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政坛乌烟瘴气的近义词了吗?

英国大选:两党坐庄走向末路?
原标题:英国大选:两党坐庄走向末路?   7日,英国“二战以来最难预测”的大选将开始投票,各党派的竞争进入白热化。   分析认为,英国政治正展现出碎片化、选民右倾化、外交保守化、决策自主化等鲜明特征,这很可能改写英国延续了三百多年的两大主要政党轮流坐庄的传统政治格局,甚至可能影响英国的国际地位与战略走向。
【政治碎片化】   过去三百多年,英国保持了相对稳定的两党政治。但近年来,英国政坛出现大党渐衰、小党崛起、选票分散、议程破碎等特点,政治碎片化在今年的大选中尤其明显。   二战结束以来,在大多数情况下,保守党或工党总有一个能在大选中赢得半数以上议席,两党轮流执政是英国政坛常态。   但最近几年,英国独立党、苏格兰民族党等小党的崛起改变了传统的政治格局,使保守党和工党面临“腹背受敌”的局面,以往的“两军对垒”现已演变为“群雄混战”。   过去一个月的主流民调显示,两大党的支持率维持在30%至36%之间,均未过半。   英国智库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罗宾?尼布利特认为,这种趋势将持续下去,“英国在未来15至20年内不大可能重新回归两党政治”。
【选民右倾化】   英国政治碎片化的一个重要背景是大批选民“右倾化”。这集中体现为右翼政党英国独立党的迅速崛起。   英国独立党成立于1993年,以反欧盟、反移民为特征,坚决反对欧盟的“政治一体化”进程,主张英国应尽早退出欧盟,严格限制移民人数,重新收回对英国边境的“控制权”。   尽管成立只有20余年,但该党已成为英国过去数十年来成长最迅速的全国性政党,同时也是首个不依赖传统政治精英阶层、支持率却超过10%的全国性政党。
  英国诺丁汉大学副教授马修?古德温认为,英国独立党的主要支持者是英国本地白人,以蓝领阶层和中老年男性为主,这些选民大多缺少适应当今时代所需的教育背景和技能,欧洲一体化和外来移民对这一群体的生存处境冲击最严重。   在2014年欧洲议会选举中,英国独立党赢得英国73个欧洲议会席位中的24席,超过保守党和工党成为最大赢家。同年,该党成功吸引两名保守党议员“叛变”加盟,声势看涨。   观察家指出,英国独立党的迅速壮大反映了选民对传统政治精英的不满,这些人希望英国在全球化过程中放慢脚步,回归传统。
【外交保守化】   在经历政治碎片化的同时,英国在国际事务中逐渐走向自我封闭。分析人士认为,英国当前正在离开国际舞台的中心位置,多重因素导致其对外战略进入收缩状态。   尼布利特说,与以往大选相比,今年大选的议题更加偏重国内事务,外交和国际事务在竞选中处于相对次要的位置。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   一是英国人当前正经历多重“身份危机”,对于英国该不该退出欧盟、苏格兰该不该选择独立等问题长期争执不休,内耗严重,无暇顾及其他。而英国的“脱欧”倾向,也使它在欧盟内的话语权降低,地位趋于边缘化。   二是英国在参与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后,国内厌战情绪高涨,选民不愿看到政府过多插手国际事务。   三是英国经济复苏仍面临压力,高额赤字和财政紧缩都迫使英国优先发展本国经济,对国际事务心有余而力不足。   尼布利特认为,英国的外交收缩与其政治碎片化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在多党并存相互制衡的政治格局中,政府想要干预海外事务变得更加困难,因为很多小党不愿在外交领域“冒险”来耗费其有限的政治资源。
【决策自主化】   分析人士指出,英国以往在外交上惯于追随美国,重视所谓英美“特殊关系”,但随着英国政情变化和美国战略东移,英国正试图超越以欧美为中心的外交方向,转而游走于传统盟友和新兴经济体之间,寻找更有利的生存空间。   尼布利特认为,在外交领域,英国已不再主动追随美国。过去5年中,保守党领导的联合政府尝试适度走出英美“特殊关系”,跳出传统的“欧洲-大西洋”外交框架,重视与中国、印度、南非、海湾国家等新兴经济体的自主交往。而工党领袖米利班德4月底在阐述该党的外交主张时,几乎没有专门涉及美国的内容。
  “从英国决定加入亚投行,到在联合国安理会针对以色列修建犹太人定居点等问题上所采取的立场,都能看出英国和美国拉开了一些距离,”尼布利特说。   观察家认为,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在于:一方面,美国战略重心东移,关注重点由欧洲转向亚洲;另一方面,随着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变化,英国也在适应新的现实,强调更加关注软实力、全球治理与发展,注重巧妙利用新兴经济体的繁荣惠及自身。(记者:张建华,编辑:赵悦;新华国际客户端报道)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英国政坛动荡对其脱欧进程有何影响?资讯-在线观看-风行网
全部标记为已读
您暂未收到新消息哦~
安装PC客户端
把想看的剧下载到本地吧~
点击立即下载就可以下载当前视频了哦~
我来说两句
播放:4,533
播放:33,519
播放:13,752
播放:1,443
播放:8,780
播放:22,055
播放:183,011
播放:4,975
播放:4,517
播放:2,360
播放:1,213
精选视频号
播放:1,145
播放:3,743热 词& && &
布坎南:一战前英国政治家煽动了国内反德情绪
&&&&来源:&&&&
&&&&&&字号
布坎南说,二十世纪初英国最明智的外交政策应该是光荣孤立、严守中立,不要和法国、俄国结盟。这样大规模的世界大战未必打得起来。这件事,最应该受到责备的就是英国的政治人物,包括丘吉尔。
历史大事件为各类媒体预设了定时引爆器,每隔十年点燃一次纪念烟花。今年是一战一百年,十的平方,纪念烟花照理应该大如霹雳。 历史大事件为各类媒体预设了定时引爆器,每隔十年点燃一次纪念烟花。今年是一战一百年,十的平方,纪念烟花照理应该大如霹雳。霹雳要有新花样新意思,可惜,目前国内媒体的一战纪念和回顾陈陈相因,把中学历史课本重抄一遍,没有新解,更没有奇说,无聊得很。
为什么不和布坎南聊聊?聊聊他2008年的专著《丘吉尔希特勒之“不需要的战争”》。
这个布坎南不是中国人熟悉的经济学家詹姆斯?布坎南。他是帕特里克?布坎南,也是美国人,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右翼思想家。他的这部书,不是历史考证,而是历史解释:提纲挈领,气焰嚣张,读起来很过瘾。
布坎南把一战和二战合看成一场战争:一战是上半场,二战是下半场,中间二十年是幕间休息。西方的很多历史学家和布坎南的想法一致,认为二战是一战的直接后果和继续。布坎南说,一战和二战就是新的三十年战争,是西方的大内战,直接导致欧洲统治的崩溃和西方的衰落。照他看来,这两次大战根本不应该打――春秋无义战。
这本书的副标题是“英国如何失去它的帝国,西方如何失去世界”。一战之前的英帝国代表了西方对世界的优良统治,代表了欧洲的文明成果和光荣岁月。“英帝国孕生世界五大自由福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和爱尔兰。它让中国香港和新加坡的中国人第一次领教自由。没有英国,印度不会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民主政体,南非不会是非洲最发达的国家。英国人到达非洲的时候,那里遍布原始的部落社会;他们离开之际,留下了公路、铁路、电话、电报、农场、工厂、渔场、矿场,留下了受过训练的警察和文官体制。”英帝国在世界各地也留下过罪孽――比如鸦片战争。但是从文明建设的立场发言,它功过相抵或者功大于过。
布坎南承认,英帝国的统治总有一天要退场。不过退有各种退法。贵妇人一般仪态万方地谢幕,优雅地转身,留给世界一个美丽的背影,“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这是一种退法。像喝醉酒的婊子,被人痛打一顿,一脚踹下台去。这是另一种退法。一战后、二战后英国为了战争、为了消化战争后果的仓皇离去,很像第二种退场。对英国、对世界,这样的退场都不算福音。
作者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提示。研究一战的很多学者都忘记一个明显的事实: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欧洲民主国家之间的战争。从十九世纪下半叶到二十世纪初,欧洲的主要国家都进行了重大的政治改革。不必说英国、法国这些老牌的民主国家,就连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沙俄帝国都不同程度地建立起宪法政治的架构。可以说当时欧洲主要参战国政治体制里宪政民主的权重之大,史无前例,也远远超过当今的集权国家。可是,欧洲的全面民主,没有阻止,反而激发、加剧了欧洲乃至世界的全面战争。布坎南引用丘吉尔的话说:“民主政治比内阁政治更残忍,人民之间的战争比国王之间的战争更可怕。”
一般常识都说民主能够消灭民粹,民主趋向理智。至少一战的历史教训是:民粹完全可以是民主的结果;民意民主激荡下的残暴,反而让老派政客的计算、节制、分寸感显得仁慈。一战结束后被战胜国民粹情绪左右的《凡尔赛和约》,硬生生地将德国逼上纳粹的军车。
布坎南说,二十世纪初英国最明智的外交政策应该是光荣孤立、严守中立,不要和与德国有世仇的法国、与德国有利益冲突的俄国结盟。这样大规模的世界大战未必打得起来。这件事,最应该受到责备的就是英国的政治人物,包括丘吉尔。他们煽动了英国国内的恐德仇德情绪。一战前英国人谴责“普鲁士军国主义”,有点无稽之谈。从滑铁卢战役(1815年)到一战(1914年),一百年里英国人对外战争的记录是十次,德国人是三次。1914年之前,德皇威廉二世在位二十五年,没有打过一次仗――布坎南漏算了把慈禧赶出北京的八国联军――而丘吉尔自己就有三次战争经历,还杀过人。布坎南说,一战爆发时,“丘吉尔战争经验比几乎任何一名德国士兵更丰富”。
威廉二世战前和英国没有化解不了的深仇大恨。他本人还是维多利亚女王的亲外孙,是英国人的真孙子。英国完全有可能避免与德国对抗,卷入欧洲大陆的战争。英国政治家积极参战的选择,损人不利己,令欧洲文明万劫不复。
现在的欧洲,不死不活吊儿郎当颓废没落乌烟瘴气――喝红酒玩同性恋奖励瘪三艺术家礼遇亚洲暴发户,欧洲人的意志被彻底磨灭。他们原来是世界的主人,如今成了破落户的纨绔子弟。原来的海外领地荡然无存,欧洲传统主流人口在第三世界移民侵蚀下不断萎缩。布坎南觉得这一切都是两次世界大战的恶果。
这本书详细讨论的是二战中的英国和丘吉尔。但二战一百年还要等上一段日子。我会在纪念二战百岁的烟花满天时介绍这部书的主要内容。
&&相关新闻
(责编:张淑燕、周斌)退欧公投后 英国政坛开启了跳船模式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如果说卡梅伦辞职顺理成章,那么脱欧派旗手、前伦敦市长鲍里斯·约翰逊选择此时弃船而逃,就多少令人震惊了。上周四这位历史学家出身的学者型官僚暗瘾了莎翁名句,宣布退出保守党党魁竞选,意味着他不会如此前普遍预期地那样成为卡梅伦的继任者。英国脱欧旗手约翰逊的莎士比亚式悲剧不过,如果考虑到约翰逊面临的众叛亲离的压力,以及在引发这番脱欧风暴后又想掉头的迹象(上周一天他发文暗示加入欧盟这个单一市场可能比限制移民更重要,被许多退欧支持者视为立场的“急剧转向”),约翰逊开启逃离模式也不难理解。日,前伦敦市长鲍里斯·约翰逊在安保人员陪同下离开家门。图片来源:视觉中国在约翰逊发言前,助手甚至把门口“紧急出口”(emergency exit,exit又有退出之意)的标志都给盖上了。但是,专注脱欧近20年的右翼政党领袖法拉奇也跳水了?如此辉煌的成就,难道不应该骄傲才是?6月28日公投结果出来后不久,这位欧盟议员还对他的同僚得意地叫板:“17年前我刚到这的时候,我说我想领导一场让英国脱离欧盟的行动,你们都嘲笑我。现在,怎样你们都笑不出来了吧?”大宗商品交易员出身的法拉奇周一发表声明称,他从商界进入政坛,目的就是让英国脱欧,而不是担任一个“专业政客”。如今,他的“政治野心已经实现了”,是时候“回归自己的人生了”。法拉奇这些看上去崇高的说辞立刻被淹没在潮水般的指责和讽刺声中。英国绿党领袖Caroline Lucas发表了一番很像悼词的声明,说他留下了一笔“有毒、不可原谅的”遗产,煽动了对移民的“仇恨”,并将因他其“令人恶心”的言行而永远被记住。
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街边烧烤店 乌烟瘴气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