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泽厚的美学思想认为什么问题是美学的基本问题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资深工程监理师,擅长工程建设,施工设计,实地施工操作。
 下载此文档
2016尔雅美学原理期末考试最新答案
下载积分:1588
内容提示:2016尔雅美学原理期末考试最新答案
文档格式:DOCX|
浏览次数:1736|
上传日期: 08:17:21|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1588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2016尔雅美学原理期末考试最新答案
关注微信公众号美学原理作业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美学原理作业
&&尔雅美学原理课后作业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29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美学试题】美学历年试卷和答案美学历年试卷和答案全国 2009 年 4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美学试题
课程代码:0003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 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根据现代美学的观点,艺术在逻辑上首先存在于( A.物质形态中 B.形式概念中 C.行为个体
中 D.意象世界中 2.提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一主张的是( A.歌德 C.康德 B.席勒 D.黑格尔 ) D
3.亚里士多德认为一切艺术都是( C A.人类的主观愿望 B.神灵的凭附
C.现实的模仿 D.理念的模仿 4.以佛教的禅境比喻诗歌意境的是( A.王维 C.刘勰 B.严羽 D.司空图 C ) B )
5.金圣叹提出“见文观心”这一主张的批评类型是( A.诗歌批评 C.小说批评 B.散文批评 D.戏曲批评 D
6.在中国古代典籍中, “美育”一词最早出现于( A.庄周《庄子》 B.孔子《论语》
C.刘勰《文心雕龙》 D.徐幹《中论·艺纪》 7.美学研究的核心方法应当是( B )
A.心理学方法 B.哲学方法 C.人类学方法 D.艺术学方法 8.美学应当划归于( A.自然科学 C.人文学科 C )
B.社会科学 D.实证科学 C )
9.西方哲学史上首次提出“美本身”问题的美学家是( A.苏格拉底 B.毕达哥拉斯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10.从审美活动的逻辑过程看,审美体验必将把人引入( A.澄明之境 C.智慧至境 B.道德至境 D.美幻之境 B ) A )
11.审美发生的基本前提是(
A.早期人类的巫术与狩猎活动 B.制造使用工具的物质生产活动 C.艺术的产生 D.审美意识的确立 12.达尔文认为人的审美发生于( A.人的精神追求 C.人的生物学本能 B.人的道德观念 D.人的社会意识 B ) C )
13.审美体验的独特性是(
A.离开对象作抽象的玄思 B.与对象进行倾心交流 C.主体道德意志的介入 D.客体洋溢美的意蕴 D )
14.在审美意象的形式构成上,崇高所具备的感性形态是( A.丑陋不堪 C.荒诞不经 B.纤细精致 D.粗犷宏大 B )
15.审美形态不仅是一种感性的形态,又是一种( A.形式分类形态 B.逻辑分类形态
C.内容分类形态
D.抽象存在形态 D )
16.下列不属于经验主义的美学家是( A.夏夫兹博里 B.荷加兹 C.哈奇生 D.席勒 17.审美经验的超越性不是体现在( D
A.从物质世界向精神世界超越 B.从现实世界向理想世界超越 C.从经验世界向超验世界超越 D.从经验世界向先验世界超越 18.中国古代文论中的言志说、心声说和缘情说大体上可以归结为( A.形式说 B.表现说 C.娱乐说 D.符号说 19.将艺术品分为语音层、语义层、图式层和客体层这四个层次的美学家是( A A.英伽登 B.盖格尔 C.汉斯立克 D.克罗齐 D ) ) B )
20.主体在审美中思想倾向、意志追求和愿望企图的融合是指( A.审美理想 C.审美判断 B.审美想象 D.审美意向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 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 “以道制欲” ( BD )
A.有助于主体情感的任意发泄 B.反映了理性对感性的节制和净化 C.容易造成对情欲的过分压仰 D.有助于美育的正常实施 E.体现了美育的强制性 22.审美的有限无功利性与最高功利性的统一表现在( A.审美活动必须以摆脱直接功利目的为前提
B.审美活动不以某一有限目的为目的 C.审美活动指向人的自由存在 D.审美活动具有绝对的超功利性 E.审美活动超越一切目的性 23.艺术品在艺术活动的动态流程中的基本特征是( A.他律性 B.形式符号性 C.开放性 D.自律性 E.兼容性 24.把审美经验视为游戏活动的美学家有( A.康德 B.席勒 ABCD ) ABC )
C.斯宾塞 D.伽达默尔 E.尧斯
25.悲剧给人带来了强烈的审美愉悦,使人能够( A.以悲为美 C.不以己悲 B.化悲为美 D.以喜为美 E.以丑为美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 4 小题,26、27 小题每题 4 分,28、29 小题每题 3 分,共 14 分) 26.审美趣味: (1)审美趣味是个人在审美活动和审美评价中所表现出来的主观爱好和倾向。 (2)能力或鉴赏力是审美趣味的内在方面。 (3)兴趣和品位则是审美趣味的外在表现。 【评分标准】 (1)2 分, (2) (3)各 1 分,计 4 分。 27.艺术品的他律性 (1)艺术品的中介功能是为他者存在,受他者制约。
(2)艺术品的基本特质决定于创作主体,也受制于接受主体。 【评分标准】 (1) (2)各 2 分,共 4 分。 28.仿象 (1)主体通过模仿对象世界的形态创造出的意象。 (2)在感性形态具象上与对象相似,甚至非常逼真。 【评分标准】 (1)2 分, (2)1 分,计 3 分。
29.趣味教育: (1)梁启超的美育观。 (2)不同于强制教育,以趣味为目的。 (3)肯定了美育的独特性和独立价值。 【评分标准】每个要点 1 分,计 3 分。意义相近,表述不同也给分。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30 分) 30.简述主体在审美活动中作为精神存在的特征。 (1)主要体现在惊异、体验和澄明三个基本环节及其起伏运动的状态中。 (2)惊异把客体对象从世俗中解放出来成为人的审美对象。 (3)体验是主体在审美中被对象所吸引、震撼。 (4)澄明是达到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统一和谐。 【评分标准】 (1)3 分, (2) (3) (4)各 1 分,计 6 分。意义相近,表述不同也给分。 31.简述审美境界的性质、特点。 (1)审美境界是一个较高层次的特殊人生境界。 (2)审美境界是人与世界之间实现较高程度的有机统一,从心境来说,是超越了个体 眼前的某种功利性和有限性,而达到的相对自由状态。 (3)审美境界是多层次的、由低级到高级、由表层到深层的递进动态结构。
【评分标准】每点各两分,计六分。意义相近,表述不同也给分。
32.简论艺术创造的核心是意象的生成。 (1)意象是艺术存在的核心,艺术的创造以意象的产生为标志。 (2)意象的孕育是艺术创造的产物,是物我同一的结果。 (3)意象的生产意味着意象得到物态化和物化的表达。 【评分标准】 (1) (2) (3)各两分,计六分。意义相近,表述不同也给分。
33.简述艺术品与非艺术品之间的区别。 (1)艺术品不是自然物,而必须是人工制品。 (2)艺术品是精神产品,而不是物质产品。 (3)艺术品主要是意象思维的结晶,而不是抽象思维的产物。 (4)艺术品能够通过意象传达审美经验,这是艺术品独有的审美本质。 【评分标准】 (1) (2)各两分, (3) (4)各一分,计六分。意义相近,表述不同也给分。
34.简述感性形象在美育中的重要作用。 (1)诉诸感性是美育的首要特点。 (2)对象的感性形象对人们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3)感性形象使美育不需要直接的推理和深刻的理解而具有普遍性的价值。 (4)艺术品的感性形象是情感的载体,是艺术家与沟通者的中介。 (5)诉诸感性有利于开拓人们的感性的天地,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 【评分参考】 (1)2 分, (2) (3) (4) (5)各一分,计六分。意义相近,表达不同也给 分。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 2 小题,35 小题 14 分,36 小题 12 分,共 26 分) 35.李商隐《无题》诗云: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 请以此诗为例,说明审美理解的多义性特点。 必须联系本诗阐述以下两点: (1)审美对象中所包含的理性因素不是以抽象的概念的形式表现出来,而是通过对感 性对象暗示出来,因此显得含义丰富,回味悠长。 (2)审美理解所运用的是反思判断力,这使审美活动带有鲜明的个体色彩,因而增加 了理解的多义性。 【评分参考】 (1) (2)各五分,分析透辟,论证充分,再加 1~4 分,计 14 分。
36.举例说明优美和崇高的相互关系。 必须举例说明一下四点: (1) (2) (3) (4) 二者作为基本审美形态,具有形式特征的互补性。 二者具有共同本质。 二者既是相对立而又互相补充的两种人生境界。 二者在形式上的规定性,都先更多地联系于自然,然后扩大到社会实践领域,
并表现出量的规定性方面的差异。 (1) (2) (3) (4)各 2 分,分析透辟,论证充分,举例贴切,酌情再加 1~4 分,计 12 分。
全国 2008 年 4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课程代码:0003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 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西方美学史上,“迷狂说”的创始人是( A.毕达哥拉斯 B.德谟克利特 C.柏拉图 C ) D.亚里士多德 B )
2.苏轼的诗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运用的是( A.接近联想 B.类似联想 C.对比联想 3.倡导“心理距离说”的美学家是( A.康德 B.席勒 C.布洛 C D.关系联想 )
D.叔本华 C ) D.艺术的存在
4.游戏说和集体无意识说界定艺术的角度是( A.艺术的功能
B.艺术的本质 C.艺术的起源
5 .把艺术品的结构划分为语音层、语义层、图式层、客体层四个层次的美学家是 ( A ) B.布隆博格 C.汉斯立克 D.克罗齐 D ) D. 有
6.王国维所划分的意境的两种类型是( A. 物态之境和宇宙之境 我之境和无我之境 7.商业广告所表现的艺术功能是( C
B. 有物之境和无物之境 C. 仁达之境和至善之境
) D.启迪功能 B ) D.创作主体
A.教化功能 B.核心功能 C.外围功能 8.艺术品之所以是艺术品的关键是( A.艺术形式 B.艺术意象
C.艺术的思想内容 )
9.艺术天才的形成主要由于(D
A.超群的理性思维与敏锐的感性能力 C.先天生理心理结构与后天机遇
B.自然生理机制和超群的思维能力
D.先天的生理心理结构与后天的实践 A )
10.千百年来人们不否认艺术的存在,从根本上讲艺术本体论就是( A.艺术存在论 B.艺术形式论 C.艺术行动论 C ) D.黑格尔 B ) D.艺术功能论
11.西方创立“美学”学科的美学家是( A.柏拉图 B.狄德罗 C.鲍姆加登
12.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提出崇高对象的特征是( A.形式 B.无形式 C.质地 D.体积
13.亚里士多德对古希腊的悲剧艺术进行系统理论总结的著作是( A. 《诗学》 B. 《理想国》 C. 《诗艺》 D. 《论崇高》
14.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指出“明月照积雪”、“大江流日夜”、“长河落日圆”等境界, 可谓“千古壮观”。这种审美形态是( A.崇高 B.悲剧 C.伟大 A )
D.荒诞 C )
15.在西方早期,狭义的美主要指的是( A.崇高 B.滑稽 C.优美 D.喜剧
16.美育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正式确立标志的著作是( A. 《论审美教育》
) D. 《审美教育书简》
B. 《谈美书简》 C. 《美育与人生》 C )
17.把美育目标的实现称为“消融渣滓”的是( A.孔子 B.孟子 C.朱熹 D.柳宗元
18.强调小说具有熏、浸、刺、提“四种美育”功能的是( A.王夫之 B.叶燮 C.梁启超 D.鲁迅 C )
19.西方美学史上,提出“寓教于乐”原则的是(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贺拉斯 A
D.席勒 ) D.辩证法
20.美学的哲学基础应是马克思主义的( A.实践存在论 B.实践论 C.存在论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 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下列美学家中,属于经验主义一派的有( A.荷加兹 B.哈奇生 C.休谟 ABC E.谢林 ) D. 脱 )
22.“有意味的形式说”的主要缺陷包括( A. 脱离主体的现实情感
B. 脱离人类的具体实践 C. 脱离社会的历史发展 E.摆脱了形式主义和神秘主义 ABCDE )
离人类文化心理结构的历史演进 23.以下属于西方画论话语的有(
A.线条的质感与韵律 B.形式的象征性和组合关系 C.色彩的情感性和色彩间的组合关系 24.美学的研究对象应当包括( A.美 B.审美现象 C.审美活动 ABC D.色调与主题的统一 BCD ) E.画得确切与真实
D.审美关系 E.艺术 )
25.喜剧的次级形态有( A.滑稽 B.讽刺 C.幽默
D.荒诞 E.可笑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 4 小题,26、27 小题每题 3 分,28、29 小题每题 4 分,共 14 分) 26.审美直观 (1)直观性是审美经验的一种重要特征,其特点是不经过概念和推理就直接把握到对 象的审美特征。 (2 分) (2)审美之观包括两种形式:感性直观和本质直观,前者是 指主体通过自己的感觉器官来把握对象的感性特征, 后者是指主体通过直觉直接把握到 对象的本质特征。 (1 分) 27.审美理想 (1)是主体心目中关于完善的美的概念; (1 分) (2)它始终显示在具体的审美表
象中,是主体通过想象力与理解力的协调运作创造出来的; (1 分) (3)审美想象在主题的审美心理结构中处于最高位置,在审美活动中发挥持久而重要 的作用。 (1 分)
28.崇高 (1)具有粗犷.博大的感性形态,劲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雄伟的气势; (2 分) (2)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使人惊心动魄,心潮澎湃,进而受到强烈的鼓舞和鼓励; (1 分) (3)引起人们产生敬仰和赞叹的情怀,从而提升和扩大了人的精神境界。 (1 分) 29.美育代宗教说 (1)蔡元培提出; (1 分) (2)美育是自由的,而宗教是强制的; (1 分) (3)美育是进步的,而宗教是保守的;(1 分) (4)美育是普及的,而宗教是有界的。 (1 分)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30 分) 30.简述审美关系的特征。 (1)审美关系不是理智认识关系,而是情感体验关系; (1 分) (2)审美关系是通过感性形式建立起来的,是一种感性直观的关系; (2 分) (3)审美关系是人于世界间的自由关系; (1 分) (4)审美关系在逻辑上先于审美主.客体而存在,而不是主.客观逻辑上先于审美关系存 在。 (2 分)
31.简述审美经验的动态过程。 (1)审美经验的第一个阶段是呈现阶段,指的是主体借助感知对象的感性特征加以把 握,从而使对象在主体的意识之中呈现出来; (2 分)
(2)审美经验的第二个阶段是构成阶段,指的是主体在想象等心理要素的作用下,完 成审美对象的构成活动; (2 分) (3)审美经验的第三个阶段是评价阶段,指的是主体对已经构成的审美对象进行感受 和评价的过程。 (2 分) 32.简述意象的物态化和物化。 (1)审美意象是精神性的,存在于心理活动中,还未呈现为形式符号,有待凝定于一定 的物质实在中; (2 分) (2)意象的物质化指先把意象的心理层次牵引出来,赋予一定的形式符号; ( 1 分) (3)意象的物化则指直接利用物质手段,使意象在物质实在意义上得到凝定; ( 1 分) (4)意象经过物态化和物化,便构成了现实的艺术品,形式符号和物质实在便是意象 物态化和物化的直接结果。 (2 分)
33.悲剧的基本特征。 (1)通过对人生存在的否定性经验,从而展现对人生存在价值的肯定。 (2 分) (2)悲观的审美冲突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社会及自身存在的冲突和超越。 (2 分) (3)悲剧的情感体验是一种人生实践存在的深层体验。 (2 分) 34.美育的基本特点。 (1)诉诸感性。 (2 分) (2)潜移默化。 (2 分) (3)能动性。 (2 分)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 2 小题,35 小题 14 分,36 小题 12 分,共 26 分) 35.为什么说审美活动是人最具本质性的存在方式? (1)人在审美活动中的存在不同于在日常生活中的存在,它是一种超越性的存在方式;
(2)人在审美中的存在不同于异化活动中的存在,它是一种自由的存在方式; (3)人在审美中的存在不同于人的现实存在,它是一种应然的存在方式。 评分参考 以上每点各三分,表达准确,论述完整者可得满分 14 分
36.举例说明艺术中技巧的审美价值。 (1)艺术技巧是意象孕育的继续与完成。 (2)艺术技巧的运用与发挥是艺术操作的过程。 (3)艺术操作技能与技巧是艺术中不可逾越的环节。 (4)艺术意象创作过程不能孤立地追求操作技能与技巧,否则就会沦为匠艺。 评分参考 以上各点各占 2 分,举例说明占 4 分,共计 12 分
全国 2007 年 4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美学试题 课程代码:0003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 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19 世纪中叶以前,在西方美学研究中运用的主要方法是( A.哲学方法 B.社会学方法 A )
C.心理学方法 D.艺术学方法
2.提出“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的人是( A.孟子 B.伍举
C.楚灵王 D.王充 3.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形成于( A.十六世纪 C.十八世纪 B.十七世纪 D.十九世纪 B ) C )
4.马克思主义的美论乃至整个美学思想体系的新的逻辑起点是( A.自然化了的人的审美需要 C.情感化了的人的审美理想 B.社会化了的人的审美实践 D.个性化了的人的审美创造
5.狄德罗把从一种事物与其它事物的关系中所产生出来的美称为( A.真实的美 B.相对的美 D.关系到我的美
C.外在于我的美
6.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说不同于柏拉图“美在理念”说的主要特点是 ( C ) B.强调了美的理性内容 D.更具有思辨的意味 B )
A.突出了美的感性因素 C.注入了辩证法的精神
7.下列对“艺术丑”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创造性因素的丑 C.作品技巧的伪劣
B.现实性因素的丑 D.作品结构处理不当的丑 A )
8.“人闲桂花落”与“飞泉挂碧峰”这两句话所体现的艺术风格是( A.优美和崇高 B.崇高和优美 C.均为崇高 D.均为优美 C )
9.柏格森的喜剧主张是(
A.预期失望说 B.突然荣耀说 C.生命的机械化 D.心理能量消耗的节省
10.孟郊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A.意在强调慈母与游子的个别直观形象
B.虽然写的是个别慈母和游子,却表现了天下父母心和游子意 C.没有个别直观的形象,只是讲普天下的慈母与游子 D.看似说慈母,实际上是说游子 11.提出艺术教育和审美教育是通过感性的途径完善人性的美学家是( A.康德 C.席勒 B.黑格尔 D.蔡元培 D ) C )
12. 《红楼梦》比《金瓶梅》有更高的艺术价值主要是因为《红楼梦》 ( A.更具有道德意义 B.更具有历史内涵 D.体现出更高的美学理想 B )
C.所表现的题材更广大
13.倡导“自下而上”研究美学方法的美学家是( A.黑格尔 B.费希纳 C.费尔巴哈 D.洛克 B
14.中国美学中所谓“外师造化”指的是( A.创造自然 C.学习自然 B.感受自然 D.师承自然
15.形象的直觉性、注意的集中性、感受的完整性、想象的生动性属于审美欣赏心理活 动的(A A.表层特征 C.中介特征 ) B.深层特征 D.根本特征 A )
1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有意味的形式说的缺陷的是( A.突出了艺术的审美本质 B.切断了艺术与现实的联系 C.陷入了形式主义 D.陷入了神秘主义 B )
l7.娱乐说界定艺术的角度是(
A.艺术的起源 B.艺术的功能 C.艺术的本质 D.艺术的形式 18.只有通过欣赏,艺术品潜在的审美特质才能转化为现实性的( A.审美活动 C.审美需要 B.审美精神 D.审美价值 C ) D )
19.给艺术下定义最终可能得到艺术的( A.本体 C.本质 B.存在 D.描述
20.艺术品不同于非艺术品,最关键的在于它涵有( A.形式 C.语言 B.意象 D.情感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 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美感中的理解是指( BCE A.抽象的逻辑思维 C.情融于理 B.理化为情 )
D.单纯的形象思维
E.现相无相,立说无说 22.在荣格看来,人的心理结构应包括三个层次,即( A.前意识 B.显意识 C.意识 D.个体无意识 CDE )
E.集体无意识 23.丑的美学意义在于( A.以丑衬美 B.化丑为美 D.丑是美的源泉 ABCE )
C.丑刺激了世界的发展
E.审丑是人类审美活动的重要方面 24.下列关于艺术鉴赏过程的说法中错误的有( A.所有的接受者如果完成接受,都必须经历三阶段 B.在接受过程的三阶段中,每一阶段都能获得审美愉悦 C.接受中想象力的发挥,主要在第二阶段 D.接受中由于灵感的闪现,使第一阶段过渡到第二阶段 E.接受中意象的重建主要在于第二阶段 25.艺术意象的基本特征有( A.虚拟性 B.感性 C.想象性 D.情感性 E.知识性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 4 小题,26、27 小题每题 3 分,28、29 小题每题 4 分,共 14 分) 26.命运悲剧 27.贺拉斯的美育观 28.表现说 29.美的问题的性质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30 分) 30.如何理解美学研究方法的多层次性特点? 31.简评朗吉诺斯的崇高观。 32.简述美育与德育的区别与联系。 33.简述形式因素在美感中所起的重要中介作用。 34.艺术的接受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 2 小题,35 小题 14 分,36 小题 12 分,共 26 分) 35.为什么说否定给美和艺术下定义的做法既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 ABCD ) AD )
36.结合苏东坡谈文与可画竹: “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 ,来谈审美感受的特征。
美学 2007 年 4 月自学考试答案
全国 2006 年 4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美学试题 课程代码:0003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 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美感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 C A.培养审美能力 )
B.提高艺术鉴赏水平 D.规范社会文化 )
C.成就身心健康的完美人生
2.杜甫的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所表现的意象的主要特点是( D A.虚拟性 B.敏感性 C.想象性 D.情感性 3.“天才”主要表现在具有与众不同或高于常人的能力来创造( B A.审美快感 C.形式 B.意象 )
4.下面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 B
A.意象的完成,一定要其得到物化或物态化 B.意象完成后再物态化或物化 C.意象的完成与艺术品的传媒质料有关 D.意象的现实化与接受过程有关 5.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 “形象在美的领域中占着统治地位。 ”这可以说明美育是( A.感性的 B.愉快的 C.不可抗拒的 D.自然而然的 6.不属于艺术存在动态流程中必然环节的是( A.艺术批评 B.艺术接受
C.艺术品 D.艺术创造 7.下列学说中,中西美学家的观点有共通之处的是( A.游戏说 B.模仿说 C.表现说 D.娱乐说 8.西方第一部关于美育的专著是( A. 《论美书简》 C ) C )
B. 《判断力批判》 D. 《美学》 A )
C. 《审美教育书简》
9.人类审美意识赖以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人类的生产劳动 C.人类社会的分工
B.人类自觉的精神活动 D.人类独具的运用语言的能力 )
10.实验美学的代表人物是( B A.立普斯 B.费希纳 C.布洛 D.丹纳
11.在朱光潜的美论中,“物”与“物的形象”的不同主要是( A.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客观的统一 B.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观的 C.前者是实在的,后者是虚幻的 D.前者属于内容范畴,后者属于形式范畴
l2.明确地使用“崇高”一词,并且把崇高与优美对立起来,使两者成为美学范畴的美学 家是 ( D )
A.毕达哥拉斯 B.爱迪生 C.托马斯·班纳特 D.博克 )
13.黑格尔说:“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这里的“解放”是指人的( D A.社会关系的解放 C.思想观念的自由 B.生活方式的变革 D.创造性的发挥
14.从事物的客观属性中来探求美,其根本的缺陷在于( C A.脱离人的美感经验来谈美 B.脱离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来谈美 C.脱离人类的社会生活实践来谈美 D.脱离人类的艺术活动来谈美
15.在西方美学史上,真正从美学理论上阐明了美是愉快的一些美学家是( A.毕达哥拉斯学派 B.伊壁鸠鲁派
C.英国经验派 D.精神分析学派 16.意大利历史学家、美学家克罗齐在《美学史》一书中认为,美学学科的建立者应该 是 ( C ) B.鲍桑葵
A.鲍姆嘉登 C.维柯
17.姚鼐“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暖乎其如喜,愀乎其如悲” 所述的风格特征是( A.喜剧 C.优美 B.悲剧 D.崇高 B ) C )
18.春光明媚和冰天雪地会给人以不同的美感,这说明了( A.美感的主体差异 C.美感的一般特点 B.形式因素在美感中的中介作用 D.美感的感觉特征 )
19.“红杏枝头春意闹&在美感心理构成上主要是( B A.直觉 C.想象 B.通感 D.表象 )
20.美感的生理基础就是( B A.呼吸器官 B.感觉器官
C.运动器官
D.思维器官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 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许多西方美学家都强调美感的主要感觉器官是( A.眼睛 C.耳朵 E.身体 22.艺术形式符号蕴含的意义包括( A.字面意义 C.个性意义 E.历史意义 23.艺术品结构中属于物质层面的有( A.物质材料层 B.形式符号层 C.思想内容层 D.意象世界层 E.意境超验层 24.在探讨美的本质问题时,我们不应该把美看成是( A.某种固定不变的物质实体 B.某种具有客观社会性和历史性的价值 C.开放性的系统 D.某种单纯的因素所构成的某种单一的现象 E.许多规定的综合,多样性的统一 25.美学思想不同于审美意识的特点主要在于( A.它以直观的形式存在于人的心理意识层 B.它能以语言文字的形式进行传播 BE ) AD ) AB ) B.隐喻意义 D.结构性意义 ABCD ) B.鼻子 D.舌头 AC )
C.它是对人自身审美需要的把握 D.它是对客观事物审美属性的反映 E.它具有理论观点和概念范畴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 4 小题,26、27 小题每题 3 分,28、29 小题每题 4 分,共 14 分) 26.悲剧性 (1)指主人公由于坚持正义或积极进取,而与现实环境之间发生冲突; (2)在冲突中主人公在感性生命遇到摧残和毁灭的同时,成就了精神生命的永恒价值; (3)从而激起悲壮之情,使人的心灵得以净化,精神得以提升。
27.席勒的美育观 (1)席勒在《审美教育书简》中阐述了自己的美育观。 (2)他认为审美活动是自由的,是实现人的自由的唯一途径。 (3)美育可以恢复人的感性与理性的统一,造就完整人性,使人进入自由王国。 28.有意味的形式说 (1)有意味的形式说是由 20 世纪英国美学家克莱夫?贝尔提出来的。 (2)他认为艺术的本质在于“有意味的形式”。 (3)这种学说认为,艺术就是艺术家创造的、能激发观赏者审美情感的纯形式,是美的 结构,也即“有意味的形式”。 (4)这是一种从艺术本质的角度界定艺术的学说。 29.审美个性 审美个性是美感欣赏中表现出来的一个人的标志,是人类文化长期熏陶的结果,是一个 人思想感情和精神品质的结晶;它应当是人的独立自主性与表现形式的自由性的结合。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30 分)
30.为什么说艺术应当是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1)艺术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表现; (2)研究艺术欣赏有助于更深刻地把握人类美感经验的本质和特点; (3)通过艺术能更好地抓住审美对象的基本特征; (4)通过艺术研究审美观念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31.艺术意象有何基本特征? (1)虚拟性,指意象所具有的非现实性。意象既可以用想象和虚构来表现现实中没有的 东西,也可以用非现实的形态表现现实中已有的东西。 (2)感性,指意象可以为主体感官直接把握、感知、体验和感受的直接性和具体性。 (3)想象性,指意象是经过艺术家的想象将“意”与“象”融为一体的产物。 (4)情感性,是艺术家创造意象的重要动力和导引,并伴随着意象创造的全过程。 32.简述生活丑与艺术美的关系。 (1)生活中的丑经过艺术的表现,转化成美。 (2)生活中的丑在艺术的表现中所体现的创造性因素是美的。 (3)丑经过艺术的表现,变得更典型了。 (4)有些生活中的丑经过表现,可以具有喜剧性效果。 33.简谈艺术功能的多元性。 (1)艺术的功能包括审美、娱乐、消遣、认识、道德、宗教、思想、启迪、政治、宣传、 (2)艺术的首要功能是审美,其他功能是通过审美功能间接实现的。 34.简述探讨审美欣赏活动心理特征困难的原因。 (1)审美欣赏活动的心理特征是隐而不湿的。 (2)它微妙飘忽,变化多端,具有任意性和模糊性。 (3)它的差异性特别大。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 2 小题,35 小题 14 分,36 小题 12 分,共 26 分) 35.以元稹的《行宫》为例,试分析接近联想在审美活动中的作用。 附诗: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1)联想使得美感比起一般的动物感觉更为丰富多彩。 (2)联想使既有的对象变成含蕴丰富、生生不已的审美意象。 (3)联想使得美感在时间和空间两个领域得到拓展。 (4)分析出“行宫→玄宗”的空间接近联想。 36.简评“移情说” 。 (一)“移情说”是西方传统美学中代表性美论之一。这种美论的主要特点是感情的外射。 它是要把我们人的主观的感情移到外物中去,使外物生命化,具有我们人的感情,因而 令我们感到美。 (二)这一理论在抓住了审美活动中的移情现象的同时存在较大片面性: (1)过分强调感情。人的审美活动决不仅仅限于感情,它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全部展 现。 (2)移情论者只把移情看成一种单纯的凝神观照,把人与现实在实践中所建立起来 的动态关系简单化。 (3)只强调主观的移情,没有看到,离开了审美对象一定的性质和结构形式,是不 可能产生移情现象的。 (4)并不是所有感情都可以移到外物中去,化为美的形象。移情说忽视了对感情的 具体分析,忽视了美与真、善的联系。
全国 2005 年 4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美学试题 课程代码:0003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3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 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美学研究的各种审美现象中,最重要的是( A.社会审美现象 C.自然审美现象 D )
B.心理审美现象 D.艺术审美现象 B )
2.19 世纪中叶以前,在西方占主导地位的美学研究倾向是( A. “由下而上”的方法 C.重视科学实验的方法 3.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哲学基础应当是( A.唯物论的反映论 B.唯物辩证法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作为整体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4.提出“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这一命题的人是( A.康德 C.马克思 B.席勒 D.车尔尼雪夫斯基 C B. “由上而下”的方法 D.实证主义方法 D )
5.从文献材料看,西方美学史上最早讨论美的专著是柏拉图的( A. 《斐多篇》 C. 《伊安篇》 B. 《大希庇阿斯篇》 D. 《会饮篇》
6.马克思说 “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没有什么感觉” ,这说明了人要
与现实建立审美关系就必须具有( A.闲暇时间 C.物质条件
) B.自由意识 D.艺术趣味 C ) B.权力欲望 D.力必多
7.荣格心理分析美学的一个核心概念是( A.性力 C.集体无意识 8.审美关系最本质的特点是( A.他律性 C.自由性 9.人类普遍爱好人体美,这说明( A.美感是性本能的升华 C.美感离不开性 D C
) B.排他性 D.社会性 ) B.美感来源于性选择 D.美感是人的性选择的社会化 A )
10.埃塞俄比亚原始部落里的人以嘴大为“美” ,这反映了原始人的美感( A.与特定观念相联系 C.包含反感祖先形象的本能 B.模仿动物 D.与性感紧密相连 A )
11.丰乳肥臀的原始母神雕像反映了原始人美感( A.与生殖崇拜观念相关 C.与动物崇拜观念相关
B.与图腾崇拜观念相关 D.与人的巫术观念相关
12.林黛玉对于贾宝玉送给她的一块旧手帕产生天下至美之物的感受。这是因为林黛玉 采取了( C ) B.伦理态度 D.认知态度 B )
A.实用态度 C.审美态度
13. “美就是由视觉和听觉产生的快感”是出自( A.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C. 《判断力批判》
B. 《大希庇阿斯篇》 D. 《美感》
14.艺术创造最主要的是创造( A.艺术境界 C.艺术情感
) B.艺术形式 D.艺术意象 A )
15.马克思把艺术归结为一种意识形态,这说明艺术品是( A.精神产品 C.意象思维的结晶 16.有意味的形式说的倡导者是( A.席勒 C.克莱夫·贝尔 17.不主张载道说的美学家是( A.孔子 C.柳宗元 D ) B.韩愈 D.陆机 C B.物质产品
D.抽象思维的结晶 ) B.斯宾塞 D.康德
18.在“意境”范畴的形成过程中,没有做出直接贡献的美学家是( A.刘勰 C.王昌龄 B.司空图 D.王国维 B )
19.认为艺术“是为人类心灵而存在”的思想家是( A.奥古斯丁 C.克莱夫·贝尔 B.黑格尔 D.海德格尔 D
20.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艺术根本上是存在于( A.人类社会中 C.人类历史中
B.动态流程中 D.人类心灵中 B )
21.中国古人认为,艺术活动起于艺术家的“人心之动” ,这个“动”包括( A.意象的生产和意象的创造 C.意象的孕育和意象的创造 B.意象的孕育与意象的生产 D.意象的创造和意象的接受 B )
22.西方文论中,有时会把闪现灵感的心灵称作(
A. “镜” C. “线” 23.优美的形象一般表现为( A.内容与形式互为表里 C.形式比内容重要 A
B. “灯” D. “洞” ) B.内容比形式重要 D.形式具有独立的价值 A )
24.波德莱尔的《恶之花》最能体现的艺术倾向是( A.以丑为美 C.美丑不分 25.悲剧突出地说明了( A )
B.崇美抑丑 D.无美无丑
A.有限的人生所具有的无限的意义 C.现实的人生所具有的历史的意义 26.康德与黑格尔的崇高观之间的关系是( A.康德受到过黑格尔的影响 C.康德与黑格尔互相影响 B
B.无限的人生所具有的有限的意义 D.理想的人生所具有的现实的意义 )
B.黑格尔受到过康德的影响 D.黑格尔与康德之间互不相干
27.苏珊·朗格说: “一个嚎啕大哭的儿童所释放出来的情感比一个音乐家释放出来的 个人情感多得多” ,说明美育( A.要重视情感 C.光有情感是不够的 28.自然的陶养是美育的( A.最基本的道理 C.很次要的途径 B ) B.基本途径之一 D.一种间接的途径 C ) C ) B.要重视儿童的哭声 D.光有哭声还不够
29. “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说明( A.观众是真正的艺术家 C.审美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创造
B.审美活动无标准可言 D.作家的创造不及观众的创造
30.朱光潜说: “文艺和其他美感活动给本能冲动和情感以自由发泄的机会。 ”这表明美
) B.感化作用 D.交流作用
A.娱乐作用 C.陶养作用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 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美感教育所培养的“完美的人” ,是指( A.既有物质生活,又有精神生活 B.既有理智,又有情感 C.既满足了欲望,又满足了感情 D.既有工作能力,又善于生活和娱乐 E.既无道德的缺陷,又充满着智慧 32.狄德罗“美在关系”的理论最大的成就在于( A.看到了美与人的主观世界的关联 B.突破了过去把美当成某种单一的现象或某种孤立的因素的观点 C.自觉地把审美关系作为美学研究的出发点 D.开始从自然和社会生活各种相互关系中来理解美 E.有意识地把美的本质与人的本质联系起来 33.朗吉诺斯倡导崇高,是因为当时人( A.把崇高看成是粗野的自然 B.只有有文化教养的人赞叹崇高 C.有庸俗的气息 D.过于贪求金钱 E.生活败坏,每况愈下 34.艺术意象的孕育有赖于艺术家的如下状态: ( ABC ) CDE ) BD ) ABD )
A.感动 D.心手相应
B.虚静 E.迷狂
35 . 与 以 往 的 美 学 理 论 相 比 , 马 克 思 主 义 美 学 具 有 自 身 显 著 的 特 点 , 主 要 有 ( ABDE )
A.把美学问题与人类社会实践紧密联系起来 B.把美的本质问题与人类的本质紧密结合在一起 C.第一次深刻揭示了人的无意识在美的生成中的作用 D.唯物辩证地解决了美学中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问题 E.渗透着巨大的历史感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 4 小题,36、37 小题每题 3 分,38、39 小题每题 4 分,共 14 分) 36.观 37.移情说 38.埃斯特惕卡 39.心理能量消耗的节省说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 3 小题,40、41 小题每题 7 分,42 小题 6 分,共 20 分) 40.简析现当代西方的一些美学家反对给美和艺术下定义的主要原因。 41.简述欣赏者在艺术接受中对艺术的重建过程。 42.为什么应当把审美关系作为美学研究的出发点?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 2 小题,43 小题 12 分,44 小题 14 分,共 26 分) 43.为什么说美感是在人的自然禀赋的基础上经由社会历史实践的产物? 44.试结合具体事例,论述艺术品与非艺术品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005 年 4 月全国美学自考答案
全国 2004 年 4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美学试题 课程代码:0003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3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艺术鉴赏过程的三阶段按顺序应为( A ) A.观、品、悟 B.品、悟、观 C.读、解、达 D.感、品、悟 2.下列要素不属于艺术想象的是( A ) A.意象的触发 B.意象的发展 C.意象的鲜明 D.意象的形成 3.在艺术孕育过程中,主体与对象世界的关系主要是( D ) A.反映 B.模仿 C.认识 D.感动 4.诗与画都是艺术,其作品结构中都必然具有且性质相同的层次是( D ) A.物质材料层 B.形式符号层 C.意象世界层 D.意境超验层 5.造成艺术品具有“他律性”的核心要素是( A ) A.意象 B.材料 C.流通 D.形式 6.下列诗句中,属于有我之境的是( D )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B.“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C.“人闲桂花落,鸟鸣山更幽” D.“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7.古希腊人把“艺术”理解为各种工匠的技术或技能,这说明艺术品是一种( C ) A.物质产品 B.精神产品 C.人工制品 D.自然物 8.中国的书法艺术所产生的意象类型主要是( D ) A.仿象 B.兴象 C.喻象 D.抽象 9.模仿说的主要缺陷是( C ) A.忽视了艺术与现实的联系 B.忽视了艺术的认识功能 C.忽视了艺术的审美特征 D.夸大了艺术创造的主体性 10.柏拉图的“美本身” 、普罗提诺的“理型”说、莱布尼兹的“预定和谐”说,实质上都体现 着一种基本的观念,这就是( D ) A.美即自然 B.美即感性 C.美即有用 D.美即完满 11.康德自称他在哲学研究中掀起了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 ,从美学上说,这个“革命”主要 是指他把美学研究( A ) A.从客观世界转移到主观世界 B.从主观世界转移到客观世界 C.从重内容转移到重形式 D.从重形式转移到重内容 12.在荣格看来,艺术家应该是一种“更高意义上的人” ,即( D ) A.拥有自由意志的人 B.自我实现的人 C.审美的人 D.集体的人 13. 从西方美学家对美的本质问题的探讨中可以看出,传统美学在美的问题上表现出明显的 ( B ) A.相对主义观念 B.形而上学观念 C.怀疑论的观念 D.开放性的观念 14.美学思想得以形成的直接基础是( C ) A.艺术活动 B.客观存在着的美 C.审美意识 D.审美理想 15.“埃斯特惕卡”在德文中的意思是( A ) A.感性学 B.现象学 C.审美学 D.解释学 16.从美学史上看,绝大部分美学家在探讨美学基本问题时,其研究的主要对象都是( B ) A.美的规律 B.艺术 C.美感经验 D.审美关系
17.在孔雀等鸟类中,雄鸟往往会在雌鸟面前展示其美丽的羽毛,这是因为( D ) A.它们已具备了一种自觉的精神活动能力 B.它们具有与人相同的情感要求 C.它们已懂得欣赏美 D.它们具有性选择的本能需要 18. 人们看电影时,看到滑稽的场面忍俊不禁,看到悲伤的场面痛哭流涕。这表明美感教育 ( A ) A.具有不可抗拒的魔力 B.需要接受者客观冷静 C.接受者缺乏自制力 D.对冷静理性的人没有效果 19.对中国古代“感物斯应”的正确理解是( C ) A.一种低级的美学观 B.一种感官美学 C.一种心与物的交流 D.一种官能刺激 20.梁启超说: “艺术的陶冶可以将情感善的方面尽量发挥,把邪恶的丑的方面渐渐压服淘汰下 去。 ”对此不正确的理解是( C ) A.艺术可以扬善抑恶 B.美育是从情感的角度进行的 C.艺术是无功利的 D.艺术有助于推动道德的形式 21.对“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最恰当的审美理解是( C ) A.人的异化 B.感情专一 C.人为美而兴奋倾倒 D.审美是件苦差事 22.亚里士多德的“净化”或“陶冶”主要是指悲剧的( A ) A.感化作用 B.娱乐作用 C.认识作用 D.教育作用 23.崇高( A ) A.是美的一种基本形态 B.是一种伦理判断 C.是一种纯粹的美 D.不是一种高级的美 24.《蒙娜丽莎》所属的审美范畴是( A ) A.优美 B.崇高 C.悲剧 D.喜剧 25.刘熙载说: “怪石以丑为美,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 ”这里的丑是( D ) A.一种古怪的丑 B.一种突出的丑 C.一种秩序的美 D.一种不规则的美 26.狄德罗曾说,卢浮宫的美,不论有人或无人,都同样存在。这句话说的是( B ) A.美感的主观性 B.美的客观性 C.美感的社会性 D.美的社会性 27.美感从本质上讲是( D ) A.人的自然禀赋 B.人的先天快感 C.人的种族属性 D.人的精神享受之一 28. 爱美之心是( B ) A.人的自然禀赋 B.人的本质力量 C.人的族类本质 D.人的先验能力 29.美感产生于( A ) A.劳动实践把主体力量对象化的过程 B.动物向人的自然进化过程 C.人的本能的升华过程 D.人的自我表现的过程 30.人的生存本能和生殖本能发展为美感的生理基础是在( B ) A.生物进化过程之中 B.制造和使用工具过程之中 C.大脑完善的过程之中 D.感觉发展的过程之中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 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艺术操作的作用有( ABCE )
A.将艺术家心中的意象物态化 B.丰富艺术家心中的意象 C.提供接受过程的基础 D.进行艺术意象的重建 E.继续进行意象的孕育 32.美感包含着( ABC ) A.满足感、愉快感和幸福感 B.和谐感 C.精神上的自由感 D.物质享受感 E.心灵上的自豪感 33.崇高与优美的关系是( ACE ) A.形态相对,互不相同 B.截然对立,互不相容 C.明显不同,互补共存 D.相互转化,相互取代 E.审美范畴的不同类型 34.美育与德育的关系的正确表述是( ACE ) A.美育是德育的必要前提 B.美育高于德育应代替德育 C.美育对德育的实施起促进作用 D.美育包含着更多的精神 E.美育与德育是相辅相成的 35.西方现代艺术及艺术的观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主要表现在( ABCDE A.传统的美学原则几乎完全被抛弃 B.摧毁了传统艺术的观念 C.艺术品与非艺术品之间的界限变得很模糊 D.以更为多元化的面目出现 E.否定给美和艺术下定义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 4 小题,36、37 小题每题 4 分,38、39 小题每题 3 分,共 14 分) 36.柏拉图的美育观 37.美学思想 38.审美态度 39.艺术敏感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 3 小题,40、41 小题每题 7 分,42 小题 6 分,共 20 分) 40.简述艺术的存在方式。 41.简述美感与美的关系。 42.简述黑格尔的崇高观。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 2 小题,43 小题 12 分,44 小题 14 分,共 26 分) 43.试以王维《鹿柴》为例,分析意境和意象的关系。 附《鹿柴》 :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人深林,复照青苔上。 44.试论美的问题在于人生相与创造相之间。
2004 年 4 月自考美学试卷答案
全国 2003 年 4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美学试题 课程代码:00037 第一部分 选择题 (共 4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3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 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从事物的客观属性中探求美,其最大的合理性就在于( B ) A.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精神 B.抓住了美具有感性形式这一特点 C.肯定了美就存在于人类的生活中 D.强调了美的客观实在性 2.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对美学的突出贡献是( B ) A.把美的本质问题的探讨引入到人的主观精神世界 B.揭开了心理无意识这一重要领域 C.发现了人的心理结构 D.描述了人的审美心理机制 3.马克思把美学研究从康德重主观的方向重新转移到重客观的方向,这里的“客观”主要是 指( D ) A.外在的自然界 B.人所改造过的自然界 C.人所创造的物质产品 D.人类社会或社会化了的人类 4.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 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 。与这段话最切近的美论是( D ) A.美在形式 B.美在关系 C.美在生活 D.美在距离 5.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正式建立的美学著作是( C ) A.柏拉图《大希庇阿斯篇》 B.维柯《新科学》 C.鲍姆嘉登《美学》 D.黑格尔《美学》 6. “由上而下”的美学研究方法的主要特点是( C ) A.重视科学实验 B.注重实证 C.哲学思辨 D.心理分析 7.大自然成为人类审美对象的直接前提是( C ) A.人类学会了使用劳动工具 B.人类社会初步形成 C.人类自身价值得到了充分肯定 D.人类具备了运用语言的能力 8.把山水作为绘画、文学等艺术样式的题材,这标志着( C ) A.艺术开始进入自觉的时代 B.审美活动开始走向独立 C.人对自然审美意识开始觉醒 D.人对现实审美关系的建立 9.美感产生于( D ) A.游戏 B.摹仿 C.巫术 D.社会实践 10. “爱美是人的天性”的说法出自( C ) A.席勒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尼采 11.孕育意象所需要的“虚静”并不排除或超越(
A.功利 B.逻辑 C.日常自我 D.自由 12.提出“神思”的理论家是( C ) A.司马迁 B.司空图 C.刘勰 D.严羽 13.美感开始于( C ) A.异性的吸引 B.游戏的冲动 C.工具的制造和使用 D.祭祀的崇拜 14.从历史发展的观点看,美感( B ) A.没有起点 B.有一个起点,却没有终点 C.既无起点,也无终点 D.有起点,也有终点 15.俗话说“对牛弹琴” ,它说明美感的形成依赖于( B ) A.感官 B.审美能力 C.想象 D.灵性 16.载道说界定艺术的角度是( B ) A.艺术的起源 B.艺术的功能 C.艺术的本质 D.艺术的内容 17.在各种艺术意象中,最具有自然天成特点的是( B ) A.仿象 B.兴象 C.喻象 D.抽象 18.意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区别不在于( D ) A.前者主要是心理学范畴,后者主要是认识论范畴 B.前者一般不使用抽象概念,后者需要运用抽象概念 C.前者的目的在于求美,后者的目的在于求真 D.前者的成果是精神产品,后者的成果不是精神产品 19.中国古代把“艺”解释为各种操作与本领与技能,这说明艺术品是一种( A.精神产品 B.物质产品 C.人工制品 D.自然物 20.下列艺术观中,不是由现代美学家提出的学说是( D ) A.集体无意识说 B.有意味的形式说 C.符号说 D.娱乐说 21.席勒认为,通过审美教育,人们可以( C ) A.由“自由王国”进入“必然王国” B.由“审美王国”进入“必然王国” C.由“审美王国”进入“自由王国” D.由“自由王国”进入“审美王国” 22.下列不属于美育特点的是( D ) A.感性 B.感染性 C.愉悦性 D.规范性 23. “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的提出者是( B ) A.王国维 B.蔡元培 C.李大钊 D.李泽厚 24.霍布斯的喜剧主张是( A ) A.突然荣耀说 B.预期失望说 C.生命的机械化 D.心理能量消耗的节省
25.中国古代的“风骨”范畴,类似于现在美学范畴中的( B ) A.优美 B.崇高 C.悲剧 D.喜剧 26.笪重光说: “密叶偶间枯枝,顿添生姿,纽干或生剥蚀,愈见苍颜。 ”这句话所体现的美学 特征是( B ) A.美丑互补 B.化丑为美 C.以丑衬美 D.美丑相间 27.朱自清的《绿》所描绘的梅雨潭: “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 所表现出的风格是( B ) A.优美 B.悲壮 C.滑稽 D.崇高 28.古曲《春江花月夜》所属的审美范畴是( D ) A.优美 B.崇高 C. 悲剧 D.喜剧 29.下列学说不属于中国古典美学的是( C ) A.言志说 B.心生说 C.缘情说 D.表现说 30. “燕山雪花大如席”中雪花的形象属于( A ) A.仿象 B.兴象 C.喻象 D.抽象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 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美育与智育的区别是( ABCE ) A.目的不同,智育是认知教育,美育是情感教育 B.过程不同,智育是知识教学过程,美育是情感升华过程 C.性质不同,智育是由内而外输入,美育则有内在自发性 D.接受不同,智育用脑接受,美育用心接受 E.思维方式不同,美育离不开感性形象,智育以逻辑思维能力为核心 32.美是一种多层累的突创,它所包含的层面主要有( ACDE ) A.自然物质层 B.形式符号层 C.知觉表象层 D.社会历史层 E.心理意识层 33.在美学研究中贯彻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就要求美学研究者( BD ) A.应当具有深厚的历史修养 B.应当具有历史的眼光 C.应当懂得一些自然科学知识 D.应当善于运用逻辑的方法 E.应当抓住历史学与逻辑学的契合点
34.提出美学研究的对象应当是美以及美的规律这一观点的主要根据在于( A.能够更好地划清美学与各门艺术理论的界限 B.有助于扩大美学研究的范围 C.只有深入研究了高级的艺术美,才能理解低级的生活美 D.只有深入研究了生活中的各种美学问题,才能更好地理解艺术美
E.有助于感性认识的完美 35.19 世纪以来西方美学史上重视感觉在美感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美学家有( ABCDE ) A.费希纳 B.桑塔亚纳 C.弗洛伊德 D.阿恩海姆 E.费尔巴哈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共 60 分)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 4 小题,36、37 小题每题 4 分,38、39 小题每题 3 分,共 14 分) 36.寓教于乐 (1)古罗马贺拉斯提出。 (2)把美育看成娱乐与道德教育的统一。 (3)要求文艺具有魅力,通过感 动给人以教益。 37.“上升的乖讹”与“下降的乖讹” (1)乖讹指不和谐、不协调,是喜剧产生原因的一种解释,斯宾塞进一步提出“上升的乖讹”与 “下降的乖讹” 。(2)“上升的乖讹”指超过了预期效果;(3)“下降的乖讹”指达不到预期效果。 (4)这种说法不能解释所有喜剧的效果。 38.无我之境 (1)无我之境是意境的主要类型之一;(2)指创作主体完全消失,隐藏在艺术意象的后面。 39.美感欣赏活动 美感欣赏活动是主体对美的现象进行感受体验、观照鉴赏和评价。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 3 小题,40、41 小题每题 7 分,42 小题 6 分,共 20 分) 40.简述美育的特点。 (1)美育是感性的,是通过潜移默化的途径作用于人的,是一种感化。(2)不需要强制和勉强,是 心甘情感、乐而忘返的。(3)使人不得不然,是动之以内,从情感角度打动人的。(4)不仅满足每 个欣赏者个人的情感生活,而且还激励欣赏者满足自身独创性的需要。(5)美育可以与德育相结 合,可以陶冶性情,泄导身心。 41.简析“美感是性本能的升华” 。 (1)“美感是性本能的升华”有对也有错。 (2)对在它指明了美感与动物性性选择的关系。 (3)错 在它没有看到人类的美感来源于动物性本能却超越了动物性本能。 42.简述罗丹的雕塑“欧米哀尔” “丑得如此精美”的原因。 (1)艺术作品美不美不在于所表现的生活是丑还是美,生活中的美、丑,均可成为美的艺术品的 表现内容,艺术的创造性是最美的。(2)生活中的丑创造成艺术的美,不是把丑变成了美,而是 把丑变得更典型了。(3)艺术能将生活真实地表现出来,可以使欣赏者明辨美丑,本身就有着巨 大的艺术感染力,这种感染力就是美。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3 分,共 26 分) 43.为什么说“技”与“道”是艺术创造中的重要因素?“技”与“道”的关系是什么? (1)“技”与“道”是艺术操作中的概念,而艺术操作是艺术意象生产的重要方面。(2)“技”与 “道”是艺术操作中的艺术技能与技巧的运用与发挥。不掌握这些技能和技巧,就不可能进入 自己的艺术创作过程将自己孕育的意象物态化。因此,它们是艺术创作中不可逾越的环节。(3) “技”与“道”中,技侧重于技巧、技能方面,而道则侧重于艺术意象创造和传达中无碍和充 满生气的至高境界。(4)“技”与“道”是相互依赖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5)艺术创
造的最高境界是技与道之间界限消除。 44.以王昌龄《采莲曲》为例试阐述美感作为一种感觉的一般特点。 附诗: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1)美感包括着客观的美的刺激和主观对于美的反应这两个方面。 (2)美感同样离不开刺激感觉的 光、色、形、声、味、气息和触觉等这样一些永远在变化的形式因素。(3)美感体现了人在审美 活动中的主导意向。
全国 2002 年 4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美学试题
课程代码:00037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3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在艺术接受中,每个接受者所具有的先在的自身素质,被现代接受美学称为 ( A ) A.期待视界 B.先验图式 C.主体经验 D.先见之明 2.在艺术接受中,意象的重建过程主要在于( D ) A.读 B.悟 C.观 D.品 3.意境和意象的区别在于( C ) A.意境是指审美的广度,意象是指审美的深度 B.意境具有主客一体的特征,意象具有主客对立的特征 C.意境属于形而上的领域,意象属于形而下的领域 D.意境是一个艺术范畴,意象是一个美学范畴 4.“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这段古诗中意象的类型是( B ) A.仿象 B.兴象 C.喻象 D.抽象 5.现实主义艺术中的人物形象一般属于( A ) A.仿象 B.兴象 C.喻象 D.抽象 6.意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区别不是表现在( D ) A.前者主要是心理学范畴,后者主要是认识论范畴 B.前者一般不使用抽象概念,后者需要运用抽象概念 C.前者的目的在于求美,后者的目的在于求真 D.前者的成果是精神产品,后者的成果不是精神产品
7.从艺术起源的角度界定艺术的学说是( C ) A.符号说 B.表现说 C.游戏说 D.教化说 8.古人云: “粗绢恶扇,败人意兴” 。在艺术品的层次结构中,造成这一现象的因素是( A ) A.物质实在层 B.形式符号层 C.意象世界层 D.意境超验层 9.下列美学家中不主张模仿说的是( D )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贺拉斯 D.席勒 10.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里的“乐” ,体现了美育的 ( B ) A.形象性 B.愉悦性 C.独创性 D.逻辑性 11.叔本华说: “国王和乞丐从窗口看夕阳,两者都可以感觉到美” 。这是在强调( B ) A.美有绝对一致的评判标准 B.美的普遍性和超功利性 C.审美是纯粹的知性活动 D.审美与社会地位毫不相干 12.最重要的审美途径是( D ) A.自然 B.社会 C.人生 D.艺术 13.美学史上最早提出“美在数的和谐”的美学家是( A ) A.毕达哥拉斯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14.在朱光潜的美论中, “物”与“物的形象”的不同主要是( B ) A.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观的 B.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客观的统一 C.前者是实在的,后者是虚幻的 D.前者属于内容范畴,后者属于形式范畴 15.与美学联系最为密切的学科当推( B ) A.哲学、语言学、精神分析学、社会学 B.哲学、文艺学、心理学、伦理学 C.哲学、教育学、现象学、文化人类学 D.哲学、文艺学、阐释学、符号学 16.陶渊明认为,欣赏自然美景时“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指的是( B ) A.审美的非功利性 B.审美的非自觉性 C.审美的具象性 D.审美的个性 17.“红杏枝头春意闹”在美感心理构成上主要是( B ) A.直觉 B.通感 C.想象 D.表象 18.把人的感觉看作是“以往全部世界历史的产物”的思想家是( B ) A.黑格尔 B.马克思 C.亚里士多德 D.卢梭 19.春光明媚和冰天雪地给人以不同的美感,这说明了( B ) A.美感的主体差异 B.形式因素在美感中的中介作用 C.美感的一般特点 D.美感的感觉特征 20.“环肥燕瘦”十分生动地说明了审美现象具有( A ) A.历史性 B.民族性 C.阶级性 D.地域性
21.唯物辩证法对于美学研究具有( A ) A.总的指导意义 B.具体方法的意义 C.重要启示意义 D.实践意义 22.人在劳动实践中创造美的事物的基本规律是( C ) A.按照对象的客观规律进行建造 B.按照主体的内在尺度来生产 C.把人的本质力量表现为可供审美欣赏的形象 D.把主体情感投射到对象上面 23.马克思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异化劳动在美学上的两种意义,即( B ) A.既批判丑,又肯定美 B.既制造丑,又创造美 C.既扬弃了丑,又消解了美 D.丑中有美,美中有丑 24.马克思主义美学在探讨艺术的本质问题时,首先强调( B ) A.艺术作为观念形态对生活的审美反映 B.艺术作为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的依赖关系 C.艺术作为意识形态必然具有阶级性 D.艺术必须服务于工人阶级的解放斗争 25.美的本质问题的核心是( A ) A.人的本质与美的本质之间的关系问题 B.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的关系问题 C.人类审美感官与世界历史的关系问题 D.事物审美属性如何在实践中生成的问题 26.托马斯·阿奎那认为: “事物并不是因为我们爱它才成为美的,而是因为它是美的与善的才 为我们所爱。 ”这一观点表明,作者理解美的角度是( A ) A.客观事物自身的属性 B.人的主观心意状态 C.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 D.人类的审美需要 27.原始时代的狩猎民族虽然住在花卉极其丰富的土地上,却决不用花做装饰。这一现象说明 ( C ) A.美取决于人的主观心意状态 B.美在移情 C.美依存于人们的生活实践 D.美取决于距离 28.在西方美学史上,真正严格地区别了美感和快感的美学家是( D ) A.德谟克利特 B.休谟 C.博克 D.康德 29.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说不同于柏拉图“美在理念”说的主要特点是( C ) A.突出了美的感性因素 B.强调了美的理性内容 C.注入了辩证法的精神 D.更具有思辨的意味 30.艺术操作中技与道的完美结合,在中国古代书画理论中常被称为:( A ) A.心手相应 B.刻镂无形 C.胸有成竹 D.气韵生动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 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 分。 31.下列诗句所包含的意境为无我之境的有( CDE ) A.“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B.“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D.“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E.“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2.布莱克说: “从一粒沙里看一个世界” ,这说明审美是( ABCE ) A.感性具体的 B.以小见大 C.个别性与普遍性的统一 D.透过现象看本质 E.直观个别的形象 33.狄德罗认为“美在关系” ,他所说的关系主要包括( ABD ) A.一事物自身在内在结构上的秩序、安排、对称等关系 B.一种事物与其它事物的关系 C.由想象力移植到物体上的关系 D.事物与人的关系 E.在虚拟世界里创造出来的关系 34.李泽厚认为,美的特点主要有( CE ) A.典型性 B.观念性 C.客观社会性 D.主客观统一性 E.具体形象性 35.美学思想不同于审美意识的特点主要在于( BE ) A.它以直观的形式存在于人的心理意识层 B.它以语言文字的形式存在于典籍文献之中 C.它是对人自身审美需要的把握 D.它是对客观事物审美属性的反映 E.它具有理论观点和概念范畴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 4 小题,36、37 小题每题 3 分,38、39 小题每题 4 分,共 14 分) 36.寓教于乐 (1)古罗马贺拉斯提出。 (2)把美育看成娱乐与道德教育的统一。 (3)要求文艺具有魅力,通过感动给人以教益。 37.美学研究的对象 美学研究的对象: (1)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 (2)通过艺术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 (3) 研究各种审美对象、美感经验、审美意识、审美范畴和美学思想。 38.生命的机械化 (1)法国学者柏格森提出。 (2)他认为生命的本质在于不断创造,而生命的反面,则是僵硬、呆滞、机械化。 (3)喜剧性产生的原因,正在于动作、姿态、形体的机械化。 (4)这种说法不能囊括所有喜剧产生的原因。 39.集体无意识说 (1)集体无意识说是由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的; (2)他认为“集体无意识”是由遗传保存下来的一种具有人类普遍性的、潜藏于意识深层的 朦胧精神; (3)艺术家正是在“集体无意识”的驱动下进行创作的,艺术起源于集体无意识。 (4)这是一种从起源的角度界定艺术的学说。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 3 小题,40、41 小题每题 7 分,42 小题 6 分,共 20 分) 40.为什么说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的命题符合生活的常识,却不符合生活的辩证法? (1)生活中有美也有丑,有悲也有喜,不能简单地把一切生活都看作是美的,更不能把美定
义为生活。 (2)车尔尼雪夫斯基一方面说凡是能够显示现实生活的都是美的,另一方面说只有依照我们 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才是美的,这样,同一个命题就出现了矛盾。 (3)主观上的喜欢与生理上的满足是“美是生活”在理论上的两根支柱,前一方面容易滑向 主观唯心主义,后一方面则容易走向庸俗的生理学观点。 41.简述喜剧性的效果 (1)喜剧性的笑是人类才有的心理现象。 (2)笑的感情必须与是非判断无关,与强烈的憎恶之情不相容。 (3)笑要有共鸣,是在一定的社会圈子里产生的。 42.简述美育与体育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 方式不同,体育以锻炼身体为主,美育以情感教育为主。 目的不同,体育的目的在于增强健康体质,美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审美能力。 (2)联系: 现代健康的特征是身心协调,体育不仅有生理学特征,而且有心理学特征。身体的运动促进着 心理的发展和提高。 美育中的情感活动促进着身心的全面发展。 ③体育本身也是美育的一种途径,使运动者和观赏者产生强烈的审美体验。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 2 小题,43 小题 12 分,44 小题 14 分,共 26 分) 43.以李益《江南曲》为例,试分析对比联想在审美活动中的作用。 附诗: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1)联想使得美感比一般动物的快感更加丰富多彩。 (2)联想使得既有对象变成含蕴丰富、生生不已的审美意象。 (3)联想使得美感在时间和空间两个领域得到拓展。 (4)分析出“瞿塘贾”与“弄潮儿”的对比联想。 44.画家郑板桥曾这样描述自己的创作过程: “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 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 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 ”(《题画》)请结合艺术意象的孕育与生产过程, 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1)艺术创造的核心是意象的生成,郑板桥的话即描述了这一过程。 (2)艺术意象的生成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意象的孕育与意象的生产。 (3)意象的孕育起源于主体与客体的感性相遇。客观事物在这种相遇中从美的角度展示自己, 主体则激发起创作的冲动。 (4)意象的生产意味着艺术家心中的意象得到了物态化和物化,内在的意义转化成了外在的 形式符号。
48上一篇:下一篇:推荐的其他文章这些是最新的09-2809-2809-2809-2809-2809-28这些是最热门的【美学试题】美学历年试卷和答案
关于故事大全:感人爱情故事大全,两性爱情故事,寓言童话故事,鬼怪恐怖故事,爱情哲理励志故事大全
版权声明:本站发布的资源均来自互联网,仅供交流学习之用,请勿作商业用途,所有资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李泽厚的美学思想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