也不是被上流社会所蔑视的低俗迷信,而是在不断吸收、改造其他观念形态过程中愈加宏富的中国传统文化体系‘普化’于下层民间的缩影。②& b, c$ _: Q&&E! I- P3 K6 i) k* X民间信仰对保护传统文化和维护文化多样性发挥了比较大的作用。包公祠和胡公殿作为老人们日常喜欢聚集的场所,管理人员们利用这个优势,经常请来鼓词演员,在殿内进行鼓词演唱,深得群众们的喜爱,不仅丰富了老人们的精神生活,而且鼓词作为温州的一种难得的非物质文化,也得到了保护和传承。不仅有鼓词,每逢传统节日,如等重大节日,还会有舞龙表演和民间演员前来唱戏,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相亲对象问题学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