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能做自行车fiting是加油的意思吗

自己在家做bike fitting
本帖最后由 方某人 于
17:10 编辑
未命名1.JPG (38.3 KB, 下载次数: 13)
16:27 上传
未命名2.JPG (30.37 KB, 下载次数: 2)
16:27 上传
未命名3.JPG (24.22 KB, 下载次数: 8)
16:27 上传
未命名4.JPG (55.39 KB, 下载次数: 9)
16:27 上传
未命名5.JPG (36.21 KB, 下载次数: 2)
16:27 上传
下午闲着没事,外面又下大雨,于是自己在家做bike fitting。卷尺找不到了,这些数据全是靠在墙上或贴在桌脚上,再用刻度尺多次测量的,所以不太标准。肩宽规定范围30~56cm,我的肩宽为29cm,就算30cm吧。称体重的时候,衣服是脱掉的。站在称盘后读数58.8kg,站在称盘前读数58.4kg,正常站立58.7kg,我取了58.6kg。
选择打赏数量
剩余0香蕉币
这样做fit没用,得出去骑,边骑边调才好
大家不用羡慕我的身高和体重。
/show.action
拿走,不谢
他和你这个网站一样的 只是他的比较精确
你的身高配你的体重是太瘦了.......不羡慕
一针见血,这正是我想说的。
写配置参考用的,如果我要组装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写配置时作参考。
站长推荐 /1
虽然17年的假期都已经结束,但是......美骑论坛活动福利不会结束!晒合照送电影票,美骑观影团期待你的加入!
论坛管理员
户外骑行有风险,BIKETO提醒你购买
& 2002- All Rights Reserved.&查看: 7817|回复: 4
“Bike Fitting”——如何选择一辆适合自己的单车
小学三年级, 积分 458, 距离下一级还需 42 积分
在线时间 小时
五秒注册,马上发帖,你就是百万人民的焦点……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本帖最后由 车行四海 于
14:36 编辑
一般常见骑乘困惑
1.jpg (20.51 KB, 下载次数: 0)
14:00 上传
2.jpg (34.9 KB, 下载次数: 0)
14:00 上传
•& && &&&姿势不正确
–& && & 藉由适当骑乘姿势调整,可得到相当的抒解
•& && &&&单车不合身
买车时或取得车辆后,根据个人身材比例及尺寸的不同,进行单车微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Fitting”
1、车架尺寸
& &选购一台用来运动的自行车,首先要注意的就是车架的大小是否适合骑乘者的身材。车架大小的测量,一般是以车架立管的长短作为标准,立管长的车架车身长度也越长;也可以坐在座垫上双脚踏在踏板一上一下放置,在下的腿可以自然垂下摆直,如此的高度可使脚在踩踏时能有余裕空间伸展。一般公路车的车架尺寸,以量产车架品牌多为每二公分一个尺寸,而高级纯手工车架品牌则为每一公分一个尺寸。以(大齿盘)中轴心至上管立管接头处中心,可从最小47公分逐渐大至62公分共8或16个尺寸。我们可以用:
& && && && && && && && & 跨下长×0.65=车架立管长度
上述公式来选择适合自己身高的公路车架尺寸。
单车初学者也可以对照以下简图进行车架挑选;
3.jpg (18.78 KB, 下载次数: 0)
14:00 上传
就登山越野车而言,是以(大齿盘)中轴心至上管立管接头中心,每二英寸一个尺寸,作为车架尺寸的大小间隔,可从14英寸逐渐大至22英寸共5个尺寸。由于登山越野车的尺寸间距较大,也就无法以精确的公式计算来测得适合骑乘者的车架尺寸,只能就身高来选用大致合适的车架骑乘。台湾通常以14、16、18英寸为主,适合骑乘者以身高为准,约为14英寸为155公分以下、16英寸者为155-170公分、18英寸为170以上,至于180公分以上的朋友就要尽量寻找20英寸以上的单车了。
4.jpg (34.05 KB, 下载次数: 0)
14:00 上传
5.jpg (35.44 KB, 下载次数: 0)
14:00 上传
6.jpg (45.46 KB, 下载次数: 0)
14:00 上传
7.jpg (49.29 KB, 下载次数: 0)
14:00 上传
以公路车而言把手宽度的选择则是将把手顶住肩膀,把手的两端应位于上臂与肩膀连接处的手臂中央。把手的尺寸一般国人男性多使用把手外缘42至45公分(每一公分一个尺寸)。若是经测量的适当尺寸为42公分,建议可采用大一号43公分的把手,如此可以增加平路冲刺或上坡时站立摆车加速的力量,同时又可兼顾姿势的低风阻特性。登山越野车为了增加骑乘的操控性能把手宽度远宽于公路车,宽度多以56公分及58公分两种尺寸为主,用在下坡赛专用的把手则宽度在63公分以上。 3、车架材质 车架是自行车的灵魂,好的自行车架必须符合重量轻、强度够、刚性高三个条件。作为自行车运动的车种当然是重量越轻越好,如此才越省力骑得越快;强度够是指车架在高强度的骑乘之下不会有断裂弯曲的安全顾虑;刚性高是指车架要够硬,有时候一台刚性差的车架也许没有安全顾虑,但是骑起来车架力量传导过差,使得骑乘者踩踏起来有车子拖重的感觉,即使是够轻、够强的车架但刚性过差这仍究是一台不合格的运动自行车。在市售的车种中,能符合上述好车架标准的车架材质有:铝合金、碳纤维、钛合金及合金钢材四种。 铝合金: 铝合金的骑乘质感属于灵敏轻巧、高刚性,但同时也传达了地面每一丁点的振动反应,而略为牺牲了舒适性。 碳纤维: 碳纤维的特性是较具弹性、骑乘感稳定、长途巡航持续感佳、舒适性高。 钛合金: 钛合金的特性很类似铝合金与碳纤维的综合,它可以有类似碳纤维的弹性也可以享有铝合金般的轻巧与刚性,但是这些好处都得以远高于其它材质的价格才能达到。 合金钢材: 钢材是自行车最传统的车架材质,现代的多种合金钢材可以在刚性、弹性、传动性、稳定性上得到很好的效果,唯一的缺点是在重量上钢材是几种材质中较重的。 上述每一种材质都有高低等级之分,此处所描述的特性均是以高等级的产品(也就是高价品)为对象,在低文件的产品中以上的优劣可说是不存在的(均为劣质)。另外有些产品虽然高价,但由于对材质处理能力的不足(例如:碳纤维及钛合金),或是厂商对车架几何设计的不良,也可能会有骑乘感很差的产品出现,总而言之任何的材质都会有等级好坏之分,不可一概而论。 骑行姿势纠正
最好错误正向弯曲、侧向直线抬下巴直视前方侧向弯曲手臂低头缩下巴上背呈弓形;下背挺直上举侧大腿与上半身平行上背下背成1直线上举脚几乎顶胸双手臂靠身体内侧非内曲,从背后侧几乎看不见双手线条双手向两侧过开,增加身体负担
1.jpg (44.26 KB, 下载次数: 0)
14:26 上传
•& && &&&肩膀–& && & 轻松下放勿提肩•& && &&&手臂–& && & 双肘靠内勿开张•& && &&&背部–& && & 自然拱起勿撑直•& && &&&腰部–& && & 维持挺立勿屈弯
2.jpg (56.77 KB, 下载次数: 0)
14:26 上传
3.jpg (18.52 KB, 下载次数: 0)
14:26 上传
如何训练正确骑行姿势
4.jpg (47.85 KB, 下载次数: 0)
14:26 上传
•& && &&&在踩踏时,想象脚部在画圆,如此下踩出力时间较长。•& && &&&腰部如果摇晃,导致重心不稳,骑行时会自然使用小腿肌骑行,容易抽筋。正确的骑行姿势
5.jpg (60.15 KB, 下载次数: 0)
14:26 上传
6.jpg (76.3 KB, 下载次数: 0)
14:26 上传
常见错误骑乘姿势及部分纠正:手部:脚部:身体手臂「僵直」双手外开手掌死抓把手手掌与手臂夹角过大 脚掌与踏板的位置—脚掌蝴蝶丘放置于踏板轴心膝盖与脚尖的相对位置—前侧脚置于脚踏上运转至前方水平位置时,「膝盖前侧」与「踏板轴前端」拉成之直线与地面垂直 脖子—骑行时常换姿势+缓和操腰部—挺直腰杆—座垫高度不适当:跨下长*0.865=五通到座垫顶腿长*1.09=踏板轴心到座垫表面背部自然拱曲肩膀放松下垂
正确的骑乘姿势n& && & 骑乘时保持车身平衡q& && &车身不平衡主要是骑乘姿势不当,上半身摇动所引起
7.png (192.21 KB, 下载次数: 0)
14:26 上传
n& && & 坐姿─上半身稍微前倾、手肘稍微弯曲q& && &脚踏车重心系落在曲柄轴位置,座垫略偏后,当骑乘者的身体倾前,人的重心就会和脚踏车重心一致,所以较能维持稳定。
8.png (150.16 KB, 下载次数: 3)
14:26 上传
post_newreply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博士生一年级, 积分 10653,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47 积分
在线时间 小时
准车友必读 !
博士生一年级, 积分 10653,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47 积分
在线时间 小时
准车友必读 !
幼稚园小盆友, 积分 58, 距离下一级还需 92 积分
在线时间 小时
不选贵,只选对的
小学三年级, 积分 458, 距离下一级还需 42 积分
在线时间 小时
泡泡熊 发表于
不选贵,只选对的
骑车,不是光看价格的,看的是价值,
今日推荐 /1
各位亲爱的网友:
根据天门市网信办要求,我网实行严格的发帖审核机制,您发的帖子可能在发布后没法显示出来,那是我们在对您的帖子进行审核,如果没有违规违法的信息,稍候会通过审核。希望各位网友理解配合,共同搞好文明城市创建,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天门社区网
     二O一七年九月十九日
&&&业务联系: 客服QQ:总编QQ:
技术QQ: 版权所有:天门社区宏博网络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湖北省天门市竟陵船闸北路4号
工信部备案:
Powered by求推荐上海做fitting比较专业的店
打算自组公路之前先做一下fitting……
选择打赏数量
剩余0香蕉币
一楼的建议不错,楼主可以考虑一下哈,祝您骑行愉快
本帖最后由 alanyu 于
15:02 编辑
建议你看下这个帖子,比较全面,浦东浦西都有,就当时(14年)的情况,在几家高端车行,单fitting这一项,链轮的评价是看似专业实则垃圾,最好的是 建国西路闪电概念店
多些各位指点,非常有帮助,另外问一下大约价位如何?
从来不飞艇
深圳哪里可以做?准备十一假期去做一次,求地址!
站长推荐 /1
虽然17年的假期都已经结束,但是......美骑论坛活动福利不会结束!晒合照送电影票,美骑观影团期待你的加入!
论坛管理员
户外骑行有风险,BIKETO提醒你购买
& 2002- All Rights Reserved.&社区广播台
查看: 6738|回复: 6
打破fitting迷思之一:对公路车fitting的一些看法
TA的每日心情无聊 09:34签到天数: 69 天[LV.6]常住居民II
打破fitting迷思系列是我和北方一哥们儿对fitting一些观点的实践综合,其中一些观点取自澳洲fitter Steve Hogg,仅供大家探讨。
对于每一个资深或者即将成为资深车友的公路自行车爱好者,fitting绝对是一个绕不过去的问题,每个人都会在漫长的公路车骑行过程中碰到各种各样的疼痛、麻木、僵硬,在无数次google、百度、各大论坛发帖或者看帖寻求答案无果之后,会产生一个“我一定要去作一次fitting”的想法。一部分人作了fitting,有些人也会去深入研究fitting,但我相信作过fitting的人肯定还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到底怎样解决,如何破解fitting的迷思,下面是我的一点看法。
一、“孩子,正确的坐垫位置是一切的开始”
你也许在很多地方看到这句话,你不能对它再认同更多了,你也听说过过高或过低的坐垫位置会导致膝盖问题、肌肉不平衡、输出水平低。基本上,很多人都陷入了坐垫位置的迷思,无法破解,只能作fitting求破解。
我的意见:每个人都有自己骑公路车的方式,有些人从来不超过30公里每小时,有些人从来不能忍受35公里每小时以下的速度,有些人骑上车以后就像电扇一样转动他们的双腿,另外一些人的踏频则习惯性很慢。不同的骑车方式对坐垫位置的影响很大,下面详细描述:
A.你骑得越快,踩踏板的力度越大时,你的坐垫应该更靠前。
B.你骑得越慢,或者骑得很快但是踏频也很高导致你平均踩踏力量并不高时,你的坐垫应该更加靠后。
当曲柄在9点位置时,膝盖窝是否应该与踏板的中心位置在一条铅垂线上并不应该成为你考虑的重点(很多人有这个强迫症),你的身体的整体平衡更加重要。相信在fitting的时候你会努力的转动踏板,fitter也习惯性按照竞赛标准给你设定的坐垫高度和setback值会让你感觉非常舒服,但当你重新回到路上,在速度没那么快的时候,你会发现双手承担了过多的体重,导致手掌、胳膊和肩膀的酸痛与麻木,这是因为脚在踩踏时不能提供足够的支撑身体的力量,这部分重量只能由手来承担。
所以当你准备一次长途骑行,或是一次很长的LSD基础训练,或是准备和小伙伴一起郊游时,请调整你的坐垫位置,当你按照正常节奏和速度踩踏时,你的双手应该能轻松的抓住手变而不是因为酸痛而握住把横。当然,所有的调整都应该以你的fitting结果为基础,而不能偏离太多,调整的幅度需要骑车的人自己去不断尝试。
二、“低于10cm把立的话,说明你选错车架了”
对于把立长度执着追求的强迫症几乎和上面提到的另外几种情况一样广泛,尤其是一些身高不高的人,为了一个能给自己配11cm以上的把立,拼命四处寻找世界上最小的车架。而实际是,当一个人身高不高的时候,小车架+长把立会导致很多问题。
小车架真的小吗?当闪电和崔克来到中国后,他们发现如果年底想发个更大的红包的话,他们就必须给中国人制造出一些更小的车架。崔克在2007年之前为他们最小号的公路车配备了650c尺寸的轮组,可惜他们2007年之前在中国的销量有限而美国矮子太少导致650c生产线被最终关闭。配备了700c轮组的小车架不仅压缩度高,外形丑陋,而且普遍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小车架坐管角度都很陡,一些无节操的厂家的公路车架坐管角度甚至已经接近标准的铁三车架,这样做的结果是车架几何的effective top tube(等效水平上管长度)一栏有很漂亮的数据,但是由于你fitting出的setback值是固定的,为了取得正确的踩踏角度,你只能将坐垫向后挪动更多,然后你发现你无法按照原计划摸到你的手变。
2.为了更小的车架,部分厂家采取了降低头管角度并增加fork rake值的方法。换句话说,因为小车架在小到极限的情况下,头管下方已经塞不下前轮(前轮会碰到车架下管),而且会出现前轮打脚的情况。这样做有什么问题吗?头管角度对操控性的影响是很明显的,头管角度过小的车架,摇起车来会感觉怪怪的,怎么摇也摇不稳,如果你经常撒把,你会发现越是小车架,撒把骑行就会越不稳定。Look、Cervelo等厂家,在这方面保持了自己的底线,他们对骑行品质不妥协的态度,是值得我们消费者尊敬的。换句话说,小车架只是在纸面上的数据。
700c公路车架,一般不推荐低于51等效水平上管以下的车架(据我所知台湾厂家已经将这一栏的最小值降低到了49左右),如果水平51仍然无法驾驭,请寻找650c公路车架。
如果你的身高在170左右,稍大的车架(比如52或52.5)+稍短的把立(8-10)+不大的落差仍然是可以接受的选项之一,没必要为此特别纠结,当你柔韧性并不出色时,稍大的车架可以减少你的垫圈数量,由此带来更好的摇车刚性,并保证你充足的座舱空间,当你采取下把位的时候,你仍然可以获得很好的空气动力学姿势。
三、fitting不应被神化
“不作fitting会导致受伤”、“作完fitting骑车水平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这是我们经常见到的一些论调。实际上fitting并没有那么神奇。
1.有些时候fitting会成为一些商家在“科学骑行”的光环下清理库存的工具。在国外论坛上,在fitting比我国发达很多的美国、欧洲,同样经常可以看到对买车买大的吐槽。上个月贴吧上的一台超级离谱 Pinarello就是如此的产物。
2.fitting结果完全可信吗?当你fitting的时候,你的肾上腺素分泌,fitter对你的引导,fitting的环境可能对你产生各种影响,这些并不能代表真实的情况。两个各项身体数据都完全相同的人,一个胖一个瘦,或者两个完全相同的人,只有柔韧性有区别,他们的fitting结果能一样吗?这里还应该强调一点,fitting的好坏,更多的是依靠fitter的经验,而不是对某套技术的掌握程度或者某种fitting技术的先进与否。
3.不作fitting真的会受伤吗?受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超量训练,休息不足,不良的生活习惯,一些小细节的失误都会导致受伤。阅读《公路车训练圣经》之类的书籍,建立科学训练的理念并认真的去做,是比fitting更加重要的预防伤病的事情。骑行中的身体不适是多方面的,不合适的坐垫,劣质的骑行裤,锁的过紧的锁鞋,都会导致不适。你应该先搞清楚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才能有针对性的去解决它。
综上所述,fitting只是一个参考的基础,无论它的价格是3千元还是3百元。fitting使用的器械,除了昂贵的Rutel认证系统、电脑动作捕捉程序,还应该包括你口袋中那把不起眼的内六角扳手。fitting不应该只存在于专业的工作室中,还应该贯穿于你骑行的每一分,每一秒。你所信任的,除了你的fitter,还应该包括你自己。
骑友币 +30
TA的每日心情开心 09:59签到天数: 105 天[LV.6]常住居民II
TA的每日心情难过 22:49签到天数: 258 天[LV.8]以坛为家I
TA的每日心情无聊 09:34签到天数: 69 天[LV.6]常住居民II
以下内容本人未参加讨论和翻译,但完全赞同其中的观点,征得原文作者同意后转载供大家参考。
Steve Hogg近期在他的网站上又更新了一篇文章,针对作fitting的客户希望立竿见影等心态作了详尽的分析,并给需要fitting的人在心态上提出了4点建议,值得大家学习,文章的最后是他的两位客户的fitting过程,也验证了文章中的观点。
下文以Steve 第一人称叙述:
我写这篇文章是因为经常有一些我非常尊重的fitting技师给我email,信中说他们有些客户虽然非常同意、并且理解骑行姿势的改变需要给身体一定的时间去适应和调整,但是没过几天他们又把fitting后的设定作了明显的更改,这到底是为什么?
很简单,因为:
他们没有感觉到“调完立刻就骑得快多了耶”……
他们的功率计指数没有陡然拉升,甚至略有降低……
他们在几天后的比赛中被拉爆了……
总之是哪里不对,不像是作了一次“正确的fitting”,结论是技师是水货,fitting结果是个屁,钱白花了,还是按自己的感觉调整吧……
这篇文章就是给这部分人写的,你们(如果你是上文描述的这种人)需要一些正确的思路。
为什么去fitting?你肯定是哪里有问题,就好像感觉病了才去医院看,无论是骑行时身体疼痛、不舒服或者是骑不快,还是别的什么问题。你希望得到一个靠谱的解释,而fitting的结果是否靠谱取决于两个人,第一是fitting的技师要专业,并且在fitting过程中敬业和专注。
第二个人不是非常受到关注,对,你,就是你,你自己。虽然这个fitter口碑很好,很多人fit后都很满意,但你仍然可能会想,他这套理论对我不适用(我胳膊短、我腿长、我柔韧好、我骑得多…),我和别人不一样。以我在fitting行业多年的经验,这种例外是不存在的。我的fitting理论对任何人都适用。如果你不信任fitter,再靠谱的fitter,结论对你来说也不靠谱。
规律1:不要期待立即出现质变
如果你的姿势改变了,你的身体需要时间去适应,没有任何例外。无论你fit前的姿势有多么不合理,你已经习惯了这样去骑。你的中枢神经系统按照骑行姿势固定了肌肉动作模式,当姿势改变后,神经系统和肌肉的动作模式不会立即改变,而是需要时间和中低强度的重复动作来学习。举个例子,fitting后坐高降低,踩踏到最低点的时候,肌肉习惯性的还会向下用力,所以你会感觉力量减弱了。
假如坐垫向前或者向后移动了,有些使用的多的肌肉可能份额减少,用的少的份额增加,这都需要时间去适应。
规律2:花钱买来的最好试一试
如果你自己能治病,为什么去医院?花了钱却质疑专业人士的结论,不去试,简直是傻子,不信任就不要去买fitting服务吗。
我建议所有我fit过的客户都低强度的骑行3个星期以上(至少每周3-4次骑行,少于这个数量,时间按比例延长),不比赛、不爬陡峭的山。第四个星期可以恢复正常骑行。
规律3:不要用单一的准绳来衡量fit后的结果
讲个故事。几年前我fit过一位职业车手,他有轻微的背痛以及左侧大腿肌腱炎。每个赛季,为了修养伤病他都会错过几个星期的训练和比赛。但是这些问题并没有严重到让他放弃骑车的地步,只要作两个星期的拉伸和稳定性训练,他又会有所好转。但是作为主力车手,如果他赶上重要赛事不能参加,整个车队就会很困难。
总之,我给他作了fitting,并且给了他其他一些建议。我们在email中保持交流大概10个月左右,然后他给我发了一封邮件,意思是他对这次fitting很失望因为他的功率计告诉他,fitting后一小时最大输出量降低了20瓦。
我在回复中问了他三个问题:
1.fitting后错过了多少比赛?
2.fitting后因为除了摔车以外的伤病错过了多少训练?
3.队友对你近10个月以来的表现是否满意?
他的答复,1&2是没有,3是非常满意,并且车队给他签了续约合同。
我回复:那现在还有什么问题?
他回复:就是不开心,少了20瓦。
我给他回复:你告诉我你在近6年时间里第一次完成了整个赛季的训练和比赛,并且你的表现足够让车队满意。功率只是个数字,有的时候并没有更多的意义。的确,你以前可以多输出20瓦,但是你付出的代价是什么?我给你fit到一个你的身体更舒服的姿势,并且你现在可以在没有伤病的前提下达到你的极限。
他想了几天回复我说想明白了这件事,因为之前的训练都是基于功率计的,所以只关注到了这一点。
这个例子说明,要通盘的去看,不要只看一点就否定全部。当然不是说fit完功率一定下来,很多人fit完功率都有所提升,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例,不能一概而论。
规律4:越有耐心,fitting的效果可能会越好
Fitting完后的适应期内,75%以下的心率可以确保中枢神经系统没有很大的压力,也就可以更好的适应新的姿势。但当心率高于这个数时,身体会自动进入之前已经习惯的“高速模式”,身体学习效果会差很多,也更容易受伤。如果你必须要骑得那么快,那么感觉变慢了也是可以理解的。
道理很简单,花了钱买来的建议,一定要“耐心”去试,很多人找了好多家fitting,又因为伤病去看医生,我接触过很多这样的人,他们表面上听你的,实际上你说的他们根本不去试。
补充:我有一个客户是个资深车友,我第一次给他fit是15年前,我卖了两辆定制几何的seven牌车给他。我最近一次见他是5年前。最近他联系我说为了提高,他买了一个garmin脚踏功率计,但他发现两脚输出的比率是53/47,希望让我再次fitting一下。他来了以后我让他踩了一会儿台子,果然是53/47。对比5年前的fitting结果,之前是棒棒糖,现在换成了garmin脚踏,并且换了别的锁鞋,右脚的一个垫片不知去了哪里,esoles鞋垫穿烂后没有换新的,而是在用sidi的普通鞋垫,锁片位置也靠前了。我对他的姿势进行了微调,重新在右脚垫了垫片,给他换了新的G8鞋垫,20分钟后,输出变成了52/48。
我同样告诉他,慢骑3-4星期。4星期后,他重新到访,他说fit完第一个星期,虽然他在车上感觉好了不少,但是功率比却变成了56/44,直到第4个星期开始,数值才有所好转。第4周周末他连续高强度骑了2天,功率比已经变成了50/50。第5个星期两次骑行仍然是50/50。
这个例子可以验证上文的观点,如果他第二个星期对我的fitting结果进行评价,结论肯定是“失败”,如果他把我的fitting结果改掉,结局也是另外一个样子了。
TA的每日心情开心 21:31签到天数: 161 天[LV.7]常住居民III
TA的每日心情擦汗 22:32签到天数: 70 天[LV.6]常住居民II
该用户从未签到
2005 -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什么是BIKE Fitting?单车调整尺寸的简单解释
车友们选购车子的时候肯定会听到fitting这个词。虽然fitting的概念进入中国已经多年,但似乎还没有一个固定的中文名词解释。简单解释fitting,其实就是如何对自行车做些尺寸调整,以让车手骑行更舒适。(图片来源:Shimano Dynamic Fit)我在自行车行业多年,在fitting方面也走过很多弯路,尚无终点。先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些错的方法,如果有车店和你推销这样的fitting,你可以直接说不:1. 量你身体的各部分尺寸,然后告诉你一个精确数据,车架多大,把立多长等。这种通常是由各种软件计算出来的,如果这个可行的话那理论学术届早就会有个人体尺寸对应车子尺寸的公认公式了,也不用这么麻烦了。这里我不是说量身体尺寸是错的,只是说这些并不能取得一个非常精确的尺寸,而得到一个估计值,在这个值上再做更精确的fitting却完全是可以的。2. 将计算的数据搬到一台所谓的模拟车上让客人体验一下,看看是否舒服。为啥这是错的?因为fitting要解决的不是骑1、2分钟的事,而是长期在车上的体验。3. 不穿骑行装备就fitting。如果没有锁鞋,那你在自行车上的位置就不是固定的,这样的fitting也就没意义了。目前市面上流行的fitting系统主要都是通过骑行中身体各部位的关系来调整车子的尺寸。最流行的几个都是3d捕捉的,通过捕捉身体的关节点位来计算每个点之间的角度。(图片来源:Shimano Dynamic Fit)在具体解释3d捕捉如何工作时,我先简单说下fitting最关键的因素是什么。10年前在国外论坛上看到的一句话至今让我印象深刻,当时我根本无法理解:“fitting就是看你能趴多低!”从字面上解释就是,想要舒服些,车把就相应高些,想要激进些,车把就相应低些。估计很多车友脑子里马上可以蹦出“落差”一词。其实用更精确的语言应该这样解释这句话:“fitting的关键在于你对这台车的诉求。”你想要怎么骑这台车,你的柔韧性、核心力量、运动能力这些都是决定如何fitting的关键因素,这些因素甚至超过了你的身体尺寸。不同的骑行诉求甚至直接影响车款的选择,更不要说是精细的尺寸调整了。但即使你想骑的更快、用更符合空气动力学的姿势,你的身体因素仍然会限制你,柔软性更好,你就能趴的更低,核心更好,你就能在激进的姿势上坚持更长的时间。所以一般我都不建议新手做非常精确的fitting。一般只量跨高、看柔软性和诉求,确定尺寸,调整一个大约尺寸,骑了多了后,不但身体变化了,对骑行的诉求也会发生变化,这时可以做进一步的精细调整。(图片来源:Shimano Dynamic Fit)没做过3d捕捉fitting的车友都对这样的黑科技很感兴趣。下面我就简单介绍下这是怎么工作的。首先,就是询问车手骑行的诉求。骑行目的是什么,训练量如何,有什么伤痛,之前骑的哪里不舒服,这些都会用在后面的fitting里,具体怎么用这里就略过了(下面也是),不然几天说不完。第二步,看柔软性和核心。不管什么fitting都有个范围,柔软性和核心能力主要决定车手用这个范围的上端值还是下端值。第三步,贴点。不管是静态fitting,还是2d捕捉,还是3d捕捉,都可以先贴点来标示出关键点位。只不过3d捕捉贴点是为了后面把感应器贴上。而后面的步骤也就是3d捕捉的独特之处了。放上感应器后让车手热身,然后再用感应器捕捉出车手身体每个部位骑行时的角度。看看哪些角度有问题,结合之前做的那些准备,为车手找到合适的角度,然后再运用到自行车上去。这里看上去很简单,当然也略过了很多细节。3d捕捉很黑科技吗?其实不然,这方面科技已经成熟10多年了,只不过近几年才用到自行车商业fitting系统这块。如果要问我哪位fitter的经验最丰富,我只了解上海的情况,所以我首推王开元。会fitting的人里他骑行经历最丰富,骑的最快,试过的装备也最多,运动基础理论也最强。还正在攻读运动生理学的研究生。图片来源:Shimano Dynamic Fit责任编辑:JAY
(美骑版权所有,请勿转载。如有需要,请与我们联系。)
您还可以输入200字
我有一次比赛,骑行赛段结束后发现膝盖很疼,后面的越野跑得很辛苦,不敢跑也跑不了。我知道是骑行赛段使膝盖收到了影响。那时候我对自行车的尺寸之类的个个关键不懂,现在回想的确是那么回事。我该怎么办呢
查看回复(8)
在不内八和外八的前提下,膝盖前面疼的话坐管升高点,反之亦然。
升高坐管?这样的话,爬坡会不会不好发力呀?
坐管调节单位是2~3mm
我用玄学解决,都是靠多年的骑行经验来调整,身体的感觉不会骗自己,大部分车店做的fitting都是瞎掰糊弄人罢了,找他们越弄问题越多。
查看回复(1)
果然是大内高高手
我的捷安特OCR2600公路车换轮组后可以换用2800的飞轮吗?后轴老断什么原因
查看回复(1)
后轴断,什么情况???
查看回复(1)
真正专业“飞艇”还没看见过,只在各种文章看过国外或国内大城市的。现在唯一解决的办法是通过长时间骑行通过身体的反馈感受来调整或更换各个零部件解决问题。但这样也有不少误区和金钱上的损耗。希望真正专业的“飞艇能普及吧”
网页FITTING就是个笑话
小地方没有这东西
好专业的样子,好像有网站可以做简易的FITTING吧
fitting主要看技师
找到合适的车架长途骑行中变化不同的姿势来调整,并不是一个姿势持续到底。
好东西 可以帮我们找到合适自己车架了
表示看不懂啊
所以我为何说车店的FITTING都是瞎忙活,利用一些小白的心理来赚钱
举报成功,管理员会尽快核实及处理
选择举报类型
根据《网络安全法》规定,账号需要绑定手机号才可以使
用评论、发帖、打赏。
请及时绑定,以保证产品功能顺畅使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自行车行业还能做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