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印象后面的溪流绕了多少万年,它才找到这个孩子

李汉荣《老屋后面的溪流》阅读练习及答案--免费语文教学资料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您的位置: >> >> >>
李汉荣《老屋后面的溪流》阅读练习及答案
作者:李汉荣&&上传者:tomacc&&日期:17-02-28
(一)阅读下文,完成8-12题。(16分)
老屋后面的溪流
(1)小时候,我家老屋后面,有一条绕村而过的溪流。
(2)溪流很清澈,常有小鱼在里面游泳,溪边长着密密的水草,随水流起伏,如飘动的丝绸;下雨天,水涨了,有点浑,天一晴,溪流就更清了,下雨涨水时,给它里外洗了一个澡,溪流更干净更好看,也流得更轻快了。
(3)小鸟眼尖,早早就认准了要做溪流的好朋友,它们知道小溪流与它们做朋友是般配的,小喜欢小,不会欺负小;&&&&&&&&&& ,&&&&&&&&&&&&& ;单纯喜欢单纯,不会伤害单纯;天真喜欢天真,不会糟蹋天真。小鸟们都爱上了溪流,燕子,画眉,黄鹂,鹦鹉,麻雀……都在溪边饮水、唱歌、 玩耍、梳洗羽毛。
(4)春天,溪边开满各种小野花,苜蓿花,水芹菜花,灯心草花,野水仙花,野草莓花……就像母亲把她刚绣好的图案放在这里了。
(5)天热的时候,我们坐在溪边歇凉,朗读课文的时候,我就把双脚伸进水里,那种凉,一直延伸到此时写的这段文字 。
(6)夜晚,我们睡在小屋里,听窗外溪流丁丁、淙淙地自言自语着,心想,天这么黑,溪流摸黑走路,它害怕吗?它孤独吗?好在有那么多水草和游鱼陪伴着,它的心情会好的。就这么想着溪流的心事,听着溪流的低语,渐渐就走进了梦乡。
(7)溪流有时十分平缓安静,天上路过的白云会与它有片刻邂逅,夜里,高空的星子垂直地奔它而来,降落在它的深处,种子一样种在那里;它珍惜这机会,它在很深的地方挽留着白云和星子,像揣着天长地久的秘密。这时我静静蹲在溪边,惊讶水在透明的时候,怎么会有那么深,比它本身要深很多倍,几乎有无限那么深。后来我才明白,在透明的状态下,事 物就超越了它自身的边界,而与无限汇合,再小的事物都能达到无限的丰富。因此,只有那些饱经沧桑而始终保持内心纯洁的人,才能拥有真正的人生智慧,充分的经验让他知道世界的繁复浑浊,而纯真的内心又让他能保持对真理的忠诚,从而有可能以灵魂之光穿越世界的泥沼,最终抵达精神的明亮高地。
(8)在溪流里,我放下第一只纸船,人生的初航,是从这里开始。其实,小小溪流,也有着动人的风景和珍贵的细节。你即使征服了地球,用宇宙的眼光看来,你也不过征服了一粒灰尘。其实,宇宙根本就不知道有个什么地球,更不知道有个你。
(9)我发现,这溪流,是我的首席人生启蒙老师和美学老师。它一直在不动声色地为我传授着什么,它早就收下我这个学生了。
(10)我 站在它面前,我睡在它身旁,我走在它的波光里,我静立在它的絮语里,我呼吸着它那野花的秘密清香,在远离它的时候,就一次次让它在心里流淌、波动、环绕――我其实一直都在接受它对我的教育。
(11)它并不明确说什么,但它已经向我暗示了一切。
(12)它是润物细无声的好老师。
(13)我感谢,生命中曾经与一条溪流相遇。
(14)它与我那么近,就在身边,后来渐远,后来它在大地上消失了,我到处寻找,最后我在我身体里找到了它,它已经蜿蜒成我身上一部分静脉和动脉。
8.结合文意,请你概括“溪流”的两种主要含义。(4分)
9.作者在文中描写了于屋后溪流为伴的很多的景物,有&&&&&&&&& 、丰茂的水草、嬉戏的小鸟、&&&&&&&&& 。(2分)
10.请从修辞的角度对下列语句中的加点的字赏析。(4分)
(1)春天,溪边开满各种小野花,苜蓿花,水芹菜花,灯心草花,野水仙花,野草莓花……就像母亲把她刚绣好的图案放在这里了。
(2)夜晚,我们睡在小屋里,听窗外溪流丁丁、淙淙地自言自语着,心想,天这么黑,溪流摸黑走路,它害怕吗?它孤独吗?好在有那么多水草和游鱼陪伴着,它的心情会好的。
11.结合语境,补充第三段空白处,要求:上下文句式相同,语义连贯。(2分)
12.“ 我”从溪流身上获得了怎样的人生启迪?(4分)
(一)8、①是指“我家的老屋后面”那一条绕村而过的溪流;(2分)②老屋后面的溪流是一条生命之河,它透明、清爽,充满凉意;它是单纯天真、内心纯洁的象征;它能包容一切,它拥有真正的人生智慧,它润物细无声。(2分)9、欢快的游鱼、竞放的野花。(2分)10、(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溪边竞放的野花比作“母亲刚绣好的图案”,生动形象的写出了野花竞放的美丽景象,表达了我对溪边景物的喜爱之情。(2分)(2)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溪流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我对于溪流的喜爱之情(2分);11、示例:憨喜欢憨,不会愚憨(2分)。12、只有那些饱经沧桑而始终保持内心纯洁的人,才能拥有真正的人生智慧,充分的经验让他知道世界的繁复浑浊,而纯真的内心又让他能保持对真理的忠诚,从而有可能以灵魂之光穿越世界的泥沼,最终抵达精神的明亮高地。(4分)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浙ICP备号&文&&言&&文
当前位置: & 课件搜索 & 老屋后面的溪流
小学语文课文
《老屋后面的溪流》课件
《语文版七上《小溪流的歌》课件1》优秀课件由查字典语文小编整理并分享,欢迎老师同学们下载并阅读。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查字典语文网,并提出您...
语文版课件下载
《语文版七上《小溪流的歌》课件2》优秀课件由查字典语文小编整理并分享,欢迎老师同学们下载并阅读。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查字典语文网,并提出您...
语文版课件下载
《语文版七上《小溪流的歌》课件3》优秀课件由查字典语文小编整理并分享,欢迎老师同学们下载并阅读。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查字典语文网,并提出您...
语文版课件下载
《语文版七上《小溪流的歌》课件4》优秀课件由查字典语文小编整理并分享,欢迎老师同学们下载并阅读。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查字典语文网,并提出您...
语文版课件下载
《语文版七上《小溪流的歌》课件》优秀课件由查字典语文小编整理并分享,欢迎老师同学们下载并阅读。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查字典语文网,并提出您...
语文版课件下载
《语文版七上《小溪流的歌》课件6》优秀课件由查字典语文小编整理并分享,欢迎老师同学们下载并阅读。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查字典语文网,并提出您...
语文版课件下载
《小溪流的歌优秀PPT课件》优秀课件由查字典语文小编整理并分享,欢迎老师同学们下载并阅读。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查字典语文网,并提出您的宝贵建...
初一课件下载
《小溪流的歌优秀课件》优秀课件由查字典语文小编整理并分享,欢迎老师同学们下载并阅读。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查字典语文网,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
《小溪流的歌优秀教学课件》优秀课件由查字典语文小编整理并分享,欢迎老师同学们下载并阅读。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查字典语文网,并提出您的宝贵...
《小溪流的歌优秀PPT课件》优秀课件由查字典语文小编整理并分享,欢迎老师同学们下载并阅读。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查字典语文网,并提出您的宝贵建...
上册课件下载
《语文版《小溪流的歌》ppt课件》优秀课件由查字典语文小编整理并分享,欢迎老师同学们下载并阅读。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查字典语文...
语文版初一上册课件下载
《《小溪流的歌》ppt课件(19页)》优秀课件由查字典语文小编整理并分享,欢迎老师同学们下载并阅读。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查字典语...
语文版初一上册课件下载
《《小溪流的歌》ppt课件(15页)》优秀课件由查字典语文小编整理并分享,欢迎老师同学们下载并阅读。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查字典语...
语文版初一上册课件下载
《《小溪流的歌》ppt课件(10页)》优秀课件由查字典语文小编整理并分享,欢迎老师同学们下载并阅读。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查字典语...
语文版初一上册课件下载
《《小溪流的歌》ppt课件8》优秀课件由查字典语文小编整理并分享,欢迎老师同学们下载并阅读。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查字典语文网,并...
语文版初一上册课件下载
《《小溪流的歌》ppt课件7》优秀课件由查字典语文小编整理并分享,欢迎老师同学们下载并阅读。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查字典语文网,并...
语文版初一上册课件下载
《《小溪流的歌》ppt课件6》优秀课件由查字典语文小编整理并分享,欢迎老师同学们下载并阅读。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查字典语文网,并...
语文版初一上册课件下载
《《小溪流的歌》ppt课件5》优秀课件由查字典语文小编整理并分享,欢迎老师同学们下载并阅读。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查字典语文网,并...
语文版初一上册课件下载
《《小溪流的歌》ppt课件4》优秀课件由查字典语文小编整理并分享,欢迎老师同学们下载并阅读。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查字典语文网,并...
语文版初一上册课件下载
《《小溪流的歌》ppt课件3》优秀课件由查字典语文小编整理并分享,欢迎老师同学们下载并阅读。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查字典语文网,并...
语文版初一上册课件下载《老屋后面的溪流》——李汉荣
小时候,我家的老屋后面,有一条绕村而过的溪流。
  溪流,溪流,你念念这个词儿,是什么感觉?是不是有一种透明、清爽和凉意,向你袭来?
  当时人还小,没有太多的感受,只觉得它好,好到怎样也说不清,就以为它只能这样好了。
  溪流很清澈,常有小鱼在里面游泳,溪边长着密密的水草,随水流起伏,如飘动的丝绸;下雨天,水涨了,有点浑,天一晴,溪流就更清了,下雨涨水时,给它里外洗了一个澡,溪流更干净更好看,也流的更轻快了。
  小鸟眼尖,早早就认准了要做溪流的好朋友,它们知道小溪流与它们做朋友是般配的,小喜欢小,不会欺负小;憨喜欢憨,不会愚弄憨;单纯喜欢单纯,不会伤害单纯;天真喜欢天真,不会糟蹋天真。小鸟们都爱上了溪流,燕子,画眉,黄鹂,鹦鹉,麻雀。。。。。。都在溪边饮水、唱歌、玩耍、梳洗羽毛。
  春天,溪边开满各种小野花,苜宿花,水芹菜花,灯心草花,野水仙花,野草莓花……就像母亲把她刚绣好的图案放在这里了。
  天热的时候,我们坐在溪边歇凉,朗读课文的时候,我就把双脚伸进水里,那种凉,一直延伸到此时写的这段文字。
  一篇篇课文都是溪流和我同时背诵的,我背一句,溪水也背一句,我敢说我会背的文章溪流也会背,多年以后,有些文章我早已忘了,溪流仍然能倒背如流,站在溪流面前,溪流就提醒我那些应该记住而忘记了的。比如,一篇文章,一首诗,一个口诀,或一句格言。
  夜晚,我们睡在小屋里,听窗外溪流丁丁、淙淙地自言自语着,心想,天这么黑,溪流摸黑走路,它害怕吗?它孤独吗?好在有那么多水草和游鱼陪伴着,它的心情会好的。就这么想着溪流的心事,听着溪流的低语,渐渐就走进了梦乡。
  溪流有时十分平缓安静,天上路过的白云会与它有片刻邂逅,夜里,高空的星子垂直地奔它而来,降落在它的深处,种子一样种在那里;它珍惜这机会,它在很深的地方挽留着白云和星子,像揣着天长地久的秘密。这时我静静蹲在溪边,惊讶水在透明的时候,怎么会有那么深,比它本身要深很多倍,几乎有无限那么深。(后来我才明白,在透明的状态下,事物就超越了它自身的边界,而与无限汇合,再小的事物都能达到无限的丰富。因此,只有那些饱经沧桑而始终保持内心纯洁的人,才能拥有真正的人生智慧,充分的经验让他知道世界的繁复浑浊,而纯真的内心又让他能保持对真理的忠诚,从而有可能以灵魂之光穿越世界的泥沼,最终抵达精神的明亮高地)。
  在溪流里,我放下第一只纸船,人生的初航,是从这里开始,溪流并未挑动我对大海的野心,恰恰相反,溪流一开始就暗示我,人活着,不在于闹出多大的动静,也不必制造多大的风浪,其实,小小溪流,也有着动人的风景和珍贵的细节。你即使征服了地球,用宇宙的眼光看来,你也不过征服了一粒灰尘。其实,宇宙根本就不知道有个什么地球,更不知道有个你。
  我发现,这溪流,是我的首席人生启蒙老师和美学老师。
  它一直在不动声色地为我传授着什么,它早就收下我这个学生了。
  我站在它面前,我睡在它身旁,我走在它的波光里,我静立在它的絮语里,我呼吸着它那野花的秘密清香,在远离它的时候,就一次次让它在心里流淌、波动、环绕——我其实一直都在接受它对我的教育。
  它并不明确说什么,但它已经向我暗示了一切。
  它是润物细无声的好老师。
  我感谢,生命中曾经与一条溪流相遇。
  它与我那么近,就在身边,后来渐远,后来它在大地上消失了,我到处寻找,最后我在我身体里找到了它,它已经蜿蜒成我身上一部分静脉和动脉。
  记住:大地上有一泓水,从远古,从开天辟地的那一天,它就开始流淌,他一直在寻找那些注定要与它相遇的人和事物,它为此到处流浪。后来,它终于注入一脉流水,它绕过无数山脉、原野和荒滩,它绕来绕去,好不容易绕成一条溪流,终于绕到一个地方,绕到一些草面前,绕到一些花面前,绕到一些牛马羊狐鹿蚂蚁雀鸟和众多生灵面前,绕到一座房子面前,终于绕到一个孩子面前。
  绕了多少万年,它才找到这个孩子……
  (原载人民日报日副刊)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我是北方人,但作为苏州交通设计院负责破坏水乡景色的资深前员工,我说点见闻。首先,江南水乡美景有没有?&b&有&/b&。
其次,传统的水乡古镇真那么美好吗?&b&未必&/b&。苏杭地区传统美景占整个地区的比例是否明显高于其他地区?&b&难说&/b&。现在的江南水乡还值得去吗?&b&值得&/b&。&br&&br&我到苏州工作的时候,办公室在老城边上的谈家巷,干将桥头,单位后面是一条河,前面还是一条河。工资不高,只能到广济公园后面的老城区租个地方,天天上班路过留园中心小学大门——没错,就是大家熟悉的山塘街口。按照直线距离,我离留园大概300多米,去虎丘也可以跑着去。&br&&br&你可能以为我生活在这个视频55秒之后描述的环境里:&br&&a class=&video-box&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my.tv.sohu.com/us/354513.shtml& target=&_blank& data-video-id=&& data-video-playable=&& data-name=&江南之恋(隆力奇)广告MV(高清版) 高清& data-poster=&http://220.img.pp.sohu.com.cn/p220//13/10/6_13d__1b.jpg& data-lens-id=&&&
&img class=&thumbnail& src=&http://220.img.pp.sohu.com.cn/p220//13/10/6_13d__1b.jpg&&&span class=&content&&
&span class=&title&&江南之恋(隆力奇)广告MV(高清版) 高清&span class=&z-ico-extern-gray&&&/span&&span class=&z-ico-extern-blue&&&/span&&/span&
&span class=&url&&&span class=&z-ico-video&&&/span&http://my.tv.sohu.com/us/354513.shtml&/span&
&/a&&br&抛开这个广告本身歧视国人,嫌贫爱富的三观问题。我们只看景色和生活环境,你还得听我往下说。&br&&br&刚到交通设计院,我天天跟领导下乡,数拆迁、搬三脚架,树标尺,踏勘现场。那时候的苏州还是个标准的江南小城(南京上海之间真正的工业城市是无锡),除了几个开发区,老城区到处都是白墙黛瓦的旧宅。石路和观前街之外,整个城市几乎找不到现代商业街。乡下到处都是河网环绕的村庄,好多村庄不通陆路,单位为测量准备了橡皮艇。我报到那天,一位老工程师连同唯一的全站仪被农用车撞到了河里。后来被开发成著名风景区的甪直古镇,当时还是许多苏州人都读不准名字的小地方。&br&&br&坐在船上,穿过一个个原汁原味的古镇水乡,我有没有看到美景呢?的确不少。有一次,在外港线(黄浦江上源)上测量,船转过河弯,旁边的河汊上横过一座高高的拱桥。拱桥石缝里长满青草,桥洞里透出阳光,蓝衣老奶奶摇着橹,一艘小船吱吱呀呀地晃出来,几百只肥鸭子跟着一涌而出。背后是树木环绕的村庄,远方是稻田和油菜花。那的确是我平生记忆最深刻的几次视觉冲击之一。&br&&br&村庄里面也有不错的景色,粉墙黛瓦的楼下有灌木芦苇环绕的池塘、老屋门前趴着晒太阳的小猫,河边废弃的船半沉在水里,船舱里填上了泥土,开出了鲜花,这都是是让人驻足的景色。傍晚时夕阳在村庄前面的水面上铺开几百米,偶尔还有白鹭抓着一条小鱼从稻田飞过。如果把太湖沿岸风景算进来,那值得一说的就更多了。&br&&br&但是,从1999年到太仓一个远方表姐家参加婚礼到2007年离开苏州,我从来没在所谓的水乡住过,也从没打算住。因为实在不喜欢水乡村落的潮湿和卫生情况。&br&&br&潮湿很好理解,河道环绕,挖地2尺就见水,所以农民喜欢盖楼房,一楼放些杂物,二楼才是卧室。但依然潮气逼人,暑气和寒冷都加倍的厉害,雨天更是单调难熬。除非春秋季节,否则我不太建议去原汁原味的水乡投宿。前面的回答里有绍兴水乡的回忆:&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每到下雨天的晚上,听着滴滴答答的雨声睡觉特别畅快。雨的声音很通透像是能够到达极远的地方。冬天的时候,外边下着雨,确实是很冷的,但是窝在家里,开着空调,吃点自家晒的鱼干,然后再喝上一点绍兴黄酒,感觉真的很棒&/a& 这段话最重要的关键字是什么?是雨?是黄酒?是自家鱼干?&br&&br&是&b&空调&/b&。&br&&br&另外一个尴尬的地方是缺乏上下水系统。连路都不通的地方,你怎么会指望有自来水和下水道?于是身边这些波光粼粼的河道就成了自来水、中水的供应地,同时也是下水道和垃圾场。这边取水做饭,那边洗衣,远一点有人刷马桶。船上做饭的下脚料随手就抛到河里。河边的水草里往往有慢慢腐烂的垃圾和怎么也不腐烂的塑料袋。远观尚可,近看你就郁闷了。许多建筑的厕所实际上通向河道。大小动物的尸体也抛入河中。这几年黄浦江死猪事件传的沸沸扬扬,实际上在过去根本不算个事。&br&&br&当然,过去人口密度低,靠水体的自净作用,靠水流把污物冲到长江大海,问题也就解决了。这和古代的恒河没什么区别。但近代以来,人口繁盛,苏州逐渐从农业-手工业地区变成发达的工商业地区,人口和牲畜越来越多,水质日趋恶化,城区的问题尤其严重。&br&&br&我到苏州的时候,城外水体不近看的话还好,城里就彻底完了,几乎找不到一条清水河。我在小日晖桥一带生活,护城河岸刚刚开始整修,修出了河岸的斜坡,但往河里看,10厘米以下就看不到什么。走在岸边,河水的腥气很冲鼻。这还算好的,那些水流缓慢,往往是死胡同的市区河道更是臭气熏人,必须靠环卫部门定期清淤清垃圾才勉强算是一条河。现在游人如织的山塘街,桥下曾经是一片乌黑,不忍卒视。城西的新升新苑在天平山脚下,建好时周围几乎是农村,但穿小区而过的一条活水河还是臭气扑鼻,夏天往往没法开窗。除了重点保护的几个园林附近,整个城区最干净的水体反而是重型货轮川流不息,被油污染成彩色的京杭大运河……当然太湖水体还算干净,这几年河道治理后,城区大为改观。&br&&br&这就是古代基础设施和生活方式照搬到今天的下场。或者说,近代苏州城核心区本来就是这个样子,1949年后的经济爆发把这个核心区扩大了而已。&br&&br&&blockquote&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br&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blockquote&&br&从遗留下的古街规模来看,这诗描写的不算夸张,只是既然“闲地少”和“人家尽枕河”。你就不能指望“小桥”和“春船”下面是清澈的净水。毕竟几十万人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仙人,要吃饭,要洗菜,要洗衣,还要倒马桶、刷马桶,打扫院子,擦洗家具和地板。这些活动都会给城区缓慢流动的水体注入浑浊成分。最后大多数河巷的水能保持在深绿色已经算是不容易了。问江南古镇的水为什么不是清澈透明的净水,就像问近年为什么古城被烧的新闻那么多——木质的古城本来就是隔一段时间烧一次的。&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c510df608f2e47115e_b.jpg& data-rawwidth=&2560& data-rawheight=&19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56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c510df608f2e47115e_r.jpg&&&/figure&&u&这是近年整治过的城区河道,水的颜色应该是古代城市能达到的高标准。&/u&&br&&br&住在这样的老城区里,雨天我完全没有什么浪漫的快感。石块路的缝隙很多,本身就会溅水,松动的石头踩上去,几乎就是一个小水泵。我才不信古代城市会有更好的市政维护水平,能把道路铺的更平整。小胡同里除了幽深的视觉感受,还有到处爬的蚊虫,比如蜈蚣、潮虫、蟑螂。许多小巷甚至连石块地面都没有,想必古代更不会有,雨天走过去的感受大家自己想。再加上老城区的街道曲折,青苔湿滑、拱桥磨的发亮,我很难想象一个打着油纸伞的女子如何穿着旗袍或者汉服婀娜地走过。实际上,在山塘街翻修成商业化的景区之前,我从未见到任何游客来游览这“原汁原味”的老城区,只在整修过的留园看到过汉服社团的活动。&br&&br&当然,这里必须考虑到我这个北方人怕潮的习惯,南方人到了北方古城,也会抱怨干燥和尘土。但无论如何,没人喜欢粘稠的河道和到处滋生的蚊虫,没人喜欢交通不便和一身泥水。更没人喜欢在同一条河洗水果和刷马桶。但这些东西本身就是和江南水乡的美景伴生的产物,只有进行现代化改造,才可能为现代游客提供一个有美景、无脏水的江南水乡。&br&&br&我现在也差不多快把整个中国走遍了。客观地说,旧日江南的美景并不比其他地方密集,也不比其他地方少;比较旧日农村生活的穷困和单调,富庶的江南可能比其他地方情况好一些,但也不会有本质的区别。如果一定要问为啥江南美景那么出名,我想原因可能在于江南水运发达。古代陆路交通艰难,长途旅行坐船才最安稳体面。江南水网密集,还有沟通南北的大运河,所以适合坐船游览。在船上隔着几百米观看水乡村庄,又不必深入平民的日常生活,这的确可以制造一种闻名天下的江南美景传说。&br&&br&现在游客接触到的江南水乡不再是个可远观不可亵玩的传说了。外地人坐着大巴到景区门口,在干净古朴的街道上随意游览,饿了随时有各种口味的饭店,累了可以住进有现代卫浴和空调的标准客房。也许你会抱怨古镇的商业化太严重,但正是商业化支付了一部分成本,工薪阶层才能容易地体会“江南水乡”梦想。&br&&br&不过,真正要在景区之外也实行全面改造,把所有江南水乡都改造成接近游客梦想的地方,这意味着着巨大的投入,以及天量的工业物资,光靠旅游收入是不可能的。只有一个发达的工业城市才可能支撑这种改造成本。前面说的那些古城火灾案例,已经证明旅游收入无法支持古城的全面现代化改造,甚至连消防通道和水管的建设、征地费用都掏不出:&br&&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guancha.cn/local/_200720.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香格里拉独克宗古城火灾前后:布局拥挤&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guancha.cn/local/_199137.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香格里拉县独克宗古城大火 消防栓无水被质疑救火不力&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guancha.cn/society/_223520.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丽江4月火灾频发 整个古城消防违规无法律认定如何合规&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现在的苏州恰好是这样一个发达的工业城。按照产值来说,苏州是中国乃至世界第一大工业城市。(&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按照增加值是上海&/a&)。南面的湖州、杭州,西面的无锡也是发达的工业城市。所以苏州有钱对整个市域做全面改造,并拉上邻居一起干。现在苏州市区河道已经整治了一半,许多小区的房价因此飙升。周围的湖泊、河道也比10年前有了明显改善。虽然一半传统水乡景色已经变成了工业区,但我还是喜欢现在的苏州。剩下这一少半的水乡景色,实际上要比当年那个“原汁原味”的苏州有更多的风景,有更多符合文学想象的“江南小镇”。&br&&br&再进一步说,其实苏州这一轮工业化之前的“江南水乡”也不是几百年前的老样子。或者说,许多人想象中那个河道纵横,人家枕河的鱼米之乡,实际上是人民公社出现后的建设成就。&br&&br&长三角地区是长江口淤积的成果。长江口的河道网逐步淤积,变成平原。一万多年前,太湖还是个海湾,中国出现文明的时候,现在位于上海市区西侧的昆山还是沿海地区,上海市区大部分是海洋。随着陆地一步步推进,平原上的水域一点点变少,这才有了今天的长三角平原。换句话说,如果人类不干预,平原上的河道、湖泊本来就该逐渐淤积,从畅通变成断头,最终消失。更何况人类在平原上耕作,造成了明显高于自然的水土流失,更容易淤塞河道,围垦湖泊。&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ccce8628ebadeb44f16b9e6_b.jpg& data-rawwidth=&541& data-rawheight=&43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1&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ccce8628ebadeb44f16b9e6_r.jpg&&&/figure&所以,在没有现代政府主导的情况下,长三角水网纵横的局面天然有逐步收缩的趋势。除了政府力保的几条排洪、漕运河道,其他河道都在慢慢淤塞。到20世纪的时候,许多河道已经接近于死胡同状态,既不能有效排污,也不是两头通畅的航道。一般的通航方式是尽量进入主要大河的航道,如黄浦江、京沪运河,再从大河转向通往目的地的狭窄水路。而不是像许多人想象的那样,开船如开车,老太太摇橹就能沿着小河汊四通八达。&br&&br&从灌溉角度说,由于水利不发达,苏杭一带近一半耕地也是旱地,或是靠运气的稻田,不是稳定灌溉的水田,苏州城附近的耕地,&b&平均亩产不过是250斤&/b&。农民往往要卖了米换钱,自己吃杂粮。从吃鱼的角度说,当时的中国人&b&只会捕鱼,不会养鱼&/b&。解放后才解决四大家鱼的育苗-养殖问题。苏州郊区(不算太湖)解放前夕的鱼产量只有&b&每年35吨&/b&。考虑到当时的苏州已经有数百万人口,人均水产量也不会很高。一条咸鱼对于平民来说算得上值得珍惜的佳肴。江南鱼米乡这个概念,只对富农以上水平的居民有意义。&br&&br&&b&(注,养鱼问题请参见下面的链接:)&/b&&br&&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guancha.cn/DouNong/_272533.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从细微处体会新中国——这个国庆有鱼吃&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guancha.cn/Science/_.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养鱼院士”刘筠逝世 其研究让中国人餐桌上多了条鱼&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这个局面随着集体化的出现得到了改观。科学的水利规划、全面的劳动力动员和工业物资的进入,使江南平原出现了真正四通八达的水道。尤其是到了70年代,年年挖淤泥当肥料,年年开挖新河道,亩产达到了800斤左右。再加上水泵和鱼塘的普及,郊区每年的鱼产量跃上千吨。江南鱼米乡终于正式成形。顿顿吃大米,市面上总有鲜鱼虾才成为江南平民的日常生活。&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2fc5b0ce33d6bcd43ba9_b.jpg& data-rawwidth=&440& data-rawheight=&31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2fc5b0ce33d6bcd43ba9_r.jpg&&&/figure&&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7b4eafbc_b.jpg& data-rawwidth=&440& data-rawheight=&2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7b4eafbc_r.jpg&&&/figure&&u&全凭着劳动人民一双手,画出了锦绣江南鱼米乡。人民公社的动员力是江南天堂的决定性因素。&/u&&br&&br&&b&(注,集体化和江南河道、耕地问题请看下面的链接)&/b&&br&&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sipamc.gov.cn/portal/indexMain.do%253Fid%253D1961&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苏州工业园区志&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blockquote&1975年冬,在农田基本建设高潮中,为实现吨粮田,解决“三瑾田”、“座水田”的排涝降渍,同时强调“以河定向”,发展乡村级河道建设,在唯亭南片亭南联圩内按“川”字形布置中心河、“三”字形布置生产河的格局,开挖了中心河、三号河及友谊河。其中:中心河全长3.9公里,底宽3米,底高1米,坡比1:2,完成土方7.8万立方米;三号河全长3.8公里,底宽3米,底高1米,坡比1:1.5,完成土方6.12万立方米;友谊河全长4.3公里,河宽7米,位于唯亭与胜浦两公社交界处。与此同时,全镇还开挖生产河道13条,总长5.9公里。&/blockquote&&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waterinfo.com.cn/xsgz/gndt/Document/.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苏州市农村河道轮浚管理机制的经验与问题研究&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blockquote&&b&联产承包之前&/b&,采用传统的罱河泥方式积肥,按5~8 m3/亩(75~120 m3/hm2)计算,全市400 万亩(26.67 万hm2)农田需积肥2 000 万~3 200 万m3,全市&b&1.9万km &/b&农村河道深罱一遍还不够,河道不存在淤积状况。&/blockquote&&br&从交通来说,河道淤塞,陆路也不通畅。因为石拱桥修起来比较麻烦,修一座桥往往成为村镇的大事儿。如果在出行起点和终点之间画一条大致的直线,往往要在水陆之间切换好多次。但你显然不可能拖着船穿过陆地,所以当时的交通也很迂绕,水陆交通往往互相添麻烦。许多重要的桥梁会在桥头造就一个小型集镇,这恰恰说明了交通不方便。&br&&br&60-70年代出现了两种东西:双曲拱桥和水泥船。从后来的眼光看,它们是工业革命早期阶段的凑合货,但相对于石拱桥和木船,这两样东西的性价比真是太棒了!江南水乡迅速在大多数道路和水路的交汇点修起了双曲拱桥,给大多数生产小队(自然村)装备了足够的水泥船。配上每年都清淤的河道,江南水乡第一次让家家享受到了水陆交通互相促进的便利。&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1f14d81870c72baf5c23b147b0078cee_b.jpg& data-rawwidth=&567& data-rawheight=&25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7&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1f14d81870c72baf5c23b147b0078cee_r.jpg&&&/figure&&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bb1d1c97de2d95d93d0d_b.jpg& data-rawwidth=&466& data-rawheight=&32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66&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bb1d1c97de2d95d93d0d_r.jpg&&&/figure&&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aike.baidu.com/link%3Furl%3DJo8R7ma5gqni-ehAAP4O_Q8Lmjn6P7R8KUqECX6pPcWRhQp2cQdnS6Jdi519pnvqvKTpXcAt1tQyzZuO0lFcO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双曲拱桥_百度百科&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6c17e35d332edb4a8b969_b.jpg& data-rawwidth=&490& data-rawheight=&36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9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6c17e35d332edb4a8b969_r.jpg&&&/figure&&u&水泥船,比木船耐用,比钢船廉价。&/u&&br&&br&这个局面到90年代又是一变。除了河道淤塞外,工业建设也重新开始改造河网。我到交通设计院时,已经开始动辄建设数百平方公里的开发区。定好规划,然后打着网格修路,平地建起一个个中等工业城市。不过,虽然新一轮工业化已经开始,但苏州还不是很有钱,我当时在交通设计院,设计原则就是:能填掉就不修涵洞,能修涵洞就不修桥。总之怎么省钱怎么来。所以我前面承认亲手破坏了一部分江南水乡。&br&&br&于是刚刚形成的空前河网,又被纷纷截断。再加上工业品涌进农村,外来打工者让人口翻番。水乡的污染和航运再次出现了大问题。当时盛泽镇号称中国印染第一城(镇)。我到这个镇去测量,离镇子三五公里就闻到刺鼻的臭味,到镇中心已经被熏得嗅觉失灵闻不到了。&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cfdf6f5ff9d_b.jpg& data-rawwidth=&970& data-rawheight=&37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7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cfdf6f5ff9d_r.jpg&&&/figure&&u&前几年苏南的城市建成区分布图。这里地面景色的主体已经是城市。&/u&&br&&br&等到2010年前后,苏州从工业中赚到了足够的钱,又回头开始整治河道,治理环境。企图把现代都市和水乡景色统一到一起。目前来看,这个努力很有成效。到阳澄湖(&u&就是出大闸蟹的那个阳澄湖,也是芦苇荡里藏新四军,阿庆嫂智斗胡传魁的阳澄湖&/u&)畔看苏州,一边是整治过的水乡景色,芦苇荡配着干净的水面,另一边的地平线上是世界产值第一的工业城市。中间是大片的绿地、渔场和稻田,这应该算是有史以来最美的水乡风景。苏州市区里,干将路中间夹着一条河道,春天三四月份,你能看到一条花瓣盖满的河缓缓流动,应该算是罕见的都市景色。护城河和城内河道现在还不算完全的清水,但透明度比前几年改观很多,也没了腥臭味道,水鸟和鱼虾都不少。我还见过有人把会游泳的狗放下去洗澡,水质应该还过得去。&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e96b4bef1a3e4d25b371b6dbe6f7793a_b.jpg& data-rawwidth=&2048& data-rawheight=&5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48&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e96b4bef1a3e4d25b371b6dbe6f7793a_r.jpg&&&/figure&&u&阳澄湖落日,点大图细看的话,远景里有高铁的跨湖桥。上海到苏州的城际高速铁路会跨越阳澄湖,坐车的时候可以注意一下。&/u&&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25bff43e4dc8c72da4feb8_b.jpg&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9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25bff43e4dc8c72da4feb8_r.jpg&&&/figure&&u&转个方向,世界最大工业城的剪影落在湖面上。&/u&&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1b14f41de24b5b5d828d98e93ea90c77_b.jpg& data-rawwidth=&399& data-rawheight=&3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99&&&/figure&&u&这里就是样板戏的故事发生地。阳澄湖曾经是中国最知名的湖——不是因为大闸蟹。&/u&&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70fdd8db93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69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70fdd8db93_r.jpg&&&/figure&&u&航拍阳澄湖,看不出这里当年的芦苇荡能让日本鬼子都进不来吧。苏州城似乎近在咫尺。&/u&&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96bda9fe90895cdeb04a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53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96bda9fe90895cdeb04a_r.jpg&&&/figure&&u&这条河在适当的季节会盖满花瓣,慢慢地流。&/u&&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bdc02bffddb3f_b.jpg& data-rawwidth=&992& data-rawheight=&74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92&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bdc02bffddb3f_r.jpg&&&/figure&&u&现在的护城河。右边是伍子胥筑的胥门,左边是苏州规划博物馆,都是免费开放的景区。能看出这里是世界最大工业城市的核心区吗?&br&&/u&&br&全国30多个省级单位,我没去过的可以一只手数出来。如果让我抛开其他条件,只为个人生活就业选择一个最宜居的城市的话,作为一个需要找工作,也需要考虑教育、医疗、交通、房价和气候的工薪族,我肯定会选择苏州。不是因为它是过去的江南水乡,而是因为这个地方通过工业发展建设了一个发达的现代化水乡,一个现代化改造的风景城市。这比原生态的风景区多了舒适的生活环境和就业机会,比纯粹的都市多了风景和空间,房价还不算太离谱。东边工业园区和西面新区的基础建设如公交系统,是国内我见过的最高水平。至今我还把户口留在苏州,这也算原因之一吧。&br&&br&我建议各位去苏州旅游,不要跟着导游走几个园林的“点”就完事。应该在苏州老城外围找个快捷酒店住几天,自驾或者租自行车看看苏州,看看苏州“面”上的景色。相信你能发现许多惊喜。&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4fccad7e4790_b.jpg& data-rawwidth=&966& data-rawheight=&72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66&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4fccad7e4790_r.jpg&&&/figure&&u&市区里的金鸡湖&/u&&br&&br&苏州传统的园林景色,太湖景色、人文景点、古镇、老街、名山我就不推荐了,大家都知道。我这里就是希望大家看看容易被人忽视的都市艺术,以及那些没有被列入古镇的水乡小镇,在城市和郊野之间找找不要门票的风景。虽然这些风景都有现代工业区为邻,但依然是&b&有史以来最美的水乡&/b&。&br&&br&水乡的文艺想象本来是个渲染过度的梦,但工业社会的发展能描绘出越来越接近梦想的现实。10年前,我就是“破坏”江南水乡景色的一个普通设计员。现在回首当年的经历,我对参与过这种脱胎换骨的建设还是略有几分得意的。我希望中国更多的地区也能像苏州一样,通过经济发展改造古老文明,把传说中的美景变成现实的平民生活,中国的发展目标永远要到未来去找。&br&&br&推荐几个视频,是对&b&工业改造后&/b&的江南水乡略夸张的视觉介绍。&br&&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mp.weixin.qq.com/s%3F__biz%3DMjM5NzA2NTM0MQ%3D%3D%26mid%3Didx%3D4%26sn%3Dbdf5a55c45642feescene%3D2%26from%3Dtimeline%26isappinstalled%3D0%23r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苏州快闪&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v.youku.com/v_show/id_XMTIwNzUwNDQw.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苏州好风光&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v.youku.com/v_show/id_XMTc5OTIzOTYw.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苏州城市形象宣传片&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video.baomihua.com/82734&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私人订制·最美苏州”&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letv.com/ptv/vplay/1887066.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延时摄影-苏州工业园区&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v.youku.com/v_show/id_XMjYzMTk2MA%3D%3D.html%3Ffrom%3Dy1.2-1-95.3.1-1.1-1-1-0&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天堂苏州&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以及:&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my.tv.sohu.com/us/78518.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彭丽媛-太湖美&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最后当然不能忘了我家刘亦菲的宣传片:&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my.tv.sohu.com/us/6539.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吴中旅游&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 ̄ー ̄)( ̄ー ̄)( ̄ー ̄)( ̄ー ̄)&br&&br&相关回答:&br&&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有哪些东西是 1949 年后才有的,却常被我们当做传统文化? - 马前卒的回答&/a&&br&&br&&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除性别平等外,还有哪些我们习以为常的共识,是工业社会的产物? - 马前卒的回答&/a&&br&&br&&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为什么(古代的)穷人往往穷得穿不起鞋子,但是还是穿得起衣服? - 马前卒的回答&/a&
我是北方人,但作为苏州交通设计院负责破坏水乡景色的资深前员工,我说点见闻。首先,江南水乡美景有没有?有。 其次,传统的水乡古镇真那么美好吗?未必。苏杭地区传统美景占整个地区的比例是否明显高于其他地区?难说。现在的江南水乡还值得去吗?值得。 …
4.25日补充:不少人质疑事件真伪,所以我在最后添加了点东西.........要有耐心看到最后&br&----------------------------------------------------------------------------------------------------------------------------------------&br&作曲家周大风先生写的一篇文章,描述了一个解放后仍旧存在的明代遗民村落。文中提到的那把古琴跟‘竹舟先生’让人印象深刻......&br&&br&以下是周先生原文(搜索转自绍兴E网):&br&现代的世外桃源&br&周大风&br&1948年春节过后几天,我应聘到新昌中学任教。因新到一地,必定会出门去逛逛街景,使我印象最深的是看到一位明朝服饰的老者。他道服髻发、布袜土靴,挑着一担草药来县城换食盐,我上前与他寒暄,他总是吞吞吐吐,不愿与我说话似的。&br&约有半年时间,又一次在街上碰到他,他正用一束药材向杂货铺里换取一包大小不一的缝衣针,当我再想去寒暄几句时,他又支支吾吾地走了。&br&据当地年老的学者相告,这位明朝服饰的老翁,大家称之为“竹舟先生”,住在回山区的一个深山冷岙里,与世基本隔绝,只一年进城几次来换取一些食盐、针或其他,也不愿与人多说话,据说是明亡时不愿归顺满清统治的将军和遗民后裔。之后,我在新昌城里,再也没有机会能碰到这位竹舟先生了。&br&约是1950年的冬季,我当时担任宁波文工团的业务团长,为了想觅取一个如何从垦荒得到耕田,来说明土地应是农民自己的剧本题材,我就带一位通讯员,背上背包(当时干部外出是自己带衣被的),来到新昌儒岙区(未到县城,而直接从奉化搭汽车至拔茅,又从拔茅转车到会墅岭,再步行到儒岙镇(区)所属的一个山岙小村,这里已是接近更偏僻的回山区了。&br&当晚,我住在这个没有地名的小村庄口的一间茅屋里,说来也凑巧,次日,正是近中午时刻,却在屋门口很巧的逢到这位竹舟先生,但见他背负重重的一筐食盐,气喘喘却又步履健壮的向我住所走来。他歇下了,我就搬一条板凳给他坐下,又倒了一杯热茶给他,又递给他一支香烟,他却从自己的腰带中解下烟囊,我立刻阻止,并与他点燃香烟搁在他咀唇上。就这样,他开始与我交谈了,说他住在儒岙进去回山地方的一个山里山、岙里岙的地方。今天黄昏前一定要赶回家去,我问他有多少远,他也回答不出,只伸出一只手(大约四五十里),我领会了。&br&灵机一动,觉得这是个好机会,一可探知遗民生活,本是我夙愿,二可能得到开荒得良地的线索,我就征他同意,说要送他回家,他有些尴尬,几经商量,只同意我送他半程,我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叫通讯员小赵迅速打起背包就走。&br&小赵同志用一根扁担,一头挑起竹舟先生的那筐食盐,一头是两只背包,他感到两头有轻重,不好挑,我索性把水壶拎包全都放在背包上面,还把竹舟先生的一个沉甸甸的布袋也一股脑儿放进去,两头才平衡。我则迅速从邻屋中叫出女主人,付给她五角钱,作为我二人的住宿费,她坚决不要,定要找还我三角钱(即三千元),这才放行。&br&开始十几里是山岭间羊肠小道,当碰到两座山岭后,连这山迴路转的景况也消失了,但竹舟先生却很熟悉,在依稀可辨的疏草路上,如履平地,我们就跟着他走,多少次,他要换肩挑担,都给小赵同志坚拒,这一路上就是闷走,很少讲话,可能是竹舟先生性格内向而静默寡言,也可能是不愿与世人多谈,三可能是彼此语言有距离。&br&再行二十里许,我们在一个小涧旁几石上休息了,他再三要我们驻足而返,我哪里肯呢?我拿出了几张“糊拉头”、“麻花”三人分食,他坚决不受。(糊拉头即大春饼,麻花即扁的油条)再三劝食,他才吃了。我从水壶中倒开水给他,他却在山涧中用双手捧水而饮。当他再三劝我返时,我也不管三七二十一,一定要跟他进山。他无法拒绝我,只说一句:“我们那边是从来不欢迎山外客人的。”&br&又在没有路的荆草丛生的山林里穿来穿去约行二十里,太阳已快下山了。我在行走四五十里路中,从没见到一间民房或一块梯田、一个凉亭。只看到山环山,岗叠岗,树掩树,溪绕溪,几乎没有一二丈的平地,可算是蛮荒之地,更奇怪的是沿途极少见到森林,只有稀稀拉拉的树木,镶嵌在兀石峰峦之间,风景并不美,印象中是一个相当贫瘠的不毛之地,使人们无法在此生息。&br&当夜幕低垂的时候,一条草径出现了,约莫再行三五里弯弯曲曲的小道,绕过几个小土岗,看到了几椽草芦及三两间古老的瓦屋,隐隐的在丛林中点缀,一丝丝炊烟余雾袅袅,我知道,这二十世纪“世外桃源”即将到来。我也辨不出是在新昌境内还是新昌县“飞地”(新昌有几块飞地位于天台县境之中)。&br&进入“世外桃源”的入口处,首先见到的是一座似土地庙又非土地庙、字纸炉又非字纸炉的土瓦笼,半已圮塌,荆草枯藤丛生,看来已有几百年光景了。从这里远眺近辨,村庄零落地分散在一条小溪两旁,傍着山麓,山上一座座古坟点缀着,在暮色中更显得萧条荒凉。竹舟先生不声不响陪我们走五六十里,又不声不响领我们进村,即进入一处破旧不堪的又矮又小的瓦房中,屋内漆黑一团,他没有叫我们坐,就进另一屋内。&br&片刻,从内屋出来一位老人,掌着一盏油灯,油灯象绿豆般大。再看这位老人,面黄肌瘦,蓄着乱七八糟的胡髭。分宾主坐定,另一妇女又点来一盏稍亮一点的油灯,并在火缸里取出一只古旧的瓦缶罐,用土碗泡了一杯茶给我饮,茶叶梗多叶大味苦,但仍馥郁清香,还带着一点烟火味。&br&开始谈话了,他说的是文质彬彬的语辞,除了有三分之一难懂外,其余我都尚能懂得或悟得。在谈吐中,我知道他就是当地最高的长者,既是一姓族长,又是私塾教师,我也告诉他我的假身份,说也是教书的,以争取他与我更有共同语言以及可以避免意外的政治性隔阂。的确,他说了最怕世俗的官吏、兵痞、盗贼、僧侣、游民等来干扰他们安居乐土的生活。&br&老人兴致勃勃地问起山外的情况,我看他似无所知。我就以极缓慢的语气,从清代三百年说起,又说道孙中山推翻清皇朝,之后,军阀混战,九一八、七七事变(我把日军称作倭寇),最后解放了全中国。他频频点头,似懂非懂地插问几句。这是小屋里外已围集了近二十人,有老的小的,男的女的,他们都与竹舟先生一样,穿着明代服饰,但都是用麻布或土棉布织成,用青灰色的土颜色染成,并无一点点花纹边饰,看来是相当清贫俭朴简陋,并且布也很粗糙,一看就知道是土布机织成的。&br&当语言不通时,我拿出了金星钢笔在笔记本反面书写,他借着暗淡的清油灯看着辨着,我就随手在袋里摸出一放大镜送给他(原是我外出时看地图用),他高兴极了。我又把这支伴随我已十几年的金星钢笔送给他,他像握毛笔一样地试写着,纸也给划破了。当我示范地斜握书写时,他大声笑了,向我表示谢意。我告他这笔尖是黄金制的,他诧异地用放大镜仔细地观察,最后他向我作揖施礼,我急忙扶住他,在纸上写了“区区小物莫挂齿”,他笑了,内心感激之情露于声色。&br&在长达一个多小时的谈话中,我发现他身旁的人从不插话,也不发笑,鸦雀无声,从中也可看出他们规矩极严。我这位通讯员因为缺乏文化,也从不插咀,只是默默地坐在竹椅上打瞌睡。老人也问起他,我说是我学生,老人也就更放心了。因为从他的口中了解,在几十年前曾来了一个******,在村里捉鸡追鸭,使全村男女余悸几十年。&br&一会儿,一位村姑进来了,她一示意,老者就请我们随村姑去吃饭,我们彬彬有礼地暂时告别老者。&br&村姑在前引路,小赵与我打起了手电筒,又引来一批围观者的好奇。经过了一个小土坡,进入一间茅屋,土桌板凳相当陈旧,上面热气腾腾地放了几碗菜饭。我们坐下来,也无人作陪,只有一位年约50来岁的老者,为我们酎上了两竹筒热的醪酒。这浊酒浓郁酽稠,氤氲扑鼻,可能也因肚子饿了,我呷了几口,非常清淡可口,似黄酒非黄酒,似水酒非水酒,象酒酿液稍带甜味。而大碗菜呢,倒是落刀鲜野味又非野味,另一碗则是萝卜干丝清蒸,有两只带壳鸡蛋,因为我们已走了一天路,饿了,就狼吞虎咽地吃了。这时屋内又来了好几个村童,也是象古画里的儿童一样打扮。我就在背带里掏出几张“糊拉头”及“麻花”分给孩子们,但孩子们都不受,倒还是长者接了过去,稍稍分一些给孩子们。&br&饭后,也并没有人与我们多谈。就在这家茅屋的里间,临时搭起了木板为我们就寝,我们同睡一床,盖的是自己带来的被头,因厨房内有火缸余热,被子虽薄也不嫌冷。茅屋的主人,这位50多岁的老农,因语言大多不通,只不断用手示意,我们也就呼呼入睡了。&br&天还未亮,主人已起床烧饭烧水,我们也只好起床,小赵打好背包,在溪水里洗脸漱口,热情的主人用手示意我们吃早饭,早饭也就是糙米饭及昨晚吃剩的菜。这一次,倒是主人一家和我们同桌而食,我发现他们捧的是老竹根做的竹碗,才知道我们吃的粗瓦缶的碗是他们祖宗几代留下来的“古董”。&br&为了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吃饭住宿都要付钱,当我把钱币交给他们时,他们莫名其妙地根本没有一点反应,只拿起来看了又看,我才悟得他们几百年来只知道以物易物,根本不用货币。于是想到我们自己带来的东西中去找,倒还是小赵机灵,促我把搪瓷口杯、钢精饭盒、空白笔记本、剪刀、六用开刀、指南针等都送给他们,并且形象化地介绍了用途,主人很高兴,特别是这位村姑,更是雀跃欢乐。她把所有的“礼品”全用一只竹篮装着,拉我们同去族长处,当族长点头后,小姑娘才收下,可见他们规矩之严。&br&我向族长提出要到全村参观,他听不懂这个新名词,写了也看不懂,只好说:“去看看。”他点了头,就亲自陪同我们倒村里去走了一转。&br&他走得很慢,还时常咳嗽喘气,他就找来竹舟先生陪同,还从袋里拿出昨晚送他的放大镜东看西看,我知道他很喜欢这个小礼品。想要送竹舟先生一件小礼品,什么都没有了,只好把我的两个手电筒相送,并告诉他电池用完到回山或儒岙,或城里去配,他谢了。我们也就放心了。因只怕他不肯收,但他上前与族长示意,族长点了头后他才道谢。&br&我们有这位常接触世外桃源以外的人作向导,使我们了解更多的东西。这里没有地名,只有沈家、陈家、王家、张家四个掺杂在一起的大致的地域。他自己说,是看风水的。村中婚嫁丧事,造坟建屋均由他择日择地。他说,这里几百年来与山外交往几乎断绝。只为了缝衣针、纸、墨、笔等,才每年外出几次,以药材掉换,一般均由他负担,他今日来明日去,夜宿凉亭庙寺,才能走一趟城里。有时还带上挑盐的一、二人。除此之外,一切衣、食、住、行均能就地解决。他们既种稻、麦、豆、菜、瓜,也畜猪、牛、羊、鸡、鸭、鹅,还有几塘鱼虾,他们不愁旱及涝,得天独厚的环境给他们生息几百年,我想起了康衢老人《击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耕田而食,凿井而饮,帝力何有于我哉!”&br&他们也刈草为燃,伐木建屋制家俱,也有半业余的打铁匠,几百年来都是明末时遗留下来的刀、枪、矛等等武器作原料。古老的传统的耕耘播种操作方法一直沿用至今,全村四姓只有二个石臼,四只石磨,织布缝衣,捕鱼虾,榨油、制坯烧砖瓦等,处处显出原始的“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社会缩影,确是“帝力何有于我哉”。&br&从谈话中,更了解几百年来就是四姓通婚,四姓之中各有族长,但总管村务的即是这位私塾老师兼族长者,他又兼行医,也常为村里人写祭文、祝辞、春联等,他教的全是四书五经。或《千字文》、《百家姓》。至于《幼学琼林》、《三字经》、《朱子家训》等,他们尚未听到过,(因是明末以后的私塾教本)。他们因为缺乏纸、笔、墨,多是用石板石笔书写。男女都穿着土布麻衣,都是明代式样。他们没有日历,却知道时令节气,因为族长手中有一本很破旧的“万年历”,也只有竹舟先生有一个祖传的“日晷”,能对着阳光读出“子丑寅卯……”的时辰。他们不懂历史,只知道四姓祖先是在朝廷中做大官或武将的。只因清兵侵入,不甘沦为异族臣民,择此世外桃源来隐居,并订下规矩,不准子孙与山外人交往。怕混进满族人或汉奸,使祖宗受沾辱。四姓之中也有矛盾,但规矩是防范于初,一有矛盾即进行调解,并说了唐代张九龄以“百忍”为例,说忍耐,故这个村名为“睦庄”。&br&老族长口中似隐约地知有孙中山此人,也知道清人已败退,但半信半疑地仍不准村民往山外走。他也知道有“长毛”(太平天国军队),但只知此名词而不知其底细。如说他们是“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则他们对于明朝以前的朝代仍略能知之,只明代以后的国事则非常朦胧了。他们于每年春节,必要挂起四姓祖先的画像,分批跪拜并进献贡品,特别是洪武帝朱元璋及军师刘基,几乎家家户户都设有灵牌。可见他们几百年来对明室正统的观念是根深蒂固的。当我问起崇祯帝吊死煤山、李自成、张献忠、史可法、郑成功、吴三桂、洪承畴等历史人物时,他们都不了解,估计是凭历史口传而失,即使问他在明末时舟山一带抗清的鲁王,壮烈成仁的张苍水,也一无所知。估计是他们的四姓祖先入山隐居之时,必是清兵进窥浙东的仓卒之际,因信息断续而使后代子孙无从了解。&br&我又问起两位老人,有否山外人到此,他们说几年难得有一二人来,为的是崇山峻岭无路可循,只有去年底(1949年底)曾有三人穿村而过,在村里未作停留。我问他们穿什么衣服,他们也说不准,只记得每人都背了一个小包袱。我说他们就是的军队,两老也听不懂,我也无从解释。(次日我到回山乡政府里了解,云1949年底好像有解放军前来本区剿过匪)。&br&走完了这弹丸之地,不过半个多小时,与族长谈话倒不少。又每到一处,总有几位老的少的依门观望,各家各户也均有猪、鸭、狗、鸡、羊豢养着,但都是相当小。我问那些鸡、养、猪等已养了多少年月了,从回答中可知道比山外同龄的要小一半。于是,我又好奇地观察了男女老少村民,似乎都因几百年四姓通婚“近亲繁殖”而比山外人也略矮小一些。&br&见一妇女正在织布,机杼声百步外就能听到,进去一看,门幅只有一尺左右,但非常厚实,据族长说,全村只有这么一个布机,已用了几百年。&br&整个村子里没有一颗桕子树,故蜡烛与灯笼与他们无缘,用的都是篾竹麻杆做的“火把”,实际上,“鬼叫进门,鸟叫出门”,晚上无事也不必串门。&br&边说边走,走到竹舟先生的家门口,竹舟先生并不邀我们进去,倒还是族长老人说出这是竹舟的家,我也就顾不得什么,踏进了他的大门。&br&这也是一间破旧不堪的瓦房,壁上挂着一张古琴,只留着一二条粗的红弦,琴面上断纹条条,一看就知道这已是几百年前的旧琴。我问竹舟先生能鼓琴否,他摇摇头,我知道这是因无弦而失传了。我又看到墙上有一对裱在杉板上的对联,但只有几个非常模糊的字迹,已难能成句,他说是他幼小时已看到挂在这里的。&br&我们回到了放背包的地方,族长就命竹舟先生送我们走。我看看手表已是八点多了,于是就与族长话别。一群村童赶来,驻足而且送我们两位“山外来客”归去。&br&这一次走的不是原路,而是爬上一座很高的山岭。竹舟先生说,这是近路,他一直送我们到昨天来的通回山小路为止,我们说已认识了路,请他留步。我又把一个军用水壶送给他,他这次无法再请示族长了,就表示谢意。我们走着走着,约走了五六百步路时,回头一看,他还是呆望着我们,我们向他挥手致意,他才举起双手向我们遥遥示别。&br&我们到了回山、又到了儒岙,搭长途车回到宁波,即去鄞县土改指挥部。&br&“有心栽花花不发”。想写一个农民开荒得田,又被地主夺占的题材,未能如愿,得到的却是一个稀世奇闻的见闻。思想上更敬佩这些爱国的子孙代代相传;也为四姓中的矛盾能防范于初起,更感到勤劳及自食其力的人民惨淡经营的精神……给世人的启迪是相当大的。我似乎从这次访问后得到不少启发。&br&(附记:本文为宁波地委文工团团史附件。)&br&&br&报道周老文章的编者按语也写的非常好,一并转了:&br&编者按:早在东汉时候,就有“两火一刀(剡)可以逃”的说法,指的是浙东剡县(今新昌、嵊州)与外界山阻水隔,而这片土地,土质肥沃,林木繁茂,物产丰富,水源充沛,可以作为人们躲避战乱、政治迫害或者仇人追杀的一个理想栖息之所。从“未有新昌城,先有南洲丁”的东汉末年南洲丁氏内迁之后,来剡中落户的许多先民,有相当一部分或是在王朝更迭时避难来到新昌的,如彩烟杨氏、南明赵氏、雪溪董氏、南明桂溪陈氏;或是见多了江湖险恶,从名利场中全身而退的前任官员,如梁氏、潘氏、石氏、俞氏、三溪王氏、东园陈氏;若干姓氏,据说是为躲避政敌或仇人寻衅,到剡中找个清静之地,如章氏、中溪张氏、夏洲张氏;也有一些姓氏,则是为躲避自然灾害,寻找到了这么一方山水,如茅洋项氏。先辈们带着自己的部曲、徒附、家丁,从外地整村整堡的搬迁过来,也搬来了语言和文化,来了以后,又很少与外界交往,而是在这东南一隅固化下来,成就了许多语言、风俗和文化的活化石。&br&与绍兴堕民、贵州屯堡等由外力所致的族群迁徙不同,新昌的先民几乎都是主动退出当时的纷争中心,又主动选择新址。他们落戶剡中以后,基于对外部世界的戒心,更多则是由于大自然给我们先辈提供了一个自给自足的农耕环境,除了盐和铁,他们可以终身不用走出这个群山环抱中的小环境,只要老天保佑,打粮食、吃素菜,门前屋后、山谷、台地上撒点种子,过不了多久就能生根、开花、结果;想吃荤腥,山上有成群的野鸡、野兔、野猪,溪流、山塘中有足够多的鱼虾龟鳖,如果再勤劳一点,豢养些鸡鸭猪羊,孩子、老人的营养就有了保证。一个最近的例子是:镜岭镇外婆坑村,在1990年代,通公路之前,村里多数人没去过镜岭镇以外的地方,也没看到过汽车。&br&这样的生活环境,造就了新昌人特有的性格特征:往好里说,单兵作战能力较强,不热衷拉帮结派;往差里说,不重视团队的培育,领导组织能力、协作精神稍显不足,新昌人在外边很少搞同乡会,即使有也不成气候。安土重迁,勤劳节俭,小富即安;同时又缺乏创新精神,外向型发展的能力和案例不多,譬如新昌的先辈当中,像天台、东阳、义乌等邻居那样挑着货郎担走街串巷的例子不多,即使是外出发展,大多也是循农业——经济作物——加工工业——工商业这样的路子,如南屏王氏、沃洲石氏,从一开始就出门闯荡的并不多见。&br&下面一则材料,于现代资讯发达的现代社会,几乎不可理喻,但于新昌的老一辈人而言,却见多不怪,本人就听好几位老人说起,在儒岙、在小将的大山深处,不止一次亲眼看到过戴着方帽(明代服饰)的老人。兹将1950年代周大风先生的一篇记实文章推荐给大家,有兴趣的读者不妨循着周先生的叙述线索去寻访先民的足迹,除了满足思古访幽的好奇心之外,或许也有助于理解新昌的历史与文化。&br&----------------------------------------------答主自己的分割线-----------------------------------------------------------------&br&------------------------------------------好吧,其实我就是睦庄后人--------------------------------------------------------&br&------------------------------------------那是不可能的---------------------------------------------------------------------------&br&不过周先生文中的那个山城-新昌,的确是我故乡。&br&凭本地人的直觉,我觉得文中所写还是可信的。&br&周老,确曾任教新昌中学,对山城的描述非常准确,尤其是几种食物,是本地独有。他对‘睦庄’的区位描写,基本指向了宁绍台三府交界的山区,是一块非常大的区域。在现代文明触及到之前,与世隔绝是可能的。&br&至于为什么这样一个世外桃源式的地方后来湮没无闻,我想,或许只是周老文章发掘之前,50多年来,压根没什么人去关注过吧。待旅友去探寻之时,‘睦庄’的后人已然徙居他处。&br&非常好奇,那把古琴,和那支‘金星28’的下落。&br&首先,黄金作为一般等价物历史非常长了,‘这是一件珍贵的黄金制品’这个概念已经深入人心,即便你不使用它。&br&其次,按文中描述,那是一支‘金星28’钢笔。传统文人对文房用具是怀有特殊感情的,不惜以金玉珠贝纹饰之,非为增益其价,而为增益其格调。
所谓‘金笔’的明尖钢笔,被赠予族长之时,他作揖答谢。我觉得不是因为黄金的物化价值,而是传统读书人对文化的尊重。这跟他们对书籍,纸张,墨块的珍视如出一辙。
4.25日补充:不少人质疑事件真伪,所以我在最后添加了点东西.........要有耐心看到最后 ---------------------------------------------------------------------------------------------------------------------------------------- 作曲家周大风先生写…
【生了孩子就必须养大,儿童生病要积极治疗,最起码也要减轻孩子的痛苦】。对于平民来说,这是到工业社会后期才逐渐形成的概念。&br&&br&我们为什么爱自己的孩子?这个问题在当代社会有很多解释,也可以完全不解释——我自己的孩子,为啥不爱他?为啥不宠他?但作为动物,唯一正确的答案是&b&我们要延续自己的基因&/b&,而每个孩子都能基本复制我们的一半基因。所以,几百万年来,我们不会嫌弃自家的婴儿吵闹,不会抱怨他们会吃掉最后一点食物,在野兽来袭的时候会为了保护后代勇敢战斗。这一切的原因都可以用简单的进化论原则来解释——基因里没有类似本性的人都很难留下后代。所以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有爱护自家子女的本能。萌萌的婴儿对着你微微一笑,所有的麻烦、疲劳都可以抛到脑后。没有孩子的时候,呆坐十分钟都觉得无聊,有了孩子,对着沉睡的小娃娃看上几个小时也不腻。这都是深埋在我们DNA里的本能。和猫、狗、企鹅一样共享的本能。&br&&br&然后转一个很颠覆的帖子:&br&&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sbanzu.com/topicdisplay.asp%3FBoardID%3D-3%26Page%3D2%26TopicID%3D3323212&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我外婆小时候的故事&/a&&br&&br&&blockquote&今天饭桌上听外婆讲了些她小时候的故事:她12岁之前(33-45年)住在南京,淞沪开战后避难至郊外的农村,父亲是个普通知识分子。按我外婆的说法,当地农民基本没有卫生保健的概念,&b&特别是对儿童&/b&。&br&&br&案例1:当时有个小孩眼皮睁不开,所有人都说他是瞎子。其实这只要一个很小的外科手术就能解决,但他的父母&b&从来没想过要治&/b&。&br&&br&案例2:另一个孩子从很小就得了疝气,从来没治过。&br&&br&案例3:一个小孩得了什么病从未就医,快要死了。父母把他放在外面一棵树下盖个破席子,对我外婆说&b&“等他死了告诉我一声”&/b&就下地去了&br&&br&案例4:我外婆一个同龄玩伴得肺炎发高烧,父母把她丢在家里不管,同样是对我外婆说&b&“死了告诉我一声”&/b&就下地去了&br&&br&案例5:我外婆自己生病时,我曾外祖父会找医生并请假在家照顾她,因此被左邻右舍的农民嘲笑。我曾外祖父表示“不看病万一死了怎么办”,农民曰&b&“死了就死了呗”&/b&。&br&&br&这些事情还是发生在相对富庶的南京农村,据我外婆说很多农民父母不是看不起病,而是压根没想过给孩子看病这回事。在他们看来&b&孩子的价值远不如一头牛,死了大不了再生一个就是&/b&。就算他们自己生病,&b&只要不是对劳动力影响很大同样不会有就医的想法。&/b&&/blockquote&&br&为何这些父母如此“残酷”?因为我们的本能不是“爱孩子”,而是“尽最大可能延续基因”。经过几百万年乃至上千万年的进化,围绕着【延续基因】这个本能,我们的基因已经构造了非常精细的判断逻辑,绝不是“无条件保护孩子”那么简单。相反,我们的基因会做算数。正如道金斯指出的问题:&br&&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beduu.com/read-2425_2.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自私的基因&/a&&br&&br&&blockquote&第一代堂兄弟有两个共同的祖先,他们同每一个祖先的代距是 4,因此他们亲缘关系指数是2(1/2)4 = 1/8。如果A是B的曾孙,代距是3,共同“祖先”的数目是1(即B本身),因此,指数是1X( 1/2)3=1/8。就遗传学而言,你的第一代堂兄弟相当于一个曾孙。同样,你“象”你叔父的程度[亲缘关系是2X(1/2)3=1/4]和你“象”你祖父的程度[亲缘关系是1X(1/2)2=1/4]相等。&br&&br&至于远如第三代堂兄弟或姐妹的亲缘关系[2X[(1/2)8=1/128],那就要接近于最低的概率,即相当于种群中任何一个个体拥有A体内某个基因的可能性。就一个利他基因而言,一个第三代的堂兄弟姐妹的亲缘关系和一个素昧平生的人差不多。一个第二代的堂兄弟姐妹(亲缘关系1/32)稍微特殊一点,第一代堂兄弟姐妹更为特殊一点(1/8),同胞兄弟姐妹、父母和子女十分特殊(1/2),同卵孪生兄弟姐妹(1)就和自己完全一样。叔伯父和叔伯母、侄子或外甥和侄女或外甥女、祖父母和孙子孙女,异父或异母兄弟和异父或异母姐妹的亲缘关系是1/4。&br&&br&现在我们能够以准确得多的语言谈论那些表现近亲利他行为的基因。一个操纵其个体拯救五个堂兄弟或姐妹,但自己因而牺牲的基因在种群中是不会兴旺起来的,但拯救五个兄弟或十个第一代堂兄弟姐妹的基因却会兴旺起来。&b&一个准备自我牺牲的利他基因如果要取得成功,它至少要拯救两个以上的兄弟姐妹(子女或父母),或四个以上的异父异母兄弟姐妹(叔伯父,叔伯母,侄子,侄女,祖父母,孙子孙女)或八个以上的第一代堂兄弟姐妹&/b&,等等。按平均计算,这样的基因才有可能在利他主义者所拯救的个体内存在下去,同时这些个体的数目足以补偿利他主义者自身死亡所带来的损失。&/blockquote&&br&这就是我们本能地待亲戚比其他人更热情的原因——他们也在帮我们传递基因。我们爱自己的孩子,而且还会为这个“爱”做“加法”,即我们也会爱护亲戚的孩子——他们身上也有我们的基因。&br&&br&我们不仅会因为保护基因做“加法”,还有对应的“减法”。比如说,如果生出一个孩子很不健康,将来很可能长不大,或是长大了也不太可能正常婚育,抚养孩子,往往会把孩子果断抛弃,因为不值得为这样的孩子浪费一点资源。原始社会如此,农业社会也如此。我小时候爬山,在村落附近的山凹里经常看到被抛弃的孩子尸体。有一次快到山顶,靠在一棵大树下休息,起身的时候才发现树的另一边靠着一具婴儿的骨骸。&br&&br&类似地,年轻而有生育力的夫妇,已经生了一个孩子,但有生之年还可能再生那么四五个孩子并养大。那么,为了将来可能的四五次成功生育,他们是不会让现有的孩子威胁自己生存的。灾荒年间&b&“易子而食”&/b&常常上史书,就是基于这一本能的避险策略。这其实也不是我们人类独有的习惯,许多哺乳动物也会做类似的事情,甚至“温柔”的兔子也不例外:&br&&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3y.uu456.com/bp-ef2ded63b73f-2.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肉兔养殖技术&/a&&br&&br&&blockquote&&p&食仔癖:母兔产仔后,将其仔兔部分或全部吃掉。以初产母兔最多,多发生在产后3天以内。其主要原因:&/p&&p&①营养缺乏,尤其是蛋白质和矿物质不足,产后容易出现食仔;&/p&&p&②母兔在产前和产后没有得到足够的饮水,舔食胎衣和胎盘,口渴而粘腻,此时如果没有提前备有饮水,有可能将仔兔吃掉;&/p&&p&③产仔期间和产后,母兔精神高度紧张,如果此时受到噪音、震动或动物等的惊吓,造成精神紊乱,多出现吃仔、咬仔、踏仔或弃仔(不再给仔兔哺乳)等现象;&/p&&p&④产仔期间周围环境或垫草有不良气味(如老鼠尿味、发霉味、香水味等),造成母兔的疑惑,从而将仔兔当仇敌吃掉;&/p&&p&⑤母兔一旦吃仔,尝到了吃仔的味道,可能在以后产仔时旧病复发,形成恶癖。&/p&&/blockquote&&br&可见,食水缺乏,危及母兔生命,是母兔吃掉幼崽的第一原因。环境危险则是第二原因——危机四伏,既然养不活了,不如吃掉孩子,把营养留给未来安全条件下的生育。当然,多数情况下,人类父母不会把事情做的这么残酷,最多就是逃荒路上抛弃孩子,或是穷的受不了把孩子送人。&br&&br&我们回到最初的问题。对于稳定农业社会的穷困农民家庭(也就是大多数家庭)来说,每次生孩子都是一次风险投资。在整个投资周期中,“生孩子”占总“投资”的比例并不大。把孩子养大所需的食物、衣服、房子才是最大的投资。所以,如果孩子病不太严重,就等他自愈;如果病很严重,那更不必为他浪费资源,宁可再生一个孩子,指望新的孩子能身体健壮。所以农民们普遍不愿意给孩子治病。前面那段南京附近农村的回忆,里面有几个关键词很值得注意:&br&&br&&u&“死了就死了呗”—&/u&—节约的资源用来再生一个孩子,可能更有利于基因传播。&br&&br&&u&孩子的价值远不如一头牛,死了大不了再生一个就是&/u&——佐证上一点&br&&br&&u&只要不是对劳动力影响很大同样不会有就医的想法&/u&——判断的基本出发点是经济计算。如果影响了劳动力,全家都会饿死,所以借钱也要治疗。类似地,大孩子已经消费了许多食物投资,也顶过了幼年的高死亡率阶段,还能帮着干点活。所以往往是较大、较健壮的孩子得到更多的宠爱,获得更多的资源。&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gushiwen.org/GuShiWen_355bff694a.aspx&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韩非子·五蠹第四十九&/a&【饥岁之春,&b&幼弟&/b&不饷;穰岁之秋,疏客必食】,里面的“幼”字就体现了饥荒年间的习惯——越小的儿童越没有资格优先吃东西。&br&&br&这并不是汉族独特的习惯。&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guoxue.com/book/shiji/0110.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史记·卷一百十·匈奴列传第五十》&/a&有这样一段记录:&br&&br&&blockquote&汉使或言曰:“匈奴俗贱老。”中行说穷汉使曰:“而汉俗屯戍从军当发者,其老亲岂有不自脱温厚肥美以赍送饮食行戍乎?”汉使曰:“然。”中行说曰:“匈奴明以战攻为事,其&b&老弱不能鬥,故以其肥美饮食壮健者,盖以自为守卫,如此父子各得久相保&/b&,何以言匈奴轻老也?”&/blockquote&&br&可见资源匮乏会迫使基因本性暴露,竞争残酷的社会尤其如此。&br&&br&不过,前面的假设都是父母有很多孩子,以及父母还有生育能力。一旦失去生育能力,已有的孩子就是传递基因的全部希望,父母对子女(以及子女的子女)的重视就会陡然上升。老来得子会格外宠爱,爷爷奶奶会比父母更宠孙辈,都是同样的道理。如果父母只有一个孩子,那么即便这个孩子不算出色,也会被百般宠爱,因为父母的投资“别无选择”。&br&&br&工业社会足够发达之后,化肥农药等技术改变了这一切。&br&&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guancha.cn/MaPing/_92038.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工业体系建设决定我们的历史和未来:&/a&&br&&blockquote&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我们大不了不进口粮食,不吃最多10%的进口粮食,对中国人的健康毫无影响。甚至可能有好的影响。这就是实体经济的基础作用。要是中国人种不出足够的粮食,农业搞不好,哪怕国际贸易再发达,我们也没有底气说这种话。&br&&br&前面说实体经济,我是把工业和农业分开说的。但实际上,农业现在不是个独立的产业。我们中国农业搞的好,不是说中国农民种地比别国农民辛苦,不是因为中国的耕地比他们肥沃,更不是中国的气候比别人好。而是因为我们是工业化的种地,我们能生产足够的化肥,修足够多的渠道和水库,让袁隆平这样的团队培养世界上最高产的种子。&br&&br&所以,虽然中国现在农村种地的都是老弱病残,青壮年都出来打工了,但是中国亩产还是从100斤左右上升到六七百斤,能生产世界上最多的粮食。这和分田到户的积极性没有任何关系,完全是工业化的作用。&br&&br&相比之下,印度粮食一没化肥,二没水利,三没有良种。虽然他们人比中国少,耕地比中国多,但人均粮食不到中国的一半。我书里用了一个数据,中国现在猪的存栏量是5亿头左右。每年要吃掉1.7亿吨饲料粮。印度12亿人,每年只有2.2亿吨粮食可以吃。换句话说,工业化的猪要比纯粹农业国的人吃的饱,吃的好。&/blockquote&&br&现代工业技术不仅很先进,而且是在百十年内迅速发展起来的。即经济增长速度远远超出了人口增长。人类这个物种自从出现以来,第一次可以在资源丰富的环境下生存,不用让大多数人时刻面对资源匮乏的生死选择。在这样的优越条件下,我们发展了现代文明,用现代社会的&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aike.baidu.com/link%3Furl%3DQx3NhrvBWYSg-HhRdD7YpjL1sqLGA8drlWjluUYK1RRblhzvLqlrV28VaJh4sAwSscpozEJApSc-3BTfM82ZjK&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meme&/a&压倒了基因本性,才会一视同仁地对待所有孩子,甚至更加宠爱病弱的孩子——现代社会有妇幼保健院,有儿科大夫,在病弱孩子身上的“投资”会得到很好的基因回报。&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b4c3a7dc0170faf8d75d906df25c273b_b.jpg& data-rawwidth=&900& data-rawheight=&63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b4c3a7dc0170faf8d75d906df25c273b_r.jpg&&&/figure&&br&其实不光对儿童的态度如此,大多数家庭关系也有类似的发展过程。残酷的“传统”、冷漠的“本能”在现代工业社会的财富支持下,才变成我们熟知的“文明”和温情脉脉的“感情”。比如说尊老,比如说夫妻平等。如果没有工业,我们固然会有“淳朴”的一面,但也同样会表现出对同类的獠牙——这两者都是基因本性。&br&&br&补充——必须承认,农业社会和原始社会对儿童残酷的态度改善了基因。大多数和基因有关的病症都被这种残酷的筛选淘汰了,留下的是最强壮,最健康的人类。现代社会把幼年容易得病的孩子都养大,治好病,还能结婚生子,我们人类的基因会因此积攒很多“垃圾基因”。不过这问题也不大,因为生物技术的进展很快就能让我们对自己“转基因”了,即直接修改基因,不用经历残酷的自然淘汰就能解决问题。&br&&br&我曾经发过这么一条微博:&br&&br&&blockquote&医疗技术的发展,意味着我们不再有20%左右的婴儿死亡率,不会每一代人都淘汰1/5的弱势基因。所以人类必须继续发展转基因技术,把改造对象从植物延伸到人类。否则必然身体畸形化,智力白痴化。如果在白痴化发生前还没开发好,人类就毁了。&b&反转的人给我列举了大批弱智理由,列的越多,我越觉得时间紧迫。&/b&&/blockquote&&br&总而言之,文明源于技术,感情基于钢铁,现代社会的基础是工业的生产力和公平的分配。绝不是上帝或是什么温情脉脉的“传统”——那玩意从来就不存在!&br&&br&相关回答:&br&&br&&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中国近代以来有哪些看似昏招,实际却十分精妙的国策? -马前卒的回答&/a&&br&&br&&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知青的生活中有什么少为人知或被刻意隐瞒的悲惨经历?--马前卒的回答&/a&&br&&br&&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女星为什么好多都是生双胞胎? - 马前卒的回答&/a&&br&&br&&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当前中国社会的男女平等状况堪忧吗? - 马前卒的回答&/a&&br&&br&&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有哪些东西是 1949 年后才有的,却常被我们当做传统文化? - 马前卒的回答&/a&
【生了孩子就必须养大,儿童生病要积极治疗,最起码也要减轻孩子的痛苦】。对于平民来说,这是到工业社会后期才逐渐形成的概念。 我们为什么爱自己的孩子?这个问题在当代社会有很多解释,也可以完全不解释——我自己的孩子,为啥不爱他?为啥不宠他?但作…
影响一代人的事件很多,对我来说,1999年中国发射载人试验飞船就让我听到了21世纪的脚步。但上下——没错就是&b&上下&/b&绵延几代人的事件,就不那么多了,比如朝鲜战争。&br&&br&往上说,萨镇冰是北洋水师将官,1859年(咸丰九年)生,1884年当舰长,1888年当大清参将,1906年总理南北洋海军,实际上就是中国海军司令。期间以将官身份参加甲午战争,亲身经历了“中兴”大清从汉城败退到辽西,彻底被开除20世纪球籍的过程。1950年,志愿军在朝鲜战争第二次战役中获得大胜,志愿军50军——被改造过的国民革命军第60军一路追击,攻入汉城。大吃一惊的萨镇冰作诗以纪:&br&&br&&blockquote&师入三韩大有声,海东形势一番更。&br&美军屡败终难振,&b&华裔方兴孰敢轻&/b&……&/blockquote&&br&萨镇冰1952年去世,这首诗是清末高层人士对朝鲜战争战果的评判。&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115b9b76e030a21752abe4c6df33f1e6_b.jpg& data-rawwidth=&300& data-rawheight=&39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figure&&u&白衣老者为大清海军司令萨镇冰,很难想象这个时代的高官能见证朝鲜战争的奇迹。&/u&&br&&br&萨镇冰的“上级”溥仪,以及他身边的八旗亲贵在朝鲜战争之初也有自己的判断:&br&&blockquote&在开往哈尔滨的列车上,只有几个年轻些的人还有点兴趣谈天说笑,愿意跟看守员打打“百分”,其他的人则很少说话,即使说起来声调也不高。车厢里大部分时间都是沉寂的。有不少人夜里睡不着,白天吃不下。我虽然不像回国时那样恐怖,却仍是比任何人都紧张。这时,正是朝鲜战场上的美国军队逼近了鸭绿江,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抗美援朝不久。有一天夜里,我见溥杰跟我一样睡不着觉,便悄悄地问他对战局的看法。他死阴活气地回答说:“出国参战,简直是烧香引鬼。眼看就完啦!”我领会他所谓“完啦”的意思:一方面指中国必然吃败仗,至少东北要被美国军队占领;一方面担心共产党看到“大势已去,江山难保”,先动手收拾我们这批人,免得落到美国人手里去。后来才知道,这是当时犯人们的共同想法。 &/blockquote&&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my285.com/zj/zgxd/wdqb/55.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溥仪?我的前半生&/a&&br&&br&&blockquote&于首长和所长说的学习、改造,在当时我们没有一个人加以理睬。在我看来,叫我们看书看报不过是为了让我们消磨时间,免得胡思乱想。说看几本书就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思想,我觉得实在不可思议。对于美国军队可以打败的话,我更不相信。同屋的四个自命懂得军事的“将官”,则一致认为,美国或许没有胆量冒天下之大不韪,不敢拿出原子弹,然而美国仅仅用常规武器就足以称霸世界、无敌于天下;说可以打败美国军队,只不过是句空话。可是后来,我们渐渐觉得,共产党人不大像是说空话的人。过了不久我们重新看到了报纸,觉得那些有关朝鲜战场的消息不像是假的。那些“将官”们也说,历来编造战报,双方死伤人数可以造假,而地域的得失却不能做长时间的谎报,特别是美军总司令表示愿意谈判的消息,更是不能编造的。美国军队也要谈判停战问题,还能说是无敌的吗?“将官”怀疑起来了,不用说,我更解释不通了。 &br&&br&“兵不厌诈,”一个当过“旅长”的战犯说,“也许这里面还有问题呢!我不相信美国是‘纸老虎’。” &br&&br&可是不管怎么不信,朝鲜战争越来越不像我们原先那样想的,美国越弄越不像个真老虎。这种出乎意料的情况越明显,我反而越感到了安心,因为我认为如果共产党没有溃败,就不至于急于消灭我这个累赘。 &/blockquote&&br&等到五次战役打完,他们或许不相信朝鲜打了胜仗,但至少他们发现东北居然还在中国人手里——依照他们和萨镇冰的经验,&b&朝鲜大败必然导致东北失陷&/b&——于是他们对新中国的看法迅速从单纯的“怕你杀我”转向敬畏。&br&&br&&blockquote&不错,我还有许多珠宝首饰呢,这可是任何人都无法跟我较量的。不说藏在箱子底的那些,就说露在外面的一点也是很值钱的。其中那套乾隆皇帝当太上皇时用的“宝”,就是无价之宝。这是用田黄石刻的三颗印,由三条田黄石链条连结在一起,雕工极为精美。我不想动用藏在箱底的财宝,决定把这三颗印拿出来以证明我的“觉悟”。 &br&&br&决定了就赶快做。我记得从前有一次,&b&所方人员在岗台上宣布志愿军取得第五次战役胜利&/b&的消息时,不知是哪个犯人听完之后立刻向干部要求到朝鲜去参战,接着有好些人都提出这个要求,还有人立时扯本子写申请书。当然,所方没有接受。我后来不免有些嫉妒地想:这些人既表现了“觉悟”,又实际担不上什么风险,心眼真是不少。我想起那回事,决定这回不能落后于人,不要让他们抢先办了,显得我是跟着学的。正好,这天政府负责人员来巡视,我透过栏杆,看出来人正是在沈阳叫我不要紧张的那位。根据所长陪伴的形势,我断定他必是所长的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老屋阅读答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