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建筑行业dztchn方面问题,身为总理该如何解决?

浅谈中国建筑行业的发展现状及解决措施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浅谈中国建筑行业的发展现状及解决措施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国内的土木行业是否已经是夕阳产业,大趋势又在哪些方向呢?该专业的学生或从业人员又该往哪些方面靠拢呢? - 知乎759被浏览81243分享邀请回答/question/20322112/answer/?group_id=510976#comment-施工要跟现场,挺辛苦,这个要想好。设计院也有欲哭无泪的时候,甲方也有烦躁不安的困境。根据自己的情况和机会分析,远比听施工BB设计院,设计院的BB甲方,甲方BB施工来的靠谱。6 我是研究生,巴拉巴拉。。。上面我说了,研究生只是给你多了选择。但并不代表你一定会飞黄腾达。需要调整心态。觉得研究生万能,考上就进保险箱了。看山是山。原来研究生不万能,为什么什么什么可以,研究生却不能怎么怎么?甩掉研究生的帽子,清醒的看自己,研究生无法让你一些之间麻雀变凤凰。看山不是山。抛弃思想中研究生的头衔,根据客观情况做出正确的选择,适时运用研究生的学历和所学知识为自己所用。看山是山。所以,心态要端正。别老以研究生自居而忘记自己目前的处境,能爱自己的眼睛对自己做出不正确的选择。学会抛弃头衔,客观审视自己。7 我要当总工实习的时候在当地的大院。所总要升院总,于是下面要提个新所总。技术和证弄完,还有年龄。不在年龄段的,只能呵呵呵了,要知道,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可惜年龄这种事情,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要知道,一个大院也就一两个院总。若不是他升迁,这些绘图将脸活动心眼的机会都没有。所以一切都具备了,机会很重要。而往往,时运不可求啊。同学们请看清楚。8 我要开设计院醒醒,同学。资质,可以挂靠。你和大院有关系么?有钱么?和甲方够熟么?有几个甲方和你来往啊?规划局有人么?都弄完了,开工干活,各方面送钱打关系。拿到钱为了以后还得拿着打关系。还需要给下面的,员工发钱。也需要支付运营成本。最后赚多少钱?何况现在萧条,甲方怎么会平白无故的信你牛掰,把活给你院里干?而且你还是挂靠的无名虫子院?对对,可以压低成本人家要10元设计费,我要8元。可上述该花的钱都要花吧,最后你赚多少?9 你赚多少钱?我赚的很少。这是实话。我们这个行业,只是比稳定吃死工资的多一些,没有大家想的那么夸张。10 画图如何赚万?苟富贵,勿相忘!我有信心取代你干这个绘图将!请把画图二字换成搬砖,感受一下那无限的想象力每个行业都是一座金字塔,绘图员是塔底。每一阶都有自己的收入区间,我们怎么能超过自己的收入区间呢?!这个钱,我们总工还拿不到,画图的怎么能??????想起来再更吧。就这样了。谢谢观看2424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4017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查看更多回答2015&年中国建筑业的走势分析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16148次
江苏省建筑市场管理协会会长汪士和
  2014年中国总体上反映经济下行的压力加大,特别是由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三季度末完成357787
亿元,与去年同期比增长6.1%,增速比2013
年同期下降了4.1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的投资持续下滑,使房地产的新开工面积也明显的增速下滑。反映到建筑行业是项目资金紧张,跨年度工程减少。业内同行对2015
年的建筑业走势高度关注。
  笔者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发表个人的一些浅见,请同行们指正。
  一、从中国经济发展总体趋势对建筑业的影响来分析
  李克强总理认为,面对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宏观调控经济有两种选择,一是短期刺激政策拉动经济增长,比如扩大财政赤字,增加货币投放;二是通过推进结构调整和改革创新来促进经济增长。权衡利弊,采取了第二种选择。因为第二种选择既利当前,又惠长远,能够保持经济长期增长、持续健康发展。根据新华网2014
年7 月23 日报道,李克强总理7 月16 日邀请经济专家和企业界人士座谈。讲话中强调,中国经济发展的“合理区间”上限是防通胀,CPI
控制在3.5%左右,下限是GDP
增长7.5%。李克强总理解释7.5%的指标是依照“保就业”的要求测算的(中国经济增速的底线是7%,这是确保2020
年建成小康社会的最低增速)。
  根据专家最新推算,经济增长每增加1 个百分点,可新增加就业岗位120 万耀150 万人,这几年全社会就业的压力都比较大,2012
年大中专应届毕业生699 万人, 万人,加上部队复员转业军人和大批进城务工农民,每年必须新增1000
万个就业岗位,处理不好会影响社会的稳定。2012 年经济增长7.8%,新增就业1266 万人,2013 年GDP
同比增长7.7%,由于大力发展服务业和加大对小微企业扶持,新增就业岗位1310 万人。2014
年要保住经济增长7.5%任务艰巨,这是因为俗称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消费和进出口“两匹马”的力道都较弱。到2014 年10
月累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13118 亿元,同比增长12%,2014 年1耀10 月份出口19038
亿美元,同比增长6.14%,进口16267 亿美元,同比仅增长1.6%,如果四季度投资再不加大力度,今年的GDP
增长7.5%的指标,恐怕难以实现。
  现在的问题是能不能加大投资和有没有钱投资?关于能不能投资?是因为近几年社会上出现了一种中国投资过量的担心。《参考消息》2013
年7 月24 日一篇报道用数据说明这种担心是多余的。2012 年中国建筑总价值35.45 万亿美元,仅次于美国的39.73
万亿美元,列世界第二位,(建筑资产总价值为包括公共和私有房产、住宅及商用基础设施,公路、铁路和机场交通等基础设施、发电站及供水网络等,世界上首次用建筑资产代替国内生产总值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财富)。
  2012 年中国建筑资产约相当于GDP
的286%,而国际平均水平是284%,即仅仅刚达到世界平均水平,所以认为投资过量的说法缺乏依据。特别是中国人均建筑资产2.6
万美元,世界排名24 位,大大低于美国的人均12.6
万美元(新加坡人均建筑资产15.6 万美元,世界排名第一,香港人均14 万美元,排名第五)。
  关于有没有钱投资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公有和民营资本两方面来分析。2013 年底,我国央行资产为31.73
万亿元人民币,按当时汇率折合5 万亿美元,而同期美联储资产为4 万亿美元,欧洲央行资产为3.12 万亿美元,日本央行为2.2
万亿美元,也就是说公有资金是充足的;而据网上资料,2012
年底民间资本就首次超过国有资本,这么多民间资本需要有合适的投资渠道来释放。2010 年5
月,国家出台了《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各有关部委2012 年6 月底前按规定共出台了42
个相关配套文件。2013 年9 月6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门研究部署,有效落实引导民间资本投资激发活力,健康发展的措施。
  笔者在2014 年4
月某天央视《新闻联播》节目里看到播出三条与利用民间资本的新闻:一是家电商苏宁进驻了电讯行业,移动电讯把“137”号段让苏宁经营和管理。电视画面上出现苏宁工作人员忙着安装服务器,已经装好了几百台,还需要再装几百台。过去移动、联通、电信三巨头垄断电讯行业被打破了;二是民间资本成立私人银行,这在过去是不可思议的事,金融的垄断也被打破,将倒逼国有银行面对竞争,必须提高服务质量;三是民营资本进入了中石油。同样是2014
年4 月,国务院推出过去由国企主导的行业中80
个项目供民间投资,涉及铁路、港口、清洁能源、信息技术、石油及天然气网、煤制化工和石化产品等。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上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2014 年10 月8
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再次修订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促进有效投资和创业,即新出台的“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14年本)”,以外的项目,企业投资均实行备案管理。(投资目录内项目属于关系国家安全、生态安全和涉及全国重大领域布局、战略资源性开发、重大公共利益的项目),不到一年时间,国务院两次修订核准目录,大幅度地取消下放投资项目核准。这一举措使过去不管是政府投资项目还是企业投资项目都实行审批制,现在变成了不到10%的属于政府投资的项目实行审批制,不到15%的实行核准制,超过75%的项目都实行备案制,让民间资本有了广阔的投资空间。
  事实上各省各地也在高调引入民间资本进入垄断行业。湖北省发改委2014 年7 月20 日发布首批95
个鼓励社会投资的项目目录,估算总投资2834
亿元,涵盖了交通基础设施、清洁能源、油气管网设施、城市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生态保护与开发、保障性住房等七个领域。河北省2014 年9
月公布首批鼓励民间投资项目清单,38 个项目总投资额超2100 亿元;9 月29 日,安徽首批城市基础设施PPP
项目正式发布,涉及42 个项目,总投资额
709.53 亿元;8 月27 日,湖南省发布124 个重大公共项目,涵盖交通、棚户区改造等15 个领域,项目将向民间融资1756
亿元;9 月23 日,江苏高速公路的投资项目向民资开放,总投资额达4300
亿元。在投资减速,各地又急需稳增长的背景下,河南、贵州、广东、江西、陕西、重庆等多个地区都在陆续抛出了引入社会资本的项目清单。结果是社会有投资需求,国家有打破垄断的政策,民间有充裕的资金,让民间资本这个发展中国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战略资源得以充分利用。这么多民间投资逐步转化为实物工作量,靠谁完成?唯有建筑业。
  因此在公有资金和民间资本的共同作用下,2014 年四季度及2015
年全年,投资拉动将是非常明显的,中国经济在CPI3.5%和GDP7.5%区间的发展趋势是有把握的。GDP
增长7.5%的目标也一定能实现。
  以上是从投资角度来分析,再试着从目前各类主要经济指标及国家采取的政策来分析:
  除了前文提及到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进出口指标外,还有一些主要经济指标也必须关注。
  2014 年1~10 月,我国财政收入119642 亿元,同比增长8.2%;
  2014 年1~10 月,外商直接投资958 亿美元,与往年基本持平,对外直接投资818.8
亿美元,同比增长17.8%;
  2014 年1~9 月,国家外汇储备38877 亿美元,同比增长6.14%;
  2014 年1~10 月,民间固定资产投资223427 亿元比同期增长23.4%,高于同期全社会投资3.3
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63.5%。
  11 月份中国借APEC
会议传递了经济信心,习总书记在演讲中说:“风险确实有,但没那么可怕,中国经济的强韧性是防范风险的最有力支撑。”据笔者理解,从以上指标应该可见经济强韧性之一斑,11
日,李克强总理就当前经济形势和下一步经济工作,召开座谈会听取专家学者和企业负责人的意见和建议。李克强总理强调我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必须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打好发展“持久战”。发展不仅要保持合理的速度继续放大,更要提高质量效益,着力做强。说到底就是要推动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向中高端水平迈进。
  11 月21 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22 日起,将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40 个基点,至5.6%,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25
个基点,至2.75%,A 股市场从24
日起连续上涨,多年低迷的股票市场呈现出牛市行情。说明依靠货币政策的调整效果明显。这次存贷款利率下调不对称,各地商贷和公积金贷款的房贷利率全面下调,给投资者看到利好。南京碧桂园凤凰城楼盘,央行降息后的首个周末,两天时间卖房两百余套,销售额超亿元,创造了南京房地产近年来的日销售奇迹。此外,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尤其A
股市场通过像沪港通的启动,能够跟境外市场做到互联互通。综合以上分析,中国经济发展总的趋势为建筑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空间。
  二、从区域经济加大投资态势来分析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域经济得到很大发展。根据收集到的部分省区和有关行业2014
年前三季度及明年投资情况,就可以看到呈现一派如火如荼之势:
  1.新疆建设兵团今年前三季度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76.29 亿元,同比增长16.8%,增速较1~8
月提高6.5个百分点。其中民间投资588.72 亿元,同比增长16.3%,增速较1 月至8 月提高9.2
个百分点。
  2.青海省1~9 月份,全省固定资产投资2396.47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1%,持续保持快速成长,其中民间投资978.36
亿元,同比增长20.6%。
  3.甘肃省1~7 月份,全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391.34亿元,同比增长22.2%,高出全国平均水平5.2
个百分点,增速列全国第4 位,甘肃还建立了动态项目库,共录入投资规模500 万以上项目3.6 万个,总投资需7.9
万亿元,年度计划投资8355 亿元。
  4.10 月6 日,西藏雅砻江两河口水电站经国家批准正式开工,总投资664 亿元,标志着规划17 个梯级电站预计投资2500
亿元的雅砻江中上游开发将加速推动。
  5.10 月14 日,国家发改委召开“加快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新闻发布会宣布,今明两年将建设的172
项重大水利工程中,目前在建工程总投资规模达6000 亿元。
  6.截至7 月底,宁夏自回族自治区争取到中央各类专项资金40.15
亿元,其带动效应显著,一批民生项目正在加快推进。
  7.西安加快重点示范镇和文化旅游名镇建设,今年计划投资29.5 亿元,已完成80%以上。
  8.国务院印发《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东北将规划建设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工程,破解发展瓶颈制约。
  诸如此类,中西部尚且如此,东部省份投资热情更不减当年。网上随便搜索一下就能发现区域经济建设中少至几十亿,多则上千亿的各种投资信息,为建筑业开拓市场带来大量的机遇。
  三、从野丝路冶战略袁给建筑业带来的利好分析
  11 月22 日德国一家媒体报道:中国在过去两周里显得慷慨大方,中国拿出500
亿美元筹建其倡议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这个新开发银行将为整个亚洲的港口、铁路和电力等方面的建设提供资金。中国还拿出400
亿美元建立丝路基金,将重新激活从中国经中亚直至欧洲的历史贸易路线。中国还在大力投资非洲。中铁建集团日前获得尼日利亚修建一条长达1400
公里的铁路订单。中方将为这个总价值近120 亿美元的项目提供初始融资。文章还专门提到:中国领导人宣布,预计未来10
年中国对外投资将达1.25
万亿美元,那意味着将比迄今为止的对外总投资量增加两倍。笔者从这“出口转内销”的信息中得到的启发是:中国的建筑业不仅要在国内抓住“一带一路”建设的契机,更要借助中国投资海外的契机,大踏步走出去。以往我国的经援项目不仅国内派出施工队伍建设,而且也相应带出去设备和材料,在中国参予筹建的亚投行今后投资的项目中,以及用丝路基金投资的项目中,中国理所当然有了比较多的话语权。即中国不仅准备提供资金,还可以提供一部分技术和施工工人。据报道,亚洲的投资需求巨大:仅到2020
年,东南亚和中亚国家仅在必要的基础设施项目上就需要至少8000
亿美元。有前瞻性的建筑企业家会从中发现商机,并未雨绸缪,超前准备走向国际市场的专业人才。这里要多说一句,从资质管理的角度,为了让更多的企业能走向国际市场承揽工程,建筑行业内是不是也应该打破垄断?交通、水利、铁道、机场等专业工程在国内市场上,地方施工企业往往被排斥在招投标之外,基本形成行业内的垄断。现在各行各业都在打破垄断,下一步走出去后,工程任务以基础设施工程项目为主,仅凭我们原有的专业队伍是远远不能胜任的。能不能眼光放长远一点,专业从事基础设施的老大哥队伍,用合作的形式带带目前属房建资质,但不少已具有一定市政和基础设施能力的“穷哥们”呢?市场蛋糕是
足够大的,分一点给兄弟们又何妨?都是代表中国人,合作共赢“走出去”挣国外的钱又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国内的“丝路”上的项目,我们更得关注。今年10月,西咸新区空港保税物流中心获得海关总署、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外汇管理局等四部门联合批准,为陕西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经过近4
年时间建设,作为国家重点开发区之一的西咸新区,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10 亿元。据悉,西咸新区目前已将46
个总投资额达1186
亿元的项目列入今明两年开工计划,分别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功能片区建设和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范例等领域。
  四、从推行新型城镇化和加大保障房建设力度来分析  推行新型城镇化是党中央的重大战略部署,而实现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无论是大量基础设施,还是学校、医院的修建,无论是生态环境建设,还是保障房建设、棚户区改造,都离不开建筑业作为主力来参予。
  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棚户区改造工作的通知》,要求在力争超额完成2014
年改造470万户的基础上,提前谋划 年棚户区改造工作。2014 年国开行承诺棚改贷款6760
亿元,是去年同期的
18 倍,上半年实际发放棚改贷款2195 亿元,占上半年国开行新增贷款的43.6%,支持新增建筑面积2.5
亿平方米,惠及棚户区居民213 万户。建筑企业应该高度关注国家层面重大战略部署,抓住市场机遇,求得更大发展。
  综合以上四个方面的分析,笔者得出的结论是:2015年中国建筑业的走势不仅健康平稳,而且一定能呈继续上升走势,我深信中国建筑业的明天一定更美好。
建筑业2015年总结及2016年预测
12:59&&&转载:&&
作者:河小宝&&
编辑:网络&分享
回顾2015年,建筑业遭遇前所未有寒冬。宏观经济下行、房地产投资持续低迷、建材价格频频探底、建筑业总产值增速更是创下历史新低。同时,人口红利消失、挂靠或将终结等问题无一不警醒着建筑业的藩篱正在被打破,市场需求正在发生微妙变化。
中国建筑业2015年回顾
1、GDP增速破”7“,建筑业增速惨遭滑铁卢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48777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9%。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7.0%,二季度增长7.0%,三季度增长6.9%。
2015年三季度建筑业总产值117947亿元,同比增长2.3%。其中,一季度建筑业同比增长10%,二季度增长4.3%,三季度增长2.3%。
前三季度中,建筑业总产值占GDP比重24.18%,较去年同期下降3.27个百分点。
图 1GDP及建筑业总产值情况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ArticleImages/fnw//a1d3-48d8-979c-d4fb4b0b4e7f.jpg" IMG_WIDTH="499" IMG_HEIGHT="295" ALT="建筑业2015年总结及2016年预测" STYLE="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vertical-align:"
TITLE="2015&年中国建筑业的走势分析" />
数据来源:统计局
2、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呈螺旋式下跌
建筑业的发展近年来一直受益于固定资产投资的高增长,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时的“四万亿计划”,更为建筑业的快速发展注射了一针兴奋剂。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497182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2%,增速与1-10月份持平,螺旋式下跌风险显现。1-11月份,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979788亿元,同比增长5.6%,增速比1-10月份提高0.3个百分点;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374137亿元,增长4.7%,增速提高0.6个百分点。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速持续回升,对下一阶段投资增长的支撑作用会有所增强。
3、基建投资力道不足
在政府稳增长多措并举密集发力地努力下,基建投资增速回升,同比增长18.2%,增速比1-10月份提高0.8个百分点。其中,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23.3%,增速提高0.3个百分点;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长20.5%,增速提高1.1个百分点;道路运输业投资增长17.5%,增速回落0.2个百分点;铁路运输业投资增长0.8%,增速回落0.6个百分点。在欣喜基建投资增速回升的同时,不能忽略的是基建项目落地情况依然不乐观。审计署12月10日公布的10月稳增长跟踪审计情况显示,截至10月底,铁路、水利等重大建设项目存在进度缓慢延滞的问题。逾85亿铁路项目投资完成率不足10%,九成水利工程未办正式用地审批。专家称项目落地难、投资落地遇阻,影响了财政资金发挥对宏观经济的拉动作用。
4、房地产投资增速降至历史低位
月份,房地产数据仍然没有企稳迹象,多项指标继续恶化。从开发投资完成情况来看,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87702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3%,增速比1-10月份回落0.7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72399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8%,增速比1-10月份回落0.5个百分点。房屋新开工面积140569万平方米,下降14.7%,降幅扩大0.8个百分点。从商品房销售情况来看,市场有小幅好转。1-11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10925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7.4%,增速比1-10月份提高0.2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额74522亿元,增长15.6%,增速提高0.7个百分点。11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69637万平方米,比10月末增加1004万平方米。目前困扰房地产市场的主要问题依然是去库存,且近期政府多次强调房地产市场去库存问题。化解房地产市场高库存,从短期来看,预计仍然是从需求侧制定措施,货币政策有望进一步宽松以刺激需求;从中长期来看,11月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重点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部署四项措施,且四项措施中非常罕见地包括房地产业,房地产业供给侧改革值得期待。
5、建筑业新签合同额首现负增长
建筑业新签合同额的高低不仅决定未来一年内建筑业新开工面积和实际投入情况,也是影响未来一年建筑业产值规模的关键因素。2015年三季度,建筑业新签合同额亿元,同比下降6.8%,新签合同额同比降幅有所收窄。
图 2建筑业新签合同额增速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ArticleImages/fnw//cc7da446-0a26-427c-bb06-209dd621fa06.jpg" IMG_WIDTH="2580" IMG_HEIGHT="1550" ALT="建筑业2015年总结及2016年预测" STYLE="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vertical-align:"
TITLE="2015&年中国建筑业的走势分析" />
数据来源:统计局
2015年三季度全国建筑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06.07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36%,增幅较去年同期下滑10.89个百分点。
尽管2015年发改委基建批复密集出台、PPP项目呈井喷式爆发,但受制于地方财政捉襟见肘,房地产投资持续下滑,GDP增速也“破7”,使得建筑业新签合同额同步增速首先负增长,建筑房屋施工面积增速回落。
图 3建筑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情况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ArticleImages/fnw/a53abc8-a348-86b26d28b7.jpg" IMG_WIDTH="499" IMG_HEIGHT="295" ALT="建筑业2015年总结及2016年预测" STYLE="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vertical-align:"
TITLE="2015&年中国建筑业的走势分析" />
数据来源:统计局
6、建筑业景气指数不及去年同期
2015年全年各月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虽低于去年同期值,但均明显高于临界点50以上,表明建筑业业务总量仍保持快速增长。月,建筑业新订单指数58.1,去年同期为58.9。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49.5,去年同期值为52.9。
7、建筑业产业集中度仍处低位
产业集中度也叫市场集中度,是指市场上的某种行业内少数企业的生产量、销售量、资产总额等方面对某一行业的支配程度,它一般是用这几家企业的某一指标占该行业总量的百分比来表示。目前国内建筑业产业集中度低下,CR8产业集中度从年度增长至20.4%峰值后,从2011年建筑业产业集中度逐年回落至2013年的11.3%。套用日本著名产业经济学家植草益对市场结构的划分,我国的建筑业属于分散竞争型,处于过度竞争状态,而具有特级、一级资质的建筑业企业7838个,极低的市场集中度和众多的企业,带来了我国建筑业的激烈竞争,导致了整体行业毛利水平持续偏低。这与我国建筑业企业长年来一直存在利润率低,劳动生产率较低,行业进入壁垒低但竞争激烈的现状是吻合的。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建筑行业集中度偏低,但向好趋势显现。2015年无论是CR4、CR8还是CR10都较2014年有所提高。
图 4建筑业产业集中度情况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ArticleImages/fnw//ca08af96-4ad0-46ca-c1fbc.jpg" IMG_WIDTH="499" IMG_HEIGHT="295" ALT="建筑业2015年总结及2016年预测" STYLE="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vertical-align:"
TITLE="2015&年中国建筑业的走势分析" />
数据来源:百年建筑网、国家统计局、ENR排行榜
8、建筑业产值利润率仍低于其他行业
2014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创造利润64715.3亿元,同比增长3.3%,产值利润率5.91%,较2013年下滑0.19个百分点,传统制造业产能过剩、成本竞争优势的下降导致盈利能力略有下降,但依然比建筑业的盈利水平高出近50%。建筑业几乎是第二产业中盈利能力最弱的产业。建筑业之所以一直处于利润低下的围城且很难走出去是各种因素积累所致,非一朝一夕所能改变。但是建筑业企业管理者应该充分认识到现在所处危机,及时调整发展方向。
图 5建筑业产值利润率及工业产值利润率情况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ArticleImages/fnw/ba1bd58-1e89-4f71-a3ea-f1.jpg" IMG_WIDTH="499" IMG_HEIGHT="295" ALT="建筑业2015年总结及2016年预测" STYLE="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vertical-align:"
TITLE="2015&年中国建筑业的走势分析" />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百年建筑网
9、上市建企盈利能力降低
百年建筑网观察的51家建企2015年前三季度共同实现营业收入23995.83亿元,同比增长3.65%,其中14家建企业绩增幅小于10%,19家建企业绩负增长。51家上市企业中,26家企业净利润同比负增长,比2014年增加8家。可见,在建筑业总产值增速断崖式下跌的大背景下,即使具备成熟管理经验和人才、资金优势的上市建企依然很难幸免于难。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ArticleImages/fnw//e98eecbc-2c24-493f-bd21-4afc8740819c.jpg" IMG_WIDTH="645" IMG_HEIGHT="219" ALT="建筑业2015年总结及2016年预测" STYLE="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vertical-align:"
TITLE="2015&年中国建筑业的走势分析" />
数据来源:上市建企季度报
10、建筑业海外经营情况
2015年前三季度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6223.6亿元,同比增长9.2%,增速较二季度回落0.5个百分点。9月当月完成营业额121.2亿美元,同比增长8.6%。
2015年前三季度,我国对外投资合作继续呈现较快发展态势。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8495.9亿元,同比增长26.5%。新签合同额在5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479个,比去年同期增加63个,合计1143.3亿美元,占新签合同额的83.1%。
根据ENR的统计数据,中国企业的进步是全方位的。今年,共有65家内地承包商入选250强,比上年增长3家。实现海外收入总额达89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5%。在全球海外市场的份额大幅提升至17.2%,再次问鼎全球。另外,中国内地65家入选承包商的排名情况也反映了整体的进步,其中47家承包商的排名相对上年有了上升,只有13家出现了排名下降。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实现海外收入158亿美元,同比增长20%,排名也从上年的第9位上升到第5位,继续在欧美承包商垄断地位的前10名中占据一个席位。
2016年中国建筑业展望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ArticleImages/fnw/b2902f-e85e-487e-99e6-123be31e1855.jpg" IMG_WIDTH="478" IMG_HEIGHT="343" ALT="建筑业2015年总结及2016年预测" STYLE="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vertical-align:"
TITLE="2015&年中国建筑业的走势分析" />
挑战一:经济增长动力转变
建筑业发展很大程度上仍依赖于高速增长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发展模式粗放,管理手段落后。当经济增长动力不再依赖固定资产投资,建筑业将面临巨大挑战。
挑战二:房地产去库存任重道远
截止目前为止,总的库存量已经达到6.8亿平米。考虑到当前房地产投资下行依旧很难见底的趋势,库存达到7亿平米并不遥远。在7亿平方米的库存里,多是住宅。房地产大佬任志强表示:“相比过去销售量,7亿库存并非很那消化,但是每年有2亿多接近3亿平米是写字楼和商场,这部分库存和每年的消化量之比大概是1:1,而以这个速度很难消化库存。我们还有70亿平米的开工量,其中40多亿平米是住宅,每年大概竣工10亿平米,今年竣工8亿多平米,和销售量差不多。相比之下,每年有3亿多平米写字楼和商场竣工,但是一年卖不出去这么多写字楼和商铺。”
挑战三:基础设施投资难挑大梁
今年以来,基建投资成独挑稳增长大梁。然而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基建投资增速是下降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地方政府拿不出30%或50%的配套资金,也就花不了中央的钱,中央计划给地方政府划拨的一两万亿的额度不得不收回去。
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撑完全依靠于税、费和土地出让金,所以要利用房地产市场。开发商的土地购置已经连续两年出现负增长了。最近连续两个月出现-33%以上。最高的时候,一年的土地出让收入在四万亿以上,今年不到三万亿,25%~30%的降幅。除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更多城市的土地是卖不出去。全国18-24万亿地方债里,50%以上是与土地出让收益相关的。土地市场低迷,地方财政压力较大。
挑战四:建筑业营改增利空来袭
目前建筑业营业税税率为3%,对建筑企业“营改增”采用11%的税率后,部分企业可能面临税负增加问题。
今年3月6日,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在全国“两会”答记者问时表示,今年按照计划应该完成“营改增”的改革。但营改增工作今年或难收官,普遍猜测可能在明年一季度发布方案,可能于三季度生效。建筑业微利现状在持续遭遇“营改增”可谓雪上加霜,探讨应对之策才是当务之急。
挑战五:建筑业难走出利润低下围城
数据显示,在长达20年的20%~30%高增速时期,我国建筑业利润依然长期低下,而这种情况是发生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且建筑业增速是GDP增速的2~3倍的情况下。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无非就是当前行业生产方式落后且行业集中度低下导致产能过剩等问题引起的。如今,国家调整经济结构,固定资产投资下行,过去依赖水涨船高的建筑业优势不在,建筑企业如若不提高企业准入门槛,建立行业壁垒,从品牌、技术、成本、服务等方面入手,无论是业主、施工方亦或是下游的材料商,利润都将被压榨到所剩无几。
机遇一:一带一路:建筑业发展新引擎
“一带一路”辐射范围涵盖东盟、南亚、西亚、中亚、北非和欧洲,总人口约46亿(约全球2/3),GDP总量达20万亿美元(约全球1/3)。初步估计,未来十年中国对一带一路地区的出口占比有望提升至1/3左右,中国在一带一路上的总投资有望达到5万亿美元。目前各地“一带一路”拟建、在建基础设施规模已经超过1万亿元,跨国投资规模约524亿美元。一般基础设施的建设周期为2—4年,2015年国内“一带一路”投资金额在3000亿—4000亿元。海外项目基建投资中,假设1/3的项目在国内,2015年由“一带一路”拉动的投资规模在4000亿元左右。
机遇二:互联网+建筑业消除信息鸿沟
今年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后,“互联网+”就像一股苍劲有力的飓风,一夜之间几乎席卷各行各业。在“互联网+”的烽火狼烟中,传统建筑业企业的供应商和采购商都是受益者。“互联网+”让信息更流通,资源更充分的运用。百年建筑网,专门服务于建筑行业的互联网平台,把建筑项目、建材供应商和建材采购商有效的联合起来,建材电商更会拓宽销售渠道,助力企业转型升级。
机遇三:得数据者得天下
2013年被称之为大数据元年,首先是对信息爆炸时代的崭新描述,但仅仅用数量之大解读大数据有失偏颇,能量之大才是大数据这枚硬币的另一面。面对海量数据,谁能更好地处理、分析数据,谁就能真正抢得大数据时代的先机。研究表明,建筑行业是数据量最大,业务规模最大的行业,但同样是当前行业中数据最缺失的行业。当前建立和完善价格动态数据库、企业定额数据库、BIM数据库,是建筑行业生存和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预测一:建筑业增速进入负增长
随着宏观经济进入新常态,房地产业急转直下,中国建筑业除基础设施领域外,将面临全面下调。2016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或下降为8.5%。政府为了调整经济结构,不会通过直投形式大量投资工程项目,2016进入个位数增长毋庸置疑,事实上大量领域(房地产开发、商业、工业等)负增长也无可避免,整个建筑业进入实质负增长也有可能。建筑业过去背靠大树好乘凉的光阴不复存在。
预测二:PPP项目开花容易结果难
首先财政资金不足,民生基建一等再等。其次目前推出的大多数PPP项目没有经营性收入,在捆绑其他项目资源时,如土地,碰到现实法律困境。最后政府和融资方,就资金成本没谈拢。就像化解地方债,盘活存量资产过程中,不好的项目折价给社会资本,社会资本都未必感兴趣;但如果是收益稳定的好项目,政府为何要舍弃这部分公共资源,割让给社会资本呢?
预测三:建筑业供应链金融服务应变而生
以P2P为主要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在2014年取得大幅度的发展,可以说正在进入白热化竞争的阶段:巨头的布局、巨额的融资和漫天飞的口水仗,不禁让人想到当年的电商、团购大战。而建筑行业资金投入量大、产值高、涉及领域广决定其资金需求量巨大,也是中国民间金融最大的一块,尤其房地产行业更注重资金周转速度。投资下滑会导致业主结算支付拖延、政府财政赤字压力较大、项目融资压力进而转移到施工企业身上等问题。项目带资垫资屡见不鲜,大量质保金、应收款沉淀等问题凸显,建企融资需求急增。在业务规模外延性增长趋缓时,资金的运作能力往往代表企业的内生性竞争力。如此之下,建企的融资能力成为核心竞争力,而建筑业供应链金融服务也应变而生。
(来源:百年建筑网)
2015年中国建筑业的走势
09:19:17&来源:&
  导读:
  2014年中国总体上反映经济下行的压力加大,特别是由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三季度末完成357787亿元,与去年同比名义增长16.1%,增速比2013年同期下降了4.1个百分点,其(,)的投资持续下滑,使房地产的新开工面积也明显地增速下滑。反映到建筑行业是项目资金紧张,跨年度工程减少。于是对2015年的建筑业走势,引起了业内同行的高度关注。
  2014年中国总体上反映经济下行的压力加大,特别是由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三季度末完成357787亿元,与去年同比名义增长16.1%,增速比2013年同期下降了4.1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的投资持续下滑,使房地产的新开工面积也明显地增速下滑。反映到建筑行业是项目资金紧张,跨年度工程减少。于是对2015年的建筑业走势,引起了业内同行的高度关注。
  笔者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发表个人的一些浅见,请同行们指正。
  一、从中国经济发展总体趋势对建筑业的影响来分析
  李克强总理认为,面对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宏观调控经济有两种选择,一是短期刺激政策拉动经济增长,比如扩大财政赤字,增加货币投放;二是通过推进结构调整和改革创新来促进经济增长。权衡利弊,采取了第二种选择。因为第二种选择既利当前,又惠长远,能够保持经济长期增长、持续健康发展。根据新华网日报道,李克强总理7月16日再度邀请经济专家和企业界人士座谈。讲话中强调,中国经济发展的“合理区间”上限是防通胀,CPI控制在3.5%左右,下限是GDP增长7.5%。李总理解释7.5%的指标是依照“保就业”的要求测算的(中国经济增速的底线是7%,这是确保2020年建成小康社会的最低增速)。
  根据专家最新推算,经济增长每增加1个百分点,可新增加就业岗位120万~150万人。这几年全社会就业的压力都比较大,2012年大中专应届毕业生699万人,万人,加上部队复员转业军人,和大批进城务工农民,每年必须拿出1000万个就业岗位,处理不好会影响社会的稳定。2012年经济增长7.8%,新增就业1266万人,2013年与上年GDP同比增长7.7%。由于大力发展服务业和加大对小微企业扶持,新增就业岗位1310万人。2014年要保住经济增长7.5%任务艰巨,这是因为俗称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消费和进出口“两匹马”的力道都较弱。到2014年10月累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13118亿元,同比增长12%,月份出口19038亿美元,同比增长6.14%;进口16267亿美元,同比仅增长1.6%,如果四季度投资再不加大力度,今年的GDP增长7.5%的指标,就恐难实现。
  现在的问题是能不能加大投资和有没有钱投资?关于能不能投资,是因为近几年社会上出现了一种中国投资过量的担心。《参考消息》日一篇报道用数据说明这种担心是多余的。2012年(,)总价值35.45万亿美元,仅次于的39.73万亿美元,列世界第二位(注:建筑资产总价值为包括公共和私有房产、住宅及商用基础设施,公路、铁路和机场交通等基础设施、发电站及供水网络等,世界上首次用建筑资产代替国内生产总值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财富)。
  2012年中国建筑资产约相当于GDP的286%,而国际平均水平是284%,即仅仅刚达到世界平均水平,所以认为投资过量的说法还缺乏依据。特别是中国人均建筑资产2.6万美元,世界排名二十四位,大大低于美国的人均12.6万美元(新加坡人均建筑资产15.6万美元,世界排名第一,香港人均14万美元,排名第五)。
  关于有没有钱投资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公有和民营资本两方面来分析。2013年底,我国资产为31.73万亿元人民币,按当时汇率折合5万亿美元,而同期美联储资产为4万亿美元,欧洲央行资产为3.12万亿美元,日本央行为2.2万亿美元,也就是说公有资金是充足的;而据网上资料,2012年底民间资本就首次超过国有资本,这么多民间资本需要有合适的投资渠道来释放。2010年5月,国家出台了《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各有关部委2012年6月底前一共按规定出台了42个配套的相关文件。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门研究部署,有效落实引导民间资本投资激发活力,健康发展的措施。
  笔者在2014年4月某天央视《新闻联播》节目里看到播出三条与利用民间资本的新闻:一是家电商进驻了电讯行业,移动电讯把“137”号段让苏宁经营和管理。电视画面上出现苏宁工作人员忙着安装服务器,已经装好了几百台,还需要再装几百台。过去移动、联通、电信三巨头垄断电讯行业被打破了;二是民间资本成立私人银行,这放在过去是不可思议的事,金融的垄断也被打破,将倒逼国有银行面对竞争,必须提高服务质量;三是民营资本进入了中石油。同样是2014年4月,国务院推出过去由国企主导的行业中80个项目供民间投资,涉及铁路、港口、清洁能源、信息技术、石油及天然气网、煤制化工和石化产品等。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上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再次修订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促进有效投资和创业,即新出台的“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14年本)”,以外的项目,企业投资均实行备案管理(投资目录内项目属于关系国家安全、生态安全和涉及全国重大领域布局、战略资源性开发、重大公共利益的项目)。不到一年时间,国务院两次修订核准目录,大幅度地取消下放投资项目核准。这一举措使过去不管是政府投资项目还是企业投资项目都实行审批制,现在变成了不到10%的属于政府投资的项目实行审批制,不到15%的实行核准制,超过75%的项目都实行备案制,让民间资本有了广阔的投资空间。
  事实上各省各地也在高调引入民间资本进入垄断行业。湖北省日发布首批95个鼓励社会投资的项目目录,估算总投资2834亿元,涵盖了交通基础设施、清洁能源、油气管网设施、城市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生态保护与开发、保障性住房等七个领域。河北省2014年9月公布首批鼓励民间投资项目清单,38个项目总投资额超2100亿元;9月29日安徽首批城市基础设施PPP项目正式发布,涉及42个项目,总投资额709.53亿元;8月27日湖南省发布124个重大公共项目,涵盖交通、棚户区改造等15个领域,项目将向民间融资1756亿元;9月23日江苏高速公路的投资项目向民资开放,总投资额达4300亿元。在投资减速,各地又急需稳增长的背景下,河南、贵州、广东、江西、陕西、重庆等多个地区都在陆续抛出了引入社会资本的项目清单。于是社会有投资需求,国家有打破垄断的政策,民间有充裕的资金,让民间资本这个发展中国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战略资源得以充分利用。这么多民间投资逐步转化为实物工作量,靠谁完成?唯有建筑业。
  因此在公有资金和民间资本的共同作用下,2014年第4季度及2015年全年,投资拉动将是非常明显的,中国经济在CPI3.5%和GDP7.5%区间的发展趋势是有把握的。GDP增长7.5%的目标也一定能实现。
  以上是从投资角度来分析,再试着从目前各类主要经济指标及国家采取的政策来分析:
  除了前文提及到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进出口指标外,还有一些主要经济指标也必须关注。
  月,我国财政收入119642亿元,同比增长8.2%;
  月,外商直接投资958亿美元,与往年基本持平,对外直接投资818.8亿美元,同比增长17.8%;
  月,国家外汇储备38877亿美元,同比增长6.14%;
  2014年一季度,企业的景气指数为128,同比增长28%;企业家信心指数124.3,同比增长24.3%;
  月,民间固定资产投资223427亿元,比同期增长23.4%,高于同期全社会投资3.3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63.5%。
  11月份中国借APEC会议传递了经济信心,习总书记在演讲中说:“风险确实有,但没那么可怕,中国经济的强韧性是防范风险的最有力支撑。”据笔者理解,从以上指标应该可见经济强韧性之一斑。11月3日,李克强总理就当前经济形势和下一步经济工作,召开座谈会听取专家学者和企业负责人的意见和建议。李总理强调我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必须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打好发展“持久战”。发展不仅要保持合理的速度继续放大,更要提高质量效益,着力做强。说到底就是要推动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向中高端水平迈进。紧接着11月21日宣布从22日起,将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40个基点,至5.6%,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2.75%,A股市场从24日起一下子就连续上涨,多年低迷的股票市场呈现出牛市行情。说明依靠货币政策的调整效果明显。这次存贷款利率下调不对称,各地商贷和公积金贷款的房贷利率全面下调,给投资者看到利好。南京有个碧桂园凤凰城楼盘,央行降息后的首个周末,两天时间卖房两百余套,销售额超亿元,创造了南京房地产近年来的日销售奇迹。此外,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尤其A股市场通过像沪港通的启动,能够跟境外市场做到互联互通。综合以上分析,中国经济发展总的趋势为建筑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空间。
  二、从区域经济加大投资态势来分析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域经济得到很大发展。根据收集到的部分省区和有关行业2014年前三季度及明年投资情况,就可以看到呈现一派如火如荼之势:
  1、新疆建设兵团今年前三季度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76.29亿元,同比增长16.8%,增速较1月至8月提高6.5个百分点。其中民间投资588.72亿元,同比增长16.3%,增速较1月至8月提高9.2个百分点;
  2、青海省1至9月份,全省固定资产投资2396.4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1%,持续保持快速成长,其中民间投资978.36亿元,同比增长20.6%;
  3、甘肃省1至7月份,全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391.34亿元,同比增长22.2%,高出全国平均水平5.2个百分点,增速列全国第4位;甘肃还建立了动态项目库,共录入投资规模500万以上项目3.6万个,总投资需7.9万亿元,年度计划投资8355亿元;
  4、10月6日西藏雅砻江两河口水电站经国家批准正式开工,总投资664亿元,标志着规划17个梯级电站预计投资2500亿元的雅砻江中上游开发将加速推动。
  5、10月14日,国家发改委召开“加快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新闻发布会宣布,今明两年将建设的172项重大水利工程中,目前在建工程总投资规模达6000亿元;
  6、宁夏回族自治区,截止7月底争取到中央各类专项资金40.15亿元,其带动效应显着,一批民生项目正在加快推进;
  7、西安加快重点示范镇和文化名镇建设,今年计划投资29.5亿元,已完成80%以上。
  8、国务院印发《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东北将规划建设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工程,破解发展瓶颈制约。
  诸如此类,中西部尚且如此,东部省份投资热情更不减当年。网上随便搜索一下就能发现区域经济建设中少至几十亿,多则上千亿的各种投资信息,为建筑业开拓市场带来大量的机遇。
  三、从“丝路”战略,给建筑业带来的利好分析
  11月22日一家媒体报道:中国在过去两周里显得慷慨大方:中国拿出500亿美元筹建其倡议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这个新开发银行将为整个亚洲的港口、铁路和电力等方面的建设提供资金。中国还拿出另外400亿美元建立丝路基金,将重新激活从中国经中亚直至欧洲的历史贸易路线。中国也在大力投资非洲。中铁建集团日前获得尼日利亚修建一条长达1400公里的铁路订单。中方将为这个总价值近120亿美元的项目提供初始融资。文章还专门提到:中国领导人宣布,预计未来10年中国对外投资将达1.25万亿美元,那意味着将比迄今为止的对外总投资量增加两倍。笔者从这“出口转内销”的信息中得到的启发是:中国的建筑业不仅要在国内抓住“一带一路”建设的契机,更要借助中国投资海外的契机,大踏步走出去。以往我国的经援项目不仅国内派出施工队伍建设,而且也相应带出去设备和材料,在中国参予筹建的亚投行今后投资的项目中,以及用丝路基金投资的项目中,中国理所当然有了比较多的话语权。即中国不仅准备提供资金,还可以提供一部分技术和施工工人。据报道,亚洲的投资需求巨大:仅到2020年,东南亚和中亚国家仅在必要的基础设施项目上就需要至少8000亿美元。有前瞻性的建筑企业家会从中发现商机,并未雨绸缪,超前准备走向国际市场的专业人才。这里要多说一句,从资质管理的角度,为了让更多的企业能走向国际市场承揽工程,建筑行业内是不是也应该打破垄断?交通、水利、铁道、机场等专业工程在国内市场上,地方施工企业往往被排斥在招投标之外,基本形成行业内的垄断。现在各行各业都在打破垄断,下一步走出去后,工程任务以基础设施工程项目为主,仅凭我们原有的专业队伍是远远不能胜任的。能不能眼光放长远一点,专业从事基础设施的老大哥队伍,用合作的形式带带目前属房建资质、但不少已具有一定市政和基础设施能力的“穷哥们”呢?市场蛋糕是足够大的,分一点给兄弟们又何妨?都是代表中国人,合作共赢“走出去”挣国外的钱又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国内的“丝路”上的项目,我们更得关注。今年10月西咸新区空港保税物流中心获得、、国家、国家等四部门联合批准,为陕西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经过近4年时间建设,作为国家重点开发区之一的西咸新区,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10亿元。据悉,西咸新区目前已将46个总投资额达1186亿元的项目列入今明两年开工计划,分别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功能片区建设和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范例等领域。
  四、从推行新型城镇化和加大保障房建设力度来分析
  推行新型城镇化是党中央的重大战略部署,而实现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无论是大量基础设施,还是学校、医院的修建,无论是生态环境建设,还是保障房建设、棚户区改造,都离不开建筑业作为主力来参与。
  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棚户区改造工作的通知》,要求在力争超额完成2014年改造470万户的基础上,提前谋划年棚户区改造工作。2014年国开行承诺棚改贷款6760亿元,是去年同期的18倍,上半年实际发放棚改贷款2195亿元,占上半年国开行新增贷款的43.6%,支持新增建筑面积2.5亿平方米,惠及棚户区居民213万户。建筑企业应该高度关注国家层面重大战略部署,抓住市场机遇,求得更大发展。
  综合以上四个方面的分析,笔者得出的结论是:2015年中国建筑业的走势不仅健康平稳,而且一定能呈继续上升走势,我深信中国建筑业的明天一定更美好。&
行业视点:2015年全国建筑业总产值180757亿元
14:21:59 【要考试,上考试吧!】 
从行业的数据来看,2015年全国建筑业总产值达180757亿元,比上年增长2.3%;全国建筑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24.3亿平方米,比上年增长-0.6%。
  1月19日,记者从国家统计局官网上获悉,2015年我国国民经济各项数据正式发布。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67670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9%,增幅首次破七,再创新低。
  令建筑业人士十分关注的全国建筑业总产值数据也同时公布,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建筑业总产值达180757亿元,比上年增长2.3%。与2014年增长10.2%相比,2015年建筑业总产值首次跌进个位数,且增速大幅跳水,令业内人士担忧。
  国家统计局在发布的公报中说,2015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不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党中央、国务院保持战略定力,统筹谋划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引领新常态,以新理念指导新实践,以新战略谋求新发展,不断创新宏观调控,深入推进结构性改革,扎实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经济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有好的发展态势。
  数据显示,全年国内生产总值67670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9%。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7.0%,二季度增长7.0%,三季度增长6.9%,四季度增长6.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60863亿元,比上年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274278亿元,增长6.0%;第三产业增加值341567亿元,增长8.3%。从环比看,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6%。
  从行业的数据来看,2015年全国建筑业总产值达180757亿元,比上年增长2.3%;全国建筑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24.3亿平方米,比上年增长-0.6%。据数显示,2015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也明显回落,这也对建筑业增速的大幅下降产生较大的影响。
  据公布的数据表明,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51590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0.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0%,实际增速比上年回落2.9个百分点。其中,国有控股投资178933亿元,增长10.9%;民间投资354007亿元,增长10.1%,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64.2%。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5561亿元,比上年增长31.8%;第二产业投资224090亿元,增长8.0%;第三产业投资311939亿元,增长10.6%。从到位资金情况看,全年到位资金573789亿元,比上年增长7.7%。其中,国家预算资金增长15.6%,国内贷款下降5.8%,自筹资金增长9.5%,利用外资下降29.6%。全年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408084亿元,比上年增长5.5%。从环比看,12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0.68%。
  全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95979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8%),其中住宅投资增长0.4%。房屋新开工面积154454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4.0%,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下降14.6%。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2849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6.5%,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6.9%。全国商品房销售额87281亿元,比上年增长14.4%,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16.6%。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22811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31.7%。
  12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71853万平方米,比上年末增长15.6%。全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125203亿元,比上年增长2.6%。业内人士认为,在新常态下,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不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投资结构将会逐步变化,这些变化必然会带来行业增幅的下滑。因此,我们的建筑业企业要改变以往的增长模式,加快推进企业的转型升级。
新常态,机遇与挑战并存——2015年建筑业前瞻
【核心提示】:2015,一个建筑业的旧时代正逐步离我们远去,而一个建筑业的新时代正在开启……
2014年过去了,正如2015年的到来,那是必然。
&在没有完整统计数据的时候,我们依然能对2014年进行大致的总结,中国建筑业走在一条持续十年的强劲增长快道上:巨大的投资、数不清的项目、如流水般的资金,时时出现“会当临绝顶”的感觉,但一个个新的机会又来了,一个更高的顶峰在后面,这给所有的建筑人一个艰难后的惊喜,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到16%左右,建筑业的产值将超过18万亿,在GDP增速约7.5%的大背景下,建筑业再一次远远跑赢中国经济增速。
&&&&在总量增长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中国建筑企业的模式进一步多样化,施工总包模式创新、EPC、BT、BOT等传统模式不断熟练并丰富,成为建筑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与此同时,一些新的思维不断丰富建筑人的视野,建筑市场进一步细分并出现细分领域的新龙头,维保市场引起建筑企业战略性的关注并成为新的增长点,建筑工业化进入实战状态,&BIM技术成为企业逐步使用的工具,一些企业甚至开始做电商平台,可以预见,未来建筑人探索的领域和商业模式将不断丰富,机遇在创新中不期而至。
&&&&从建筑企业的财务报告我们可以找到建筑企业发展的路径,在总体增长的大背景下,明星的风采夺人眼球。2014年中国建筑行业利润最高的“中国建筑”前三季财报强劲增长,营业收入5660亿,接近2013年全年,利润达到169亿元,我们熟悉的中建三局、中建八局保持着收入、利润同幅度增长,而其他建筑类上市公司的业绩也同样保持增长。
看起来没有什么能阻挡中国建筑业、建筑企业的突飞猛进,2015年建筑业和建筑企业面临哪些发展机遇?
首先是中国经济继续朝前发展,城镇化和转型升级两大对建筑业利好的主题依然不会降温;理智的人们会看到目前中国经济面临着诸多困难,产能过剩的现实,增长速度逐步下降,国内消费难以启动,出口面临诸多困难,投资的杠杆也用到了极限,投资的效率不断下降。即使如此,中国依然会利用投资这一拉动经济增长的工具:2014年发改委不断批复各类项目,从轨道交通到核电,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在经济低迷时依然不会减速;当房地产面临困难,大幅度降息让我们看到了房地产的拯救之路;大幅度降息降低了资金成本,拉动诸多行业的投资,为众多产业的转型升级带来了巨大的资金支持。无论是城镇化还是产业的转型升级,都意味着新建或者改造,只要城镇化和转型升级不停步,建设就不会停止。
第二是“一带一路”的新思维为建筑业带来了世界建筑业“大同”的新机遇,推动着中国建筑企业走向世界;“一带”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一路”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贯穿欧亚大陆,东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进入欧洲经济圈,南进入东南亚和非洲。由习近平提出的这一宏伟构想是对古丝绸之路的传承和提升,已经获得广泛认同,其建设首先是基础设施的建设,可以预计,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将成为重要的中国国家战略,这是中国走向世界的机遇,更是中国建筑企业走向世界的机遇,2015年是“一带一路”从构思走向实施的开始。
第三是中国建筑企业自身能力提升,逐步达到国际中上水平,拓展国际市场实力增强。市场是没有边界的,关键是我们能不能突破边界,简单的研究就可以发现中国建筑企业从事国际业务的总量、中国建筑企业在ENR中的排名都在同步提升,这清楚地告诉我们中国建筑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在提升,能力提升的背后是国内工程建设多年的经验、顶尖工程项目的技术积累,中国速度、相对低廉的人工和材料成本,在部分领域如高铁、大型桥梁、大口径隧道、地铁等诸多方面形成的工程、运营设备、管理水平达到国际水平,如果再加上中国建筑企业国际商务经验的不断积累、对国际建筑业市场的不断熟悉,中国建筑企业在国际建筑市场会逐步从中低端向中高端发展,只要我们洁身自好、操作规范,国际建筑业市场一定会有中国建筑企业重要一席,这是国际建筑业市场给中国建筑业的新机遇。
第四是建筑业制度改革和新技术推广带来的红利。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改革1.0版出台,中国经济经历了30多年,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市场化起决定作用,掀开了改革的2.0版,这是一个强劲的信号。从中央文件到李克强总理不断强调的改革红利,从建设部92号文的建筑业改革发展意见到质量大检查、BT模式的规范等,从非国有投资不再强制招投标到各类人员资格证书的取消,我们看到改革从方案到实施正在按部就班推进,也许对微观的企业是小事,但对于整个建筑行业是利好,每一个企业小成本的降低,就是行业利润的大提升,建筑业会逐步迎来一个真实的市场配置资源的时代,套在企业脖子上的绳索会逐步减少甚至完全取消,这无疑是前行的力量。
管理和技术的进步是推动建筑企业发展的新力量,建筑企业管理水平伴随着信息化手段不断提高,依靠接项目打天下的建筑企业逐步被淘汰,这正是优势企业兼并重组的新机遇。君不见最近几年,建筑业的兼并重组案例不断增加,这无论对行业还是行业内各个层次的企业都是好事,差企业被好企业兼并找到出路,好企业更快找到资源,发展自己;在管理提升的同时,应用工具BIM正成为建筑业最广泛探讨的技术之一,对促进建筑业提升效率、降低成本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为行业提升利润带来新的空间。
或许我们还可以找到很多其他机遇,建筑工业化的不断前行和环境恶化带来的新市场等,一个伴随着人类进步而发展的建筑业永远不会停止前行的脚步。
然而,每一个成长的背后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不断建设的工程,既意味着一个新的维保市场的诞生,也意味着新建机会的逐步减少;高度市场化的竞争方式对强者意味着胜利,对弱者意味着失败和死亡;建筑业准入放宽对依靠自身能力吃饭的企业是天使的福音,对依靠资质吃饭的企业是魔鬼的诅咒,这正是2015年建筑企业面临的诸多挑战。
挑战之一是建筑业市场的变化。由投资增长拉动的新建市场将不再强劲,大规模的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不断降低中国固定资产的投资回报率,据投资机构统计,2007年开始,中国的投资回报率逐年降低,从投资逐利的天性来看这无疑增加了未来投资增长的难度,正如房地产的投资回报率降低,房地产开发商就不会买地建房,高速公路的投资回报率降低,高速公路就难以开建,以国家意志、追求社会效应为主的投资总是有限的,行业也是受到限制的。中国投资增速逐步下降是必然的,甚至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5年以后中国的投资可能不再增长,这对于习惯于高速增长的建筑行业是挑战,对于习惯于做高大上项目的公司可能是挑战,市场的竞争在建筑业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将进一步过度竞争。
挑战之二是建筑企业传统模式不再。多数建筑企业习惯于传统的施工总包模式,别人告诉我们怎么做就怎么做,把产品与技术结合卖给客户是难事;习惯于带钱帮客户做,但以合理的方式帮助客户筹措资金做是难事;简单增量模式可以做,价值链延伸的组合模式是难事;传统模式中各环节互不相关,但要塑造各环节有机结合的新模式是难事,可以预计,这些难事对于人才、组织、技术传统的企业,实现转型是一个巨大挑战。
&&&&挑战之三是资源的进一步紧张。过去不断增大的业务量对人力资源的总量提出过巨大的挑战,未来人力资源更大的挑战是人力资源的结构性短缺,新的业务和新的业务模式,需要新的人才,总量短缺尚可通过以师带徒的方式拉动人员的成长,结构性短缺所带来的人才短缺难题解决难度更大,投资业务需要投资行家、国际业务需要国际性人才,建筑企业显然难以在短时间内找到这样的人才,没有人才的业务承接无异于把战车推向陷阱;资金进一步紧张,企业的应收账款不断增高,项目结算周期不断延长,而甲方有可能在自身难保的情况下少支付或者不支付,一旦现金流出现问题,企业的经营就可能雪崩,君不见温州中城建设破产;即使企业能从银行融资,高额度的带息负债不断提升企业的财务成本;而企业投资的PPP类项目,要么回报率不断降低,要么项目的回购周期不断延长;越来越复杂的外部环境,使建筑企业的风险控制难度加大;虽然总体利润在增长,我们看到,不断增大的规模、不断加快的发展速度,让企业走在一根绷紧的钢丝上,谁知道蝴蝶什么时候煽动翅膀?谁知道什么时候出现黑天鹅?
挑战之四是企业管理和掌控更加困难。在企业内部,规模不断增大、人员数量不断扩充、组织层次不断增加、业务模式不断丰富、业务区域不断变广、客户需求不断丰富,使企业各个层次管理者的能力受到越来越大的挑战,企业的复杂性甚至超越企业最高领导者的能力,能力的不及,导致组织效率降低、内部腐败增加、市场经营判断力下降,这些都是中国建筑企业,尤其是大型和高速增长企业面临的新挑战,这一挑战的力度将不断增大。
挑战之五是走出去如何适应新环境。中国建筑企业走出去是必然,但显然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沙特轻轨项目、波兰高速公路项目并非是失败的孤例,政治风险、法律风险、技术风险、社会风险依然会伴随建筑企业左右,而自身投机取巧的心态和做法依然不会离我们远去,损害中国、中国建筑企业、中国人形象的项目案例依然会发生,损失还会继续,只有平常心、客户市场和价值,才能让我们远离贪婪的魔鬼,寻找海外建筑业的火焰。
2015,一个建筑业的旧时代正逐步离我们远去,而一个建筑业的新时代正在开启,当我们站在这个交汇点,怎么能不重新审视?审视环境、审视成败、审视模式,更需要审视未来。
&2015,对建筑业这样一个古老、传统而又不断创新的行业,大道当然,不是每个建筑企业的终结者游戏,脚踏实地者将继续前行,投机取巧者将逐步出局并走向终点,我们别无选择,且行且努力,且行且珍惜。
作者:李福和&
来源:攀成德管理顾问
2015年全国建筑业总产值180757亿元 增速大幅跳水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3790次
  1月19日,记者从国家统计局官网上获悉,2015年我国国民经济各项数据正式发布。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67670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9%,增幅首次破七,再创新低。令建筑业人士十分关注的全国建筑业总产值数据也同时公布,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建筑业总产值达180757亿元,比上年增长2.3%。与2014年增长10.2%相比,2015年建筑业总产值首次跌进个位数,且增速大幅跳水,令业内人士担忧。
  国家统计局在发布的公报中说,2015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不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党中央、国务院保持战略定力,统筹谋划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引领新常态,以新理念指导新实践,以新战略谋求新发展,不断创新宏观调控,深入推进结构性改革,扎实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经济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有好的发展态势。
  数据显示,全年国内生产总值67670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9%。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7.0%,二季度增长7.0%,三季度增长6.9%,四季度增长6.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60863亿元,比上年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274278亿元,增长6.0%;第三产业增加值341567亿元,增长8.3%。从环比看,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6%。
  从行业的数据来看,2015年全国建筑业总产值达180757亿元,比上年增长2.3%;全国建筑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24.3亿平方米,比上年增长-0.6%。据数显示,2015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也明显回落,这也对建筑业增速的大幅下降产生较大的影响。
  据公布的数据表明,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51590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0.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0%,实际增速比上年回落2.9个百分点。其中,国有控股投资178933亿元,增长10.9%;民间投资354007亿元,增长10.1%,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64.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5561亿元,比上年增长31.8%;第二产业投资224090亿元,增长8.0%;第三产业投资311939亿元,增长10.6%。从到位资金情况看,全年到位资金573789亿元,比上年增长7.7%。其中,国家预算资金增长15.6%,国内贷款下降5.8%,自筹资金增长9.5%,利用外资下降29.6%。全年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408084亿元,比上年增长5.5%。从环比看,12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0.68%。
  全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95979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8%),其中住宅投资增长0.4%。房屋新开工面积154454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4.0%,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下降14.6%。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2849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6.5%,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6.9%。全国商品房销售额87281亿元,比上年增长14.4%,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16.6%。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22811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31.7%。12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71853万平方米,比上年末增长15.6%。全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125203亿元,比上年增长2.6%。业内人士认为,在新常态下,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不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投资结构将会逐步变化,这些变化必然会带来行业增幅的下滑。因此,我们的建筑业企业要改变以往的增长模式,加快推进企业的转型升级。(建筑时报  王铭辉)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建筑行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