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07为什么叫退烧神器是动圈还是动铁

最近Gr07变成神塞了啊...原来vsonic这么高大上啊【耳机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533,291贴子:
最近Gr07变成神塞了啊...原来vsonic这么高大上啊收藏
昨天不小心耳塞拽坏了,具体型号不透露了,陪伴了2年了,本想看看广大吧友是否有什么千元耳机推荐的,然后,众多大神们一口气把几款熟悉的耳机一顿吊打,wei少耳机千元内无敌啊...恕小人无知,万万不知道gr07还有树立正确听音观左右,为避免铁粉的怒火,我不截图了,wei少的耳机真是高大上,怎么破,快,谁有京东神劵,我要去买一条纠正我的听感...
耳麦耳机想免邮?加入亚马逊Prime,海外购单笔订单满200元,即享跨境订单全年0运费!亚马逊海外购全球10万知名品牌,美亚/英亚/日亚/德亚跨境直邮!尽在Z.cn!
我就不说做工了
实际上这个耳机卖到1000+没有问题,韦少良心啊..不卖这么多我等草民都觉得愧疚..
本来就不难听啊
对于GR07个人的看法是这样,这就是条垃圾做工耳塞,要在国产耳机中举行垃圾品控比赛他绝对有希望进前几名。但滑稽的是,比音质,在同价位甚至高几个价位上他也是名列前茅。。。。。。这就像一个奇丑的人站上台,在一片嘲笑中唱了一曲震惊四座的歌曲。。。搞笑
这塞子真心不错,我这次就449买了一条
又是一个听都没听过就开始阴阳怪气的楼主,怎么,看不得国产品牌进步?用个铁三角就很高大上,用个猥琐就是情怀+脑放了?我买个面条简直逼格爆表啊!┐(´д‘)┌ 500这价位声音最好的塞子还真就是gr07……国外几大网站评测3年了一致都觉得这个塞子是100美金王者,嗯,美国人欧洲人都是傻x,帮中国人刷信仰是吧哈哈哈
我有很多东卷,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
6楼的比喻绝了!orz
听过以后在逼逼吧
耳机,精选优质商品,九道工序,精细化人工质检!全场包邮,天天特价high翻购!
GR07今天刚到,开声不好听,暂时不做评价,VSD5在s764和Z3手机上不好听(或者说难听)但是d100下的表现还可以我觉得猥琐家的塞子没啥可黑的,抛去爱吹以外,还是有真东西的,起码在各自价位里并不差
VSD系列不评价,争议太大。余老的出品那是真的没得黑。R02 VC02 GR07到最新的AN16我都听过,不怕死说句:国厂中调音功力最强的非猥琐莫属
搞完80又来搞07了啧啧啧
郁老先生,中国没几个
所以最近手持07的我好开心~
gr07除了做工没几个黑点了郁少要是能把gr07用上an16那个做工再把外形改良下就完美了
可惜郁老不会调多单元动铁或圈铁,不然这国定又要火
不是都说做工售后跟地摊一个级别么
阴阳怪气的,可笑
除了做工同价格上声音比它好的找一个听听
这塞子确实不错啊,还想怎么样
实话说,声音不比我手头上的um30pro和se535差。值这个票价。但是做工感人
老夫自认装逼20年,自以为无人能敌,今日得见贤弟,才知一山还有一山高,能将装逼这种艺术和装可爱融为一体,实乃老夫生平仅见,贤弟的装逼技术已至化境,老夫自叹不如,老夫决定退隐装逼届,从此不问世事,但贤弟乃不可多得装逼奇才,请贤弟勿气疗,但愿贤弟一帆风顺,将如此独特的装逼风格发扬光大,若贤弟想找老夫一叙大可不必,老夫自认不是对手,特受贤弟为^_^花样装逼王,愿贤弟功成名就,老夫后继有人颇感欣慰
我并不为楼主的标题所吸引
除了冷嘲热讽什么都不会,小丑
听过,感觉并不比fxz200好…
我用了一年没用坏,如果让我在ie80和gr07里二选一,我选gr07
我就来看看楼主秀优越
为什么听都不听就去喷呢来自集合光学防抖,无线充电,2.25d玻璃屏幕,氙气闪光灯的lumia928
GR07,做工气人,声音喜人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烧路小结,谈几个中档耳塞C5/X10/GR07/CK90
03:02o6484次浏览o
这四个耳塞都在千元价位保持过一段时间,两个动圈两个单单元动铁,比较巧的分别是中日欧美四个地区的产品。总的来说,这四个塞子属于一个级别,并没有明显的高低贵贱之说,属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中间地位,虽然每个的塞子的评测也都不少了,但我还是想聊聊我的一些看法。主要用两个前端,一个是出街常用的S755,一个是HM602。S755可以看做是入门消费级的播放器比如IPHONE,HM602则是入门级国砖,和现在的HM601LE是一样的,水平与近期比较火的一些千元入门国砖也比较接近,就是价格跌的厉害(被米饭坑了)。当然也玩过一些别的前端,但我觉得这俩配合中档的塞子比较有代表性。&首先我想谈谈质感。质感是比较抽象的一种感觉,比如塑料和纸,真皮和人造革,铜和铁,不同的材质摸起来就会有不同的感觉(最后一组可能比较难区分)。耳机的质感,和音色、风格都有很大的关系,有的耳机小提琴的散发金光,有的则暗淡无色,有的人声柔和温婉,有的则热情奔放。这些和质感有很大的关系。好的耳机必然有好的质感,耳机的最终定价和质感有着很大的关系。比较热门的X10,不知是不是腔体的缘故,在表达一些中频弦乐上,有着金铜色的光芒,在吉他提琴等乐器上能量感强,比较抓耳,我们通常认为X10是暖的,抛开其他而言,我觉得它的音色确实是有一种暖光,虽然偏金属的质感,但不是那种冷金属的感觉,而是带了一些温度,就好像它那个腔体,是一种暖色调。在我没听之前,我以为CK9是那种通透的,清亮的,带有冷金属味的冷声塞。实际上,CK9的几乎没有金属味,和我想像的那种动铁的铁味完全不同,比如TF10。所以动铁已经不是早期那种追求犀利的时代了。(SE535那个味道和铁实在沾不上边)。CK9的人声有一种白玉的质感,玉摸上去是温润的,CK9在听亚洲女声上,并没有甜腻的那种感觉,而是感觉白色,柔和,有密度,不刺激,齿音控制的挺好。没有很亮的光芒,但颜色很好看,不是很干净的那种白,而是像白玉那样带点润色。不过这只是单纯的人声的质感,CK9整体的质感比较轻,比较柔,推过了还容易燥,这时就有一点“铁’味了。动圈塞子的质感,和振膜有很大的关系,通常而言,纸振膜的塞子柔和但轻浮,金属振膜犀利但缺少弹性,不过现在的塞子的振膜大部分都是用复合材料做成的,大家熟悉的EXK采用独特的液晶振膜更是”铁“味十足,可以说,振膜什么材质很大一部分就决定了音质。GR07是当年猥琐的旗舰耳塞,猥琐的尿性不说大家也知道的,爆超平,还口口声声说GR07永不降价,结果又是BASS又是MK2又是CLASSICAL,变相降价啊。不过猥琐的生物振膜玩的挺溜的,生物振膜嘛,大家都知道,E888,人声好,低频残。GR07的生物振膜相比E888/GR04明显厚实, 所以呢,感觉也不会一样,这个后谈。一说起GR07,都觉得淡,质感上,也确实不抓耳,金属味很淡,柔和,整体趋向无色调(或者是灰),光泽度比CK9暗,人声密度感也要差些,不过整体质感上,份量更沉。总的来说,确实非常中性,很难用冷暖去描述,质感本身很抽象,用加厚的生物振膜来形容是最好的,非要用某种材质形容的话,橡胶?无色无味,不松不紧,有韧性也有弹性,不沉也不像纸或者塑料那样飘轻。&C5有些松弛,走的也是柔和的路线,不过控制力相对差一些,但比低端耳塞还是强些。C5的质感和金属也没大有什么关系,光泽度不高,软柔慢,好在还有些弹性和分量感,不然成纸了(或者棉花糖)。有人说C5是箱子味,我不这么认为,不少箱子的低频结实的很。C5听歌的时候,有时我会感觉有点像牛奶(准确的说是兑了水的),实在是没什么棱角,当然,牛奶并不甜腻,和535那种奶油感差距甚大。&然后谈谈前端表现。比较感性,随便看看好了,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几点C5+S755:低频收不住&C5+hm602:对不起我没有听过这个X10+s755:完全推不动,低频直接慢半拍,死气沉沉,毫无鲜活感X10+hm602:高频暗了,还是没推好X10+小夜曲USB声卡:标准动铁声,高频扎,低频硬X10+笔记本集成声卡:整个素质下降了,不过听感好CK9+S755:人声甜,厚度差,不需要氛围CK9+HM602:强扭的瓜不甜GR07+S755:比较清淡的风格GR07+HM602:霸王硬上弓,没味道也要给你挤出些味道来&就这几个而言,推荐C5+S755(只听过这个,不过C5不吃推力,HM602应该不会很搭)X10+集成声卡CK9+S755GR07+HM602&比较无聊的三频走向声场啥的。。捉对厮杀的话,X10和CK9的调音完全不是一个路数,不过都受制于单单元限制,在某些频段的信息量严重丢失,X10的能量集中在中低频,CK9则是中高频,X10的人声略带金属质感,稍显沉重,比较适合男声或者爆发欧美声,CK9的人声清柔,低音区口鼻腔共鸣削减,舒缓清唱女声最佳。X10表达吉他、提琴比较饱满,略抢镜,CK9中低频段的缺失使得除了长笛等大部分器乐的能量感都弱,显得比较清丽柔和。至于声场。。CK9听歌会有飘飘欲仙之感,X10则稳稳的坐在地上。动圈则拥有全频段的信息量,不过在特定频段的细节刻画就不那么给力了。GR07和C5的调音趋势也不一样,C5加大了低频的量,缩小了声场,以低频的BASS来烘托气氛,GR07比较均衡,拉大了横向声场,显得稍扁,整体有小颗粒感,以近距离包围感来烘托气氛。人声上,二者都没有比较强的凝聚感,都比较顺滑,C5结象小点密度稍好,但没有棱角,GR07男声会有些齿音,较为平淡。&最后讲讲耐听度,很多人觉得平淡就是耐听,我觉得这是两码事啊,也许每个人对耐听的看法不同,但我觉得耐听符合以下标准:声音柔和,声场自然,通透感强,信息量少,质感轻,解析低,分离度不能太差,低频轰鸣声少,齿音少,高频泛音少,人声线条感弱。论耐听度的话,我觉得CK9&GR07&C5&X10.&如果你认为这篇评测有用,你可以:Soomal作品 - 威索尼可 Vsonic GR09 入耳式耳机测评报告 [Soomal?数码多]
威索尼可 Vsonic GR09 入耳式耳机测评报告
GR09是Vsonic准备多年的耳机型号,几乎与GR07MKII发布同期不久,Vsonic就有GR09的原型机,但因为振膜材料太少而放弃。而在2017年中最终成型推出的GR09耳机,则与当年雏形核心技术不同。据说,此次扬声器振膜材料为清华大学某部门研发制造的碳纳米管材料,理论上比几年前计划中的GR09更好。而自己掌握振膜材料技术,也让今后的产品线有更好的扩展和可持续性。目前GR09的陶瓷外壳版定价为2499元人民币,之后推出的塑料外壳电镀银表面的GR09售价好像在2000元以内。而GR09的表现可否挑战高端动铁?相比GR07为代表的一代动圈耳塞,有没有大幅度的提升?
样机来源:厂商送测
样机类型:市售量产
是否商业关系:是
GR07/R07历史回顾与对手分析:2010年Vsonic推出GR07入耳式耳机。2012年,Vsonic推出GR07 MKII,这是一次较大幅度的升级,相比第一代产品,耳机的整体动态有了明显提升,而GR07 MKII版本也是整个GR07系列中声音风格最正,声音最干净、均衡的一款。2013年,Vsonic比较奇怪的推出GR07 Bass版,这个版本和第一代GR07水准基本一致,风格略有差别,在那个时间段推出似乎是打算占领比GR07 MKII更低价的市场。2015年,Vsonic将GR07更新至Classic版,俗称GR07C,这个版本声音风格比GR07 MKII有所调整,高频向大众口味的方向做了一点修饰,相对MKII更适合一些质量不太好的音源或流行音乐。但整体素质和GR07MKII保持一致。
而最后在GR09问世前半年多,Vsonic还推出了GR07X,这个版本有点意思,在GR07MKII发布时隔近五年推出了一个所谓的限量版终极型号,但有趣的是它的声音素质竟然比以往任何一个GR07MKII之后的版本进步都大,不知道Vsonic在GR07X上用了什么黑科技。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对GR07X进行限量?据说是扬声器单元振膜材料就剩这么多了。
从2010年至今,GR07MKII和GR07Classic几乎代表了市面上可以买到的动圈式小耳塞中最高音质水平,当然,同期还有索尼EX1000、飞利浦Fidelio S2等也基本属于动圈耳塞中同等水平产品,只是风格上略有不同。与2010年之后,动圈多单元入耳式耳机的进步相比,动圈耳塞音质水平几乎停滞不前,就连当年的索尼旗舰EX1000,今日也沦落到被Hi-Res嫌弃,售价不到2000元的悲惨境地。而索尼的Z5圈铁,尤其是它的高音表现则非常惊艳。
Vsonic GR07或索尼的EX1000为代表的一类的动圈耳机在与多单元动铁的对决中主要有两大短板。第一,高频密度、解析力弱于W4R、UE900、K3003、索尼Z5、甚至A2、A3等一代动铁高音,极高频的失真动圈劣势明显;第二,多单元动铁的整体动态、声音厚度优于高端动圈耳塞。当然,以GR07为代表的高端动圈耳塞并非一无是处,动圈本身松弛的听感,整体更为舒展的风格还是明显有别于动铁,也有别于圈铁。所以无论是GR07、还是EX1000或是飞利浦Fidelio S2从声音表现讲都有不错的性价比,和各自特点。但作为高端产品,由于上述两个短板其实落后于高端动铁幅度较大,所以我们认为这类动圈耳机的整体素质落后于多单元中高端动铁耳机。
GR09的扬声器振膜:对于小耳塞来说,如果不使用动铁多单元的组合,仍然使用动圈的扬声器类型,想要提升音质,只能从扬声器单元的振膜材料入手。而包括GR07整个系列以及市面上大多数动圈耳机的振膜材料,其实都并不是为了制作耳机扬声器单元而设计制造的。这些膜片的原材料能够成为耳机振膜,是因为耳机设计者在众多的膜片中找到了个别适合做耳机扬声器的材料,而它们又往往因为需求量太少,无法得到持久稳定的供应[不会单独为耳机厂商的小量订单专门制造]。早期的GR09流产和GR07X的限量,应该都是这样的原因。
此次上市的GR09的碳纳米管材料,相比清华大学设计这样的材料也不是为了做什么扬声器单元。但Vsonic推出GR09会使用碳纳米管也有足够长时间的准备,两家之间的合作关系到底如何,我们也搞不清楚。不过最令人沮丧的是,当你买了几本碳纳米管材料的书看了几天之后,发现书上介绍的关于碳纳米管的特性,其实和扬声器振膜单元也没什么关系。简单的说,了解碳纳米管的微观结构和制造一款使用碳纳米管材料振膜的扬声器很难有实质性联系。
但从小耳塞动圈扬声器所需要振膜特性可以推测,碳纳米管的振膜应该可以提供比以往更为轻薄的材质,碳纳米管膜片可以带来相对更好的刚性。更轻让扬声器更容易驱动,更好的刚性让扬声器更容易被控制。至于振膜更为细节的声学特性,Vsonic这次没有结合碳纳米管相关技术进行说明,所以不得而知。
不过我们专门向Vsonic要了一只GR09使用的扬声器单元进行拍照。从图片中可以看到,GR09中扬声器单元单体本身比GR07时候设计更为细致严密,扬声器单元前侧有金属结构的前罩。而扬声器单元的振膜如图所示,为常见的动圈振膜结构,中心类似球顶而四周有加强纹来抑制单元的分割震动。仔细看看振膜,其实还可以看到振膜材料本身比较特殊的纹理。
如果GR09的振膜材料与清华大学合作保持顺利,那相比Vsonic自家的前代产品乃至大多数市面上动圈耳机的扬声器振膜材料的来源就会更加稳定,而它也是耳机扬声器核心技术国产化的又一个典范。
GR09耳机外观与佩戴:言归正传,在介绍了GR09耳机前任的背景和相关技术材料之后,我们来看看GR09耳机本身。Vsonic GR09本次测试的是白色陶瓷版本,它的外观造型基本保持了GR07的设计,只是在耳机背面外壳为了体现宝石切割多面体的工艺,有几条斜线和一点点突起。而其他几个方向的尺寸和GR07似乎完全一致,包括耳机上两个内腔与外部的导气孔的位置也基本一致。
GR09白色陶瓷版本实物要比照片中好看那么一点,毕竟厚厚的陶瓷拿在手里有一点分量,而触摸的感觉也显得比照片里更显档次一些。但我们认为,大家普遍认为GR09还不够好看的原因在于周边的搭配不到位。例如,虽然使用了可换线的设计,但是接线柱部分仍然使用老套的黑色橡胶,和陶瓷质感严重不搭配,希望后期线材更新时改进。
由于外形尺寸和佩戴方式等都和GR07一致,佩戴舒适度其实和GR07基本一致,只是陶瓷重量要稍微重了一些。入耳部分仍然使用Vsonic专利的可转动的导管,希望外壳改用陶瓷之后导管根部的外壳不要那么容易开裂。GR09耳机使用了可换线的设计,所以如果不喜欢耳机线绕耳式左右声道佩戴的话,可以把默认左右反接,这样就可以耳机线向下佩戴了。不过此次GR09送的入耳部分耳塞套比较诡异,其中彩色导管Spinfit的耳塞套,外面一层材料实在太薄太软,完全不合适。而自己搭配的那套白色耳塞套,也要比Vsonic以前GR07和VSD使用的耳塞套更硬了一些。至于那个“韭菜盒子”一样的收纳包不知道是什么用意。
主观听感:下面我们进入主观听感部分。Vsonic GR09的官方给出指标仍然是50欧姆阻抗,但灵敏度比GR07更高达到108dB,实际听感GR09要比GR07好伺候的多。测试中我们使用iPhone 6s Plus作为最普通的手机音源作为参考,使用飞傲X7+AM3[非平衡],享声M1Pro、Chord Mojo等作为其他音源参考。对比的耳机包括GR07X、GR07 Classic,Westone W4R、UE900等。另外我们还参考一款GR09之前Vsonic试产的GR07碳纳米管版。本次测试其实缺少一些更合适的热门对比对象,比如拜亚动力榭蓝图xelento、DITA的三款动圈耳机等等,以后有机会补上。
整体印象:Vsonic GR09相比GR07整个系列来说,有了非常大的提升,其实对比测评中已经没有太大对比的意义。除了声音素质全方位提升之外,它还更加适合搭配驱动力非常一般的音源,例如在普通手机上也可以获得很好的效果,尤其是高频不会像GR07那样难伺候。这也要比四单元的W4R之类的耳机在适配iPhone级别音源时表现的更好。容易驱动,并不是说推的足够大的声音,而是说在低级别的音源上整体声音细节表现同样不错。
GR09在与W4R级别的多单元动铁对抗中,整个声音的动态和中频、低频的厚度已经不落下风,而GR07其实在中频、低频部分声音动态和厚度还是要比多单元动铁差挺多的。那么GR09与W60这样六单元的动铁相比,估计在中低频以下部分的厚度和动态上肯定还有所差距。GR09的高频解析力和中高频部分的层次相比GR07有了质的飞跃,极高频延伸也相比GR07大大提升,同时GR09的风格也有所调整,整体听感变得温和又非常舒展,和动铁单元的高音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各有所长。
高频表现:GR09的高频调音内敛而大气,非常好的解析力和温和的听感毫不冲突,与GR07MKII、GR07Classic的高频风格相比,GR09更像是温和版本的MKII,而之前少量试产的GR07碳纳米管版本的高频则没有GR09这个最终方案好,高频仍然有一些极限情况下的小失真。GR09的高频可能相对不会那么明亮,但与非常中性风格的W4R相比,GR09的高频还要稍亮那么一点点。
在与W4R甚至W60级别的娄氏动铁高音相比之下,GR09在极高频延伸方面大声压下的失真度可能还是要稍弱一点,这表现在很大声压的高频打击乐。但是在表现拨弦类乐器,拉弦类小提琴,管乐等声压很大的高频时,GR09都能做到从容而温和,声音舒展细腻,后延的瞬态从容细腻,声音听起来比动铁明显更为松弛。但是动铁的优势同样存在,动铁的前延瞬态更加扎实,这让声音的结像听起来更为干净,位置清楚,密度更好,声音力度感更好。但是中高频部分开始,动铁的解析力已经要弱于GR09动圈。其实,如果不遇到GR07系列高频失真部分,单在中高频部分,动圈的瞬态细节本身也是比动铁稍好一些的,只是GR07上高频很多时候太难控制。
动圈松弛的听感配合GR09下动圈高音比以往低了很多失真,让它完全可以和W4R、W60级别的高频抗衡,当然也可以和UE900的高频抗衡,只是UE900的高频会比较亮一些。极高频的细节方面,GR09表现的不但不弱,而且由于比较柔和松弛的瞬态,听起来会显得声音更为柔和,真实。不过如果把这两种扬声器单元去做极高频的极限测试[不是用来听],恐怕动铁单元的失真度还是会更小一点。
中频表现:GR09的中频厚度同样相比GR07系列有了不小的提升,整体动态提升也是明显的,整个声音的形态要比GR07大了很多,这样它的整个声音的动态其实和W4R已经处于同样水平,优于UE900,弱于W60.动圈耳机的中频风格肯定和动铁有着明显的不同。GR09比较松弛柔和的听感相比W4R来说,会觉得GR09的声音更为鲜活细腻,在人声的表现,乐队的空间感,器乐本身的后延的瞬态真实感来说,都是动圈GR09占优,这纯属意料之中好。当然,能在这样的细节特性下,保证和多单元动铁同水平的动态和声音厚度,属于意料之外的好。
以W4R中性风格为代表的四单元动铁,在中频和中高频部分仍然有着声音密度的优势,尤其是中高频部分。这对于人声的表达来说应该算两种风格,动铁带来的人声位置靠前口型清晰准确干净,但是接下来的声音比较呆板,细节发木。而GR09动圈人声进入时候的瞬态有些含糊,但之后的声音细节丰富柔和自然。
在大动态的表现中,GR09有着令人满意的动态范围,在爆棚性的交响乐、电影音乐中表现出足够好的动态和声音的厚度,以及在中高端音源[M1Pro\X7以上水平音源]下很好的声音张力,和极大声压下声音层次。前面谈到在人声这种缓和音乐中表现出的细节,在爆棚音乐中同样可以表现出来。W4R此时的优势同样是声音的力度,而后延的细节处于明显弱势。
低频表现:W4R甚至W60这样多单元动铁在低音方面是下了功夫的,其实在4单元以上动铁出现之前,我们很少能在入耳式小耳塞上感受到如此规模的低频。但无论是W60、W4R或者舒尔SE846,它们的低频的细节其实很难表现的非常细腻。GR09的低频动态和量感肯定不能和W60相比,与W4R相比也稍弱一些。它的弱势在于低频还是不够扎实,真正比起暴力级别的低频力度,那么从中低频开始就是4单元以上的动铁占优。不过GR09的低频也要比GR07时代好了很多,它的下潜变得更深,调音的风格则趋向与更为偏重弹性和细节,所以变得是非常宽松的听感。这绝对是发挥了动圈低频的长处,也或许是GR09不得不做的选择。
在很多圈铁耳机中选择动圈去做低频,虽然它们往往在中频衔接方面做得不够好,但是在下潜较深低频方面还是都能发挥出动圈优势。GR09当然也有这样的优势,动圈的低频弹性明显更好,层次显得丰富,相比以往动圈耳塞来说,GR09的低频弹性相对更好,并且可以承受住很大声压的变态级低频,而且不会在这样的情况下显得干涩。在大提琴等抒情类的中低频表现上,声音细节丰富,声音柔和细腻。
细节与W4R对比,W4R的优势就是中低频和中低频部分衔接更为均衡,中低频的声音扎实而干净,例如大提琴可以表现的声音有很好的力度。而动圈GR09则显得声音略微有些飘。而在低频下潜较深部分,动铁的低频还是显得太木了,细节层次落后于动圈。当然变态级的力度和厚度上,动铁还是有优势,只是瞬态细节有些假。
不同播放器搭配:GR09与以往GR07时代相比,目前非平衡耳机线下搭配各类不同级别的播放器其实都有很不错的表现,即便搭配X7+AM3这种声音比较清淡,高频相对偏亮偏硬的音源,GR09的高频也绝对可以应付的非常细腻,而中低频的动态也足够好。搭配Mojo,同样不会觉得太过刺激,高频质量仍然很高,也可以表现出温和细腻的风格。而搭配M1PRO比较暖的音源,中频人声的表现会更好一些。如果同样搭配iPhone级别音源,那么GR09肯定比W4R的动态更好,而且低频和整体声音层次会优势更大。总体来说,GR09对音源要求并不十分苛刻,当然一台2000元级别以上随身听,或者Monitor 03 US级别以上的声卡是发挥GR09细节和表现出耳机应有的足够好的动态更合理的配置。
声音表现小结:我们从本次GR09的测评中思考了动圈和动铁两类耳机大趋势下声音特点差别,简单的说,它们的最大差别在于瞬态的特征。大体上说,动铁单元的前延瞬态失真小,声音进入的干脆,声音扎实,密度好,爆发力是优势;动圈在前延的瞬态比较慢,有时候可能还会显得比较含糊,声音不够扎实。动铁后延的瞬态表现很不好,中频和高频部分可以快速的收掉没有大碍,但低频部分就不好处理,为了带来足够量感,所以低频后延不干净,比较呆板;而动圈整个频段的后延瞬态都自然细腻,至少从GR09来看这部分没有什么不好的地方。
GR09能否代表了目前动圈耳塞的最高水平,我们至少还需要对比市面上几款同样价格不低的产品才知道。不过与以往GR07、EX1000级别的动圈耳机相比,GR09的提升还是非常巨大的。动圈扬声器舒展宽松的听感在一款小小的耳塞上得到了明显更好的发挥,与多单元动铁相比,宽松的瞬态,丰富的层次是更高水平的体现。而在动铁擅长的高频项目上,GR09与W4R在细节表现上不落下风,但是在密度方面还是稍弱一些。在极高频表现上,GR09比W4R的高频还要更为细腻宽松一些,但是在极限表现中似乎动圈还是会有那么一点失真,没有动铁那么稳健。而在中低频的细节方面,GR09则有相对多单元动铁更为明显的优势,但在声音厚度和力度上要弱于多单元动铁[如W4R、W60]。
我们从Vsonic GR09整体声音表现已经领略到新的振膜材料带来的威力,从耳机整体设计来看,GR09在基本保持GR07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因为扬声器材料技术的改变而让耳机的音质水平有了非常大的提升,如此幅度的提升在动圈耳塞中是非常少见的。通过GR09和类似价位的Westone W4R以及GR07X等前作对比,Soomal暂时给予Vsonic GR09推荐评级。在后续测评进行更多对比之后[至少对比过拜亚动力和DITA的两款以上耳机后],以及对GR09耳机版本、做工、耐用程度进行考察之后,会再对GR09进行补充评级[可升可降]。
本文的相关书签:
10205070100116
相关的文章
13717028160340
本文一共有 215 条评论
059.040.***.***059.040.***.***
124.164.***.***124.164.***.***
110.250.070.***110.250.070.***
027.026.180.***027.026.180.***
113.140.***.***113.140.***.***
121.226.120.***121.226.120.***
060.012.029.***060.012.029.***
117.136.007.***117.136.007.***
121.228.***.***121.228.***.***
112.064.***.***112.064.***.***
125.211.219.***125.211.219.***
110.052.044.***110.052.044.***
110.223.016.***110.223.016.***
101.081.***.***101.081.***.***
182.149.192.***182.149.192.***
提示本贴不可匿名回复,回复等级为:0 ,您现在正处在潜水状态
3964 为防止广告机贴垃圾,不得已而为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gr07为什么叫退烧神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