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画出漂亮的台风气象图图

本站所刊登的信息、数据和各种专栏材料,未经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维护:国家气象中心预报系统开放实验室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46号 邮编:100081

}

预计,“飞燕”即将移入日本海,明天凌晨前后在日本海北部转向偏北方向移动,并将于5日早晨在俄罗斯远东地区的滨海边疆区和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交界附近沿海登陆。

拨打400-进行气象服务咨询、建议、合作与投诉
如在海上遭遇险情,请拨打全国统一水上遇险求救电话:12395
如需航班服务,请拨打400-820-6666进行查询。
}

一艘货轮横穿了台风?还安然无恙?听起来似乎像是天方夜谭,连最先发现此事的澳大利亚气象预报员当时也“懵”了。

这个气旋名为“吉塔”,是南太平洋近两年来气旋活跃季内为数不多达到四级强热带气旋强度(中心附近最大风速达44.2至55.9 米/秒,相当于我国强台风级别)的气旋,它于2 月12 日晚吹袭了太平洋岛国汤加王国的首都努库阿洛法。

据外媒报道,当时“吉塔”的最高风速达每小时195 公里,是汤加王国历史上遭遇的最强气旋。2 月13 日晚,“吉塔”离开汤加王国往西南方向移动。

太平要岛国汤加首都努库阿洛法12日晚遭四级气旋“吉塔”(Gita)吹袭,强风过境之处,许多建筑物的屋顶被掀走、电线杆被吹倒、许多地方出现水患。图片来源:联合早报

Alam Seri 是一艘万吨级散杂货轮,最大航速14 节,抗风12 级,2011 年开始服役。2 月14 日,Alam Seri 从新西兰陶浪阿港出发,货轮上载满了木头,连甲板上都铺满了。它预计于3 月7 日抵达中国镇江。

航行过程中虽时有风浪,但总体平稳,然而平静在2 月17 日被打破。

阴沉的天,渐大的雨势,船体摇晃加剧。

船长提供的Alam Seri 位于气旋左侧八级风时的海况,可见海洋飞沫。

“船长!可能是受‘吉塔’的影响!”

“来不及改变航线了!”

船舶在航行过程中最怕遇见侧风,极易导致船体侧翻,货物落入海中,甚至船毁人亡,最好的方法是让船头船尾受风,也就是顺风或逆风航行。

船长拿出应急手册,翻找抗风措施。南半球的气旋是顺时针旋转的,他立即调整船头方向,顺风航行。时间一点点过去,雨势和风浪越来越大,突然间,风小了、雨停了、云散了。船长这时才真正确定自己遇上了“ 吉塔”,现在正位于“ 吉塔”中心,也就是俗称的台风眼。

1 小时的平静结束,根据风向,船长再次调转方向,逆风航行。

18 日,Alam Seri 穿过了气旋,船体无损,无人受伤,货物齐全。

2 月18 日上午,澳大利亚气象局预报员在有关资料中发现一艘货轮似乎在新喀里多尼亚西南方向约600 公里的南太平洋洋面上横穿了气旋“吉塔”。

根据区域专业气象中心斐济共和国发布的公报,“ 吉塔”在巅峰时刻曾达到五级强热带气旋强度(中心附近最大风速不低于56 米/秒,相当于我国的超强台风级别)。

澳大利亚气象局提供的关于Alam Seri 穿过风眼的图示。

船舶横穿气旋比较少见。这个先前在汤加王国横行霸道、登上过超强台风阶梯的“吉塔”更让人胆战心惊。

Alam Seri 真的穿过了“ 吉塔”风眼么?船长有没有收到航行气象警告?在台风中货轮经历了怎样的风浪?澳大利亚气象局很快就查到了Alam Seri 的相关资料:船长为菲律宾人,船上载满木头,装有干湿温度计、气压计、风速仪以及接收天气预报信息的设备(INMARSAT-C 的EGC、气象传真机),目的地是中国镇江。

为了调查货轮遇见“吉塔”的缘由及经历,全球海洋气象信息和预警服务专家组组长、澳大利亚气象局的Neal Moodie 通过邮件联系同为专家组成员的中国气象局台风与海洋气象预报中心(以下简称台海中心)副主任赵伟,期望货轮到达港口后,中方可以助其了解Alam Seri 与“吉塔”相遇的具体情况。

经历船舶中途停航、长江口大风推迟出港、办理登船证、汽渡、长途驱车,由台海中心首席预报员尹尽勇带队的调查小组终于到达Alam Seri 停泊的码头。此时,货轮还在卸货,船长见到调查小组后积极配合,将船上设备所记载相关气象数据交给调查小组,并认真仔细地回忆在台风中的场景。

“ 出航前,我收到了澳大利亚气象局关于‘ 吉塔’的影响及未来走势通告,在航行过程中也能正常接收澳大利亚气象局播发的气象传真广播和SafetyNet 播发的航行气象警告。”

船长告诉调查小组,根据“ 吉塔”预报走势和航线图,货轮在航行的第四天距离“ 吉塔”最近——71 海里。船长为了不延误航程,选择立即出发,抢在台风影响航线之前航行。

“这是一个大胆的船长!”尹尽勇告诉记者,一般来说,船舶接到台风航行气象警告都会选择调整航线或延迟出航时间,绕台风后航行,但这位船长选择了原计划航线,并要与“吉塔”争夺时间—— 赶在“ 吉塔”到达航线之前驶离影响区域。

旋转、跳跃,我不停歇······台风是个演技派(看台风如何成形)

赵伟作为中方协调员第一时间将调查结果、航行日志、图片,以及视频资料,反馈给全球海洋气象信息和预警服务专家组和澳大利亚气象局。

台风系统内部资料的缺乏一直是困扰台风研究和台风预报服务的难题。尽管利用卫星,人们可以宏观、及时地监测台风的形成,窥探台风的结构,但是卫星探测距离地表5000 米以下的天气系统,会出现较大的误差。

目前,最直接有效监测气旋的方法是派气象侦察机飞入气旋,投下专门设计的探空仪,收集气旋的各项数据。但真正测量到台风中心温度、风力、气压等气象资料是非常少的。由于AlamSeri 的“ 阴差阳错”,让气象部门获取了船舶在穿越“ 吉塔”时测量到的各项丰富气象数据。

这种“ 亲身”穿越比飞机探测距离更近、数据更为准确,对提升未来全球海域气旋强度及路径的预报服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此次调查,调查小组感受到部分海上运输工作对于专业的海洋气象导航服务依旧有很大的需求。

“ 按照规定,我国长线航行的商船等都配备海上气象导航。”尹尽勇介绍,这类导航会为船只设计经济安全的航线,但需每次出航前支付一定的费用。

据了解,我国于1986 年开始研发海上气象导航,于1992 年正式业务化运行,至今已为三千余艘次船舶提供服务。“目前,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中心正在改造升级海洋气象导航服务业务。”尹尽勇说,期望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船舶都可以使用我们自己的海上气象导航业务。

全球海洋气象预报预警信息是由全球气象大家庭共同承担的国际海上航行安全义务,目前我国承担着印度洋第十一责任海区预报预警服务业务。尹尽勇说,希望今后像这次“ 船舶穿越台风”一样的国际合作例子越来越多,也期待能与更多国家在海洋气象业务产品衔接、信息共享等方面有交流和探讨的机会。

视频:解密台风——这才是台风的正确打开方式

▼长图解:旋转、跳跃,我不停歇······台风是个演技派(看台风如何成形)

戳图查看长图解全部内容

资料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作者:本报记者 叶珊杉

长图解来源:中国气象局 局部气候 联合出品

视频来源: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

本文来自大风号,仅代表大风号自媒体观点。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气象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