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长你好!我是广元市朝天区人民政府,在凤溪镇莲花石村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打工!王老板不给我们工资!一天拖一天

集团要闻 -&
-& 内容阅读
集团纪委书记石俊云一行到集团四公司邵阳5个县市10个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督查效能监察工作
舟车劳顿不觉累&&&&严格督查保落实
更新时间: 11:45 阅读:次
  本报邵阳讯(通讯员 叶苑萌 赵慕莲 向立东 易静)&我代表集团对你们在条件如此艰苦的地方尽职尽责地工作表示感谢,祝大家元旦快乐、身体健康、事事顺心。&12月26日至28日,集团纪委书记石俊云率集团效能监察工作检查组到集团四公司绥宁县武阳镇红旗坪安置点、洞口县毓兰镇毓兰新城及大屋瑶族乡安置点、武冈市城区紫甸和邓元泰镇凤溪村、绿洲村安置点、隆回县七江镇高家村及六都寨镇朝阳新村安置点、邵阳县长阳铺及岩口铺安置点督查效能监察工作,并慰问奋战在一线的项目员工,为大家送上节日祝福。集团四公司纪委书记雷海标、副总经理汪小山、艾铁牛、田西良等陪同。
  石俊云书记一行深入项目施工现场,详细了解工程质量、安全文明施工及进度等情况,对各安置点克服重重困难,为邵阳市易地扶贫搬迁建设做出的努力和目前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要求各项目部严格按照时间节点,铸&品牌&,将质量做&过硬&,保质保量保安全地完成这项政治任务,通过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彰显国企风采。
  在各安置点,检查组通过查阅资料台账、谈话了解等方式对项目综合、财务、成控及法务四个板块工作进行详细的检查。在各项目的效能监察座谈会上,石俊云书记详细介绍效能监察的工作流程及开展意义,要求项目效能监察工作做到程序合理、手续到位、资料齐全、证据充分、财务清晰、事务公开,要求相关单位负责人要强化&三主&意识、要谨记&三个身份&、执行&三种职责&。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他要求项目部,一是要进一步提高政治意识,加强党组织建设,完善效能监察组织机构,用长远战略发展企业;二是进一步强化规矩意识,必须严格执行集团的各项管理要求,认真学习效能监察有关制度,强化履职、明确职责、按要求不偏不离落实到位;三是进一步强化规范意识,加大宣传力度并重点培养人才,组织相关人员学习集团的财务管理办法、物资管理办法等文件;四是进一步强化监督意识,按照纪委监督的要求,完善网络以及信息的反馈,由被动接受效能监察转为主动开展效能监察。
  集团四公司纪委书记雷海标表态:将虚心接受集团检查组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并针对问题和不足立即进行整改、及时回复,确保相关精神传达到位,确保思想认识到位,确保整改落实到位,确保工期按预定计划执行到位,按照集团效能监察的要求,全面规范管理好项目。当前位置:
&&&&&&&&正文
朝天区花石乡金花村 盘龙村脱贫攻坚纪实
众志成城攻脱贫 砥砺奋进奔小康
   ——朝天区花石乡金花村、盘龙村脱贫攻坚纪实
金花村:昔日行路难,今朝变通途
  本网讯(王莉萍)“公路硬化了,新房建好了,娃娃上学了,我们的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了。”“以前都是泥巴路,种的粮食都卖不出去,穷的叮当响,通过帮扶现在变化太大了!”……自2015年6月,市公路局和朝天区人大常委会机关开展精准扶贫定点帮扶以来,花石乡金花村和盘龙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产业发展渐成规模,群众幸福指数悄然上升……
  精准结对,93户贫困户有了“好帮手”
  花石乡地处朝天区西北部,辖区内山高坡陡,土地贫瘠,自然条件的限制和封闭落后的观念致使该地区长期处于贫困状态,属于朝天区贫困乡镇代名词“小柏花”(小安、柏杨、花石)的主角之一,而金花村和盘龙村又是这个贫困乡集各种“贫困”于一体的建卡贫困村,建卡贫困户就有93户。
  “要改变穷日子,除非天上掉馅饼!”对于长期挣扎在贫困线上的金花村、盘龙村群众来说,局限于这样贫瘠的自然环境里,想过上好日子,就只有一个字的结论:难。
  2015年,接到精准扶贫定点帮扶金花村任务的广元市公路局和定点帮扶盘龙村的朝天区人大办,迅速成立驻村帮扶工作队,并派驻第一书记,落实“六个一”帮扶机制,进村入户,主动认亲,建立“一对一”帮扶关系。
  “是不是走过场哦?”工作队最初并没有受到当地百姓的欢迎。
  承诺不能给人安全感,真行动才能换来真信任。一直在市机关办公室工作的金花村第一书记王治木到村后,为了全面了解老百姓们的所急、所需、所盼,他每天要徒步在坑坑洼洼的山路上来回几十里,甚至很多次是要“夜访”才能和部分白天总在地里劳作晚上才能回家的贫困群众见上一面。区人大常委会机关帮扶工作队队员黄照鹏,年近60,身体状况一直不太好,在盘龙村基础设施改善过程中,经常到施工现场督战、指导;他的结对帮扶户李占明,耳聋,独子嫁到花石村,建在半山上的土坯房屋年久失修破败不堪,老黄步行10多公里,先后6次走访和10余次通话,做通了李占明同意实行易地搬迁的思想工作,并协调花石村同意与其儿子儿媳合建房屋,改善居住条件,还联系区残联为李占明解决一副助听器。
  幅员百余公里的大山没能阻挡帮扶队员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脚步,10余名工作队队员们翻山越岭,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汗,走家串户,拉家常、讲政策,摸清贫困底数,找准致贫根源,确立帮扶思路和目标,因地制宜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规划,并将这些计划一一落实到位。
  帮扶队员的一言一行,群众们看在了眼里,记在了心上,化作了感恩前行的动力。 “他们不是来走过场的!他们是我们贫困户真正的‘贴心人’和‘好帮手’”。贫困群众打心里接纳了帮扶队员。
  夯实基础,昔日穷乡僻壤“脱胎换骨”
  金花村和盘龙村绝大多数贫困户家住深山,村里没有一条像样的公路,更不用说发展产业了,道路、住房、人饮、供电等最基础的民生保障都成了脱贫攻坚的 “拦路虎”。
  两年来,市公路局先后向省、市争取资金1600余万元,用于修建金花村通村通组公路和基础设施改善,彻底解决了金花村无硬化路历史;区人大机关积极争取土地整理项目1800万解决全乡的通组公路建设及改土实施,协调以工代赈及交通扶贫项目为盘龙村硬化通村通组公路13余公里,带动群众自筹40余万开挖通组路……村民路通八方的愿望即将实现。
  同时,市公路局和区人大常委会机关积极争取改水、改土、改电等项目,落实义务教育、就医等政策,让贫困户们吃上自来水、用上放心电、住上安全房。2017年,市公路局争取资金3.6万,按照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1000元/户和非贫困户500元/户的标准补助,激励其加快搬迁进度,早日改善居住条件;积极找“爱心企业”协调30万的物资用以解决金花村“过河难”问题;为全村大学生提供勤工俭学机会,并每月资助生活费800元/人。区人大常委会机关协调区水务局投入近20万元,解决全村11处安全人饮工程,将新建蓄水池12口,铺设管道进20000米,建设提灌设备2台套;协调国网供电公司朝天分公司投入资金180万元,进行全域电网改造,计划更换高低压线路20余公里,新增变压器4台,彻底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用电难题;实施易地搬迁22户。看着一天天改变的村庄,帮扶干部们的工作热情完全被调动起来,村民们脱贫信心也更加坚定了。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有政府的好政策,我们和贫困群众一条心,实现如期脱贫,我们有信心。”盘龙村年轻的第一书记张丹干劲十足。
  优化产业,户户脱贫奔康指日可待
  “梧桐村发展食用菌产业都赚钱了,人均纯收入连续几年位居全区第一,他们行,我们也能行。”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金花村、盘龙村群众有了更高的追求。
  要让百姓脱贫不返贫,同步实现全面小康,只完成脱贫指标远远不够,只有产业发展,才能为群众奔康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市公路局和区人大机关积极协调项目和资金,大力支持两个村的群众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食用菌、核桃主导产业,并辅以发展肉羊、黄羊、中药材等发展前景较好的产业,不断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带动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盘龙五组贫困户袁开强是一名贫困党员,2016年,在市、区相关政策的支持和乡、村的帮助下,建起了钢架大棚25座,发展袋料香菇6.5万袋,预计年收入20万元。看着即将丰收的香菇,袁开强激动地说;“有政府这么好的政策和大家的鼎力帮助,我一定会尽快脱贫,和周边贫困户一起发展产业,共同致富。”
  2017年,盘龙村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完成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及集体经济发展规划方案编制,组建了花石乡盘龙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借资10万元到花石乡肉牛养殖合作社,每年固定分红6000元;联系四川朝宏农林开发有限公司流转盘龙村核桃林果经营权,核桃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同时,市公路局带动金花村贫困群众结合实际积极发展食用菌、肉羊、中药材等产业,并向市交通局争取资金10万元/年,用以奖代补的方式补助群众发展产业,并将持续到2020年。
  盘龙村第一书记张丹告诉记者,在基础设施大建设、农居环境大改善、产业发展大提升的同时,他们村将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切实帮助群众增收致富,真正实现“扶上马,送一程”的效果。金花村第一书记王治木也表示,“下一步,将加大产业帮扶力度,不断增强群众的‘造血’功能,助力老百姓稳定持续增收。”
  七月的庄稼地里玉米苗长势正旺,太阳底下,帮扶工作还在继续推进,在这座远离城市喧嚣的大山里,沉睡多年的“盘龙”在脱贫攻坚的号角中日渐觉醒,含苞已久的“金花”在帮扶政策的沐浴中绚丽绽放。戴道晋调研邵阳易地扶贫搬迁工作
邵阳新闻在线讯(邵阳日报记者 杨波)4月21日至22日,副省长戴道晋深入邵阳市绥宁、武冈、市区和新邵等地调研扶贫开发和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他强调,要认真贯中央和省里的决策部署,坚持科学规划、创新机制、精准施策,确保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坚实基础。
省直部门相关负责同志曹英华、刘年来、石建国、厉坤、高东山、张智勇等参加调研。
市领导龚文密、刘事青、赵丽莎、周吉平、王昌义、李万千和市政府秘书长刘永德等分别陪同。
21日,戴道晋一行首先来到绥宁县金屋塘镇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区“幸福小区”院内走访当地村民。金屋塘镇的砖屋村华南山组、雄鱼村寨子山组、新华村大竹坪组、张家湾村茶坪组是典型的高寒山区自然院落。2012年,我市武陵山片区非贫困县的第一个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落户金屋塘镇。该镇28个村民小组,成功纳入“湖南省2012年第二批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该项目分两期实施,搬迁121户559人,总投资3700万元。如今,村落干净整洁,青瓦白墙的农家小屋错落有致,贫困村民告别了高寒山区,交通也变得便利、生活变得更加方便。戴道晋走进搬迁户刘金财的新家,与他亲切地拉家常,了解其生活和搬迁有关情况。得知刘金财搬迁后跑起运输,解决了生计,戴道晋高兴地笑了。他叮嘱基层干部,易地扶贫搬迁还要考虑搬迁户的长远生计,统筹生产生活就业,确保稳得住、能致富,并鼓励村民要坚定信心、好日子会很快到来。
22日上午,戴道晋一行来到武冈邓元泰镇凤溪村地质灾害防范型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和荷塘村自然条件恶劣型集中安置点项目现场。他对武冈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所取得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并就下一步工作和当地干部亲切交流。戴道晋指出,要深刻认识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重大意义。易地扶贫搬迁是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更是一项重大民生工程,对贫困地区来说还是一个重大发展机遇。必须坚持科学合理规划,坚持搬迁和发展“两手抓”,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因地制宜确定安置方式,切实使困难群众做到“两不愁三保障”,使老百姓吃、穿不愁,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有保障。
戴道晋强调,要精准对接国家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易地扶贫搬迁是新一轮扶贫攻坚的标志性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各级政府一定要吃透政策、主动作为、扎实推进;要严格建设标准,易地扶贫搬迁的目的是脱贫,必须严格控制搬迁房的建设面积和标准,确保贫困户不因搬迁而增加建设成本和负担;要严把质量关,明确责任主体,落实有关制度,按照进度服从质量的要求,将易地搬迁工程打造成精品工程和群众满意工程。
在邵期间,戴道晋一行还深入到双清区渡头桥镇考察了雪峰农业农民合作蔬菜基地扶贫产业项目和邵阳北站新城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广元市朝天区曾家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