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造大飞机的国家比宇宙飞船还难造吗 怎么现在才造出来

中国能不能研制和制造出俄罗斯30年前的大飞机?
中国能不能研制和制造出俄罗斯30年前的大飞机?
安-124由苏联安东诺夫设计集团70年代初设计,在性能上优于目前美国最大的C-5运输机。1982年12月安-124首飞,1986年第五架原型机参加了英国范登堡国际航展,引起国际轰动。1985年当在基辅完成7个机体后,安-124便正式投产。同年7月25日,安-124创下了载重171.219吨物资,飞行高度10750米的记录,打破了由C-5创造的载重高度原世界记录。1987年一架安-124又创造世界纪录,用了25小时30分钟飞行了20,151公里。此外安-124还拥有过20多项国际航空联合会FIA承认的世界飞行记录。至95年1月已生产了51架。到目前为止,还没出现损毁事故。
军用型安-124于1986年交付部队使用。性能参数:
动力系统:装四台单台推力为23400公斤的D-18T涡扇发动机。
起飞重量405吨。最大起飞重量420吨。
载重量150吨。最大载重量175吨。
机载设备包括气象雷达、导航/地图雷达、卫星导航仪、4套惯性导航装置、大型移动地图显示器及大型雷达屏。后期的安-124-100M机组人员由六名减至四名,删去了通讯员和领航员,而安-124-102更减至三人,采用EFIS及CRT显示器。
安排有厕所、洗澡间、厨房和2个休息间,远程飞行时飞行员可以得到较好的休息。
俄罗斯30年前的东东中国现在造不出来的多了去,例如水面巨无霸基洛夫级导弹巡洋舰,水下巨无霸北风之神核潜艇,这些东东也许中国30年后也造不出来.神州飞船不是也在俄罗斯的宇宙飞船上天47年后,还是在俄罗斯的技术援助下才升空的么?中国的空间站不是也没搞出来么,算算俄罗斯的空间站建起来多少年了?中国还要多少年才能建起来呢?人家的先进科技应用比咱们的建国时间还长,能比吗?
请遵守网上公德,勿发布广告信息
相关问答:
呵呵,中国50年后可能有研制安-124之类大飞机的技术实力。
提这样的问题很搞笑哦!别的不说,就凭单台推力为23400公斤的D-18T涡扇发动机就让我国啃上几十年的了,我国仿制推力12500公斤的AL-31F(太行)发动机现在还不能实用,推力23400公斤的发动机是什么概念?看看《空军世界》网歼11专题介绍,我国仿制AL-31F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吧。
“1993年10月中央军委将苏-27正式列入空军装备发展序列,由沈阳飞机工业公司负责仿制生产。1993年11月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与解放军总参装备部联合发出关于仿制苏-27与AL-31F涡扇发动机的文件。苏-27战机的改装仿制工作正式全面展开。”
我想反问你,俄国能不能建得了中国2000年前的长城?你问我:俄罗斯建长城干嘛用?我就会问你,中国建安-124干嘛用?世界上有几个军用机场能起降安-124的?连俄国人自己都很少使用的蠢蛋,中国要他干吗?冷战已经结束了,快从防空洞里出来吧。
还说啥买A-380干啥,谁还用安-124当客货机用啊?那从北京到上海的普通票估计得18000一张。这就是彭德怀说的:仔卖爷田不心疼
安-124小意思啦!毛毛雨啊毛毛雨。给你介绍个更猛的,俄罗斯20年前投入军用的安-225空中巨无霸运输机。
安-225是苏联在1985年春季时,因应当时苏联的暴风雪号(Бура́н / Buran)航天飞机与其他火箭设备之运输需求而开始设计。日完工出厂,并于12月21日在基辅进行第一次试飞,日时它首次完成暴风雪号的背负飞行 。
安-225使用的是适合高筹载量用途的肩扛式机翼设计,两主翼下挂总共六具的大型发动机。操作接口上,安-225采用四重线传飞控(Fly-By-Wire)设计,还附有电子系统出问题时可以紧急使用的机械式备援系统。
发动机: 6×ZMKB Progress D-18 涡扇发动机, 每个 229 kN(51,600 lbf)
最大起飞重量: 640吨(1,322,773 lb)
挂载重量: 250吨,但一般认为,安-225至少有超过300吨的酬载能力。
雷人吧,嘿嘿。
那个叫啥“出租司机”的是不是脑子有毛病哦!大型运输机与冷战有什么关系?现在世界上租借和订购A-124非常抢手,乌克兰还准备造50架,美国还在租用更大的运输机安-225呢!难道都在搞冷战么?
造出200吨级已经使出了吃奶的劲,不要妄想了,发动机技术还要走有很长的路才能赶上西方和俄国
中国造不出来,俄罗斯也造不出来,现在只有美国,空客,乌克兰有这本事,乌克兰有图纸跟工厂,但有点后继无力,傍上欧美后可以搞到先进航电与发动机,不过除了超大型运输机,其他机型都没什么生意,经济拮据,有没有n多个亿来搞下一代大运不好说。欧美似乎都放弃了这一级别运输机的开发,专攻40到70吨载荷级别的大运(这一级别需求广泛,用途广,有高度载荷适应性,经济型好),不过要有冷战那种气氛说不定都会上100,200吨载荷级别的。而且现在虽然有使用超大型运输机的需求(撞掉王伟飞机的那ep3就是用安124运回美国的。),但需求量又不是太大,再开发一款新机不太划算,像c17都价值上亿,100,200吨的天知道多贵?现役的c5,安124也还好用,短时间不比考虑重新研发。中国,俄罗斯要是硬要上百吨级载荷不是不行,20年前我们就搞的出运10.现在弄一百吨级的也没什么,发动机进口也没什么,不进口,8台ws10a并连可以吧。材料进口也不要紧,但肯定没人买,没有竞争力可言,安全性也得不到保障,只能解决有无问题,不能解决好坏问题。
别逗了,在飞机研制方面,中国与毛子相比有80年的差距,这是谁也不可否认的事实。毛子上世纪60年代初就研制出了米格-25,单台涡扇发动机推力达到152千牛,能够支持飞机飞上37650米的高空和3.2M的飞行速度,至今尚有三项世界纪录没被打破。我国仿制的AL-31F发动机才122千牛,由于材料和工艺技术不过关,导致发动机寿命短且性能不稳定。再过30年能完全用国产材料自研和制造出米格25那样性能的发动机和战机出来吗?很难说啊!
IL-76还没仿成功呢,117千牛的发动机还需要从俄罗斯进口,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飞起来,就说仿A-124了,脑子有毛病吧.
呵呵!随便说说!
作为探讨,没必要过于较真!各抒己见而已!呵呵!
从分类上说安-124与C-5属于一类型,算作战略运输机,优势是个头大,载重及航程都高!运输能力超强。但造价、成本、维护等也都很高,对起降条件要求也高。
而伊尔76与我们即将研制的大运(有说是运20)基本上与C-17算作一类,属于战略战术运输机。其载重与航程较前者要小一些,但仍能成建制的输送现代机械化部队到前线,但其对起降条件要求较低,可以快速支援前线,造价及维护成本都较低,便于大规模装备。
从技术上看,纯粹的战略运输机是战略战术运输机的技术加强型。或者反过来说,战略战术运输机是在战略运输机基础上的简化实用型。二者技术有明显的共通之处。
所以,比照空军大运,就能搞清楚我们到底能不能造出安-124这类型的大飞机。
造飞机,影响因素很多,但最基本的有三条,那就是:结构设计能力;材料能力与发动机技术。我们逐条分析!
首先是结构设计,大飞机与小飞机,在设计结构上是完全不同的,小飞机由于造价低,还可以多搞几个样机来试验,但大飞机就不同了,搞出的设计要是不行,样机都出不来!
所以,结构设计是第一关!从这一条上讲,我们基本过了一大半!原因就在于对伊尔76的研究,从改装空警2000到现在,我们对大飞机的结构基本上有了认识,现在自己设计的话,虽然直接来安-124这样的有点困难,但先来个伊尔76这样的,还不是问题。这也是空军方面敢于放话说大运今年机体建成的原因。积累下大运的经验,再造更大的,就不难了!所以说,这条算过了一大半。
第二,从材料上说,也算是过了一半!大飞机与小飞机,在材料上相差很多。小飞机的蒙皮跨度小,结构强度要求低,安装方式比较自由,紧固方式要求也低。大飞机则不然,不但部件结构强度有更高的要求,对紧固方式等也有严格的要求。那么多部件,少一颗螺钉强度不够,多一颗螺钉增重又太大。
以A-380为例,为了提高结构强度并降低重量,A-380机体内部70%的材料不是通过机械结构紧固,而是通过粘接完成的。而由于飞机运行在高空环境下,对材料的耐温能力,疲劳指数,膨胀系数等的要求都非常高,不是一般的粘合剂就能解决问题的。所以一架A-380居然用到了不同类型的粘合剂多达400多种。
而我们目前为止的飞机制造技术,还仅仅停留在小飞机层面,若说一般的铝合金,钛合金技术,我们已经掌握,而复合材料以及陶瓷材料技术,我们也掌握了一多半,但特种材料方面,我们还是两眼一抹黑,别说安-124这一级的飞机,伊尔76这级别的飞机,要是没有外国技术及专家的支持,恐怕也是很难完成的。所以,要想造大个的,恐怕还得从造小一些的开始攒经验。这条,也只能算过了一半。
最后是发动机,这是我们最明显的短板,目前来看,国产大推尚未面世,而太行也没有正式列装的消息。更谈不上为大运使用的短舱室发动机了。
而发动机作为我们一直以来的瓶颈,曾经扼杀了我国唯一100吨级的运输机,运-10的量产。好在近几年,我们能从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得到些发动机,而英国以及法国也愿意提供些技术给我们。但这些来自外国的援助,都不可能直接帮助类似安-124这一级别的飞机起飞,最多也就是帮助我们所谓的运20起飞。
而我们还要像太行那样,引进一代,学习,吸收,然后自行研制!这个痛苦的过程会很漫长。这条,基本算没过!
所以,综合这三点来看,我认为,中国造类似C-5或者安-124这类型战略运输机,姑且不论军方是否需要,仅就技术可行性而言,目前是肯定做不到的。
但也要看到,如果我们能首先造出次一级的战略战术运输机,完成技术的积累。战略运输机对于我们,也不是什么高不可及的目标。具备这种工业能力,不是很久远的事。关键看到时军方用不用。
从国产大运的进展看,已经到了实际实施的阶段。如果空军放话不虚的话,今年大运将建成机体!结构问题将最先得到解决。随着静力试验的开展,以及后续产能的建设,材料问题将在进程中逐渐调整,也会很快得到解决。
问题的核心集中在发动机上,支持伊尔76这样200吨级运输机的发动机,我们目前虽然不能生产,但至少可以买到!但支持300吨级的发动机,买恐怕是买不来的!
所以,一切都要看发动机的进度了!
总之,一款好飞机是不会轻易过时的!C-5通过延寿,将服役到2040年就是例证!我们的大运,应该会很快上天(也许还是俄国心),但国产心的大运上天的那一刻,就是我们拥有制造安-124这一级别飞机能力的时刻!
楼上言之有理,很客观.这些爱问也许很多人都知道,就是不愿意说出来,而是偏要说我国的飞机设机和制造与俄罗斯处同一水平,甚至很多方面还要超过,虚伪可见一般,当然也还另有目的.其实一般人都知道,中国与美俄等发达国家在航空技术方面的差距是相当大的,只是不知所以然而已,没有必要去自欺欺人.
凡是俄罗斯能造的中国都能造,中国比俄罗斯先进。
一个搞修正主义的国家,一个搞社会帝国主义的国家,一个资本主义复僻的国家,怎么能和我们中国比。
现在造不出,没见比这小难度低的YL76级别的都要靠进口,自己只能造运8(仿制的安-12)级别的。不过大运计划中的一个备用方案就是国产YL76,因此几十年后应该有能力造了。造飞机要有实际的基础产业支撑的,不是靠喊口号和主义就行的。
20年内不能!新中国在培养系统综合方面的人才表现一向差强人意。
首要问题是拿不出合格的发动机……3被浏览239分享邀请回答1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1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写回答中国为什么造了宇宙飞船,不造航天飞机?
孟德尔,不玩游戏的游戏迷
航天飞机本身过于接近当时技术极限,导致安全性和经济性极差,这是第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是,中国不可能造得出来。很多人不知道,我们现在火箭发动机领域和三哥是一个水平的。
当然这是暂时的,过两年 YF77 研制成功我们秒杀三哥渣都不剩,但是这个事实应该可以让天天叫嚷超日赶美的朋友冷静下来,不要因为发射了几个美苏 60 年代水平的载人飞船就目中无人了。
(之前看错了,前几天印度发射的应该不是 CE20,还是 CE7.5)
LZ 可能以为神州飞船和航天飞机是差不多水平的东西,其实完全不一样。
航天飞机的核心组件是可重复使用大推力氢氧发动机,还是分级燃烧循环的,这种外星产品我们写科幻小说都不知道怎么写,别说制造了。中国目前全力研制的 YF77 技术水平和指标甚至还不如日本 20 年前的 LE7 系列(推力只有鬼子的一半),跟美国差距至少在 50 年以上。
说我国火箭比日本优越,一般都是拿鬼子的可靠性说事,然而 LE5 与 YF73 基本是同时期,技术路线相近(燃气发生器循环氢氧机,上面级,YF73 推力小一 半),日本 9 次飞行全部成功,YF73 却导致了 1984 年和 1991 年两次失败。我相信问全世界除中国外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会得出中国火箭可靠性比日本高这样的结论。顺便一提,96 年长三乙那次著名的事故和 YF75 没有关系。
航天飞机代表的是美国 80 年代的火箭发动机制造水平,中国达到同样的水平肯定要在 2030 年之后。
科研和工业是两回事,工业只要有制度和资本就可以产出,科研则需要更多。中国现在航天技术的发展速度并不比美日欧快,别说追赶,差距不拉大已经是竭尽全力了。实际上,我国也没有超俄赶美的需求,YF77 几十吨的推力足够满足我国的需求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技术水平就应该踏步了,否则总是拿苏联 60 年代的火箭拼凑,我们终有一天会被淘汰出局。欧空局也是认识到这个问题,才开始重走日本的老路,推动分级燃烧循环氢氧机。科学毕竟是没有捷径可走的。
引用超大上的一段话:
这样的事情已经发生过了,在我们手上只有 YF20 系列发动机的时候,为了满足运力要求,我们通过简单加法搞出来长二捆和长三乙,运力一下子达到了当时主流载荷的水平。可是随之而来的是:当 LEO 载荷要求进一步达到 20 吨级别,GTO 要求 10 吨级别的时候,我们怎么办?继续捆绑更多的 YF20 吗?90 年代的时候我们还可以自豪的宣称我们的火箭至少在运力上超过了日本,但是当 H2B 出世的时候——H2B 仅仅芯级用了两台 LE7A——我们连这一块裤衩都没了!
列一些火箭发动机的推力参数
氢氧发动机的地面推力
中国 YF77 是 673KN(还在研制)
日本 LE7 是 843KN(90 年代)
航天飞机的 SSME 是 1670KN(80 年代)
目前最先进的氢氧发动机是美国的 RS86,2886KN,我们的 4 倍还多。
我们现在在用的是 YF 75,推力 78KN 。三哥的 CE7.5 同级 。这两个是高空用的。而 SSME 的高空推力是 2090KN。
我国目前正在研制的最大最先进的 YF100(苏联 RD120 的发展型,相当于苏联 70 年代末水平)是煤油发动机,1223KN美国在 60 年代研制的煤油发动机 F1 是 6770KN,虽然技术很落后,但毕竟数字吓人啊。视频:月球是外星人留下的宇宙飞船大飞机吗
&gt科技前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制造宇宙飞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