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大神,高中化学读数应该注意应该怎么学

小木虫 --- 700万学术达人喜爱的学术科研平台
热门搜索:
&&本人要考综合化学,请教下各位大神有什么好的建议么?
本人要考综合化学,请教下各位大神有什么好的建议么?
本人要考综合化学,请教下各位大神有什么好的建议么?
主考有机,
后是物化,无机,分析。
俩们专业课,一个是有机和物化,一个实无机和分析。
求指导了,现阶段应该怎么复习比较好呢?
我现在是无机已经快复习差不多了,正在做题。分析也是(不过仪器分析部分可能还需要段时间才能完善)
物化吧,我是对着南大那本物化来到,有机用的就是邢老大了。
学术必备与600万学术达人在线互动!
扫描下载送金币现在学化学出路真有那么不济吗?-土地公问答
现在学化学出路真有那么不济吗?
现在学化学出路真有那么不济吗?
相关问题:现在学生物出路真有那么不济吗?现在学物理出路真有那么不济吗?看到这个问题有感而发,题主有机方向硕士,家里希望读博,但个人很不想读,想要转程序员——简而言之,经过一年的实际的实验室经历之后,我觉得我并没有成为一名真正的科研工作者,为科研献身的觉悟——在这种情况下,单纯以就业为目的,继续在有机方向读博是一个好的选择吗?
说下我自己的血泪史为了学有机,我花了大学前两年的所有业余时间去读书,两年下来攒了一个暑假几十本有机的专著,多数都看过,经典的教材反复翻看,现在还能够记住哪章写了什么案例,我是真把别人用来玩得时间看书了,而且当时那么入迷。。。大三从一个美国城市转到一个小town,就为了跟一个老板。。而现在呢。。现在哭瞎,根本不是想得那样。周围人其实没人念你的好,而且待遇非常糟糕,老板也是经常骂,不给好脸色,嫌本科生活干得少,拿着评成绩和推荐信push。后来被圈子里的人渣也打击到了。最后抱着一丝希望看了看出路,发现我们的博士最后还不如其他一些专业的小本科生好。带我的韩国师兄现在31岁,还在读博。另外一个5年级研究生头发秃得都没法看了,满脸的沧桑,根本不像28岁的小伙子,实验室90%的人都不懂生活,这包括我本人,穿着土气至极,谈吐粗俗。这些开始我都觉得正常,毕竟一天到晚泡实验室啊,哪有时间顾忌那个!但后来我为什么觉得有问题了呢,有一天天气特别好,我从学校的大草坪上穿过去实验室,看见草坪上老美穿着休闲的服装,仍飞碟,和宠物玩,晒太阳。同样是本科生,这些体验我统统没有过,也从来不敢想象,只是那么一个刹那,我意识到人也可以这么生活,也可以从繁忙的工作中脱离享受年轻的乐趣。反观我自己,我一直在实验室干活,周六日去实验室,准备课程,读文献,周一到周日没有任何时间休息。最后这么专一,不仅老板和周围人也没有一丝的感激之意,而且连基本的消遣娱乐时间都没有了。到现在我才有一两个朋友,还是通过其他爱好认识的。我的总结:有机很不健康,倒不是实验室工作这点,而且是为了做好,你放弃了所有事情,但是因为风险高,压力大,你未必有好的表现。谈及未来,我老板干到27岁当上了助理教授,又花了将近十年时间拿tenure。而这个时候,他手下只有20-30个人,收入也不算高。当然他在药厂工厂兼职顾问也有点外快,但是说真的,这个收入不算高。现在他60岁,圈子里是有名气,但是每天工作还是到12小时以上,他晚上走的比我们还晚,我见过他1点还在办公室写作。这种工作强度固然可以说是“兴趣使然”,但是60岁还这么干,对身体和生活质量而言真的合适吗?最后,我老板单身了30年,20多岁的开始的婚姻很早就结束了。这是待遇的讨论。再谈谈化学本身,我是给人做底物,备料,但是我做实验的时候很少觉得无聊什么的,因为确实比较喜欢,但是我的压力往往来自于看未来和老板的push,后者不说了。说前者,我看见师姐做了6年的项目最终一事无成,发了一篇org lett,但是反应和她研究的项目基本毫无关联(一篇方法学文章,跟手性合成都没关系,而她研究了六年不对称PTC催化,你想吧)。她桌子上有10本实验笔记,这可是1000+页啊。六年做了那么多,从学术上来说这个收获也是太不值当了。这个个例也说明了即便是学术本身也是高风险的,也可以失败。只是别人投资的浪费的是钱,她浪费的是青春。我如果浪费了六年,像我这种人不善于言谈,可能把婚姻,爱好,社交,全部放弃了,失去了六年,我接近30岁,真的什么都没了。如果早工作,也许还能认识更多朋友,有更广泛的社交圈。压力也应该比学术界更小一点,活得快乐一点。也许还能有时间能够陪家人(我妈来过美国一次,很遗憾基本没时间陪她老人家),或者找个女友。最后,老板可能也是岁数大了,干不动了,一个project做了3年,基本还是总结性的,就发了一篇nat chem。今年年初靠着博士后的idea又发了一篇nat chem。我参与组会讨论,发现几个做这个project的博士都是实验的顶级高手。我个人觉得他们的付出不值这点成就。老板的不对称PTC项目很久都没有ACS的文章了,但是PTC组学生却干得比其他的小组的学生都多啊!。。说多了真都是泪,我现在还在和advisor谈论转专业或者转行的事情,真的不想干下去了,我相信2年前的我根本不敢想象我会产生这样的想法而且如此坚定对得票最高贴在补充一个图吧这个对小朋友来说也够形象了吧。你是原因当chemist,还是那些周围看着的人?这帮人的薪水可都比chemist高哦----------------------------------------------------------------------------------------------------------------------这么多人顶我真是受宠若惊啊。看到你们这么热情,我一句话不说也不好,再补充几点吧1,本科成绩要高,老板,组里研究生都跟我这么说,我自己觉得也没错。但是一天只有24小时,你花了那么多时间在组里,那么多时间备课写作业,睡眠就得减少。这间接导致了我的记忆力严重减退症状。干完事就忘。然后课业什么的也受到了影响,恶性循环2,期待高,压力大,已经确诊抑郁症,之前服用过药物,但是因为没时间,记性差。没坚持下来。。抑郁症目前已经不仅仅是精神上的症状了,而是身体上的,比如很不愿意动,很累,注意力难以集中,而且体重增加等等等等3,还没有最终决定专业的事情,但是基本肯定的是下学期不会报科研,就上课。而且很可能把BS等价的化学本科学位转成BA等价的那种,基本就是少上点没用的实验课。以前最在乎头衔,现在经历一番事情之后觉得都他妈是浮云。最后,去他妈的-------------------------------------------------------------------------------------------------------------------------回复里好像有点关于我学历方面的疑问,在此回答一下:我还是本科。。-----------------------------------------------------------------------------------------------------------------------------ps,老板今天组会上又把一个女博士问哭了。女博士带着哭腔讲slide简直酸爽-----------------------------------------------------------------------------------------------------------------------------最后说明一下,这几年时间让我明白了我到底适合什么工作,因此时间也不白费。首先,我不适合朝九晚五的工作,显然我反感被管理。我读的书也基本和学校没关系,都是自主学习的结果,结果是我学出来基础反倒是比科班出身的扎实得多。组会上我能感觉出来,老板也是这么评论我的。这说明按我自己的方式来做未必比专业出身的要差,反倒是可能效果更好其次,我喜欢自由,这是看见老美在草地上玩才切身感受到的,我喜欢自己支配时间,做有利于自己成长的事情(比如之前两年的广泛阅读),而不是被别人打着赶着往前走,实际上我在学校里基本没学到什么有机化学的知识,从组里学到的实验技能也不是科班教育出来的,而是师徒这样的比较flexible的教学学出来的,这种自由的时间支配让我拥有大量的动力。相反,被支配的时候,我做事情就要差很多。比如老板因为我的NMR和实验笔记格式骂过我不止一次,这体现了我不适合follow the rules的本质,尤其是意义局限的那种rule。所以我估计我可能不适合实验室生活,也不适合上学,更不适合以后做学问(一大堆rule要follow啊).因此,我的感受和感想也因此不见得适合所有人!最后的最后,有创业的打算,现在开始阅读这方面的书籍,下学期不报科研,利用充足的业余时间扩展社交圈,和更多的UIUC留学生打交道,为以后回国/留美创业打出人脉方面的基础。----------------------------------------------------------------------------------------------------------------------------最近回国交流了一下,去了THU的几个组看了看,通过对比老板,最终发现我并不是真正讨厌化学,而是真的被老板玩坏了。吃一堑长一智,这下知道老板一定要选择个nice的,脾气对口的,至于牛不牛那是第二的。否则兴趣没了是小事,对自己的能力失去了信心才是大事。
终于遇到一个切身体会的题目了,最近关于未来职业去想的问题着实发愁。帝都某渣985有机博士,今年毕业。1.你决定这辈子就要做研究,从事科研。(起码在二十年之内)。请毫不犹豫的读博,而且一定要去有潜力有锻炼的导师那里,多发文章,博士期间起码有个几篇JACS, Angew,然后去做博后,镀金回来一圈,再有几篇一区文章,一本学校都可以进了。2.如果你只是兴趣,但并不一定是要一直从事科研,可以考虑。我的切身体会,当年以为合成是真爱,但是现在发现我太天真了。3.关于家人对你读博的期望,如果家庭富裕,只是觉得博士学会还有面子,挣多少钱不在乎,可以考虑。如果指望博士出来工作养家糊口买房买车,如果你在帝都,请毫不犹豫的转专业!!!4.除了以上以外,化学既不是真爱,你也不想搞学术,家里也不是富豪,你仅仅侍从就业趋向考虑,请转专业!!!! 真的,切身体会啊。我就这么说吧,帝都,合成博士,出来还是像在是实验室一样干活,一般月薪是13-15k税前,基本不解决户口,加班是常有的事。反观我硕士在IT的同学,工作两年户口搞定,月薪税后15k以上,工作8小时弹性制。至于我那些学金融经济债券的同学,不要太土豪了好不好!!而且基本都是硕士毕业,工资碾压我们博士毕业的!这就是现实,反观美帝也比我们好不了多少。付出回报根本不成比例好不好!所以哥基本决定是转行了,对,哥博士毕业都要转行不做化学了,就是这么任性!!!5.多说点关于化学的,有机博士其实在化学类里面,收入还是比较高的,但是付出的也是最多的。例外,有机合成很伤身体,这是真的,我们系绝大多数老师(男),家里的孩子都是女孩,据说准备要孩子前还要提前几个月就不去实验室。今年从美帝的同学回来跟我小聚,说我现在皮肤差得不成样子,他们做合成的同学也都这样。天天跟各种溶剂接触,皮肤想好也没办法。我们有机农民工,相对于生物狗来说,貌似半斤八两,谁也不比谁更惨。PS:当年从数学专业义无反顾的转到了化学专业,直到去年都认为化学是我的真爱,但是到了找工作的现实,以及自己身体确实不行了…现在流的泪和汗,就是当年转专业时脑子进的水!
我身边的人,化学的转码农,生物的转生统再转码农,ME的转EE当码农,IE的转CS当码农,MIS的出门右转当码农,连商学院的表示不能落后也转码农,数学的转金融然后不甘寂寞当码农。鄙人生物弄到化学上来的,性子淡表示早就看开了。不过貌似各种低端高端人才都往里跳,加上阿三大军,我就是好奇这行当究竟能装多少人?
读博士如果为了找个工作,那还是不要读了。早点去找份工作,收益更高。读博士本身一定是要有兴趣的,说的高大上一点,是让你去追求扩大人类知识的边界的,就业需要的技能,在硕士阶段已经磨练成熟了。
终于有了个我可以回答的问题了,本人化学专业,出了校门直接去当操作工,四处跳槽化工厂,现在当个小小技术员,月薪3k+,年终奖2w+。个人觉得学化工的话,主要是工作环境差,污染大,工资跟学建筑还有其他专业的不能比,家里人和外人对化工厂的工作也不看好,化工厂大部分要倒班而且没什么女生,所以找女朋友貌似也算个不大不小的问题(女生在化工厂干也不好)。亲身经历,仅供参考。
本答案只负责吐槽,请克制地点赞。干货在 @陈远威的答案,请把他那条顶上来。===========================================一个行业有出路,指的是从事这个行业的人不会因为这个行业本身的原因而得不到应得的待遇。比如一个人学计算机,学机械,学精仪,学航空航天,学电机,学电子,学土木,学建筑,学金融……从相似的平台付出相似的努力就可以得到相似的回报,但化学就要差一大截。所谓“有没有出路”并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不是说年薪超过二十万人民币算有出路,否则算没出路;或者给四十万房补算有出路,不给算没出路。所谓“没出路”是说,我和小A同学一起上学,一起读了博士,付出相似的努力,毕业后找工作,仅仅因为专业不同,他投20份简历收到15个offer,而我投20份简历收到2个offer,同时起薪还不到他的一半。虽然这份年薪在中国看来很可能也不算低薪,但和同等资历的人相比,要差一大截。在美国,制药巨头公司的资深化学博士大概和互联网巨头公司刚入职计算机硕士的年薪相当。这种差异和个人的所谓“能力”无关,完全是行业的状况导致的,这就叫“出路不济”。我不是说去高中当老师不好,我是说学化学的人竟然很难找到比高中老师更好的职位,这是行业对人的限制,而不是才能对自己的限制。比如上面的例子,小A同学如果面对各种offer最终选择高中教师,这不算“不济”;而我仅有的两个offer中最好的是高中教师,这就算“不济”。“谈待遇”和“掉进钱眼里”是两回事。有的小朋友可能没有体验过付出和回报的感觉,所以倾向于认为谈“待遇”是个“庸俗”的事情。但一个岗位的待遇不是由人的贪婪程度决定的,而是由这个岗位对社会的贡献、满足社会需求的能力决定的。化学对应的岗位少、待遇差,反应的是化学人才过剩、社会对于化学科研人才需求低。这是客观现实。不是每一个人都能从事自己热爱的职业,如果不幸要从事自己不热爱的专业,至少应该找一个回报对得起付出的行业。不热爱化学的人就不应该从事化学。=========================================今天跟老板聊完心情相对好了一些来心平气和地回应几句下面提到我的答案。即使他们完全没有反驳陈远威的数据。“我所说的有能力,并不是指的是发了多少多么厉害的文章,而是指的你的为人处事的能力,交际的能力,做事的能力,拥有强大人脉的能力等等。”1)这些能力统统不是学化学能够学到的。学化学的人培养出的能力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发表高质量的科研论文,除此之外的能力培养都与化学无关。甚至,学化学对于你增加这些方面的能力,负面作用要大于正面作用。2)除非你能论证,对于已经具备这些能力的同学,学化学的出路一定很好,否则存在极其严重的幸存者偏差,并且无法论证你推崇的这些“能力”和“找到出路”之间的因果关系。3)你所谓的这些“能力”其实是非常主观、没有一定标准的,很多时候甚至是倒果为因:取得成就的人一定是“有能力”的,失败的人一定是“没有能力”。比如你所谓“做事的能力”——请问这到底是什么能力?以及“看了许许多多的回答,都是拿工资作为专业出路好不好的依据。试问,你们对于这个世界的评价只有金钱吗?当然,我并没有想要站在道德的至高点去说些什么,同样认同钱在这个社会的重要性,只是觉得各位似乎都失去了当年选择化学的那股子热情。”“上海某名校化学系本科生。年纪虽小,但以上是根据自己在各类企业中所见,以及听在工作中混迹不错的哥哥姐姐所谈,想到的。至少不值得被人排着队形,指着脊梁骨的说naive。”1)我们所谓“化学没出路”的意思不是说“任何人学了化学就会饿死”,而是说“两个天分相近的人付出差不多的努力,学化学的人的收入、地位、生存状态明显比不上码农”。这个对比数据陈远威的答案里面已经给出来了,事实摆在眼前。2)以向上的途径来说,学化学的人如果希望更好的生活质量,会陷入深深的迷茫。学化学的人当然有富人啊,我老板就壕得要命,但是这个世界上并没有一条明确的途径可以通向我老板那个高度。我见了这么多学化学的人——我倒确实没去上海名校念书,见笑——也就见到一个我老板这么壕的人。不能看见有人中大奖就说买彩票能成功吧。见到的比较多的是那些聪明、勤奋、开朗的人,四十岁左右只有一份年薪6W的工作,或者30岁左右毕业的博士找工作找上一年半载还要靠我们土豪老板收留做博后才能有经济来源。虽然6W刀已经远超美国平均收入(美国家庭平均收入大概5W左右),但是相比其他专业的毕业生,无论是找工作的难度还是待遇,都差太多。3)面对小朋友的怒斥:“试问,你们对于这个世界的评价只有金钱吗?”我果然一点惭愧的感觉都没有。这个世界的评价当然不只是金钱,社会地位,生活质量,都很重要,哪一样是学化学能提升的?收入水平是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以及满足社会需求能力的一种衡量,也是一个人为自己、为家庭负责任的基础,为什么不能拿来评价一个行业?一提到收入低就大义凛然地不食人间烟火了——对不起我完全不觉得“不看重金钱”是你所谓的“道德制高点”,“道德”两个字没那么容易摆姿势——这对任何人、讨论任何问题都没有任何帮助。4)年纪小的时候喜欢把听来的故事当成自己的人生经验,若是讲故事的人流露出一些自己暂不可及的优越,竟会奉之为圭臬——这就是幼稚的表现。表现出了幼稚,当然值得被称为幼稚。当然,我从来不指别人的脊梁骨,指指点点非常没礼貌。至于下面津津乐道自己老爹贪污经费、向学生索贿、搞关系上学的匿名用户(当然可能完全是编故事),我不想反驳,只想说不能拉黑真是遗憾。有没有人适合学化学?有!真正热爱化学的人应该坚持学化学。比如@成楚旸 @左钧来在真爱面前,收入上的差距根本不算什么问题,学了其他专业就不能做化学了才是问题。不是真爱就算了吧!==========================对不起今天实验结果不好导致我心情不好,所以要跳出来实名嘲讽如下不负责任的言论:“没有没出路的专业,只有没出路的人。”“如果题主的学校还不错,或者能力挺强的,大可不必担忧出路这件事。”“在最屌炸的行业里,没有什么成果的人也贼多啊。”“现在水平够高,什么冷门专业都有出路,何况化学可是自然科学支柱之一啊,怎么能算冷门呢?”请你们这些牛逼闪闪的“学校好” “能力强” “水平够高” “有出路”的人抬头看看最高票@陈远威的答案,然后解释一下:1 请问事实上专业岗位少、岗位收入低的专业,为什么不是“没出路的专业”?2 请问清华北大算不算“还不错”的学校?名校化学博士手里若干JACS的人算不算“能力挺强的” “有成果”?国内青椒的待遇算得上好吗?国外博士后的待遇算得上好吗?又有几个人能真的找到教职?有几个企业需要化学专业的毕业生?3 我非常虚心地问一下,请问各位“大神”身边学化学的人到底有什么好出路?为何我身边的那些天资相近、努力相当的人,学化学的年薪就只有学CS的一半?
为了上顶楼,为了跟隔壁拉人气。 (隔壁:老话题,现在学生物出路真有那么不济吗? - 工作)我决定再写一点。二更:化学为什么出路不济。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目前面临着多重困境。造成困境的主要原因,既有自身的结构性缺陷,也有积累的历史包袱。需要注意的是,发展的阶段性停滞,外界的竞争,政策的反复,这些因素确实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化学的困境,但如果深入分析,它们都不能算是主要因素。结构性缺陷之一:学术界的困境。由于本科教育的普及,二级学科的多元化,学科发展的日渐复杂以及就业市场的剧烈竞争,博士教育对于基础学科的学生日渐重要。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从这个链接可以管中窥豹,可见一斑。那么,什么是博士?什么人可以培养博士?博士学成后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博士”(Doctor)作为一种学位最早产生于13世纪上半叶的巴黎大学。巴黎大学是仿照手工业者行会组织形式而形成的一个教师行会。博士学位最初只是加入教师行会的一种资格证书。凡获得巴黎大学硕士和博士者有资格在任何地方任教,而无需对他们另行考试或考察[美]克伯雷选编,华中师范大学等译:《外国教育史料》,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81页。博士学位是教学的许可证,意即可以在大学里作为教师从事教学工作 黄静等译:《如何获得博士学位》,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6 年版,第19页。由此可见,博士学位最初只是一种在大学里任教的凭证。或者说,获得博士学位的目的就是要从事学术职业。以上这些我都是在一些研究高等教育的期刊上摘抄的。我相信大多数人对这个定义是没什么疑问的。于是,我开头提出的问题的答案:博士本质上是从事学术职业的教师,博士可以培养博士,理论上博士学成后主要从事学术职业,培养新的博士。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博士具有高度自我增殖性。博士增长的速度如果不加以控制,可以达到指数级别。而化学这样的以实证与观察为主的学科,这一问题尤其严重。化学学科的教授们都需要人手干活,于是平均下来每个教授每年都会招收一个博士生当苦力。具体怎么苦力请看这个问答。在世界顶级合成实验室,比如Baran组,Nicolaou组做实验都是什么状态? - 化学这里不妨做个估算。假如某个学科最初只有一个博士导师,这个博士导师每年招一个博士生,5年毕业。毕业后的博士生称为新的导师,不断招人如此往复。于是我们算一算:10年后,这个学科有了6位导师,还好还好。20年后,这个学科有个71位导师,呃,好像有点多。30年后,这个学科有了882位导师,天啊。40年后,这个学科有了10829位导师。。。。。然后第一位导师,啊不对,祖师爷,还不一定退休呢。现实中发生的事情是这样的。这里用的例子倒不是化学,因为化学历史太悠久了,不好找出图中的滑梯线。生命科学是从60年代开始兴起,在之后的30年,学术位置竞争日趋激烈,于是就有了上图。这里用的例子倒不是化学,因为化学历史太悠久了,不好找出图中的滑梯线。生命科学是从60年代开始兴起,在之后的30年,学术位置竞争日趋激烈,于是就有了上图。看来我们没法让所有博士毕业生都去从事学术工作,那么不如把一大部分分流到工业界吧,何如??思路不错,可惜工业界其实也不想要。结构性缺陷之二:工业界的困境。先写到这里。---------------------------------更新:看化学出路咋样,我们看一下化学顶级院校的学生毕业之后都干啥去了。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链接里面更全)2011届本科毕业生去向情况(总人数 152人) 去向情况 人数(人) 占比例(%)海外读研8153.3国内读研5737.5直接就业138.6回省待分10.7 的数据似乎没有更新。大家很容易就会发现,就业率一直很低。倒是出国率一直居高不下。这是为啥么呢??国内找不到对口的岗位呗……出国读博的补贴比国内可能的工作机会提供的报酬都要高。至于读博之后干啥么去我也不知道了。看下面吧。-------------------------------------------说化学出路不济,得看跟啥么行业比。既然题主提到了程序员,不妨把化学化工行业与信息技术行业比较一番。不过这其实没啥好比的,差距实在太大了,根本没必要浪费笔墨。(这么剧透真的好么??)比如在Indeed上面搜一下 Chemist (化学员)关键词的工作。化学员的工作需求是这样的$30,000+ (+ (+ (+ (0+ (410)再搜一下传说中的化工,Chemical Engineer$50,000+ (1+ (+ (0+ (0+ (758)再搜一下Software Engineer (软件工程师)关键词的工作码农的工作需求是这样的。$70,000+ (,000+ (70+ (40+ (20+ (13198)数量与质量的双重碾压啊!!!没必要进一步展开讨论前因后果预测未来了吧??所以说题主,赶紧转吧。化学已成死城,有人出去对逃出去的人与留下的人都是好事。利益相关:我反正是转了。
这话题看了这么多回答了,我也来发表一下看法。我觉得化学和生物的科研必须是对这些学科的科研有高度的热情才可以做下去的,也只有这样才能在化学科研群体中占到一个比较高的位置,获得不错的物质利益。而转行后的it啊,金融啊等职业,即使是没有那么多的热情,即使是只是做到中层,生活也是可以很好地。化学科研当然有他的优势,优势就在于能让人研究化学,对于那些真的热爱化学科研的话来说,如果转转行了,自己可能多拿了点钱,但是无法做科研了,那有啥用呢?特别是对于美国top 20学校的化学phd,他们具有很好的科研前景,有能当上教授的可能,如果热爱,为什么不坚持呢?但对于不热爱化学科研的人来说,搞个教授当真的有必要吗?每天12+小时工作时间,累死累活搞funding,赚的比工业界少一截子。之前 @萌萌嗒 有提到有师兄发表了nature,jacs等牛刊物,仍然决定去工业界,这就是不愿意让自己过教授的压力大的生活的例子啊,而论收入的话,化学工业界还是比it业要少一截的,详情请看 @陈远威和 @无码喂羊的回答。而去了化学工业界,恐怕很多人最后也就是到了中层吧,去it界的话很多人也是到中层吧?但我感觉,是不是化学工业界的工作,比it业要稳定不少的?毕竟it是个大浪,而化学已经是稳定行业了,有点一个萝卜一个坑的感觉。楼上有人提到王庆根的例子。说实话,我们并不知道王庆根的自杀到底与他的转行有多大关系,只是通过媒体,得知他最后因为上司排的任务重,压力太大得了抑郁症,而本身又是要强的人,所以自杀,而在自杀前他已经使paypal的首席工程师了。那么即使是他真的不转行,他stanford的phd,能力一般者拿到top 60的助理教授的位置,我们就能保证他不会在tenure的强大压力下精神出问题?就能保证工作压力+财政拮据不会让他顾此失彼?而去做软件工程师,起码他的财政情况不会出现问题。说实话,只是一个自杀的例子而已,到底与他转行后觉得自己低人一等没有达到自己心中的目标有多大联系?何况paypal首席工程师这位置也可以了吧?很多cs科班的,哪怕是t大的cs系,恐怕能到这种级别的也相当不错了吧?说实话,我曾经有段时间闲极无聊,我在linkedin上查了下自从有IChO以来中国历届国家队4人组的现在的工作,具体数据忘了,但是还有个大概印象,错了请拍砖。凡是能查到现状的人,这些人要么是国内读博了,要么是去了美国top 20的学校读化学或化工或材料的博士。我记的,大概1/3已经转行,做it的,去consulting的,去银行的,做quant的。当教授的远少于我的预期,至于比例大概1/4,剩下的都是在中美的化学工业界。而参加国际信息竞赛的各位历届大神,基本还是在it领域。在此仅仅提供这一个数据,多的不做置评。楼上还有说自己爸爸是当初华东五校,说了同学聚会的时候的热闹场景,有身价上亿的,有教授的。但是其实从化学转行的人,大富大贵和当上教授的也不少。大富大贵的:IDG投资的李丰;linkedin中国区总裁沈博阳;生物那边来it这边发家的那几位更不用说了。当上教授的:virginia tech的cs系的教授Danfeng Yao,这是化学本科出身最后当上cs系的教授的例子,而且研究方向与chem毫无关系。当然,可能很多人觉得如果是自己想当教授的话,顺着自己原来的化学路走就好了。转行和不转行,都会有佼佼者突出重围的。但是仅仅从行业平均收入来比较呢?结果明摆着。转行是一个人基于自己现在所处的行业位置和所拥有的资源,根据对其他行业和化学行业的预期以及自己的性格,对未来做出的综合判断。很难说选择到底是对还是错,但是人生只能走一遍,我们只知道自己走了这条路发生的结果,如果当时真的走的那条路,是否自己也能走到那个位置呢?恐怕也不好说吧。我觉得即使是把90年到10年从化学行业转行的人和不转行的人都叫出来,让他们说一下自己后不后悔转行,拿到了数据,其实也没什么意义。时代不一样,个体不一样。我们只能是基于现状实事求是的讨论未来。在美国top 10读博的人和和在60多的学校读博的人,如何做出选择,是不能一概而论的。
尼玛的我告诉你.这个事情就是个最蛋疼的事情.现在美国这个就业状况,简直是在吧所有的理工科学生往CS方向逼.楼上无数人吐槽过了.本科的码农毕业起薪70K的不计其数.你几时见过一个理工科的本科毕业有这个工资?PhD都TMD没这么高.OK...CS的Phd毕业...150K应该问题不大吧?理工科,可能除了物理和数学进金融的,或者是EE的.你见过这个数?而且人家还比你好找工作.是,钱不是一切.But I have to live, homie!老子真是日了狗了
“化学出路不济”不应该再去讨论,应该成为一个共识吧。
突然想到一个本科人大学化学的同学,好像是排名第一,他的学弟还以为他现在在mit读化学,讽刺的是他和我一样在读经济硕士。我认为经济也是前途很差的专业,但可能比化学要好点吧。ps:要我是他就去mit读化学,中途quit掉去华尔街
T大有机本科+硕士,米国某大学phd读了4年依然quit了转cs化学这个行当如果做不到top中的top完全木有前途,而为这个付出的努力远不如同样的努力程度做其他的得到的收获
今天有感而发来认真答一下今天跟魔都某985高校材料系同学聊了一下各自大学的就业情况,发现相比于他们材料系,我们化学系的就业果然很不乐观。(当然 这可能跟帝都魔都的区别也有关)据他说,他们同学毕业后很多都找到了心仪的工作进了比如巴斯夫、3M、杜邦这类大公司。而我想了想我们本科班,工作的人却一个从事化学行业的工作的都没有。作为科研水平排名全球前三十(有待商榷)的化学系,却不能为国家输送大量的化学人才,确实有点说不过去。在我们班的不到17人中里:只有7人继续从事化学研究,他们全都选择继续深造转行读经济类相关的有3人化工1人直接工作的6人,没人从事化学相关产业:教师2人(不教化学)HR的1人部队1人销售1人(非化学相关)创业1人(非化学相关)我以前也不相信这些统计数据,我曾经naive的幻想,不管学长学姐就业咋样,我到时候一定会凭借我的努力找到好工作。后来我发现,并不是这样,毕业生一代一代下来,这种难以就业的情况并没有得到改善。学长的今天就是我的明天。当然,如果你真心喜欢化学,可以不必本科毕业就考虑就业。在我们班继续从事化学的7个人中,确实有几人天赋异禀,又对化学充满了兴趣。现在他们几个也算是化学界冉冉升起的新星,以后的出路应该不错,应该能在若干年后拿到国内985或是国外的大学教职,继续从事他们的化学事业吧。一想到要跟大把的这么有天赋又努力地人竞争国内少的可怜的科研岗位,我也是为自己捏了一把汗,于是我也转行不再从事科研了。相信祖国会善待这批有理想有抱负的化学人,也相信他们能把我国的科技水平提升一个大的台阶。————原答案————妈蛋 被室友邀请了。这么说吧 我优秀的室友们除了去剑桥的那个基佬 都转行了。现在我在中关村天桥贴膜的时候总遇到他们,抢我生意啊。
赞数高的答案都有点偏黑、觉得这种问题本身就有耍流氓的性质,就是说问题本身就暗示了答案的倾向与回答者的态度。就像你问“传统理工科专业如电子机械化学船舶的出入真的就不如计科金融吗”。说到金融经济,本科毕业如c9前五大学(非清北)最初也大多从柜员做起几年。说到计算机,c9前五本科毕业的年薪最多也就10W吧达到20w已是大神级别。化学和传统理工科的待遇应该相仿,985前五(非清北)最起码高分子及有机硕士的年薪10w+水平且工作稳定(确定计算机及金融专业的工作稳定性比得上传统理工科?)。化学本科毕业的情形很多是做化学周边吧比如销售。本来本科毕业能找到完全对口的专业就不多,即使硕士毕业也不能保证。如果特别喜欢可以搞科研那种人我是倾佩的因为我没这种魄力,如果不特别喜欢可以同时学双学位或自学cs什么,如果不喜欢转行也好也不用那么黑化学的。安全性问题不用多说。利益相关:c9前五高校化学专业&高分子组搬砖,个人不特别喜欢化学,正修双学位,打算国内或国外硕士或博士毕业找化学相关或化学周边工作。
学了化学只有一个体会,坚决不让下一代读化学!
本科化工,硕士环境。。。都是泪。。。
我们系化学美国top20,一个作有机的师兄,三年十个月毕业,博士期间发了5篇JACS,毕业后做了一轮博后之后工作博后都没找到回伊朗了。
老公是美国top10的化学系PhD,有机合成方向,毕业出来因为身体原因不能继续benchwork,但是还是很想做化学相关,所以准备考patent bar做专利律师。查了各种patent agent的工作机会,绝大多数只要ME,EE背景的专利律师。差不多每20个patent agent的opening里才会有一个要求化学/化工背景的。以USPTO为例:所谓出路,当然不仅仅局限于教职或者业界,只要能够充分利用接受过的化学教育在我看来都可以算是不错的出路。化学的出路,相比于其他学科,太窄了一些
没有学术理想,当初就不要学理科。
本科应用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合成、结构化学哪个好学?各个细分研究领域哪个容易?收入对得起化学人的努力吗?就一同学搞精细化工算是不错。现在俺在IT圈混,心里舒坦
其它类似问题
其它人正在问的问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危险化学品目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